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第一双尖牙合面形态中哪个一点是正确的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大连大学—医学院
当前位置:
>>>>>>>>正文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时间】:&&【来源】: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
总 学 时: 讲授学时:实验学时:
学&&& 分: &&&&&&&&&&&&&&&&&&&&&&&&&&&&&&&&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开课单位:医学院
一、课程简介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研究牙齿、牙列、颌位、口腔、颌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其目的在于阐明牙齿、牙列、颌位、口腔、颌面、颈部的层次关系和器官形态,辨识其结构特点,掌握其机能活动、发生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紧密地联系临床实际,从而为后继的口腔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学习时必须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基础联系临床,将学与用结合起来。在《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按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格作风、严格方法)的要求培养学生。理论课内容分掌握、理解、了解三级。掌握即要求深刻理解记忆,弄懂学通;理解即对一般的概念和特点要理解和记住;了解即要求学生作一般理解。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学时)
教学内容: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
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
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方法。
我国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本课程的学习特点及考核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
理解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及学习的基本方法。
了解我国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授课方式: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学时)
教学内容:
牙的演化:
牙的分类、牙的功能、临床牙位纪录。
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标志:
牙体外部形态:
髓腔形态:
教学要求:
了解牙的演化学说、演化特点。
掌握牙的分类、牙的功能、临床牙位纪录。
掌握牙的组成,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
掌握诸恒牙的位置、数目、形态特点,牙体外形的描述,有关的区别;
掌握乳牙的形态特点及其与恒牙的鉴别;乳牙及恒牙的萌出和更替。
掌握髓腔各部名称,髓腔的增龄性变化及病理变化,髓腔解剖的临床意义,恒牙髓腔形态及髓腔应用解剖;乳牙髓腔形态
掌握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
第三章牙列与颌位(学时)
教学内容:
牙尖交错牙合&&&&&&&&&&&&&&&&&&&&&&&&&&&&&&&&&&&
教学要求:
掌握牙列的定义及牙列分型、牙列的大小、牙齿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牙列的牙合面形态特征。
掌握牙尖交错牙合的名称与定义,牙尖交错牙合的咬合接触特征,牙合的建立
理解面部标志与面部协调关系。
掌握牙尖交错位,下颌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的定义、标志、生理意义;下颌三个基本颌位的关系,前伸牙合 颌位与侧牙合颌位。
授课方式:
讲授、仿真模型及动画演示
第四章:口腔颌面部系统解剖(学时)
教学内容:
颞下颌关节
教学要求:
掌握上颌骨的解剖特点;下颌骨的解剖特点;了解鼻骨、颧骨、腭骨、颞骨、蝶骨、舌骨的位置,形态结构。
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理解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掌握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的形态和位置。理解颈部肌、腭咽部肌的形态和位置;理解口颌系统的肌链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的位置、形态及其导管的走行和开口部位。了解腮腺的血液供应,神经支配和淋巴回流。
掌握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甲状脉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的行程及分布;颌面部静脉(面静脉、下颌后静脉、面总静脉及翼静脉丛)、颈内静脉、颈外静脉的起止、行程及其属支;理解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掌握腮腺、面、颌下和颏下诸淋巴结的位置,收集范围及淋巴流向;颈浅、颈深淋巴结群位置,收集范围,淋巴流向及临床意义;了解枕、耳后诸淋巴结的位置、收集范围及淋巴流向。
掌握三叉神经的行程、分支及分布;面神经主要的分支及分布。了解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授课方式:
讲授、仿真模型及动画演示
第五章: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学时)
教学内容:
口腔局部解剖:
颌面部局部解剖:
颈部局部解剖:
教学要求:
掌握口腔的境界及其表面标志;唇的境界、表面解剖标志、结构特点及淋巴回流;腭的表面解剖标志、结构特点及淋巴回流;舌下区的境界、表面解剖标志、内容及排列;舌的结构、血液供应和淋巴回流。了解颊、牙龈、软腭的解剖标志及结构特点、淋巴回流。
掌握颌面部表面解剖标志及软组织的特点;腮腺咬肌区的境界、层次及显露面神经主干及其分支的标志;面侧深区的境界、层次及临床意义;蜂窝组织间隙的名称及境界。
掌握颈筋膜、筋膜间隙及其通连;颌下区的境界和内容;气管颈段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了解颈部的境界和内容;颈动脉三角、胸锁乳突肌区、颈后三角的境界、层次及内容。
授课方式:
讲授、仿真模型及动画演示
第六章:与口腔颌面部有关的头部局部解剖(学时)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掌握颞区的境界及层次结构特点;额、顶、枕区的境界及层次结构特点。了解颅前、中、后诸窝的骨质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理解颅底内、外面主要的孔、裂、管、沟位置,形态及其与有关血管、神经的关系。
了解眼眶与眼睑的形态结构。
授课方式:
讲授、仿真模型及动画演示
第七章 口腔功能(学时)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了解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导路径;掌握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了解下颌运动的形式及运动范围;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
掌握咀嚼功能,理解咀嚼的神经控制。掌握咀嚼运动过程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掌握咀嚼周期、咀嚼的运动类型。了解咀嚼运动中的肌电图。
掌握咀嚼肌力、牙合力及牙周潜力、咀嚼效率;咀嚼与牙齿的磨耗。理解舌、唇、颊和腭在咀嚼中的作用,咀嚼对牙合、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
了解吞咽的反射控制;吞咽过程。理解口腔的部分缺损或畸形对语音的影响。了解言语与呼吸、发音、语音、共鸣;言语的神经控制。
掌握唾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理解唾液的分泌和调节。
理解味觉。了解触觉和压觉、温度觉、痛觉。
授课方式:
讲授、仿真模型及动画演示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根据作业、课程讨论和期中、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实验考核成绩。
()期中考试为笔试闭卷,占总成绩;期末成绩,笔试考核,占总成绩。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皮昕主编.《口腔解剖生理学》(第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主要参考书:
王美青,胡开进等主编.《实用口腔解剖学图谱》.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年。
赵士杰,皮昕主编.《口腔颌面部解剖学》(第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年。
撰写人:韩立赤
审核人:谢中秋
课程负责人:韩立赤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英文名称:
课程性质:必修是否独立设课:否
总学时:& &&&&&& &&&&&&&&&&&&&其中实验学时:
总学分:& &&&&&&&&&&&&&&&&&&&其中实验学分: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开课单位:医学院
实验项目数:15&&& &&&&&&&&&&&&&&&必做项目数:&&&&&&&&& 15
选作项目数:无&&&&&&&&&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无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牙体的解剖形态、牙列生理功能、口腔结构特点、颌面、颈部的层次关系和器官形态等内容的一门学科,是口腔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很形象化的教学课程。学习时必须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基础联系临床,将学与用紧密地结合起来。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之后有一个具体鲜明的解剖形象的感性认识,而不仅是文字叙述。要在有指导下进行,通过雕牙、观察模型及实物等进行学习,通过实际所见,总结成系统的知识。
因此,口腔解剖学实验课按下列步骤和要求进行:
.每次口腔解剖实验课前必须做好预习,了解每次实验内容、目的和要求。阅读教科书中有关本次实验的内容,作为实验的理论指南。
.每次实验课开始先由教师讲解本次内容重点、具体安排和注意事项。
.同学依据实验指导、教材、图谱、标本,在教师的辅导下独立进行操作和观察。
.实验完成后,学生以讨论的形式明确实验的重要解剖结构及临床意义,最后由教师作总结。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正常的口腔解剖结构和口腔生理功能,为后继的口腔临床课及临床实践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全口离体牙、直尺、铅笔、模型牙、红蜡片、石膏模型、雕刻刀、红蓝铅笔、恒牙髓腔模型 、离体牙髓腔标本。
口腔医学形态实验室、医学院解剖实验室的头颈部解剖标本、模型。
头颈部尸体,每人一具。
解剖实验工具,每人一套。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项目名称
牙体观察与外形测量
认识与观察离体牙。测量离体牙。
上颌中切牙雕刻
雕刻刀的正确使用。雕刻上颌中切牙。
上颌尖牙的雕刻
雕刻刀的正确使用。雕刻上颌尖牙。
上颌第一双尖牙雕刻
复习上颌双尖牙的解剖特点和各部位的数值。雕刻上颌第一双尖牙。
上颌第一磨牙的雕刻
复习上颌磨牙的解剖特点和各部位的数值。雕刻上颌第一磨牙。
下颌第一磨牙的雕刻
复习下颌磨牙的解剖特点和各部位的数值。雕刻下颌第一磨牙。
牙合 面滴蜡塑形
牙合 面滴蜡塑形基本方法。上颌第一磨牙牙合面滴蜡塑形。
髓腔形态的观察与识别
观察髓腔模型。 观察离体牙髓腔标本。
牙列与颌型观察&
口腔及牙列检查。 颌型观察。
颌面部骨、颞颌关节的结构
颌面部骨的结构特点。颞颌关节的结构特点。
颌面部肌、涎腺的结构
颌面部肌的结构特点。涎腺的结构特点。
颌面部血管、淋巴结的结构
颌面部血管的结构特点颌面部淋巴的结构特点
颌面部神经的结构
颌面部神经的结构特点
口底、颌下区、腮腺咬肌区局部解剖
口底局部解剖特点。颌下区局部解剖特点。3.腮腺咬肌区局部解剖特点。
牙合力测定及下颌运动轨迹描记
测定志愿者最大牙合力。2.测定下颌运动轨迹。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的最后阶段是实验总结,即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现象、撰写实验报告。每位实验参与者都要独立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编写应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如下:
(1)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实验学生姓名、同组者姓名和实验时间。
(2)实验目的、实验设备、材料、实验内容。
(3)实验结果的整理、分析。
(4)对实验中出现的某些现象、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写出心得体会,并对实验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5) 实验报告应写在一定规格的报告纸上,保持整洁。
(6) 每次实验每人独立完成一份报告,按时送交指导教师批阅。
2.考核方式:
实验过程中考核和实验报告成绩综合评分。实验考核占50%,实验报告和实验作品占5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皮昕主编《口腔解剖生理学》(第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二)主要参考书:
王美青主编,《实用口腔解剖学图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年。
赵士杰,皮昕主编.《口腔颌面部解剖学》(第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年。
撰写人:韩立赤
&&& &&&&&&&&&&&&&&&&&&&&&&&&&&&&&&&&&&&&&&&&&&&&审核人:谢中秋
&&&&&&&&&&&&&&&&&&&&&&&&&&&&&&&&&&&&&&&&&&&&&&& 课程负责人:韩立赤
版权所有:大连大学医学部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府大街十号 邮政编码:116622问题:  &#xe6
[单选] 下述下颌第一双尖牙面形态中哪一点是正确的()
A . 面呈方圆形B . 远中窝大于近中窝C . 颊尖最大,近中舌尖次之,远中舌尖最小D . 颊尖顶偏向远中E . 面上有一远中舌沟
有关原发性腹膜炎,下述正确的是()。 腹腔内找不到原发病灶。
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
脓汁呈黄色,无臭味。
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
一般均需手术治疗。
下列哪种情况下做PAS染色红系可呈强阳性反应() 再障。
巨幼细胞贫血。
红白血病。
溶血性贫血。
正常情况下幼红细胞及红细胞。
下列受体和受体阻断药的搭配,正确的是()。 &1、&2受体--普萘洛尔。
&1受体--酚妥拉明。
&1、&2受体--哌唑嗪。
&1、&2受体--美托洛尔。
&1、&2受体--普萘洛尔。
患者,直面型,前牙为内倾性深覆牙合,后牙为中性关系,上、下颌牙量比例协调病例的矫治原则是() 拔牙矫治。
不拔牙矫治。
实施Ⅱ类牵引。
不实施Ⅱ类牵引。
以上都是。
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下列不正确的是() 血尿型&&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主。
高热型&&以高热为唯一症状,而无明显膀胱刺激症状。
急性肾炎型&&水肿、蛋白尿、镜下血尿及血压升高。
隐匿型&&乏力、疲倦、无明显膀胱刺激症状。
以上都是。
下述下颌第一双尖牙面形态中哪一点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支付宝红包当前位置: >>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1. Pit 2. Root canal orifice 3. Occlusal plane 二 选择题,每题一分,共 20 分。4. Spee curve 5. Long centric1.上颌侧切牙牙冠唇舌面外形高点应在 A.牙冠唇舌面中 1/3 处 B.牙冠唇舌面 1/2 处 C.牙冠唇舌面切 1/3 处 D.牙冠唇舌面颈缘处 E.牙冠唇舌面颈 1/3 处 2.关于管间吻合的描述错误的是 A.管间吻合又称为管间侧支或管间交通支 B.多见于双根管型 C.根尖 1/3 吻合最多 D.根中 1/3 吻合多于根尖 1/3 E.可为 1~2 支 3.所谓&中线&是 A.通过上切牙中间缝隙的一条直线 B.通过下切牙中间缝隙的一条直线 C.将颅面部左右等分的一条假想线 D.通过上唇系带的一条直线 E.通过下唇系带的一条直线 4.下颌第一磨牙髓角的高度是 A.近中舌侧髓角最高 B.近中颊侧髓角最高 C.远中舌侧髓角最高 D.远中颊侧髓角最高 E.四个髓角高度相同 5.应用&牙体三等分&概念,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可表示为 A.近中 1/3 B.近中切 1/3 C.切 1/3 D.中 1/3 E.近中合 1/3 6.上颌第一恒磨牙髓室颊舌径、近远中径和髓腔高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颊舌径>近远中径>髓腔高度 B.近远中径>颊舌径>髓腔高度 C.髓腔高度>颊舌径>近远中径 D.颊舌径>髓腔高度>近远中径 E.近远中径>髓腔高度>颊舌径 7.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处的管道是 A.管间吻合 B.根管侧支 C.根尖分歧 D.侧支根管 E.副根管 8.上颌第一磨牙最小的牙尖是哪一个 A.远中颊尖 B.远中尖 C.远中舌尖 D.第五牙尖 E.近中颊尖 9.下颌第一磨牙的最小牙尖是 A.远中颊尖 B.远中尖 C.远中舌尖 D.第五牙尖 E.近中颊尖 10.上颌尖牙唇面的外形高点在哪里 A.颈 1/3 处 B.颈嵴处 C.颈 1/3 与中 1/3 交界处 D.中 1/3 处 E.颈缘处 11.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接触区位于 A.合 1/3 处 B.合 1/3 水平的颊 1/3 与中 1/3 交界处 C.合 1/3 水平的中 1/3 处 D.中 1/3 处 E.合 1/3 水平的中 1/3 与舌 1/3 交界处 12.下述上颌第二双尖牙与上颌第一双尖牙形态区别中哪个不正确 A.上颌第二双尖牙的颊尖比较圆钝 B.上颌第二双尖牙在近中面无近中沟 C.上颌第二双尖牙合面近、远中点隙相距较远 D.上颌第二双尖牙多为扁形单根 E.上颌第二双尖牙远中接触区略偏舌侧 13.下述下颌第二磨牙形态特点中哪个不正确 A.下颌第二磨牙牙冠呈方圆形 B.下颌第二磨牙合面发音沟呈&+&字形 C.下颌第二磨牙一般有 4 个牙尖 D.下颌第二磨牙两根相距较近 E.极少数下第二磨牙根分叉为近中根,远中颊根及远中舌根 14.上颌磨牙牙尖斜面中在正中合时无牙合接触的是 A.颊尖的颊斜面 B.颊尖的舌斜面 C.舌尖的颊斜面 D.舌尖的舌斜面 E.斜嵴的近中斜面 15.下述髓腔形态的生理病理变化哪一点不正确 A.髓腔体积随年龄增长而不断缩小 B.乳牙髓腔比恒牙的相对大 C.青少年恒牙的髓腔比老年者大 D.随着磨耗,髓室顶、髓角、髓室底部不断降低 E.外伤、龋病的刺激使髓腔缩小加快 16.最先萌出的恒牙是哪个牙 A.上颌中切牙 B.上颌侧切牙 C.上颌第一磨牙 D.下颌第一磨牙 E.下颌中切牙 17.乳牙合的建立大约是从 A.婴儿第 5 个月直到第 24 个月 B.婴儿第 6 个月直到第 24 个月 C.婴儿第 6 个月直到第 30 个月 D.婴儿第 5 个月直到第 30 个月 E.婴儿第 7 个月直到第 24 个月 18.&牙体长轴&是指 A.经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 B.经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直线,该直线与水平面成垂直关系 C.平分牙体为左右两等分的一条线 D.贯穿牙体中心的一条线 E.贯穿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线 19.下颌中切牙髓腔形态描述错误的是 A.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 B.根管分为窄而扁的单根管 C.分为唇舌两管者约占 20% D.牙冠横剖面髓腔呈椭圆形 E.根管近远中径较窄 20.关于上颌第一磨牙髓腔形态描述错误的是 A.髓室似矮立方形 B.髓室顶的最凹处约与颈缘平齐 C.髓角在牙冠中 1/3 D.髓室底上有 3~4 个根管口 E.近颊根双根管占 63%三简答题 1. 上下前磨牙的区别。 2. 牙冠轴面突度的生理意义 3. ICO, ICP,MPP,RCP.(20 分) 4. 根据前牙的覆合覆盖关系,可以将牙尖交错合分为哪几种类型。 5. 切牙的应用解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颌瞬目综合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