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每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由于自己与全世界做生意纪录片时间充足,每天除了吃饭时间都在上面玩,生意也不想做,每天

中国人的时间都去哪了? 五六亿人每天花数小时玩网游
中国人的时间都去哪了? 五六亿人每天花数小时玩网游
来源:东莞时间网
东莞时报插画 郑伟华
地铁、公交车上,咖啡馆、餐厅里,甚至是补习班外,随处可见横拿手机,左、右手上下滑动玩网游的人群,有些还随着战斗口中念念有词。
由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伽马数据等多家发布的《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去年网游用户数量达到5.66亿人,同比增长5.9%。记者调查发现,从几岁的中小学生到40多岁的中青年都有沉溺于网游的玩家。这些最需要学习、向上的人群,本该用于奋斗拼搏创新的时间却被网游抢走了。
从中小学生到中青年
都有人沉迷网游
武汉凯德1818的星巴克里坐满了人,许多人桌前摆着一杯咖啡,横屏拿着手机左右手上下滑动。有的桌上还两个人联网对打,不时地相互交流。
在广州少年宫大厅里,一位等孩子下课的家长随手打开手机玩起了网游,顿时聚集了一帮课间休息的小玩家上前围观,其中不乏看得如痴如醉的低年级学生,上课了也不肯离去。
类似的场景在许多城市的公共场所不断上演。记者在多省市随机采访上百名中小学生,95%以上的学生表示用电脑、iPad、手机玩过游戏,一些学生在寒暑假里平均每天玩3小时以上,最多时曾连续玩五六小时以上。
据武汉科技大学一个学习小组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82人中,男生玩网游的比例有71%,女生有47%。连平时的同学聚会,网游也是大家交流的主要话题。一般游戏的时间大多聚集于中午12点30分到1点或者晚上8点到11点。
刚刚参加工作两年的武汉市民小李,每天中午、晚上睡觉前都会玩上一局网游,在他看来,这不仅能消磨睡前时间,“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大脑得到些许放空,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
许多应该忙碌于家庭和事业的中年人也成为网游爱好者。除了吃饭、睡觉、带孩子,40多岁的外卖送餐员老张每天都会玩网游,基本上都在3个小时以上。
“全体进攻中路!”当自己发出指令,队友开始集合备战,各路英雄发挥自己的特色,相互配合,推塔团灭对方。广东资深玩家肖先生说:“这一刻我有一种领队的指挥感,特别在团战优势得分后更带来深深的满足感,仿佛找到一种集体的荣誉和归宿。”
虚幻世界充满诱惑,实名认证存在缺陷
记者了解到,因为家庭关怀缺失、学校教育不足、同伴文化影响等种种原因,许多青少年愿意到网游世界寻求精神寄托。而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希望在网游的虚拟世界里获得在现实工作中难以取得的成就感。
据一些游戏设计师介绍,企业内部对游戏设计的考评就是靠每日活跃玩家(DU)等指标,为了达到目的,游戏就会每天搞整点活动等,刺激玩家提高在线时长。
近日,一家热门游戏公司推出游戏防沉迷系统,限制未成年人登录时长。但通过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未成年人依然可以“畅游”该游戏。以游客身份登录,虽然系统默认为未成年人,限制玩1小时,但仍然可以凭游客身份充值买游戏装备。
今年3月,武汉的邹女士发现,自己和丈夫辛苦工作6年多存下的12万多元存款,有近一半不见踪影,一查才发现是10岁的儿子用来充值网游。
邹女士说,孩子是用他爸爸的身份证号注册的账号,网游后台没有去核查申请人和玩家是否为同一人,实名制根本落不到实处。
不少成年玩家在现实中消极厌世,却在游戏里找到成就感。老张每天都会在微信圈里查看自己的战绩排行榜,最近一段时间,他一直保持着微信排行榜的前三位,这是让他最开心的事。只要看着微信游戏排行榜上,自己的名次远远超过那些他内心里看不上、但在单位只能笑脸相迎的同事们的时候,老张内心的狂喜无法言表。
沉迷网游除了可能影响学业、造成财产损失,一些充斥血腥、杀戮的网游,让一些玩家的潜意识里有了以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选项。
记者从辽宁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了解到,目前该所少年犯中70%以上为抢劫犯罪,其中80%直接或间接与网游相关。其他类型犯罪中,也存在模仿网游,实施暴力犯罪及杀人等情况。
戒除沉迷网游
最关键的是家庭教育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网游给我们当前的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武汉市教科院德育研究室主任王一凡说,现在许多家长不能鉴别,甚至忽视网游对孩子的危害,有的从小就把iPad当作孩子的“电子保姆”,还有的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玩。
王一凡说,戒除沉迷网游最关键的是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多培养孩子现实中的兴趣爱好,加强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应该进行管控和限制。
另一方面,作为游戏运营企业应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真正落实实名认证。社会公众以及网络平台对涉及色情暴力的游戏及时举报。同时,网络平台还应大力推荐、宣传积极向上并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绿色游戏。
“扬清是激浊最有效的手段,当前亟待扶持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吸引力的绿色游戏。”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说,青少年受到吸引,说明网游有强大的吸引力,文化需求的出口还不够。为此,应建立有效的推动机制,把绿色游戏当成产业来做,并对整个行业进行引导,推动更多的企业越来越绿色。
此外,专家学者还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应尽快开展网游分级工作,完善相关的网络管理制度,如“网络身份”验证制度、网络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网吧分类管理制度、游戏网站规范管理制度等。
负责编辑:马盛龙
版权声明:
o 凡注明“东莞时间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o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时间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请将#替换成@) 处理时间:9:00—17: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与全世界做生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