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弥漫下载第一关怎么出去

(迷迷失失)
第三方登录:登录后你可以:
首次使用?
视频地址复制
Flash地址复制
Html地址复制
离线看更方便
用或其他应用扫描二维码
第一次做视频,做的不好,大家多见谅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1248号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6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10417 | 互联网ICP备案:沪ICP备号-3 沪ICP证:沪B2-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转3[转载]《未央文学》网络选刊(第39期)
存谢老师们!辛苦了!&《未央文学》,文学双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由华夏艺苑出版社出版。以现代诗歌为主体,兼容散文诗、古体诗、散文、随笔、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国际性大型文学刊物。投稿信箱
,全年订费60元(含邮资),有意者请与主编联系。《未央文学》网络选刊是纸刊《未央文学》重要选稿源地。每期纸刊《未央文学》从每期网刊中选稿一至二篇、首。
《未央文学》主编:&责任编辑:&网刊编辑:、、
&&&&&&&&&&&&&&&&&&&&&&&&
☆&&&
疼痛的种子
文/& 麦田守望者杨平
我知道 春天孕育的不仅仅是种子
还有农夫的希望
盯着种子的农夫 与春天絮语
把一生的苦难和感慨
连同做过的唯一的梦 一起
虔诚地埋进土地
我知道 种子长出的不仅仅是果实
我担心 在它发芽的时候
遭遇暴雨在摇篮里被蹂躏
我惊恐 在它开花的时候
骤起大风一瞬间香消玉殒
我最疼 在它熬过肆虐
渐渐长成的某个黎明
或者黄昏 与我无关被人悄悄收去
我知道 我疼痛的不仅仅是种子
还有种子后面的山岗与河流
水面飘摇的那片云 飘走又飘回&
我把心折成千纸鹤
只为放飞时离她近一些
而我 无论如何努力
竟也牵不回她 哪怕一丝衣袂
我不知道 遇见你的那座桥
是廊桥是鹊桥还是断桥
我只是把那些洒落的泪
以及一个有关白蛇的故事
收存在我心里至今让它保持湿润
诗歌断想:
远离诗歌十五六年重新回来,恍如隔世,似乎对当今的诗歌也有了一种再认识,这是过程,也是开始。一直致力于诗歌的先锋表达,追求颠覆、追求反叛、追求本原、追求超现实、追求不确定,当然,也表现玄奥、表现虚无、表现晦暗、表现艰涩。这没有什么不对,一种语言之于人成为艺术,成为美学,本就是少数人的事,所以,不是会用语言的人,都是诗人。诗歌怎样写,诗歌好与坏,与读与不读,读不读得懂,没有本质联系,不读,它也是诗,也存在。
复出以来作了几首诗,包括这首《疼痛的种子》,对过去有所取舍,刻意营造一种情绪的流畅和纯粹,语义也显得确定,而且,在诗歌韵律上作了一些探索,能读懂,不是我的目的,也不意味着我对先锋的放弃,这只是我的尝试,我希望远望诗歌多年以后,能让我对诗的写作有所丰富。
☆&&&朝圣之路
文/墨玉冰心
有些预言很轻,藏在内心里的话语
无法出逃,和咽下的美酒食物
一起发酵 & 糜烂在迂回的山路里
是酒精,麻木了疼痛的神经
麻木& 让我轻轻捧出我尚有余温的心脏
我看到自己的卑微和胆怯&&
我看到佛在云端&&&
& 拈花一笑
这凡尘的血腥和水的清明&&&&
& 让莲花开了个遍
或许要用三跪九叩地虔诚
来打动神灵 & 寻一条朝圣之路
& 有一种坚持叫做信仰
摇落的转经筒里,有些预言很重
预言很重,使我想起母亲雕塑般的皱纹
想起姐姐暗暗塞在背包里的人民币
想起哥哥为流浪的我准备过年用品
想起好友伸出的温暖双手
我哭泣了,对着我信仰的神明
唯有让泪止住心尖上的痛楚
那些平凡 & 简单的尘俗里
不正是一条通往朝圣的路么
&&&&朝圣之路,是洗涤尘俗,皈依心灵之路。“麻木/让我轻轻捧出我尚有余温的心脏/我看到自己的卑微和胆怯”,我们伪装巧妙的人子,从来不敢揭去光鲜,审视拷问我们的灵魂是否干净,是否还有重量。只有朝圣者,只有精神救赎者,虽有些牵强,却也终究在麻木中,看到了自己的卑微和胆怯,为了或轻或重的预言,“用三跪九叩的虔诚/只为打动神灵/寻一条朝圣之路”。佛经云:回头是岸。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哪怕我们的心灵曾经有过肮脏,有过低俗,有过......,但只要敢于正视,敢于解剖,敢于朝圣,或许,我们还能拯救自己,或许这也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因为,“我想起母亲雕塑般的皱纹/想起姐姐暗暗塞在背包里的人民币/想起哥哥为流浪的我准备过年用品/想起好友伸出的温暖的手”,为了尘世所有珍藏的至爱至亲,至善至美,“我哭泣了/对着我信仰的神明/唯有让泪止住心尖上的痛楚”,这是良心未泯者,也是思想者的反省,悔恨,自赎。“那些平凡/简单的尘俗里/不正是一条通往朝圣的路吗”,结尾顿悟,其实,朝圣不一定佛寺教堂面对神明,在平凡简单的生活里向善向美,就是我们心灵的归路,心灵的朝圣。
墨玉的诗歌始终充满忧郁,充满思索,充满成熟,文字深而不诡,奇而不谲,痛并希望,冷也温暖,哲理并诗意着。
☆&&&别后
&&& 文/北小荒
别后。一首情诗只能写到一半
一条河涉过后,又回头
让夕光下的影子顺从流水
常常问,河水为什么总见微澜
饮水的小羊为什么低着头,眼里有纯净的忧伤
牧羊人为什么望着远处。他郁郁苍苍的背脊
秋草一样弯下来
这是一首后来有许多人同题附和的情诗,文无达沽,我无法揣度别人怎样识读,以怎样的角度去跟随。别后,显然意味别情,“别后,一首情诗只能写到一半”,开宗明义,有许多诗或文都这样写,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自此以后,我们希望出现的文字背后的“我”消失了。诗歌转移了视角,被别情所伤的“我”,反而成了旁观者,共鸣者,为别人感,为别人伤。我的心里已丧失了我,我的眼中只有“一条河涉过后,又回头......”,“河水为什么总见微澜”,“饮水的小羊为什么低着头/眼里有纯净的忧伤”,“牧羊人为什么望着远处/他郁郁苍苍的脊背/秋草一样弯下来”。当目光所及,看到的小河、小羊、牧羊人......,无一不忧伤,无一不伤痛,旁观者还真是旁观者吗?这就是诗歌的“移情”,如同孩子欣喜朝阳,老人悲情落日。诗歌自始至终在转移,小荒的精妙基于把一个人的忧伤无限延伸,寄情他人它物。试想,当一种痛演绎为所有痛,连小河,小羊也充满忧伤,这种忧伤何等悲怆?何等震撼?爱恨情愁,有时,真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表现了什么。
☆&&&月亮升起来时
月亮升起来时,我想找一个人说话
隔着无边的旷野
他说流水,我就说草木萌发
我还想说,春风终日吹拂
即使月色弥漫,也不让自己歇息
一双干净的手
摸了杨树,又去扶柳树
我相信,闪烁的星星
也在二月的天空,梦着生根发芽
泥土湿润,村庄温暖
我看见放蜂人的箱子
已在油菜田边,放得整整齐齐
去年的冰雪,在山坡上
我想说,春天真的来了
就要在月光下,变成一溪的奔流之水
一个人的独白,叨叨絮语;一个人的憧憬,春色迷离。“月亮升起来时,我想找一个人说话”,或许因为失意,或许因为思念,或许因为孤独,反正,“我”想说话,于是,选择了一个适合说话的时间,环境。月亮升起时,月光绰约,疏影婆娑,正好可以放逐思绪,神游八荒,如此,由“流水......草木萌发”说起,一直到“春天真的来了”,“我的心/就要在月光下,变成一溪的奔流之水”。全诗叙述平稳舒缓,在假想的“他”面前喃喃低语,当然絮语不过是心里想的一种表现载体,“我还想说......”,其实也就是我憧憬的,想象的,描绘的春天。无论春风,星星,放蜂人,消融的冰雪,奔流之水,均发自想象,但又实实在在,就在我们的生活和感受里,明则虚,暗则实,虚实相间,因而达到一种谐和的统一。
☆&&&思念是一片孤苦伶仃的茶叶
文/&纪东辉
像几片孤苦伶仃的茶叶
遇到沸腾的水
便无法把握自己的矜持和干渴
陷入沉潜的飘摇
谁主沉浮的追问中
使瘦弱的思念
并攫取了春天的丰满
许多人写过思念,许多人也正写着思念,东辉的思念却与茶叶联系在一起,因而也就显得别致和新颖。“一些离别/像几片孤苦伶仃的茶叶”,把离别比作茶叶,而这茶叶还仅仅只孤苦伶仃的几片,一开始就让我们读出来苦涩,读出了飘零。光有凄苦还不够,“遇到沸腾的水/便无法把握自己的矜持和干渴/陷入沉潜的飘摇”,这是由别而生的思念,当茶叶遇见水,便没有了矜持,唯有沉潜的飘摇。饮茶因为干渴,而思念是化解别愁的最好良药和慰藉。结尾给了一些希望和亮色,“谁主沉浮的追问中.......攫取了春天的丰满”,让未来始终不至于绝望。诗歌寄情于物,几片茶叶烘托人世间别恨离愁,冷暖沉浮。
☆&&&想念
文/梅苑飞雪
黎明射进来的一丝亮光&
打开沉睡的双眼
眼角残留的露水
成为思念的源泉
浸湿了故乡的天
母亲用衣袖
从早上擦到晚上
也未曾 吸干一滴水
想念,想念什么?这其实就人类情感一个原始、寻常而又永恒的主题,思念故乡,思念母亲。短短九行诗句,本应有限的表达,却被作者发挥到极致,“黎明射进来的一丝亮光/打开沉睡的双眼”,不是睁开睡眼看见亮光,而是射来的亮光打开睡眼,颠倒感,错位感,带来的则是新颖和撞击。“眼角残留的露水/成为思念的源泉/我一眨眼/浸湿了故乡的天”,醒来眼角的一滴泪水,诗中把它喻作露水,成为思念的源泉,说明了即便梦中也被故乡填满,因而,醒来一眨眼,泪便湿透故乡的天。而这滴泪,“母亲用衣袖/从早上擦到晚上/也未曾吸干一滴水”如此飞扬的想象、夸张,震撼,岂止因为眼泪。
梅苑飞雪是我见过的女性写诗者或写诗者中富有灵性的一个,她能将无限浓缩为一点,也能将一点放大至无限,诗歌的跳跃感,空间感张弛有度,大胆的灵动的意象运用,让我读了诗歌,不由心生敬意。
☆&&&结婚照
文/冬天的童话
真的,再也没有人
去招惹那个镜子后面穿婚纱的女子了
套在那个木框子里
她笑的那样甜
让我不得不相信:
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
而是梦想的天堂
童话王国纯情女子的莞尔一笑,滔天江海旁边一条澄澈平静的涓涓细流。名如其文,没有谁比“冬天的童话”更匹配这首小诗。诗小且平白,无遮无掩,一览无遗,“真的,再也没有人/去招惹那个镜子后面穿婚纱的女子了/套在那个木框子里/她笑得那样甜”,干净,干净得让人心生怜惜;干净得让人不忍喧语;干净得让人难于离弃。“让我不得不相信:/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而是爱情的天堂”,在欲望膨胀,低俗横流的今天,有多少男人拥挤在城门伺机逃离城池,拈花惹草,恨不能将春色揽尽。而诗歌却仍把婚姻看成梦想的天堂,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言,文艺的“人类的童年”,充满理想主义的光芒,但能给人以振奋,给人以希望。面对如此的冰清玉洁,读这样的诗句,也是一次心灵的荡涤和洗礼,作为男人,我似乎也读出了心里藏着的那点污浊。云层后面,其实还有如今已成为我们记忆珍藏的蓝。
我写过二十余年的先锋诗,现在仍然再写,对先锋诗歌的心得恐怕不会比许多人少。但我丝毫没有看低或排斥“非先锋”,我最近的一些情感诗歌就很平白,因为我不愿意破坏自然流畅的情绪链。有些表达真的不需太深奥,有些表达真的不一定只能是深奥。诚如这首《结婚照》,或许没有震撼,但带给我们明澈的愉悦,清亮的享受,江海与溪流并存,其实不矛盾。
☆&&&我。清华的路
&文/李尔莉
雨,排列在清华的路
淹没透明的弱
推动的朦胧不清
风,弹奏竖琴
头发演练少女的心情
轻啊又轻的空
鼓励品,卷绕着生存
折射的寥寥无几
扛起秋天负荷的重
轮回。闪光点
校园的南辕北辙
我是文科生
用灵感修补
过往的云层
雷,穿透语言的精明
散装的薄纱罗
人群与潮湿的挤
山路,唱着阴天的呼噜
黑暗弥漫的风景
浓度与备份的深度
我。清华的路
酝酿的隔夜真空
迷路的清晨与雾
在清华的路,纠正
希望的概论
努力的尺度与想像的
&&&&水木清华,在万千学子及国人心中就是一遥不可及的神圣殿堂,若隐若现的海市蜃楼。诗歌《我,清华的路》,让我们领略了一位从清华走出的女诗人的心路历程,水木柔情。雨、风、鼓励品、轮回、雷、山路、我......,这是诗歌为我们罗列出来的一串形象意象,五彩缤纷而精彩异常。清华的路,通往圣洁绚烂的科学远方,通往浩瀚深邃的知识天空;清华的路,同时也充满拥挤、荆棘、坎坷、幻想和诗意。“雨,排列在清华的路/淹没透明的弱”,“风,弹奏竖琴/头发演练少女的心情”......“我,清华的路/酝酿的隔夜真空/倒立/迷路的清晨与雾”,把看见的与想象的,虚拟的与真实的,素描的与写意的,客观的与主观的,可能的与不可能的揉合在一起,在现实与非现实间往来穿越,因而使诗歌的表达光怪陆离,魔幻亦现实。
☆&&&儿子孙子种子
文/满月弯弓
母亲的儿子嘴上挂着
专制的儿子脸上挂着
儿子爱装孙子
母亲已经苍老&
母亲的孙子越来越少
独裁的孙子已经三代
孙子筑起高墙
高墙阻挡阳光
墙内的种子滋生跳蚤
墙外的种子就要开花
母亲的种子陈年发黄
这样的冬天会不会发芽
母亲的皱纹臊着儿子的热脸
儿子的热脸贴着孙子的屁股
孙子的屁股趴着跳蚤和种子
跳蚤和种子钻进黑色的土壤
黑色腐败而肥沃的土地呀
这个冬天还差一场
下个春天再来一场
儿子孙子种子,多少年来人类繁衍,一直沿着这条生物链延续下来。中国人更是历来看重“传宗接代”,这其中除了对自然法则的尊重,还包含了我们这个民族社会的、思想的、道德的、文化的诸多元素,譬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等等。一方面反映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思想的无限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民族负重千年的悲哀和不幸。“母亲的儿子嘴上挂着/专制的儿子脸上挂着”,慈爱的母亲,嘴里挂着的永远是儿子,因而养成了儿子的专制,这就是当今的现实,“小太阳”,“小皇帝”比比皆是。于是,“儿子爱装孙子”,“孙子筑起高墙/高墙阻挡阳光”,而高墙内,“种子滋生跳蚤......这样的冬天会不会发芽”。这是作者的忧虑,也是我们国人的忧虑,接下来的乱象,更是将是颠覆了我们民族固有的一些美德和传统价值体系,“母亲的皱纹臊着儿子的热脸/儿子的热脸贴着孙子的屁股/孙子的屁股趴着跳蚤和种子/跳蚤和种子钻进黑色的土壤”。如此循环往复,如此极度错位,我们民族的希望在哪?好在结尾给了我们一些亮色“这个冬天还差一场/漫天飞雪/下个春天再来一场/春耕烈火”,黑色腐败而肥沃的土地,唯有雪覆之,火烧之,或许才能新生。
☆&&&中国制造
&& 文/阿亮
中国制造,物美价廉
比如:子弹
五分钱一颗
即使算上通胀
今天看来,也不贵
(今天看到网友刘晓原到苏州扫林昭墓、悼念林昭的文章,忆及小时候父亲曾提及此事,故......。
为人父母,孩子小的时候跟他讲《狼来了》,等他大一点应该跟他讲《林昭》。要让他知道:
撒谎固然后果严重,诚实往往也是以性命为代价。)
阿亮吸引我,源自偶然的一次机遇读到了他的叫《开骂》的一组诗,我仿佛看见了鲁迅和鲁迅杂文。当然,其实是阿亮,是阿亮诗歌,它让我眼前一亮,感觉特别,也让我享受到了多年以来藏在袖筒,想拿出来而又胆怯不敢拿出来的匕首,通过阿亮剜割腐肉的快意。后来,我便关注他,也一直跟踪他的作品。这首《中国制造》指向我们身边的假冒伪劣,当一种利益追求到了丧心病狂,泯灭人性的地步,而如此这般,竟是中国制造。作为浸润儒道,崇尚诚信的,中国人的我们,除了愤慨,大致也就只剩下羞愧。阿亮的解剖是独一无二的,他象一位高明的外科大夫,一刀直取心脏,“比如:子弹/五分钱一颗/即便算上通胀/今天看来,也不贵”。子弹是什么?是罪恶,而当一种罪恶也被伪造成不真实,这个世界对于我们还有什么是真实的?
诗歌后面,阿亮有一段文字,似在点题,又像是在揭示什么?有一句话我们不能不去想想,“撒谎固然后果严重,诚实往往也是以性命为代价”,个中玄奥,真的应该好生想想。
&&&&&&&&&&&&&&&&&&&&&&&
&&&&&&&&&&&&&&&&&&&&&&
☆&&&诗歌鉴赏,切忌顾此失彼
&&&&&&&&&&&&&&&&&&&&&&&&&&&&&&&&&&&&&&&&&
作为一个诗歌鉴赏者,首要一点素质便是“博”,既要博览众家又要博古通今,方能有的放矢不犯顾此失彼的错误。为何要博览众家?因为每一种诗体自身都携带一个“有机体”的规定性,若按意境诗的规定性去鉴定意味诗,很可能后者将被打入不需分行的寓言,同样在一首批判现实主义诗歌里去找寻意境在一首智性诗里搜寻激情大多时候也是徒劳之举;为何要博古通今?因为受时代主流媒体的引导影响,很多诗体会在某时段呈现空白期,而一旦它们突然出现,如果不去前代甚至古代查找它们的源头,仅仅用市面流行的审美取向很难客观评定它们的价值,比如在当今叙述时代一旦出现一首类似陈子昂的幽州台歌,很容易被判定为没来由的A是B。现把几种主要诗体分述如下:
&言志诗和智性诗在格律诗时代被习惯称为“境界诗”,因为言志类诗歌的主要诉求就是“言世界观”,重点阐发一种面向未来世界的自我态度,主题都具有某种形而上的不可言说性,因而以“境界”命名;而一部分高调高雅的智性诗也同样具有“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妙不可言境界,比如王维的智性诗也可视为境界诗的一种。但二者的审美特质也是完全不同的,若言志类更倾向于主观色彩强烈的“大我”,那后者则更倾向于客观化“无我”,若前者是“激情型”诗歌,后者便是典型的“冷抒情”,若按此两种抒情模式的任何一种去评价另一种都是顾此失彼型“误杀”。
&朦胧诗之后,现代诗中的言志性被大大削弱了,因为在诗歌无用时代,诗歌再不能和“治国平天下”等这些国家大事联系在一起了,因而为了响应欧美后现代号召,在《人民文学》《十月》等权威刊物带领下中国诗坛大都进入了婆婆妈妈的叙述时期。除了在陈先发、余怒等诗人前期作品中偶见励志佳句外,“言志诗”已被国人弃之如敝履,受此影响网络诗人也不自觉陷入“叙述打倒一切”的审美藩篱中,而一旦出现一首言志型的境界诗,难免就会被认为矫情、伪饰甚至假大空而被错杀,比如金铃子的《今夜大风》:
《今夜大风》
它想把那些枯骨从梦里吹醒
它不知道他们醒来的时候——他们会落泪
它固执地吹啊
风中之烛,在无声地哭
什么因素缘由,世界在无声地哭
他们的舌头仿佛在嘴里变成石头
他们只有含着这沉重的石头——只有
却不知道放在哪里
可是,风呵
你穿过灌木丛的噼啪声朝我而来
我想大喊,我想放声痛哭
只想为这天放声痛哭
&这首诗就是一首典型的境界诗,若单论思想境界不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里尔克《严重的时刻》之下,因为既可把这些枯骨联想成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亮,也可联想成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冻死骨”。但阿晨小朋友认为这是“矫情虚假空泛编造”,甚至是“没来由的A是B”,“闹不清她无缘无故地哭啥?”,那么她说的有道理吗?这首诗真的是“无缘无故地矫情”吗?当然不是!
首先,风、雨、雷、电、日、月、星、辰这些物象比较接近于“元意象”,凡是有一丁点诗歌天分的人都与它们很自然发生心电感应产生自己的“心像”,而且这种“心像”也同时具有某种约定俗成的共鸣性质,这样这类公知意象存在的具体场景、过程大多时候可一笔带过,不需要过分渲染和铺垫,类似“天凉好个秋”一出现,群众自然知道是说愁,看见一句“鸟鸣让人愉悦”,群众也自然无需考证这只鸟是什么鸟。而针对呼啸不止的大风,有人把它想象成呼天抢地地恸哭,也有人认为是歇斯底里地呐喊,也有人把其想象成势如破竹君临天下的胜利之师,这全凭作者面对大风灵感忽至时的具体心境,都可视为诗人公知性的情绪呼应。那么,金铃子认为此时怒号不止的大风就是在为那些死不瞑目的千古白骨喊冤、控诉,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金铃子因为大风的呼号悲恸而感染,自己也情不自禁想加入到为那些枯骨喊冤抱屈行列中,不很正常吗?若如此读诗,李白的那些直抒胸臆的即兴言志体恐怕百分之八十将被扼杀掉,比如“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就一条千人行万人走的古道吗?至于大呼小叫地瞎吆喝吗?又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若解读成,“因独自登台,而嚎啕大哭”,那么,陈子昂这首诗也成了没来由的矫情,只有判定陈子昂是神经病才说的过去了,很显然,陈子昂作此诗时也省略了一个登幽州台时的公知性背景,具体是啥,读者自己百度吧。
阿晨小朋友还对“他们的舌头仿佛在嘴里变成石头”感到奇哉怪也,认为,怎么无缘无故地扯到逝者的嘴里含着石头?这是咋回事呀,是不是作者眼睛出毛病了?中国有句老话叫“听话听音”,作为一个鉴赏者应该有能力体味到作者文字背后的玄机,“舌头变石头”咋回事,很简单呀,那些枯骨已经喑哑了呀,如同口中塞满石头发不出声音了,若那些死不瞑目的死者还能自己喊冤叫屈,还劳烦大风喊醒干嘛?金铃子还替他们恸哭干嘛?岂不无事生非闲的没事干了?说到此处,她可能还感到奇怪,那为什么金铃子不直接说出死者不能发音就得了,何必还要“拐弯抹角”呀?是的,对于没受过格律诗、现代诗启蒙教育被网络速成的80后、90后难免这样认为,但受过一点启蒙教育的读者都知道,诗贵含蓄,就是要呈现出来而不是说出来,你总不能把中国读者都当成梅纾、陈傻子这样的口水诗人,莫抄抄这样的意淫渣滓吧。
神性诗歌&&
神性诗歌的主旨就四个字“以诚感人”,因为诗歌中的“神”本就是真善美的化身,最忌讳的就是花里胡哨的修辞,聱牙诘屈地故弄玄机,小机灵式的调侃俏皮,因为一旦对神性的那种敬畏语境被打破,所谓神性自然就烟消云散了。这也是我坚决反对有个叫“国际诗歌界”的蒙面人把欧阳江河《泰姬陵之泪》奉为中国第一的主要原因。因此,对神性诗歌的鉴赏首先必须建立在一个庄重严肃的语境下来要求它,这必然决定了这类诗歌的语言是质朴的、叙述是沉稳的,一旦语感轻佻修辞花哨便带有了解构、反讽性质。比如大解这首诗:
《眺& 望》
染上了浮光的山巅& 此时正在加冕
并接受了王冠& 我欣喜地看见
鸟群在风里散开& 仿佛信使
领受了不可言传的话语
每当这时& 我都要给上苍写信
一句& 两句& 用心地
说出一个愿望
这里没有晚祷的钟声
在白楼和山巅之间
是空气带着余晖在流动
当我抬起头来& 感受体内的震颤
总会有一种力量& 穿越心灵
此刻白昼将熄& 太阳的光
正从尘世退回到天空
我知道这不断重现的景象意味着
生存之奥秘& 让人领略造物之神奇
并深深地感恩
&阿晨小朋友认为,“这首诗只是用了些拟人小技巧而已,也就矫情废话的作文水准了”,很明显她的鉴赏与这类诗歌的规定性背道而驰了,不必说开篇几个比喻很精彩,即便无修辞也不能抹杀此类诗歌的存在价值,比如苏东坡悼亡妻的脍炙人口名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全用的是质朴无华的白描手法,这并未影响它成为不朽的千古绝唱。在我看来仅仅一下这两段便对得起我对它的评语了:大解的诗多数平白,但当我看到《眺望》这首诗时禁不住心头一震,“染上了浮光的山巅&
此时正在加冕”,一个令人百感交集、热泪盈眶的最精彩镜头被他捕捉到了,诗歌的神性和人性一瞬间合二为一了,似乎一个修道之人突然间天目洞开,一下子看见了天国,而众神正向他伸出手臂欢迎他的到来……不得不说,这首诗让我感到一股浓浓的“米沃什风味”扑面而来。
染上了浮光的山巅& 此时正在加冕
并接受了王冠& 我欣喜地看见
鸟群在风里散开& 仿佛信使
领受了不可言传的话语
每当这时& 我都要给上苍写信
一句& 两句& 用心地
说出一个愿望&
这两段看似简单,实际暗含着物像关系的巨大跳跃与升华,相比照诗坛同题材诗歌大解至少完成了“五级跳”:
第一级,“染上了浮光的山巅& 此时正在加冕”(大多数人写到此处便结束了)
第二级,并接受了王冠(万世修行,心安理得,为后文再次升华设下伏笔)
第三级& 鸟群在风里散开&
仿佛信使(场景质感化,来自小说的细节启发)
第四级& 每当这时& 我都要给上苍写信(人神合一)
第五级& 一句& 两句&
用心地说出一个愿望(对诚字的再次升华与烘托)
很显然,阿晨小朋友若耐心读过米沃什的诗,便不会有以上顾此失彼的轻率判词了:
《晚熟》(胡桑译)
迟至近九十岁那年,
一扇门才在体内打开,我进入
清晨的明澈。
往昔的生活,伴随着忧伤,
渐次离去,犹如船只。
被派诸笔端的国家、城市、庭园、海湾
离我更近了,
等待更完美的描述,并胜于往昔。
我并未隔绝于人们,
悲伤与怜悯加入我们。
我持续地诉说,我们已经忘却我们都是王的
因为,我们来自一个地方,那里,我们并不区分
对与错,也不区分现在、过去和未来。
我们如此不幸,在漫长旅途中接受的
赠礼,我们只使用了很少一部分。
来自昨日与数世纪之前的瞬间——
一次剑击、在光洁的金属镜子前
描画眉毛、一次致命的步枪射击、一艘小帆船的
船身触礁碎裂——它们栖居于我们内部,
等待着实现。
我一直就知道,我会成为一名葡萄园工人,
所有男人与女人都同时居住于那里,
无论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根据英译本翻译,英译本由米沃什本人和罗伯特&哈斯(Robert Hass)合作翻译
我曾说过,若中国白话新诗来源于散文,西方诗歌跟小说更似近亲,因而在事中说理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一种办法,这种诗歌重点是“咂味”,也就是品味文字背后的营养,成为诗歌的主要根据是,能否透过文字本身找到普遍性哲理的投影,若按分行、押韵、节奏等要求它,可能这种题材也就不存在了。如里索斯的《嫌疑犯》
《嫌疑犯》
他锁上门。他在他身后怀疑地看着
把钥匙塞在他的兜里。就是这时他被捕了。
他们拷打了他数月。直至一天夜里他坦白了
(这被当作证据)钥匙和房屋
是他自己的。但没有一个人理解
他为何会想把钥匙藏起来。所以,
尽管他被判无罪,他们仍然把他看作一个嫌疑犯。
这首诗从文字表面看就是一段叙述性大白话,或者说通篇就是一个“事像”,既无任何华丽的修辞,也无感觉、意识流的花边,若按阿晨小朋友批评大解《眺望》那样,因为缺少修辞、语言朴素就不是诗,那么这首诗便成了非诗。在此,我只能奉劝80、90后小朋友,要带着一颗敬畏心去读诗,对于一些生命体验诗,因为你们还没到达那个阶段,自然体味不到个中滋味,一棍子砸死是不可取的。
批判现实主义诗歌
批判现实主义诗歌是很难优美起来的一种诗歌,一旦强调优美很容易变得肤浅甚至轻浮,就好比一个身材魁梧充满阳刚之气的男子汉不能擦脂抹粉一样。但很多初学者就容易犯这个错误,老是拿徐志摩、戴望舒那种小押韵优美散文去pk金斯堡、艾略特,口口声声说人家的诗没意境,同样的一些口水诗人也是拿粗鄙当做衡量一切好诗标准,似乎爱情诗、智性诗也非粗鄙不可,这都是顾此失彼的书呆子读诗法。比如笔者这首短诗:
《朝阳寺》
朝阳寺坐北朝南
像个皇上端坐在龙椅上
主持开宝马坐奔驰
偶尔也被请上劳斯莱斯
左边山坡,溜达着
好心人放生的肉鸭肉鸡
右边山坳,游荡着
慈悲者买来的养殖狐
鸡鸭吃剩饭剩菜,也吃虫
狐狸吃肉、吃鱼,也吃鸡
山下的湖水像一个口袋
春夏鼓起来
恰好藏下刚下市的鲤鱼和王八
秋后憋下去
湖水把多余的鱼鳖吐上岸
这时,狐狸们恰好把山上的鸡鸭吃完
它们吃完鱼虾吃乌龟
直到剩下一只只干净利落的龟板
大雪封山,湖水关门之刻
干净龟板、皮毛闪亮的狐突然不见
但别急,元宵节过后
穿裘皮抱名犬的行善者
会让这一切将重新来一遍
这首诗虽然短,但容量一点也不比于坚的《零档案》小,或者说就是一首浓缩的《零档案》,因为它把时下一个小社会装进去了,且看这几个公式:
宝马奔驰-布施款=0
养殖狐-肉鸡肉鸭=0
养殖狐-养殖鱼、龟=0
穿裘皮者-狐狸、龟板=0
经过一番换算,布施者的行善行为实际成了一个“0”的得数,那么所谓的“善”也只是沽名钓誉的伪善罢了,应该算是一首针砭时弊的批判现实主义佳作。若非得给这首诗再强加一个意境,恐怕批判现实的效果便不会如此锋利了。由此可见,还是艾略特说的对,诗歌的效果不在于作者的主观情感多强烈,表达多夸张绚丽,而在于是否刺到现实的节骨眼上,相比照那些整天大喊大叫脏话、粗话不离口的口水诗,相信这首诗的现实批判力度并不逊色。因此,我把那种大喊大叫无章法的口水诗又起了一个别名“早泄体”,若读者一分钟就把你看透了,你还想和读者行“鱼水之欢”吗?
咏物诗最主要的审美要点是“场的纯粹性”,要尽量保持诗中物象之间的客观性关系,不能为了片面强调“有用性”主观参与进去代替物象说话,这很可能适得其反,反而削弱了诗的“有用性”,让无数种“有用性”变成了一种。比如郭沫若的《凤凰涅槃》,他并没有把现实生活中的锅碗瓢盆添加进去,但这并不妨碍读者把其想象成了“一个浴火新生的新中国”,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还会有更多读者想象成一万种对应物出来;同样的还有闻一多的《死水》,他也并没有把生活中的婆婆妈妈添加进去,但读者还是能联想出一个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旧中国形象。这也是我坚决反对《人民文学》《十月》那种把字面生活化代替为反映现实关注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恰恰证明,真正那些批判现实主义名篇反而是与生活气息联系不大的,过了这么多年,我们的编辑们反而退化了猥琐了迷糊了。
感觉体意识流&&&
原本我不把这种诗歌归入诗歌类的,我也从不评点这种“诗歌”,因为这种诗歌仅是中国制造的“特色产品”,他们一旦到达西娃这个鉴赏水准的时候,自然就明白诗是生命体验而非感觉了,它只是中国白话新诗发轫特殊阶段一个历史笑话罢了。但若就此一棍子砸死也确实太伤害初学者的写作热情,那就就感觉入诗讲几点注意事项吧:
1,不要让“感觉”成为诗歌的主体&&&
感觉不是不可以入诗,但不能让感觉成为一首诗的主体,只可作为锦上添花的作料、花边,因为诗歌的目的终归是抒情,或者说属于灵魂范畴,感觉必须有效纳入感情的统御之下,这才称之为诗。否则,若仅仅以感觉为诗,诗歌就成了纯自我化的封闭的神经系统的产物,那疯子的诗将更纯粹,诗人这个称谓还有何价值呢?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拿来郭沫若那种《天狗》诗来说事,既然诗歌是生命体验而非感觉,那么为何话语权人士要把这首诗奉为名作呢?很简单呀,郭沫若写这首诗时是pig水准,问题那些话语权人士比pig们还蠢呀,你难道也想比蠢pig更蠢吗?
&严格说“感觉”和“体验”本没有确切分野,一旦把感觉有效纳入情感统御之下,和诗歌的整体性形成血肉相连的关系,它就成为了“体验”,而自己也闹不明白的神经元异常反应,还是先放着它冷却它,一旦冒然弄进去很可能会令一首诗成为夹生饭。
2,&注意“感觉”和现实的语境契合。&&&
昨晚看了电视剧“剑侠情缘藏剑山庄”大吃一惊,电影界竟然进化速度超过了诗歌,作家们竟然赶在鹰之医生之前治好了他们的“伪叙述”——js003传感器可实现人的神经系统和肉身暂时分离,这样他们便可让精神之我进入大唐武林参战,而肉身留在当下休眠,这类似于成功实现了诗的上句在“感觉场”而下句在“现实场”,明显拉开了与“寻秦记”之类传统伪叙述影剧的距离,这不得不令连参加过青春诗会的黄埔生们都教不会的鹰之医生汗颜,看了本人《伪叙述修正技术》还不能自我修正伪叙述毛病的同学们建议看看此剧。
3,&多参阅非感觉类诗歌,以引领自己提早走出青春期写作。&&&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孩童想尽快成熟,除了观察、模仿大人怎么做没别的法子,观察模仿大人就是相信历史、相信真理,既然五千年以来这世界就没有感觉、意识流体诗歌存活下来,你凭啥就根据才区区几十年不到的中国诗歌史作为依据呢?你咋就不相信屈原、陶潜、李白、杜甫、苏东坡、但丁、波德莱尔、史蒂文斯、里尔克、艾略特、沃尔科特这些“大人”呢?再跟你重复一篇,“我的寂寞是条蛇,寂寞还会相思”“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是诗!现在不明白是糊涂,再过五年十年还不明白,你也跟那些官方砖家、编辑一样是pig猪!
&在我看来,讨论这种“感觉体”诗歌纯粹是耽误时间,至于还有人拿“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样的芬芳。”这样的破句子来跟我讨论准确与含糊,让我感到又好气又好笑,就诗歌的基本功,在当今中国也就西川能跟鹰之探讨几句的资格,因为就他的诗歌在青春期阶段就没啥漏洞,其他所谓名家或多或少都走了捷径,或者说本身就是“病人”还探讨个球?那就在给她说几句为什么1+1=2≠3吧:
&当你写出“我希望逢见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时,你说的诗歌要“模糊”“多重想象”已经完成,因为作为一朵一般性“丁香”已经包含了“颜色”“芬芳”的所有模糊性,剩下的读者可替你想像完成。
但当你再接着写“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样的芬芳。”时,是对上一句的追加解释与强调,令这朵一般性“丁香”变成了特指,要解释就需把这个“特指”解释准确明白,否则不成了画蛇添足的废话吗?因此,此句解释不但没解释明白,反而把自己绕进去了。一旦把这个“丁香”换成个别的物件你马上就明白了:
这个女人的眼睛像水灵灵的葡萄一样
这个女人的眼睛有着葡萄般的大小
这个女人的眼睛有着葡萄般的颜色。
&你自己想象一下,若第一句你能想明白的话,接下来这两句解释,你还能想象得出这个女人的眼珠是紫玫瑰香还是绿巨峰吗?
&&&&&&&&&&&&&&&&&&&&&&&&&&&&&&&&&&&&
&☆&&&西翔评诗
&&&&&&&&&&&&&&&&&&&&&&&&&&&&&&&&&&&&&&&&
(编者按)西翔老师对诗歌的评论,有其独到的视觉和敏锐的洞察,在此一并收入,希望能够对诗写者有所帮助。
《这是一首神秘诗》,评灯灯《百合》
《对诗歌象征性的质疑》,评苏若兮/诗《匿》
《千首诗不如一首诗的诗》,评&扶头&/诗《鸡鸣山脚下的女人》
《开拓得越深越广越好》,评贾 非《深冬的向日葵》
《物我两忘,相互“互文”》,评阿愚/诗《想&&梅》
《此诗含蓄隽永》,评蔡智慧《一滴泪水里的故乡》
《这样的诗,实际解读十分困难》,评何燕子《渴&&望》
《细节派生出来生活画面》,评林小耳《七年之痒》
《你的视角如此与众不同》,评紫洛/诗《除了当一只驼鸟》
《写惯了抒情诗》,评千千/诗【从未离开】
《有诗性,又不大隐晦》,评谌宁生《照看一朵玫瑰》
它不可能是你看见的百合,微醉,微熏。
白脸中透出红晕,说草叶的话语
一个变成更多个
它不可能是女人,它从酒桌上下来
从冬天的门口出来
经过天虹百货,大润发
秀洲公园的夜晚
它应该就是我看见的那个男人
不打伞,不知道为什么意气奋发
又突然忧伤
男性色彩越来越亮&&&&&&&&&&&&&&&&&&&&&&&&&&&&&&&&&&&&&&&
一个手持百合的男人
它拍打他的肩,是他的兄弟。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神思恍惚”,充满捉摸不定的迷幻色彩,不能不说是这首诗的迷人所在。
&&&诗写有意识写得神秘一点,耐人玩味,仿佛一个美人的脸上,罩上了引人心律跳动的面纱,而欲揭之后快。
&&&这是我碰到的又一个用白话写诗的诗人,但他们的长处是,能把白话写出“花”来,写出机巧写出意境写出韵味,写出云山雾罩写岀引人注目(客观上达到了),不然就辜负了“大好河山”。
&&&我也把它归结为叙事诗吧。
蝙蝠飞了一天了,它在我的房间,始终辨认不出窗口
我没心情打量它
它成了缓慢而不安的漂浮物。
我聚敛着脸色
越来越冷的脸色。
它焦燥地呼煽着黑翅膀。在我对它的仇视,越来越虚弱的时候
它终于撞响了我的窗子。
&&&先是生动的人物冷峻吸引了我,我想这里面也掩盖着其它情绪吧,譬如厌恶,譬如恐惧,譬如迷信成份。但看来不是所要描述的重点。因为作者只是两笔带过。于是我转而从蝙蝠的身上找象征,似乎找到了,似乎又沒找到。无论是由物及人,还是由人及物,都不俱备确定性,似象又似不象。譬如蝙蝠的找出口,在人物的怜悯心渐強的时侯,那黑蝙蝠终于撞到了出口上。但通篇看完,你最终不能确定蝙蝠的找出口俱什么象征性,若果那样,诗人必定不会分散笔墨,还去強调人物的冷峻。她必会集中火力,把蝙蝠一次次的坚忍不拔当作讴歌对象,这样一来,蝙蝠的象征性是出来了。
&&&作者为什么不这样写呢!我一遍一遍的想、一遍一遍的想,想得头疼,还沒有替作者想出来。
&&&或许,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子!或许,那窗口是明亮的,只有到了晚上--&记得美国作冢马尓科姆.考利这样说过:“文学,我们所干的这一行,是靠它的伟大的过去而活着的。使我们感动的象征、爱情、生离死别的伟大主题都已经用过,而且枯竭了。所有一切似乎都已经说过,我们又能到哪里去找新的主题呢?”确乎如此,我们的作品越来越趋向模式化,其间无美学的创新,无难度的跨越,“千古”不变。那么,苏若兮的这首诗,为什么会这样写呢,她为什么把该诗的标题定为藏匿的匿呢?她想藏匿什么呢?
&&&遵照生活中的真实,那黑蝙蝠到了晚上才朝向窗口的担得髁怂滋斓淖不鳎坏巧ぃ悄谛牡恼踉涂志澹锹无目的的,只有晚上这一次,才是真正有方向的。
&&&这就是诗人所藏匿的、对世界最为独到的个人看法吧!要不,就是生活是什么样子,她就如此写岀什么样子。目前来看,不像。
鸡鸣山脚下的女人
你的头发还没有洗过
垢渍厚如老墙&&却
走过了春夏秋冬 又
送往了昼白夜黑&&
你的容颜不老&&老去的&&
是身后的鸡鸣山
鸡鸣山脚下的女人
你不敢让你的思想苏醒&&那样
会背负山的厚&&你怕唤醒
代表岁月&&诠释生命的符号
脚步还没有走出山的半步
蹒跚如同孩提&&却
再也不敢触摸&&挂在眼角眉梢的喜怒哀乐
因为它的沉睡已经和山一样沉重悲凉
你&&是这样的一个女人
鸡鸣山脚下的女人&
&无法,我们的人民不能自尊的活着,在农村,我们的人民在沒钱看病的时侯,会静静地躺下被病拖死,沒有钱,有什么办法呢?在长期的困顿砥砺之中,我们的人民逐渐麻木起来,他们视自己为草芥,他们沒把自己当人,尤其是女性,更显出其悲哀的一面,更让人怵目惊心,她们沒有女性固有的矜持,和令人起敬的骄傲的自尊。感谢诗人为我们描摹了这人间最悲惨的一面,让我们奋发起来,投身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去。
深冬的向日葵
■贾 非
太阳,再远
再小,也有温暖的方向
从初夏望至今日
故土遍野雪雨濛濛
漫山的枯枝,握不住一朵雪花
陡峭的坡地,那一株向日葵
北风搜去了所有的籽粒
却还执拗站着
低垂着头,决绝的神情
像割掉了一只耳朵的凡高
陷入光与色的回忆或忏悔
&&&孤立地看这首诗,我们会说它俱象征意义。那么回到现到现实中来,肯定是向日葵的这份卓絕,打动了诗人“苍老”的心田,他为之感动、唏嘘,故成就了这首诗。所以说万物都可入诗。问题是怎样把物所孕含的深邃的哲思以及甚至是宇宙的真理,开拓出来,并且开拓得越深越广越好。
《想&&梅》
想梅,想念
今年梅又开&&伊人
已不在。看着这些
弯曲的梅树枝条
想你的性格&&怎么
那么的烈&&没一点弯
怎么不能像梅树弯曲一些
哪怕就那么一点
&&好,语意深沉。容人与梅于一体,人即是梅,梅即是人,物我两忘,相互“互文”,纠葛不清,这是此诗最大亮点。虽然后面说人怎不像梅树哪样弯曲一点,但这只是惋惜,絲毫不贬梅花亮洁的本身,也因而,成为诗歌欲扬先抑的范本。
一滴泪水里的故乡
&◎ 蔡智慧
我极力忍住,不让泪水掉下来
梦里梦外,故乡渐行渐远
面容模糊,只在
一滴泪水里清晰,闪着光芒
我极力忍住泪水,生怕一不小心
掉下来,我就成了
没有故乡的人
&&&此诗含蓄隽永,饱滿蕴藉,蕴藏哲理。
&&&反其意而观之,就是诗中人长期远离故土,时常双眼噙泪。而最后的哲理是:如果真沒有泪水下落的话,那也就恩断义绝,不想家乡了,但细思,这可能吗?作者的诗思十分深遂,这里,吸引力被另置,感情被重新分配,转折很陡,正话反说,更加突出了诗中人的思乡之情。难得,少见。
◎ 何燕子
你要急于说出
天空甩开的苍茫
一把血液的火焰
如果,没有黑暗和冷寂的颤抖
谁允许时间的彩笔
就大声喊着
&&&这样的诗,实际解读十分困难,它沒头沒脑,直取内核,事物抽象化,只要精神的倾吐,它的表述,看似不沾边,细审又沾点边。也就是说,你只能意会精神。幸亏这诗还有个三段式,第一段是交待。第二段是原因,第三段是转折,或者说假设也行。
&&&此诗很激昂,尽管它抽象。
文:林小耳
我们征服彼此,攻占下同一座城池
后宫只有我一个主儿,却
从不曾行使那些权利和义务
不查看你的短信不探询你的来电
不打探你的行踪不管理你的财政
当然,我也没有变成煮饭婆沦为洗衣妇
看书、写作、上网、唱歌、出游……
我爱这些让我持久保鲜的事物
就像爱你。七年
足够让我们变得比兄妹还要
亲,足够让所有缺点都愈加丰满
也足够让城墙斑驳,没准还要犯点皮炎
但不是绝症就总是有药可医
我想着这些的时候,你翻过身去
习惯性地伸出手为你挠了一会儿背
很快,你打起了微鼾
生活中的诗,结尾很有寓意:七年之痒吗。
看得出来,这首诗善于运用和抓取典型细节,而派生出来生活画面。使诗不呆板,增強生活气息。
《除了当一只驼鸟》
还能做什么呢
除了当一只驼鸟
我们把头埋进沙堆里
就什么也看不见 什么也听不见
那被辗死在车轮下的幼小身躯
那追尾事故中丧生的魂灵
喝着混浊之水的裂唇
荡着钢丝缆绳翻过峭壁去读书的身影
当他们有幸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当一切亮点聚焦过后
许多所谓的弥补和大爱
对于伤害只是一种无关痛痒的膏药
世事就这么安然无恙
和平的日子总归是好的
在一堆沙土般的文字里
我们总是睁着眼睛说
&&&&&这是一种新颖的表达,我之所以说这是一种新颖的表达,是指诗者的这一种表达,与大多数人的表迏不同。大多人的表达无非就是慷慨陈辞,愤怒,最多就是个别人反讽一下。而诗人紫洛这首诗的表达呢,是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表达,是一种自暴自弃的表达。这里我们说的新颖不是指这种表达形态的本身,而是从诗写这个层面叙说的,也就是说,在诗人的所有表达中,可能这种表达最新。我觉得这种表达的悲观状态,能让执政部门受到震动,能让他们感到民众这种状态已经严重到了何等程度,从而促使他们醒悟、而检验自身--&这可能,比有些过激行为更有效些。一家之言。
【从未离开】
晨光初现,每一天
她在楼顶花园干活。
植物安静美好,一排排灌木
紧依白墙,守望命运之神的审判:
一些重新长出,
另外那些枯槁老去。
这个落寞的白发老人
病魔来袭时,
她渐渐遗忘眼前的发生——
最终也会忘了我。
将带她来这个园子,她亲手种下的草木
每年长高一尺。
是的,妈妈,我们在你身边
从未离开。
&&&这个结尾转的挺好,非常见功力。写惯了抒情诗,转向写人物,这是个小提升。祝贺!
照看一朵玫瑰
◎ 谌宁生
我依然勤俭
照看一朵玫瑰
从日子的东头&&&&走到西头
把穿过一场雪的念想
山梁上没有别人
大风极尽变幻 &路数隐秘
像某些火把&&或者玫瑰
我想过成为它自由的一部
但凭空落下的雨滴
&&&&相应来讲,谌宁生这首诗又好懂一点。诗,怎样让有诗性,同时,又不大隐晦,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
&&&&谌宁生这首诗较流畅。
&《盘旋在村庄上空的鹰》
&&&&&&&木羊
我要离去了&&村庄
在你的头顶
我已盘旋了多年
我多么像你的时针
在时光里为你划着一圈又一圈的年轮
我已承受不住黄昏那一刻的伤痛
我看见一朵花站在土岗上
向村口一个老人呼喊着他的前生
这是我最后一次为你盘旋&&村庄
这是我对你人生的最后一次眷恋
&&&这首诗的味儿真美!
&&&诗歌究竟是抑扬顿挫好,还是一种情致不拐弯好?以我陋见,一种情致不拐弯的诗作当最为常见,这很可能于这种处理不费力气有关。你想,一个味儿下来,就坡下驴,中间不用考虑跑调不跑调的问题。以一贯之,贯穿到底,很舒服。而讲究抑扬顿挫的诗呢,它则讲究语气、停顿、变调。讲究开头是什么语气,中间须要变调否,而结尾须要怎样安抚。如此看来,难怪我碰到这种抑扬顿挫的诗,心里就抑制不住的激动,无论时间多么不合适,我也要提笔为这样诗写评。
&&&&&李侃/诗
两个舅老表
两个姨老表
打了二十多年的工
修了四栋房子
生了九个孩子
房子基本空着
孩子基本不读书
只是大舅老表有点不同
大女儿卫校毕业
二女儿正上大学(是他大舅老官送的)
小儿子在读初中
可他自己不知为什么
不是吐血就是屙血
&&&自己不说破,让别人猜测,什么道理,有你这种写法么?
&&&我忽然明白,诗人是站在时代这个大背景上。他利用了我们都熟知的这个时代,而故意性的,由我们的脑袋自己去填空,而他自己则完成了不写之写,不可谓不巧妙,发挥读者的想象力,成为他诗歌的一部分,“可恶”!可几十年以后呢,那时的人们都不理解现在的时代背景,诚如现在都不理解改革开放前,那怎么办?
&&&我们不管那么多吧,可以加注释呀!
在早市遇见一车酥梨
热闹的早市,就像赶集
我遇见一车酥梨,带着故乡的晨露
怯生生地等待青睐它的人
一袋袋地拎进城市的高楼
卖梨的乡党,声音喊地有些嘶哑
彬县酥梨啦,皮薄、肉细、甘甜
当听见彬县二字,我就心痛
我这个属于他的儿子,在外游荡
身份标签上,却赫然地写着
家庭住址为彬县某镇某村某组
早市的酥梨,让人顿生可怜和苍凉
它们在故乡的树木上,生长一生
一滴粘稠的泪水,却显得厚实和稳重
我扛起大袋子,把酥梨背上六楼
分给左邻右舍,且自豪地说
这是我家乡产的,心里就舒展开来
还变得有些激动和疏朗
&&&附着于事物的抒情,比起那些优美的抒情诗,一点也不空洞。优美的抒情诗玩弄的是技巧,是语言,是情致。而附着于事物的抒情呢?除了不空洞以外,它最大的特点是,你很可能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写出了人间普遍情绪。而这种人间普遍情绪。正是人类的共有,因而能引起人们心底的共鸣,而这种共鸣,正是诗人们竭力追寻的东西。谁不想让自己的诗作,能引起共鸣呢?!
&&&&&&&&&&&&&&&&&&&&&&&&&&&&&&&&&&&
☆&&&极.度.幻.象
&&&&&&&&&&&&&&&&&&&&&&&&&&&&&&&&&&&&&&&&&&&&&&&&&&---观日出积彩画有感
&&&&&&&&&&&&&&&&&&&
&&&&&&&&&&&&&&&&&&&&&&&&&&&文/
风之子&&&&&
※日出:视觉艺术家,女,1980年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奇然画廊.凡画廊.日博爱努画廊 (北京,)1997年 -
2008年,经理人;现居美国纽约。
&海外,美国
◆当代先锋绘画的表现形式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奇异的感性东西少了,理念的呈现似乎多了;
◆现在的艺术(世界范围)带给人的更多是一种困惑与幻觉,当看到一幅现代艺术作品时人们放大瞳孔,无所适从,如果不看展览的说明介绍册子,你很难体察到艺术家(或称为创作者)在表达什么。在参观展的展厅中,视觉上的触觉似乎没有了喜悦,只感到困惑与惊诧,撕裂、血腥、阴郁充斥着画面,艺术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有艺术理论家提出当今的艺术是“话语对视觉的统治”,视觉应当具有的意义消失了。
基于此,艺术评论家杭春晓认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重构艺术与视觉的关联性?当然这种关联不是揭示一种具体的路径,而只是一种思考的方向。视觉在创作中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艺术评论家杭春晓在央美讨论论题“视觉的自证”的内容时提出了诘问,这就交给我们观者一个棘手的思考问题:“艺术还需要视觉吗?”
要在一幅画中准确解构出所有的含义已无可能,比如视觉艺术家日出的这几幅积彩画,画面上所有的色彩交叠、重置,似火焰般妖娆,尤如地心岩溶即将瞬间爆发,是否预示着玛雅预言的洪荒之感;唯有眯缝双眼,聚集一点时,幻境即可产生:没有边界,躁动、云雨,科罗拉多大峡谷湖面倒影绰绰的印象,似千年石灰岩溶洞钟乳石斜插入水中,在涤荡;地心在生命的子宫蠕动,银河系在燃烧,万道霞光闪现、缠绕、翻卷、扭曲;能控制这一切的人,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创立的广义相对论之后,身体2/3瘫痪而斜躺在轮椅上思索的霍金,提出:“奇性定理、黑洞理论、无边界宇宙理论;霍金的大脑如超级计算机以超光速的光年涌动,驾驭的四维空间正在奔向,另一个星系,那里有人类生存的另一个可生存的空间,有水,有稀薄的空气;以每秒1000万公里的速度,最快也要73年才可抵达,这又有什么呢?
欧洲空间局(ESA)孕囊的欧洲航空航天未来计划正在进行,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为了人类的生存,人类必须要作出必要的牺牲,这种不计生死的探求欲望,这种将幻想变为现实的人,除了霍金,还有许许多多个霍金正在探寻。宇宙之大,宇宙之浩瀚,给予艺术家们幻想的空间无限(谁能否定艺术家幻化的情景不能成为现实呢?),用以文字、色彩、音乐、雕塑、建筑,或借助科技的力量,或模拟四维空间的原初、发展、生存与消亡;诗人、艺术家(画家、造型或视觉艺术家)、作曲家等正矗立于世界烽火连天的前沿,在地球的表面,肆意挥洒,炫音袅袅,星光闪烁,我的伊人,在水一方......
在茫茫宇宙之外,有一双眼睛正在审视着一切。霍金之外,还有谁?
☆&&&浅&&&&
说一:年前幸得“春江待月”的诗集《茧》。甚是激动与喜爱。随置于案头每日夜读,“春江待月”一个令人充满遐想的名字,在这个春天别具韵味。
实在无法想象这样一个美好的温婉的名字会和一个执法部门身居要职的中年男子有所关联。但是事实确实如此,看来,诗歌的写作和工作环境没有太多的关系;我曾经一度为自己写作中的失语归咎于工作环境,这让我认识到自己对文学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与狭隘!
读完春江待月的《茧》,我发现,爱情、亲情、乡愁三位一体,成为整部诗集的背景。他的诗歌内敛含蓄,隽永唯美,份份思乡之情化为无限的诗意,意象和情感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一种空灵剔透的美感!
& & 譬如:《思乡的疼滴成秋水
文春江待月
将最后的瞭望,收藏进一本书里
没来得及看清一朵花
花里的露,以及露上的风景
秋天,就老成了芦花的模样
告诉那一阵风吧,就说霜正在来的路上
霞光不需要一苇渡航,也会抵达
你等待的雪花,依旧会开在寒梅的枝头
枝头暗藏着谜语,谜底是踏雪的足音
更多的时候,我只能以酒为翼,飞向你
故乡,秋天老了
我摇落所有思念你的词语
却还是让那一丝丝的疼,滴成了秋水
在这首诗中,且不论诗人纤细的心怀,就诗歌文本结构来看,也是也是匠心独具,三个段落,三段思乡之情的递进。第一段陈铺下思乡的情绪氛围,因为没来得及看清一朵花……秋天,就老成了芦花的模样。在作者思乡的岁月里,是他人生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生就是一本书,他只能默默地收藏进这本书中。也许作者的心中计划秋后回乡,所以递进了一层:告诉那一阵风吧,就说霜正在来的路上,霞光不需要一苇渡航,也会抵达。就是说,不管如何,作者要回家看看的,但毕竟眼前身不由己,“更多的时候,我只能以酒为翼,飞向你”。故乡,秋天老了,老了的还有作者日益思乡的心境,这里的“老了”并非“无力支撑”,而是越来越强烈的思乡情。最后,作者压抑不住,试图写一写故乡追寻着关于故乡一切事物(词汇),“却还是让那一丝丝的疼,滴成了秋水。”,“秋水”的意象饱满了怅然无奈的叹息。至此,全诗已浑然天成。从本诗中,不仅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绪,对于意象和心绪的对称性运用,极是精巧,且看“一本书”“芦花”“一苇渡航”“踏雪的足音”“以酒为翼”“秋水”诸如此类的意象和要表达的心境是如此确切,而前面的动词“收藏”“看清”“老”“开”“飞”“摇落”“滴”更让作品生动丰盈。
一次瞭望,一朵花,一滴露,一个秋天,一丛蒹葭……这些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精灵在作者的笔下都化作了缕缕乡愁份份思念,那芦花的模样何曾不是一位满头银发的母亲站在村口盼儿归乡的水彩画。
诗人的心照,反观自然,所蕴含的事物机理被春江待月诗意的组合排序,这就是非凡的造诣。或者说,只有像春江待月这样的诗人才能让心灵敏锐的触角触及缪斯暗许的诗意。&
说二:也曾读得“春江待月”的胞弟“长笛手”的诗集《站在夜晚的风中》,那份难以言喻的深沉,厚重,沧桑的感觉曾经一度令我为之心酸,为之神伤!很多诗篇散发的忧郁气息,扼腕之余,却对文本的审美,语言内在的“气场”笼罩着。甚至不需要过多诠释个中的奥秘,只去静静地感受就足够。
譬如:他的近作《在崂山。想到春天的到来》
&&&&&&&&&&
你是我的兄弟。一团团植被,犹如我们的孩子,
我爱他们,胜过我爱过的所有兰草。屏住呼吸,
就能听见他们的私语。凝视他们,
就能看见此起彼伏的涌动。
一粒石子的滑落,会不会惊动一个季节的迟疑?
春天,崂山顶峰的幡旗打开:落下来,再落一点,
惊蛰的蠕动,必定掀起温暖的大海!
我甚至试图爱上山下的城市,青青的岛,
爱上她营养不良的躯体,而忘却短暂的令人羞耻的历史。
过滤掉虚荣的尘沙,如期迎来属于他们自己的春天。
在崂山,这是多少年之前的事?
俯视的愿望是渺小的,只有每片叶子打开的声音,
才能剥落一个城市繁茂而虚假的笑容。
“你是我的兄弟。一团团植被,犹如我们的孩子我爱他们,胜过我爱过的所有兰草。屏住呼吸,就能听见他们的私语。凝视他们,就能看见此起彼伏的涌动。”前一部分语言清新生动,把崂山比作自己的哥们,山中的细节和情状描写的如此细腻。诗人细腻的感知更进一步“一粒石子的滑落,会不会惊动一个季节的迟疑?”,一个“滑落”一个“迟疑”,诗意盎然扑来。对于世界的向往和期待,以及对春天的歌唱也是很大气的抒情:“惊蛰的蠕动,必定掀起温暖的大海!”。当叙述完这些,诗人的触角在这些美好的事物的基础上,立即进入转折:我甚至试图爱上山下的城市,青青的岛,
爱上她营养不良的躯体,而忘却短暂的令人羞辱的历史。
过滤掉虚荣的尘沙,如期迎来属于他们自己的春天。这种转折瞬间提高了诗歌作品的高度,进入某种人文关怀的态势,自我内心的审视,本身就是深刻地呈现。而本诗的高峰处还没到来,请看:在崂山,这是多少年之前的事?
俯视的愿望是渺小的,只有每片叶子打开的声音,才能剥落一个城市繁茂而虚假的笑容。当我们都误以为是作者“此时此地”的抒发之时,却成了“这是多少年之前的事?”并且,“俯视的愿望是渺小的”,把生存或者生活的人生理念最后才展现出来:只有每片叶子打开的声音,才能剥落一个城市繁茂而虚假的笑容短短的小诗,让我们在他的语言“魔方”里,随着语感和内在韵味的流动中,读者的心绪也起伏着。
&在未央文苑的论坛里读过长笛手的诸多点评、跟帖、和有关诗歌评论文章之后,发现他还是一个优秀的诗歌评论家,长笛手的评论总能让人洞悉并触及诗歌背后和诗歌深层的那种东西。
&一次偶然的聊天,对于诗人的社会担当的话题里,长笛手说了一句话:“如果不是我,会有另一个人来到这里,试图了解和见证他所处的时代。”这让我回想读到的他的大部分诗歌,为何总是充满着人文关怀和忧郁的气息,语言是一个魔方,尽管与语言的搏斗是很艰难的,但在语言中的历险,却是长笛手乐此不疲的诗歌行为之一。透过他那些深邃而沉静、忧患和揭示的诗句中,他总喜欢让语词处在恰如其分的位置,从而让他的诗歌呈现自身的特质,继而让读者明晰一个诗人的特质。至少,在我有限的视野中,这样的诗人是不多见的。
&说三:对这兄弟俩的身世背景和学识水准颇感新奇,从两人的诗集中一些文友的评论中获悉,当年的兄弟俩,生活在一个偏远的乡村,每日挑灯夜读之时,那间或的沉思和相互的交流,该是多么有趣儿和令人惬意的事情啊!春江待月读完的书籍移交给其弟长笛手再读,长兄在书本中落笔划线的段落大概也应是长笛手着重阅读的部分吧?但两人的文风却是如此截然不同:春江待月的诗歌犹如一杯午夜咖啡,精致,馥郁,旖旎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有着一种极致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美。又经常以一种道法自然的淡定去结束收尾。长笛手的诗歌常以一杯浓茶的姿态出场,醇厚,浓郁,却又不失芬芳;太多深沉的叙述和揭示,呈现一个人在所处的这个时代中深层的思考和打量。犹如走在一座深山老林,山路崎岖,烟雾重重的纠结,惆怅,迷惘最后又经常以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形式呈献给我们一个高大伟岸,坚韧不拔的身影带我们走出迷谷。
&并非结尾:感动于兄弟俩的情谊,属于诗歌的,也不仅仅属于诗歌。春江待月告诉长笛手:夕阳抬高梦想的影子,众神假寐,夜晚追赶白昼,流星切割高过天空的苦,纷落如雨。你着一身蓑笠独钓,只用一枝长笛,是否能钓起一尾乡愁,千里烟波?长笛手告诉春江待月:有一种感情,是不需要更多言说的,世事沧桑,我们都保留着最初的那份东西,其实好多的事物在没有看清、拥有或者失去之前,只能在心灵中最细微柔软的位置独享并永远居留那一份快乐!曾经想过,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会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或者刹那,氤氲着沁人心脾的回忆。那些随着云起云落在自己内心流转的心绪,在人心浮燥的世界,我们都会变的,但只会变得愈加怀念和珍藏过往!和一切美好的记忆。
&&&&&&&&&&&&&&&&&&&&&&
&&&&&&&&&&&&&&&&&&&&&&&&&&&&&&&&&&&&&
☆&&&幸福虞美人
&&&&&&&&&&&&&&&&&&&&&&&&&&&&&&&&&&&&&&&&&&&&&文/&&
从古到今,出了很多的美女,虞美人就是其一。
虞美人即虞姬,虞姬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虞姬不仅长得美丽,虞姬的舞姿也是楚楚动人,还有她的剑,也同样挥舞得轻盈如水。她默默无闻,坚守妇道,无私奉献,光彩照人。是项羽毕生钟爱的一个女人。&&&
有人说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项羽和虞薇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于是两家结为秦晋之好。&&&
&虞姬嫁给项羽之后不久,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开始了。项羽从此戎马倥偬,开始了紧张的军旅生活,南征北战,昼夜厮杀。作为妻子的虞姬,随军行动,项羽战到哪里,她就跟到那里。&&
每当项羽在外苦战,虞姬就守在帐中等项羽回来,时刻挂念着前线的战事。有一天项羽回来,虞姬连忙把他迎入帐内,但见项羽形容疲惫,神色仓皇,精神狼狈,不像从前得胜回来雄赳赳、气昂昂,便知道情况有些不妙。等到项羽坐定,喘息略平,便带着笑脸,轻声细语,小心翼翼地问起前方的战事。当她听到项梁战死的消息时也不禁悲伤万分,可脸上又不敢现出惊慌的神色,怕惹起项羽的烦恼。她连忙命人摆上早已准备的酒肴,借着美酒,替项羽解闷消愁。而她却把悲伤的泪水偷偷咽下去。&&&
&&&&就这样,在项羽领兵出战时,她给他鼓励,寄予深情厚望,保佑平安归来;在项羽凯旋归营时,她以翩跹舞姿,千般柔情,万般妩媚,欢歌娱曲给他祝贺;在项羽遇到挫折的时候,她便以“胜败乃兵家之常事”的话给他抚慰;甚至她还会穿了战靴,披上绣甲,骑马跟着项羽在阵上冲锋,作他坚强的后盾。有了这一强大的精神支柱,项羽越战越勇,所向披靡。&&&&
&&&&秦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他分封各路有功的人,或为王,或为侯,虞姬也被封为美人。当时皇帝的内宫分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八等,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虞薇被封为较高的"美人"称号。自此虞美人的名字传扬开来.&&&
&项羽是一个性格暴躁的男子,却是个用情专一的人。他始终爱着虞美人,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刘邦进入咸阳后,项羽跟着进来,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收集秦朝宫殿中的金银财宝,全部运到他的根据地彭城,却将阿房宫内成百上千的美女尽数遣散,就是为了讨好心爱的虞美人。&&&
&&&&刘邦和项羽作为起义军的两支展开了龙虎之争。战争开始的时候,项羽占有绝对优势,后因他内心仁弱,对敌人也讲仁慈,渐渐地处于不利的地位。在楚汉相争的第4年,项羽和刘邦的大将韩信苦苦厮杀。虞美人在帐篷中日夜牵挂夫君,等着项羽的归来。当项羽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计,虽侥幸杀出一条血路,逃了出来,但自己的人马,已丢了八成。这是他自起兵以来遇上的第一次失败,汉军把项羽的营地围得水泄不通,四面楚歌,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烦闷地坐在军帐中饮酒。当时,面对他宠幸的美人虞姬,禁不住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什么都可以舍弃,一切都是过往云烟。而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美人的命运和前途。他知道在他死后,虞美人的命运将会很悲惨!虞美人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道:&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项羽回头对虞美人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冲出重围,你将怎么样!”这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美人一起突围的话。虞姬虽然与项羽难舍难分,但她为了不使项羽为难,便对项羽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项羽抚尸痛不欲生,男儿有泪不轻弹,那一瞬间项羽已经泣不成声了。项羽命人安葬了心爱的人,跨上战马,杀出重围。但终究没有逃出汉兵的追击,到了乌江边无处可逃,自刎于江边。
&&&就这样演绎了一场千古不朽的爱情悲剧《霸王别姬》。在他们的身上,历史似乎也不能来评判他们的是与非,只是作为历史上最好的爱情故事:英雄与美女,战争与爱情。他们的爱情,在以后几千年的时光里,成为津津乐道的流传佳话。变成了一段舞,一首诗,一场戏,一支歌......
虞美人的幸福恐怕天下的女人无人能比,项羽霸气十足,敢作敢为,人虽鲁莽,却声明大义,有情有义,不背弃原则。虞美人跟随霸王征战多年,爱情至死不渝,一个女子若遇上这样一个男子,还有什么所求?为他死一千个来回,都死而无憾,此生足矣!足矣!足矣!
☆&&&那片白桦林
——去吉林执行实弹打靶任务散记
我和我的战友们去吉林省的靖宇县执行实弹打靶任务,在那里呆了个把月时间。不知道可不可以点带面以面带全,但我要实话实说,吉林给我的印象,很深很深。
那是1987年8月,我随部队由湖南的会同县出发,坐闷罐专列,到达目的地吉林省靖宇县,路途上行走了7天7夜。在我们坐上闷罐车之前,从车箱内的卫生情况看,这些曾经运输货物的车皮,是运送过牛马的,车皮内壁上还粘有发散着腥臊味的草沫和牛粪。经过路途的颠簸,这些牛粪或草沫就从车皮内壁上飘落下来,白白的床单上面,附上了一层苔鲜样的绿雾,这对于内务整齐划一、卫生保持得干干净净的部队士兵来说,无疑是一次适应恶劣环境的心理考验。加之闷罐车车皮内没有设置卫生间,路途上想方便实在是不方便,大方便与小方便都不方便,就只好把闷罐车门打开一个能蹲下人的缝隙,然后几个战友接力拉着要方便的战友,露着屁股或隐密处,对着空旷的山野行事。几个别战友死活不适应恶劣环境,攥着拳头往下使劲,脸憋得通红,硬是拉尿不出来,那模样看起来真是很痛苦。也只好等到停车后方便了。
7天7夜终于熬过来了。在吉林的靖宇县实弹打靶营地宿舍高低床上一躺下,就想起来一句家乡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躺着”,在拉过牛的闷罐车皮内摇晃了7天7夜,摇途生活,身心疲惫到一躺下就进入梦乡的程度,这对一向睡前爱思考一些事情的我来说,绝对是个例外。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起床哨响我从被窝里坐起来时,身心仍旧在晃动,那种感觉大约持续了有1分钟的时间才稳定下来,这种“晃动感”连续三四个早晨,现在想起来还觉头晕脑胀呢!
在吉林省靖宇县吃的第一顿饭是大米炒菜,也不知是刚下火车真饿了还是年轻胃壮,我记得很清楚,菜还没有端上桌子一碗白米饭就已经下肚了。靖宇县的大米又软和又香甘,白米粒很像一枚枚椭圆形细长的橄榄果,特别完整,不细看,很难发现有断粒的白米粒。几天过后发现靖宇县的白米饭确实有一种特殊的质感,这种香甘的味道不是油或肉的腻香,而是一种清香,这种清香是汇聚了水、气、禾甚至于天空的蓝、大地的绿、山川的秀的特质或岩韵,当我把白米饭盛进碗里的时候,那冒着蒸气的白米饭就像是一束盛开着的清香四溢的野百合花,美妙极了。湿湿地、软软地、滑滑地、香香地靖宇白米饭,更让人觉得难以下咽的湖南的干、硬、散米饭了。
8月份的秋天,在湖南驻地晨跑归来还能跳进溪水里冲个凉,这种生活习惯在靖宇县却被彻底改变,岸上温度还不是那么的明显,但小河里的水却冰凉得刺痛了牙根。这种冰凉,如湖南冬天的泉水。我端详了一下小河的两岸,树木及蒿草秋色正浓。也就是那个早晨晨跑归来,听战友们议论,说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发生大火,近千亩山林毁于一旦。令人发笑的是人们把这场火灾的起源,归属于在春节晚会上唱了一首歌曲的费翔。咱管不了那么多,眼下口中的牙膏泡沫,还得用这靖宇县小河里冰凉的水冲洗哩!
从湖南到吉林进行实地实弹打靶,训练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事情也就很凑巧,在驻地百炼成钢万无一失屡立战功的优秀军旅,那天却出现了装备问题。这个问题不是部队能够解决的,航天部航天专家解决问题的过程,战友们就过上了星期天。听当地老百姓说,有一年某部曾在靖宇县进行实弹打靶训练,火箭刚升到半空就掉了下来,虽然没有导致人员伤亡,却毁掉了当地一村民家正在灌浆成熟的人参地。
难得休息,我和战友们三五成群结队闲逛。当地的老百姓和湖南驻地的侗族人民群众一样,非常好客,在路上碰见老百姓老百姓都会主动打招呼,老兵交待说在靖宇县可不敢像在湖南那样见了妹子眼睛就发绿说些不中听的话,这是北方,弄不好会被挨打。恰巧迎面走过来一身材高挑骨感健壮的靖宇女子,战友们由于还回味着老兵的警告,我们这些新兵蛋子连偷偷看一眼的胆量都没有了,孰料靖宇女子唉了一声,战友们立刻停住脚步,只听靖宇女子说有烟没有,老兵似是得到了连长的命令般把湖南块把钱一盒的金雕烟让了过去,靖宇女子毫不客气,从裤兜里掏出火柴点燃香烟就大口大口地抽起来,那动作既熟练又麻利,那姿态既潇洒又风流,那脸庞——唉呀妈呀白白的一层粉底霜下面有几个没能盖住的黑斑点……
1987年的吉林省靖宇县农村,还有些古板,就像赵本山家的贵重家用电器,也只有一个手电筒了。村中的院墙是用稻草和着泥巴夯实堆砌而成,有的是用秫秸杆或木板加固而成,墙里墙外堆放着大量的柴草和粪土,倒是村中的民房和谐统一,朝阳的一面一米以上几乎整体上都是宽大的木格子窗户,每座房顶前后瓦坡上都整齐地钻出几个土制的简易烟囱。现在已经记不清进得房屋门就是土火炕还是只有里间房屋才有土火炕,反正是我和战友们进了农家小院,李姓老汉就把我们往炕上让,老兵拿出湖南的金雕香烟让李老汉抽,李老汉说不习惯卷烟,就拿出长杆旱烟一明一暗地抽起来。我问李老汉这土火炕咋睡觉哩?李老汉说头朝外脚抵墙一顺溜排开。全家人都睡一张炕?李老汉说挤在一起暖和,也省柴禾,烧一张炕总比烧两张炕省。那家里来客人呢?战友小范问。李老汉回答得很响亮:睡一个炕。男女都睡一张炕?我在心里问自己,当然,从李老汉不容置疑的表情里,我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我环顾了李老汉的房间,宽大的土火炕就设置在整体的窗户下面,现在想来,的确像小沈阳说的那句话:太敞亮了大爷。
李老汉得知我是河南人时,情绪有些展望,把带着火星的旱烟锅往炕沿上磕了磕,说杨靖宇是你老乡呢!我问杨靖宇是谁,李老汉说你还年轻啊娃,不知道这位大英雄。我和几个战友都很好奇,但大家都没有吱声,李老汉点上一锅旱烟,说咱们为啥叫靖宇县呢,就是因为抗日英雄杨靖宇司令员带领抗日正规军官兵,在俺们县打日本鬼子时英雄就义的地方,老百姓为了记念这位抗日大英雄就把咱们县改叫靖宇县了。惨那娃们真惨那娃们,杨靖宇是抗日军司令员那,日本鬼子围剿抗日部队,断了抗日官兵的粮食,杨靖宇司令员和士兵们没有吃的,就吃林中的树皮,大冬天的树皮吃完了就吃腰带,腰带吃完了就吃袄里的棉絮、吃树根和草根,直到牺牲也不向日本鬼子低头投降啊娃们,日本鬼子打死杨靖宇司令员后,觉得很不理解没有粮食吃怎么打仗,好奇的日本军官拔出战刀割开了杨靖宇司令员的胃,看到杨靖宇司令员胃里的草根和棉絮后惊呆了,对杨靖宇司令员的坚定信念和毅力敬佩有加,当场给杨靖宇司令员敬了个日本军礼,娃们那你们还年轻啊你们还小不懂得这些个……我看到李老汉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那天晚上我没有睡好,脑海里总是出现杨靖宇司令员在树林里挖草根吃棉絮的情景。第二天我起床后没有请假,就独自一人走进附近山上的白桦林。似乎要寻访杨靖宇司令员的遗迹。白桦林里静极了,静得连我自己趟着蒿草每走一步的响声都那么的剌耳。果然美妙得很,白桦林树杆上长着眼睛一样的结子,白桦树的树皮不像榆柳黑硬粗糙,而是嫩绿色的黄或者是黄里透着白绿色。透过并不十分密集的白桦林向深处眺望,会看到一片黑色的眼睛在白桦林中飘荡,那眉毛、那眼珠活灵活现,真切得有些吓人。白桦林,这就是白桦林吗?这一定是白桦林。此时,我的耳畔顿时响起了俄罗斯民族风味的手风琴音乐。这分明是我们中国的白桦林啊,我怎么会想起俄罗斯民歌呢?是啊,音乐的传播与宣传效果太大了,白桦林因俄罗斯民歌而闻名于世,站在中国的吉林省靖宇县农村山上的白桦林,我有些兴奋。我曾经在书本中得知白桦树的树皮可以当信笺,就毫不犹豫地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刀,找到一棵背人处白桦树,削下来一块信笺大小的白桦树皮,把里面那层雪白柔软的“二层皮”揭下来,做贼一样把白桦树皮卷起来塞进袖筒。真是怕啥来啥,刚走出白桦林就碰上李老汉。还好李老汉没有发现我的不自在,还提醒我说一个人千万别往树林里钻,白天还好,晚上如果碰到熊瞎子,那就不得了了。李老汉叮嘱我,说如果晚上出门有人从身后拍你的肩膀,你千万不要回头看,你一回头看就会被熊瞎子咬死,熊瞎子专咬人的喉咙,人的喉咙就像蛇的七寸,一口咬下去就玩儿完了。听李老汉说得惨人,我快步跑回营地。
事情也很凑巧,在航天部航天专家“解决问题”的空隙里,部队组织全体官兵参观了吉林省靖宇县杨靖宇纪念馆,那时我才得知,杨靖宇司令员原来是河南省确山县人。
对了,忘记告诉大家了,那次的实弹打靶任务完成得非常成功,虽然受天气影响推迟了打靶时间,但是实弹打靶非常成功,火箭从吉林省靖宇县升空,途径内蒙、外蒙,经过一级弹体分离自毁、二级弹体分离自毁,弹头受反作用力的推动下,在新疆楼兰古国上空划出了一道彩虹般的弧线,顺利按时飞向叶城沙漠的弹着点……
离开吉林省靖宇县之前,战友们蜂拥到李老汉家,每个人购买了几斤正在灌浆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鲜人参。李老汉说铁揪就在窗户下面搁着,你自己挖人参吧。我没有客气,掂着铁揪来到了人参地里,一揪下去,几棵人参亮出地面。李老汉慌忙从我手中要回铁揪,说人参不是这样挖的。我瞪着双眼看着李老汉挖人参。李老汉轻轻撩开人参枝杆和叶片,用铁揪轻轻地拨开地上的湿土,一枚枚雪白的人参就展示在我的眼前。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原来人参是横着长的,不像萝卜是向下长的。
返回湖南驻地后,挂在闷罐车皮上的人参已经风干,都知道人参是大补品,全连的战友不约而同地把人参切成薄片,又不约而同地把切好的人参薄片泡进了茶缸,当然,不少战友因为喝了用人参冲泡的茶水后流鼻血,我一边擦鼻血一边埋怨,心说李老汉应该教会我怎么食用人参……
&&&&&&&&&&&&&&&&&&&&&&&&&&&&&&&&&&
☆&&&尴尬之龄
&&&&&&&&&&&&&&&&&&&&&&&&&&&&&&&&&&&&&&&&&&&&&文/&&
一次在病房里,一位从前就认识我的病人问我,“你儿子上几年级了?”。我答:“初三了”。旁边一位陪护的男士笑了,说:“你儿子上初三了?”我说:“恩”。他笑着说:“我还以为你比我小呢。”
&&还有一次,有一病人家属问我多大了。我说你看着像多大呢?她说,你也就是二十七八岁吧?我说,还二十七八呢,我都四十了。她说你净说笑。没有。然后我们都笑了。个人笑个人的,谁也不知道对方真正笑啥。
还有一次,一位病人说我与一位小我七、八岁的同事很像,她常常认错。最后还强调说,真的。
虽然,别人说我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我有些开心。但开心之余,又不免有些心酸。仅仅是显得而已啊,我已经老了。
我不愿意提起年龄。因为我不善于撒谎。而“四十岁”,说一次就如同一个小小的麦芒向心里刺一次一样。我遭遇了我的尴尬之龄。
都怨我妈。我小的时候,妈妈在灯光下做针线活儿,顺便与我闲唠嗑。她说,人到了四十岁啊,生日的时候就要头上戴花,否则就会花眼的。那年母亲大概四十岁了吧,所以才与我说起这事。她戴没戴花我倒忘记了。那时,她一定也是恐慌的吧?!我的印象里,母亲没有年轻的时候,好象从我记事起,她就是四十岁的样子。永远一身蓝,包一条棕色方围巾。而母亲的生活永远是家里地里的忙,忙庄稼,忙做饭,忙喂家禽,忙做针线。印象里,四十岁永远是这样的生活。平淡无趣。只有辛劳,没有诗意。
如今,我居然也四十岁了。当我回答别人我四十岁时,我不知道我该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去说。往往说完,我就尴尬得无地自容。我的幼稚,我的天真,我的烂漫,我的热情,我的平庸平淡,在四十岁面前都无地自容。我会迅速寻找沧桑,沉重的心情,装扮我的内心。而这种仓促的转变频道,另我很难适应。那一刻,我丢失了真正的自我。无数次都这样。
我怎么逾越呢?朋友们?您说,四十岁,到底老了没?
四十岁的优点,就是不会再在一件小事上过分纠结。当我写完这些文字的时候,四十岁的杀伤力已经不那么强了。或许,等到明天,明天的明天,四十岁已经如同莲花一般可观可赏,可喜可赞了。&
近来,总觉得眼睛累,莫非要花眼?还好,俺还没过生日,等生日那天买朵漂亮的花戴上。这时才想起,我小的时候,母亲的话不正是为了提醒我吗?!
&&&&&&&&&&&&&&&&&&&&&&&&&&&&&&
☆&&&飘过童年的炊烟&
&&&&&&&&&&&&&&&&&&&&&&&&&&&
&&&&&&&&&&&&&&&&&&&&&&&&&&&&&&&&&&&&&&&&&&&
文/& 刘宗海
在见不到炊烟的城市,我时常怀想故乡的炊烟。那些叠印于家乡泥屋上空的一柱柱灵动袅娜的飘带,镶嵌在乡情素朴的画框上,她植物般葱茏恬静的影像,深深地烙留在童年记忆的上空,在岁月更迭中不断地嬗变着姿彩。
记忆里的村庄,安详若鸟群样飘动的炊烟,总是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起起伏伏。印象中,最轻柔的莫过于早晨的炊烟。当朝霞染红天边、鸟雀啁啾于林梢,故乡的小村落里,家家户户灶屋的烟囱里,便升腾起一缕缕青白或淡蓝色的炊烟,村庄四处弥散着柴草燃烧沁散出的疏淡而温润的清气,夹杂着喷薄欲出的淡淡的饭香。炊烟似雾若岚,飘缈腾舞,没有风的时候,扶摇直上,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刮风的时候,齐刷刷地朝一个方向摆动,如一群群灰鸽列队滑翔。站在高坡上俯瞰,可见钢蓝色天穹下,平坦的阡陌间数百缕青烟徐徐飘荡,斜升袅娜,与旷野里浮荡的雾霭、树林里氤氲的薄岚交织萦绕,变换着舞姿,把远山近树、碧空田畴浸染得雾雾绰绰,犹如水墨画般悠远秀润。微风吹过,缭绕解开,缕缕轻烟飘向水洗般湛蓝的高空,村庄便褪去纱幔般的衣裾,绽露出混沌初醒时的澄净与靓丽。此时若在草坡放牧或田野躬耕,会觉五谷的清醇与泥土的芬芳沁入心脾,肺腑澄澈,胸襟澡雪。
傍晚时分,弯弯曲曲的炊烟从高矮不一的房顶升起,一段段,一束束,一团团,被微风扯成丝丝缕缕,微微跃动,有的似清亮的绸缎随风起舞,有的宛如着色的云朵袅袅依依,浓淡相宜,交错相融,在晚霞的映染下,像一条条黛青色的丝巾围在村庄的脖颈上,给乡村笼罩上了一层古朴静美的釉彩。烟湖般流淌的暮色中,晚归的父兄肩荷农具,手牵耕牛,慢悠悠地走在乡村的畎亩上……炊烟撑起来的小村庄里,一家人在自家的闲院里围着小木桌吃饭,在大门口跟乡邻说闲话,孩童的嬉闹声,羊群的咩叫声,木车的隆隆声,辘轳的嘎轧声,抒写着乡村黄昏特有的田园诗意。炊烟、井坊、柴垛、农舍,这些单纯质朴的生命元素,简洁地勾勒出一幅原始恬淡、静美极至的乡村风物画,让故乡的父辈们在沉重的劳作之后,舒然地品咂艰辛岁月里的乡韵亲情和清苦日子中的幸福与满足。
故乡四季轮回寒暑易序的岁月中,时常变换的是阡陌地垄的禾稼和崖畔河边的花草,不变的是盘桓在青砖灰瓦上的温馨而醇香的炊烟,以及伫立在一炷炷炊烟背景中的母亲。母亲的身上,聚集并浓缩了故乡所有女性辛劳隐忍的身影。她们每天的劳作从走进灶房开始,到离开灶台结束。清晨,当蘸着朝露的鸡鸣声响彻村庄,早起的母亲便踏着第一缕晨曦,开始往灶膛里填第一把柴禾;随着风箱的拉动,一团团青烟从屋顶升腾而起,弥漫着麦粒成熟的清香气息。熊熊火光把母亲皱痕杂陈的脸庞照得通红,那张慈蔼而灿亮的脸盘上,濡滞着密密点点的汗粒和烟尘;双眼红肿着,依稀溢渗着莹莹闪闪的泪滴——那是天长日久在灶房里烟熏火燎的缘故。母亲手脚麻利地烧水切菜,树皮般粗糙的手,重复着一个又一个熟稔的动作。灶眼里飘出的缕缕炊烟与锅沿上漫溢出的腾腾热气,在泥坯斑驳的灶房里漂浮着,顺着门框和屋檐清水般潺潺流出,在院落里洇散,乡街上氤氲……当早饭的炊烟无声无息地消隐于村庄的上空,我们背起书包上学后,母亲解下油污的围裙,一双脚沿着蜿蜒的日子又匆匆奔走于田埂、溪畔、院庭,干农活,洗衣服,做针线,最后再次回到灶台前,如同炊烟一样流连于自己苦瘠而温馨的家园……
绽放于乡村帽沿上的炊烟,是父母亲用颗粒饱满的汗珠浇灌出的风吹不折、雨淋不湿的庄稼。土地贫瘠,炊烟不会消瘦枯萎;风调雨顺,炊烟更是丰盈蓬勃。在那澄明如水的岁月里,摇曳生姿的炊烟,弥散着雨后清荷般的气息,喂养我们在乡村小课堂上的读书声,更教会我们在云淡风轻的时光里清雅恬舒地解析乡野流年的韵致,品赏人间烟火的真醇。伫望炊烟,一股潮汐般的激情,常常会沿着父辈在房顶栽种的这种葱葱郁郁的植物,缓缓地攀援至我们的头顶,点燃一代又一代乡村少年走出农门的希冀,升腾起一茬又一茬庄稼汉对殷实康乐光景的祈盼。
炊烟是乡村风景里永不褪色的民间艺术,是维系我们蜗居在城市的农村孩子与故乡之间情感的脐带和筋脉。如今在渭北高原的故乡,已经很难看到那漫溢乡间的轻袅炊烟了。土房瓦屋逐年消失,麦草玉米秆丢弃在田垄;充满都市气息的小洋楼里,方便快捷的液化气或清洁环保的沼气咝咝燃烧,蓝色的火舌轻舔着纤尘不染的前卫厨具,滋滋的炒菜声传递出诱人的香味。土灶和烟囱成了即将绝迹的濒危物种;那萌芽于灶膛、滋长于天空,载着草木灰香味的炊烟,与犁铧、石碾、纺车等一道,已从乡村矗立的风物中悄然消逝。虽然如此,蛰居在工业化烟囱不分昼夜地喷涌白烟黑雾的城市里,我时常不由自主地怀恋家乡流云般清碧透明的炊烟。怀旧的思绪里,炊烟似幼年的底片,传达着一份份感动的记忆,融溶着一帧帧宁馨的意象,抒写着一个个温煦的故事。噪音喧嚣烟火眩目的夜晚,浅睡于都市钢筋水泥的夹缝间,我常常会做梦,梦见上百炷炊烟袅动于乡村寥廓的旷野,溪流清风般浸漫润泽皲裂的心床;内心便澎湃起思乡的柔波,悠悠情丝顺着家乡河流的方向,回到童年的故乡——
朦胧中依稀看到,白霜染鬓的母亲从一炷炊烟中步履蹒跚地走出来,一双长满厚茧的手,拍打净衣服上的尘土,拂理掉鬓发间的柴禾,苍迈颤巍地站立在泥屋的矮檐下,像一只守候巢窝的孤雁,若有所盼地眺望着村口的小路,等待我们快快回家,吃上一顿她亲手烧水和面做成的没有添加剂和地沟油的素净醇香的农家饭……
&&&&&&&&&&&&&&&&&&&&&&&
&&&&&&&&&&&&&&&&&&&&&&&&&&
☆&&&爱喝“茅台”(外一章)
&&&&&&&&&&&&&&&&&&&&&&&&&&&&&&&&&&&&&&&&文/&
&&&&老贾吃过早饭,习惯性地掏出手机,就想给司机打电话开车来接他。可转念一想,自己已从县长的位子上退了下来,不用上班了。他拍了拍脑门,自言自语道:“你看我这记性,刚退了真不大习惯,魂不守舍的。”
&&&&老贾坐下来,取下报夹,想看会报纸,可心烦意乱,眼睛虽然盯在报纸上,但是心不知飞到哪里去了。既然看不下去,就出去散散心吧。想到这里,他随手把报纸撂到茶几上。
&&&&老贾走出家门,沿着公路向东走去。一位中年妇女塞给他一张广告纸,他展开了,一行金色的大字映入眼帘:“皇都大酒店今日隆重开业,前三天就餐者八折优惠。”这张广告纸被他抛向了空中,随风飘飘悠悠地落到了路中央。
&&&&他来到沿河公园,遇到了几个熟人,爱答不理的和他打着招呼。他心里想,真是时位之移人,我一不干县长,他们就完全改变了对我的态度,我在位时可是对我点头哈腰热情有加的,真他妈的势利眼。
&&&&这座公园是在他主政期间建造的,由他签字,县财政上拨了很多钱款,当时老百姓颇有微词,建成后却被市里评为样板工程,受到了表彰,他颇为得意。
突然,兜里的手机响了。他掏出了一看,是老尚打来的。老尚是老贾在部队时的领导,也是老乡。服役期间,老尚很是照顾他,入党、提干给帮了很大的忙。
&&&&老贾不敢怠慢,忙接通了电话。
&&&&“贾县长,你在哪里?”
“我在公园里闲逛呢。”
“作为一县之长,可以说日理万机,怎么有时间闲逛呢?”
&&&&“哎,退位了。”
&&&&“咱们真是同病相怜,我也从师长的位子上退下来了。呆在部队上挺闷人的,这不回老家来看看你,和你谈谈心,解解闷。”
&&&&“好哇!老领导,您在哪里?”
&&&&“我在车站。我寻思着让你派车来接我,既然你退了,就不麻烦你了,我搭一辆出租车过去。”
&&&&“老领导,别。我马上给县府办公室主任打电话,让他派车接你,这个面子他还是给的。”
“恭敬不如从命,我就不客气了。哈哈!”
&&&&俩老朋友好久未见,真是无话不谈,不知不觉便到了午饭时间。
&&&&“老领导,走,咱们吃饭去。”
&&&&“贾县长,去哪里?”
&&&&“咱县刚建了个皇都大酒店,五星级的,我从广告上看到今天开业,还打折优惠,咱们尝尝去。”
&&&&“不好意思,让你破费了。”
&&&&“老领导,您说这话就见外了。如果没有您的大力提携,哪有我贾某的今天。”
&&&&真不愧为无星级,远远望去,皇都大酒店富丽堂皇,气宇轩昂,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金光。
他们走进酒店,在服务员的引导下,找个单间坐下。服务员递过菜谱,他们点好了菜。
“你们喝什么酒?”
&&&&“就喝茅台吧。”
“贾县长,你已退下来了,不能报销了,就喝孬点的吧。”
“老领导,不瞒您说,我自从当上了财政局的一把手后,就爱上了喝茅台,再喝其它的酒,还真不习惯了。”
&&&&服务员取来一瓶茅台酒,打开盖子,给他们斟满。
“老领导,菜已上来了,咱们喝吧。”
“好,我就不客气了。”
老贾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觉得不对劲,便对服务员大嚷:
“我喝了不知多少茅台酒,都是一个味,唯独这瓶茅台酒跟我以前喝的不一个味。你们卖假酒?”
&&&&“先生,您稍等。”服务员见大事不妙,忙通知了经理。
经理跑了上来,说:“先生,您放宽心,我们这里不卖假酒。我们吧台上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诚信至上,假一赔十。您一进酒店门,就会看到。我们绝对严守承诺。”
&&&&“我不相信,得让工商局的来查查。”
说完,老贾就跟工商局的潘局长打了个电话。潘局长不好驳老县长的面子,便带着两名工作人员赶到现场。
&&&&“贾县长,这是我局的小李同志,他可是鉴酒的行家,不管什么假酒,都逃不过他的法眼,就让他鉴别一下吧。”
小李拿起酒瓶,仔细端详了一番,然后朝酒杯里倒了一点酒,嗅了嗅,喝了一点,品了品。
&&&&“这酒不假,是真的。”小李说。
&&&&老贾想起了什么,连忙给儿子打了个电话:
&&&&“虎子,前几天咱家来了客人,喝酒时剩了半瓶茅台,在茶几底下放着,你抓紧时间送到皇都大酒店来。”
&&&&儿子开车很快就赶来了。老贾从儿子的手中接过酒瓶,递给小李。
“小李同志,再麻烦你鉴别鉴别这瓶。”
小李鉴定完后说:“贾县长,这酒瓶是真的,里面装的酒是——假的。”
听到这里,老贾浑身像针扎一般,一下子瘫在沙发上。
&&&&&&&&&&&&&&&&&&&&&&&&&&&&&&&
☆&&&甘地的鞋子(原创小说)
&&&&&&&&&&&&&&&&&&&&&&&&&&&&&&&&&&&&&&&&&&&&&&&&文/&&
&&&&甘地是现代印度的国父,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一次,甘地在印度乘火车出行,当他刚刚踏上车门时,火车正好启动,他的一只鞋子不慎被门夹了一下,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暗弥漫恐怖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