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禄和珅是不是武将将

为何成吉思汗三顾三请丘处机出山, 更令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
小说中,全真教王重阳武功冠绝天下,四方侠士无敬服。历史上的王重阳,出生时王家家业丰厚,算得上是豪富人家,所以也有条件习得文武,而且也确实厉害,参加科举,得了文武双举人,不得不说真的是个奇才。
不过王重阳虽然中举,却几十年不得重用,在仕途失败苦闷之下,王重阳看破世情,退而创建全真教,且在东出传道期间,收下了马钰、谭处端、丘处机、王处一、孙不二等“全真七子”。不过全真教虽创于王重阳,却盛于丘处机。可是丘处机也只是一个道士,虽是后来的全真教掌门人,成吉思汗为什么要请丘处机出山呢?
蒙古兴起,时局动荡,当时丘处机隐居的栖霞山,蒙宋金三方在此争战不休。由于丘处机的声望颇高,成吉思汗当时正日益壮大,准备一统天下,渴望贤才,十分想招其为国师。
成吉思汗先后两次派使者携诏书请丘处机出山,但丘处机都深居深山,避见使者。但在1219年,成吉思汗第三次派刘仲禄为使者,再一次来到山东传召丘处机。以往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得诸葛亮出师共争天下。成吉思汗此刻也三请丘处机,心诚不亚于刘备,而且丘处机打算通过游说成吉思汗,以宣扬止杀爱民的思想,于是欣然接受诏书打算前往。
丘处机从山东昊天观出发,带了十八个弟子,所到之处,各州县百官争相迎送。几个月到达燕京,可是当时成吉思汗已出发西征花剌子模,不得见面。这个时候,丘处机已经是74岁高龄了,不过丘处机不愿意失去这次面圣机会,于是出居庸关,过漠南漠北,万里西行,最终到达中亚撒马尔罕地区,于1222年到达成吉思汗行宫,觐见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此时见丘处机鹤发童颜,70多岁仍仙骨犹存,宛如普度众生的神仙,便对丘处机赞赏有加,询问养生之道。丘处机趁机游说成吉思汗放下屠刀,不嗜杀人,仁政爱民,大大影响了成吉思汗。
1227年,成吉思汗更是命丘处机掌管天下道门,并免除全真教徭役,各方人士争相加入,此时全真教在全国迅速发展,甚至其它派别都不得不打全真教名号。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问鼎》武将列传(宋元明清部分)
字希仁,北宋名臣,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少刻苦攻书,中进士,因欲孝养双亲,不愿为官。双亲去世后方出仕,为官清正,升任监察御史、三司户部判官,建议裁冗官冗兵。尝出使契丹,主张加强山西防卫。后知谏院,抨击权臣,建议改革。后为开封府尹,执法公正,达官贵戚均不敢为非作歹,时谣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复任枢密副使,直谏仁宗早立太子。寻卒,仁宗与诀,谥「孝肃」。后世小说戏曲中,成为清官和正义的代名词,日理阳世,夜断阴司,是家喻户晓的大青天。
字子瞻,号东坡,北宋天才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洵之子。嘉佑中举进士,因反对新法,出知杭州等地。复以「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司马光为相时,还朝任翰林学士,因反对将新法全部废除,出知杭州、颖州。哲宗时更远贬海南。徽宗时北还,卒于常州。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合称「苏黄」。其文汪洋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大大开拓了词的境界,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其书法笔势丰腴跌宕,为「宋四家」之一。其画作是文人画的代表。
方仲永北宋金溪(今江西金溪)人。五岁啼求书具,作诗文理颇有可观,乡里重之,宴请其父。其父贪利,日令其周旋邑人间,不使就学。后天才渐尽,泯然与众人同。王安石作文伤其遇。
原名「高二」,因擅蹴鞠,又名「高毬」,东京(今河南开封)人,北宋著名奸臣。原为苏轼小史,性乖巧,后跟随王诜,因擅长蹴鞠,为端王赏识。端王即位,是为徽宗,超拔之,以殿前都指挥使为太尉。死于靖康元年,免于诛戮。《水浒传》中妒贤忌能,心胸狭小,心狠手辣,逼走王进,陷害林冲,宋江平方腊功成,俅深嫉之,设计鸩杀宋江、卢俊义。
字平叔,南宋将,保安军(今陕西志丹)人,刘延庆之子,「中兴四将」之一。出身将门世家,以父荫补官。从童贯攻辽时失期,致使宋军惨败。后与夏、金交战甚多,创立淮西军。然将略寻常,胆小怕事,常常一溃千里,伪齐南侵时,因高宗以死相胁才勉强停留前线。靠部下王德、郦琼等奋战,浪得虚名。后被高宗解除兵权。卒谥武僖,追封安城郡王。
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着名词人,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从耿京起抗金义兵于山东,为掌书记,为京赴宋联络。闻张安国杀耿京,乃以五十骑入五万众之营,手擒安国,缚归建康,授承务郎。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抚流亡,练士卒,奖耕战,力主抗金,而累受冷遇,长期闲居。韩侂胄当权,欲起用之,未受命而卒。其词纵横慷慨,沉雄俊爽,瑰玮壮丽,与苏轼并称「苏辛」,论者称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人性豪爽,尚气节,与朱熹、陈亮等友善。
字惠父,南宋法医学家,建阳(今福建建阳)人。曾任长汀县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提点刑狱、广州经略安抚使等官职。在长期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实践,着有《洗冤录》一书,记载了大量依靠法医学所破的案例,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且有相当的科学价值。该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着。
字子万,南宋奸臣,镇江(今属江苏)人。嘉熙中进士。初为萧山尉,以谄事上司,得升至右司谏,拜殿中侍御史。专以排陷为能,逼走董槐、陈宗、陈谊中等人,揽权自恣,无所顾忌。蒙古灭大理,攻入广西,大臣纷纷上书弹劾,理宗始一再削其官至贵州团练使。大全仍不悔悟,密谋造反,被发配至海岛,舟过滕州时,为人挤落于水而死。
南宋将,霍丘(今安徽霍丘)人。蒙古军攻樊城,富与范天顺督军力战。城陷,复率死士巷战,杀蒙古兵甚众,后负伤,赴火殉国。
南宋将,庐州安丰(今安徽寿县)人。魁梧勇壮,本为樵夫,赵葵见其履迹,异之,收为麾下。后总统两淮军事,败蒙古兵于五河。转领湖北军事。又转四川制置使,兼湖北安抚使。刘整降蒙古,文德进复泸州。后听蒙古人置榷场于樊城,蒙古因而筑垒,始围襄阳,文德深悔,叹曰「误国家者,我也」,惭耻而亡。因谄事贾似道,人多轻之。
字用和,南宋将,安丰(今安徽寿县)人。初随赵范克洛阳,因升裨将。后转战江淮。蒙古攻襄樊,率军往援,为阿朮所败。又从贾似道与蒙古战于芜湖,前锋溃,贵亦遁还。次年以淮西地降蒙古。
南宋将,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为蒙古张柔部卒,有罪,逃归南宋。吕文德擢之,遂渐知名。襄阳陷,世杰守郢州,与蒙古力战。宋恭帝立,世杰入卫临安,受命督诸军。乃发兵复浙西,与刘师勇统军与蒙古军战于焦山,军败。蒙古逼临安,世杰与文天祥欲背城死战,为陈宜中所阻,于是入海,与陆秀夫、陈宜中立赵昰为帝,转战闽、粤。帝昰死,又与陆秀夫等立赵昺,居崖山。次年,率军与蒙古张弘范决战,大败,率军突围,座船遭风而毁,溺死。
字元吉,金将,燕京(今北京)人,汉族。精骑射,能挽三石硬弓,射必入铁。少随父韩庆和降金,率辽东汉儿军屡立战功,每战必为前锋。从兀朮战于富平,不利,目中流矢,竟以土塞创,奋起跃马搏杀,卒破宋军。后从兀朮南侵河南,率军战郾城、颍昌、顺昌,俱败。战后遭兀朮鞭打,欲以五万众内附,未遂。郑真《荥阳外史集》言其降宋,常朝京师,似不可信。
即完颜雍,本名乌禄,完颜阿骨打之孙。少善骑射,才智过人。先后于会宁、中京、燕京、济南、西京、辽阳等地为官。完颜亮南征,雍于会宁称帝,改元大定,不久完颜亮为部下所杀。在位期间,课农桑、兴科举、治贪污、任贤能,又与南宋签定隆兴和议,金国因此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进入全盛时期,金人号其为「小尧舜」。在位二十九年,卒。
原名从义,字宜甫,更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全真七子」之一。其家殷实,号「马半州」。弱冠能诗,擅针灸,后与妻孙不二弃家随王重阳修道,励行苦节,专务清静。王重阳死后,赴陕西长安传道,为全真教兴盛打开局面。创立了全真「遇仙派」。
初名玉,字伯玉,更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全真七子」之一。涉经史,善书法,尤善「龟」、「蛇」二字,妙将入神。为人慷慨重孝义,继马钰为掌教。认为在家也可修行,使全真道更合民情而迅速发展。创立了全真「南无派」。
字通妙,号「长生子」,东莱(今山东掖县)人,「全真七子」之一。幼丧父,事母谨孝,不慕荣华,清静自守。从王重阳学道,游寓于齐豫,乞食炼形。后从王重阳遗言,赴洛阳传教,后任掌教。晚年回乡大弘教法,为金章宗征请,待如上宾。创立了全真「随山派」。
号「玉阳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全真七子」之一。体貌魁梧,少好吟烟霞方外诗句。后从王重阳修道,长期隐居昆嵛山烟霞洞,炼形九年。尝临危崖跷足而立,数日不动,人称「铁脚仙」。曾被金世宗、金章宗召见问道。创立了全真「嵛山派」。
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今山东栖霞)人,「全真七子」之一。从王重阳修习道法,重阳死后,隐居修炼,渐有声名。曾一度被金世宗召至中都传教。后还乡,隐居栖霞山。成吉思汗西征途中,闻其通晓长生之术,遣使相召,处机经万里西行,于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谒见成吉思汗,进言「敬天爱民」、「清心寡欲」,被尊为「神仙」,使全真教一度成为元朝国教。创立了全真「龙门派」。
名璘,字太古,号「恬然子」,又有号「广宁子」,自称「太古道人」,法名大通,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全真七子」之一。精通老庄易学,擅长占卜。于沃州行乞时突有所悟,在桥下苦修六年,人称「不语先生」。功成后往北传教,吸收禅宗、理学的心性思想入道,主张涤荡邪心,透悟本心。创立全真「华山派」。
名富春,法名不二,号「清净散人」,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全真七子」之一,马钰之妻。王重阳曾以「分梨」为喻点化孙不二与马钰。后于金莲堂出家,得王重阳传授天符云篆秘诀,修道于洛阳凤仙姑洞,六、七年丹成。注意到坤丹与男丹之别,并加以阐释。创立了全真「清净派」。
字太和,号「清和真人」,元朝初年著名全真道士,祖籍河北沧州,后徙居莱州(今山东掖县)。幼颖悟,读书日记千余言。年十四遇马钰,弃家入道,并得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诸人之要,主盟齐东二十年。后赞画丘处机觐见成吉思汗。处机临终令其掌教,使全真教鼎盛局面得以发展。为人淡泊,告诫弟子于教门兴盛之际尤须努力修行。后传掌教之位于李志常,隐居修炼。
字浩然,号「真常子」,元朝初年著名全真道士,祖籍洺州(今河北永平),后徙居开州观城(今山东范县)。少时逃婚作云水游,后投丘处机门下,随其西诣成吉思汗,并撰《长春真人西游记》。精通儒学,窝阔台时期助蒙古立国子学,后任掌教,被元宪宗召见,进治国保民之术。金亡,士大夫多沦落民间,志常每周济之。
字公平,号「淳和子」,元朝初年道士,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弱冠入道,先后参丘处机、尹志平,居金坡修道十余年,后李志常以书召之,拜为大度师。宪宗召问时进言顺天心、兴民利。
字义卿,号「诚明真人」,元初道士,燕京安次(今廊坊市安次区)人。幼清癯,寡言笑,闻道经则谛听不忍去。八岁入长春宫,礼李志常为师,因善诵工书,为志常所特爱,读志常所藏书万卷。志常临终,以其为掌教,大得京师贤士大夫之心。继李志常之后使全真道进一步经典化。
字信甫,号「洞明子」,元初道士,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为蒙古兵所虏,为太原大族强氏赎出抚养。后入全真道,师承披云道人宋德方,至云州金阁山创立云溪观,度百姓为教众,以避元兵杀掠。曾劝元朝上层军官「敬天爱民」、「修身戒杀」,被忽必烈叹重。
元将,西域赛夷族长,其官称「火者」。长身美髯,方瞳广颡,雄勇善骑射。曾随铁木真同饮班朱尼河浑水。后奉命出使金国,金不为礼而归。从成吉思汗取居庸关,见金人冶铁锢关门,布铁蒺藜百余里,献计率军从极窄之小道奇袭取关,中都震动,迫使金人迁汴。每战披甲舞槊,驰突如飞,好骑橐驼,众不能当。曾奉成吉思汗命请丘处机西行。后寿至一百一十八。
元将,怯薛台氏。曾随铁木真同饮班朱尼河浑水。从征金、西夏,多有功绩。成吉思汗征花剌子模时受命屯田于阿不罕山北,筑镇海城以戍之。后收罗工匠,置工匠局于弘州,世领其职。信奉聂思脱里安教派,通畏兀儿文字。蒙哥即位,视其为贵由之党,处死。
元将,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人,契丹族。初仕金,尝使蒙古,后归降之。奉命抚定云中东西两路,谏成吉思汗勿休兵,乘胜而进,尽有河北诸郡。又建言成吉思汗废屠城之制,变屠掠为招抚,所到之处,金军多迎降。后屡破金军,取中都。
元将,辽之故族。勇略过人,尤善骑射,通诸国语。金末出使蒙古,劝铁木真南征,后往归降,随铁木真同饮班朱尼河浑水。攻西夏、金国、西域,多有战功,曾劝成吉思汗止杀。
蒙古之臣,汉族,成吉思汗的医官、御匠。后奉成吉思汗之命前往山东延请丘处机。
字武仲,元将,京兆樊川(今陕西西安)人。金乱,如宋,隶孟珙麾下,尝以十二人夜攻信阳,拔之,珙惊,称为「赛存孝」。转知泸州军事,与吕文德不协,又为俞兴所诬,辩不得达,乃以泸州降蒙古。尝向蒙古献计,以为淮东水深,四川山险,灭宋宜自襄阳,并为蒙古建水军,使蒙古之势益张。攻襄阳时,建议先取樊城,终破襄阳。寻破夏贵水军于大人洲,锐欲渡江,不果。后闻伯颜入鄂建功,当夜愤惋而死。
字润甫,元将,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初为都元帅,败金将武仙,俘杀抗蒙红袄军将领彭义斌,攻克赵州、真定等地,次年克卫州,又从征蔡州。后挥军攻宋襄阳,随蒙哥入蜀,败宋军水师。复与伯颜分率诸路攻宋,至郢州,因病离职。次年死。
字君佐,一名塔剌浑,元将,蠡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通蒙古语,臂力过人。奉命从刘整伐宋,攻樊城,杀牛都统,又从伯颜南征,攻沙洋堡,平鄂州,抵扬州,擒张都统。奉召往征爪哇,从泉州出发,历交趾、占城界,至爪哇。攻邻国葛郎,取胜,返回途中,遭爪哇土罕必阇那夹路相夺,士卒死者三千余人。经六十八日夜,抵泉州。后死于家。
字仲畴,元朝名将,涿州定兴(今河北定兴)人,张柔之子。有谋略,善骑射。年二十,即佐兄张弘略掌管顺天路事。从忽必烈平李璮,初显将才。从攻襄樊,多有建策,阿朮善之。攻樊城时带伤先登。又率兵循江而下,配合水师作战。军瓜洲,于扬子桥率十三骑渡河,诸军继之,大败宋军。围焦山,因功赐号「拔都」。从围临安,率军南下,追击南宋余部,俘文天祥。偕李恒指挥厓山之战,全歼南宋余部。次年病死。
元朝大将,畏兀儿人,贯云石祖父。初居西域庭,家贫,尝事耕种。后为忽必烈护卫,累迁至参议中书省事。从阿朮、刘整围攻宋襄樊,奏称「先攻樊城,则襄阳可不攻而得」。襄阳破,招降吕文焕。乃镇襄阳,奏请长驱直下。后与伯颜、阿朮等大举攻宋,分兵南下,得五十八州,所过之处,减民赋税。年六十死,追封楚国公、长沙王。
又作阿述,元朝大将,蒙古兀良合氏,速不台之孙、兀良合台之子。蒙哥时,从其父征西南夷,平大理,降安南。后为征南都元帅,略地两准,围襄阳,破樊城。与伯颜、阿里海牙等伐宋,大破宋军于丁家洲。又分兵围攻扬州,在焦山用火攻击败宋将张世杰、孙虎臣。复破泰州,杀宋将李庭芝、姜才等。奉命北伐叛王昔剌木等,次年西征,行至别失八里病逝。后追封为河南王。
元将,札剌儿部人。从平阿里不哥、李璮等之乱,因功升都元帅。从阿朮攻宋,破襄阳、樊城。后取鄂州,顺江而下,屯驻建康,奉伯颜命,率军破建平县、独松关等地。与董文炳等攻浙东、闽中、又追袭宋秀王赵与圭于安福。官至中书左丞相、行中书省事。统军四十万征日本,途经庆元,死。
马可·波罗
世界闻名的旅行家,意大利威尼斯人。十七岁时随父亲、叔父坐船前往中国,在霍尔木兹遇盗,改走陆路,经伊朗、帕米尔到达中国。后在元朝任职为官,游历四方。十七年后归国,因参加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被俘下狱。在狱中遇到作家鲁思梯谦,口述其旅途的所见所闻,由鲁思梯谦记录成书,命名为《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影响极大。
明末大宦官,肃宁(今属河北)人。少无赖,好赌博,为人所苦。愤而自宫,变姓名,入宫中,因得客氏宠,渐有威权。熹宗即位,迁为司礼秉笔太监,又掌东厂,深见宠任。于是累矫中旨,陷害公卿,打击东林党,诬杀杨涟、左光斗,受牵连者数十人,朝中善类一空。忠贤更跋扈,谄媚者称其为「九千岁」,各处为其建生祠无数,族党尽蒙恩荣。崇祯即位,数其罪,安置其于凤阳,寻更发诏逮治,行至阜阳,自缢死。
字伯雅,明末名将、督师,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性沉毅,多筹略。受命击流寇,诱引农民军至黑水峪,大破之,擒杀闯王高迎祥。后破流贼无数,因反对杨嗣昌方略,屡为其陷害。与洪承畴合剿李自成,设伏大破之,自成以十八骑遁,关中贼悉平。后清军南侵,入援京师,与杨嗣昌论事不协,被诬入狱。嗣昌败,再获启用,督秦兵救援开封,柿园之役先胜后败。欲固守潼关,为崇祯所逼出战,败死,明随之亡。
明将,陕西米脂人。以勇悍闻,被称为「贺疯子」。初随洪承畴,黑水峪之战大破高迎祥。后从陈奇瑜、孙传庭、杨嗣昌等,屡破流贼。与杨嗣昌、左良玉大破张献忠于玛瑙山,因杨嗣昌食言,未得平贼将军号,遂怨望避战,致总督傅宗龙、汪乔年战死。崇祯震怒,令孙传庭杀之。流贼闻其死,举杯相庆。
明将。从汪乔年讨流贼。乔年死,从孙传庭,潼关之战中奉命诈败,诱引李自成入伏,大破之,寻因李自成弃辎重于路,官军争抢,反而大败。
明将,四川叙州府(今四川宜宾)人。流寇入川,被杨嗣昌参劾,令其戴罪立功。群贼寇西安,曹文诏战没,奉洪承畴之命救援。后奉孙传庭命突袭商雒,斩流寇首领整齐王张胖子。后又从傅宗龙击流贼,击破贼首混天王、革里眼等。
明将。以骁勇闻名,从诸督师与流寇战,功最多。曾随洪承畴松山抗清。后随孙传庭于潼关大战李自成,孙传庭战没后投降。一片石大战后李自成撤退,率军殿后。清军入关,李自成败死于九宫山,他也被清军擒杀。
字英吾,陕西米脂人。与李自成等同起为盗,号「翻山鹞」。因与自成妻邢氏私通,惧而降明。后隶属贺人龙、孙传庭等,屡破流贼。为人阴毒凶暴,好劫掠。明亡南走,成为「江北四镇」之一。擅攻扬州,伏击黄得功,加剧南明内部不和。后感史可法之忠,锐意恢复,兵进归德,为已送质于清的许定国设计杀死。
字绳武,明将,陕西临潼人。骁勇能战,好用铁鞭。曾在曹文诏部下任游击。擒杀流贼点灯子、不沾泥等,黑水峪之战生擒高迎样。明亡后与陕西闯军贺珍等合力抗清。长期在汉中抵抗,战死于兴安府药箭寨,最后一战单鞭打死清兵数十人。
明末名将,山西大同人,曹文诏之侄。骁勇好先登,与曹文诏并称「大小曹将军」。从曹文诏击李自成,任先锋。文诏没后,总督一军,击破高迎祥。于潼关二十七昼夜不解甲,大破李自成。清军南侵,锦州告急,与洪承畴出关大战清兵,屡获胜利。寻因军粮被断,诸军皆溃走,唯变蛟与王廷臣两镇坚守不动,急驰松山援洪承畴。复决死突击皇太极,几乎成功,因受重创而退。松山城破后,为清兵所执,持节不屈,壮烈殉国。
字彦演,号亨九,明末大汉奸,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人。少好学。镇压陕西流寇,屡有战功,升任五省总督,曾督军擒获高迎祥、大败李自成。清兵南下,总督蓟辽军务,统兵十三万援锦州,欲以持重之策取胜,因被催逼,不得已出战,惨败。数月后被擒,降清。李自成入北京时建议清军以剿匪为名入关,以熟知中原情势,为满清向导,使满清轻取华北,又为满清拟订制度、举荐官吏、兴修水利,巩固其统治。后亲自率军残酷镇压江南人民抗清起义,并主持攻灭南明永历政权,为人民、家人所不齿。
明将。崇祯初即从李卑平流寇,后归洪承畴麾下。李自成欲入川,科与曹变蛟败之,并穷追之至潼关,参与潼关南原大战,大破闯军。旋任山海关总兵,从洪承畴援锦州,与王朴等溃归。
字性如,号圣临,明末大臣,河南永城人。曾平定宁夏兵变,任右布政使,守河南,随孙传庭等镇压农民军。后总督陕西三边,升兵部尚书,督湖广、河南、四川及江南江北诸军。曾遣傅宗龙、陈永福等两解开封之围。三救开封不力,惨败,下狱,后归原籍。南明弘光帝即位,攀附马士英,任兵部尚书,总督河南,擒斩大顺官员。弘光亡,逃归乡里,病死。
明将,辽东(今辽宁辽阳)人,祖大寿之弟。异常骁勇,作战时喜呼喝呐喊,绰号「祖二疯子」。尝随洪承畴剿灭流寇。随祖大寿抗清,多有功劳。松锦之战明军败没后,与祖大寿降清。
明将。初从混天猴为盗,后降明,镇压流寇,屡立战功。松山败后与清军战,亦有斩获。后从吴甡剿寇,骄悍不为所用,大掠回陕西。复从孙传庭办贼,败于郏县,回保潼关。潼关城破,奔于固原,为李自成所围,归降,得其重用。
字鼎维,明将,辽东(今辽宁辽阳)人。与诸将讨流贼,多有战功。为洪承畴所荐,练宁远士卒。后从洪承畴援锦州,因战斗不力,被解职。福王立,史可法督师淮扬,肇基请从征自效。清军围扬州时独援史可法,城破,率所部四百人巷战,壮烈殉国。
别字瑶草,明末大奸臣,贵州贵阳人。万历进士。崇祯时累官右签都御史,坐事废,复起为兵部侍郎。南明初,与立福王事,为东阁大学士,进太保。与阮大铖等人勾结,专权祸国,昏愦废政,日日事报复。清军入南京,士英四处逃窜,终为清军所得,被杀。
字集之,有圆海、石巢、百子山樵等号,明末奸臣,安徽怀宁(今安徽安庆)人。崇祯时附魏忠贤,名列阉党。避贼居南京,招纳游侠,为复社中人所纠,乃闭门闲居,独与马士英来往。南明福王立,马士英以其为兵部侍郎,进兵部尚书。遂专翻魏阉之案,中外汹怒。清兵渡江,大铖走金华,又为绅士所逐,走投方国安,后降清,从攻仙霞岭,死。大铖有才艺,善诗、词曲。
一名如岳,明末民变首领,陕西安塞人。崇祯元年起事,自称「闯王」,转战陕北。后渡黄河,经河南转战湖北、陕西、四川等地。荥阳大会后,为十三家七十二营变民之首。与李自成、张献忠等东征,毁明帝祖陵。后率军出汉中,折回陕西,谋袭西安,被孙传庭识破,于黑水峪中伏被擒,送北京磔死。
绰号「过天星」,明末流寇。其军名曰「黑旗军」。黑水峪之战后投降明将左良玉,受任总兵,随其周旋江、淮间,御张献忠等。从左良玉东下清君侧,良玉死,弃其子左梦庚而去。
绰号「蝎子块」,明末流寇,陕西清涧人。为高迎祥部四队闯将,后列入三十六营。与李自成合兵转战于庆阳、真宁,大败明军。复转入河南,进逼凤阳,往来于河南、陕西间。后与李自成等合攻泾阳、三原,连续受挫,一度降于孙传庭,不久再起,于函谷激战阵亡。
字葵宇,绰号「混十万」,明末流寇,陕西延安人。由陕西转战豫、楚,为左良玉所败,归降。左良玉之子梦庚降清后归南明,在湖南屡破清军。复从李定国收复桂林、长沙等地,并反对孙可望叛乱,封汉阳王。后驻防贵阳,清军入黔,败退云南,未几病死。
绰号「闯塌天」,亦号为「飞来虎」,明末流寇,陕西延安人。早年与李自成等起事,颇有勇名。后掠山西、河北、河南、湖北等地,车厢峡之战曾诈降于陈奇瑜。因与张献忠有隙,黑水峪之战后投降熊文灿,尽忠勤王,屡破流贼。后守叶县,为李自成所擒,不屈而死,崇祯特诏嘉勉之。
绰号「射塌天」,明末流寇,陕西延安人。崇祯初年与张献忠、罗汝才等并起于陕西,转战陕、晋、豫、鄂间,尝与李自成等同困车厢峡中。率部参与七十二营流寇会盟,奉命与明将熊文灿相拒年余,势孤投降。后助汪乔年守襄城,城破,不屈而死。
绰号「小秦王」,明末流寇。潼关之战后投降明军,助高斗枢守郧阳,李自成两攻郧阳而不能下。明亡降清,因与同僚摩擦,被械送到北京。因其弟光泰等起兵反清,为清廷斩杀。
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陕西米脂人。少为驿卒,习骑射。明末举事,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转战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击杀明名将艾万年、曹文诏等。高迎祥死,被推为闯王,转战川陕,于潼关南原惨败,率十八骑隐商洛山中。后再起,采纳李岩之策,均田免赋,争取民心,纵横河南,击溃孙传庭主力,于襄阳建大顺政权。复用顾君恩之计,先夺关中,再攻山西,后取北京,推翻明朝。入北京后举措荒谬,被吴三桂引清军大破于一片石。后节节败退,于湖北九宫山被乡民杀死。
又名锦,字补之,号称「一只虎」,陕西米脂人,李自成之侄。从李自成作战十五年,转战各省,大小数百战,封大顺制将军、都督。李自成自北京败退时受命镇守陕北,与清军阿济格部作战三月,牵制清军南进。大顺军南逃时与高一功率部转战荆门。自成死,于岳州与余部会合,联合南明何腾蚊、堵胤锡等抗清,号「忠贞营」,被赐名「赤心」。复随李定国转战湘、桂五年。后军中疫病流行,水土不服,病殁。
陕西米脂人,李自成妻弟。多谋善断,为李自成臂膀。李自成自北京败退时受命镇守榆林,与清军阿济格部恶战,牵制其南进。后与李过会合,率大顺军南逃,转战荆门。自成死,联合南明何腾蚊、堵胤锡等抗清,所部号「忠贞营」,被赐名「必正」,转战于鄂、湘、赣等省。永历帝退守梧州后建议整军治政,加强抗清实力,遭排斥。李过病殁后,率军返四川,于贵州被大西军孙可望袭击,阵亡。
字汉举,陕西人,李自成部将。善使钢鞭,是南原突围十八骑之一。于商洛养兵,建右营,为闯军主力之一。李自成入北京后封绵侯,留河南。展转成为「夔东十三家」之一,与李来亨结盟抗清。后与郝摇旗攻巫山,败亡。
陕西蓝田人,李自成部将。原为锻工,从李自成举事,勇猛无比。从李自成于潼关南原突破重围,隐于商洛山。复助李自成突围巴西、鱼腹诸山,入河南,势复大振,任权将军,封汝侯。率师出固关、下真定,与大顺军主力会师北京。入京后对明降官拷掠助饷,贪图享受,不愿出战。后与吴三桂、多尔衮大战于山海关一片石,负伤,致大顺军溃退。撤往九江途中被清军俘杀。
湖北钟祥人,李自成谋士。多谋略。李自成于襄阳建大顺政权后,主张先取陕西为基地,再略定三边,经山西攻取北京,被李自成采纳。大顺军入北京后任吏政府侍郎、文谕院院长。次年为李自成所杀。
原名永忠,作战骁悍,好举旗冲锋,绰号「郝摇旗」,明末流寇。初被高迎祥提拔,好酒贪杯,曾贻误大事,不得李自成重用。潼关南原之战为轻装突围,欲杀其妻。李自成死,与李过等联明抗清,于湖南、广西大败清军。后因受军中歧视,退回湖北,攻巫山时与清军战于天池寨,不敌被俘。后被清廷杀害。
陕西米脂人,高一功之姊,李自成之妻。好练武,倾慕李自成,李自成越狱后悉心照顾,嫁之。在李自成点拨下武艺大进。后随李自成投高迎祥,同心协力,患难与共,率娘子军助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推翻明朝。自成死,率李过等部联明抗清,被唐王封为节孝贞义一品夫人,其军号为「忠贞营」。后清军大集,攻破茅麓山,高桂英与李来亨举家自焚。
陕北人,李自成部将。少从李自成举事,被李过收为养子。自成死后,随李过、高一功等联明抗清,转战湖南、湖北、广西、贵州等省。李、高死后,脱离永历政权,率数万人入川、鄂边境,与郝摇旗、刘体纯等部会师抗清,组成「夔东十三家」,于茅麓山屯田自给,众至数十万,为抗清主力之一,曾两攻重庆,屡败清军。后因各抗清力量先后失败,孤立无援,困守茅麓山。清廷会剿,乘雾从后山偷袭。来亨力竭矢尽,举家自焚。
李自成部将。早年从军,为李自成心腹,任左营制将军。由山西出太行,进入豫北、畿南,直趋保定,配合李自成夹击北京。后随李自成撤出陕西。自成死,随田见秀、吴汝义等与李过、高一功会师,坚持联明抗清。次年渡江北围荆州,遭清兵突然袭击,阵亡,一说与刘希尧战死于郴州之南。
字玉峰,李自成部将。性仁厚,有儒将之风,从李自成征战,多有大功。与李自成自北京败退,逃至湖北,接受南明何腾蛟招抚,复降清将佟养和。李过南下时复归李过。旋又降清,多尔衮下令「降叛反复者俱斩」,被杀。
李自成部将。为李自成从孩儿兵中提拔,情同养子,屡有战功。李自成入北京后封义侯。后从李自成自北京败退,逃至湖北,接受南明何腾蛟招抚,复降清将佟养和。李过南下时复归李过。旋又降清,多尔衮下令「降叛反复者俱斩」,被杀。
一作体仁,又名二虎,李自成部将。任果毅将军。自成死,与郝摇旗等联明抗清。攻汉中失利,退至湖北茅麓山,据险而守,与李来亨、郝摇旗、袁宗第等连寨相处,号为「夔东十三家」。后清军会剿夔东义军,攻入茅麓山。体纯战败,与妻子自缢死。
李岩李自成部将,杞县(今河南杞县)人。史上有无其人尚未证实。有才名,本为诸生,郁郁不得志,投靠李自成,劝其减少屠戮,杀富不杀贫,并作民谣宣扬「均田免赋」、「不纳粮」等,自成从之,因得民心。后李自成败于山海关一片石,李岩闻河南复降明,欲往招讨,为牛金星所谗,被杀。
李岩之妻,史上有无其人尚未证实。初于江湖卖艺,后啸聚山林。闻李岩开仓赈民被官府所擒,率众打破州府,救出李岩,共投李自成。
清初将领,皇太极长子,满族。后金时于锦州等地击败明军,封为肃亲王。皇太极改后金为清后随多尔衮攻锦州、朝鲜,败明宁远兵,杀明将金国凤。后围洪承畴于松山,克之,俘承畴等,并与济尔哈朗克塔山。清兵入关,参与平定中原,复攻陕西、四川,击杀张献忠。旋被摄政王多尔衮构陷下狱,削爵,死于狱中。
清臣,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初为侍卫,从努尔哈赤征伐有功。皇太极时坐事废。寻再起,又为人所诬,遣戍昭陵。顺治时复爵,顺治末受命为「四辅政大臣」之首。索尼有智有勇,在八旗甚有威望。后病死。
清臣,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索尼三子。以侍卫与诛鳌拜之谋,甚见亲任。先后官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等职,多参机密。二次雅克萨之战后,受命为钦差大臣与俄罗斯议界,驳斥俄使欲纳雅克萨、尼布楚于境内之议,遂定《尼布楚条约》。加太子太傅,领侍卫内大臣。因参与康熙诸子间夺嫡之争,又居官贪秽,下宗人府,幽禁以死。
清代权臣,姓瓜儿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卫齐三子。征皮岛,围锦州,从围北京,皆有功。顺治初随军定北京,从阿济格征湖广,破李自成,进四川,杀张献忠于阵。下遵义、夔州、茂州诸郡县。顺治始亲政,为议政大臣,累进二等公,予世袭。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受顾命辅政。其后专恣自用,结党谋权,擅杀大臣,又与苏克萨哈等为敌。康熙八年,逮下狱,诛。
字端范,清臣,姓纳喇氏,满洲正黄旗人。康熙中由侍卫官至兵部尚书,议撤三藩,调吏部尚书,授武英殿大学士。时诏修典册多部,皆以明珠总其纲。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结党营私,市恩纳贿,与朝臣争权,为御史所劾,革大学士。征葛尔丹,受命督运粮草。寻复官,年七十四卒。
明末清初技击高手,广东花县(今广东广州)人。少时从蔡九仪学习少林武术,后又至泉州南少林练武。南少林被清军毁灭,乃潜身于广州大佛寺。三藩乱起,洪熙官趁机发展地下势力。后事泄,出逃,又返鼎湖山庆云寺与方世玉会。复遭叛徒出卖,赖一身武艺杀出重围,遂隐姓埋名,浪迹山野,创出「洪拳」一套拳术。
名永华,字复甫,明末郑氏官员,同安(今属福建)人。性好奇计,慨然有安天下之志。初投郑成功于厦门。成功与语大悦,以为当今卧龙,即授参军。郑成功北伐,命其佐郑经守厦门。从成功收复台湾,多建谋略,竟成奇功。台湾草创,永华受命经营,建制度、劝农桑、励士卒、兴贸易,复力请建孔庙而兴文教,郑氏遂大振。后郑经兴师伐清,命永华佐郑克臧守台湾。寻为冯锡范、刘国轩所谮,失兵权,悒怏而死。
明末郑氏官员,福建晋江人。为人喜权术而昧大计。以侍卫从郑经征台湾郑袭,靖内乱。清军陷金、厦,郑氏亲将多降,惟锡范、陈永华无异志。三藩之乱,从郑经渡海伐清,甚见亲赖,然屡建策失当,卒致郑军大溃。既归,忌陈永华夺其权,乃以诡计诱永华自解兵权,旋夺其军。又与郑经世子郑克臧有怨,欲扶其婿克塽代之。郑经卒,冯锡范诱杀克臧,遂立克塽,大权尽入于己。后清军攻台湾,从克塽降清,封伯爵。
清朝乾隆帝的妃子,因遍体有异香,遂被称为「香妃」。传为回部酋长霍集占之妃,霍集占被清军杀死,将军兆惠将其献与乾隆,但香妃心怀故国,不愿从乾隆,被太后赐死。或说即为乾隆的回族妃子容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陆游是不是武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