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多宝今睡了五个小时,苹果5s蓝屏重启咋回事事

您好,欢迎登录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难入睡,睡眠时间短,是什么情况
匿名用户&&&&
| &&&&浏览6359次 &&&&| &&&&提问时间: 15:33:32 &&&&|&&&& 回答数量:
病情描述:
我近期很难入睡,睡眠时间短,是什么情况啊?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吃什么药可以调理呢?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手机号:&&&&&
验证码:&&&&&&&&&密码: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睡眠障碍和精神心理压力,生活饮食是否有规律,过度劳累都有直接关系。
指导意见:
首先应该是回去吃有规律,不吃刺激辛辣过于油腻的食物,同时配合选择服用,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镇静药物对症治疗。
咨询相关专家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
育儿|两性|男性|整形|养生|老人头图加载中...
&&&&&&&这五天四夜,我仿佛从天堂慢慢坠入地狱,回到家我就剩了半条命,半个多月后我才活过来,不过别误认为多么恐怖,如此残是因为旅途出现些小波折,后面会详细描述。回来后,那一落地就让人尖叫,奄奄一息离去时仍忍不住回望的雪山、湖泊、草甸,也很久很久很久很久都在我脑海里回放,至于风景如何惊艳的话就见我后面图文并茂的慢慢煽情吧。
总之,无论受了怎样的苦,都非常值得。现在我就把所见所闻大家分享一下,游记最后,有和结合自己感受,及与身边以别的方式去的体会写的旅行小贴士,非常实用,希望能帮到对感兴趣的朋友。
&&&&&&&去的飞机很快,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机场海拔高度为4,411米,超过海拔4,334米(14,219英尺)的机场,是世界拔最高的民用机场。刚走出飞机,感觉了一下,几乎没有什么反应。但高原反应症状从轻到重,有很多种,因人而异,有些人高反应从轻度进展到重度是非常快,也许刚查觉很快就已经发展为重度了。所以一般初到高原地区,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或奔跑,因此,我很谨慎,放慢动作,拖着行李慢慢走。我问机场刚和我结伴静姐怎么样,她说暂时没事。出了机场,有很多的士和面包车,五十元一人,有的两个就走,到县城估计一个小时左右。
去的路上,虽然都是山路,但山势平缓不是很险峻。刚出机场时,可能是因为海拔太高,树木比较稀疏。越往前植被越多,经常一晃眼,就看见满山坡林木在高原的阳光照射下金灿灿的一片。
到了稍微平坦的山谷,偶有成群的牦牛缓缓行走,时不时的停下休闲的吃几口草。放牧的藏民骑着马,身体一摇一晃恍惚着望着远方发呆。已经收割完的青稞田上浮着的一层薄薄的晨雾还未完全散去,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奇妙的光影。溢到低洼地带的溪流似乎结冰了,泛着白白的光。
不知为什么,对藏民及藏区的生活特别有感觉,这是我关注及这么多年,一直向往的景象。现在,我终于深入高原藏区了。
这一切都那么熟悉又那么新奇,惹得我心潮澎拜,不断要求司机停车拍照。几次后,他有点不高兴,说耽误他的时间,要求加钱。我征求了静姐的意见,看她能否撑得住。她也很体贴,说这么远来了,别因为她错过风景,可以坚持的。于是又加了五十,说好路途可以停留一个小时。
的景点主要有红草滩、傍河、万亩青杨林、桑堆小镇及白塔。攻略上说,要拍晨雾中的桑堆小镇、静静的红草滩、夕阳下的傍河及万亩青杨林…现在正好早上,我本来计划从机场回来这一程,顺路把桑堆小镇、红草滩及白塔拍了,下午再去另一个方向拍傍河河青杨林,可刚到红草滩没拍几张,司机就催着走,说家有事要赶回去,我只好作罢。
&来到娜娜客栈,放好行李,姐姐就躺下了,很难受,一步都迈不动了,似乎都扛不住的样子。难怪刚才我看她上楼的节奏好像在攀登八千米的雪线。于是赶紧给她煮水,吃了两粒我带的红景天和复合维生素,让她好好休息。我负责出去找吃的,顺便去医院给她买点氧气和别的药回来。
到现在,除了头微微有些沉,胸口隐隐有点闷,别的反应我还真是不明显。虽然有点小庆幸,但我还是不敢太大意。因为有些人高反来得迟,熬过今晚才知道自己对高反究竟怎么样的承受力。
下了楼,我去客栈前台咨询服务员,打听好吃饭及医院的具体地点,就出发了。这时阳光已经很晃眼,我把帽子、面扑、围巾、墨镜能戴的都带上,一切都是慢镜头的往前挪。
&&&&&路过一家小餐馆,一对夫妇开的,主要经营面食。除了面还有馒头和油条。我吃了一碗面,不是很贵,15元,味道很一般。但高原能把东西煮熟就不错了,没敢有什么期待。电话姐姐,问她想吃什么,她说什么都吃不下,眼睛都睁不开,就想好好睡一觉。我叮咛她坚持不住一定要电话。最后给她带了一个馒头和一根油条,就匆匆往医院赶。
的街道还算整齐,临街的商铺门口经常有三三两两的藏民,坐在那里悠闲的晒太阳。偶尔将头凑一起闲聊两句,大部分时间眯着眼睛,恍惚的看来来往往的行人。
街上的行人、车辆都不多。到了医院,除了几个小护士,医生病人几乎都是藏族,都挺友好的,有些病人很好奇的直愣愣地看着我。这让我想起张小砚笔下藏区的土著,也是喜欢这样不加掩饰的直愣愣的观察“异类”。有时我无聊也故意直愣愣的看回去,总是弄得他们的“愣愣”措手不及,一个急刹车就拐弯了。弄弯几个“愣愣”,就轮到我了。
我告诉医生静姐的症状,开了几桶氧气(注意哦,价格比外面买便宜很多,大概一罐驱虫剂大小,携带很方便,可以随时吸)和肌酐口服液(对高反有缓解作用),然后赶紧往回走。回到客栈,让姐姐吸完氧服好药,我坐下喘气的功夫,发现不知道是不是刚才急着赶路,速度太快的缘故,高反的感觉比前面强烈点,但是出行仍然没什么问题。
静姐看来今天是没什么力气再去拍什么傍河了。我让她先睡,起床如果想吃点什么就让服务员做,送上来。然后我就让客栈管理员小虎带我去租电动车,一天一百。小虎问我会不会骑,要不先试试。我说“应该没事吧,都老司机了。”&因为这时候反应有点强烈,实在不想折腾,就让他直接开着带我回客栈休息。
躺了一会儿,没睡着,感觉太浪费时间了,索性又爬起来,收拾好包,拿着三脚架,出发。计划先去来时的路上补拍一下红草滩,快黄昏时再去傍河。
来到院子,客栈老板罗叔一家及服务员正坐在那里闲聊。我和他们打了个招呼,然后坐在电动车上,琢磨车头那几个开关,捣鼓了几下,有点犯晕,于是就请教罗叔。
罗叔很惊讶,说“哦,原来你不会啊!”我自信满满的说“没事,罗叔,你告诉我怎么控制,我慢慢摸索一下很快就会啦。”罗叔充满疑虑的看着我,我冲他笑笑,说“您就放心吧,罗叔,老司机啦!”。罗叔仔细的给我操作了一遍,最后仍然坚持,一定要让我在客栈的院子试一下再出门。我蛮不在乎,心想车都开了十几年,一个老少皆骑的小电驴算什么。
又确认了一遍功能后,很潇洒的骑上去,自认为很轻很轻的一拧油门,没想到车嗖一下如脱缰的野马般冲着院墙就飞过去了,吓得我包括周围的人都尖叫,慌乱间我手忙脚乱的捏手刹,在撞到墙的一瞬间,停下来了。
额滴神神呀,这架势骑上街要是在肯定会被当暴徒的击毙的,完全是自杀式的骑法啊!大伙儿都惊呆了!大叔责怪的看着我,“你怎么这么胆大,就这样你也敢上路?这样出去多危险啊?”我不好意思的说“我看街上都是老人妇女骑小电驴,以为它很温顺,谁知道它这样暴躁啊!”这回大叔怎么都不肯让我骑出去了。说实话我也被吓得高反都加重了,一阵儿头晕恶心。
但是时间多宝贵啊,只有今天在转悠,明后天在,晚上回到,第二天一早就飞走了。所以今天休整适应的同时一定要把那几个景点拿下。
我问大叔,“附近有向导吗?帮我找一个吧,这样又能骑车又能带路,都解决了.”
大叔说“卓玛下午没事了,让她陪你就好,钱嘛,给四五十就行了。”太好了,我连声道谢。&
卓玛是客栈的服务员,话不多很腼腆,因为她总是戴着口罩,所以我一直都没看清她的脸,感觉应该很年轻吧。上路后,坐在摩托车上,小风嗖嗖的,虽然太阳很灿烂的挂着,但是高原的风,尤其是深秋了,毫不含糊的刺着骨。
我穿着冲锋衣都觉得有点冷了,不由得靠紧卓玛,这时,才发现她竟然只穿了一件毛衣,并且是半敞开式的,扣子都没扣好。我让她赶紧掉头回去加衣服。但无论怎么说她执意不肯,总是说没事,不冷。
可怎么会不冷呢,估计她是怕麻烦不想再骑回去吧,红草滩可不是一时半会就到的。我要把冲锋衣给她,我穿抓绒衣,她更是不要,坚持往前开。于是我只好把围巾接下来,从后面帮她围好,又把她的毛衣扣子整理了一下。
卓玛一边开车一边不停地小声说谢谢。我问她红草滩远不远,她说不知道哦,就知道大概是那个方向,看我说的头头是道的,以为我知道路。呵,看来她是被我熟记攻略的假象迷惑了,不知道我是逛商场都迷路的路盲。我淡定的安慰她“没事,你边开边看路牌,都有指示的。”她说“我不识字啊”,我说“藏文呢?”她说“也不认识,因为没有上过学。”我“哦”了一声没再说什么。因为我知道在这样高海拔,崇山峻岭的偏远地带,之前未开发时,交通极其不便,物资极度匮乏,靠游牧和一点农业生活的藏民生存都有问题,上个学一定是很费劲的事儿,尤其又是女孩子。好吧,我就费点心好了。
之前我戴着帽子,头一直埋在卓玛背后。一是因为冷风,二是因为一抬头帽子瞬间就有被吹掉的可能。现在我只能一只手紧拉帽檐,时不时的瞄两眼路牌,另一只手抱着卓玛,防止她的毛衣被吹开。
空旷的马路上,偶尔有车快速驶过,也有零丁的几个游客骑着单车,用驴子的力气,蜗牛的速度慢慢移动。这里的海拔接近四千了,攻略上说去的路是上坡,所以建议搭车到景区玩,然后慢慢往回骑,看来还是有道理的。
车好像开了很久,我们都怀疑走错了的时候,终于看到红草滩字样了。这时我的手已经冻木了,估计可怜的卓玛一定快冻僵了吧。车停下来好一会儿,才慢慢感觉到阳光还是有温度的。这时已经四点多了,游人不多,只有几个藏民坐在路边,喝着酥油茶,边晒太阳边聊天。我让卓玛加入他们的队伍,省得一个人等我又冷又寂寞。&&&&&&&&
红草滩是的标志性风景,网上资料说距离28公里,但实际肯定没有这么远,顶多十几公里的样子。秋天,几乎每个到达的人,都渴望拍到“蓝天,白云,绿树,黄叶,红草,倒影”这样五彩斑斓的场景。如果不是秋天,这里的景色绝不会特别吸引你的注意力,一个仅足球场大小的水草滩地,周围几排青杨林,不远处有一片连绵起伏的空旷的山丘。但到了每年的9月底10月初,景色就会完全不一样,水中的水草仿佛在一夜之间被点燃,像一团团、一簇簇的火焰,是那种最为艳丽的深红。
可惜现在已经十月底了,水草不仅红的很疲惫了,而且很稀疏。周围的青杨林,黄叶也只剩一半挂在枝头。此时,阳光虽然在,但由于天不够晴朗,拍出的照片层次不够分明,色泽也不够通透,虽然也是五彩斑斓,但都不纯粹,整体一副萧条落寞的景象。一般一早一晚或雨过天晴是拍色草滩的最佳时间。看来我又错过了。不过心里却没觉得有什么遗憾。
拍摄的间隙,不断的有藏族小不点过来要糖,或要钱买糖。其余的汉语说不利落,“给糖,”“给钱买糖”却说的很清晰。开始我很有耐心的一个个打发。但突然间发现,不知道从哪儿窜出更多的小不点,跑来围着我。有的拉衣服,有的抱腿,有的伸着手,几次都差点把三脚架挤翻。一时间,搞得我有点不知所措。最后灵机一动,叫过来一个大的,给了她十块,很严肃的让她把队伍带走,一个也不许再过来了,过来也一分不给了。她高兴地答应了,也蛮有号召力,对着那帮小不点叽里咕噜说了一串藏语,队伍马上开始转移。红草滩立刻安静下来。
不经意的一转身,发现对面的山岗有两棵树,树形很像圣诞树,满枝头的黄叶在风中轻轻摇弋,泛着金灿灿的光。周围的山丘及收割后刚犁过的田地寂静而空旷。四周什么都没有,就这么两棵树,那么有型那么艳丽地矗立着。我顿时两眼放光,一脸神往的扛着三脚架跌跌撞撞穿过田地,磕磕绊绊往山丘上跑,然后各种角度不停地拍。(可惜,相机记忆卡丢了,白忙活一场,很多照片都是匆忙间用手机拍的感觉没有那么好)
拍着拍着,望了一眼卓玛,发现那几个藏民已经散了。就剩她一个人,孤零零的半伏在车头,正往我这边看。我顿时拍不下去了,因为她只穿着毛衣,这时候的阳光已经没有多少温度。于是又跌跌撞撞的翻岭越田的跑回去。她看见我回来,满眼欣喜。我要给她冲锋衣,她仍是一个劲的摇头。于是我们赶紧离开。
回去比来的时候快了很多,因为不用老停车看路牌。我问卓玛:“知道傍河吗?”她说:“不知道。”我说“那就先回,问问别人再说。”快到时,问了几个路人,大概知道了方向。但可怜的卓玛估计和我一样是雷达短路型的。我们绕来绕去,却怎么也找不到傍河。&&&&&&&&&&&我一看表也近五点了,平时她下班的时间,于是决定让她回去,我再想办法。
虽然是个旅游城市,但在城里跑的的士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来往机场、车站。好不容易看到一辆,赶紧拦住一问,人家愿意去,来回一百,停留一小时。我给了卓玛一百,她红着脸不肯要,小声的一个劲的说“太多了,四五十就够了。”我说“不多,那么冷跑了这么久,好辛苦的。”让她赶紧回去。这时静姐电话来,说她好些了,已经搭了便车到傍河了。我上车后,一路催着司机快点开,生怕错过傍河最美的时刻。终于在太阳落山前一个小时赶到了那里。
这时已经太阳已经西斜了,河边的岸上已经聚集了不少游客,正扛着长枪短炮的四处扫射。我也赶紧支好三脚架,全神贯注的、争分夺秒的拍起来。
黄昏的阳光让一切都温柔起来。轻轻流淌的河水,静静矗立的青杨林,远处暮霭里的村寨,袅袅升起的炊烟,悠闲漫步的牦牛群….&这样的画面一看就醉了,我脑子除了眼前的景象什么都不存在,只是忘情的看着拍着。静姐看到一半又不行了,回到车里等我。
时间过得真快,一个小时转眼就过去了。司机开始不停地按喇叭催我。我恋恋不舍的收起家当,一步三回头的上车。上车后,司机师傅很不屑的问我“你也真行,不就一条烂河、几个荒山和一排秃树嘛,怎么能拍这么久还不肯走?”我笑笑没做声。
一出,车就在山谷里盘旋了。小小面包车共计装了九个人,都是娜娜客栈的。一人五十元,到风景区大概两个小时左右。
在车上,大家彼此叽叽喳喳,分享着来高原的感受和下一步的计划。说起来就这几个人,有两三个都要靠吸氧强撑。我从昨天下飞机到现在,除了胸有点点闷,身体有一些沉,头
稍稍有些不舒服外,别的大反应还没出现。看来,我的状况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风景区,位于县镇境内下属的村。提起“”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几乎都是的县(原名中甸县)。两地相距其实也非常的近,直线距离一百多公里。
以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神山闻名于世,更有神秘美丽的珍、牛奶海与五色海子。这里的风景主要以高山峡谷、雪山、森林、河谷、牧场为主。景区最低海拔2900米(河口)最高海拔6032米(仙乃日峰)。
一路上,藏族司机不断地给我们介绍各景点的特色。他说,他的车只能把我们送到镇,买了门票后,进去游玩都是坐景区的免费大巴。门票期限为三天。第二天还要游玩的旅客一般住村,村仍是景区的一部分,门口随时可以拦截景区大巴。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就是冲古寺和珍,如果不找客栈的话,时间会比较富裕。所以司机拼命推荐我们再去一个叫俄初山的地方,说不在景区,但比我们今天要去的还漂亮。说的我们心动动的,可要去就要统一行动才行,因为和景区不同方向。最后大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就算了。
静姐她今天的状况依然不好,村海拔高达4000多米,她没有勇气挑战。于是和车里另一个同伴约好去镇住,那里海拔不足3000米,只是要从景区多坐半个多小时的车出来,明天再进去,有点浪费时间。大多数高反严重的游客为了安全起见,仍选择这种休整方式。
去的路上,山势比较险峻,公路绵长盘旋。山上的云杉冷杉都黄透了,偶尔夹杂着些红色的灌木。有时,到了平坦的草甸,司机就停下车让我们照相。五彩的色的山丘,黄色的草甸,黄色的阳光,黑色的牦牛,乳白的泛着银色的光芒的湖泊....感觉真好,尤其是在小七的眼里,这一切显得无比柔美祥和。可惜也丢了,这场景再也无法复制了,虽然它已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但一想起来仍深深地遗憾。
因为起得比较早,路上又上上下下,大家都饿了。中途路过一个小镇,师傅带我们去吃早饭。镇子的早饭比较单一,汉餐基本以面食为主。也是十五元一碗。我点了酸菜肉丝面。书上说高原不能吃辣,所以吃的时候我仅仅放了一点点辣椒。一碗下去,热热呼呼酸酸辣辣,很舒服。
吃完饭继续上路,途经朗吉岭寺(简称贡岭寺)。据说这家寺庙很牛掰很牛掰,进的游客一般都会在这里下车拜谒然后再进景区。在那个政教合一的年代,它是当时最大的寺庙,县的直接统治者,影响很大。而我们这群家伙,没几个对寺庙感兴趣的,一点都不虔诚,都是进去转一圈就走出来了。在门口匆匆照了像又接着上路了。
到了景区,第一时间是找客栈。因为走得太匆忙,又有太多未定因素,客栈根本不敢定。虽曾想,此时的房间,像春运的票一样紧俏。大多数客栈是在二号站,可连问了几家,要么都没有了,要么住帐篷,要么六七人一间的床位都涨到了两百。这天寒地冻的,没有自己装备去睡帐篷,想一想头发都有结冰的感觉了。
最后到了三号站,“飘摇摆渡客栈”的老板在路边拉客,一问,一般的房间没了,就剩下标准间,有热水洗澡,有独立卫生间,价格当然也是第一,680元一个标间。也就是340一个床。纠结了片刻,别无选择。哎,贵就贵吧,多花点钱,能干干净净安安静静的睡一晚,保证后面的行程有质量就行了。于是就定了。
因为姐姐要住景区外的镇,所以根本没有下车,直接去景区游玩了。来时路上,坐在我身边的是两个来女的。一个二十多,一个和我差不多大。她们来了三个人,另一个还在。那个悲催的孩子,一下飞机就被高反放倒,客栈没来得及去,就直接到医院吸氧了。晚上因为胸闷气倒腾不上来,睡觉都无法平躺,现在一个人孤零零奄奄一息的呆在客栈里。
小的这个,一路不停的咳,据说来了就感冒了,咳得我都替她揪心。因为高原最怕感冒,这都已经感冒了还往这么高的海拔去冲,多危险啊!我问她们买药了吗,她们摇摇头,似乎不知道高原感冒会怎样。我说严重点会引起肺气肿,不及时治疗或撤到低海拔的地方,很容易有生命危险。
然后建议她们等一会儿到了吃早饭的小镇,顺便买点感冒药加预防高反及肺水肿的药赶紧吃上。她们听完我的话,有点紧张了。司机师傅也怪她们有点大意,随后很热心的说买药的事儿包在他身上。
也许是怕高反的缘故,大家都很怕一个人。当静姐说要住在时,芝麻听到了。马上想和我搭伴。我问“你的这个小伙伴怎么办?”她说:”她本来就计划今晚回的,一听说肺水肿,恨不得现在就回去。”我笑了,于是,从这一刻起,我的同伴就换成了芝麻。
客栈老板三十出头,比较矮小瘦弱,头发稀疏,穿着有点邋遢,微微有些的迹象,说话有点江浙口音。我见到他第一眼就感觉似乎在哪里见过,想了半天却没有什么头绪。
到了客栈边办手续边聊天,我说“你好面熟啊”,他笑嘻嘻的说“在?&我摇摇头,他又说“看非诚勿扰?”我这才恍然,对啊,他就是那个在开过客栈,后来又在开的男嘉宾嘛。我问他“最后台下牵手了吗?”他说“牵了,女孩,不过不在。”挺好。我模糊的记得他貌似情商不高,还有点抠门。反正灯灭的挺惨。他说这里的客栈一般到十二月中旬基本就都撤了,第二年四五月再回来。我建议他在再开一家,可以换着季节的倒腾,他说已经在筹备中了,准备在开一家高端客栈。看来,这个家伙,还是一个很精明的商人。
今天的目标是冲古寺及珍。在景区,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手拦截十分钟左右一趟免费巴士,很方便。我们办完手续,出了门正好有辆巴士路过,马上就坐上车了。
从三号站到冲古寺草甸大概7公里多,因为山路,坐车可能二十分钟左右。巴士终点站叫扎灌崩。到了后,要沿着山路往上爬近500米左右才能到达冲古寺。别小看这500米,有一定的坡度,在海拔近四千的地方,我们走走停停,快二十分钟才走完。
冲古草甸是大型冰川U型谷的U谷口,原是一个冰川堰塞湖,由于仙乃日脚下的冰川湖泊决堤后冲垮了这里的湖泊,才形成今天这样的地型地貌。这里是到冲古寺,珍,络绒牛场、牛奶海、五色海的必经之地。
一到冲古寺草坪,视野豁然开朗。一条雪山汇成的溪流,弯弯曲曲地从草坪穿过,清澈无比,远远便可看到水底铺满的雪白卵石。溪边堆砌着无数座小小的玛尼堆,简单质朴,却满载着藏民们及游人的祈愿。它和经幡都是藏区的特征。
现在正好是秋意最浓的时候。森林中的落叶松变成金黄,山杨树变成鹅黄,各种槭树变成火红,五彩斑斓,这红红黄黄绿绿都以最饱满的色彩呈现在我们面前。今天的天气也非常给力,一眼就能目睹到仙乃日和夏诺多吉的风采。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且在这样绚丽多彩的大背景下观看雪山,真的被大自然的雄状、美丽和圣洁震撼到了。委婉曲折的溪流、绚丽的森林、黄色的牧草,银色的雪峰、五彩的经幡,交相辉映,整个草甸像一幅巨大的色彩浓烈的油画。
我一脸痴迷的在草坪上转来转去的,拍个不停,舍不得离去。芝麻在一旁笑着提醒我,“快走啦,这才刚开始呢,给你的相机留点空间。”我才醒过神,是哦,这才才刚开始。于是赶紧往冲古寺方向走。
寺庙虽然年已失修,略显残旧。也不是很大,但从废墟的规模还能依稀看到昔日的盛世香火。据当地藏民讲,这是因为寺庙的僧人担心拜佛的人太多打扰山中居住的神仙而故意不加修缮。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属实,反正我是信了。
今天最后的目的地是珍。因为我不停地拍照,不好意思老让芝麻在一边等,就让她自己慢慢往前走。差不多的时候相互联系一下就好。于是,剩下的路,我们基本就是各走各的。
珍在仙乃日的脚下,距离冲古寺大约两公里多的路程。但基本都是上山,没有马骑,更没有电瓶车坐,只能徒步或者坐滑竿。此时海拔已经在四千米以上了,平行移动都困难,何况是爬山。所以别小瞧这两公里。
一路上,有新修的木质栈道,也有人工的石阶,路况一直挺好。但经常有约45度或者更陡的坡,爬起来非常吃力。我体力这么好的情况,也只能一口气爬十几步就要停下来,肺憋得快要炸开,每次贪婪的狠喘几口气才能缓过来。
有段路,景区管理者把很多圆木一劈两半儿,铺在路中央,好似半圆形的铁轨的枕木。枕木之间的距离很大,走在上面的感觉很奇特,要迈大步子才能准确地踩到下一根枕木上,一不小心踏空后,就磕巴一下,很费劲。我估摸着这是根据藏民上下山的节凑设计的。因为我看他们上上下下,尤其是下的时候,简直就是蹦蹦跳跳。我实在是达不到那个境界,所以遇到这样的路段,我就走栈道边上的土路。
沿途上上下下的的游客很多,下来的游客都是一脸的轻松。我累的坚持不住的时候,经常会向他们打听:“请问还有多远?”或“上面美吗?值得这么费劲的折腾吗?”他们一般大都回答:“没多远啦,很快啦。”、“非常漂亮,太值得啦”等等。
有时实在是快撑不住了,精疲力尽的靠着木栅栏,一脸痛苦绝望的嘴脸,大口喘着气,呆呆地望着山峰,纠结着要不要放弃。总会遇到热心的驴子,看着我,友好的鼓励“加油啊,坚持住,就快到了。”听得我心里一暖,等那一口气倒腾过来后,又咬着牙,一步一步往前爬。
其实这一路虽然辛苦,景色却非常漂亮。栈道及石阶大多穿行在色彩斑斓的树林里。经常一抬头满眼都是金的、黄的、红的枝叶,在蓝的让人眩晕的天空、及朵朵白云的映衬下,绚丽而纯粹。随便一个角度,都能看到银白的雪峰及灰色的巨石。偶尔有花斑纹的松鼠、和一些不知名的鸟儿一闪而过。我抱着相机,每走几步就要拍几张,不是我贪婪,而是真的真的太美了,所以恨不得把全程的景象记录下来。
&&&&&一路走走停停,饿了就吃一包牛肉干,啃块巧克力,渴了就喝一口水。一个小时后终于到了坡顶。走出密林那一瞬间,眼前突然开阔。我看到了珍,顿时惊艳啊!虽然海子并不大,看上去也不深,却闪动着奇异的翠绿,在阳光下一波一波晃出幽幽的光芒,好像一块巨大的流光溢彩的翡翠!
我很好奇,为什么这么绿的湖水会叫珍?身边的游客告诉我:“可能是因为湖面上时不时泛起的光,亮晶晶的,像一粒粒珍珠吧。”我放眼望去,碧绿的湖面被风吹起细细的水纹,阳光随着微波荡漾,碎碎的,闪烁着银光,咋一看还真像一粒粒珍珠散落在湖面上。
这里海拔约4100米。据说很久以前,珍原是仙乃日脚下的一个,后来因为决堤,湖泊变小,只剩下了现在的小海子。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我的手机,最可惜是丢了冲古寺到珍的这一段,当时各种角度拍,感觉非常棒,只是部分景色,匆匆用手机扫了一下而已。所以,看到的和相机拍到的,远远比手机残留的这几张好很多)
之所以说珍是拍它的最佳角度,是因为这里再没有其他东西遮拦视线。仙乃日就
在湖的另一端拔地而起,垂直高约2000米的山体,就这么蓦然直立在眼前,近得连雪山上岩层的花纹和冰川的裂隙都可以看到,很有冲击力。
栈道两边挂满了经幡,微风轻抚,经幡舞动。湖水似一面梳妆镜,倒映着仙乃日的雄姿。本地藏族人说,平时神山常年被云雾笼罩,能看见仙乃日的人很有福气。今天的仙乃日整个轮廓都很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看来我的运气不错。我放下包,找了一个空位,面对她,坐下来,闭上眼,静静的,任时间流淌,任风声流动,用心感受神山的魔力。
呆呆地坐了十几分钟,接到芝麻的电话。她已经下到半山腰了。于是我站起身,又望了一眼圣洁的仙乃日和翠绿的珍后,转身离去。
下山的路就轻松多了。经过藏民特意在石阶上装的圆木阶梯时,我发现自己竟然也可以和他们一样,一蹦一跳的跑下去。偶尔看到上来时来不及拍或没发现的景色,就停下来补拍几张。遇到还在往山上冲锋,累的一脸绝望的游客,我也会停下来给他们打打气。
其中,有对老夫妻,七十岁左右,阿姨身体弱点,抱着一个氧气袋。叔叔一看就是经常锻炼的人,红光满面。他很小心的,一直搀扶着老伴。并不断小声鼓励着阿姨。让她坚
本篇游记共含33248个文字,73张图片。帮助了名游客。
(C) 2018 Mafengwo.cn
京公网安备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蚂蜂窝客服:国内 海外 +86-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流鼻血是咋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