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工匠防火墙在哪里设置?

周小彧:让“95工匠”平台打造个性更张扬的商品_即时新闻_新闻中心_北京晨报网
周小彧:让“95工匠”平台打造个性更张扬的商品
   周小彧 受访者供图
个人简介:
周小彧,重庆商电科技集团董事长,互联网行业创业者与探索者,曾创立阿拉丁网络科技公司电商平台“外贸街”,被阿里巴巴集团全权收购。
创业感悟:
在创业路上,不放弃,选择坚持再坚持,始终朝着目标坚定努力前行。
创业秘笈:
把创业团队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专为不同客户量身订制圆梦方案,无论白日梦多奇葩,都会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
这是电影《私人订制》中,由葛优领衔的私人订制4人组,为普通人量身订制了不一样的梦想生活情景。影片中“私人订制,让你的人生不留遗憾”成为经典对白。
返乡创业的重庆商电科技集团董事长周小彧,经过两年多的筹备,打造了全球首创C2F(消费者到工厂)模式的私人订制预售电商平台——“95工匠”。4月28日该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让消费者直接与135家生产商交易,实现个性化订制商品的梦想。
第一次创业:被阿里收购
2009年,学声乐的周小彧大学毕业后,考入广东东莞富士康文工团。
在富士康工作的几个月里,大方、擅长交友的周小彧认识了一帮做IT的朋友——后来成为了她的创业团队。
当时全球正遭遇金融危机,广东东莞外贸企业也遭受重创,库存积压,寻求转内销。
一个曾做过外贸生意的朋友建议合伙创业,他们在东莞投入800万元,创立阿拉丁网络科技公司“外贸街”电商平台,专门为外贸制造企业转型做内销提供电子商务平台。
然而,创业的艰辛让他们始料不及。由于缺乏经验加上资金有限,20多人的创业团队挤在租来的房子,没日没夜地工作,每人每个月只有1200元的固定工资。
“饮食基本上以方便面为主。”周小彧说,经过3年的打拼,2012年生意开始风生水起,“外贸街”商户达到几十万家。然而一个现实问题摆在面前:电商平台太烧钱,团队面临资金困境。
一番权衡之后,他们将“外贸街”平台全权卖给了阿里巴巴集团,周小彧决定返乡二次创业。
二次创业:深耕电商平台
回到重庆万州,周小彧创业团队拿出2000万元在万州成立微企创业孵化园,免费为创业者提供资金和厂房支持。
与此同时,创业团队开始着手调研、选择创业项目,准备二次创业。
放眼全球,德国和美国等先进的生产制造商,通过智能工厂,已经开始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订制化、个性化产品。
让周小彧欣喜的是,全球还没有这样一个整合的预售平台:利用互联网将遍布全球的先进制造商聚在一起,先预售,再批量生产和提供服务,既彰显了新生代生产者的创意,又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的追求,真正有别于B2B、B2C、C2C等传统电子商务模式。
于是,他们将创业的目光转到了熟悉的外贸企业上,希望能为外贸企业转内销塑造新的商业模式:C2F应运而生。
颠覆传统的预售模式
为凸显平台商品的个性化和精工细做,他们给这个平台取了一个很大气和很诗意的名字:“95工匠”。
在周小彧看来,“95”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尊贵、至上,喻意每个消费者都是尊贵的,要让消费者买到高大上的产品和享受到尊贵的服务。
“工匠”是一种精神,是工业4.0先进制造者的代名词。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强调生产制造者要将“商人精神”转化为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目前已经有135家制造商,涉及电脑办公、家用电器、新潮科技、钟表首饰、个护化妆、户外旅行等13类商品,入驻平台预售。预售成功后,制造商拿到部分预付订单款,再进行生产。
周小彧称,C2F模式,让消费者直接面对生产厂商,免去四处搜罗、提心吊胆的定制苦恼。生产厂商也只需专注于产品生产研究和流行元素,基本上实现零成本调研和推广,零成本融资,零库存。
为提供配套服务,“95工匠”平台突破了传统代理经销产品的模式——线下成立城市驿站,将为制造商提供一站式配送、安装、退换货等一系列售中和售后服务问题。
打造西部第一电商
对于“95工匠”平台未来发展前景,周小彧很有信心。
“有创意、有个性的定制品牌基因能够创造更高的价值。”周小彧表示,从他们的调查来看,全球70亿人中约六成有个性化需求,80后、90后个性需求则达到八成以上。
她称,目前正在与国际一线品牌的代工商进行洽谈,希望他们成为“95工匠”的客户,届时,消费者只需通过“95工匠”平台与代工商交易,花费很少的钱,就可买到与国际一线品牌同样的材质和做工的商品,且特具个性化。
按照周小彧规划,未来3-5年,“95工匠“线上客户将达到3万至5万家,将汇集全球知名的制造商,力争成交额突破1亿元,成为西部第一电商。(原标题:周小彧:让“95工匠”平台打造个性更张扬的商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晨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转载仅限于非商业性信息传递之用,如无特别声明,本站转载之各种内容之版权均属其著作权人所有。 如果我们的转载行为侵犯了您的正当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并致以歉意。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您的位置:
全球首个匠品预售平台“95工匠”昨日上线
名称:全球首个匠品预售平台“95工匠”昨日上线
发布: 21:14
简介:全球首个匠品预售平台“95工匠”昨日上线
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编辑: 王怡)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视界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7184解放军首次参加全国性比赛竟派出95后新工匠发布时间: 10:52 星期五来源:中国军网
“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这是古时候人们对工匠及其精神最朴素的认同与尊重。新时期,从古老而朴素的精神源头重新出发,“工匠”正成为时代的热词,在武器装备领域,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虽然不穿军装,但每天都在与冰冷的兵器打交道;他们身怀绝技,却甘于平凡选择幕后默默坚守,他们用青春书写强军梦想,他们用匠心铸造大国利器,他们就是能工善技的大国工匠。
前不久,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落下帷幕,与往届不同的是,解放军代表队首次参赛,在这支由17名工匠组成的队伍中,既有经验丰富的“60后”老工匠,又有初出茅庐的“95后”新人,他们把赛场当作战场,高标准、严要求,展现出军工人特有的风采。比赛结束后,解放军代表队一举获得冷作钣金工和无损检测员2个工种的团体第一名、职工组3人摘金、青工组1人摘金的好成绩。本期,记者带您走近解放军代表队,感受比赛现场气氛,感悟大国工匠的精神与情怀。
张广前:竞技场上演超级“逆袭”
人物 张广前,男,1982年出生,现任解放军9601厂机加组组长。曾获首届军民融合职业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
成绩金奖,职工组冷作钣金个人总分第二名。
“一次大大的惊喜,没想到能拿到金奖。”这次比赛,张广前成功上演了军工版的超级“逆袭”。
要知道,在之前的训练中,他的成绩可不怎么样,差点没通过预选赛。回顾他的参赛路,可以用“坎坷”两个字形容。
第一阶段培训选拔,9名选手只有4人晋级。张广前的成绩非常不稳定,在初试中,第一次接触气割枪的张广前在切割环节出现了严重失误,导致实操得分倒数第一。
面对重重困难,张广前并没有放弃。他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加练,气割枪拿不稳,就练习用卡尺卡着手臂来辅助控制。张广前十多年的冷作钣金经验让他具备扎实的钳工基础,而冷作钣金比赛中较多的环节也都属于钳工领域,所以在第一阶段的选拔中,他以0.4分的微弱优势排名第四,惊险地进入了第二阶段培训选拔。
第二阶段培训选拔,选手面临的是残酷的四进三。与专业科班出身的3位队友相比,张广前理论基础差的劣势明显,总成绩一直垫底,且与第三名的成绩差距相当大,这让张广前的心里很难受。
在众人看来,张广前没戏了,有人开始劝他主动退出。面对如山压力,张广前选择坚持。
理论基础差,他第一时间想到“95后”的队友龙文浩。龙文浩是科班出身,理论扎实但欠缺实操经验,而张广前正好可以给他讲授实操方法。他俩就共同约定,利用休息时间相互针对薄弱环节进行辅导。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两人双双补齐短板,也提升了代表队的整体实力。
比赛一天天临近,张广前训练一天比一天卖力。在比赛前的几次模拟考试中,张广前和另外3名选手的成绩已经不相上下。
这可让解放军代表队的领导犯了难,4名选手旗鼓相当、同样优秀,而且很明显,张广前的成绩还呈上升趋势,到底该让谁留下呢?于是,解放军代表队主动与竞赛组委会沟通协调,按照比赛规则推荐张广前以所在工厂为单位报名参赛。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解放军代表队的请求得到了竞赛组委会的许可,张广前等4名选手如愿参赛。
事实证明,代表队的这次选择是正确的。张广前在比赛中发挥出色、稳扎稳打,实操成绩拿到了最高分69分,理论成绩也取得了77分。最后,张广前在比赛中夺得金奖,总成绩排名第二。
过程是磕磕绊绊,结果是出色完美。张广前的精彩发挥上演了一次军工版的超级“逆袭”。也许正应了他的一句话,“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迎来成功的曙光。”
倪浩田:不是科班出身同样做得更好
人物倪浩田,男,1989年出生,解放军4808军械厂无损检测员。曾获海军企业职业技能竞赛无损检测专业第二名、全军首届军民融合职业技能竞赛无损检测项目第四名。
成绩 金奖,无损检测个人总分第二名。
准备好钢直尺、计算器、磁性标记,铺开坐标纸,倪浩田又一次熟练地打开超声波探伤仪。从毕业到现在,倪浩田从事无损检测这个行业刚满5年,虽然是个新兵,但在比赛中沉稳发挥俨然像是老师傅。拿到无损检测个人总成绩第二名,让人们对这位年轻的选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我父亲是一名军人,所以我也有一种军人情结。”倪浩田爽朗地告诉记者,从小他就喜欢军舰、飞机等兵器,大学一毕业,他就选择了军工厂,成为一名无损检测员。
无损检测,就是利用X射线、磁粉、渗透、超声等技术给装备做“透视”检查,查找问题隐患。通常来讲,这个行业最考验的是经验。这次比赛的对手,大多都是拥有10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傅,倪浩田区区5年的工龄,如何做到脱颖而出呢?
“抓住一切学习机会!”倪浩田笑着说出自己的经验心得。
倪浩田在大学里学的是化学与工艺专业,与无损检测毫无关系,是彻彻底底的“门外汉”。
刚进厂时,倪浩田显得手足无措,带他的师傅对他说:“我也不是科班出身,但不要紧,只要比别人多付出一些,肯定能把自己的劣势转换成优势。”
学理论,倪浩田几乎把每一本书都背了下来,除了吃饭和睡觉,他基本上不离开探伤室,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顺利考取了超声II级和射线II级证书。
练实操,因为海军装备体积大,无法搬运到探伤室,倪浩田就扛着几十公斤的检测设备爬上爬下,几趟下来,往往是满身的油污和汗水。很快,他不仅熟悉了装备的工艺设计流程,还对焊接、涂装等特殊过程有了新的认识。
2015年,工厂承担了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装备保障任务,倪浩田被安排负责某型号装备的保障工作。任务时间2个月,他不仅加班加点完成了主要工作,还去外地工厂调研学习,自己的理论和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质的跃升。
“他把每一件小事都像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抓住,等到有一天我一看,嚯,好家伙,他抱住的已经是可以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这是电视剧《士兵突击》高成对许三多的“评价”,也是倪浩田最喜欢的一句话。凭着这种抓“救命稻草”的劲头,倪浩田从无损检测的一名“门外汉”,变成了专业技术能手。
去年7月,倪浩田参加了海军企业职业技能竞赛选拔赛,他格外珍惜参赛机会。集训期间,完成训练的同时,他还不忘向其他选手请教,反复摸索寻找差距。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倪浩田在选拔赛中总成绩第二名,取得了首届军民融合职业技能竞赛的参赛资格。
就这样,倪浩田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他获得了首届军民融合职业技能竞赛无损检测项目的第四名以及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肯流汗水浇来田野千里绿,能下苦功绘就蓝图四季春。倪浩田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通过自身刻苦努力,成功实现华丽转型,并在新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同凡响的成绩!
瞿德锋:迷恋“打击乐”的工匠大叔
人物 瞿德锋,男,1969年出生,解放军5701厂冷作钣金工,曾获首届军民融合技能竞赛冷作钣金第二名。
成绩 金奖,职工组冷作钣金个人总分第三名。
在外人眼中,军工厂的金属工具,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但在工匠看来,这些冰冷的工具,常常能演奏出动听的音乐,瞿德锋就是一位出色的“打击乐手”。
因为有一种军旅情怀,20岁的瞿德锋选择了解放军5701厂,成为一名航修冷作钣金工,这一干就是28年。28年来,他用辛勤的双手助力“战鹰”梦飞蓝天,也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享受独特的军工“打击乐”。
瞿德锋对冷作钣金的喜爱可以说是痴迷,在最初练习时,瞿德锋的左手被锤子砸肿了很多次。“现在练得熟了,只要看一眼,我闭上眼还能稳稳敲中。”瞿德锋说。
冷作钣金,说白了就是对金属进行裁裁剪剪、敲敲打打,但这其中精度之高、难度之大令人惊叹。瞿德锋说,冷作钣金的公差通常以丝米计算,一般图纸要求公差范围在20丝米以内,相当于3根头发丝。
“修理飞机,讲究高精度、高质量,因为飞机零件直接关系到飞行员的生命安全,不能出半点差错。我们制作的零件要完全符合标准,甚至有时候还要超过图纸标准的精度。”瞿德锋对记者说。
2015年,某飞机在西藏执行任务,主起落架损坏,需要紧急抢修。工厂派出8个人前去修理,瞿德锋负责钣金作业。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瞿德锋高原反应严重,他边工作边吸氧,早上6点开工,一直干到晚上8点,天黑了就用车灯打着光继续干。最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抢修工作。“看着自己抢修过的飞机能够重返蓝天,所有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望着振翅飞翔的“雄鹰”,瞿德锋露出灿烂的笑容。
这次比赛,瞿德锋能够摘金,与他开朗沉稳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冷作钣金组的实操题目是制作一个复杂形状的箱体,有弯折板、梯形板、椭形板、斜锥板等特殊部件,限时6.5个小时,这是非常消耗体力的项目。很多人质疑,年近50岁的瞿德锋与年轻人同台竞技,胜算几何?
“体力好确实有优势,但冷作钣金可是个‘技术活’。”瞿德锋举起锤子对记者说,例如用锤子,看起来简单,但握锤方法、下锤力道都非常有讲究,既要节省时间,又要考虑减轻金属疲劳度。
冷作钣金组考核时间紧、任务重,选手们称是“急行军”。比赛现场,瞿德锋眯着眼用尺子测量一块椭形板,熟练地在板子上划线标记,跟着有节奏感的敲击声微微点头,他完全陶醉于美妙的“音乐”中。
最终,瞿德锋获得了职工组冷作钣金总成绩第三名。瞿德锋常说,心态决定一切,当你把自己的事业当成爱好去干,就是一种最美的享受。
班组长的“婆婆嘴”
淮海集团二分厂热处理车间集易燃气体、易燃液体、高压气体、明火作业等多种高危因素于一身,作业危险系数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事故,热处理班组长李涛通过每天的班前会给小组员工讲安全,提醒员工在细节中注重安全意识。
李涛是一名30多岁的大学生班组长,别看他平常做起事来雷厉风行,但在班前会上是出了名的“婆婆嘴”。班组里的小健每次都会认真听、仔细记。不过,2年前,小健可不是这样。
那时候,小健刚刚调来不久,是个地道“门外汉”,每天班前会他总是听着李涛一遍遍地唠叨:“大家上岗前一定要严格穿戴保护用具,上岗后一定要从上到下仔细巡检,认真对照危险点检查标准和设备点检表。”但小健却不以为然,心里还嘀咕:“天天就这几句,耳朵都快生茧子了”。
一天下午,班组员工正紧张生产,突然有人大喊:“这是哪儿来的液化气味。”李涛得知后,立即暂停生产,组织安全员对设备设施全面检查,经过认真排查后,发现一台热处理设备输送液化气的管道阀门发生泄漏。泄漏的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明火极易发生燃爆,还好及时发现并进行了修理,才避免了这场事故。事后,李涛严厉地批评了当班负责检查设备的小健,小健认识到了事件的严重性,诚恳地接受了批评。
第二天的班前会上,李涛嘱咐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从此,小健每天班前会上都认真听着组长李涛的“唠叨”,上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点检设备、认真记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刘志鹏、田野)
班组是安全生产管理中最基层的组织,班组长作为“领头羊”,他的一言一行都被员工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安全无小事,班组成员一定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在一点一滴中强化安全意识。
以匠修心 以心炼技
关于工匠精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达生》里就提到一则梓庆雕鐻的故事。
梓庆是鲁国的木匠,相传他能用木头雕刻成鐻演奏乐曲,见过的人都觉得只有鬼神之工才能做出。鲁王听闻后很惊讶,于是召见他问:“这么精妙的东西你能做出来,有什么奥妙?”梓庆说:“只不过在做工前,我不敢耗费精神,静养聚气,让心沉静。斋戒三天,我不再怀有庆贺、赏赐、获取爵位和俸禄的思想……斋戒七天,我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体。然后,进入山林观察各种木料,选择好质地、外形最与鐻相合的,将全部心血凝聚于此,专心致志,精雕细刻。”与今天有的人急功近利,希望利益回报立竿见影相比,2300多年前梓庆之“拙”体现出的境界与风骨,值得称道。
《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说,每个人生来好比粗糙的玉石,若要想成为一块宝玉,需要经过反复地切磋、琢磨。试想,没有农民一镐一锹的精耕细作,就不会有麦苗的成长;没有工匠一刀一刻的精雕细琢,就不会有一件件艺术品的诞生。“笨办法”乍看上去似乎有些“笨拙”,但实则是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的坚守,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意志。
关于“拙”的话题,俯拾皆是。清代皇家建筑工匠世家——雷氏家族,设计了中国近五分之一的世界建筑遗产。雷氏的每个设计方案,都按照1/100或1/200比例先制作模型,更为可贵的是:小至台基、瓦顶、柱枋、门窗以及床榻桌椅、屏风纱橱等也均按比例制成。正因其潜心专注、追求极致的精神,被同行尊称为“样式雷”。匠人易得,匠心难练;以匠修心,以心炼技。实践证明,无论干哪项工作,只要肯下苦功,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做到精益求精,收获就会自然而来。
回溯以国为重的大国工匠徐立平的成长经历,不难发现创新就像跑马拉松,拼的是毅力和耐力,考验的是耐心与恒心。在航天动力燃料微整形工作30年间,徐立平每天面对的是大大小小的固体发动机,赶上重点型号投入批产时,任务重、周期紧,经常是“五加二,白加黑”……凭着对事业的忠诚和担当,苦钻善学、精益求精,由“拙”入“卓”,用堪称完美的产品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位作家说:“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军工武器装备发展,事关部队战斗力建设,我们只有拿出“蚂蚁啃骨头”的苦功,我们武器装备的质量才越有保证。责任编辑:刘艳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作人在哪里可以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