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克王国刷卡游戏周在沃尔玛刷卡金怎么用一个数码机器一盒装送卡片一袋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2次下载&&|&&总139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50积分
2人评价83页
17人评价18页
0人评价37页
1人评价10页
2人评价3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价格:50积分VIP价:40积分美国女玩家童心未泯 进沃尔玛偷口袋妖怪卡片被抓
  还记得大家小时候买的《口袋妖怪》对战卡吗?想当年那可是十分的风靡。小到幼儿园,大到初高中,都随处可见那种开牌。
  近日,有一位童心未泯的小偷干了这么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美国肯塔基州列星顿警察局上周四逮捕了一名在当地沃尔玛超市偷窃《口袋妖怪》卡片的女窃贼。
  这位名叫Victoria Ariail的27岁女性是首次在超市行窃,得手后准备离开时被超市的保安擒获,她偷了《口袋妖怪》卡片、两瓶除疣膏、一箱染色剂和一个青年杯。
  目前她已被关押进当地的看守所,将面临法律的惩处。
Victoria Ariail
&编辑:lolo
  15:23:12
  14:04:25
  10:40:08
  09:52:37
  10:01:55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沃尔玛中国有限公司致函本报——&沃尔玛在努力追求本土化
沃尔玛中国有限公司致函本报—— 沃尔玛在努力追求本土化(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日 08:00 经济日报
7月11日,沃尔玛北京山姆会员店会员规则公开遭质疑,第二天沃尔玛方面作出公开解释,表示他们绝不会随便解除会员会籍,也不会随意修改已相当成熟的会员规则,并认为店规不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冲突。
  沃尔玛在给本报的书面答复中承认,沃尔玛在全球市场的拓展过程中,确实随时会出现与当地消费习惯或文化不甚融合的状况。但一旦发现自己距离顾客需求有一定偏差时,他们会马上纠正。例如,沃尔玛进入中国早期是不售卖活鱼的。但中国的顾客希望能买到活鱼而不是冰冻鱼,于是沃尔玛在店里装上鱼缸,开始售卖鲜活的鱼。
  目前沃尔玛的各个山姆会员店均拥有比较稳定的会员。其中深圳山姆店开业即创下了沃尔玛全球单日最高销售纪录。沃尔玛自1996年进入中国以来,一直在努力适应、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到现在沃尔玛的员工超过99%的都是中国人,销售的产品超过95%都是中国制造的,最主要的是能及时根据当地消费习惯及文化传统迅速做出改变。
  搜狐的一项网上调查显示,在800多人的投票中,39%的人认为沃尔玛北京山姆会员店店规是对中国消费者的歧视,近27%的人认为国际企业会员制进入中国需要本土化。(夏一制图)
沃尔玛的中国虚像
《互联网周刊》& 记者&
沃尔玛北京山姆会员店开张,中国零售业再次产生震动。这一次,它终于从中国的东南沿海开进了中国的心脏,接下来,还会向西部省份快速进发。&
  面对这个连锁零售业的巨人,中国零售企业是否会害怕?&
  其实,近在眼前的家乐福远比沃尔玛来势凶猛。2002年,它已经在20个中国城市开设了36家分店,销售了120亿人民币的商品,并且实现了赢利,相形之下,沃尔玛逊色很多。&
  至少是现在,沃尔玛并不那么可怕,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星星点点的28家连锁店远未形成规模,以至最具竞争力的物流体系还没有实现理想状态的信息化,而其开店的数量已经接近政策许可的底线,没有规模,沃尔玛只能靠自掏腰包实现"天天平价"。&
  这就是中国的沃尔玛,资本实力、管理水平高人一筹,市场表现差强人意,信息物流缺少用武之地,比起美国的那个沃尔玛和中国零售业心中的沃尔玛,中国市场上实实在在的沃尔玛的身影并不高大。它在这块市场争取到一席之地,分享的市场份额更算不上大,面对它的攻势,中国的零售企业感到的压力也并不那么大。&
  尽管如此,也没有人敢小看中国的沃尔玛,而中国的零售业更应该至少读懂三个不同的沃尔玛,第一个是那个不可一世的美国沃尔玛,第二个是中国市场当下的"不完整"沃尔玛,更要紧的在于,要看到等待零售业完全开放,规模扩张完毕的沃尔玛。透过沃尔玛的中国虚像,看清美国沃尔玛商业王国的实景,中国零售企业只需要一些观察力再加上一点点想像力就会明白它有多么可怕:供应商已经把它团团围住,唯唯诺诺的迎合沃尔玛的各种想法;消费者则蜂拥而至,享受着"上帝般的服务",并可能从此不再迈进其他连锁店的大门;而它的信息物流一旦发挥全力,沃尔玛实现的就不仅是"天天平价",而是令中国零售企业害怕的"最低价"。&
  沃尔玛的中国棋盘&
  北京并非是已经进驻中国7年的沃尔玛的第一站,但却是其扩张战略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一颗棋子。2003年,这个连锁巨人在中国从南走到北,从东走到西,从大陆的边缘向中心挺进,但沃尔玛的中国事业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沃尔玛北上&
  日,世界第一大零售连锁集团—沃尔玛连锁公司(Wal-Mart Stores
Inc.)旗下的山姆会员商店在北京正式开业,这是它在中国的第5家会员商店。对沃尔玛来说,进入北京这个全国潜力最大、竞争也最激烈的市场标志着它在中国北方扩张的加速。自从1996年落户深圳,7年内沃尔玛陆续在中国开设了28家连锁店,包括了沃尔玛的全部三种业态:山姆会员商店、购物中心和社区商店,从地域上看这些沃尔玛连锁店聚集于长江以南地区,深圳、东莞、汕头、福州、厦门、昆明这些南方城市占了沃尔玛全部门店数量的75%。&
  连锁零售业的最大客户群是普通百姓,但沃尔玛却将北京会员店的客户群定位为“有车有房”这一在中国日益壮大,但比例相对很小的人群,沃尔玛中国有限公司山姆店副总裁Tom
McLaughlin认为,“选择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是因为这里有人数众多的富裕阶层,山姆会员商店将主要面对那些高学历和高收入的消费者,其中很多人都有私家车和自有住房。”沃尔玛致力于为这些“有车有房”的会员提供价廉质优的商品和无微不至的服务,让顾客即使在超市购物也能够享受到VIP般的待遇。于是,沃尔玛刚刚开业的北京山姆会员店选址在离北京市中心约有40分钟车程的西郊石景山区,店堂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拥有1300个车位和46条收银通道,以保证顾客快捷便利的购物。&
  为了迎合北京消费者的喜好,沃尔玛做出了不少调整,沃尔玛中国有限公司区域营运总监何国良指出,北京山姆会员店的4万多种商品都是经过精心选择,最畅销、最适合本地的产品,其中沃尔玛的自有品牌“MembersMark”更是山姆会员商店的一大优势,“这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是我们的会员在别处无法买到的。”在新开业的北京山姆会员店,沃尔玛特别设置了大型的生鲜食品区,供应各种活鱼,还有现场制作的比萨饼、烤鸡和各种主、副食品,这正是中国很多超市的共同之处。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山姆会员店不同的是,北京山姆会员店一楼店面的很大一部分被辟为电子产品销售区,这里有视听设备、个人电脑以及各种IT产品。而在美国的山姆会员店里,电子产品一般只占一到两个货架。“我们认为这些电子产品对富裕阶层会非常有吸引力”,Tom
McLaughlin这样解释如此设置的原因。沃尔玛公关部方面透露,“目前山姆会员店在中国的会员数已近30万人,深圳山姆会员店曾创下山姆会员店全球单日销售额最高纪录—1000万人民币。深圳能做好会员店,我们相信在北京也能做好。”&
  布局:从南走到北从东走到西&
  稍微留意一下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就会发现,此前沃尔玛的4家会员店都分布在“沿边”城市:深圳、福州、昆明和长春,此次进入北京是第一次在内陆中心城市开店,有业内人士认为,沃尔玛很可能将以北京为中心覆盖周围其他城市。此外,考虑到沃尔玛的大部分门店目前均分布在南方,北京山姆会员店的开张也可以视为沃尔玛在中国北方扩张的前奏。&
  据沃尔玛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成杰透露,2004年底或2005年初沃尔玛将在北京开设第二家店,那会是一家面向更多普通消费者的社区超市,店址则选在北京西单商业街向南1公里,紧邻生意兴旺的SOGO购物中心。&
  除了中国北方,沃尔玛还在向东西两翼延伸势力范围,首先进入它视野的是“东方明珠”上海和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有报道称,沃尔玛将在上海开设首家门店,目前业态暂定为社区商店。而就在北京山姆会员店开业前一周,沃尔玛亚洲区总裁亲临重庆,并宣布不久之后沃尔玛即将落户山城。从地图上来看,沃尔玛在中国的脚步很明显是由南向北走,而现在它已经进入了大举扩张阶段。据透露,沃尔玛还计划在2003年内在中国再开设7家新店,这样它在中国的连锁店总数将达到35家。随着规模的扩大,区域布局的成熟,沃尔玛的规模效应将更为明显,物流、配送体系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两步错棋&
  进驻北京后,沃尔玛的扩张步伐可能就此加快,但却也不是一帆风顺,就在北京山姆会员店开张前不久,沃尔玛在昆明和大连连续遭遇了2次失利。&
  日,沃尔玛宣布将昆明山姆会员商店改建为沃尔玛购物广场,计划在今年10月10日停止营业并开始改建工程。为什么决定改弦更张?沃尔玛方面解释说,“在过去几个月里,通过对昆明山姆会员商店的拜访以及会员的来信,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昆明会员期望能获得不同的购物体验。应昆明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决定将昆明山姆会员商店改建为沃尔玛购物广场。沃尔玛购物广场以更多的商品种类、更小的包装,将更加能满足会员朋友的需求。”&
  在大连,沃尔玛出师未捷,1.7万名山姆会员不得不接受退卡的安排。沃尔玛方面对此的解释是“由于业主违约,未能如期交付租赁场所,致使大连山姆会员店迟迟未能开业。因此,大连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已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以终止租赁合同。”据了解,大连山姆会员店在最高峰的时候,曾经发展了2.5万名会员,后因商店迟迟未能开业,约有8000名会员已经办理了退卡。日,沃尔玛正式宣布为了避免经济上和声誉上的巨大损失,将为余下的1.7万名会员退卡。尽管业主违约并非沃尔玛的责任,但这一事件也可以反映出在处理与中国当地合作伙伴关系上,沃尔玛似乎还需要更多的经验。沃尔玛在昆明和大连的失利似乎说明了会员店并不像沃尔玛想象中那么适合中国城市。在会员商店的每一种商品品类中,一般只有几种品牌可供选择。而这些品牌一般都是被消费者广泛认可的第一或第二品牌。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使店方可以通过大批量采购大大降低成本,最终让利给会员;另一方面,会员商店通过替顾客精心选择高质量的商品品牌,大大减少了会员因购物时面对众多品牌选择所需耗费的时间成本。这就是会员制商店与普通超市和大卖场的不同之处。大多数业界人士认为,会员制商店的转型即使在中国一些发达地区也有先例,这不仅与当地人的购买力水平有关,也与地理环境和消费习惯有关。比如像昆明这样的城市购物相对比较方便,一次性购很多物品的必要性不大。&
  面对外界的质疑,沃尔玛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成杰解释说:“我们选择会员店的标准是有足够消费能力的大城市,我们相信这种业态在中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然而目前中国的零售市场已大有人满为患之势,仅以北京地区为例,大大小小近千家超市以相差无几的价格出售着千篇一律的商品,要想在其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
  沃尔玛的中国隐痛&
  作为连锁商业王国中的巨人,沃尔玛当然知道规模的重要性,无论其今后数年在中国的扩张策略是长驱直入还是步步为营,都要面临来自政策层面的制约,即便中国零售业向外资开放的步伐迈得更大,沃尔玛的扩张也许要付出比家乐福等国际连锁零售企业更高的代价。实际上,沃尔玛在中国的扩张正在遭受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双重阻碍,其中既有外部政策因素,也有沃尔玛自身制度和系统建设方面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商务部批准沃尔玛可以在中国的38个城市布点开店,但布点的数量指标一共只有30个。也就是说,沃尔玛最多只能在中国开设30家控股的零售点,从第31家开始股权结构必须进行相应变动,向中方倾斜。沃尔玛在中国苦心经营7年,始终以广东、福建两省为据点,并不仅仅是因为忌惮政策红灯,还因为它自身的采购体系及物流体系无法跟上。沃尔玛将总部设在深圳,其他各地的分公司都属总部管辖,其财务也必须经总部统一结算导致税收不可避免的从门店所在地流向深圳,这也是不少城市对沃尔玛进驻报以淡漠态度的原因之一。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上海,事实上沃尔玛曾经抢在家乐福之前商谈在上海的开店事宜,但是由于沃尔玛坚持把结算中心放在深圳,此事才一直未果,这一拖就是8年。在2003年最新的商业规划中,上海市将限制在内环线以内开设大卖场,在上海零售市场的争夺中,沃尔玛就此处于劣势,这不能不说是沃尔玛心中的一块隐痛。&
  采购成就赢利&
  其实,除了显而易见的门店销售模式外,沃尔玛在中国获益的另一个最大来源是采购中心,低廉的成本和日益发达的物流系统使沃尔玛从中国采购中得到了不少实惠。&
  沃尔玛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成杰向外界表示,中国正在成为沃尔玛全球采购的重要基地,“沃尔玛利用与中国制造业厂家的关系为其开发或定制专供中国消费者的产品。去年我们在中国采购了120亿美元的商品,今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50亿。我们计划未来5年之内,在中国的采购金额扩大到每年250至300亿美元。”据统计,沃尔玛在中国的采购额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中国已经成为沃尔玛全球最大的供应国之一。现在,深圳和上海作为沃尔玛的全球采购中心和分中心负责全球、华东等地区的采购工作,其中最被沃尔玛总部看重的是位于深圳的全球采购中心。&
  沃尔玛方面透露,2002年公司采购中国产品总额已超过120亿美元,其中95%以上来自深圳,约占全球55个国家采购总值的2/3。沃尔玛全球销售额以每年2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在深圳设立全球采购中心是沃尔玛集团酝酿已久的战略计划,其总部高层多次到深圳就此事进行切磋和商谈。未来的2年内,沃尔玛中国将停止采购外包,并将年销售额1900亿美元的商品全部交给在深圳设立的全球采购中心及其所属的采购网络完成。沃尔玛总部表示,在深圳设立全球采购中心,意味着沃尔玛不仅能在这里采购到质量、包装、价格等方面均具竞争力的优质商品,而且深圳顺畅、便捷的物流系统及发达的海陆空立体运输网络,特别是华南地区连接世界市场的枢纽港地位将为沃尔玛集团的全球扩张赢得更多的时间,带来更多的便捷。&
  中国制造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促使外国零售商纷纷把眼光投向中国,此外,中国在服装、日用品和家用电器等一系列产品上的价格优势也使这些零售商乐得从中国进货。据统计,外国零售商2002年一共从中国购置了近400亿美元的商品,占中国出口总量的11.3%。日到31日,2003年跨国采购洽谈会将在上海举办,目前已有沃尔玛、欧尚、家乐福等63家大型跨国公司报名参加,这也正显示出了零售巨头对中国采购中心地位的集体认同。沃尔玛的竞争对手家乐福在中国已开办9个采购基地;英国的连锁超级市场Tesco也将于今年在广东深圳设立一个采购中心;全世界最大的家庭改进零售业者,也是美国排行第二的零售企业Home
Depot即将在上海与深圳之间选择一个城市开办采购中心;日本零售巨头Aeon也准备于2004年在广东省开设一个分销及采购基地。&
  跨国公司在中国对供应商的争夺,同样是沃尔玛给中国连锁零售业带来的冲击。像沃尔玛这样的跨国零售企业通常都拥有全球统一的产销链,在许多国家其自有品牌产品在其总销售额中占到了30%至60%,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更是抢占了当地的流通主渠道,甚至对当地制造业实现了控制。由于沃尔玛的强势地位,它给予供应商的公平待遇是别的零售企业无法比拟的。进入沃尔玛不仅意味品牌信誉度的提高、“量”的扩张,更重要的是能够分享沃尔玛提倡的与供应商之间的“伙伴关系”—不收回扣,不要进场费,相反为压缩采购成本,沃尔玛会帮助供应商改进工艺、提高质量、降低劳动力成本、控制存货……这就是供应商争相“追捧”沃尔玛的原因。&
  但这种情况却使中国零售业越来越感到不寒而栗。中国零售企业东方集团董事长张宏伟在他的“过度开放报告”中说,如果流通业掌握在外资手中,向下危及制造业的控制权,向上危及金融业,甚至会导致中国经济的空洞化。众多业内人士指出,一旦国际零售企业掌握了流通主渠道,中国的工业企业将沦为外资流通企业生产贴牌产品的加工车间,中国自己的工业品牌将销声匿迹,最终将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入世后的3年保护期即将到头,如果中国不能指望供应商自动绕开沃尔玛,那么如何应对跨国零售的采购战略确实将是中国零售业最棘手的问题。&
  被缚的巨人&
  信息化物流是沃尔玛最有力的一只手,但中国市场上零散的连锁店布局和不超过30家的规模让沃尔玛既感到鞭长莫及,也找不到施展的空间。它陷入了自己制造的难题:政策限制了其开店的规模,而没有数量再先进的信息系统也无法发挥规模效益,于是,沃尔玛在中国鲜有赢利。不过,这种局面终将改变,每多开一家连锁店,沃尔玛就离赢利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沃尔玛所到之处,都会在当地引起类似投下重磅炸弹般的轰动,在中国零售业这个巨大的市场中,沃尔玛发出的耀眼光芒是谁也无法阻挡。然而今年6月份,美林公司出台的一份调查报告,却似乎在这片灼亮的光芒中投下了一个黑影。美林的这份报告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7个行业的运做进行了评估,调查报告显示,除了家乐福有赢利外,几乎所有的在华外国零售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沃尔玛当然也不利外。其实,在中国,沃尔玛的店面经营没有实现赢利已经不是一个秘密,自从1996年,沃尔玛正式进入以来,其店面经营就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这似乎与沃尔玛在其本土发展的强劲势头格格不入。&
  改变美国商业规则的巨人&
  在美国,沃尔玛几乎每年保持15%的增长率,麦肯锡公司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美国在年之间的生产力增长中,有八分之一可以归功于“沃尔玛”这三个字。沃尔玛的雄厚实力令它成为美国零售业中势力最大的公司,它对供应商残酷压价以实现对顾客“天天平价”的承诺;它节俭的企业文化得以把管理成本控制在最低的限度,从而为自己留下利润空间;它的信息系统无处不在,规模庞大,从而在竞争激烈的零售业中确立了竞争优势,比起那些客户至上的服务准则,这些才是沃尔玛的看家本领。&
  回顾一下沃尔玛的发展历程,1962年在美国阿肯色州的一个小镇成立的“沃尔玛折扣店”的发展势头一发不可收拾。在发展的初期,沃尔玛的创始人沃尔顿坚持“绝不在超过1万人口的城市中开店”,在后来的实践中,沃尔玛切实体会到在城市边缘开店的优势:那些因为数量太小而被忽视的小城镇居民同样渴望优质、廉价的商品。对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市场营销教授李飞认为:在中小城镇建立廉价商品连锁店的选址原则为沃尔玛的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使得沃尔玛在实力较弱的初期可以避免太激烈的竞争。上个世纪70年代初,沃尔玛上市之后就开始以平均每年28家新店的速度扩张,现在,沃尔玛在美国有传统连锁店1700多家,超市952家,山姆俱乐部商店479家,在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还有1000多家连锁店,“沃尔玛帝国”已经气势磅礴。在发展的几十年里,沃尔玛一直恪守着薄利多销的经营战略。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商品周转速度,沃尔玛绕开中间商,直接从工厂进货。早在上世纪80年代,沃尔玛就采取了一项政策,要求从交易中排除制造商的销售代理,直接向制造商订货,同时将采购价降低2%-6%,大约相当于销售代理的佣金数额。当时,这种做法使沃尔玛每年都可以节省数百万美元的仓储费用。当沃尔玛呈现出勃勃发展势头的时候,沃尔玛与时俱进的采用了信息系统。而信息系统的采用为沃尔玛的发展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沃尔玛高效率的物流配送中心一直以来就被业界认为是沃尔玛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美国,每一家沃尔玛分店销售的任何一款商品,都会通过沃尔玛的卫星通信系统,及时反馈到配送中心和沃尔玛总部,直至沃尔玛的5000多家供应商。从而使得配送中心、供应商及每一分店的每一销售点都能形成在线作业,在短短的数小时内可以完成整个配送的流程,大大提高了营业的高效率和准确性。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沃尔玛削减成本的做法主要是依赖沃尔顿倡导的个人节约意识的话,那么,在80年代以后,沃尔玛解决成本的做法则更多的来自对信息系统的依赖。在美国,沃尔玛拥有最大的民用数据库,其规模甚至超过了美国电报电话公司。1980年,当凯马特还在苦苦挣扎着跟踪一管牙膏是什么时候卖的以及卖了多少钱的时候,沃尔玛却通过计算机系统将一美元销售额的配货费用降低到2美分,而它对手的却为5美分。&
  在海外没有被延续的辉煌&
  “农村包围城市”、管理创新以及高效信息系统的应用成就了沃尔玛迅速崛起的神话。在美国本土巨大的成功,无疑使这位超级“山姆大叔”实施跨国扩张战略时充满了无穷的自信和胆量。在美国赚了个盆满钵满之后,沃尔玛力图在海外复制其在美国大获全胜的经营模式。&
  然而,海外扩张的道路并没有延续沃尔玛在美国演绎的辉煌。自1991年开始海外扩张以来,历经十余年的发展,沃尔玛只在9个国家站稳了脚跟,在海外的1000多家分店,对沃尔玛的销售贡献率还不到20%。在欧洲国家沃尔玛发展尤为不顺,由于上个世纪70年代,法国对本土的大卖场经营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致使法国本土市场日趋饱和,法国本土最大的零售企业家乐福也不得不到海外拓展,沃尔玛进入后根本就是无计可施。对于沃尔玛在欧洲市场的受挫,法国LAFAYETTE公司高级副总裁派里克·伯格曼分析说:“零售业其实是一个很本地化的行业,一些跨国零售商在欧洲进展并不顺利,就是这个原因。沃尔玛也没能例外,在进入的法国以后不久就想接着进攻德国,但是沃尔玛在的法国并不赚钱,反而赔了很多钱,因为它根本竞争不过法国当地的零售业,所以至今它也不敢进入德国。”&
  沃尔玛在美国形成的企业文化和经验由于文化的不同,并没有如愿以偿地复制到欧洲,沃尔玛的美国模式在中国能否最终获得成功目前也尚难做出结论。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曾说:“应该把中国当作一个更类似欧洲而非美国的市场来看待。中国基于不同的地区文化、法律、品味及只能通过政治力量与媒体力量慢慢消化的权力结构,正像欧洲商业表现出的多样性。相反,美国市场则具有显著的同质性。”在中国,沃尔玛的零售店面至今仍然没有赢利的事实似乎也在宣告沃尔玛在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不可完全复制的境遇。&
  最核心的就是最要害的&
  《沃尔玛成功秘诀》一书着重强调:灵活高效的物流配送,是沃尔玛在全球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围绕着一个配送中心密集建店,当店的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配送中心的强大作用便能得以发挥,并能保证价格在市场上的优势。然而,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沃尔玛也还没有建立起像美国那样的、有高科技支持的配送中心。这种现代化的配送中心的投资额一般在8000万美元左右,在能支持半径为150到300英里的大约120家店的时候,才能够呈现出它的规模效应,如果规模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么配送中心不但无法降低成本,反而会增加物流费用。而到目前为止,沃尔玛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也不过才设立了28家分店。沃尔玛配送中心的规模效应根本无法呈现出来。&
  一位分析人士认为:“沃尔玛现在面临的主要困惑就是在全国配送的成本太高。一般跨省配送成本要达到商品价值的5个百分点。通常会员商店毛利只有8个百分点。所有的租金、营运、工资都要在这8个百分点中,如果运费就5个百分点,那根本没有盈利了。如果省掉这5个百分点就要当地采购,而在当地采购又需要一定时间来建立采购体系。”&
  沃尔玛在深圳建立了国内唯一的配送中心,就连这个全国唯一的配送中心,在目前也只能处于半闲置状态。结果是,市场价格不能完全压下来。在北方区,沃尔玛目前还没有建立配送中心,其企业内部人员表示,“虽然未来有可能在天津建立一个,但至少一段时期内沃尔玛这方面的优势还体现不出来。未来一两年北京使用的仍是深圳的配送中心,运输速度比较慢,而成本较高。”&
  沃尔玛领先对手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依靠商业卫星支持的后台信息处理系统,这套系统能够将制造商、物流商等完全纳入自己的信息控制之下。但是在中国这颗卫星毫无用处,政策上的限制使沃尔玛不可能共享全球采购系统、全球物流系统。沃尔玛在中国要想达到美国沃尔玛的规模,就必须等待中国零售业、进出口贸易权、物流业的同步全面开放。&
  从根本上说,由于没有规模效应,导致了沃尔玛依靠先进信息技术支撑的物流配送体系难以发挥效用,随之而来的是采购成本难以下降,规模效应引发的多米诺效应使沃尔玛最核心的优势在中国彻底失去了作用。沃尔玛不得不跟其他的零售商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巨人的屈服&
  在执着地要把美国的沃尔玛复制到中国的时候,除了配送体系在中国不能发挥高效率外,沃尔玛在美国所坚持的许多条款,在中国不得不面临着“屈服”的命运。&
  在美国,沃尔玛对供货商的态度是,不仅要求供应商生产的产品在同类产品的排名中要靠前,而且宣称“没有EDI(数据交换接口),就别来找我”。在中国,沃尔玛面临的却是另外一片光景。沃尔玛在全球推行直接从厂家进货的原则,以降低成本。但这在中国本土很难实现。一方面,中国制造商数目多、规模小、分布广的因素导致了沃尔玛很难独立与制造商打交道。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分销渠道已经根深蒂固,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的国际巨头宝洁,在中国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尚且还不能摆脱传统代理商的分销渠道,沃尔玛也只能接受制造商代理存在的事实。“没有EDI(数据交换接口),就别来找我”就目前来看,也似乎成为沃尔玛对供应商的一句空谈。&
  据沃尔玛一位员工介绍,中国的网络环境目前远不及美国,供应商方面也没有完全实现数据化来支持网络,他们只能在沃尔玛的带动下,做简单的数据交换,完全缺乏对生产、销售等情况更详细、更先进的数据监控、反馈能力。&
  而沃尔玛中国目前使用的电脑系统和扫描枪仍然停留在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水平。同时,又由于沃尔玛的网络系统发挥作用的能力在中国受到硬件限制,也使得系统中各环节不能做到像在国外那样严密配合,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在美国,沃尔玛因自己的企业文化被选为“最受雇员欢迎的公司”,现在,它又把诸如“公仆领导”等管理理念带入中国。在沃尔玛的员工卡上面没有标明职位,只有姓名、照片和一句“我们的同事创造非凡”的口号,在美国这种“现场指导和鼓励”的管理方式能够让员工们感到非常富有人情味,但沃尔玛的中国员工们对这种激励机制普遍缺乏兴趣。&
  在沃尔玛只有20%的正式员工,而80%的员工是临时工,这是当年创始人沃尔顿为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而采取的一项措施,这项措施也被移植到中国。这种缺乏物质激励和令员工缺乏归属感的机制所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是造成了大量人才流失,坚持“管理人员本土化的战略”的沃尔玛为国内民营零售企业培养了大量管理人员。在南方,人们把沃尔玛称做“国内零售企业的培训学校”,万佳、新一佳等许多超市的管理人员都曾在沃尔玛工作,甚至有一些零售企业从管理层到员工的80%都有沃尔玛的工作经验。&
  尽管遭此种种,但对沃尔玛这算不上是致命的打击。据一位业内人士的分析,沃尔玛把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信息系统移植到中国,这肯定需要一个过程。在美国,它也是这样慢慢做起来的。虽然现在看来,店面经营亏损,但是沃尔玛愿意亏,也亏得起。在中国,沃尔玛本来就作好了在零售市场7年之内不盈利的准备,它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尽管在目前的状况下,沃尔玛在美国的种种优势还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可是这也意味着,相对于美国的沃尔玛而言,中国的沃尔玛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沃尔玛,毕竟沃尔玛在中国还只是处于战略调整的初级阶段。据专家的分析,等到2005年,零售市场全面开放,沃尔玛将能够调配全球的资源,到那个时,沃尔玛可能真的会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在中国完完全全地复制自己了。&
  零售市场混战前奏&
  外资零售企业不再是定点着陆,而是在大举北上、西进、南迁,全面争夺中国零售企业的生存空间,中国零售业格局在2003年也将被这些趋势改写。&
  看好中国庞大市场的绝不仅仅是沃尔玛。据北京市商委披露,紧随沃尔玛其后,2003年内世界十大零售品牌均将登陆北京,其中欧尚、百安居、易初莲花、华润万佳、DIA已经进入筹备开业阶段;麦德龙、欧倍德、乐华梅兰已完成审批手续,正在寻址、准备动工;著名便利店品牌7-11则正在等待中国有关部门的审批。看来,2003年的北京零售市场将掀起一场新的竞争风暴,而世界零售巨头的纷至沓来也将使中国零售格局从此改写。&
  零售业外资西进&
  在广西南宁,普尔斯马特的到来让人们看到了跨国零售商西部掘金的开始。零售巨鳄普尔斯马特日前宣布与广西南方商业集团签约,在南宁合作开设诺玛特购物中心,这则消息在中国零售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虽然入世后政府鼓励外资进入西部,但外资进入西北、西南零售业的举措还屈指可数。普尔斯马特对此解释说,广西拥有的丰富资源及优惠政策,是普尔斯马特关注广西的重要原因。普尔斯马特的策略是利用自己在中国已经拥有的零售优势及在世界各地的销售网络,与广西携手共同培育市场。&
  在云南,沃尔玛连续开出了3家门店,直追拥有4家门店的家乐福,这个数字甚至远远高于沃尔玛在中国其他省份如辽宁、黑龙江等地的门店数量。沃尔玛“割据”云南的动作迅速得出乎人们意料。很显然,对于像云南这样自成一体的消费市场,沃尔玛的策略是“抢占先机”。&
  在天府之国四川,家乐福、普尔斯马特已经先后进驻,并且占据了成都和重庆两块风水宝地。家乐福早在1995年进入中国,1997年便在重庆、成都先后开店。而普尔斯马特则计划在四川开出会员店、购物中心和超市全部三种业态,足见对西部市场的重视。而现在,沃尔玛也决意登陆重庆,此外,欧尚也在与成都锦江区政府积极接触,商谈投资开店事宜。&
  虽然专家们预言,入世后中国的东部地区将成为中外零售商竞争的焦点,而西部中国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外资零售企业在这些地方还没学会使运营成本减少,因此短期内不会大批进入,暂时会“风平浪静”。但现实中的变化日新月异,跨国零售企业不但没有放弃西部,反而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西进运动”。在零售行业越来越向规模要效益的今天,全面布局中国不仅仅是沃尔玛,也是家乐福、普尔斯马特等跨国零售企业共同的策略。&
  市场空间还有多大?&
  沃尔玛的到来正像一个前奏,它已经引起了北京市场现有零售企业的高度关注。与山姆会员店相隔一个街区便是普尔斯马特旗下的诺马特购物中心,两家的竞争关系引人关注。作为北京第一家会员店的拥有者,普尔斯马特认为会员店在北京仍然大有可为。据普尔斯马特市场部负责人透露,“目前我们在北京的会员人数主卡已经达到了10万,如果加上副卡,普尔斯马特的会员已经有20万左右。作为一个国际大城市,北京市场的顾客成份越来越复杂,顾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各种业态都有其生存的空间,会员店和大卖场各有各的顾客,不存在谁抢了谁市场的问题。北京的零售市场远未饱和,这可能也是众多国际零售企业纷纷进驻的原因之一。”&
  谈到与沃尔玛毗邻而居,这位负责人认为,商业中心向郊区扩展现在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从北京的发展情况看也是一样。低廉的低价和有一定购买力的固定居民使沃尔玛选择了石景山,而诺马特、东方家园也纷纷落户石景山,这已经很清楚的显示了北京远离城市中心地区的商业潜力。普尔斯马特认为,会员店引领的是一种更为先进的销售和消费模式,目标客户群是收入和文化层次均达到一定水准的人士,是占消费者20%比重的高端人群。从会员店在中国一路走来的历程看,这种先进的售卖和消费模式因其体现服务价值的最大化,已经培养起一定数量的忠实消费者,引导了相当数量人群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但与此同时,普尔斯马特也意识到,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中国城市是有限的,在中国无限制地开会员店势必超出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所以我们才引入了普尔斯马特的超市业态—诺马特购物中心。事实证明,会员店和购物中心现在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两种业态完全可以并存。”&
  除了业态的引入,如何在中国本土化求生也是沃尔玛等国际零售企业的重要课题。不久前,在中国发展迅速的家乐福由于与供应商的“进场费”纠纷广受质疑,对此沃尔玛中国副总裁李成杰特别指出:“沃尔玛不收取任何形式的进场费,我们和供应商始终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沃尔玛需要本地供应商的支持。我们的信息需要和供应商分享,他们可以通过中国平台了解商品实时销售情况,可以详细到每种商品每天的销量、销售对象。”本土零售企业物美则表示,自己与沃尔玛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我们和沃尔玛的定位不同,它是会员店,我们则没有那么高的门槛。因此虽然大家经营范围和内容大同小异,但物美不认为沃尔玛会对我们构成威胁。当然沃尔玛的经验和信息化特点是值得包括物美在内的所有中国零售企业学习的。”&
  商业巨人们的中国身影&
  无论是沃尔玛、家乐福、宜家还是戴尔,当这些商业巨人走上中国市场的舞台,他们的身形在中国社会、商业、文化的多彩灯光照射下所投下的身影总与原形不那么相象,他们改变着中国市场,同时也被中国市场所改变,甚至是被同化。也许他们一定要对环境作出反应,但改变什么却是一个需要谨慎抉择的问题&
  7月初,沃尔玛位于北京石景山地区的店面开业,华尔街日报登出了一篇题为《沃尔玛在中国大赌博》的评论。“沃尔玛在中国固执地坚持其在美国的公司文化,这可能将会成为沃尔玛快速增长的障碍。比如,沃尔玛不许同供应商吃饭,这是它的全球政策,但是在中国就不寻常,因为吃饭是中国商业机器的润滑剂”。除此之外,华尔街日报对沃尔玛在中国所采取的会员制、在北京的店面位置、沃尔玛在中国所采用的全球采购系统等具有鲜明沃尔玛特色的做法都提出了质疑,这些并非没有道理。从实际经营状况而言,沃尔玛在店面经营能力上并没有显示出多大的优势,许多业内专家认为,就单个店面的经营能力上看,家乐福其实胜过沃尔玛。&
  商业巨人们的灵活性&
  在本土化过程中,比零售巨人沃尔玛小了一号的家乐福似乎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比如,家乐福虽然是外资企业,但是却最先在超市里挂上中国式的对联、宫灯,引得中资企业纷纷效仿。在政府关系层面上家乐福更是毫不含糊,加入WTO
沃尔玛的品类管理
销售额上升32.5%,库存下降46%,周转速度提高11%。一个企业在有限范围内的品类管理实验使人们意识到,是到推广品类管理的时候了。
  上述结果来自于沃尔玛与宝洁的一次合作,该项合作是采用针对店铺的品类管理来优化商店的品种组合,这个项目包括对15个店铺的实验和25个店铺的监控,其中参加实验的店铺使用了针对不同店铺的品类管理数据,监控的25个店铺其品种组合则是统一的。
  沃尔玛公司负责产品系统策略的经理说,与供应商分享每个店铺不同的信息,同时维持一个简明的标准。设立一个清晰的目标,这是沃尔玛处理与供应商关系的关键所在。
  通过自己的零售链系统,沃尔玛与全球6OOO多个供应商实现了信息的交流,包括POS数据、库存信息、按品种和季节形成的仓储资料、调价数据和供应商报告。“今天,问题的关键不再是谁拥有数据,而是共同参与。”该经理称,“零售链掌握着销售和运输情况,告诉我们店铺的运转情况。”
  “技术使你有能力去做,但技术本身不是答案,”该经理称,“答案是文化,零售商和供应商能够相互了解对方的需要,能做到这点。问题就简单了。”
  在CIES**举办的主题为“智能化的供应链”研讨会上,这位负责人描述了沃尔玛与供应商的关系,他说,零售链是199O年被沃尔玛引人的,并免费提供给供应商,他们计划进一步推广这个零售链系统。
  沃尔玛与宝洁为通过合作取得共同的效益树立了榜样。宝洁销售公司负责信息技术的经理在研讨会上说,由于双方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消费者身上,因此我们进展得非常顺利,销售额明显增长。
  从对立走向合作也为宝洁公司扩大在沃尔玛连锁网络的销售创造了条件,目前,宝洁与沃尔玛美国本土的2OOO个店铺在库存销售等方面实现了信息共享,宝洁还管理着自己在沃尔玛销售的所有库存产品,沃尔玛采购的宝洁产品的库存保持在一个很低水平,而周转速度却翻了两番,有的产品年周转次数达到5O一6O次。供应商到货率保持在99%以上。沃尔玛与很多供应商都保持着这种关系。
  沃尔玛与供应商(包括宝洁)的合作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沃尔玛收集的大量信息将对供应商有很大帮助,沃尔玛拥有2OO0多个店铺,它们随时随地在采集信息,而且都保留一年以上。沃尔玛每年的信息量有多少?让我们计算一下:一个店铺一天处理1OOOOO个数据,那么一年的数据量:(天)*2000(店)
  “现在我们正在寻求把品类管理推进一个更深的层次。我们了解每个店铺的情况,那么为什么不为每个店铺制定一个专门的产品销售模式,我们在15个店铺进行的尝试使我们的销售额上升了32.5%,库存下降了46%,周转速度提高了11%。我们已经拥有系列的产品销售方法。为每个店铺。每个顾客提供一个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沃尔玛的中国战略
经济参考报》.& 5版
就在北京市13家商业企业宣布成立首都连锁商业集团的同时,沃尔玛在京开店的签约仪式也于11月7日正式举行。沃尔玛在京的第一家店将开设在石景山区,其合作方为石景山农工商总公司。据悉沃尔玛计划在京开设4至5家店铺,包括大型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店。
这条"商业大鳄"终于"游"进了北京。
了解沃尔玛在中国状况的人都不难发现,今年沃尔玛中国公司新增的店铺数,几乎是过去5年所开店数的总和。&&&
除店铺数增加外,研究沃尔玛店址的分布,也可以清晰地发现沃尔玛在中国的区域划分图:华南以深圳为中心、西南以昆明为中心、华北以北京为中心、东北以大连为中心的区域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随着各区域中心店的开业,沃尔玛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已经展开。
1996年首先从深圳进入中国市场,之后沃尔玛小心翼翼地在深圳适应当地市场。目前,沃尔玛在中国的6个城市共开办了14家连锁店。总投资额10多亿人民币,这6个城市分别是深圳、大连、昆明、福州、汕头、东莞,其中深圳集中了6家沃尔玛店。从其分布不难看出,沃尔玛在中国还主要在南方。
2001年前,沃尔玛仅发展8家店铺,和家乐福相比,沃尔玛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显然要慢许多。沃尔玛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我们在中国发展的同时,要确保每家店都能维护我们的形象,希望每一个客户进入我们的店后都能很满意地走出去,也就是说我们并不在乎店的数目发展有多快,我们希望每一家店铺都很成功。
"从开店方式看,沃尔玛在中国采取的是配送中心建设在前,店铺发展在后的方式,这也是其在美国本土发展的标准模式。这种模式在发展初期会带来较高的营运成本,同时会制约跨区域的店铺发展速度。这可能是沃尔玛进入中国虽然已经5年了,但发展相对较慢的原因之一。"中国著名零售专家顾国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分析家认为,沃尔玛采用深圳单点进入,然后全国铺开的方式,是一种适应当地环境后的发展模式,这样风险更低,但发展的速度慢。虽然沃尔玛在中国铺店的速度缓慢,但其在另一条战线上却斩获颇丰,它源源不断地采购中国的商品,并输出到其全球连锁店中。沃尔玛在中国一年的采购量达到100亿美元。现在,沃尔玛已经决定将其全球采购中心设立在深圳。
这几年,沃尔玛适应中国市场的调整也一直在进行。如果做一个对比的话,可以发现,沃尔玛新开设的门店和最初进入中国开设的店铺已经有不小的变化,调整的范围不仅包括产品结构,还涉及到经营方式,沃尔玛在深圳华侨城和大连新开设的店铺都出现了专柜(国外沃尔玛店没有专柜),而且,沃尔玛也和中国的零售企业一样,对供应商的付款,也开始出现账期。此外,从业态的选择上看,沃尔玛也
开始从最初的购物广场向现在的大卖场转变。
在深圳摸索经验的同时,沃尔玛在对外扩张上却保持少有的谨慎。尽管沃尔玛早就筹划进入部分重点地区,但只要政府不批准,沃尔玛便做到不去开店。因此沃尔玛在政府眼中,也是一副遵纪守法的形象。
沃尔玛坚信,企业成功和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因此沃尔玛进入中国内地后,除了比较注重商品补给方面的工作外,尽快提高当地公司管理班子的水平也是重点。有了前面几年的铺垫,从2001年开始,沃尔玛的发展速度加快便不足为奇。再加上中国入世和北京申办奥运的成功,未来中国的商业环境无疑将更加开放。因此,在沃尔玛看来,扩张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个时候沃尔玛到其他地方开店,
也已经有足够的人才去管理。
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负责外资商业发展的国家经贸委外资司已经同意了沃尔玛在中国发展的一揽子计划,至于其在各地的发展则要根据当地城市规划来确定。
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中国区采购六成购自广东
http://www.sina.com.cn 日 13:22:36 桂龙新闻网
中新社深圳十二月二日电(张国栋
张敏芝)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在中国采购的消费品中六成以上来自广东,广东正成为消费品制造的重要基地。
&&&&来自国际零售业的代表在今日此间的中国消费品采购大会闭幕式上说,沃尔玛一年在中国采购量达一百二十亿美元,广东占七成;家乐福和德斯高也有六成在中国的采购在广东完成。广东作为中国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以其巨大的市场容量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国际零售巨头最青睐的地区。
&&&&据大会组委会相关人士介绍,本次大会到会国际采购商达一百二十四家,其中名列国际零售业排名前一百位的有十六家前来参展,香港贸发局组织的十三家俄罗斯采购商,美中贸易会组织的七家采购商前来观展。国际采购买手达到一千余人,其中三分之一来自采购商总部或海外分部。
另据深圳市副市长王穗明介绍,本次大会前三天采购成交达二十四亿元人民币,外商满意率达七成以上,并有七成以上表示将参加明年十一月八日至十一日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消费品采购大会。中国消费品采购会也将作为深圳市一个重要的会展坚持举办下去。
&&&&沃尔玛一统天下
财富》2003年5月& 作者:杰里 乌希姆(Jerry
Useem)& 译者:王恩冕&
零售业巨无霸──全美 500
强中最大、最受赞赏的公司──是如何改变美国企业游戏规则的?&
不是阿肯色州的本顿维尔城走向世界,而是世界走向本顿维尔。不管你是传媒业大亨、玩具业巨头还是富甲天下的阔佬,都得开著租来的汽车,从沃尔顿大街往北走,经过烤肉店和快速修车铺,然后开进一个挂著“供应商”牌子的停车场。别指望会有一群人前来欢迎你。你自己找到人头攒动的等候室,然后坐下来等著,你会觉得那屋子就像是机动车辆管理所。赶路赶渴了吧?屋子后面有卖可乐的机器。想喝咖啡?请往收款箱里投一毛钱。要是想换零钱,换钱机就在那儿。&
出来接待你的那位年轻采购员的工资远不如你高,名气也远不如你大,手里却掌握著 10
亿美元的采购预算。他把你领进一间七英尺宽、十英尺长的蓝色小房间里──里面只有一盏日光灯、一张桌子和一幅萨姆先生的照片。那位采购员永远是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问道:沃尔玛能从迪斯尼购买什么产品吗?&
如果你是沃尔特 迪斯尼公司的一位高级主管,你以前肯定来过。你的公司卖给沃尔玛(Wal-Mart)电影录像带、卡通玩具和许多别的商品。可是,一旦那位采购员说起迪斯尼可否制作一部短片,讲一个迪斯尼卡通人物在沃尔玛的故事──就是为店员们鼓劲、或许会在沃尔玛内部电视网络上播放的那种宣传片──你肯定会说不行:迪斯尼人物不能被制作成这么低劣的商业广告。好吧,这没有关系。杰弗里 卡曾伯格(Jeffrey
Katzenberg)就来过这儿,他的梦工厂(DreamWorks)摄制组拍过最好的《怪物史莱克》(Shrek)电视片,宣传沃尔玛式的员工欢呼行动……&
不光“史莱克”电视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卡曾伯格在本顿维尔逗留的时间之长同样出乎任何人的意料。他最近承认:“我在过去的 45
天中来过这里三回。我简直说不出我有多么尊重和喜欢这儿的效率……。他们能请我来,我感到不胜荣幸。”如果你不信,那是因为你没看到过卡曾伯格做沃尔玛式的欢呼动作。&
一位大名鼎鼎的电影厂老板竟然举著拳头对“给我一个 W!”的命令做出应答,此举也许会引起同行的耻笑。可是,说起沃尔玛在 2001
年使《怪物史莱克》成为当年最畅销的 DVD
──在它的商店里,到处都是这个绿色怪物的形象──谁也不再笑话他了。华纳家庭影像公司前任总裁、DVD 之父沃伦 利贝法布(Warren
Lieberfarb)说:“杰弗里想出的办法是他的竞争对手们没有想到的。对好莱坞来说,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财源。”&
所以,你会发现现在有两类经理:一类已经学会按照沃尔玛的规则行事,一类至今还没有找到在欢呼行动中最后一个问题“谁是第一?”的正确答案。
“是顾客!永远是顾客!哇!!!”在沃尔玛成立的 41
个年头里,美国企业界一度拒绝承认这家零售企业是同道企业。沃尔玛是美国的无名小卒、卖便宜货的贩夫走卒──甚至连这还不如,是一家廉价商店。今年,它完成了形象转变。沃尔玛是《财富》杂志最受赞赏的公司,标志著这家世界头号大公司──没错,它取代了去年在《财富》500
强中独占鳌头的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第一次成为最受尊重的企业。你也许会说,沃尔玛总算适应了美国企业界。其实,更准确地说,是美国企业界适应了沃尔玛。&
要想理解这个惊人的变化,就得了解大公司── 1992 年萨姆 沃尔顿(Sam
Walton)去世时,沃尔玛就已经是家大公司了,尽管当时规模只有现在的 1/5
──与一家赋予“大”字全新意义的公司之间的区别。如果传统的衡量标准──如沃尔玛的销售额超过 2,400 亿美元或拥有 130
万“合伙人”(员工)──还不能说明问题的话,下面的资料也许能用得上:去年秋天,沃尔玛的日销售额为 14.2 亿美元,超过了 36
个国家的 GDP 之和。&
它是 21 个州中最大的雇主,身穿该公司工作服的人数超过了美国军队的人数。&
它今年的增长规模相当于新建一个──你可以任选其一──道氏化学(Dow
Chemical)、百事可乐、微软或洛克希德 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
如果用它每年因失窃而损失的大约 20 亿美元成立一家公司,可以在《财富》1,000 强中名列第 694
对于沃尔玛公司不好张扬的首席执行官李 斯科特(Lee
Scott)来说,这些资料意味著他经营的公司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实力的企业。对于美国企业界来说,其意义更加令人振奋。比如说,它意味著沃尔玛不仅是迪斯尼公司的最大客户,而且还是宝洁、卡夫(Kraft's)、露华浓(Revlon)、吉列、坎贝尔汤(Campbell
Soup's)、RJR 烟卷等一长串美国名牌产品制造商的最大客户。另外,它还意味著,这家国内最大的 DVD
销售商同时也是杂货、玩具、枪支、钻饰、CD
光盘、服装、狗粮、洗涤剂、首饰、体育用品、电子游戏、袜子、床上用品和牙膏的最大经销商──不消说,它还是最大的相片冲印商、眼镜商、私营卡车车队运营商、能源消费大户和房地产开发商。最后一点,它还意味著许多行业中的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市场不再集中在好莱坞、辛辛那提或纽约,而是在阿肯色州西北部的丘陵中。如果你觉得这听上去匪夷所思,那是因为你没有去过涅瓦公司(Newell
Rubbermaid)在本顿维尔的新办公楼,从沃尔玛总部开车去那儿只需 60 秒钟。它是驻该地 200
家公司办事处(这些办事处形成一个所谓的“卖主城”)中的一个,涅瓦公司“沃尔玛分部”的 50
个职工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一位经理说:“这里的一切都带有沃尔玛的特点。”他的话一点不假。这里的地毯与沃尔玛总部的地毯完全一样。里面装修低档的小办公室也一样。一层的布置同“沃尔玛店堂一模一样,”摆放著涅瓦的玻璃器皿、夏皮牌书写笔、垃圾桶、勒福乐牌百页窗帘等商品。楼上的墙壁上挂著萨姆 沃尔顿的画像和格言,就连挂历也让位于“沃尔玛的时间计算法”:第九周指的是从二月一日开始的公司财政年度的第九个星期。接待我的人说:“你得与你的客户一样。”&
涅瓦公司的经营之道被总结为一个数字:15,即该公司经过沃尔玛收款机售出的商品的百分比。这个数字说明了,涅瓦公司首席执行官乔 加利(Joe
Galli)每年为何要用 4
个星期巡访沃尔玛商店,涅瓦为何在没有沃尔玛的参与时很少设计或推出新产品,沃尔玛分部总裁史蒂文 沙耶尔(Steven
Scheyer)为何要向每位新雇员发一本萨姆 沃尔顿的自传。(这个数字也说明了从纽约到阿肯色首府小石城之间为何没有直飞航班,而美国的航空公司每天却有两个从纽约拉瓜迪亚机场飞往本顿维尔的直达航班。)沙耶尔说:“我们与这些人同呼吸、共命运。大家只关心`沃尔玛需要什么样的夏皮笔,沃尔玛需要什么样的盥洗用品,需要什么样的购物车?'”难怪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即人质最终与劫持者合作的现象──成了一些公司的难题。行业营销公司(TradeMarketing)的顾问斯蒂夫 克利尔(Steve
Cleere)说:“他们先是反抗,随后便精神崩溃,最后站到了对方一边”。“他们想沃尔玛之所想,而不是品牌制造商之所想,这时他们就该调走了。”什么是沃尔玛之所想,这一向就不是秘密:用尽可能低的价格来采购商品,用超低的售价让利于消费者,看著商品以疯狂的速度从货架上消失。(批评沃尔玛只顾利润的人有一点说错了:沃尔玛一心只顾营业额,并且通过让利于消费者来提高营业额。)它只要求供应商报出最低价格和供货时间,别的无须多言。银矿公司(Silvermine)是一家帮助制造商向大零售商销售产品的咨询公司,该公司的保罗 凯利(Paul
Kelly)说:“甚至连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谁也不敢对它报虚价。”如果有哪个供应商提高了报价,我们祝他走运:从一些事例中可以看到,沃尔玛只按原先的价格付款,它这样做是出了名的。乔 加利告诉他的部下:“提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通过有条不紊地强制行使“定价权”从制造商那里榨取利润并转让给消费者,沃尔玛开始营造出一种全国性沃尔玛效应。经济学家们如今认为,沃尔玛的“天天低价”有助于“天天低通涨”,意思是说,所有的美国人──甚至包括“旋风帮”,这伙人一言不发地推著空购物车在超级市场里走来走去表示抗议──都无形中受益于这家零售商的强大势力。此外,麦肯锡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在
1995 至 1999 年之间的 生产力增长中,有八分之一以上可以归功于“沃尔玛”这三个字。沃伦 巴菲特(Warren
Buffett)说:“把这些数字加到一起,就会发现它们比任何一家我能想到的机构给美国大众带来的经济利益都大。”他自己草草计算出来的结果是:每年
100 亿美元。要记住,这就是今天的沃尔玛。零售期货公司(Retail Forward)顾问艾拉 卡利什(Ira
Kalish)写道:“随著沃尔玛不断壮大,它将改造其竞争对手、供应商和它占主导地位的行业。”以服装业为例,沃尔玛正从传统服装转向廉价时装,它新推出的“乔治”系列就是例证,该系列中的职业套装如裙子和上装,售价在
8.87 到 28.96
美元之间。这样一来,迫使从布卢明代尔百货公司(Bloomingdale's)到南美小国,人人都为价格和形象展开竞争。NDP
时装世界公司的联合总裁马歇尔&科恩(Marshal Cohen)说:“沃尔玛把时装业搅得一片混乱。”在好莱坞,沃尔玛大力推销廉价
DVD(价格低到 5.88
美元),加快了电影公司之间的分裂,有的电影公司如环球(Universal)不想放弃获利颇丰的出租业务,另一些制片厂如华纳公司(Warner)则在走大批量生产低利润产品的路子。处于这两方之间危险地带的是维亚康姆(Viacom)旗下的
Blockbuster 公司,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 安蒂奥科(John Antioco)说:“我们不想参加赔钱生产 DVD
的疯狂行动。”&
与此同时,便利店正在受到如今设在沃尔玛停车场里的 700
个加油站的威胁,导致石油销售商纷纷呼吁进行保护性立法。便利店全国联合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venience Stores)发言人杰夫 莱纳德(Jeff
Lenard)说:“十多年来,我们没有见过汽油零售利润低到如此地步。”&
在沃尔玛的势力范围里,品牌大战也越发激烈。在电池方面,稳居第三的Rayovac
公司运用“沃尔玛天下无敌”低价战略向“劲量”(Energizer)和吉列公司的“金霸王”(Duracell)叫板。焦头烂额的利维 斯特劳斯公司(Levi
Strauss)过去根本不屑于垂顾廉价商店,去年夏天却把前程押在了挂在沃尔玛衣架、价格不到 30
美元的牛仔服上。玩具公司由于担心出现单极世界,也在忧心忡忡地关注著玩具反斗城公司(Toys“R”
Us)的命运,并且积极地帮助该公司提高收益。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一位零售业专家亚历克斯 林特纳(Alex
Lintner)问道:“如果玩具反斗城公司垮台,凯马特(Kmart)也步其后尘,你愿意把你 60%
的玩具卖给沃尔玛吗?”简言之,2003 年的沃尔玛在很多地方就像 2003
年的美国:一个带著土气的唯一的超级大国。和山姆大叔一样,每家公司在世界上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从萨姆先生的角度来确定。你的公司像和中国一样的“战略对手”呢,还是像英国一样的“伙伴”?是像以色列一样的客户,还是像也门一样的敌方供应商?是像法国那样既从超级大国的领地里受益,又不停地抱怨?还是……比方说一个“目标”(Target,也是一家超市的名字──译注)?你可以喜欢这个超级大国,也可以憎恨它,或者──最有可能的是──既爱又恨。但是,你无法忽视它。&
奇怪的是,过了这么多年,沃尔玛在公众中的形象依然如萨姆&沃尔顿的那副乡巴佬尊容。如果你花上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这家公司的内情──在那里,没有比沃尔顿著作中的一则语录更能说明这一点了──你会轻易地得到这样一个印象:这位创始人正在高高在上地治理著他的公司。当然,过去十年的急剧发展是在他依然健在的门徒戴维 格拉斯(David
Glass)以及李 斯科特的领导下实现的,斯科特 2000 年接任,时年 53
岁。然而,了解沃尔玛的最佳途径是同雪莉 钱德勒(Shelly
Chandler)这样的人谈话。她是一位海军上校的女儿,第一份工作是分拣发票,每小时挣 4.65 美元。90
年代中期,她成为一位年薪五万美元的服装采购员,手里掌握著 10 亿美元的预算。钱德勒
回忆道,“我虽然态度生硬──多谢夸奖,萨姆──但我生意做得好。”她尽管在 1996
年因孩子生病离开了沃尔玛,但至今说起它时还用“我们”来称呼。“萨姆叫我们既强硬又公平。这正是沃尔玛越做越大的原因。”在被问起自己能支配十亿美元的感觉如何时,钱德勒沉默了一会儿后说:“我当时拿著全美国最大个的铅笔。如果有人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思做,我可以折断手里的铅笔,扔到桌子上,一去不回。”早年的零售巨头如西尔斯(Sears)和
A&P 公司当年创立伊始就已占上风。《财富》在 1930
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A&P 的要求实际
上成了经济法。”(该杂志还惊叹道:“即使在纽约市人人都是每天下蛋的母鸡,也不能满足 A&P
的需求。”)使宝洁、可口可乐和露华浓等公司后来居上的是电视的诞生(它们不仅赞助而且占据了 50 年代的一流电视节目“64,000
美元问答”),外加禁止商家以低于标价的价格销售产品的法律。哈佛大学的特德罗(Tedlow)说:“沃尔玛所做的是把这种情况重新颠倒过来了。商家掌握著极大的权力。”使沃尔玛得以行使这一权力的是它如今拥有的
亿美元销售额。许多人认为该公司在残忍地运用这个权力,对供应商敲骨吸髓,榨取他们的每一分钱。如果情况属实,你就会发现制造商们的利润在不断减少。事实如何呢?根据
Value Line 的统计,在 1992 年至 2001 年期间,家庭用品生产商的经营利润实际增长了 48%,食品加工商的利润增长了
30%,软饮料制造商的利润增长了
14%。尽管人们在流传那些令人谈虎色变的故事(有些企业家指责沃尔玛剽窃他们的产品建议书里的想法私下生产),但是在 Cannondale
Associates 对 122
家制造商进行的一次调查中,沃尔玛仍然高居“最适合与之做生意的零售商”之首。银矿公司的保罗 凯利说:“我觉得大多数人会说,沃尔玛是他们最大的财源。”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你知道大多数零售商对供应商提出的苛刻要求,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货位费、商品展示费、正常货损率、处置费、迟延罚款、特色销售回扣、超级杯球票等等,每一样小小的额外要求都会给零售商带来好处,吃亏的是供应商,当然最终吃亏的是消费者,因为供应商会把这些成本打入价格。与之相反,沃尔玛则把所有费用捏在一起谈判,它这一点是出了名的。涅瓦公司的沙耶尔说:“这样做很单纯。所有的额外收费──
1% 是这个费,2%
的那个费,`我要求打点折扣……我需要额外留出一笔钱搞每年一次的高尔夫球赛,'等等──在这里都没有。他们会想方设法多压低一分是一分,但实惠都会落到顾客手里。”&
尽管这部分讨价还价完全是当面进行的(这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因为那些蓝色谈判室本来就很窄小),沃尔玛也用“伙伴”方式开展经营,双方相互交换信息,以利商品一路顺畅地从原料加工地流向收款台。哈佛商学院研究供应链的教授阿南思&拉曼(Ananth
Raman)解释道:“与其说它从供应商那里榨取利润,不如说它是从谈判过程中获取好处。”因此,尽管可以把涅瓦公司的“我们爱沃尔玛”战略视作效忠客户的极端例子,我们还应考虑到涅瓦从交易中获得了什么:其销量不仅庞大,而且
──多亏了“天天低价”战略──可以预测,这能使它的工厂继续全面开工、保持稳定的产量。没有广告成本,也没有“黑心钱”。沃尔玛甚至还会承担卡车去涅瓦工厂拉货的费用。许多供应商──包括宝洁公司──都十分喜欢这种模式,并且敦促其他客户也这样做。不仅如此,涅瓦公司还从沃尔玛那里获得数以百计的产品信息。亚利桑那州的一家分店提出,西班牙裔的顾客想要一种名叫“caldero”的炊具。没问题。五金部发现“轻工类”清洁产品销路不错,要求上市时间为
天。实际上,直接控制著美国制造业的是顾客──这就是人们为何把沃尔玛看作世界上最能随时做出细微调节、将顾客的需求变为现实的工具。这是一种“三赢”模式。&
但是,玩这种游戏需要经常进行调整。除了不断降低成本之外,还得处理好所有通过“零售链接”(RetailLink,一个使供应商通过沃尔玛世界了解其产品动态的系统)源源不断提供的大量信息,因为谁也不想使库存过大或不足(后一种情况更糟)而得罪沃尔玛。有一种电子“销售记分卡”能够帮助你了解你目前的状况。&
与此同时,你还应当不断地向沃尔玛提供如何使其卖场更吸引顾客的“欢乐销售”点子。如果你是 Power Rangers
游戏软件的制造商,这意味著你要制造出世界上最大的充气模型──一个 5,000
平方英尺的月亮,拿到各地沃尔玛分店的停车场里巡回展出。如果你是可口可乐生产商,这意味著你要尽量安排由你赞助的从加利福尼亚到亚特兰大的奥林匹克火炬接力长跑路过每一家沃尔玛商店。你可能被“鼓励”购买沃尔玛内部电视网络上的播出时段。你假如拥有“门类经理”的特权,就有义务向沃尔玛提供有关果冻、女用内衣或
Hulk Hands
游戏软件市场发生的所有情况。总之,你最好开始像一个零售商那样去思考。涅瓦公司在本顿维尔总部的一位副总裁丹尼斯 布鲁斯(Dennis
Bruce)说:“如果你只关心你自己的货物,你就完蛋了。你必须去关心从收款台出去的是些什么商品。”&
在沃尔玛,有人开玩笑地称这种做法是“得罪卖主”,但这种做法却无法持续很久。涅瓦公司的沙耶尔说:“人们觉得自己和公司高层关系很铁,但是,如果你业绩不佳,这种关系本身等于零。”沙耶尔的父亲在
60 年代把生意卖给了萨姆 沃尔顿。&
本顿维尔偶尔也会给老朋友一个意想不到的打击。据传,宝洁公司同沃尔玛的伙伴关系始于 1987
年的一次泛舟旅行,当时,沃尔顿和宝洁的老板同意共享信息,而不是相互隐瞒信息。可是沃尔玛在 2001
年不宣而战地推出了它自己的“萨姆牌美国优质”洗衣粉,价格大约只有宝洁的家庭装“汰渍”牌洗衣粉的一半。(宝洁公司的女发言人当时说,此举“丝毫不影响双方的关系。”说得好。我们也和麦当劳注册的品牌“财富”没有矛盾。)如今有一些传言──但沃尔玛没有加以证实──说,沃尔玛正在准备推出第二种价格更低的洗衣粉,用的是它的“好价钱”(Great
Value)商标。行业营销公司的克利尔说:“我不敢肯定(宝洁公司)是否为获得这种伙伴关系付出了过高的代价。当初是它帮助沃尔玛了解洗涤产品的。”“汰渍”牌洗衣粉如今占据的货架仍然是“萨姆”牌洗衣粉的大约四倍;沃尔玛美国市场主管汤姆 库格林(Tom
Coughlin)说,制造商的品牌仍将是沃尔玛所依赖的基石。但是,沃尔玛自有品牌所带来的威胁,把它最信赖的供应商都变成了竞争对手。沃尔玛的
Ol' Roy(这是萨姆 沃尔顿在 1970 至 1981
年期间养的那条英国猎犬的名字)牌狗粮没有做广告,几乎是不动声色地超过了雀巢公司的 Purina
牌狗粮,成为世界销量第一。“好价钱”牌漂白剂在有些商店里的销量也超过了 Clorox 牌。&
这就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准确地说,什么才是品牌?只要沃尔玛作为一个自有品牌营销商而不仅仅作为销售商而发力,它便可能加快一些地位比较软弱的品牌的死亡。就连宝洁公司都把重点集中到了
个赢利品牌如“佳洁士”(Crest)和“帮宝适”(Pampers)上。制造商们如今担心失去与消费者的直接联系。二十年前,它们的广告预算中有
65% 给了电视台和其他大众媒体,如今则有 60%
给了零售商,用于店内促销之类的活动。正如研究机构福瑞斯特(Forrester)的一份报告所预测的那样,人们所担心的是“沃尔玛会成为第二家宝洁。”大家都怕见到沃尔玛的人成为自己公司的新任营销副总裁。如果拽著巨人格列佛的外套往前走毫无乐趣可言,但这样肯定比被他踩在脚下强。多年来,沃尔玛在零售业一路所向披靡,先是摆平了夫妻小店,接著打垮了
Ames、Bradlees
和凯马特等廉价商店,最后瞄准了玩具反斗城之类的专营零售商──正准备消灭这些“门类杀手”。如今,似乎没有一个产品门类安然无恙。不妨问问你周围的食品杂货商。这个完美无缺的微利行业受益于
Kroger 和 Albertsons
等巨型公司在过去十年的合并与削减成本。但是,这些收益大多成为公司的利润,消费者却没有得到实惠。如今有了沃尔玛,再想大把大把地赚钱,就有点像想在大狗熊面前大口大口地吃肉那样:你手里的肉是吃不了多久的,甚至连你也会被吃掉,除非你现在就开始逃走。沃尔玛在一片哄笑中涉足食品业,但只用了十年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杂货商;根据瑞银华宝(UBS
Warburg)的一项调查,沃尔玛把它所打入的市场里的价格平均压低了 13%。其效应不啻是一场地震:Kroger
不得不接连降低成本,以缩小价差;Albertsons
不得不完全放弃一些市场;大批的咨询顾问如今也在给杂货商们出主意,教它们如何同这头体重达 800
磅的大猩猩摔跤。沃尔玛每次行动,都会采取鲍威尔的集中优势兵力主张。&
设想一下你就是沃尔玛的一位战略计划人员,正在四处寻找别的高价值目标。哪些市场里还有中间商在谈论如何赚大钱、让消费者吃亏?有人是说二手车市场吗?没错!这是原始零售业中的最后一座堡垒。你要是去休斯顿的几处沃尔玛超级购物中心的停车场里转转,就会发现有人打出“不二价”的招牌,悄悄地试行这种没有讨价还价的交易方式。还有别的行业吗?微软的情况怎么样?它的利润率是──不知对不对?&
── 44%,而且手里还有 380 亿美元的现金。萨姆先生不会答应的。不信就登录 walmart.com,你会看到售价只有
199 美元的计算机,用的软件是刚刚上市的 Windows 的竞争对手──
Lindows。&
还有金融服务业!有关部门两度挫败了沃尔玛收购一家银行的企图,但是,我们并不需要由银行来提供在线转帐和汇款服务。请看这条信息:通过西部联盟公司(Western
Union)从得克萨斯往墨西哥在线汇款 1,000 美元的费用是 50 美元。如果只汇 12.95 美元呢?通过邮电局汇出要付 90
美分,在沃尔玛只需 46 美分汇费就行了,而且去你家附近的分店就能做到。沃尔玛假日,互联网接入,鲜花速递,通过 Netflix
在线租借 DVD,这些服务项目都在陆续推出。&
沃尔玛强调说,许多此类实验无非是实验而已。但是,该公司向来善于把自己当作试验室,来回地试验、改进,直到一个点子──唰!──全面开花为止。这就是你哪怕有最不著边际的想法都别放弃的原因──比如,沃尔玛可以和一家韩国汽车公司合作生产自有品牌的汽车,沃尔玛可以收购一条药品生产线,沃尔玛可以向其他商家搞批发,等等。别以为你有妄想症,本顿维尔就不会来找你。&&&
沃尔玛是一台瞬间能提速到 100
公里的发动机,它是由三个强大的汽缸推动的:规模、范围和速度。它的规模有目共睹。它的业务范围足以使它的玩具部在节日前“膨胀”,过后又销声匿迹,而玩具反斗城公司只能一年到头卖玩具。(沃尔玛的业务范围之广,还能使它把任何门类的商品──汽油、软饮料,什么都行──赔钱销售,以招徕大批顾客。)其速度可能是最令人生威的。沃尔玛的商品不等公司付完款,其中的
就已经被人买走,周转速度之快可见一斑。速度,说明了为何它让从中国开出的货轮一艘穿过苏伊士运河,一艘横跨大西洋,从而使同时抵达美国东西两个海岸的货物恰好各为
──这样做从短期来看成本很高,从长期来看速度要快得多。尽管沃尔玛一家分销中心的内部布置令人联想到电影《夺宝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中的最后一个场景──由卫生纸堆成的 42
英尺高的走廊一眼望不到头;其实,有许多商品根本就没有运进仓库,而是从车上卸下来后,直接通过 24
英里长的传送带装上了出货卡车。这给竞争对手们只留下了两个选择(其中不包括投诚,因为本顿维尔不搞并购)。选择一:按照沃尔玛的规则做游戏。这样做风险很大。凯马特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经验证明,这样玩形同自杀。而另一方面,早就深谙打折技巧的公司──如 Costco、Family
Dollar、Publix
百货连锁店等──却能在同沃尔玛这个最高速轮滑场的抗衡中发展起来。因此,第一条选择应该附上一则警告,就像滑道旁的黑色菱形指示牌上所写的那样:非高手莫入。选择二:不按照沃尔玛的规则做游戏。这通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食品杂货店的顾客定期去逛
H-E-B 公司,这家德克萨斯连锁食杂公司在一些“目标产品”方面令沃尔玛自叹弗如;比如,H-E-B
公司的冷库里大量储藏著当地人爱吃的一种用波蒂特出产的草莓制作的冰淇淋。难怪沃尔玛已经在考虑走类似的路子,它正在根据手中的大量数据中搜集情况,以便使每家分店都能迎合当地人的口味。人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是,沃尔玛的支配地位还能获得多大程度提高?现在,每周都会有
7,000 多万人在它的货架间穿行、购物。公司的货车司
机们都接受过培训,知道如何躲避那些想与沃尔玛的货车碰撞、从而得到一笔数目可观的赔款的驾车者。美国造币厂在 2000
年选择沃尔玛,而不是银行,来推出它的萨卡加维亚(一位传奇式印第安妇女──译注)纪念金币。“目标”(Target)连锁超市公司在
2001 年 9 月 12
日居然无法找到美国国旗,因为有人在头一天就动手买下所能买到的每一面国旗。猜猜是谁干的?看来,搞霸权者无出其右。&
你只要有小学五年级水平,稍稍计算一下就会得出惊人的得数:如果沃尔玛能保持 15% 的年增长率,它的规模在五年后就会增长一倍。
首席执行官李 斯科特问道:“我们能扩大一倍吗?”“没问题。扩大两倍呢?我认为有可&
这是一派胡言?也许不是。沃尔玛的超级购物中心(食品杂货加普通商品)大约一半设在南方 11
个州,因而在加州和东北部还有大量的扩张空间。而且,本顿维尔也越来越懂得如何别出心裁地克服当地政治和房地产方面的障碍。今年一月,它在洛杉矶附近的鲍德温希尔开了一家超级购物中心,那是一幢三层建筑,装有可供购物车上下的滚梯。总之,今年沃尔玛平均大概每天要开一家新店。除了向外扩张之外,它还在填补空档。斯科特说:“我们发现,某一地区的人口不必像我们原先认为的那么多,便可以支撑一家超级购物中心。所以,你可以大约每隔四英里就开一家店──比如在阿肯色州的罗杰斯和费耶特维尔各开一家。在达拉斯、休斯顿和亚特兰大也一样。”在这划分成四英里的地块里,沃尔玛正在开建新超市,或者叫“小型超市”:把它们巧妙地设计成食品-药品联营店,外加自动付款台、信用制咖啡和点心自助点、驾车购物药房和半小时相片冲印等便利服务项目(最后一种服务是根据一项调查结果设立的,该调查发现
50% 女性顾客的手袋里装有未冲洗的胶卷)。在阿肯色州,沃尔玛甚至还试图单独开药房。如果你不小心走进拥有 4,600
万收费会员的萨姆俱乐部,或是登录以“轻松进入更多的沃尔玛店”为使命的
walmart.com,你会感到纳闷:在走向“市场饱和”的路上,本顿维尔还有什么经营模式不会去考虑的呢?斯科特说,有的,“你不会看到沃尔玛开的赌场。”&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有谁来判定沃尔玛是否权势过大?政府不会勒令发展到这么大规模的公司分拆吗?在这个案例中,简短的回答是“不太可能”。反托拉斯法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而不是竞争者。(至少在美国是如此,但在德国则不一样,一位德国法官去年就曾下令当地的沃尔玛店提高售价。)垄断商人会抬高价格,而沃尔玛却在降低价格──在有些情况下,它这样做比反托拉斯检察官的措施还要具有反托拉斯的效果。不过,沃尔玛也越来越认识到自身的规模问题。西尔斯和伍尔沃斯(Woolworth)公司靠建造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来显示其实力,沃尔玛却在努力既使自己无处不在又让人们熟视无睹──它只想成为你身边的友好的超级邻居。这也许并不是刻意而为,而是出于文化方面的原因。萨姆 沃尔顿用服务与民主的语言建立起一个得到消费者热烈拥护的王国──他说,消费者“表示拥护与否的方式是走人或是留下”。如今,该公司仍然这样看待自己──而且似乎对别人全都不这样看而感到迷惑不解。别忘了,这家美国最受赞赏的公司同时也是受抨击最多的公司之一,新闻界最近频频报导了一些集体诉讼案,指控沃尔玛强迫店员无偿加班。斯科特说:“过去,我们是因为有雄心大志而受到责备,如今却要为与众不同而受到责备”&
这不仅令人多少联想起当年一个新成立的共和国,它后来变成了超级大国,并且吃惊地发现,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它视作帝国主义恶霸。无论是受人赞赏还是遭人憎恨,被人效仿还是为人诟病,令人钦羡还是让人惧怕:沃尔玛如今正要一统天下。
沃尔玛在北京设立的首家会员店预计明年四月开张
http://www.sina.com.cn 日 13:30:46 桂龙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九日电(记者于晶波)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在京设立的首家会员店预计于明年四月开张营业。目前,这家坐落在北京石景山区的洋超市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主体建筑均已完工。
&&&&记者新近从“北京石景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题推介展示会”上获悉,这家沃尔玛会员店建筑面积为三万七千多平方米,紧邻北京五环路,可以辐射区内三十万人口。它的建筑风格完全按照沃尔玛山姆会员店的模式,为单体单层建筑结构,由超市、仓储设施及配套附属设施组成。
&&&&据石景山区经贸委有关人士介绍,沃尔玛店投资总额为二亿元人民币,经营内容以日用品及食品为主。由于该店将采取全球采购的供货方式,因此消费者可在店内购买到诸多进口产品。
&&&&这位人士还透露说,未来几年内,沃尔玛还将在京设立三家分店。加上北京原有的家乐福、普尔斯马特等几家洋超市,土洋超市在京的激烈争锋已不可避免。
WWRE联盟抗衡美国沃尔玛
&&&&&&&&&&&

&&&&&&&&&&&
&#/07/29
&&&&&&&&&&&

&&&&&&&&&&&

&&&&&&&&&&&
  【日经BP社报道】 成员包括全球著名零售商和厂商等的电子交易市场“WWRE(全球零售交易联盟)”的实力正在逐步增强。
&&&&&&&&&&&

&&&&&&&&&&&

&&&&&&&&&&&
尼哈特·亚康表示:
&&&&&&&&&&&
“关键是管理层的承
&&&&&&&&&&&
诺和专职部门的设置”
&&&&&&&&&&&
  日本关西地区的中型连锁超市——泉屋(Izumiya)今年5月加入该联盟,至此该联盟成员企业总计已达64家。泉屋是继日本永旺(AEON)和西武百货之后的第三家日本零售企业。WWRE亚太地区总裁尼哈特·亚康(音)透露说:“预计本年度内还将有其他7家公司加盟”。
&&&&&&&&&&&

&&&&&&&&&&&
  WWRE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包括反向拍卖(name-your-price
&&&&&&&&&&&
auction,即‘报价拍卖’)方式在内的电子采购,另一个是包括CPFR(需要预测和在库补给的协作事业)在内的SCM(供应链管理)。
&&&&&&&&&&&

&&&&&&&&&&&
  泉屋将于今年7月开始,通过WWRE进行商品和器材的采购供应。将以水产品、服装产品和商店器材三个领域为对象,预计第一年度可总计削减成本约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0.135亿元)。
&&&&&&&&&&&

&&&&&&&&&&&
吴越同舟、共降成本
&&&&&&&&&&&

&&&&&&&&&&&
  WWRE是为了抗衡全球最大零售商——美国沃尔玛,而由全球著名零售商参加的电子交易市场。64家企业的总销售额超过9000亿美元,远远超过沃尔玛的2445亿美元(2002年全年)。
&&&&&&&&&&&

&&&&&&&&&&&
  尽管成员企业要根据自身的销售额支付相应的年会费,但尼哈特介绍说:“平均回报可达年会费的7~8倍”。
&&&&&&&&&&&

&&&&&&&&&&&
  三年来已总计削减成本约9亿美元。如果是反向拍卖方式的采购,“一家公司单独实施时平均为13%,数家公司联合实施的话,平均能够削减20%左右的成本”(总经理服部太郎)。
&&&&&&&&&&&

&&&&&&&&&&&
  WWRE阵营将同心协力削减成本,以此挑战拥有强大价格竞争力的沃尔玛。然而该联盟也表现出了自身的一些弱点。
&&&&&&&&&&&

&&&&&&&&&&&
  首先,在各成员企业相互竞争的“吴越同舟”(吴人和越人原本不和,但在共乘的船只遇到风浪时却能够同舟共济)状态下,难以采购到中意的商品。因为如果自己进购的商品与其他公司相同,就将无法突出自身的特点。实际上,过去共同采购的对象主要限于复印纸之类的间接材料。
&&&&&&&&&&&

&&&&&&&&&&&
  SCM相关功能自去年中期开始进入正式使用阶段,但存在“必须要用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才能见到效益”(尼哈特)的课题。
&&&&&&&&&&&

&&&&&&&&&&&
  而沃尔玛通过使用被称为“Retail
&&&&&&&&&&&
Link”的信息系统,长期以来已经与制造商一起在削减库存和成本方面取得成功。因此MMRE要想赶超沃尔玛尚需时日。(记者:相马
&&&&&&&&&&&

&&&&&&&&&&&
服务名称 主要成员企业 成立日期
&&&&&&&&&&&
WWRE(全球零售交易联盟) 永旺、西武百货、泉屋、荷兰Royal Ahold
&&&&&&&&&&&
NV、美国Target、英国泰斯克(Tesco)等64家公司 2000年3月
&&&&&&&&&&&

&&&&&&&&&&&
GNX(全球网络交易平台)
大荣、法国家乐福、美国克罗格(Kroger)、德国Metro、英国J.SAINSBURY、美国Sears
&&&&&&&&&&&
Roebuck等33家公司 2000年2月
万达将沃尔玛中国化
http://house.sina.com.cn 日10:55 北京晨报
其二,由于大连万达商业地产全部选在城市中的黄金地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沃尔玛商业模式的中国化改造,改变了其只在郊区开办大型购物中心的习惯。
  其三,大连万达进入商业地产的时机非常好,眼下内地百货业正受到西方大型超市、折扣店的冲击,市场需要新型业态的进入。
  其四,把中小商业和沃尔玛这样的大型商业进行整合。国内商业投资者和店主正好可以与它形成互补,共有一个商业圈。
  严格来讲,万达商业地产模式并不是不可复制的,但眼下万达的确棋先一招。在一些中心城市占有大量商业地产储备的同时,万达商业广场已经具备相当的品牌效应。“这种情形下,竞争者跟进有相当的难度。”晨报记者
旁敲侧击沃尔玛冤不冤
http://finance.sina.com.cn 日 08:00 经济日报
因为会员规则受到质疑,沃尔玛大声喊冤:我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到处都是这样干的,而且干得不错。
  沃尔玛山姆会员制是只对会员服务的营销方式,消费者必须事先缴纳一定的会员年费成为会员之后,才能在会员店购买商品,并且这是一种一次性大批量购买的方式。沃尔玛怎么也没有料到,这种西方流行的营销方式在中国会一波三折。
  其实这并不奇怪。
  首先,中国人做生意讲究开门迎客。
  沃尔玛却要预交会费,显然是先在自己与消费者之间立起了一个门坎,生意尚未做成,就先伤了消费者的感情。20世纪90年代,零售会员制的开山鼻祖普尔斯马特在北京就曾经推行过这种营销方式,经过数年的努力终因无法吸引到足够多的会员而取消。沃尔玛明显没有吸取“前人”的教训。其实沃尔玛在进军南美洲时也遇到了类似问题,它在美国大获全胜的市场策略在巴西、阿根廷等国并不奏效,最终不得不采取一些免收会费的措施来吸引顾客。
  其次,中国人过生活讲究精打细算。
  沃尔玛这种一次大批量采购的方式在北美极为风行,但中国的大部分消费者还不习惯,况且大多数家庭也缺少存放大批商品的空间。在北美,几乎每家都拥有不止一辆私家车,并拥有一幢小楼,因此大量购物就成了习惯。而在中国,有如此消费习惯的却是极少数。事实表明,尽管中国的沃尔玛购物中心交易笔数通常是美国同等商场的四倍,但总营业额却远远低于后者。
  最后,中国人买东西讲究个实惠。沃尔玛“天天低价”的营销战略依仗于供应链上的低成本。在美国,这一策略基本没什么问题,沃尔玛公司就像运转良好的机器,控制着一个十分复杂的仓储管理系统和自己的配送中心。但是,在中国,沃尔玛的供应链与物流系统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实现那种低成本的运行。
  所以说沃尔玛并不冤,只能说它没有学好中国文化。
  沃尔玛公司在美国本土正面临着需求下降的趋势:与20世纪90年代每年新开150家商店的速度相比,目前的速度已大大下降。国内这种需求状况已不能实现公司的营利目标,因此它把获利的希望寄托于海外市场。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其海外业务增长将达到年总销售额与利润增长额的1/3。而中国是目前最被沃尔玛国际化战略看好的市场之一。
  但沃尔玛要想在中国取得辉煌的成绩,必须对中国的市场问题、经济因素影响的问题、人们的消费习性和风险问题等因素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在作决策和控制管理过程中加以充分考虑,尊重这个消费者的消费感情和习性,采取了一系列的本地化措施加以适应,对其全球策略进行本地化的改进,去逐步适应本地的商业运作环境,真正做到想消费者之所想,以贴近消费者、服务消费者的战略去实施本地化的营销运作,这样才能吸引客户和赢得客户,真正占领市场。
  (作者为原全球供应链管理软件商I2公司中国区首席咨询顾问,从事全球化供应链管理与优化研究)作者:陈兵兵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美经济低迷民众俭省 一元店风头盖过沃尔玛
http://finance.sina.com.cn 日 14:10 新闻晚报
一元店,顾名思义,就是所有产品只卖一元左右的商店。时下,美国经济持续低迷,节俭成为时尚。因此,一元店也时来运转。据调查,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美国公民中,有一半在一元店购物;而在全美国人中,约有43%每月光顾一次一元店。前来买东西的顾客有的搭乘公共汽车,有的开奔驰汽车。
  生意赛过沃尔玛
  一元店“统统九毛九”的首席执行官戈尔德说,刚开始时,把有钱人吸引到“统统九毛九”这样的一元店来并不太容易,可是有钱人一旦来过一次,往往就变成常客了。他说,有钱人也喜欢购买廉价商品,其实,他们之所以会发财,就是因为他们懂得精打细算。
  一元店这样的街头小店是在二次大战后兴起的,主要开设在没有百货商店的美国南部贫穷乡村地区,后来开始在全国扩张,占据了各地郊区道路两旁的闲置空地,但生意不算红火。因此,一元店的数量快速增加。美国两个最大的一元连锁店———大乐公司和家庭美元百货店目前在全国开有1万多家连锁店,是6年前的两倍多。
  蓬勃兴起的一元店正在抢百货公司和大型超市的生意,包括沃尔玛。分析家说,这些低廉零售商采用非常规的进货渠道和灵活的战略,有力地将顾客从规范的零售商那里拉过来,它们进的货都是制造厂商大减价的产品。
  一元店的灵活经营策略也很吸引购物者。比如,这些一元店开在各条马路边,便于购物者进出、寻找;有限的库存和朴素的商店装璜降低了管理费,从而降低了商品价格;分发免费的宣传单子,省去广告费等。一元店的老板愿意干一些大型零售商不屑于干的生意,可以购买小批量的商品,满足特殊顾客的需求,而这些都是其他零售商不愿经营的商品。
  大零售商跟进
  波士顿德意志银行的一位分析员说:“一元店做得比沃尔玛和塔尔盖特灵活,所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他们将做得越来越大,会成为重要的零售销售商。”专家们分析,今后5年,一元店将继续扩大发展,目前在美国的东北部和西部扩张业务的时机已经成熟。一元店也正在制造商那里获得越来越大的重视。宝洁公司和好时公司分别为一元店专门制作一美元的洗发液和糖块。受到一元店挑战的沃尔玛、克罗格、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等大零售商也迅速顺应趋势,在自己的店中增加一元销售区。
  当然,一元店的快速发展隐藏着潜在的危险。因为一元店是逆商业发展的趋势,不是专业、高质量的商店,而是小而全的杂货铺。一旦经济情况转好,人们就不会那么吝啬花钱了,就会去服务周到的百货公司。
  欧叶 文艳
面对消费族群的复杂化趋向 沃尔玛如何来应对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有关沃尔玛的分析多如牛毛,结论却惊人地一致:沃尔玛竞争力超强,其制胜法宝难以模仿。事实上,沃尔玛所到之处,大批中小零售商纷纷倒闭,沃尔玛称霸零售业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沃尔玛在美国经营40年,至今仍然是每到一地都会引起激烈辩论————沃尔玛设店,会对当地的就业、财政收入、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沃尔玛店内刷卡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