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推出的游戏是不少,选什么游戏来玩,才是最接地气是什么意思的?

不玩概念最接地气的超市O2O做法_联商网资讯中心
不玩概念最接地气的超市O2O做法
  特约专栏:自从O2O火起来之后,大批写手突变成O2O砖家,到处都是&O2O是什么&&O2O时代的机会与挑战&&O2O的四大陷阱&等文章。内容高端大气正确,就是不能具体指导企业行为。本篇文章继续老张风格,只写零售O2O,光说超市O2O具体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思路是啥,绝不废话。本文是超市电商突围系列文章第十四篇。
  具体做法基础一:兴趣商品是切入点
  消费者为什么会到A超市购物,而不去B超市消费,排除距离等客观因素外,超市在顾客心目中的印象深浅,和此超市拥有顾客兴趣商品数量对顾客抉择有很大影响。
  所谓兴趣商品就是顾客感兴趣最熟悉的商品,几乎每个消费者都有自己熟悉的兴趣商品,比如笔者只购买老坛酸菜和百家肥肠粉丝方便面,只购买金锣肉粒多火腿肠,而对其它方便面火腿肠不屑一顾。消费者逛超市时会主动寻找兴趣商品,一旦进入视线,立即脱颖而出。消费者对兴趣商品价格记得最熟,购买频率最高。对于消费者而言,没有兴趣商品的超市不是好超市,如果兴趣商品价格高,那么就代表这个超市价格都高,立马把它划入坑爹的范畴。人性有被认同的需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被认同,会产生满足感,所以从兴趣商品入手,最容易打动顾客。
  超市O2O让链接的成本极低,可帮助我们了解消费者的兴趣商品是什么,帮助顾客培养更多兴趣商品,加深超市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
  具体做法基础二:针对高价值顾客提升体验
  超市每期推出DM单(邮报)上的商品绝对惊爆,如果顾客只采购DM上的惊爆商品,超市可能还要亏本,超市促销策略培养了大量只购买红价签(促销)商品的顾客。还剩部分高价值顾客对价格不敏感,红色蓝色价签不会影响他们的购物决策,他们追求品质、体验和感觉。
  高价值顾客比低价值顾客为超市实现更可观收益,但超市为他们提供完全一样的购物体验,其实这并不公平,而且超市常用的营销手段比如DM和积分,对高价值顾客毫无吸引力。高价值顾客愿意为额外服务支付费用,那么能否用O2O提升高价值顾客体验,粘住他们,进一步挖掘高价值顾客的消费潜力了。
  超市的竞争力是生鲜,超市的竞争力是服务,超市的竞争力是供应链和综合运营,笔者认为充分粘住和挖掘高价值顾客,也能催生超市核心竞争力。超市O2O有助于发掘维系培养高价值顾客。
  具体做法基础三:体验大于实惠,没事找个乐
  80后90后逐步成长为消费主力,工业化的传统企业对他们傻了眼,传统招数在新生代面前不管用了。传统套路是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提供性价比最高的商品。而新生代消费者相对于价格,更看重体验,这种趋势越来越壮大,零售商不得不主动适应消费者变化。
  苹果手机毛利率高达70%还广受欢迎,红米手机号称亏本销售,但大部分年青人不好意思使用,他们害怕朋友聚会时,别人问:&你这个就是799的红米手机啊?&。有人说自己不看经典管理类书籍,因为这些管理书籍只适合工业化时代,互联网时代链接方式变了,人性需求变了,用传统思想理解管理、员工、顾客已经不合时宜。新一代消费者看重体验,喜欢用玩的心态生活、工作。零售企业在购物中加入&玩&元素,才能更好吸引新一代消费者。
  具体做法一:吸引消费者安装超市APP
  要知道消费者&兴趣商品&就要跟踪他们的购物过程。吸引消费者安装超市的APP,用APP代替传统会员卡,wifi可定位顾客路径,结账时刷APP可统计顾客购买商品明细,从而分析出顾客&兴趣商品&。
  吸引消费者安装app的办法很多,可建立社交推广体系,可加入&玩&的元素,可从顾客兴趣商品入手,可组织活动,可送神秘礼物等。
  比如,超市app含有推广功能,A顾客安装的超市app可生成一个二维码,只要B顾客扫描A顾客的二维码下载安装APP,A顾客就成为B顾客的推荐人,B顾客每次购物(过机扫描APP)消费金额5%返给A顾客,累计返利20元之后B顾客购物停止返利给推荐人。用可赚钱的APP吸引顾客安装使用,顾客把二维码(推荐人编码)放入QQ空间,微信朋友圈,甚至名片等地方,发展朋友安装超市APP。对超市而言,这样做,能提升APP安装量,增强超市印象,掌控会员社交数据。
  比如可以搞问答游戏,在超市卖场或者货架上的广告条上列一个有趣的问题,下载安装app,在APP上回答正确可得奖券,奖券可到服务台换取神秘礼物,神秘礼物贵重与否不重要,问题是否有趣,活动是否好玩才是关键。
  比如可精选商品,在此商品下写明,下载安装APP扫描商品下的二维码,可查看此商品的故事、介绍、评论和销售数据排名等,或者可用一个意想不到的价格购买此商品(过收银机时需要扫描APP)。
  比如广告告诉顾客,下载APP并且使用,可获得针对个人的特价活动,可看到朋友们最喜欢的品牌,可知道是否有朋友正在卖场购物,每期能收到推荐商品,这些推荐商品是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是最适合自己的。
  总之,有很多办法促使顾客安装超市APP,前文说过,超市在顾客心目中的印象深浅,影响顾客到超市购物频次,以上活动能加深顾客印象,印象决定超市客单量。
  具体做法二:如何玩转超市APP,商品才是根本
  上文想尽办法促使顾客安装超市APP,但如果APP不能为顾客带来价值,顾客早晚会删除APP,如何玩转超市APP,让顾客离不开它,具体有以下做法:
  前文说过兴趣商品对顾客的重要性,我们可从兴趣商品入手,打造千人千面的APP促销计划。当顾客打开APP时,每个顾客看到的推荐商品,活动方式都不同。推荐商品与活动方式,根据顾客购物记录数据得出,大部分推荐商品是兴趣商品,其中部分兴趣商品特价销售,特价力度根据顾客不同而不同,对有潜力挖掘的顾客和流失顾客,给予更大的优惠力度,当顾客结账过收银机扫描APP时,这些商品才以此价格销售,如此不会影响卖场价格体系。
  超市和淘宝这类电商平台相比,选推荐商品更容易,这次在超市购买了徐福记沙琪玛,通常还会再次购买。而在淘宝购买了某款衣服,下次总不会购买同款衣服吧。超市的商品购买频次高,顾客兴趣商品总是这几款,在APP上推荐兴趣商品总不会错。
  对顾客而言,如果在某超市兴趣商品越多,去此超市的可能越大,所以培养更多兴趣商品很重要,APP每周向顾客推荐一个精选商品,筛选条件是和顾客购买商品最类似的其他顾客还购买了什么商品,筛选条件还可以是顾客的朋友最喜欢购买的商品(和广告相比,人们更相信朋友口碑),或者是使用APP的顾客最欢迎的某个商品。总之让顾客相信我们推荐的商品是通过大数据智能推算的,我们比你自己还了解你。
  通过朋友推荐安装APP,通过读取通讯录联系人,我们能掌握顾客社交关系,当顾客在卖场购买时,我们可告诉顾客他的某个朋友也在卖场购物,还能以此搞一些有趣的活动,朋友合买某商品积分翻倍等。
  在APP上搞一些有趣的活动有利于吸引年青消费者,杜蕾斯品牌的微博运营就是成功案例。超市APP针对不同顾客玩不同活动,发不同信息。比如给90年后发小苹果神曲,给女青年发心灵鸡汤,给大妈发省钱秘笈,给男青年发节操糗事,让90年后觉得有趣,让女青年感动,让大妈占便宜,让男青年放松。明明同一个超市,让不同人都觉得与自己合拍。
  总之,超市APP一定要有用有价值,通过商品、活动、信息、个性化等维系顾客关系,在顾客心目中建立吻合形象和深刻印象,做到这些,顾客自然转化成粉丝,O2O提升客单量。
  具体做法三:实体门店为中心,提升高价值顾客体验
  前文说过,高价值顾客为超市实现更多收益,但和低价值顾客享受完全相同的服务,这并不公平。高价值顾客看中品质、体验和感觉,相对不在意价格,传统积分卡无法吸引高价值顾客,超市APP才更容易吸引高价值顾客使用。
  通过APP购物数据(客单价 毛利率 购物频次),可筛选出那些是高价值顾客,主动邀请高价值顾客成为超市VIP,超市VIP使用的APP上有特殊二维码,通过此二维码,可享受以下服务。
  比如可以设立VIP收银通道,刷APP才能进入此通道,不用排队,收银员服务更好,用材质更好的专用购物袋,帮助打包商品。
  比如免费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在服务台办理商品打包,写明地址信息,超市安排人员送货上门,让顾客购物更轻松简单。
  比如提供进口精品水果(有机蔬菜)预定预留业务,帮高价值顾客把关筛选,为高价值顾客提供真正精品水果。
  甚至还可考虑为高价值顾客提供休息室按摩椅,为高价值付出的成本,可促进高价值顾客客单价,客单量的提升,粘住更多高价值顾客。
  服务台打包送货上门服务可扩展到全体顾客,根据距离和包裹重量收运费,然后逐步引导顾客用PC或APP在家购物送货上门,此时变成门店为中心,线上线下结合的闭环全渠道了。
  总结一下吧
  超市到底如何做O2O,还处于迷茫阶段,目前国内没有一家真正实践成功的超市。笔者的想法是以门店为中心,逐步推进,先把O2O当成工具,提升门店体验和业绩。
  本篇文章主要说了超市app如何做和提升高价值顾客体验的想法,至于大投入建立全渠道是否可行,现在还很难说,超市线上平台如何建,模式还有那些,在笔者超市电商突围系列另外两篇文章中有更多描述,它们是&超市O2O的15种模式&和&零售O2O如何实现极致体验&,欢迎有兴趣的读者搜读。
  (联商网特约作者 张陈勇/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关注联商网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超市爱上电商和O2O的故事】
  相关报道:
       
正在读取评论...
参与讨论,请先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if ($("#top_wx_show_box").length == 0) {
$("#articleCmtAndFav").append(Qrcode);
$("#top_articleQrcodeImg").html($("#_articleQrcodeImg").html());
$("img[name=\"top_wx_clo\"]").click(function () {
$("#top_wx_show_box").fadeOut(100);
$("#top_wx_show_box").fadeIn(100);
$("#top_wx_show_box").fadeIn(100);
function articleQrcode() {
var url = arguments[0];
var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if ($("#wx_show_box").length == 0) {
$("#headerCommentNum").append(Qrcode);
$("#articleQrcodeImg").html($("#_articleQrcodeImg").html());
$("img[name=\"wx_clo\"]").click(function () {
$("#wx_show_box").fadeOut(100);
$("#wx_show_box").fadeIn(100);
$("#wx_show_box").fadeIn(100);
var theArticleId = $("#ArticleId").val();
if ($("#headerCommentNum").length > 0) {
showshare("headerCommentNum", {
url: "/news/show.aspx?id=" + theArticleId,
eventName: "articleQrcode"
var ytvalue="";
if(document.getElementById("yetai")!=null)
ytvalu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yetai"). }
if(ytvalue=="3" || ytvalue=="8")
{ BAIDU_CLB_fillSlot("568527"); }
联商网版权所有 &最接地气的赛车运动 卡丁车发展史(全文)
汽车之家日报道 提到赛车运动,紧张刺激的追逐场面和车手登上领奖台的飒爽英姿不禁令人心神向往,但除了在电视机前或亲临现场观看外,这项运动对我们来说似乎参与性并不强,原因就是赛车运动背后往往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普通人通常负担不起。卡丁车的出现让普通人有机会亲身感受风驰电掣的速度感,周末约上几位好友,去赛道飚上几圈已经是时下年轻人最热衷的休闲娱乐项目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聊聊卡丁车的演变及发展历程。
类似于肥皂盒车的简单结构+割草机发动机=卡丁车的雏形
卡丁车为Karting的音译,意为微型运动,最早起源于美国,但对于卡丁车的由来说法不一,其中一个版本是当时的农民将割草机发动机加以改装,加入结构简单的车架和转向机构,创造出卡丁车的雏形用以打发闲暇时间,随后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卡丁车。
另一种说法是卡丁车最初源自于美国普通家庭的后院,当时的孩子们之间流行着一种称之为肥皂盒车的自制玩具车,极富创意和动手能力的父母们通过对自家的割草机加以改造,在肥皂盒车的基础上为孩子们打造出一个个后院的“大玩具”。孩子们有了新“玩具”自然要相互比试一番,于是便形成了趣味性极强的民间车赛。
最初各地举办的卡丁车比赛规则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比赛并没有所谓的终点,而且比赛比的也不是速度,而是谁的耐久性更强。听到发车令后,车手们一窝蜂跑向自己的赛车,将车辆启动后便迅速或漫不经心地冲出起点,比赛过程中可以加油或维修车辆,在规定时间里,哪辆车跑的距离最长谁就是最终的获胜者,这种比赛规则与形式和曾经的勒芒耐力赛极为相似。除了比耐力外,当然也有比谁先完成规定圈数的,这时卡丁车不光要有可靠的耐用性,速度也是取胜的关键所在,但当时的卡丁车比赛看起来更像是孩子和大人们之间的游戏。
世界上第一款量产卡丁车
身为机械师的美国人阿特·英吉斯(Art Ingels)对和摩托车非常着迷,然而1956年英吉斯在自家车库中的创举,让日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能有机会感受汽车赛事的无穷魅力。他找来钢管焊制出一个简易车架,在车架上安放了一个极为单薄的座椅,三辐方向盘被固定在铁管上构成了简易转向机构,方向盘左侧的拉杆就是刹车系统。
和当时大多数人的做法相同,英吉斯找来一台West Bend生产的二冲程割草机发动机,这台2.5马力的割草机发动机被放置在座椅后方,油箱则悬挂在座椅靠背顶端,轮胎来自于小型飞机,一辆结构简单的卡丁车便呈现在众人面前,卡丁车在当时又被称作Go Kart。不得不说,美国人在自家的车库中确实创造出了不少奇迹。
1956年9月,英吉斯带着这辆车来到Rose Bowl体育场的停车场,接受了近百位卡丁车爱好者的测试并获得一致好评,英吉斯便开始着手制造他的卡丁车,以便能赶在圣诞节前上市。虽然在此之前人们创造出了无数五花八门的卡丁车雏形,但这些奇奇怪怪的却未曾投入量产,因此英吉斯制造的这辆卡丁车也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款卡丁车,英吉斯也被誉为“卡丁车之父”。
五花八门的卡丁车
英吉斯的第一辆量产卡丁车面世之后,卡丁车迅速在美国及欧洲众多国家普及开来,与此同时诞生了越来越多的卡丁车制造商,一时间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卡丁车纷纷推向了市场。拥有结构简单的车架、转向系统,简陋的座椅和中后置二冲程发动机几乎是这些不同品牌卡丁车的共同点,而这个看似是父母为了哄孩子而打造的大玩具却受到越来越多成年人的欢迎。
受限于简单的结构,当时众多厂家打造的卡丁车布局和造型并无太大区别,其广告宣传内容也大同小异。然而一些卡丁车制造商在宣传卡丁车的同时推出了众多选装及个性化装备,比如不同花纹的轮胎可用于不同道路,可选装不同材质的座椅,个性化安全盔及风镜,甚至有的厂商还以举办比赛为名吸引消费者购买卡丁车。
卡丁车在结构上有了固定套路后,众多厂家开始在细节设计上寻求突破,为了美观,转向柱被简易车壳所覆盖。与英吉斯最初的设计不同的是,这些卡丁车的刹车不再使用拉杆来操作,而是采用与油门一样的踏板结构,如此布局在操作精确度和便利性方面更具优势。
由于卡丁车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悬架系统,车轮固定在车轴之上,使得卡丁车离地间隙极小,从而能使驾驶者体验到如真正赛车般风驰电掣的速度感,但缺少避震装置使其在行驶中震动极为明显。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一些厂家打破常规,为他们的卡丁车设计并安装了一套结构复杂的避震装置,但如此一来,卡丁车先天的操控性优势却被无情的抹杀掉了,因此装备避震装置的卡丁车并未获得人们的认可。自60年代末起,卡丁车的发展也进入了鼎盛时期,其中诞生了不少与众不同的卡丁车,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两款当时较为另类的卡丁车。
为了有效利用空间,卡丁车最初几乎全部采用后置后驱的布局,但随着卡丁车在技术方面不断革新,发动机也从卡丁车后部移至驾驶员侧后方或紧贴驾驶员一侧,但其中也有厂商别出心裁地将发动机放置在卡丁车前部。1970年,推出了一款搭载铃木摩托车发动机的卡丁车,这台196的铃木摩托车发动机被放置在前轮上方,刹车和油门踏板紧贴发动机两侧。
由于独特的布局导致这辆卡丁车前轮距比后轮距宽出不少,和一般的卡丁车恰恰相反。虽然发动机采用前置布局,但前轮无法同时做为转向及驱动轮,将动力传递给后轮则通过两组链条来实现,其中一组传动链条放置在车身左侧,油箱被固定在座椅后方,不知驾驶这辆“非主流”卡丁车的车手,当时双脚紧贴发动机是何种感受。
虽然说卡丁车结构简单、造型平平,但其中不乏一些设计感极强的卡丁车,与当时众多卡丁车不同的是,名为ZIP Le Mans的卡丁车造型极为梦幻,你根本看不到任何车架结构,因为ZIP Le Mans被套上了一个精心设计的车壳,转向柱也被车壳包裹的严严实实,刹车和油门踏板经过镀铬处理,座椅工艺看上去也颇为考究。ZIP Le Mans采用一套摩托车的动力系统并配有换挡机构,但ZIP Le Mans似乎并未真正量产。
卡丁车运动步入正轨
在此我们只介绍这两款较为另类的卡丁车,随着卡丁车的逐渐走红,众多卡丁车赛事也随之展开,但由于参赛车辆规格并不统一,比赛规则也五花八门,使得当时的卡丁车赛事较为混乱。为了促使卡丁车这项运动健康发展并在全世界得到普及,国际联合会(FIA)巴莱斯特在1962年创立了国际汽车联合会卡丁车委员会(CIK-FIA)。
国际联合会卡丁车委员会创立后,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卡丁车运动规则和技术标准用以推广并普及卡丁车运动。1978年,国际汽车联合会卡丁车委员会进行全面改组,卡丁车运动从此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卡丁车在安全性方面的不断完善,加之对驾驶者的技术要求并不高,相对低廉的费用使得卡丁车运动迅速发展壮大。
全球各地纷纷开始举办大大小小的卡丁车赛事,其中最知名的当属欧洲卡丁车锦标赛和日本世界杯锦标赛,而从欧洲卡丁车锦标赛中更是诞生出一批杰出的一级方程式车手。欧洲卡丁车锦标赛全年共16站比赛,大多数比赛都在欧洲举办,其中也不乏在亚洲举办的赛事,2012年5月和10月的比赛就在日本和中国澳门举办。
卡丁车赛事并非成年人的专利,由于驾驶卡丁车不需要驾照,所以众多世界级卡丁车赛事都设有儿童组和少年组比赛,许多有机会接触卡丁车的孩子更是通过像欧洲卡丁车锦标赛这样的国际性卡丁车赛事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车手。由于卡丁车与一级方程式赛车无论在车辆特点还是比赛规则上都有着许多共同点,使得卡丁车成为培养一级方程式赛车车手的“摇篮”。
借助卡丁车进入F1领域的那些人
“F1教授”——阿兰·普罗斯特
我们所熟知的许多著名一级方程式车手都是通过卡丁车逐渐步入F1领域的,曾四度获得世界冠军、有着“F1教授”之称的法国前F1世界冠军阿兰·普罗斯特(Alain Prost)就是其中之一。与之后介绍的几位F1世界冠军相比,普罗斯特接触卡丁车算是比较晚的。
1955年出生的普罗斯特在13岁时对卡丁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职业卡丁车手之后,普罗斯特凭借过人的天分短短几年便从卡丁车手晋级为方程式车手并赢得了冠军。1980年,25岁的普罗斯特加入了麦克拉伦一级方程式车队,次年转投雷诺车队效力并夺得了多场分站赛冠军。
巴西著名F1车手——埃尔顿·塞纳
已故的巴西著名F1车手埃尔顿·(Ayrton Senna)同样是一名出色的卡丁车手,塞纳4岁时,他的父亲送给他一辆亲手制作的卡丁车,当塞纳坐进卡丁车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彻底被改变了,塞纳围着街道跑完一圈之后,在场所有人都对他奇特的驾驶方式惊讶不已,人们似乎不愿相信一个4岁的孩子能有如此驾驶天分。从此,塞纳的父亲每逢周末都带着小塞纳去空旷的场地练习卡丁车。
9岁时,得到了一辆真正的卡丁车,他的这件新“玩具”拥有和F1赛车类似的方向盘和一台排量100的发动机,最高时速可达100公里/小时。14岁时,塞纳参加了初级卡丁车赛事,就连塞纳的机械师都被他过人的赛车天分所折服,而塞纳的卡丁车生涯也一帆风顺。
1977年和1978年,连夺两届南美卡丁车冠军,1979年又转向竞争更激烈的欧洲卡丁车锦标赛,初次登场便备受关注。此后,经过多年卡丁车赛事的磨练的塞纳又转战F3赛场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最终塞纳如愿以偿的登上了F1的舞台,然而塞纳的赛车生涯却止步于1994年圣马力诺大奖赛,那一站的冠军得主是迈克尔·舒马赫,而埃尔顿·塞纳则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热爱的赛车事业。
车王——迈克尔·舒马赫
卡丁车同样成就了车王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舒马赫的父亲是卡丁车场的负责人,舒马赫从小便与赛车接下了不解之缘。1983年,舒马赫开始参加卡丁车比赛,凭借过人的车技,舒马赫连续夺得1984年、1985年两届德国青少年卡丁车总冠军和1985年世界卡丁车赛亚军。1986年,舒马赫获得德国青年卡丁车赛季军、欧洲卡丁车赛亚军和欧洲卡丁车决赛季军。1987年和1988年,舒马赫再次斩获众多卡丁车赛事奖项。
得益于在卡丁车赛事的优异表现,舒马赫在1989年参加了德国F3赛事,首年参赛就取得了赛季季军的好成绩,1990年更是夺得了这项赛事的冠军。1991年,舒马赫代表乔丹车队首次参加了F1赛事,之后便开始书写其的F1赛事。借助卡丁车逐渐成为F1车坛人物的当然不止以上提到的这几位,西班牙F1头号车手阿隆索(Fernando Alonso Diaz)和“芬兰飞人”哈基宁(Mika Hkkinen)最初同样在卡丁车赛场征战多年,卡丁车确实为F1赛事输送了不少人才。卡丁车在中国
与欧美等国相比,卡丁车运动在中国的起步较晚,运动联合会于1995年加入国际汽车联合会卡丁车委员会,两年后,中国汽联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卡丁车锦标赛,全国卡丁车锦标赛分为国际、国家级和国际A级少年组三个组别,此项赛事已连续举办了13年。
虽然卡丁车运动从1995年才正式进入中国,但据说深圳在1985年便拥有了国内第一家卡丁车场,而在10年之后才建立了卡丁车场。此后,卡丁车运动逐渐风靡全国,不少眼光独到的商人纷纷将目光锁定在这项新兴运动中,大大小小的卡丁车场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遍布国内各大、中。
然而卡丁车运动在国内的发展并不像此前人们预期的那样顺利,众多卡丁车场硬件设施及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经营不善加上土地回收等因素,导致不少卡丁车场相继倒闭,国内的卡丁车运动也一度走向低谷,其中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卡丁车场勉强继续维持,卡丁车似乎开始逐渐被国人所淡忘。
2006年3月,由韩国NEXON公司出品的休闲类网络赛车游戏《跑跑卡丁车》正式进入中国,游戏分为竞速模式和道具模式,与其他竞速类游戏不同的是,《跑跑卡丁车》中加入了漂移元素,游戏以“全民漂移”为宣传口号,俏皮的卡通人物加上种类繁多的卡丁车和不同风格的赛道,使得《跑跑卡丁车》一时间成为众多年轻人争相参与的一款热门网络游戏。
国内的卡丁车运动也因《跑跑卡丁车》的风靡再次成为人们工作之余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至今,仍然有不少人坐进卡丁车之前和同伴们打趣地说:“香蕉皮带够了么?”、“一会使劲扔水球”等“跑跑暗号”,可见《跑跑卡丁车》对国内卡丁车运动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卡丁车的具体诞生时间和最初的发明者我们已无从查证,从孩子们后院的“大玩具”,到成年人争相参与的娱乐项目,再到真正意义上的赛事运动,卡丁车无论如何演变都始终没有脱离其平民化的本质,门槛较低的卡丁车无疑使更多人能够亲身体验到赛车运动的无穷魅力,也可以说它是最接地气的平民赛车运动。如今,卡丁车运动的热潮正逐渐在国内蔓延开来,越来越多人对卡丁车从最初的陌生演变到极度狂热,最快圈速正在被众多民间高手反复刷新,你是否早已按耐不住想要一展身手?那就赶快约上几位好友下场较量一番吧!(图/文:之家李昊鹏)
本文来源:汽车之家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5250条
评论9608条
评论3805条
评论2889条
评论2273条
评论2261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全新爱丽舍三厢
马自达CX-4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玩游戏的女干部请多接地气少发脾气
  昨日有网友在腾讯微博上称,资阳一网友前往该市某政府部门找到一女负责人反映问题,但女负责人郑小会在办公室内玩纸牌,对群众提问默不作声,并称:“你以为录了音就不得了嗦。”目前指挥部已责令其书面检讨,并取消其评优资格,并将报纪检部门介入调查。(1月24日四川在线)    曾经,某些公职人员靠一杯茶一份报纸熬过一天;如今,嗑瓜子、上网玩游戏成为了上班消磨时间的主流方式,公职人员工作态度散漫、服务态度恶劣、办事效率低下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久治不愈的痼疾。这样的后果只会有损政府部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上门办事群众的满意度、信任度。    近日,网上曝光了资阳市某政府部门的一名女负责人,上班时间公然在办公室玩纸牌,当面对群众提问时却选择默不作声继续玩纸牌,甚至嚣张地声称:“你以为录了音就不得了嗦”。群众之事无小事,群众办事当诚心,作为公职人员,如果只是消极怠慢工作,只会让群众感到无所依、无所靠,更会让群众产生排斥政府的情绪,影响十分严重。而该女负责人明知是违法制度的行为,被群众现场取证时,还一副趾高气昂地姿态去威胁群众,这样胸无百姓观念,心无服务意识的公职人员是不合格的,应该彻查及重惩。    一直以来,公职人员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都普遍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作为财政下供养人员,公职人员首先要“洁身自好”、“净化意识”,除了何时上班、何时下班、上班做什么应该遵守相关管理制度外,更要学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把群众事当做自己事,别拿一时的傲慢和偏见而伤了群众的心,丢了自己的仕途。    同时,全社会的监督对转变公职人员工作作风也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体要经常曝光公职人员上班时间玩游戏、睡觉、打牌、看电影等不良行为,要让此行为在群众谴责和媒体质问中慢慢杜绝。而且,相关监管部门在监督上也不能“掉链子”、“走过场”,更不能还未扛着摄像机去暗访而消息已经传得满城风雨,监督措施要落实,要有震慑力,才能真正让公职人员安守本分为民办事。    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吃着皇粮就该干些多接地气,少发脾气之事。同时,公职人员只有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自己的自身修养,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发展新时期的各项工作。    文/木梗
( 0:02:58) ( 13:40:55) ( 1:13:4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牛地气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