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帮派技能怎么研发谁能帮我做一套牛逼的70级的法女套(在道道道区),或者教教我我怎么做法套求教

问道体木如果传火套的话,装备需要什么样的属性呢?请大虾们详细教我这个新手一下_百度知道
问道体木如果传火套的话,装备需要什么样的属性呢?请大虾们详细教我这个新手一下
我有更好的答案
伤害对木的毒有效果吗?
“体木如果传火套的话,装备需要什么样的属性呢?”你是体木额.装备要有所有属,然后就是加体质的,因为你是体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问道体木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拒绝访问 | www.773buy.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773buy.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eb71c9ac2764394-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转载]民间开天眼的方法!&见鬼法&一、&摄鬼法&首先盘
民间开天眼的方法! 见鬼法 一、 摄鬼法
首先盘腿闭目静坐,摒弃一切外缘,使自己陷入冥想,呼吸采全身法(注心力入气藏,提气藏真气,再以心力运真气于两手掌)。两手之小指上勾无名指,母指上压中指,中指屈握掌心,而两食指直伸似合掌状相抵。再运心力提气藏之,使气上升充满脑部,凝心闭目作观。注想死者(或其欲见之鬼魂)面貌身材、和言行动作,再运心力提气藏真气为止,做不出声的命令其魂即来,如此当可见鬼。若双眼睁开,则鬼自然消失。
二、夜能见鬼法 用乌鸦双眼泡水数日,再用其水涂在左眼上,日涂数十次以上。三日过后,晚上就能见鬼。此乃俗称的「鬼眼」或「阴阳眼」之法。
三、净眼见鬼法
这是我们常在电影中看见道士用的方法,取柳叶放在清水中,道士施法于上,再将柳叶擦眼,或以水滴入眼内,则「鬼眼」便开。但是一般人并无法力,无法如此做,所以只好借助于天地灵气,方法如下:择青绿细长柳叶两片,将清明节或端午节当天露水,盛装在不透光的器皿中,将柳叶置于露水内连同器皿封存三日,再取出擦眼或直接贴在眉下,自然能见鬼。
四、待鬼法
选一处桥下(下方需有河流),稻草一把盖于头上,于晨雾时(清晨五点以前,最好是一至三点间)蹲在桥下无动,也不能出声,身前再祭上三炷清香,如此便能见到桥上或桥下鬼魂。但此法较危险,因为鬼魂也能见到你,甚至以为你是土地神,所以都会来向你祭拜,而当你一有动作或发出声音时,则鬼魂可能对你不利。
五、中元见鬼法
一年一度的中元节,不管是佛、道皆会举行盛大的超渡法会,此时,只要聚精会神地看着供桌,或是从主法师衣袖间望去,则可能见到野鬼来此抢祭品的画面。不过这不是一般人都能看得见的,那得要你有足够的诚心才行,有道是「心诚则灵」,正是如此。而见鬼的时机,则必须在主法师讲完经文(咒语)时才能见到。
六、观落阴法
这是时下最流行的方法,由阳间的「活人」直接到阴间去见「死人」。此法往往由法师在道场上作法,透过符咒的力量及活人的念力,再由仙佛带,便可神游阴间,见到往生的亲人或是其它的鬼魂。
七、乌鸦眼
这个只是民间传说。把乌鸦的眼睛生扣出来,用烫水滚一下,再生咽下去(不可咬破),就可以终生都看得见……但是乌鸦可能会报复。而且,此法好像没有破解之术,万一你看见以后不想再看……抱歉,没办法了。 
  除此之外,尚有夜半吹箫、铜铃、水晶球或是镜子……等,都可招来鬼魂。不过话再说回来,如果你怕鬼,甚至不想见鬼、遇鬼,那么这些方法对你来说也是多此一举。
  记住,这些大都只有在农历七月(鬼月)才比较奏效。其它时候……保不齐啦,因为鬼可能没出门哦。
我师父说过,天眼按照佛家说法有5层:第一层:肉眼通,第二层:天眼通,第三层:慧眼通,第四层:法眼通,第五层:佛眼通。
但是按照道家的说法就有九九八十一层,而且每以层还分上,中,下,一般我本人开天眼都要借助符咒,没办法,道行不够嘛
这些是真的吗?
禁术又称“禁法”。“禁”有禁止、禁锢、遏制之意。道教认为用此可遏制鬼物、毒虫猛兽和驱治疾疫。禁术由早期气术、符法派生而来,始见于东汉末。《后汉书方术传》载,徐登、赵炳善越方(即禁术),徐登以气“禁溪水,水为不流;炳复次禁枯树,树即生荑”,以及其它禁火、禁虎诸异事。
  禁术可大别为“气禁”、“咒禁”两类。《抱朴子内篇至理》记气禁,其文曰:
“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验,多气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己不染。又以群从行数十人,皆使无所畏,此是气可以禳天灾也。或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以瓦石掷人,以火烧人屋舍。或形见往来,或但闻其声音言语,而善禁者以气禁之,皆即绝,此是气可以禁鬼神也。入山林多溪毒蝮蛇之地,凡人暂经过,无不中伤,而善禁者以气禁之,能辟方数十里上,伴侣皆使无为害者。又能禁虎豹及蛇蜂,皆悉令伏不能起。以气禁金疮,血即登止。又能续骨连筋。以气禁白刃,则可蹈之不伤,刺之不入。若人为蛇虺所中,以气禁之则立愈。”
  ①葛洪《抱朴子内篇至理》篇亦记其事,唯赵炳作赵明,谓左慈、赵明等能以气禁水、禁火、禁沸汤、吹拔入木之钉等。《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禁术专书:《入温气疫病大禁》七卷,《断虎狼禁山林记》《召百里虫蛇记》各一卷。表明魏晋时,禁术十分流行。
  ②其《释滞》篇亦有类似记载,曰:“善用气者,嘘水,水为逆流数步;嘘火,火为之灭;
嘘虎狼,虎狼伏而不能动起;嘘蛇虺,蛇虺蟠而不能去。若他人为兵刃所伤,嘘之血即止;闻有为毒虫所中,虽不见其人,遥为嘘祝我之手,男嘘我左,女嘘我右,而彼人虽在百里之外,实时皆愈矣。又中恶急疾,但吞三九之气,亦登时差也。”
  ③《抱朴子内篇登涉》在记述气禁之外,还记咒禁。谓“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数组前行’,凡九字,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
  ④涉江渡海则祝曰:“卷蓬卷蓬,河伯导前辟蛟龙,万灾消灭天清明。”
  ⑤又谓:“若道士知一禁方,及洞百禁,常存禁及守真一者,则百毒不敢近之,不假用诸药也。”
  ⑥《葛仙翁肘后备急方》还有治病之禁咒。如《治寒热诸药方》《治目赤痛暗昧刺诸病方》《治为熊虎爪牙所毒病方》等,皆用咒语治病,其法与咒术无异。
咒术是道教应用咒语祈请神明、诅咒鬼蜮的一种方术。被认为可以感通天帝,役使鬼神,达到除邪消灾、逢凶化吉的目的。
咒语导源于巫觋。《尚书无逸》有“厥口诅祝”,《正义》曰:“以言告神谓之祝,请神加殃谓之诅。”
  ①其书面形式,最初发现于东汉墓葬中,与符箓连为一纸,表明在东汉时符箓与咒语已经合并使用。故道教在承袭符箓术时,同时也承袭咒术,此后道士作法时,符咒并用一直成为定制。道教在长期传习过程中,对咒语作了很大的发展,创制了各式各样用于各种场合的咒语。它们散见于众多的符箓、道法书中,又有一些咒语专书加以结集。如《太上三洞神咒》十二卷,即收有长短咒语七百三十六首,数量是很多的。道教咒语与符箓一样,使用十分广泛。有用于治病者,加《咒枣治病咒》《咒水治咽喉咒》《治寒病咒》等。有用于内丹修炼者,如《净口咒》《净身咒》《净天地咒》《安魂定魄咒》《坐炼咒》等。有用于驱逐邪祟者,如《六合咒》《役遣咒》《禳童稚多灾符咒》等。有用于雷法者,如《起风咒》《起云咒》《起雨咒》《起雷咒》等。就其语言内容而言,有向天神或大神祈求者,大多为陈述心愿、颂扬威德之词;有向一般神灵进行呼召役遣者,大多为命令之语;有向鬼蜮进行诅咒、呵责者,大多为斥责,威吓之词。其语言形式,大多为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组成的韵语(以四言为最多),少数为长短不齐的无韵语,还有一些夹有梵文译音或纯为梵文译音的咒语,如“唎吽啰咤”等。咒语的文末,一般都以“急急如律令”作结。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说:
“急急如律令,汉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张天师,汉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
  ②兹举道书所载数例,以见一斑:
《天蓬敕咒》:天蓬天蓬,万神之宗。威严大道,游行太空。坐南斗内,立北斗中。紫微大帅,天皇赐功。……金阙玉房,大有神功。怒动天地,日月失光。气吞五岳,倾摧四方。顺吾咒者,速来伏降。违吾咒者,倾死灭亡。急急如律令。
  ③《净身神咒》:灵宝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藏玄冥。青龙白虎,队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我真。
  ④《致雨咒》:五帝五龙,降光行风。广布润泽,辅佐雷公。
五湖四海,水最朝宗。神符命汝,常川听从。敢有违者,雷斧不容。急急如律令。
  ⑤道士念咒,有出声的念,有不出声的默念(称心咒、密咒)。念咒时,常配合掐诀。所谓掐诀,即将手指的指根、指节、指头、指甲背等处,分别与天干、地支、五行、七政、八卦、二十八宿相配,按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或模仿某种形象,作出伸、屈、拉、勾、交等各种手势,即成各种诀。《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二十六云:“诀有七百余目”,“凡掐诀者,所以通真制邪,役将治事。”
  ⑥意谓以此手诀,上通神真,役使神将,治伏群邪。
咒语的思想基础,与符箓一样是鬼神论。但也有人认为气功师如运用这一形式与存思,行气相配合,或许有助于集中精力,诱导意念,使其容易进入气功能状态。不过,这也有待实践的检验。
四时调养,历来为道教养生长生之士所重视。
所谓“四时”,就是一年四季。古人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人的本身就是一个小小的天地。为此,《灵枢.本神篇》早就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凋刚柔,如是则邪僻不至,长生久视。”
关于一年四季的将息调养之法,就其大要来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又因为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
一,春季将息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天为天地俱生,万物欣欣向荣,推陈出新的季节。
   为了应顺天地自然,养生家应当夜睡早起,起身后可在庭园里散散步,活动活动肢体。
   此时,在精神行为上要爱惜生命,对人家要多说鼓励话,不要动辄训人罚人,“以使志生”。这些都是适应春气的养生之道,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会损伤肝气;到了夏天,还会发生“寒变”的毛病,如此就“奉长者少”了。
 丘处机为元代全真道龙门道派的创始人,他在《摄生消息论》一书中指出:“春日融和,为眺园林亭阁,虚敝之处,用摅滞怀,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生抑郁。饭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又说:“(春日)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绵衣。老人气弱骨疏休怯,风冷易伤腠理(肌表),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以上这些,都是春天养生所必须注意的。
二,夏季将息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天为阴阳两气相交,万物荣华充实,繁茂秀丽的季节。为了应顺天地自然,养生家应当夜睡早起,不要为白天时间的增长而感到困扰,且保持肌腠皮肤的通畅。此时,在精神行为上不要轻易动怒,“若所爱在外”。这些都是适应夏季的养身之道,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会损伤心气;到了秋天,还会发生“痎疟”的毛病,如此就“奉收者少,冬至重病”了。
 对于夏天的养生之道,丘处机《摄生消息论》认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纳凉,以防贼风中人。饮食宜温软,不令太饱,畏日长永,但时复进之。渴宜饮粟米,温饮豆蔻热水。生冷肥腻,尤宜减之。若需要食瓜果之类,宜虚实少为进之。”说明即使夏天,饮食也宜防止过份的生冷肥腻,以伤脾胃,同时饮些豆蔻热茶,还对防暑降温有效。在纳凉方面,如果是年老体弱的,尤应注意不要因为贪凉而睡在穿风的走廊过道,以及露天空旷等处,以防弄出其他疾病来。此外另有一法,就是时时想着“冰雪在心”,用自身的意念来克服外界的炎热,这样就心定自然凉了。
三,秋季将息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天为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大地处于收容平定状态的季节。为了应顺天地自然,养生家应当早睡早起,和鸡的睡起时间一样。此时,在精神行为上要使志安宁,收敛神气,使肺气清降,避免秋天肃杀之气的侵害。这些都是适应秋季的养身之道,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会损伤肺气;到了冬天,还会发生“飨泄”的毛病,如此就“奉藏者少”了。
 关于秋天的养身之道,丘处机《摄生消息论》提醒:“但春秋之际,故(旧)疾发动之时,切需安养,量其自性将养。”又说:“又当清晨,睡觉(醒来)闭目叩齿二十一下,咽津,以两手搓热慰眼数次,多于秋三月行此,极能明目。”这些,都可供作养生家秋季将息的参考。
四,冬季将息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天为水冰地坼,天地万物处于闭藏状态的季节为了应顺天地自然,养生家应当早睡晚起,避寒保暖,但又不要过份暖和而使皮肤出汗,藉以保护阳气。此时,在精神行为上要神气内守,使志若伏若匿。这些都是适应冬季的养藏之道,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会损伤肾气;到了春天,还会发生“痿厥”的毛病,如此就“奉生者少”了。
  有关冬季的养藏之道,丘处机的看法是,天冷应当避寒就暖,但也要适可而止,能不烤火则不烤火,否则热气逼进体内,反而不妙。为此,如能做到:“宜居处密室,温暖衣衾,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不可冒触风寒。”就可以了。如系老年人,大冷天不要一早出门,以避霜寒的侵犯。如有条件,早起饮一小杯醇酒活血祛寒,晚上吃上点消炎凉膈的药,不使热气上涌,那就更理想了。此外,“切勿房事,不可多食炙燻肉面馄饨之类”。
道教符咒大全
 幡懸寶號 普利無邊 諸神衛護 天罪消愆
 經完幡落 雲旆回天 各遵法旨 不得稽延
玉皇上帝律令
九曜順行 元始徘徊 華精塋明 元靈散開
流盼無窮 降我光輝 上投朱景 解滯豁懷
得駐飛霞 騰身紫微 人間萬事 令我先知
此間土地 神之最靈 昇天達地 出幽入冥
為吾關奏 不得留停 有功之日 名書上清
悲夫長夜苦 熱?廊龎T中 猛火出咽喉
常思饑渴念 一洒甘露水 如熱得清涼
二洒法界水 魂神生大羅 三洒慈悲水
?櫦办兑磺?br&
斗母玄靈秘咒
玄靈?榮 永保長生 太玄三一 守其真形
五臟神君 各保安寧
 天地同生 掃穢除愆 煉化九道 還形太真
 百官纳靈 ??受新 清虛掩映 內外敷陰
 度命延生 吉日良辰 金童玉女 為我執巾
 玄臺紫蓋 冠帶其身 使我長生 天地同根
天地玄宗 萬氣本根 ?V修億劫 證吾神通
三界內外 惟道獨尊 體有金光 覆映吾身
視之不見 聽之不聞 包羅天地 養育群生
誦持一遍 身有光明 三界侍衛 五帝司迎
萬神朝禮 役使雷霆 鬼妖喪膽 精怪亡形
內有霹靂 雷神隱名 洞慧交?亍∥鍤怛v騰
金光速現 覆護真人 急急如
玉皇光降律令敕
 茫茫酆都中 重重金剛山
 靈寶無量光 洞照炎池煩
 九幽諸罪魂 身隨香雲旛
 定慧青?花 上生神永安
靈寶天尊 安慰身形 弟子魂魄 五臟玄冥
青龍白虎 隊仗紛紜 朱雀玄武 侍衛我軒
破酆都離寒庭咒
功德金色光 微微開幽暗 華池流真香
?蓋隨雲浮 千靈重元和 常居十二樓
急宣靈寶旨 自在天堂遊
道由心學 心假香傳 香爇玉爐 心存帝前
真靈下盼 仙旆臨軒 今臣關告 逕達九天
丹朱口神 吐穢除氛 舌神正? 通命養神
羅千齒神 卻邪衛真 喉神虎賁 氣神引津
心神丹元 令我通真 思神鍊液 道?常存
太上台星 應變無停 驅邪縛魅 保命護身
智慧明淨 心神安寧 三魂永久 魄無喪傾
眾生多結冤 冤深難解結 一世結成冤
三世報不歇 我今傳妙法 解除諸冤業
聞誦志心聽 冤家自散滅
羅?真君神咒
神首循黑道 冥冥超至靈 暗明期朔望
陽德晦陰精 高鎮黃旛闕 茅戢耀霜?
至心俟多福 稽首諷真經
三光化食咒
浩精生法? 氤氳凝天中 兩曜共澄澈
五緯相交通 三光煥已明 寶?凝三宮
帝鄉會九老 咽服百骸豐 金華照光景
身與日月同 念道上聖前 萬劫壽無窮
甘露法食咒
冷冷甘露食 法味食無量 騫和流七珍
冥冥何所礙 受此法飲食 昇天登紫微
福德高巍巍 供食令清淨 一切有為事
普皆成代命 拔汝三塗苦 施汝九玄慶
臨當受食時 諸天皆讚? 寒庭多悲苦
回首禮元皇 女青靈寶符 中山真帝書
一念昇太清 再念皈虛無 功德九幽下
旋旋生紫微
回度往生咒
勤修大道法 精心感太冥 黃華真?降
五臟結胎嬰 幽魂生天堂 飛昇朝上清
福慧無不遍 此食施眾生
安土地神咒
元始安鎮 普告萬靈 嶽瀆真官 土地袛靈
左社右稷 不得妄驚 回向正道 內外肅清
各安方位 備守壇庭 太上有命 搜捕邪精
護法神王 保衛誦經 皈依大道 元亨利貞
沐浴度魂咒
巍巍道德尊 功德已圓成 降身?斫右?br&
師寶自提攜 慈悲灑法水 用已洗沉迷
永度三清岸 常辭五?崮?br&
荐拔往生神咒
 塵穢消除 九孔受靈 使我變易 返魂童形
 幽魂超度 皆得飛仙
救苦往生神咒
太上敕令 超汝孤魂 鬼魅一切 四生沾恩
有頭者超 無頭者生 鎗殊刀殺 跳水懸繩
明死暗死 冤曲屈亡 債主冤家 叨命兒郎
跪吾台前 八卦放光 湛汝而去 超生他方
為男為女 自身承當 富貴貧賤 由汝自招
敕就等眾 急急超生 敕就等眾 急急超生
淨天地神咒
天地自然 穢氣分散 洞中玄虛 晃朗太元
八方威神 使我自然 靈寶符命 普告九天
乾羅答那 洞罡太玄 斬妖縛邪 度人萬千
中山神咒 元始玉文 持誦一遍 卻病延年
按行五嶽 八海知聞 魔王束首 侍衛我軒
凶穢消散 道氣長存 急急如律令
普??ㄊ持?br&
 自然天?N食 吾今與加持 一粒變河沙
 十方鬼神共 饑渴永消滅 食之宴瑤池
 今將施幽魂 功德不思議 一切有為鬼
 普皆成大冥 拔度三途苦 施如九玄親
 靈壇受持自 諸天皆讚? 幽魂昇天堂
 飛昇朝上清
開經玄蘊咒
 雲篆太虛 浩劫之初 乍遐乍邇 或沉或浮
 五方徘徊 一丈之餘 天真皇人 按筆乃書
 以演洞章 次書靈符 元始下降 真文誕敷 
 昭昭其有 冥冥其無
 沉痾能自痊 塵勞溺可扶
 幽冥將有賴 由是昇仙都
  正一教的前身是产生于汉末的五斗米道,因入道的人需出五斗米而得名。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张角于中平元年(184年)二月率太平道起事后,同年七月,汉中地区张修也率五斗米道响应。
  张天师捉鬼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明人罗懋登的长篇通俗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随同郑和下西洋的两个法师之一便是张天师,而笔记中记载张天师捉鬼的故事也极多。故乡有座名谓“祥云观”的道观,是元初濮鉴建造,原名玄明观,为江南三大道观之一,清初为避康熙玄烨讳才更名“翔云”。据说当初香火极盛,但我看到时就只剩了一个山门,还有两只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拉倒的石狮子。山门是用条石砌成,正中有条裂缝,老人说那就是张天师路过此地时与观主张和斗法失利,一怒之下用法剑砍出来的。虽然我看不出哪有剑砍的痕迹,但听到这故事却让人大为神往,几乎信以为真,因为居然还有事实佐证。在笔记中,天师和法官向来以“五雷法”降妖伏魔,清人袁枚《续子不语》有《朱尔玫》一条,谓康熙间有术士朱尔玫以邪术惑人,号称神仙,名重京师。某次与张天师斗法,朱尔玫将茶杯抛在空中,仿佛有人捧着,竟不落下,而张天师亦掷一杯,则张杯停于空中,而朱杯落矣。
“或问真人,真人曰:‘彼所倚者,妖狐也;我所役者,五雷正神也。正神腾空,则妖狐逃矣。’”
  五斗米道以"治"为单位,天师为最高领袖,各治立治官,祭酒统领信道教众,组织相当严密。它的宗教活动与太平道类似,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如新入道的信徒名
"鬼卒",成为骨干后,由他统领一众新教徒,则升为"祭酒",祭酒还负责在要道路口设立"义舍",为过往行人准备食物。祭酒讲解《老子》的记录名为《老子想尔注》。书中主张信徒努力修道,"各安其位",以达到"治国令太平"的理想;要求教徒遵守"忠孝城信、行善积德"的道诫,"奉道诫,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
  张修后被张道陵的孙子所杀,道教传统说法,以张道陵为五斗米道的创建人。张鲁在曹操远征巴蜀时受其官职封赏,随其到了内地,五斗米道徒几万户被曹操安置于长安、洛阳、邺城等地。五斗米道始在内地传播。很多贵族加入五斗米道,如王羲之,祖辈从汉魏之际即信仰五斗米道。此时五斗米道更名为天师道。
  南北朝时,北朝有寇谦之,南朝有陆修静对天师道进行了改革。
  寇谦之出身于贵族家庭,祖辈几代信奉天师道。他自幼学道,后跟随道士到华山修道,最后选定嵩山作为其传道地,成为十六国北魏之际北方天师道领袖。他废除了原来祭酒等道官私授教职的做法以及天师道一些教职的世袭制度,要求"唯贤是举"并废除五斗米道原有的24治名称,规定信徒不得随意改投道官,道官招收弟子应先考察三年等。他重新制定了有关宗教活动的规章,废除入道费用、治病报酬等租米钱税,规定"从今以后,……唯听民户岁输纸三十张,笔一管,墨一挺"。寇谦之教导道教信徒应当遵守修道戒律,并认真作斋功礼拜,从而得道成仙。后人称经寇谦之改造后的天师道为新天师道或北天师道。
  陆修静出身于江南士族名门吴郡陆氏,他对道教发展有着重大贡献。为了将当时的道经去伪存真,加以整理,他到处搜访道经曾经"南诣衡湘,九
,西至峨眉、青城",足迹遍布半个中国。他整理了《灵宝经》,编写了《灵宝经目》。在编写后者时,将《灵宝经》分为"三洞四辅十二类"。后来的《道藏》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陆修静制订完善了道教戒律和斋醮仪式,整理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规定。经过陆修静在斋仪方面的统一、规范和编订工作以后,天师道从形式到内容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健全。后人称他的天师道为南天师道,以此和寇谦之的北天师道相对。
  隋唐时期,道教兴盛,正一教也即天师道逐渐融合其它符箓各派。宋真宗曾召见第24代正一天师张正随,赐其"先生"的称号,自此,直至南宋末第35代天师张可大,几乎代代正一天师都得到赐号。宋徽宗时,第30代天师张继先极得宠信。朝廷为他在京城附近修建了"崇道观",龙虎山本营的上清观也升格为"上清正一宫"。自从张可大被宋理宗授予总管符箓各派的大权,正一派就取得了符箓派道教的统领地位。
  无缝服和银印,让他主领江南道教。第二年又封他为"宣道灵应神和真人"。此后,历代正一天师都被元统治者封为真人。第39代天师张嗣成,在泰定二年(公元
1325年)被封为"翊元崇德正一教主",并被授权常管全国道教事务。元代,龙虎山天师府权力很大:可以建议任免江南各地道教事务管理官员和道观管理人员,向皇帝提出新建道教宫观的经费供给和人员编制,它还可以直接发放"度牒",即道士身份。
  明太祖朱元璋赐第42代正一天师张正常"真人"。并下诏让正一天师世代掌管全国道教。自此,至第52代张应京,除第50代张国祥,代代天师都被封为大真人。张宇初曾以全国道教首领的身份,写下《道门十规》一卷,阐述了道教派流、宫观修整等问题。
  清代、民国年间,正一道逐渐衰落。1912年,第六十二代正一天师张晓初在上海筹建正一派的全国性教会组织"中华民国道教总会",仅成立了上海分会。
编辑本段道教正一教茅山法术秘传一、家畜兴旺二法
  1、安槽法:   此法适用于农村山区、家中养牛、猪、鸡等家畜,都可用此法使家畜长得快,不得瘟病。
  方法:如家中养猪,要安猪槽,安猪槽前在槽下挖
一坑。用面粉做一猪,有七寸长左右,嘴要张,在锅中蒸熟。坑中放朱砂、神砂、心红(银珠)、金精石、银精石五样药(药店都有)各十克,将面猪站立放在猪糟下坑中,嘴向东方,在面猪嘴前放点猪食,将猪槽放在坑上。
  在猪圈门口或圈内设坛。焚三支香,一对蜡,烧点纸钱。请神,即请猪大王,多念几声“有请猪大王”。念安槽咒:“三根茅草一间房,再来一根当中梁,丁字虎、八字龙,青龙白虎来护槽,宁叫青龙高一丈,不叫白虎抬头望,青龙高了自下降,白虎抬头要伤亡,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一边念咒一边用毛草在地下摆出符样,没有毛草可用其它草代替,用三根针横放在符中(符中细线代表针)。(参见符图:1)念完咒摆出符后,用快刀(家中菜刀即可)将符竖起从中间砍开,针要砍断。
  此法只管六十年,六十年后又要重新安槽。其它家畜也是同样的方法。养牛就做一面牛、入牛食、请牛大王,养鸡、做面鸡、放鸡食、请鸡大王其它都是一样。
  2、扫槽法:   扫槽法比安槽简单、可以使家畜不得病瘟,家畜肯吃,长得快,此法最多管1~3年。
  方法:如养猪,可在圈门口或猪圈内设坛,请神、请猪大王,用一扫帚在猪圈内四角处扫,可将猪瘟邪气全扫掉,边念咒边扫,从里向外扫,扫槽咒:“一扫槽、扫帚到,二扫槽、瘟气掉,三扫槽、扫九代,邪气煞气齐扫掉,马灵官出令,用下千票,出下威灵,前来安槽。安槽要请诸佛菩萨,诸佛菩萨现金身,一年喂猪(鸡、牛等)长千斤,一头五头喂的多,每年两槽也不多,五月买猪十月卖,肯吃肯长来的快,瘟气邪气再不来,上长运气进猪(鸡、牛等)财。马灵官管九代,瘟气邪气不遭害。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咒念完扫出门外后,在圈内写:“姜太公在此斩妖除邪杀鬼万千急急如律令。”写时随便用什么东西写在墙上就行,最好用毛笔蘸朱砂写在黄纸上,然后贴在猪圈内。
  其它家畜在扫槽时也用此法,只是把扫槽咒中的字改变一下。
编辑本段二、禳星
  禳星就是犯了煞星,需进行禳解。适用于运气不好、多灾多难、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口舌是非、久病不愈、心慌心乱、不归家宅、身中邪气、邪煞报应等,都可归于犯煞星。
  禳解方法:择一吉日,设坛,备好香蜡纸等供品,一面镜子,大小都可,七星灯(一盏灯中有七个灯芯)一盏,红公鸡一只,红纸一张。
  焚香蜡纸,摆好供品,将七星灯放在供桌上点燃。镜子放在坛上,镜面照坛前方,如坛位是坐北向南,镜子应照在南方,红公鸡放在坛前。
  代请师显灵显圣,让患者跪在坛前。用鸡冠血点三滴在镜子上,镜子照在患者身上,将红纸搭在患者头上,鸡冠血点三滴在红纸上,患者双手可把红纸扶住,以免红纸从头上掉下来。念灵官禳星咒(念出声):“灵官咒,灵官法,马灵官下来有邪法,请马灵官下位来禳煞,禳你阴煞还阳煞,禳你邪煞还神煞,口舌是非一起压,禳你天上星,地下坑,禳你太阳星,狗咬星,日光星,月光星,夜马星,扫帚星,乌龟豪煞星,小儿星,有煞退煞,有病退病,百病齐退,万病齐抓,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接着再念玄天咒“真武大将军,玄天自上尊,脚踏龟蛇将,宝剑现七星,皂旗遍日月,代领百万兵,仙佛见之皆拱手,邪魔见之化灰尘,有人念动玄天咒,八大金刚随后跟,天上念起天也动,地下念起地也崩,倘有邪魔不服者,宝剑一举永无踪,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用令牌在坛前拍三下,念令牌祛邪咒:“令牌一响天摇地动,踏一脚鬼怕神惊(脚用力在地下踏一下),上方打开灵霄殿,下方打开地狱门,石门打开火烟起,才显方伦大将军,方伦领兵来到此,邪魔鬼怪尽除根,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边念咒边用令牌在患者身前身后拍数下。
  将红纸从患者头上取下,用红鸡冠血点患者前额、头顶、后脑三处各一滴血,患者叩三个头后可站起。
  谢师送神,再次焚香蜡纸,念送神咒:“弟子&&&(施术者法名)虔诚谢过三清祖师、观音菩萨、历代先师等诸位仙师,助弟子行法,治病疗疾、普救苍生、恭焚宝香,叩首奉送,后有所求,还当叩请。”
  将红纸让患者家中人或其它人送在野外焚烧,镜子也送在野外,再烧些纸钱。也可将红纸和纸钱烧在室内,将纸灰和镜子送在野外扔掉。
编辑本段三、天坑镇法
  天坑镇法是一种制人之法,此法简单易行,且效果好。施法时在对方门前或对方必经之路上挖一坑,坑内画一太极图,用九张黄纸把对方名字分别写在九张黄纸上,每张黄纸写一个名字,将九张有名字的黄纸十字重叠放在坑中,名字朝上。用一瓷碗,在碗上用朱砂画五雷符,也可在一张黄纸上画五雷符,盖上“道经师宝”法印,贴在碗内。碗扣放在有姓名的九张纸上。(见符图:2)
  用一新青砖,在砖上用朱砂画泰山镇符(见符图:3),在砖左右两侧各画泰山侧符(见符图:4),将砖平放在碗上,符朝上。
  请神,就是烧部分黄裱纸于坑中,并向神灵通报要办的事。将坑埋好,只要对方从坑中经过就会患病。
  解法:将坑中砖、碗、有姓名的黄纸取出即可破解,对方就会病愈。
编辑本段四、消灾法
  此法适用于多灾多难之人,家中经常有横祸出现。灾难很可能降临某一人身上,也有可能会全家人都有灾难,原因不明。由灾难而影响到家庭不和、工作不顺、身患
疾病,个人一切都不顺等等。
  禳解的方法可以用疏文的形式进行消除灾难。此法的运用要求对方一定要信神灵,在阳间不能作恶多端、诽谤神灵,否则不灵。
  方法:选一黄道吉日,备好香蜡纸,备好香花,美酒、香茶、水果等供品。用黄纸墨汁书写好疏文。
  设坛,坛上供俸:“南宫孚佑帝君恩主、九天司命真君恩主、先天豁命灵官恩主、精忠武穆王恩主。各位恩师”神位,神位用红纸墨汁书写。如果在自己坛上消灾,自己坛上没有供俸以上神位的,也要将以上神位设在自己的坛上。如要在对方家中消灾的,就写以上神位即可。
  此法白天、晚上都可进行。坛设好后,摆好供品、焚香蜡纸,请神,请神一定要把所供俸的*请上。要求对方跪在坛前,叩三个头,可发愿心,灾难消后如何精忠报国,如何报达神恩之愿。将疏文焚烧,对方再叩三个头。再次焚香蜡纸,谢师、送神。
  此法可在佛道两家庙中办,效果更好。
编辑本段五、为父母求寿文
  为父母求寿法大多应用于岁数较大,接受寿终的老父老母。如身患重病或有不治之症医治无效必定寿终的老父老母不能用此法求寿。也不能为年轮较小的父母求寿,如为40岁~60岁的父母求寿为时过早。但有少数父母寿数较少,寿数在60岁以上,可为其增加寿数。总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为父母求寿、延长父母的寿命,其父母必须要信奉神灵。此法是为自己的父母求寿,他人的父母能否用此法求寿呢?是一样的。在求寿数时不能要求太高、一切都是靠神灵作主,靠神灵来延长父母的寿数,到底能延寿多少年?是五年、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难说。过高的要求就是靠神灵也办不到,三年、五年、多则十年,神灵很可能都办不到。增加三十年或更多的寿数,谁也办不到,如果能办到,某些人就能活到千岁以上。
  给父母延寿数,父母一定要发愿心,在发愿心是可以要求诸神给自己增加三年、五年或十年的寿命,不要要求太高,并在发愿心时一定要讲明如何还愿,还什么等。如给父或母求寿后,如求寿五年,已经达到,五年后可继续求寿,方法还和以前一样。有些给父母求寿,要反复增加二至三次寿,有的只一次,第二次再也求不上了,这也与人的缘份有关。
  求寿的方法,选一黄道吉日备好香蜡纸、香花、美酒、香茶、水果等供品。用黄纸墨汁书写。如果在自己坛上为父母求寿的,自己坛上没有供俸以上神位的,也要将以上神位设在自己的坛上。如果在对方家中求寿的,就写以上神位即可。
  此法白天、晚上都可进行。坛设好后,摆好供品,焚香蜡纸,请神,请神一定要把所供俸的*请上。要求对方跪在坛前,叩三头,可发愿心。将疏文焚烧,对方再叩三头,再次焚香蜡纸,谢师、送神。
  此法可在佛道两家庙中办,效果更好。
编辑本段六、为求子接嗣文
  此法可为久婚不育者求子,也可为家族子孙后代者求子。凡求子者一定要信奉神灵。选一黄道吉日,备好香蜡纸、香花、美酒、香茶、水果等供品。用黄纸墨汁书写好疏文。盖上“道经师宝”法印,法印可盖在最后落名处。
  设坛,坛上供俸:“文昌梓潼帝君、九天司命真君、先天豁落灵君”神位。神位用红纸墨汁书写。如果在自己坛上给别人求子,自己坛上没有供俸以上神位的,也要将以上神位设在自己的坛上。如果在对方家中求子的,就写以上神位即可。
  此法白天、晚上都可进行。坛设好后,摆好供品,焚香蜡纸,念请神咒,在念请神咒中一定要把所供俸的*请上。要求求子的夫妇二人跪在坛前,叩三个头,可发愿心。请诸神在阴中帮助,求子接嗣,如求到子后如何还愿,报达神恩。施术者可以帮助求子的人请求神灵求子,将疏文焚烧,求子者再叩三个头。再焚香蜡纸,谢师、送神。
  此法可在佛道两家庙中办,效果更好。
编辑本段七、为求功名法
  此法可为有志之士求取功名。此法的运用大多是有一定的条件,不是能给每个人都能求取功名。对那些有上进心,又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有知识但没有机遇的人求取功名较容易。对那些游手好闲,又想贪图荣华富贵
,想求一官半职的人,用此法是无用的,因此法的运用,全靠诸神帮助,每个人的所作所为,神灵都知,如果为不该有功名的人求取功名,神灵在阴中是不会帮助
的。此法还可以为已有功名地位的大德者求取更高的功名。
  方法:选一黄道吉日,备好香蜡纸、香花、美酒、香茶、水果等供品。用黄纸墨汁书写好疏文,盖上“道经师宝”法印,法印可盖在最后落款处。
  设坛,坛上供俸:“九天司命真君、先天豁落灵官,文昌梓潼帝君”神位。神位用红纸墨汁书写。如果在自己坛上求功名的,自己坛上没有供俸以上神位的,也要将以上神位设在自己坛上。如果在对方家中求功名的,就写以上神位即可。
  此法白天、晚上都可进行。坛设好后,摆好供品,焚香蜡纸,念请神咒,在念请神咒中一定要把所供俸的*请上。要求对方跪在坛前,叩三头,发愿心。请求神灵帮助为自己求取功名。如功名取得后,如何精忠报国,报达神恩。施术者也可帮助对方求神灵在阴中给一定的功名。将疏文焚烧在坛前,对方再叩三个头。再次焚香蜡纸,谢师、送神。
  此法可在佛道两家庙中办,效果更好。
编辑本段八、求病愈法
  此法可为久病不愈,经医治无效的病人求快速病愈的方法。无论什么病症,也无论病情的严重程度或病危的病人,只要信俸神灵都可用此法求病愈。
  方法:选一黄道吉日备好香蜡纸、香花、美酒、香茶、水果等供品。用黄纸墨汁书写好疏文,盖上道经师宝法印,法印可盖在最后落款处。
  设坛,坛上供俸:“文昌梓潼帝君、九天司命真君、先天豁落灵官”神位。神位用红纸墨汁书写。如果在自己坛上求病愈的,自己坛上没有供俸以上神位的,也要将以上神位设在自己的坛上。如果在对方家中求病愈的,就写以上神位即可。
  此法白天、晚上都可进行。坛设好后,摆好供品,焚香蜡纸,请神,在请神时一定要把所供俸的*请上。要求对方跪在坛前,叩三个头,发愿心。请求神灵帮助病愈。如病愈后,如何精忠报国,报达神恩。施术者也可帮助对方求神灵在阴中给患者治病。将疏文焚烧在坛前,对方再叩三个头。再次焚香蜡纸,谢师、送神。
  此法可在佛道两家庙中办,效果更好。
编辑本段九、为消前世冤孽
  此法适用于因果病,今世多灾多难、万事不顺,大多为前世冤孽深重,要想使今生来得顺利、无灾无难,一定要把前世冤孽消掉。
  有前世做孽的因,大多反映今世有灾难的果。如果消除前世的孽,必须今世要信奉神灵,多做善事,多积阴德,用消前世冤孽的方法,消除前世冤孽,今世就会无灾无难。
  方法:选一黄道吉日,备好香蜡纸、香花、美酒、香茶、水果等供品。用黄纸墨汁书写好疏文,盖上道经师宝法印,法印可盖在最后落名处。
  设坛,坛上供俸:“文昌梓潼帝君、九天司命真君、先天豁落灵官”神位。神位用红纸墨汁书写。如果在自己坛上消前世冤孽的,自己坛上没有供俸以上神位的,也要将以上神位设在自己的坛上。如果在对方家中消前世冤孽的,就写以上神位即可。
  此法白天、晚上都可进行。坛设好后,摆好供品,焚香蜡纸,请神,在请神时一定要把所供俸的*请上。要求对方跪在坛前,叩三个头,发愿心。请求神灵帮助为自己消前世冤孽。如前世冤孽消除后,如何精忠报国,报达神恩。施术者也可帮助对方求神灵在阴中给一定的帮助。将疏文焚烧在坛前,对方再叩三个头,再次焚香蜡纸,谢师、送神。
  此法可在佛道两家庙中办,效果更好。
编辑本段十、延寿长生大法
  咒:稽首太上尊,归命礼北辰。仰启二尊帝,朝现七元君。经始蜀者出,道为天人根。天地生元气,灵光聚北辰。紫微开帝座,玄阙列真君。於是七元君,大圣善通灵。济渡诸厄难,超出苦众生。三魂得安健,邪魅不能侵。五方降真气,万福自来并。长生超八难,皆由奉七星。与天地同生,与日月并存。天地理循环,返老成全真。生生身自在,世世保神清。善此光中影,家保道心宁。吾今常持诵,延寿又长生。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延寿长生大法是道家的根本大法,也就是长生不老大法,是长寿的捷径之法。此法说容易就很容易,做到难就很难。对那些真正修行严守清规戒律的人来说,很容易做到;那些不守清规戒律,又追求使自己能长生不老的人来说,就难于上青天。
  修炼此法的前题必须要修心,使自己具备高尚的情操
,再修此法,就会长生不老。修炼此法就严守道门道规,必须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乱淫、不妄语。多做好事积阴德,多救人,多布施,多敬神灵,最好以素食为主。能基本做到以上条件的,再修炼此法,就打开了长生不老的大门。
  此法的修炼较简单,每天至少要练一次,最好早晚各一次,天天习练,活一天练一天,没有练四十九天的限制。早上清早起床净手净口后,就面向北方,念咒一遍(默念出声都可),可用剑指在空中画延寿符一遍(见符图:5),晚上在临睡前面向北方练一遍。
方向要求永远是北方,西方也可,其它方向都不可。
  此法修炼时,不需要再设坛请神和敬神,敬神靠平时敬,练完后也不需要送神谢师,练一遍最多有两分钟,也可以每天多练几遍,也可每天多念几遍咒语,或者每天练5分钟、10分钟等。此法的修炼贵
在坚持,不能两天打鱼三天晒网。任何地方都可练,走在哪练在哪 。   经常修炼此法,能避邪祛魔、消灾免难、强身益智。
编辑本段十一、千斤榨
  咒:灵官咒,灵官法,灵官使起泰山榨,泰山重的千斤榨,给你上起千斤法,榨你头,榨你腰,轧你血水顺河漂,抬不起头,撑不起腰,七柱明香把你烧,千人抬不起,万人拉不起,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千斤榨是一种治人之法,可制人于死地,也可用于各种动物。有人把千斤榨称为定身法,说法也有道理。千斤榨使上后,有千斤以上重量,众多人也抬不起来,给人使上后,有千斤的压迫感,使人不能动,时间短者可患病,时间长者可要命,此法用时一定要慎重。
  用法:在近距离时用剑指右手画符(见符图:6),边画边念符咒意念对方身上即可。
  解法:咒曰:奉请九牛祖师来造起,阴九牛、阳九牛、快快起,若不起九牛来造起,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画解法符(见符图:7)时念解法咒意念对方身上即可。
编辑本段十二、定身法
  咒曰:天灵灵、地灵灵,定身祖师来降临,铁牛祖师来降临,铜牛祖师来降临。定你头,定你腰,定你腿。前不动,后不动,左不动,右不动。手一指,喊声“定”,说不动,就不动,抬不起手,扭不动腰,二脚入地不动摇,谨请南头六星,北斗七星,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使用方法:定身法不仅可以定人,而且可以定任何活着的动物。用时念咒,画定身符(见符图:8)于对方身体一次,用剑指向对方一指,喊一声“定”,对方即可定住。此法的应用熟练时不用念咒画符,只要用剑指一指,喊一声“定”,对方能定住,才算真正掌握定身法。
  解法:咒曰:千法解,万法解,只有我来解,铁牛祖师来解退,铜牛祖师来解退,叫你走,你就走,谨请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使用方法:在对方面前画符(见符图9)时同时念咒即可解退。   消灾疏文   伏以   圣智圆通唤醒黎民归正道。
  神恩远被渡人智筏出迷津。   今据   &&省&&县(市)&&&(对方姓名)本命生于&&年&&月&&日&&时,诚惶诚恐。
  稽首顿首。谨以素筵、香茶、鲜花之仪。为消灾植福之事。虔诚敬献于南宫孚佑帝君恩主。   九天司命真君恩主。先天豁落灵官恩主。
  精忠武穆王恩主。暨列位恩师之座前   空念鸾下,生居中士。愧未能超行正道。   每误入邪征,以致灾害及身。甚至疾病缠绵,无计可申。
  转恩&&&&堂(*祭祀是坛,如三清坛,观音坛)列圣诸真,飞鸾显化。济世救人。大开觉路。指点迷津鸾下&&&(对方姓名),自效劳以来。兢兢业业。始终贯彻。以报洪恩。无如年来坎坷时常。
  精神萎靡。愿求讽经以后,却病延年。灾消祸解。家门清泰。疾病康安,永无恶曜之侵临。   定有吉星之护体。无任恳祷之至。谨拜奉闻。天运
年 月 日&&&(施术者法名)九叩上申。   为父母求寿疏文   &&省&&县(市
)居住弟子&&&(施术者法名)谨以素筵、鲜果、香花、清酒之仪。敬献于   九天司命真君;   先天豁落灵君;
  文昌梓潼帝君座前。伏以神恩广大无感不通。圣泽巍峨有求皆应。稽查善恶之权。主持功过之柄。
  窃念弟子生母(父)&&&(求寿者姓名)年当&&岁,气力渐衰。劬芝未报。合适短难知。为人子者实抱隐忧。伏乞&&&堂(供俸*的神坛称堂,如供俸三清,就称三清堂)。飞鸾敬示。始知帝恩开施格外,大溥洪慈。故虔心发愿
。&&&(施术者姓名)为母(父)求寿。稍答亲恩。
  伏冀恩主鉴此愚忱。据情启奏。赐生母(父)以登寿考,再延寿数。赦弟子不孝前愆。无任恳祷之至。瞻仰之至。   天运 年 月
日&&&(施术者法名)   九叩上申。   求子接嗣疏文   &&省&&县(市
)居住弟子&&&(施术者法名)谨以素筵、鲜果、香花、清酒之仪。敬献于九天司命真君。先天豁落灵君;文昌梓潼帝君座前。伏以神恩广大无感不通。
  圣泽巍峨有求皆应。稽查善恶之权。主持功过之柄。叼念弟子宿业深重。生前失修。叹伯道之无儿。悲潘安之孤独。膝下稀微。椿萱爱孙心切。天伦畅乐修夫妻育子志殷。兴怀不寐。耿耿聚衷。伏乞&&&堂(供俸*的坛即称堂,如供俸三清,就称三清堂)。始知帝恩开施格外。大溥洪慈。故虔心发愿。&&&(施术者法名)谨为弟子求嗣以接宗支。伏冀恩主鉴此愚忱。据情启奏。俾继承宗祧,胡万斯年,垂裕后昆,世世相传,无任恳祷之至。瞻仰之至。
  天运 年 月 日&&&(施术者法名)九叩上申。   求功名疏文   &&省&&县(市
)居住弟子&&&(施术者法名)谨以素筵、鲜果、香花、清酒之仪。敬献于   九天司命真君。   先天豁落灵君。
  文昌梓潼帝君座前,伏以   神恩广大无感不通。
  圣泽巍峨有求皆应。稽查善恶之权。主持功过之柄。窃念弟子二十年寒窗。三更灯火。勤修罔懈。仕途多乖。未得寸进。官阶聚玉腰金。总难步超,儒生扬眉吐气。每含下第之羞。徒抱凌云之志。固穷素守栓材摈斥,求进无门,声价难增。伏乞&&&堂(供俸*的坛即称堂,如供俸三清,就称三清堂)。飞鸾启示。始知帝恩开施格外。大溥洪慈。故虔心发愿。&&&(施术者法名)谨为弟子求名,显祖耀宗以振门楣。伏冀恩主鉴此愚忱。据情启奏。俾得一官半职,服务官界。得追杨震之高风。免效李广之奇数。无任恳祷之至。瞻仰之至。
  天运 年 月 日&&&(施术者法名)   九叩上申。   求病愈疏文   &&省&&县(市
)居住弟子&&&(施术者法名)谨以素筵、鲜果、香花、清酒之仪。敬献于   九天司命真君。   先天豁落灵君。
  文昌梓潼帝君座前,伏以   神恩广大无感不通。
  圣泽巍峨有求皆应。稽查善恶之权。主持功过之柄。窃念弟子身体素弱,时欠健康。任服药石。难得回春。终年坎坷时常。渐见形容憔悴。恐因修省疏漏,以致病疫牵缠。忧心耿耿。时抱隐忧。伏乞&&&堂(供俸*的坛即称堂,如供俸三清,就称三清堂)。飞鸾启示。始知帝恩开施格外。
普度洪慈。故虔心发愿。&&&(施术者法名)谨为弟子祈安却病延年,消灾解厄。元辰光彩,命宫安泰。伏冀恩主鉴此愚忱。据情启奏。俾得病躯健全身早平安。灾随电扫,福同云生。无任恳祷之至。瞻仰之至。
  天运 年 月 日&&&(施术者法名)   九叩上申。   消前世冤孽疏文   &&省&&县(市
)居住弟子&&&(施术者法名)谨以素筵、鲜果、香花、清酒之仪。敬献于   九天司命真君。   先天豁落灵君。
  文昌梓潼帝君座前,伏以,神恩广大无感不通。圣泽巍峨有求皆应。稽查善恶之权。主司功过之柄。窃念弟子宿孽未除业障缠身。梦想颠倒。运命频年多乖。丛集愆尤冤孽前世所结。或多杀生灵。或多亏阴骘。以致到处不谐。莫知所自。伏乞&&&(供俸*的坛既称堂,如供俸三清,就称三清堂)飞鸾启示。
  始知帝恩开施格外。 普度洪慈
。故虔心发愿。&&&(施术者法名)谨为弟子求消前世冤孽。并解当世业障。伏冀恩主鉴此愚忱。据情启奏。俾得罪业消除,转祸为祥,身心安泰,诸患不侵,无任恳祷之至。瞻仰之至。
  天运 年 月 日&&&(施术者法名)   九叩上申。
道家历史起源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
道家在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这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
"太史公"司马迁的父亲西汉太史令司马谈曾写过名为《论六家要旨》一文,把先秦学派概括为道德、儒、墨、名、法、阴阳六家,并阐述了六家要旨和得失。他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采,事少而功多。”“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宋明理学更是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着重炼丹。因此,道家与道教常被人混淆。(张鲁,又称张道陵,“五斗米道”的创立者,也被认为是道教的创始者)。
道家基本观点
道家哲学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型态的束缚。基本上
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 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
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
道家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 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虚心实腹"、“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法于阴阳,以朴应冗,以简应繁。" 等等。
有学者认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是进取的,积极的,因为社会只是天道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本身。道家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绝对的,因此基本上并不需要提出一套决定性的社会理想,因为天道变化,本身无所谓绝对的是非善恶之性能,因而道家强调得更多的
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这种智慧必须是能应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也就因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以自己发展规格为主,
而强调应对的智慧,因此利于人们休养生息的需求,故而让汉初的黄老之治有了实验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安定了千百年来中国士大夫失意于儒家本位的官场文化之后,也能有一广大的心性世界以顺遂人生。
道家的哲学思想
重要哲学家之思想
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玑,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世的智慧,于是老子也提出了众多的政治、社会与人生哲学观点出来,但重点都在保身修身而不在文明的开创,可以说他是以一套宗本于智慧之道的社会哲学与理论来应对混乱的世局,而无意制造社会的新气象,因为那些都不是大道之本。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理论最重要开创者,道家哲学基本上也就是老庄二型而已。庄子的道家学不同于老学之处,在于庄子更详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可开创能力,包括智慧上、认识能力上、身体能量上等等。庄子同样站在天道自然的命题基础上,提出了从人的自我修养到面对整个社会国家的处世之道,庄子书内七篇之作,就是他从世界观到知识论到工夫论到社会哲学的内圣外王之道的理论。
列子,战国时人。现存有的《列子》八篇 是东晋张湛所辑 一般认为该书反映了战国至魏晋间的思想。《列子》从道家思想出发
并对道家思想中无为的人生观有所改造 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 并认为人在一种不任强使力的生存状态下,不忧天 不畏天
才是最好的生存状态。
王弼,三国时代人。当两汉经学的发展已到尾声,社会政治一直在动乱与不义的情境中,知识份子转向玄学清谈的风气,王弼以其对老子哲学的深切体悟,注解老子《道德经》一书,重体用之分
有无之别 不但发展出诠释老学的宗旨:"贵无"的精神,并以此原理注解《易经》,甚至还因此改变了从汉易以来言象数易学的气化宇宙论
而将易经的研究方向代之以纯粹玄学思想 使中国易学史走向一个崭新的局面。
郭象,西晋人,以《庄子注》闻名,主张“独化”理论 是一种从高度抽象思维当中所发展出来的的玄学式概念理论
认为宇宙万物都生于偶然的"玄冥"境界 因此提倡一种物无大小 各顺其适之精神,平等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人生观。
道家发展时期
有学者认为,道家起源应为远古的隐士传统,当然也有学者说老子是清庙之守,总之,道家的起源绝不是社会政治的积极参与者,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型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当先秦的老庄二子总摄整理了道家思想的纲领之后,道家形上思想的深度立刻影响了儒家与法家的形上思想,儒家《易传》之作与韩非子《解老》之作都是在其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说。但是在社会政治的实际影响力上,老子之学要到汉初黄老之治的实施后才正式被试验着,因为在迭经春秋、战国、灭秦、楚汉之争之社会战乱终告停止之时,人们终于发现争强斗争的害处以及休养生息的重要,于是老学原理的政治哲学观点遂被重视。等到西汉强盛,君王开始好大喜功,争战的岁月再度启幕,时代的风气再度转变,然后也再度败坏,等到魏晋清谈之风起,道家哲学又开始了它的生命力,何晏、王弼首开其风,王弼更以简洁有力的注经之作,从理论上深入道家之学并予以阐发,而向秀、郭象则发展庄学的注释工作。魏晋之后,道家思想并未有鲜明的创造传统之再现,但是道家思想的理路却转为道教、易学与儒学理论的开创所藉用的重要启示,尤其是源自庄子的气化宇宙观,更被广泛且深度地再开发着。而同一时期的佛学传播,亦曾有一断相当长的时间是以道家“无”的智慧原理来表达的,此即世称“格义佛学”时期。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至于道家文化在中国艺术、绘画、文学、雕刻等各方面的影响,则是占据绝对性的优势主导地位,即使说中国艺术的表现即为道家艺术的表现亦不为过。当然,道家哲学对中国政治活动也提供了活络的空间,使得中国知识份子不会因着有太强的儒家本位的政治理想而执着于官场的追逐与性命的投入,而能更轻松地发现进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间的智慧。
对道家的理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两句话是老子最高深的思想,但其实也是最浅显的道理。
其实两句话是一个意思。
实际拆分,应该是:道,可道,非常道。也可以拆成:道可,道非,常道。意思很简单,但也非常多,就像怪石大山一样,不同的人看到的也不一样。没有定论,这就是道德经最玄妙最高深的地方,其实也是这句话的意思。
道,天地之道。可道,人人皆可得道。非常道,但世间之道皆非永恒之道。(有的版本为非恒道)合起来就是:天地之道,实际乃是人人皆可得之道,但世间万物,道道道,皆非恒道。还不够白?那就在白一些吧!
白丁翻译文:天王老子制定的规则,实际没有那么复杂,人人只要用心观察周围,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就能悟出这个“玄而又玄”的道。但是不要忘记,世界上所有道,都不是永恒的,所有事物都有生,自然也有死。老子的这本道德经也不是真理的化身,早晚也会被推翻取代。而实际上,这种世间无恒道的道理,就是天地万物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其实也大致是这个道理。
道可,道可以左右天地万物。
道非,但是再大的道也有被推翻、被打倒的时候。
常道,世间唯一的常道就是此道,万物皆有始有终。
这两种拆法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其实你可以试试,把这六个字,不管用什么方法拆,意思都是一样的,这也精妙的应扣了道家万物循环、太极常转的中心思想。这就是老子的最大智慧。
呵呵,其实老子的根本思想就是自我、平常、和谐和循环。
只要你快快乐乐、平平安安、看透自我、包容他人。
你就已经可以算是老子的弟子啦!
道家创始人介绍
老子,根据《史记》的记载,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涡阳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576年夏六月,宋国国君共公去世,右师华元执掌国政。以左师鱼石为首的桓氏宗族久有谋政之心,无奈共公在位,不得其手。今见共公去世,欲乘机起事。由于谋事不密,走漏风声,被以华元为首的戴氏宗族逐出宋国。此后,即任向戎为左师、老佐为司马、乐裔为司寇;立新君,这就是宋平公。
鱼石率桓氏宗族一行二百余人逃往楚国,客居楚国三年。公元前573年夏六月,楚国起兵伐宋,攻克宋国的彭城(今江苏徐州),封鱼石、鱼府守城,并留下三百乘战车协助镇守。
宋平王为此召朝臣议事,问道:“敌强我弱,楚兵侵占彭城,是我心腹!如坐视不理,后患无穷!谁愿为我拔此要塞?”话音刚落,班中走出一人道:“愚臣愿往!”平王一看,只见此人身高丈二,浓眉大眼,阔腮宽肩,威武雄健,原来是司马老佐。华元表示忧虑,对平王说:“鱼石狡诈,鱼府凶残,彭城盘踞着楚国战车三百、守卒三千,力量很强。司马虽艺高胆大、刚健勇猛,恐难必胜。”老佐据理说道:“鱼石,蛀书之虫也;鱼府,缚鸡之犬也。有何惧哉!老佐愿携家小以围彭城,城不克臣不归!”平王允诺。遣老佐为上将军,率二万人马去收复彭城。
话说宋国围住彭城,日夜攻打。老佐英勇威武,身先士卒,使得宋军士气大振,不到半月,彭城守军便危在旦夕。一日,鱼石、鱼府在城上督战,见宋军人多如蚁,个个奋勇,架梯登城,人人争先;又见一员大将银盔银甲、金戈白马,驰骋于疆场之上,调兵遣将。一楚将问道:“这位宋将是谁?”鱼石答道:“是新任司马、围兵主将老佐。”楚将纷纷议论说:“攻城主将,不在军后观敌了阵,却突于军前左驰右骋,怎能不鼓舞士气!如此看来,彭城太危险了!”但鱼石是个有心计的人,他又对部下说:“事将成而败,事将败而成,历史上有不少例子,怎知我军必败?老佐英勇雄武,身先士卒,这是他成功之本;刚愎自用,目中无人,这又是他失败之根。又怎知他的军队必胜?”楚将问:“左师好像成竹在胸,有什么好计策?”鱼石回答说:“两军相对,帅在前还是在后,要见机行事。现在宋兵攻城,主将突出在前,冒着箭矢而驰骋,这是兵家的大忌呀!我有一条小计,如果照计行事,宋军成败,还很难说。”
原来鱼石是让部下放暗箭,射杀老佐,老佐正在军前督战,忽然飞来一箭,入胸五寸。不幸坠马身亡。宋军群龙无首,溃不成军,四散逃窜。
老佐眷属正处宋营军帐中,有侍女、十数家将、数十侍卫。忽闻老佐阵亡,又见溃军如潮涌来,众家将急忙驾车,保老夫人奔逃。且战且逃,至傍晚,追兵虽已不见,但老夫人身旁仅剩下两名侍女、一位驾车家将了。家将不敢稍停,披星戴月,摸黑前行,慌不择路,沿西南方向奔去。第二日天明时分,来到一个偏僻村庄,向村民问去宋都之路,均摇头说不知。家将只知应向西行,岂知早已偏南。一行四人绕小道,行程七日,仍不见宋都,却来到了陈国相邑(今河南鹿邑东)。正行之时,老夫人突觉腹中疼痛。原来老夫人已有七月身孕,老佐为践君前诺言,以必胜之心携眷出征。此时兵败,老夫人又有丧夫之悲,亡命他国,心中焦虑,身体疲劳,以至腹中胎动,疼痛难忍。侍女惊慌无措,家将忙停车于路旁,奔至村中寻一老妇前来。不过几刻时光,只听篷车之内响起“哇哇”哭声,一个早产男婴出世,这便是老佐之子──老子。老子降生,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因其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因其出生于庚寅虎年(公元前571年),亲邻们又呼之曰小狸儿,即“小老虎”之意。因江淮间人们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小名“狸儿”便成为大名“李耳”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接生老妇见母子可怜,让一行五口住进自己家中。老丈以开药店为生,陈姓,人称陈老爹,所以都称老妇为陈妈妈。陈妈妈膝下无儿无女,为人厚道热情,让出三间西厢房,留老夫人一家居住。老夫人在危难之际,遇此善良之人,心中感激不尽;虽说战乱中颠沛流离,毕竟出于大户人家,随身携带细软尚够度日。加之家将常帮陈老爹营生,二位侍女料理家务,老幼五口,日子过得也还滋润。从此,宋国战将老佐的妻儿便在陈国住了下来。
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龙,请一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老聃问道:“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聃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仰头观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寐。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老聃问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先生道:“皆神所为也。”老聃问道。“神何以可为也?”先生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为也。”老聃问:“神之能何由而来?神之功何时而备?”先生道:“先师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视物而思,触物而类,三日不知饭味。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则废,民不顺君牧则罪,此乃治国之道也。”老聃问道:“民生非为君也,不顺君牧则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道:“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则如将在外也;将在外则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则天意有所不领。”老聃问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听命之君乎?”先生道:“先圣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求教相邑之士,踏遍相邑之土,遇雨不知湿,迎风不觉吹。
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天下之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相残则两伤,两伤则有害而无益。故与人利则利己,与人祸则祸己。”老聃问道:“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道:“民争,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则得小祸,然而君可以治也。国争,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则得大祸,大祸者,君之过也,何以自治?”老聃问:“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道:“先哲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遍访相邑之士,遍读相邑之书,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
商老先生教授三年,来向老夫人辞行道:“老夫识浅,聃儿思敏,三年而老夫之学授??
今来辞行,非老夫教授无终也,非聃儿学之不勤也。实乃老夫之学有尽。聃儿求之无穷,以有尽供无穷,不亦困乎?聃儿,志远图宏之童也;相邑,偏僻闭塞之地也。若欲剔璞而为玉,需入周都而求深造。
周都,典籍如海,贤士如云,天下之圣地也,非入其内而难以成大器。“老夫人闻听此言,心中犯难:一乃聃儿年方十三,宋都尚且难返,去周都岂不如登九天?二乃老氏只留此根,怎放心他孤身独行?正犹豫不知怎么回答,不料先生已猜知其为难处,忙说:“以实相告,老夫师兄为周太学博士,学识渊博,心胸旷达,爱才敬贤,以树人为生,以助贤为乐,以荐贤为任。家养神童数位,皆由民间选来。不要衣食供给,待之如亲生子女。
博士闻老夫言,知聃儿好学善思,聪慧超常,久愿一见。近日有家仆数人路经此地,特致书老夫,意欲带聃儿去周。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务望珍惜!”老夫人听后,不禁悲喜交集。喜先生保荐,使聃儿有缘入周,登龙门有路;悲母子分别,何日能见?思至此,好似聃儿已在千里之外,不觉心酸难抑,潸然泪下。老聃扑人母亲怀中,泣言道:“母亲勿须伤心,聃儿决不负老师厚望,待我业成功就,定然早日来接母亲!”说罢,母子二人相抱而泣。
哭之良久,母子二人转而为喜,拜谢先生举荐之恩。三天后,全家与商老先生送老聃至五里之外。老聃一一跪拜,上马随博士家仆西行而去。老夫人遥望聃儿身影远去,方才郁郁入车,闷闷返回。”
老聃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聃处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老聃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
老聃居周日久,学问日深,声名日响。春秋时称学识渊博者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皆称老聃为“老子”。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话说老聃任周守藏室史,数次归家省亲,欲劝母亲随之去周;其母在陈国相邑住久,人熟地熟,不愿远迁。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间已过三十余年。一日,老聃忽得家讯,言家母病危,于是报请天子,归家省视。待回到家时,母已辞世。面对茫茫大地上一堆黄土,思想九泉之下母亲之灵,回忆母亲慈祥容貌、养育之恩,老聃悲痛欲绝,寝食俱废,席地而坐,沉思冥想,忽发自己愚钝;顺理追索,恍然大悟,如释重负,愁苦消解,顿觉腹饥体倦。于是饱餐一顿,倒头大睡。
家将、侍女皆感奇怪,待其醒来,问其缘故。老聃答道:“人生于世,有情有智。有情,故人伦谐和而相温相暖;有智,故明理通达而理事不乱。情者,智之附也;智者,情之主也。以情通智,则人昏庸而事颠倒;以智统情,则人聪慧而事合度。母亲生聃,恩重如山。今母辞聃而去,聃之情难断。情难断,人之常情也。难断而不以智统,则乱矣,故悲而不欲生。今聃端坐而沉思,忽然智来,以智统情,故情可节制而事可调理也。情得以制,事得以理,于是腹中饥而欲食,体滋倦而欲睡。”
家将问道:“智何以统情?”
“人之生,皆由无而至有也;由无至有,必由有而返无也。无聃之母及聃之时,无母子之情也;有聃之母及聃,始有母子之情也;母去聃留,母已无情而子独有情也;母聃皆无之时,则于情亦无也。人情未有之时与人情返无之后不亦无别乎?无别而沉溺于情、悲不欲生,不亦愚乎?故骨肉之情难断矣,人皆如此,合于情也;难断而不制,则背自然之理也。背自然之理则愚矣!聃思至此,故食欲损而睡可眠矣。”众人闻之,心皆豁然旷达。
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老聃守丧期满返周。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l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率兵攻下刘公之邑。周敬王受迫。当时晋国强盛,出兵救援周敬王。王子朝势孤,与旧僚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老聃蒙受失职之责,受牵连而辞旧职。于是离宫归隐,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
离开周王朝洛邑不远,但见四野一片荒凉。断垣颓壁,井栏摧折,阡陌错断,田园荒芜,枯草瑟瑟。田野里不见耕种之马,大道上却战马奔驰不息,有的马还拖着大肚子艰难地尾追其后。目睹此景,老聃心如刀绞,内心想道:“夫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适可而止,恬淡为上。胜而不必自美,自美者乃乐杀人也。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兵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则戎马生于郊。戎马生于郊,则国乱家破矣。”
话说函谷关守关官员关尹,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一日夜晚,独立楼观之上凝视星空,忽见东方紫云聚集,其长三万里,形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自语道:“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关尹早闻老聃大名,心想莫非是老子将来?于是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
七月十二日午后,夕阳西斜,光华东射。关尹正欲下关查看,忽见关下稀落行人中有一老者,倒骑青牛而来。老者白发如雪,其眉垂鬓,其耳垂肩,其须垂膝,红颜素袍,简朴洁净。关尹仰天而叹道:“我生有幸。得见圣人!”三步并作两步,奔上前去,跪于青牛前拜道:“关尹叩见圣人
老子见叩拜之人方脸、厚唇、浓眉、端鼻,威严而不冷酷,柔慈而无媚态,早知非一般常人,故意试探道:“关令大人叩拜贫贱老翁,非常之礼也!老夫不敢承当,不知有何见教?”关尹道:“老丈,圣人也!务求留宿关舍以指修行之途。”老子道:“老夫有何神圣之处,受你如此厚爱?惭愧惭愧,羞杀老夫矣?”关尹道:“关尹不才;好观天文略知变化。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西行,见紫气浩荡,滚滚如龙,其长三万里。知来者至圣至尊,非通常之圣也;见紫气之首白云缭绕,知圣人白发,是老翁之状;见紫气之前有青牛星相牵,知圣人乘青牛而来也。”
老子听罢,哈哈大笑:“过奖、过奖!老夫亦早闻你大名,特来拜会。”关尹闻言大喜,叩头不迭。之后,关尹引老子至官舍,请老子上坐,焚香而行弟子之礼,恳求道:“先生乃当今大圣人也!圣人者,不以一己之智窃为己有,必以天下人智为己任也。今汝将隐居而不仁,求教者必难寻矣!何不将汝之圣智著为书?关尹虽浅陋,愿代先生传于后世,流芳千古,造福万代。”
老聃允诺,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
称《道德经》。《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关尹得之,如获至宝,终日默诵,如饥似渴。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问道帮派技能研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