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区域活动更加生活化,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

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
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
作者:佚名&&&&南艺新闻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466&&&&更新时间:
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
1.课程游戏化的意图
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课程游戏化是什么?大家可能有疑问,因为过去对这个问题没怎么提过,或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家会有一些不同想法。站在质量的高度,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我们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提升课程实践的水平。我们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来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课程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此项目是一个从小的切入点去推动整体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
我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抓课程游戏化这件事不是为了项目本身,而是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抓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因此,不是说幼儿园课程贴一个游戏化的标签,或者游戏活动多一点就是游戏化了。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根本的任务。所以理解课程游戏化要从提升教育质量的高度来理解,要从儿童发展上来理解。
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科学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当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我们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就没有真正确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没有充分地落实。这个课程实践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实践中。所以,我认为课程游戏化也是贯彻落实《指南》的抓手。如何贯彻落实《指南》可以通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这个项目去引领。所以说,课程游戏化不是在《指南》和《纲要》之外另外给大家增加要求,它本身就是《指南》和《纲要》的精神本质之一。此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落实《指南》和《纲要》精神的过程。
课程游戏化不是课程改革的唯一路径。课程改革的路径有很多。例如,有些地方提课程生活化,有些地方提课程经验化,有些地方提课程过程化,有些地方提课程情境化。这些提法有相似之处。江苏选择的是课程游戏化,这一切入点比较适合当前幼儿园教师认知水平,较容易与实践靠近,这也反映当前课程实践中基本的问题和焦点。江苏从课程游戏化切入,跟其他省份选择从课程生活化切入,或课程经验化切入等是异曲同工的。从这一意义讲,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很多。
既然生活化就一定要游戏化,既然课程是游戏的,也必然有情境。游戏是一个过程,既然是一个过程就包含经验,这是相通的,只不过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外延稍有差异。如何理解课程游戏化?游戏化的核心是关注质量,关注实践过程。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不是比文章写得多不多,而是教育过程是否有效,幼儿是否得到了发展,幼儿园课程水准是否提高。因此,游戏化的推进最终标准是实际水平的衡量。当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提升经验,总结经验。经验总结出来,并继续辐射下去,深入下去,就形成江苏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它能体现江苏的基本水准。这是引领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性问题。
2.课程游戏化的实质
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实施活动。课程实施的途径有很多,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而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又可以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也就是说,专门的游戏活动时间要确保。确保是指幼儿每天有自选活动的机会,能自选游戏,自由游戏时间应得到保证。2014年是《儿童权利公约》颁布25周年,世界各地开展了很多纪念活动,其中有很多研究报告讲到确保儿童的游戏权。儿童游戏权首先表现在对儿童自由游戏机会的保证。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把游戏理念及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去。这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
课程游戏化即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幼儿,更生动、丰富、有趣。游戏为何要适合幼儿?因为幼儿的内心是游戏的,幼儿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幼儿的内心更贴近游戏。我们应让幼儿园的课程更加适合幼儿,让幼儿园游戏更加生动,更加丰富,更加有趣,更加有效,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新的经验。课程游戏化一定要更加有利于幼儿成长。课程既然应该是适合幼儿的,即意味着不是小学化的、成人化的。幼儿园课程应更加生动,不可死板;更加丰富,不可机械。活动室中的环境材料应是丰富多样的,更加生动有趣。幼儿园课程应能够吸引孩子专注地投入活动,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使活动更加有效,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
课程游戏化与《规程》、《纲要》中提到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什么关系?我认为,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规程》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是基本活动”,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我认为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所谓游戏精神应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不是个别环节要有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将这种游戏精神,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儿童应有自由游戏时间,这种游戏时间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所以有个词叫“教学活动游戏化”。一节课中某一环节就是游戏,或整节课本身就设计成游戏。集体活动不只是获得经验和能力的,也是充满愉悦感受的。因此,游戏的基本活动可以从这三个层面进行理解。
所以,课程游戏化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改为游戏活动,而是在自由游戏保证的情况下,让游戏精神落实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如果幼儿在幼儿园中是被控制的,那么他就不可能是自由的、创造的。有人会问“自由自主的游戏需要纪律吗?”需要的。有纪律才会有自由,没有纪律是不会有自由的。纪律和自由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自由的孩子才会有好的习惯,没有好习惯的孩子经常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
3.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特性
游戏化是课程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实幼儿园课程本来就应该游戏化,幼儿园教育本来就具有游戏特征。现在小学教育改革开始讲课程游戏化、情景化问题。幼儿园更应关注。
对幼儿园来讲,游戏是幼儿园的存在方式,也是生活内容。没有游戏的生活就是小学化的、成人化的。幼儿园要形成何种课程文化?第一,幼儿园要鼓励游戏。幼儿游戏的过程需要我们去欣赏。游戏不是幼稚的,游戏中有很多亮点,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要素。第二,要服务游戏。我们要努力为幼儿提供游戏环境、游戏材料。第三,学会观察游戏。第四,合理指导游戏。为何要提“合理”指导游戏?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指导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就会失去,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形成这种课程文化。
我希望幼儿园的学习最终能够有趣、有效一点。而做到这一条,要求我们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要去研究幼儿。要努力使幼儿园的活动游戏化、趣味化。教学活动可游戏化、趣味化,区域活动也可以做到,生活活动亦如此。趣味化的活动才能使儿童积极、投入和专注,才能使幼儿面对新挑战,获得新经验。
有效的学习一定意味着孩子获得新经验。要获得新经验就要让幼儿面临问题和挑战。有些幼儿园区域活动数量惊人。但是,幼儿玩一会就走了。所以教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不会玩。幼儿之所以不会持久玩下去,其根源在于教师,因为活动区里的材料教师不曾更新,有些活动一名幼儿是玩不起来的。需要两三名幼儿一起玩,有些需要特定的材料,有些需要适宜的指导,总之我们需要深入反思自己做得是否到位、是否越位。教师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尤其是手的动用非常重要。这在《指南》中多次强调,而且“活动”一词在其中提到80多次,这并非偶然。
教师需要让幼儿进行经验的积累和重组。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与幼儿进行交流,包括师幼之间的谈话。让幼儿主动活动,教师不等于不说话,教师说话是有意义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谈话是引导孩子进行经验的提升和重组。有些活动,教师通过和幼儿讨论,把幼儿当前经验与已有经验进行整合,幼儿就能得到提高。因此,有些时候教师与幼儿的谈话很重要。但是,我们不主张教师在一节活动中从开始一直讲到结束。我再次强调幼儿园教师的备课写的不是讲稿,是行动方案。教师写的是幼儿做什么、在哪里做、用什么做及如何做的方案,而不是自己要讲的话。
幼儿有效学习与教师体力消耗不成正比,并不是说教师讲得越多,幼儿发展得越好。幼儿有效学习与教师的脑力消耗成正比。教师也需要创造性的劳动,无需多讲就可以把幼儿调动起来,幼儿就可以有效获得经验。有些教师既讲解又演示,非常忙乱,最后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这不能说明教师投入了,创造了,这个活动就有效了。恰恰相反,这个活动中教师剥夺了幼儿的自主探索、表达的机会。
4.课程游戏化的主要内容
课程游戏化不是重新设计一套游戏化课程。将过去的课程全盘抛弃,重新建立一套游戏化课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幼儿园所做的课程都是有价值的,其中包含了成功、失败,包含了创新和教训,不能轻言放弃。课程游戏化要尊重幼儿园课程传统。珍视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经验,幼儿园经常推翻自己的做法是不恰当的,但幼儿园必须反思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幼儿园所建设和采用的课程应与《指南》进行对照。找出差距和缺陷,我们需特别关注幼儿园课程是否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有没有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没有给幼儿创造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有没有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有没有让幼儿动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有没有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经验?因此,课程游戏化是对现有课程的提升、改造和完善,其方向是《指南》和《纲要》。让幼儿园课程更加完善尤其是更加体现游戏精神,是我们应努力的方向。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的目的,是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轻易扔掉自己现实成果的幼儿园不会有大的进步。成为经典的幼儿园课程都是能够坚守自己的核心的东西,但不可固步自封,要找到差距及自身的问题。要把《指南》中的核心理念与当前实际进行对照,找到自身的不足。因此,找差距、找不足、找缺陷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也意味此项目的推进要从对自身的诊断开始。游戏化不是改改教案就可以,不是增加一些游戏活动时间,不是在教案里加几个游戏环节。游戏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理念开始,到诊断目前的课程建设水平,然后完善活动,挖掘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确立评价的立场。大家的课程理念已在更新,但只是改变理念是不够的,要从内容、资源、活动形式等多方面整体考虑,并努力融入科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从本园实际出发真正实现课程游戏化。游戏化要避免一些误解,如:强化各类游戏的预定性目的;强化教师的直接指导;在计划中增加所谓的“游戏课”;在所有活动中硬加游戏环节;进行专门游戏设计和组织比赛;细化并检查游戏计划,等等,这些都是对游戏化的误解,也会带来对教育和儿童的危害。
5.课程游戏化的思路和途径
首先是领会游戏内涵和精神。在落实《指南》的过程中思考课程游戏化。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应以《指南》作为总体背景,理解生活、游戏、活动、经验之间的关系。幼儿园课程要聚焦儿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调动,儿童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儿童是主体就必须是积极的、主动的和创造的。课程要聚焦儿童的多感官参与,多样性的活动。关注幼儿园现实的条件和资源。课程资源具有区域化特点,要充分挖掘幼儿园周围的课程资源。浙江省安吉县做得很好,它的最大特点是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地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没有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孩子在教室拿着本子完成书本上的任务是不可能游戏化的。游戏化要求我们关注周围鲜活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在活动组织形式上要不断鼓励创新,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化。要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要真正以经验论水平,以过程论质量,以适宜性论效果,以生活性论专业。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要从实际出发,从蓝本(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方案)出发,从生活出发,从改造出发,走向创新和发展。课程游戏化的最后结果是过程和习惯,是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新经验,不只是文本。教师的专业化是确保课程游戏化顺利推进的关键。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幼儿园课程要远离“小学化”,幼儿教师就必须专业化。课程游戏化是一个课程建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将起关键的作用。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也应该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专业能力缺失一直是困扰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大问题。
日本幼教专家高杉自子提出了推进幼儿园教育的三个论点:一是使幼儿能够情绪安定,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实施以幼儿自发游戏为中心的综合性指导;三是根据幼儿个性发展的差异进行相应的指导。高杉自子认为“这也是今后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指标”。高杉自子的这个观点告诉我们,教师专业化最终是通过有效促进幼儿发展体现出来的,促进幼儿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目的。然而,教师的专业化也是非常艰巨的过程,这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我,改变自我,挑战自我。卡罗尔?格斯特维奇在《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一书中指出,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转变是艰难的,放弃原有的行为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变化中出现的焦虑、个人时间的耗费、承受新的压力、处理新的关系等一系列由转变带来的问题,都会影响转变是否能真正实现。为了避免幼儿承受教育和个人失败的风险,教师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教师拒绝改变就是教师让幼儿接受风险,就是教师甘于低质量教育。因此,游戏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南艺新闻录入:gynyy&&&&责任编辑:gynyy&
上一篇南艺新闻:
下一篇南艺新闻:
版权所有:高邮市南海艺术幼儿园 (C)地址:环城路南路19号 电话:8鹤壁市实验幼儿园
教学活动游戏化让孩子享受童年
核心提示:
  幼儿的“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作为鹤壁市直唯一的公办园和第一家省级示范园,鹤壁市实验幼儿园始终将游戏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引领着当地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到更多知识。
□ 本报记者 侯军锋 杨自起/文图&
&  爬梯子、过独木桥、钻隧洞、滚地板……完成一系列连贯的动作之后,小朋友们蹦蹦跳跳地绕回到起点,兴高采烈地要求再来一次。这是11月11日记者在鹤壁市实验幼儿园观摩的一节小班室外活动课的情景。  鹤壁市实验幼儿园园长王智云告诉记者:“幼儿的‘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我们的老师就是要将游戏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到更多知识。”  游戏化教学探索一直在持续  据王智云介绍,上个世纪80年代,鹤壁市实验幼儿园主要是用贴绒教具、投影、头饰等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小朋友说儿歌、讲故事、唱歌、跳舞等,给小朋友展示的机会,充分调动小朋友的积极性。  上个世纪90年代,幼儿园开始用立体教具、投影仪进行教学活动。根据内容将活动室进行布置,开展情景教学,小朋友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散、自由地在活动室各个地方进行游戏。  2000年以后,幼儿园的活动设计更趋游戏化。按活动内容,老师和小朋友都扮演成不同的角色,利用旅游、游动物园等形式进行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更贴近小朋友的生活。  2011年,学校开始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呈现的内容更加动态化。小朋友不仅可以在白板上操作,还可以和相应的学具配合使用,大大提高了小朋友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小朋友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也使小朋友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
  从幼儿园到社会,视野一直在拓展
  前不久,鹤壁市实验幼儿园邀请家长参与举办了一场防拐骗演练。在演练中,家长们扮演的“骗子”,用糖果、手机或平板电脑,对孩子们进行诱骗,几乎屡屡得手。这让扮演“骗子”的家长惊呼:“骗一个只需两三分钟时间,小孩子真是太好骗了! ”  面对孩子轻易被“拐”的现实,幼儿园的各班老师都开始积极开展防拐骗教育。老师让全班的小朋友思考回答,跟陌生人走的后果会怎么样,再次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有的小朋友说:“爸爸妈妈找不到我,会很着急。”有的小朋友说:“我会很想回家。”有的小朋友说:“不理他们,我要先报告老师。”小朋友们通过这样的活动,很快就意识到了跟陌生人走的危害,纷纷表示自己再也不会被陌生人诱骗走了。  王智云告诉记者,老师们平时还会以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教育孩子防拐骗,通过这些体验式教育活动的开展,更能加深孩子的印象,提高他们防拐骗的能力。  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派出所、消防队、电业局、九州社区等结成教育共建单位。作为幼儿园长期合作的教育基地,这些教育基地能够积极地配合幼儿园进行生活化、游戏化的教育活动,给予幼儿园最大程度地支持。  幼儿园还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老师充分利用本班家长的行业资源,家长确定教学内容,教师协助家长进行备课,对小朋友进行教育,如认识各种医疗器械、学习遵守交通规则、如何保护牙齿等,家长每次讲课前都会积极准备模型或图片,争取让所讲的内容使小朋友更易掌握。
  从角色游戏到区域活动,坚持让孩子们“玩好”
  上世纪80年代,鹤壁市实验幼儿园就开始让小朋友进行角色游戏。  鹤壁市实验幼儿园副园长任忠民说:“那时让各班在下午活动时间进行角色游戏,都是教师准备好材料,分配好角色,每个角色区用一张桌子摆上物品,形成一个一个的角色区,开设的有小超市、游乐场、理发店、娃娃家、小剧场等。后来延伸到每周三下午进行全园性的角色游戏活动,每班将创设的角色区,全部摆在院子里进行,各班的小朋友可以直接进行交流,如到别的班参加买东西、游玩、理发等游戏。”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民办幼儿园雨后春笋般迅速遍布城市的各个区域,在有效缓解入园难的问题的同时,一些新成立的民办幼儿园为了招揽生源,竟然这样宣传:“××幼儿园光知道让孩子玩,啥也不学,你看我们都是教孩子识字、写字、算算术……”当时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所以鹤壁市实验幼儿园的做法也受到了一些家长的质疑。  “作为全市幼教行业的领头羊,我们应当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示范科学的幼教方法,渗透先进的教育理念,‘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的教育理念不能变,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玩好’,享受童年。”王智云说。
  让教师成为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据鹤壁市实验幼儿园副园长齐保红介绍,当初幼儿园提出“以游戏为主为幼儿创建并开展区域活动”时,一些老师不愿意开展区域游戏,嫌需要准备的材料太多,麻烦。  幼儿园先从改变教师的理念开始,通过网络远程教育培训、园本培训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选派老师到郑州、杭州等地学习;请专家来幼儿园讲解区域游戏理论并走进班级具体指导老师创建区域活动角。  齐保红说,表演游戏、结构游戏、角色游戏这三大游戏对幼儿表现力、创造力、想象力、合作交往等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教师对三大游戏课程结构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提高教师指导游戏的能力,前不久,园里还开展了三大游戏观摩教研活动。  幼儿园要求,观摩活动后,执教教师要对活动进行反思。评课教师针对三大游戏的材料准备、游戏中的策略性指导、游戏后的有效评价等进行点评。在研讨交流现场,教师们纷纷提出平日幼儿园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研组将集中精力,致力于改善游戏环境、完善游戏计划,让孩子们有更多自主游戏的空间。  在“体育游戏”课堂观摩活动中,杨龙飞老师精心设计的“圈圈乐”,充分利用呼啦圈这个道具,引导孩子们把各种玩法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逐层推进过程展示得淋漓尽致。精心的设计加上巧妙的引导,逐步把孩子们带进了一个欢乐的动感世界。于晓霞老师的“我来帮妈妈”游戏活动,从情景设计,到活动策划,让孩子们在爬、跳、跑的过程中,通过为孩子提供不同的尝试、探索、交流机会,让孩子们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康静老师在观摩结束时说:“教师在活动中不应该只是活动的组织者,更应是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懂得讲秩序、守规则,同时培养孩子们的探究、合作意识,发展其创造力,才能让孩子们体会到游戏的快乐、亮出心中的精彩。”
  创新方法,挖掘民间游戏资源
  今年4月,鹤壁市实验幼儿园结合省级规划课题《幼儿民间游戏资源的挖掘与创新》,组织老师们进行了民间创新游戏的教学活动研讨,要求每位老师充分挖掘,选择一个传统民间游戏进行创新,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对自己创新的游戏进行“约请式”听课研讨。  李红丽老师组织的“玩竹棒”游戏,引导幼儿利用竹棒展开想象,进行各种尝试活动。孩子们有的骑竹马,有的坐马车,有的几个人一起合作赛龙舟。他们积极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李泳香老师组织的游戏“抬花轿”,先让幼儿观赏传统抬花轿游戏的玩法,再引导小朋友进行创新,用自制的简易“花轿”,合着《大花轿》喜庆的旋律,走着弹簧步,在欢快的气氛中感受传统风俗的魅力。  老师们还相继创编了皮筋操、踩高跷、旗操等一系列游戏化教学课程,特别受小朋友们欢迎。  王智云说:“游戏之所以最适宜儿童发展,是因为游戏在满足儿童玩的需要的过程中,还会使儿童产生新的游戏需要。只要是儿童自主选择的活动,儿童总是以一种游戏的态度去对待它,一日生活都富有游戏的韵味。”  “教学活动游戏化能让小朋友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到更多知识。我们不但在衡山路总园,还在福六分园、九江帝景分园、山城区分园大力推广这种教学形式,并不断创新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方法。”王智云说,“创建优质公办学前教育进社区的办学新形式,让孩子们在这里幸福、快乐的成长是我们的目标。”
老师和孩子们自制的小高跷
区角游戏让孩子们乐此不疲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号寓小班数学活动于生活化、游戏化中 - 随笔反思 - 河南省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寓小班数学活动于生活化、游戏化中
幼儿小班阶段的数学教育,不仅要求对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掌握,更注重对数学兴趣的培养。为此,我们在小班尝试进行了师生共同建构以数学为主线的科研活动过程。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亲近数学,愉快地步入数学王国。
一、寓数学活动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世界里,充满着许许多多的事物和现象,如粗细不同的树木,高低不同的楼群,宽窄不同的街道,超市中各种形状的蔬菜,分类放置的水果等,凡是与幼儿密切相关的场合,都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教育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随机地引导幼儿学习数学,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如在幼儿衣物柜上贴上相同或不同性别的照片,在图书架、茶缸橱上贴上形状各异的水果,在盥洗室墙面上画上色彩鲜艳的几何图形标记,将&分类、排序&学习自然渗透;在盥洗的同时引导幼儿观察对应现象;一个小朋友用一条毛巾,一个杯子,并知道小朋友和毛巾、杯子是一样多。如果有小朋友没来,就会出现毛巾、杯子多。这种源于生活的数学活动使小班幼儿掌握了许多数学知识,他们还能将获得经验进行迁移,会在生活中根据观察或发现的事物积极动脑筋思考,培养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寓数学教育于游戏之中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把数学教育的目的、内容,要求融入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从中感知、体验、积累有关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其实质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如:师幼玩《找朋友》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幼儿会按自己头上戴的头饰找到相同头饰的,当幼儿找到朋友后就会高兴地做各种亲昵的动作(如扭屁股、拍人手、碰人肩、点人头等);再如师幼共同玩《图形宝宝变魔术》,则重点是让幼儿能辨别正方形、三角形,初步认识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征,同时也培养了幼儿观察、比较能力。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获得了相关的数学知识,促进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归纳和提炼,大大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游戏和学习的气氛一样浓厚。
三、寓数学教育于区角活动中
数学教育的游戏化还体现在幼儿的各类区角游戏中,如小班幼儿喜欢摆弄&娃娃家&的餐具,教师就可引导幼儿区分碗的大小;在&喂娃娃&游戏中,让幼儿根据&娃娃&嘴巴的形状喂它们同样形状的&饼干&;在&我们来排队&游戏中,老师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卡片,还有已排出一定规律的卡片条,引导幼儿根据一定的特征排序。此外,我们还开设了专门的数学区域活动,在其中投放一定数量的自然物、废旧物(纸杯、豆类、彩球等)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幼儿可以自由尝试堆高、排队、掷准等游戏,既探索了物体的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感知了数、形、序列,一一对应等数学知识又增强了肢体运动能力,提高了耐力,同时又锻炼了坚持性、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实践证明,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而发现的数学关系,让幼儿获得了数学经验,使幼儿真正体验到了数学内在的魅力,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和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样的趣味数学活动,将会成为幼儿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开端。
责任编辑:赵耀
2005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服务时间:工作日 9:00-17: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