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背为人民服务的包,在街头查汽车乱停乱放的80后年轻人职业分布,干的是一项什么职业

许昌一男子身上血迹斑斑街头拦车无人停 无奈走向警车
“人生一世,谁都有可能遇到困难。这个时候,人们最希望的就是有人伸手帮一把。能够帮上忙,我心里很开心。从一名人民警察的角度说,这也是我的责任和义务……”,许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第二执勤大队民警苏建峰说。苏建峰今年只有27岁,入警已有4年时间。7月3日9时30分许,他和同事接到许昌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发来的出警指令,前往许昌市某医院门口维持交通秩序,严查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在他们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时,一名群众急匆匆走出医院大门。这名群众胸口、裤子上血迹斑斑,一脸的焦急,见有出租车路过就伸手去拦,但一直没能拦停成功。见不远处有辆警车,这名群众便走向警车。这名群众名叫刘彦昭,家住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村张。原来,他和工友在市区一工地从事装修工作,其工友一时疏忽,胳膊被卷入搅拌机。意外发生后,他赶紧把工友送至许昌市某医院。可是,在这急需用钱的时候,他身上带的钱不够。他想要回家取钱,但拦不到车,所以想请警察帮忙。救人如救火,苏建峰和同事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驾驶警车载着刘彦昭向长村张疾驶。从许昌市区到长村张,驱车需要20多分钟,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苏建峰感觉时间是漫长的。路上,他向许昌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和大队领导进行了报备,并不停地对刘彦昭进行安抚。到达刘彦昭家后,他和同事在门外等待。待刘彦昭取完钱,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往回赶,一路护送刘彦昭,及时把救命钱送到了医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公安机关的根本宗旨。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人民公安为人民’落到实处。”苏建峰说。原标题:【豫见正能量】工友住院急需用钱 执勤交警出手相助编辑:谢双娇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rebecazheng]
【装修福利】史上性价比最高基装套餐!1.9万基装90平三房
【活动】19元秒杀无痛洗牙!还能抵1900元!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向治理的汽车乱停乱放的交警致敬!!!!【蔚县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0,203贴子:
向治理的汽车乱停乱放的交警致敬!!!!收藏
今天终于看到交警在街上治理汽车乱停乱放,我非常高兴。向他们问好。希望把这项立国利民的好事坚持下去,为蔚县的城市面貌的提高再立新功。。。&&&一定要坚持下去啊。千万不要新鲜两天就不管了。
「住哪里都上携程」低价,狂减,服务好,,携程订房超划算!携程-便捷的在线酒店预订网站!7*24小时免费预订!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交警终于干了一件好事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县城这两天有动静,,,所以他们才管的,前几天城管也不是出来整顿来了吗,三天新鲜,糊弄狗呢。你 等他真管?????他们有那个胆子吗!!!!!!放辆10W以上的小车他敢管吗?他比见了他爹娘还亲呢。。。。。。可悲。我都觉得悲哀。记得去年秋天县城某大哥(我就不点名了)开一马6行驶在大酒店路口,那些所谓的交警在查车,看见人家过来了低头哈腰的显得非常热情紧跟一辆破夏利就被仃住了。我非常清楚内马6是辆“黑车”就连副牌照都没,也没事。。。。。。。。。&&
人民警察啊,,,,为人民服务啊。哈哈啊哈哈
欺软怕硬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论文资料00C
我的图书馆
论文资料00C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炎火成燎原之势,涓流兆江河之形”,星星之火可成燎原,涓涓细流可成大江。尚和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将汇聚大众的意愿而成和平的潮流,将妙凝百姓的呼声而成合作的春雷。它唤醒了昏昏沉沉的天地万物,也敲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美美与共的钟声。
一、人类认识自己的历程
人是什么?人自从诞生以来,就没有停止过自我反思,思则得知人与人既具差分的殊相,又具融合的共相。由其殊相,构成人与人之间的民族、种族的区别;由其共相,构成人类之为人类的类存在的特性,即人类本质特性。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人的社会道德价值,构成与天地间其他事物在本源上的差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求索人类共同的本质属性。古希腊德尔菲神庙“认识你自己”的古训,是人类反思、认识自我的自觉。中外古今学者曾乐此不倦地探讨、论争对自己的认识。
中国古代智者基于直觉思维,发现人与动物在形体上的差异,认为人是“二足而毛”的动物,这与柏拉图以“人是无羽毛的二足动物”异曲同工。王充认为“人,物也,万物之中有智慧者也”,与苏格拉底“以人有智慧”有相似之妙。《无能子》认为“裸虫中繁其智虑者,其名曰人”,有智虑即有思想;黑格尔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由于人有思想”,两者如出一辙。《无能子》认为人是社会动物,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人有“夫妇之别、父子兄弟之序,有君臣之分,尊卑之节”;亚里士多德亦认为“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具有“社会本性”;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社会是表示人与人之间互相联系、作用的共同体。从形态上看,社会是对一般社会关系的整合协调、融突和合,使人际关系具有一定凝聚力、向心力,构成一定的某种共同体。
1944年卡西尔出版他的《人论》,他认为海德格尔把人定义为“会言语的动物”、“理性的动物”,不如定义为“人是符号的动物”。若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如哈巴狗是狗,狗便是符号,便抹煞了人与禽兽的区别,否定了人的主体性、社会性、主动性、创造性、道德性、审美性、感情性等本质属性,基于此,我为恢复人的七性,在《新人学导论》中,把人重新规定为“人是会自我创造的动物”,后改为“人是会自我创造的和合存在”。天地赋予人以生命,也赋予人创造能力,这是人有别于禽兽的特殊属性和能力。人之所以有自我创造力,是因为人集天地、阴阳、五行之精华,“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是多元差异、对待、冲突的事物,通过絪缊、媾精的融合形式,由冲突——融合——和合为新事物、新生儿、新结构形态。万物变化,“固无休息”。几千年来,人类对于自身的体认不断拓展、深入,这个体认,固无休息,而将永续。
二、人类命运的疏释
人在“认识你自己”的过程中,命运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与自己的生存利益、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话题。它是古今中外人人所关注和困惑的问题,普通老百姓、哲人思想家都曾议论它、解释它,其说殊异,却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哲学问题。
中国先秦时,人们崇拜、敬畏天命,夏道尊命,“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予畏上帝”。由于夏桀为恶,天(上帝)下命诛杀他,为商汤推翻夏朝的合理性、合法性找到了天命的依据。商末政治腐败,纣王淫欲无度,罪大恶极,周武王吊民伐罪,不仅在于“天命靡常”,而在于“惟德是辅”,天命授予“敬德保民”的人来治理天下。天授命与否是与王朝君主的德性相联系的,人的主体性的行为活动、治理天下好坏与能否祈天永命相关联,天命的绝对性、永恒性有了松动。甚至出现怨天、咒天的思想:“不弔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以天为不善良、不仁慈,天命观念在人们思想中逐渐松绑,天神、天命失去了绝对的权威性,主体人的力量逐渐取代天命的支配力。“夫民,神之主也”,“国将兴,听于民”,“良臣将死,天命不佑”。开启理性的觉醒,哲学的突破。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人对自我命运的反思,由天命不佑而转化为对命运的关照。
命运,自古以来中外哲人就各说齐陈,诠释多元。儒家孔子认为,命运是人力不可抗拒的必然性的力量。“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一种主张或事情能否实行与废除是由命运决定的,人怎能与命运相争!孔子一方面以命运为必然性的异己力,人们要敬畏它,另一方面要认知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懂得命运,怎样能做君子,强调人的主体的能动性及其作用,“为仁由己”,“我欲仁,斯仁至矣”。发挥自我主体的能量,被人称之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的人,显示了孔子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孟子绍承孔子,他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舜、禹、益儿子的好坏,没有人叫他们做,他们做了,这是天意;人没有致力而获得某种成果,这是命运。一个老百姓要得到天下,必然与舜、禹一样道德高尚。孟子认为人们的追求不外“在我者”与“在外者”两种,“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仁义道德需依靠自我去求得,自己不努力去追求,就不能得到。富贵利达能否得到,要符合道义,才能得到,这取决命运。把命运与人的道德修养相联系,王符有相似的观点,他说:“凡人吉凶,以行为主,以命为决。行者,己之质也;命者,天之制也。在于己者,固可为也;在于天者,不可知也。”人的吉凶祸福,既与人的自己道德品质修养相关,这是自己可以做到的,又与人的命运相关,这是人自己不可知的。
道家认为,命运是支配人的生存状况,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力量。老子说:“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回归心性的精神,是其本存的状况,也是其常态,体认其中的道理叫做明。“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命、命运是一种没有外在干涉的顺任自然的状态。庄子发挥老子思想,他说:“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我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就是要顺任自然的命运。“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通达命运的实情,不必去追求命运所无可奈何的东西,顺任自然而然的安排。“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人的一切生存状况都是命运的使然,人是无可奈何的。“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知道无可奈何,不能与命运抗争,只有安心顺任自然的命运,这是具有德性的人才能做到的。
儒墨两家在先秦称为“世之显学”。墨子却与儒道相对待,倡导“非命”,否定命运决定人、社会、国家的生存状况。他认为执着有命的话语不能不加以驳斥,因为这是“天下之大害也”,是“执有命者”的谎言。“自古以及今,生民以来者,亦尝有见命之物,闻命之声者乎?则未尝有也。”既未见有命运的事物,亦未闻有命运的话语。人的贵贱、荣辱、贫富、饥饱,社会国家的治乱、宁危,不赖于命运的安排,而决定于主体人的能力价值,“天下之治也,汤武之力也;天下之乱也,桀纣之罪也。若以此观之,夫安危治乱,存乎上之为政也,则夫岂可谓有命哉”。国家的治乱安危,依赖君主如何治国理政。如果像禹、汤、文、武为政天下,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国家太平。为了使国家治而不乱,宁而不危,人们贵而不贱,荣而不辱,富而不贫,饱而不饥。王公卿大夫必须竭股肱之力,殚精思虑的智慧,人们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纺织织布,上下都丝毫不怠倦才能实现,而不依靠命运的安排。这样才能利国利民。墨子进而揭露了执有命者的政治意图和本质。他说:“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求,非仁者之言也。”是为君王残暴行为造成人民穷困作辩护的言词。如果听信“暴人之道”,就不能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国家就不能富强、兴旺。
荀子虽属儒家,但与孟子在诸多观点上相对待,在人性论上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在天命论上孟子倡存心养性事天,荀子呼吁“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顺从赞美天,不如控制天命而利用它。既不承认天的意志性、神圣性,亦否定了传统的天命论。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能动性,利用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则为人服务。因此,荀子拒斥有一种人力不能抗争的异己力量和必然趋势的命运。认为命运是一种偶然的遭遇,“节遇谓之命”。“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今有其人不遇其时,虽贤其能行乎?苟遇其时,何难之有”。死生是命的必然性,人一定会死;时运具有偶然性。一个人虽贤,不遇时运,不能实行其贤才,若逢时运,就能施行其贤能。荀子这个智能创见,开启了哲学史上对命与运的不同诠释,命是一种必然性的价值导向,运是一种偶然性的价值导向。但由于古人对概念、范畴内涵的模糊性,两者又往往混沌,而影响后来的王充和范缜等人思维轨迹。
两汉时期,哲学思潮的核心话题是“究天人之际”。董仲舒从负面灾异遣告讲“天人感应”说,杨雄取“和同天人之际”的路数,王充则从正面讲“符瑞是应”说,凸显了时代的精神。王充认为天是气的自然现象,与“云烟无异”,“天乃玉石之类”。否定天有意志,天地犹如夫妇,交媾而生子女。“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天不是有意志的“故生人”,犹如人身上生虱子,是不知不觉自然而生。但王充也没有完全摆脱天命论,他从宣汉思想出发,歌颂汉德丰雍,天降祥瑞。一方面他认为人和国的命运有其必然性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又有偶然性价值导向。他说:“以命当富贵,遭当世之禄,常安不危;以命当贫贱,遇当衰之禄,则祸殃乃至,常苦不乐。”命当富贵,遇到当旺盛的时运,永久平安无险;命当贫贱,遇到当衰弱的时运,祸殃就来。命运的好坏,与偶然性的时运相合,就有常安常苦的机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有才高行洁的人,没有与时运相偶合,便退在下流;有才薄行浊的人,却与时运相偶合,而居众人之上。“举事有是非,及触赏罚,有偶有不偶”。以偶然性诠释赏罚,是非的赏罚是时运。
南北朝时梁朝武帝萧衍笃信佛教,竟陵王萧子良与范缜辩论因果报应话题。子良问:你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贫贱?范缜回答说:“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坠,自有拂簾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人生犹如同一棵树上的花,一阵风刮来,花都掉下来,有的通过窗帘,掉在褥垫上,有的通过篱笆掉在粪坑旁边。掉在褥垫上就像你王子,掉在粪坑旁边就像我范缜。人的贫富贵贱的命运,就像随风而堕的花朵,落到那里,完全是偶然的,不是因果报应决定。范缜度越了天命必然性价值导向,开辟了批评佛教因果报应论的偶然性价值导向的新领域。
北朝刘昼生活在北齐,与范缜相对应,主张命运的偶然性。他说:“命运应遇,危不必祸,愚不必穷;命运不遇,安不必福,贤不必达。故患齐而死生殊,德同而荣辱异者,遇不遇也。”命运与偶然性相适应与否,其后果有云泥天壤之别,患难相同而人的生死不同,德操相同而人的荣辱殊异,这与人偶然遇到的机遇、时运相关联。社会人事、自然现象,均有遇不遇的偶然性的价值导向。
宋明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茂盛,科技的发达,国内外交往的频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主体意识觉醒,“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共同体意识自觉。张载提出了“人定胜天”,王安石喊出了“天命不足畏”的呼声,而与孔子“畏天命”相对待。朱熹的弟子陈淳为学生讲授理学主要概念、范畴时整理出《北溪字义》一书,陈淳说:“命一字有二义,有以理言者,有以气言者,其实理不外乎气。”不是董仲舒天“故生人”,而是“人物之生,不出乎阴阳五行之气。本只是一气,分来有阴阳,阴阳分来有五行”。因此就产生形形色色各种事物。否定天命的意志性、主宰性。所以程颢、程颐提出“不必言命”。“贤者惟知义而已,命在其中……若贤者则求之以道,得之以义,不必言命”。人们唯有求道得义,命运已蕴涵在义中。“人贤不肖,国家治乱,不可以言命。”“圣人乐天,则不须言知命”。乐天知命,一循于义,国家的治乱,人的贤不肖,都不是命运的安排,也不是天命决定,因此,没有必要讲命。朱熹曾点赞二程言义不言命的观点,是前圣所未发的创新,他们把命运从天命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王夫之认为人的主体的能动性、有为性,可以改造人自身的命运。他说:“君相可以造命,邺侯之言大矣!进君相而与天争权,异乎古之言俟命者矣。”邺侯李泌曾主张发挥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与天争权,把人的命运由任天决定的权力,争回到自己的手中,老百姓亦可以造命,“一介之士,莫不有造焉。祸福之大小,则视乎权藉之重轻而已矣”。老百姓有与君相平等的创造自己命运的权力,凸显了主体的自觉。颜元在答问中,肯定了命运由人自造。“或问:‘祸福皆命中造定信乎?’先生曰:‘不然,地中生苗或可五斗,或可一石,是犹人生之命也……生命亦何定之有’”人生命运犹如禾苗,人用肥料培育它,五斗可得一石,如果摧折它,一石可得五斗,这是人为造成的,以证人的命运可以自己创造,而不是命定的。魏源提出“人定胜天,既可转贵富寿为贫贱夭,则贫贱夭亦可转为贵富寿。”人的贵富寿与贫贱夭的命运是自己造,而不是天命决定的。“造化自我,此造命之君子,岂天所拘者乎。”天不能限制人自己创造自己的命运,人的命运自己创造。
命运与人人利益相关,从先秦到近代,中国的哲人思想家在探索过程中见仁见智,各美其美。或以为是人力不可抗拒的必然性,或是不知其所以然的自然力量,或主张非命,或倡制天命而用之,或主命运是一种偶然性力量,或讲命是必然性,运是机遇,是一种偶然性的力量,或主张为生民立命,君相民可以造命。凡此以见,命运话题发展的历程,是人度越天命控制、理性觉醒、主体自信,人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掌握、创造自己命运的呈现。
命运话题也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课题,或认为人的命运及一切遭遇都是一种必然性价值导向。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命运的本质就是那贯穿宇宙实体的逻各斯。逻各斯是一种以太的物体,是创生世界的种子”。逻各斯是神,是一种必然性,作为贯穿逻各斯的命运,亦具有必然性。“万物服从命运,命运就是必然性”;或认为人的命运是由神决定的。在《伊利亚特》史诗中以天神宙斯决定人的命运。在《创世纪》中神(上帝)造天地万物,造人,人的命运由神(上帝)安排,人自己无能为力;或认为命运是一种偶然性的价值导向;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创造自己的命运。弗朗西斯·培根说:“不容否认,一些偶然性常常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例如长相漂亮、机缘凑巧,某人的死亡,以及施展才能的机会等等;但另一方面,人的命运也往往是由人自己造成的。正如古代诗人所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设计师。”他也讲命运的偶然性,认为要抓住时机。他说:“善于识别和把握时机是极为重要的,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古谚说时机老人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如果你没有抓住,再抓就碰到秃头了。能否抓住时机是考验人的智慧。时机、机遇能否抓住,也就是你能否设计自己、创造自身命运的机遇,遇不遇不能靠命运之神的恩赐,而靠自我洞察能力、智慧潜能和时机的把握。
中西对于命运的体认大体上有相似的元素,但命运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具有不同的特点:命具有常态性、常规性、确定性、预期性;运具有非常态性、非常规性、非确定性、非预期性。命与运的非相应性,构成了既冲突又融合的和合形态。之所以中西各个时期对命运的疏释有差分,其原因是各时期人文语境、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局限性,而具有时代的印记。据上所述,所谓命运是指人的生命主体的过去和现在的际遇与赖以存在的生活环境的融实和合所形成的生命经历和生存状态的价值评价。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于中外传统命运论的智能创造和卓识开新。融实而和合是打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智慧,是化解人类生存厄运的一种武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一种热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天下为一家的情怀。“四海之内若一家,故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无幽闲隐蔽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天下四海,现代可以理解为全球或者全人类,不论地处多么边远的国家,都能共享安乐。朱熹把人类命运共同体范围打开,范围天地万物。“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矣,吾之气顺则天地之气亦顺矣。”王守仁接着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人类社会、宇宙自然,都统摄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因为自然环境,生态危机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古人认为要实现天下为一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知民情,以义理教化民众;明白对自己有利,使其安心;通达祸患而加以防范,避免争夺相杀。
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天下万物都有其特殊性和共性,无殊性物物无分别,无共性就不能成其为类事物,人与人若无共性,就不能成其为人类。从人类内在自身诉求而言:(1)人类是群居的,人与禽兽不同的特质是“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为什么能合群,是因为人能分工,是能自我创造的和合存在。“故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人的生存需要各种技能和各种资料的创造,一个人做不到,必须分工合作,构成生产、生活共同体。分工合作何以能行,是因为人讲义礼。“故义以分则合,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分而和合,和合构成人类共同体,共同体力量强大,就可以竞争取胜。所以人生不能无群,“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主张群生。西方无论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是近代伏尔泰、孟德斯鸠都认为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而具有自然合群性,把人导向社会生活,这是人得以共同生存的法宝。(2)人是社会存在物,有社会性。群道具有道德理性,它是指人所特有的本质力量与主体能力所构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它是体现分工合作、互联互帮、互惠互利的命运共同体,它是具有政治性、道德性、意识性的社会共同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度越了纯生物性的“动物社会”的存在者,因为它是道德理性的和合存在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比任何其他的东西更加是人”。中国古人认为人类有气、有生、有知、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仁义德行,常安之术”。“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人类生来都是一张白纸,唯有通过社会道德理性的教化,才构成常安的命运共同体。(3)人是有情感的和合存在者,人若无情,非人也。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人类在实践、认知活动中,对某一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状态,如见孺子将入井,而产生怵惕恻隐的情感,体现了人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历来重真情,尚大义”,一句回家过年,牵动着亿万人的最温馨的情愫。万家团圆,共享天伦,走亲访友,共祝美好,贯穿其中的是浓浓的亲情、友情、爱情,这是一种“不虚、不私、不妄之情”,它铸就了守望相助、天下同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人类外在时代需要而言:(1)在全球化、信息革命时代,人类共同拥有的家园变得越来越小,动一发而牵动全身。民族、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在全球紧密相连的世界里,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高度融合,彼此依存。一荣俱荣、一衰俱衰,和合则两利、抗争则两败,和则兴、斗则亡,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全球命运休戚相关,兴衰与共。(2)人类共同面临人与自然冲突而造成的生态危机,人与社会冲突造成的人道危机,人与人冲突形成的道德危机,人的心灵冲突带来的精神危机,文明之间冲突产生的价值危机。此五大冲突与危机,把人类命运紧密联在一起,一国一地区均无法单独应对化解,唯有竭诚合作才能改善。冲突与危机是灵感的源泉,人类厄运提供了共同体生活的契机。于是和合学应运而生,其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原理,是整合、协调、化解五大冲突和危机的最佳选择,而使全球取得共识,产生一定凝聚力、向心力,形成全球某种稳定内在秩序、共契一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正如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主席菲利普·查沃斯所说:“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日益提高,人类面临各种各样的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人着眼于维护人类长远利益的远见卓识。”“这一理念已经得到广大联合国会员国的普遍认同,彰显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正在以稳健步伐迈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向联合国提供了可以惠及全人类的公共产品,这是中国在联合国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多边外交舞台上有效争得话语权的成功例证”。联合国决议首次写入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如何构建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宗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登高远望,开放包容。人类面临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在此错综复杂的全球环境中,必须高瞻远瞩,“鸿鹄高飞,一举千里”。度越一般世事的种种关系形态,以和合学的思维开放包容性,使各文明之间彼此互相理解、借鉴、尊重、吸收,为人类的长远利益、未来命运提供智慧卓越的中国方案创造了机遇;要广开言路,海纳百川。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连接人与自然、社会、人际、文明融突和合化、有序理性化、殊相共相化、逻辑结构化的过程。必须博学切问、广采群谋。“驰骛乎兼容并包,勤思乎参天贰地”。海纳百川,才能有容乃大,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要坚定意志,排除厄运。人类正处在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冲突危机不断的时代,也遭遇冷战思维、强权政治、恐怖主义、难民危机、气候变化等厄运。幸运与厄运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两种表现形态。人类不能等待天赐福音,“坚志者,功名之柱”。以坚强的意志,化解厄运,这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支柱;要勇于创造,引领开新。朱熹说:“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底道理。”习近平总书记说:“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抢占国内国际创新制高点。要把握创新特点,遵循创新规律,既奇思妙想,‘无中生有’,努力追求原始创新,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善于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把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得更美好;要健全机制,信息通畅。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坎坷与坦途、危难与安宁、忧患与乐道、失败与成功相伴相随,于是要加强信息、智库、决策、笃行机制建设,使国内国际信息畅通无阻,统筹全局,除各种机构智库外,发挥民间智库的功能,以能制订公正、合理、公平、正义、前沿、远见、卓识的中国方案。厄运激发奋斗精神,危难使人类奋发图强,忧患升华精神境界,坎坷引发创造灵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幸运,是对于为其虔诚奋斗者的奖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凯歌定能响彻寰宇。
(作者:张立文 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笃心定力政治建军
政治建军,是人民军队的独特优势和生存命脉。因此,创建世界一流军队必须保持这一特色。
政治建军,是砥砺一支英雄之师的精神密码。90年前,中国共产党缔造了这支人民军队,但这支军队向何处去,无先例可循。这支尚处襁褓中的军队,走到了危及前途命运的时代拐点。古田会议,破天荒地确立了政治建军的建军方式,定立了性质宗旨,开始塑造一支有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
从此,党绝对领导军队,军队绝对听党指挥,军队绝对为人民,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建设军队、掌控武装的划时代新局面。对人民军队而言,政治建军,是哺育、成就我们这支英雄之师的精神密码。
着力实施政治建军宏大工程,永远确保人民军队的强大政治优势。在推进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的伟大进程中,政治建军的改革、创新,标志着人民军队建军方式的又一次跨越式发展。
它内含两个逻辑进程。其一,以赓续的真理品格,传承和回归政治建军的光荣传统。其二,以求是的开阔胸怀,开拓和创新政治建军的发展方略。
循着逻辑一:行进在创建世界一流军队进程中的人民军队,必须坚守传承、回归传统;守根护魂,笃心不渝地守护党绝对领导军队、军队绝对听党指挥的根魂;笃心不渝地维护人民军队性质宗旨,践行全军古田会议总结的“十一个优良传统”。从而,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循着逻辑二:行进在创建世界一流军队进程中的人民军队,必须勇于开拓、创新发展方略。努力践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使命任务;坚决维护军委主席负责制,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看齐核心,追随核心;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指挥;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锻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从而,面向未来,阔步前进。
以上两个逻辑进程推出的结果是:人民军队灵魂根本更牢固,精神支柱更坚挺,政治品质更纯粹。由是,在世界一流军队的行列中,中国军队的特色更鲜明。
和合精神源远流长
编者按:“一带一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而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发展中又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刊邀请委员们撰文,展现“一带一路”的人文风采。
2016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卡塔尔多哈举行,中国大运河项目,以及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进入了申遗的最关键阶段。傍晚,手机响起,我赶紧接听,那边话音传来,表决刚刚结束,两个项目全部成功!真是千载难逢的成果,我很兴奋,过去我们申遗是点状的,一次一个,而这一次则是线性的,申遗成功意味着这条线上的几十个遗产点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我对来家里采访的记者说:这说明世界认同中国的历史贡献。
我的学术专业领域是大遗址考古,近十年来,作为国家文物局的专家,我一直参与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的申遗工作,在对其不断研究的同时,也自然有许多关切。2006年两会,我们58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应高度重视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启动申遗工作》,呼吁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记得就在那之后不久,丝绸之路的申遗工作也提出来了。在我看来,这两个项目的申遗都是国家工程,是历史在今天的传承。
申遗的前提是要对我们的文化遗产有清晰的定位,所以必须回答清楚,丝绸之路是什么?我们知道,“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是我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申请的项目,但其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丝绸之路是中国人开通的,是中国对世界的历史贡献。古代丝绸之路在人们的印象里有很多功能:政治之路、外交之路、经贸之路、文化交流之路等等,这些都没错,但我认为,丝绸之路的核心是“和合”。中国的丝绸之路与西方大航海时代的殖民主义不同,它秉持着和合精神,体现出中国人所崇尚的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是一条和谐友好之路,因此它带来的是经济繁荣,文明互鉴,共同发展。这一点可以从诸多考古发现中看出来。
上世纪70年代,在西汉薄太后墓南陵陪葬坑中出土了一头犀牛的骨架,经考证,这是南亚犀牛,是当时作为礼品送到汉朝来的。说明当时丝绸之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繁荣,否则这么大体量的犀牛无法运送过来。而把犀牛作为太后墓葬的陪葬,则体现了汉朝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尊重。在当时的长安城,汇聚了来自各个国家的人,朝廷专门在上林苑给外国来宾修建了宫殿,有的建筑就以从丝绸之路传来的国外土特产命名,如“葡萄宫”等等。小到亲戚朋友的来往,大到国与国的交往,都以尊重友好为前提,和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固有基因。唐太宗昭陵陵园之内的“十四蕃酋像”、唐高宗与武则天乾陵陵园南司马门之外的“六十四蕃酋像”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再看看海上丝绸之路。考古发现证实,早在先秦时代,从东亚经过南亚至西亚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存在。近年来,学者对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镇小户杨村的“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碑文研究发现,早在郑和下西洋之前620年,唐代航海家、外交官杨良瑶就以“聘国使”身份携带判官和国信、诏书,率外交使团,乘风破浪从中国东南沿海、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最后抵达远东伊拉克,完成了其海上丝绸之路的外交之行。像广西北海的合浦博物馆,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物化载体。中国大航海带来的是友谊和文化交流。
我想,如果没有中国人开辟的这些古代丝绸之路,中华文化不会这么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给世界文化增添更多的精彩,这是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丝绸之路是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走进中国之路。今天,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又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建设利益共同体,依然是开放包容、和平友好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在当代的延续,是创新型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从历史上看,古代丝绸之路兴盛的时候,也是中国历史兴盛的时候,丝绸之路兴盛于汉唐时代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就在汉唐时代。现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一带一路”的影响越来越大,将促进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这正是中国为世界历史发展提供的正能量。
(作者: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
学习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重要讲话精神
联通历史与未来的光明之路
四年筚路蓝缕,喜见春华秋实。“丰硕的成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博得各国各界嘉宾们阵阵热烈的掌声。这当中,有对合作的共识,对愿景的期许,更体现了联动发展中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关键时期,人们热切期待这一“世纪工程”能够为促进经济增长、深化地区合作、造福各国人民写下新的历史篇章。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经历过辉煌与没落,却从未中断。通过这条路,中国不断发现世界,世界也逐渐认识中国。鉴古而知今。今天的我们追溯丝绸之路的历史轨迹、传承丝绸之路的伟大精神,也是从历史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智慧,在重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寻求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的答案。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这段历史表明,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习近平主席这一番话,既是感怀岁月沧桑,也表达了现代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圆梦的意愿,真挚热情地回应了各方扩大合作、共同发展的殷切诉求。
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跨越千年、薪火相传,成为人类共同价值观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表现。在这次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的现代传承,进一步彰显着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
近年来,面对中国这个发展迅速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多人关心议论中国的价值理念、政策走向。着眼于全球化前景和全球性挑战,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外交场合深入阐述新的全球治理思想,鲜明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目前,中国已经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一带一路”更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变为现实。在实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中,中国率先垂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方案”正在一步步转化为实打实的“中国贡献”。
“一带一路”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着光明未来而去。这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凝聚了沿线国家渴望发展的最大共识,提供了走出经济阴霾的最有效方案,展现了中国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的最大诚意。在这条路上,中国正以开放的胸怀、包容的心态拥抱世界,同各国携手合作、共赢共享,朝着人类实现持久和平、持续发展进步的梦想奋勇向前!
从共享单车看文明养成
近期出现了一个新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本人也去试骑了几次,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这应该是文明社会的一个新生事物,值得肯定。但多多少少也发现了问题,如骑过的单车随便乱停乱放,甚至被人丢弃在河里,有人为方便自己就拿个锁头把单车锁起来,等等。这些现象,让笔者感到文明养成的不易,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共享单车应该成为我们共享文明的一个起点。
文明是成熟社会的标志,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建设,需要造就,需要养成。文明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文明的养成应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养成。一谈到文明建设,许多人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国家民族社会的大文明,
而忽视身边的点滴小事,忽略小文明。其实文明不分大小,小文明更能看出大素质。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看似小,实则意义重大。坐公交车让个座、过马路看红绿灯走人行道、上完厕所冲冲水,这些看似不经意不起眼的小事情,一旦坚持长久,养成好习惯,体现的就是大素质。正像许多男厕所里贴的宣传标语一样“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文明的养成应从自我做起,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文明的载体,个人的文明体现的是社会的文明程度。谈到文明,许多人都在抱怨,我们的国家如何,我们的社会如何,我们的民族如何,但很少看到有人在剖析自我做得如何。还有一种特别奇怪的现象,许多人在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社会走向文明的同时,总希望别人付出更多,做出更多文明的事,而自己却不愿身体力行。有的人总是指责别人上班迟到,下班早退,走路不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吸烟,而自己却不遵守,甚至带头去破坏这些规则。因此,文明应先从自我做起,所谓“正人先正己”。
文明的养成应从树立意识做起,意识决定行动,有文明意识才会有文明的行动。所谓文明意识,就是对言行美丑的判断力和鉴别力,每个人都应明白什么样的言行是文明的,什么是不文明的,在公共场所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了这种内心的尺度,才会有文明的自觉性,才会有相应的文明行为反应。这种文明的自觉意识一旦形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做出不假思索的正确的本能反应,如:不践踏草坪,不随地大小便,尊重老人妇女儿童;上下扶梯要靠右侧站立,把左侧的道路给急于上下的人让出来;在街道上集体讨论问题或闲聊,应把人行道让出来;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等等。
“积小步而至千里,积江河以成海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文明形象,就是这样从一个个社会成员、一个个细节逐渐养成的。共享单车如同一面镜子暴露出我们社会的不文明的存在,但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共享单车也最终能成为展示我们社会文明美好的平台。
首日签署多项合作文件
“中国倡议”带来经济新机遇
“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心剂
记者 孙韶华 李唐宁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4日在北京拉开帷幕。包括《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等合作文件已经达成,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也与相关国际组织、机构签署了相关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按照会议日程,本次高峰论坛的成果将于15日下午发布,包括联合公报、合作文件、项目协议等多种形式。
与会嘉宾和业内专家纷纷表示,“一带一路”开启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新机遇,也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为全球化和经济治理新格局作出了贡献。
首日签署多项合作文件
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收获了首日的成果。财政部部长肖捷代表中国财政部与世界银行行长金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等6家多边开发银行代表在北京共同签署《关于加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相关区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促进资金融通”平行主题会议期间,肖捷还代表中国财政部与有关国家财长或财政部授权代表共同签署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是各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首次就资金融通问题制定的指导性文件,主要目标是本着“平等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原则,推动建设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多元化融资体系。
商务部部长钟山代表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雷克执行主任、联合国人口基金奥索提迈辛执行主任、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基图伊秘书长分别签署了关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强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此外,14日下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推进贸易畅通”平行主题会议还发布了《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
钟山在上述平行主题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8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7500亿美元,出境游客将超过5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带来巨大商机。他还提出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系列举措。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在高峰论坛“推动贸易畅通”平行主题会议上发言表示,“一带一路”建设越深入,税收合作就需要越深化,作用也会越重要,期望税收合作能成为“海上的船”“路上的车”“经贸的桥”。为进一步发挥税收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王军提出完善国内税制,着力消除税收壁垒;加强双边合作,有效降低税收负担;深化多边合作,共同提升税收治理能力三点建议。
按照会议日程,本次高峰论坛的成果将于15日下午发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筹委会秘书长、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论坛将形成一批务实合作成果,包括将发表一份联合公报,签署一系列合作文件、项目协议。
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在与会嘉宾中间也产生了巨大的回响,与会嘉宾和业内专家纷纷表示,“一带一路”开启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新机遇,也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动力。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部长布丽吉特·齐普里斯表示,德国的企业有意愿也有能力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如果具有稳定的市场、透明的营商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那么就会有很多德国企业愿意加入,同时也服务于德国工业4.0。
马来西亚贸工部第二部长黄家泉说,马来西亚具有丰富的原材料资源。但出口中主要以原材料为主,利润比较低。要增加附加值,就需要技术,需要创新和发展。我们希望得到中国、德国等国家给我们技术上的关注和帮助,让我们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更好地进入到“一带一路”沿线等更广阔的市场。
前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何亚非指出,“一带一路”之所以受到国际社会如此热烈欢迎,主要在于其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就国际上而言,“一带一路”将促进新的国际合作。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一带一路”凸显了其所体现的前瞻性、普惠性、包容性和创新性,让很多国家从“一带一路”的倡议中看到了全球化新时期要发展的方向。
“‘一带一路’倡议让我们看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对于中国的科技企业来说,是把中国创新、中国制造分享给世界的好时机,可以乘‘一带一路’的东风迈向全球化市场。”中科曙光总裁历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表示,最近,“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年轻人投票,谈谈“希望把中国的哪些东西带回国”,得票最高的是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还有人说这是中国的“新四大发明”,这真是对我们的一种鼓舞。“时代给了我们这个机会,我们可以运用在互联网技术方面的优势,把中国做的很成熟的普惠金融模式带到‘一带一路’沿线,以培训当地人才、提供当地服务的方式,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她说。
推动全球化和经济治理新格局
“从世界范围看,‘一带一路’倡议是目前关于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最为重要的议程,其涉及范围、实施规模和潜在影响都是空前的。”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该倡议将成为推动全球化由弱转强的关键动力——中国对全球化的引领来自于其对世界经济、贸易和投资增长以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完善的推动作用,而“一带一路”无疑是一个强力引擎。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也指出,“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理念,是一个开放式的倡议,将逐步跨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共商、共建、共享的大平台、大战略,由此在推进新的经济全球化中承担主要角色。
他表示,推进“一带一路”的可持续进程,将增强各方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信心。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特定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对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有重要影响。同时,有利于增强各方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信心,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一带一路’高端峰会,不仅将奠定沿线区域多边机制的基础,更将为全球经济治理带来新变革。”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主管程实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和区域政策协调机制有望成为本次峰会的亮点,有助于激活区域经济的长周期复苏动力,为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创造新的历史机遇。
他指出,一方面,“一带一路”引领区域经济供给侧改革。通过“一带一路”的辐射作用,中国稳步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区域经济改革的动力引擎和经验样本。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开启了“多元化”的全球化浪潮。当前,全球多元化正在涨潮,新兴市场重新振作,其经济增速较发达国家的优势持续扩大。顺应潮流,“一带一路”对全球化模式进行优化升级,使多元化浪潮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持续动力。
庄严的承诺 历史的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脱贫攻坚纪实
新华社记者 陈二厚 董峻 侯雪静
这是举世关注的减贫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短短4年,5564万中国人摆脱贫困,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总数。未来3年,还将有4335万人脱贫。
这是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变。
历史常常在开启时就昭示了方向。
2012年12月29日,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40多天的习近平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赶赴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北省阜平县。
29日下午3时从北京出发,30日下午1时离开,20多个小时,往来奔波700多公里,习近平总书记为看真贫。他踏着皑皑白雪,走进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这两个特困村。在村民家中,他盘腿坐在炕上,同乡亲们手拉手,嘘寒问暖,了解他们日子过得怎么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这是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进军令!
回望来路,脱贫成绩举世瞩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组织大规模有计划的扶贫开发,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前瞻未来,脱贫攻坚依然面临任务艰巨紧迫的形势。按照新的扶贫标准,2012年扶贫对象仍有1.22亿人。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农村水平的六成。贫困发生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16个百分点。
而此时,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8年时间。
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怀着对这片土地最深的爱,怀着对人民最浓的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4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30多次到国内各地考察,几乎每次都提到扶贫。从黄土高坡到茫茫林海,从雪域高原到草原牧区,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习近平总书记几乎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2016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西井冈山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在茅坪乡神山村,他一边看规划、看手册、看记录,一边询问村民们生活情况,还给贫困户送去年货。
人民不会忘记——连续5年,每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要专门看望贫困群众。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我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广西、西藏、新疆等地。”习近平总书记曾满怀深情地说,“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脱贫攻坚,亲力亲为抓扶贫工作。这源于他40多年来从农村到县、市、省、中央的工作过程中始终牵挂贫困群众的扶贫情结,源于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
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会上,中西部22个省区市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党中央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在此基础上,省、市、县、乡、村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
“五级书记抓扶贫”,这是中国的特色,更是中国的决心。
今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
“在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不少有益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这“七个强化”和“五条经验”,是以战略思维谋大局,以系统思维汇合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
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指挥下,全党全社会广泛动员、合力攻坚的局面迅速形成。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成为指导脱贫攻坚的纲领性文件。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细化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中办、国办出台11个配套文件。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出台118个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全国各地相继出台和完善“1+N”的脱贫攻坚系列举措……
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劳务输出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农村危房改造、土地增减挂钩、水电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因地制宜,种种“加强版”、“创新版”的脱贫攻坚方法不断推出,很多“老大难”问题有了针对性解决方案。
今天的脱贫攻坚道路上,一套中国特色、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等四梁八柱性质的顶层设计谋篇布局基本完成,一块块硬骨头正在啃下来:
——2013年至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每年都减少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
——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
世界银行中国蒙古韩国局局长郝福满表示:“毫无疑问,中国将继续推动全球消除贫困的进程,并向世界表明,实现包容性增长和为最贫困人口提供更好的机会皆有可能。”
湖南省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走进村民杨秀富的农家小院,五张餐桌摆放整齐,冰柜、碗柜等物品一应俱全。游客们在这里大快朵颐的同时,还能细细品味独具特色的苗家美景。
“农家乐是去年1月份开的。”杨秀富笑呵呵地说。他之前养过羊,随着村子里游客越来越多,便开始“转型”做起了农家乐,没想到生意出奇的好。“去年最多的一天来了50位客人,要请乡亲们过来帮忙才行。”
杨秀富夫妇不会忘记,这个农家乐是在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帮助下建起来的。2016年,杨秀富一家收入达到4万元,成了村里根据自身情况精准脱贫的典型。
产业兴村、旅游兴村全面发力,由深度贫困村到136
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十八洞村气象一新。
3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翻山越岭来到这个贫困村,走进多个低保户、特困户家,仔细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成为扶贫工作的基本方略。
为什么讲要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手榴弹炸跳蚤”是不行的。抓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要一件事一件事做。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
当中国全面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时,这一理念上升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对农村扶贫开发的瞄准机制、扶贫手段、组织体制等都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对精准脱贫、摘掉穷帽子,习近平总书记具体提出了四点要求:
——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
——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
——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
——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人大代表讨论时再度强调,当前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2014年4月至10月,全国扶贫系统组织了80万人进村入户,共识别12.8万个贫困村、8962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录入信息,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把真正需要扶贫的人扶起来。
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全国扶贫系统又动员了近200万人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补录贫困人口807万,剔除识别不准人口929万,识别精准度进一步提高,精确锁定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不久前,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各地对2016年脱贫真实性开展自查自纠,245万标注脱贫人口重新回退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使我国贫困数据第一次实现了到村到户到人。
各地还总结出诸如“先看房,次看粮,再看学生郎,四看技能强不强,五看有没有残疾重病躺在床”等评定程序,让扶贫工作更具操作性。
——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在党的各级干部。
2016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从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合力攻坚、奖惩等方面对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全面作出安排部署。务实有效的扶贫管理体制安排,让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传导到最末梢的基层干部。
为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党中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2015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首次组织开展了对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工作成效的试考核,根据试考核情况对中西部20个省份开展了督查,对2个省份开展了巡查。
今年元旦后,又组织开展了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工作成效正式考核。476名司处级干部组成交叉考核工作组分赴各地,对22个省份的2016年脱贫攻坚成效进行综合分析。
为了使脱贫成效更客观真实,今年1月,有关机构组织了1756名评估人员,对15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和6600个脱贫户开展第三方评估。
——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这是精准施策、全方位出击的基本战术。
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统领下,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力量都动员起来了,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用多种手段,一系列脱贫创新实践正在各地蓬勃开展,众人拾柴汇聚起澎湃的“巨能量”。
在精准扶贫实践中,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承担了重要使命。在东部地区支援西部地区20周年的重要节点上,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此后,东西部扶贫协作向纵深推进,东部发达地区267个经济较强县市区结对帮扶西部地区406个贫困县,并实现对30个民族自治州全覆盖,增强了扶贫的针对性有效性。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效。去年我国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40万人,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第4年减贫超过1000万人。
面对中国反贫困的巨大成就,全球为之瞩目和赞叹。
不久前,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上,来自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发基金等国际机构的代表认为,中国精准扶贫的理论和实践表明,良好的政治愿景、科学的扶贫战略、适宜的政策措施,实现整体脱贫是完全可能的。中国的成功实践,对推进世界减贫事业具有重要启示。
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中,这是两个意义深远的节点——
今年2月26日,江西井冈山宣告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向长眠在这块红土地上的4.8万多名革命烈士奉上最好的告慰。
一个月后,河南兰考也宣布摘下贫困的帽子。曾经的风沙盐碱地,如今经济社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昔日最苦最穷的革命老区、黄河滩区,如今率先脱掉了贫困帽。探究两个地方的脱贫密码,最根本的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党员干部冲在第一线、干在最前列,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改变命运的斗志和力量。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脱贫攻坚的火车头就是党支部。”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省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考察时说,“派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这些举措都有了,关键是要夯实,发挥实效。第一书记要真扶贫,扑下身子在这里干”。
壮志如铁,万里豪情同日月。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员干部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
六盘水市大湾镇海嘎村海拔2900多米,是贵州海拔最高的自然村。2010年,28岁的杨波从六盘水市钟山区民宗局的一名干部,成为这个山村的第一书记。那一年,村里的人均收入才1600多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村民大多住茅草屋、吃望天水。没有路、没有网、没有手机信号。
6年的时间,杨波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一起引进项目、发展产业、引水灌溉……这个“藏在”石旮旯中的山寨发生了巨大变化:1325个贫困人口减少到163人,村集体经济从零增长到30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到7230元。
在全国各地脱贫攻坚战场上,活跃着一大批像杨波这样的扶贫干部。从“西海固”到西南边陲,从乌蒙山区到秦巴腹地,贫困村里的“新面孔”渐渐成了乡亲们喜爱的老熟人。
党中央要求,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要实现全覆盖。截至2016年末,全国共选派77.5万名干部驻村帮扶,选派18.8万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
他们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落实落地,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如同星星之火一般燃起了贫困群众的脱贫之梦。一些扶贫干部甚至还把生命献给了自己奋斗过的那片热土。
2016年4月,中央组织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脱贫攻坚期内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的通知》,明确贫困县党政正职在完成脱贫任务前原则上不得调离。脱贫摘帽后,仍要保持稳定一段时间。830个贫困县党政正职脱贫攻坚期内保持稳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打赢脱贫攻坚战,社会各界形成强大的动员力——
“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今年3月,三峡集团收到来自云南中医学院的大学生汉庆梅的一封来信。她是三峡集团资助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140名大学生的其中之一。正是这份助学金,让她得以走出大山,开启多彩人生。“十三五”期间,三峡集团计划投入20亿元支持云南省的怒族、普米族和景颇族3个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
党政机关定点扶贫、社会扶贫也快马加鞭推进。全国17.6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帮扶覆盖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68家中央企业开展“百县万村”行动,全国工商联动员2.65万家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
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即使相距千里、山水相隔,人们却因一个共同目标心手相连,改变着共同的命运。扶贫协作道路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重要特征。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其发展能力,既是关键,更是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今年4月,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正值春耕,田野里一片忙碌。村民徐国太从田边的蓄水池中取水浇灌秧苗。稻田里养点鱼,今年预计能产2000多斤。
幸福地看着满眼新绿,徐国太忘不了往昔在贫穷日子里的挣扎:“以前我们这个地方有个顺口溜——干包沙(玉米)梗死人,要吃大米饭,只有(年)三十晚。”
没有水,老村支书黄大发带着数百个村民,钢钎凿、风钻敲,硬是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10公里的“天渠”,润泽了当地1200多人。
如今,村头村尾,新栽下的柚子树已吐新芽,翠绿欲滴。一条清澈的“大发渠”,滋润着这个小山村。田野里孕育着新的希望。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再也没有比幸福的追求更能凝聚巨大的热情与能量。
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没有什么力量比上下同欲更为气势磅礴。
党的十九大将要召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近在眼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华民族必将在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中书写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改革是中国治理的深层自信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时提出的一个口号就是“改变”。这个充满希望的词汇,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打动了选民的心。但是8年下来,这位有改革意愿的总统真正带给美国的改变却很少,其积极推动的医疗改革也困难重重,这其中有复杂的利益因素。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体制上僵化,缺乏变革动力,就会在发展中出现阻滞。
各个国家国情不同,需要处理的问题各异。但是实现有效治理,可以说是现代国家的共同目标。在今天,有效治理体现为政府与民众共同参与,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让国家发展有活力,社会有秩序,公众利益最大化。这其中,改革能力成为一个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国家实力增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个国家的改革能力。改革能力一方面是及时发现政策中的错误并纠正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在发展遭遇阻力时能够不断突破这些障碍、调整体制机制的能力。一个国家改革能力强,则这个国家的治理现代化就能扎实推进。
在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30多年,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改革就是对中国社会主义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3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巨大勇气不断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向前发展;以审慎态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激发社会活力;蹄疾步稳地深化社会、文化、环保等其他领域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环境,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发展信心。
今天的中国与30多年前相比已大不相同,许多人由衷赞叹:中国共产党治理有方,中国道路充满活力。回顾改革之路,当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障碍难以前行时,通过改革扫除障碍,就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发展就能重新获得动力。实践告诉我们,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正是改革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限创造活力,释放出发展红利,让中国在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迈过坎坷、稳步向前。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中国有能力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改革的深入与治理现代化的过程紧密联系。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过程,它需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各方面力量,实现各项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民主化。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需要通过各领域改革联动和集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因此,习近平同志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如今,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改革就是冲着问题去的。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改的多是重大、敏感问题,不少触及深层次社会矛盾,涉及利益关系调整,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继续深化改革,抓住有利时机,革除一切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为新问题的解决开拓充足空间。改革让中国人大踏步赶上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巨轮乘风破浪不断向前。只要我们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该改的坚定不移改下去,依靠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中受益,中国的现代国家治理就能更加有效运转,就会展现更加绚丽的前景。
将法治精神贯穿到改革发展全过程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成果和人类文明发展到更高阶段的重要标志,法治事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从号称权力来源于神意的神权之治,到重视社会习俗与礼仪道德的礼法之治,人类历史上曾经探索过各种不同的治理方式和治理机制,对法律和法治的认识也在不断进步。现代法治祛除神秘,承认人的理性与价值,又坦然承认人类本性中的缺陷,强调以理性约束任性、以良法善治规范人的行为。因此,现代法治体现了人类不断超越自身局限,探索更科学、更有效的国家治理机制的愿景与努力。
法治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安康的重要保证。通过提供秩序,法治为人民生活提供安定性、确定性和可期待性,从而安顿人心。通过规则之治,法治为纷繁芜杂的人世生活提供依据和指引,从而明断是非正误。通过保障权利,法治成为捍卫人民群众权益的有力武器。通过正当程序,法治为公权力打造坚固的铁笼,防止权力徇私和权力滥用。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在思想观念上,确立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方针,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西方法治的根本不同之处。在制度建设上,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个体系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体现出鲜明中国特色。在法治实践上,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
当前,我国法治建设领域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将法治建设推进下去。不仅要以法律的形式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确定下来,更要将法治精神贯穿到未来改革创新的全过程,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破解国家治理中的各种难题。这就要求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过程抓住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将法治精神体现到国家治理的各方面。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建立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弘扬法治精神,抓住关键少数,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不仅要大力推动普法教育、促进全民守法,而且要鼓励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法治建设,使他们不仅成为法治的受益者,而且成为建设者和维护者。
人类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前进,各国法治实践日益多样多变。中国的法治建设不是简单延续传统法家法治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实践的再版,也不是西方法治发展模式的翻版,而是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国的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也将为人类探索更优治理机制提供富于思想启发和制度智慧的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牢记使命重托 忠诚履行派驻监督职责
中央军委纪委派驻纪检组进驻开展工作一周年述评
夏国东 贾常文
这是习主席和中央军委作出的重大决策。
这是军队党内监督的全新实践。
2016年5月,中央军委纪委10个派驻纪检组,相继进驻军委机关部门和各战区,掀开了军队党内监督工作历史性的一页。
领袖嘱托引领方向,责任使命砥砺前行。一年来,派驻纪检组坚决贯彻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忠实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为军队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写下生动注脚。
开局起步谋大势
走好正风反腐这手“重棋”
实行派驻监督,是习主席在领导推动改革强军伟大事业中,深入推进军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手“重棋”。
科学的制度设计,需要从上到下勠力推进。
这一年,军委对派驻监督工作高度重视、极为关注。从组建、进驻到开展工作,每一步都给予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指导。
习主席和军委领导亲自审定派驻纪检组设置方案,审批派驻纪检组机构编成、职责任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保证了派驻监督工作顺利开局、稳步推进。
这一年,军委纪委认真贯彻习主席和中央军委重要指示精神,把抓好派驻纪检组工作和建设,作为党委常抓常议、机关服务指导的一个重点,摆到位、谋到位、抓到位。
为确保起好步、开好局,军委纪委多次召开党委会,研究派驻监督工作的特点规律。以“知使命、明职责、勇担当”为主题,组织全体派驻干部培训,深入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章党规,围绕开展监督执纪问责搞好业务解析、研讨交流。
军委纪委机关还加强与派驻组的联系指导,每月跟踪了解情况,搞好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巡视等业务对接,及时研究解决矛盾问题。
这一年,派驻纪检组认真落实“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自觉做到思想教育从严、工作秩序从严、遵章守纪从严、培塑作风从严。
“自身很干净、很清爽,工作才有底气、很硬气。”这成为派驻干部的共同心声。驻军委办公厅、驻西部战区、驻中部战区纪检组对组织生活、对外交往等作出具体规范,驻北部战区纪检组制定《八个严禁》,驻东部战区纪检组干部入住公寓房前如数支付战区保障部门为个人准备的生活用品开支。
东风洒雨露,汇入天地春。派驻监督制度的实行,受到部队普遍欢迎和官兵“点赞”。一些官兵在军委纪委网留言:派驻组来了,监督更权威、更有力了,我们对正风反腐充满信心。
聚焦主责显威力
擦亮抵近监督高清“探头”
唯有充分履责尽责,“派”的权威才有权威,“驻”的优势才成优势。
一年来,各派驻纪检组坚决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努力成为“常驻不走的巡视组”。
——突出政治监督。各派驻组坚持把维护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作为首责,驻军委联合参谋部、驻南部战区纪检组与驻在部门共同研究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三项机制”的具体措施,确保在请示报告、督促检查、信息服务上更加自觉有力高效。
围绕打好肃清郭伯雄徐才厚案件流毒影响“两项清理”攻坚战,各派驻组督促驻在部门和单位严格标准要求,会同搞好干部政治考察,全程参加专题民主生活会。
各派驻组突出领导干部廉洁审核,严格搞好选人用人监督。驻军委国防动员部纪检组先后对27批次、1130多名正师职以上干部任免、晋衔等进行党风廉洁审核,对政治上有问题、廉洁上有硬伤的坚决卡住。
“有派驻纪检组帮着搞‘政治体检’,我们作决策、用干部更踏实、更放心了。”不少领导干部如是说。
——着力查案惩腐。各派驻组积极当好查办违纪违规问题的“铁拳头”。一年来,仅核查处理军委纪委交办、巡视与审计移交的问题线索,就达40余件。
为摸清驻在部门和单位廉政底数,派驻组进驻后延伸监督监察触角,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驻军委后勤保障部纪检组专门制作下发“廉政监督卡”,每位官兵、职工人手一份。
对信访举报、明查暗访发现的重点问题线索,各派驻组坚持主动出击、稳妥处置。驻军委训练管理部纪检组对收到的多封举报信,逐一严格核查处理。
——严格纠风治弊。各派驻纪检组将纠“四风”、正风气作为经常性工作,紧紧抓在手上,牢牢盯住不放。
针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易反弹问题,派驻组经常到内部招待所、地方旅游景点、酒店和机关部门、直属单位明查暗访。紧盯权力集中、资源集拢、经费集聚的部门和单位,严查重点行业领域不正之风。驻战区纪检组把训风演风考风监督监察突出出来,全程监督联演联训活动,努力提升对战斗力建设的贡献率。
探索创新进行时
激活派驻制度潜能“因子”
一年来,派驻纪检组在积极适应新体制、履行新职能、担当新使命上,交出了一份成绩不俗的答卷。
面对众多现实矛盾和挑战考验,军委纪委领导机关和派驻组积极推动“二次创新”,焕发了军队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巨大制度优势。
把准派驻职能,厘清角色定位、职责权限——
各派驻组围绕监督与被监督、指导与被指导,向驻在部门和单位党委领导介绍职责权限,与纪委交换意见,明晰工作界面,形成协力推进管党治党的共识。
“我们是军委纪委的派驻机构,不是驻在部门的内设机构;干的是党内监督,不是业务监督。”这样的认识,通过“我是谁、该干啥、怎么干”讨论,在派驻干部中愈加清晰。
彰显派驻权威,对“关键少数”敢管真管——
驻在部门和单位党委班子及正师职以上领导干部,是派驻监督的重点。各派驻组深入权力内部、决策核心,准确掌握领导干部执行政策、贯彻指示等情况。各派驻组组长一年来列席驻在部门和单位党委常委会普遍在20次以上,定期面对面交流、调阅核查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及时把控廉政风险点。
对“关键少数”的监督,关键在“敢”。派驻组不因为监督对象职级高而畏葸不前。驻在部门许多同志说,派驻组来了以后,“大家都有一种利剑高悬之感”。
发挥派驻优势,坚持常介入、真进入、深融入——
各派驻组对选人用人、好人主义、小圈子小山头等不易监督的问题,不仅看使用干部实名推荐、民主测评情况,还主动“贴近”“走进”官兵,从群众的议论甚至“牢骚”中看端倪。驻战区纪检组干部坚持现身指挥所、深入训练场,积极探索监督训风演风考风的方法路子。
提升派驻效能,着力打通监督链条、形成监督合力——
各派驻组普遍与纪委建立工作协调、情况通报、意见反馈等机制,画好党内监督的“同心圆”;与巡视、政法、审计等监督力量积极沟通协调,互通信息情报,确保发现更及时、查处更精准。
日前,军委纪委领导和机关逐一听取各派驻组情况汇报,分析形势,研讨对策。对急需回答解决的14个重大现实课题、反映比较集中的13个具体矛盾困难,组织力量逐一研究攻关。
站上新起点,展望新征程,派驻纪检干部内心激荡着铮铮誓言:一定把习主席重要指示内化为信仰信念、转化为理念思路、实化为办法举措、固化为标准规范,坚决打赢正风反腐正义之战,为强军兴军伟大事业牺牲奉献、不懈奋斗。
(夏国东、贾常文)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
实干才能绘就蓝图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维护核心、听从指挥,很重要的就是要发挥我党我军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做到以实干立身、以实干创业、以实干成事。
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越是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强军梦,越是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就越需要用“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敢于担当,勠力作为。这不仅是维护核心的根本要求和实际行动,也是鉴别一个人政治品格和政治能力的重要标准。
实干为本,首在“务实”。“实”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实践证明,坚持求真务实,事业就顺利发展;违背求真务实,事业就遭受挫折。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则必做到底,做到最后胜利”“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因此,必须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作风漂浮、工作不实和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心态浮躁、好高骛远等不良作风,让身后的脚印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实干为本,重在“干事”。“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宏伟蓝图和伟大事业,不是夸夸其谈的假把式,而是用汗水和血水干出来的,是通过实践得来的。要出实策、鼓实劲,多干事、干成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既要胸怀理想又要脚踏实地。当前不但要警惕虚干假干蛮干现象,而且要特别警惕那些表演式干部。要以实干为导向树立用人标准,完善干部考核奖励机制,让实干能干者有为有位,让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者让位。
实干为本,贵在“有恒”。“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干事业、做工作不敢知难而进,舍不得花力气,总怕丢乌纱帽,必然不会扑下身子干,撸起袖子干。“饱暖非天降,赖尔筋与力”。真干实干,还要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表面文章,杜绝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应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和韧劲,才能实现目标,成就伟业。
促进民心相通 共建文明之路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以史喻今,向各国各界嘉宾深刻阐释了“一带一路”的文明内涵。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既是沿线各国合作共赢的需要,更是系牢命运共同体的坚固纽带。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正是由于文明交流互鉴,才使得丝绸之路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连接起四大文明的发祥地、三大宗教的汇聚地、多民族文化的衍生地,以其跨越历史时期之长、连接文明形态之多而享誉世界。沿着古丝绸之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文化创新,凸显出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文明交流的渴望,将继续担当文明沟通的使者,推动各种文明互学互鉴,让人类文明更加绚烂多彩。”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表达了消除冲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殷切期望。“一带一路”建设涉及沿线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倡导对话交流,实现合作共赢,必须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促进不同文明共同发展。这将有力推动形成“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当代文明交流盛况,为中国也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文明之路的人文基础。对此,习近平主席曾有过生动阐述:“一带一路”延伸之处,是人文交流聚集活跃之地,民心交融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这些生动的论述表明,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文明之路,一定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加强同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夯实民心相通的基石。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相关国家文明交流互鉴的形式不断创新,领域不断拓宽,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尊重文化多样性,开展易于接受的人文交流活动,是推进文明交流的关键举措;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可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激发广大民众主动参与“一带一路”,更是深入推进“民心相通”的重要保证。一系列成果表明,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文明之路,将让中国梦同各国人民的梦想紧密相连,促进不同文明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这条路上,中国将继续和沿线各国人民一道,奏响文明互鉴、互利共赢的“大合唱”,为推动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张慧芳 董景莉
法官在工作中需要经常反省自己,从警示案例中找到教训,让自己深刻领悟廉洁之洁、之贵、之久、之德。
最近观看了一些有关贪污腐败的警示案例,不禁想起周敦颐《爱莲说》里面一句名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虽然说的是莲花之洁,但对于法官来说,更需要有这样一股廉洁之气,始终谨记廉洁是法官职业的道德底线。在工作中需要经常反省自己,从警示案例中找到教训,让自己深刻领悟廉洁之洁、贵、久、德的信仰品格。
廉之洁,洁者为净。廉洁是一种精神品格,犹如冬天里的白雪,没有半点污染,此精神品格对于法官来说,就是一种对法律的信仰,对法治的虔诚。古代屈原为人保持内心的高洁,被贬斥后在江边对渔夫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我听说刚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弹帽子,刚刚洗了澡的人一定要抖抖衣服,又有谁愿意以自己的清白之身,去受外物的污染呢?”屈原用他的生命践行了对廉洁之净的向往,也让后人警醒廉洁作为一种精神品格,对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执着。
廉之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轻人如何选择职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