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治疗类天疱疮疮的天泡草到底是指龙葵还是灯笼草,为什么这么少人知道

当前位置: >>
山上的野花野草野果(超多图)
山上的野花野草野果 桃金娘...基本信息 别名:岗稔、山稔、多莲、当梨根、山旦仔、稔子树、豆稔 简介:桃金娘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 RhodOmyrtustomentosa(Ait.)Hassk. 的果实,又名桃娘、印 山 形态特征 桃金娘科常绿小灌木,高 0.5-2 米;叶对生,革质,长 3-6 厘米,宽 1.5-3 厘米,下面披短柔毛,有离基三1 出脉.聚伞花序腋生,有花 1-3 朵.花紫红色,小苞片 2,萼裂 5;花瓣 5;雄蕊多数;子房下位,三室.浆果. 浆果球色,直径 1.4 厘米,暗紫色。桃金娘果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等。 产地分布 分布于我国南部.生于红黄壤丘陵上. 价值用途 以根、叶和果入药。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果可食用;全株供药用,有活血通络,收敛止泻,补虚止血的功效。性味甘涩平,具有养血、止血、涩 肠、固精的功效。治血虚、吐血、鼻衄、便血、痢疾、脱肛、耳鸣、遗精、血崩、带下等。 根:祛风活络,收敛止泻。用于急、慢性肠胃炎,胃痛,消化不良,肝炎,痢疾,风湿性关节炎, 腰肌劳损,功能性子宫出血,脱肛;外用治烧烫伤。 叶:收敛止泻,止血。用于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痢疾:外用治外伤出血。 果:补血,滋养,安胎。用于贫血,病后体虚,神经衰弱,耳鸣,遗精。 用法用量 根、叶、果 0.5~1 两;根、叶外用适量。 相关记载 《纲目拾遗》载“养血、明目。”《本草求原》载“止痢、赤白带、生肌止血。”2 野果之二----盐肤木 这个野果 你熟悉吧...很咸很咸 盐肤木3 盐肤木 开放分类: 植物、中草药、灌木 学名:Rhus chinensis Mill. 英文名:China Sumac 科名:漆树科 Anacardiaceae 漆树科盐肤木属的一种。又称盐肤子、五倍子树。中国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外,其余各省区 均有分布。也见于日本、中南半岛、印度至印度尼西亚。该种为落叶灌木至小乔木;小枝被柔毛,有皮 孔。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叶轴具宽翅,有小叶 7~13;小叶边缘有粗锯齿 ,背面粉绿色,有柔毛, 小叶无柄。圆锥花序顶生,直立,宽大;花小,杂性;花萼 5 裂;花瓣 5;雄蕊 5;花盘环状;子房上 位。果序直立,核果, 球形,被腺毛和具节柔毛,成熟后红色。本种叶上的五倍子虫瘿质量较佳,称“角 倍”;其余的称“肚倍”,质量较次,五倍子为鞣革、医药、塑料及墨水工业上的重要原料。根、叶、 花及果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舒筋活络、散瘀止血、涩肠止泻之效。 【别名】盐霜柏、盐酸木、敷烟树、蒲连盐、老公担盐、五倍子树 【来源】漆树科植物盐肤木 Rhus chinensis Mill.以根、叶入药。根全年可采,夏秋采叶,晒干。 【性味归经】酸、咸,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根:感冒发热,支气管炎,咳嗽咯血,肠炎,痢疾,痔疮出血;根、 叶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漆疮。 【用法用量】 0.5~2 两;外用适量,鲜叶捣敷或煎水洗患处。 【备注】(1)滨盐肤木 Rhus chinensis Mill. var. roxburghii (DC.) Rehd.亦供药用,功效相似。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4 产地分布 我国分布很广,北至黑龙江南部,南达海南岛,以及贵州 形态特征 小枝、叶柄及花序都密生褐色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有狭翅,小叶 7-13 枚,纸质,边缘具粗 钝锯齿,背面密被灰褐色毛。圆锥状花序顶生,密生柔毛。花小,乳白色。果扁圆形,橘红色。花期 7-8 月,果期 10-11 月。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也能耐一定寒冷和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中性或石灰岩的碱性土壤上都能生 长,耐瘠薄,不耐水湿。根系发达,有很强的萌蘖性。 园林用途 盐肤木是我国主要经济树种,可供制药和作工业染料的原料。其皮部、种子还可榨油。在园林绿化中, 可作为观叶、观果的树种。 繁殖培育 繁殖用分蘖、播种、扦插、压条均可,特别是扦插繁殖 盐肤木的栽培技术 盐肤木是又称“五倍子树”,属小乔木,是漆树科漆树属植物。在长江以南较适宜生长,多见零 星分布, 要发展五借子必须营造盐肤木基地, 或在零星的空地补栽盐肤木使其较快成林。 盐肤木的栽培, 常用种子育苗移栽或压根繁植法。 1.种子育苗移栽法。用 40℃-50℃温水加入草木灰凋成糊状,搓洗盐肤木种子。用清水掺入 10 %浓度的石灰水搅拌均匀,将种子放入浸泡 3――5 天后摊放在簸箕上,盖上草帘,每天淋水一次,待 种子“露白”后,方可播种。播种时间在春季 3 月中旬至 4 月上旬。播种量为每亩 12 公斤左右。播种 方法:将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然后用细沙覆盖种子,其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再用稻草或松针、谷壳 盖上,然后喷洒清粪水,至湿透苗床为止。幼苗出土前要经常浇水,使苗床保持湿润,在幼苗大量出上 后,应在阴天或少雨天揭去覆盖物炼苗。苗期要加强田间管理,以保苗木健壮。 2.压根繁殖法。 就是将老盐肤木的根挖出来, 切成一尺左右长一段再选土打塘, 将切好的树根栽下, 根留出地面 3-4 寸,此法成活率高、生长快。树根大的一年就可以结果,2――3 年可以成林。5 野果之三----金樱子 你讨厌它们吗? 它勾坏了你的衣服 你的手了吗? 不过,听说还可以吃 不可以入药 金樱子6 学 科名:Rosa laevigata Michx. 名:蔷薇科 Rosaceae英文名:Cherokee Rose 常绿蔓性灌木,无毛;小枝除有钩状皮刺外,密生细刺。小叶 3,少数 5,椭圆状卵形或披针状卵形, 长 2―7 厘米,宽 1.5―4.5 厘米,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无毛,背面沿中脉有细刺;叶柄、叶轴有小皮 刺或细刺;托叶线形,和叶柄分离,早落。花单生侧枝顶端,白色,直径 5―9 厘米;花柄和萼筒外面 密生细刺。蔷薇果近球形或倒卵形,长 2―4 厘米,有细刺,顶端有长而外反的宿存萼片。花期 5 月, 果期 9―10 月。 产本省南部各地,野生向阳山坡;分布华中、华东、华南、西南。 根皮提制栲胶;果实入药,有利尿、补肾作用;叶有解毒消肿作用;根药用,能活血散瘀、拔毒收敛、7 祛风驱湿。 扦插或用种子繁殖;对土壤要求不严,宜生于阳坡。 果实含维生素 C、苹果酸、枸橼酸、 鞣质、皂甙等。 中药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 Rosa laevigata Michx. 的干燥成熟果实。10~11 月果实成熟变红时采收, 干燥,除去毛刺。 【性状】本品为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呈倒卵形,长 2~3.5cm,直径 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棕色, 有突起的棕色小点,系毛刺脱落后的残基。顶端有盘状花萼残基,中央有黄色柱基,下部渐尖。质硬。 切开后,花托壁厚 1~2mm,内有多数坚硬的小瘦果,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无臭,味甘、微涩。 【性味与归经】酸、甘、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固精缩尿,涩肠止泻。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 久痢。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金樱子 金樱子为蔷薇科金樱子 RosalaevigataMichx. 的果实,因含糖量多,又 被称为糖罐、蜜糖罐。 金樱子含柠檬酸、苹果酸、维生素 C 、皂甙和丰富的糖类。 金樱子性味酸涩平,具有固精涩肠、缩尿止泻的功效。治滑精、遗尿、 小便频数、脾虚泻痢、肺虚喘咳、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蜀本草》载“治 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滇南本草》载“治日久下痢,血崩带下, 涩精遗泄”。有实火、邪热煮忌食。 【英文名】 FRUCTUS ROSAE LAEVIGATAE 【别名】糖罐子、刺头、倒挂金钩、黄茶瓶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 Rosa laevigata Michx. 的干燥成熟果实。10~11 月果实成熟变红 时采收,干燥,除去毛刺。 【相关药材】小金樱子 【制法】 金樱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金樱子肉:取净金樱子,略浸,润透,纵切两瓣,除去毛、核,干燥。本品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 法测定,含金樱子多糖以葡萄糖(C6H12O6)计,不得少于 25.0%。 【性状】本品为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呈倒卵形,长 2~3.5cm,直径 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棕色, 有突起的棕色小点,系毛刺脱落后的残基。顶端有盘状花萼残基,中央有黄色柱基,下部渐尖。质硬。 切开后,花托壁厚 1~2mm,内有多数坚硬的小瘦果,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无臭,味甘、微涩。 【鉴别】 (1) 花托壁横切面:外表皮细胞类方形或略径向延长,外壁及侧壁增厚 ,角质化;表皮上的刺痕纵 切面细胞径向延长 。皮层薄壁细胞壁稍厚,纹孔明显,含油滴,并含橙黄色物,有的含草酸钙方晶及 簇晶;纤维束散列于近皮层外侧;维管束多存在于皮层中部及内侧,外韧型,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导 管散在或呈放射状排列。内表皮细胞长方形,内壁增厚,角质化;有木化的非腺毛或其残基。 花托粉末淡肉红色。非腺毛单或多细胞,长 505~1836μm,直径 16~31μm,壁木化或微木化,表面8 常有略弯曲的斜条纹,胞腔内含黄棕色物。表皮细胞多角形,壁厚,内含黄棕色物。草酸钙方晶多见, 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 16~39μm;簇晶少见,直径 27~66μm。螺纹、网纹、环纹及具缘纹孔导 管直径 8~20μm。薄壁细胞多角形,木化,具纹孔,含黄棕色物。纤维梭形或条形,黄色,长至 1071μ m,直径 16~20μm,壁木化。树脂块不规则形,黄棕色,半透明。 (2) 取本品粉末 5g,加水 50ml,置 60℃水浴上加热 15 分钟,立即滤过。取滤液 1ml,加碱性酒石酸 铜试液 4~5 滴,在水浴中加热 5 分钟,生成红棕色沉淀;另取滤液 1ml,加 1%三氯化铁溶液 1~2 滴, 即显暗紫色。 (3) 取(2) 项下剩余的滤液 2ml,置具塞试管中,用力振摇 1 分钟,产生大量蜂窝状泡沫,放置 10 分钟,泡沫无明显消失。 【含量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经 105℃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 60mg,置 100ml 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 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 1ml 中含无水葡萄糖 0.6mg)。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 0.5ml、1.0ml、1.5ml、2.0ml、2.5ml,分别置 50ml 量瓶中,各 加水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上述溶液 2ml,置具塞试管中,各加 4%苯酚溶液 1ml,混匀,迅速 加入硫酸 7.0ml,摇匀,置 40℃水浴中保温 30 分钟,取出后置冰水浴中放置 5 分钟,取出,以相应试 剂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B),在 490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 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 取金樱子肉粗粉约 0.5g[同时另取本品粗粉测定水分(附录Ⅸ H 第一法)],精密称定,置锥 形瓶中,精密加水 50ml,称定重量,静置 1 小时,加热回流 1 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 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 1ml,置 100ml 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 25ml, 置 50ml 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 2ml,置具塞试管中,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 自“各加 4%苯酚溶液 1ml”起,依法测定吸收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金樱子多糖的重量 (μg),计算,即得。 本品金樱子肉按干燥品计算,含金樱子多糖以葡萄糖(C6H12O6)计,不得少于 25.0%。 【性味归经】酸、甘、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能主治】固精缩尿,涩肠止泻。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 【用法用量】 6~12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金樱子 别名糖罐子、山石榴。属蔷薇科植物。中国中、南部各省都有分布。其果实酸甜可食,并可以 熬糖或酿酒。根、叶、花、果均供药用。 性味 成分 功用 果:酸、甘、平,无毒。 果含苹果酸、柠檬酸、鞣酸、糖类、树脂、维生素 C。 涩肠,固精,止泄痢,缩小便。[刀伤出血] 金樱叶、兰麻叶等量,晒干研细末,用瓶密贮,外敷止血,古方名&军中一捻散&,为战伤止血剂。 [慢性痢疾,肠结核] 金樱花、金樱子、磐粟壳各 3 克,醋炒,共研细末,蜜丸如梧恫子大,每服 3 克,一日 3 次。9 [遗枯早泄,体虚白带] 金樱子 1500 克,白中捣碎,加水煎 3 次,去渣,过滤后再浓煎,加蜂蜜收膏,每日临睡时服一匙, 开水冲服。10 之四----菝 bá 契 qiā 菝契11 学名: Smilax china L. 别名: 金刚藤、金刚头、金刚刺、鲎壳刺、鲎壳藤、狗骨仔、校壳刺、山归来、铁菱角、Babarao(泰雅)、 Bada、Bazya(排湾) 科属:菝契科菝契属 生长环境: 盛产在低山地及平地山区及荒地 简介:在低海拔地区经常能发现菝契的踪迹。 为多年生蔓茎灌木,茎粗硬,有疏钩刺,叶互生革质, 卵形或椭圆形,叶脉 3-5 条,叶面平滑,叶柄上有卷须二条。根部木质化后相当坚硬。春季在低海拔地 区经常能发现菝契根部生出新芽延伸至空隙处穿出地面,因此形成丛生,而且根部常连结成体。散形花 序,花瓣 6 片,桨果球形,红热可食;茎叶及红熟果,实可做插花材料。12 形态描述: 多年生蔓性灌木,蔓茎可伸长数公尺。叶圆形或卵状圆形,叶脉五出,表面深绿色有光泽, 叶柄上具有缠绕用的卷须。花序呈形排列,花被六片,呈淡绿色,十分小巧玲珑。果实成熟时赤红, 排列错落有致,非常迷人。幼茎上被白粉,老茎木质化,都具有粗硬的勾刺。 用途: 菝契可以入药。 翅形古拙又具有两条亮丽蓝带的琉璃蛱蝶以它的叶片为幼虫的食饵。 原产地: 东亚、中国大陆、韩国、日本及菲律宾等地。13 之五----赤楠 赤楠赤楠 赤楠(Syzygium buxifolium Hook. et Arn.) 桃金娘科。常绿灌木,小枝有棱,高 1-5 米。叶对生,长椭圆形,长 1.5-3 厘米,宽 1-2 厘米,叶顶短 尖纯头,基部阔楔形。聚伞花序生枝顶。果球形,直径 5-7 毫米。 别名山乌珠,科属桃金娘科,常绿小灌木,枝密集。叶对生,椭圆形或狭倒卵形,光滑无毛,形似黄杨。 另有一种三叶赤楠植株矮小,叶长椭圆形,通常三叶轮生。赤楠产我国中亚热带以南地区,常生于常绿 阔叶林中。较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适生于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质壤土上。枝叶稠密,四 季常青,挖取山野根桩养胚盆栽,加工造型,可制作出多种树姿的盆景。 木材细致坚硬,宜作雕刻工艺的材料,果可食。14 沙梨词语解释 梨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花白色,果实圆锥形或扁圆形,赤褐色或青白色。雪梨p 酥梨等均属此种。也称这种植物的果实。 种名: 沙梨 学名: pyrus pyrifolia(Burm.f.)Nakai 别名: 麻安梨 科: 苹果亚科 属:梨属 重要性状:高达 7~15 米。冻芽长卵形,叶卵状椭圆或卵形,长 7~12CM。先端长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 具刺毛尖锯齿,两面无毛。花白色,果近球形。浅褐色,有斑点。萼片脱落。花期 4 月,果期 8~9 月。 产地分布 主产于长江流域,华南、西南也有。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 7-15M。 小枝光滑, 或幼时有绒毛, 年生枝紫褐色或暗褐色。 1-2 叶卵状椭圆形, 7-12CM, 长 先端长尖, 基部圆形或近心形, 缘具刺毛状锐齿, 有时齿端微向内曲, 光滑或幼时有毛; 叶柄长 3-4.5CM。 生长习性 喜温暖多雨气候,耐寒力较差.15 之七----栀子花 记得吗? 果实黄黄的... 黄 GI 也可以入药... 栀子花【中文名】栀子(栀子花) 【别名】U卜花、山栀花、野桂花、白蟾花、雀舌花、玉瓯花、玉荷花16 【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分类】茜草科,栀子属 简介: 栀子花又名栀子,原产我国。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耐半阴,怕积水,要求疏松、肥沃 和酸性的沙壤土。 栀子花语:保有一颗柔软的心就有快乐,切勿钻牛角尖。 产区分布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省。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 100-200 厘米,植株大多比较低矮。干灰色,小枝绿色,叶对生或主枝轮生, 倒卵状长椭圆形,长 5~14 厘米,疑而有光泽,全线,花单生枝顶或叶腋,白色,浓香;花冠高脚碟状, 6 裂,肉质。果实卵形,具 6 纵棱;种子扁平,花期 6~8 月,果熟期 10 月。 四季常绿灌木,木本花卉。高1余米,叶对生或 3 叶轮生,有短柄,叶片革质,倒卵形或矩圆状倒 卵形,顶端渐尖,稍钝头,表面有光泽,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托叶鞘状。花大,白色,芳香,有短 梗,单生枝顶;花萼裂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伸展,花药露出。花 6 瓣,有重瓣品种(大花栀子)。花 期较长,从 5-6 月连续开花至 8 月。果熟期 10 月,果黄色,卵状至长椭圆状,有 5-9 条翅状直棱,1 室;种子很多,嵌生于肉质胎座上。 生态习性 栀子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好阳光但又不能经受强烈阳光照射,宜在稍蔽荫处生活;适宜生长在 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轻粘性酸性土壤中,是典型的酸性花卉。 性喜温暖,湿润,好阳光,但又要避免阳光强烈直射,喜空气温度高而又通风良好,要求疏松、肥 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是典型酸性土壤植物。不耐寒,耐半阴,怕积水,在东北、华北、西北只能 作温室盆栽花卉。栀子对二氧化硫有抗性,并可吸硫净化大气,0.5 千克叶片可吸硫 0.002~0.005 千克。 繁殖方法 用扦插、压条法繁殖为主,另外可用播种、分株法繁殖。 (1)扦插繁殖 北方 10~11 月在温室,南方 4 月至立秋随时可扦插,但以夏秋之间成活率最高。插穗选用生长健康的 2 年生枝条,长度 10-12 厘米,剪去下部叶片,先在维生素 B12 针剂中蘸一下,然后插于砂中,在 80 %相对湿度条件下,温度 20~24℃条件下约 15 天左右可生根。若用 20*10 的-6 次方~50*10 的-6 次方 吲哚丁酸浸泡 24 小时,效果更佳。待生根小苗开始生长时移栽或单株上盆,2 年后可开花。 (2)压条繁殖 4 月份从 3 年生母株上选取健壮枝条,长 25~30 厘米进行压条,如有三叉枝,则可在叉口处,一次可 得三苗。一般经 20~30 天即可生根,在 6 月可与母株分离,至次春可分栽或单株上盆。 (3)播种繁殖 多在春季进行,种子发芽缓慢,播后约 1 年左右发芽,3~4 年后开花,北方盆栽不易收到种子。 常用扦插和压条繁殖。扦插,在梅雨季节用嫩枝 15 厘米长,插于苗床,10-12 天生根。压条,4 月 选取二年生枝条,长 20-25 厘米,压埋在土中,保持湿润,约 30 天生根,夏季与母株分离,翌春分栽。17 移植苗木或盆栽,以春季为好,在梅雨季节进行,需带土球。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花期和盛夏要多浇 水。每月施肥 1 次,开花前增施磷钾肥 1 次。翌年早春修剪整形,并及时剪去枯枝和徒长枝。 栀子的繁殖有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分株繁殖。以种子为主。 种子繁殖 (1)选种:选择饱满、色深红的成熟果实,连壳晒或晾干作种,播种前,用剪刀将种子果皮剪开, 挖出种子,在热水中搓散,去掉浮种或杂质,然后将下沉的充实种子捞出,摊于竹席上,置通风处晾去 过多的水分,即可播种。 (2)选地、整地: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翻耕 1-1.5 尺,按宽 4-5 尺畦面起畦,畦高 6 寸,每亩施入人粪尿 20-30 担,待土干后浅耙泥块,整平畦面。在畦面按 6-7 寸行距开播种沟,沟深 1 寸左右待播种。 (3)播种育苗:可春播或秋播,春播在雨水前后下种,秋播在秋分前后、播时将种子拌上火灰均 匀的播在播种沟内,然后用细土或火土复盖平播种沟,盖草淋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每亩 用种子 4-6 斤。 出苗后要注意及时去掉盖草, 在幼苗期应经常除草, 注意不要伤幼苗的根, 除草后均需要追淡人粪尿水, 育苗一年后即可移栽。18 之八----刺苋 这个... 认识不 有刺,得小心... 刺苋开放分类: 生物、植物、中药、野菜、苋科 【学名】Amaranthus spinosus L. 【别名】野苋菜(本属统称)、土苋菜、刺刺菜、野勒苋。 【分类】苋科,苋属 【形态】高 20-80cm,有时达 1.3m;茎直立,粗壮,淡绿色,有时具带紫色条纹,稍具钝棱。叶片菱 状卵形,常 5~12cm,宽 2~5cm;叶柄基部两侧有 2 刺。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直立,直径 2~4cm,由多 数穗状花序形成,顶生花穗较侧生者长;苞片及小苞片钻形,长 4~6mm,白色,先端具芒尖,花穗基部 的苞片变成尖锐直刺;花被片白色,有 1 淡绿色细中脉,先端急尖或尖凹,具小突尖。胞果扁卵形,环 状横裂,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近球形,直径 1mm,棕色或黑色。 【生境】一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路旁、旷野、荒地、田边、沟旁、河岸等处。 【产地】原产美洲;现广泛传播并归化于世界各地。我国各地为常见野草。 【用途】刺苋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嫩茎叶可作蔬菜,较同属19 多数种类口感更好,营养价值也更高。 全草入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治痢疾、便血、白带、瘰疬、痔疮、喉痛等。 《广 西中药志》载“清热利湿,消肿”。脾胃虚寒者慎食用。20 反枝苋 和刺苋同类 不同的是 它没有刺【学名】Amaranthus retroflexus L. 【别名】苋菜、野苋菜 【分类】苋科,苋属 【形态】高 20~80cm,有时达 1.3m;茎直立,粗壮,淡绿色,有时具带紫色条纹,稍具钝棱,密生短柔 毛。叶片菱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常 5~12cm,宽 2~5cm,先端锐尖或尖凹,有小凸尖,基部楔形,有柔 毛。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直立,直径 2~4cm,由多数穗状花序形成,顶生花穗较侧生者长;苞片及小 苞片钻形,长 4~6mm,白色,先端具芒尖;花被片白色,有 1 淡绿色细中脉,先端急尖或尖凹,具小突 尖。胞果扁卵形,环状横裂,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近球形,直径 1mm,棕色或黑色。 【生境与习性】一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路旁、旷野、荒地、田边、沟旁、河岸等处。花期 7~8 月,果 期 8~9 月。种子繁殖。 【产地】美洲;现广泛传播并归化于世界各地。 中国分布现状: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宁夏、 青海、新疆、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上海、四川、重庆、西藏(芒康)。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 世纪中叶发现于河北和山东。为菜园、果园及棉花和玉米等旱作物地中的常 见杂草。另外,该植物可富集硝酸盐,家畜过量食用后会引起中毒。21 野草莓 红红的 甜甜的1、植物 科别:蔷薇科 别名:洋莓 英文名:Strawberry 学名:Fragaria ananassa Duch. 利用部位:果实 产地:原产于南美洲。现吉林、陕西、甘肃、新疆、四川、云南;贵州。生于山坡、草地、林下,广布 北温带,欧洲、北美均有记录。 亚科概述: 灌本或草本,复叶稀单叶,有托叶心皮常多数,离生,各有 112 悬垂或直立的胚珠; 子房上位,稀下 位; 果实成熟时为瘦果, 稀小核果, 着生在花托上或在彭大肉质的花托内。 染包体基数 X=7, 或 9‘ 本 8 亚科共有 35 属,我国产 21 属。本亚科植物许多具有经济价值,如龙芽草属、委陵菜属和地榆属,有些 种类是重要药 构,如单莓属、悬钩子属和蔷薇属,有些种类是重要水果,如蔷薇属、称棠花属,木本 委陵菜 属为常见园林观赏植物。 本科概述: 草木、灌木或乔木,落叶或常绿,有刺或无刺。冬芽常具数个鳞片,有时仅具 2 个。叶互生,稀对生, 单叶或复叶,有显明托叶,稀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通常整 齐,周位花或上位花;花轴上端发育 成碟状、钟状、杯状、镡状或圆筒状的花托(一称萼 筒),在花托边缘着生萼片、花瓣和雄蕊;萼片和 花瓣同数,通常 4―5,覆瓦状排列,稀 无花瓣,萼片有时具副萼;雄蕊 5 至多数,稀 1 或 2,花丝离 生,稀合生;心皮 1 至多数, 离生或合生,有时与花托连合,每心皮有 1 至数个直立的或悬垂的倒生 胚珠;花柱与 心皮同数,有时连合,顶生、侧生或基生。果实为瞢荚果、瘦果、梨果或核果,稀蒴果;22 种子通常不含胚乳,极稀具少量胚乳;子叶为肉质,背部隆起,稀对褶或呈席卷状。 本科的模式属: 蔷薇属 Rosa L. 本科约有 124 属 3300 余种,分布于全世界,北温带较多。我国约有 51 属 1000 余种, 产于:全国各地。 本科许多种类富于经济价值,温带的果品以属于本科者为多,如苹果、沙果、海棠、 梨、桃、李、杏、梅、樱桃、枇杷、韫椁、山楂、草莓、树莓等,都是著名的水果,扁桃仁 和杏仁等 都是著名的干果,各有很多优良品种,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不少种类的果 实富有维生素、 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可连同其他药用植物泡茶可缓和紧张和腹泻,果实可补充铁质,并是缓和的 通便剂,叶的煎剂可收敛毛孔。草莓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有效成分,每百克鲜果肉中含维生素 C 60 毫 克,比苹果、葡萄含量还高。果肉中含有大量的糖类、蛋白质、有机酸、果胶等营养物质。此外,草莓 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B 1、B 2、C、PP 以及钙、磷、铁、钾、锌、铬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部分微量元 素。草莓是人体必需的纤维素、铁、钾、维 C 和黄酮类等成分的重要来源。 在西方,食用草莓被人们推崇为时尚,他们把草莓当成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灵丹妙药,可见经常食 用草莓对健康大有益处。 另据有关资料显示, 草莓中的维生素 C 可阻断人体内强致癌物质亚硝铵的生成, 能破坏癌细胞增生时产生的特异酶活性,使“癌变”的细胞逆转为正常的细胞。 祖国医学认为草莓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其味甘、性凉,具有止咳清热、利咽生津、健脾和胃、滋养补 血等功效。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草莓有益心健脑的独特功效,特别是对于防治冠心病、脑溢血及动脉 粥样硬化等病症有很大作用。研究表明,草莓有抗癌的功效。从草莓的根、叶、果实中提取的含有较高 抗癌活性的鞣花酸,能有效地保护人体组织不受致癌物质的侵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癌症的发生。 自从 16 世纪开始栽培之后,野草莓就出现了许多种类,用来泡茶的是日本称为“虾夷蛇莓”的品种。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认为这种植物具有神奇的力量,叶子和根可以治疗腹泻,茎可以疗伤,因此欧洲 各地的遗迹都有许多野草莓种子的化石。 野草莓茶虽然带有“草莓”这两个字,却不是水果茶,而是带有草香、类似粗茶的味道,在茶草茶里面 算是没有涩味、容易入口的茶。这种茶含有钙、磷、铁质,可提高肾脏的功能,并同时净化身体内部, 消解风湿、关节炎、膀胱炎以及因浮肿等导致的肥胖问题。对于腹泻、消化器官失调,也能发挥温和的 效果,所以适合在饭后饮用。腹泻时建议混合德国甘菊或鼠尾草,关节炎疼痛时则适合混合金丝桃或绣 线菊饮用。 野草莓茶容易入口,也适合和香味太浓的花草混合冲泡,使味道变得比较温和。 野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有蛋形的锯齿状绿叶,直立的茎端会长出白色的小花,然后结出红色的果实。其 属名“fraga”源自“香”这个字,据说是因为果实很香。果实可以生吃,有很多用途,例如:用来增 添利口酒的风味。此外也有缓和胃炎、肝炎,去除牙结石或牙齿黄斑,强健牙齿和牙龈的作用。把压碎 的果实涂在肌肤上,可治疗晒伤,也有化妆水的效果,能淡化黑斑或雀斑。但因为是凉性,在冬天寒冷 时,或在胃冷是吃太多,会引起消化不良,所以要多加注意。用果实浸泡葡萄酒做成的酒能使人振作精 神。让心情放轻松,长久以来就是人们常喝的饮料。 野草莓有个别名叫&pe(3 声)pe(轻声)&,类似于"婆婆". 功效:利尿、强肝,改善肠胃失调、肾机能不全、腹泻、膀胱炎、风湿、贫血。 [复方] 缓和腹泻 野草莓 1/2 匙+德国甘菊 1/2 匙+鼠尾草 1/3 匙 帮助肝脏作用,适合在饮酒过度时喝 野草莓 1/2 匙+香蜂草 1/2 匙 促进代谢,消除水肿 野草莓 1/3 匙+绣线菊 1/3 匙+粉红玫瑰 1/3 匙23 火炭母草 好像在溪边比较常见 一粒白白的 而后黑黑的 黑得像眼珠一样[释名]生长在南恩州原野中。茎红且柔软,叶端尖细,接近梗的地方成方形。夏季开白花,秋季结果实 如椒,青黑色,味甜可食。 [性味]味酸,性平,有毒。 [功效主治]主去皮肤风热,流注骨节,痈肿疼痛。捣烂用盐酒炒后敷肿痛处,每天跟换。24 飞蓬 路边很常见吧 这种植物...25 【拉 丁 名】Erigeron acer L 类别: 多年生草本 主要性状: 株高 40-90CM。 叶互生, 匙形至披针形, 白绿色, 具翅叶柄。 头状花序伞房状簇生, 径约 3.5CM, 花色有蓝、桃红和白色等。 分布地区: 原产美国西部。 习性特点: 阳性,耐寒,土壤要求排水良好。 繁殖方法: 种子、分株 应用: 可布置于花境、花坛或丛植篱旁、山石前,也可作切花。 【药 名】:飞蓬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飞蓬的花。 【功 效】:发汗解表。 【主 治】:用于温热病。 【性味归经】:辛,凉。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 一 9 克。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吉、辽、内蒙、河北、山西、陕、宁夏、甘肃、青海、疆、川、藏。 【考 证】: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 【中药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26 肾蕨拉丁名:Nephnolepis Cordifoolia Presl 肾蕨又称蜈蚣草、圆羊齿、篦子草、石黄皮,是肾蕨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 肾蕨为中型地生或附生蕨,株高一般 30-60 厘米。地下具根状茎,包括短而直立的茎、匍匐匐茎和球27 形块茎三种。直立 直立茎的主轴向四周伸长形成匍匐茎,从匍匐茎的短枝上又形成许多块茎,小叶便 从块茎上长出,形成小苗。肾蕨没有真正的根系,只有从主轴和根状茎上长出的不定根。地 部(即从 根茎上长的叶)呈簇生披针形,叶长 30-70 厘米、宽 3-5 厘米,一回羽状复叶,羽片 40-80 对。初 生的小复叶呈抱拳状,具有银白色的茸毛,展开后茸毛消失,成熟的叶片革质光滑。羽状复叶主脉明显 而居中,侧脉对称地伸向两侧。孢子囊群生于小叶片各级侧脉的上侧小脉顶端,囊群肾形。 肾蕨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的福建、广东、台湾、广西、云南、浙江等南方诸省区都 有野生分 布,常见于溪边林中或岩石缝内或附生于树木上,野外多成片分布。其生态习性是喜温暖湿润,不耐强 光。 肾蕨的繁殖能力非常强, 可通过多种途径繁殖, 但最常用的是分株繁殖。 分株一般春季结合换盆时进行。 将生长茂密的老株从花盆中脱出来,除去大部分培养土;把铁丝状匍匐茎分切成几份,使每份带有一定 数量的叶丛和不定根;将茎段分栽于装有配制好培养土的盆中,添足培养土,并压实;浇足水,放于阴 湿处,以后保持盆土湿润。夏秋季也可分株,但更须注意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肾蕨地下的球形块茎也 可以发育成幼小的植株。 当小苗长至 10 厘米左右时也可分栽于盆中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即可成为新植株。 此外,还可采用孢子繁殖。但注意孢子的采收时期,一般在肾形囊盖还没有脱落而孢子已变黑时采集孢 子进行播种。 肾蕨适宜生长于富含腐殖质、 渗透性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疏松土壤, 所以盆栽时常用 1 份腐叶土或泥炭土、 1 份河沙土和 1 份蛭石或珍珠岩配制成基质;亦可用 2 份腐叶土和 1 份河沙土混合使用。同时,在培养 土中加少量骨粉、 蛋壳粉等钙质养分, 更有利于肾蕨生长。 肾蕨喜明亮的散射光, 但也能耐较低的光照, 可放置于室内北窗边栽培。它喜温暖,但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从 10-35 都能良好生长。它喜湿润, 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因为肾蕨根为不定根,吸水、保水能力较差,又加上地上部有丛生茂 密的羽状复叶,所以它不耐旱,必须及时供给水分,否则干燥过久易造成叶片枯黄脱落;空气湿度一般 要求 50%-60%以上。春夏季盆土要始终保持湿润,但又不能积水;尤其秋末到冬季应节制浇水,以保 持盆土不干 为度。在生长季,一般每月施腐熟液肥 1-2 次,以保证其正常的旺盛生长。 肾蕨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观赏蕨类。它栽培窬容易、生长健壮,粗放管理就能达到很好的观赏装饰 效果。它株形直立丛生,复叶深裂奇特,叶色浓绿且四季常青,形态自然潇洒,广泛地应用于客厅、办 公室和卧室的美化布置,尤其用作吊盆式栽培更是别有情趣,可用来填补室内空间。在窗边和明亮的房 间内可长久地栽培观赏。肾蕨的许多栽培种因其观赏性优良都得到人们认可,其中由高大肾蕨变异而来 的波斯顿蕨极适于盆栽及垂吊栽培,是室内装饰极理想的材料,流行于世界各地。它叶片较大、叶色淡 绿且具光泽,叶片展开后下垂,十分优雅,丰满的株形富有生气和美感。28 石芮石龙芮 开放分类: 植物、观赏、花卉、中草药、草本 学名:Ranunculus sceleratus Linn. 英文名:Poisonous Buttercup 科名:毛茛科 Ranunculaceae 石龙芮 又名野芹菜。毛茛科毛茛属,二年生草本。高 20~40 厘米,叶有光泽,浅或深 3 裂,裂片常再 分 2~3 裂,接近花的叶狭细而不裂。花黄色有光泽,生于枝梢。果密集呈长椭圆形,春、夏季采全草, 洗净鲜用或晒干入药,可治食道癌、乳腺癌等。29 释名:地椹、天豆、石能、鲁果能、水堇、苦堇、堇葵、胡椒菜彭根。 气味:(子)苦、平、无毒。 (叶)甘、寒、无毒。 主治:(子)风湿寒痹,补肾明目;(叶)前痈肿毒疮,下瘀血,止霍乱。 【别名】无毛野芹菜、鸭巴掌、水堇、水黄瓜香、打锣锤、清香草 【来源】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石龙芮 Ranunculus sceleratus L.,以全草入药。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或鲜用。 【性味归经】苦、辛,平。有毒。 【功能主治】消肿,拔毒散结,截疟。用于淋巴结结核,疟疾,痈肿,蛇咬伤,慢性下肢溃疡。 【用法用量】淋巴结结核:干全草适量,用油熬成膏状涂敷;疟疾:鲜全草适量捣烂,于发作前 6 小时 敷大椎穴;痈肿、蛇咬伤:鲜全草捣烂绞汁涂患处;慢性下肢溃疡:熬膏涂患处。 【注意】不能内服。误食可致口腔灼热,随后肿胀,咀嚼困难,剧烈腹泻,脉搏缓慢,呼吸困难,瞳孔 散大,严重者可致死亡。 【备注】(1)误食可致口腔灼热,随后肿胀,咀嚼困难,剧烈腹泻,脉搏缓慢,呼吸困难,瞳孔散大, 严重者可致死亡。中毒早期可用 0.2%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服蛋清及活性炭,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腹 剧痛时可用阿托品等对症治疗。皮肤及粘膜误用或过量,可用清水、硼酸或鞣酸溶液洗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30 算盘子【学名】:Glochidion puberum (Linn.)Hutch. 英文名:Puberulous Glochidion31 【别名】:算盘珠、野南瓜、果盒仔、金骨风、山金瓜、臭山橘、馒头果、狮子滚球 【植物形态】:大戟科 (Euphorbiaceae ),落叶灌木,高 1―2 米,小枝密生短柔毛。叶互生,有短 柄或几无柄;叶片椭圆形成椭圆状披针形,长 3―6 厘米,宽 1.5―3.5 厘米,顶端尖,有时钝,基部 宽楔形,表面疏生柔毛或近于无毛,背面密生短柔毛。花数朵簇生于叶腋;雄花有雄蕊 3;雌花萼片卵 状,密生短柔毛,子房通常 5―8 室,花柱合生。蒴果扁球形,直径约 1.5 厘米,有纵沟,外面有绒毛。 花期 5―6 月,果期 8―9 月。 【分布】:江苏山区都有野生在山坡丛林中;我国中部,南至广东、云南答省区也有分布。 【来源】:以根和叶入药。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叶夏秋采集,晒干。根、茎、叶、果入药,能消肿 解毒,治痢止泻:全株水煮出液可杀菜虫。 【性味归经】:微苦、涩,凉;清热解毒,消滞止泻。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活络。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疟疾,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痢疾, 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白带,痛经。 【药用验方】:1、菌痢、肠炎:算盘子根三两,水煎,红塘调服,每日一剂。又方:算盘子叶二两, 水煎服,每日一剂。 2、毒蛇咬伤:算盘子根二两,千斤拔根一两,白毛鹿茸草八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3、农药中毒:算盘子根四两,阴黄竹笋(遭受病害未出土的慈竹笋)一条,加水三碗,煎成一碗, 冷却后灌服,服后五至十分钟有呕吐、下泻。任其吐泻至肚腹不痛时,再用嫩茶叶适量,煎浓汁服,则 吐泻自止。如系有机磷中毒,则必须脱去衣裤,彻底洗浴,以防皮肤吸收中毒。 算盘子还可以治黄疸、瘰疬、睾丸偏坠、白浊、白带、痔疮、疟疾等症。孕妇慎用。 【用法用量】: 0.5~1 两。32 铁线蕨种中文名:铁线蕨 种拉丁名: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inn. 种别名 :水猪毛七 科中文名:铁线蕨科 科拉丁名:Adiantaceae 属中文名:铁线蕨属 属拉丁名:Adiantum 国内分布: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山西、河 南、河北、北京 国外分布:非洲、美洲、欧洲、大洋洲及亚洲温暖地区 分 布:恩篱、宜昌、郧阳 生 境:山坡林下或较阳湿处的岩石上 繁殖方式:孢子 习 性:荫生 药用部位:全草 药用功能:通经、活血、跌打损伤 药用主治:流行性感受冒、感冒、咳嗽、肝炎、痢疾、腰痛、尿道结石、乳痛、痨伤、跌打损伤、烧烫 伤、蛇咬伤、疔毒。 适应地区: 长江以南、北到陕西、甘肃和河北 生态分类: 草本植物 & 多年生草本花卉 观赏分类: 观叶类 高度范围: 0.1-0.4 (M)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 15-40 厘米。根状茎横走,黄褐色,密被条形或披针形淡褐色鳞片,长 10-25 厘米,宽 8-16 厘米,中部以下为二回羽状复叶;羽片互生,小羽片斜扇形,基部阔楔形,边缘浅裂至33 深裂, 裂片有微群圆形着生于叶背面裂片顶端; 囊群盖由小叶顶端的叶缘向下面反折而成。 根状茎横生, 密生棕色鳞毛,叶柄细长而坚硬,似铁线,故名铁线蕨。叶片卵状三角形,2-4 回羽状复叶,细裂, 叶脉扇状分叉,深绿色。孢子囊群生于羽片的顶端。铁线蕨又称铁丝草、铁线草、水猪毛土,为铁线蕨 科铁线蕨属多年生草本观叶植物。 根状茎横生,密生棕色鳞毛,叶柄细长而坚硬,似铁线,故名铁线蕨。叶片卵状三角形,2-4 回羽状 复叶,细裂,叶脉扇状分叉,叶长 10-30 厘米,小羽片斜扇形,深绿色。孢子囊群生于羽片的顶端。 铁线蕨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长江以南省区、北到陕西、甘肃和河北均有分布,是我国暖温 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区的钙质土和石灰岩的指示植物。其生态习性是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 铁线蕨以分株繁殖为主。分株宜在春季新芽尚未萌发前结合换盆进行。将长满盆的植株从盆中扣出来, 支掉大部分旧培养土,切断其根状茎,分成二至数丛,分别盆栽,可成不新植株。另外,铁线蕨的孢子 成熟后散落在温暖湿润环境中自行繁殖生长,待其长到一定时盆栽也可。 铁线蕨喜疏松透水、肥沃的石灰质土砂壤土,盆栽时培养土可用壤土、腐叶土和河砂等量混合而成。生 长期每周施一次液肥,注意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和较高的空气湿度。在气候干燥的季节,可经常在植株周 围地面洒水,以提高空气湿度。铁线蕨喜明亮的散射光,忌阳光直射。光线太强,叶片枯黄甚至死亡。 它喜温暖又耐寒,生长适温为 13-22 ,冬季越冬温度为 5 。 在蕨类植物中,铁线蕨是栽培最普及的种类之一。茎叶秀丽多姿,形态优美,株型小巧,极适合小盆栽 培和点缀山石盆景。由于黑色的叶柄纤细而有光泽,酷似人发,加上其质感十分柔美,好似少女柔软的 头发,因此又被称为“少女的发丝”;其淡绿色薄质叶片搭配着乌黑光亮的叶柄,显得格外优雅漂逸。 它喜阴,适应性强,栽培容易,更适合室内常年盆栽观赏。作为小型盆栽喜阴观叶植物,在许多方面优 于文竹。小盆栽可置于案头、茶几上;较大盆栽可用以布置背阴房间的窗台、过道或客厅,能够较长期 供人欣赏。铁线蕨叶片还是良好的切叶材料及干花材料。34 水龙骨【英文名】Japanese Polypody Rhizome 【拼音】shueilonggu 【拉丁名】Rhizoma Polypodiodis Nipponicae 【别名】石蚕、石豇豆、青石莲、青龙骨 【来源】蕨类水龙骨科水龙骨属植物水龙骨 Polypodium nipponicum Mett.,以根状茎入药。四季可采, 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苦,凉。入心、肝、肺三经。 【功能主治】解毒退热,祛风利湿,止咳止痛。用于小儿高热,咳嗽气喘,急性结膜炎,尿路感染,风 湿关节痛,牙痛;外用治荨麻疹,疮疖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0.5~1 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35 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 (Krock.) P. 【识别要点】 直立无毛草本,根细密成丛,茎方,基部分枝,株高 5~20 厘米,无毛。叶无柄,叶片 椭圆形至长圆形,顶端钝至圆头,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钝齿,两面无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纤细,比叶36 长,无毛。萼片基部合着,萼齿 5,线状披针形;花冠粉红色或紫色,上唇短,2 浅裂,下唇大于上唇, 3 浅裂。蒴果卵圆形。 【生物学特点】 种子繁殖,一年生草本。花期 7~10 月,果期 9~11 月。 【分布与危害】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喜湿,为稻田常见杂草,发生量大,危害较重。 【药 名】:陌上菜 【拼 音】:MOSHANGCAI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玄参科植物陌上菜的全草。 【功 效】:清泻肝火、凉血解毒、消炎退肿。 【主 治】:用于肝火上炎、湿热泻痢、红肿热毒、痔疮肿痛。 【性味归经】:淡、微、甘,寒。入肝、脾、大肠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 一 9 克。外用:适量。 【别 名】:白猪母菜、六月雪、白胶墙(广东)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 贵州、云南。 【拉丁名】:Lindernia procumbens (Krock. )Phillcox. 【考 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37 鼠曲草 认识它吗? 正月初九的“黑包”...的原料之一 你去田里采过没? 鼠曲草鼠曲草 Herba Gnaphaii Affinis (英)Cudweed Herb 别名 佛耳草、追骨风、绒毛草。鼠耳、无心草、鼠耳草、香茅、蚍蜉酒草、黄花白艾、佛耳草、茸母、 黄蒿、米曲、毛耳朵、水菊、绵絮头草、金沸草、地莲、黄花子草、水蚁草、清明香、追骨风、清明菜、 棉花菜、菠菠草、棉茧头、宽紧草、清明蒿、一面青、鼠密艾、水蒿、靶菜、白头草、水曲、绒毛草、 丝棉草、羊耳朵草、猫耳朵草、孩儿草、猫脚药草、花佛草、毛毛头草、黄花果、糯米饭青、棉菜、黄 花曲草、白芒草、田艾、毛毡草 来源 为菊科植物鼠曲草 Gnaphalium affine D.Don 的全草。 植物形态 二年生草本,主同 10~15cm,全株密被白绵毛。茎直立,通常基部分枝,丛生林。叶互生, 基生叶花后调落,下部和中产叶匙形或倒披针形,长 2~6,宽 4~12mm,基部渐狭,下延,两面都有白 色绵毛。头状花序多数,排成伞房状;总苞球状钟形,总苞片 3 层,金黄色,干膜质;花黄色,边缘雌 花花冠丝状,中央两性花管状。瘦果长椭圆形,具乳头状突起,冠毛黄白色。花期 4~7 月,果期 8~9 月。38 生于山坡、路旁、田边。主产江苏、浙江。 采制 春、夏季花开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木犀草素-4’-葡萄糖甙 (Iuteolin-4'-glucoside)、豆甾醇、氯化钾、硝 酸 钾 、 木 犀 草 素 ; 花 含 鼠 曲 草 素 (gnaphalin,2',4,4'-trihydro-6'-methoxychalocone-4'β-D-glucopyranoside)。 性味 性平,味微甘。 功能主治 祛痰,止咳,平喘,祛风湿。用于咳嗽、痰喘、风湿痹痛。 【别名】黄花麴草、清明菜、田艾、佛耳草、土菌陈[广东]、酒曲绒 【来源】菊科鼠曲草属植物鼠曲草 Gnaphalium affine D. Don,的全草。春夏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降血压,祛风湿。用于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高血压,蚕豆病,风湿腰 腿痛;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0.5~1 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理作用 [编辑本段] 1.镇咳作用: 小鼠反复吸入浓氨水形成慢性咳嗽后, 灌服鼠曲草煎剂, 有一定的止咳作用。 煎剂 4g/kg 小鼠灌胃, 有镇咳作用。 2.抑菌作用: 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宋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 全草含 5%黄酮甙,0.05%挥发油,微量生物碱和甾醇,0.58%非扛化物,又含维生素 B,胡萝卜,叶绿素, 树脂,脂肪等[1]。花含木犀草素-4-β-D-葡萄糖甙(luteline-4-β-D-glucoside)[2]。 功效 化痰止咳;祛风除湿;解毒 考证 [编辑本段]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别录》:鼠耳,生因中下地。厚叶肥茎。 2.《本草拾遗》:鼠曲草,生平冈熟地。高尺余,对有白毛,黄花。《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 取鼠曲汁蜜和为粉,谓之龙舌,以厌时气。山南人呼为香茅。取花杂樟皮染褐,至破犹鲜。江西入呼为 鼠耳草。 3.《品汇精要》:佛耳草,春生苗,高尺馀,茎叶颇类旋覆,而遍有白毛,拆之有绵如艾,且柔韧, 茎端分歧者小黄花,十数作朵,瓣极茸细。39 4.《纲目》:《日华本草》鼠曲,即《别录》鼠耳也,唐、宋诸家不知, 乃退鼠耳人有名未用中, 李杲《药类法象》用佛耳尊,亦不知其即鼠耳也。原野间甚多,二月生苗,茎叶柔软,叶长寸许,白茸 如鼠耳之毛,开小黄花成穗,结细子。 科属分类 菊科 拉丁文名 Herba Gnaphalii Affinis 主治 咳喘痰多;风湿痹痛;泄泻;水肿;蚕豆病;赤白带下;痈肿疔疮;阴囊湿痒;荨麻疹;高血压 生态环境 生于田埂、荒地、路旁。40 朴朴草 屋前屋后 是不是有很多这种啊 不过,现在好像不多了... 天泡子、灯笼草、水灯笼、打卜草、打额《分类草药性》 【异名】沙灯笼(《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灯笼草、水灯笼、打卜草、打额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 手册》),天泡草,王母珠、黄灯笼(《常用中草药治疗手册》),小酸浆(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茄科植物黄姑娘(Physalis minima L.)的全草或果实。 【植物形态】黄姑娘 一年生草本,高 50 厘米左右。茎微卧或倾斜,多分枝,具细柔毛或近光滑。单叶互生;叶片卵圆形或 长圆形,长 2~8 厘米,宽 1~5 厘米,先端短尖,叶基不等,全缘或波状,或具有不规则的缺刻,上面 绿色,近于无毛,下面毛较多;叶柄长 1~4 厘米,有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柄长约 5 毫米;萼钟形, 绿色,膜质,5 裂,有硬毛,结果时萼增大如灯笼状,直径约 1.5 厘米,包围在果实的外面,具有突出 的 5 棱;花冠钟形,5 裂,淡黄绿色,长约 8 毫米,近冠管基部有斑块;雄蕊 5,着生于花冠管的基部, 花药长圆形;雌蕊 1,子房圆形,2 室,胚珠多数,花柱线形,柱头头状,呈不明显的 2 裂。浆果圆珠41 形,黄色,直径约 1 厘米;种子多数,扁圆形,绿白色。花期 6 月。果期 7 月。 生长于田野、土坎及坡地。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6~7 月,采取带果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无毒。& 【功用主治】渗湿,杀虫.治黄疸,小便不利,慢性咳喘,疳疾,瘰疬,天泡疮,湿疮。 ①《分类草药性》:&解毒杀虫,叶治天泡疮。& ②《天宝本草》:&治小儿臌胀,疳疾。& ③《四川中药志》:&利尿,消痃癖,去骨蒸劳热。治黄疸,小便不利,久咳喘急;外涂小儿泡疮及皮 肤湿热疮。单用果效力更佳。&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急性支气管炎;湿疮肿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 两。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四川中药志》:&无湿热瘀滞者忌用。& 【选方】①治黄疸:天泡子、阳雀花根、红檬树皮(煅),木通、臭草根。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小儿天泡疮:天泡子研末,麻油调搽。(《四川中药志》)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干全草 1 斤制成 500 毫升糖浆。每次 50 毫升,每日 3 次饭后服,10 天为一疗程,连服三个疗程。每 疗程结束后休息 3 天,治疗 60 例,显效 39 例,好转 10 例,无效 1 例。临床观察对咳、痰、喘均有较 好疗效,始效时间隙 1 例为 20 天外,其余均在 3~6 天。治程中有嗜心、胃部不适、头昏、头疼、失眠 等副作用,1~5 天后自行消失。曾有 1 例于 2 天内服药达 1.5 斤(生药),亦未出现中毒和不良反应。 但对溃疡病患者应慎用。 ②治疗42 牛茄子 小时候 大人们拿它的果实去炖瘦肉给小孩子喝 你曾经喝过吗? 牛茄子牛茄子 拉丁文名:Solanumcapsicoides鉴别特征:高达 30~60(~100)cm。除茎、枝外各部被纤毛。叶宽卵形,长 5~13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 部心形,5~7 浅裂或半裂,裂片三角形或卵形,边缘浅波状,无毛或脉疏被纤毛,缘毛较密,侧脉被细 刺;叶柄长 2~7cm,微被纤毛及细刺。花序总状腋外生,长不及 2cm,花少。花梗被细刺及纤毛,长 0.5~1.5cm;花萼杯状,长约 5mm,被细刺毛及纤毛,裂片卵形;花冠白色,筒长约 2.5mm,裂片披针形, 长 1~1.2cm。浆果扁球状,径 3.5~6cm,橙红色,果梗长 2~2.5cm,被细刺。种子边缘翅状,径 4~6mm。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生于海拔 200~1500m 荒地、疏林或灌丛中。花果期 5~10 月。种子 繁殖 原产地:巴西;现广布于全世界温暖地区。 中国分布现状:福建、江西、广东、香港、海南、台湾、湖南、贵州、四川、云南。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895 年在香港发现。具刺杂草,植株及果含龙葵碱,误食后可导致人畜中毒。43 车前草学名: Plantago asiatica L. 科别: 车前草科,车前草属 别名: 牛遗、当道、虾蟆衣、牛舌、车轮菜 形态:本品为车前科,车前属车前。生于田野畦畔山埔路旁屋旁荒地。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短缩肥厚, 密生须状根。叶全部根生,叶片平滑,广卵形,边缘波状,间有不明显钝齿,主脉五条,向叶背凸起, 成肋状伸入叶柄,叶片常与叶柄等长。春夏秋株身中央抽生穗状花序,花小,花冠不显著。结椭圆形蒴 果,顶端宿存花柱,熟时盖裂,撒出种子。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根生,薄纸质,卵形至广卵形,具 5 条主叶脉, 叶基向下延伸到叶柄,长 6~15cm,宽 3~8cm;周年开花,穗状花序自叶丛中抽出,长约 15~30cm;小花 白色,花冠 4 裂,雄蕊 4 枚;盖果长椭圆形,内藏种子 4~6 颗。 应用 可食用,部位:嫩叶及种子;调理法:@采嫩叶洗净,先以沸水汤过一遍,再行炒食。d采收种 子,可煮成糜粥或制酱食用。采集地:海拔 2500 公尺以下之路旁、庭园、荒废地。采集时间:全年皆 可、春季最佳。44 鬼针草种中文名:鬼针草 种拉丁名:Bidens pilosa Linn.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鬼针草属 属拉丁名:Bidens 国内分布:产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区。生于村旁、路边及荒地中。 国外分布:广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命名来源:(本草拾遗,图考)[] 中国植物志:75:377 最低海拔:700 生 境:荒坡45 (《本草拾遗》) 【异名】鬼钗草(《本草拾遗》),鬼黄花、山东老鸦草(《福建民间草药》),婆婆针(《苏南种子植物》), 鬼骨针(《江苏植药志》),盲肠草、眺虱草(《福建中医杂志》(3):9,1959),豆渣菜、叉婆子(《除 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手册》),引线包、针包草、一把针(《浙江民间草药》),刺儿鬼、鬼蒺藜(《中国 药植图鉴》),乌藤菜、清胃草、跟人走(《泉州本草》),粘花衣、鬼菊、擂钻草、山虱母、粘身草、 咸丰草(《闽东本草》),脱力草、小鬼针(《江苏药材志》),索人衣、一包针(《江西草药》),家脱力 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鬼针草 ,一年生草本,高 40~85 厘米。茎直立,下部略带淡紫色,四棱形,无毛,或于 上部的分枝上略具细毛。中、下部叶对生,长 11~19 厘米,2 回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 先端尖或渐尖,边缘具不规则的细尖齿或钝齿,两面略具短毛,有长柄;上部叶互生,较小,羽状分裂。 头状花序直径约 6~10 毫米,有梗,长 1.8~8.5 厘米;总苞杯状,苞片线状椭圆形,先端尖或钝,被 有细短毛;花托托片椭圆形,先端钝,长 4~12 毫米,花杂性,边缘舌状花黄色,通常有 1~3 朵不发 育;中央管状花黄色,两性,全育,长约 4.5 毫米,裂片 5 枚;雄蕊 5,聚药;雌蕊 1,柱头 2 裂。瘦 果长线形,体部长 12~18 毫米,宽约 1 毫米,具 3~4 棱,有短毛;顶端冠毛芒状,3~4 枚,长 2~5 毫米。花期 8~9 月。果期 9~11 月。 生于路边、荒野或住宅旁。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集】夏、秋间采收地上部分,晒干。 【药材】干燥全草,茎略呈方形,幼茎有短柔毛。叶纸质而脆,多皱缩、破碎,常脱落。茎顶常有扁平 盘状花托,着生 10 余个呈针束状、有四棱的果实,有时带有头状花序。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全草含生物碱、鞣质、皂甙、黄酮甙。茎叶含挥发油、鞣质、苦味质、胆碱等。果实含油 27.3%。 【药理作用】 将等量鬼针草与海州常山混合制成的水煎剂或酒精浸剂, 予大鼠口服, 剂量为 10 克(生药)/ 公斤/天,共五天,对甲醛性及蛋清性&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消炎作用。g莶草与海州常山混合制成的水 煎剂同且口服,同样有效,说明鬼针草可代替稀英草作消炎药应用。单味鬼针草或海州常山、g莶草均 无明显作用;说明它们之间有相互加强的作用。作好制剂后临时合并应用,同样有效,说明它们混合后 作用增强,并非生成新的成分。从复方中分离出的总生物碱及类甾醇虽均有消炎作用,但作用较弱,似 非主要成分。其中含大量胆碱,非消炎成分,却可引起副作用如唾液分泌、流泪等。 鬼针草的乙醇浸液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抑菌作用,花、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性味】①《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 ②《泉州本草》:&性温,味苦,无毒。&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疟疾,腹泻,痢疾,肝炎,急性肾炎,胃痛,噎膈,肠痈, 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①《本革拾遗》:&主蛇及蜘蛛咬,杵碎敷之,亦杵绞汁服。& ②《纲目》:&涂蝎虿伤。& ③《福建民间草药》:&散瘀活血,消痈解毒。& ④《江苏植药志》:&捣汁敷,止血。& ⑤《中国药植图鉴》:&煎服,治痢疾,咽喉仲痛,噎膈反胃,贲门痉挛及食道扩张等症。有解毒,止 泻,解热功效。近用治盲肠炎。& ⑥《泉州本草》:&消瘀,镇痛,敛金疮。治心腹结痛,产后瘀血,月经不通,金疮出血,肠出血,出 血性下痢,尿血。& ⑦《闽东本草》:&治肠痈,淋浊,疟疾,黄疸,小便不利,跌打损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 两(鲜者 1~2 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宜忌】《泉州本草》:&孕妇忌服。& 【选方】①治疟疾:鲜鬼钎草八至十二两。煎汤,加入鸡蛋一个煮汤服。(《闽东本草》) ②治痢疾:鬼针草柔芽一把。水煎汤,白痢配红糖,红痢配白糖,连服三次。(《泉州本草》)46 ③治黄疸:鬼针草、柞木叶各五钱,青松针一两。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④治肝炎:鬼针草、黄花棉各一两五钱至二两。加水 1000 毫升,煎至 500 毫升。一日多次服,服完为 止。(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⑤治急性肾炎: 鬼针草叶五钱(切细), 煎汤, 和鸡蛋一个, 加适量麻油或茶油煮熟食之, 日服一次。《福 ( 建中医药》6(2):19,1961) ⑥治偏头痛:鬼针草一两,大枣三枚。水煎温服。(《江西草药》) ⑦治胃气痛:鲜鬼针草一两五钱。和猪肉四两同炖,调酒少许,饭前服。(《泉州本草》) ⑧治大小便出血:鲜鬼针草叶五钱至一两。煎汤服。(《泉州本草》) ⑨治跌打损伤:鲜鬼针草全草一至二两(干的减半)。水煎,另加黄酒一两,温服,日服一次,一般连服 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四肢无力:脱力草-把。煎汤服。(《江苏药材志》) ⑾治蛇伤、虫咬:鲜鬼针全草二两,酌加水,煎成半碗,温服;渣捣烂涂贴伤口,日如法两次。(《福 建民间草药》) ⑿治气性坏疽:鲜鬼针草全草,用冷开水洗净,水煎汤熏洗。(《福建民间草药》) ⒀冶金疮出血:鲜鬼针草叶,捣烂敷创口。(《泉州本草》) 【临床应用】①治疗阑尾炎 取鬼针草干品 0.5~1 两(鲜品 1.5 两)煎服,或加冰糖、蜂蜜、牛乳同服,每日 1 剂。治疗 35 例(并发 其他症状者,临时配用对症药物),其中亚急性阑尾炎 21 例,痊愈 16 例,有效 5 例;慢性阑尾炎 14 例, 痊愈 9 例,有效 3 例,无效 2 例。服药最少 1 剂,最多 40 剂,半数以上 1~3 剂。22 例发热,半数以 上 1~3 日退热,最长 1 例 12 日后体温始降至正常;右下腹疼痛平均约 5 天左右减轻或消失,消失率为 80%。治程中未见副作用。 ②治宁小儿腹泻 取鲜鬼针草 6~10 棵(干的 3~5 棵)加水浸泡后煎成浓汁,连渣倒入盆内,用于熏洗患儿两脚。腹泻轻 者每天熏洗 3~4 次,较重者熏洗 6 次。1~5 岁洗脚心,5~15 岁洗至脚面,腹泻严重者熏洗位置可适 当提高。民间有熏洗超过内踝将引起便秘之说,有待证实。47 龙葵【植物】 学名:Solanum nigrum Linn. 英文名:Dragon Mallow,Black Nightshade48 科名:茄科 Solanaceae 一年生草本,高 30 一 100 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叶卵形,长 2.5-10 厘米,宽 1.5-3 厘米,顶端尖锐, 全缘或有不规则波状粗齿,基部楔形,渐狭成柄;叶柄长达 2 厘米。花序为短蝎尾状或近伞状,侧生或 腋外生,有花 4-10,白色,细小;花序梗长 1-2.5 厘米,花柄长约 1 厘米;花萼杯状,绿色,5 浅裂; 花冠辐状,裂片卵状三角形,长约 3 厘米;雄蕊 5;子房卵形,花柱中部以下有白色绒毛。浆果球形, 直径约 8 毫米,熟时黑色;种子近卵形,压扁状。花果期 9-10 月。 产连云港、铜山、邳县、射阳、吴江、江宁、滦阳等地,生于路旁或田野;我国各地有分布。 全草药用,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治感冒发热、牙痛、支气管炎等;龙葵石灰合剂,可杀棉蚜虫达 80%;嫩枝作猪饲料。 全草含龙葵硷、澳洲茄硷等多种生物硷 【别名】苦菜、苦葵、老鸦眼睛草、天茄子、天茄苗儿、天天茄、救儿草、后红子、水茄、天泡草、老 鸦酸浆草、天泡果、七粒扣、乌疔草、野茄子、黑姑娘、乌归菜、野海椒、黑茄、地泡子、地戎草、山 辣椒、山海椒、野茄菜、耳坠菜、野辣角、天茄菜、狗钮子、野辣椒、野葡萄、酸浆草、水苦菜、野伞 子、飞天龙。 【来源】 为茄科茄属植物龙葵 Solanum nigrum L.的地上部分,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主要为害棉花、豆类、薯类、瓜类、蔬菜等。 注:少花龙葵 Solanum nigrum L var pauciflorun Liou 分布于南部各省,也做龙葵入药。 【化学成分】 含龙葵碱(solanigrine)、澳茄胺(oslasodine)、龙葵定碱(solanigridine)、皂 甙、维生素 C、树脂。 【染料用途】果实含经龙葵苷、皂素,可制褐色、绿色、蓝色染料。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感冒发烧,牙痛,慢性支气管炎,痢疾,泌尿系感染,乳腺炎, 白带,癌症;外用治痈疖疔疮,天疱疮,蛇咬伤。 【用法用量】 0.3~1 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备注】 (1)治疗咽喉肿痛,可配合土牛膝、筋骨草、大青叶等药同用。治疗外科痈肿疔毒,可用鲜 草洗净,捣烂外敷;内服可配合地丁草、野菊花、蒲公英等药同用。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可配合 泽泻、木通等药同用。用本品治疗癌肿,可配合蛇莓、白花蛇舌草、白英等药同用。 (2)据古代文献记载,服食本品可解劳少睡。现在临床上试用本品作为避倦防睡药,在实践中体会到 用本品治昏昏欲睡 (3)脾胃虚弱者勿服。 【药用植物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比较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 土较好。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9-10 月,采摘成熟果实,堆放在阴湿处,让果皮自然沤烂,至第 2 年春季 取出,搓去果皮,洗净备用。4 月播种。播挖土地,敲细整平,开 1.3m 宽的畦,按行株距 33cm×3cm 开穴,深约 3cm,施入人畜粪水,每 1hm2 用种子 3.75cm×4.5kg,与草木灰及人畜类水拌匀撒播穴里, 盖草木灰一把。浇水。 田间管理 苗高 7-10cm 时匀苗、补苗,每穴有苗 3-4 株,阻碍后中耕除草,并施人畜粪水 1 次。6-7 月再中除和施人畜粪水 1 次。 【关于龙葵碱】龙葵碱作用类似皂甙,能溶解血细胞。过量中毒可引起头痛、腹痛、呕吐、腹泻、瞳孔 散大、心跳先快后慢、精神错乱,甚至昏迷。曾有报告小孩食未成熟的龙葵果实而致死亡(与发芽马铃 薯中毒相同)。澳洲茄碱作用似龙葵碱,亦能溶血,毒性较大。49 牛筋草种中文名:牛筋草 种拉丁名:Eleusine indica (Linn.) Gaertn. 种别名 :蟋蟀草(嘉兴府志)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_属 属拉丁名:Eleusine 国内分布:产我国南北各省区;多生于荒芜之地及道路旁。 国外分布: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命名来源:(植物华名录)[Sem. P1. 1: 8. 1788] 中国植物志:10(1):064 最低海拔:800 最高海拔:1000 生 境:路边 药用部位:全草 药用功能:能清热,祛风湿,散瘀止血 别名 蟋蟀草、油葫芦草。广布全国各地。是棉花、豆类、薯类、蔬菜、果园等重要杂草。 形态特征 茎秆丛生,斜升或倡卧,有的近直立,株高 15―90cm。叶片条形;叶鞘扁,鞘口具毛,叶舌 短。穗状花序 2―7 枚,呈指状排列在秆端;穗轴稍宽,小穗成双行密生在穗轴的一侧,有小花 3―6 个; 颖和稃无芒,第一颖片较第二颖片短,第一外稃有 3 脉,具脊,脊上粗糙,有小纤毛。颖果卵形,棕色 至黑色,具明显的波状皱纹。靠种子繁殖。 生态特点 上海一带于 4 月中下旬出苗,5 月上、中旬进入发生高峰,6―8 月发生少,部分种子 1 年内 可生 2 代。秋季成熟的种子在土壤中休眠 3 个多月,在 o 一 1cm 土中发芽率高,深 3cm 以上不发芽。发 芽需在 20 一 40℃变温条件下有光照。恒温条件下发芽率低,无光发芽不良。 【别名】蟋蟀草、路边草、鸭脚草、蹲倒驴、牛顿草、千人踏50 【来源】为禾本科蟋蟀草属植物牛筋草 Eleusine indica (L.) Gaertn.的全草。夏秋采,洗净晒干 备用。 【性味归经】甘、淡,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散瘀止血。用于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风湿性 关节炎,黄疸型肝炎,小儿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尿道炎;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狗咬伤。 【用法用量】 1~2 两;外用适量,鲜全草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51 g莶草Herba Siegesbeckiae (英)Glandularstalk St.Paulswort Herb [别名] 粘金强子、粘不扎、珠草、棉苍狼。 [来源] 为菊科植物腺梗g莶 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 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 高达 1m 以上, 枝上部尤其是花序分枝被紫褐色头状有柄长腺毛及白色长柔毛。 叶对生,叶片质薄,两面被短毛,沿叶脉有白色长柔毛,中部叶阔卵形至阔卵状三角形,长 7―20cm, 宽 5―18cm,边缘有大小不等的齿,顶端短渐尖。头状花序直径 2―3cm,多数,排成伞房状;外层总苞 片长 1―1.5cm;舌状花长约 3.5mm。瘦果长约 3.5mm。花期 8-10 月,果期 9―12 月。 生林缘、林下、荒野、路边。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 [采制] 夏、秋季开花前及花期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化学成份] 含g莶四醇(pimar-8(14)-ene-6β, 16, 15, 18-tetraol)、 腺梗g莶甙、 g莶苦味醇酸(16, 17-dihydroxy-16β-kauran-19-oic acid),尚含生物碱、苦味质。 [性味] 性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 疹湿疮。用量 9―12g。 [附注] 同属植物g莶 S.orientalis L.、毛梗g莶 S.glabrescens Makino 同作g莶草用。 【英文名】 HERBASIEGESBECKIAE 【别名】肥猪草、肥猪菜、粘苍子、粘糊菜、黄花仔、粘不扎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g莶 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腺梗g莶 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 或毛梗g莶 Siegesbeckia glabrescens Makino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前及花期均可采割, 除去杂质,晒干。 【制法】 g莶草: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52 酒g莶草:取净g莶草段,照酒蒸法(附录ⅡD)蒸透。每 100kg[希]莶草,用黄酒 20kg。 【性状】本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长 30~110cm,直径 0.3~1cm;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紫棕色, 有纵沟及细纵纹,被灰色柔毛;节明显,略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带绿色,髓部宽广,类 白色,中空。叶对生,叶 嘀逅酢⒕砬  蛊胶蟪事言残危 衣躺  咴涤卸劬獬荩 矫娼杂邪咨 崦   髀?出。有的可见黄色头状花序,总苞片匙形。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 疹湿疮。 【用法用量】 9~12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制剂】g莶丸 【备注】(1)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等症,常与臭梧桐同用。本品性味苦寒,又有化湿热作用,故 痹痛偏于湿热的病症尤为适宜。 【摘录】《中国药典》 ----------------------------------------------------------------------------古籍论述 《新修本草》 “主热[匿虫], : 烦满不能食。 ”“主金疮, 止痛、 断血、 生肉, 除诸恶疮, 消浮肿。 ” 《本草拾遗》:“主久疟、痰J,生捣绞汁服,得吐出痰;亦碎敷蜘蛛咬、虫蚕咬、蠼螋溺疮。” 《开宝本草》:“疗虎皮及狗咬疮。” 《履f岩本草》:“医软瘫风疾,筋脉缓弱。为末,酒调服。” 《品汇精要》:“治中风失音不语,口眼歪斜,时吐涎沫。补虚,安五脏,生毛发。明眼目,乌髭 发,壮筋力。” 《本草蒙筌》:“疗暴中风行邪,口眼沸闭吡⑿В恢尉蒙裕潘嵬凑呤夤Α! 《纲目》:“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诸疮。” 《生草药性备要》:“洗痔疮,洗疳去肿。” 《医林纂要?药性》:“坚骨,行肝,燥脾,去热。” 《分类草药性》:“滋阴养血。” 古代临床应用 用于风湿痹证,风中经络等证。如《活人方汇编》g莶散;《济世养生经验集》g桐丸;《疡医大 全》g莶散。 用于高血压病。 用于疟疾。如《本草拾遗》著录其治久疟,用其生品捣汁服,引吐痰涎。 用于黄疸。 用于痈肿疮毒,风疹湿疮。如《乾坤秘韫》用之与乳香、白矾为散,热酒调服;亦用其鲜品捣敷。 [注] 无风湿者慎服;生用或大剂应用,易致呕吐。 现代研究 化学成份 1、 g莶: 茎中含 9β-羟基-8β-异丁酰氧基木香烯内酯、 9β-羟基-8β-异丁烯酰氧基木香烯内酯、 8β-异丁酰氧基-14-醛基-木香烯内酯、14-羟基-8β-异丁酰氧基木香烯内酯等。 2、腺梗g莶:全草含腺梗g莶甙、腺梗g莶醇、腺梗g莶酸、对映-16β,17-二羟基-19-贝壳松酸、 大花沼兰酸等。 3、毛梗g莶:全草含g莶精醇、g莶甙、g莶新甙。茎含奇任醇、16-乙酰基奇任醇、异亚丙基奇 任醇。 药理作用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g莶草煎剂腹腔注射对小鼠免疫功能实验表明,用药组胸腺萎缩变薄,分 叶不清,小鼠生长缓慢,结合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和 Ea,Et 花环形成率下降,说明对小鼠细胞免疫有明 显抑制作用。使脾脏重量减轻,血清抗体滴度降低,细胞内 DNA 和 RNA 吖啶橙荧光减弱,表明对体液免53 疫有抑制作用。给药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血清溶菌酶活性降低,提示对非特异性免疫亦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抗炎作用。 3、降压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 4、抗血栓形成及对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后血流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5、抗早孕作用。 6、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 7、其他作用:g莶草 90%甲醇提取物对血管紧张肽转变加速因子酶(ACE)抑制活性达 30-40%。g 莶草煎剂按 100g/kg 给鼠灌胃对鼠疟原虫抑制率达 90%。54 鸭趾草鸭趾草 学名 Commelina communis L.属鸭跖草科春季一年生杂草。别名兰花草、竹叶草等。分布在云南、甘 肃以东的南、北各省区,是北部各省重要的春季一年生杂草,在广东等南方各省则是多年生杂草。主要 为害小麦、大豆、玉米、蔬菜等农作物。 形态特征 鸭跖草仅上部直立或斜伸,茎圆柱形,长约 30 一 50cm,茎下部匍匐生根。叶互生,无柄, 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第一片叶长 1.5 一 2cm,有弧形脉,叶较肥厚,表面有光泽,叶基部下延成鞘, 具紫红色条纹,鞘口有缘毛。小花每 3―4 朵一簇,由一绿色心形折叠苞片包被,着生在小枝顶端或叶 腋处。花被 6 片,外轮 3 片,较小,膜质,内轮 3 片,中前方一片白色,后方两片蓝色,鲜艳。茹果椭 圆形,2 室,有种子 4 粒。种子土褐色至深褐色,表面凹凸不平。靠种子繁殖。 生态特点 黑龙江 5 月上中旬出苗,6 月始花,7 月中旬种子成熟,发芽适温 15―20℃,土层内出苗深 度 0-3cm,埋在土壤深层的种子 5 年后仍能发芽。55 昭和草名称 : 别称 : 学名 :昭和草 飞机草、山茼蒿、神仙菜、野木耳 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Benth&) S.Moore 英名:Nodding burnweed名由 : 相传在二次大战期间,日军为长期在台湾作战,特地以飞机在宝岛上空撒播其种子繁衍,以为 当年在台的日本军队提供食粮,时为昭和年间,因以得名。 但由于其原产地在南美,因此昭和草是否自日本传入台湾,尚待考证。 分布 : 分类 : 型态 : 用途 : 原产于南美洲喜欢长在荒废地及农田边缘 菊科昭和草属 高约 30 到 100 公分, 叶具锯齿缘,下方的叶片有深缺刻,茎叶柔软多汁可以食用。 药草及野菜花聚生为头状花序, 红色下垂性。果实为细小的瘦果,带有冠毛会随风吹散。56 叶下珠名称: 叶下珠。学名:Phyllanthus urinaria Linn. 英文名:Underleaf pearl 科名: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别名: 珠仔草、假油甘(潮汕)、龙珠草、企枝叶下珠(潮安、潮州)、油甘草(普宁、蹬海)、小里 草(揭阳、普宁)、合羞草、五时合(揭阳)、田油甘、田青仔、叶后珠(南澳)、珍珠草(广州)。 形态:本品为大戟科叶下珠属叶下珠。 生于山野埔园田坎路旁。 一年生草本。高数寸至尺许。茎带紫红色,有纵棱。叶互生,作复瓦状排列,形成二行,很似羽状复叶, 叶片矩圆形,长二、三分,全绿,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几无叶柄。夏秋沿茎叶下面开白色小花,无 花柄。花后结扁圆形小果,形如小珠,排列于假复叶下面。 性味:味微苦甘,性凉,无毒。 效能:内服清热解毒散气去积;外用消毒退肿。入脾肺经。 主治:赤白痢疾,暑热痢疾,伤暑发热,目赤肿痛,小儿疳积,夜盲;外治毒蛇咬伤,指头蛇疮,皮肤 飞蛇卵,小儿暑疖。 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别名珍珠草、珠子草、夜合草、阴阳草、57 油柑草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Phyllanthus urinaria L。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印度、越南、 美洲和中国的长江以南等地均有分布。 叶下珠产地加工方法不同与疗效有直接关系。 大理白族自治州中药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叶下珠片采用云南天然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为原料,其原料严格按照国家中药材种植质量管理规范(GAP)标准进行种植。云南叶下 珠已由我公司申报收入云南省中药材标准(1992 年国内首家批准载入中药材标准)。经验明云南产叶 下珠不论是有效成分含量和药效作用都比其他地区强。 叶下珠主要化学成分:没食子酸、甲氧基糅花酸、卵谷醇、丁二酸、胡萝卜苷、山茶素、阿魏酸、木 脂素、w皮素、短叶苏木酸、柯里拉京、黄酮、去氢诃子次酸、糅质、生物碱、芸香苷、糅料云实素、 短叶苏木酸乙脂、短叶苏木酸甲脂、老鹳草素、短叶苏木酚酸和去氢诃子次酸三甲脂等。其中没食子酸 为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作用。 经动物实验证明,叶下珠片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具有保护肝细胞及提高细胞免疫力功能作用。 叶下珠体外抗 HBV 的作用:在比较筛选不同植物抗 HBV 活性发现,叶下珠抗 HBV 表现最优秀。 叶下珠体外抗 HBV-DNA 的作用: 试验证实了叶下珠具有明显的抑制 HBV-DNA 和 DNA 聚合酶活性,能够 抑制 2.2.15 细胞株 HBSAG 和 HBEAG 的表达,其抑制活性呈剂量依赖关系。 叶下珠片对动物保肝的对用:动物实验分别研究了叶下珠片对 D-氨基半乳糖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和四 氧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叶下珠高低剂量组皆对化学药物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 用。 叶下珠片对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动物试验分别研究了叶下珠片对 E-花结的形成影响和动物免疫器官 胸腺增重。两项试验结果表明叶下珠对动物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提高了肌体抗病毒的能力。 【别名】珍珠草、叶下珍珠、叶后珠、十字珍珠草、夜合草、夜合珍珠 【来源】为大戟科油柑属植物叶下珠 Phyllanthus urinari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全草,去杂质, 晒干。 【性味归经】微苦、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明目,消积。用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结石,肠炎,痢疾,小二疳积,眼 角膜炎,黄疸型肝炎;外用治青竹蛇咬伤。 【用法用量】 0.5~1 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伤口周围。 【备注】 (1)治疗肠炎腹泻及细菌性痢疾,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老鹳草一两同用。在治疗夜盲症 时,可用鲜草一两至二两,加鸭肝二、三个同炖汤,熟后,吃鸭肝及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原料名称: 叶下珠 别名 1: Phyllanthus urinaria Linn. 特 点: 叶下珠,潮汕地区别名珠仔草、假油甘、含羞草、五时合、龙珠草、企枝叶下珠、小里草、 油甘草、田合、夜合草、田青仔、叶后珠。外地别名称为珍珠草、十字珍珠、日开夜合、夜合草、夜合 珍珠、阴阳草、老鸦珠、叶底珠。本品为大戟科叶草本。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南、贵州、广东、广西、 江苏、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夏秋季采集。 叶下珠叶微苦甘,性凉,无毒。入肝脾经。内服清热平肝、清肝明目、消疳止痢、利尿。外用解毒58 消肿。主治赤白痢疾、暑热腹泻、肠炎腹泻、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夜盲、急性结膜炎、口疮、头疮、 风火赤眼、单纯性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外治毒蛇咬伤、指头蛇疮、皮肤飞蛇卵、小儿暑疖等。 1、治赤白痢疾:叶下珠 30-60 克,水煎加红糖服冲蜜服。或加红猪母菜 30 克煎服;或叶下珠 20 克, 老鹳草 20 克,水煎,加红糖服。 2、治细菌性痢疾、膀胱炎:鲜叶下珠 30 克,金银花叶 20 克,红糖 20 克煎服。或叶下珠适量洗净,加 冷开水适量,绞汁加红糖,每日 1 剂,分 2-3 次服,连服 3-5 天。 3、治伤暑发热:叶下珠 30 克,水煎加蜜服。 4、治目赤肿痛、夜盲、眼花眼朦:叶下珠 30-60 克,炖猪肝或鸭肝 120 克,饮汤食肝。 5、治肾盂肾炎急性期或慢性急发:鲜叶下珠 40 克,白花蛇舌草 30 克,车前草 20 克,水煎,每日 1 剂, 分 3 次服,连服 2-5 天。 6、治小儿疳积:鲜叶下珠根、鲜老鼠耳根各 15 克,炖服。或叶下珠煮猪肝或鸡肝食。 7、治小儿疳积引起的结膜炎、夜盲:叶下珠 15 克,猪肝 50 克,蒸熟饮汤食肝。 8、治小儿疳积、久热不退:鲜叶下珠 40 克,猪肝或瘦猪肉,加水蒸煮,饮汤食肝。 9、治单纯性消化不良:叶下珠 15 克,水煎服。 10、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鲜叶下珠、六月雪、茵陈各 30 克,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 11、治竹叶青蛇咬伤:鲜叶下珠洗净,绞汁,用米酒适量或米汤冲服,渣贴患处。 12、治指头蛇疮、飞蛇卵:叶下珠捶雄黄末贴之。 13、治小儿头面暑疖:叶下珠捶汁,调雄黄末抹患处。 本品内服常用量生品 30-90 克,干品 15-30 克,外用适量。59 马齿苋马齿苋定义 【学名】Portulaca oleracea Linn. 【英文名】Purslane 【科属】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幼嫩茎叶、马齿苋科 Portulacaceae。 【别名】长命菜、五行草、安乐菜、马齿苋、酸米菜、长寿菜。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肠经。60 [【来源】本品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 Portulaca oleracea L。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采收, 除去残根及杂质,洗净,略蒸或烫后晒干。 【源形态】一年生草本,长可达 35 厘米。茎下部匍匐,四散分枝,上部略能直立或斜上,肥厚多汁, 绿色或淡紫色,全体光滑无毛。单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肉质肥厚,长方形或匙形,或倒卵形,先端圆, 稍凹下或平截,基部宽楔形,形似马齿,故名“马齿苋”。夏日开黄色小花。蒴果圆锥形,自腰部横裂 为帽盖状,内有多数黑色扁圆形细小种子。 【性状】本品多皱缩卷曲,常结成团。茎圆柱形,长可达 30cm,直径 0。1~0。2cm,表面黄褐色,有 明显纵沟纹。叶对生或互生,易破碎,完整叶片倒卵形,长 1~2。5cm,宽 0。5~1。5cm;绿褐色,先 端钝平或微缺,全缘。花小,3~5 朵生于枝端,花瓣 5,黄色。蒴果圆锥形,长约 5mm,内含多数细小 种子。气微,味微酸。 【鉴别】取本品粉末 2g,加盐酸乙醇溶液(1→20)15ml,加热回流 10 分钟,趁热滤过。取滤液 2ml, 加 3%碳酸钠溶液 1ml,置水浴中加热 3 分钟后,在冰水中冷却,加活性炭少量,搅拌,滤过,滤液加 新制的重氮对硝基苯胺试液 2 滴,显红色。 【性味归经】酸,寒。归肝、大肠经。 【功用主治】 适用于痢疾(大便半干半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毒血痢,痈肿疔疮,湿疹, 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现代大多用于治疗肠炎、急性关节炎、膀胱炎、尿道炎、肛 门炎、痔疮出血等。 【[宜食】适宜肠胃道感染之人食用;适宜皮肤粗糙干燥,维生素 A 缺乏症,角膜软化症,眼干燥症, 夜盲症的人食用;适宜小儿单纯性腹泻,小儿百日咳者食用;适宜钩虫病患者食用;适宜妇女赤白带下 及孕妇临产时食用;适宜矽肺患者食用。 【忌食】凡脾胃索虚,腹泻便溏之人忌食;怀孕妇女,尤其是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忌食,因马齿苋性属 寒滑,食之过多.有滑利之弊。根据前人经验,马齿苋忌与甲鱼同食,否则会使实用者肠胃消化不良, 食物中毒等。 《食疗本草》:“煮粥止痢及疳痢。”《开宝重定新本草》:“马齿苋,服之长年不白。”《本草经疏》: “长年不白,总言其凉血益血,疾去身轻之功耳。”《本草正义》:“马齿苋……,治女人赤白带下, 则此症多由湿热凝滞,寒滑以利导之,而湿热可泄,又兼能入血破瘀,故亦治赤带。濒湖谓散血消肿, 利肠滑胎,解毒通淋,又无一非寒滑二字之成绩也。” 《本草经疏》:“凡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勿用。煎饵方中不得与鳖甲同入。” 【按语】 马齿苋作为一种野菜,中国老百姓食用已久,确实别具风味。夏秋季节,采拔茎叶茂盛、幼嫩多汁 者,除去根部,洗后烫软,将汁轻轻挤出,拌人食盐、米醋、酱油、生姜、大蒜、麻油等佐料和调味品, 做凉菜吃,味道鲜美,滑润可口。也可烙饼,做馅蒸食。我国许多地方的群众,至今还有将马齿苋洗净, 烫过,切碎,晒干,贮为冬菜食用的习惯。 【营养成分】 每 100 克马齿苋鲜嫩苋茎叶含蛋白质 2.3 克,脂肪 0.5 克,糖类 3 克,粗纤维 0.7 克,钙 85 毫 克,磷 56 毫克,铁巨 1.5 毫克,胡萝卜素 2.23 毫克,维生素 BI0. 03 毫克,维生素民 O. 11 毫 克,维生素 PP 0.7 毫克,维生素 C 23 毫克。此外,还含有大量去甲肾上腺素、钾盐及丰富的柠檬酸、 苹果酸、氨基酸以及生物碱等成分。维生素 A 样物质,故能维持上皮组织如皮肤、角膜及结合膜的正常 机能,参与视紫质的合成,增强视网膜感光性能,也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过程。马齿苋对大肠杆菌、痢疾 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痢疾杆菌的作用很强,所以.马齿菜适宜患有急慢性 痢疾肠炎以及膀胱炎,尿道炎(轻度尿道畸形也可)的人服食。马齿苋中含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多量钾 盐, 以及苹果酸、 柠檬酸、 谷氨酸、 天冬氨酸、 丙氨酸和蔗糖、 葡萄糖、 果糖等。 现代 药理研究表明: 抑 菌试验: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特别对痢疾杆菌的作用很强。 马齿苋也属一名酸米菜,南京地区药材名叫安乐菜。系马齿苋科植物。肉质草本,开黄色小花, 果实成熟时环状裂开,分布中国各省。61 【赤白痢疾】 马齿苋 60~90 克(鲜草加倍),扁豆花 3 至 12 克,水煎加红糖,一日分 2 次服。或马齿苋烧存性,研 细,以糖水调服。每次服 6 克,一日 2 次。 【妇女赤白带】 鲜马齿苋,洗净捣烂绞汁约 60 克,生鸡蛋 2 个,去黄,用蛋白和入马齿苋汁中搅和,开水冲服,每日 1 次。 【黄疸】 鲜马齿苋绞汁,每次约 30 克,开水冲服,一日 2 次。 【烂腿 (臁疮)】 鲜马齿苋捣烂,连渣敷于患处。 【小便尿血,便血】 鲜马齿苋绞汁,藕汁等量,每次半杯 (约 60 毫升),以米汤和服,一日 2 次。 【尿道感染,尿余沥,尿不尽,尿线细,尿畸形】 马齿苋 150 克,红糖 90 克 , 加水浸泡 2 小时,文火煎 30 分钟,一日一剂,一日服 3 次。 【用法用量】 9~15g;鲜品 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备注】(1)马齿苋为治菌痢的要药,可单用本品煎服,也可配合辣蓼等药同用,以用新鲜者效果较 佳。本品在近年来应用范围有所发展,如用治百日咳、肺结核及化脓性疾患等。由于本品原可做蔬菜食 用,即使大量应用也很安全,故是一味值得重视的药品。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马齿苋与羿的神话故事 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最著名的射手是羿。据说,羿的所在地是有穷族,他制作的弓箭,善射,无论 是高处的、远处的、动的、细小的,他都百发百中。 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m(ya yu 亚雨)、凿齿、九婴、大风、 封g(xi 希)、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chou 筹)华之野,杀九婴于 水之上,缴 ( zhuo 酌)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m,断修蛇于洞庭,禽(与擒通)封g于桑林。万 民皆味道,置尧以为天子。于是天下广狭、险易,远近,始有道里。 羿奉尧的命,射掉了危害人类的 10 个太阳和六种可怕的野兽。从此,不管是宽还是狭窄的地方, 是险峻还是易行的地方,是远还是近,都畅通无阻。 羿只能射下十日之中的 9 日, 一日躲在马齿苋下幸存下来。 太阳为了报答马齿苋的救命之恩, 从此以后无论多么热认得天气,太阳都晒不死马齿苋。62 蛇莓学名:Duchesnea indica (Andrews)Focke 英文名:India Mockstrawberry 科名:蔷薇科 Rosaceae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柔毛;匍匐茎长。 3 出复叶,基生叶的叶柄长 6―10 多厘米,茎生叶的叶柄长 1―7 厘米;小叶片菱状卵形或倒卵形,长 1.5―4 厘米,宽 1―3 毫米,两侧小叶片较小,基部偏斜,边缘有 钝锯齿,两面散生柔毛或表面近于无毛;托叶卵状披针形,有时有缺刻状分裂。花黄色,单生叶腋,直 径 1―2 厘米;副萼片顶端 3―5 齿裂,通常 3 齿裂;花瓣几与副萼片或萼片等长。聚合果近球形或长椭 圆形,直径 1-1.5 厘米,暗红色,外包宿存萼片。花期 4 月,果期 5 月。 产全省,野生山坡、路旁、沟边或田埂杂草中;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疚、收敛止血作用,又能治毒蛇咬伤,敷治疔疮等;并用于杀灭孑孓 及蝇蛆。 ======================================= 一为中药名 蛇莓(Herba Duchesneae Indicae) (英)Indian Mockstrawberry Herb 别名 蛇泡草、三匹风、龙吐珠、三爪龙、野三七、一粒金丹、大莓。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蛇莓 Duchesnea indica (Andr.)Focke 的全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色柔毛。茎细长,匍状,节节生根。三出复叶互生,小叶菱状卵形, 长 1.5~4cm,宽 1~3cm,边缘具钝齿,两面均被疏矛橇 ,具托叶;叶柄与地片等长或长数倍,有向上63 伏生的白柔毛。花单生于叶腋,具长柄;副萼片 5,有缺刻,萼片 5,较副萼片小;花瓣 5,黄色,倒 卵形;雄蕊多数,着生于扁平花托上。聚合果成熟时花托膨大,海绵质,红色。瘦果小,多数,红色。 花期 4~5 月,果期 5~6 月。 生于山坡、路旁、草丛、阴湿处。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 采制 春、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分 种子含亚油酸、β-谷甾醇。 性味 性微寒,味甘、酸;花果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结。用于痢疾、肠炎、白喉、颈淋巴结核、水火烫伤、蛇咬伤、疔疮肿毒。 【别名】蛇泡草、蛇盘草、蛇果草、龙吐珠、宝珠草、三匹风、三叶莓、地杨梅、三爪风、三爪龙、三 脚虎、红顶果 【来源】蔷薇科蛇莓属植物蛇莓 Duchesnea indica (Andr.) Focke,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 或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甘、酸,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小儿高热惊风,咽喉肿痛,白喉,黄疸型肝 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灯笼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