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重楼种子植的风险点

&&&新闻热线:021-
面对野生滇重楼几乎绝迹的困境 中药材产业化还要过几关
&nbsp&nbsp&nbsp&nbsp不采挖,难以满足医疗需要;过度采挖,严重危害野外种质资源。作为云南白药主要成分之一,野生滇重楼几乎绝迹。&nbsp&nbsp&nbsp&nbsp为破解滇重楼保护和开发的矛盾,云南省丽江市走上一条规模化种植的产业发展道路。&nbsp&nbsp&nbsp&nbsp生产周期至少5年,风险大,农民的心一直悬着&nbsp&nbsp&nbsp&nbsp丽江市的中药材产业自2010年开始起步,在短短五年时间里,种植面积就已超过20万亩,实现产值近30亿元,吸引了近4万农户参与。但在产业化进程中,种植户也面临很多问题。&nbsp&nbsp&nbsp&nbsp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海西村村民和世俊过去种植玉米、白芸豆和洋芋,亩产值不超过1000元。八年前,他改种滇重楼。收获时,每亩收入达十一二万元,除去每亩3万元左右的成本,算下来,每年每亩纯收入也有近万元。&nbsp&nbsp&nbsp&nbsp“种植滇重楼的风险太高。”老和吐露出这些年的烦心事,“家里的五亩地投入15万元,收获前的几年时间里,心总悬着。”&nbsp&nbsp&nbsp&nbsp七八年没啥收入,生活靠啥?记者了解到,部分村民通过流转土地,一部分种植滇重楼,一部分种植一年生的玛卡、白芸豆、洋芋。&nbsp&nbsp&nbsp&nbsp高投入、高风险,未必有稳定的收益。流转了300亩土地发展中药材种植的黄初旭说,“滇重楼从种苗到收获,至少需要五到八年时间,价格高企时容易出现跟风种植,接着价格大跌,谁也说不好几年后的价格是怎样。”&nbsp&nbsp&nbsp&nbsp科技支撑保安全,产销对接化风险&nbsp&nbsp&nbsp&nbsp种植中药材免不了有病虫害,但不合理使用农药,会对药材安全造成很大的风险。“滇重楼种植离不开科技支撑。县里帮我们联系了省药研所的专家,遇到问题,我们拍照发给专家,很快就能拿到诊断结果。”黄初旭说。&nbsp&nbsp&nbsp&nbsp产销对接,化解市场风险。“我们目前正和云南白药等企业协调,争取将玉龙县建设成白药原材料基地,实现以销定产,保证药材价格相对稳定。”玉龙县知识产权局局长赵树军说。&nbsp&nbsp&nbsp&nbsp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黄初旭还有自己的诀窍,“市场上滇重楼种子价格高,采下的种子可以用来培育,等过上几年,这些品种驯化好后,卖种苗更赚钱。”&nbsp&nbsp&nbsp&nbsp“除了引导相关企业合作社规范化种植,我们还和一些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品种储备工作,既瞄准当下,也为未来产业长远发展做好铺垫。”赵树军表示,下一步将引导当地企业进行中药材深加工,并做好中药材产业的科技扶持工作。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面对野生滇重楼几乎绝迹的困境 中药材产业化还要过几关
日 10: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nbsp&nbsp&nbsp&nbsp不采挖,难以满足医疗需要;过度采挖,严重危害野外种质资源。作为云南白药主要成分之一,野生滇重楼几乎绝迹。&nbsp&nbsp&nbsp&nbsp为破解滇重楼保护和开发的矛盾,云南省丽江市走上一条规模化种植的产业发展道路。&nbsp&nbsp&nbsp&nbsp生产周期至少5年,风险大,农民的心一直悬着&nbsp&nbsp&nbsp&nbsp丽江市的中药材产业自2010年开始起步,在短短五年时间里,种植面积就已超过20万亩,实现产值近30亿元,吸引了近4万农户参与。但在产业化进程中,种植户也面临很多问题。&nbsp&nbsp&nbsp&nbsp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海西村村民和世俊过去种植玉米、白芸豆和洋芋,亩产值不超过1000元。八年前,他改种滇重楼。收获时,每亩收入达十一二万元,除去每亩3万元左右的成本,算下来,每年每亩纯收入也有近万元。&nbsp&nbsp&nbsp&nbsp“种植滇重楼的风险太高。”老和吐露出这些年的烦心事,“家里的五亩地投入15万元,收获前的几年时间里,心总悬着。”&nbsp&nbsp&nbsp&nbsp七八年没啥收入,生活靠啥?记者了解到,部分村民通过流转土地,一部分种植滇重楼,一部分种植一年生的玛卡、白芸豆、洋芋。&nbsp&nbsp&nbsp&nbsp高投入、高风险,未必有稳定的收益。流转了300亩土地发展中药材种植的黄初旭说,“滇重楼从种苗到收获,至少需要五到八年时间,价格高企时容易出现跟风种植,接着价格大跌,谁也说不好几年后的价格是怎样。”&nbsp&nbsp&nbsp&nbsp科技支撑保安全,产销对接化风险&nbsp&nbsp&nbsp&nbsp种植中药材免不了有病虫害,但不合理使用农药,会对药材安全造成很大的风险。“滇重楼种植离不开科技支撑。县里帮我们联系了省药研所的专家,遇到问题,我们拍照发给专家,很快就能拿到诊断结果。”黄初旭说。&nbsp&nbsp&nbsp&nbsp产销对接,化解市场风险。“我们目前正和云南白药等企业协调,争取将玉龙县建设成白药原材料基地,实现以销定产,保证药材价格相对稳定。”玉龙县知识产权局局长赵树军说。&nbsp&nbsp&nbsp&nbsp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黄初旭还有自己的诀窍,“市场上滇重楼种子价格高,采下的种子可以用来培育,等过上几年,这些品种驯化好后,卖种苗更赚钱。”&nbsp&nbsp&nbsp&nbsp“除了引导相关企业合作社规范化种植,我们还和一些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品种储备工作,既瞄准当下,也为未来产业长远发展做好铺垫。”赵树军表示,下一步将引导当地企业进行中药材深加工,并做好中药材产业的科技扶持工作。Sorry, Page Not Found昆明重楼种苗 云南重楼种植基地 滇重楼种植基地 重楼种植方法
您当前的位置:
> 昆明重楼种苗 云南重楼种植基地 滇重楼种植基地 重楼种植方法
昆明重楼种苗 云南重楼种植基地 滇重楼种植基地 重楼种植方法
发货地址:云南昆明
信息编号:
产品价格:880.00 元/斤
商家相关产品:
商家产品分类
“昆明重楼种苗 云南重楼种植基地 滇重楼种植基地 重楼种植方法”详细信息
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
1000.00 斤
包装说明:
价格说明:
查看人数:
本页链接:
http://info.b2b168.com/s168-.html
重楼在我国西南地区是主产区,我公司通过项目实施,扩大种植面积,提供一套生产规范化技术,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将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增长。与公司合作的种植户公司将提供以下保障:
我公司会提供了一种自主研发的滇重楼品种人工驯化育苗及栽种方法包括:①采集优选滇重楼;②人工促休眠促进胚芽发育完善;③打破休眠; ④抱芽;⑤播种;⑥育苗;⑦栽种及生长管理。
2、品种纯正
提供纯正人工驯化滇重楼种苗,品种优质纯正。经国家权威鉴定完全媲美野生重楼。制成成品特级为同类产品价格的三倍。
3、成活率高,生长周期短
运用种子发芽及其快速繁殖技术,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休眠、有性苗发育很慢等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打破滇重楼休眠期的发芽技术以及快速繁殖生物技术,具有繁殖速度快、周期短、工厂化快繁的优点,同时能有效地提高滇重楼的产量和质量。一年即可见效。
4、种植简单
种植简单,不受场地局限,滇重楼高产栽培方法通过人工造地、遮荫、农家肥等方法使滇重楼栽培亩产鲜品达到500-600kg,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收入。
5、适应性强、用途广泛
此品种适应南北气候。耐旱抗涝,四季生长,没有病虫害,无农药残留。
6、投资小回报大
利用公司技术只需一次性栽培,此后每年自行育种栽培。公司免费供种,免费技术指导,公司保护性收购产品。市场价格不断上升达800元/公斤,利润相当可观。
7、行业竞争力小
现代商业竞争非常残酷,很多项目是赚了吆喝而赔了买卖,而来自农业生态种植方面的竞争则相对较小,是未来几年投资发展的方向,滇重楼更因市场紧俏、效益显着而成为一个风险小、收益高的种植项目。
8、您种我销
经营数年来拥有稳定的国内外客户订单,而重楼市场货源奇缺,因此我公司必须采取“定向供苗、合同定向收购”的政策,以保证货源。对可把成品定向交售给我公司的种植户,我们乐意与您长期合作,携手共赢!
9、长期技术服务
所有种植户都将由公司技术人员一对一培训技术,并长期技术跟踪服务,也可派技术员上门指导种植,大面积种植户可派驻技术员长期指导,并根椐种植户情况分别设计优秀种植方案,确保事业稳定成功。
10、政府政策扶持
重点扶植农林经济是我国一项长期国策,对野生重楼立法予以保护,对个人和企业人工栽培和研究重楼种植的,政府予以立项并拨款扶持,我公司可以提供各种相关资质,以协助客户取得政府扶持资金!
欢迎来到昆明云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网站,我公司位于灵秀而迷人,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天然成趣的昆明市。 具体地址是彩云中路新益洲都市农庄6-21号,联系人是袁经理。
联系电话是8,联系手机是,
主要经营昆明云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云南重楼种植、昆明重楼种植、云南重楼种苗、昆明重楼种苗、滇重楼、云南白芨种植、云南白芨种苗、昆明白芨种苗。“云仙堂”为公司自主品牌,目前种植基地三个,面积达二百多亩,多年来,公司全体上下一心致力于做中国的道地药材!。
单位注册资金单位注册资金人民币 100 万元以下。
“昆明重楼种苗 云南重楼种植基地 滇重楼种植基地 重楼种植方法”相关的客户留言
我想问一下店铺叫什么名字,具体在哪个位置
<font color="#18-03-22
企业回复:已联系
需要重楼种子5公斤
<font color="#18-04-22
企业回复:已联系
购买小白及
<font color="#18-06-11
企业回复:已联系
我要给“昆明重楼种苗 云南重楼种植基地 滇重楼种植基地 重楼种植方法”留言
“昆明重楼种苗 云南重楼种植基地 滇重楼种植基地 重楼种植方法”联系方式
昆明云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8手机: QQ:地址:彩云中路新益洲都市农庄6-21号
邮编:650000网址:http://ynyxt168.cn.b2b168.com/
“昆明重楼种苗 云南重楼种植基地 滇重楼种植基地 重楼种植方法”相关产品,你也可查看该供应商更多
粤ICP备号 - Copyright (C) 2004 -
B2b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起来――记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叶枝镇同乐村党总支书记和政国
日10:08&&&&来源:
原标题: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起来
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坐落着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香格里拉,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
而在香格里拉西南方向的维西县,是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叶枝镇同乐村更是贫中之贫,山高谷深、群山环绕,几近与世隔绝,村民大多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煮一锅苞谷饭可以吃三天”。
在同乐村党总支书记和政国心中,也有一个“香格里拉”,那是他“心中的日月”,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最纯洁、最朴素的愿望――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起来。
远道而来的“敲门书记”
澜沧江,湍流滚滚穿峡而过,哺育着大江两岸古老的少数民族。在江边高山上的同乐村是一个典型的傈僳族村寨,曾长期与贫困相伴,直到和政国的到来。
2014年1月,原是叶枝镇林业站站长、镇生物产业服务中心主任的和政国,带着党组织的殷殷重托,到同乐村担任党总支书记。
然而,横亘在和政国面前的困难,如同来时路上的重重高山。他是一名藏族干部,与傈僳族村民文化不同、语言不通,如何让村民接受一个外来书记是第一道“考题”。
和政国有着共产党员的“标准答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村里的年轻党员多少懂点汉语,靠着他们的帮助,和政国带上简单的行李就住到了村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学习傈僳语增感情,融入其中共谋发展。
由于长期贫困,许多村民家里都没有床。在林业站工作过的和政国,有专业户外露营袋。但为了拉近关系,他就像村民一样找块木板,睡在火塘边。在180多天里,他住了18户人家。
诚心打动人心,和政国慢慢听得懂傈僳语,甚至还能用傈僳语跟村民开玩笑,这就逐渐获得了村民的认可。
然而,融入村子只是第一步,最终目的是要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2014年,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和政国因地制宜选定了发展高山中药材产业。而习惯了种植玉米的村民并没有信心,大多处于观望状态。和政国就带着党员到鲁甸乡、塔城镇等地现场了解,晚上再单独去家里做工作,让党员带头示范种植。
过了道道关,还有重重山。傈僳族是直过民族,从农奴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满足于现状,没有积累的观念,更谈不上有市场意识。村民最喜欢的是打麻将、喝醉酒,通宵达旦,白天睡大觉。
备感无奈的和政国心里清楚,一味地劝阻只会增加矛盾,要进行“曲线救国”。每天7点,他会拿着竹竿敲门叫起床,让村民早起打扫卫生,对不讲卫生的公开点名批评。
“我们睡得正香就被和书记叫醒了,当时觉得他很烦。”村民和生说,甚至有些村民还会用傈僳语骂他,他依然坚持每天早上去敲门。连着被叫几次,村民总还是爱面子,不得不习惯早起打扫卫生。和政国还被封了个“敲门书记”的称号。
这样一来,和政国的威信就树立起来,敢于直接管村民打麻将了。一次看到村里的党员余神开在打麻将,和政国揪着耳朵把他拖了出去。“饭都快吃不上了,你这党员还只顾着打麻将。”这句话骂醒了余神开,从此再没碰过麻将,也从一个贫困户成长为维西傈缘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上山种药的艰难开局
同乐村悬在海拔2400米的山腰上,周围可利用的耕地有限。和政国瞄准了海拔2900米的高山顶上,上世纪60年代那里曾被开垦耕种过,虽撂荒多年,却是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建立产业基地的唯一选择。
村里通往山顶只有一条小路,打个来回要2个小时。由于路上都是厚厚的松针,和政国每次下山的时候,都要蹲着身子一点点往下滑。
“日,余绍光家的木香苗、桔梗需要拔草,余建坤家木香苗叶子有点黄,需要追肥……”每上山一次,和政国都会把地里的情况记录下来。到周末晚上村里开群众会议时,进行公开点评,对认真干活的表扬,对懒惰松懈的批评,这让大家暗暗较起了劲。
世事多艰辛。2014年,维西县遭遇大旱,4月到6月一滴雨都没下。高山之巅的坡地,哪有水源?和政国就发动村里的年轻人,背起柴油机喷雾器一家一户浇水,可毕竟“杯水车薪”,云木香的幼苗成片旱死。村民余润清觉得这次肯定是“黄”了,心一横就返回城里打工了。
“第一年最为关键,要是不能开个好头,村民丧失了信心,以后甭说是搞种植,讲话都没人听。”和政国深知开局成功的重要性,心头的压力比山还大。
和政国默默地做着补救措施,能补种就补种。天气预报则成了他的精神寄托,每天晚上他都会紧紧盯着电视看。来雨那天,他到现在还清楚记得:“6月20号,那真是一场好雨啊,救活了不少苗子!”
到12月份收获的时候,有一户村民1亩地居然卖了5000元,这在全村一下炸了锅。“出去打工,也从来没一下拿过那么多钱。”村民和生羡慕地说。
身边的榜样最有说服力,村民想致富的念头和劲头,像火苗一样噌一下被点燃了。2015年大年初二,村民蜂自清找了三四个同伴,背着干粮和水,抬着一台旋耕机上山了,在地里一干就是一整天。
“原来种玉米,每亩最多能收入700元,可现在种植中药材,根据不同的种类,每亩能有4000到1万元的收入。”和政国介绍,目前,全村中药材种植已达2400余亩,户均7亩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农户最高收益近10万元。
现在,同乐村每年到了中药材收获的时候,很多外地农民会过来打工,学习种植技术。看着维西县中药材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政国在高兴之余,却有丝丝隐忧。为了抵御市场风险,同乐村提前进行差异化、多元化发展,丰富药材品种,已扩种附子、滇重楼、续断等12个新品种;将1月8日定为同乐村中药材“斗药节”,村民拿出最好的产品进行展出,扩大宣传知名度,提升品牌溢价。
一根白发是一棵药材
山顶的中药材基地建成后,水和路成了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在争取到镇党委、政府支持后,和政国带领村民投工投劳,打通了村里到基地10多公里的山路,骑摩托车、开拖拉机20分钟就能到,通过现代化喷灌设施的安装,也把水成功引到了山上。
“路修了,水通了,人勤了,村富了,这还不是全部。”在和政国看来,民族团结的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也同样重要。傈僳族传统文化浓郁、宗教礼仪丰富、居民建筑风格独特,游牧和农耕文化交错结合,同乐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阿尺目刮”歌舞的发源地和傈僳族音节文字的主要流传地。
于是,和政国组建起“阿尺目刮”展演、傈僳族饮食文化、傈僳族特色养殖等特色党小组,成立了同乐文化产业专业合作社,在民族特色旅游中使文化得以传承,让民心相通。
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给同乐村发生的改变是全方位的。目前,同乐村1200多村民的人均收入已由3年前的30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6800多元,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在同乐村,不断有村民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行列,“等靠要”思想早被抛之脑后。“以前可能会为危房改造等贫困户福利政策抢破头,现在村里没有这种矛盾,大家有多少钱盖多大的房子。”和政国说。
村里比学赶超氛围浓厚,昂扬着奋发向上的斗志。原来大家最多会比比谁家养的猪多,现在开始比收入、比车:“你家今年挣了5万,明年我要比你还多”“你学驾照了,我也要去学”……
为了提高收益,和政国想引进一个新品种,但每亩仅投入就高达2000余元。村里的党员说干就干,引来村民的赞赏与钦佩。而“我要入党,我要做党员”,也成为了许多村民新的奋斗目标。
谈起和政国,已退出贫困户行列的村民余政权掩饰不住地感慨:“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是因为有了党的好政策,有像蚯蚓一样带领我们啃掉穷根的和书记。”
而在维西县委书记格桑纳杰看来,和政国以事业单位干部的身份被下派到村里,不叫苦、不喊累,不图村里的利、不为仕途上的益。全心完成党组织交办的任务,全力让老百姓日子好起来,能拼善干、朴素单纯,是党员学习的榜样。
4年多的风霜,让和政国增添了不少白发,他跟着记者开玩笑道:“这一根白发是一棵药材。”常年住在村里,最近的端午节他又没顾上回家,但从他的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这位康巴汉子的柔情,他转了一首歌并留言:“谁说书记不爱家!”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举报邮箱: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滇重楼种植回收是骗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