4399洛克精灵战记记怎么才能得到两只小孔雀?

中国动画片 -
中国动画片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集合了绘画、漫画、、、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发源于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兴盛于美国,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
1922年,万氏兄弟就胜利的制造出了中国第一部广告性质的动画短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其后拍摄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更是达到胜利。这在当时,除美国的长片《》而外是绝无仅有的,这也算我国动画创作的萌芽吧。建国后,著名漫画家特伟指导树立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60年代和80年代两度呈现艺术创作的高潮,大批优秀动画片相继出世,如《》,《》等关于我们都能耳闻能祥。但是在动画开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动画创作相关于世界动画开展呈现迟缓趋向。
1993年以后,中国动画市场开放了,国家不再限制产量但也取消了政府收购。这也令国内动画行业开始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个是国外动画片进入中国市场不再受限制,但中国动画片的产量少,原创作品只适应计划经济下做短片,大量的市场需求量不能被满足。但美国动画业发展了20年,远比要成熟,数量也很多,与国内形成强烈反差,中国动画产业呈现了明显的劣势。另一方面国内在销售上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电视台都是垄断的,销售上只有一种价格。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潜力,国内单方面并没有形成一个市场,这种劣势也导致相当部分的人才流向了加工制作领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的这10年也是中国动画市场化的10年。
中国动画产业在这10年发生了许多变化,首先是产量和从业人员的数量扩大了,以制作时间为例,从原来的300分钟增加到了去年的40000分钟,据了解,2014年仅在广电总局申请立项的动画片已达到了七八十万分钟之多。
如今全国产业涉及的企业有数百家,大到几百人的制作公司,小到十几个人的工作室团队。另外除过中央相关管理部门陆续在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之外,地方政府这两年对于以动漫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也都有一定扶持,包括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深圳等。
还有一个标志就是现在全国开设动画专业的超过200所,就读的学生有20000多人。
现在的新说法叫动漫,是将动画和漫画这两个相关的内容合并在一起,至少涵盖动画、漫画和游戏三方面。这个概念在国内也是近两年形成的,但真正原创的东西太少,虽然有官方统计的数量达到了40000分钟,但是真正有影响的作品却很少,说明我们的能力相对薄弱。另外,中国的动漫业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
中国动画片 -
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片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对中国动画片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今天的动画片创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片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要说中国动画,其实历史实在不短了,大伙都知道的,第一次和世人见面,是在1928年,那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威利汽船》。而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是诞生在1926年,比世界第一部动画诞生的1906年只晚了20年,算到今天已经有85年的历程了。
26年——49年
要说动画的起源,就必须提到万氏四兄弟,(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咱们开始提到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1926年制作的。在那之后,他们又制作了多部动画,其中还有一部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就是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不过,这些动画都没有引起大家注意,真正在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咱们中国动画的起步,其实一点也不晚,那时甚至在亚洲都是比较先进的。特别是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亚洲产生了极大的轰动,就连日本动画巨人手冢治虫,当年都是受到《铁扇公主》的影响才开始决定投身动画的!
50年——77年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动画片,也就是通常说的美术片,迎来了第一个高潮,可以说是黄金时期啊—除了万氏兄弟投入了新中国的动画制作,一大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人才也在这个时候涌现出来。1953年,我们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梦》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了一部片子里。而1956年的木偶片《》,在国际上获得了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问世,1958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这为我国的美术片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在1960年,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墨动画”横空出世啦。代表作品就是《小蝌蚪找妈妈》还有《牧笛》,这个时期著名的动画有《》《》《牧笛》《小鲤鱼跳龙门》,《骄傲的将军》,《渔童》、《孔雀公主》等等等等……估计大伙都记得“渔童”里那个大鼻子洋人吧?但是,文革的十年动乱,使黄金时期的中国动画落进了低谷,虽然后期也出了几部作品,但题材比较受限制。而且,这段时期对中国动画造成的最大冲击,是对人才的摧残,这场劫难使中国动画在未来的发展,整整缺失了一代人……甚至可以推测,当下动画的低潮状态,除了受外来动画的影响,也有那个时候造成的人才缺失的原因。
77年——85年
文革之后,中国动画又迎来了一个复兴时期,被称为中国动画的白银时代。在这个新的创作高潮时期,我们的动画制作,不但数量上增加很快,而且形式和题材也不断的创新,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动画片《哪咤闹海》。《》是一部大型的宽银幕动画,故事情节呢,众所周知,是根据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改编的。在动画里,哪咤不畏强权,勇斗龙王的气魄让人痛快,而结局处,看到生灵涂炭,引剑自刎的场面,让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除了它之外,像充满智慧的《阿凡提》,简洁幽默的《》,还有水墨动画《鹿铃》,风格古雅的《南郭先生》,毛茸茸的剪纸片《猴子捞月》,水墨风格剪纸片《鹬蚌相争》,幽默有哲理的《崂山道士》,还有《孔雀的焰火》、《小熊猫学木匠》《假如我是武松》《天书奇谭》《除夕的故事》《水鹿》《女娲补天》,还有优美感人的《雪孩子》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85年——95年
时光机进入了85年,在85年到95年这十年间,也是80后接触国产动画最多的时间,这十年,应该说是咱们中国动画的一个转折时期,可惜不是好的转折。这段时间呢,咱们的国产动画也出现了一些好作品,这里面,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些动画系列片,比如《》,这部动画不论情节、色彩,还有明显的中国风格,都给80后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另外还有《》、《》,经典延续至今。这段时间的单集动画里值得一提的是《山水情》和《不射之射》,这些动画就不像刚才那些系列片普及面那么广了……这些非著名的优秀动画里,《山水情》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大奖,但是,它也被称为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因为这个时候,这种精工细作的电影动画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慢慢地开始走向了后来的学院派,而产业化模式制作的外国动画片已经开始冲击国产动画市场。从85年开始,有很多中外合资的动画公司进入了中国,大批动画人才都被这些公司挖角了。而相对的,还有很多外国动画却在这个时候低价卖入了中国市场。《变形金刚》、《花仙子》、《OZ国历险记》《铁臂阿童木》,这些动画大多题材新颖,想象奇特,色彩鲜明,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欢迎。[3-4]
中国第一部武侠动画电影《勇闯天下》
说起这95年以后的动画,确实很难让人骄傲啊,这段时间里,动画开始有了粗制滥造,内容幼稚这些问题,而相比之下,进口动画可以说是势不可挡啊,什么、、加上后来网络的发达,国外的动画几乎可以同步地进入国内——在这种四面楚歌的形势下,我们的国产动画也开始了反思。首先是1999年的《宝莲灯》,2002年的《我为歌狂》,这部片子没有真的大红大紫的原因,就是大家看到的动画成品,并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水平,很多地方都显得很不精细,好多不该用Q版的地方莫名其妙地用了Q版人物,这让动漫迷们都非常失望。先别失望得太早,因为我们并没有停止尝试,这些年,动漫爱好者的热情、努力,加上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使得越来越多的动漫产业基地和动画公司在国内建立起来,这些公司也制作出了大量精美的动画片作品。而且这其中,仍然有很多人在坚持进行青少年动画的尝试,比如动画《隋唐英雄传》,电影动画《梁祝》、我们之前介绍的《雨石》、《风云决》也都是很优秀的作品。《》自日上映后,在中央的支持下,票房一路猛进,最后远远超出08年由《风云决》创造的3300万元的国产动画票房纪录。大陆近些年出品的《秦时明月》、《超兽武装》、《宇宙星神》、《果宝特攻2》、《钢铁飞龙》等使人们从中看到中国动画复苏的希望。
但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个别优秀动画的不合理打压,仍然说明中国动画复苏仍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如2006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武侠动画电影《勇闯天下》,由于是广州的一家公司自行制作,而非与后来的《牛气冲天》等电影一样得到中央直接或间接支持制作,因此受中央嫉妒和排挤,中央电视台各大频道也尽可能地封锁《勇闯天下》的上映消息。在2007年的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动画片上,《勇闯天下》投票数最高,最终却仅被广电总局提名,未能像另外三部投票数低于自己的国产动画一样被广电总局颁奖。
中国动画片 -
新成立之后,中国动画片开始了它更为广阔的发展。早在1947年,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瓮中捉鳖》。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艰难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为新中国动画片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中国的动画片在此后的发展中便自觉开始了民族风格的道路的探寻,这是时代和世界环境使然。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特伟任厂长,此时中国动画人已发展到两百多人。有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包蕾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加入到这一行列当中,为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初
建国初期是中国动画片蹒跚学步的时期,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主要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动画技艺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动画的风格上不免受到这些国家动画的影响,如《小猫钓鱼》(1952)、《小梅的梦》(1954)、《野外的遭遇》(1955)等影片便留有苏联动画的影子。特别是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令人沮丧的是与会者以为这部影片是的影片。这个误会使中国动画人深刻意识到:“对他国动画亦步亦趋的模仿是不会利于中国动画发展的。”&只能导致中国动画的消减。“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其实中国早期的动画电影也有这个倾向,万氏兄弟的《纸人捣乱记》便是模仿美国的动画制作,追求的是逗乐搞笑,仅是一部简单的噱头闹剧而已。事实上这也是动画娱乐本性体现,影片给人们以娱乐消遣,才会有观众,才会有市场。同时它在人物的造型设计上仍具有民族特点。
骄傲的将军
1957年,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民族特色十足,将军的脸谱化便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在将军彷徨无助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这部仅30分钟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中国的动画艺术家们积极地致力于新的动画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动画技艺的提高。在发展中国动画的一大片种木偶动画时,著名的木偶片导演靳夕、钱远达,曾在20世纪50年代远赴捷克学习,师从德恩卡。靳夕的第一部代表作《孔雀公主》,故事情节动人。后来,靳夕拍摄的《谁唱的最好》在技术上非常完美,但在意识形态上却受到了局限。当时的文艺政策较为教条,由于过分强调了“政治挂帅”、“革命传统”、“主题至上”,限制了木偶片的进一步发展。钱家骏在1957年导演的《拔萝卜》和1958年导演的《古博士的新发现》就注意开掘动画片的童趣、童心。
1958年中国动画人研制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一个新品种且富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接着又拍摄了剪纸片《渔童》(1959)、《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1963)等影片,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的艺术特色,将动画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也使中国的得到发扬。[5]
20世纪80年代
到了20世纪80年代,剪纸片技术日益成熟,在此基础上,美影厂又研制成功剪纸“拉毛”新工艺,拍出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该片荣获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和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美术片奖。1985年出品的《草人》也获得好评,在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儿童片一等奖和国内文化部1985年度优秀美术片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美术片二等奖。这一片种在国际国内都得到认可,且受到广大观众欢迎。此外,在1960年又摄制了折纸片《聪明的鸭子》,情趣盎然,活泼生动。同一时期又发明创造了水墨动画片,可谓是最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使中国特有的笔墨情趣完美地再现于银幕,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整个世界影坛。
《》(1960)、《牧笛》(1964)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富于韵律的画面、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动画艺术也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
此时的动画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高潮。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动画片《》上下集()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挖掘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
中国动画片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不仅得到国际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深入到世界民众当中去。中国动画片因为它独到的民族特色而独立于世界动画之林,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动画片在海内外获得越来越高的声誉。
可是由于“”的影响,中国的动画事业受到了阻碍,发展缓慢。“文革”结束后,百花开放,我国的动画事业也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中国的动画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动画创作当中,秉承以往的“民族风格”的道路,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新的开拓,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同时由于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中国的动画业也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
鲜艳、风格雅致、想像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民族风格在它的身上的到了很好的延续。
动画片《》是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画面优美富有诗意;《》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火童》结合了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兔送信》、《三十六个字》等也延续这一创作思想。
1984年的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将孙悟空搬上了动画银幕,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孙悟空形象;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融合,探索民族艺术的新发展。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魔盒与歌声》以主人翁收集少数民族歌曲战胜邪恶为主线展开一系列冒险活动。此外,《》,《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也都富于民族风情。
90年后新发展
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在美日动画的冲击下,同时也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中国动画以往是纯国家投资,私人不愿投资,从而导致动画者的流失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缓慢。中国动画要改变以往的操作方式。为重振国产动画,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莲灯》,这是中国迄今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音乐制作极为考究,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同时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马可波罗回香都》、《哎哟,妈妈》等一批优良的动画片诞生,给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动画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综观中国动画这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动画始终致力于一条本国特色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世界动画的大潮中也未放弃这一宗旨。动画片中洋溢着活泼清新的气息,给人以美的启迪。同时又十分注重教化意义,在动画片的创作中秉承“寓教于乐”,使动画片不致流于肤浅的纯娱乐搞笑。中国动画片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营建了一个动画王国。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动画产业发展迟缓,产量高但是缺少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特别是说教式的动画大行其道,并且相关政策对题材大加限制,导致题材狭隘,几乎全为低年龄向。
中国动画片 -
动画用于播出时都需要申领动画许可证。
?其中第一个汉字是颁发机构的缩写,各省级广电为该省简称。此外还有“军”“央”等机构
?动审字后是颁发年份
?号数有3位,表示该机构向该动画发出的是第几个许可证
?不得在两个机构为同一动画申领
?撤销的许可证号一般不再使用
中国动画片 -
中国大陆动画片适合6至12岁低龄观众。其内容简单,符合低龄观众心里,但对成人吸引力较弱。由于画质略粗糙,内容低龄化,经常受极端日漫迷指责。
人们常常把中国动画的不景气归咎于技术和资金,但其实,国家这几年对动画片的投入已经远超其他影视行业,“中国动画片产出和投入的不成比例,根本原因就在于制作题材和理念上的‘低龄化’,并由此造成想象力不足,题材局限。
面对着还徘徊在目标观影年龄层为“学龄前小朋友”的国产动画片,国产动画片剧情“越来越低龄”是目前国产动画片共有的问题。一路走低的国产动画片剧情,无论影片多么爆笑搞怪无厘头,针对低龄小观众市场的国产动画儿童题材类影片总是会忘记影院中那些陪着小朋友一起观影的家长们,让成年观众们没有耐心坐足100多分钟。不要把现在的孩子看得过于幼稚,他们接受的信息量是我们小时候的数倍。”动画是给小孩看的”这种思想束缚了中国动画的发展,是中国动画的病根所在。“低龄化”带来的苍白说教和空洞内容,不但撵走了成年观众,也赶走了为数不少的小朋友。
从世界动画片的成长路径来看,动画题材走向成人化是动漫发展的必然之路。由于曾经被定性为“儿童节目”,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好莱坞动画片也经历过一段产量锐减、水平降低的黑暗时期。随着以《怪物史莱克》为代表的一系列成人化动画片的出现,好莱坞动画终于走出了瓶颈,每年都能创造票房奇迹。
中日动画对比
?动画题材一般由、游戏或小说改编;中国动画多取材于,或由编剧原创;
?日本动画在固定档一周播出一集,影响时间跨度长,便于商业操作及按观众要求修改;中国动画全剧集完成后才能申领动画许可证;
?日本动画有清晰的分级制度,并由映伦等机构审查;中国动画基本没有分级审查制度,一般由广电总局负责审查,由于现时制作的动画多为低龄类,所以中国动画只要制作的越低龄化就越容易通过。而日本动画倾向全年龄,不像中国只准对儿童,所以观看范围较大。
?中国大部分说教之流,其教育意图大于娱乐性,音乐画风等方面也不受看惯日韩动漫的人所喜爱。不受观众看好。
“限播令”影响
由于2006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了“限播令”,导致一些投机商人将译制动画以国产动画名义申领播放许可证。
《虚幻勇士》是上海今日动画和广州原色动力冒原创之名引进的法国动画。该片在《Code&Lyoko》(《至Net奇兵》)的原片上进行涂改,将所有法文或英文一律改成中文,并且制作人员上也全打中国人名(即译制组名单)而不提法国的工作人员。
2007年3月,国家总局撤销了《虚幻勇士》的播放许可证,并且进行了处罚。
(一)缺少优秀的配音。
(二)国产动漫缺少创意,多数以神话为主,太多教育性,没有达到娱乐效果,或是过于娱乐甚至刻意的去淡化法律法规,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
(三)盈利渠道过于单一。
(四)动画制作没有商业化、市场化,无法盈利,无法真正得到发展。
(五)山寨成风。得形却没神,没深度,太肤浅甚至只是为了笑而笑。
(六)画风和配乐不尽人意,剧情少甚至没有剧情甚至几条主线交叉,不知所云,让人产生厌倦感。
(一)&国产动画被国人认为“单纯”、“”、“无聊”,国产动画教育青少年怎么做人的,十分纯洁,相对适合低年龄儿童,定位过底,跟不上时代潮流。相比之下国外动漫更受到国人的欢迎。
(二)中国动画相对国外较为粗糙,一直被识为动画而不是动漫。配音缺少优秀的声优。
(三)国家对国产动画保护过严,&缺少真正的。
(四)国产动漫缺少创意,无法真正其到教育的作用。
(五)动画制作没有商业化、市场化,无法真正得到发展。
政策与市场
为了扶持国产动画,国家相关部门确实做了大量工作,国家广电总局更是动用行政力量,下发《关于促进我国动画创作发展的具体措施》,强制各电视频道的黄金时段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即使这样,依然有85%的动漫企业亏损。虽然国产动漫产量已达到14万2700分钟,但是这仅仅是一个量的胜利,我们还不足以高兴的忘乎所以,量的繁荣之下,隐忧是国产动画质量不高,是市场不买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必须靠产品来说话。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在分析原因的时候表示,动漫企业家是中国动漫产业成败的关键。而目前的状况却不乐观,经营动漫的企业投资者大多不了解动漫产业的特点,动漫创作者又缺乏商业训练,造成动漫企业家非常稀缺,这也是85%的动漫企业处于亏损的原因所在。别看总奖励资金是2127万元,但动画片特等奖的奖金只不过80万元,动画频道特等奖的奖励资金只不过70万元。动画片《》的投资是4000多万元,无论是赚了,还是赔了,80万元的奖金都算不了什么,对电视频道来说,一集优秀动画片的盈利就可能超过百万元,即使70万元奖金摆在面前,电视频道也不会无视巨额利润的吸引力,因此,无论广电总局的奖励看起来多么光鲜,对动漫企业来说,它都只是一块鸡肋——吃之无味,弃之可惜。
中国动画片 -
2013年之前
中国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981年中国引进了第一部国外动画系列片《》(手冢治虫,)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外动画进入到中国市场,如《蓝精灵》、《》、《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商业动画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精良的制作技术迅速吸引了中国孩子们的眼球,从而对中国的动画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在国外动画系列片的冲击下,中国动画开始由生产风格化的动画长片和短片转向了将重点放在制作动画系列片上。作为一名八十年代末出身的学生,我对于这个阶段的中国动画现状是比较了解的,当时制作的中国动画系列片如《邋遢大王历险记》、《》、《》等动画并不比国外动画系列片逊色,人物场景设计贴近生活,动作刻画细腻生动,故事情节也扣人心弦。但从那之后中国动画就鲜有优秀的作品问世,原因是由于政府狠抓经济建设而忽略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得动画人才流失,动画生产量大大削减。虽然以后一段时间政府在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开始大力扶持文化产业,中国动画的产量开始突飞猛进,但文化的发展不会立竿见影,中国动画几乎没有能拿到国际上与别人媲美的作品。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故事情节老套;风格一味模仿,毫无特色;制作粗制滥造等。
中国动画存在的问题不少:资金不足、大众对动画的普遍认识不全面、质量不高、故事缺乏原创性、审核过严、教育体制不完善、缺少高素质动画人才、外来文化冲击国内市场、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等等,这些内在和外在的因素阻碍着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值得欣慰的是,现在政府也认识到了我国动画产业相对滞后的局面,对动画市场的扶持政策逐年增加,随即越来越多的动漫创作基地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动画频道进入观众视野,各高校也开设了动画专业,越来越多的中国动画人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中国动画市场的未来可谓前景一片大好。《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报告》显示:2009年国产动画片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产量达171816分钟,相比2008年增幅31%,国产动画片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扩大。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帮助下,目前的中国动画市场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市场,问题很多,但伴随着的发展和上升空间也很大,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中国动画市场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将中国的动画市场建设得更完善。
从产量上看,中国早已是不折不扣的世界动画第一大国。2011年,中国制作完成的电视动画片产量高达26万分钟,远远高于第二名日本的9万分钟。中国的动画播出平台同样规模宏大,以央视少儿频道、北京卡酷、上海炫动、江苏优漫、湖南金鹰、广东嘉佳等六个上星的动画频道领头,加上32个省市的地面少儿频道和部分综合性频道的动画时段,2012年播出动画片的总时长为11.7万小时。
2013年之后
2013年国产动画电影集中爆发
近两年,国内涌现出近百家动画制作发行企业,而观影人群的快速增多和终端市场的迅速扩容,均为动画电影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动画电影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动画形象的塑造。当日论坛上,《综艺报》电影主编朱玉卿指出,目前国内动画形象有三大来源:电视动画形象、网络益智社区和引进国外的人气形象。去年以来,涌现出很多原创动画形象,而且逐渐赢得了观众。《昆塔:盒子总动员》导演李炼在发言中表示,国产动画与好莱坞顶级动画制作之间的距离正在缩小。《昆塔:盒子总动员》中的几个主要形象,比如“孩子王”菠菜、“小吃货”奶泡泡、“野性公主”嘎嘎等,中国喜欢,国外的观众也并不陌生。
《我是狼》导演于胜军从实战角度与大家分享了国内动画创意、形象塑造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并特别强调了动画形象创意和技术之间完美结合的重要性。《魁拔》系列电影导演、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川则以《魁拔》系列为例,强调动画电影除了形象塑造外,还应该打造动画电影、系列电视、动漫书以及相关衍生品等的“全产业链动画”。
中国新媒体动漫产业的发展即将迎来
与往年相比,2013年的政策和市场双重利好下,我国新媒体动漫产业将迎来发展春天。新媒体动漫的发展,为传统动漫内容的推广和商业化运作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预计到2014年,中国手机动漫市场规模将达30亿元。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未来手机动漫的用户规模和市场潜力还将持续快速增长。
据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3),我国动漫产业2012年总产值达759.94亿元,较2011年增长22.23%,动漫产业用户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预计2013年产值比2012年增长34%,发展潜力巨大。动漫在移动终端的发展成为新媒体动漫的主要途径,这也将成为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重要突破口。目前苹果应用商店和GooglePlay商店中,类似漫库、布卡漫画等动漫类的App应用超过千款。同时,数据显示,全国动漫爱好人群近2亿,其中54.3%的人对手机动漫感兴趣,有58%的用户愿意每月支付超过5元的使用费。&然而,手机动漫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政府政策和机构、企业的努力是息息相关的。首先,手机动漫的扶持政策和行业标准逐步完善。文化部陆续发布了《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内容要求》、《手机(移动终端)动漫运营服务要求》、《手机(移动终端)动漫用户服务规范》和《手机动漫文件格式》4个标准体系,成为新媒体动漫产业发展的未来指南。再者,在福建厦门成立了“中国新媒体动漫联盟”;以此同时,4G牌照的发放,共同推动我国动漫数字化升级。&在新媒体下,其动漫商业模式及产业链与传统的动漫产业有着巨大的区别,以翔通动漫为例。首先,翔通动漫通过原创、合作、收购等方式建立自有动漫品牌体系,挖掘动漫品牌形象内涵,制作手机动漫衍生品,通过手机动漫发行渠道实现动漫品牌商业化;其次,手机动漫彩信、手机动漫杂志、动漫网游、制作,玩偶、外设、外设、高端手机外设等动漫线下衍生品版权授权、开发支撑。最后,动漫原创版权提供(包括中国移动动漫基地、中国移动游戏基地、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中国移动基地、中国移动阅读基地等),通过运营商基地做手机动漫版权发行,通过Iphone、Ipad、android做智能机用户版权发行。通过XTone打造的网络动漫形象发行平台、动漫漫画发行平台、动漫休闲游戏发行平台、网络动漫游戏发行平台、社区动漫休闲游戏发行平台做网络动漫发行。因此,新媒体动漫是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的一把“利剑”。
中国动画片 -
回眸中国动画片八十年
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片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对中国动画片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今天的动画片创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片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中国动画片 -
一、艰难的创始期
谈到中国动画片,不能不提及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
中国动画片他们可谓中国动画片的鼻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于1926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一页。紧接着在1930年又摄制出《纸人捣乱记》。此后,万氏兄弟便不辞劳苦、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中国动画的创作。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万氏兄弟拍摄了大量的抗日作品如《血钱》、《航空救国》、《》、《新潮》,和提倡国货的《国货年》、《漏洞》,以及一些儿童寓言片《鼠与蛙》、《》、《龟兔赛跑》等20余部黑白动画短片。直至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动画第一部长片《铁扇公主》,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地区,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作了很好的铺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被迫中断了动画创作。而以钱家骏为中心的当时的一批动画人也绘制了以抗日为内容的动画短片《农家乐》,随后又绘制两部短片。中国动画片在创作初期就时刻与时代气息紧密相联。同时最早一批的动画人也显示了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
中国动画片 -
二、民族风格的探寻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动画片开始了它更为广阔的发展。早在1947年,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等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艰难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为新中国动画片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中国动画片中国的动画片在此后的发展中便自觉开始了民族风格的道路的探寻,这是时代和世界环境使然。1957年厂建立,特伟任厂长,此时中国动画人已发展到两百多人。有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加入到这一行列当中,为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建国初期是中国动画片蹒跚学步的时期,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主要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动画技艺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动画的风格上不免受到这些国家动画的影响,如《小猫钓鱼》(1952)、《》(1954)、《》(1955)等影片便留有苏联动画的影子。特别是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令人沮丧的是与会者以为这部影片是苏联的影片。这个误会使中国动画人深刻意识到:“对他国动画亦步亦趋的模仿是不会利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只能导致中国动画的消减。“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其实中国早期的动画电影也有这个倾向,万氏兄弟的《纸人捣乱记》便是模仿美国的动画制作,追求的是逗乐搞笑,仅是一部简单的噱头闹剧而已。事实上这也是动画娱乐本性体现,影片给人们以娱乐消遣,才会有观众,才会有市场。同时它在人物的造型设计上仍具有民族特点。在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民族特色十足,将军的脸谱化便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在将军彷徨无助时,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这部仅30分钟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
中国动画片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中国的动画艺术家们积极地致力于新的动画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动画技艺的提高。在发展中国动画的一大片种木偶动画时,著名的木偶片导演靳夕、,曾在20世纪50年代远赴捷克学习,师从德恩卡。靳夕的第一部代表作《孔雀公主》,故事情节动人。后来,靳夕拍摄的《谁唱的最好》在技术上非常完美,但在意识形态上却受到了局限。当时的文艺政策较为教条,由于过分强调了“政治挂帅”、“革命传统”、“主题至上”,限制了木偶片的进一步发展。钱家骏在1957年导演的《拔萝卜》和1958年导演的《》就注意开掘动画片的童趣、童心。在1958年中国动画人研制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一个新品种且富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接着又拍摄了剪纸片《渔童》(1959)、《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1963)等影片,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将动画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也使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发扬。到了20世纪80年代,剪纸片技术日益成熟,在此基础上,美影厂又研制成功剪纸“拉毛”新工艺,拍出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该片荣获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和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美术片奖。1985年出品的《草人》也获得好评,在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儿童片一等奖和国内文化部1985年度优秀美术片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美术片二等奖。这一片种在国际国内都得到认可,且受到广大观众欢迎。此外,在1960年又摄制了折纸片《聪明的鸭子》,情趣盎然,活泼生动。同一时期又发明创造了水墨动画片,可谓是最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使中国特有的笔墨情趣完美地再现于银幕,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整个世界影坛。《小蝌蚪找妈妈》(1960)、《牧笛》(1964)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富于韵律的画面、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动画艺术也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此时的动画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
中国动画片高潮。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动画片上下集()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挖掘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中国动画片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不仅得到国际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深入到世界民众当中去。中国动画片因为它独到的民族特色而独立于世界动画之林,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动画片在海内外获得越来越高的声誉。可是由于“文革”的影响,中国的动画事业受到了阻碍,发展缓慢。“文革”结束后,百花开放,我国的动画事业也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中国的动画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动画创作当中,秉承以往的“民族风格”的道路,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新的开拓,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同时由于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中国的动画业也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像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民族风格在它的身上的到了很好的延续。动画片是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画面优美富有诗意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火童》结合了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黑公鸡》、、&、《》、《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兔送信》、《三十六个字》等也延续这一创作思想。1984年的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将孙悟空搬上了动画银幕,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孙悟空形象;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融合,探索民族艺术的新发展。动画片《》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此外,《女娲补天》,《》、《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也都富于民族风情。
中国动画片 -
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
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在美日动画的冲击下,同时也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中国动画以往是纯国家投资,私人不愿投资,从而导致动画者的流失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缓慢。中国动画要改变以往的操作方式。为重振国产动画,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这是中国迄今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音乐制作极为考究,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同时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哎哟,妈妈》等一批优良的动画片诞生,给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动画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综观中国动画这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动画始终致力于一条本国特色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世界动画的大潮中也未放弃这一宗旨。动画片中洋溢着活泼清新的气息,给人以美的启迪。同时又十分注重教化意义,在动画片的创作中秉承“寓教于乐”,使动画片不致流于肤浅的纯娱乐搞笑。中国动画片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营建了一个动画王国。
中国动画片 -
最早的动画片的制作
水墨第一部的是中国动画片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是美术片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中国的美术片就是从动画电影开始的。1920年,上海的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兄弟(人称“万氏兄弟”)在影院中看到了《大力水手》、《勃比小姐》等早期美国动画片后,对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开始研制中国的动画电影。 1926年,万氏兄弟克服了资金、场地、资料等多方面的困难,终于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它也是中国美术片的开始。 影片讲述一个画家在画室作画时,从画板上突然跳下一个淘气的小纸人,在画室里大闹一通。影片的情节虽然简单,但第一次从事动画创作的万氏兄弟却遇到了不少难题。实拍的时候,不是该动的地方不动,就是不该动的地方乱动;他们经过多次试验,反复摸索,才拍成功。这部影片也是中国第一部真人和动画同时演出的动画片,片中的画家由万古蟾扮演,小纸人用动画绘制,影片由长城画片公司出品,片长12分钟。两年后,万古蟾又独立制作出了动画片《一封寄回的信》。两片公映后,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 万氏兄弟是中国美术和动画电影事业的开创者。他们在20世纪初从来到,相继进入,从事美术工作。他们的原名分别为、万、万嘉结和万嘉坤,动画片上所署的名字是他们为自己起的笔名。为研制动画片,他们在自己位于上海闸北天通庵路一间7平方米的亭子间里长期通宵达旦地工作,花费数年时间,经历了上百次试验,才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的研制。 1935年,万氏兄弟拍摄了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1年,他们又推出了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它也是亚洲当时最长的动画电影,在世界上名列第四。解放后,除老四万涤寰早已离开动画创作外,万氏四兄弟中的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三人都成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主创人员。从1960年起,他们开始重新投入在解放前就已开始尝试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创作。此后,历时4年,至1963年,绘制了近7万幅画作,终于完成了这部长达120分钟的鸿篇巨制。影片不但在国内深受欢迎,并连续在国际电影节上夺魁,还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上映,标志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此外,万古蟾还于1957年拍出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 除了制作专门的动画片之外,万氏兄弟还为许多故事片制作动画特技。著名的神怪武侠片《火烧红莲寺》中那些斗剑施法的镜头,就是万氏兄弟用动画制作的。后来,明星公司出品的《香革美人》,电通公司出品的《都市风光》,文化影片公司出品的《父母子女》等片中,都插有他们绘制的动画镜头,为影片增色不少。
中国动画片 -
80年代动画
《渔童》 剪纸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
中国动画片导演:万古蟾 造型兼动作设计:胡进庆,钱家骍和沈祖慰等。 本片获得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委员会二等奖。 《抬驴》 剪纸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 导演:王柏荣 编剧:金钟 造型设计:刘泽岱 背景设计:等。 《山水情》 水墨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场1988年出品。 导演:特伟、阎善春、马克宣 编剧:王树忱 摄影:段孝萱 美术设计:吴山明、卓鹤君等 动作设计:孙总青、姚沂、陆成法、徐建国、等。 本片号称中国近20年动画片之最。 1988年获中国第一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 1989年获第九届最佳美术片奖
中国动画片1988年获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 第一届全国影视动画节目展播大奖 苏联第一届莫斯科国际青少年电影节勇与美奖 保加利亚第六届瓦尔纳国际动画电影节优秀影片奖 1990年获加拿大第十四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水墨剪纸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3年出品。 导演:胡进庆 设计:陆汝浩等。 1984年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 1983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第三十四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 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 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 《宝莲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 导演:常光希等。 本片获得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儿童电影节甜蜜梦想奖。 《大闹天宫》 动画片(上下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1年、1964年出品。 导演:万籁鸣 编剧:李克弱、万籁鸣 美术设计:张光宇、张正宇 副导演:唐澄 主创:严定宪、林文肖等 摄影:王世荣、段孝萱。 本片上集于1962年获捷克斯洛伐克第十三届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 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 上下集于1978年获第二十二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中国动画片1982年获厄瓜多尔第5届基多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 1983年获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济公斗蟋蟀》 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 导演:万古蟾。 根据《济公传》第二百四十一回改编的。 《》 导演:蔡志忠、谢金涂、胡树儒 编剧:王泽 美亚公司出品。 1981年获颁金马奖最佳卡通电影长片奖。
取材于著名童话作家的童话长篇。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9年~1992年年出品。 编剧:姚忠礼、导演:严定宪、林文肖。 《狐狸打猎人》 剪纸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78年出品。
中国动画片导演:胡雄华 编剧:金近 绘景:伍仲文、造型设计:韩美林 背景设计:动作设计:葛桂云、查侃等。 1980年获南斯拉夫第四届萨格勒布国际电影节美术奖。 《火童》 片,片厂1984年出品。 导演:王薄荣 编剧:美术设计:等。 背景设计:常保生、动作设计:赵鸿、、周旭东、肖刚等。 1985年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 1984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首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 《南郭先生》 剪纸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 导演:钱家骍、王柏荣 编剧:熊耕发、钱家骍、王柏荣 造型设计:张世明 背景设计:常保生。 1981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鹿铃》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2年出品。
导演:王澄,邬强 编剧:桑弧 背景设计:方济众、年 动画设计:常光希、陆青、、潘积耀、黄炜、付斐娜、、曹正鸿等。 美术设计:程十发等。 本片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 1982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苏联第十三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动画片特别奖。 片,上海美术制片厂1979年~1988年摄制。 导演:曲建方、金芳玲 编剧:凌纾、靳夕 摄影:美术设计:曲建方、、刘福明等。 背景设计:扬等。 动画设计:张庆发、尚宁华、等。 1980年获第三届最佳美术片奖 文化部年优秀影片奖 1991年获美国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一等奖。 《小倩》 动画 香港嘉禾公司1997年出品,片长82分钟。 原著剧本、监制:徐克 人物造型:人物动作导演:远藤哲哉 导演:陈伟文 第34届金马奖最佳动画片奖 《夹子救鹿》 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5年出品。
编导:林文肖、常光希 美术设计:刘巨德 动画设计:邬美坤、范本新、徐建国、等。 背景设计:、绘景、李翔等。 影片取材于敦煌佛教故事,富有敦煌壁画风格。 1986年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5年优秀影片奖 1987年获第二届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牛奖优秀美术片奖 印度第五届库塔克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短片金像奖。《》 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6年出品。 导演:阿达,马克宣 动画设计:庄敏瑾等。 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电影节教育片组二等奖 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 首届全国影视动画节目展播特别奖。 《草人》 剪纸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5年出品。 导演∕造型设计:胡进庆 编剧:何郁文 背景设计:龚金福 动作设计:吴云初、、、木朵等。 绘制:岳慧敏。 影片运用中国工笔花鸟画风格,典雅精致。 1986年获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 1985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1987年获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教育片二等奖
中国动画片 -
《》美术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79年摄制。
《熊猫京京》1996年,由北京金熊猫动画公司拍摄制作。
《舒克和贝塔》198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美影)。
《十二生肖》1995年,共13集,每一集9分钟。
《没头脑和不高兴》1962&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蓝皮鼠和大脸猫》第一部于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小糊涂神》动画片,中央电视台1998年制作。
《小贝流浪记》
《宝莲灯》
《隋唐英雄传》
《神探威威猫》
《马丁的早晨》
《白鸽岛》
《小和尚》
《我为歌狂》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00年制作。
《》&水墨动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1年制作。
《草原英雄小姐妹》
《人参娃娃》
《镜花缘》《人参娃娃》《山水情》
《牧笛》&水墨动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7年上映。
《金色的海螺》《三个和尚》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0年摄制。
《雪孩子》&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0年摄制。
《九色鹿》&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摄制。
《天书奇谭》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3年摄制。
《》&水墨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3年摄制
《》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4年摄制。
《三十六个字》&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4年摄制。
《金猴降妖》&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中年摄制。
《》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5年摄制。
《草人》&剪纸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5年摄制。
《超级肥皂》&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6年摄制。
《》&剪纸片(共十三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年摄制。
《山水情》&水墨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8年摄制。
《螳螂捕蝉》&剪纸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8年摄制。
《大盗贼》木偶动画。上海美术制片厂1989年摄制
《大闹画室》&动画片(无声,黑白)。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摄制。
《》&动画片(黑白)。新华联合影业公司1941年摄制。
《瓜》&剪纸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8年摄制。
《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动画片。上海电影制片厂1956年摄制。
《渔童》&剪纸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
《一幅僮锦》&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
新时期动画
2000年&《》三辰卡通集团
2001年&《我为歌狂》&胡依红&向华&解嬿嬿曾炜上海美影厂动画
2005年&《魔豆传奇》电视豆股份有限公司制作
2005年&《》&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
2005年&《》1、2季&马风清孙晓松&薛至诚&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2005年&《梦里人》姚非拉
2006年&《虹猫蓝兔七侠传》&宏梦卡通出品
2007年《南茜的早晨Nancy's.morning》北影
2007年&《秦时明月之百步飞剑》&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出品
2007年&《豆儿》系列
2007年&《TICO(缇可)冬季篇》重庆视美动画
2008年&《云端的日子》出品公司:中华轩动画&出品人:蒋谱
2008年&《大英雄狄青》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08年摄制。
2008年&《虹猫仗剑走天涯》&宏梦卡通出品
2008年&《茗记》&L-key&团队出品2008年&《秦时明月之夜尽天明》&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出品
2009年&《大唐西游记》&施向东&上海水木动画&宁波水木动画&联合出品&动画
2009年&《虹猫蓝兔光明剑》&宏梦卡通出品
2009年&《十万个为什么》&上海水木动画
2009年&《风云决》亚洲动画多媒体有限公司
2009年&《我叫MT》连载动漫&七彩映画出品
2009年&《李献计历险记》导演:李阳
2009年&《打,打个大西瓜》导演:杨宇
2009年&《小米的森林》导演:不思凡
2009年《月尘》中国重庆首部科幻动画
2009年&《TICO(缇可)春季篇》重庆视美动画
2009年&《莫莫》重庆漫想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公司:重庆视美动画传播有限公司
2009年&《哐哐日记》互象动画有限公司
2010年&《开心宝贝》明星创意动画有限公司
2010年&《西游记2010动画版》&导演&马中骏慈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
2010年&《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出品
2010年&《茗记2-初织恋》&L-key&团队出品
2010年&《茗记3-取舍》&L-key&团队出品
2010年&《神兽金刚》广州市达力传媒有限公司
2010年&《阿特的奇幻之旅》湖北盛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
2010年&《超智能足球》深圳市方块动漫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
2010年&《魔角侦探》北京禹田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出品
2010年&《弹珠传说》重庆视美动画和广州天贝玩具公司
2010年《妖链》西安cj&wishes社团
2011年《磁星骑士》北京三昧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1年&《泡芙小姐》优酷网、互象动画公司
2011年&《莫麟传奇》浙江缔顺科技有限公司出品
2011年&《TlCO(缇可)夏季篇》&重庆视美动画
2011年《魁拔》青青树动画公司出品
2011年&《甜心格格》深圳市方块动漫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
2011年《功夫料理娘》狼烟
2011年&《星游记》北京卡酷传媒、北京优扬文化传媒
2011年《超蛙战士之星际家园》徐克
2012年《幸福小镇》天津福煦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上海福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出品
2012年《云朵宝贝》大连干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出品
2012年&《侠岚》北京若森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出品(3D已经播出在每天7:30分奇艺和少儿频道同步播出)
2012年《我们的150克青春》小米
2012年《钢铁飞龙》王巍
2012年《啦啦啦德玛西亚&第二季》虚拟印象工作室
2012年《罗小黑战记》MTJJ动画出品&连载中
2012年《》寒舞&连载中
2012年&《秦时明月之万里长城》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出品
2013年《魁拔2》青青树动画公司出品
2013年《战斗装甲钢羽》PV放出&温格斯工作室
2013年《山海奇谭》河南智睿动漫设计有限公司
2013年&《神魄》广州奥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重庆视美动画艺术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2013年《壮志云霄:觉醒》江苏常州冰国动漫产业公司
2013年《倒不了的塔》西安长风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3年《纳米核心》海岸线工作室
2013年《拜见女皇陛下》漫画家ZCloud&制作中
2013年&《尸兄》腾讯动漫平台&出品
2013年《撸时代》喷TA秀工作室
2013年《超神游戏》腾讯动漫平台
2013年《超神学院》广州骏豪宏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死灵编码:世界操纵者》上海易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4年《中国惊奇先生》腾讯动漫平台
2014年《馒头日记》有妖气原创漫画梦工厂
2014年《超有病》广州烤鸡鸡动漫、新浪微漫画联合出品
2015年《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04年&《龙刀奇缘》中国香港
2006年&《女孩,你的一分钟有多长》中华轩动画公司出品(全集可以看作电影)
2006年&《魔比斯环》环球数码(深圳)深圳电影制片厂
2007年&《闪闪的红星》八一电影制片厂、深圳巿方块动漫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08年《秘语》娃娃鱼动画工作室
2009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广东原创动力文化
2009年&《正义红师》八一电影制片厂
2009年&《哐哐日记》互象动画有限公司
2009年&《地藏菩萨的故事之婆罗门》ALCOO数码娱乐
2010年&《虹猫蓝兔火凤凰》&宏梦卡通出品
2010年&《超蛙战士之初露锋芒》&上海视金石动画公司出品
2010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广东原创动力文化出品
2010年《长江七号爱地球》中影集团&星辉海外
2011年《夏花》火星时代
2011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广东原创动力文化出品
2011年&《泡芙小姐的金鱼缸》中国电影集团联手优酷网共同出品
2011年&《兔侠传奇》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和天津北方电影集团联合制作
2011年&《魁拔之十万火急》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
2011年&《藏獒多吉》电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民的1911》电影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洛克王国之圣龙骑士》腾讯、优扬、炫动
2011年《我的抗战》崔永元团队制作
2011年《BOBOTOTO-燕尾蝶》北京彼岸天文化有限公司出品
2012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广州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2年《闪耀》何洁
2012年&《彼岸花》原创
2012年《童趣》高路动画
2012年《诺言》Aniwow!2009获奖作品
2012年《灯塔》中国传媒大学
2012年《逐帧·爱情》Carlos&Lascano
2012年《天籁》深圳一立
2012年《归去来兮》原创
2012年《超蛙战士之威武教官》(小)徐克
2013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喜气羊羊过蛇年》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3年《我的老婆是只猫》黄军
2013年《魁拔之大战元泱界》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开心超人大电影》广州明星创意动画有限公司
2013年《赛尔号3战神联盟》上海淘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光线传媒有限公司&炫动卡通&北京卡酷&金鹰卡通
2013年《守护者森林》河马动画
2013年《牡丹》河南洛阳菁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3年《》苏州天润安鼎英国尤南尼克集团合作
2013年&《终极大冒险》北京电影学院&湖南金鹰卡通有限公司&北京艾易美迅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地藏》青青树原创制作团队制作
2013年《神猎(悟空传)》&青春树原创制作团队
2013年《雪覆沙》Hollywood
2013年《属相记1---天玉传奇》浙江英冠属相文化创意公司
2014年《我叫哀木涕之勇士战恶龙》北京七彩之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光线传媒有限公司&上海聚游
中国动画片 -
中国动画片 -
1./history/id=3145866&2./question/.html?si=1&wtp=wk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2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22:51:11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洛克精灵战记孔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