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蜘蛛侠极限修改的钻石(最好300个),请有却闲置的人分享下😊

&&&&生活中的金融学大全集
自营订单满4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5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使用您的微博帐号登录,即刻尊享微博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QQ帐号登录,即刻尊享QQ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人人帐号登录,即刻尊享人人用户专属服务。
梦想的声音之张靓颖助阵收官夜 张惠妹燃爆摇滚
最强大脑4之周杰伦出题套路深 王昱珩欲回归
爱情保卫战之自私老公絮叨像唐僧 得道理失老婆
爱in思谈之蔡康永斥直男3宗罪 吴昕遭鲜肉开撩
我们十七岁之郭富城华少睡大街 小志遭虐欲退出
中国式相亲之海归女晒优越引反感两次谎报年龄  “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是出自于一部俄国电影,而我年少时听说的版本却是“爱情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我不知道此刻的你们有没有爱情正如我也不知道此刻的你们有没有面包一样,而我知道的是我们中国人更多的是吃大米面条。有人说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如果能再加一点点梦想,那便是极好的了。失去爱情,也许会有1%的可能性会杀死人类。但如果失去的是“”,哪怕婴儿也可以百分百肯定会有100%的可能性会杀死人类。而那个你们都爱的又是什么?是什么可以让这片土地上上至三公下至布衣都表达出如此真挚的爱情?那么,扪心自问一下,你对房子的爱是不是真爱。  初生下来的我们的爱情是母乳;儿童时期的我们的爱情是粮食+玩具的初级形态;少年时期的我们的爱情是粮食+玩伴;青年时期的我们的爱情是粮食+那一牟;成年时期的我们的爱情是粮食+那个人。成年以后的我们的爱情又是什么?依然还是那个人吗?还是说变成了玩具或游戏的成长形态;勾心斗角后的残根剩饭;那一夜抑或是那一些人?好!假设开始:1.依然还是那个人。与他/她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的这种美好总是短暂的,有一位灾难小姐出现了——丈母娘。2.已经没有那个人。爱情虽然猝死了,自由并没有准时到来。为何?灾难小姐②号截胡了——母亲大人。总之,绝大部分的你们,不管有没有爱情,你们结婚了。但是传说中的“但是”总是会准时出现,我们的主角“”那也便闪亮登场了!  想要成家?怎能无房!无房的话那叫什么?裸婚!断交!耍流氓!这部分人,可以称之为刚性需求。  想要立业?怎能无房!无房的话那叫什么?有城!有管!有摊贩!这部分人,可以称之为市场需求。  想要民富?怎能无房!无房的话那叫什么?位卑!言轻!贷款难!这部分人,可以称之为金融需求。  想要国富?怎能无房!无房的话那叫什么?无财!无税!无灰色!这部分人,可以称之为财政需求。  想要世界和平?怎能无房!不管买房租房建房,每个人都至少需要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这,就是本能的需求。咳咳...扯远了。  至少通过前面四点,我们大致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家都爱的。周生不想做不负责任的简单的房价预测,只是想告诉你们一些有用的知识和信息,而我们都应当有自己的独立的判断。  首先,解释刚性需求。其实前文已经用丈母娘的例子大致说明了什么叫刚性需求了,相信这一点也是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你娶了个媳妇,丈母娘希望你俩有个房子一起住是很正常的;妳嫁男人之前,总要知道他有没有房子或者有没有买房子的打算是很正常的;你们老大不小了,爸妈催你们结婚,他们好抱孙子,让你们有个房安家也是很正常的。  市场需求。又到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欢乐一家人”环节了,而这次的故事是这样的。你爸的公司接到了苹果手机的订单,没有工厂怎么生产?你妈身为祖国的花朵的英语老师,没有学校怎么教育?你小姨妈韩国学艺归来,没有美容院怎么为客人整容?你三表叔养的猪慢慢地都被宰了,没有菜场或超市怎么卖给人吃?你四表婶外号“房婶”,没有房子怎么租给有需要的人?而你响应祖国号召,准备创业,哪怕是互联网+,没有机房怎么办公?嗯,大家明白了吗?  金融需求。好吧,我们直入主题。你开了一家银行,你爸的钢铁厂最近利润很低,一吨钢铁只能赚2元钱。你爸不但贷不了款,哪怕他是你爸,而且可能就快要还不上从你的银行借的10亿贷款的利息了。但是你爸可以把厂房抵押给你的银行,拿到新的贷款来还旧的贷款,从而等待钢铁厂的效益增加。但是你小姨妈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她没有结婚也没有房产,每个月的工资都吃吃喝喝买车买LV还信用卡。突然有一天,她失业了,你不但不能贷款给她,因为此时她的个人资质变得很差,而且你的银行还要让她还车贷和信用卡。最后说说你可怜的三表叔,你三表叔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没有买车也不会用信用卡。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一个农民,看着西瓜卖不出去,全都烂在了地里,除去吃饭,连来年种地的种子也买不起了。你当然是一个好孩子,想要帮助你落魄的三表叔,所以给了你三表叔很低很低的利率,让他可以把地抵押给你的银行。但是这块地是你三表叔租的,而且廉价低抵押自己唯一的固定资产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所以你只好开除一个你的银行的保安而安排三表叔了。  当然,金融需求现今异常复杂,下面来谈谈你作为房地产开发商的四表婶。你四表婶的公司最近用大部分是从股票融资的资金在上海拿了块地,并且已经拿到了所有土地开发的资质和证明。然后她先把土地抵押给了你的银行,拿到了这部分资金以后,找到了你小姨妈失业前的设计公司来规划这个房地产项目。规划得到审批通过以后呢,你四表婶又找到你爸,让你爸联络各方兄弟老板采购钢材、水泥等等原材料。最后,你四表婶又让你三表叔从你这辞职了,回村里招呼了一些待业中青年组成施工队。你妈也发挥余热,带领着你三表叔的施工队开始了红红火火的建设祖国。但是,可想而知这施工队肯定是业余了点,工程出了点状况,所以整个工程预算相应增加了。可是出现这情况以后,你四表婶公司的股价自然就下跌了,手里头钱少了,工程还要增加预算。不过这可难为不了你四表婶,用了点手头的流动资金,外加从别的项目七拼八凑了些资金,项目刚一重启开工,红红火火的期房预售也拉开了帷幕。可是买房的人也不傻啊,这楼盘才刚出了质量问题,哪敢买呀。而且,最近政府又是限购又是提高首付比例而且贷款还没啥折扣,大家也颇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你四表婶是天天往你的银行那儿跑,你最终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你们这“欢乐一家子”把房产都抵押给你的银行,然后用这资金开一个信贷公司,这家信贷公司可以以信用贷款的名义发放贷款给你三表叔以及他的好哥们(没有信用违约记录且其实没有信用记录),作为首付来买你四表婶的房子。然后呢,你四表婶可以一个月涨一次价,其他观望群众看到房子涨价了就可能会有“晚出手不如早出手”的想法而果断出手了。你四表婶不但房子的成交量增加了,销售额和利润也跟着增长了,传导到后来公司的股价也开始回升了。你以为这就完了?当然没有!哪知道你四表婶的价格越涨越高,高得有点离谱了,群众表示有点承受不了。可如果降价了那以前买房的业主可是要闹事的,你四表婶愁着愁着就又找到了你,你门清儿。琢磨半天,你又来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2.0版”,还是老一套,顺便让你四表婶多个副业——房地产中介。这2.0版本的逻辑和前面那个差不多,只是原本信贷公司贷款给你三表叔他们属于左手倒右手,而现在呢中介公司还能吸引一下那些资金资质差一些的买房人,也给他们“首付贷”,顺便还能把以前三表叔他们手里的“僵尸房”卖了回笼点资金回来。就这样,这个金融游戏的大致流程就是这样的,所有例子中的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布衣周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财政需求。这个解释就不特别举例了,基本还是一目了然的。土地的需求越高,那么土地的价格就更高,政府的税收收入也就越多。那么,政府也就越有动力去维持土地价格高并且同时增加土地供给,税收收入也就更多了,如此循环。灰色部分我们就暂且不讨论了,周生爱国!愿祖国万shui万shui万万shui!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每读武侯,总是心酸大于豪情。  “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每闻汉唐,总是憧憬大于心哀。  复兴之志,绝不敢忘。  我仅仅是想做一名中华金融边疆的斥候,而我的身边,也还需要千千万万个聪慧的你们。  让我们一起进步。
楼主发言:3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五.欧元的秘密  欧元,是二战之后的欧洲文明渐渐复兴的象征,是理想主义的乌托邦满满正能量的倒影,也是通往天堂的巴别塔再次临世的盛况。谨以此文对我的启蒙先生刘军洛表示感激之情!如果不是看到先生的文章,也许我的人生便是完全不同的。初读先生的文章,着实晦涩难懂,然“读书千遍,其义自现”。虽然至今仍不能理解先生的全部逻辑,但是先生的战略判断的大方向准确度乃是神乎其神,并且许多不见于书本的知识和思维也是让我受益良多的。我与先生未有师徒之名,可能只是无缘罢了,最后以一句高尔基与大家共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008年10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中国。2008年11月,美联储推出QE1。  2010年7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中国。2010年11月,美联储推出QE2。  2012年8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中国。2012年9月,美联储推出QE3。  2014年7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中国,当时欧元/美元汇率1.36。半年之后,欧元/美元汇率暴跌到1.16左右。”节选自刘军洛先生的观察,至于原因,我们还是要从头说起。  欧洲的宿命里有着一种我们无比熟悉的基因,那就是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中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种基因仿佛无视武力、信仰以及科技在内的种种因素,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里反复重演。欧洲统一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的是公元440~461年的罗马主教利奥一世所追求的宗教的统一。到了公元8世纪末,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击败了各族的“野蛮人”,与利奥三世进行合作,终于建立了基督教的罗马帝国,实现了统一。而之后,查理五世、路易十四以及拿破仑都曾追随着统一欧洲的脚步。然而,这些统一并没有共同的文明、共同的文化甚至共同的语言来维系,更遑论“鸡同鸭讲”的利益结盟了。  而随着18世纪“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欧洲再一次掀起了“分久必合”的愿景——建立“欧罗巴合众国”,实现欧洲统一。可惜这只是当时哲学届思想届的一厢情愿,直到富裕的欧洲变成了经历一战和二战以后的千疮百孔的欧洲之后——国民经济百废待兴,殖民地也丧失殆尽。德法两国终于迈出了实质的第一步——1952年,德、法、意、荷、卢、比利时共同创建了欧洲煤钢共同体(PS:德法这两个国家总是挺有意思的,仿佛是一对恋人。法国像个贵族女王,情绪闹起来简直就是不死不休,可稍稍被一镇压却怂得比谁都快。德国这个军旅新贵却偏偏不懂风情,一味忍让着小事,最终量变引起质变,不知什么时候就这么爆发了。额,我是不会告诉你们意大利其实是一个吃货小三的。)。而这种局部统一的繁荣从1957年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开始加速一直持续到了2010年的欧债危机,历史似乎又将在这里重演了——“合久必分”。  众所周知,欧盟的核心是德法两国,表现形式是欧元。先从欧盟的前身欧共体说起,当时德法两国初步和解,并且开始走向合作。具体背景是美苏作为世界的两极开始冷战,而欧洲正急于从破坏中重新崛起,而伪战胜国法国和战败国德国的各种诉求是不同的。法国认为当时的美国为破灭的欧洲在提供援助的同时也在输出影响力,骄傲的法兰西并不甘心如此,遂想到以法国为核心的统一的欧洲是走出泥沼的关键。而德国由于战败国以及纳粹的原因在整个世界舞台都不受待见,所以一旦融入欧洲,不仅德国的经济政治会重新走上正轨,甚至可以在外交上于美、苏、欧直接左右逢源乃至曲线救国主导一方。  德法这样的合作在一开始就是抱着各自不同的目的,再加上英国的一些调皮捣蛋,欧洲统一的败迹又再次渐渐显露。英国的加入可谓曲折,首先英国国内对于欧共体甚至欧盟的态度都是各持己见。最终英国还是加入了欧共体,可是经过在欧共体内部的不受待见、英国自身对于殖民帝国利益和欧洲统一利益的左右摇摆以及货币汇率政策的局部脆弱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英国还是退出了欧元制度并且意外地因货币贬值而经济发生了复苏。  1999年,名义上的欧元终于诞生了。但是没有各国间财政政策的统一,也没有严格遵守联盟规则以及相应的惩罚(尤其是德法核心国),更没有调和各国间不同的生产力、生产效率、生产周期、财富差距以及文化习惯等等因素,仅仅依靠名义汇率一致的一张欧元纸币和松散的纪律联盟,可以说欧债危机的发生是必然的。  周生知道,“欧元之父”蒙代尔也知道,欧盟的发展必然会有灾难性的挫折——欧元危机。而选择也是有两个的:1.欧盟成员国向欧洲议会移交大部分主权(包括财政、军事、税赋预算等等),从而使整个欧洲的管理更加精密,最终共同努力渡过危机,形成一个更完整更强大的欧盟。2.欧盟成员国被迫向欧洲议会移交一些微不足道的的主权甚至反而部分收回已移交的主权,此时的欧盟内部人心涣散。或者是大难临头各自飞,欧盟解体,大家各过各的;或者是保留一些有共同利益的国家组成“小欧盟”。(如果这个“小欧盟”包括德法两个核心,并且之后慢慢地发展成一个真正统一的“小欧盟”,那么通过不停地输出有用的价值观,假以时日,未必不会再次扩张到今时今日的规模甚至更出色。但是一些关键的结构性问题(文明、文化、政治、利益等等),今天要面对的,将来也必然还是要面对。)  所以我们也就可以事后诸葛亮了,也就知道欧债危机发生的必然了,也就知道英国退欧的必然了,也就知道欧洲必然是不断深陷自己造成的泥沼中了。当然,这里特别想谈谈德国这个国家,尤其是国人特别欣赏的一个国家,德国是后欧共体时代——欧元时代的欧盟核心。那法国呢?高卢雄鸡应该一直是最佳女配角吧。诚然,欧盟崛起的启蒙是法国发起的,法国更像是一个革命的理想主义者——富有激情、愿景美好甚至自以为是。而德国更像是一个不忠诚的现实主义者——自私、务实甚至不择手段。从两德统一开始,法国仿佛越发无法阻止德国这个关键的盟友。德国加入北约象征着军事上的解锁,独立的货币政策的利己主义阻碍了英国加入欧元的一丝可能性,从而使得德国本身奠定了成为欧盟中最大核心的基础。德国是一个制造业非常发达并且出口导向市场的国家,使用了欧元以后,德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加。在欧元区内,由于使用统一的汇率,德国产品的竞争力强大到无止境,德国疯狂地吸收欧元区内的贸易盈余(高达70%),自身经济发展良好。而在欧元区外,德国产品大多属于高附加值的产品,对于汇率的升值贬值并不敏感,而德国自身偏向紧缩的财政政策又确保了其经济的稳定性。所以,欧元存在的土壤,仿佛就是上帝为德国而量身订做的。可是同一片土壤上的其它国家就没有那么适应了。  希腊是现代欧洲文明的起源,但是现在的希腊除了绚烂的神话故事、迷人的爱琴海以及正宗的橄榄油外,哪还有为欧洲做了一丝贡献?但是别急,希腊通过高盛的债务迷惑进入欧元区并非问题的本质,难道我会告诉你们是德法先带头违约的吗?2001年的葡萄牙就以4%的财政赤字首先打破了《稳定与增长公约》的红线。随后,德法在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打破该上限。那么问题来了:根据规定相当被惩罚的德法两个最终被惩罚了吗?没有!德法两国戏剧化地辩解了它们没有随意地采取财政政策并最终戏剧化地被欧盟部长理事会发表了一个没有任何约束力的政治声明:德法两个违反规则而不受惩罚。任何组织一旦采用了双重或多重标准,组织内部的凝聚力会被破坏,组织内各成员的积极性的差异便会分化。如果欧洲央行之前没有听从德国采取紧缩的建议,那么希腊的债券收益率还会那么高吗?希腊人民的偿债压力还会那么大吗?希腊经济的活力会丧失得如此之快吗?如果没有欧元,那么希腊当时是不是可以采取货币贬值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带动出口呢?是不是可以增发货币推升通货膨胀来货币化其债务呢?是不是可以通过部分私有化来维系其固定资产的价格呢?而希腊唯一还赖在欧元区内的理由就是:在此积重难返之际,不断地向欧盟索取援助同时获得债务减记的可能。那么又有问题来了:德国会允许吗?  德国的根本目的是依托于欧洲联盟实现崛起。德国本身在欧盟和欧元的框架下是有利可图的,但是当某一天它援助“欧猪”国家的成本大于它得到的利益(一种利益是统一汇率的欧元下的贸易盈余,而另一种是欧盟通过统一财政、税赋、预算后德国作为主导核心的政治利益)时,你们说德国还会继续深陷在“欧猪”泥沼吗?  我不关心德国离开了欧元日子会不会好过,因为这个问题对德国这种制造业竞争力强大的国家根本就不是问题。我知道的是欧元区没有德国以后,希腊没法再赖账了,意大利的银行不知道会剩下几家,法国不会有与欧元货币共存亡的必死决心。那么欧元/美元的汇率是0.8?0.5?0.1???或者说是没有欧元了?  欧元的愿景是美好的,也是人类理想主义的正能量的体现。但是当欧元区内参杂着五只“欧猪”的时候,欧元这个人类的梦想只能是不断贬值再贬值的命。毕竟也许德国人可以给猪做按摩期待卖个高端价,但不可能把自身也做养料吧。其实贬值也没啥不好的,重新调整经济结构、重新发现准确价值、重新定义发展方向,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谢谢大家!
  六.我来告诉你们高房价为何会持续这么久  可能是我开头总是废话太多了,不符合你们的口味,今天我们就单刀直入进入主题吧!  第一个阶段:房地产货币化阶段。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前的房价是几乎没有价值的(除了少数城市的少数交易现象)。然而从政府渐渐放弃分房制度以后,由商品房入市领导的全国住宅市场货币化便开始了。从此,这片土地上有了房地产开发商、有了二手房交易、也有了土地财政。但是回到一开始,全国住宅市场面对的第一问题是:如何对现有的存量房地产市场进行准确定价?——也就是老百姓当时住的房子具体值多少钱。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城市定位+建筑成本+所属地块的位置(几环内或是郊区)这三大基本因素。而这个货币化的定价过程大致持续到了朱镕基总理推出分税制改革的时候。这个阶段里,大部分的房地产价格只是随着经济增长而平稳增长——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房价增长的主因是国民经济的增长。  第二个阶段:房地产市场化阶段。  2001年底,中国加入了WTO世贸组织,宣告了中国正式加入了全球经济的大家庭。中国凭借着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丰富的原材料供给、较低的生产成本以及国际资本的青睐等等优势,经济迅速发展。而此刻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也正式进入了市场化阶段——由供需关系决定价格。市场是纠正供需错配的一剂良药。之前中国的房地产是按劳分配的,可是由于当时国家资源有限以及劳动关系固化,这种分配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整个国民对于房子的供需关系。房地产市场化之后,原本开小饭店的个体户赚了钱后也有资格买房了、原本的工人下海经商后也有资格买房了、原本一家十口挤在20平米房子内的人有条件以后也可以置换更大的房子了,整个房地产市场因此欣欣向荣。更加令人兴奋的是,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发展不再是问题了,失业也不再是问题了,人民的财富也是呈几何般增长,有条件买房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当这一大批需求涌入市场的时候,供给端虽然也在增加供给却没有紧紧跟上,所以这是当时房价上升的主要原因。当然,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因此平稳增长,从而使得地方政府更有能力来提供公共服务、改善民生以及进行旧城区改造。而这样又会拉动经济增长,建造更多的住宅,让更多的人就业从而可以买房。就是这样一个中国经济强大的内生循环,房地产市场化阶段的过程持续到了2008年次贷危机前后。虽然此时的房价增长稍稍有些超高,但总体上是符合市场逻辑的——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房价增长的主因是需求太兴旺而供给不够(当然经济增长和就业以及收入增长也是重要因素,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结构性的主要因素)。  第三阶段:房地产金融化阶段。  自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房价经历了短暂的暴跌之后又重回了上升之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通过3点来揭开“房地产价格永远上涨”的神秘面纱。  1.“四万亿1.0”以及2.0、3.0、N.0  全球经济在2008年和全世界开了一个美丽的玩笑——全球的总需求突然地进入了下跌的通道。此时此刻,中国政府通过真正的供给侧革命推出了所谓的“四万亿”财政救市政策,经过经济体系的循环和信贷的扩张,刺激了国内的总需求,从而引导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走向了复苏的道路。而房地产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此前积累了众多国内的利益纠葛,此刻通过财政政策扩张带来的支持,再加上各地方政府因自身税收原因而积极配合的进一步利好,终于正式开始了暴涨之路。强心剂虽然有用,但是也有副作用。随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池子论”红遍全国,各地方的房地产供给端的“改革”却慢慢进入了边际效应递减——每一个地方政府所造的“新城”里仿佛除了拆迁户外便很少有别人了。仿佛从前的需求太兴旺而供给不够的定理突然失灵了。真的如此吗?大家平时关注的新闻里所揭示的“鬼城”,其实是因为有效需求的转移(人们都往经济效益更高的地方流动——如省会、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和供给的盲目增加(“新城”里堪比白宫的政府机关和那些夜晚只有零星灯火的高楼住宅)从而陷入了局部的有效需求减少+供给过剩。可是房价真正下跌的只有极少数城市,房地产在三、四线城市攸关当地地方政府税收的绝大一部分,更何况有研究表明:房地产的税费在房地产开发的成本中占据约70%。所以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都没有很大的动力去打压房价从而去库存,唯有进一步号召农村里的购买力和希冀出走的购买力有衣锦还乡的一天来消化库存,而使得房价不降反增更是稳定财政税收收入和保持房地产开发利润的几乎唯一办法。  2.为何越“限购”房价越涨?  房地产的“限购令”随着号的“国十条”发布而蔓延全国。在当时,无数的工薪阶层终于感到了买房的希望。然而,“限购令”的实质却是为了稳定整个房地产的风险,而且这一点也从决策层的“遏止房价过快上涨”的言论中得到了证实。为什么?先不谈下一条要说的房地产的越来越多的金融属性。我们试想一下,任何投资品种的价格波动取决于什么?资金量。例如本来你可以花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去买一只股票,可是现在每个人无论买还是卖股票的量被压缩到只有十万的当量,股票的涨跌波动也就同时被限制住了。房地产行业同样可以这么理解,只不过庄家不仅仅拥有许许多多的老鼠仓,同时他偷偷摸摸地加量拉抬价格是被默默允许的。首先因为“限购令”导致了部分刚性需求(此处可以理解为已有满意住房的中产阶级)无法再进入房地产市场,之后剩余满足购房条件的那部分刚性需求(除了在观望市场的一部分)因为担心“限购令”的进一步缩紧而进入了买方市场从而增加了需求。而此时的投机资本(尤其是制造业资金因生产利润大幅降低等原因)因为防通胀求保值(虽然当时的通货膨胀也是因为投机资本炒作生活必需品而起来的);因为追求房子的金融属性来补贴自身制造业日益上涨的成本;同样也因为担心“限购令”的进一步缩紧兼国内的投资渠道相对单一;最后也有部分是专业的炒房客以此谋生盈利,都纷纷进入了房地产的买方市场(同样的,部分灰色行为不在我的讨论之中,多关注地方债即可)。所以说,2010年的“限购令”+当时制造业的投资营商环境全面恶化,最终导致了之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端的一次又一次暴涨,至于像“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这样的供给端的增长则完全是滞后效应了。这样的循环的逻辑是什么?恐怕还是最简单的买涨不买跌了。一方面,“限购令”阻碍了部分人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买或卖,从而稳定了价格。而另一方面,各路刚需的加速进场+投机资本所导致的有效需求暴涨却进一步推动了房价的上涨。最终,房价的上涨吸引了大部分的“投资营商环境恶化”的资金又进入房地产市场,可是同时又因为“限购令”只限制购买数量却不限制价格,物以稀为贵,房价上涨的动力便源源不断了(如果一只股票被大部分虽然被限制单人交易资金只有十万却人数数量为数亿人的人群来购买,股价不上天难道周生得道上天嘛~)。这样的循环并非不可中断,因为毕竟有钱又有资格买房的人数是有限的,而此时兴起的“资格出售”便配合后文要提到的金融需求终究是给这个循环套上了似乎“永动机”的品牌效应。  3.金融!金融!还是金融!  其实金融因素周生已经在第四篇文章“四.你们都爱的包子”里进行过详细阐述了。归根结底,信贷是有成本的,而类似于房地产这样的固定资产抵押品似乎是现在国内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了。一个国民经济中的“小小”的房地产,竟然牵动着几乎全国人民的真爱,周生也不得不感叹“居者有其屋”确实是一大美妙的梦想。  至于房价以后会不会永远这么涨下去,以及涨多少的问题。周生真的是水平有限,能看透本质已实属不易,预测未来则是难上加难了。如此复杂的事情各位看官就不要难为周生了,不过你们毕竟比我聪慧,看透了这些本质,周生相信你们会有比我更好更准确的判断的。另外,希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可以积极留言和周生探讨,让我们一起进步!
  七.为什么大多数人的观点是错误的(下)  如果周生告诉你:世界经济的本质是通货紧缩。那么我相信你一定很想一板砖拍死我,但是别急。为什么?因为这就是真相。什么?你在逗劳资吗?还是别急。听周生慢慢道来。  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什么是通货紧缩。其实很简单,和通货膨胀相反——即有效总供给大于有效总需求。但是用任何理论去解释一个事物的时候都是有假设的。细心的看官可能发现了:周生在第二篇文章“二.真实的通货膨胀”中给出了通货膨胀的大致定义,那么是否就可以反向推导来得知什么是通货紧缩呢?可以也不可以。这具体取决于你的思想转变了——究竟是相信货币还是相信结构呢?  其实,我们不要本末倒置了。无论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它们都只是经济学中的现象,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始作俑者就是一个个我们。而人心和人性,往往是最难以理解的(比如说我就特不能理解你们干嘛不关注这么用心良苦写作的公众号!)。而世界这么大,光是看看,也一辈子都看不完吧。所以说,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充要条件就是:客观和结构。这样一来,再结合时间足够长的历史,读一读哲学,或许我们可以看清至多85%吧。  通货紧缩,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产品卖不出去。有人说是因为产能过剩;有人说是因为消费不足;有人说是商品的流通环节出了问题;也有人说是货币供给的分配失衡。这些因素都在通货紧缩的现象中,扮演着或重要或次要的角色。然而金融世界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让我们越来越接近真理的本质——信心和信用。厂家生产了过多的商品在于他们对产品的信心变强的同时为了冒险暂时透支了自身的信用;消费者减少开支的原因则是他们对自己可支配收入的信心减弱的同时增强自身面对未来前景可能恶化时的信用(可以简单理解为趋利避害);而货币供给的减少是因为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端)或企业(货币需求端)对经济的信心变弱的同时试图收缩资产负债表以增加偿债(国债和企业债)的信用。可能稍微有点绕,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概括,周生可能做不到:因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如今的我们已经可以通过价格和收益率去分别发现信心(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和信用(对未来的风险担忧)的实际价值了。  不过真理一旦牵扯到人性,便再也简单不了了。是的,又是个但是,但是为什么经济还常常会发生“黑天鹅”事件呢?这个问题你们可以通过一本书来作大致了解——“反身性”理论的追随者索罗斯先生的《金融炼金术》。难道你们真的认为周生没办法用一句话解释通货紧缩吗?太天真了!文章一开头的“有效总供给大于有效总需求”不是已经告诉你们答案了嘛!对,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很难被控制的,同时这个有效也是十分难定义,根本不是一篇文章可以说清道明的。你们要记住的是,通货紧缩的世界是几乎没有希望的,信心和信用的互相负面影响,经济最终导致螺旋下跌到一个极限值(每个文明的极限值均不同)——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周生用信心和信用来具体解释通货紧缩。比如一个简单的往复循环是这样的:央行紧缩货币政策→利率升高→企业贷款成本增加→企业要么提高产品价格要么提高产品销售量→企业转移成本至人工:要么裁员要么降薪→消费者减少消费→企业产品更卖不出去→企业的还贷能力更差→又回到央行更紧缩货币政策。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并不是特别严谨,实际的情况会更加复杂。  好了,至于第一篇文章说的关键骗局,并不是周生想要卖关子,本人的开头也已经告诉你们了——世界经济的本质是通货紧缩。下面告诉你们为什么。  首先,人类的经济是不断发展的,但是并非没有极限,只是这个极限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被延缓的。再来说人口,人口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历史来看无疑是巨大的。但是人口的发展也是有极限的,并且这个极限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以及人口素质的变化等等次要原因暂且搁置)而不断提前到来。而真正影响人类生活的通货的定义一般也应该是定义为必需品的。那么问题来了,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财富在增加,人类对于必需品的需求并不会同时大幅增加(可能体现在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上,虽然这会影响到一小部分的需求并且可以增加一小部分的市场和就业。但是财富分配的格局并不会向中产和贫穷阶级转移甚至会加剧恶化,然后随着人口增长的稳定甚至下降,人类对于必需品的需求是不可能大幅增加的。毕竟哪怕周生富可敌国,周生也无法一顿饭吃十头牛吧。),所以这就导致了有效总需求最终只是或局部或缓慢地增长。那么最终,有效总供给的潜在增长势必会超越有效总需求的潜在增长,也就是说,你们将来不用太担心吃不上饭,你们可能需要担心的是吃饭省下的钱到底是买个包包还是说走就走甚至是雇多少个机器人保镖。  说完了结构性的长期趋势,我们再来看一下经济学中的货币逻辑。假设一个国家有100个人,人均存款是100元,那么银行印刷10000元钱的货币够吗?答案肯定是不够的,因为这个100个人有不同的工作、不同的收入、不同的支出还有不同的想法——有人经营企业需要贷款;有人平稳地拿着工资做“月光族”;有人就喜欢把钱存起来直至撒手人寰。所以也许有人会提出,那银行就以这100人共同的产出为锚来发行货币不就可以了嘛。虽然聪明,但还是不对。。。假设生产的产品全部价值1元,过去的产品一共是10000件,今年这100人又生产了10000件,那么银行印刷20000元钱的货币就够了吗?依然是不够的。还记得前文信心和信用的故事吗?信心是可以膨胀的而信用是可以透支的,每个人的信心和信用都是不一样的,就像这100人中的一个路人甲就可以用他未来30年的收入作为抵押来贷款扩张他的产能,也许他一个人就需要好几万的货币,也许他一个人在若干年后就可以生产10000件的产品。所以说,各种经济活动对货币的需求必然会超出银行的货币储备。  好了,从今以后,我们不必再抱怨银行总是要超发那么一点点货币了。因为这是“我们的经济本质是通货紧缩”的一种应对方法。当然了,历史长河中出现过的恶性通货膨胀的制造者,比如那些水平太差的中央银行;政治投机的不太独立的中央银行;面临政治危机的中央银行等等央行,相信它们在未来的时光里还是会乐此不疲地交替涌现。因为,这就是人类啊!
  一.为什么大多数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上)  其实这是一篇关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文章,本人只是一介布衣,所以会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来写作。枯燥的理论从来都很少可以解惑众生,然而大道至简,一些看似深奥的东西往往源于你我之间的生活中,生下来,活下去。不多废话,下面进入主题。  通货膨胀的定义,一般选取人的生活必需品如大米面条衣服等等作为参照物。当货币供应量提高,银行印的钱多了,也就是企业贷的款也多了。之后社会总供给就会上升,是因为企业把部分贷到的款用来扩张产能或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雇佣了更多的员工。既然有工作的人增加了,那社会总需求在滞后一段时间之后也处于上升的态势,也就是购买的大米面条衣服比以前多了。而这又会反过来刺激企业的利润增长,那么给老员工加薪或者雇更多的员工开更多的厂房不正是良性循环吗?  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简单,我们姑且先不谈金融投机(比如炒股买楼买债券)和就业饱和(当你的小姨妈三表叔四表婶都有了工作的时候)等等的问题,只谈钱!这个问题得一分为二来看。  首先第一种情况,央行发行的货币(也可以大致理解为银行印的钞票)的规模比较温和。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叫温和?可以这么理解,不管你上学时候的零用钱怎么花,是吃饭还是买衣服甚至是打麻将一直输,然而你爸你妈给你的钱正好够你开销并且还稍微剩下个五块十块可以买个彩票做做梦或者哪天吃面加个浇头什么的。这个是央行的水平,差不多可以把通货膨胀控制在一个微微上升的态势比如不超过2%。此时整个经济的运转情况是这样的:货币供应增加,银行拿到钱把钱放贷给企业(比如你爸你妈的企业),企业拿到贷款就会加大生产(比如就会开个新厂,把你小姨妈三表叔四表婶给雇进企业。或者假设大家都有工作了,你爸你妈想要卖更好的大米面条衣服手机发展高科技,就把你这个大学生学霸的工资往上加,让你更卖力。),这样大家伙的平均工资不就高了嘛,那有钱了得买东西啊,更好更多的东西不就是你爸你妈的企业贷款造出来的嘛,而企业利润也就增加了,贷款也更有能力还给银行了,说不定还能再贷更多款开更多厂房赚更多钱然后再多贷多开多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形成一个所谓的良性循环。嗯也就是你一家子发达了,祖国的GDP也增长了,皆大欢喜!所以说温和的通货膨胀水平是经济发展的良好催化剂。  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当货币供应量猛增,这就好比你本来零花钱一个月500块钱,你爸你妈突然在这个月给了你2000元,你会不会花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你绝对是高兴坏了!至于你怎么花,买游戏机买新衣服请女朋友吃法式大餐等等甚至炒A股,都不奇怪。可是如果突然给你两万呢?二十万呢?两百万呢?搁我学生时代,不管你萌不萌,反正我准懵逼了。这个时候的央行估计也挺萌萌哒的,而此时通货膨胀率的具体数值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然而经济运行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货币供应大幅增加,银行拿到巨钱之后开始把巨钱贷给企业,但是企业也知道它最多就开一个厂房增加供给,可这么多钱都够开二三十个新厂房的了,难道还像以前一样把多出来的牛奶情愿倒掉也不贱卖吗?(考虑到运输以及其它成本,此时卖的牛奶越多,价格就越是下降,亏损就越大)所以你爸你妈的企业要么只贷一个新厂房的款(银行不把钱贷出去不但赚不了钱还要倒贴存款的利息啊)要么转个手加点利息再贷给比如你小姨妈的小饭店或者你三表叔的个体户修表滩头或者你四表婶跳广场舞穿的战袍甚至你月薪三四千想开法拉利的梦想(这个差不多可以体现次级债13.98%的本质意义,至于为什么是13.98%,我是绝对不会告诉你别的诸如CDS啊AIG保险啊信贷打包组合债券啊等等等等因素的!绝对不会!好吧,是因为那些并没有什么卵意义,除了CDS和保险是道矮小的防火墙,别的你都可以理解成是高端的庞氏骗局)。  紧接着不管贷款有没有转手(仅仅是利息的差异,我们同样暂且不论金融以及货币的问题),你小姨妈把饭店重新装修成88楼或者你三表叔要做中国的江诗丹顿或者你四表婶今天要走国道去走市道回去隔壁市找老王跳广场舞然后明天要走县道去走村里小土路回还是去找隔壁市老王跳广场舞或者你真的贷款四五十年买了辆法拉利等等这些情况都很有可能发生。那么问题来了,似乎每个人的钱都变多了,其实只是债务罢了,而此时此刻,随着总需求的刹那暴涨,总供给仅仅是微弱增长甚至不变,则各种物品的价格必然暴涨。打个比方,和你一样千千万万个工资三四千的小伙伴们,都贷款去买法拉利跑车了,买断货了以后,法拉利很有可能需要扩大产能,多开几个车间,多招点师傅,而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当然你都能贷款买法拉利,那法拉利肯定可以贷到千万于你的资金来扩张产能,不过资金成本也是成本(贷款利息),所有的这些成本再加上资本家以及企业对于利润的追逐,这跑车的价格必然会呈几何暴涨。然而猛烈的货币冲击并不能带来相应的产能同时同步急剧扩张,因此工资的上涨可能会迟到甚至很有可能很久都不会到来。就好像本来去你小姨妈饭店吃盖浇饭的小伙伴们,突然找不到吃盖浇饭的地儿了,而与此同时你小姨妈的88楼大酒店门庭罗雀,迫不得已又干回盖浇饭的买卖,能不能赚钱悬念不大,但可以肯定的是你小姨妈的员工别想加工资了。盖浇饭可以称之为刚性需求,也就是是人都得吃饭,你可以为了还法拉利的贷款不去吃法式大餐而去吃盖浇饭,但是你无法也尽量不能从天天吃饭变成三四天吃一次饭。  当然,我也觉得我举的例子不够生动形象,水平有限吧,能看到这里的看官,不管前面的例子有没有逗乐您,且容我一本正经地再十分简单地介绍一个典型的恶性通货膨胀:货币信贷暴增→总需求暴增→总供给微增→商品价格暴涨(尤其非必需品)→名义工资微涨→商品价格再暴涨(尤其必需品)→总供给稳步微增→就业接近或达到饱和→投机违约率上升→总需求暴跌→总供给暴跌→名义工资暴跌→就业率暴跌→泡沫破裂。  诚然,恶性通货膨胀的定义各个经济学派的定义都有所差别,但对于我等布衣而言最本质的因素并没有变化,那就是我们的工资越涨越慢,涨出来的工资并不能让你从吃方便面“进化”到吃盒饭。一旦工资不涨,老板要裁人,我们还是从理论角度先论证一下一个包子吃两天会不会饿死的问题吧。  那么第一个结论来了:大多数人总是怪责政府或者央行多印钞票,其实只要增印的钞票量是适宜的温和的,那么对于整个经济和国民都是利大于弊的。  至于通货紧缩的定义和那个关键的骗局,且听下回分解。
  二.真实的通货膨胀  货币的神秘在于亿万个神秘的人性选择了或一样或不一样的神秘选择。  经济学从来都不是全部是科学,你可以说它是哲学的体现、人性的诠释、政治的延伸等等,但是它真的只有少量的科学基因而已。  郎咸平教授说过“只要你们认为是对的事情,全特么是错的”,当然通常郎教授是说到特定主题的时候为了节目效果而说的吧。这也正是本公众号第一篇文章的标题由来,仅以此文感激郎教授对我的部分启蒙。  在上篇文章中,周生使用了尽量通俗的例子来解释货币经济学上通货膨胀的定义,但是反响平平。当然,理论毕竟不全都是对的,既然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绝大多数人眼中的通货膨胀,那么是时候揭开真实的通货膨胀的部分定义了(周生水平有限,仅供布衣参考)。  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就弗里德曼说过,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货币量的增长超过了产量的增长,这也是第一篇文章中的主题。但是,这个结论是有一定的假设前提的。而这个假设就是经济体处于封闭状态,并且整个国家的GDP增长主要是由消费带动,最后整个经济体中绝大部分人的收入仅略高于或等于可购买生活必需品的价值。  当然又到了各位看官老爷们喜闻乐见的举例时刻了。首先你爸是总统,你妈是房地产开发商,你小姨妈是手机运营商,你三表叔是卖石油卖钢铁的,你四表婶是卖大米卖小麦卖猪肉的,而你还开的是银行!你们一家子掌握了全国GDP的25%-30%左右,而除了你们这一家子,其他人全都是给你们打工的(心底有没有很爽~),他们用从你们这一家子赚的工资去消费你们这一家子制造出来的产品,最后这些消费创造的GDP大致在60%-80%左右(这是典型的西方国家的GDP中消费所占的比重)。这样一来,全国的GDP崛起了至少85%了~然而没想到你这个伪学霸的水平太差,该印的钱后面不小心加了个零。好了,典型的通货膨胀就来了呗,然后?还有什么然后。。。  就是这样的一个假设,其实是要出人命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前面那个上课睡觉流口水的童鞋!对就是你!醒醒吧骚年!),每个人的性格三观天赋都不同,这就导致每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以及经济结构是不一样的。所有这些不同因素再叠加上一些因素比如有些国家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例如沙特俄罗斯巴西)而有些国家是出口导向型的国家(例如日本德国)以及有些国家是金融中心(例如香港新加坡英国),如此精彩的经济全球化怎么可能只有一个根本原因呢?  不可能吗?为什么呢?哪怕一个国家全是赌徒纳粹Ji女吸毒者而另一个国家全是农民工人商人经济学家,也终有一样东西可以使他们紧密相连。这个东西就是钱,而经济学就是试图把这形形色色的各种不同金钱关系用数学的方法找出规律的一门伪科学。因为如果某一天赌徒不赌博了或者农民不种地了,这种蝴蝶效应是科学难以预测的。  所以呢,弗里德曼的这个假设的最低效率是85%左右,反过来也就是说,如果要解释货币与通货膨胀的根本关系,你能够确实掌握的变量也许也需要大于等于85%。最终,我们还是把目光放在经济结构上,找出一个经济体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是十分重要的。人们常说货币就像水一样,然而水也有死水如池塘也有活水如大海,要怎么才能让这水载舟而不覆舟,了解经济机构分析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边际效应,可以大致采用以下的一种思路。  首先需要了解一国的国土面积、人口、自然资源丰富程度等等因素来得出此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潜力。然后再通过分析国民的人文习俗、政治取向、受教育程度以及城镇化结构比例等等因素来确定此经济体的优势结构和劣势结构。最后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随机性较小的此经济体的有效总供给和有效总需求的极限。以日本为例,人均土地面积和自然资源都是比较匮乏的,而儒家思想千百年来的开枝散叶与本土化文化的冲突融合形成的上尊下卑和匠人精神是日本大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最后是经过时间洗礼的高受教育程度、高城镇化率以及改良版的武士道精神。这种种因素最终导致了日本这个国家不但是一个生产产品的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它同时也是一个资本输出国(它需要用资本去占有其本身紧缺的一些自然资源而且同时把本国溢出的财富去扩张海外市场、去做全球的影子银行、去用货币参与金融殖民)。  所以日本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典型例子,因为距离近大家会比较容易了解这个邻国,而在它身上发生的很多“奇葩情况”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了解结构的奥秘了解有效总供给和有效总需求的极限。  好,那么问题来了,日本央行发行了那么多的货币,可为何日本还是一直在通货紧缩的边缘徘徊呢?有人说是因为人口老龄化。有人说是因为城镇化基本完成。有人说是因为日本科技实力进入天花板区间。有人说是因为日本的债务泡沫问题等等等等很多问题。其实这些都是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只是需要把它们放进有效总供给和有效总需求的结构世界中去研究,才能够得出一个可能正确的答案。为什么要说可能正确的答案?因为经济全球化在过去数百年不断地发展,有效总供给和有效总需求的概念也并不能完全用本国情况一言以蔽之了。当然,这个变量的影响也并非是完全不可知的,暂且不提,我们先看看说到现在的有效总供给和有效总需求都是什么鬼。  有效总需求可以理解为我每天爱吃的一碗拉面+我爸公司每天用于出口汽车使用的钢材+我妈去泡温泉+我小姨妈每个月买一件新衣服+我三表叔退休前给自己买了一个劳力士+我四表婶为农场的奶牛去买的饲料等等等等。而有效的意义就在于:我不能每天吃十碗拉面,我爸不能因为一辆汽车的订单而买10万吨钢材,我妈不可能每天都去泡温泉,我小姨妈的工资并不能支持她每天买一个LV包包,我三表叔不现实也不可能一个手上戴十个劳力士,我四表婶当然也不会为一头牛买十吨饲料。  而有效总供给则可以理解为我去拉面店打工+我爸生产汽车+我妈开温泉度假村+我小姨妈开服装厂+我三表叔销售劳力士+我四表婶养奶牛卖牛奶等等等等。同样有效的意义在于:我不可能在拉面店打工24小时,我爸不可能在订单只有几万辆汽车的情况下生产几亿辆汽车,我妈不可能把温泉度假村全国每个村开十个,我小姨妈也不会在订单只有几十万件汽车的情况下生产几十亿件衣服,我三表叔也不可能每天销售几万块劳力士,我四表婶怎么可能养几百万头牛每天眼看牛奶坏掉呢。  细心的看官可能发现了,似乎是先有有效总需求才有有效总供给的,也就是有效总需求决定有效总供给。这当然是错的啦~因为供给和需求是不断互相影响的!至于到底是先有供给还是先需求,这就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是几乎没有准确答案的。  诚然,货币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供给和需求,而货币的操控者也同样可以基于本国经济情况而影响到货币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这种神乎其技的技艺,通过窥视有效总供给和有效总需求的奥秘,使得水尽可能是活水,使得这活水尽可能载舟。这就是水平。也就是说,当你发现了经济的结构问题在哪里、有效总需求和有效总供给的边际效应、扩张有效总需求的办法、转移剩余供给的办法、再加上一点运气和耐心,通货膨胀也就并不十分可怕了,我们还是一起担心一下通货紧缩这个熊孩子吧:)
  三.送给你们的干货  理财经理一定经常对你们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包括很多财经作者也会写这种类型的书。本公众号的订阅量实在很低,周生只好班门弄斧,来和大家聊一聊P2P、理财产品、债券等等理财手段。哗众取宠,还望谅解,若能挽救一些血汗钱,布衣自当欣慰。  这样,我们先聊投资资金在五十万以下的,并且我可以直接先给出结论,85%的你们,请把钱存在银行体验一下人类的第八大奇迹——复利。为什么?因为安全。投资不是赌博,保住本金是首要的,而85%的你们根本连“对冲”是什么都不知道的。  在五十万以下这个资金量的世界里,我们基本只能关注P2P和银行的理财产品,那些需要相关内功秘籍的债券和股票等等,真的就别瞎掺和了。P2P和理财产品的性质在银行打破“刚性兑付”之后已经相差不多了,无非就是前者主要针对小微企业创业企业而后者主要针对地方政府债务和房地产企业债罢了。如果你非要当那15%的人,请您牢记以下三点并加以判断:1.所购买的理财产品或P2P的发行主体以及该项目的详细情况(例如企业的资金情况、股权情况以及该项目的盈利目标【比如你投了一个为期两年的项目却要三五年才能开始盈利的就基本是错的决定】等等【有点像真正的股票,就好像你没有内功秘籍也不了解企业的基本面,等着你的只有亏损了。】)。2.所购买的理财产品或P2P是否有第三方担保或足额担保,并且对象企业与担保企业之间的关系。3.不管购买什么固定收益产品,尽量购买首次发行的且收益率处于同业中流水平的。最后,国债也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投资品种。  为什么要以资金量五十万为分水岭,完全只是因为存款保险制度的上限是五十万元。与此同时,一般可投资资金超过五十万元的人,其本身的资质以及眼光也会相对高一些。到了超过五十万元这个等级的人,采用对冲手段并且分散自己的投资风险就变得十分有必要了。  首先,你必须了解你的投资理念是什么。这里我不会考虑你的投资技巧和任何可能的原罪,我写的这部分仅针对空有超过五十万资金的同时迷茫于如何投资的人。了解完你的投资理念以后,我们要谈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了——房地产。如果,你是所谓的刚性需求或者炒房客,那么我这篇文章对您来说毫无意义,实在抱歉。如果,你的资金是闲散资金或者财务自由,那么我们继续:1.拿出五十万去银行存定期或者买国债是你的不二选择。2.剩余资金的40-50%可以购买符合前文三个条件的银行理财产品甚至P2P。3.剩余资金的30-40%可以投资你熟悉擅长的领域(例如股票、期货、古玩等等)。4.剩余资金的10-20%可以投资国外市场(例如黄金、美元、海外优质地产等等)。当然,如果第2、3两点您也不是特别精通,购买国债依然稳健。  最后,布衣周生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我的观点是偏向稳健安全的投资策略,仅供参考。我不建立投资平台,不收徒,暂时也不会写书卖书,任何此类骗子行为都与我无关。我在公众号所写的文章,在教学相长的同时,也是为了可以让一些有缘人能够得到一些有用的知识或者彼此有素质地交流共同进步。最后的最后,十分感谢大家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拙作,我必定会努力让你感到物超所值。
  九.那些你应该知道的成本  ------------点击↑蓝字 关注周生----------  我们寻常百姓平时的衣、食、住、行的成本,除了住,相信你们都是比较清楚的。毕竟那些都是源于生活嘛。至于住房的本质结构,相信大家通过之前的文章也有一定了解了。那么,我们来谈一谈一些与我们生活相关的,但是却又不太熟悉的宏观经济的成本结构,以此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理财、创业和消费。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中介机构,如果没有各种中介机构,我们做很多事的成本都是会上升的。那么我们先给出一个大致结论,后面再举例说明。  货币→①→市场→②→产品→③→消费者  ①财富或资本通过商业银行体系(工、农、中、建等)发生第一次成本转移,转移目标是企业为主、政府债务为辅(此处我们主要关注和我们大众相关的企业)。  ②企业通过名义工资、土地和设备等等支出发生第二次成本转移,转移目标是所生产和销售的产品。  ③产品通过市场流通(此处的营销成本和库存成本等均为上述第二次成本转移)发生第三场成本转移,转移目标是消费者或消费企业。  首先,在①中,我们之前通过“三.送给你们的干货”大致了解了一些理财的基本常识,我们现在来温故一下。如果你要做一些投资理财产品,我们首先关心的是收益率和投资周期。投资周期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来有效管理自己的资金,需求可谓千差万别,此处暂且不表。收益率,其实就是企业或地方政府使用资金的成本。当然,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会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所谓服务费,所以你们看到的收益率其实是事先打过折的。然而收益率的高低,并不仅仅关乎到你们的收益,同时也是这个投资项目的风险溢价,你只要理解为收益率越高,违约的风险越大,这种正相关就可以了。  举例,余额宝这类宝宝类产品,它们的存在是基于庞大的银行间隔夜拆借市场而形成的,流动性很高,所以风险很小(除非发生系统性的金融危机),收益率也是比较低的(约2~3%)。而银行代发售的理财产品,一般的收益率在4~8%,这个收益率一是根据理财产品的周期决定(即一般情况下,周期越长的理财产品,其收益率会越高。也即流动性。),二是根据理财产品的质量决定(即企业性质,资金去向,项目预期收益等等。)。当然,理财产品的质量问题会经过银行这个金融中介进行一定的后期包装,例如一可以将资质好的和资质不太好的项目按一定比例进行捆绑销售,从而降低风险。二可以针对资质不同的项目收取不同的所谓金融中介服务费,从而分散风险。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周生建议大家可以选择那些收益率适中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太低,会影响你们投资心态的不平衡。收益率太高,则会影响你们的资金安全和机会成本。至于P2P和民间借贷,数倍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那么它们的成本和风险也是呈正比增长的。如果你胆子大,有路子,你相信自己的眼光拿自己的资金去投资,那是无可厚非的。可是,请千万不要过多牵扯到自己的亲人朋友。最后是股票的投资了,周生只能略微看懂一点的A股的大势,还是因为学习研究宏观经济。但从来不看个股,也不进行深度研究,所以对于股票有兴趣的朋友们可能要失望了,周生才疏学浅,抱歉了。说回股票投资,你买一个公司的股票,不能光靠隔壁张木匠的所谓小道消息的。至于真正有“内功秘籍”的人,应该也不屑于周生的文章了。基本面、财务报表、利润预期等等都是你需要关心的个股的资讯。这些你都可以慢慢学习,但是请你记住,无论是私募、公募这样的投资端还是并购、重组、再融资这样的债务端,各种金融关系互相作用的同时都是需要成本的。或许你可以从这一方面着手,窥得一丝资本运作的身影。  在②中,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我们只要以两个视角来关注这个问题——作为百姓工人阶级的我们和作为微小企业主资本家的另一部分你们。我们先谈一谈“别人家的老板”。假设你开了一个工厂依靠各种订单进行生产或者是建筑施工队甚至是一家小饭店,对于成本的了解,将有助于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事业。  工厂是比较复杂的,有土地成本、设备成本、库存成本、人工成本和机会成本等等。如果涉及对外贸易,那么还有相应的汇率成本。首先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前,你们要么是有关系有路子要么是没有良好的投资渠道。要解决土地成本和设备成本的问题,你们还是需要“货比三家”地去确定厂址以及根据企业定位来选择所用的设备。至于库存成本和人工成本,目前的商管系大学生太多了,他们学到的市场营销可以帮助你们解决大部分问题;或者根据订单存量以及增量的预期来粗略管理也是目前大部分企业的解决之道,可能是现在的大学都太水了吧。周生这里主要要给大家带来的“新思维”是关于机会成本和汇率成本的。先说简单的汇率成本,就是你们一定要做套期保值,完毕。完了?对,完了。汇率这么难掌控的东西,你们都会预测了,周生也吃不起饭了。好,重点说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大致意思就是,如果你本来没有开工厂而是去炒了房,那么如今的你不但身家更富有并且还没有那么辛苦。这个例子不是鼓励大家再去炒房地产,只不过是对于大多数作为厂长的你们,这是一个过去几年比较生动的例子而已。那么做什么?很简单,取决于你有什么或是擅长什么。周生只想说,无论到了什么年纪,学习都不晚更不可耻。人都应该有梦想,万一哪天就实现了呢。其实还有些边际成本、灰色成本和金融成本等等,不是周生藏私,而是这些成本的意外性太多。至于金融成本这个问题,看看前文也应该有大致了解了吧。  这十多年来的房地产建设是如火如荼,据说全中国不算农业用地,已经可以住下34亿人口了。好家伙!不过周生也不知是真是假,权当娱乐新闻吧。建筑施工队就好理解多了——哪儿有活干,哪儿就安家。如今高温天,你们辛苦了。那么你们的成本是什么?人力资源和项目资源还有很重要的时间成本。首先,时间成本是指施工款的发放时间,你们一般都需要先垫付一些。各种讨薪,就是你们的成本之一,这个成本决定了你们的生死存亡,应该最先重视。然后是项目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关系,在确保时间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必须先有项目资源才有人力资源。这也就意味着,除了少数核心骨干或家庭成员,你们应当先接到活了以后,再去联系你们的那些老乡。自己好好想一想,他们不就是若干年前的你们吗?  民以食为天。现在大家都不太喜欢也没什么时间在家自己做饭了,那么出去找各种饭店就餐也是大势所趋。无论你开的是什么规模的饭店,你应该考虑的成本都有这些:租金成本、人工成本、库存成本和机会成本。租金成本的不可控之处在于是房东市场,那么你应该理性地根据自己饭店的规模和客户素质等因素来决定饭店的所处地段。而鉴于开饭店基本是夫妻老婆店或者家族经营的行为,再加上本身服务员市场的庞大和工资的大致稳定,所以人工成本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是饭店本身的经验状况,弹性相对较小。再说库存成本,规模小的饭店一般不存在库存成本,基本都是当天进货买菜,过期了也一般会自己提前消化或者促销或者扔掉。而大型饭店,丑闻太多了,周生无力吐槽。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机会成本。要不要开分店?要不要连锁经营寻求伙伴关系?在思考这些之前,周生还是建议你先要有自知之明。有没有整合好自己的产业链?原材料采购供应和人力资源培训有没有跟上脚步?资金链是否安全?等等情况。有梦想有追求不是坏事,但是也要未思进先思退罢。总之,扩张之前,请务必调整优化你饭店的结构,针对不同市场,不但要有眼光,还要有实力。  布衣的视角。不管是蓝领还是白领,我们就是为企业打工的。上至CEO,下至普通工人,我们都应该或多或少的了解我们的企业。而了解企业的成本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口。我们暂且不提CEO这类高级管理者,因为他们得到的信息会比一般员工多得多,并且自身的素养或经验一般较高,也可能会有相应的人才或团队辅佐。然后是中层管理者,一般是部门的经理或主管。你们一般会得到与本部门相关的一些信息,而内心想的更多的是年度考核和年终奖以及来年可能的加薪。最后是普通工人。你们一般得到的信息是具体的工作内容,而内心戏更多的是关于如何快速升职加薪。那么问题来了,你们最大的成本是什么?机会成本。而应该了解的企业相关的成本又是什么?最重要的成本是这个企业在所经营的行业中的市场地位或份额和预期前景(比如有没有收购并购的可能),以及这个行业将来的发展趋势。这些情况既细且杂,各行各业都有所不同,周生希望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擅长以及理性判断所处行业所处公司的基本面,从而可以自己有一个答案。这也就是你们最大的成本——机会成本了。最后有一个小贴士:跳槽须谨慎,入行更谨慎,择业最谨慎。
  在③这方面,主要说物流成本和税收成本。物流成本相信喜爱淘宝的你们不会陌生,往小了说你们肯定懂什么叫“包邮”。往大了说,那就是同样的商品从北京到上海的物流成本大于纽约到上海的物流成本,这个说法相信你们也可能听说过。针对物流成本,我们无法去改变现状,周生只想吐槽两点:一,多少高速公路的收费期满了还继续收费的,“有关部门”,你们重视自己书写的法律吗?二,亏损的高速公路和机场,暂且不追究部分亏损的“内部原因”,那么当初是以什么为依据而规划建设的?而这些,默默承受的始终都是我们布衣。  税收成本,有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关税等等等等琳琅满目。聊财税是很难的,因为太庞大了,庞大到一两篇文章都叙述不清。当然,这里主要说的是一个消费者基本的思维。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地会购买进口产品,外部税制比较清晰,我们暂且不提这方面的消费。而在国内,你要明白的是,无论什么渠道,你所购买的绝大部分商品都是已经缴过税了的,所以你是一个公民,也应该是一个公民。所以请你自信起来,也道德起来。自信是毋须害怕一些牛鬼蛇神,道德是为后代创造一个更完美的世界。  其实这些方面的成本,也会间接影响到我们的通货膨胀体验。但是周生不想只是抱怨这个体系,也是希望广大消费者们可以端正心态,从而开创一个良好的消费观念,更好地实事求是地了解自己的需求进行消费。也许我们在消化这些高代价的消费的同时,也许只能期待一代明君可以带来一个朗朗乾坤,也许我们更应该好好地为我们的下一代设想起来。保存好一定的财富,而不是一味地奢侈浪费,从而为下一代投入更多,也许所谓的明君或社会整体的高素质精英也就不会太遥远了。
  十.“请你们远离”系列(一)——民间借贷  ------------点击↑蓝字 关注周生----------  记得不知是“次贷危机”后的哪一年起,国家连续对国民经济表示“今年是困难的一年”的论调。可是,既然我们的收入这几年增长的比较快,既然我们这几年购买力越来越的奢侈品,既然我们这几年越来越多出国旅游。那么,是国家错了吗?当然没有。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疾在腠理→病在肌肤→病在肠胃→病入骨髓。国民经济也是如此,纵然银行有国家信用背书,纵然信托有部分地方政府托底,纵然P2P有新兴行业注入活力,也纵然金融可能并没有系统性风险。可是,我们也应该居安思危,至少需要防范我们最亲密的民间借贷。  我们先说民间借贷的定义。一般来说,两分利(年化利率24%)的利息是为民间借贷的起点。不过从去年开始,一些通过平台运作的所谓民间借贷,它们的利息已经慢慢降低到了13%~15%左右。这一方面是因为需求端(也就是贷款人,即资金所得方)渐渐无法承受过高的利息成本,所以通过金融创新,一边扩展资金来源,一边降低借贷成本。这也是国家金融创新政策的些许亮点。而另一方面是因为供给端(也就是借款人,即资金借出方)面对日益高涨的风险,所以会理性地减少相应的收益率,保障自有资金的安全。而通过金融创新,它们也寻找到了一些看起来更加安全的金融平台去进行投资(合同的保障看似是大于借条,但是没有相应的监管和担保,也只是一块画饼)。  民间借贷的需求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为什么这些人不去银行进行低成本的贷款,而要选择高成本的民间借贷?因为他们无法在银行得到贷款。我国的国情虽然决定了银行会将主要的贷款批给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和大型的所谓民营企业,但是如果你有足够的资质,也还是可以从银行得到一些贷款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资质不够?我们从以下几个事例来大致说明他们借钱的逻辑。1.企业A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受市场喜爱,经营惨淡,但是老板不想破产倒闭,所以通过民间借贷抵押厂房来获得资金,以便维持公司。2.企业B已经从银行得到了一笔贷款,但是这笔贷款不够,老板也无法再从其他渠道获得资金,所以只好通过民间借贷抵押厂房来获得资金。3.企业C刚刚得到一个预期非常好的项目,但是老板已经无法从任何渠道获得资金,所以只好通过民间借贷抵押项目来获得资金。4.企业D是一个乡镇小企业,本地资本需优先照顾一些“优势项目”,比较匮乏,所以只能通过很高的利息来通过民间借贷来获得资金。5.路人甲是E村的商人代表,全国各地只要可以赚钱的买卖,他都会想办法参与投资经营,E村村民们也信任他。所以路人甲凭借多年来在E村的威望和较高的利息诱惑,向几乎所有E村村民筹借到了资金。所以说,银行的风险评估虽然死板甚至官僚,但是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以上的例子并非想说明我们的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甚至乡村商人他们全都没有经营好企业的能力或者是良好的项目,而是成本过高这个因素必然会降低他们的成功率。更何况,他们也并非个个都很优秀。  而为了积极响应国家金融创新的政策,各金融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的新业务,民间借贷市场自然也是一块不小的蛋糕。这些金融平台,首先通过降低风险的宣传去吸纳资金,市场上的存量资金随着国家的信贷宽松也是比较多的。而为了不使得这部分低成本资金(有许多是从银行贷款得到的低息贷款)闲置,资金也需要市场需求来赚取利润。所以金融平台们接着去宣传一个稍微低一点的利息来吸引那些亟需资金的需求端们。当然,他们会从中赚取一些金融中介费。  民间借贷的供给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闲置资金呢?那么长期看周生公众号的朋友应该知道,这必然是因为整个制造业的利润下降的同时,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渠道又十分有限,所以渐渐造成全面的投资营商环境恶化。而且资金的闲置是有各种成本的,所以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资金寻找了民间借贷这样的一条出路了。以下依然是以一些事例来阐述他们放贷的逻辑:1.企业F有资质从银行贷到一笔低息贷款,但是在完成优质项目投资(或者根本没有项目)以后仍有剩余,所以老板把钱投入了民间借贷市场(通常是本地市场)赚取利息差。2.路人乙个人资质优秀,通过虚报资产价值从银行得到一笔贷款,又反手将其投入民间借贷市场赚取高额利息。3.路人丙因为贪婪,将自有资金投入民间借贷市场赚取高额利息,而不是将资金投入更安全但收益率更低的银行存款、理财产品等等。4.路人丁是一个重情义的人,所以他愿意把钱借给好兄弟或是一直很有信誉的商人伙伴,同时民间借贷的高利息的诱惑也有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追名逐利,本是人之常情。但是且扪心自问一下,国民经济GDP的增速尚且只有6.7%,难道至少两倍于它的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应该让人有所警觉吗?  这样一种金融创新的传导过程,虽然使得资金的利用率有所上升,不至于一些存量资金闲置,但是这又从侧面加速了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而民间借贷市场毕竟是一个风险较高的市场,随着在整个信贷市场的占有率越来越大,那么整个金融的系统性风险则是上升的。周生自忖,GDP增长的数量和质量本身就一直受到各方的质疑,而这个去年规模就达到五万亿人民币的民间借贷市场,其实是越来越像一个“庞氏骗局”。周生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贪婪而把自己一生的财富都搭进去了。想要进入民间借贷市场的,周生劝你放下这把屠刀,远离民间借贷。至于已经在这个市场中的你们,周生只想说四个字:快逃出来!
  十一.“请你们远离”系列二——A股  ------------点击↑蓝字 关注周生----------  A股,多少人魂牵梦绕的财富之地。但是,小散户们,是你们主动放下手中的酒杯离开这场财富盛宴的时候了。  有人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当然,这么说并没有错,哪怕是A股,也能够多多少少地反应中国经济的兴衰。这里暂且不表A股的发展秘辛,你们要理解的只是A股在反应经济的同时,也是一波波不同资本力量的博弈、获利乃至绑架。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池子论”,中国的货币之水主要留向两个方面——股市和楼市。而楼市在2014年底至2015初的一波缓慢下跌之后,楼市这个“蓄水池”里的水逐渐变成“一潭死水”。而与此同时,股市却成了几乎所有资本的青睐。那么这是为什么?我们还要从企业债说起。  根据IMF数据,2015年中国的企业债占GDP的比率约为150%左右,而2016年该数值的预测值超过150%(这部分仅仅是表内数据,更多的表外数据由许多不同机构预估过,但差值较大,此处暂时搁置)。而且,许多企业的应偿债务有许多是在年这两年间到期,那么这些与股市从2014年底开始的暴涨有没有联系呢?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这些企业债的成本,按保守估计,所以企业债的贷款利率不低于4%。换算成GDP的话,就意味着GDP的增速至少必须是6%,不然就会导致GDP的增长量全部用来偿还债务利息都不够,并且这还仅仅是企业的债务。但是,如果把GDP看成是国家这个公司的营业额,那么其实有一部分GDP实际上并不属于中国。根据时寒冰老师的估算,外资对中国GDP的贡献保守估计大约在1.5万亿美元,也就是占GDP的14~15%。如果扣除这部分因素,企业债的问题确实在2014年底GDP增速堪堪保7之际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  众所周知,一旦公司的股价上升,那么必然影响市值上升,结果再必然导致企业的名义负债率有所下降,最后企业的完美报表可以使得贷款进行展期或者“借新还旧”。这个逻辑可以解释2015年上半年A股迅速暴涨的原因的一部分。  那么我们知道,迅速暴涨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这会吸引有相关“内功秘籍”的机构和贪婪的散户同时持续进场。不过我们首先知道,会了完整降龙十八掌的郭靖和只会亢龙有悔的郭靖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说,各种机构或基金也是有区别的,而所谓“债转股1.0”其实从那时已经开始进行了。至于国家在今年提出的债转股2.0到底是学习于2015年资本股市盛宴的逻辑,还是为这个游戏添一个名头,其本质都是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场接盘。  周生不知道的是,到底有多少机构是会完整降龙十八掌的,这些机构是指那些不但渴求解决债务展期问题的企业,他们还同时通过各种手法希冀得到相应的利润(即散户的财富),从而使得债务问题得到进一步优化。周生不是阴谋论者,“伊世顿高频交易”事件都能够有发展的土壤,一些企业通过这种类似手法来减轻自身的债务也是无可厚非的。但让人值得寻味的是,仿佛除了边缘机构和大部分小散户,那些“内功深厚”的机构、负债的企业、所谓“做空的外资”还包括下半场进场的“国家队”,他们都活得很好。甚至是萎靡许久的房地产市场,也在2015年的下半年进入了新一轮的暴涨。最后,在事后通报只有极少数类似徐翔的替死鬼是在扰乱市场,而A股在半年多从2000多点暴涨到5000多点的故事里,周生只想说: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A股的故事可能正在缓缓进入尾声,“债转股2.0”的雷声大雨点小和2016年来民间投资增速的暴跌可能也能够从侧面告诉你们,民间资本的“聪明钱”确实比大部分小散户们聪明。希望你们可以及时“回头是岸”。至于为什么先是股市被救之后又是楼市被救的故事,周生明天再为大家说明一二。
  十二.“请你们远离”系列三——房地产  房地产的话题,周生从公众号开放以来已经说了很多次了。所以今天只是给出一些总结,当然也会被你们所打脸,那我只能说明一下:本公众号的任何建议,仅仅只是周生个人的看法,不作为你们投资的依据。如果你们觉得有道理有逻辑,可以作为部分参考。如果你们觉得不可信,那么从中去其糟粕,得到一些有益于你们的思维,周生也是很高兴的。行了,不和你们唠家常了,进入主题。  十几年来,除了“次贷危机”刚爆发的那段时期,房地产行业的扩张是有目共睹的。这也导致了许多专家学者先后预测“房价将要下跌”的言论被纷纷打脸。那么,我怎么又能让你们离开房地产这个“聚宝盆”呢?首先,我在之前谈论房地产的文章中大致说明了房地产发展的逻辑以及房价暴涨的秘密。今天,周生就告诉大家一些数据来说明房地产行业已是高危行业,至于还会不会涨以及会涨到什么时候,周生也不知道。  全国债务/GDP的比例至少超过240%,我们以最保守的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中的一年期利率来计算,约为3%。也就是说每年的利息至少约为GDP值的7.2%,而2016年一、二季度的GDP增速是下降到了6.7%,我们暂且不考虑外资的因素,这种保守算法已经造成每年的GDP增长值已经还不起利息了。然而国内债务的大部分组成是涉及土地和固定资产的。  房价收入比。这个因素周生不想多谈,首先从之前的文章中你们也知道了,房地产的供需属性已经很少了,更多的是金融属性。所以这个指标已经因为国内的金融垄断而有一些失灵了。如果硬要说的话,前几年每年的工资收入都是同比增长20%以上的,作为老百姓的你们感受到了吗?这个现象只不过是财富的贫富分化的进一步加剧罢了。当然,古今中外,只要是有规律可寻的事物,从来不会真正失灵。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罢了,而且问题爆发的越晚,便越难正常解决。  租金收益率是基本保持在2%左右的,这个数据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买房出租是比较愚蠢的行为。也许有人要说周生傻笔,他用30%的首付按揭买房,其实质的租金收益率在6%以上,并且很安全的同时还能够享受房价上涨的好处。那么问题来了,按揭的贷款是没有成本的吗?那么又有一个问题来了,租金的上涨为什么比房价上涨要难?因为房价上涨只是账面上名义财富的增加,并不会增加你们的实际财富。而租金的涨幅是需要考虑到广大租房者的工资收入涨幅以及实体企业家们的生产利润率涨幅的。所以实际上,房价越是增长,租金越是增长困难,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屋租金。  中国的住房拥有率在2014年6月的时候就已经高达90.8%,是为世界第一高的水平。其中农村家庭住房拥有率为95.8%,而城镇家庭住房拥有率为87.0%。你们自己心里面拿一把尺衡量一下,不管你住的是多少面积或是多少房龄的住房,这个数据准确吗?那么问题来了,多出来的房子谁来住?而且,根据英国华威大学的研究表明,住房拥有率对失业率是有显著影响的,一般来说会滞后五年时间左右。而西班牙的住房拥有率为80%的同时失业率是超过了25%,可瑞士的住房拥有率仅为30%所以失业率也只有3%。这个研究结果你们可以拿很多国家的数据进行比较,至少周生是屡试不爽的。  我们暂且不提失业这么严重的话题,接下来说说人口问题。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问题,网络和媒体上充斥着各种数据,周生也不想老生常谈。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适龄劳动人口是会长期持续下降的。我只想问你们几个问题:1.关于已经放开“二孩”政策,你不用扪心自问,你就估算一下你身边的亲朋好友,有多少人会有生二胎的实际行动?2.以前你爸妈和你姨妈舅舅伯伯姑妈只有一对父母,而你现在除了堂表兄弟姐妹,还有多少亲兄弟姐妹?以后谁会帮你一起承担父母的养老问题?你爱人吗?那你爱人的父母呢?3.人终有一死,那么假设你父母和你爱人父母的房子都归你们俩了,那么要那么多房子做什么?租借给隔壁老王?就算老王是光棍,老王也有父母辈传下来的房子。4.如果你要置换房子,希望更好的住房条件,那么假设你把你的房子卖给了更穷的张三,张三把房子卖给了更穷的李四,李四把房子卖给了更穷的王五,王五想当钻石王老五所以想房子卖给更穷的周生。可是周生已经有了一个小蜗居足够生活,也没有更大的经济能力去买王五的房子。那么谁来接盘呢?  当然,房地产的问题我们可以说上三天三夜都不够,而且大多数如周生一样的布衣也不知道房价未来的走势。只是在现在房地产风险越来越高的时刻,周生只是想提醒大家,如果不是购买自住的唯一住房,请身为老百姓的你们远离房地产这颗中国经济的毒瘤。  下期预告:“请你们远离”系列最后一篇,关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
  跳跃式的看了些...估计不足全部内容的1/3所以没有资格评判作者水平高低  不过通货紧缩的观点倒是新颖....  楼主想推广公众号倒是有些个人小建议  要想抓住读者的心 要先抓住读者的眼 一上来就弄些不贴地气的言论很难得到认同  可以考虑先弄些符合大众心理的观点 剖析(比如痛斥有失偏颇的政策对经济的不良影响之类)....  可以看下 地产小小兵 的贴子 算是个推广公众号比较成功的例子
  十三.“请你们远离”系列——创业  人生需要理想和激情,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你要创业,就不能光靠什么梦想和情怀。梦想是需要守护的,领导是需要负责的,团队是需要呵护的,产品是需要需求的。所有的这一切,并不能因为你烧的是别人的钱,而不去做一系列正确的决策。然而,光靠坚持也是没有什么大用的。你不信?那我们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来逐一分析吧。当然,如果你只是想开个小酒吧小饭馆,就不在我们讨论之列了。  我们先说宏观经济。GDP的增速在放缓,说明整体经济的水平在减速衰退;工业品的价格(PPI)长期下跌进入制造业的通货紧缩现象,说明制造业的利润能力在下降;消费对于GDP的贡献终于堪堪超过50%(发达经济体一般为80%左右),说明内需消费能力的贫乏;信贷连年的暴涨,说明不投资或投资效果差的财富在不断缩水;基础制造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说明这些产品的有效需求不足。那么,这是一个良好的大众创业土壤吗?当然,逆境中的茁壮生长是有几率的,可就一定是你吗?  那么我们可以从目前创业市场最火热的“互联网+”现象来稍作讨论。首先,“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是开一个网店卖衣服吗?没那么简单的。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请不要把它神化了,归根结底你还是需要一个好的产品和足够的有效需求。“互联网+”只是可以通过科技手段,从而提供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请不要本末倒置了。你们都知道的天使融资,真正能活到A轮(也就是有正式的公司和产品以后的第一轮融资)的初创企业最多也就3~4%。至于成功上市的初创企业,截止2015年三季度,也只有一家。当然,也有一些像“饿了么”这样被成功收购的例子,但相比起庞大的创业大军,也是极少数的。虽然,初创公司一般都是烧的风投的钱,但是你也会搭进类似青春和梦想这些的机会成本,还望你们三思而后行。但是如果,你有好的项目(增加效率&降低成本),也有足够的资源和关系,请你坚持。这里,周生想抛砖引玉一下,说一说我所向往的“互联网+”企业。首先,这个企业没有什么实体,是一个类似商务咨询的平台,从而更有效率地承接上下游。从上游产业,也就是制造业的产品的供给,接到厂商的要求。可以是对已生产产品的进一步有效推广做详尽的分析,也可以是对新产品的市场期望做具体的调研。当然,具体案例具体分析,这个企业的功能大致可以理解为整合广告、批发、销售、营销、调研、分析等等中游的中介行为。而对下游,也就是消费者的有效需求,根据详尽的市场调研和营销从而发现潜在的购买力,并且同时可以通过广告和预售等模式来进一步捕捉消费者的行为。总之,这是一个最大化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媒介,并且同时可以通过路演、实体体验店以及对接厂商和消费者的论坛等等方式来使得消费体验的上升和厂商降低库存等成本的可能。至于更详细的设想,毕竟离周生这种布衣太过遥远,此处也便不表了。  接下来,创业的过程中,你们也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1.后续人才的储备和培训。也许一开始你有一个很好的团队,但是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你的管理能力将备受考验。更何况,在如今“互联网+”如此火热的局面下,新兴人才本身就是匮乏的。而为了吸引人才,你还要考虑到成本问题。2.房价暴涨之后的房租暴涨。导致你的成本进一步恶化。3.网络流量费用的暴涨。这进一步增加了你的营销推广的成本。如果没有有效需求的购买力,产品卖不出去,就更是恶性循环了。4.竞争。市场永远是优胜劣汰的。这考量的不仅仅是你产品的好坏和需求,而是关乎你的综合实力,类似人脉、渠道、风控、库存等等许多因素。5.决心。从天而降的一大笔资金是否会动摇你或者你的团队的创业的决心呢?如果有机会,是否选择被收购?团队的凝聚力?这些都是考验你的领导才能的时刻了。  最后,周生想说的是,不要对创业盲目乐观了。当然,也不用妄自菲薄。如果周生上文提出的一些不利因素,你都能找到方法解决,并且你有很棒的项目或想法。那么,请你坚持,坚持你对人们所做的贡献,也坚持国家经济转型的希望。如果,你连周生这种水平能考虑到的东西都无法解决的话,想要去撞大运?那么,GOOD LUCK!
  @順其自然1
00:38:18  跳跃式的看了些...估计不足全部内容的1/3所以没有资格评判作者水平高低  不过通货紧缩的观点倒是新颖....  楼主想推广公众号倒是有些个人小建议  要想抓住读者的心 要先抓住读者的眼 一上来就弄些不贴地气的言论很难得到认同  可以考虑先弄些符合大众心理的观点 剖析(比如痛斥有失偏颇的政策对经济的不良影响之类)....  可以看下 地产小小兵 的贴子 算是个推广公众号比较成功的例子  -----------------------------  哈哈哈,首先多谢兄台的光顾和建议  我本来就水平有限,一开始写文章也是想尽量接地气一点,看来还是有点四不像啊  公众号的推广倒不是特别重要,只是想和更多的人交流,一方面提高自己,一方面也是可以给到一些不太懂的朋友一些见解  还是谢谢兄台的捧场。  往后若是有什么建议,我们都可以在帖子里理性探讨。
  发布了图片    
  十四.迷恋营业额  相信你们一定或多或少地听过——“我们公司一年的营业额上亿的。”或者“我不是什么大老板,混口饭吃,我那个公司一个月的营业额才几十万。”——这种话。是的,如果关系不是特别特别铁,没有人会告诉你公司的利润。你可以说这是要面子,也可以说这是装B。其实,这只是举国上下的一脉传承罢了,就好像我朝特别关注GDP——这个国家经济的营业额指标——一样,企业家朋友自豪的也是一些关于体量、规模这样的门面功夫吧。  好了,为什么我们要那么关心营业额这个数据呢?因为营业额决定了一家公司是一家小店还是一家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甚至是跨国企业。营业额的大小决定了公司的规模、产品的市场份额、库存和设备开工的效率、雇佣的就业人数以及金融的资质。所以,营业额这个数据在微观经济领域是相当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但也仅仅是之一。  如果把国家比作公司——虽然不会很牵强但也不是特别准确——那么GDP的数据就是国家这个公司的营业额数据。这个数据决定了国家的经济情况的好坏,也从一定意义上反应了所谓营业额对一个公司的影响。同样的道理,GDP数据也和营业额之于公司一样,仅仅是重要的表现因素之一。  那么,让我们缓缓地揭开一层华丽的面纱。就像你的铁哥们管你借钱时才会告诉你他的企业的利润;就像只有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透过重重会计粉饰后公诸于众的企业净利润;就像我们利用自己的学识看穿宏观经济数据之下的经济结构所展示的总ROE和总ROA。(ROE=净利润/普通股股东权益;ROA=税前净利润/总资产。其本质区别主要在于ROA分母中的总资产是债务+ROE分母中的股东权益。)所以说,套用一句通俗的话语,透过现象看本质,企业和国家经济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利润。  我们暂且抛开在我国十分少见的非盈利组织和慈善机构。如果你们经营一家企业,不管企业的大小和产品的性质,本质上追求的都是现时的利润和未来的预期利润。哪怕是类似谷歌、特斯拉那样的梦想企业,在传播价值观或者人类可能的更美好未来的理念的同时,如果没有利润的支撑,创业的车库也已经被抵押给银行了吧。当然了,在我国特色的创造创新环境,是没有什么必要去谈这些梦想企业的。我们只需要山寨一下,利润减少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我好像有点偏离主题了,总之客观地说,利润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才是普罗大众的真真切切的财富。  所以,不要再羡慕你们的所谓老板朋友了,一个公司的老板不仅只有营业额所体现的光鲜,而背后也还一定有为了提高利润的神伤;不要再嫉妒在上市公司工作的旧友了,多数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都无法在上海内环内买一套房,更何况旧友们还有可能面临市场低迷时的被裁员;也不要再恨你们无法享受到经济高速增长的果实了,财富再分配犹如切蛋糕,官僚要分一块,资本要分一块,连外资也要分一块,你又是老几?  最终,我们还是如此地迷恋营业额。不知道我们茫茫碌碌的工作结果是得到多少利润;不知道我们辛辛苦苦创办的企业是得到多少利润;也不知道我们日思夜想的中国梦是得到多少利润。我们同样也不会去想如何调整自己的学识结构去面对日益开放的国际市场的竞争;我们也不会去想如何整合企业的产业链结构以及规划经营和创新的结构从而提高企业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我们更不会去向如何用法律和财税等现代化手段来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蜘蛛侠极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