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盛大注册验证码错误《娱= 乐 场》现在体 验 金可以取出来对吗??

今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发出题为“教师节快乐”的公开信,宣布将于明年教师节辞任阿里董事局主席。一年后的阿里巴巴20周年之际,即2019年9月10日,他将不再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届时由现任集团CEO张勇接任。至于未来去向,马云公开信中间接给出了答案。“我想回归教育,做我热爱的事情会让我无比兴奋和幸福”。

今天早晨,马云通过公开信宣布,明年今日将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并正式交棒给CEO张勇。相较于那些拥有无数传说的商业领袖,讲究严谨的张勇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连他自己都会在访谈中自嘲无趣,「我讲的都是干巴巴的事情」。2016年底,他却在接受人物记者的采访时,透露了关于成功的独家秘笈。时隔近两年,重看当时的文章,这些建议仍然显得及时且中肯。以下就是逍遥子的成功法则:

在成为阿里巴巴CEO之前,张勇曾经是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首席财务官。但是,相较于那些拥有无数传说的商业领袖,讲究严谨的张勇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连他自己都会在访谈中自嘲无趣,「我讲的都是干巴巴的事情」。

然而,正是这个没有传说的人,创造了一个个新的商业传说。加入阿里巴巴后,他担任过淘宝网首席财务官、首席运营官,后来将天猫几乎从无到有做到今天全球品牌最为青睐的平台,创立了双11购物狂欢节,并逐年将其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网购狂欢节。他还全面负责阿里巴巴国内、国际业务运营,推动了阿里巴巴成功的移动转型,建立全球物流网络,甚至还主导了许多重要的战略投资。

总是冷静理性的张勇正在给商业生态输入影响,大到生态构建,小到组织结构,他都将自己的工作方式融入其中。连创始人马云都会私下跟他说,似乎自从你来了以后,我们连开会的感觉都不一样了。

那么,这样一个人的成功法则是什么?以下就是他从未在公开场合透露过的独家秘笈。

法则一:投资房子不如投资自己

我来杭州9年了,一直住在酒店里。有次跟苏宁的CEO吃饭,大家聊到房产的事情,因为杭州房价这些年涨了好多,很多人都买房投资。可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买房子,我没那功夫。最好的投资不是房子,而是投资自己,所有创新原动力都来自于自己,要不断地挑战自我。

法则二:开会就是捅刀子

我开会的风格是这样的——跟我开会前,所有人的PPT全都发过来。我始终相信,获取信息可以很高效,而开会是其中最差劲的办法。我可以在会议前获得足够的信息输入,而开会时间主要用来讨论、争论、做决定,我管它叫作「捅刀子」。

一般我会先随机问个问题,「随便捅一刀」,看看这个人有没有想法。一刀进去不见血,那很好,说明他准备好了;换个人,一刀进去就见血,说明到处都是洞,问完一个问题我会继续问第二个第三个,捅到体无完肤为止。

每个会议都必须要有会议纪要,也必须要有行动点,或者说决策。没有行动点的会议就不要开了。讲道理的务虚会一年一两次是需要的,但更多日常会议不必分享信息,直接「捅刀子」,捅完刀子大家争论,来做决定就好了。

法则三:正确的KPI考核是一场乘数化分解

在手机淘宝,我们早就不考核GMV(总交易额)了,因为这种KPI分解方式是一种简单化的线性分解。不同的人分工不同,KPI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必须考核转化率,有的人必须考核互动性。所以我们考核用户市场的变化,像是每天的访问数、参与互动频率等等。这是一个多元化的乘数化效应,不应该把所有员工统一一个标准来考核。

2016年10月20日,香港启德邮轮码头,阿里巴巴宣布2016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正式启动,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中)在台下就坐

法则四:敢做不完美的决定

我每天都在面对艰难的抉择,因为容易的决定都轮不到我来做,能够走到我这儿的决定都具有挑战性,甚至可能引发争议。即便如此,总要有人做出判断,决定一下。我们管这个叫做「拍一下」。敢不敢拍一下,这很重要。

对所有团队来讲,他们怕的不是做错决定,做错了可以改,最怕的是不做决定。所以,要敢于做不完美的决定。有些决定无所谓对错,可能事后分析两边都有道理,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坚持,可能都能做到。但总要选一条路,不然整个团队就没办法往前走了。

法则五:用「重新定义」思考万物

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让全世界都习惯于它的大屏幕触摸式设计。这个故事我大概反复讲过不下十次,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例子。因为既然iPhone能重新定义手机,很多东西都可以重新定义。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通过分析人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而是像曾经的iPhone一样杀出一条谁都没见过的路,重新定义未来的新事物。好的东西即便没有过去,也有未来。

这是我反复讲的另一个词,「重构」。举个例子说,今天中国的购物中心长得都一样,一楼化妆品顶楼特卖会,可为什么女孩子逛百货商场必须要一间一间店去看呢?为什么不能一类品牌一起看?为什么不能有电子货架?重构就是将所有商业元素重新组织,赋予它们新的定义。

如果没有商业元素的重构,简单的1+1没有办法起到大于2的效果,顶多等于2,甚至小于2。所以,一定要创造乘数效应,发生化学反应,才能产生新的事物。今天的时代已经从满足需求转变到创造需求,这种重新定义就是去激发用户原有潜意识里未被发掘的消费领地。

法则六:不要迷信数字的成功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成功的评价标准很简单,一个数字就代表了一个规模化的标准,但是现在所有领域都需要一个新的衡量标尺。

像是现在每年双11大家最关注的还是最终成交额。每年都有人让我预测数字,但我从来不说,不光外面不说,内部我也不说,马老师(马云)问我我也不说。我的口头禅是,「做庄的从来不下注」。

我觉得总有一天大家会明白,数字不是一切。今年双十一快到12点结束之前,大屏幕上的数字一度到了1188(亿元),我觉得这个数字就挺好的了。2012年我们的总交易流水达到人民币191亿元,很多人事后跟我说,你稍微加把劲就是200亿,但我觉得留一些遗憾也没什么不好。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对成功的判断标准,而对我来说,关键的是有多少东西能够沉淀在商业常态中,这个很重要。

很多时候外界也会用股价涨跌来衡量CEO的工作好坏,但对我来说,这个数字也不重要。要是我每天看着股价,这事就没法弄了,做什么决定都是错的。事实上,股价低的时候未必像人家想象中那么糟糕,股价翻倍的时候也未必如想象中那么好。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承认市场是一个过程,接受这个过程,并始终坚信,最终衡量成功的标准不是这个起伏的过程,而是你所创造的长期价值。而这个长期价值的衡量标准,不应该是一个数字。

张勇在日本东京宣布启动日本招商中心

法则七:保持快速行动力

在无线时代,快速、简练的小团队才能实现最佳结果。因为面对瞬息万变的商业生态,我们需要保持快速行动力,能够更快速、更锋利地做决定。快速行动力来自不断根据第一线情况进行灵活决策。如果淮海战役没有总决定权,粟裕是不可能赢的。要是什么事情都要电报延安,机会就错过了。必须给战区一线指挥员更多随机应变的权力,更多创新的自由。

在组织设计上,应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协同,避免共同目标不一致的协同。两个人目标终点都不一样,左脚右脚绑在一起跑,怎么可能跑得到终点?我们要尽可能创造一个简单的做事氛围,能一个部门解决的问题不要搞成两个部门决定,更不要搞成十个部门决定,让听得到炮火声的一线指挥官全权做决定。

事实上,互联网时代给管理宽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现在人的沟通可以变成高效率的网状结构。像是今年的双11指挥部,来来回回不超过十个人,里面有总裁也有VP,还有基层员工。并不是说VP一定要在指挥部里,基层员工就一定要在第一线,在每个环节里真正起到核心作用的人都会在重要节点上汇报信息。

法则八:不仅要当老板,还要当老大

我曾经把这句话送给我的团队——老板和老大是有区别的。老板是一个职位,能够管理一个团队,但老大是一种认可,只有他才能真正领导一个团队,产生凝聚力。什么样的人能做老大?做别人不敢做的决定,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责任,搞定别人搞不定的资源。如果这3件事情你都做不了,凭什么让你做老大?你只不过是个老板,面上好听罢了,其实私下大家心里都很忿忿,关键的时候不能挺身而出,要命的时候不能救人于水火,冲锋的时候给不了支持,这要做老大是很难的。

法则九:创造机会,允许失败

我做了这么多年业务,财务也做了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是,数学上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但这在实际业务中是不成立的。特别是当我们做创新的时候,不可能等着去寻找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CFO的确可以把一切算得清清楚楚,赚多少,亏多少,门儿清。可是等我们把所有事情都算明白了,别人也都明白了,机会就没有了。

我们必须在没想好的时候也要敢做。当然,谁都希望一件事做了就成功,但不可能第一天就画出一个美好的未来图景,直奔图上的目的地就行了。当图不那么清楚的时候,真的就要靠「心」。没有任何成功经验,这时候我们需要用一颗心反复对焦。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想要办成一件事,而不是办糟一件事。我们要对员工有信心,才能一起继续往前走。我们要接受创新可能带来的失败、错误,这是对所有管理者的要求,要敢于创造机会,也要敢于为创新担当。

工作肯定有压力,但压力再大,也必须要睡得着觉。我最大的优势就是再大的问题都必须要睡觉,不仅睡得着,还能按时醒,并且不用闹钟自然醒。

做任何事情还是要举重若轻。就像是休息,你不睡好觉又能怎么样呢?如果完全困在一件件事情里边,很容易让自己深陷其中。只有睡好觉才能有更多精力去处理大大小小的事,才能更好地谋划你的未来。所以既要脚踏实地,踏实地用非常强的执行力做每一件事,又要面向未来,做一个敢做梦的企业,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作为CEO义不容辞,必须敢做梦。

马云宣布:明年今日将不再担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张勇接任!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本期编辑:崔鹏、沈童睿

我永远无法跟盖茨一样富有,但是我能比他更早地退休。

今天是9月10日,教师节,也是“乡村教师”马云54岁的生日。按照最新传闻,他将在今天宣布阿里巴巴“传承计划”。

严格来说,相关的铺垫在5天前就已经开始。

他先说进入商业是个意外,“本想玩个两年,没想到弄了20年。”疯狂暗示自己将“重操旧业”做个老师。两天后,话变得更加直白,在接受彭博采访时,他借比尔·盖茨举例说:“我或许永远无法和他一样富有,但我能比他更早退休。”

面对主持人的追问,杰克马歪头一笑:“你马上就会知道了。”

于是,当天晚上,《纽约时报》的报道在小巴朋友圈疯传:“马云将在下周一宣布退休,辞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职务,投身慈善教育事业。”

舆论哗然,但更多的是不习惯。

长年关注中国商业世界的胡润告诉小巴说:“华人企业家有个传统,他们几乎没有真正退休、淡然放弃企业责任的,大多数都好似李嘉诚这般,做到底,做到死。而马云还很年轻(54岁),这个退休年纪在我看来是难以想象的。”

事实好像确实如此,华为的任正非辞任华为董事长多年,但今年74岁的老爷子在华为的行政职务仍为CEO。

于是有评论文章断言,第一代中国企业家还轮不到享受慈善、教育、环保这些old money才能享受的“闲情逸致”。

曾有人这样评价BAT:如果李彦宏离开百度,公司所受的影响是70%;如果马化腾离开腾讯,公司所受的影响是50%~60%;如果马云离开阿里巴巴,公司所受的影响只有30%。据说,马云听说之后,觉得这个比例“还应该再低些”。

而马上就要揭晓的“传承计划”恰好是对“马云比例”一次最好的验证。

那么,如今,真的是马云“退休”的好时机吗?马云“退休”后,会对阿里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他的继任者会是谁?马云真的能够成为华人企业家中的异类,如他所希望的那样“四十八岁以后,生活将变成工作”吗?

我们来看看大头们的意见。

马云在今天退出不是一个好时间

他需要把阿里这盘棋继续认真下完

企业永远是一个人的企业,就好像今天的苹果是库克的苹果,乔布斯仅仅是一个背景而已。

马云对于今天的阿里巴巴来讲,是不可或缺的。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马云最大的能力是战略能力,阿里的战略布局就跟下围棋一样,刚刚棋过半局,并没有完全走完。他的电商,现在要经历一次线上和线下的融通,他的蚂蚁金服、菜鸟网络和云服务等业务之间的闭环逻辑也没有形成。如果马云今天完全退出阿里的战略决策和日常管理,将对阿里的未来产生更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阿里今天在中国所形成的产业影响力已经完全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商业公司范畴,它带有更大的社会公司或者说国家企业的属性,在这一方面,阿里对于中国来讲跟亚马逊或者谷歌对于美国来讲,是有不同权重的。

在今天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作为阿里这样的公司如何在商业和社会价值之间形成一种均衡、妥协和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中国式问题。这个问题的解答还需要它的创始人继续参与实践。

所以就这两个角度来看,马云选择在今天退出阿里并不是一个最佳的时间点,他还没有到去当教师的时候,因为他应该把这盘棋认真地继续下完。

从中长期看,马云退任董事长之举

如果马云真的在今天宣布退休了,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来说有不同的意义。

第一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昨天这个传言出来后,阿里盘后下跌了差不多3%,对阿里这样一个4000亿的公司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下降,这代表了资本市场对马云退休传言的看法。当然一旦马云今天公布了更完整的细节以后,资本市场也会出现新的变动,比如反弹也是有可能的。

第二,从公司运营的角度来看,我觉得马云退休并不会给阿里的运营带来太大影响。

阿里是一个比较有前瞻性的公司,它的后备力量储备很好,所以整个运营是没有问题的,即便以后的增长没有以前那么快,也跟马云个人没有关系,而有可能是因为整个中国的互联网红利进入下半场以后,就是没有以前增长那么快。

第三,如果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此举是很有远见的,而且是给阿里巴巴加分的行为。

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接班传承都好像是不得不接班、不得不传承的事情,能够用一个制度化的方法来做出比较早的接班规划实际上对企业来讲是有利的。比如王石交办给郁亮,从某种程度来说对整个万科的发展也是起到了正向的作用。

当然即使今天马云退任董事长了,他也还会留在董事会里,同时他仍然是阿里巴巴合伙人的核心。我们知道阿里巴巴的合伙人才是真正最重要的决策体系,而阿里合伙人里只有两个人是永久合伙人,也就是马云和蔡崇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马云还是牢牢得控制着阿里巴巴的文化制度等,他其实是退而不休。

如果把马云目前的权力分成硬权力跟软权力来看,软权力也就是对公司的长远战略、长远价值和文化,这是马云的强项,他在相当长时间里还会发挥作用。但是从硬权力来说,我相信他也许会真正交出这个权力。

《刘润·5分钟商学院》主理人

值得整个年轻的互联网公司学习

首先,对阿里这么大公司来说,马云能安然退休,是一件好事。

因为这证明了马云团队的职业经理人体系和管理系统架构越来越完善,没有马云也可以独当一面。当你想到阿里,你会想到张勇想到蔡崇信,想起曾鸣想起彭蕾,你会想起很多人,阿里在这点上做得特别好,应该祝福马云。

但马云的退休并不会给阿里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变化,他依旧会对公司拥有控制权。

马云其实一共“退过三次休”。第一次是把总裁的位置交给了卫哲。第二次,是把CEO的位置交给了陆兆禧,那年他还单膝跪地,对所有在场的嘉宾说:“四十八岁以前,工作就是我的生活;四十八岁以后,生活就是我的工作,以后就拜托大家了。”

但其实那一次,马云也并没有真正“退休”。

今年这一次是他的第三次“退休”,即要从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但这也不会是真正的退休。我认为真正的退休,是马云的第四次退休。

这就要从阿里的管理架构说起,它有一个特殊的制度——合伙人组织。许多公司,董事会是最高决策层,所以大家认为,马云从董事长位置上撤出后,即真正的退休。实际上在阿里,在董事会之上还有一个特别的机构,叫合伙人组织。在这个机构里,马云和蔡崇信具有绝对的控制权。

组成合伙人组织的,都是一些阿里的核心创始员工和如今的核心管理层,正式建立是在2010年,人数从最初的十多人,如今已经发展到30人。他们拥有对阿里集团董事会的半数以上人数的提名权,还能指定独立董事。因此这个合伙人机构,相当于董事会的董事会。

历数马云的这三次退休(包括可能即将完成的这一次),其实是从总裁退到了CEO,从CEO退到了董事长,最后再退到了“董事长的董事长”。而他当有一天从放弃“董事长的董事长”这个位置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退休。

不管最终消息如何,马云的不断“退休”值得整个年轻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学习。因为到最后,好的公司寿命一定比人久。马云也说过,要建一个活102岁的公司。而今天中国的不少创业公司都是以个人为中心,一旦人出了问题,公司股价就会暴跌。因此“马云退休”这件事,也在提醒其他公司,要懂得把公司建立在一个架构上,而不是个人的能力上。

刘强东事件,马云到底嗅到什么危险?

刘强东事未了,另一个爆炸性大消息传来了。

据外媒爆料,马云正准备辞去阿里巴巴董事长职务!他正创立一家以他本人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专注教育,并且追随比尔·盖茨的脚步,把更多时间和财富用于慈善事业。

什么,54岁的JACK马要辞职?

正当大家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地时候,昨天深夜,阿里巴巴方面终于给出消息了:马云周一要宣布的,是公司传承计划,并不是此前媒体报道的“退任”或是“退休”。

也就是说,马云要选接班人了。

但无论是金盆洗手,还是要选接班人,马云同学辞职的时机,也是在太耐人寻味了。

要知道,刘强东刚刚出事,他就紧赶慢赶地宣布“我欲乘风归去”,难道仅仅是一个凑巧?

难道,马云是想和刘强东抢头条?

马云当然不是想和刘强东抢头条,但刘强东事件,应该是深深触动了马云,让他感受到某种“危险”,并进而坚定了淡出阿里的决心。

要知道,这次京东被刘强东事件带进了沟里,恰恰暴露出了京东面临的困境:作为一个个人高度集权的企业,刘强东对京东太重要、太唯一了:刘强东打个喷嚏,京东就感冒;刘强东晃一晃,京东就地动山摇;而如果刘强东性侵罪名成立,对京东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从品牌上讲,每次京东搞宣传,一个惯用的套路,就是借刘强东和奶茶妹恩爱吸引眼球。因此,京东品牌和刘强东夫妇,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堪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从机制上讲,董事会京东的章程中有一个非常不寻常的条款,即禁止董事会在刘强东不在场的时候做出具有约束力的决定。如果没有刘在场,或者除非他自己回避,董事会不得举行正式会议,京东的运行就停滞了。

从投票权上讲,刘强东目前拥有京东约16%的股份,但是他拥有近80%的公司投票权。刘强东在京东一言九鼎,在央视《对话》节目中,刘强东曾称:“如果不能控制这家企业,我宁愿把它卖掉。”

这样的企业,当刘强东好好的时候,看不出有啥致命的隐患。然而,现在刘强东突然爆出涉嫌“构成犯罪的性行为”,京东就跟着站上了风口浪尖,股价一跌再跌。如果东哥真有个三七二十一,京东的前途堪虞。

也许,正是看到了老竞争对手的前车之鉴,马云嗅到了阿里巴巴发展中最大的危险,下定决心,把自己和企业逐渐脱钩。

要知道,仅就本身个性而言,马云不是一个贪财的人,也不是一个恋栈的人,他最大的梦想,是让阿里巴巴成为一个基业长青、可以活上一百年的企业。

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其伟大不在于创始人的牛掰、一个两个产品的强悍,而在于它卓越不群的文化一个真正伟大的企业家,应当在价值观、制度、战略目标上引导一个企业。

建立这样的企业,就必须淡化创始人在企业中作用,减少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公司创始人之间的联系,企业可以依靠成熟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和人才输出来,保障巨轮不偏航。

就像离开了乔布斯的苹果,靠库克这样的职业经理人,也一样能很好地活下去,这样的企业,才能成为长寿的企业。

也许,正因如此,马云表示,自己逐渐离开阿里巴巴,这不是一个世代的结束,而是“一个世代的开始”。

这个时代,或就是阿里巴巴渐渐脱离马云、斩断了与创始人脐带,却能够更好远航的时代。

毕竟,多年来,马云就像天山童姥,已经把毕身功力悉数传给张勇、彭蕾等“弟子”们,形成了阿里模式和阿里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马云,阿里也会好好地运行。

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爱,而且是更深的爱。

年青时能舍,是一种勇敢。人过中年时,能舍,更是一种智慧。

对很多人来说,急流勇退是很困难的。但是,对深谙道家“功成名就身退”道理的马云,淡出阿里,淡出商场杀伐决断,更可能是一种心甘情愿的解脱。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里,最绝代的英雄总是要在最辉煌的时刻金盆洗手,退隐江湖。时代过去了,英雄也将随着时代而去。消逝了的,才是真正完成了的,也才具有美学和历史的意义。

毕竟,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走着走着就散了的历程。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一个心理历程,或就像古埃及墓碑上这样一句话:

“幼年时,我想改变全世界,但等我到了青年,我觉得不切实际。于是我想改变身边的人,然后我壮年了,发觉改变身边的人也很难,于是就想改变我的亲人。

现在我死了,我认识到改变谁都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便改变了亲人、改变了身边的人,因此改变了世界。”

也许,这正是马云的核心思想。人生一世,尘归尘,土归土!早放下,让自己淡去,让公司常青,不啻为一种顿悟。

本文来源:全球商业学习平台

马云接班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9月10日教师节当天,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发出题为“教师节快乐”的公开信宣布:一年后的阿里巴巴20周年之际,即2019年9月10日,他将不再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届时由现任集团CEO张勇接任。

马云在公开信中高度评价张勇:在担任CEO的3年多中,张勇以卓越的商业才华、坚定沉着的领导力、超级计算机一般的逻辑和思考能力,带领阿里取得了长远发展,连续13个季度实现阿里巴巴业绩健康持续增长,已经证明自己是中国最出色的CEO;更因为他的战略格局和组织文化传承上的担当,阿里巴巴的接力火炬交给他和他领导的团队,是马云与阿里巴巴合伙人群体现在最正确的决定。

“他和他的团队已经赢得了客户、员工和股东们的信任和支持。我对阿里巴巴的年轻一代充满信心!”马云说。

马云对张勇和他的团队“充满信心”,源于张勇自加入阿里巴巴以来所一直展现的创业者和创造者格局,与他给阿里巴巴所带来的关键性变革。

天猫是张勇首次创业的成果。2009年3月,张勇接手了处于困境中的淘宝商城,以内部创业的姿态主导了天猫的崛起,在阿里巴巴原有的商业模式上创造了赋能全球品牌的新模式。张勇更是一个创造者。他创意与主导的天猫“双11”,一经推出即成为现象级商业盛事,这一凝聚和调动全球商业力量的标杆迄今难有后来者超越。

张勇更在诸多方面改变了阿里巴巴。他重新设计了淘宝的商业模式,随后力主举全集团之力“All in无线”,使手机淘宝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电商平台。可以说,正是张勇奠定了阿里巴巴从PC端向移动互联变迁的最重要基础。

张勇主导投资了苏宁、银泰,打造新零售标杆盒马,入股高鑫零售,收购饿了么,和星巴克等一系列国际品牌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使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成为2017年以来的全球商业关键词和重要趋势。

从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从商业公司到科技公司、从平台到经济体,在进入智能时代的前夜,张勇正在主导阿里巴巴更多更深层面的变革。

按照阿里巴巴内部流传的说法,张勇是“在高速路上换引擎的人,而且把拖拉机换成了波音747”。他所带领的阿里巴巴早已超越了电子商务公司,彻底蜕变为以大数据为驱动,以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文娱为场景的数字经济体,服务于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和数千万的中小企业,深刻影响和塑造着未来商业。

正因如此,马云在今日的公开信中把张勇评价为“合伙人制度”下人材梯队中的“杰出商业领袖”。马云以一个老师的骄傲写到:“作为教师出身的我,看到我们今天的团队、领导群体、以使命价值观驱动的独特文化,以及不断涌现出的一大批以张勇为代表的杰出商业领袖和专业人才,我深感自豪!”

和很多上市公司反复在内外物色继任者不同,阿里巴巴通过开创性的“合伙人制度”,来确保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得以传承和发展。教师出身的马云则在阿里巴巴内部通过基于“合伙人制度”的分享和传承,培养出一批理想的接班人和中坚力量。

如马云在公开信中说:“1999年创始之日起,我们就提出未来的阿里巴巴必须要有‘良将如潮’的人才团队和迭代发展的接班人体系。经过19年的努力,今天的阿里巴巴无论是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都堪称世界一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张勇的脱颖而出,也是阿里巴巴独特组织文化传承与人材培育体系的必然成果。

马云曾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 CFO 做 CEO。在2007年来到阿里巴巴之前,张勇也曾长期担任CFO。如今张勇不仅深刻融入了这家拥有强烈文化和价值观的公司,更强烈影响了阿里巴巴的风格和未来走向,让阿里变得丰富而多元。他曾说,“本质上我是个不太安分的人,阿里让我找到了‘真我’。”

阿里巴巴经济体依然在高歌猛进。作为阿里巴巴经济体的建设者和驱动者,张勇对阿里巴巴使命的定义是,“在数字经济时代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张勇曾提出,阿里巴巴中期目标是到2020年GMV达1万亿美元,远景目标是到2036年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1000万盈利小企业、创造1亿就业机会。

本文来源:环球日报、北京日报

马云接班人“逍遥子”张勇:我在阿里的十一年

9月10日教师节当天,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发出题为“教师节快乐”的公开信宣布:一年后的阿里巴巴20周年之际,即2019年9月10日,他将不再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届时由现任集团CEO张勇接任。

马云在公开信中高度评价张勇:在担任CEO的3年多中,张勇以卓越的商业才华、坚定沉着的领导力、超级计算机一般的逻辑和思考能力,带领阿里取得了长远发展,连续13个季度实现阿里巴巴业绩健康持续增长,已经证明自己是中国最出色的CEO;更因为他的战略格局和组织文化传承上的担当,阿里巴巴的接力火炬交给他和他领导的团队,是马云与阿里巴巴合伙人群体现在最正确的决定。

逍遥子来到阿里已经11年。

天猫是张勇首次创业的成果。2009年3月,张勇接手了处于困境中的淘宝商城,以内部创业的姿态主导了天猫的崛起,在阿里巴巴原有的商业模式上创造了赋能全球品牌的新模式。

三年前他接任CEO时,阿里股价起起落落。

逍遥子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股价的涨跌,不会让他在内部产生什么压力。“我们不按照股价来运营我们的业务。”他说,“能够让别人理解你和看懂你,第一是要把自己做对,第二是要拿到结果。”

按照阿里巴巴内部流传的说法,张勇是“在高速路上换引擎的人,而且把拖拉机换成了波音747”。他所带领的阿里巴巴早已超越了电子商务公司,彻底蜕变为以大数据为驱动,以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文娱为场景的数字经济体,服务于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和数千万的中小企业,深刻影响和塑造着未来商业。

2015年5月7日,马云发表题为《这是年轻人的时代》公开信,宣布阿里巴巴集团将全面把领导权移交给70后。

5个月后,阿里巴巴发布上市后的第一份年报,提出要做苹果树,打造第四种“商业基础设施”,并开始大刀阔斧地布局。如今两年过去了,阿里最大的改变就是,没有人再仅仅将其看作电商公司,短短两年时间,阿里完成了一次蜕变。

逍遥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两年我们大踏步发展,已经从一个大家所熟悉的电商公司,彻底蜕变为一个以大数据为驱动,以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文娱为场景,产生数据并且用数据来反哺行业的一家数据公司。”

马云对外界这样描述:“我们在创造一个历史上从来没有诞生过的,跨边界、跨时空、跨国界的经济体。”

让我们来认识下这个庞大“经济体”的面貌。

阿里起家的电商业务依然高速发展,2016年交易总额超过3.7万亿,消费者达到5亿,预计2020财年交易总额将达到6万亿。

蚂蚁、菜鸟作为电商的两翼已经蜕变成独立的平台。蚂蚁金服在一年前估值已经达到600亿美元,这个超级独角兽已有取代百度,将BAT变更为ATM的趋势。目前,菜鸟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物流网络平台,每天超过5000万个包裹“流”过,支撑着中国快递行业的大半壁江山。

“云计算业务,在过去几年中,特别是过去的一年继续三位数以上的增长,超过100%以上的年增长,云对于社会的影响,刚刚开始。云计算业务已经成为阿里巴巴集团新一代的主力业务,已经对未来的阿里五年、十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逍遥子表示。

2016年,阿里还完成了对优酷的收购,围绕着优酷、UC、阿里影业形成一个崭新的生态——文化娱乐生态,显示出阿里致力于用科技生产力打造文化娱乐产业新基础设施的野心。

同时,阿里已经不再局限于中国,它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频频海外布局。

这都是外界能看到的东西。在逍遥子眼里,阿里还有一个重要调整,是外界不知道的。

“过去一年中,阿里内部做了技术性调整,比如明确整个IDC运营的负责人是谁,计算平台的负责人是谁,还建立起技术,语音、自然语音处理、语意、翻译等共性基础能力的研发实验室。”逍遥子特意解释说,“这些实验室是偏研究型的,不是说今天明天做了就要出成果的。”

众所周知,阿里巴巴是一个以技术为手段去服务商业的公司,偏研发,而非研究。但阿里的这些新实验室着眼于看未来五年、十年的技术。逍遥子认为,技术团队不应该只做明天看得见掌声和火花的事情,技术积累是一个很严肃和长期的工作,而不是说大家都是为了明天放个鞭炮,所谓放鞭炮就是做一些立竿见影的项目。

这些未来的技术将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与阿里的商业结合,产生化学反应。

逍遥子最担心的是,十年、二十年后看阿里巴巴,如果业务还只是刚才那几个报出名字来的,那就傻掉了。“一定是过几年能够有一些新的东西冒出来,而这个东西有些是商业,有些是技术,是商业和技术的结合。”

“我们内部也是个生态,各个业务板块也是生态,它有一个涨潮期、高峰期,也有一个消退期,是所谓养精蓄锐再整合整合,然后用新一代的技术、思想去重新做这个商业的过程。它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循环。只有这样,在我的理念里,这个公司才是一个常青的公司。”

这也体现了马云对阿里业务“履带式前进”的规划,即旗下业务轮流领跑。按照计划:2017~2019年,由当下已成600亿美元估值的超级独角兽蚂蚁金服领跑;2019~2021年则由阿里云接棒;2021年~2024年,菜鸟将挑头。

分析师指出,按照目前的增速预测,新财年阿里巴巴GMV有望冲击“全球前20大经济体”,到2036财年,阿里巴巴将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中国、欧盟和日本。

面对阿里经济体,外界看到的多只是庞大的雄心。作为CEO,逍遥子心中的阿里经济体有怎样的逻辑?他认为两点很重要:市场驱动和消费者。

逍遥子说,“我们以前喜欢叫生态,我喜欢把这个话讲实了”,其实,阿里经济体就是一个重新构架的价值链,这个价值链上有不同参与者,通过分工合作,各自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

在逍遥子看来,云业务的出现对阿里来说是巨大的机会,让阿里看到了B端客户的需求。“这样整个经济体的构架就变得非常有意思,一条是2C的主线,一条是2B的主线,中间会形成各自的生态。所谓生态,就是说里面不同的角色互相分工合作,但是这个分工合作是市场机制说了算,没有人可以用行政命令说你必须和谁合作,它都是一个市场机制演进的东西。”

有了市场驱动这一点,一切都是活的。

在阿里经济体中,大数据是在价值运转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积累,同时数据又被加工使用,回到价值链当中,用在自己或者合作伙伴身上。“我们把电商、金融、物流、云、文娱,都看成各自价值链产生数据的商业场景,它既产生数据,又消耗数据,形成一个循环,这就是经济体的本质,最核心的问题是市场驱动,它是个活的,不为人的意志左右。”逍遥子对第一财经表示。

阿里经济体的核心是什么?逍遥子认为是客户价值,“这四个字是不会变的,这个经济体最终能够运行得好,其实就是客户价值。”

阿里经济体正在变得愈加庞大,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阿里会有怎样的选择标准?逍遥子对第一财经说:“我自己总结,阿里进入一个产业在做的事情有个共同特征,就是期望能够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去重塑这个行业。它的核心表现是什么?就是把整个行业的元素数字化以后,让效率提升,用户体验更好。我们在不同行业都是在做同样的事情,一句话,就是把一个行业或产业链条数字化。”

在文娱行业,这一点表现的很清楚。

“我们自己间或也参与投资了一两部电影,但是核心的概念不是说搞了多少部好电影,更多是怎么去重塑产业链,怎么把产业链数字化。”在逍遥子看来,阿里在金融、物流行业都在秉持这种思路,背后的逻辑归结起来还是那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正如阿里在2015年的年报中表述的那样,“未来阿里提供的服务会是企业继水、电、土地以外的第四种不可缺失的商务基础设施资源”。

工作之外,逍遥子希望自己在生活上有一些纯粹的爱好。

逍遥子喜欢看篮球和足球,骨子里是火箭的球迷。他比较喜欢雷吉·米勒型的球员,一剑封喉。足球喜欢阿森纳,周末晚上会看英超,偶尔看看中超。“今年还没有看过恒大淘宝的球,飞一次就为看场球实在太奢侈。时间太宝贵了。”

逍遥子不想从看球中体悟什么工作的东西。“看球就看球,总要有自己的一点爱好。”不过,足球和他的工作确实有相通的地方。“基本上我就像个教练一样,带着个队,想11个人怎么排列组合。”不同的是,阿里这支“球队”远超11个人,要复杂千万倍。

如此庞大的阿里经济体,工作千头万绪,逍遥子如何下手?

“阿里在战略思想上一直非常清楚,从最早的使命愿景,到去年的‘五新’。”可是,“思想是没法执行的,思想是要转化成战略布局,演进成一个战略的路径图,最重要的就是把战略布局展开,用什么人做什么事,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事情的效果”。

“另一方面,集团大了,不同的BU之间怎么样形成合力,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一起干,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分开干,什么阶段应该让他们单独跑,什么阶段应该把它糅到一起,这是第二个层面。”

第三个层面,更重要的还是人,就是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能够让他们担当更大的事情,承担更多的责任”。

在阿里内部,逍遥子反对以新人和老人来区分同事。“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是看味道,是看人的特质。什么是阿里的味道?第一,这个人必须善良,第二,愿意主动先相信别人一点。”

逍遥子一直在文化和人力资源上推动多样性。“这是我作为CEO对这个公司的责任,也是过去两年我身体力行的。”他觉得,让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工作经历、不同特质的人在一起,在一个大的舞台上形成一种连接,这是阿里未来发展最重要的事情。

逍遥子找人的方式很特别,“我不太喜欢用‘招人’这个词,我用‘找人’,我找人很简单,大家坐下来喝杯茶”,要么是看中他的潜力,要么就是已经有非常好的特质,年龄在35~45岁之间。喝茶聊到最后,就一句话,“可能你在原来的地方已经功成名就了,财务自由至少一大部分,但你想不想一起折腾点事情,以后你可以讲故事给孙子听”。

逍遥子培养人的方式也很特别,特别重要的人,先让他干助理。“新来的同事,你把他找来,你不能把他扔着不管,你得给他撑把伞,让他能够先适应一下环境、土壤、水温。”

他觉得,阿里这几年对于整个无线化的成功转型,正是依靠了原来那批没有电商基因的同事。他们就是无线化的一代产品经理,他们和PC时代没有关系,他们就是生于长于无线时代的一批85后。

“阿里最重要的价值观是味道,而不是形式,关键骨子里你是不是简单真诚,愿意去相信这件事情。”

和马云很互补的“老逍”

身边人叫逍遥子“老逍”,老逍称呼马云为“马老师”。老逍虽然是70后,但“马老师”只比他大8岁,老逍自己也觉得“其实大不了几岁”。

2007年逍遥子从盛大来到阿里巴巴,马云在西湖边请新人喝茶聊天,问大家为什么来阿里。逍遥子说,他已经干过一个30亿美元的CFO了,想干个300亿美元的。他没想到,自己现在干的是3000亿美元的公司,而且不再是CFO。

发展如此成功,当然就有人来问逍遥子是怎么设计职业规划的。这让他很无语。“这不是规划得出来的。我很幸运,其实从来没有想过做阿里的CEO。今天既然在这个位置上,第一个是感恩,第二是责任。”

逍遥子和马云性格不同,但很互补,星座也是。

马云思想上非常活跃,停不下来,物理空间上也很活跃,在外面跑的时间很多。“像今年他自己说,一年光飞行时间就800多个小时,那再加上落地的时间,大量的时间在外面。”财务出身的逍遥子相比之下要安静很多,即使在杭州工作10年,熟悉的也只有阿里园区附近。

在外面过上两三个礼拜甚至一个多月的话,马云就会在杭州待上几天。每次回来,逍遥子就和马云提前约好,两个人坐下来单聊,通常一开始说要聊两三个小时,最后可能会聊到三四个小时。不一定非要说业务,聊的都是碎片化的东西。“要在业务和思想上对个焦。”逍遥子觉得这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马云的天马行空给阿里带来的是巨大价值,因为从日常的事务中跳出去了,所以能够俯视一些东西。逍遥子的比喻是,“马老师”有点像外星人在俯视地球的感觉。

“我们要做好今天,这是肯定的,因为机会已经很多了,也已经布了很大的局,其实还是不错的局,但是核心是你要站在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远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看互联网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些,马云从日常管理中跳出去会做得更好。

逍遥子和马云也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不过没有想象中的剑拔弩张,逍遥子不是那种火爆型的性格。有一次马云甚至忍不住问他,说好像没有看到他发过火。

其实,逍遥子也有发火和焦虑的时候。对不同意见,逍遥子一般是先听,把观点讲清楚,过一段再说。因为有些事情时间是最好的证明,争是争不清楚的。

马云开会爱打太极拳,逍遥子开会则喜欢围着桌子溜达,一天坐12个小时受不了。之前,压力大的时候逍遥子喜欢关门在屋子里一个人抽烟,现在抽得少了,毕竟不能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在公司内网上,逍遥子被认同最多的那个标签是“既聪明又勤奋”,这是员工自发为他标注的标签。

逍遥子很忙,计划都得提前三周安排,事情和问题太多,但他说问题再多也不愁。“这么大的公司,每天都有解决不完的问题,如果被这个问题愁死了,其实对解决问题一点好处都没有。见招拆招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跳出来,不是问题追着你,是你追着问题,就是你认为最重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在这上面可能时间管理变得非常重要。”

谈起这几年的改变,他觉得自己多了一些冒险精神和担当,“要善于做不完美的决定。”

逍遥子很佩服马云的演讲能力,前几年,他还想着怎么去学,后来一琢磨,发现学不会,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还是要按照自己擅长的方式去做事。

现在,身边工作人员也不给他写讲话稿,而是逍遥子自己想好要讲几点。讲完后一整理,就是一篇稿子。

有时候,痕迹在每个人身上都很难抹去。阿里CEO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并且游刃有余。

马云:出走半生,归来仍是马老师

9月10日,教师节,马云给大家上了一课:一个教科书级别的企业传承。

他宣布:我一年后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不是为了去享受人生,而是为了做更多的事。

阿里巴巴和我,为这一刻已经准备了10年。

消息一出,霸占了微博、知乎、

但只要稍微熟悉马云的童鞋,

时间退回到1980年,很多年后,莫利一家这样回忆起那个夏天:

"我们来杭州旅游,晚上自由活动的时候,我们在西湖边玩火柴,一个男孩走过来和我们打招呼,他想锻炼一下自己新学的英语口语技能。他介绍了自己,我们互相寒暄了几句,约定之后再来这个公园碰面。"

那个骑着自行车,到处主动和外国游客主动say hi,以此来练习自己笨拙口语的15岁少年,就是马云。

4年后,这个高考失利两次,数学只考了1分的瘦小男孩,在所有人的极力反对中,参加了自己的第三次高考。

离本科线还差5分的他,恰好因为英语足够优秀,被杭州师范学院的外语专业破格录取。

于是这名别人眼中的“差生”,开始了自己的逆袭之路。

他稳坐外语系的前五名,除了学生会主席,还担任了两届杭州市学联主席。

大学毕业那天,副院长特意把他送到校门口:“马云,我把毕业生分到大学里面去当老师的,你是第一个。”

他果然没让老师失望,凭借独特的教学方式,成为该校的明星教师,拿下了杭州市优秀青年教师的称号。

他还在西湖边发起了第一个英语角,

并在杭州的翻译界小有名气。

“我教书教得很好,真的很棒!”

当时的马云并没有意识到,当老师的这六年时光,

会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直到他遇到了“互联网”。1994年底,马云第一次从外教的口中听说了“互联网”这个词。1995年年初,作为翻译的他来到洛杉矶,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

马云一直记得那一天的场景,当他忐忑的在电脑上敲下第一个词“beer”,屏幕上弹出了无数条来自全世界的啤酒消息,让他无比震惊。

但当他打下自己祖国的名字:“China”,却显示no data (没有数据)。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中国是一片空白的。

于是,1995年3月,马云辞去了大学老师的工作,他怀揣着凑到的2万块钱,开始创业。

没有人会想到,一段中国商业的传奇故事,正是从这个节点开始。

后来的故事,你们就都知道了。

——1999年9月10日,马云和蔡崇信首次在香港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阿里巴巴成立。

——2003年5月10日,正是在非典隔离办公期间,淘宝网悄悄降生。

——2004年12月,马云创立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支付宝。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于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2017年,马云以354亿美元身家,成为华人首富。

马云,成了一些网友口中的“国民爸爸”。

“我人生中最大的错误是创办了阿里巴巴。”

“悔创阿里杰克马”,成了网友调侃马爸爸的金句。

很多人不知道,他的下句话其实是:“因为我最快乐的时候,是一个月拿91块钱,我当老师的时候。”

都毫不掩饰自己对“老师”,

“教师是我最喜欢的职业”、

“我可能会重新走上讲台,做回老师”;

“我进入商界完全是误打误撞,

其实我最想做的是老师!”

——2014年12月15日,“浙江马云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并设立了一亿元人民币的“杭州师范大学马云教育基金”,用于支持母校杭州师范大学的发展。

——2015年9月16日,“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正式启动,每年将向100名乡村教师提供总额1000万元的奖金资助和持续三年的专业发展支持。

——2016年7月4日,马云公益基金会在杭州发布“马云乡村校长计划”,计划10年投入约2亿元人民币,寻找和支持中国优秀的乡村校长。

——2017年,马云通过马云公益基金会,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设立了名为Ma-Morley奖学金计划——这笔2000万美元的奖学金,是纽卡斯尔大学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规模捐赠。

今天,马云在自己54岁生日的时候,发布了一封内部信:我一年后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不是为了去享受人生,而是为了做更多的事。

消息一出,全网轰动,有网友激动地说:“我不能再浑浑噩噩了,也该帮父亲把担子挑起来了”

有网友赞叹:“马云一直都是懂得感恩的人,在教育事业方面所做出的贡献都是有目共睹的。”

也有人被感动:“原来《风清扬》里,王菲唱的都是真的:君不见自古出征的男儿,有几个照了汗青,一个个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记得马云曾在公开场合承诺过,下半辈子做一名乡村教师代言人。他甚至将自己的微博名改成了: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

如果你细心,会发现他头像的背景里,赫然写着四个大字:“重回课堂”。

他的认证,也没有花哨的title,只有简单一句:TNC(大自然保护协会)全球董事会董事马云。

因为教育和公益,是他一生最爱的两件事。比起马总,他更想当“马老师”。

他做到了,出走半生,归来仍是马老师。

你好马老师,再见马老板

今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发出题为“教师节快乐”的公开信,宣布将于明年教师节辞任阿里董事局主席。

一年后的阿里巴巴20周年之际,即2019年9月10日,他将不再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届时由现任集团CEO张勇接任。

至于未来去向,马云公开信中间接给出了答案。“我想回归教育,做我热爱的事情会让我无比兴奋和幸福”。阿里巴巴称,教育、脱贫、环保、公益等都是马云长久以来已经投身和将更加投入的事业。

同时,马云在公开信中盛赞合伙人制度成为此次“交棒”的关键,接任者张勇正属于合伙人序列。马云称,这也标志着阿里巴巴完成了从依靠个人特质变成依靠组织机制、依靠人才文化的企业制度升级。

阿里巴巴表示,这是马云深思熟虑、认真准备了10年的计划。10年前,阿里巴巴创建合伙人机制,来解决规模公司的创新力问题、领导人传承问题、未来担当力问题和文化传承问题。马云在信中说:“我们相信只有建立一套制度,形成一套独特的文化,培养和锻炼出一大批人才的接班人体系,才能解开企业传承发展的难题。为此,这十年来,我们从未停止过努力和实践”。

马云在信中还表示,要继续传承“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伟大的使命,就需要更多马云、数代阿里人去为之奋斗,“我们创建的新型合伙人机制,我们独特的文化和良将如潮的人才梯队,为公司传承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马云选择在教师节这一天发出公开信,并以一位老师的骄傲写到:“作为教师出身的我,看到我们今天的团队、领导群体、以使命价值观驱动的独特文化,以及不断涌现出的一大批以张勇为代表的杰出商业领袖和专业人才,我深感自豪!”

马云并不是退休,他仍然是阿里巴巴000001号员工与合伙人。正如信中所表示将“继续为阿里巴巴合伙人组织机制做努力和贡献”。

阿里巴巴表示,马云也并不会退休,他同时还是乡村教师代言人、阿里巴巴脱贫基金主席、马云公益基金创始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青年创业和小企业特别顾问……教育、脱贫、环保、公益,都是他长久以来已经投身和将更加投入的事业。

全员信结尾部分的两句话可视作马云此时的心情写照,对自己,他说“世界那么大,趁我还年轻”;对阿里巴巴,他说“阿里从来不只属于马云,但马云会永远属于阿里”。

“双11”教父张勇接任

继任者张勇并非阿里巴巴创始团队的“十八罗汉”,他加入阿里巴巴集团前,曾于2005年至2007年期间,担任盛大的首席财务官,该公司于纳斯达克上市。更早之前,张勇于上海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审计和企业咨询部门资深经理。

2009年,张勇出任淘宝商城(后更名为天猫)CEO 。2011年马云空降了原百度COO叶朋为天猫CEO,但到了2012年,马云调整内部结构,张勇再次调往天猫担任CEO。2013年张勇升任阿里巴巴集团COO,负责整个PC端交易。2015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张勇接任阿里巴巴集团CEO。

虽然出身财务,但张勇对市场、用户、产品等都颇有思考。张勇对用户需求极为敏感,并喜欢扑在市场一线,他曾力主天猫首页的“千人千面”,注重大数据的挖掘。

张勇更在诸多方面改变了阿里巴巴。他重新设计了淘宝的商业模式,随后力主举全集团之力“All in无线”,使手机淘宝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电商平台。可以说,正是张勇奠定了阿里巴巴从PC端向移动互联变迁的最重要基础。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他打造的天猫“双11”,一经推出即成为现象级商业盛事,这一凝聚和调动全球商业力量的标杆迄今难有后来者超越。

张勇主导投资了苏宁、银泰,打造新零售标杆盒马,入股高鑫零售,收购饿了么,和星巴克等一系列国际品牌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使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成为2017年以来的全球商业关键词和重要趋势。

在张勇担任CEO的第三个年头,阿里巴巴业绩持续走高。最近公布的2018财年财报显示,阿里营收增幅达到58%,创下了上市以来最高增速。张勇曾提出,阿里巴巴中期目标是到2020年GMV达1万亿美元,远景目标是到2036年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1000万盈利小企业、创造1亿就业机会。

张勇被马云称为合伙人机制下人材梯队中的“杰出商业领袖”。马云表示,在担任CEO的3年多中,张勇以卓越的商业才华、坚定沉着的领导力、超级计算机一般的逻辑和思考能力,带领阿里取得了长远发展,实现连续13个季度持续健康高速增长,已经证明自己是中国最出色的CEO。更因为他的战略格局和组织文化传承上的担当,阿里巴巴的接力火炬交给他和他领导的团队,是马云与阿里巴巴合伙人群体现在最正确的决定。

其实在2009年,马云就意识到接班人问题。但苦于接班人选问题棘手,所以在当年阿里巴巴做了CEO梯队训练。

“阿里从08年、09年开始,对年轻人的培养上升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尤其这两年,我是故意不回公司的。我刻意不回来。”马云在2009年就有意识淡化其个人在公司治理的影响。在同年的阿里巴巴十周年年会,包括马云在内的十八位创始人集体辞去创始人身份,和其他一些员工共同组成合伙人,以表明拒绝“元老”心态,培养更多接班人,这也是后来合伙人制度最初的由来。

“合伙人,作为公司的运营者,业务的建设者,文化的传承者,同时又是股东,最有可能坚持公司的使命和长期利益,为客户,员工和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早在 2010 年就试运行,马云2013年10月在内部公开信中指出,出台合伙人制度正是希望通过公司运营实现使命传承,使阿里巴巴从一个有组织的商业公司,变成一个有生态思想的社会企业。为此,集团希望更多的阿里人涌现出来加入合伙人团队,使其生态化组织拥有多样性和可传承性,保持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对外表示要做102年的公司,在自己十四岁的时候,开始有节奏地在积累组织传承的经验。

每年合伙人可以提名选举新合伙人候选人,新合伙人需要满足在阿里巴巴工作或关联公司工作五年以上;对公司发展有积极的贡献;高度认同公司文化,愿意为公司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竭尽全力等条件。担任合伙人期间,每个合伙人都必须持有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合伙人主要是创始人、和公司一同成长起来的管理人员(2004年前进入公司的非创始人管理层)以及从外部引进的专业管理人才,上述人员保持了一定比例。目前,阿里巴巴合伙人已经扩充至36人的规模。

阿里巴巴合伙人与传统法律意义上的“普通合伙人”有所不同。它与双重股权结构(AB 股)类似,目的是为了保障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力。其最重要的实质权力就是对简单多数(目前11席中的6席)的阿里巴巴董事会候选成员进行提名。与其它公司一样,阿里巴巴董事会成员上任也要经过股东大会的表决,但只要简单多数席位的提名权掌握在代表管理层意志的合伙人手里,那董事会就仍然受到管理层的控制。董事会仍然是享有极高的经营决策权,对股东大会负责。合伙人则通过人事控制权来影响公司。

互联网公司如何走向“百年”长青

无论国内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还是国外FANG(Facebook、Apple、Netflix、Amazon),这些互联网公司往往带有鲜明创始人价值观。为防止上市融资后控制权被稀释,他们往往通过“同股不同权”安排保障创始人核心地位,即便同股同权,也会通过委托投票权或一致行动人协议等方式来确保对公司董事会的控制。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女儿出生时,曾表示捐赠所持Facebook99%的股份,用于慈善事业,但通过相应制度设计,这并未影响其对公司的控制权。

然而,这种绝对的权力不可能永远维持。没有企业不希望基业长青,但人的存在却有旦夕祸福,集中了公司大权的“创始人”角色的承继问题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问题。

这些互联网浪潮中成立起来的公司现如今大多正值青春,创始人却多已年过(近)半百。BAT中,百度18岁,李彦宏50岁;阿里19岁,马云54岁;腾讯20岁,马化腾47岁。几年前便曾有人如此评价BAT各自对创始人的依赖——如果李彦宏离开百度,公司所受的影响是70%;如果马化腾离开了腾讯,公司所受的影响是50-60%;如果马云离开了阿里巴巴,公司所受的影响大约只有30%。据说马云听闻后,认为这个比例“还可以再低些”。

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1月31日,李彦宏目前控制百度55.1%投票权。李彦宏技术出身,百度有很强的工程师文化,李彦宏曾在一次演讲坦承,自己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工程师,不善管理,创业之初曾寄希望寻找“懂管理”的CEO,“后来发现不行,很多事情我不管会出问题。”

与李彦宏“不管会出问题”的想法不同,从公开演讲记录来看,马云似乎就要云淡风轻些。2014年,他在清华的一次演讲中说:“其实在阿里巴巴,我数学不好,管理也没学过,会计也不懂,财务报表我也看不懂,这是真话,我并没有觉得这是丢人的,承认自己不懂并不丢人,不懂装懂很丢人。我到今天为止没到淘宝上购过一件物,我没用过支付宝,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用,但我耳朵竖起来我老是在听支付宝到底好还是不好,因为我用多了我会捍卫自己的产品,但是我不用……我们永远相信未来,相信年轻人,相信别人,我如果不相信别人,阿里巴巴的程序写不出来,我不相信别人,今天市场不会做的这么大……”

李彦宏曾为百度延揽不少重磅大佬,吴恩达、张亚勤、陆奇等等,但吴恩达、陆奇均相继离开。一位今年初离职百度自行创业的工程师表示,“公司架构上的一些安排我们确实没懂,比如当初从微软请来张亚勤,却让张亚勤去管了公关。”

相比之下,国外互联网公司在公司架构和公司治理中对创始人权力制衡相对成熟。比如,扎克伯格虽然控制了大多数Facebook投票权,但2016年,公司章程调整规定,扎克伯格只有继续留在Facebook,才能保持对公司的大多数投票权,扎克伯格也不能将控制权交给后代。

Facebook董事会在代理文件中表示,新的条款将保证,如果创始人不再带领公司,那么公司不会一直是由创始人控制的公司。

很多公司都需要经历创始人到职业经理人的过渡。谷歌的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其实早先也是一个“控制狂”,但在投资人股东的要求下,不得不“放权”寻找CEO,他和谷歌前CEO施密特之间的磨合、互信最终成就了今天的谷歌,施密特的地位和贡献丝毫不亚于两位创始人。

有一组数据是,截至2016年,全球寿命超过100年的企业,日本有2.1万家,美国有1100多家,中国还只有10余家。百年企业如何成就,年轻的互联网公司会如何探索铺就自己的未来道路,今天的巨头是否仍然是百年后的巨擘,BAT或者FANG哪一家走得最远,今天19岁生日的阿里巴巴能走到102岁吗?期待他们的商业传奇。

本文作者:于蒙蒙 杨洁

  【PConline 技巧】每年各大一线城市都会充斥各种各样展览会,而笔者经常听到有摄影玩家说拍摄展会非常难拍,不管是拍人、拍展览品,都会面临照片模糊,照片欠曝、照片过曝等问题。笔者有幸参加上周在上海举行的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就以本次出展为例子来跟大家分享展会拍摄技巧。其实要拍好展会并不难,关键是要对自己有信心。

拍展会一定要买高端装备?No way!

  本次笔者使用的相机有佳能APS-C画幅EOS 760D(EF-S 18-135mm f/3.5-5.6 IS STM)和全画幅相机EOS 5D Mark IV(EF 24-70mm f/4L IS USM)。拍摄大型展会,无非就两个主题:一者是现场模特,一者是新奇产品。而我们面对的环境,绝大多数都有较明亮的灯光照耀,所以其实不用太担心你要把ISO提高到ISO ,即使只有套机镜头,也根本用不着。虽然展会都是室内,但跟我们平时只有灯管的室内并不一样。所以你如果要拍摄展会说自己没有高大上的设备一定拍不好,那就过分自卑了。


一般展会灯光都十分充足

  但有一件事情笔者觉得是一定需要的,就是防抖系统。笔者使用的两个套机相机里,均不是搭配大光圈牛头设备,反而是都搭载了IMAGE STABLIZE(IS防抖系统)的镜头。在展会上,拍得到比拍不到要好,所谓拍不到,其实指的就是照片模糊,并不是别的。佳能的镜头IS防抖令我十分放心,它可以获得至少四级防抖补偿,即使是拥有三千万像素的5D Mark IV,搭配EF 24-70mm f/4L IS USM后拍出的照片都依然非常清晰。

  虽然拍摄模特应该放在后面,但笔者还是先想赞扬一下套机镜头的实力。对于变焦“小三元”来说,尽管锐度会比定焦镜头差,但在展会这种场合里,EF 24-70mm f/4L IS USM让人惊喜万分。在展会里你需要做到的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保持相机稳定,选择好能让你认为不会模糊的快门速度之后(一般极限是1/60s,最好1/80s或1/100s)再来考虑曝光,这样才能保证顺利出片——这个思路笔者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至于器材里机身上的选择,EOS 760D由于套机里也有IS影像稳定器,特别弱光的情况下会使用到ISO 1600以保证快门速度,其实真正用起来在展会上并不比全画幅相机差。当然如果要讲究光圈虚化效果的话,还是全画幅单反相机来得更有感觉。总而言之,端正态度用好相机拍展会才是硬道理,哪怕你用的还是EOS 60D。

手法上扔掉自动档!行动上不专业也要装专业

  有了器材之后,你接下来需要担心的是如何拍片会更加快速,快速同时也要出片成功。别以为笔者说的这话很简单,真正做起来估计很多新手都会怂。首先你要知道拍摄模特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拍,模特也会有耐性,通常在第一或第二个摄影师拍摄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神情是最自然最好看的。


展会里让模特看镜头并不容易

  不过这次笔者在展会里拍摄模特还算顺利,基本上没有争先恐后的情况出现。可能由于是AWE家电展而不是动漫展或汽车展。But,我们还是要掌握“快枪手”的要领——那就是使用手动M档。不考虑测光,不考虑曝光补偿,直接用光圈快门ISO决定一切!

  一般来说,我们习惯了使用自动或半自动档来拍摄,最大的好处就是绝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准确曝光,且你不需要考虑快门光圈ISO等设置,拿起相机调整焦距就是一轮狂拍。这对于旗舰机能的机身或镜头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使用顶级器材的自动档都拍不好的话,那就真的难以言喻摄影师的功力。我笔者相信绝大部分玩家都没有这种财力购买顶级器材,于是弃用自动或半自动档就成为了你们更出色的选择——改用全手动。

  有同学一听到全手动档就慌了,自动档还能装大师,手动档所有曝光参数都要自己设置,那要如何装大师?莫慌。其实手动档在展会里尤其好用,原因是你要考虑的事项非常少。例如上图,笔者在拍摄的时候,考虑到后面黑色的背景对曝光造成较大影响,出来的画面绝对不能太亮,否则模特一定过曝。最大光圈f/4的基础上让ISO上1600可以保证至少在手持1/80s的时候不会模糊。那新手们如何“脑补”拍摄出来的画面?其实很简单,迅速拍一张(不要考虑构图和对焦)观察曝光,太亮的话就思考降低ISO或加快快门速度,反之则增加ISO或减少快门速度。一般来说,镜头最大光圈你能接受的话,不需要去改变它,除非——


拍摄合照时应当使用较小光圈


F4光圈值此时显然不适用

  除非就是拍摄两位或以上模特,模特本身和你的镜头有距离差的情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合照为什么要采用F8或F11光圈,理由就是相对大的光圈值会令对焦者清晰,其他的都模糊。

  不过另一方面,在同样想要曝光准确的前提下,如果单方面缩小光圈而不改变ISO,你的快门值将会更慢。你确定自己做不到稳住相机的话,就只能希望画面纯净度让ISO再度飙高。笔者觉得,这是使用手动M档里唯一要考虑改变光圈值的情况。


展会里顺光拍摄的机会少之又少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你只有一台单反,你没打算使用任何闪光设备和柔光设备的话,以上教程适用于所有展会展台。展会里最怕就是现场光顶灯直打的情况,留在五官下的影子足可以让一张人像照毁掉。这种情况下你只能主动邀请模特站在别的光线环境下拍照。


顶灯直打的话会让照片非常难看却也无可奈何


避免头顶直打灯:唯有使用外置闪光灯

  当你决定使用闪光系统的话这些情况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无惧一切外来外来光线!拥有闪光器材之后,光圈和快门都是随心掌握的,ISO则只是用来调整背景亮度罢了。但笔者其实会更喜欢单独使用相机拍摄的感觉,至少现场氛围感可以保留下来——唯独人像没有搭载闪光系统的拍得更美。

  被大家称为最难拍的场景题材之一的展会,其实真正拍起来的时候并不会太困难。没有太专业的器材,仅仅是普通的套机组合一样可以拍出好片来。拍摄展会其实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同时也很锻炼摄影技术的事情,对光影的理解不够透彻,失败率往往才会非常高。但如果你能够有机会多拍这样的场景,相信你对摄影里所阐述的“光”与“影”了解会更深。了解越深,摄影技术才可以进步得越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娱乐体验包 取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