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国家级要多少分为什么受国家优待

> 【答案带解析】阅读以下材料和图,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伊犁河谷的农四师农场被国家命名为...
阅读以下材料和图,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伊犁河谷的农四师农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薰衣草之乡”。全球仅伊犁河谷的薰衣草花开两季,伊犁薰衣草第一季在5月底至6月中旬;第二季在7月底至8月,被人们称为夏花和秋花。材料二
新疆能源优势明显,其中煤炭资源储量全国第一,石油储量居全国第二,天然气储量居全国首位。材料三
公元2100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新丝路正在实现“中国梦”与“ 世界梦”。而新成立的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则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加速器。高铁正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快速通道。材料四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该地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湖面万千飞鸟,湖中鱼群游弋,其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出售芦苇成为当地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总收入并不高。(1)分析说明伊犁河谷薰衣草基地的区位优势及其能“花开两季”的原因。(8分)(2)简析天然气的能源优点及新疆地区天然气开发的限制因素有哪些? (8分)(3)从自然和人文地理角度,对新疆在“一带一路”经济带中的地理优势进行分析。(6分)(4)推断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4分) 
(1)优势条件:①夏季热量条件好②水源充足③土壤肥沃,地形开阔④土地租金低⑤国家政策的支持(其余合理说法均可,答出2点即可得满分)(4分)
原因:①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升温快,播种时间早,北有山脉阻挡冷空气,入冬迟,可栽种时间长。(2分)②品种改良(2分)
(2)优点:①干净、清洁、使用方便②燃烧率高、价格低③属于流体,便于开采运输使用,④对环境污染小(回答二点即可)(2分)
考点分析:
考点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内容、综合治理措施
考点2: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考点3: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考点4: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某地理事物的剖面图,图中实线(细线)为等风速线(m/s),虚线为等温线(℃)。据此完成下题。 1.该地理事物可能为(
B.极锋C.反气旋
D.锋面气旋2.图中对流层高度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B.海陆分布C.纬度
D.季节 
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来表示这个最大城市的首位度,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读我国各地区首位度统计(表),回答下题。 1.下列国家城市的首位度与青海省情况最接近的是(
B.澳大利亚C.日本
D.墨西哥2.中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过高主要是因为(
)A.中西部自然条件差,自然资源在首要城市分布集中B.土地面积大,城市数量多发展快C.区域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D.政策优惠,集中发展首位城市3.造成从84年到97年的13年间,广东的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的原因是(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化进程的推动③逆城市化现象的推动
④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和资产外迁A.①③
D.③④ 
近年来北京深陷雾霾污染之中。雾霾时能见度很低,连续多天的雾霾更是给道路交通和市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1.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其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大量悬浮颗粒(
)A.增强了对光的反射和散射作用
B.削弱了地面长波辐射C.改变了太阳辐射波长
D.增强了大气逆辐射2.雾霾天气持续出现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A.受暖锋控制,空气流动性差B.地面蒸发强,空气湿度增大C.冷空气快速南下,气温降低,水汽凝结D.受稳定天气系统控制,大气稳定 
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题。。 1.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A.①
D.④2.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A.东亚
D.北非 
近年来,中国国内出现了部分产业向越南等地转移的趋势。2015年春节前后,诺基亚公司将原来位于北京和东莞两家手机工厂关闭,迁往越南。据此完成下题。1.近年来,越南吸收外资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A.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资源丰富B.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C.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高D.便捷的电子商务条件,科技水平高2.该类企业外移,对中国的可能影响是A.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
B.减轻国内的环境压力C.导致技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减弱
D.失业率有所上升 
题型:综合题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国家对家庭农场扶持政策_百度知道
国家对家庭农场扶持政策
我有更好的答案
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五、引导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等便捷服务。引导和鼓励家庭农场经营者通过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土地经营权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分配方式,稳定土地流转关系,形成适度的土地经营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土地确权登记、互换并地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建设连片成方、旱涝保收的农田,引导流向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六、落实对家庭农场的相关扶持政策。各级农业部门要将家庭农场纳入现有支农政策扶持范围,并予以倾斜,重点支持家庭农场稳定经营规模、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技术水平、改进经营管理等。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推动落...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家庭农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查看: 247|回复: 1
封建的英国为什么流行庄园制?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17:29签到天数: 39 天[LV.5]常住居民I主题帖子农币
  有广狭二义:广义指西欧封建主凭借各种政治权力对依附农民进行剥削、统治的一定地区,义同领地。狭义指欧洲封建主主要用劳役地租形式剥削依附农民、独立进行管理及核算的一个地段,即封建主经营土地的一个单位。中国学者的理解多属后者。
  西欧封建庄园
  典型的庄园 和乡村一致,即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庄园。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两部分。领主自营地由依附于庄园的农民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各户农民的小块份地则由农民用自己的农具耕作,其收获用以维持农民一家的生活。庄园土地的分布情况、耕作办法,大都沿用过去农村公社的习惯。各户农民的标准份地,其面积大致相等,在英国一般为30英亩,并都由若干块狭长的条田组成,分别散布在地理位置不同、土质肥瘠不同的一些地段中。领主自营地面积较大,有时是散落在各处的条田,有时是土质肥美的完整的大块田地。当时耕作制度为二圃制或三圃制,每年各地段应春播或秋播或休耕,已相沿成习,大家共同遵守,不得独行其是。各户条田之间,只有一条犁沟为界。在耕种完自己的条田后,各农户在田横头筑起临时篱围,以防牛羊闯入地段糟踏禾苗。收割完毕后,篱围撤去,该地段即转为公共牧场,大家都可在上面放牧。这种耕作制度称为敞地制。原来属于村庄的草地、牧场、池塘、森林等,有时被庄园领主篡夺,农民要使用这些地方须交纳一定费用,但在多数情况下,这些土地仍属全村公共所有,大家共同使用。领主在庄园上一般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马厩等设施,置备犁、耙等各种农具,养有各种牲畜及家禽等,有的大庄园内还有一定数量的手工业者,如木匠、铁匠、首饰匠、皮革匠等,生产手工业品,供应领主及居民的需要。
  西欧封建庄园
  庄园上的劳动者 有三种人:①奴仆,其身份有的近似奴隶,由主人供给饮食;也有的虽耕种小块土地但不足以维持生活,还须由主人支付一定实物及货币。他们担任的是庄园上长年需人从事的工作,如运输、放羊、挤奶等。②雇工,农忙时临时受雇,按日计酬,多由庄园上或附近乡村贫苦农民如茅屋农充任。③农奴,他们领种一份份地,可以世袭使用,但没有所有权。使用份地的农奴有义务为庄园主服劳役,劳役的内容主要为耕种领主自营地,兼及割草、运输、伐木、修路等庄园上所需的劳作。劳役是农奴的主要义务,所以英国曾流行把它做为证明农奴身份的一种标准。农奴身份为不自由人,人身属于主人,世代相承,理论上可由主人将其随同土地转让,但生命肢体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损毁。其人身不自由的标志为:须向主人交纳结婚税(一般为农奴和庄园外的人结婚或比自己身份高的人结婚时交纳)、继承税(农奴死后其子继承财产时交纳)、人头税(农奴外出庄园做工时交纳)等。另外,农奴还受庄园上各种名目的剥削,最流行的是复活节交鸡蛋,圣诞节交母鸡,以及为使用磨坊、烤面包炉、榨酒器而交纳实物等。在法律上,农奴和主人没有平等地位,农奴不得控告主人,国家法庭不受理农奴上诉的案件。而庄园领主所控制的庄园法庭,可对农奴及其他居民审理,并向他们收取有关罚金。上述三种劳动者在庄园上所占的比例,因时间、地点、庄园类型不同而随之变化。一般说来,当西欧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11~13世纪),在一些典型的大修道院庄园中,农奴占居多数。除劳动者外,庄园内还有管家及领班,负责管理和监督农奴劳动。
  庄园生产的目的 当时大封建主拥有巨大领地,划分为若干庄园,散布于全国各处,他和他的家属、随从周转于各庄园,巡回就食。封建主组织庄园生产的目的,是保证自身及其家庭的消费需要,务使各项农产品及手工业品供应丰足而且自给,这就决定了庄园的自然经济性质。它和外面的交换是偶然的,只出卖临时剩余的产品,购买自己没有的东西如盐、铁、染料,以及不能生产的少数手工业品及奢侈品。到13世纪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庄园产生较大的影响,某些大庄园、特别是修道院的大庄园,出售农产品和畜产品的数量增加了,雇佣工人的货币支出也增加了。这些大庄园主不得不注意经营,改进农业技术,建立档案帐目,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农奴的剥削,以增加收入。
  非典型庄园 上述的典型庄园多存在于卢瓦尔河以北的法国和英格兰的中部及南部,但即使在这些地区,也还有许多其他形态的庄园,如有的庄园只有领主自营地,完全由奴仆担任耕作;有的庄园只有农民份地,耕种份地的农民向距离很远的庄园中心交纳实物地租或货币地租。有的地方一个庄园的土地分布在相邻的几个村中,也有的是一个村中有几个庄园。在德国和意大利,典型的庄园较少。意大利很多地方是自由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缴纳实物地租或货币地租。
  庄园的地租形态 主要是劳役,同时也有少量实物及货币。9世纪时,有记录可查的一些大庄园,依附农民负担劳役较重,大致是每周3日的数量。到11~12世纪时,劳役地租在各处分布不平衡,卢瓦尔河以南的法国及意大利,劳役很少,庄园农户一般每年只被要求耕作几天。卢瓦尔河以北的法国,全份份地的农户则须耕作两个月。而在英格兰,每周 3日的劳役仍然很多。从12世纪开始,把劳役地租改为货币地租已开始流行。封建主把自营地改行租佃制,要求农民直接交纳货币,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13世纪时货币地租更为流行,据统计当时英国货币地租已占优势。同时由于农产品价格上升,一些大庄园为追求多出售农产品以取利,又扩大自营地,加强劳役租,历史上称这种现象为“庄园反动”,但它的规模及持续时间都很有限。
  庄园的瓦解 14~15世纪是西欧经济剧烈变动的时期。商品货币关系更加发达,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庄园已不能适应。年黑死病席卷西欧,造成人口锐减,劳力短缺,耕地荒芜,封建主难以经营庄园,纷纷把原来的自营地及已经死亡或逃亡的农奴的份地改行租佃制。至于农奴,只要他们交纳一笔赎金,即可宣布释放,许多农奴由此得到人身自由。于是,庄园经济逐渐瓦解。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11:25签到天数: 23 天[LV.4]偶尔看看III主题帖子农币
小型农场主, 积分 3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2 积分
小型农场主, 积分 3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2 积分
学习了。。。。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个国家的农场最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