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youngstown sheet&tube sheetv.sawyer.

&Item 140.119/31635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635
日期:&2004
上傳時間:& 11:11:02
摘要:&  緊急體制雖能將國家救亡圖存,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緊急體制實踐上最大的弊端即在於常態化的危機與過度侵害人民權利、破壞國家憲政建制等濫權甚而有造成獨裁化之虞,因此所謂現代化的緊急體制也應朝減少是類弊端的方向努力,然欲完善緊急體制所要面對的兩大難題正是:分權的集中但避免獨裁濫權,人權的保障但確保效率安全,而權力制衡不僅可以避免過分集權造成獨裁,亦可避免獨裁後的侵犯人權,故應著重討論立法與司法兩權如何去監督、制衡實際握有國家緊急權的行政權,以達成緊急體制的現代化。順此前提而下,考量緊急體制乃係為應對危機所應運而生機制,因此在規劃上有著非常強烈現實性的需要,故往往須隨現實的需要與危機的轉變而呈動態調整,而調整的標準除審度時勢外,也須借鏡先前制度設計的缺陷以為改進,從而本文之論述將著重比較與我國關係密切的美國、德國緊急體制,並從歷史上緊急體制之演變及失敗經驗(包含我國、美國、德國),來檢討緊急體制設計、運作之缺陷,以供未來在進行緊急體制現代化革新時的參考標準。
  就實際面來看,由於我國對緊急命令的制衡已從事前控制轉向事後控制,從實體控制〈以法律控制內容〉轉向程序控制,如此轉變雖增強了行政(總統)的應變效率及權限(讓總統對緊急命令的發布及內容有著幾不受限的裁量權),然相對地卻也削弱了立法的監督功能,明顯不利於權力制衡而增加行政(總統)濫權與緊急體制常態化之危險性,故本文以為當從強化國會的監督制衡機能著手以改進現行我國緊急體制的弊端,然未免過分制約行政應變救急之彈性,可分別於緊急狀態「事的類型」或「時的延續」上採取控制性層昇方式,當緊急狀態愈嚴重、緊急措施愈可能濫用或發生常態化的危機時,就與國家緊急權行使愈周密的立法控制,一言以蔽之此即寓比例原則之精緻化於其內。另外針對司法對國家緊急權行使的控制而言,由於司法的特徵在其發動的被動性與手續的謹慎性,故縱然有必要須維持司法緊急時期法治國保證人的地位,然因緊急措施採取往往具有相當之急迫性、政策性與不可預測性,故司法審查宜採低密度的審查或寬鬆的合理審查較為妥適。不過若是緊急措施的採行已入侵至司法固有領域時,為維持權力分立及保障人民訴訟基本權,職司違憲審查的大法官對此類型緊急措施仍應以嚴格的審查標準加以檢視。&第一章 序論………………………………………………………………………0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形成……………………………………………0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範圍…………………………………………………002
第三節 研究方法………………………………………………………………004
 壹 部門憲法…………………………………………………………………005
貳 比較歸納法………………………………………………………………007
參 歷史演譯法………………………………………………………………007
 第四節 國內文獻回顧…………………………………………………………008
 第五節 本文架構………………………………………………………………009
第二章 國家緊急權權力本質之剖析……………………………………………010
 第一節 國家緊急權的理論依據………………………………………………010
  壹 大陸法系的論證…………………………………………………………010
   一 自然法的自救權理論…………………………………………………010
   二 國家理性理論…………………………………………………………011
  貳 英美法系的論證........................................................................................011
   一 緊急自衛說……………………………………………………………012
   二 消極除礙說……………………………………………………………012
   三 統制干涉說……………………………………………………………012
  參 本文見解…………………………………………………………………012
 第二節 國家緊急權行使之態樣與類型………………………………………013
 第三節 國家緊急權行使之界限與原則………………………………………014
第三章 美國緊急體制之運作實況………………………………………………018
 第一節 尋找憲法中消失的緊急條款?………………………………………018
  壹 總統的固有行政權?……………………………………………………019
  貳 總統的三軍統帥權?……………………………………………………019
  參 總統負責忠實執行法律?………………………………………………020
 第二節 法制化前美國的緊急應變體制運作…………………………………020
  壹 南北戰爭下的緊急應變體制……………………………………………021
   一 南北戰爭下林肯總統的緊急措施……………………………………021
   二 司法對林肯戰時緊急措施合憲性之檢討……………………………022
    (一) PRIZE CASES……………………………………………………022
   (二) EX PARTE MERRYMAN……………………………………...024
   (三) EX PARTE MILIGAN.................................................................025
  貳 世界經濟大恐慌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的緊急應變體制……………....027
   一 羅斯福總統的緊急措施………………………………………………027
   (一) 為因應世界經濟大恐慌(採取新政緊急立法)………………027
   (二) 為因應第二次世界大戰…………………………………………029
   二 司法對羅斯福緊急措施(或緊急立法)的合憲性檢討……………030
   (一) 聯邦最高法院對新政緊急立法評價的演變……………………030
   (二) 聯邦最高法院對第二次大戰緊急措施的評價…………………031
    1 TOYOSABURO KOREMATSU V. UNITED STATES…………032
  2 EX PARTE QUIRIN………………………………………………034
  3 UNITED STATES V. CURTISS-WRIGHT CORP……………...035
  參 韓戰下的緊急應變體制………………………………………………....037
   一 杜魯門總統的緊急措施………………………………………………037
   二 司法對韓戰時緊急措施的合憲性評價………………………………037
    (YOUNGSTOWN SHEET & TUBE CO. V. SAWYER)
   (一) Black大法官的判決主文……………………………………….038
    1 就有無國會立法依據方面:………………………………………038
    2 就有無憲法本文授權方面:………………………………………038
   (二) Jackson大法官的協同意見…………………………………….039
(三) 本案對總統緊急權行使所帶來的衝擊…………………………041
  肆 法制化前美國的戒嚴體制總覽…………………………………………042
   一 美國戒嚴體制簡介……………………………………………………042
   (一) 懲罰性戒嚴:……………………………………………….……043
   (二) 預防性戒嚴:…………………………………………………….044
   二 司法對美國戒嚴體制運作的合憲性評價……………………………045
 第三節 法制化後美國的緊急應變體制運作…………………………………047
  壹 國會立法對緊急權的監督與制衡………………………………………047
   一 戰爭決議權法…………………………………………………………047
(War Powers Resolution)
   (一) 立法背景與昔日就美國對外戰爭決定權歸屬的看法…………047
   (二) 戰爭決議權法的規範內容簡介與立法控制……………………049
   (三) 行政部門對本法立法控制的態度………………………………050
   (四) 小結:從統帥權的性質與界限評戰爭決議權法………………051
   二 國家緊急權法…………………………………………………………052
(National Emergencies Act)
   (一) 立法背景………………………………………………………….052
   (二) 規範內容簡介…………………………………………………….053
   (三) 對國家緊急法施行成果的回顧………………………………….054
   三 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055
(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一) 立法背景…………………………………………………………056
   (二) 規範內容簡介……………………………………………………056
   (三) 對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的評價…………………………………058
  貳 司法對緊急立法與緊急措施的合憲性評價……………………………060
   一 IMMIGRATION AND NATURALIZATION SERVICE V. CHADHA(涉及戰爭決議法與國家緊急法)…………………………………..060
   (一) 案例事實與立法否決權概念之簡介……………………………060
   (二) 判決內容………………………………………………………….061
   (三) 全面廢棄立法否決權所引起的爭議……………………………062
   二 DAMES & MOORE V. UNITED STATES(涉及國際經濟緊急法)
…………………………………………………………………………064
   (一) 案例事實…………………………………………………………064
   (二) 判決內容…………………………………………………………065
   三 司法評價對美國緊急法制化後所帶來的衝擊………………………067
 第四節 911恐怖攻擊事件後為因應反恐的美國緊急體制與學說上最近發展趨 勢……………………………………………………………………...070
  壹 美國愛國者法的立法授權………………………………………………071
  貳 司法對小布希反恐緊急措施的合憲性檢討……………………………074
   一 小布希總統的反恐緊急措施…………………………………………074
   二 HAMDI V. RUMSFELD……………………………………………..076
   三 RUMSFELD V. PADILLA …………………………………………..077
   四 RASUL, et al. V. BUSH, et al. .............................................................079
   五 小結……………………………………………………………………080
  參 學說上最近的發展趨勢…………………………………………………082
第四章 德國緊急體制之運作實況........................................................................087
 第一節 緊急法制之伊始-普魯士圍城狀態法之建立....................................087
 第二節 威瑪憲法之破毀-禍起緊急命令之濫用............................................088
  壹 條文解釋與適用之浮濫:………………………………………………089
   一 就條文要件觀之:…………………………………………………….089
   二 就條文效果觀之:…………………………………………………….089
  貳 國會與司法制衡監督之不彰……………………………………………090
   一 國會制衡監督之不彰:………………………………………………090
   二 法院制衡監督之不彰:………………………………………………091
  參 希特勒時代的變本加厲…………………………………………………092
 第三節 基本法下的類型化緊急憲法................................................................093
  壹 內在緊急狀態(innere Notstand)..............................................................095
   一 特別重大危害公眾安全與秩序緊急狀態(Die Gef?hrdung der ?ffentlichen Sicherheit und Ordnung in F?llen von besonderer Bedeutung)............................................................................................096
   (一) 條文內容:....................................................................................096
   (二) 規範分析:....................................................................................096
   二 災難緊急狀態(Katastrophennotstand)...............................................096
   (一) 條文內容:....................................................................................096
   (二) 規範分析:.....................................................................................097
    1 災難緊急狀態的意涵與要件:.........................................................097
    2 受災邦請求協助的法律效果及其權力本質、界限:.....................097
    3 聯邦干預受災邦事務的要件與法律效果:.....................................098
    4 聯邦干預權的本質、界限與干預之終止:.....................................098
   三 內部政治性緊急狀態(innenpolitische Notstand)...............................099
   (一) 條文內容:.....................................................................................099
   (二) 規範分析:.....................................................................................100
    1 內部政治性緊急狀態的意涵............................................................100
    2 受威脅之邦請求協助之要件與限制................................................100
    3 聯邦干預受威脅邦事務的要件........................................................101
    4 聯邦干預受威脅邦事務的法律效果................................................101
    5 聯邦干預權之擴大及終止程序........................................................101
    6 使用軍隊的要件及界限....................................................................102
    7 使用軍隊的本質與終止....................................................................103
   四 國會於內在緊急狀態下的監督制衡....................................................103
   五 司法於內在緊急狀態下的監督制衡....................................................105
  貳 外在緊急狀態(?usseren Notstand)...........................................................105
   一 緊張狀態(Spannungsfall).....................................................................106
   (一) 條文內容:.....................................................................................106
   (二) 規範分析:.....................................................................................106
    1 緊張狀態的意涵................................................................................106
    2 緊張狀態的確定(開始)....................................................................107
  3 緊張狀態的法律效果........................................................................107
    4 緊張狀態的國會控制與終止............................................................109
    5 緊張狀態的司法控制........................................................................110
   二 同意狀態(Zustimmungsfall)................................................................110
   (一) 條文內容:....................................................................................110
   (二) 規範分析:....................................................................................110
    1 同意狀態的意涵與要件....................................................................111
    2 同意狀態的確定(開始)................................................................111
    3 同意狀態的法律效果........................................................................111
    4 同意狀態的終止................................................................................111
   三 同盟狀態(Bündnisfall)..........................................................................111
   (一) 條文內容:.....................................................................................111
   (二) 規範分析:....................................................................................112
    1 同盟狀態的意涵與要件....................................................................112
    2 同盟狀態的法律效果........................................................................112
    3 同盟狀態的終止................................................................................112
   四 國防狀態(Verteidigungsfall)................................................................112
   (一) 國防狀態的確定(開始).............................................................114
   (二) 行政權的中央集權化.....................................................................116
    1 有關軍隊的使用................................................................................116
    2 有關聯邦政府的權力擴張及其例外………………………………117
   (三) 立法權的擴張-中央化與集中化………………………………119
   (四) 立法程序的簡化.............................................................................120
   (五) 緊急國會(聯席委員會)之建制……………………………….121
   (六) 憲法機關運作之確保.....................................................................123
   (七) 緊急立法及其措施的效力位階與時之界限.................................124
   (八) 緊急立法及其措施的廢止與國防狀態宣告的終止……………126
   (九) 司法獨立與對緊急立法與措施的司法控制.................................127
第五章 我國緊急體制之運作實況與現代化……………………………………129
 第一節 我國緊急命令之運作實況與現代化之方向…………………………129
  壹 我國緊急命令制度之歷史沿革與實施經驗……………………………129
   一 歷史沿革………………………………………………………………129
   (一) 憲法本文…………………………………………………………130
   (二)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131
    1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性質與效力……………………………131
    2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下的緊急處分……………………………133
    3 長期實施戡亂法制弊端之因………………………………………135
(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及其臨時條款廢止之機制不彰)
(三) 憲法增修條文……………………………………………………136
   二 實施經驗………………………………………………………………138
  貳 緊急命令之性質與規範效力……………………………………………139
   一 暫時代替、變更法律的效力………………………………………….139
   二 緊急命令效力能否牴觸憲法?………………………………………140
   (一) 肯定說:…………………………………………………………140
   (二) 否定說:…………………………………………………………141
   (三) 本文見解:………………………………………………………142
    1 由緊急命令之規範功能而觀:…………………………………….142
    2 由緊急命令之歷史經驗而觀:…………………………………….143
  參 緊急命令下總統的集權與擴權…………………………………………144
   一 就水平分權的集中而言:…………………………………………….144
   二 就垂直分權的集中而言:……………………………………………145
   三 就國家文、武分際的突破而言:…………………………………….146
   四 代行立法權與司法權?………………………………………………146
  肆 總統緊急命令權所應有的界限…………………………………………147
  伍 現行體制下行政院對總統緊急命令權的節制?………………………149
   一 由緊急命令的發布觀之:…………………………………………….149
   (一) 非前置必要要件說:…………………………………………….149
   (二) 前置必要要件說:……………………………………………….150
   二 由緊急命令的執行觀之:…………………………………………….150
  陸 現行體制下立法院對總統緊急命令權的監督與制衡…………………151
   一 應全部追認?還是可一部追認?……………………………………151
   (一) 全部追認要件說:…………………………………………….…151
   (二) 部分追認許可說:……………………………………………….151
   二 可否以事後另行立法方式來取代緊急命令?………………………152
   (一) 緊急命令優先說:……………………………………………….152
   (二) 後法優先說:…………………………………………………….153
   (三) 本文見解:……………………………………………………….153
   三 可否以事後另訂緊急命令法的方式來規制緊急命令?……………154
  柒 現行體制下司法院對總統緊急命令權的監督與制衡…………………155
   一 司法審查之容許性:………………………………………………….155
   二 司法審查之標準:…………………………………………………….157
   (一) 學界看法:……………………………………………………….158
   (二) 外國經驗:……………………………………………………….159
   (三) 我國憲政實務之經驗:………………………………………….161
  捌 對緊急命令執行措施的監督(執行要點的定位爭議)……………….166
   一 執行要點之容許性……………………………………………………166
   二 執行要點之法律性質…………………………………………………167
   三 對執行要點之行政監督………………………………………………168
   四 對執行要點之立法監督………………………………………………168
   五 對執行要點之司法監督………………………………………………171
  玖 我國緊急體制現代化改良方向之芻議…………………………………171
   一 回復憲法本文以設計單一緊急命令法方式為事前法律控制可行性之 評估………………………………………………………………...…172
   (一) 反對單一緊急命令法制定者見解:…………………………….172
(二) 肯認單一緊急命令法制定者見解:…………………………….173
(三) 本文見解-吸收美國國家緊急法之經驗以期建立有效地程序控制:………………………………………………………………173
   二 針對緊急狀態之「區別化」而設計「類型化」的緊急應變體制:
…...…………………………………………………………………...175
   (一) 類型化規範應變不周之疑慮?…………………………………175
  (二) 因類型化的差異而有應變程度的不同………………………….176
   1 行政權集中程度之不同……………………...…………………….176
   2 國會介入程度之不同………………………………………………176
   (1)有關緊急狀態的確定(開始)……………………………………177
   (2)有關緊急狀態的運作………………………………………………177
   (3)有關緊急狀態的終止……………………………………………...177
   3 由國會取代總統成為緊急應變措施決策機關之可行性評估……178
三 為避免緊急體制之常態化可採行特別多數決層昇機制……………179
四 小結……………………………………………………………………180
 (一) 上策:按「事的類型」採控制性層昇之模式…………………180
  (二) 中策:按「時之延續」採特別多數決層昇模式及制訂單一緊急命令法……………………………………………………………….181
  (三) 下策:維持憲法增修條文的現制……………………………….181
 第二節 我國戒嚴制度之運作實況與評估……………………………………183
  壹 戒嚴制度之簡介…………………………………………………………183
   一 戒嚴之性質……………………………………………………………183
   二 戒嚴之類型與區分標準………………………………………………184
   三 我國現行戒嚴制度之淵源與特色……………………………………185
  貳 我國現行戒嚴制度之剖析………………………………………………186
   一 宣告戒嚴之程序與責任歸屬…………………………………………186
   二 立法院對戒嚴制度的制衡…...……………………………………….186
   三 現行戒嚴法之簡介……………………………………………………187
  參 戒嚴制度之存廢?………………………………………………………188
   一 戒嚴與緊急命令的異同………………………………………………188
   (一) 實施依據不同…………………………………………………….188
   (二) 實施機關不同…………………………………………………….188
   (三) 實施效果不同…………………………………………………….188
   (四) 實施方向不同…………………………………………………….189
   二 戒嚴制度的剖析………………………………………………………189
   (一) 就權力作用而言…………………………………………………189
   (二) 就我國實際憲政經驗而言………………………………………189
   (三) 就實施效果而言…………………………………………………190
   (四) 就比較法觀點而言………………………………………………190
   (五) 就法治國家的貫徹而言………………………………………....191
   (六) 就今日戰爭的本質為「總體戰」而言…………………………191
   三 小結……………………………………………………………………192
 第三節 防禦性公投?…………………………………………………………193
壹 發動防禦性公投屬總統的國家安全大政方針決定權還是緊急命令權行 使?……………………………………………………………………….193
   一 主張屬國家安全大政方針決定權者以為……………………………193
   (一) 就文義解釋而言…………………………………………………194
  (二) 就體系解釋而言…………………………………………………194
   (三) 就制度性質而言…………………………………………………194
   二 主張屬緊急命令權(國家緊急權)者以為…………………………195
   (一) 就文義解釋而言…………………………………………………195
   (二) 就立法意旨而言…………………………………………………196
  貳 於三二0總統大選發動防禦性公投有無違反公投法第十七條?……197
   一 主張防衛性公投屬國家安全大政方針決定權者…............................197
   (一) 就文義解釋與事實而言…………………………………………197
   (二) 就防禦性公投本質與公投法對總統發動防禦性公投授權而言
……………………………………………………………………198
   (三) 就三二0防禦性公投內容而言…………………………………198
   二 主張防禦性公投屬緊急命令權(國家緊急權)行使者……………199
   (一) 就文義解釋與事實而言…………………………………………199
   (二) 就公投法對總統發動防禦性公投授權界限而言………………199
   (三) 就行政機關於立法時的本旨與立法意旨而言…………………199
   (四) 就防禦性公投本質而言…………………………………………200
   (五) 就三二0防禦性公投的內容而言………………………………200
   三 本文淺見………………………………………………………………201
   (一) 防禦性公投性質之定位………………………………….………201
    1 就國家安全與國家緊急權之關係而言……………………………201
    2 就國家安全大政方針之權力性質而言……………………………202
    3 就文義解釋而言……………………………………………………203
    4 就立法意旨而言……………………………………………………203
    5 就防禦性公投制度本質而言………………………………………203
   (二) 於三二0總統大選發動防禦性公投之爭議……………………204
    1 就公投法第17條之發動要件與功能而言………………………..204
    2 就防禦性公投對總統授權而言……………………………………205
    3 就行政機關立法當時本旨與立法意旨而言………………………206
    4 就三二0防禦性公投的內容而言…………………………………206
   (三) 必也正名乎:防禦性公投?防衛性公投?緊急公投?和平公投?
  ……………………………………………………………………..206
 第四節 我國緊急立法現況之概論……………………………………………207
  壹 動員法制-由國家總動員法到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207
   一 就國家總動員法適用時期與實施、停止要件觀之…………………208
   二 就國家總動員法內容觀之…………………………………………....209
   (一) 適用要件與範圍缺乏彈性……………………………………….209
   (二) 限制範圍及於人民經濟以外之基本權利………………………209
   (三) 動員之權責機關不明………………………………………….…210
   三 就國家總動員法效力、目的觀之…………………………………….210
   四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功能面面觀……………………………………211
  貳 災害防救法………………………………………………………………213
   一 有關災害防救組織之規定……………………………………………213
(一) 各級災害防救會報………………………………………………214
    1 中央災害防救會報…………………………………………………214
    2 直轄市、縣(市)災害防救會報…………………………………214
3 鄉(鎮、市)災害防救會報………………………………………214
   (二) 各級災害應變中心………………………………………………214
    1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215
    2 地方災害應變中心…………………………………………………215
    3 緊急應變小組………………………………………………………215
   二 有關災害應變措施之規定……………………………………………215
   三 現行災害防救法有關災害應變組織及措施之特色與檢討………....216     
第六章 結論………………………………………………………………………219
&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原則上以在註腳中曾引用者為主,然在寫作中所蒐集到的部分文獻雖未被引用,但卻對本文體系建構與內容反思有或多或少之助益,基於參考資料臚列之完整性本文仍將其依序列出,或可方便有興趣之讀者作進一步研究之用)壹 中文文獻(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列)一 書籍丘宏達、法治斌、蘇永欽,我國非常時期法制研究〈專題研究計畫報告〉,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出版,民國七十九年九月。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八版),三民書局總經銷,民國九十二年八月。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三版),三民書局總經銷,民國九十三年六月。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公司,民國九十一年十月。法治斌、董保城,中華民國憲法〈修訂三版〉,國立空中大學發行,民國九十一年八月。林紀東,國家總動員法概論〈初版〉,司法行政部發行,民國四十七年七月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二〉〈修訂五版〉,三民書局印行,民國八十一年五月。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四〉〈修訂六版〉,三民書局印行,民國八十二年九月。Amar, Vikram David, The Bush Administration’s Biggest Legal Setbacks to Date in the War on Terror (visited 3, 10, 2004) &http:// /amer/.html&陳世鴻,中華民國憲法新論(增訂版),三民書局,民國五十九年。Corna, Spencer J. & Richardson, Neal A., Justice for War Criminals of Invisible Armies: A New Legal and Military Approach to Terrorism, 21 Okla. City U. L. Rev. 349 (1996).Clymer, Adam, A Nation Challenged: The L Bush Quickly Signs Measure Aiding Antiterrorism Effort, NEW YORK TIMES, Oct. 27, 2001, at B5.Developments in the Law—The National Security Interest and Civil Liberties, V. The Exercise of Emergency Power, 85 Harv. L. Rev. ).Ely, John Hart, Suppose Congress Wanted a War Powers Act that Worked, 88 COLUM. L. REV. ).Filler, Daniel M., Values We Can Afford-Protecting Constitutional Rights in an Age of Terrorism: A Response to Crona and Richardson, 21 Okla. City U. L. Rev. 409 (1996).Gross, Oren, Chaos And Rules: Should Responses To Violent Crises Always Be Constitutional?, 112 Yale L.J. ).Henderson, Nathan C., The Patriot Act Impact on the Government’s Ability to Conduct Electronic Surveillance of Ongoing Domestic Communications, 52 Duke L.J. 179 (2002).Johnson, James H., Jr., U.S. Immigration Reform, Homeland Security, and Global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September 11, 2001 Terrorist Attack, 27 N.C.J. Int’l L. & Com. Reg. 419 (2002).李建良,淺析緊急命令之憲法爭議,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六期,民國八十九年一月。Lobel, Jules, Emergency Power and the Decline of Liberalism, 98 Yale L. J. )Lilly, Jacob R., Notes, National Security at What Price? A Look into Civil Liberty Concern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under the USA Patriot Act of 2001 and a Proposed Constitutional Test for Future Legislation, 12 Cornell J.L. & Pub. Pol’y 447 (2003).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三版〉,三民書局總經銷,民國八十八年十月。Miller, A political Decision by a Political Court, 29 UCLA L. Rev. ). Maddox, Heather Anne, Comment: After the Dust Settles: Military Tribunal Justice for After September 11, 2001, 28 N.C.J. Int’l L. & Com. Reg. 421 (2002).Mauro, Tony, Court Affirms Due Process Rights of Enemy C Majorities Find Government Went Too Far In Denying Habeas Claims of Detainees, NEW YORK LAW JOURNAL, June 29, 2004, at 1.Note, The 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A Congressional Attempt to Control Presidential Emergency Power, 96 Harv. L. Rev. ).Naqvi, Doubtful Prisoner-of-War Status, 84 Int’l Rev. Red Cross 571 (2002).Rushkoff, Bennett. C., A Defense of the War Powers resolution, 93 Yale L. J. ).Torruella, Juan R., On the Slippery Slopes of Afghanistan: Military Commissions and the Exercise of Presidential Power, 71 Rev. Jur. U.P.R. 667 (2002).李建良,論緊急命令法之制定問題,憲法理論與實踐(二),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頁557、558。Taylor, Stuart, Jr., A Failure of Leadership?; Bush’s overreaching has hurt him at Supreme Court and in the war on Terrorism, LEGAL TIMES, July 5, 2004, at 54.參 德文文獻(按作者姓氏字母順序排列)一 書籍張劍寒,戒嚴法研究〈初版〉,漢苑出版社出版,民國六十五年六月。Benda, Die Notstandsverfassung, 10. Aufl., 1968.Dürig, Günter, Grundgesetz (Kommentar), Bd. IV, 1969.Erhard, Denniger, Kommentar zum Grundgesetz für die Bundrepublic Deutschland, Luchterhand, 3. Aufl., 2001.Hesse, Konrad, Grundzüge des Verfassungsrechts des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0. Aufl., 1999.Jarass/ Pieroth, Grundgesetz für die Bundspublik Deutschland (Kommentar), C.H. Beck, München, 2002.Lenz, Carl Otto, Notstandsverfassung des Grundgesetzs Kommentar, 1971.李鴻禧,憲法基本概念之澄清-從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談起,憲法與人權,民國七十四年。Maunz / Dürig, Grundgesetz (Kommentar), Bd. IV, 1991.Münch / Kunig, Grundgesetz-Kommentar, Bd. 3, C. H. Beck München, 2003.Stern, Klaus, Das staatsrecht der Bundsrepublic Deutschland, Bd. II, C.H. Beck, München,1980.Schmidt-Bleibtreu/Klein, Franz, Kommentar zum Grundgesetz, Luchterhand,1999.張劍寒、譚溯澄等譯述,憲政獨裁與軍政府〈初版〉,國民大會憲政研討會出版,民國七十年四月。Topfer, Richard, Lind, Fritz, Notstandrecht der Bundrepublic Deutschland, Schulz, 1968.Versteyl, Ludger-Anselm, Grundgesetz (Kommentar), Bd. III, 1983.二 單篇論述及期刊論文Busch, Die Entscheidung über Krieg und Frieden, NZWehrR, 1992.Badura, Vorkehrungen der Verfassung für Not- und Krisenlagen, ThürVBl, 1994.李鴻禧,「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之民主憲政評估,憲法與憲政,民國八十六年。Daleki, Wolfgang, Die Regelungen über den Spannungsfall und ihre gesetzestechnishen M?ngel, DVBI, 1986.Erhard, Denniger, Verfassungstreue und Schutz der Verfassung, VVDStRL, 1979, Heft 37.Erhard, Denninger, ,,Streitbare Demokratie“und Schutz der Verfassung, Handbuch des Verfassungsrechts, New York Berlin, 1994.Fritz, Gernot, Handlungsbereich und T?tigkeitdauer des Gemeinsamen Ausschusses im Verteidigungsfall, in: BayVBl., 1983.Hahnenfeld, Befehls-und Kommandogewalt im Verteidigungsfall, NZWehrR,1988.陸潤康,美國聯邦憲法論(增訂再版),文笙書局總經銷,民國八十二年五月。Ipsen, Knut, Bündnisfall und Verteidigungsfall, D?V, 1971, Heft 17.Jahn, Ralf / Riedel, Norbert K., Streitkr?fteeinsatz im Wege der Amtshilfe, D?V, 1988, Heft 22.Kleiner, Niels-Peter, Koordination von Katastrophenschutzeins?tzen durch Kr?fte des Bundes, DVBI, 1977.Klein, Eckart, Der innere Notstand, Handbuch des Staatrechts(HbStR. VII), Heidelburg, 1992.言文介,國家緊急權如何才能不濫用,憲政思潮第五十三期,民國七十年三月。Rungweger, Hans-Joachim, Kompetenzverschiebungen im Bereich der Exekutive im Rahmen der Notstandsverfassung, Diss. Bochum, 1979.Robbers, Gerhard, Die Befugnisse der Bundeswehr im Katastrophenfall, D?V, 1989, Heft 21.Riedel, Norbert K., Entscheidungskompetenz des Bundestages bei der Festellung des Bündnisfall, D?V, 1991, Heft 8.Riedel, Entscheidungs Kompetenz des Bundestags bei der Feststellung der Bündnisfall, D?V, 1991.Vitzthum, Wolfgang Graf, Der Spannungs-und der Verteidigungsfall, Handbuch des Staatrechts (HbStR. VII), Heidelburg, 1992.黃俊杰,法治國家之國家緊急權〈初版〉,元照出版公司總經銷,民國九十年三月。湯德宗,權力分立新論(增訂二版),元照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詹中原,危機管理─個案分析,神州出版公司出版,民國九十二年五月。薩孟武,中國憲法新論〈十版〉,三民書局出版,民國八十二年八月。HOROLD C. RELYEA(楊日旭譯),SUMMARY OF EMERGENCY POWER STATUES(美國緊急權簡史),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編印(憲政譯叢二五),民國七十八年七月。法治斌、劉興善合譯,美國總統戰時應變權-判例選粹,憲政思潮第五十三               期,民國七十年三月。二 單篇論述及期刊論文丁守中,淺談危機處理的理論與實務,理論與政策第三卷第一期,民國七十七年十月。史尚寬,緊急命令和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憲政論壇第九卷第十二期,民國五十三年五月。丘昌泰,危機管理,研習論壇第二十三卷,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吳庚,國家緊急權的哲學基礎,憲政思潮第五十三期,民國七十年三月。吳志光,國家緊急權行使之界限-以國際人權法為核心,月旦法學第一一一期,民國九十三年八月。李建良,政治問題與司法審查-試評司法院大法官相關解釋,憲法理論與實踐(一),民國八十八年六月,頁400。李建良,緊急命令與法治國原則,台灣本土法學第五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李建良,緊急命令與法治行政-簡評「九二五緊急命令執行要點」,新世紀智庫論壇第八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法治斌,論國家緊急應變權,人權保障與司法審查〈初版〉,月旦出版公司出版,民國八十三年一月。法治斌,職權命令與司法審查,資訊公開與司法審查,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出版,民國九十二年六月。林紀東,宣布戒嚴與發布緊急命令,憲政思潮第四十五期,民國六十八年三月。林瑞富,國家總動員法的回顧與前瞻,中國比較法學會會報,民國七十七年六月。黃俊杰,憲法規範國家緊急權之研究-以德國法制經驗為借鏡,台灣大學博士論文,民國八十三年五月。林瑞富,解嚴後國家總動員法的效力,中國比較法學會會報,民國七十七年六月。林世宗,九二一大地震緊急命令與執行要點之憲政爭議,全國律師,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林吉朗,我國國家安全與危機管理,國防雜誌第十七卷第九期,民國九十一年三月。林子儀,言論自由的限制與雙軌理論,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周良黛,我國緊急命令權之研究,憲政時代第二十七卷第二期,民國九十年十月。洪茂雄,威瑪憲法制定過程與影響,歷史月刊第三十一期,民國七十九年八月。陳新民,西德國家緊急條款的制訂過程及其架構,憲政思潮第六十九期,民國七十四年六月。陳新民,修憲之道-臨時條款的存廢問題,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下冊),三民書局總經銷,民國七十九年一月,頁339。陳新民,戒嚴法制的檢討,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下冊〉,三民書局總經銷,民國七十九年十一月。陳新民,以憲法原理看新增修的總統緊急命令權,理論與政策第五卷第四期,民國八十年七月。謝清泉,災害因應法制問題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六月。陳新民,法治國家與危機─論總統緊急命令權之立法問題,思與言第三十八卷第一期,民國八十九年三月。陳英鈐,SARS防治與人權保障-隔離與疫情發佈的憲法界限,憲政時代第二十九卷第三期,民國九十三年一月。陳愛娥,疾病控制的憲法問題-以我國政府在SARS事件中的應變措施做違反省基礎,月旦法學雜誌第一零五期,民國九十三年二月。陳淑芳,國家緊急權制度之設計,月旦法學第一一一期,民國九十三年八月。涂懷瑩,論「國家緊急權力」與「當前戒嚴」,軍法專刊第二十七卷第五期,民國七十年五月。張劍寒,論違反國家總動員法制之懲罰,法律評論第三十八卷第十期,民國六十一年十月。張鏡影,概論各國國家總動員法〈上〉〈中〉〈下〉,軍法專刊第十九卷第七、八、九期,民國六十二年七、八、九月。張麗卿,論戒嚴與國家安全,憲政時代第十三卷第一期,民國七十七年。張旺山,馬基維理革命:「國家理性」觀念,政治社群,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民國八十四年。許宗力,憲法與政治,憲法與法治國行政。羅正南,國家緊急狀態中軍隊使用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六月。許宗力,從九二一震災看緊急命令相關問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六期,民國八十九年一月。章瑞卿,我國國家緊急體制之檢討與建議,律師雜誌第二四五期,民國八十九年二月。黃俊杰,德國條約緊急狀態權之研究,憲政時代第十九卷第三期,民國八十三年一月。黃俊杰,我國憲法國家緊急權條款之研究,中原財經法學第三期,民國八十六年六月。黃俊杰,十九世紀德國緊急憲法簡介,軍法專刊第四十四卷第一期,民國八十七年一月。黃俊杰,九二五緊急命令之影響評估,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五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黃錦堂,緊急命令法治化問題之研究,新世紀智庫論壇第八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葉愷,西德基本法上之緊急條款與第十七次憲法修正案,憲政思潮第五期,民國五十八年一月。董翔飛,從憲法中的緊急命令談到臨時條款的緊急處分,憲政思潮第五十三期,民國七十年三月。葉俊榮,行政命令,行政法2000(上冊,翁岳生編),民國八十九年七月。貳 英文文獻(按作者姓氏字母順序排列)廖元豪,美國反恐主義相關法律措施之簡介與評論,月旦法學雜誌第八十期,民國九十一年一月。廖元豪,我為何加入反對公投連署?,元豪的憲法夢想論壇:法律是顛覆的基地,網址:.tw/news/liaobruce/3//44/(民國九十三年六月七日瀏覽)。劉幸義,由法理學角度論「緊急命令制度」本身的合法性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六期,民國八十九年一月。顏厥安,緊急命令的性質─一個初步看法,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六期,民國八十九年一月。羅孟浩,比較戒嚴法,軍法專刊第四卷第十一期,民國四十四年十一月。譚溯澄,論緊急命令權之基本概念,東亞季刊第十一卷第四期,民國六十九年四月。譚溯澄,國家安全與國家緊急權,憲政思潮第五十三期,民國七十年三月。蘇永欽,臨時條款的效力、功能與控制,憲法與社會文集,三民書局經銷,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蘇永欽,正視臨時條款的時代意義,憲法與社會文集,三民書局經銷,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蘇永欽,西德緊急狀態法制介述,憲法與社會文集,三民書局經銷,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一 書籍蘇永欽,解嚴後的法制建設,憲法與社會文集,三民書局經銷,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蘇永欽,財產權的保障與大法官解釋,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學術研討會紀錄,司法院發行,民國八十八年四月。蘇永欽,部門憲法─憲法釋義學的新路徑?,走入新世紀的憲政主義,元照出版公司出版,民國九十一年十月。蘇永欽,橫看成嶺側成峰-從個別社會部門整合憲法人權體系,月旦法學雜誌第一一二期,民國九十三年九月。顧忠華,「風險社會」的概念及其理論意涵,社會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初版〉,允晨文化出版,民國八十八年。Harbans Singh Bhatia〈丁靜儀譯〉,戒嚴法─其意義範圍及合法性,憲政思潮。小林直樹〈李鴻禧譯〉,緊急權─立憲體制與非常時期政府之問題,憲政思潮第四十五期,民國六十八年三月。小林直樹(許介鱗譯),國家緊急權的根本問題,憲政思潮第五十三期,民國七十年三月。大西芳雄〈許志雄譯〉,立憲國家之緊急權問題,憲政思潮第六十九期,民國七十四年六月。BREST, PAUL ET AL., PROCESS OF CONSTITUTIONAL DECISIONING MAKING CASES AND MATERIALS (4th ed. 2000).朱志宏譯,美國在夏威夷的戒嚴,憲政思潮第六十九期,民國七十四年三月。江蓋世譯,美國戰時總統的授權,憲政思潮第五十三期,民國七十年三月。吳庚譯,西德的國防體制,憲政思潮第四十五期,民國六十八年三月。齊祐譯,法國總統在國家緊急時期的應變特權,憲政思潮第四十五期,民國六十八年三月。楊麗瑄譯,經濟動員和國家安全,憲政思潮第七十期,民國七十四年六月。三 學位論文〈法律研究所碩、博士論文〉李念祖,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在我國憲法上之地位,台灣大學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陳世偉,災害防救法制之研究─以日本法為借鏡,台北大學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六月。陳宥群,從政府遷台後的實例論國家緊急權在我國法上的實證,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二年六月。CORWIN, EDWARD, THE CONSTITUTION AND WHAT IT MEANS TODAY (13th ed., 1975).CHEMERINSKY, ERWIN ET AL., CONSTITUTIONAL LAW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2nd ed. 2002 ).GLENNON, MICHAEL J., CONSTITUTIONAL DIPLOMAC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KOH, HAROLD HONGJU,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NSTITUTI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0).胡開誠,國家總動員法概論,作者自版,民國五十一年九月。MAY, CHRISTOPHER N. and IDES, ALLAN, CONSTITUTIONAL LAW NATIONAL POWER AND FEDERALISM (2001).RANKIN, ROBERT S., WHEN CIVIL LAW FAILS (1939).ROSSITER, CLINTON,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2nd ed. 1960).ROSSITER, CLINTON, CONSTITUTIONAL DICTATORSHIP (1963).ROSSITER, CLINTON, THE SUPREME COURT AND THE COMMANDER IN CHIEF (1976).SCHLESINGER, ARTHUR, jr., THE IMPERIAL PRESIDENCY (1973).STONE, GEOFFREY R. ET AL., CONSTITUTIONAL LAW (4th ed. 2001).二 單篇論述及期刊論文Ackerman, Bruce, The Emergency Constitutions, 113 Yale L. J. ).
描述:&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93
資料來源:&
資料類型:&thesis
顯示於類別:
文件中的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34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著作權政策宣告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Copyright&&&&
Enhanced by &
Copyrigh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ubefree中文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