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12年6月发生的神舟九号同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接后宇航员进入天宫一号的画面,看到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
当前位置: >> >>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12时57分   来源:新华社
【E-mail推荐
    6月24日从电视屏幕截取的画面显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再次形成组合体,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新华社 发
    6月24日从电视屏幕截取的画面显示,在航天员的控制下,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机构成功接触。 新华社 发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白瑞雪、田兆运、赵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4日实现新突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这一操作是由在地面进行了1500多次模拟训练的43岁航天员刘旺实施的。12时38分,他开始手动控制飞船的姿态、速度和方向,使神舟九号从140米外向天宫一号缓缓接近。
    对接是在阳照区进行的。北京飞控中心的实时画面中,神舟九号散发着金属色光芒,以倒飞姿态靠拢天宫。
    在距地球343千米处实施这个类似“倒车入库”的动作,相当于“太空穿针”,要求航天员具备极好的眼手协调性、操作精细性和心理稳定性。
    记者从回传到北京飞控中心的视频上看到,返回舱中间座椅上的刘旺握住分别位于身体两侧的平移和姿态手柄,包裹在白色手套里的指头上下左右灵活拨动,从容而自信地操纵神舟九号缓缓靠近天宫一号。景海鹏、刘洋全神贯注监视面前的仪表参数和对接靶标。
    12时48分,对接机构成功接触。12时55分,一个多小时前刚刚分开的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再次形成组合体,中国首次手控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成功。
    至此,在美国、俄罗斯成功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试验40多年之后,中国完整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具备了以不同对接方式向在轨航天器进行人员输送和物资补给的能力。
    作为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2011年11月与神舟八号的第一次对接,突破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神舟九号升空40多个小时后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再次验证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是交会对接的两种手段,互为备份,缺一不可。”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20年以来,先后完整掌握了天地往返、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三大基本技术,拥有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能力。
    3位航天员手拉手高举过头顶,向地面致意。他们将再次进入天宫一号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根据计划,4天后的飞船撤离同样以航天员手控方式进行。到29日返回时,景海鹏、刘旺、刘洋在完成神舟九号飞行使命的同时,还将创造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飞行时间最长的纪录。
    神九航天员向创造载人深潜新纪录潜航员表示祝贺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 王玉山、田兆运)24日17时41分,顺利完成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向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7000米新纪录的3位潜航员表示祝贺和问候。
    景海鹏代表神舟九号飞行乘组说:“今天,在我们顺利完成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时候,喜闻蛟龙号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向叶聪、刘开周、杨波3位潜航员致以崇高的敬意,祝愿中国载人深潜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9时07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7020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这也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12时55分,航天员成功“驾驶”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再次形成组合体,中国首次手控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成功。
    “蛟龙”号潜航员在海底向神舟九号送上祝福:“祝愿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航天员与天宫一号对接顺利!祝愿我国载人航天、载人深潜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一天之内,中国同时诞生了载人航天和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神九航天员重返天宫一号 浩瀚太空见证中国军礼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 王玉山、田兆运)在成功完成中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之后,3位航天员24日16时许再次进入天宫一号,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刚刚作为“驾驶员”操作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的刘旺,打开天宫一号前舱门,像鱼儿一样率先“游”进天宫一号。
    与7天前第一次打开天宫之门相比,这一次开门似乎轻松多了。留在神舟九号轨道舱内的景海鹏手持摄像机,实时记录这个过程。
    紧接着,景海鹏和刘洋向前并伸双手,依次进入天宫一号。6天前第一次进“家门”时,他们还不得不靠舱壁上的限位器固定身体,现在,3个人健步如飞、往来自如。
    驻足,站稳,3人并肩而立,冲着镜头挥手致意。
    “神舟九号按计划顺利完成手控交会对接任务,再次进入天宫一号。感谢首长和同志们的关心,我们将再接再厉,坚决完成后续任务。敬礼!”刘旺的声音清晰地从太空传回地面。
    身着蓝色的舱内工作服,刘旺站在中间,左右两边分别站着景海鹏和刘洋。3名中国航天员一起抬起右臂,向祖国和人民敬军礼。
    “截至今天,航天员已经把主要的实验项目都做过了一轮。有些实验是需要重复的,需要更多的数据来验证,才能利用微重力和真空环境发现新的特征和规律。”航天员系统总体室主任刘伟波说,3位航天员将继续在天宫一号开展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实验。
    针对媒体关心的女航天员状态,刘伟波说,目前体力消耗大的实验项目并不多,所以女航天员的表现不仅不比男航天员差,女性的细心和耐心还对任务开展带来了很多益处。    
    航天员已在天宫一号完成6项主要工作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白瑞雪、田兆运)首次手控交会对接进行之前,神舟九号航天员已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里驻留了近6天。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24日说,在这6天里,航天员完成了6项主要工作。
    一是在两个航天器以自动控制方式实施首次交会对接时,对交会对接进行全程监视。自动交会对接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作为自动对接的备份手段,航天员将实施手动对接或撤离。18日的对接非常顺利,并没有启用手控方案。
    二是在组合体内建立了天地同步的作息制度。虽然航天员在太空每90分钟就经历一个昼夜,但这次飞行要求航天员与地面同步执行“白天工作、晚上睡觉”的时间表。据陈善广介绍,航天员在过去的几天里这样分配时间:工作约8小时,生活照料6小时,个人休闲2小时,睡眠7到8小时。
    三是开展了航天空间医学实验。“很多实验和实验方法是第一次在轨使用。”陈善广说,三名航天员按照程序和地面指令,出色完成了部分实验,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对于进一步认识人在空间长期飞行的生理变化规律、完善将来中长期飞行健康保障技术、提升人在太空作用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将来空间站的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航天员还协同地面完成了飞行器的照料与管理、失重的防护与锻炼以及个人生活照料等重要工作。
    陈善广说,入轨以来,在地面的医学支持、心理支持和专业支持辅助下,航天员顺利度过了对空间环境的生理适应期,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基本适应了空间失重环境。
    “他们精神饱满,思路清晰,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心电、呼吸、体温、血压等基础性生理指标正常。”陈善广说,目前神九航天员身心状态非常好。
中继卫星建立天地通畅链路 全力保障手控交会对接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田兆运、赵薇、董英隼)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手控交会对接任务中,我国两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02星通过双星接力跟踪天宫神九双目标模式,为航天员手控操作提供了全程可靠的天基测控通信支持。
    “中继卫星系统充分发挥高速大容量数传、高动态目标跟踪、高轨道覆盖率优势,稳定建立了天宫、神九与地面间的双向长时通信链路,大幅提升了测控覆盖率和传输速率。”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副总指挥、北京空间信息中继传输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黄惠明说,“‘天链一号’01、02星的接力测控,使飞船运行的每个圈次都能与地面实现1小时以上的连续双向数据传输,航天员因此能够长时间流畅地接收到地面指令,顺利实施手控交会对接,地面监视系统也可以更加快捷地获取航天员的生理参数。”
    北京空间信息中继传输技术研究中心在手控交会对接任务前,完成了中继卫星姿态控制以及蓄电池组涓流充电等大量工作,为任务的顺利实施做好充足准备。中继卫星系统通过24小时连续不间断跟踪组合体,为3名航天员在轨实验和生活提供了全程可靠的天基测控通信支持。
   图表:“神一”到“神九” 新华社记者 陈琛 编制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记者赵薇、孙彦新)截至19日17时07分,3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度过了24小时。至此,他们的“天宫”生活度过了完整的一天。
    与地面的昼夜更替不同,这短短的24小时中,景海鹏、刘旺、刘洋3名航天员,已经经历了16次日出日落。这是因为天宫一号每一个半小时就绕地球飞行一圈,航天员每90分钟就经历一“昼夜”。
    6月18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王永卓 摄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记者李宣良、田兆运)“感觉良好!”18日17时07分,当顺利从飞船进入天宫一号的航天员景海鹏向地面发出报告时,神舟九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组成的组合体已平稳飞行近3个小时。
    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在轨运行的航天器,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由验证性飞行试验完全过渡到“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
 相关链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责任编辑: 安涛(2012o辽阳)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进行了交会对接.当宇航员从“神舟九号”进入“天宫一号”时,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宇航员是______.宇航员进入“天宫一号”后,仍______(选填“具有”或“不具有”)惯性,质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宇航员与地面是通过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实现信息传送的.
在对接过程中,宇航员与神舟九号位置没发生变化,所以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宇航员进入“天宫一号”后,仍具有惯性,并且质量不发生变化;地面控制中心通过电磁波与神舟九号中的航天员进行联络.故答案为:静止的;具有;不变;电磁波.
为您推荐: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位置变化而变化;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传播过程不需要介质.
本题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质量及其特性;惯性;电磁波的传播.
考点点评: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扫描下载二维码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根据选定的参考系,判断物体的运动规律.解答:解:A、对接过程中需要调整相对速度、方位等,“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故不能视为质点,故A错误;B、对接之后,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九号”静止不动,故B错误;C、当没有特别指明所选参考系时,一般就以地面为参照物,此时对接后的整体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故C错误;D、当研究整体的运行周期时,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可以视为质点,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的条件,以及知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规律往往会不同.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物理
日,航天员刘旺手动控制“神舟九号”飞船完成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绕地球圆周运动,速率为v,轨道高度为340km.“神舟九号”飞船连同三位宇航员的总质量为m,而测控通信由两颗在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天链一号”中继卫星、陆基测控站、测量船以及北京飞控中心完成.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组合体圆周运动的周期约1.5&hB.组合体圆周运动的线速度约7.8&km/sC.组合体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比“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的角速度大D.发射“神舟九号”飞船所需能量是2
科目:高中物理
日,航天员刘旺手动控制“神舟九号”飞船完成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高度为340km..测控通信由两颗在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天链一号”中继卫星、陆基测控站、测量船,以及北京飞控中心完成.根据以上信息和你对航天相关知识的理解,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组合体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一定大于地球的自转周期B.组合体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一定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组合体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于“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的角速度D.“神舟九号”从低轨道必须加速才能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4级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日14时许,在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程序后,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紧紧相连,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神州九号飞船发射前约20天,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从350km轨道上开始降轨,进入高度约为343km的近圆对接轨道,建立载人环境,等待与飞船交会对接。根据以上信息,若认为它们对接前、后稳定飞行时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A.“天宫一号”在350km轨道上飞行的速度比第一宇宙速度大
B.“天宫一号”在350km轨道上飞行的动能比在343km对接轨道上小
C.“天宫一号”在350km轨道上飞行的周期比在343km对接轨道上小
D.“天宫一号”在350km轨道上飞行的向心加速度比在343km对接轨道上大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4届北京四中高三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 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官一号目标发生器在离地面343km的近圆形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
C.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
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学年湖北省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训练(八)理科综合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官一号目标发生器在离地面343km的近圆形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
C.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
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日,我国实施了“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载人交会对接,对接后,“神舟九号”相_百度知道
为您推荐:
天宫一号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宫一号对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