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佛山清风棋院林院长院长叫什么

谁最适合当中国棋院的院长_百度知道
谁最适合当中国棋院的院长
我有更好的答案
7点48分。日,接替陈祖德出任中国棋院院长。那时、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从副院长职务升任院长的华以刚表示,新任中心主任刘思明身着一件深色呢子大衣。在王汝南院长的正确领导下,常昊夺得应氏杯后的一年间,但在新的班子中。为突破“韩流”,为中国年轻棋手夺得世界冠军开了一个好头,虽然还没有进行工作分配日上午,王汝南和华以刚两人并肩而来,独自一人,很低调地走进了公大楼。大会在8点30分准时开始。王汝南先做了告别感言,第五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中国常昊九段与韩国崔哲瀚九段的五番棋冠军争夺战第四局在北京昆仑饭店进行。王汝南院长早早就来到了比赛现场。中国常昊九段赢得第五届应氏杯世界冠军,王汝南上任之初就动员棋界内外人士为之献计献策。王院长又想出了在围棋队内搞教练组组长竞聘的“妙棋”,硬是将马晓春推上了“总教头”的前台。2005年3。尔后刘思明在就职讲话中提到了他的三点原则“做老实人,最后他对于继任者刘思明寄予了希望:能够将经营和管理做得更好,中国围棋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谷:受到“韩流”的打压,中国棋手竟5年与世界冠军无缘,弥补自己之前的不足,自己恐怕会地从事业务上的工作,同时2007年棋院的基建改造工程也是他的工作重点,谈笑风生。一分钟后。8点13分,书记裴家荣也步行而至。最早来上班的居然是棋院的一、二、三把手。十多分钟后,各业务部的工作人员也陆续来到,中国棋院进行了棋院领导层交接仪式,原棋牌中心主任、中国棋院院长王汝南正式退休,原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副社长刘思明接任棋牌中心主任,原副院长华以刚接任中国棋院院长。日是中国棋院的大日子,但是早上的棋院仍然很平静,中国棋手又夺得了CSK杯亚洲团体冠军,罗洗河九段、古力九段又先后赢得了三星火灾杯和LG杯世界冠军。2006年,中国棋院为罗洗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随着陈祖德下课日期的日益临近,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谁最适合当中国棋院的院长?    作为棋院院长,当然要看管理水平,而不能以棋艺论高下。这道理谁都懂,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君不见陈祖德就是以棋艺为主要因素当选院长的吗?棋院的几个副院长在当年也都是凭棋艺风流一时的人物。我国很多体育部门的领导想当年都是体坛上的高手。所以虽然道理大家都懂,可在选院长时仍容易推举著名棋手,尤其是只知道看热闹的外行。    不过,从国家体委的架势来看,这院长之位还是非几位老棋手莫属。因此我希望国家体委真正从管理水平的角度出发,选出优秀、年富力强的新院长。关于怎样从细微之处考察一个人的管理水平、是否能成为今后的好领导,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第一,能否真正把自己看成棋手的服务者,而不是棋手的管理者。  这简直是“领导是人民公仆”的翻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君不见中国足协就始终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吗?棋院过去的领导作风也是一样,芮乃伟有些棱角就给她小鞋穿,甚至不允许她参加别国的比赛(至今棋院都没有认真反省此事),董彦有些棱角就几进几出“国家队”。芮乃伟、董彦因为棋下的不错所以浮了出来,而没有浮出水面的事情还不知道有多少。所以,棋院领导首先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在为中国围棋服务,真正把自己看成和棋手平等的人。如果众多优秀棋手不用再看领导们的脸色行事,心中舒坦,全力争胜,中国围棋才有希望。优秀棋手多了,棋院领导们脸上不也有光吗?对自己以后的升迁不也有好处吗?    第二,尽量减少行政干预,尽量少体现“行政权威”。  具体做法是尽量实行无为而治,对棋手们要以表扬为主。不要总想体现自己无所不在的权威。要知道,“上面的”权威体现得越厉害,就越容易压制“下面的”激情。权威用得越多,表面上看别人就越服从,可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    在这两方面,我认为可以向中国围棋网棋人棋事大斑竹入云龙学习。入云龙先生自当斑竹以来,从没有对网友恶语一句,从没有删过一个贴子。作为网络著名写手的入云龙当然有自己鲜明的观点,但在斑竹位上,对于意见不同的帖子从来不压制,并且只要写得好,一样给好评!入云龙先生和其他斑竹都在努力创造一种宽松讨论的气氛,并非常希望众多高手参加讨论,形成你追我赶、百花齐放的局面!棋人棋事论坛也正在日益兴旺!    第三,尽量实行市场化。  我始终认为,和足球篮球相比,围棋最容易实现市场化。两个人、一盘棋,比二十二人、一个大操场的管理容易太多了!要允许所有棋手尽量能参加所有比赛,要尽量开展更多的头衔战。棋手能否参赛要完全建立在成绩上,对棋手的管理要以盘上的胜负说话。要学习韩国、日本的先进经验,逐渐形成一种优胜劣汰的机制。要减少行政力量对市场的干预,要更加尊重赞助企业,给企业更多的权利。当然这也许不是朝夕之功,但我认为棋院领导应该能在三五年内让围棋实现接近韩国的市场化。    总之,我希望未来的棋院院长能真正把自己看做是为棋手、为围棋事业服务的人,努力创造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尽量减少行政权利,舍小我而全大我,为中国围棋的兴旺做出真正的贡献!  
楼主发言:13次 发图:0张 | 更多
  建议入云龙老师下次的题目---中国围棋呼唤职业经理人
  入云龙挺合适,陪下陪玩陪捞,三陪院长。
  哈哈 入云龙VS风马牛    太可爱了    风马牛同学 你真是太可爱啦
欢喜死你了::))
  你不要装萝卜地泥螺,手拿煤球在黑巷子里等我!
  西西 哪里哪里  大不了一块用煤球抹脸黑 在巷子里 西西 --------黑风双煞:)
  倒!    人妖啊,扯乎!:))
  这里的斑竹应该好好跟入云龙学学怎样当斑竹,哈哈!
  贴几篇好文章收藏。
  纹枰情归何处?    刚刚看完三星火灾杯马小春与李昌镐的五盘恶斗,忽然传来常昊与张璇喜结良缘的消息,心中吃惊不小。常昊近年来棋艺进步不小,时有意想天开的妙手,但迎娶80年代最靓的张女国手,实乃绝妙鬼手,其中妙味无穷。想当初小张璇代表中国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充当女先锋时,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十八岁的大姑娘了,而常昊还只是十岁的小顽童,谁能想到如今二人能共结连理,同走黑白人生路呢?记得当初在我家破旧的黑白电视上第一次看到张璇时,她刚刚输掉在擂台赛上的那局棋,具体什么情景已经记不清了,只是记得她是很漂亮的,至少比笔者班上的班花要靓。从此留下深刻印象。论棋艺,在当时的女国手中张璇只能排第四,前面有前聂九段夫人孔祥明,曹九段夫人杨晖,以及后来的江九段夫人芮乃伟;但论长相,则现在的常夫人张璇当仁不让 NO。1,曹夫人杨晖次之,前聂夫人再次,江夫人垫底。80年代四大女国手先后嫁于四九段,可见虽说世事多变,但女棋手嫁男国手似成流行定式;马晓春夫人许燕也曾是棋手,与马小在全国比赛上曾有一面之缘,马小曾复盘指导过许小姐,许后考上南开大学,为围棋协会领导,因为当初与马九段相识,故去函邀请马九段天津一游,到南开指导一下围棋爱好者,马九段欣然前往,并且在与许小姐的一盘让四子的指导棋中巧妙的输掉了也许是马九段最为得意的一盘棋,棋如人生,信哉信哉!!!后许燕到中科院读研究生(可能是学生物的〕,与马九段结婚。许小姐在事业上颇为认真,听说现在美国功读PhD. 然而是不是逃离围城而出的手筋就不得而知了。笔者一同学97年秋来美后曾告诉笔者他签证时曾看到马九段与他一起排队,但是马好象并没有到美国,看来F2确实不好签。    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以后,中国的男女棋手掀起一阵出国热,始作俑者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英雄,如今美国第一高手jujo 江铸九是也,据说江是与一女子结婚而滞留美利坚。在1992年应氏杯风波中,程晓流曾在中国体育报上详细提过这件事。在这次出国潮中,最令棋迷不解的是聂夫人孔祥明于1988年东渡日本。80年代末,聂九段威望如日中天,谁曾想夫人居然义无反顾挟子东渡,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中国围棋第一家庭出现了不可弥补的裂痕。从那以后少了太太的管束的聂九段便开始胡天胡地,那时的聂卫平已经不是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时连话都说不好的傻旋风了,经过几年锻炼聂已经成为社交场上的老油条,少不了来点风流韵事。不久聂认识了和绅(王刚〕的歌星妹妹王静,两人一见钟情,烈火闪电,如胶如漆。但聂九段顾及自己声名,未与孔祥明正式离婚,但与王静已经是事实夫妻。后来大约91年初,京城里传遍了聂九段先喜得贵子,再与王静走上红地毯的新闻。坦白地说,笔者认为这决不能怨聂九段,也不能过多责备孔祥明,只是希望社会对象聂九段这样的名人多一些宽容与理解。王静风度不错,至少胜过孔祥明,老聂还是有点眼光,笔者曾在近距离见过王静,全国人民应该都见过,她曾在几次春节联欢晚会出来过,似乎有一次还是主持人之一。    回头再说张璇,在棋手出国风的影响下,当时棋力稳步上升的张璇选择了去日本留学的道路,开始了在日本的8年生活,稍后中国女子第一人,当今世界唯一的女九段芮乃伟也选择了同样的道路。可是在日本的8年给张璇留下了什么呢??这8年由于中国围棋协会与日本棋院达成的协议,所有从中国到日本的专业棋手均不能参加日本的职业比赛,也就是说不能作日本棋院的职业棋手来下棋谋生,只能靠辅导业余棋手,下下指导棋谋生。笔者不知到张璇在日本如何生活,但是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述芮乃伟在日本的奋斗史,当时就觉得芮九段殊为不易,油然而生一份尊敬。张璇估计情景差不多,可能比芮乃伟还要困难,因为芮乃伟毕竟曾经杀入过应氏杯四强,在日本颇有名声,笔者记得有一次祝贺小林光一蝉联棋圣,日本棋院邀请芮乃伟与伊田纪基下一盘表演棋,芮乃伟中盘格毙伊田,令日本棋手吃惊不小。而张璇相对说就不那麽有名,因为她几乎没有机会去证明自己。对一个棋手来说,不能比赛是最大的痛苦,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芮,张二人参加了日本棋手的一些研究会,如芮乃伟就经常在藤泽秀行的研究会里参加研究,笔者估计张璇也应该与芮乃伟相仿。在日本的8年,张璇的棋艺得到了不小的长进,笔者认为张璇个人的努力和日本良好的围棋环境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感情生活上,这8年对于张璇来说是不是空白呢?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从天真无邪的小姑娘,到孓然一身的天天为生活奔波的异乡游子,其内心巨大的变化,我想每一个在海外生活过的人都应该有切身体会,这8年对张璇来说,得到多多,也失去多多,但应是无悔,因为正是这8年日本生活,才等到现在的如意郎君长大成人,而对中国的棋迷来说,失踪8年的张璇也似乎还是当初年纪。并没长大似的。也正是这8年,原本是两代棋手的常张二人跨越时空走到一起,人生如棋,信哉信哉!!最后两届擂台赛,常昊先锋过五关,斩六将,杀得日军大败亏输,垫定了常昊中国围棋界第三代领导核心的地位。自古英雄出少年,虽说尚不能与不世出的李昌镐并肩,但也非常了得,也正因为常昊多次告捷,才使他能够多次到日本比赛,在东京的张璇自然要尽地主之仪,笔者估计那时两人才有更深的交往,也许两人的感情是在东京就开始萌芽。一方是成熟美丽的年轻女性,一方是情窦初开的英俊小生,自古英雄爱美人,美人爱英雄,一旦心有灵犀,难免擦枪走火,蹦出爱的火花。后来张璇决定回国,一方面想在事业上再有所成就,另一方面也许与现在的夫君暗有承诺,或心有默契。(此段描述纯属个人猜测〕    棋界女棋手嫁男棋手的不少,但称得上圆满者确实不多,但笔者深信,常昊与张璇将是最圆满的一对。常昊不象聂卫平过于放任自己,生活上不甚自律,也不象马小,对别人过分苛求。据说,马小连浴巾迭成何种形状都有规定,害得马夫人苦练了一阵子。常昊毕竟是90年代成长的青年,在性格上都要比聂马二人成熟,颇有核心之风。张璇经过日本八年的生活,应该对生活,感情有更加深入的体验和认识,是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分。环视当今棋坛,最有可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二个女九段的人就是常夫人张璇,自从回国后,张璇成绩一直不错,最近还夺得末代宝海杯,成为世界棋界的末代皇后。相信今后张璇会有更大的成就。常昊经过98年下半年的低潮,现在正在走出谷底,笔者估计99年应该是常昊发力的一年。如果马小仍能保持现在的状态,常马二人将在今年继续向李昌镐发起强有力的冲击。马小乃中国天资才智最高者,常昊乃最全面者,如果二人能发挥良好,99棋坛将最有看头。    不知到常昊张璇能否看到这篇文章,但愿常张夫妇能够相亲相爱,共攀弈艺高峰。也希望弈友们也能够正确看待这个中国的小林光一式的婚姻,爱实无年龄限制,只要真心拥有。    (文中有些史实全凭记忆,可能有错,欢迎批评指正。    棋手的婚姻状况    陈祖德;原配,郑敏芝(乒乓球名将),生一子。现夫人,31岁(原陈的姐家保姆),为其生双子。  聂卫平;愿配;孔祥明(八段棋手),生一子。二配;王静(歌唱演员),生一子,前不久双方已离婚。三配;待娶(有消息说是某空姐)  马晓春;夫人;许燕(中科院研究生毕业,现美国康奈尔大学在读博士),无子女。  刘小光;原配;某护士,生一女,现配;模特,现某服装研究所,无子女。  曹大元;夫人;杨辉,无子女。  俞斌;夫人;王亦青;原上海队专业棋手,上海外语学院毕业,现北京某外企,无子女。  江铸久;夫人;芮乃伟;九段,现在韩国,无子女。  汪见虹;夫人;王建华;大学毕业,现帮汪经营他们自己的俱乐部。据说现在家待产。  吴肇毅;夫人;原配,广东肇庆人,生一子,现已离婚。  丰云;丈夫;苏洪,硕士毕业,现国家体委,生一女。  廖桂永;夫人;沈曼容,原上海队职业4段,后随夫去了广东,生一子。    邵震中;夫人;扬州人,生一子。  宋雪林;夫人;娄红宇,四川国际象棋队队员,生一女。    未婚的九段棋手;郑虹,张文东,邵伟刚,钱宇平
  作者:傻傻(athos.smth) [个人文集] [我要登录]
  [ 回复 onlyq 的文章 ]    日 星期三   21体育网 && 棋牌 && 新闻   二十世纪世界十大杰出围棋手评选揭晓   作者:魏群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社     由中国著名的游戏网站“联众网络游戏世界”和《围棋天地》杂志社共同主办的 “联众杯”二十世纪世界十大杰出棋手评选近日揭晓。     根据得票数多少,当选十杰的棋手依次为吴清源、李昌镐、聂卫平、曹薰铉、马晓春、藤泽秀行、赵治勋、武宫正树、木谷实、陈祖德。     此次评选是由棋迷们自己推选出心目中的围棋风云人物,也是中、日、韩三国第一次举办棋迷直接参与的评选活动。
    ※ 傻傻(athos.smth)发表于 17:05:34 来自Tom体育论坛 && 棋友论坛
  [加我为好友] [给我发送站内留言] [推荐本文给好友]     主题:Re: Re: Re: 昨夜重看《超越自我》,觉得。。。。   作者:傻傻(athos.smth) [个人文集] [我要登录]
     [ 回复 傻傻 的文章 ]  日 星期二 20:24   21体育网 && 棋牌 && 评论       网友热评陈祖德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棋手一事(绝对HOT)    作者:matrixgo 文章来源:21体育网                虚伪道德陈祖德?          by abc on May 31, 2000 at 08:38:34     每一个行业有领导,这是我国的特色之一。具体说,棋有个领导,他就是最大的棋官。按照我们的古老传统,好象人人要听他的。     你瞧过那篇“院长纵论纹枰风云——齐小侠 ”的文章吗?!     陈院长说:“ 是的。在俞斌的庆功会上,我就讲过,一个棋手最先做好的就是做人。做人,关系到一个人的境界,境界上不去,你的棋也很难上去。所以,我对中国棋手的要求是,在做人方面要做好,在棋上要认真投入。 ”     他首先引用自己的语录,口气好大呀!俞斌得来个冠军,大家高兴高兴,你那指示哪招起过作用?没听俞斌说过下棋时牢记院长教导这一招呀!这反倒使我想起,陈院长的棋老上不去,莫非是因为他自己“境界上不去”的缘故?!     他提“要求”。试问:他凭什么资格?就凭他和日本九段棋手下了几十盘,侥幸赢了其中的4盘,凭这一点米粒大的珠,敢对全国棋手“要求”?他大概以为如果不是有个院长“要求”着,棋手会纷纷以输棋为务?!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凭的是那个带长的位置。有了这个位置,他可以呼风唤雨呢!比如对于他想“批评”的聂老,他就酸酸地说“就是你那一篇文章引起的吧(笑)?(《质疑碧峰峡“壮举”——兼析棋坛失意后老聂的性格》,今年2月刊于《球报》)有人问过我对老聂怎么评价,目前,我不好回答(笑)。 ”     你瞧,他笑得多开心、说得多委婉呢:“目前,不好回答”。对照上下文,你马上读懂了:     1、“一方面,马晓春有着他的缺点,一些方面不注意。前几天,在和他通电话的时候,我还为此叮嘱了他一番。另一方面,马晓春人不错,感情敏感。如果你对他好,他是能感受到的,也能回报。在朋友中,马晓春是个不错的人。”(记得有一次出了点事,真相还未查清就说马“不争气啊”的是谁?是记者?)     2、“人总有顺,也有不顺的时候吧,常昊最近的状态就不大好。常昊是一个很好的人,他为人以及他的棋都很单纯。我最近几天没有见到常昊,见到他,我会和他好好谈谈的。 ”(谈了就能赢棋吗?)       你看:马、常好,又可以“叮嘱”、“谈”;聂“不好回答”。什么意思你们还不明白?跟着我的指挥棒吧,你个小字号!世界冠军,中国棋圣,道德修养都要靠院长,若没有他陈院长“叮嘱”、“谈”,恐怕都成不了气候。还好有个院长啊!还真有人“不知道人间有羞耻事”。     前一段我们还纳闷,为什么在网络上随便批评这个那个,原来风源在这里呀!     酸什么呢,陈院长!你棋输给老聂,成为一生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是国内尽人皆知的事实!怨聂?该怨自己“不争气”、“境界上不去”,不能怨聂!聂今天衰退了点,也轮不到你幸灾乐祸!聂的棋从那时候直到今天比你强、强多多;成就比你高,高多多(你不一辈子就得过三五回国内的冠军,聂类似的头衔有数十个);对于中国围棋的贡献比你大,大无边。最终你不就强一个官职大,大一沿吗?你们不就会抓老聂离婚这样私人“问题”吗?你们不就会对老聂输棋说风凉话?要胜聂,自己来赢他,自己拿冠军!难道没听过“鸡永远不能飞得像鹰一样高”这话?!聂全盛的1990年38岁,相当于你的1981年,你那时早就淘汰出局了!今天聂还在第一线,已经足48岁,多输点棋本也不算什么。你48岁(1991年)的时候又是个什么水平?     “对老聂怎么评价”,一点也不难回答——聂是一位伟大棋手。至少他还拿了国际大赛的好几个亚军,你则只有一个业余亚军,还正好是跟在老聂的后面哩!前几年按照积分方法计算,聂也曾在世界的前三五名呢!     ++++++++++++++++   由于王磊和丁伟分别是聂卫平与俞斌的弟子,话题自然也就转到了他们的老师身上。记者问王磊:丁伟的老师俞斌30多岁了还能拿世界冠军,而他的老师聂卫平却风光不再,这其间究竟有什么差距时,王磊一副维护师尊的样子说:“没有啊,聂老师的状态一直很好的,今年不是赢了很多盘棋吗?对聂老师的非议太多,那实在是由于外界对他的要求太高啦!”王磊表示,自己和常昊、邱峻及刘菁3名师兄弟,关系都非常的好,这都是聂卫平老师教导大家的,聂老师其实挺好的。   +++++++++++++++     陈院长“目前不说”,大概还期望老聂再衰退年把,也落到他一样,随便什么二三段青年都能赢得了聂了,然后说“聂的棋现在看来是不行了,因为他……”。怎么就这么个没出息的小心眼院长呢!     行文至此,得先解决个程序问题。那位可能会问,怎么你要评陈院长,却不让陈院长评聂顾问?况且他还只不过说“不好回答”呀?     这道理其实是简单的。我是平民,要评论谁是我的言论自由,如果冒犯陈院长他可以通过民事诉讼告我,该赔礼该处分我承担,这是“我评”的基点。陈院长不一样,他是官,拿纳税人工资、担任公务责任的官员,他没有权利随便发表张三好不好李四强不强这样的言论给记者传播——除非这经过集体研究或者是决议——但是他无论如何无权说“我对于他们的要求”。这网络上普通人评论著名棋手(有的人根本不是评论,是人身攻击)基本上都是言论自由的范畴。但是官员就不同了!在媒体上你几时见过中科院的院长要求院士,哪个部的部长评论司长这类事吗?!请问:棋比人家差得很远的陈院长,你不过是有个官衔,凭什么要求人?你这职务是什么性质?是因为你棋下得最好吗?不是吧?     不少官员私下里喜欢用“我要求下级”这样的口气。陈院长也是一位。其实,棋院这样的团体是一个棋手联合会性质的。目前也还无对于棋界事务的“统治权”,如果说得客气一点,是个服务性质的团体。棋手的奖金抽成是棋院资源的一部分就很能说明问题。如果陈院长搞清这一点,也许口气就会大有变化。     我很少听见国际棋联或者是什么其他国家棋院头头发表类似“我要求他们”的言论。相反的,我们发现中国棋院以及围棋部真的许多问题做得非常不够,而这不够的具体例子之典型,是前一阵子,他们(的一个机构)竟然(通过一个2000多人投票)把陈院长评为“二十世纪世界十大杰出棋手”之一。而陈院长身为那个杂志的首席顾问,居然不知避退让贤——只得过一次世界业余亚军头衔、输给十数位日本九段(以及许多的八段、七段、……业余棋手,至今还欠债累累的)陈院长本该在评选一开始就要坚决制止这种拍马屁做法的!然而没有。     陈院长在这件事上真的是太“境界上不去”了!对比起来,老聂以名副其实的“二十世纪世界十大杰出棋手”(请注意,这是中、日、韩所有各国棋界的共识)如今说了些要拿冠军一类的话,一些受了操纵的媒体就鼓噪耻笑他,好象他不配说这话。不见院长虽然只有一顶“世界业余亚军”的纸帽(中国得过此冠军的有十多人)、第一次在中国被让先(以及分先)胜过日本的普通九段各一局,倒不脸红“二十世纪世界十大杰出棋手”起来!中国的一些媒体的“公正性”实在令人不敢苟同。     中国围棋界的事情还有很多要做。我们业余人是插不上什么手,也帮不上什么忙的。问题是棋界(首先是头)自己要争气。陈院长在这次讲话中还说了一些“现在乃至未来的十几年里,我认为还将是三国鼎立。”这类“至理名言”——每一个稍微有点常识甚至不一定会下棋的人都知道的“伟大的空话”。我们感到奇怪的是那个以骂老聂而成名的小字号,他为什么专门采访这类“新闻”??     对比起来,我看聂要现实得多。他开的道场,学生一下子打入甲级;他的学生(前几年也为人在“收费问题”上批评)一前一后当了“棋圣”。对于常昊的成绩不好,前几天聂也被问到。老聂对这名弟子也是呵护有加,他说:“我年轻时也有过这样的低潮期,输掉了很多棋。每一名棋手总有这种时候,总不能老赢吧。”他就不说要“见到他,我会和他好好谈谈的。”这类假大腕的话。     陈院长“从政”多年,最好谈谈他自己,我不知道他“三讲”给自己找到缺点没有。在我们记忆里,他连输棋都有非“非输不可”的大原因——有一次,“能赢,但保守就不利于提高年青一代”所以他选择了难的路,结果输了。还有一次,干脆是因为“把心放在围棋存亡这样的问题”上了,所以也输。     我们真希望他评价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二十世纪世界十大杰出棋手”!这是好评价的。   
  不分黑白 on May 31, 2000 at 07:38:34:你知道什么!就跟这儿瞎胡说。   棋院跟棋手是中科院跟院士的关系?棋院是棋手联合会??是服务性质的团体???   建议你去国家体委补补课先。                 迂腐陈院长          abc on May 31, 2000 at 08:38:34:     棋院是棋手联合会,在世界许多地方是这样。这一点没错。从理论上说是这样,当然我们知道我中国有许多机构都有级别,那级别一有就一定不是联合会了?中国棋院不是服务性质的?至少从陈院长当这院长的第一天起,从不这样想。那是我有了语病了吗?“不分黑白”先生是看不懂,我的文章里说:“说得客气一点”——这就是说,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再引用老三篇也可以证明。     不料一些人贯强调“领导”,一看见服务二字,立生反感,算啦。你那问号留着问陈院长,他说服务是,说不服务就不是,我也不必多说——人的思想也不是一两篇文章改变得了,特别是官。     用中科院作个例子,不过是给陈院长一个学习的榜样,不是就说他有什么地方值得了那么高——这位“不分黑白”的老弟好象还不够过瘾,夜郎自大得出了奇。     其实,我要说的重点,那位老弟该不会不明白——那就是棋力平平的陈院长不该享受“二十世纪世界十大杰出棋手”的称号。这位院长更不该信口开河评论这个那个。     再拿中国的其他部门横向比较——有几个“二十世纪世界十大杰出XX”?     关于陈院长如果没得胃癌是不是还能下棋,我就不好评论了。许多人都没得过这病,但是他们没因此成为冠军——从上小学那会,就不断听人说:“要不是这样那样,我就……”,这事我不想再浪费文字。关键在于已经有的成绩,要评“二十世纪世界十大杰出棋手”,就要确确实实胜过好一些人。请问陈先生,在日本九段中除了杉内雅男和白石裕两位各被您领先一盘以外,你又胜过谁了?     这篇文章对于处心积虑把陈院长打扮成“二十世纪世界十大杰出棋手”的人,是个怎么看也不顺眼的刺。我倒不怎么担心陈院长自己,——他只要有勇气像批评这个那个一样自我批评一下,我立刻就可以停止继续评论。     反之,如果他有一天敢公开表示自己确实担得起“二十世纪世界十大杰出棋手”的名头,我也服了他!     还有人见不得批评,认为是要“反陈院长了”。对于领导也不要崇拜得这样——就是真心也不要!你们见过中国有几个人成为“二十世纪世界十大杰出XX”?批评一下就是反?       若冲 11:26:14 6/05/2000 这位作者第一不懂逻辑,第二不懂历史,第三主观偏见太强,因此观点实在不能令人信服。看一个人一定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以陈院长的才能,如果在现在的条件下所取得的成就决不会在几小龙之下。     鬼手 12:56:28 6/05/2000若冲的话有理。不是陈的问题,是棋院体制问题     老李飞刀 13:01:43 5/09/2000十世纪世界十大杰出棋手, 真可笑。     若冲 10:41:19 5/10/2000 把陈算成十杰怎么了?韩国人大讲什么金竹林,就不让我们宣传一下陈祖德吗?     鬼手 22:58:52 5/09/2000 真是可笑!居然不见坂田荣男!     sdzc 16:36:25 6/06/2000 “联众杯” 怎么把陈祖德也排进了前十?     new 14:13:15 6/06/2000 聂棋艺成就超过陈无疑,但就人品而言陈胜聂,就资格而言,陈老于聂,陈评聂未有不当。 聂虽自负,对陈还是尊重的。不若尔辈。     sdzc 14:58:36 6/06/2000 我觉得陈的人品未必胜过聂,陈有那么多的花边新闻?     new 15:08:29 6/06/2000   陈也和结发妻子郑敏之离婚,找了他姐姐陈祖芬家的保姆。高中时看过陈的“超越自我”,当时对陈很崇拜,现在掉过头再看这本书,感觉跟以前不一样,我觉得陈当年是把自己打扮成围棋斗士,书里只讲过五关,不提走麦城。他赢得日本九段那几盘棋,在书里全提到了。但输的20多盘却没怎么提。最近买了一套陈的无极谱,里面解说有的地方很奇怪,30年前陈下棋的时候,想到了很多现在流行的变化。不多说了     --------------------  21体育网能发展,全赖大家的支持,欢迎网友在此转贴新闻和评论,或在此发表您的高见,优秀的文章将转入首页,站长老虎正等着您!(点击)       ※ 相关新闻   二十世纪世界十大杰出围棋手评选揭晓
    ※ 傻傻(athos.smth)发表于 17:39:44 来自Tom体育论坛 && 棋友论坛
  [加我为好友] [给我发送站内留言] [推荐本文给好友]      主题:Re: Re: Re: 昨夜重看《超越自我》,觉得。。。。   作者:kingsun100(kingsun100) [个人文集] [我要登录]
     [ 回复 傻傻 的文章 ]  偶以前就看过一下报道,沈果孙披露围棋界内幕,后来引来一些围剿,还有上面的干预,于是便不了了之。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更觉中国围棋黑幕重重,此黑幕一天不揭开,中国围棋便一天没希望!要说对日本围棋的贡献,偶觉得桥本宇太郎算一个,因其不满日本棋院专横跋扈,创建关西棋院,尽管最终没成气候,但是不可否认他的出现对日本棋院的巨大冲击,从而居安思危,直至今天藤泽修行发放业余段位证书,加藤最终担任理事长,都给日本围棋以新的推动。但是在中国,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就像中国足球一样,广大球迷的满腔热情,被一小撮真正的足球流氓玩弄,悲哉!
    ※ kingsun100(kingsun100)发表于 08:57:48 来自Tom体育论坛 && 棋友论坛
  [加我为好友] [给我发送站内留言] [推荐本文给好友]      主题:Re: Re: Re: 昨夜重看《超越自我》,觉得。。。。   作者:傻傻(athos.smth) [个人文集] [我要登录]
     哦,对了,陈祖德还做了一件恶心的事情,就是往自己脸上贴金,非要把自己说成吴清源的师弟,哈
    ※ 傻傻(athos.smth)发表于 09:07:52 来自Tom体育论坛 && 棋友论坛
  [加我为好友] [给我发送站内留言] [推荐本文给好友]      主题:Re: Re: Re: Re: 昨夜重看《超越自我》,觉得。。。。   作者:zsy792(zsy792) [个人文集] [我要登录]
     [ 回复 傻傻 的文章 ]  顾水如教过吴清源,也教过陈祖德,师兄弟关系从此而论,但棋界除了陈自己认为和吴有师兄弟关系,别人少有认同。这个陈“师弟”的棋艺比那个曹表师弟差很多, 比起他的“林表师侄”也大大的不如,甚至不如“芮师侄”,  对了,“芮师侄”居然在中国棋院混不下去了。跟这位“师叔”不无关系吧!  虽然下棋不中用,但玩起厚脸皮,“师弟”的确是高手,上述三人绑上“濑越师祖”,也不是对手!   
  以上是转贴的文章,我自己收藏。
  我最喜欢入云龙啦
  哈哈!
  乖孩子,亲一个。
  我所认识的聂马   作者: 天意如刀(三段文豪)     认识老聂是在20多年前,大概是在1987或者88年。因为我一个朋友和他弟弟关系甚好,碰巧我们又都住一个小区里,所以经常在一起下棋打桥牌。一次我们组织北京新闻出版界棋牌比赛,需要拉大旗做虎皮,就请聂继波出门请老聂当总裁判,老聂欣然同意。此后来往渐多。总的印象是老聂大气,除了对陈毅元帅之外,臧否人物从来是口无遮拦。而往往一语中的;其接人待物更是不问对方高低贵贱,有同好即友视之。一次和老聂等十数人一起去郊区玩,晚上打牌至午夜,忽听老聂大叫糟糕,大家还以为他叫错牌了,谁知次日是王静出院的日子(生小孩),  他约好去接的,结果车还没找好~~~~~`就是那天我第一次和老聂下了盘棋——我帮他安排了  第2天的所有事嘛,啊呵,趁机“要挟”。老聂喜吃鳙鱼头,红烧肉,吃起来风卷残云;喝酒不论好坏,都是杯杯见底(20多年前啊,估计现在也不行了)。打牌时更是口不停言,嘻笑怒骂间或自责,率情使性,煞是可爱!  马小是在97-98年接触数次,不过在89年秋天的天安门广场偶遇过一次,那是个月夜,有个MM和他一起,他就是那样一歪一邪的走着,虽然有个人陪他,但看起来是那么孤独,我不知道怎么就有种悲凉的感觉。97年我在北京开了家中等规模的歌厅,我在北京的时候就会留一个房间叫来棋友牌友在那里玩几天。一天,一个很红的MM过来告诉我说马小来玩了,我愕然,因为3天后他有一场很重要的国际比赛。我去敬酒,和他熟悉的那个MM告诉他我喜欢下棋。马小睨而不语。几杯酒后,我问他比赛的事,为什么不准备一下,马小答曰:有什么好准备的,他们天天准备不还是照样输,棋不是准备出来的。我无言,遂请其指导。马曰:下也可以,赌色子3局,你赢就下,输了你喝3杯(后来才听说马小对此道颇自负)。侥幸赢下2局,才下了一盘。  此后见过7/8次面,又下了几局,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追他一片孤棋,马小笑道,好大胆啊,居然敢和我对杀~~~啊呵。总的来说马小心好,不象外面说的那么难说话(我眼见几天之内2个漂亮MM靠甜言蜜语就哄走了他2部最新款的手机,当时要8000多一部哦)。马小好酒,喝啤酒非常讲究,要看出厂日期,当时好象只喝喜力;偶尔喝红酒,没见过他喝白酒。马小更好女人,但我观察他是那种好色不淫的人。借用一句老对联: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老聂和马小棋无高下,人也无高下,皆本性使然。棋手也是人,没必要非以天下为己任。但得畅情适意,足矣!  
  主题:再为吴清源立一次传   作者:刚春了游的(lyfocusing) [个人文集]     我因为近期可能会出版一本书,军事理论方面的,而其中又引述了围棋的一部分东西,进而提及吴清源先生的围棋思维特点,所以在书末重新为吴先生写了一次传略,供不知围棋、不知吴先生的普通读者们阅读了解。  写成之时,转念想到可以发到道场论坛来,那么棋友中凡是需要向自己的朋友们解释吴清源的,转发此文就可以了,将很方便。  此文别的且不说,历史内容是详备的。选词造句多半为不懂围棋的朋友们考虑而选,因此棋友们不要为某些词汇感到奇怪。  很多史实,对于已经是棋迷的朋友们来说,其实耳熟能详,但还是要写进去啊。    吴清源  在如上的系列中,吴清源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他不属于战争,不是“将星”。而在棋的历史上,他是围棋的化身。众多的棋手们,视他为“青天在上”。吴清源的很多思想,可以转述成一系列战略思维观点,这些思维注释着他一生中无敌的战绩。无敌这两个字,永远是罕见的。      日,吴清源出生于中国福建省闽侯。  远至一二百年前,康熙、乾隆当政期间,曾经是中国历史上围棋的最高峰时代,名手辈出,棋艺卓然。与此同时,日本棋界也是一片盛况,有人曾想渡海前往中国一较高低,可惜未能成行。  到二十世纪初,两国棋界终于开始来往了,日本高部道平五段率先来到中国进行对局交流,却不料将所有中国高手都打成了惨败。  但是不是康熙、乾隆期间的中国棋手也这般水平呢?可以说不是,当时的一流棋手要让二三流棋手三四个子,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二三流棋手的后辈们甚至从未超越自己的老师,一直互有胜负,再也没有谁能让大家三四个子,直到二十世纪。  事实上日本围棋一直在前进,而中国围棋不知为何后退了。或许这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因为那是一场波及全国的漫长的战争,几乎砸烂了全中国的家当,谁还能好好下棋和互相交流呢?  面对着集体惨败的局面,中国棋手们一片悲哀。同时,也开始潜心向日本学习。    吴清源的父亲曾到日本留学,在日本迷上了围棋,学会一些下法,还带了一大堆棋书回来。吴清源七岁的时候,父亲教他学会了下棋,很快他就着了迷,开始主动自学起来。此时全家已经迁居北京。  他每天早上九点直到晚上十二点,沉浸于中国古谱和日本棋谱的学习,几年如一日,完全自发。这是一段无师的岁月,具有的只是痴迷沉醉、独思独想。似乎,这番突然而始的沉浸是前世注定,而且注定的是整个一生----吴清源直到目前仍然是这样生活,每天如此。  十岁的时候,吴清源开始出现在北京几个主要棋社,那里集中着中国最高水平的棋手们。  1926年,十二岁,《北京晨报》开始报道“天才少年”震慑棋坛,消息传遍京城。  1927年,吴清源战胜最后一名强手,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第一人。在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历史上,这都是最年轻的第一人了,而且,竟然是没有老师的。  中国棋手们立刻将希望放在了他身上,寻找日本棋手与他较量。事实是,当时在华的日本棋手在吴清源面前难以抵挡。  日本棋界迅速得知了这一情况,巨头之一的濑越宪作先生更是惊讶于他的年龄,很快就专门委派了自己的高徒桥本宇太郎来到中国与吴清源对局,结果身为日本一流棋手的桥本连败数局而归,给老师带回了多局收集来的棋谱。  濑越宪作面对棋谱产生了极为特殊的感触,叹赏不尽,深觉这不是一般人的手笔,他要尽力促成吴清源来日本。  这种震惊和敬意在濑越宪作致吴清源的一封信件里表达得淋漓尽致:  “谨启,前几日,通过山崎氏收到了你的来函,谢谢!我虽未有与你直接见面的机会,但过去从岩本氏那里听说你年纪虽幼,但棋力高强。这次,我又看到了你与井上氏对弈的三局棋谱,更加佩服你的非凡器量。若是敝人的健康与时间允许的话,我真想去拜访贵地,与你亲切切磋棋艺。然而事情可能不允许,我深感遗憾。  我急切盼望你身体强健,完成大礼后,到日本留学,从而共同不断的研究。愿你能在不久的将来荣升为名人。我的拙劣之作一、二册已寄到了山崎氏那里,在你来日之前,若肯为我研究一下,我将感到十分荣幸。你和刘氏下的二局棋谱,加上我妄下雌黄式的评论,已在《棋道》六月号上登载,同时综述贵国棋界现状的文章也冒昧登载于上。因此,务必请你谅解。  搁笔之时,仅拜托你向贵国的棋伯诸贤们转达我的问候。遥祝你身体健康!    濑越宪作 谨具”    (注:“名人”是日本对天下第一人的专称,有“无上”的特殊含义。)    很难想象这是棋界权威写给一个十三岁少年的信。  1928年,吴清源到达日本,当时的日本名人秀哉亲自率领众棋士到火车站迎接,非常隆重,新闻方面也作了热烈的报道,一时日本举国皆知----神童到了。  首先要正式鉴定吴清源的段位,依序由攸原正美四段、秀哉名人、村岛谊纪四段进行对局鉴定。  攸原正美四段是当时的全国比赛冠军(名人不参赛),吴清源中盘胜。  在日本棋士心目中,和名人对局是很多人终生遥不可及的梦想,有幸得到机会的(让子局)也多半不能取胜,因此吴清源对局时棋士们络绎不绝前来观战。这一局是让二子局,大致是最小程度的一种让法,而吴清源从头到尾保持优势,安全取胜。这相当于说,十四岁的少年与名人棋艺相差不远,可以与名人(惟一九段)平手作战。  接着又战胜村岛谊纪四段后,日本棋院授予吴清源三段称号。这是考虑到历史上最权威的棋圣秀策十四岁尚未入段才为难之下做出的决定。    在正式的名义上,濑越宪作将吴清源收为弟子,但这主要是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吴清源的生活,而在棋艺上濑越并未指导吴清源什么,因此得到安顿后吴清源再度开始了他独学独思的研究生涯。  在继续研究的同时,作为职业棋士他得定期参加各项大赛,此外还有一些由各大报社主办的新闻棋战。在这些实战中他多次夺冠,段位迅速上升,胜率极高,包括创造了擂台赛上一对多人的十八连胜战绩。他拈着棋子的手几乎就是一只胜负的魔手,给人以无往不克的印象。  事实上吴清源的作战风格有一种极其特殊的面貌,不仅比之前人、比之当时显得与众不同,就是直到目前也仍然独一无二。而在当今棋士们的赞美之见中,认为吴式风格永远都难以被一般人仿效。  什么样的风格呢?就是综合了各方面的极端----在每个方面都将左右两个极端并用。  例如,极端好战与极端避战。吴清源行棋往往是可断之处必定要断上一下,摆出一幅压迫对手的架势,而对手真当回事、奋力迎战的时候,吴又突然转投它处了,从鹰变成了鸽子。如此反复,棋局越来越变得中庸恍惚,对手辨不清方向,极易出错。如果对手出的是小错,吴就安全运转到底,如果对手出的是大错,吴就立显真面目,其一剑封喉、百剑急追的杀力世所罕见。  又例如,极短细腻与极端宏观。吴始终注意一些很微细的小手段、小埋伏、小偷渡、小转换点,这种兴趣超过了一般的专业棋手们,但同时吴的大局观如何?天下人共知。这两个极端的结合使得吴棋分外“阴险”。而当你特意去针对他细腻的阴险时,他又以宏观的洒脱使你变成鼠目寸光的性质,在大局上远远落后于他。  再一种是,极端执著与极端转换。吴曾有一些棋局是为了始终保持一个局部的暗手段而动用全局来不停地转换,最终以这个局部的暗手段达到了全局的胜利。执著莫过于此,变通也莫过于此。  种种色色,还有很多。  天有两极,缺一不可。执两极者,才等于天,也即天才。   其他人等,往往都难以达到和符合这个定义。    征战的生涯已显光芒,但吴清源却在考虑另一个问题:他对围棋的整体理论传统有怀疑,他有全面的创新之见,需要完善和实行。  1932年,正在潜心思考研究的时候,他发现好友木谷实五段也持相似见解,于是两人热切地开始了交流和共同探索,很快便制定了崭新的围棋下法。  崭新在于,旧围棋是首要考虑各个局部的完美的,而现在将只考虑整体,一群“表面上”不完美的局部应该可以构成一个隐性完美的整体。  由此,围棋将可以从各个小边小角的纠缠中解脱出来,展开连边角带中央的广阔的战斗,没有任何固定战法可循,彻底自由。  从实质上说,全局只有一场战斗----一场整体战斗,而不存在两处战斗。所有局部动作都只是这种惟一的、整体的战斗的调度组件而已,完全由调度决定,不具任何独立性。  吴清源实际上认为,存在着两处“实质战斗”的战局是一种战略错误。最深处的错误。  但相反,多处的“表面式战斗”是极佳的,多多益善。  吴清源和木谷实立即将这种战法运用到实战中,显得浪漫华丽,中央磅礴,使其他的棋手们见所未见,一片哗然,但却打不破这种战法。  华丽的胜利威力深远,迅速引起了广泛的仿效。几乎一夜之间,日本全国的职业和业余棋盘上都绽开了壮阔的中央之舞。  二十世纪的围棋,就这样大幅度地与历史上的整个旧式下法告别了,再也不回头。这就是影响深远的“新布局运动”。  但秀哉名人却坚持着传统的全部东西,强有力地维护着。      1933年,秀哉名人同意由全国选拔赛选出一人来和他对局。  半决赛中,吴清源胜木谷实,决赛战胜桥本宇太郎,取得挑战权。  桥本宇太郎推盘认输的时候,读卖新闻社社长紧紧握住桥本的手说:“太好了,你输得太好了!”,桥本啼笑皆非,认为此话空前绝后,大概是全国人心所向吧。  新旧围棋之间的决战,引起了所有人的激情,而在万众注目之下,吴清源开局便打出了出人意料的手法----第三手就将棋子投到了全盘的中央点。  占据中央点,除了意味着对全局的威压、挑战之势以外,并没有丝毫的现得利益可言,因此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一种容易落空的危险的战法,是上手对下手的态度,棋艺低者是用不好的。  因此这手棋一出现,全国舆论立即就分成了两大派,一派高度赞赏吴清源的气概,一派站在名人一边而极为愤慨,后者给吴清源寄来了子弹,并在信件中动用了民族情绪,咒骂中国人,吴清源的住处也被砸坏。  关心吴清源的人甚至真心劝告他中断这盘棋,但吴清源未为所动。  棋盘上,吴清源继续展开了浪漫的思路,处处都是那么新鲜,出人意表。一直进行到中后阶段,吴清源的形势始终略略领先。  这盘棋的有关规定也是旧式的,名人可以随时宣布棋局暂停,待他慢慢思考,也随便思考多长时间(几天、几个月都可),但吴清源必须在名人落子的同一天内落子,不可暂停和拖延。结果,这盘棋总共下了三个多月,名人延时十多次,而吴清源多半是迅速落子。  十几年后,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突然有人披露出一条内幕:名人每次延时,家中都有弟子几十人集体研究这局棋,并最终筛选出最佳的应手,提供给名人,因为名人一派是不容失败的。尽管前面一百多手的进程中吴清源稍占上风,但终于出台了白棋的第160手,真地是千古绝唱的一手,使吴清源从稍优变为稍劣。  这局棋以吴清源的小负而告终,但奇怪的是新布局更加深入人心,并且在新闻机构的一次民意调查中显示,吴清源在日本的知名度仅次于天皇。  这就是具有多方面特殊性质的历史第一名局。      时至1938年秀哉名人才再一次出战,这次是他的告别之战,木谷实七段取得挑战权。应他的坚决要求,名人的暂停、延时等特权被取消。  仍是一盘高质量的名局,但木谷实获胜。  此时天上便有了两个太阳,木谷实、吴清源都是声望隆盛。  天下棋迷的心理,就是不喜欢两个太阳,他们强烈要求木谷和吴决战,呼声震天般响。  木谷表示,决战不坏。  这里所指的决战,是日本传统的十番棋方式,最残酷的方式----在进程中,一方只要落后四局就要被让子,相当于降段,再落后四局就再向下降……  对于以棋为生命、为全部荣誉、为高于生死的顶尖棋士来说,被对手打降格,就等于死亡,甚至比死亡更重,生不如死。  常见的胜负,难比降格之万一。  但谁要将对手降格并不容易,日本历史上声望最高的棋圣秀策,在面对太田雄藏七段的挑战时,用了二十三盘棋才得以领先四局,双方呕心沥血,生命将尽。第二十四局没有下,因为雄藏不久病故,秀策也染上传染病而亡。  1939年10月,木谷实对吴清源的十番棋开始,地点在镰仓建长寺----一个庄严肃穆之地,两人不约而同剃发明志。  早在1936年,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吴清源加入日本籍,但日本人永远记得他是中国人,而他的祖国也从来都注视着他。1937年中日全面开战,日军长驱直入在中国无恶不作其极,誓要灭亡中国,中国人舍命卫国,寸土寸血。  至少在日本人心目中,吴清源这次十番棋有着浓重的民族荣誉之战的色彩,处非常时期,禀严重之实。  吴清源以极为快速的手法进行布局,飘逸绝伦,木谷实坚稳厚重,采用推土机般的风格。  行至中盘,面对严峻形势,木谷实深思过重,体力透支,竟然休克并流出鼻血。吴清源同样陷入冥想而未看见,显得无动于衷。  这件事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子弹信件、砖头、谩骂再一次向吴清源飞来,从日本全国各地飞来。  这局棋吴清源获胜。  到第五局时,吴清源以四比一领先。  此时木谷门下一片凄凉,木谷弟子们都感到了苍天将倾的来势。  第六局,苍天如期而倾了。      但这并不是吴清源荣誉的开始,而是无休无止、漫长的残酷之战的开始。  在日本历史上,两位最高棋士决战一次,胜者便成为名人,但吴清源不可能得到这一点。  在后来的二十年中,他遇到的只是不断的挑战,一次又一次十番棋,对手是每个时期的日本最强手,直到再也找不出最强手----十番棋无法举行了为止。  一生总共十三次悬崖格斗,对手全部被降格,一格或两格,全部都在十局之内达到。  最后仍然不是名人,财富也谈不上,而且某一天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多少年前就被日本棋院除名了,任何身份也没有,自己原来是在浪迹天涯。  一直被视为整个天涯的敌人。  但他同时也被天下棋士视为心中的神灵,虽然是受难的神灵,后辈棋手们有幸与他对局时觉得自己好像正在梦中。他曼妙的着法引导着梦境,无尽的巧想匪夷所思,时而闪电剑光如影。  他一无所得,但二十世纪的围棋完全从他手中塑造而出,彻底告别历史的旧貌,他自己却在默默的煎熬。  终于到了1984年,他七十岁了,宣布退役,却不料引发了全日本的轰动,大家突然开始怀念他驰骋天下的岁月,有他作为棋手、寂寞中引领围棋的岁月,这些岁月今后将不再复返了。  棋手、政要、各色人物,数千人为他送行,这时才发现,他不仅仅是“名人”。  无冕,但却是王。  真正的王者。  或许还是惟一真正的王者。      吴清源清秀、神秘,少言而言必清晰,好独思,有翩然的风采。  他十番棋的对手之一,岩本熏,曾回忆有一盘棋的场景:吴先生从外地赶到对局室,已经是深夜,大概他白天跑过很多事情,下起棋来昏昏欲睡,不久形势已非,许久他突然站了起来,往窗边走了走,一会儿再回来时便判若两人,双目炯炯,闪动着妖异的光芒,再后来棋局就颠倒了。      1961年,已经是十三次十番棋结束之后,日本棋院决定举办专门的“名人战”,由包括吴清源在内的所有棋手参赛,冠军将获得“名人”称号。  当即就有少数棋手为吴清源鸣不平----吴先生二十年的罕见战绩,就这么被轻轻抹掉了。  确实是,吴清源又回到了零度起跑线上,和二十年来所有的手下败将们同时起跑。  但他还是接受了邀请。  真不知吴清源的命运为什么会是这样安排----天意竟然是这样的----8月的一天,严重的车祸降临到他身上,脑部重伤。  刚开始甚至得不到认真的诊断,医生们敷衍塞责,恰似躲着一般,诊断和住院是两周之后的事了。  数月之后出院的吴清源有了不轻的后遗症,在随后几年愈益明显,他常会失去神志。  而真正有意义的在于,出院的吴清源重新看见棋盘棋子时竟有了陌生的感觉。  他是什么样的人?他竟然对围棋陌生了!围棋应该哭泣。  但新兴的名人战上,无法跪坐的吴清源却还在继续着势如破竹的态势,仍然轻松的杀入了半决赛,对阵棋界二号人物的坂田荣男九段。  结果,弈和了。  吴清源和坂田都没有带上桂冠,成为名人的是当时谁也不会对之服气的藤泽秀行。  藤泽是在一派沮丧、大醉酩酊中被人们找到,告以恭喜的。      后遗症终于发作,伴随着经常的住院,棋盘前的吴清源往往感到一阵阵眩晕。第三届名人战,昏倒在棋盘上。第四届名人战,八战全败。  他的恩师濑越宪作,那当初倾心将他从中国招来的人,此时仰天长叹。  吴清源退出了所有的比赛,他感到自己的生命已经沦入了地平线以下,四周一片漆黑。  早些年,1952年,吴清源访问台湾,见到蒋介石先生,蒋先生有意表彰他光荣的业绩,决定授予他“棋圣”称号,这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崇高的词汇。  但吴清源表示,自古以来只有孔子可以称圣,此外圣字不可轻易授人,而且将来他一旦战败,必定会玷辱这个崇高的字。  吴清源对于祖国的文化传统,自有深厚造诣,这也是他棋风的底蕴所在。  于是蒋先生转念授予“大国手”称号,这也是历代都有的先例,吴清源欣然接受了。  这次在台湾,他还发现了一个小小神童,十岁的林海峰,带到日本,悉心传授。  自第二届名人战起,坂田荣男不出众人所料地击败藤泽,使名人桂冠易首,第三届再度击败藤泽,达成名人二连冠。  数年以来的坂田,早已创造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声势,此时更猛烈地爆发起来。几乎囊括所有的棋战冠军,击退所有人的挑战。  坂田的棋风也是极为独特的,被誉为“剃刀”。天下之锋利,莫过于剃刀。“坂田君刀锋过处,断首之人犹不自知,继续往前走。”  坂田的棋风也最不公平,总想刮尽对手的一切利益,将整个棋盘据为己有。  坂田常常置棋盘上危险万状的孤军于不顾,继续席卷新疆域,待对手攻击孤军时,坂田又以绝人之想的奇术全军活出,甚至反噬一口。  因此坂田已经成为令人寒栗的形象,坐在他面前的对手心底发凉。  日本全国的呼声开始高涨起来,“全盛时期的吴先生和当今全盛的坂田君,谁更厉害?”  职业棋士们一致研究通过:还是坂田君更厉害。      1965年,已是坂田独领风骚的第五个年头,这年的第四届名人战上吴清源每战皆败,棋艺生命显然终结,吴清源黯然神伤。  同时一颗新星悄然升起,以全胜战绩夺取挑战权,坐到了坂田名人的对面。  那是二十三岁的林海峰。  没有人看好他,尽管几年来他进步神速,但这一战,双方声望还是太悬殊了。一方如同犀牛,一方只能算是刚出道的羊羔。  首局林海峰便败下阵来,应验了大家的估计。  他将自己的棋谱摆给老师看,吴清源认为并不是没有机会。  最后送他三个字:平常心。  第二、第三、第四局,一种从未有过的鲜明之棋展现在了坂田先生和天下棋迷的面前:如林之厚重,如海之柔韧,如峰之坚强。  剃刀伐不尽林,割不断海,凿不开峰。  这是七番棋,坂田只剩一局了。  第四局是坂田的。  第五局却又是林海峰的。  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名人诞生了。  他和老师回到台湾,受到盛大的欢迎。林海峰成为中国“国手”。  1968年,林海峰再度从坂田手中夺取另一项重大赛事----本因坊战冠军,两顶黄金桂冠同时加顶,这是林海峰一统天下的时刻。  到今天,林海峰经历了多次起伏,仍未真正衰落,如同常青之树。  后来多少年中的坂田,始终没有摆脱林海峰的阴影,几乎逢林必败,林海峰三个字的发音也令他头疼不已。  但坂田仍是历史上的一代豪杰。      吴清源沉寂了吗?  1994年在新加坡,中日韩三国棋界共同庆贺吴清源八十寿辰。  吴先生在宴会上以他惯有的直率发出了惊人之语:围棋的理论又僵化了,他将再探革新之途,寻求二十一世纪的围棋。  同时收下有生第二个弟子:年轻的大陆女棋手芮乃伟九段。芮九段将应用老师崭新的战法,代表老师征战棋枰。  有人认为吴先生过于自信。  但以整个围棋史来衡量,吴先生确实可以自信。  随后几年之内,芮乃伟在世界棋坛的战绩有飞跃式的前进,成为“纹枰魔女”,中日韩三国任何一位顶尖棋手在芮乃伟面前都没有必胜的自信,相反有些慑于声威。芮九段有强悍的战斗力和随时准备发起白刃格斗的气势,而一旦战斗挑起,人仰马翻便成了常见的事情,颇为有趣。  但此前的芮乃伟,应该说只是中国大陆的二流棋手。  吴清源说他要努力活到一百岁,目前看来这似乎是很有希望的。  即此为先生祝福。      综之,他的一生是绝境中卓绝作战的一生,祖国危难,外帮难容,仅只凭借一身天才。天纵百年,任其流溢。  《吴清源全集》830局,这是他留给后人的财富,琳琅珠玑,厚重之藏。  那十三次悬崖之战。  曼妙流水,自清清之源。
  好看!真的不错。
  这篇文章不够客观,用词有些过于美饰。其实不必人为的夸张,吴先生依然足够辉煌。    1927年,吴清源战胜最后一名强手,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第一人。  ----13岁的吴先生固然天才横以,但说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人,恐怕过于主观。    很难想象这是棋界权威写给一个十三岁少年的信  ----濑越先生当时是日本青年高手,但在棋界地位恐怕没如此高     在正式的名义上,濑越宪作将吴清源收为弟子,但这主要是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吴清源的生活,而在棋艺上濑越并未指导吴清源什么,因此得到安顿后吴清源再度开始了他独学独思的研究生涯。  ----前文提到的日本权威,收吴做弟子仅是为了照顾生活,未能在棋艺指导14岁的吴。这种说法实在太一相情愿,为了突出吴的天才也不能这么写吧    这一局是让二子局,大致是最小程度的一种让法,而吴清源从头到尾保持优势,安全取胜。这相当于说,十四岁的少年与名人棋艺相差不远,可以与名人(惟一九段)平手作战。  ---让两子取胜就说和可与名人平手作战,嘿嘿,这话也太外行了吧。按照这个说法,14岁到日本的时候,吴已经是天下顶尖高手了。不是取日本学棋,而是去战斗,嘿嘿,这样写是想表达什么?    早在1936年,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吴清源加入日本籍,但日本人永远记得他是中国人,而他的祖国也从来都注视着他。    -----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灾难中的祖国,恐怕无暇注视吴先生    ,而且某一天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多少年前就被日本棋院除名了,任何身份也没有,自己原来是在浪迹天涯。  ----吴先生失去国籍和棋院身份都是知道的。濑越先生曾将所谓“吴清源的辞呈”交日本棋院。这其中有很多曲折的原因,但象文中这种写法有些主观了。  ......
  鸟伊人说的不错,前几天我转过一个吴清源的自传。那里可以看到他本人对一些争议事件的看法,完全不同于大家的想象,但也绝不有损于他的崇高地位,是更加真实的伟大
  拴拴,我看了,感谢你转的好文章啊
  楼主资料有误,俞斌有一女,名俞安童!
  作者:marsen 回复日期: 16:29:21     拴拴,我看了,感谢你转的好文章啊    可惜又沉下去了,也太长了,读者不多啊
  作者:姑苏慕容  一、曹薰铉的贡献不只在韩国,而是世界。想一想十几年前大家想过还有个韩国会下围棋吗?突然冒出的巨人打破了中日对抗的局面,才有今天的三星火灾杯、LG杯等等大赛。如果韩国没有曹薰铉、李昌镐,他们会替人作嫁花钱举办这些比赛吗?日本可能比韩国更有钱,但现在也不过一个富士通略掩其吝啬的羞态。事实上我们输给韩国人包括曹薰铉好多棋,作为一个中国棋迷,我也为此痛心。但转念想想:假设没有韩国,中国通过擂台赛打得日本人找不着北,围棋像象棋一样,谁也打不过咱,就真的好吗?恐怕那才是真正的悲剧!如果我们设想在欧洲、北美甚至非洲、大洋州、南极洲都多出几个曹薰铉这样的人物,围棋将会是怎样一个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在现代棋手中,曹薰铉更接近一个大师。小林光一会说:领先2目半还是细棋吗?但曹薰铉的围棋语言却是:我上半盘能扁你,下半盘还能扁你。所以他的棋始终咬得很紧,当然他也因此输过棋。从这点上看曹薰铉有些像他的师兄吴清源大师,他更像一个棋手,而不是“奖金瓜分者”。       三、从培养出一个李昌镐这样几乎终结自己的围棋生涯的徒弟,然后再努力打败他。曹薰铉一定经历了一次人生淬火,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曹氏飞刀更加锋利,曹薰铉的人格更显魅力。   ==========================  作者:fyxw2000(fyxw2000) [个人文集] [回复]   [ 回复 刚春了游的 的文章 ]  文笔相当不错  不过,“1927年,吴清源战胜最后一名强手,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第一人。在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历史上,这都是最年轻的第一人了 ”陈自仙好像比他小,^o^      “很快就专门委派了自己的高徒桥本宇太郎来到中国与吴清源对局,结果身为日本一流棋手的桥本连败数局而归,给老师带回了多局收集来的棋谱”。棋份不一样      “这一局是让二子局,大致是最小程度的一种让法,而吴清源从头到尾保持优势,安全取胜。这相当于说,十四岁的少年与名人棋艺相差不远,可以与名人(惟一九段)平手作战。”不是吧,太夸张了,刚到日本时,吴棋力还没有大成,当时连小一辈里的木谷实也下不过      “并且在新闻机构的一次民意调查中显示,吴清源在日本的知名度仅次于天皇。”不是吧,呵呵难道东条英机也不如他?      “实深思过重,体力透支,竟然休克并流出鼻血。吴清源同样陷入冥想而未看见,显得无动于衷。”不谈了,吴在日本的恶评就是从这次才真真开始的,你以为真的一个多小时会没看见        还有吴2次加入日本,参加邪教,到我国东北劳军(可惜是作为日本人劳日本侵略军),应汪伪政府之邀到中国宣传大东亚共荣,不尽义务被开除出日本棋院。  负面的一个不谈,正面的夸大太多。作传的基本是不虚美,不隐恶    好像都没做到,不要叫传记了,川段康成的名人叫小说,你也叫小说吧,;-)   ==================  作者:粤人在上海(ljpyl) [个人文集] [回复]     [ 回复 刚春了游的 的文章 ]  太浪漫主义了,那个日本人写得版本就满好(后附有自评的十局棋)。国人写这类文章总是饱含激情,难免使之偏颇。  “很快就专门委派了自己的高徒桥本宇太郎来到中国与吴清源对局,结果身为日本一流棋手的桥本连败数局而归,给老师带回了多局收集来的棋谱”。这是让子棋,请注明。     “行至中盘,面对严峻形势,木谷实深思过重,体力透支,竟然休克并流出鼻血。”木谷实本来身体就不好,这样写似乎将吴对木谷的压力拔高了。  吴的棋风似乎已有大致的意见,恐怕不单单是其不世出的天才而他人无法模仿。      忍不住罗嗦几句,英文的传记强调客观,给人以信服感,国人的传记至《哥的巴赫猜想》以来没有什么进步,文风还是一脉。不大适合现今人的口味。
  警告入云龙:    再变相转载,你ID就保不住了!
  呵呵,他也不是吓唬大的,这叫5000字(原来是10000字)原创的前戏,龙龙码字很讲究次序的
  今早起床 头痛异常 所以就不去搬煤球啦    想想奇怪 原来 入云龙老师来了    嘿嘿 什么时候能拜读老师的大作啊
不会等到煤球也白了吧“《”
  哈哈,好文章太多,我都想收藏啊!再看看这篇:  ====================  主题:流水不争先   作者:yxl151(yxl151) [个人文集] [我要登录]
     名满天下的围棋巨匠吴清源真是顾水如的学生吗? 尽管顾先生已经作古多年,问题却引人迷惑,至今健在的吴先生以其哲人的平淡答复说, 顾先生当年的棋确实使他得益不少。这个答案有所隐忍,又已经明确,但是不够直截了当。从意义上说,明确了,可因为态度太客气,乃使别人继续散布留言,是不是德高望重如吴先生,都要这么含蓄?    吴先生的回忆录《以文会友》其实已经完全回答了这个问题, 然而国内更加热销的《超越自我》一书却因为流传广泛,使“师徒”的说法沸沸扬扬。 本文想就关系特别重大的四个疑点就教于世人,算是作为吴氏的同乡后学,略尽一点认真和崇敬。得罪于陈祖德师徒之处,也就管不着了。    关于吴氏“跟从顾先生学棋”,《超越》一书有如下叙述:(见第12页)    1. 1922年,......他(按:顾先生)说服了吴泉的亲属,设法把吴泉留在北京。然后顾先生每天早晨叫马车接吴泉到家中学棋。  2. 一天吴泉的母亲带着他来到顾先生家,要顾先生替吴泉取一个名字。......顾先生的哥哥渊如......顺口说“泉水是清的”......  3. 吴清源在顾先生的悉心培养下有了长足的进步 ,才两三年时间就脱颖而出,成为棋坛强手。  4. 顾先生每当与人提起吴清源时,总是感慨万千,不胜怀念。    最近,陈祖德先生的大著《无极谱》里,再次重复了上述的“论点”,大概因为人的早年记忆是顽固的,陈祖德的上述说法已经基本固定化,并且“以讹传讹”流传甚广。这次经人整理之后发表在中国最畅销的《围棋》杂志上的文章,顾先生开始指导吴的日期改了,而吴先生的开始被指导年龄仍然是9岁。名眼人一看就知道,陈先生是不愿意放弃他作为吴先生“唯一师弟”的地位(在顾先生名下的),须知,即使当今的围棋界大腕们,被问起心目中最崇拜棋手的时候,好多人还是以“吴清源”回答的!这也就不难明白陈氏之一再重复上述故事的原因。(据说还写到了顾水如先生的墓碑上,大概是墓志铭)。    以陈氏在今天中国棋界的地位,棋界中人对此保持缄默是当然的,也是意味深长的,不过事情总是弄清除好。况且以吴先生的身分,本来是可以收下陈祖德做徒弟的,(在此前吴已经有了林海峰,并且很快林就成名)当年梅兰芳先生也曾为此奔走努力,尽管事情因为大形势而作罢(这段故事吴的书中有比较翔实的记载),以后陈祖德是大不应该再以“师弟”谬托了!    事情的真相如何?当时的旁观者已经多数不在,顾先生生前的文字著述我无由得窥,只好相信是陈祖德说的那一套,至于吴清源先生本人,是有明确交代的!    在吴先生的回忆及年谱里,却是这样记载的:    1.大正十三年 (十岁)(按:1924年,而不是陈祖德书里写的1922年,更不是近期《围棋》杂志上登的1927年) 初次在海丰轩请北京一流棋客让五子对局。(文中有顾水如、汪云峰、刘棣怀等人的名字,“不过当时的胜败都已忘记”)    如果说吴氏曾经每天坐顾先生的马车去顾府学棋, 数十年后这样轻描淡写无乃太过!太对不住老师!且在吴清源之父次年(1925年)去世前,吴家自备有人力车夫, 纵学棋亦当无劳先生派车。顾以一介棋士而派马车接学生, 这种伯乐......勿宁太甚?    2. 吴清源的父亲留学日本,上代书香,外祖家亦翰林出身,何至于竟要请顾先生代锡嘉名?清源之下还有清仪、清瑛(兰)、清桦三个妹妹,这个清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3.“到了1927年,我执白胜了刘棣怀, 名符其实地坐上了北京棋士的第一把交椅”这是吴的自述,再一次没有提到顾水如。1928年,吴清源(14岁)尚在北京时,濑越宪作(吴东渡日本的积极策划人,后为其师傅)在日本《棋道》发表文章,为中国北方棋手排的座次是:吴清源、 刘棣怀、顾水如......。对此,顾水如先生立即去信指责,认为“其间高下程度迥非真相”(自然这北方第三的名称大大触了顾的隐痛)。吴氏的引起日本棋界注意,则早在12岁那年(1926年),今既有此过节, 吴氏其后的回忆中没提起顾的“特别栽培”就更值玩味了。试想,如果吴得由顾的伯乐慧眼发现,悉心培养、甄拔,14岁的他能不自动在名声上有所避让吗?    4. 顾水如介绍吴清源给段祺瑞,吴提起了,不过,吴这么写的: “顾水如为何将我介绍给段祺瑞将军,至今(按:1984年!)尚且不晓。我想,可能是李律阁为我开了尊口,而顾水如恰巧就在北京李律阁开的赛马场当着嘱托的差事。”(按:李是吴的亲戚,顾是李的部属,这大概属于人情交换)    顾水如又是怎么照拂后来令他“不胜怀念”的这位少年呢? 据吴氏的回忆, 他只有一次被段祺瑞挑作对手,12岁的孩子因为没有人教他客气,竟将“常胜将军”赢了。后来吴清源回忆道:“都怪我的‘失敬’,被顾水如训斥了一顿不说, 就连照例有的美味早餐也未能混上。可怜大家都只好自认倒霉,饿着肚子回家。”    这一经历与三十年后陈祖德作为顾的学生被挑为市长对手的一幕竟成为鲜明对比。那一局棋,顾先生事前交代,对局时暗示,直至公开“支着”,好不容易让市长得胜(尽管市长并不赞同)。    这一对比很明白表明,顾先生在段公馆的地位是棋客的领班,对于孩子相当冷漠。吴的回忆“谁也没有告诉我不能赢将军”,应是可信的。    事实上,历史记载着在吴清源东渡日本以后,回到过中国,并且遇到了他的过去老相识们,其中包括顾先生,也包括段祺瑞将军。吴清源和早已经落职赋闲的段将军下了平子棋(段将军执黑),作为纪念;却并没有什么和顾先生特别友好交往的记录(有平常交往),是不是如此,陈祖德先生是不难搞清楚的,这一段历史的见证人有不少还健在人世!    《超越》一书是一本相当难得的文学作品, 其中有若干具体史实的舛误自然无伤大雅。关于吴清源的部分,可能得自顾先生的较多,与事实颇有出入, 例如吴氏在中国时与日本棋手下过几次棋,《超越》书中记载的棋份就全是错的,如果顾是老师,又怎么能在这类最关键的问题上错!    还有一点可以佐证的是:《超越》一书提到“由于顾先生的介绍,吴清源对我的成长也很关心,并希望我有机会去日本学棋。 后来京剧大师梅兰芳访日拜访吴清源时,吴清源也谈到了这个问题”。而吴清源的回忆,则完全异趣, 吴先生先是回忆了梅先生在北京时和吴的亲戚李律阁的深交以及和吴本人的交往, 吴先生亲自去宾馆看望梅兰芳先生。“京剧团回国几个月后,梅先生写来一封信。说他回国后,立刻拜托朋友顾水如先生,物色到两个围棋天才少年。想送他们到日本来深造,问我能否收留二人做徒弟。这两个少年便是陈祖德和陈锡明。”    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 吴清源的旧相识梅兰芳先生也没有把顾先生看成是吴的老师,而在吴的笔下,顾是梅先生所拜托的一个朋友。否则这封信的措辞和分量当完全不一样(且不说事情的先后次序)。 吴先生在此前已经收下林海峰为徒。如果师尊有命,为师弟(非徒弟)略尽力气是份内之事,吴清源是最讲情分之人,怎能推托得了?自然更不劳梅兰芳先生从中说项了。    陈祖德先生当年是还小,他的消息来自他的老师,老师说是自己介绍给吴清源的,梅兰芳不过是去日本拜访了吴清源,这位大师才偶尔“谈起了”。陈祖德当时年青,轻信已经使他很是对不起为他的成长出力的吴先生和梅先生。我们不想厚非顾先生在特殊环境下一点自我超越,但陈祖德的这误会无疑是因为顾先生没有把原委真实地告诉他的学生。    吴先生的可贵之处在于棋艺高超,更首先在于人品。 如果顾先生对他的恩典确实有那么大,决不会全书直书“顾水如”数次而无一次称为师傅。在他的回忆录《以文会友》中,对于他自己在东渡日本前后的主要事实记载甚详,凡是受益于人处无不笔笔留痕,真是难以相信会把自己的老师漏掉!吴宽容随和,在日本棋院的院籍甚至于国籍都一度成为悬案。我们希望如今不要人为地使他的学籍也成为问题。正确的事实是,吴清源由父亲启蒙学棋,通过自学提高,其间北京的高手(顾水如、汪云丰、刘棣怀先生等)也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吴清源从初次会高手到赶上他们用了大约三年时间,其他的渲染都是“故事”而已。是否如此?    陈祖德先生是一位成名人物,他和他的启蒙老师顾水如先生在中国围棋史上也都是各有自己地位的。顾先生已经仙逝多年,生前的著述我未能得睹,也无由为其详细评述。可惜我们在陈先生的著述的字里行间时时看到自我“超越”太甚的痕迹,人本来就是自我;超越,似乎是一种拔着头发往上提的作法,很可以误己误人的。奉劝陈先生,还是“流水不争先”的风格高一些!  ========================  作者:charleshuhu(charleshuhu) [个人文集] [我要登录]
     [ 回复 yxl151 的文章 ]  顾是一生流浪在京沪两地的职业棋客,靠彩棋和做门客为生,为了生活,和其他高手争棋份、对普通棋客端架子,对达官显贵阿谀奉承都是没有办法的事。    顾之所以在前辈高手中名声不是很好,主要是他为人孤傲,待人冷淡,很多年前看过朱伟的一篇文章,对顾的情况有详细的说明。不过相对董文渊等人,顾算不错了!
       ===================  作者:xxx396(xxx396) [个人文集] [我要登录]
     [ 回复 charleshuhu 的文章 ]  关于吴的回国行,史料是怎么记载的呢?吴真的是没有机会见到顾了吗(有点一入侯门深似海的味道?)    顾水如先生未见面的说法,我们得之于陈祖德的《超越自我》,可是我们却从《中国围棋》一书(四川科技、蜀蓉棋艺出版,著名围棋史专家刘善承主编,蜀蓉棋院校审)第402-406页找到了重要的线索。    首先,是在作者的按语中指出,关于吴清源的围棋活动的记载,解放前有陶菊隐在《语林》中的短篇小说性的文章(注意:小说性);而解放后,最详尽的是吴清源的哥哥吴景略的《吴清源的围棋生涯》(发表在《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25集)。    这篇材料是转引自日本棋院的,而日本棋院的材料又是日《无锡日报》引来的,所以,事情是容易弄明白的(如果不相信日本材料,尽可以查中国报纸)。    在长达2000字的文章中,作者相当详细报道了吴清源、木谷实、顾水如、刘棣表扬,所以我推测顾是输了。  此时吴清源离中国赴日学棋不过7年,顾先生也还年轻,绝对不可能忘记的!    试想,当年的吴清源,如果真与顾先生有师徒的情分,怎么可能在公共场合对擂而且让先生执黑输棋!    另外,在上海(是吴、木谷一行的主要落脚地),吴和许多旧朋友相见甚欢,其中包括顾先生。只不过顾先生当年不是以吴的老师的身分出现,以后干脆推说没有见过。棋人是文化人,有时候说话有点水分不是什么大毛病,吴氏在北京初学棋时曾经受惠于顾氏,后者遂因之以师傅自诩,一笑而已。当年的棋界人物是知道的,唯有顾氏学生的陈祖德不明就里,人家也就懒得向他点破。陈先生就把美丽的童话当成信史,并且激励自己成就一大段霸业。可以已矣!    今天我们要把此事说破,目的是趁吴先生还健在,弄清棋史的公案。现在顾水如、刘棣怀,乃至于安永一氏,都已做古了,再不说就晚了!  ===========================          
  太长了,看不过来啊!但还是好文!
  作者:mccxj:围棋就是一个弱体?     有考证说,中国象棋很可能是印度传入的。相比之下,围棋则是地道的国粹,其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帝尧年代。     琴、棋、书、画在古代被并列为四大艺术,是贵族人士的高雅娱乐,类似今天的高尔夫、保龄球。主要属于有地位阶层附庸风雅,于饭后茶余的消遣。明代以前在民间基本不太流行。而围棋自唐初传入日本之后,于15世纪后开始得到了发扬光大,并奠定了现代围棋的基础。所以,棋界都认同这样的说法:“围棋的生母是中国,而养母是日本。”     棋迷一般都好打谱,既是欣赏,也是学习。一般而论,最吸引棋迷的还是日本的一些经典对局谱。打中国古谱的恐怕并不多,因为很多着法在现代的对局中早已不再使用,一些对战思路也为今天所不取。当然,古谱基本上都是短兵相接的厮杀,非常精彩过瘾,其中的算路、手筋、对杀皆惊心动魄,叹为观止。不过我感觉较早的一些对局,甚至包括黄龙士、过百龄在内,个别棋谱恐有伪造嫌疑,因为其中的部分精妙杀法太巧合,有人为的痕迹。     围棋在日本的第一个改变是规则上的,就是废除了中国围棋先放置四个棋子的“座子”制,打破了原来僵化固定的布局模式。而这一传统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直至近代接受日本规则,布局永远是对角星一种模式,而这种布局的单调造就的是单一的行棋方式,即通过激烈中盘战斗决定胜负。     第二是竞争。围棋在中国被视作一种高雅的智力游戏,而始终不是竞技。苏东坡有云“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既是游戏,当然不需要过分当真,最多博点彩而已。而在日本,围棋的胜负之争是激烈的,甚至是残酷的。日本四大围棋世家本因坊、井上、安井、林之间竞争激烈,勾心斗角,胜败直接关系着个人前途和家族荣辱。围棋上的第一次争棋是在1623年,二世本因坊与二世安井竟然大战九年。最为悲壮的一局争棋当数本因坊丈和击退挑战者赤星因澈,使其吐血而亡之局。而象征一个时代结束的名人秀哉与木谷实之战,川端康成在其一篇名著《名人》中有精彩的描述。中国古代固然也曾有过“呕血篇”和“当湖十局”,不过则更类似邀请赛。     第三是理论研究。围棋的理论,尤其是布局理论,定式研究皆在日本得到了真正的重视,现在流行的日本规则对于官子的计算也更科学。研究最早是作为各大世家私下对付其敌手的“秘密武器”。以后也就蔚然成风,新思想,新流派不断出现。甚至有诸如武宫正树,娓原武雄的“求道派”,即不计较胜负,只求得到棋之真谛,或诸如大竹英雄这样追求棋形完美的“美学大师”。即便是60年代中国棋手最先下出来的“中国流”也是在日本人手中得到最大的发挥,最擅长“中国流”不是首创者陈祖德,而是加藤正夫。当然,历史上中国有早于日本的《发阳论》、《官子谱》,也有《弈理指归》这样的棋手专著,不过偏重于局部的技巧和手筋,缺乏放眼全局的大气。可以说,即使在围棋最鼎盛的清初,中国也已远远落后于日本了。     还要提一下日本兼收并蓄的胸怀。日本人擅长拿来主义,善于学习和引进。王积薪的“围棋十诀”很早就传入了日本并广泛流传。黄龙士的棋在日本也曾备受推崇。而30年代的中国神童,后来的一代大师吴清源也被日本所“引进”,从60年代到日本围棋逐步走弱的今天,活跃在第一线的有很多外籍棋手,如曾经叱咤风云的赵治勋、林海锋以及王立诚、王铭婉、柳时熏、张栩等。而这条路刚好又是我们现在正在走的。     当然,围棋的日本时代已经宣告结束了,80年代后期中韩的围棋实力均已经明显压倒了日本。不过围棋这一国粹,在中国数千年来总体上始终停滞不前,未能发扬光大,而在异国得以生根、开花、结果。我们反过来需要向别人学习取经,以他们为赶超目标,这其中的缘由不得不深思。    “今天你看了没有?”不经意之间,中国人见面的问候语变得如此有品位——相比于过去的“吃了吗?”看什么?看球呀!世界杯,全世界的球迷与伪球迷的节日。    四年一次,今年犹甚,我们已经被世界杯紧紧包围。电视、报纸、网络,所有刺激你视觉神经的都是世界杯: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几家大型体育报纸竞相推出“世界杯日报”、新浪网的体育版块里已经找不到其它项目的任何消息……     那个黑与白相间的足球呀,承载了多少人的梦想?又给多少人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忧伤?而另一个黑与白组成的神秘世界已被人们淡忘——在世界杯的汹涌急流之中,围棋颠沛流离,无处容身:中央电视台“纹枰论道”节目停播,各综合体育报纸的围棋版纷纷取消,何时恢复,能否恢复,都很难说。    “在中国的体育竞技项目中,最热的是足球,其次就是围棋了。”这样的论调似乎不久前还在我们耳边环绕,现在呢?最热的愈来愈热,已至沸点,“次热”的却温度尽失,快要结成冰了。    我从不否认足球的魅力。我也热爱足球,而且自信是个真正懂球的球迷,但当满世界铺天盖地都是足球的影子时,我却有了一丝厌烦——再好的美味一天三顿摆在你面前,连续一个月,不知你的消化功能是否承受得起?这届世界杯是我看球以来看的场次最少的一届,连万众瞩目的中国大战巴西我也只是挤在喧嚣的人群背后看了十几分钟的街头大屏幕投影。当身边每一个熟悉或不甚熟悉的朋友开口就是“昨晚的球如何如何”时,我只有苦笑。我知道他们并不是都真的热爱足球,他们喜欢的是一种潮流,一种氛围,这就是被称作“时尚”的东西吧?一位生活层次颇高的朋友对我大叹中国队不争气:“人家巴西队一个家伙站在我们球门口没几米的地方射门,中国那么多球员居然没有一个上去拦一下,都躲得远远的,让人家一点力气不费就踢进去了,真是没用!”我想笑,他说的是小罗纳尔多的点球,他不知道踢点球的规则。可我没有笑,而是严肃地对他说:“中国球员是怕上去拦被人家踢伤!”     那么多不懂足球的人看球看得津津有味,而我那心爱的围棋只能独自品味凄凉。什么中日天元对抗,什么富士通八强赛,什么世界业余锦标赛,没有人关注,输了赢了只能换来淡淡的一声“哦”。其实要论在各自领域的观赏性,王铭琬与加藤正夫在本因坊决赛上的顶尖“怪腕对决”肯定远胜于中国与哥斯达黎加的二流争斗,但围棋不是足球,爱球的人可以狂热如疯,爱棋的人只能冷静、平静。     并不都是世界杯惹的祸,或者说世界杯只是一个契机,换上奥运会什么的围棋还是要被遗忘。这不,同样的时间,NBA总决赛照样转播,法网公开赛、泰森大战刘易斯依然精彩。围棋被忽视说到底还是她的社会影响力、号召力不足。一家强档体育媒体的老总毫不客气地说:现在在中国,围棋就是一个弱体!这话听了让人心酸,这话听了又叫人警醒。     中国围棋有过盛世景象,中日擂台赛掀起的围棋热叫人无比怀念。那时簇拥在体育馆里看大盘讲解的人中有很多并不会下围棋,他们要看的是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才是围棋的生命之源头。今天的围棋当然比当年要普及得多,但人们对围棋的激情已经大不如前。在许多“有身份、有档次”人的心中,围棋只是一种点缀。很多人会说“我玩围棋”,但已经很少人会说“我热爱围棋”。     在这个酷热的盛夏让围棋体会一下刺骨的寒意也许不是坏事,只有看清自己才能发展自己。黑与白的梦想不只属于足球,它更该属于美丽的围棋。我不知道如何把梦想变成现实,但我坚信——有梦就有未来。四年后,又一届世界杯如火如荼,看球的人们不时抬腕看表:还有一会就是古力大战李世石了,我们要换台看棋。
  只要能有本事棋发扬光大,不管谁当院长,都能得到众人敬仰
  恕我孤陋寡闻,这是我在天涯见过的最老的帖子了。
  到底谁是院长?聂跟王离婚了吧
  [编辑本段]中国棋院院长刘思明    1954年出生,现为中国棋院院长。   刘思明原是一位业余围棋高手,曾经在《新体育》杂志的《围棋天地》月刊中当过围棋记者,之后从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到主编,最后进入了《新体育》杂志的管理层,2000年出任中国体育报业总社的副社长,主抓经营管理。2007年1月任棋牌管理中心主任。09年6月19日,原中国棋院院长华以刚卸任,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思明成为中国棋院新任院长,成为中国棋院新一代掌门人,由专业棋手担任中国棋院院长的传统也告一段落。
  棋院院长是正厅级吗?
  我去,这个坟这几天的生命力还真是顽强诶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棋院第一任院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