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生物的lol的lol关键词词

微信证券时报网
扫描二维码添加《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wwwstcncom)。追求重磅、独家、原创、有用。财经资讯、政策解读、股市情报、投资机会……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时报财经微信群
创业资本汇
欢迎登录证券时报网
没有账号?星河生物“甩卖”资产求“复活” 业绩陷困境
正筹划重大事项的(300143.SZ)仍在继续停牌。这次停牌是筹划定向增发筹资还是处置?上市四年连续两年巨额亏损、两次谋划重组均以失败告终,面对可能被暂停上市的命运,星河生物再度停牌筹划重大事项试图扭转困局。数据显示,星河生物年扣非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63亿、-2.96亿元,2015年将“披星戴帽”。事实上,因连年亏损,星河生物对外负债增加,资金压力明显。至2015年一季度,负债总额达到4.16亿元。星河生物表示,公司将关停亏损生产基地,盘活各项闲置资产,同时通过抵押、担保方式进行再融资等方式保证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据了解,星河生物正在加快处置亏损资产以减轻财务压力,提升盈利能力。其清溪第二分公司已作价1700万元转让给湖南味菇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而清溪分公司、塘厦基地的资产处置事项亦在推进之中。之前,星河生物对上述三个基地及河南新乡基地计提了减值准备,减值损失高达2.23亿元。而市场将此解读为星河生物以卖资产的方式试图“满血”。离奇的“甩卖”有意思的是,被星河生物判处“死刑”的清溪第二分公司(九乡基地)正以另一种方式“复活”。在4月27日星河生物发布继续停牌公告的当天,“因业务不断增长的需要”,九乡基地门口贴出了急招仓库组长和保安员的广告。门卫处有数十张考勤卡处于正常考勤状态。左侧厂房还冒着蒸汽,院内空地堆有刚蒸制好的木屑。一辆“豫P”牌照的河南籍货车在当天下午4时左右将一车豆粕送到。九乡基地贴出的招聘广告及员工制服仍标示为“星河生物”,门口的公司名称也没有更换。但星河生物董秘黄清华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九乡基地已于今年1月由湖南味菇坊接手经营,并非星河生物在复产。据了解,星河生物在1月31日与湖南味菇坊签订《转让协议》,标的资产九乡基地的转让价为1700万元,资产结算日期至日。这一交易数据耐人寻味。星河生物在交易前一天公布的减值准备数据时称,根据广东中广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以日为评估基准日,清溪分公司、清溪第二分公司和塘厦基地三项资产原值为1.48亿元,被评估资产账面净值为8557.00万元,评估值合计为1582.30万元,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6974.70万元,但资产实际损失近90%。同样存在疑虑的还包括新乡基地(新乡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资产账面净值21812.33 万元,评估值为10906.17万元,减值准备额同样为10906.17万元。离奇的是,2013年就已终止的新乡基地先后三次计提了减值准备。第一次是在2013年第四季度,新乡基地截至日的账面价值3.49亿元,资产评估价值为3.25亿元,差额的2616.75万元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第二次是在2014年1月,新乡基地截止到日的账面价值为3.84亿元,评估价值则降为3.08亿元,2013年实际计提减值准备7834.57万元,计提额度较日为基准日的减值额2616.75万元增加了5217.82万元。仅仅在日至日的一年之内,新乡基地的账面值及评估值分别减少1.66亿元、1.99亿元。其资产减值幅度之大令人感到意外。需要提及的是,星河生物在2011年11月设立新乡基地项目时计划总投资99970.82万元,其中募集资金共25060万元,自筹资金39910.82万元,银行贷款35000万元。断臂求“复活”星河生物称,因新乡基地闲置资产难以变现,需要折价50%处置。而清溪分公司、清溪第二分公司、塘厦基地等三处基地生产规模小、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高等原因对公司业绩造成严重拖累,需及时处置。上述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总计2.23亿元,资产损失率约80%。也就是说,为了减亏止血,星河生物以一折或两折的价格处置上述各项资产。星河生物董秘黄清华对此曾表示,公司高额计提资产减值主要是为一次性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公司从重资产到轻资产化的转变, 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成本将大大降低,提高现金流和整体盈利水平,为今后发展扫清一切障碍。数据显示,星河生物2013年、2014年扣非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63亿、-2.96亿元。如果2015年仍无法扭亏,星河生物将被暂停上市。关于公司持续亏损的原因,星河生物的说法是“工厂化生产食用菌行业竞争加剧、价格下滑”等。据了解,塘厦基地、清溪分公司以及清溪第二分公司合计实际产能约占星河生物总产能的30%。星河生物在公告中表示,在对前述资产进行相应处置后,公司得以集中,全力抓好最具成本和市场优势的其他两个生产基地(指韶关曲江基地和四川西充基地), “公司的食用菌产业将迎来轻装上阵的发展新局面”。不过,在“新局面”出现之前,星河生物要花费较长时间消化自己种下的苦果。因前期对市场的乐观预期,星河生物曾连年投巨资进行扩张,直至河南新乡基地无疾而终才告停步。前文提到的新乡基地原本预计在2015年达产,年产能为4.5万吨,为当时已有产能的三倍左右,“将成就公司高成长”。但理想很丰满、现实有痛感,因市场形势发生变化,产品价格大幅下滑78%,新乡基地因无法实现预期回报而在2013年建设到一半时“胎死腹中”。新乡基地的终止也给星河生物造成重创,公司业绩在2013年由盈转亏,并由此开始陷入经营困境。2013年星河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5483.7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则为-16315.90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2612.35%。星河生物管理层在“反思”公司业绩盈亏逆向发展问题时称“没有充分认识并利用自身的应变能力来规避这些风险”。分析人士表示,星河生物实际上是在期望能“满血复活”。星河生物尽可能快地处置亏损及闲置资产,以改善业绩状况,甚至为顺利实现2015年保壳目标而不惜断臂求生。“跨界”的救赎实际上,在“断臂求生”之前,星河生物曾多次尝试跨界并购,期望走出经营困境,但屡战屡败。最近的一次资产重组终止交易的时间在今年1月6日。星河生物当时发布公告称,洛阳伊众(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业绩低于预期、“育肥牛生态养殖基地”无法正常投产以及新乡基地无法按预期盘活,致使本次重组的两大目的——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及盘活新乡资产难以实现,公司终止与洛阳伊众的重组项目。据了解,此项重组从2013年11月开始筹划到终止时历时14个月之久。星河生物拟通过“定增+现金”的方式收购洛阳伊众合计93%股权,交易作价4.65亿元,并定增募资不超过1.55亿元用于支付股权转让款及投资项目运营。星河生物原想通过此次重组将原本长期闲置的新乡基地改用于肉牛繁育用途,盘活资产并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但因洛阳伊众在2014年前11个月仅实现当年承诺业绩的63%,且宜阳肉牛育肥基地尚无法启动,双方后续资金投入不足,新乡基地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盘活,原重组目的无法实现。而在上述重组失利之前,星河生物也尝试过“跨界”进入食品生产领域。在开始筹划此次重组事项的前一年,星河生物曾公告称拟购买国内某食品公司资产,但在短短一个月即宣布终止此项重组事项。在屡次重组无果之后,为改善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星河生物被迫走上“”资产之路。财务资料显示,因连年亏损,星河生物对外负债增加,资金压力明显。至2015年一季度,星河生物负债总额达到4.18亿元。星河生物表示,公司将关停亏损生产基地、盘活各项闲置资产,同时通过抵押、担保方式进行再融资等方式保证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分析者称,在清溪分公司、第二分公司、塘厦基地及新乡基地等资产处置完成后,星河生物的主要生产基地将侧重到韶关曲江基地、四川西充基地,这两个基地具有产能更大、人工成本更低、产品市场价格更高等优势。
资料显示,西充基地则成立于2009年,最早由江阴市生力投资有限公司、太普控股有限公司(TOP DIGHT HOLDIN LIMIED)及星河生物三方投资2.8亿元组建,占地面积180亩。西充基地日产食用菌60~70吨,年产值为2亿~3亿元。星河生物拥有西充基地51%的股权,为控股股东。实际上,虽然星河生物在今年1月份声称三个月内不筹划重组事项,但同样表达了“继续选择合适的资产进行重组”的愿望。有意思的是,从1月6日宣布终止与洛阳伊众的重组事项到4月7日公布因筹划重大事项而停牌,时间刚好超过3个月。至于此次停牌是否又是筹划资产重组,或是其他事项,星河生物方面没有明确回复记者,只是提请记者留意最新公告。星河生物表示,公司将在继续做好现有主营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寻求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实现扩张的可能性。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星河生物创富之谜:东莞富豪叶运寿发家玄机
他是一个做金针菇的人,他8年把100万变成了44亿元。
2002年开始做金针菇。8年的时间,它的资产从100万成长为44亿,所生产的食用菌销量成为全国第一。去年底登陆资本市场,市盈率刷新创业板纪录,董事长叶运寿在内的21名自然人股东一夜之间暴富。
他的命脉被控制在一个叫陈日德和一个叫陈日智的两兄弟手上。一个管理着深圳的金针菇批发;一个管理着广州的金针菇批发。
这两兄弟掌控着星河生物47.47%的销售总收入。公司自建渠道已经失败了两次。
3月29日。塘厦。理财周报记者采访中国最神秘的企业星河生物。
3个月前,这个做金针菇的企业登陆创业板,创下了138.46倍的市盈率,刷新了创业板纪录,董事长叶运寿个人财富膨胀至11.5亿元,连带另外20位自然人一夜暴富。
从1998年成立至今,星河生物所生产的食用菌销量已成为全国第一,稳坐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领域的第一把交椅。目前,星河生物总资产超过8.5亿元,拥有四大食用菌生产基地。2010年,星河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68亿元,净利润4220.35万元。
上市并不是星河生物的终极目标,不满足于岭南这片土地,它更把野心放在了全国的版图上。最吸引投资者的,是它第五大生产基地的投资协议——投资将近10亿元的河南新乡项目,在此之前,它甚至从来没有做过一个超过1亿的项目。董秘黄清华称,“占中原与全国”,这第五个生产基地如果投产,将会是目前产能的2.6倍,它瞄准的是北方市场。
星河生物与它的21位自然人
星河生物市盈率138.46倍,它的21位自然人其中有6个是公司的高管,大部分在公司工作了6年以上
东莞星河生物的前身星河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8月,注册资本100万元,叶运寿与叶春桃各出资50万元。公司成立伊始,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方向。董秘黄清华算是星河生物的开朝勋臣,2000年刚毕业就加入了进来,跟着董事长叶运寿打天下。用她的话来讲,当时的星河实业真的是“什么都做”,建材、家私、五金、百货、农副产品,基本都尝试过。
2002年,叶运寿带着对公司未来的探索出国考察了一圈,这才为公司日后的发展画下了蓝图。当时,日本和韩国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业已成熟,从这里,叶运寿看到了商机,也看到了公司的未来。此后,他为星河实业引进设备,开始了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当时,星河生物是广东省第一家引进食用菌工厂化模式的企业。
8年后,星河生物创业板上市,市盈率破记录,138.46倍。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它的21位自然人,对于这些上市前低价入股星河生物的一长串名单,市场猜测纷纭。黄清华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其中有6个是公司的高管,大部分在公司工作了6年以上,另一些则是老板的功臣。”这些人跟星河生物这8年的发展,息息相关。
企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来运转,黄清华回忆起来,星河生物一路的发展都与筹钱相关:寻找银行贷款,寻找投资人。“公司初创时期,董事长为了筹钱,把亲戚们的房产证都拿去抵押了。”在当时遍地是工厂的东莞,一听说叶运寿是要搞农业,建“草菇厂”,大家都不看好。然而,在星河生物员工的心目中,董事长叶运寿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说话非常有感染力,总能够为公司的发展寻找到投资者。
一部分自然人股东跟星河生物的筹钱紧密相连。2007年6月,南峰集团、诚丰钣金、王秋云及谈震宇共投资2340.63万元入股星河生物,此后,南峰集团成为星河有限的第二大股东。黄清华回忆说,“当时正在公司很需要用钱的时候。董事长爱打高尔夫球,因此也结识了很多人,南峰集团的老总谭金荣就是董事长结识的。”南峰集团老总谭金荣,对南峰集团百分百控股,当时间接持有星河生物16.94%股份;诚丰钣金的老总是梁锋,之后诚丰钣金将其对星河生物1.912%的股权转到梁锋名下;王秋云是东莞市亿佳房地产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谈震宇也是设备公司的高管,后被挖到星河生物门下。
除了这些通过投资入股的,自然人中杨忠义和唐竻英等是在公司整改前低价入股的。杨忠义为国桥实业的采购主管,持有星河有限1.66%股权,而唐竻英则是深圳福城大饭店有限公司董事长,持有星河生物0.51%股权。
回忆当初叶运寿对一路跟着自己打江山的6名功臣实行的股权激励,黄清华说,“当时对资本市场不够了解,不然肯定会要多分点股份的。” 2000年,黄清华、吴汉平就加入星河生物,前者负责销售,后者负责财务,黄千军、郑列宜、许喜佳、魏心军随后加入。除了魏心军外,其他5人在星河生物工作的时间都超过5年。
21位自然人中,还有一些人看起来跟星河生物没有直接联系。叶龙珠是叶运寿的兄弟,塘厦镇汽车修理厂厂长,不参与星河生物的生产管理;张力江与冯建荣为公务员,是东莞市分公司职员,其中,张力江是东莞市塘厦局局长。而阮航、胡斌两人,一个是专利事务所,一个是会计师事务所;叶金权、叶权坤兄弟,同为东莞市塘厦镇龙背岭加油站经理。
日,星河生物的上市,使其中很多自然人股东跟着董事长叶运寿一起,实现了财富升级。上市当天,收盘报47.2元,21位自然人中有十几位一跃成为千万富翁。其中,叶运寿身家涨至11.5亿元,叶龙珠1.61亿元,冯建荣9991万元,杨忠义5248万元。
新乡项目前期建设负担重
新乡的地,水电交通都还没通,地下管道还没有埋进去,今年一年的时间都会做基础设施建设
新乡距离塘厦1600公里,这是星河生物从来没去过的地方。然而,自上市募得充裕的资金,星河生物布局全国的步伐可谓马不停蹄。
2011年2月,星河生物发布公告称,为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公司拟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冀屯乡宪录村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该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分别来自超募资金2亿元、自筹资金近4亿元、银行贷款4亿元。项目达产后,计划实现年生产能力4.5万吨,新增年收入约5.52亿元,年均新增净利约1.46亿元。
新乡的地理位置,足以说明星河生物的野心。在星河生物的办公室里,负责销售业务的黄清华在墙上挂着的全国地图上找到了河南新乡的位置,并指给理财周报记者,“你看,新乡在河南的北边,无论是到中部的湖北湖南,还是北方的山东河北,都是中心位置。最重要的是,它离北京很近。”新乡市辉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距北京市600公里,南距郑州市80公里,十分符合星河生物在中国北方建立生产基地,向北方市场扩张的需求。
黄清华告诉理财周报记者,“我们目前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投资协议已经签了,但地还没有拿到,应该会以国家最低标准的价格拿地,面积在400-500亩。”
星河生物这项投资公告还没发布之前,河南那边已经有相关的新闻报道出来了,市场关注度很高,认为新乡项目将成为公司中长期的业绩增长点。但这个项目的周期并不短,按预期2011年7月投建,也要到2015年才能投产,建设限期约42个月,公司近三年的增长速度是否会因此放缓?像清溪分公司一样选择分期投建,或许能降低产能一次性释放的市场风险。
但星河生物多位高管都曾表示,在新乡项目上并没有分期投建的计划。至于原因何在,黄清华解释说,“在新乡拿地与以往在广东省拿地是不一样的。”广东省是工业大省,经济较为发达,因此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比较齐备,拿到地即可投入使用。但新乡的地,水电交通都还没通,地下管道还没有埋进去,因此,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非常大。“这么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当然不能分期来建,比如铺管道,肯定也是要一次性铺好的。厂区外的交通当地政府会配合建设,但厂区内的基础建设需要我们自己动手,今年一年的时间都会做基础设施建设,估计需要12个月。”
然而,万事开头难,除了基础设施缺失外,还有一个麻烦困扰着星河生物,“厂区旁边有条河,但厂区地势较低,为防止涨水可能淹到厂区,可能要将整个厂区的地势垫高。”工程量并不小。
三成渠道受控陈氏兄弟
陈日智陈日德兄弟2010年合计销售收入占星河生物总销售收入的35.18%
一旦新乡项目达产,如何消化巨大的新增产能将会是星河生物要考虑的头等大事,星河生物的高管们给出的回应都非常乐观。总经理魏心军曾对媒体表示,“公司将逐步增加一些代理商,并进一步整合营销市场。目前我国工业化生产的食用菌产量仅占鲜品食用菌的2%,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在渠道的拓展上,星河生物曾经尝试过两次自己做,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是2003年,星河生物自己在东莞设点。“自己做渠道,只能卖自己的产品,但我们的产品种类很少,只有三种菌菇。如果交给经销商做,他们就拥有更宽的产品线。同一辆运输车,运2吨也是运,运20吨也是运。我们做了一阵子,最后还是亏损了。”
第二次是2008年,试图直接进超市。“不仅早上5点钟就要把货运过去,而且超市还很黑,为了争取更好卖的商品陈列区,还需要跟超市管理陈列的人员打好关系。和超市合在一起,产品的营收不好计算,产品直接进入超市,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公司在这一块没有这么大的精力督促,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从2000年进入星河生物就一直负责产品销售的黄清华得出结论,“使用别的经销商好过自己来做经销,因为有自己的独特性,它跟别的产品不一样。”
农产品的经销一般都是夫妻兄弟来经营的。“这是这个行业的特点。农产品的价格每天都在波动,这个价格怎样去采集呢?我们也亲自去卖过货,上半夜8元,下半夜10元。做这方面工作的人员,如果跟老板不是亲戚关系,随便报个价,老板到底是信还是不信呢?”
“交给经销商做,只要控制好利润就行了,经销商只是我们的仓储,一般给经销商的毛利在10%之内,这里面包含了仓储和交通。”
星河生物的经销商中,深圳市百益佳批发行的老板陈日德,和广州市松洲创益食用菌行的老板陈日智,就是两兄弟。2010年,星河生物每天向百益佳批发行供应9.6吨食用菌,向创益食用菌行供应12.6吨食用菌。2009年二者合计销售收入占星河生物总销售收入的47.47%,到2010年比例有所下滑,为35.18%。
陈日智在广州做食用菌经销做了20年,他的兄弟陈日德刚开始跟着他做,后来在深圳开了百益佳,到现在也做了15年经销商。
黄清华说,“最开始,我们是跟深圳的百益佳有业务往来,后来我们的产能扩大了,他就推荐了他在广州做经销的兄弟。”深圳的经销商在塘厦拿货,广州的经销商在韶关拿货。
“我们一般是产量多了再去找经销商,这两个人的货很稳定,量也最大。”但黄清华强调,对于经销商,“他依赖我,我不依赖他。”星河生物的经销商数量从2007年的12家上升到截至2010年6月末的32家,年销售额300万元以上的经销商由6增加到8家,年销售额由1000万元以上的由2家增加到3家。
为了应对新乡基地投产之后猛涨的产能,星河生物现在已经开始有所动静。
3月7日,星河生物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目前正在筹备江苏、上海、浙江以及西北地区等地的销售渠道。但黄清华表示,“食用菌的市场空间还很大,”星河生物并不担心渠道建设。
(潘青萍 欧阳梦雪)&&&&基金经理、分析师、民间高手们正在证券微博()谈论投资机会,和他们一起聊聊吧。
证券时报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本网合作媒体,证券时报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成立于 2004 年,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 3000 万元,法人代表叶运寿。主要从事的种植、加工和新产品的研究。公司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经济开发区,基地占地面积 172 亩,设计生产能力日产鲜菇 30 吨。
基本资料主营产品 、 等
公司注册地址 中国 广东 韶关市
韶关市曲江经济开发区
邮政编码512100
电话86-751-6481038 (温馨提示: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
业务经理手机 非诚勿扰传真86-751-6481038
注册资金未知网站
网址/shaoguan/co/25438.htm
信用等级
企业人气第1517次被浏览
所属分类
所属城市
小提示本页是 [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在顺企网的黄页介绍页,如果您是负责人并希望管理这家公司, 认领该企业后可以删除广告,或者信息有误需要纠正或者删除,请 [
] 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地图百度地图中的红点是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韶关的具体位置标注,您可以用鼠标拖动查找,双击放大缩小地图 韶关相关金针菇公司 韶关推荐企业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本站所有服务免费,请提防诈骗,顺企网不负任何责任
顺企网版权所有
发布批发采购信息、查询企业黄页,上顺企网
扫一扫,进入手机版星河生物:玛西普目前在手订单18台 _ 东方财富网()
星河生物:玛西普目前在手订单18台
作者:杨祖媛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星河生物:玛西普目前在手订单18台】星河生物(300143)在近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表示,玛西普目前在手订单18台,包括7台第一代头部伽玛刀、5台体部伽玛刀和6台第二代头部伽玛刀。国内和国外的销售金额大体相等,约合计2亿元。该18台订单将可以完成2016年的业绩承诺。
  (300143)在近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表示,玛西普目前在手订单18台,包括7台第一代头部伽玛刀、5台体部伽玛刀和6台第二代头部伽玛刀。国内和国外的销售金额大体相等,约合计2亿元。该18台订单将可以完成2016年的业绩承诺。  公司透露,今年以来,公司不断与国内外客户广泛洽谈,预计会有一些项目在下半年落地签约,主要为明年的业绩打基础。  星河生物2015年收购玛西普医学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正式转型进入医疗健康领域。玛西普的主营业务是研发、生产和销售数控放疗设备,目前的主要产品是第一代头部伽玛刀、第二代头部伽玛刀和体部伽玛刀。
(责任编辑:DF120)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ol召唤师关键词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