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榜单-beng/除了消费者360投票榜单明星、专家点评、行业协会助阵靠谱吗?

消费者评价一定靠谱?来看口碑经济的罪与罚
如今,几乎每个人和每件事都成了打分的对象。打分是很重要,但消费者的打分往往并不够准确,这种评价体系经常会鼓励一些错误的行为。事实证明,即使在口碑经济中,“谨防上当”也仍然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编者按:从使用打车软件的司机和乘客,从医生到教师,再到餐馆,几乎每个人和每件事现在都成了打分的对象。不过,这种所谓“口碑经济”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打分的确很重要,但消费者的打分往往并不够准确,而且这种评价体系经常会鼓励一些错误的行为。事实证明,即使在口碑经济中,“谨防上当”也仍然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几年前,我一有极度不爽的修车经历,就会去点评网站Yelp上给那家修理厂打个低分。不过随着好评不断涌入,那条差评很快就从首页上消失了。这让我对所谓的“口碑经济”或“打分经济”开始产生怀疑。
接下来的几年,各种打分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心理医生,到使用打车软件的乘客,每个人和每件事现在都成了可以打分的对象。正如《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陶曼玲使用幽默的笔触所写的那样,当她很难打上车时,Uber乘客如今也在被司机们品头论足。
无所不在的打分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带着这个问题,我深入研究了“打分界”,并且很快发现了所谓“口碑经济”的很多问题。以下就是我的发现。
打分很重要
事实上,打分和声誉的确非常重要,大多数人和企业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正是出于这一原因,(原名叫ReputationDefender)的创始人迈克尔?弗迪克才能开创出一门庞大的生意。据《卫报》报道,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公司“迄今已经帮助160万个付费客户展示其线上声誉…搜索引擎显示的结果都是其最讨人喜欢的经历。”无论是真实的还是带有部分“加工”成分,声誉关系到一个人的职业前景,或创业公司的融资能力。而人们的社会地位又会影响其婚烟前景和事业伙伴。
另外,打分也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一份针对1000余人的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受访者会阅读网上的评价,然后90%的人表示,他们的购买决定会受到正面评价的影响,86%的人表示负面评价也会影响他们的选择。一些学术文献也认可消费者打分的重要性。一篇论文指出:“事实显示,消费者的评论能够用来预测购买决策……推动消费者进一步评价……比专家评价的影响力还要大。”此外,该论文还指出:“销量数据是随同产品评价增长的,而不是基于产品质量。”
消费者的打分准确吗?
消费者打分的强大影响力引发了一个问题:这些评分既然能够有力地影响人们的判断和决策,那么它们究竟有多准确呢?答案是,这要看你怎么定义“准确”。
在以下三个例子中,有的打分对选择供应商很重要,有的则不那么重要;同时它们用来衡量表现的客观标准也不一样。
就医时能获得最好的治疗非常重要。治疗结果通常来说是直观的,比如病情好转的程度,治疗不当引发其他病症的几率等,由此我们以为消费者能非常准确地评价医疗服务的质量,但实则不然。
Consumer’s Checkbook是一个采用会员订阅制的机构,主要在旧金山等几座大城市运营。除了要求消费者对初级护理医师进行评分外,Checkbook还对大量执业医师进行了调查,以确定各个专科的最佳医师提名。该机构不接受任何广告,同时它也有自己的医生质量排名。
2014年,在病人评出的104名最高评级的初级护理医师中,只有17人被他们的同行提名为最佳人选。另外在患者评出的最高评级的医生中,只有60%被Checkbook评为最高级。
然后是无所不在的教师评分,尤其是对大学教授的评分。几十年来,高等教育机构一直把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成绩作为衡量教职员工工作表现的一部分,现在大多数教育机构都要求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的评价。如果你也像我一样,相信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好让学生能学到并记住知识,而不是给学生讲段子、称兄道弟,那么你在衡量学生的评分时就要睁大眼睛,要根据客观衡量标准看看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然后再看看它与教师评分之间的关系,你才知道学生的打分是否准确。
好在给教师打分的做法已经实施了很多年,对于学生评分与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的研究。不过坏消息是,学生的课程评价,几乎与客观标准反映的学生学习成果没有任何关系——人们了解这个事实已经40多年了。比如,一篇发表于1972年的论文研究了293名正在学习微积分课程的在校大学生,结果发现:“学生主观评分最低的教员,获得了最高的客观得分。”不过,尽管学生评分对他们的学习成果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参考意义,但这还是没有影响评分在教育机构中的普遍使用。
和找医生找老师相比,对餐馆质量和用餐体验的打分往往会客观一些,引起的后果也更少。米其林公司从1926年起,便聘请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匿名专家,到全球各大城市寻找最好的用餐地点。我们可以在TripAdvisor等网站上,将米其林的评级方式与一般老百姓的评分方式进行对比。
我选择了两座城市,一座是离我住的地方很近的旧金山,另一座是我和我妻子最近刚去过的巴塞罗那。我在2015年的米其林榜单上找到了这两座城市所有获得米其林星的餐厅,然后看了它们在TripAdvisor上的评分。以下是我的发现:
巴塞罗那有21家一星或两星的米其林餐厅。按理说,这些应该是这座城市里最好的餐厅,但其中却只有一家登上了TripAdvisor的前10名,只有两家进入了前50名,只有7家进入了前100名。其中一家名叫Nectari的餐厅拥有一颗米其林星,但它在TripAdvisor上仅排在第2262名;另一家名叫Enoteca的米其林星级餐厅仅排在第1333名。
旧金山的食客兼打分员们对米其林的尊重也只是多了一点点。在旧金山的24家米其林星级餐厅中,只有一家名叫Gary Danko的餐厅在TripAdvisor上排名前10,但有6家米其林星级餐厅挤进了TripAdvisor的前50名。但作为整个旧金湾区仅有的4家二星级米其林餐厅之一的Coi,在TripAdvisor上的排名却仅为第562名。
至少对于这三个领域,可能还有许多其它领域来说,消费者的评分往往与专家意见或客观的衡量标准是不相关的。当然,正因如此,许多声誉管理公司才会做得这样成功,因为声誉是可以“管理”的(你可以从最好和最差的意义上理解这个词汇),而与实际的质量无关。
为什么评分会鼓励错误的行为
由于评分及其产生的口碑会产生经济后果,人们自然就会获得足够大的激励去操控这套体系。一种越来越普遍的方式就是雇佣“水军”来发布虚假评价(或是开发软件,不过软件是比较容易探测和预防的)。据一份研究预测,在Yelp上,有16%餐厅评价是虚假的。虚假评论往往更趋于极端,口碑较差的餐厅通常更倾向于请“水军”。IT研究机构高德纳公司2012年的一份研究估算称,有15%的网络评价都是虚假的。2013年,纽约州检察长“与19家企业达成一致,后者同意停止撰写不实评价。”
数不清的网站时不时都会冒出招聘水军的帖子(然后这些帖子又消失了),让他们写自己的好话,或是写竞争对手的坏话。消费者网购前应该充分获得各方面的评价信息,以做出明智的购买决定。保障这些评价的真实性在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亚马逊和Yelp都在积极构建各种算法以筛除不实评价,同时也在针对虚假评价的发布者采取法律行动。
斯坦福大学MBA毕业生、OwnerListens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阿迪·比坦告诉我,目前企业主要采取了两种类型的策略:“白帽”和“黑帽”。“白帽”战略一般会先找到最满意的顾客,然后鼓励他们在热门网站上撰写评价。“黑帽”战略即给竞争对手甚至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写差评、扣帽子。比如有人在Yelp上只给了芝加哥名厨格拉罕姆·艾略特的三明治和冰淇淋店1星评价,那人还说,当他走到那家店时发现它关门了,结果毁掉了“他原本惬意的散步心情”。但事实上,当时根本还没有到那家店的营业时间。艾略特举这个例子来说明差评究竟可以没有下限到什么程度。他对Yelp的评价用词基本上不适合发表。
除了虚假和不实评分以外,口碑经济还有其它更多的问题。为了吸引顾客的评价,企业有时会采取没有任何用处,甚至有害的方法来“刷好评”。
再次以教师的评分为例。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潜规则:教师要想获得更高评分,其中一种方法,便是给有评分权的学生更高的分数。正是由于“要好评”心理的作祟,这种现象已经成了高校的流行病,同时使考试成绩越发失去了学生学习成果和能力衡量指标的意义。我们不知道更高的考试成绩是否一定会带来更高的教师评分,但单单是这种心态本身就会影响教师的行为。
这种行为无非是一种互惠主义的体现——我帮了你(比如给你一个好成绩),然后你再帮我(比如给我一个比较高的评分)。反正人类天生就有与人为善的习性,大家也不愿意被别人当成一个难说话或者讨厌的人。这让人不禁去想,就像教师与学生、打车软件的司机与乘客之间的互惠关系一样,如果交易双方都可以给对方打分,会是什么样子。
科技媒体TechCrunch的一篇文章指出,eBay在2008年通过评价体系改革消除了买卖双方相互评价的可能。文章还指出,同样一套房子在Airbnb(该网站允许相互评价)上的评分要比在TripAdvisor上高出14%(不允许相互评价)。该文章指出:“在不匿名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都想在别人眼里留下好印象,不愿意说别人的坏话,因为谁都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个老是在抱怨的人,或老是在唠唠叨叨。”阿迪?比坦也指出Uber上司机的得分都太高了,他认为这也是互利评价的缘故,因为你只有给别人一个极为正面的评价,别人才会投桃报李给你一个正面的评价。
除此之外,“口碑经济”还有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问题。比如医生为了获得病人的好评,经常会给病人做一些不必要的诊断测试,或是给病人开抗生素或强效止痛药,特别是当病人主动要求的时候,而不管病人需不需要,有没有用。也就是说,评分或对评分的预期改变了医生的治疗方法。“在南卡罗莱纳医疗协会2012年的一项调查中,半数受访医生表示,由于面临着需要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压力,很多医生不当地为病人开了抗生素或麻醉剂。”患者评分的流行与滥用麻醉剂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也是个值得观察的问题。
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虚假评价,特别是那些比较极端和简单的虚假评价,是可以通过统计方法检测出来的,只是目前技术还不完美。经济学家布莱恩?雅各布茨和史蒂芬·列维在一篇著名的论文中指出:“出乎意料的测试成绩波动和可疑的答案模式”,可以用来检测教师是否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而弄虚作假。正如我上文指出的那样,Yelp、亚马逊和谷歌等网络公司都在努力消除虚假评价,比如通过构建算法筛查出可疑行为等。
亚马逊采取了验证网购评价者身份等策略,从而提高了水军发布虚假信息的成本和难度。
企业招聘新人和考核绩效(这两件事的本质也是评估)时的做法提供了另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即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评价指标。米其林和普通食客对同一家餐厅的评价之所以非常悬殊,是因为米其林的员工有一套更加正规的评价标准,以及一套确保这些标准能被严格遵循的流程。
比坦的公司旨在帮助各种类型的企业获得实时的顾客反馈,先发制人地解决服务问题,阻止负面评价。比坦为我们提出了两条建议。她指出,如果人们不能匿名发虚假信息的话,他们就不大愿意那样做了,所以身份验证可能是个有用的办法。另外,由于很多明显的原因,你的朋友和熟人提供的信息一般比陌生人更加有用和可信。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些数据显示,在北美,大多数人更相信网上的评论,而不是他们的朋友。”这真不是一个好习惯。
当然,我们也不要只看最近的评价,或是最显眼的网络搜索结果。大多数人都是懒人,看东西只看摘要和最近的评论,而那正是各种声誉管理公司最爱朝我们下手的地方。在好评的大海里淹没几条差评是最简单的事,这当然也是看商家有没有请声誉管理公司的最简单的方法。你也可以看看最正面或最负面的评价是否大多采用了类似的语言(也可以编个程序检测一下),这种方法虽然不完美,但也有可能检测出这些评价是否虚假,或经过了一番“管理”。
最后,如果社会资本真的像钱一样,阻止伪造就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样像制贩假钞一样,阻止伪造虚假评价与想方设法“制造”或“管理”评价之间的角力也在日益升级。随着评分的经济影响越来越大,造假的诱惑也会呈指数级增长。
口碑经济的美妙世界远远谈不上美妙,甚至离诚信也有很远的距离。因此,你最好尽可能地相信那些不偏不倚的专家意见,只要你能找得到它们。其实在很多领域,这些专家意见都不难找到,只是有时你可能得付钱。很多报纸也刊登最佳餐厅的排行榜,另外很多机构,包括《消费者报告》和Checkbook都在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公正评价。
当然,专家的节操也是可以买卖的,不过比起大多数“水军”,甚或那些为了利润而“管理”声誉的企业来说,专家顾及其社会地位,会更加患得患失一些。不要让简单的总结评分欺骗了你,而不去花充足的时间去芜存真。即便是在口碑经济中,“谨防上当”仍然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消息源: 原作者:Jeffrey Pfeffer(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 翻译者:朴成奎
&后参与评论
微信公众号:梅花网·今日宗宁:大众点评必吃榜VS米其林,大众和专家谁靠谱?
来源:万能的大熊 -
编辑:Young -
宗宁:大众点评必吃榜VS米其林,大众和专家谁靠谱?
米其林餐厅是餐饮界的最著名的一个符号,从1926年开始,米其林就开始了自己的餐厅评星生涯,到今天已经90年了。米其林创办这个名单的初衷其实还是很有格局的,米其林兄弟认为汽车旅行越流行,轮胎就卖得越好,所以就把汽车旅行的资讯聚集在一起鼓励大家出行。不过这份名单很显然已经是上个世纪初的产物了,在现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传递已经再无障碍,相信类似米其林这样的榜单,也应该有个升级版本了,大众点评依据自己6亿用户、2亿余条用户真实评价、采用数据模型评选而出的大众点评必吃榜,就有这样的野心,要成为消费者心中最权威的美食指南。
精英评分VS大众选择
米其林兄弟在1900年就开始做《米其林指南》一书,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指导人们出行消费,在1926年后开始评星,也就是米其林星级餐厅的开始。不过到了21世纪,这份指南开始全球大红大紫起来,05年出了美国版,07年加入了日本版,08年进入了中国的香港和澳门。一家米其林餐厅的评级,都是由N个“美食密探”品鉴+一年12次的造访+米其林总部评审才能敲定的,到了现在,米其林星级餐厅已经不再像之前一样是一个出行指南,而最终变成了顶级美食餐厅的一个标志。
和米其林餐厅完全不同的是,大众点评必吃榜评选完全来自用户评价,大众点评14年来积累了海量的用户评价大数据,吃饭前查一查大众点评基本已经成为现代人互联网生活习惯中最常见的一幕。结合这些真实用户评价,尤其是参考高星用户的意见,以及本地用户的意见,推出的这个必吃榜单,显然可以看做是大众的选择。和米其林的精英选择完全走了不同的道路,可以称之为是群众路线。比起米其林动辄上千的人均餐费,大众点评必吃榜的推荐显然更亲民,也更能代表地方特色,对于普通人来说,显然这是一个更有价值的榜单。
信息时代的平民赋权
美食排行榜的变迁其实也是一个信息时代带来的平民赋权运动。在过去的时候,掌握话语权的是专家和精英,而在这个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发表和提供自己的意见,而这些意见汇总起来的大数据,就形成了一个能代表更多人的观点和意见,也就产生了一个更客观的被更多人认可的排行榜。尽管我们承认专家在大部分时间内的水平高于普通人,但我们更愿意相信,大部分人的选择更准确、更真实、更有价值。这也是大众点评最大的价值所在,通过大众的力量,推动了餐饮行业的良性发展,让更多的优秀餐厅可以在群众的推荐中,脱颖而出,被更多人所认知。
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大众点评对必吃榜还做了比较深度的针对性优化,不设专家评委,不掺杂任何商家意志,完全基于海量用户评价大数据评选出来的,真正体现“好吃的真理掌握在大多数人嘴里”的宗旨,而且评选范围覆盖所有的收录餐厅,不像一般的评选只在入选餐厅中进行选择,范围更广泛,也更权威。在口味数据上,要求餐厅历史更长久收录最少满一年,口味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准,没有波动。同时更注重本地用户的认可,因为本地用户对本地餐厅的评价更为客观和具有持续性,能够得到当地用户高度认可的餐厅,才更能够代表当地餐饮的特色和水准。
互联网下半场的深度玩法
为什么大众点评要在这个阶段推出这么一个榜单呢?其实联想一下之前王兴著名的“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的演讲,就可见端倪。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方向也开始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比如美团点评就将从过去最表层的做营销、做交易,深入到整个产业链的深耕细作,美团点评也一直将“让每个人吃得更好、活得更好”作为公司的使命。尽管大众点评在几年前就做出过类似榜单,但那时候还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阶段,大家对超级打折的团购更感兴趣,品质消费举步维艰。而现在,消费升级已经成为明显的趋势,大家的需求确实已经开始变成如何消费的更好、吃得更好,对品质餐厅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强了。
通过更深度的运营,深挖用户价值的同时也为客户带来更多价值,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一方面满足了用户发现品质生活的需求,一方面也帮助品质商家获得更多用户,这其实也是米其林评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起到的作用,只不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众点评的必吃榜要更加的有权威性,覆盖面也更广,整体价格也更加亲民,可以说是一件对用户和行业都有很大价值的事情,美团点评在运营上的不断深入探索,也将不断深化。
大众点评必吃榜的推出,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而今后的互联网,也将是一个深度运营和品质化追求的互联网,谁能抓住互联网用户中的品质用户和品质商户,谁就能抓住互联网下半场的钥匙。相信在美团点评的示范和推动下,全行业会有越来越多的升级和转变。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You'll like the following article.
ZW站长网,互联网创业之家!
扫描二维码,加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ZW站长网 版权所有大众还没福特靠谱?深扒《消费者报告》可靠性榜单--百度百家
大众还没福特靠谱?深扒《消费者报告》可靠性榜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看上一款车,钱都准备好了,订车前心里却又泛起嘀咕:“车子是蛮不错,就是不知道买回来会不会老出毛病?”
?看上一款车,钱都准备好了,订车前心里却又泛起嘀咕:“车子是蛮不错,就是不知道买回来会不会老出毛病?”
这种情况很多对车不甚了解的消费者都遇到过,解决办法通常不外乎两个:请教身边的老司机;上网泡论坛看客户反馈。这两种途径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老司机经验再多,认知总有局限,且对刚刚上市的新车型也了解有限;而网上的信息虽然全面,但不够系统,且有大量的车托和车黑混杂其中,让人难以甄别。
相比之下,美国消费者就省心多了,因为当地有一个靠谱的机构帮他们筛选各类产品,它就是《消费者报告》。最近这一机构公布了2016年年度报告,引发了国内外汽车消费者的高度关注。今天新车君就带大家看看,美国市场上到底哪些品牌最靠谱。
谈到质量好,你首先会想到哪些车企?日系、德系还是美系?我们平时说某个品牌的质量好坏,根据大多是道听途说、口口相传,算是经验之谈。要想真正可观、科学地对各个车企的可靠性做出评价,必须要从市场上统计大量的数据才能得出。
在2016年度车企可靠性评估中,《消费者报告》收集了50多万辆汽车的数据,其中包括300款2000款至2017款的车型,根据各个品牌旗下车型的故障率打出分数,分数越高说明可靠性越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今年各个品牌的具体表现:
首先我们看得分在60分以上表现较好的榜单。《消费者报告》每年的车企可靠性排名中,雷克萨斯与丰田包揽冠亚军一直是没什么悬念,今年也不例外,两个品牌分别以86分和78分占据前两名。
最出人意料的,是通用旗下的别克品牌在今年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而在往年排名中,美系品牌一向比较靠后。35年以来,别克是第一个代表美系车企挤进前三的品牌,较去年的排名上涨了4位。单看美系品牌的话,成绩仅次于别克的雪佛兰排名已经处于第15名的位置了,中间则几乎全部被德系、日系、韩系车企所包揽。
而在美国另一家市场评测机构J.D. Power的可靠性评价中,别克在近两年也挤进了前三位置,表明别克在产品质量方面确实有明显提升。实际上,近年来别克销量是行业内增长比较快的一家,前三季度全球零售辆突破100万辆,同比增幅达两成多,其中在国内销量占比八成以上,达87万辆,同比增幅达到近27%,销量和品质相辅相成。
考虑到在美国市场,通用集团将别克定位为奥迪、讴歌等豪华品牌的竞争对手,如今在可靠性方面,在《消费者报告》里把奥迪挤出了前三,说明在质量方面,别克已经能够与奥迪平起平坐。而在上个月底,别克又推出了定位更高的Avenir子品牌,品牌继续向上拔升的趋势,显而易见。
再往下看,奥迪、起亚和马自达今年的排名变化都不大,现代与起亚的排名稳步上升,说明韩系品牌在韩系品牌在质量可靠性方面已经可以直接匹敌日系对手。联想到国内一些中国品牌经常看低韩国车的行为,其实还是不够理智,要想与主流合资品牌面对面地抗衡,韩系车企还是横在我们面前不可忽视的一个障碍。
最后,排名第8的英菲尼迪较去年排名上涨了16位,是本次榜单进步最大的品牌。
接下来是得分在41-60分之间,可靠性表现中等的品牌排名,豪华品牌中,宝马和奔驰都处于这个档次,说明两者在可靠性方面与奥迪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保时捷在美国市场是客户忠诚度最高的品牌之一,但在可靠性方面却表现平平。
日系品牌中,本田的排名下滑了两位,虽然仍处于前十中,却值得格外关注。因为它的下滑很大一部分是遭受热门车型新思域的拖累。十代思域采用了本田全新的平台架构、全新的动力总成,其中也包括一大波车内的科技配置,据市场分析这可能是产品太新的缘故,本田没能很好地把控住这款车的可靠性。如果本田不采取有效措施的话,未来得分可能会进一下跌。
相比之下,斯巴鲁的排名下滑要快得多,从去年的第五名一下子跌到了11名,主要原因是力狮、傲虎两款车型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WRX的可靠性表现更是跌到了整个市场的平均水平以下。
排名10-13的四个品牌同属日系,其中日产是榜单中排名最靠后的日系品牌,但也获得了52分的良好成绩,说明从可靠性这个角度而言,日系品牌的整体表现确实十分优秀。
而去年表现一般的雪佛兰,在今年排名上涨了5位,成为今年排名仅次于别克的美系品牌,再考虑到下面提升四名的凯迪拉克,可以看出通用集团在近几年紧抓质量的措施已经显现成效,整体表现已经与福特、克莱斯勒这两家老对手拉开了距离。
再看得分在40分以内,可靠性较差的11个品牌。第一个出现的是沃尔沃,排名较去年下跌了7位,而排名22位的大众品牌下滑幅度更大,从去年的13名跌至22名。
和雷克萨斯、丰田常年包揽前两名类似,在历年《消费者报告》的可靠性榜单中,同样没有悬念的,是垫底的基本全都属于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今年当然也不例外,道奇、克莱斯勒、菲亚特和Ram包圆了最后四位,Jeep在排名大涨4位以后,才得以避免菲克集团全军覆没。
对于这个成绩,菲克集团发言人的回应十分耐人寻味:“公司内部的质量调查表明,菲克集团旗下所有品牌的车型质量与可靠性都显现处积极的增长态势,另外需要指出的是,Ram品牌在2016年度J.D. Power车辆可靠性调查中的排名挤进了前十。所以,我们鼓励消费者们可以自己来体验我们的产品并做出判断。”
这个回应的意思很明确:1,菲克集团在这次榜单中虽然表现不佳,但它们的产品质量还是在不断提升的;2,大家别光看《消费者报告》的一面之词,看看J.D. Power的排名里,Ram的表现并不算很差;3,产品好不好,还是只有自己用了才知道。
菲克集团持这样的态度,也难怪年年都要在榜单中垫底了。
看完榜单之后,我们需要解答很多读者的一个疑问:《消费者报告》到底是怎样一个机构,为什么每次它出评测报告或质量排名时,国内外的媒体都争相引用和报道,很少有人质疑它的权威性呢?
首先,《消费者报告》是一个非营利机构,自1936年创办以来,已经有整整80年的历史。它的主要职责是对各类产品进行可观、公正的评测,针对市场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并将评测与研究结果公布于众。
国内号称可观、公正的媒体、机构有很多,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却寥寥无几,根本原因是它们的收入和盈利大多基于厂商的广告和赞助。《消费者报告》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不接受人和厂商的广告,并且在测试产品时全部自掏腰包进行购买,不用看人和厂商的脸色。
那么,不收厂商广告费的《消费者报告》,虽然自身并非以盈利为目的,那它是如何来支付大量的员工薪资和购买测试产品的费用呢?答案是,靠用户。《消费者报告》的调查成果很多都不是免费的,读者要查阅相信的测试和研究报告,都需要订阅《消费者报告》的印刷或电子版本。截至今年4月份,《消费者报告》一共拥有700万订阅用户,这为其带来了每年2500万美元的运营预算。
经过80年的经营,《消费者报告》已经成为美国消费者购买各类产品时,最为依赖和信赖的评测机构。厂商对它则是又爱又恨,当看到自家产品被《消费者报告》批评地一无是处时,不少厂家还忍不住把《消费者报告》以诽谤罪告上了法庭,但迄今为止,《消费者报告》在这类案件中还从未输过。
其实,在美国消费者中具有权威性的机构还有很多,其中就包括我们常提及的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这个机构每年都会对厂商的新车进行复杂而全面的安全碰撞测试,它的测试报告是美国消费者了解各款车型安全性能的最佳参考,权威性甚至超过了欧洲的E-NCAP新车评估测试。
IIHS的权威性同样来自于自身的性质,它背后的支持者是各大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需要了解各款车型的安全性能,以便对其制定不同的保险标准。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想省钱,就要促进各厂商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安全性能,这一点,恰恰和普通消费者不谋而合。
聊了这么多,一方面是想打消读者对于《消费者报告》中可靠性榜单的疑虑,另一方面新车君也期待国内能够尽快出现类似的非盈利机构,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专业、全面而客观的评测报告,我们也希望能成为推动的力量之一。
《消费者报告》的可靠性排行非常全面,但很多人会问,这个报告再怎么客观都是美国的事,你们媒体为什么总要拿外国的报告来说事儿?
每次《消费者报告》、IIHS及E-NCAP发布新的成绩和榜单时,国内的汽车媒体都会积极跟进。因为在当前这个时候,我们国内还没有让人信服、标准足够专业的测试与评价机构,这些国外榜单虽然与我们有一定距离,却依然能够带来很高的参考价值。
上面我提到,车企对于《消费者报告》及IIHS这些机构是又爱又恨,而在国内,却很少有某个评测机构能够让车企产生敬畏的。这时有人可能会提到315晚会,没错,这个事件对很多车企确实有着很强的威慑性,但它并不是一个系统而持续关注产品质量的体系,更别说它的可观与公正性能不能得到认可了。
对消费者来说,国外权威报告也确实能带来很大的参考价值,当一家车企连在法规完善的美国都无法做好品质时,我们还如何指望它在国内能有更好的表现呢?
最后说两句
品牌、外观、内饰、性能、油耗、配置、可靠性,是我们在买车时考虑最多的几个因素,不过这里面哪个更重要,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标准。
不过,汽车最主要的职能是交通工具,和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不同,一旦汽车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到的不止是时间、金钱,还会直接危害到人身安全。所以,新车君最后想说,不管你是喜好日系、美系还是德系品牌,不管你倾向于SUV、轿车还是MPV,建议首先还是将可靠性最为选择一款车的前提。
选车就和择偶一样,靠谱,才是最关键的,不是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热门文章HOT NEWS
著名笑星陈佩斯阔别荧屏这20年,他都经历了什么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贼王人气投票榜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