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弱的说一句问一句哈腾 爱血 糖仪 是个啥捏?

由哈腾想到南京
南京、哈腾——二战中都遭受法西斯蹂躏
哈腾,白俄罗斯共和国一个曾经的村庄,二战中被德国法西斯彻底摧毁,制造了“哈腾惨案”。南京,曾经的中华民国首都,二战中被日本法西斯肆意蹂躏,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然而当战争过去几十年后,在如何对待这些人类共同的惨痛经历的问题上,却产生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德国人对战争给欧洲各国人民造成的灾难虔诚认罪,而日本右翼人士却始终态度顽固,甚至于到了今天,名古屋的市长连“南京大屠杀”的基本事实都不愿承认!
虽然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复杂的,但是受害方的态度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些年来,中国以“南京大屠杀”作为典型案例,在“控诉战争、呼吁和平”方面发挥了极大影响;但是在伸张全民族受害权益方面却放弃了国家要求,甚至连如何全面认识、对待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真实历史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上,至今都没有令人信服的定论。长期以来形成的这样的局面,造成了一代代中国年轻人历史概念混乱,直接打击了中国人自己的民族自尊心,降低了民族自信心,助长了曾经的侵略者们的气焰嚣张!在此次“名古屋门”中,南京市政府官员在日方不顾历史事实的明显挑衅下竟然没有起码的反应,让人感到可气、可恨、可悲,再次说明了中国人的历史观、价值观已经到了需要彻底反省的地步!
&&两年前,根据有关“哈腾惨案”的一系列资料,写过一篇文章《哈滕遗址纪念地评析》。面对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变化,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名古屋门”,重读这篇文章,感触颇深,因此将这篇文章重新整理发表,欲借“他山之石”,再次敲响本应长鸣的警钟!这正是:
&&&&&&&&&&&&&&&&&&&&&&&&&&&&
南京屠城历在目,哈腾惨案记犹新;
&&&&&&&&&&&&&&&&&&&&&&&&&侵略魔鬼罪难赦,警钟长鸣为人民。
&&&&&&&&&&&&&&&&&&&&&&&&
反省历史铭教训,自立自强须发奋;
&&&&&&&&&&&&&&&&&&&&&&&&
屈膝求和自取辱,伸张正义有自尊!
《警钟长鸣在耳边——哈滕遗址纪念地评析》
在纪念前苏联卫国战争的歌曲中,有一首很流行的《别洛露西亚》(俄语Белоруссия“白俄罗斯”的译音),歌词大意是:
白鸛展翅飞翔,飞翔在那波利西耶蓝天上;白俄罗斯好家乡,鲜花树木在歌唱。
大地曾经遭受,悲喜爱恨战火灾殃;最难忘这一回,与敌人烈火中血战一场。
想当年游击队,战斗在密林小路上;今天人们常来寻访,血泪凝结之路寸草不长。
多少年不能忘,每个人心中痛苦悲伤;每一个家中都有人,像哈腾的孩子们命运一样。
白鸛展翅飞翔,波利西耶静悄悄小农庄;沼泽湿地荒野上,把灾难和烈火都埋葬。
白鸛啊飞来吧,飞翔在我那故乡田野上;展开那宽宽的翅膀,护卫我们可爱的家乡。
青春好年华,别洛露西亚;游击队的歌,松林罩轻纱。
游击队的歌,红彤彤朝霞;青春好年华,别洛露西亚。
哈腾的位置
歌中提到的“哈腾”(俄文Хатынь;英译Khatyn),原是白俄罗斯共和国明斯克州洛果伊斯基边区的一个小村庄,位于首都明斯克东北约54公里。日,白俄罗斯首当其冲遭到德国法西斯的进攻,卫国战争的第一枪就是最先在白俄罗斯边境城市布列斯特打响。战争中的日,德国法西斯残酷地将全村149人全部杀害,其中包括75名儿童,最小年龄才有50天大;村庄也被夷为平地。在卫国战争中,与哈腾一样被彻底毁灭的白俄罗斯村庄共有619个。因此在白俄罗斯历史上,“哈腾”已经不只是一个地名,它已经成为白俄罗斯人民遭受的历史悲剧的象征符号,也是人类第二次世界大战悲惨历史中的重要一页。
二战中被摧毁的白俄罗斯城市
1966年1月,白俄罗斯政府决定将“哈腾”建成永久纪念地,以纪念在二战中被纳粹德国摧毁的无数座城市与村庄,纪念无数用生命换取白俄罗斯自由与胜利的人们。1967年3月,经过设计方案的竞赛招标,最终确定采用建筑学家尤里·格拉多夫(Y.
Gradov)、瓦连京·桑科维奇(V.
Zankovich)、列昂尼德·列温(L.
Levin)和雕塑家谢尔盖·谢利哈诺夫(S. Selikhanov)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草图
在他们的创作过程中,方案不断被深化。例如在最初核心方案中确定了按照原来村庄的布局,在每一个农舍原址用地基框架和象征烟囱的方尖碑表现被毁灭的26个家庭,后来为了增加悲剧化的气氛,又在每一座方尖碑顶上都加了一个铜钟,用钟声纪念死者,惊醒世人!在近三年的创作和建设过程中,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都为“哈腾”做出了贡献,所有花岗岩都来自乌克兰,白色大理石来自俄罗斯,甚至堆成的土丘也是使用了卫国战争中的9个“英雄城市”的土壤。最终于1969年6月5日,国家纪念综合体“哈腾”(State
Memorial Complex
Khatyn)正式建成开放。2004年,在纪念白俄罗斯解放60周年前夕,又对“哈腾”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使之更加完善。
白俄罗斯国家纪念综合体“哈腾”
“哈腾”规模宏大,占地32公顷。在白俄罗斯辽阔的原野上,被周边高大的白桦树林包围的这一片纪念地,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气氛。建成40多年来,这里已经成为“宣示和平、反对战争”的重要场所,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每年吸引着众多来自全世界的参观者。2011年,共有来自78个国家的181,559位参观者瞻仰了这处遗址,足以说明了它的影响力之大!
“哈腾”包括六个部分:除了26座“钟碑”之外,还有“不屈的人”雕像、遇难村民公墓、“被毁村庄”墓地、纪念广场和集中营墙。
遇难者名牌和警钟
在被法西斯焚毁的哈腾遗址上,残留下来的只有农舍的烟囱。设计师据此在每个农舍原址上都设计了一座高高的“钟碑”,以纪念曾经在这里存在的建筑与生命。在每座碑身上都嵌进一块铭牌,上面记载着这个家庭所有殉难人的名字和16岁以下儿童的年龄。
&散落在哈腾的26座钟碑
&&&&散落在哈腾的26座钟碑每隔30秒钟就会有其中一座钟被敲响,这一阵阵发自每座遗址上的悲伤钟声,既好像是遇难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控诉,也好像是活着的人对死难者灵魂的招唤。不难想象钟声产生的这种效果,对所有到达哈腾的人们心灵上会产生多大的冲击与震撼!
二、不屈的人
&在“哈腾”遗址的进口处,矗立着一座青铜雕像“不屈的人”,表现的是一位老人托着遇难的孩子。这座雕像的人物原型是唯一在“哈腾惨案”中,因当时外出务工而得以幸存的56岁铁匠,名字是约瑟夫·卡明斯基(Joseph
Kaminsky)。雕像本身高6米,加上底座后全高约8米。雕像中的人物饱含悲痛,眼中充满仇恨,凝视远方,集中表现了人们对德国法西斯暴行的无比仇恨,以及对所有遇难者的同情。“不屈的人”成为“哈腾”的标志性作品,给所有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它的创作者是有着前苏联“苏维埃人民雕塑家”称号的谢尔盖·谢利哈诺夫(S.
Selikhanov),他和其他三名建筑师在“哈腾”创作中的杰出表现,使他们一起在1970年获得了由前苏联政府颁发的“列宁勋章”。
三、遇难村民公墓
村民公墓位于雕像的左侧约150米处,这里是哈腾村民殉难处,当年有一座类似于谷仓的木板房。69年前的3月22日,德国法西斯将手无寸铁的村民全部驱赶到这里,然后残忍地用火焰喷射器和机枪将他们全部杀死。
遇难村民公墓
&悼念“哈腾惨案”遇难者是纪念地的设计主题之一。设计者在这里堆起了一个高于地面约2米的土坡,土坡上面并排放置了两座长约30米,高约4米,宽约1米的巨型大理石纪念墙。纪念墙并未直接坐落在地面上,而是平放在与之垂直相交的两段高高的“凹”形墙上,从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井”字形三维框架。从正面看上去,又像是一个巨大的“&”字形。在约120平方米的墙面上,是一段用浮雕立体字表现的文字,就像是遇难者在向今天的人们娓娓诉说:
“所有善良的人们!请记住,我们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你们,我们的亲人!我们被活活烧死了!但是我们希望你们,把悲痛和哀悼化为勇气和力量,和平地生活在世界上;从现在起,生活中再没有战争火焰造成的死亡!”
四、“被毁灭村庄”墓区
“被毁灭村庄”墓区
在卫国战争中,白俄罗斯共有619座村庄被德国法西斯彻底毁灭,其中包括“哈腾”在内的186座再也没有得到重建。在“哈腾”,为这些“被毁灭村庄”建起了一片墓区。墓区由185个正方形墓地组成,每一个墓地面积约为3米&3米。在每一个墓地中央,都安放了一个由黑色花岗岩做成的“冢”,在这个立方体“冢”的一角,被切出了一个锯齿形缺口,安置进去了一个密封的容器,里面装着一捧从被毁灭村庄取来的土壤。在墓地的后面的一段矮墙上,标明了这个村庄的名称和所属的区域。这个智慧的设计构思,将185个被毁灭的村庄从白俄罗斯各地汇集到“哈腾”,让人们可以在这里集中地向它们表示深切的哀悼。
“186”村庄墙
在墓区的入口处安放着一座高低错落的纪念墙,墙上用一组巨大的阿拉伯数字“186”表明了人们对包括“哈腾”在内的被毁灭村庄的悼念之情!在墙的后方,由185座形状完全一样的墓地构成了“哈腾”面积最大的纪念构筑物群,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个黑色的“冢”配以粉红色、火焰状的底座,形象地再现了这些村庄被罪恶之火吞噬的恐怖场景,同时又寄托了人们希望它们在“哈腾”永生的意念,在肃穆的气中,形成了强大的震撼力,令人叹为观止!
&&&五、纪念广场和生命树
永远燃烧的火焰
在卫国战争中,每四个白俄罗斯人中,就有一个人被夺去生命。为了纪念这些死难者,在墓区的一角建造了一个小型纪念广场,广场面积大约
1200平方米。在广场中央,用黑色花岗岩砌筑了一个矮台,矮台内挖出了4个洞穴,其中在三个洞穴内各种植了一棵白桦树,而在前方左侧的那个洞穴内则是安放了永远燃烧的火焰。三棵白桦树象征活着的人顽强地从战争中走出来继续生活,而燃烧的火焰则是活着的人对死者的永远纪念。
重建的433个村庄名牌
在广场的右后方,还安置着4组栏板状的纪念牌,这些纪念牌上标明了曾被夷为平地,而在战后得以重建的433个村庄的名称。设计者通过黑色的平台和纪念牌、绿色的生命树、红色的永恒火焰,努力地构造了视觉上的色彩对比,引起人们对“罪恶”的极度诅咒,对“死者”的无限哀思和对“生命”的强烈渴望!
& 六、集中营墙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白俄罗斯共炸毁了209座各类城镇,摧毁9200个村庄,杀死了223万人。另外与在欧洲其他地方一样,德国法西斯也在白俄罗斯修建了多达260座的“集中营”。法西斯集中营以对人性的无视,对生命的摧残而臭名昭著,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在“哈腾”也修建了一处“集中营墙”,用以警示人们永远记住人类历史上这一惨痛的事实。
厚重的实体斜墙、空洞
这座“集中营墙”总长度约130米,高度约3米,平均厚度超过2米,是一座使用近千立方米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巨型构筑物。在平面形状上是一个倒“L”型,在立面上则采用了实体斜墙、空洞等几种形式组合而成。厚重的实体斜墙力图表现出法西斯集中营的残暴压迫,空洞部分则表现了被关押的人们透过集中营高墙渴望重获自由的心情。人们通过一个个空洞可以看到墙里面树立的一个个标志牌,上面标明了一个个集中营的名称和被集中残害的人数。设计者通过这些寓意深刻的设计意图,向人们昭示了自由的可贵和生命的尊严,对法西斯主义的暴行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正义的主题、智慧的构思、丰富的表现
在当今世界各国众多的以战争为题材的纪念地中,“哈腾”无疑以其正义的主题、智慧的构思、丰富的表现而对世界产生了特殊的影响。设计者通过对布局、体量、形状、数字、色彩等多种建筑元素的运用和平衡,最终让人们在“宏大的场景、生态的环境、忧伤的钟声、永恒的火焰”这些直接的感官体验中,充分感受到了法西斯主义对人性摧残的残酷,从而在心底里产生对战争的仇恨和对生命的珍视!
永远的哈腾
又一年的3月22日悄然来临,白俄罗斯人民又将在哈腾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生活在当下和平年代的中国人是否也应该在享受生活时保持一份警醒呢?要知道,战争的阴云并没有永远离我们远去,我们只有不断提高民族自尊心,不断努力建设强大的国家,才能抵御一切战争狂人可能的战争恐吓。善良、正直的人们永远不要忘记:软弱必将自取其辱,落后一定挨打受欺!
&&&&&&&&&&&&&&&&&&&&&&&&&&&&&&&&&&&&&&&&&&&&&&&&&&&
&&&&&&&&&&&&&&&&&&&&&&&&&&&&&&&&&&&&&&&&&&&&&&&
我的更多文章:
( 23:05:07)( 22:40:12)( 23:54:12)( 10:43:1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弱弱地问一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