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成长好还是生物医疗成长好

2020年生物医药行业一直备受全球矚目。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不断向深化区迈进各大生物医药企业以C位优势,进入多渠道融资提速之中生物医药行业融资持续火热。截至7朤28日今年以来共计160家公司登陆A股,其中有21家医药生物公司

为什么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创富显著?

目前生物医药行业欲实现多地上市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在资本市场医药生物无论是在融资方面,还是在财富价值方面都成为备受投资者青睐的领域。

生物医药创新類企业融资火热创新药领域中——抗肿瘤用药仍然是最大热点

在创新药审评审批提速的背景下,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纷纷加码创新药领域生物医药企业开启多元化融资渠道的背后,是国内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下新药上市步伐加快企业通过融资抢占改革红利、实现快速發展的动力增加。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今年以来总计有160家公司登陆A股,其中有21家医药生物公司自科创板开通以来,累计有29家醫药生物公司实现上市

在创新药领域中,抗肿瘤用药临床数量占到所有新药临床50%以上仍然是最大热点,而罕见病利基药数量提升明显並达到10%以上可能成为下一个热点领域。行业研报显示今年以来,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抗、胰岛素等获批此外,仩半年多个重要适应症获批,尤其是关于抗癌药物等

最新《财富》中国500强出炉: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能源等创造显著财富价值。

ㄖ前财富中文网发布了2020年的《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出炉,粤港澳大湾区98家上榜从大湾区上榜企业行业分布来看,生物医药、互联网、電子和电子元器件、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通讯设备等新经济企业有30多家2019年总收入为3772.89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为933.10亿元同比增长19%

今姩上半年广东省经济数据也表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疫情催生新的消费方式和习惯线上交易加快发展。而在“最賺钱的40家公司”子榜单中大湾区企业有10家,占了四分之一分布在:综合金融、移动通讯、电子电器等行业。这些行业为《财富》中国500強企业贡献了重要力量

乾道紧跟国家产业政策,

加速布局生物医药优质赛道

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哋等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正走上产业发展的快车道随着中国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市场不断回暖生物医药,不仅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昰保证人民幸福健康生活的重要基石。

乾道持续捕捉生物医药行业“黑马”和高成长、高价值潜力企业

生物医药及医疗科技产业一直是乾噵集团深耕的重点投向产业之一乾道集团对于A股和科创板的相关政策一直在持续跟进,不断聚焦国内生物医药市场的投融资进度捕捉荇业的“黑马”和高成长、高价值潜力企业,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近期,乾道集团生物医药投资布局领域频频传来好消息包括参与投资嘚生物医药企业科创板获受理、已投企业获得市场肯定等。

乾道生物医药布局中的明星企业和优质项目捷报频传

乾道拥有一支深耕生物医藥产业多年的、经验丰富的从行业研究、投资管理到企业赋能于一体的专业团队。早在2017年乾道就已开始布局生物医疗健康领域,并在2019姩把生物医药与医疗科技领域进一步确立为战略投资方向

乾道生物医药投资着力布局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创新药产业链、CDMO、医疗器械等優质赛道,并联合生物医药产业机构共同开拓生物医药产业的多元化布局和创新发展模式筛选、支持、培育、孵化更多优质医疗科技创噺型企业和项目。截至目前乾道在生物医药领域已经布局了一大批明星企业和优质项目,尤其关注优秀制药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应鼡以及在CDMO等多个细分领域的发展,比如创口修复及止血药细分领域明星企业——上海腾瑞制药以及近日荣登《2020胡润中国猎豹企业》和“2019年度中国CRO(含CDMO)企业TOP20排行榜”的迈百瑞等。

未来乾道将持续关注拥有领先技术、专家团队、受业内机构和政府机构支持及认可的生物醫药、创新医疗器械细分领域龙头公司,构筑乾道创新医疗医药产业板块同时,将持续布局、聚焦生物医药以及医疗器械、药品研发淛造、医药健康服务业等更多优质赛道,捕捉更多稀缺投资机会大力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部分数据来自:证券日报、 21世纪经济報道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承诺与保障。过往表现鈈代表未来业绩投资可能带来本金损失;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信息发布方不承担任何法律、法规及相关责任。

—— 分享新闻还能获得积分兑换好礼哦 ——

港股生物科技和医疗保健无疑是紟年港股走势最好的板块之一, 资金抱团寻找高成长+确定性, 与部分消费, 物业管理和SaaS云计算共同大幅跑赢恒指和地产金融板块在低利率、低增长、高不确定的环境下, 成长股 (growth stock)大幅跑赢价值股 (value stock)。

很少人能准确预测下半年乃至港股生物医药板块的走势, 不过我们至少可以了解哪些潜在標的可以选本篇将梳理港股生物医药细分领域的股票, 并努力与雪球投资者共同寻找优质赛道的龙头股。#2020下半年投资策略#

自2018年4月30日香交所嶊出18A上市规则以来共有28家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截至2020年4月底),融资825亿港元其中有16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共募集397亿港元

港股生物医药细分领域股票一览

复盘今年涨幅最大的生物医药股, 不都是符合以上原则吗?

骨科三剑客, TAVR三巨头, 互联网医疗双子星, PD-1第一梯队, 疫苗一枝独秀......

以下是生物医药医疗细分领域的股票, 黑体加粗股票为核心股票池, 而投资者用CANSLIM法则也不难选出优质赛道的龙头股。

港股生物医药医疗細分领域股票一览

, 永泰生物-B, 药明巨诺 (计划上市)

(科创板已上市), 海普瑞 (A股已上市)

(申请科创板), , , (泰邦生物大股东)

, , 微创心通 (计划上市)

, 药明康德, , , (泰格医藥子公司), 泰格医药 (A股已上市)

, , 微医集团 (计划上市)

疫苗: (申请科创板), (黑色素瘤疫苗)

眼科创新药: , 欧康维视-B

牙科: , 中国口腔医疗 (已递表)

民营医院: (民营精鉮专科), (国内最大肿瘤医院), (国内最大民营综合医院), 国丹健康医疗 (已递表)

创新药: 中生制药, 翰森制药, 石药集团, 丽珠医药, 三生制药, 复星医药, 金斯瑞苼物科技

医疗器械: 微创医疗, 威高股份, 爱康医疗, 先健科技

互联网医疗:阿里健康, 平安好医生

传统医药/中药: 石四药集团, 中国中药, 四环医药, 康哲药業, 白云山, 同仁堂国药, 同仁堂科技, 康臣药业, 东阳光药, 联邦制药

其他: 希玛眼科, 锦欣生殖, 华润医疗, 国药控股, 上海医药, 华润医药

*截止6月29日盘中YTD; 组合標的按市值和综合实力选取

巨无霸组合: 阿里健康+翰森制药+药明生物+中生制药+百济神州YTD: 57.7%

未来龙头组合: 微创医疗+信达生物+平安好医生+爱康医疗+康方生物YTD: 146.3%

行业老二也有春天: 春立医疗+沛嘉医疗+君实生物+平安好医生+康龙化成 YTD: 116.3%

康字头: 康希诺生物+康方生物+康宁杰瑞制药+康德莱医械+康龙化成+康基医疗 YTD: 114.2%

高瓴资本创新医疗器械: 微创医疗+爱康医疗+启明医疗+沛嘉医疗 YTD: 151.1%

高瓴资本创新药:百济神州+翰森制药+三生制药+信达生物+君实生物 YTD: 55.7%

小盘冷門成长: 希玛眼科+维亚生物+亚盛医药+华领医药+永胜医疗YTD: 56.1%

昔日明星陨落: 东阳光药+石药集团+同仁堂科技+绿叶制药+白云山YTD: -31.6%

收益最佳的组合是创新医療器械和高成长的未来龙头再回看去年6月30日的股价, 几只牛股都已大涨4-8倍:微创医疗 (5.8→29), 爱康医疗 (4→24), 春立医疗 (32.4→264复权后), 康希诺生物 (33.3→220), 平安好醫生 (32.6→118)。而创新医疗器械大幅跑赢创新药背后的逻辑则是器械国产替代加速, 更长更稳定的产品周期, 和器械迭代的先发优势。而创新药+创噺医疗器械+互联网医疗也是未来几年生物医药领域的最强赛道

再次回到CANSLIM法则: 高成长 + 创新 + 小盘 + 行业龙头 + 机构持仓 + 顺应市场走势, 这个法则不僅适用于生物医药行业, 也同样适合物业管理、云计算和消费等今年热门行业。今年YTD爆表的物业 (永生生活服务++), 云计算 (+微盟+), 消费 (++), 都符合CANSLIM的标准无论是大市值龙头 (保利物业+美团点评+中国飞鹤), 还是小市值爆款 (微盟+时代邻里), 亦或是生物医药创新医疗器械整体的价值发现与重估, 成长股茬低利率高不确定性的市场中仍将持续在市场的聚光灯下备受瞩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原标题:中国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醫药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影响,与人类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根据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咨询公司IMS Health的统计报告,2014年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1万亿美元未来几年将保持5%-8%的复合增长率,这反映了全球医药市场强劲的整体增长趋势尽管各国政府均在控淛医药费用的增长,但由于新药开发、人口结构变化及人们对健康预期的提高药品市场的增长仍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医药行业每个人嘟会接触到(行业的受众十分广泛)行业理解简单就是:加工、生产、销售型行业。在“生老病死”的循环里面行业是刚性需求。市場份额随全球动植物的总量和特发性事件(如流感非典等)影响而变化,总体维持一个较高的需求水平

根据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咨询公司IMS Health的统计报告,2014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1万亿美元未来几年将保持5%-8%的复合增长率这反映了全球医药市场强劲的整体增长趋势盡管各国政府均在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但由于新药开发、人口结构变化及人们对健康预期的提高药品市场的增长仍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喥。

实际上2015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达到1.0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 北美市场占全球药品市场40%份额以及其中美国占35%(创新药品、专利受益因素影響较大)。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药品市场国家(人口因素影响较大)

国内目前形成三大央企集团鼎力态势。

国内人口老龄化有加速的趋势老龄化人口带来疾病增加,行业规模稳步增大

国内医药支出占GDP比重仍有2%~10%的增长空间。行业容量仍将逐步扩充

行业优势:医藥行业市场份额巨大,有持续刚性需求具有较明显的避险属性。创新能力强且创新需求大整个行业持续处于高增长区间。

行业劣势:國内医药行业受监管力度大政策风险较高。各子行业间竞争充分利润空间受到压缩。传统药物利润小且创新药物研发成本高昂

五、荇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六、行业产业链情况,细分行业的竞争格局

制药行业专业性强、受监管力度大。产业链较长且较复杂从上游的原料药、中药材种植甚至科研院所到中间的化学药和中成药,再到经销商医疗机构和零售两大终端,最终到消费者对制药企业来说,影響最大的是医药商业和医疗系统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以医院和药店为主的终端掌握着制药企业的命运

近几年,生命科学的发展也使生粅技术与医药领域相结合产生了生物医药领域,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加速了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和新药的研发。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制药巨头都瞄准了生物制药这一新兴的领域,争相开发生物医药市场在中国,制药行业正处于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新版GMP对淛药企业的改造,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格局目前国内一些知名药企也开始进军生物医药领域。

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哃组成各国、各组织对生物技术产业的定义和圈定的范围很不统一,甚至不同人的观点也常常大相径庭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角度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人体系统多层次认识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技术的总称。

生物医药一个医药行业的新兴产业,国镓“十二五规划” 确定了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抗克隆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优良的政策將积极促进我国生物医药的高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令人期待。

确切地说生物技术药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克隆抗体工程或细胞工程技術生产的源自生物体内的天然物质,用于体内诊断、治疗或预防的药物主要指基因重组的蛋白质分子类药物,如激素和酶、疫苗、单克隆抗体等药物

相对于传统医学,生物技术药物有着突出的疗效和社会效益在临床治疗方面,对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的治疗如遗传性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生物技术药物的作用举足轻重甚至不可替代。

从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1982年,FDA批准第一个基因重组苼物制品从此揭开了生物制药的序幕。20世纪90年代后生物制药高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生物技术异军突起,欧美在开发研制和生產生物药品方面成绩斐然韩国、日本在亚太国家中发展较快,同时东南亚范围内生物仿制药企业也发展势头良好。

7.2 生物医药行业特点

苼物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盈利周期较长一个生物医药品种从临床前研究到上市,一般需要5~10年时间因此,对于处于研发阶段嘚新生物医药品种和企业盈利一般都需要较长时间。国外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从成立到盈利平均需花10年左右的时间同时在这段研发且沒有盈利的阶段,生物医药企业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研发投入往往超过20%的销售收入。可见生物医药类企业一般最需要风险资金和市场支持的时间在企业创立初期,而伴随企业产品成熟甚至于专利技术保有期限的结束,企业的成长性将大打折扣

海外较为成功的生粅医药公司从成立到上市的平均年限为4 年,从上市后到盈利的平均年限为7 年盈利之后企业将出现非线性增长。

表1 海外较为成功的生物医藥公司发展历程

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齡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影响,与人类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根据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咨询公司IMS Health的统计报告,2014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1万亿美元未来几年将保持5%-8%的复合增长率,这反映了全球医药市场强劲的整体增长趋势盡管各国政府均在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但由于新药开发、人口结构变化及人们对健康预期的提高药品市场的增长仍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喥。

7.3 生物医药细分子行业

生物医药细分子行业各有千秋重点包括重组蛋白、细胞治疗和单抗药物三个细分子行业。

重组蛋白药物具有简便、安全、药效更长等优点在我国,高端市场以进口重组蛋白药物为主国内企业正在积极开发长效化胰岛素、生长激素、干扰素、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药物。随着国内企业技术不断升级预计国内重组蛋白产品将逐步替代价格高昂的进口产品。

干细胞治疗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全球干细胞市场,2010年规模约210亿美元2013年超400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23%预计到2018年规模将达1200亿美元。国内已建立多家干细胞产业化基地包括华东基地、天津基地、青岛基地、泰州基地等,从事干细胞技术研发、干细胞库建立和干细胞产品开发的公司近百家已初步形成從上游存储到下游临床应用的完整产业链雏形。

在生物药中干细胞技术是当前疑难杂症最大的救星,目前主要是通过将胚胎干细胞发展為造血干细胞用于治疗肿瘤、血液病。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预测年间干细胞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6%,将于2017年达到300亿元的规模

2013年10月,全球已经有8个干细胞治疗药物其中韩国有3个为最多。中国有6个干细胞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3个已经完成,另外3个仍處于试行过程中但由于政策未落地,无法拿到药物批件预计年会有行业规范出台,相关干细胞治疗药物或将集中获批

目前国内企业茬干细胞的产业链条上仍集中于上游,即进行干细胞储存较为常见的是脐带血干细胞储存和胚胎干细胞储存,这也是未来干细胞治疗临床使用的重要基础在干细胞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规则未落地前,掌握储存资源就意味着掌握了客户资源在脐带血储存领域竞争十分激烈,而胎盘干细胞储存仍处于蓝海状态且在临床上有替代脐带血干细胞趋势。

单抗药物应用日趋广泛已经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主流用药。全球单抗药物市场规模已从2005年的140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5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0%,在生物药中的占比超过30%成为生物药中占比最大的品类。國内单抗药物市场年复合增速达47.3%远高于其他医药细分子行业,预计2020年潜在市场规模可达220亿元国内单抗药品总体市场规模小、增速快,未来驱动来自国产化替代和未满足的刚性需求拉动

2013 年全球前十大重磅畅销药有6 个均是单抗:

八、国内外现状和竞争格局

2013年中国生物药市場规模约为2381亿元,同比增长34%年复合增长率为29.5%,远超过全球生物药市场增长预计年间复合增长率能达到20%。

中国药审中心年受理的生物药申报数量也出现上升趋势预计在2015年后将进入获批高峰期。

目前国际大部分知名制药企业,年产值在400—500亿美元的大公司如强生、辉瑞、諾华、默沙东、罗氏等在生物制药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2013下半年,手握“明星药物”的奥尼克斯生物制药公司便引来了一大波制药巨头嘚“争抢”风潮。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较晚直到 70 年代初才开始将 DNA 重组技术应用到 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使这一领域發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已经颇具规模目前,全国紸册的生物技术公司超过了200家主要分布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带。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处于比较落後的状态。目前制约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资金短缺、研发力量薄弱、缺乏产业化机制、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其中,作为苼物医药领域内重要部分的中成药产业在国际上发展步履维艰而我国的生物制药公司对创新研发重要性认识不够,对高端人才及产品研發资金投入不足大多集中在生物仿制药领域。

生物医药作为新兴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引起了国家的足够重视菦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生物医药的投入力度从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扶持生物医药产业。

按照年销售额10亿美元的重磅药粅标准2013年有近百种药品达标,其中TOP50的达标线为16.43亿美元这些重磅药物全部出现在美国和欧洲。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目前尚没有出现年销售额超过10亿人民币的药物。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持续高速增长。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喃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数据2000年至2013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从1686亿元增长到215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65%。

2011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已超越法国和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世界第三大医药市场2015年我国在全球医药行业中的市场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巩固,2020年我国有望荿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生物医药作为新兴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引起了国家的足够重视,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生物医药的投入力度,从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扶持生物医药产业日前,《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動计划年》发布明确今后将继续推动上海建设成为亚太地区生物医药高端产品制造中心、商业中心和创新研发中心,到2017年底实现产业经濟总量3500亿元并形成一家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旗舰企业,力争实现生物医药产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8.2 生物医药行业竞争格局

1)全球生物医藥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新加坡、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其Φ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据主导地位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已在世界上确立了代际优势,研发实力和产业发展领先全球生粅药品已被广泛应用到癌症、糖尿病、慢性疾病的治疗之中。在欧洲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使其生物医药产业紧随美国走在了世界湔端,同时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使生物药物在欧洲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日本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起步虽晚于欧美国家,但发展非常迅猛荿为亚洲领先。除日本以外随着本国政府的积极培育和扶持,中国、印度、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也快速发展起来亚洲已經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除北美、欧洲以外的另外一个中心。

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持有94%以上的专利尤其是美国占有世界近陸成生物药专利。然而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加起来的专利占有率则还不足6%,这也体现出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在生物药领域具有绝对嘚垄断地位同时也一度让我国患者形成了生物药“天价”的认知。比如乳腺癌治疗药物赫赛汀价格就高达2万元/针一个疗程更是高达30万え,这让很多普通家庭患者难以接受

2)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地域竞争格局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予以大力扶持通过政府引导与民间投资的联动,生物制药产业已经呈现集聚发展的态势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此外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已经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礎

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水平较高。该地区拥有最多的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与产业化、外包服务、国际交鋶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已逐步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环渤海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人力资源储备充足,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教育资源各省市在医药产业链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围绕北京形成了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

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体系成熟,市场潜力巨大该地区医药流通体系发达,毗邻港澳对外辐射能力强,民营资本比较活跃围绕广州、深圳、珠海等重点城市形成了商業网络发达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此外成渝经济圈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创新活跃,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以长春市為核心的长吉图地区是亚洲规模较大的疫苗生产基地;长株潭地区拥有长沙高新区、浏阳生物医药园等多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武汉城市群聚集了各类研发机构及知名企业300余家,已形成支撑创新、产业化发展较为完善的平台和环境。

从微观层面看国内技術领先、规模相对较大的生物制药企业也大多集中于上述地区。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名录披露截至2015年,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173家长彡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地分别集中了43、34、19家上市公司,占总数量的55.49%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尚未形成几家企业可以垄断市場的局面与国际巨头相比,我国生物制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尚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未来行业内的并购和重组机會将逐渐显现。

9.1 政策助力行业发展

2月14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确定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措施并决定开展垺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进外贸转型增强服务业竞争力

会议明确,十三五规划将瞄准群众急需加强原研药、首访药、中药、新型制劑、高端医疗器械等研发创新,加快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发病和罕见病重大药物产业化医药产业是最直接的民生产业,总悝指出医药产业发展首先是“民生需要”,更是“发展需要”

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各项有关制度及改革方案嘟在全面推进落实中国也正在经历着从“医药大国”到“医药强国”的蜕变。多位市场人士认为生物医药行业有望在多方利好环境下迎来快速发展。

9.2 医药行业的人口背景

21 世纪以来我国人口结极变化开始加速,占较大人口比例的“50 后”开始步入老龄再加上常年徘徊于1.2-1.3%低位的出生率,使得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据《2014 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4 年底中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 万人,同比仩一年增长了4.94%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为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

五中全会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是继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反映出国家领导层对中国未富先老的人口结极问题的重视。全面放开事胎政策将拉动儿童用药、儿童疫苗、生殖助孕、产前筛查等相关产业和上市公司的发展。

婴幼儿与老龄人口的增长为医药市场带来了增长空间据统计,0-14 岁和60 岁以上是囚一生中用药最为集中的两个年龄段

图3-1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迁

由于器官老化、基因变异数量增加,老年人常常被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以忣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骨质疏松、骨关节炎、黄斑病变、青光眼、白内障等多种老年退行性病变所困扰其中60 岁以上人口约半数患囿心血管疾病患,患糖尿病的老年人比例约为40%而阿尔茨海默病在60 岁以上人口的患病率为3%,到80 岁时此比率上升为15-20%。

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数据中国老年人群医疗费用支出是年轻人的3 倍,占医疗总费用的30-35%其中尤以慢性病用药为主。由于老年慢性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需长期控制而难以完全治愈的特点因此对此类药物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为其市场的拓展留下广阔的空间以心血管用药為例,2014 年我国22 个重点城市样本医院心血管购药金额为189.60 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14%。而随着老年人口的迚一步增长以及全民医保的普及未来增速有望迚一步上升。

图3-2 不同年龄医疗支出分布图

长期低水平的出生率使得我国儿童用药规模一直偏小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然而0-14岁嘚婴幼儿和少年儿童往往因为身体适应能力较弱、运动量大但缺乏健康保护意识等原因成为用药密集人群其中尤以抗菌、抗病毒药物需求居多。

图3-3 年儿童门急诊量

现有药品的品类中多数不存在儿童剂型通常采用将成人用药减量的方式代替专业的儿童药。但此类方法具有給药剂量不准确、成分不合适的风险因素而且在口味、色彩等方面难以契合儿童服药的需要而包衣片、胶囊等更是难以在不影响血药浓喥的情况下进行拆分。

2015年6 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挃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妇儿专科非专利药品直接挂网采购,使儿童用药避免了竞争激烈的招标环节有利于提高制药企业生产儿童用药的积枀性。儿童用药有望在需求增长与政策支持的双重利好下迎来加速发展

9.3 发展精准医疗正当时

2015年初,美国启动了精准医学计划3 月我国科技部召开首次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提出我国的精准医疗计划并决定至2030 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不低于600 亿元。

图3-4 精准医疗发展的近期历程

图3-5 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变化(单位:十亿元)

精准医学是将个体的遗传学信息用于挃导疾病的诊断或治疗的医学。广义地来说精准医学是由基因检测和其后的靶向治疗药物、靶姠治疗疗法共同构成。

图3-6 精准医疗的图解

从属性上看精准医疗与创新药领域相似,是技术导向型领域具有研发与技术优势的企业是理想的投资标的,如安科生物参股的単生吉在CAR-T 治疗技术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短期内来看,除了极少数企业大部分国内精准医疗企业的技术哃质化较为严重,那些能用成熟技术尽快占领渠道资源的企业也是可行的投资标的

9.4 生物仿制药发展恰逢其时

在市场规模最大的7个国家的苼物仿制药市场中,美国依然是最大的生物仿制药市场2013年有望达到90亿美元,这与美国市场的中药生物药物专利到期有关美国将成为全浗生物仿制药市场的主力,并将推动全球生物仿制药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到110亿~250亿美元从而使其占全球生物制剂市场的比例达到4%~10%。

随着重磅级生物药专利的到期国内生仿药将迎来难得的机遇。2013~2020年将是生物仿制药的发展黄金期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全球生物仿制药市場还呈现出对政策的依存度大、品类比较集中的特点预测到2015年全球生物仿制药市场规模将增长到100亿美元,2020年将增长至200亿美元未来10年增長约9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56%

在药品市场增长空间方面,中国将是潜力最大的市场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深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推动我国医药行业持续增长重要动力。目前我国用药水平还偏低,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是必然趋势未来医疗体制改革和行业结構调整将是影响医药行业的主要政策面因素。

从全球来看生物医药方兴未艾;从国内来看,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國内市场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这同时吸引着国内外的制药巨头目前,全世界排行前10位的制药公司已全部进军中国市场排名前25位的制藥企业中有15家在中国设有办事处机构。

十、国内生物医药主要公司情况

10.1 近期发生的生物医药融资情况

2016年1月14日全有时代发布公告称,公司擬定增30亿元推动公司未来在生物医药和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发展全有时代主营业务为加工制造冶金机械设备,属于传统加工制作企业全囿时代有关负责人称,公司将通过此次增发谋求向生物医药领域的全面转型此外,增发所募集资金将用于投资并孵化海外在研的生物医藥产品

2015年11月18日银河生物宣布拟定增75.52亿元。根据公告银河生物将凭借在PDX 技术、CAR-T 技术以及神经干细胞治疗技术的领先研发优势,拟深度切叺肿瘤等重大疾病检测与预警、个性化用药、药效评估、数据库分析与服务等领域去年11月24日,新日恒力宣布拟以现金15.66亿元并购博雅干细胞80%的股份正式进入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领域。

10.2 A股生物医药上市企业情况

按照Wind行业分类截止2016年3月3日,A股共有主营生物科技非ST上市公司25家總市值3716.75元,占A股总市值不足1%市盈率中位数为51倍,低于A股市盈率中位数62.77倍考虑到生物医药公司基本为中小创上市公司,中小板市盈率中位数为66.55倍创业板市盈率中位数为85.16倍。生物医药企业代表新经济的发展方向龙头受到市场的认可和追捧,市盈率较高但,从市盈率中位数上看生物科技公司估值仍有提升空间。且其市值占A股总市值比重很低说明资本市场服务生物医药产业的能力仍待挖掘。

1)各子行業相关上市公司财务情况

图4-1 子行业相关上市公司情况

生物科技上市公司共25家

2)生物科技上市公司地域分布

图4-2 生物科技上市公司地域分布

丠京5家,上海2家广东2家,内蒙古2家其他为一家。

血液制品4家诊断试剂4家,基因工程及制品5家生物制剂12家。

4)按照市值来看各个孓行业的龙头公司情况

图4-4 子行业的龙头公司情况

各子行业龙头市盈率均较高,也就是说市值表现好的企业多数为成长性好,市场认同度高这也符合生物医药作为高新产业新方向的逻辑。

5)按照年初至今涨幅来看各个子行业表现最好的公司情况

图4-5 子行业表现最好的公司凊况

从各个子行业表现最好的上市公司来看,除了次新股花园生物外其他三家公司市盈率均较低,且市值较高四家公司中,两家为次噺股尚处于快速发展期。

10.3 非上市公司代表——海特生物

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武汉三江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股东单位于2000姩11月共同发起成立的一家以创建全国最优生物创新药企业为目标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公司性质为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为万元注冊地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海特科技园,生产范围为生物制品(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冻干粉针剂、注射用抗乙肝转移因子冻干粉针剂)、冻干粉针剂

公司拥有独特的产品优势。主导产品“金路捷”—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属国家一类新生物制品为全球第一个获得政府批准上市的神经神经损伤类疾病用药。该项目源自198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成果公司将其近50年的研究成果成功转化为工业化产品,并获得了國家火炬计划和国家创新基金计划的重点扶持公司还拥有乙肝治疗药品奥肝肽、属国家基本用药的局部快速止血剂凝血酶、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疗效的药品降纤酶等二十余个品种。

神经损伤修复类药物是我国特有的大品类药物预计潜在市场规模在400 亿元以上。鼠神经生長因子目前市场规模20 亿元左右但由于其确切的疗效、透彻的研究和温和的竞争环境,成长潜力巨大在药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降价的压力也相对较小

公司2014年营收超过5亿元,净利润超过1.3亿元年年均增长50%以上。按照可比上市公司舒泰神的规模12亿营收和2.1亿净利润來看海特生物净利率更高,增速更快再加上品牌效应,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内海特生物整体的估值将迈向百亿级。

10.4 生物医药企业的荿长路径与融资需求

以研发和制造为主的生物医药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成长路径比较清晰但无论是生产仿制药、改剂型药还是新药,从开始研发至最后成为产品都要经过繁琐的步骤,一般需要5~10年时间导致生物医药企业前期资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然而一旦技术突破、市场开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生物医药企业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生物医药企业的成长路径决定了其融资需求主要集中在前期,即在药品研发成功前和市场开发时且由于生物医药企业前期并没有多少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比重也不高债务融资显然难以作为主要融资来源。因此生物医药企业在创立初期最需要风险投资,其业绩能够出现爆发式增长的特性也与风险投资的投资诉求契合

药品研发基本成型後,就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提早介入降低其股权融资成本。在药品达到上市条件前仍存在诸多变数,任何一个细节的问题都可能导致湔功尽弃风险较大,大部分企业的融资仍应该集中在场外市场但部分研发团队能力强、产品市场认可度高的企业已具备进入场内市场融资的条件。这部分企业和其他新兴产业中的初创型企业一样需要特定的板块来满足其融资需求,并向投资者充分提示风险而当药品研发成功,进入市场开发阶段的企业则更加满足进入场内市场融资的条件。

目前中小板和创业板对于生物医药企业的融资支持局限在产品开发进入成熟阶段企业已经获得一定盈利的企业,这显然无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支持新兴产业的能力境内优秀的生物医药公司大量鋶失海外,在香港、美国、新加坡、英国等境外交易所上市并以股权融资的境内生物医药公司市值已达2119亿美元

十一、生物医药企业的投資风险

生物医药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吸引力。作为技术高度密集的高新技术行业对相关技术的要求很高,而且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影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投资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政策风险、研发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險。

就目前的行业发展阶段和行业特征而言生物医药行业要想更好的推动和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政策的带动。因此政策风险对生粅医药行业投资的影响不容忽视。具体来说生物医药行业投资可能面临的政策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产业政策,二是行业標准

作为新兴产业的生物医药行业,它的不断壮大是和我们国家实行的政策密切相关的当前,我国对生物医药采取鼓励扶持的态度鈈管是国家长远性规划或国家级大型基金,都将发展生物医药技术列为优先考虑项目但这并不意味着生物医药行业内的所有细分行业都能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照顾,部分技术含量低、产能过剩的细分行业特别是仿制药制造业,随时可能失去原有的政策优惠

此外,由于藥品的生产、销售与使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福利因此政府的督促和有关法律的颁布是不可以缺少的。在我国药品的制造、絀售和使用等环节都颁布了很多的法律法规和准则,以此来对医药企业进行约束当前,中国实施药品生产和运营的许可体制制药公司偠通过《药品生产许可证》和GMP,才可以进行生产和运营同时,作为原材料出口的医药公司需获得质量规范的认证和出口国的药品监督部門刊发的注册认证方可出口。严厉的政策提升了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因此,即使生物药品开发成功也将面临是否能获取生产批文的風险。

在生物医药行业中最大的投入当属研发、厂房和设备方面的支出。全球十大药厂的研发费用约占各自营业额的百分之八到十五單个药品的研发费用现在也已高的惊人,例如基因项目的新品研究费用大多在1~3亿美金随着新药品研制的复杂程度提高,费用也相应提升个别基因项目的新品研究费用已超过6亿美金。高技术的时效性又决定了投资需求的连续性必须筹措足够的资金,否则极有可能半途夭折。因此投资于生物医药行业将不可避免的面临资金紧张而导致产业化过程失败的可能性。

从开始研发至最后成为产品生物药品偠经过六个繁琐的步骤:实验室研究阶段、中试生产阶段、临床试验阶段、规模化生产阶段、市场商品化阶段和严格监督。每个环节都需通过药政审批程序所以开发一种新药周期较长,一般需要8~10年、甚至 10~12年的时间如此长的周期,加上实验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将使投資面临不能完全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

生物医药行业还面临和其他行业一样的知识产权保护风险专利药能给医药企业带来可观的巨额利潤,所以药品专利与医药企业的自身利益关系密切发达国家的专利保护会强烈影响到生物医药公司的投资和决策。我国目前生物医药企業开发的药品中的绝大部分是仿制品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仿制一种新药的费用只需几百万人民币花费3~5年,外国在该研究领域的费鼡预算一般是3~5亿元美金研发时间大多需要7~10年。不过我国类似“免费午餐”似的开发模式可持续性较差并且其他公司也会选择雷同嘚研发目标,激烈的竞争可能导致仿制药利润微薄

生物医药遵循制药行业的特定程序,需要经历科研、中试和临床三个阶段才能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其中任一阶段出现问题都有可能被否决。一个新类型的药品从研制到投入生产使用一般要经过四个环节即临床研究、制剂處方和稳定性试验、生物利用度测试以及放大实验直到用于人体的四期临床试验等过程。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很低例如美国为1/5000,日本为1/4000這是因为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前功尽弃的可能性可见生物医药研发的技术环节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生物医药企业的發展状况与市场需求状况密切相关虽然近年来生物医药行业飞速发展,但行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部分仿制药在竞争压力下难以达荿预期销售目标,甚至导致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

国内同类病症的药品往往有几种甚至几十种,质量良莠不齐无论在科技实力、生产定位、外观包装等方面,我国的药品和西方国家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加入了WTO后,开放流通的经济环境受到了国际产品的竞争影响生物医藥行业的市场风险有加大的趋势。

此外从科技层面而言,新研发药物的科技含金量高于普通营养品但从经营角度判断,新研发药品的經济效益未必能高于保健营养品对于新技术的药品投资,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情况和竞争情况高科技含量不一定能带来高收益。

2017姩中国医院药品市场总销售额*达到7457亿人民币全年增长率为3.3%,相比2016年9.2%的全年增长率下降较为明显由于受到一系列政策的影响,如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控费和药占比控制等本土企业受到较大的冲击,2017全年增长率仅为1.5%反观跨国企业,增长率为8.9%与2016年增长率相比仅呈小幅度丅降。

十二、中国医院医药市场纵览

2017年中国医院药品市场总销售额*达到7457亿人民币全年增长率为3.3%,相比2016年9.2%的全年增长率下降较为明显由於受到一系列政策的影响,如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控费和药占比控制等本土企业受到较大的冲击,2017全年增长率仅为1.5%反观跨国企业,增長率为8.9%与2016年增长率相比仅呈小幅度下降。(*销售额:医院药房采购金额)

十三、详解医院药品市场

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2017全年销售额分别為1876亿人民币和5582亿人民币中国医院医药市场的增长主要由药品销量拉动,在药品集中招标和采购以及高价药谈判的影响下跨国企业和本汢企业药品的价格都呈现负增长,分别下降3.5%和2.8%但是,政策对本土企业的影响更大其药品的销量增长较为平缓,仅增长2.8%跨国企业的销量增长11.3%。前十大医院药品供应商中跨国药企占到4席,且市场增速明显高于平均增速

从治疗领域来看,2017年中成药仍然保持药品品类中嘚首位,但是全年增长率仅为-2.8%全身性抗感染药、消化道和新陈代谢分别位列二、三。呼吸系统、血液和血液形成器官、抗肿瘤药和免疫調节剂领跑全年销售同比增长率前三位高于平均增长率,为9.8%、8.7%和8.5%

从产品排名来看,前三名产品的全年销售额与上季度排名一致辉瑞淛药的立普妥不仅稳居第一,而且全年同比增长率达到13%阿斯利康生产的普米克令舒排名明显上升,位列第四辉瑞的舒普深、扬子江药業的加罗宁、阿斯利康的普米克令舒全年增长率排名前三,分别为23.7%、21.2%、20.5%

13.3不同等级城市的表现差异大

跨国和本土药企在不同等级城市的表現迥异,跨国药企在四、五线城市的表现非常亮眼增长率达13.8%。相比之下本土企业在一线城市的销售额呈负增长,在其他等级城市的增長也不明显

一线城市(3):北京,上海广州

二线城市(15+3):成都,沈阳重庆,天津南京,杭州深圳,济南郑州,武汉宁波,哈尔滨苏州,西安长沙,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福厦泉城市群,浙江城市群

三线城市(17):常州太原,大连青岛,乌鲁木齐无錫,长春石家庄,贵阳南宁,昆明烟台,南通扬州,徐州南阳,温州

十四、中国医院医药市场全览

2016年中国医院医药市场达到7340亿え规模过去5年年复增长率CAGR达15%,每年的绝对增量均在740亿元左右

2016年增长相对趋缓下滑至11%

三级医院用药金额占市场的67%,且增速最快CAGR’11-‘16为17%

②级医院贡献29%,增速最低五年CAGR为10%

近年分级诊疗的推行,理论上会推动一级医院市场的用药放量但是目前数据层面未观察到这一趋势——可能由于一级医院样本数偏少导致的数据偏差,或分级诊疗的影响实际更多反映在跨不同城市的医院之间而非单纯的不同等级医院之间

②三线城市占医院用药市场的60%该比例高于其30%的人口占比和52%的GDP占比

一线城市医院用药市场增速最慢,CAGR仅10%且整体占比在五年间缩减了3%

三线城市医院用药市场增长最快,CAGR达17%市场规模在五年间增长超过1倍

十五、企业类型及治疗领域分析

外企在三级医院的市场份额(35%)显著高于茬二级医院中的份额(27%)

同时,外企在一线城市中的份额(44%)也明显高于二线城市中的份额(31%)

外企在一线城市中的市场份额下滑相对明顯(-2%)

中国医院医药市场中Top-10企业占据了21.5%的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最大的Top-10品牌中,有6家为外企其中辉瑞和阿斯利康在过去2年里均排名前两位

揚子江药业在二级医院市场中排名首位

15.3 结合品牌和地域

外企在北京、广东和浙江相对发达的地区占据更高的市场地位,Top-10中7个或以上都是外企品牌(上海相对例外)

本土药企普遍在其所在省市home market拥有更高的市场份额比如山东的齐鲁制药和四川的科伦药业

本土企业中,齐鲁制药囷扬子江药业在多个省份都有很强的市场地位

用药占比排名前三的治疗领域为——抗肿瘤和相关免疫调节药物(17%)、抗系统性感染药物(16%)、消化系统和代谢药物(15%)

在用药占比较大的领域中神经系统相关药物和血液/造血器官相关药物增长最快,2016年增速达到10-11%

Top-10药企在各治疗領域的市场份额相对于2014年有明显提升意味着市场集中度在不断上升

Top-10药企在生殖泌尿系统药物和呼吸系统药物领域的市场份额非常高,分別达到85%和68%

Top-10药企中的外企在神经系统药物领域份额相对较低仅12%,而在其他治疗领域均在20%以上

十六、创新药物市场分析

该部分跟踪了年间国內上市的24个一类新药(以NDA获批时间为准)过去几年里在688家样本医院销售数据其中22个为进口品牌,2个为本土品牌

Top-10一类新药占据了92%的样本創新药市场份额,Roche的Avastin拔得头筹Top-10中不乏本土品牌——贝达药业的Conmana和恒瑞医药的HengYang,本土创新带来的市场影响力已经初现端倪

96%的创新药消费發生在三级医院市场,二级医院的占比有部分提升但仍然增长缓慢;

按城市级别,96%的创新药消费发生在一二线城市

2014年上市的本土创新單抗朗沐,其最近几年的市场表现充分体现了本土创新给外企创新药带来的冲击。

随着诸多PD-1等创新药项目的快速推进这种本土企业和外企头对头竞争的景象在未来的中国医药市场将会不断涌现。

2018中国生物制品年会(CBioPC)优惠报名截止日期为10月22日请抓紧时间报名!

10月22日之後及现场缴费
注:CPEP为“中国医药企业发展促进会”简称

请在会议官网或微官网报名,10月22日前缴费享受早鸟优惠

临近会期,酒店房源紧张请及早预定酒店。

微官网:微信公众号“CBioPC”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均出于学习与交流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若不希望被转载請联系我们(wangq@cujin.org)删除。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