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三国杀三国杀只能打新手上路路,长不长胜率和经验值?

收藏的论坛
三国杀1v1数据分析 冷暖胜率深度分析
  本文的样本皆采于三国杀1v1吧的比赛&&王者杯,王者杯可以说是国内最高水准的三国杀1v1线上比赛,聚集了众多的大神参与。  王者杯已圆满结束,这届大赛在完美举办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珍惜的数据。在概化的技术之后,量化的技术方式是否是一种新的道路呢,对局分析这一传统的形式是否能焕发出新春?  而本届比赛留下了许多数据,分析这些数据是个庞大的任务,我就先抛砖引玉,希望各位有空的话可以继续深入。()  上图为王者杯淘汰赛冷暖胜率的统计情况。  经过两轮小组赛,统计的结果非常有趣。出乎我及各位的意料,淘汰赛中的冷胜率远远得高于暖,总体冷胜率达到了惊人的62.7%。  而分阶段来看,16强、8强、4强、三四名决赛、决赛的冷胜率分别为53.6%、68.2%、61.5%、60%、73.3%。可以看出,在16强比赛时,冷暖胜率的差距还不是很明显,而到了8强赛以后,冷的胜率就大大地拉开了暖。另外,还统计了一下比赛中胜利的一方冷的胜率及暖的胜率,结果为冷胜率为81.3%,暖胜率为62.9%;比赛中失败的一方冷的胜率及暖的胜率,结果为冷胜率为37.1%,暖胜率为22.9%。  记得之前有个不完整统计,统计大家OL上冷暖胜率的差距。发现大多数人OL上的冷暖胜率差距不是太大,但基本上是暖胜率要稍高于冷,大概高3-5个百分点。当时记得大家有过一番讨论,大致是暖先抓将,能先抓到明将中最强的核心,这样在刷路中,己方在将面上的优势会很明显,而路人水平一般较低,他们冷色先手出牌的优势发挥不出来,往往暖色一方就很容易取胜。  那为什么在王者杯淘汰赛中,冷的胜率是如此地领先于暖呢?隐藏在冷暖胜率的背后究竟有着如何深不可测的阴谋呢?  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大致分析下吧:  一、规则  我们都知道,此届王者杯在四禁外多加了一禁,禁甄姬。理由是甄姬对阵素将太稳,克星太少,选中甄姬的一方胜率太高,影响竞技性。这其实已经基本成为118平时切磋比赛的潜规则了,也算是大家的一个共识。从实际结果上来看,这一禁对暖色在抓将中的优势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明甄姬,本来在OL上基本上是暖色方抓到就胜算大增的一大利器,在本次比赛中,这一利器荡然无存。  具体分析,如果明将无甄姬,那么对于暖色的抓将没有影响;如果明将中有甄姬,由于有禁的因素在,暖色只能选除甄姬外最强的核心。而冷色方,则必然会选到一个甄姬。此时暖色有五将对四将的优势加上明将中最强将的优势,这相对于不禁甄姬来说,优势确实缩小,但依然不小。  因此,我觉得,总体上来说,禁甄姬对暖色方胜率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原因。  二、冷色的高胜率背后有着多少被人忽略的地方  排将上暖的优势被缩小,但仍然无法解释为何冷色一方是如此的高胜率。深度分析下,我有几点发现。  在本届比赛中,尤其是淘汰赛中,可以说每位选手的注意力都是高度集中的,绝对不是刷路人时的随意与漫不经心。那么作为冷色的一方,拥有的优势只在于先手出牌。一般情况下会认为此优势不及暖色先选将的优势。但是,在本届比赛中,我发现了大量精彩的冷色出将与排将,从而掌控比赛节奏赢得比赛的录像。在重压下,各位少年们的抗压能力显露出来,纷纷展示了各种出奇不意而又深藏蕴味的出将思路,为我们奉献了一局局精彩的冷色胜利的比赛。  乍一看,冷色的优势只在于先手出牌,而且还是只摸一牌的先手。似乎此点优势并不明显,但实际深入分析后发现,此点优势在高手对决中的分量竟是相当的重。先手出牌并不仅仅是之前所认为的先手压制,先手出牌的潜在优势在于可以灵活地制定自己的战略,根据双方已知将面制定自己的排将与整局的打法,从而将比赛带入自己的节奏取得优势乃至胜势。先手出牌配合多种战术的灵活运用,为冷色在一局中取得明显的优势。  这里有许多精彩的对局,冷色方在将面不利的情况下凭借先手的优势将比赛带入自己节奏取得优势乃至胜利的例子。我举两个例子略作分析吧:  例子1:  第一局是8强赛中最精彩的一场,由枪手VS拖鞋。此前双方战至3-3,此局为双方七局四胜中的决胜局。将面如下:   拖鞋暖色,枪手冷色。  抓将顺序为  暖:周瑜  冷:貂蝉,甘宁  暖:马超,暗  冷:暗(黄盖),于吉  暖:两暗  冷:张角  抓将分析:抓将过程双方没什么大问题,枪手二抓了于吉应该是他自己比较怕于吉的原因。  从将面上分析,双方差不多,冷虽有两核貂蝉甘宁,但暖破核马超正好算有一定克制能力,暖周瑜的威力同样很大,另外,暖还有三暗将对冷一暗将的优势。总体上是差不多的局面,冷色要胜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出貂蝉与甘宁的威力。  排将上枪手排得很好 貂蝉-甘宁-黄盖  首貂蝉乍看出奇,但实际上却是最能发挥出貂蝉作用的位置,对方暖周瑜的概率很小,那么貂蝉首发无论遇上谁都是自己掌握主动权。二发甘宁黄金位置无可置疑(很多时候大家都说二发甘宁太常见,会给人应对的措施因此而经常一发或三发。我还是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甘宁二位绝对是最佳位置,不要为了改变而改变)。三发黄盖爆发补刀或在不利情况下做核都有一定能力。  拖鞋这边的排将是 曹仁(暗)-周瑜-郭嘉(暗)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也许是正确的,但此局确实是最大的败因。首曹仁遇上貂蝉后直至阵亡时的情况我们来看下:   貂蝉三装备满手牌满血过曹仁面对二发周瑜。最终貂蝉RP不错,战胜周瑜时依然神装,最后战胜三发郭嘉,一穿三。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冷色灵活、自主制定自己战略,掌握比赛节奏与主动权的优势,还能依稀看到暖色在战略上的尴尬之地。这一点后面再详述。  例子2:  第二局是半决赛中八桃VS我的一局,此局为九局五胜中的第一局。简略分析下:   我暖色,八桃冷色。抓将如下  暖:周瑜  冷:孙尚香,暗(黄盖)  暖:暗(赵云)暗(吕布)  冷:暗(魏延)于吉  暖:大乔,张辽  冷:刘备  抓将上都没有问题。从将面上来看,冷方劣势。暖有核心周瑜而本方无明显破核及核心。  最后八桃的排将为 黄盖-香香-魏延。这是一个明显的香香养核阵,首黄盖先手起到压制控制作用,并且能随时阵亡为香香铺路,魏延作为三发伪核求逆转。  我的排将为 赵云(暗)-吕布(暗)-周瑜。这也没什么问题  比赛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黄盖起手苦肉起了两+1及决斗与先手乐,完美地达到了压制对方与控制节奏的目的,随后我赵云一直苦于黄盖的两张+1而无力落败。黄盖三血+1面对二发吕布,消耗战中将吕布打至一血后阵亡。二发香香,正是养的节奏。在养的过程中也是跌宕起伏,一度香香被打至一血无牌,但最终却缓过来神装面对三发周瑜,周瑜两次反间+乐不中,最终无力回天。  总结:这一局中,八桃的先手黄盖完美地达到了压制对方与控制节奏的目的,并且为二发香香养核这一思路起到了很好的铺垫,最终取胜得很精彩。  相对于冷色的先手出牌自由排将,战术灵活,制定战略,控制节奏等等优势。暖色方在后手出牌这一点上的劣势被大大放大。不仅仅是在出牌上落后,更重要的是整体战略上的被动。从之前举的第一例就能看出暖色排将上的尴尬之处,因为是被动防范,暖色排将上要考虑要防范的更多,比如光是首发就得要考虑对方首强命压制的可能,对方首核心养人的可能,对方素将试探的可能,对方其他出奇不意的首发可能等等等等。己方核心的排将基本只能在二三位,容易被对方针对(暖首核心周貂蝉经大量验证实在是失败的多)。看似选到一个明将中最强的,其实在整体上确实落入了下风。  例子3:  还是半决赛八桃VS我的一局,此局为九局五胜的第六局,前五局八桃3-2领先。将面如下:   其中甘宁貂蝉为暗将。  此处局面下,我的将面明显优势,但是,对面一个黄忠令我太蛋疼,曹仁貂蝉打黄忠劣势,甘宁均势。由于我是暖色,后出牌的劣势在此显露无疑。我实在无法判断对面的排将情况,一厢情愿地认为对面首黄忠的概率很小,结果排出 曹仁-甘宁-貂蝉的阵容。  最终曹仁基本白送,甘宁养不起黄忠只能拼掉,诸葛起+1限制貂蝉,连弩突死貂蝉。在过程中我有过几次失误与思路太固执,这是最大的败因。但从排将与出将上来说,冷色方确实将他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而我暖色方的劣势更是被放大。现在给我再一次机会的话,我会 二刀-甘宁-貂蝉的出将与排将(各位可仔细分析)。  三、误差分析  如此高的冷胜率有点让人吃惊,我公布下统计样本。总计83盘比赛,其中52盘冷胜,31盘暖胜。盘数略少,结果自然可能将误差放大。有人意见是希望能有上千盘的数据分析才更有说服力,但我觉得其实100盘左右已经能说明问题了,后面更多的数据只能使得胜率的统计更精准,误差更小,但大的走势应该是没有变化的。  同时也希望以后王者杯能越办越大,比赛越来越多,这样数据自然就更多了。  总结:  在相对较高水平的比赛中,冷色一方占据较明显的优势,总体来看,冷色一方胜率要高于暖色。主要原因在于冷色的先手出牌有自由排将,战术灵活,制定战略,控制节奏等等优势而暖色在整体战略上过于被动。&&& &&& &&&
近期游戏热闻温馨提示:糗事百科为大家收集了很多的手机三国杀等级经验表的糗事,各种关于手机三国杀等级经验表的爆笑经历,尴尬时刻和开心视频,想持续关注手机三国杀等级经验表的糗事就收藏本页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杀新手上路有多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