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化基地给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您所在的位置:
资溪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江西政协新闻网
  吴开发 卢而康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新要求,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5个方面,更加充实、科学和完整。生态文明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发达的生态产业为支撑,以繁荣的生态文化为载体,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关链,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必须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资溪县林业生态建设以生态文明为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厅、市局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走建设生态、改善生态之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全县森林面积达146万亩,较之1978年增长41.1%,活立木蓄积蓄量达731万余立方米,增长15.4%,人工林保存面积达26.3万亩,增长1000%。
  一是小型生态公益林工程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先河。从1998年到2000年,我县在国道沿线村庄的“四旁”,营造水土涵养林和果木经济林,面积近5万亩,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庭院经济从无到有,市场果品能见当地所产,其受益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二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谱写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每年县绿化委员会下发通知,号召城乡公民参与义务植树,全县上下、各行各业在植树节前后纷纷为家园添绿,而且义务植树形式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有效提高了全民绿化意识、生态意识和法制观念。
  三是造林灭荒行动掀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热潮。采用国社合造形式,利用世行第一期贷款,农民出荒山、林业部门包绿化,收入按比分成,共营造速丰林10.5万亩,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灭荒任务,对加快国土绿化进程、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是五大工程建设为世纪之初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壮举。实现天然林保护工程,面积遍布全县,工程区内森林面积增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3万亩,不仅提高了森林覆盖率,而且生态脆弱地区环境大为改善;实施农发长防林工程,共完成境内信江、抚河源头支流区造林2万多亩,封山育林2万余亩,治理水土流失近20平方公里,促进了工程区内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全县已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合作华南虎野化放归实验区、县级珍稀动植物保护小区,已初步形成了类型齐全、功能齐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被专家誉为“天然氧吧、动植物基因库”的马头山自保区,不但成为生态观光区,而且还成为科考科教基地;实施日元贷款项目造林工程,在全县扶持发展私营林业专业户30多户,培育丰产高效毛竹林逾7万亩,毛竹高风亮节的品质和勃勃向上的精神,带动了广大林农创新创业。
  五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突破。2004年5月,我县开展林改工作以来,通过突出一个关键、把握两个环节、组建三支队伍、实行四项配套,全县共发放林权证2.1万本,户均林权证1.4本,落实宗地6.66万宗,面积155.87万亩,面积发证率达98.6%,调处县内山林纠纷42起,山林纠纷调处率97.1%,政策性让利完善合同23.9万亩,占应完善合同面积98.8%,全县每年减轻林农负担1270万元、林农人均增收210元。接着,展开配套改革,通过建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共举行林业产权竞价交易会10多次,规范流转森林资源24.1万亩,交易额达1.6亿元;办理林权证抵押贷款登记0.42亿元,累计盘活林业发展资金2.02亿元;推行森林火灾保险,参保不同林种面积达80多万亩。林改,确定了我县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和爱林护林的自觉性,更为森林生态功能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提升、生态文化的繁荣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何在新形势下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资溪县作为全省资源保护先进县、全国集体林权改革先进典型县和绿化模范县、华南虎国际合作项目实验区,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积极创新“四主”思路,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尽快在全县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一、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首先应该是一种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经济模式。只有把产业结构调整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才能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一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按照“一园两板块”定位,重点抓好高阜毛竹创业园、鹤城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提高项目承载能力,鼓励现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力争用最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以及最低的废弃物排放量,达到既定的生产和增长目的。二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积极构建生态农业循环体系,巩固提升毛竹、白茶、油茶、蔬菜、花木、林菇、杜仲、鳗鱼等特色产业,逐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同时,积极推广马头山小型生态农业园模式,大力兴办以鳗鱼地带为中心,周边种植花卉、蔬菜、蘑菇、水果的生态农业园,按科学方法进行动植物共育和混养的生态农业园,种养殖和沼气池配套组合的生态农业园和以毛竹为基地、种药杂养山鸡结合的生态农业园,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三是要大力发展生态服务业。生态服务业是优化产业结构和降低能源消耗的重要力量,据测算,服务业比重上升1%,重工业下降1%,万元GDP能耗可下降1.2%。因此,要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绿色商贸、绿色物流为重点的生态服务业,积极融入武夷山和龙虎山旅游黄金圈,大力开发以大觉山、马头山原始森林为代表的探险观光旅游景点、以方家山、新月畲族文化、清凉山佛学院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游景点、以法水温泉、华南虎野化放归基地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旅游景点。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经营规模合理、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生态效益明显的连锁企业、生态物流企业,努力促进旅游业、社区服务业、现代金融保险业和信息服务业成为生态服务业中的主导产业。
  二、要以政府企业社会为主体,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的主体作用,大力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实施“蓝天”工程。围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启动实施一批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将污染大户搬出城区,严令污染企业限期改造,全部实现烟尘达标排放;取缔街头燃煤炉灶,全面开展农村能源改造,大力发展小水电、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尽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二是实施“碧水”工程。目前中国每年的废水排放量约为350亿-400亿吨,其中2/3以上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水体,2006年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实施“碧水”工程,建设生态资溪,必须以保护饮用水源安全和水污染防治为重点,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安全”专项行动,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和供水水质监控,切实规范县城“一河两岸”居民排污行为,做到改造与兴建同步。三是实施“绿色”工程。狠抓以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荒山、受灾有林地的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抓好林业分类经营,改进分户分散营育林方式,大力倡导混交林,千方百计减少纯林所占比重,全面禁伐天然阔叶林。进一步加强重点区域林业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滥伐盗伐和木材走私行为。四是实施“节俭”工程。教育引导全民牢固树立“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意识,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培养健康、文明、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努力在每个家庭、在全社会形成“简约就是时尚”、“节约能源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新理念。弘扬方式可印发宣传画,可制成电视公益广告,可列入乡规民约,可知识宣传进校园等。
  三、要以核心价值传播为主旨,积极弘扬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体现,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必须以传播、宣传和渗透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宗旨,切实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基础和环境氛围。一是要加强生态心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人们充分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之子,人和自然不是对立的双方,而是和谐相处的统一体,人类不仅要利用自然、开发自然、更要爱护自然、尊重自然。切实抓好对领导干部、企业员工、广大民众和在校学生的生态文化知识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和参与保护、建设一流生态环境的自觉性、积极性。二是要加强生态体制文化建设。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不仅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而且是生态保护的最后屏障,其作用在于用刚性的制度约束和惩罚人类的不文明行为。借鉴国外经验,加强生态体制文化建设,当务之急是要严格落实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尤其是刑事责任的追究制度,加大对违法超标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同时抬高项目引入门槛,新项目不环保不落户。三要加强生态民族文化建设。资溪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方家山由两千多年前道教门徒方师公父女勇斗孽龙而闻名,而“神功普济”龙王显灵降甘霖又增加了他神奇的魅力;法水温泉不但明代诗人冯日望曾赋诗赞美过,而且相传天上神仙云游到此,看到一苦行僧遍走天下,普度众生,来到此山,因饥渴无力前行,昏睡在巨石山顶上,僧人的亦诚感化了上苍,仙人遂将手中的金童玉女化作了温泉山脉及冷泉充饥,热泉浴身;狮子山素有资溪“青龙”、“白虎”之说,其青龙为武夷山云峰山脉延伸带,白虎为贯穿于狮子山全程的泸溪河,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百米河岸形成十里长廊,依河两岸碧水青山,松竹杉绿色植带3.5万亩,其高云塔建于明朝万历年,当地传说,此塔为镇妖塔;还有有史见证的大觉山等。对于这些多彩多姿的地方文化和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挖掘保护、弘扬传承。四是要加强生态物态文化建设。继承与发扬农村木房古屋和新月畲族民居等传统建筑风格。倡导与推动建筑、园林等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融合和回归,通过整合,完善和提高,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入发掘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进一步提升资溪旅游的知名度。
  四、要以活力实力魅力为主调,努力建设生态村镇
  一是要建设生态城。围绕把资溪县城建成“滨湖生态文化名城”的目标,切实把握好三个层次:在自然生态层次,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城镇绿化、美化工程,做到乔、灌木、花、草科学搭配,实行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合理组合,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一路一品、一区一个特点的景观效果,努力构建县城公共绿地、居住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和街道绿地各具特点,点线面结合的绿色系统。在社会生态层次,始终突出以人为本,坚持在空间布局上满足人的活动要求,在生态环境上有益于人的生理健康要求,将人的社会生活有机地融合在城市这个有机体之中,共同形成一个基本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二是建设生态镇。在突出经营城镇赚钱建城,制作项目争钱建城,增收节支挤钱建城,努力突破小城镇建设的投入“瓶颈”的同时,切实处理好三个关系。要处理好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的关系。要处理好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要处理好硬件建设与环境优化的关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着力完善配套小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小城镇硬环境的同时,狠抓小城镇政策环境、投资环境、人文环境的优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创建“文明型”、“城信型”和“开放型”小城镇。三是建设生态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和“花开百村”工程,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群众素质较高的村作为生态村建设的试点,积累经验后以点带面,全面推开。始终以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为重点。深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改陋习、树新风”活动,以生态文明促进精神文明,以精神文明带动生态文明,努力提高农村的整体文明素质。
【相关报道】四川省法学会&&&&法制日报四川记者站(分社)
&|&&|& &|& &|
电话:028--&投稿邮箱:&&
本站搜索:
百度搜索:
石棉县检察院:发挥职能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钟锦鸣 【
& 四川法制网讯(钟锦鸣)2015年以来,石棉县检察院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充分发挥预防职务犯罪职能,切实提高生态安全法治保障,取得较好预防效果。截至目前,该县未发现一起涉及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
& 找准预防生态领域职务犯罪的切入点,在强化协调配合方面下功夫。石棉县院与该县环保局及重点乡镇共同会签《预防生态领域职务犯罪实施意见》,明确信息互通制度、廉政文化共建制度、检察建议落实制度;与县林业局会签《关于建立林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的规定(试行)》、与县法制办、县公安局、县食药监局等单位会签《石棉县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专项监督活动实施方案》,完善两法衔接,严防生态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贪腐行为;扩大监督主体,在相关单位各选聘一名生态护航员,强化对生态领域职务犯罪的监督力度,形成全方位、广覆盖的职务犯罪&防控网&。
& 紧扣预防生态领域职务犯罪的关键点,在开展警示教育方面下功夫。为了警示党员干部,石棉县检察院开展了&护航生态石棉&系列警示教育活动。通过此项活动,使党员干部树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理念,营造廉洁从政新风,服务石棉生态发展。一是节日短信送廉政祝福。在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来临时,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向全县500余名科级以上干部送出廉政祝福。二是网络倡议促防腐拒变。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通过公文交换箱向全县党员干部发出了&聚焦四风 廉洁正身 远离职务犯罪&倡议书160余份。三是预防讲座警示各级干部。针对涉及生态保护重点部门和重点干部群体,开展10余场专题警示讲座,受教育干部800余人。四是检察官面对面交流座谈。以各类培训、会议为契机,分别与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和森林公安局、重点乡镇村组干部开展面对面预防职务犯罪座谈交流5次,赠送《警示录》、《惩防生态领域职务犯罪》读本300余册,提高了广大干部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意识。
& 突出预防生态领域职务犯罪的侧重点,在创新宣传形式方面下功夫。一是开展民族特色法制宣传。以人工繁育大熊猫&雪雪&放归野化为契机,安排彝族干警,深入大熊猫野外放养地栗子坪彝族自治乡公益村,用村民通晓的彝族语言,以&关爱熊猫家园,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向当地干部群众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预防职务犯罪宣讲。二是开展专题宣传活动。深入生态建设重点乡镇、村组,开展&依靠群众惩治职务犯罪&法制宣传活动。举办有奖知识问答活动3次,悬挂预防宣传展板8张,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接受法律咨询90余次。三是开辟网络宣传新途径。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微视和官方网站进行生态建设领域预防职务犯罪宣传,制作检民联系卡,公布举报电话、举报QQ、举报邮箱,在门户网站上开辟预防职务犯罪专栏,发布预防信息。
& 把握预防生态领域职务犯罪的风险点,在监督资金使用方面下功夫。石棉县栗子坪乡是全世界唯一的大熊猫野生放归基地,每年公益林补偿资金高达300余万元,为确保该项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县检察院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项预防调查,其间,向群众发放调查问卷100余份,查阅档案资料50余份,入户走访30余户,与乡镇村组干部座谈4次。通过调查,发现共有61.96万元的公益补偿资金没有按时足额发放,及时督促相关部门迅速完成此项工作,同时,向林业部门和栗子坪乡党委、政府发出检察建议,加大对相关干部工作纪律方面的教育;认真履行公益林管护合同、明确管护责任和权利;公开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情况;设置公益林公示牌,接受监督检查。
责任编辑:
评论0条评论0条评论0条评论0条评论0条
四川法制网讯(李华碧)为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切实抓好..“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铜川”科普活动举行
张应龙等出席
记者&王旭燕&&&&来源:铜川日报&&&&&&&&&&日11:07&&&&字号:|
9月14日,由铜川市科协主办的2013年铜川市“全国科普日”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铜川”科普活动在我市朱q野化放飞基地耀州区柳林林场举行。市委副书记张应龙、市政协副主席陈安锁与部分科技人员、科普工作者及当地群众一起参加活动。
张应龙指出,“全国科普日”活动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大规模群众性科普活动,是开展科普活动的有效形式和载体。全市上下要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铜川”主题,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组织开展好科普日活动,确保收到实效。全市各级和科技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重要意义,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抓手,整合科普资源,搭建社会化科普工作平台,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深入开展科普益民进社区、科普惠农进农村、节能降耗进企业等一系列群众性科普活动,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使更多群众从中受益。
活动中,邀请来的陕西省野生动植物协会副秘书长常秀云讲授了野生动物保护、生态文明及生态建设科普知识;在场人员观看了科普展览、野生动物标本、朱q科教影片放映,并体验了科教展品,参观了朱q野化放飞基地。
(责任编辑:刘钰X[实习])
分享文章到:新闻检索:
雅安探索 青山变金山的生态样本
生态旅游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国家主席习近平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在回答学生们提出的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时,提出绝不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一时发展。
  习近平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撤地设市以来,生态就是雅安的传家之宝、立市之基和发展之源。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雅安抵制住了牺牲环境换取短时发展的诱惑,忍受住了生态保护开发区受到多种限制的冷寂,结合自身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了青山既是金山,既要青山又要金山的路子,成为一些地区学习的样本。
  正当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构筑更加坚固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之际,“4?20”芦山强烈地震突如其来,全市8个县(区)全部受灾。灾损固然令人痛心,可是,生态建设和灾后应急响应的成果,使雅安成了世界同级地震中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最低的地区。
  震后,雅安正在围绕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目标,围绕国家、省上的灾后重建规划的要求,全面启动灾后科学重建,力争打造全国灾区生态重建和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样板,在废墟上率先步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青山”雅安
  天然的生物基因库
  8月中旬,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再传喜讯,大熊猫“水秀” 在雅安碧峰峡基地再次产下一对双胞胎熊猫宝宝,这已经是“水秀”第三次产下双胞胎。在此之前,已有多只大熊猫在雅安碧峰峡基地出生。
  无独有偶,2008年带着13亿大陆同胞的美好祝愿从雅赴台的大熊猫“团团”和“圆圆”,今年也在台湾喜迎自己的小宝宝。
  时间再往前移,去年10月,全球首只在野化培训基地出生的大熊猫“淘淘”在我市石棉县栗子坪保护区正式放归自然。至今,大半年时间过去了,“淘淘”你还好吗?目前,以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副教授杨志松领衔的大熊猫监测组正跋涉在大山中,他告诉记者:“我们通过红外线摄影、无线电信号传输和大熊猫粪便检查,发现‘淘淘’生活得很好,‘4?20’地震对它的影响并不大。”
  作为冰川时代的“活化石”,大熊猫令世界瞩目。更让人欣喜的是,雅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大熊猫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天堂”般的环境,让大熊猫在这里得以“安居”。
  作为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命名地和模式标本产地,雅安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核心区,占总面积的52%。目前,雅安境内生存着野生大熊猫300余只、圈养大熊猫90多只,是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面积最大的区域,被誉为“熊猫首都?生态天堂”。
  据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雅安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西部生态圈的核心部位,海拔高差达5000米,境内植被类型丰富多彩,分布着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森林草甸和亚高山灌木丛草甸等多种植被类型,在四川省森林资源排行榜中,雅安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2.5%,位列全省第一。
  与此同时,雅安是第三纪动植物的“避难所”,古老动植物多,除了动物活化石大熊猫,还有植物活化石珙桐等。
  据统计显示,我市天然林生物链条完整独立,物种分布立体而丰富,生态服务功能强大,境内分布脊椎野生动物470余种,其中野生鸟类330余种,分布的植物有185科869属3000多种,被生物界称为“天然的生物基因库”和“动植物博物馆”。
  在众多第一和有力的数据面前,“青山”雅安的美名远播。
  积极探索 “青山”要变“金山”
  在如此优越的“青山”资源面前,发展生态经济成为了雅安的必然选择。
  实际上,选择了发展生态经济的雅安,曾历经改革的阵痛。
  日,撤地设市前的雅安地区,按照相关要求,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关闭木材交易市场,严禁违法运输木材,并于次年全面开始退耕还林工作。自此,上世纪90年代,雅安盛行的石头、木头、水头“三头”经济,犹如昙花一现,在快速发展后又迅速没落,给雅安经济发展带来重创。
  青山满目疮痍,新世纪之初,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保护与发展之间,雅安痛定思痛,重新审视着新的发展机遇并清醒认识到,必须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是雅安的“摇钱树”、是雅安的生命线……自撤地设市以来,发展生态经济成为了雅安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共识。
  “生态是雅安得天独厚的资源。”撤地设市后,省委副书记、省长,雅安首任市委书记魏宏提出了“打造西部生态第一城”的理念。
  2003年1月,市委一届六次全委会召开,在建设生态经济强市的总体思路下,提出生态经济的核心内容:“雅安的特色在生态资源,优势在生态资源,核心竞争力在生态资源,最具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还是生态资源。”
  “生态立市,走科学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2007年年初,市委书记徐孟加响亮地提出了雅安的奋斗目标。
  时光荏苒,撤地设市10多年以来,雅安生态经济的内容不断被丰富和发展,雅安对生态经济发展的坚持一直未改变,并进行着有效的探索。
  在这些发展思路下,依托雅安独特的生态优势,一产、二产、三产纷纷根据实际打出生态牌,在众多经济发展中独领风骚;绿色有机农业、新型清洁工业、生态旅游……雅安的生态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今,我市大力发展的生态产业,已与扶贫开发、生态建设、民生工程、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生态经济初见成效。
  “金山”雅安 生态建设初见成效
  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经济发展反哺生态建设,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雅安的生态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得以持续推进。
  且看几个简单的数字。
  2012年,全市管护天然林1296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94.27万亩,公益造林和荒山造林5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2.5%,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6.3平方公里,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同时,雅安建成省级生态乡镇9个,创建市级生态村124个,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自然保护区通过专家评审,全市生态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加强。
  2012年,雅安成为全省唯一全域纳入全国生态文明工程示范试点的市州。
  在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的同时,我市的生态经济也在稳步推进。
  以旅游业为例。
  去年,我市旅游综合收入实现79.65亿元,增长25.4%,这背后,大部分都是我市以生态为基础推出的生态旅游的努力和贡献。
  生态发展不仅仅有经济上的成果。
  多年来,我市良好的生态优势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人类与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成为了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和天然屏障。
  “4?20”芦山强烈地震给我市造成了重创,但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强震给我市造成的伤亡与损失降到了最低,而在5年前,遭遇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雅安,因为良好的生态,雅安“无痕”,在重灾市州中率先恢复,时任省旅游局局长的张谷毫不吝啬赞美之词:“作为全省6个重灾市州之一的雅安市,旅游独树一帜,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不降反升,创造了一个奇迹。”
  “绿色崛起”
  震后雅安探索不断
  与过去相比,雅安的生态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雅安深知,发展之路还很漫长,探索不能停止。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
  去年,我市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初步破题,这其中,我市以生态城市建设为着力点,进一步坚持与发展生态立市道路,使雅安的“生态立市”道路内容更加丰富,载体更加明确。去年3月底,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市委书记徐孟加明确表示,雅安的青山就是金山。
  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
  而在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中,作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的雅安,也曾被民间组织评为全球200个生态最好的地方,根据多年的发展和探索,“生态极”成为了雅安对自己的定位。
  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工作正有序有力地推进着,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打乱了雅安的步伐。
  很快出炉的“1+11”规划(国务院发布的《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省政府11项专项规划)提振了雅安的信心。
  震后,“1+11”规划除了在对“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环境修复的主要目标和内容进行了明确,而且将生态文明进步摆在了重要的位置。
  “1+11”规划提出,户户安居有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用三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任务,使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得以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规划明确指出,要立足灾区生态环境特色优势,在生态植被和大熊猫栖息地修复上突出近自然恢复,在生态保护设施恢复上突出环境友好,在产业培育上突出绿色低碳,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突出示范引领,着力打造西部一流、全国领先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在规划明确的重建目标中,无论是总规还是专规、无论是住房还是产业,无论是新城、新村还是新业,无论是包括大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在内的生态环境修复还是建设以生态为特色、文化为内涵、旅游为载体的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生态文明的理念始终贯彻于雅安科学重建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再次为强震后的雅安坚定了走生态之路的坚定决心。
  7月下旬,“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科学重建誓师动员大会召开,雅安响亮地提出了科学重建,这也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在明确我市科学重建的原则和目标中,以生态重建为雅安科学重建主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促进灾区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把雅安建成“生活更富裕、生态更优美、产业更现代、城乡更协调、社会更和谐”的幸福美丽新家园。
  科学重建中,雅安开启了新的探索,再次踏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新征程。
  震中芦山重建现场热火朝天,“绿色”是重点。芦山县委书记范继跃表示,芦山将突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工作理念,把灾后重建与奔康致富结合起来,与“两化”互动、“四化”同步、五位一体整体布局结合起来,按照“山水芦山、文化芦山、美丽幸福新芦山”发展定位,以住房重建为首要任务,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以文化传承为内核,以民主管理为保障,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生态修复为己任,努力绘就古风现韵、形蕴兼备的美丽山水画卷。
  有着“熊猫老家之称”的宝兴县,要以建设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造“中国绿色诺亚方舟”的灾后科学重建目标,通过推进全域景区化和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快速把重建后的美丽新宝兴推向国内外。这是宝兴以“生态”为主角,对三年灾后重建,乃至更长远时期长足发展进步确定的发展思路。
  从市到县(区)再到乡镇……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探索着、实践着。雅安也将按照规划,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的探索和跨越发展,在震后实现“绿色崛起”,期望雅安继续有效的探索能为全国乃至世界提供可借鉴样本。
  相关链接:
  “生态是你们的资源,生态是你们的‘摇钱树’,生态是你们的生命线……”国务院原总理朱F基视察雅安时指出。
  2000年,打造“中国西部生态经济第一城”;2005年,雅安捧回“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桂冠;2006年,雅安荣膺CCTV2006年度中国十佳魅力城市;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2006年9月,雅安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0年,雅安荣获“中国低碳先锋城市”称号……接踵而来的美誉,生态是重要支撑或重要内容。
  2001年5月,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家林业局联合主办的南方片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雅召开;在第二轮中国西部大开发号角吹响之际,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亚洲开发银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生态补偿立法与流域生态补偿国际研讨会在雅安召开。“研讨会选择在雅安召开,正是雅安积极探索的生态立市路,为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蓝本。”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对雅安在发展生态经济上率先破题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9年,市委提出了把雅安建设成为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在2011年召开的市第三次党代会上,我市把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确定为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这其中,生态正是我们最独特的区域竞争力,是雅安唯一能够走向国际的特殊资源、特色品牌、特别优势。
  “在雅安,我们说青山即金山,但保护生态,为后代留下更好的环境,这才是最大的金山。因此,雅安绝不以追逐GDP为代价,破坏生态环境。”日,徐孟加在第三届C21四川城市发展(2012)峰会上接受媒体专访时说。
  2012年,雅安成为全省唯一全域纳入全国生态文明工程示范试点的市州。
  今年7月22日,“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科学重建誓师动员大会召开,徐孟加在会上指出,科学重建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重建总体规划为灾后重建的总遵循,以生态重建为雅安科学重建主线,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调整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总要求,坚持科学重建、民生优先、安全第一、保护生态、创新机制,实现“户户安居有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
  首席记者 江宇
北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A.本网(北纬网)稿件中“稿件来源”一项一律标注“北纬网”,本网以及雅安日报、雅安新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北纬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B.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北纬网(包括雅安日报、雅安新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C.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
责任编辑:李仕丽
【办理中】
【办理中】
【办理中】
【办理中】
【办理中】
Copyrigh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纬网 版权所有
&img src=&/c/1.gif?mpId=679&jsoff=1& _fcksavedurl=&/c/1.gif?mpId=679&jsoff=1& style=&border:0& alt=&& ignoreapd=&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态文明从我做起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