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氏春秋浙水发源清是哪支

快来人啊 人多了才能更好的水_落锦夏氏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0贴子:
快来人啊 人多了才能更好的水
@挂念_兄弟@侑点頖縌@创世迷神群
CGWANG原画培训 「零基础全额退费保障」,原画名企委托培训,高薪工作不是梦
同求呀。。。求给力。。
我去。。。你怎么召唤不灭。。。。。。。。。。
ui培训哪个好,0基础+双证+实战「就业无忧」
经验经验经验经验经验经验经验经验
黄昏水货不解释 楼下黄昏小号大号水货都不解释 哈哈
楼上红线都水到这了 你暂且排在小8好了
黄昏水货不解释 楼下黄昏小号大号水货都不解释 哈哈
屌丝滚粗。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谁水池
大幅噶如果饿啊感染过热法国人GAGRW 都是
地方化工控股发生过经济实用啥儿童爱人噶尔
大事故发生后是个大环境以及是大概是他
这是神马吧?
生生世世生生世世生生世世生生世世
阿达噶儿童感受感受如何fargaegrhs身体阿和沟通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东山夏氏考略及鄂东移民初探-举水社区-举水网|麻城网|麻城社区|麻城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东山夏氏考略及鄂东移民初探
本帖最后由 秋不再 于
14:16 编辑
作者:老飘
老飘是麻城在太仑打工的文学爱好者,老飘已加入江苏省作家协会,这两篇文章他想在举水社区发一下。
他在那里也经常浏览举水社区,老飘老师的文文让我们见识了麻城的人文风情,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夏正平[笔名老飘] ,男,一九七零年生于湖北麻城市张家畈镇夏家坳村。十五岁时因家贫失学务农,稍后候鸟型地出门打工。九零年结婚,有一子一女。经商失败,打工无钱。于二零零三年起至今客居江苏太仓市,建筑零工为生。喜好舞文弄墨,被妻骂为不务正业。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娄东寻梦------湖北麻城人在太仓] ,在[金太仓] 杂志上连载。中篇小说[欲望夜色].[ 好事者].[ 天魔之舞].[ 无名偈] 等,[好事者] 在[南园] 杂志连载,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工棚]. 先后在五家文学期刊上发表,另发表小小说十余篇,其中[小说六题] 在[大别山文学] 二零一一年第三期发表后,获得由麻城市委宣传部,文联,文化局,麻城市传立文化教育促进会联合举办的传立文学艺术奖小说奖。
&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与凤凰网读书频道签订合约,[欲望夜色] 在凤凰网读书频道,手机凤凰网读书频道,凤凰客户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手机阅读平台上,开展付费阅读。讫今为止,点击率已达二百七十多万人次,在凤凰网原创文学作品中名列前茅。
从二零一一年十月起,开始创作长篇小说[东山夏氏] ,[东山旧事] 。[东山旧事] 从民国十五年至三十八年,特殊历史时期的风云变幻和家族恩怨。[东山夏氏] 主写移民家族的发展史和奋斗史。
一.& & & & 地理概述
1. 麻城东山地处大别山腹地,东部毗邻罗田县,以巴河为界。西部为险峻山岭,隘门关。西峰尖。撞岭坳。搁云尖。龟山。八叠山。蚂蚁坳。自北往南迤延。北部隘门关自西往东经长岭关。三省垴。屏风岩。至松子关。南部自蚂蚁坳往东经三里岗。黄冈庙。至箔金岩。层峦叠嶂,气势万千。山谷中大河小溪数十条皆纳入巴河,往南汇入长江。
东山因位于麻城东部山区,亦因处龟山之东而得名。清朝末期至民国时期有东八区和东八魁之称。东八区辖东义洲,木子店,落梅河【今属罗田县】,南庄【白石山】,黄市,白水畈【张家畈】,木樨河,二里河【蔡店河】。河谷山坳间多为交通要道,自南往北上溯至东山北部,为鄂豫皖三省边界交汇处。自古以来为大别山南下江汉北上江淮的咽喉要道,更为兵家要塞。
东山【东八区】今为木子店张家畈二镇辖地【落梅河区今属罗田县】,人口有十二万多人。
2. 东山地瘠人稠,木樨河南庄二区有夏余沈丁四大家之说。上述四大家族外,另几区有张李汪胡占鲍戴屈田蔡冯陈郑游毕熊梅王彭徐等姓氏。夏氏在麻城市一百二十万人口中排列第七,在中国姓氏人口中排列第五十五位【夏氏宗亲网载。另有一说为公安部统计人口排列在第六十六位,今取五十五位之说】
笔者今作拙文研考东山夏氏及鄂东移民初探,主因是笔者出身东山夏氏家族,对本家族源流常有考究,对别的家族史虽偶有所闻,却无法深究,恐有窥视他人隐私之嫌。今以本人家族为主,抛砖引玉,望更多关注家族源流和移民史的同道共同探讨,互相交流。
二.& & & & 夏氏源流
& &1. 东山夏氏有老夏新夏之分,老夏为原居土著【巴水蛮】,人口约为新夏的八十分之一。新夏迁自江西瓦屑坝筷子巷,公元一九八八年【戊辰龙年】,东山夏氏五修宗谱时,老夏与新夏合谱,溶入新夏。
自清嘉庆二十二年【一八一八年,清仁宗颙琰】一修宗谱以来,至二零一零年,东山夏氏已六修宗谱,记载确凿的家族源流史近二百年。而自东山夏氏始祖荣七公【字文林,号志良】至笔者已历二十四代,而笔者所知的最晚辈份己排至第二十九代。
按照人口自然繁洐的规律,平均二十五年至三十年一代人,东山夏氏已历七百余载春秋寒暑。始祖荣七公应于一二七零年前后就来到麻城东山,其时正是宋元交替之时。
而清嘉庆二十二年一修宗谱所载的夏氏宗谱源流实录总括,亦证实了东山夏氏始祖荣七公于宋元交替之时开基麻城东山之说。
& && && && &夏氏宗谱源流实录总括
粤稽夏氏,启自涂山,延及南康夏福世,更迁东埧,再传白下,中有数十世始入黄冈。宋末居毛田,兄弟俱行,壎篪迭奏。夏百号和甫,夏千号有恒。仲荣七叶,千子七以荣为派。伯有八郎,伯子八以万为派,皆以数为序。世遞变更,里居萧索。元末世竹林远播,桑梓难存。荣万诸公多散他处,未入西陵,先居义水。始祖荣七跨承二县,富甲一乡。二世元二世绪几凐,兵灾特甚,洪军之乱。所以三世未及蕃滋,三世景祥没于兵。四世奇武孤特,五世其昌。二难济美,子文子钊,绵绵瓜瓞,振振螽斯。两支并茂,武艺称雄,宠邀天锡,六世釒监公,却敌受勅,尚功积德,渥桂芳囗,延我子孙。仰瞻祠宇,馨香告蔫。祀事孙明譜牒未稽,云仍莫辨。特明始末,垂裕后木本水源,星河宿海,毋忘先德,昭示来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子文公支下第二十四世孙远正敬录
2,据夏氏宗谱源流实录总括,可以清楚地看出东山夏氏的来龙去脉。源出会稽郡之后,
先后移居在赣南的南康,东埧【属地待考】,白下【属地待考】,数十世后始入黄冈。宋
朝末年居住在毛田。据笔者考证,毛田村原属黄冈,今属罗田县大崎乡。地处黄冈【今
团凤县】罗田麻城三县市交汇处。元朝末年,罗田徐寿辉起兵反元,战火纷飞。荣七公
七兄弟和堂兄弟们为避战乱,分散他乡。荣七公沿巴河上溯至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深山
里栖身,后与戴妣合葬萧家塆虎形地。【今罗田县胜利镇属地,毗邻麻城东山,也可泛
指东山】。
荣七公自毛田村移居胜利镇后,谱载他跨承二县,富甲一乡。至二世祖元二公时,
在落梅河区【今属罗田县胜利镇】和南庄区【白石山】都购置有田产。并移居巴河之西
的麻城属地。
三世祖景祥公避兵祸入浠水,没于兵灾。
至第五世子文公和子钊公,东山夏氏才开始发扬光大。
子文公生于洪武三年【一三七零年】,明正统六年【一四四二年,英宗祁镇】大荒,
诏民间有以榖赈饥者重加崇奖。子文公捐米千余石,上甚欢悦,勅赐义民坊一座旌为奉
训大夫。义民坊俗称牌楼,位于巴河西,后得名牌楼河。【子文公事载清光绪八年版麻
城县志第三零二页義行目录】
子文公生有七子,有瑀琏琳璧頊五大支系。
子钊公支下釒监公,却敌受勅,余情不详。【笔者属子文公支下琏公房,长期漂泊异
& & 乡打工为生。因机缘巧合得到一本民国二十九年四修支谱,再无其它本族家谱。数次向本塆掌管全套谱系的族叔借览,皆被拒绝。后到邻村同支处借看半天,并抄录夏氏宗谱源流实录总括】
& && & 自五世祖子文子钊后,东山夏氏人丁兴旺,家产殷实,为东山名门。明代中期建有家族用于祭祀,议事,学堂于一体的大竹园寺【原属南庄区,今属罗田胜利镇大竹园村】
& & 。龙王庙【南庄区】。清初建有高庙【木樨河区】,水口寺【木樨河区】。在明清时代拥有四座家族庙宇的夏氏家族,其声望在东山由此可见是曲指可数。
& && & 东山夏氏的主要聚居地在麻城东山地区,邻近的罗田县胜利镇,河铺镇。麻城市西北部的乘马岗,河南省的新县,商城县,安徽省的金寨县等地都分布有荣七公支下的夏氏族人。
& && &3. 族谱的记载和人口繁衍的规律,可以佐证东山夏氏的源流实录。但族谱记载的是否准确?从江西瓦屑坝筷子巷到麻城东山,其具体时间,因何迁徙,众说纷纭。毕竟岁月悠长,一代一代的口述传下来,难免会有误差,像演义小说一样添言加醋,牵强附会呢?
& && & 综合东山其他家族的源流考证,绝大多数来自江西瓦屑坝筷子巷,时间也大致差不多,都是在宋末元初。移居的理由大多是人云亦云,令人疑惑丛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东山夏氏考略及鄂东移民初探
1.最主要的一种说法是宋代时黄冈【鄂东】一带瘟疫流行,整座整座的村庄都死得空无一人。于是朝廷将江西人迁往黄冈,逢没有人的村庄都要安置一户,称之为‘插标’ 。据传起初江西人不原意来,官府就将其双手反绑着押扑黄冈【鄂东】。故黄冈人至今仍有将双手反抄背后的习惯,亦有解手一词的由来。但这些只是传闻,没有史实依据,因此是不可信的。
江西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迁往鄂东,又是什么时候迁来的?虽然众说纷纭,难辨真伪。但从三个方面着手,最为合适。
其一,家谱的最原始记载。
其二,按人口自然繁衍规律的时间来换算年代。
其三,参考地方志史,和历代官方文献,及历代名贤著作。
笔者经多方考证和参阅史书及文献资料,得出的结论是;江西人首迁鄂东大致是南宋绍兴三年【一一三三年】至南宋乾道九年【一一七三年】,其主要原因一是种茶,贩茶。二是逃荒度日。
2,宋朝初年,鄂东罗田,英山【时属安徽】,麻城一带盛产茶叶,朝延于罗田石桥镇【今罗田县石桥铺镇】,麻城的歧亭镇没置茶场,制造贡茶。据沈括【梦渓笔谈】记载;公元一零六一年,仅石桥铺茶场生产贡茶五十五万斤,可见当时釆茶之盛。但到了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年】,因叛军李成所部窜至罗田,麻城,黄冈一带,烧杀掳掠,再加上土豪张昂趁机滥杀无辜。原来住在鄂东的土著人【巴水蛮】所存无已,村庄俱废,十室九空,茶山荒芜,无人采种。绍兴三年【一一三三年】三月,任江州【九江】兼治江安抚公事的孙佑,经奏请朝延,以江西人迁入蕲黄一带荒芜之地。自此以后,大批江西人进入鄂东,从事种茶贩茶生产活动,在鄂东安居乐业,繁衍生息,这是有据可考的江西人首次大批迁居鄂东。
宋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年】,至乾道九年【一一七三年】,江西九江南昌一带水旱灾情严重,饥民倾家外出逃荒。朝延遂委派大理寺主簿薛季宣来淮西。会同郡县官员办理赈济灾民事务。并于归州【今武汉市新州区】以东设置二十二个官庄,用以安置江西灾民。鄂东原有江西人定居,灾居便逐熟投主,多愿到鄂东落户。乾道九年【一一七八年】,薛季宣移官齐安郡【黄冈县北】,留江南转运使幕僚张唐卿在罗田县城【今魁山下的旧县城】继续完成安置灾民及开荒垦田工作。
上述二点,制茶贩茶和安置逃荒人口的官庄,史料多有记载。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制茶贩茶的场所较为著名的有六务十三场,六务为江陵. 真州. 海州. 汉阳. 无为. 蕲口。十三场为蕲州的王祺. 罗田的石桥. 浠水的洗马. 黄梅. 黄州的麻城. 庐州的王同. 舒州的太湖. 罗源. 寿州的霍山. 麻埠. 开顺口。兴州的高城. 六安。
史料中的宋代制茶贩茶, 称宋榷茶,属大提举茶马司。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元年间 亲著[大观茶开] 一书,以帝王之尊,倡导茶学,弘扬茶文化。使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茶业一道,蓬勃发展。
茶道兴于唐而盛于宋,及至以后的元明清和现代。茶道在当时是一种奢侈品,非达官贵人殷实之家不能享用。又加上北方不能出产茶叶,宋代在北方和西北与金. 辽. 西夏. 回. 吐蕃的边境互市中,茶叶占了很大的比例。故而制茶贩茶利润可观。鄂东地处大别山脉西南,大别山又是天然的茶场。以至大批江西人进入鄂东,就像改革开放后大批内陆省份的务工人员前往东南沿海地区务工一样。
在大批江西人进入鄂东大别山一带制茶贩茶之后,又一批因水旱灾情的江西饥民就近逃往鄂东。官府在新州以东设二十二个官庄安置灾民。何谓官庄呢?政和二年 四月十七日,宋徽宗的一份诏书有’’ 祖宗以来,田之在公者,为屯田。亦为官庄。也就是说, 那些灾民进入官庄,可以享受当时政府的优惠政策。租种政府的公田须向政府交纳一定的公粮钱款,亦就是佃户。但相对稳定,居住生活和人身安全都有了相应的保障,故而进入官庄成为灾民的首选,也成为江西人进入鄂东的一个良好的后勤基地。
3,因制茶贩茶和逃荒官庄,这两种江西人大批进入鄂东的史证,最为符合史料和源流考证。
清乾隆六十年版【麻城县志】第四十二页;孝宗乾道间分处江湖流民于黄州。【隆兴七年八月【1169年】任大理寺主簿,冬,江湖大旱,饥民流入淮西,季宣奉使安集流民,表废田,相原隰,复合肥三十六圩,立二十二庄于黄州故治东北,以户授屋,以丁授田,颁牛及田器,谷种各有差,廪其家,至秋乃止。凡为户六百八十有五,分处合肥黄州间,并边归正者振业之。光州守宋端友招集北归者止五户,妄以邀赏,季宣按得其实而颏之。【淮西薛季宣传】。
而【桐君录】关于麻城【鄂东】的茶史,及鄂东茶的盛名,还有宋代有史可查的麻城监茶官员名录,亦可佐证麻城和鄂东一带的经济主体是以茶为主,以酒为辅。
宋代麻城任职官员,可考者只有十七人。其中监茶官三人,钱冶,王渎,洪渥。而宋朝的制度,设置了监茶或监酒的县,不没置县令,由‘监’ 代行县令职权。
【桐君录】载‘西阳【麻城古名之一】,武昌【鄂城】,晋陵【江苏宜兴】,皆出好茗。【桐君录】又称【桐君药录】,是一部本草类的药书。据考约成书于南朝刘宋时期。茗,茶也。亦是名茶好茶的称呼。
‘淮南三茗’ 中 ,鄂东有蕲门。黄团。霍山有黄芽,霍山今虽属安徽,但毗邻蕲黄。在唐代同属淮南节度。淮南三茗是宫廷贡品之一,‘色澄碧而清冽,气馥郁而沁芳’ 。是贡品中的上品,到宋代时蕲黄贡茶居全国第一。
因年代久远,对于源自江西的鄂东移民,史料确凿记载的有组织的移民先后有二批。首批江西人进入鄂东是在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三月。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兼治江安抚公事的孙佑,奏请朝廷,以江西人迁入蕲黄一带荒芜之地,从事贩茶制茶。第二批是在南宋隆兴七年八月【1169年】,薛季宣持节淮西,设二十二官庄于黄州故治东北,安置流民。
宋史有关孙佑的记载不多,孙佑于绍兴元年【1131年】知徽州时,史载岳飞部将张宪因索要钱粮,和孙佑发生龃龉。绍兴三年孙佑知江州后,江西人才首迁鄂东。而薛季宣【】则为南宋名宦,史料记述极详。薛季宣自身著作也多,被称为‘永嘉学派创始人,南宋哲学家。’薛季宣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在江西人迁往鄂东的移民史考证中,薛季宣其人其事是最有力的佐证。
4,在南宋孙佑和薛季宣主持下,先后有二批江西人进入鄂东。之后的史料中对鄂东移民的记述大都语焉不详,不过在鄂东地区的一些家谱记载的开基始祖的名号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每个家族的始祖名号都与数字有关。而在元代时,除当官的以外,民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出生的日期命名,还有就是家族中的排行数。如东山夏氏始祖荣七公,还有荣七公的父亲夏千号【有恒】,伯父夏百号【和甫】。都是和数字有关,这也是宋末至元代移民的一个明显的标志。
元末群雄并起,战火连天。鄂东地处吴头楚尾和南北要冲,成为群雄逐鹿的必争之地。徐寿辉陈友谅朱元璋你来我往,征伐攻杀,致使鄂东人口锐减,土地荒芜。而当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对曾归附陈友谅的江西北部地区实行严苛重税,【明太祖实录】载,南昌一带在明初每亩税五斗,明洪武二十一年才降为每亩税三斗。而此时黄州府【鄂东】平均每亩税赋仅为6.2升,加上宋元迁至鄂东一带先期移民的牵引,大批江西人再次进入鄂东是理所当然,势所必然的。
明末张献忠在鄂东一带进出频繁,杀戮甚重,清初鄂东一带反抗清廷的有蕲黄四十八寨,和麻城东山起义。连年战乱,人口凋零,土地荒芜。遂又有江西人就近迁鄂,至清代中后期,
仍有少量的江西人进入鄂东。
四.东山夏氏源流考略
1.& & & & 中华各姓奉祀的始祖,皆是帝王将相名流显宦,以此标榜自己的出身,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无可诟病。东山夏氏和其它夏氏家族一样,都奉夏大禹为始祖。至于夏姓的由来,夏氏宗族的各个郡望堂号的记述是一致的,相传帝禹死后,其子启打破禅让制而即位,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立国四百年,共传十四世,十七王。末帝夏桀暴虐无道,国人怨恨。而此时黄帝子姓后裔商汤,却因仁徳而深受拥戴。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夏姓。夏启因开国君主之位,而被奉为夏姓得姓始祖。
自夏禹夏启后,夏氏宗族的源流史料可谓卷帙浩繁,汗牛充栋。史料中的人文地理,可考证和无法考证的兼而有之,笔者数年来日复一日,在【夏氏宗亲网】中寻根究底,始终无法找到具体的精确的满意的答案。后来才醒悟到,这是一个误区。自夏禹至今数千年,岁月漫长,朝代更迭,家族传承的脉络是无法明确地链接。何况夏氏泱泱大族,支脉繁多,各有源流。自隋唐以前的源流更是人云亦云,无所适从。笔者今择其可信度极高的谱牒,为东山夏氏链接一条有谱可依,有迹可寻的脉络。
鄂东移民绝大多数源自江西瓦屑坝筷子巷,瓦屑坝是鄱阳湖畔的一个古老渡口,移民集散地,瓦屑坝移民主要来自饶州九江二府各县。东山夏氏的先祖亦有来自瓦屑坝筷子巷之说,族谱虽无明确记载瓦屑坝筷子巷等地名,但东山夏氏的先祖却迁自江西。综合族谱和中华夏氏通谱,东山夏氏和鄂东乃致整个湖北和江西,记载确切,传承有序的始祖是唐代夏光庭。
夏光庭。讳远。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七三一年】,殁于唐宪宗元和二年【八零七年】。浙江会稽人。唐肃宗上元间【七六一年】举进士第,授秘书郎。唐代宗宝应元年【七六二年】,上书言尚书李国辅奸,谪武宁宰【知县】。唐代宗永泰元年【七六五年】,上怜公忠直,召公为集贤殿侍制。公固辞不赴,遂家于武宁三斗坪。后裔分迁江西新建,德安,修水。至宋元和明初,其后裔又陆续迁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
自夏光庭公起,夏氏各支脉络分明,传承有序。其后裔在宋代较有名望,且载入宋史的有夏承皓和夏竦父子二人。
夏承皓【九五六------一零零四】,夏光庭【夏远】八世孙,生于后周世宗显德丙辰三年【公元九五六年】,北宋真宋太平兴国初【公元九七六年------九八三年】,上平晋策,补右禁卫。宋真宗景德元年甲辰【即公元一零零四年】,契丹內寇,夏承皓由间道发兵,夜与契丹遇于河朔。力战虏骑,卒于阵。褒赠崇仪使,以子夏竦贵赠封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魏国公。
夏竦,字子乔【公元九八五------一零五一】。江州徳安人,北宋名臣,文学家。初谥‘文正’ ,后改谥‘文庄’ 。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地方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户部郎中知制诰,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由于夏竦对文学造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传于后世。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收入【四库全书】。
东山夏氏的始祖夏荣七公,字文林,号志良。为夏光庭公的十八世孙,夏竦公的九世孙。依谱序笔者为夏光庭公的第四十一世孙。
若论最原始起源,夏禹为中华夏氏总鼻祖。若论地域朝代支系,夏光庭公为江西湖北夏氏始祖。若论夏光庭公支下源流,东山夏氏属夏竦公支下。荣七公被奉为东山夏氏开基始祖,堂号【尚忠堂】。
2.& & & & 按东山夏氏嘉庆二十二年一修宗谱时的【夏氏源流实录总括】,笔者对其中记载的地
名也作了一番探讨。
& &如论郡望,中华夏氏大多数源自会稽郡。即今浙江绍兴,金华一带。华中华南夏氏皆源自会稽郡。
& &‘粤稽夏氏’ ,笔者疑为‘越稽夏氏’ ,会稽古属越地。
& &‘启自涂山’ 。与夏禹有关的涂山有安徽涂山和河南涂山。安徽蚌埠市怀远县的涂山是当年大禹治水和娶涂山氏会诸侯的地方。现有禹王台,望夫石,圣泉,灵泉等。山下禹会林就是当年大禹会天下诸侯的地方,现有禹墟遗址正在发掘。河南涂山在河南嵩县,史载大禹娶涂山氏为妻,又曾为治水而会诸侯于涂山。‘涂山在伊洛,陆浑一带的三涂山’ 。
‘延及南康’ ,南康在今江西赣州市的西南。赣州在晋和南北朝及隨唐时为客家移居集散地。
& &‘更迁东埧’ ,在【古地名索引】中有三处‘东埧’ 。其一在广东东源,连平,和平三县之间。与江西的赣州南康相距不远。其二在江苏高淳县东部的东埧。毗邻安徽郎渓,当时为漕运码头和水陆要道。其三在江苏溧阳县,溧阳与高淳相邻,东埧在高淳东部溧阳西部,应为同一个‘东埧’ ,原因是史料记载的朝代和行政区域的混淆。
& &‘再传白下’ ,白下在今南京市西北,唐移金陵县于此,改名白下县,今为南京白下区。
& &‘中有数十世始入黄冈’ ,黄冈,湖北黄冈地区,地处鄂东,与江西北部的古代移民要地饶州和江州毗邻。
‘宋末居毛田’ ,毛田,宋代属黄州齐安郡永宁乡。近代先属黄冈县,后属罗田县,为黄冈,罗田,麻城三县市交界之地,麻城东山南部与之相接。
& &以上的古地名有二处值得探讨,一处是南康与广东东埧,南康在江西南部,和广东东埧相邻不远。一处是江苏东埧与白下,步行的话更是朝发夕至。
或许先祖曾经在南康生活过,往南进入广东东埧,在东埧生活一段时间后,复往北回迁。又或许先祖们在江苏东埧就近移居白下,这二种迁徙路线皆有可能,只不过‘东埧’ 这个地名是个难解的结。从南康到东埧再到白下,东埧承上启下,令人难以费解的是此东埧不是彼东埧,一在广东,一在江苏。千里相隔。【江苏高淳县有夏靖后裔等支,夏靖为夏竦胞兄】。
还有一个重要的地名‘毛田’ ,今属罗田县大崎乡毛田村。宋时属黄州齐安郡永宁乡。薛季宣主淮西时,在黄州故治东北设二十二个官庄,用以安置江西迁鄂灾民。黄州故治在今武汉市新州区,唐中宗时于今黄州设立州治,原州治称旧州或故治,今俗称新州。新州东北部分别为黄冈【今团凤县】的但店,罗田的三里畈,麻城的盐田河,薜季宣安置灾民的官庄就在这三县市的三镇区域内。毛田则处在这个区域的中心地点。毛田村今仍有很多夏氏族人居住,还有夏屋塆,夏家边等与夏氏相关的地名。毛田东北部则毗连麻城东山。
& &毛田的夏氏属夏柏【和甫公】支下,而东山夏氏始祖荣七公之父有恒公是和甫公之弟,毛田和东山属近支。其它荣七公的近支扑朔迷离,夏氏宗亲网上载荣三公是夏安期公的十二世孙,荣二公属天作公支下,荣六公则是由江西余干朱系巷迁汉阳新滩口夏家嘴,以上荣二公,荣三公,荣六公是否和荣七公是兄弟?还有荣七公的以万为派别的堂兄弟们,他们都迁居在哪里?湖北蕲春的万三公支系与荣七公的堂兄弟是否有关?
历史是一条大河,由无数条细小的溪流汇集而成。而家族的发展规律则相反,从源头出发,分化成无数条脉络,逐渐壮大,再分化,再壮大。有时我们无法分辨和混淆它的分支脉络,主次顺序,但我们却知道它的根源,因此我们不会迷失,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面对的是任何处境,我们都会牢牢记住;我来自江西瓦屑坝筷子巷,我的远祖是江西夏光庭公,我是夏禹的百世传人!
& & & & 明清时期东山夏氏史料拾遗
1.& & & & 明清时期是东山夏氏发展的重要阶段,从明清时的地方志史中可以看出,东山夏氏在麻城东山地区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清光绪八年版【麻城县志】第三零二页義行目录记载;夏子文,正统六年春,大荒。诏民间出谷赈饥,文捐米千余石,诰封奉训大夫,敕建义民坊。
正统六年即明英宗祁镇一四四二年,子文公生于洪武三年,为东山夏氏始祖荣七公第五世孙。在大荒之年能捐米千余石,非豪富之家不能为之,可见当时夏氏在东山已扎稳根基,发家致富。子文公生有七子,除二子无嗣外,支下有瑀琏琳璧頊五大支系。他和弟弟子钊公为东山夏氏的两大支系。自此以后,东山夏氏人丁兴旺,蓬勃发展。
至第六世子钊公之子釒监公,却敌受勋,并勒石记载于黄州府衙功德碑。
子文公支下八世孙夏大永,明科解元,详儒学传。
清康熙十三年,有何士荣自长沙归。执吴三桂劄札付,传相号召。又有黄金龙者,河南人【应为湖北大冶人】。诡言得天书,宝剑,往来东山,招集愚民,匿迹黄,麻------尝得方韶友在滇中携至吴三桂劄付------连大冶,黄冈,黄安各山寨众数十万,约以七日起事,惟木樨河夏鼎安等族人二百余不附-------会夏寅生,李攀龙因伪劄事拘于官,民大惊恐------
上段文字摘自近代方志学家王葆心所著的【蕲黄四十八寨纪事】,史书载为东山兵变。东山乡民鲍世荣揭竿起义,据白水畈。当时吴三桂易帜反清,兵发湖南。派其部下湖北籍者,潜入蕲黄一带,封官许愿。被官府查觉,捕捉多人。东山夏氏家族的夏寅生亦被拘于官,官府以人质胁迫夏氏家族,夏鼎安及族人不敢依附鲍世荣,连同东山其它的大族一起,归附前来镇压起义的清朝名吏于成龙。于成龙分派夏仲昆,余公俊等伏布袋坳。‘八月初一日,夏仲昆等生擒邹君升于项家庙,斩首四十余级,士民四面攻之,殺无算’ 。于成龙镇压东山起义后,在黄市新桥勒石为记;东山已平,龙潭已清,即耕即织,万世永宁。其石刻至今犹存。
如果说在清康熙十三年的东山农民起义中,夏氏充当了封建统治者的邦凶,但在稍后的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年】,东山夏氏家族的夏逢龙举旗反清,虽然起义失败,但在东山夏氏的历史传承中,写下了浓厚的一笔。
康熙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二日,武昌被裁标兵夏逢龙据城起事。分遣别将赵得破黄州,蕲州营丁原等响应。清廷授瓦岱为振武将军,督兵镇压。七月至黄州,赵得等降,夏亦败,单骑入黄冈。被歧亭同知王民皞所立练长擒获于白云堡,磔于市。
在历史的长河中,特定的环境衍生了特定的决择,无论是依附统治者充当邦凶,还是揭竿而起反抗统治者,我们都无法评判先人们的是与非,也分须探讨他们的得与失。但从那一页页泛黄的史料纪实中,我分明看到了家族传承中的血与泪,苦与乐。它们相互纠缠着一起淌过历史的长河,穿越苦乐得失的时空,向我们蹒跚走来。
咸丰同治年间,鄂东又一次沦为封建统治者与反封建统治者的角斗场。太平军和清庭的数十万大军,在鄂东杀得天翻地覆。东山夏氏再次卷入血雨腥风的旋涡中。
光绪八年版【麻城县志】忠烈传三一零页: 夏熉,庠生,老成练达,乡望素孚。咸丰初粤匪扰麻城东乡,熉同詹兆朱,胡鼎三,童先桃等首倡杀贼起团。复以带勇随许知府出境剿贼,于广济阵亡。
夏家鼎,邑庠生,咸丰八年粤寇入境以骂贼遇害。
夏天浩,事母孝,咸丰间负母逃难,遇贼不屈遂被害。
在光绪八年版【麻城县志】中,关于东山夏氏的忠烈义孝,烈女节妇的记载很多,无瑕细述。笔者人微言轻,无法评判历史的是是非非。但从历史的只言片语中,可以佐证家族史在发展传承中的一些真实的记录,让我们了解先人的生活片断和发展历程。
浅记东山夏氏地名和宗祠庙宇
& &东山夏氏为麻城东山大姓,原东八区中的木樨河,南庄【白石山】二区,夏氏约占一半以上人口,有一万二千多人。以夏字命名的村,塆【自然村】极多。如以夏命名的村有夏家坳村,夏家畈村。以夏命名的自然村则更多,约有四十多个。而与夏氏有关的地名亦不少,如南庄【白石山】的‘高庙’ 村,‘牌楼河’ 村。高庙村因清初文钊二房合建夏氏大宗祠,巍峨高耸,后俗称高庙。牌楼河村亦属南庄区,明代子文公捐谷赈饥,皇帝勅建义民坊,民间俗称牌楼,因地处巴河边,故又称牌楼河。
夏琏塆,其地属南庄,明代中期,荣七公六世孙子文公支下夏琏因居其地,后裔称之为夏琏塆。
夏公桥,地为东山进城要道,前途河流纾曲,中杂危石,涉行凡之十余渡始达安流。天雨骤注,水至膝即不利涉行,人苦之。民国二十年,夏公灵炳【斗寅】捐洋二千元,交郑鸿賓转托李席儒修造。
高庙,木樨河区,清初夏姓文钊两房建。
龙王庙,南庄区,明中期夏姓文钊两房建。
大竹园寺,南庄区,明初夏姓文钊两房建,庙产田二斗。
水口寺,木樨河区,清初夏姓文钊两房建,庙产田四斗。
东山夏氏闻人
& & 1. 东山夏氏人才济济,以上几章叙述过的人物暂且省略不提,主要介绍一位东山夏氏家族中名望最大,官职最高,在近代史中曾左右过中国的政局风云,饱受是非争议的人物。
夏斗寅,字灵炳。【一八八五------一九五一】,湖北省麻城市木子店镇搁船山村夏家垸人。早年丧父,母亲梅氏白天上山拾松枝做灯火,夜间帮人织麻纺线,为乡邻缝补浆洗,纳鞋搓衣,赚得少许钱粮供夏斗寅上学读书,维持生计。
夏斗寅十三岁时母亲抱疾离世,生活困窘,学费无看。十五岁背井离乡浪迹至武昌,入湖北武昌一所普通学校半工半读,并加入了同盟会。毕业后考入湖北新军三十二标队从军。任三十二标队官,第二大队队副。
一九一一年,率部参加辛亥革命,后担任湖北陆军第一师工兵营营长。一九一七年,参加护法战争,被湖北督军王占元打垮。夏斗寅在奔逃途中捡到一只装满钞票的皮箱,遂自拉大旗招纳败兵,组成了自已的武装,并由此发迹。一九一九年,夏斗寅率部参加湖南军队对王占元的战争,再次兵败,退往湖北,江西和湖南的交界地区。
一九二六年,随唐生智加入国民革命军,任国民革命军鄂军第一师师长,参加北伐。攻克武汉后,任独立第十四师师长,兼湖北省政务委员会和国民党特别党部执行委员。
一九二七年五月十七曰,夏斗寅在宜昌发动兵变,攻打武汉,为叶挺独立团击败。后来又反对唐生智,拥护蒋介石,被任命为第十三军军长,第二十一路军总指挥,率部参加中原大战和对工农红军的围剿,受到蒋介石的器重。
一九三二年被任命为湖北省政府主席,陆军上将。一九三三年辞职,改任鄂豫皖剿匪总司令部上将总参议,一九三四年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抗战前夕,夏斗寅在湖北招贤纳士,广集宏猷,自行设置了一个‘省政设计委员会’ ,专致‘强省富民安内攘外事宜’ 。遭到蒋介石的猜疑,将他调往成都,任成都行辕上将总参议的闲职。抗战胜利后,夏斗寅拒绝蒋介石的邀请,退出军界,在武汉经营农场及煤矿事业。
一九四九年,武汉解放前夕。夏斗寅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救济委员会’ ,签名拥护共产党。同年五月,人民解放军攻克武汉,夏斗寅任武汉治安委员会委员,蒋介石利用军统特务恐吓夏斗寅,‘共产党不会容留刽子手,蒋总统也不想失去大将军’ ,让他自酌,夏斗寅内心非常矛盾,自悔过去反共,大肆屠杀工农,心中恐惧难安。一九四九年七月,夏斗寅自武汉潜逃至香港,在香港六国饭店以观星相为业,两年后的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三日病逝于香港,侄孙夏长生为其料理了后事。
夏斗寅有二子一女,二子长徳崇,次徳林。在麻城县志和史料中夏徳崇的记载偶有提及,次子徳林和幼女【名字不详】在志史中皆未提及,笔者曾走访同族长者,得知斗寅公的一些史料,在此补遗。
按荣七公支下派系------应兆启天明,袓徳长远,忠厚传家------夏斗寅属‘祖’ 字辈,为荣七公支下第二十一世孙。
夏斗寅最辉煌的时期是在一九二六年【史料称他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工农,引起蒋介石对他的重用】至一九三三年【时任湖北省政府主席,陆军上将,兼任武汉卫戍司令】。在此期间,东山夏氏家族中大小文武官员几近百人,现择其中数人;
夏徳崇,夏斗寅次子。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十三师少校参谋。
夏鼎新,保定军官学校毕业,中央陆军十三师三十八旅旅长,后任副师长。
夏鼎彝,十三师少校军需主任。
夏祖植,十三师七十六团团长。
夏祖培,武汉警备旅二团三营营长。
夏敬贤,十三师三营少校营长。
夏气清,十三军工兵营营长。
夏祖敦,湖北省法律专科毕业,先任长沙署长,后任汉口警察局副局长。
上述几人录自民国二十四年版【麻城县志】,也就是一九三五年。从那以后经八年抗战,三年內战,致一九四九年新中囯成立,这中间十余年因战事频繁,风云变幻,东山夏氏族人为抗日捐躯赴难者,族谱和史料记录皆有之,因国共反目,而兄弟阋墙的死难者也数不胜数。抛开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东山夏氏在现代进程的洪流中,发展迅猛,从军从政,务工经商,在各行各业间大展身手,尽显风骚。
2. 各种史料和网络上对夏斗寅起家发迹的过程叙述很多,是非评判不一。笔者从近支族祖夏德成老先生处,探讨了一些夏斗寅发迹的轶事,权当补遗。
夏徳成生于民国九年【一九二零年】,至今健在,其叔即夏祖敦,湖北法律专科毕业,先任长沙署长,后任汉口警察局副局长。夏祖敦和夏斗寅同属‘祖’ 字辈,二人虽一为警界,一为军界【政界】,但都得到了同族兄长夏慕云的大力资助,方能施展拳脚,跻身军警要界。
夏慕云,木樨河冬青树塆人。家豪富,在汉经商,有‘千强益’ ,‘千泰益’ 两大商行。某日晨夏慕云由家返汉,行至黄岗庙【罗田七道河乡黄岗庙村】,见路旁一肉铺屠凳【屠夫卖肉用的大厚木板】上仰睡一人,其人相貌不俗。夏慕云好奇相问,得知其为同族弟兄夏斗寅,因父母双亡,无法度日,准备前往汉口投奔姨母。夏慕云遂带斗寅随行,至团凤因谈生意,斗寅一人去汉,行前夏慕云赠银元二十块。
二日后,夏慕云抵汉,斗寅已等候多时,原来斗寅好赌,夏慕云又给银元五十块,不多时斗寅又输得身无分文。斗寅姨母在武昌朱衣巷当尼姑,家境亦不宽绰,斗寅又不愿给人做工。无奈之下,夏慕云再次资助斗寅,进入湖北武备学堂读书。两年后斗寅毕业入三十二标当兵,因身高貌正,当了标队官,随后又任大队队副,并加入了同盟会,率队参加辛亥起义,从此一步一步地走上从军从政的道路。
夏斗寅的人生起步,得益于夏慕云的大力资助。夏斗寅主政湖北后,夏慕云在生意场上得到了夏斗寅的特别关照,更是财源滚滚,声名鹊起,一度被汉口商会举为董事。但他们的这种互助互补的关系,却让夏慕云身首异处。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一日,麻城东山南庄区【白石山】余家冲的大富豪余子敦死后做斋开吊,麻东和罗田等地的大小官员富豪名流,聚集一堂,夏慕云亦在其中。红二十八军军长高敬亭侦知后,即派八十二师政治部主任石水田带领手枪团四十多人,冒充国民党三十师别动队,先将东八区联合保卫团担任守卫的一个排全部解决后,‘将聚集在余家冲开吊的地方大小官吏,土豪劣绅杀了个精光’ 。事后收敛尸身,夏慕云的头颅遍寻不见,夏氏家族被杀的还有夏囗卿,夏波臣。为此夏斗寅跑到蒋介石面前告状,蒋介石处罚了二十五路军大批军官,又免掉了鄂豫皖‘剿匪’ 总指挥梁冠英的职务,改由卫立煌接任。
3.近日翻阅【麻城县志】民国二十四年续集版第一一二页忠烈目录,有夏士鹏【夏熉】小传,因篇幅在此略过。摘录本文第四章史料;光绪八年版【麻城县志】忠烈传三一零页; 夏熉,庠生,老成练达,乡望素孚,咸丰初粤匪扰麻城东乡,熉同詹兆朱,胡鼎三,童先桃等首倡杀贼起团,复以带勇随许知府出境剿贼,于广济阵亡。
& &夏熉一名夏士鹏,子承汉。年甫十八,谋杀贼复仇,负父骸骨归,遂尽毁家产,仿鸟枪式成火器数千具,辅以戈矛,蔚戍劲旅,往寻父殉难之所------孙三人,祚科,祚甲,祚辉,皆孝友笃厚,曾孙八人,长某次斗寅,即今陆军上将,湖北省政府主席灵炳也------
七. 后记与参考资料目录
1. 东山夏氏一脉,源远流长,笔者数度提笔欲作小记,皆因资料匮乏而却步。但宗族渊源,继往传承等诸题议,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除机缘巧合偶得一本民国二十九年四修宗谱外,再无缘尽阅东山夏氏全套族谱。同村全套谱系,数次借阅不得。宁肯束之高阁,任尘封蚁蛀,而不让有志考证者,他愚乎?我痴乎?
& &感谢网络的发达和[夏氏宗亲网] 上的相关史料,给了我一个尝试考证家族史的平台。尽管本文有很多问题仍须探讨,有很多东山夏氏的史料和名人因无资料而忽略,有些论证与史料和谱系记载小有出入,相关的链接有些牵强附会,甚至有些问题难以自园其说。但笔者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秉承尊宗敬祖的良知公徳,作就拙文,与宗亲们互相交流. 探讨。
2.& & & & 本文参考摘录如下,如有遗漏和错谬,敬请谅解。
[夏氏宗亲网].[ 麻城县志] 光绪八年版,民国二十四年版。[夏氏宗谱总纲] 东山版,[蕲黄四十八寨纪事] ,宋史[淮西薛季宣传] ,宋史[食货志] ,明史[食货志] ,[蕲州志] ,[黄州志] ,[中囯茶叶目录] ,[唐书地理志] ,[民国罗田志稿] ,南宋季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唐陆羽[茶经] ,[麻城文史] ,南朝刘宋时期[桐君录] 。
3. 网络相关搜索词条; 夏姓,古地名索引,夏斗寅,鄂东移民------
东山夏氏闻人
& & 1. 东山夏氏人才济济,以上几章叙述过的人物暂且省略不提,主要介绍一位东山夏氏家族中名望最大,官职最高,在近代史中曾左右过中国的政局风云,饱受是非争议的人物。
夏斗寅,字灵炳。【一八八五------一九五一】,湖北省麻城市木子店镇搁船山村夏家垸人。早年丧父,母亲梅氏白天上山拾松枝做灯火,夜间帮人织麻纺线,为乡邻缝补浆洗,纳鞋搓衣,赚得少许钱粮供夏斗寅上学读书,维持生计。
夏斗寅十三岁时母亲抱疾离世,生活困窘,学费无看。十五岁背井离乡浪迹至武昌,入湖北武昌一所普通学校半工半读,并加入了同盟会。毕业后考入湖北新军三十二标队从军。任三十二标队官,第二大队队副。
一九一一年,率部参加辛亥革命,后担任湖北陆军第一师工兵营营长。一九一七年,参加护法战争,被湖北督军王占元打垮。夏斗寅在奔逃途中捡到一只装满钞票的皮箱,遂自拉大旗招纳败兵,组成了自已的武装,并由此发迹。一九一九年,夏斗寅率部参加湖南军队对王占元的战争,再次兵败,退往湖北,江西和湖南的交界地区。
一九二六年,随唐生智加入国民革命军,任国民革命军鄂军第一师师长,参加北伐。攻克武汉后,任独立第十四师师长,兼湖北省政务委员会和国民党特别党部执行委员。
一九二七年五月十七曰,夏斗寅在宜昌发动兵变,攻打武汉,为叶挺独立团击败。后来又反对唐生智,拥护蒋介石,被任命为第十三军军长,第二十一路军总指挥,率部参加中原大战和对工农红军的围剿,受到蒋介石的器重。
一九三二年被任命为湖北省政府主席,陆军上将。一九三三年辞职,改任鄂豫皖剿匪总司令部上将总参议,一九三四年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抗战前夕,夏斗寅在湖北招贤纳士,广集宏猷,自行设置了一个‘省政设计委员会’ ,专致‘强省富民安内攘外事宜’ 。遭到蒋介石的猜疑,将他调往成都,任成都行辕上将总参议的闲职。抗战胜利后,夏斗寅拒绝蒋介石的邀请,退出军界,在武汉经营农场及煤矿事业。
一九四九年,武汉解放前夕。夏斗寅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救济委员会’ ,签名拥护共产党。同年五月,人民解放军攻克武汉,夏斗寅任武汉治安委员会委员,蒋介石利用军统特务恐吓夏斗寅,‘共产党不会容留刽子手,蒋总统也不想失去大将军’ ,让他自酌,夏斗寅内心非常矛盾,自悔过去反共,大肆屠杀工农,心中恐惧难安。一九四九年七月,夏斗寅自武汉潜逃至香港,在香港六国饭店以观星相为业,两年后的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三日病逝于香港,侄孙夏长生为其料理了后事。
夏斗寅有二子一女,二子长徳崇,次徳林。在麻城县志和史料中夏徳崇的记载偶有提及,次子徳林和幼女【名字不详】在志史中皆未提及,笔者曾走访同族长者,得知斗寅公的一些史料,在此补遗。
按荣七公支下派系------应兆启天明,袓徳长远,忠厚传家------夏斗寅属‘祖’ 字辈,为荣七公支下第二十一世孙。
夏斗寅最辉煌的时期是在一九二六年【史料称他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工农,引起蒋介石对他的重用】至一九三三年【时任湖北省政府主席,陆军上将,兼任武汉卫戍司令】。在此期间,东山夏氏家族中大小文武官员几近百人,现择其中数人;
夏徳崇,夏斗寅次子。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十三师少校参谋。
夏鼎新,保定军官学校毕业,中央陆军十三师三十八旅旅长,后任副师长。
夏鼎彝,十三师少校军需主任。
夏祖植,十三师七十六团团长。
夏祖培,武汉警备旅二团三营营长。
夏敬贤,十三师三营少校营长。
夏气清,十三军工兵营营长。
夏祖敦,湖北省法律专科毕业,先任长沙署长,后任汉口警察局副局长。
上述几人录自民国二十四年版【麻城县志】,也就是一九三五年。从那以后经八年抗战,三年內战,致一九四九年新中囯成立,这中间十余年因战事频繁,风云变幻,东山夏氏族人为抗日捐躯赴难者,族谱和史料记录皆有之,因国共反目,而兄弟阋墙的死难者也数不胜数。抛开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东山夏氏在现代进程的洪流中,发展迅猛,从军从政,务工经商,在各行各业间大展身手,尽显风骚。
2. 各种史料和网络上对夏斗寅起家发迹的过程叙述很多,是非评判不一。笔者从近支族祖夏德成老先生处,探讨了一些夏斗寅发迹的轶事,权当补遗。
夏徳成生于民国九年【一九二零年】,至今健在,其叔即夏祖敦,湖北法律专科毕业,先任长沙署长,后任汉口警察局副局长。夏祖敦和夏斗寅同属‘祖’ 字辈,二人虽一为警界,一为军界【政界】,但都得到了同族兄长夏慕云的大力资助,方能施展拳脚,跻身军警要界。
夏慕云,木樨河冬青树塆人。家豪富,在汉经商,有‘千强益’ ,‘千泰益’ 两大商行。某日晨夏慕云由家返汉,行至黄岗庙【罗田七道河乡黄岗庙村】,见路旁一肉铺屠凳【屠夫卖肉用的大厚木板】上仰睡一人,其人相貌不俗。夏慕云好奇相问,得知其为同族弟兄夏斗寅,因父母双亡,无法度日,准备前往汉口投奔姨母。夏慕云遂带斗寅随行,至团凤因谈生意,斗寅一人去汉,行前夏慕云赠银元二十块。
二日后,夏慕云抵汉,斗寅已等候多时,原来斗寅好赌,夏慕云又给银元五十块,不多时斗寅又输得身无分文。斗寅姨母在武昌朱衣巷当尼姑,家境亦不宽绰,斗寅又不愿给人做工。无奈之下,夏慕云再次资助斗寅,进入湖北武备学堂读书。两年后斗寅毕业入三十二标当兵,因身高貌正,当了标队官,随后又任大队队副,并加入了同盟会,率队参加辛亥起义,从此一步一步地走上从军从政的道路。
夏斗寅的人生起步,得益于夏慕云的大力资助。夏斗寅主政湖北后,夏慕云在生意场上得到了夏斗寅的特别关照,更是财源滚滚,声名鹊起,一度被汉口商会举为董事。但他们的这种互助互补的关系,却让夏慕云身首异处。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一日,麻城东山南庄区【白石山】余家冲的大富豪余子敦死后做斋开吊,麻东和罗田等地的大小官员富豪名流,聚集一堂,夏慕云亦在其中。红二十八军军长高敬亭侦知后,即派八十二师政治部主任石水田带领手枪团四十多人,冒充国民党三十师别动队,先将东八区联合保卫团担任守卫的一个排全部解决后,‘将聚集在余家冲开吊的地方大小官吏,土豪劣绅杀了个精光’ 。事后收敛尸身,夏慕云的头颅遍寻不见,夏氏家族被杀的还有夏囗卿,夏波臣。为此夏斗寅跑到蒋介石面前告状,蒋介石处罚了二十五路军大批军官,又免掉了鄂豫皖‘剿匪’ 总指挥梁冠英的职务,改由卫立煌接任。
3.近日翻阅【麻城县志】民国二十四年续集版第一一二页忠烈目录,有夏士鹏【夏熉】小传,因篇幅在此略过。摘录本文第四章史料;光绪八年版【麻城县志】忠烈传三一零页; 夏熉,庠生,老成练达,乡望素孚,咸丰初粤匪扰麻城东乡,熉同詹兆朱,胡鼎三,童先桃等首倡杀贼起团,复以带勇随许知府出境剿贼,于广济阵亡。
& &夏熉一名夏士鹏,子承汉。年甫十八,谋杀贼复仇,负父骸骨归,遂尽毁家产,仿鸟枪式成火器数千具,辅以戈矛,蔚戍劲旅,往寻父殉难之所------孙三人,祚科,祚甲,祚辉,皆孝友笃厚,曾孙八人,长某次斗寅,即今陆军上将,湖北省政府主席灵炳也------
{:3_231:}{:3_231:}{:3_231:}
麻城下岗企干
我此生一直有个愿望,想写一本夏斗寅的传记。正在搜集资料,有些突破。昨天台湾朋友刚寄来台版《万耀煌口述实录》,今天又在举水得到夏氏如此宝贵的资料,感谢秋不再和作者老飘!
关于夏氏的资料,有些地方值得商榷:
1.夏鼎新好象是中驿人,不知是不是东山夏氏一脉。中驿姓夏的也不少。夏鼎新是保定四期生,在张森故去后,一直是夏斗寅在军中最信任的人。东山夏氏族谱有无夏鼎新传?存疑。
2.夏斗寅早期在湖北新军中的职务有误,他不是32标的队官,而只是班长级别。我手头就有32标队官上以干部的完整名单,没有夏。武昌起义时成为临时编组的副大队长。
3.说夏斗寅为国军上将不确。国军的军衔分职务军衔和正式的铨叙军衔。职务军衔是随着职务走的,职务免了,或辞职了,职务军衔也就没了。夏氏任成都行辕上将参议,就是职务军衔,任此职时可以戴上将领章,但卸任后就不行了。夏的正式军衔是陆军中将。象戴笠,他早就挂了中将的职务军衔,但45年以前他的正式军衔是陆军上校,死前不久才正式升为陆军少将。这也是国军军衔的混乱现象之一,正式军衔和实际地位相差太远。
期待与楼主和老飘交流。
查看完整版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氏春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