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士鱼竿鱼竿调性是什么意思品牌

(35)[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我的图书馆
(35)[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img name="image_operate_01018" title="[转载]中国艺术大师张大千&&荷花精品共赏" style="TEXT-ALIGN: DISPLAY: block" alt="[转载]中国艺术大师张大千&&荷花精品共赏" src="/DownloadImg/2/" real_src="/DownloadImg/2/">
 & 张大千血战古人、仿古乱真的超凡功力,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的不朽传奇。张氏曾对友人论及临摹之意义:“学习绘画,临摹是必经的一个阶段。但临画如读书,如习碑帖,几曾有不读书而能文的,不习碑帖而善书者?所以临摹必须撷各家之长,参入自己的心得,最后要化古人为我有,才创造自我独立之风格!”这可视作大千习古至勤的夫子自道,更道出了其血战古人的真正目的所在。
&&&&&&&&&&&&&&
&&&&&&&&&&&&&青城天下幽& 镜框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2000万元,2011年10月辽宁建投)&&& 款识:青城林木蓊欝,四时有不凋之树,春夏之交尤觉媚景撩人。此以盛子昭笔法图之,为近二月以来稍惬心者。己卯五月,大千张爰。钤印:张季、大千、大风堂&&& 此幅写青城山一角,题款云是模拟元代画家盛懋。松柏参天的小径,一高士徜徉其间,构图平中寓奇,视角独特决定此画有小中见大之感,景象阴翳幽深,画树错落有致,姿态优美,笔力古健。画风特点是结构严整,笔墨清润,境界清幽,在浓郁浑厚的气韵中具有潇洒隽逸的格调,表现出张大千清新俊逸、瑰丽雄奇的艺术风貌。
&&&&&&&&&&& &&
&&&&&&&&&&&& 松下高士& 立轴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款识:青城林木蓊欝,四时有不凋之树,春夏之交尤觉媚景撩人。此以盛子昭笔法图之,为近数月以来稍惬以者。己卯六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张大千&&& 张大千在三十年代致力于对元人山水的临仿,此为其山水发展的一大转机,显示其已超越明清而上。大量的涉猎古代名迹,加上他对真实景色的体悟观照,使他的山水渐入佳境,此作即显示了大千这一时期的山水面貌。此幅作于1939年,时值抗战期间,大千居住在成都青城山。青城山雄奇秀美、幽邃曲深的景色给大千许多意外的惊喜,因此他常以青城山为题作画。此作描绘了青城山春夏之交时的景致,各种高耸的树木在水边林立,品种各异,有的甚至四时不凋。各有婆娑风姿,或瘦长笔直,或蜿蜒虬曲,或红叶点点,或片片靛蓝,或枯枝萧索,或风华正茂。树下临渊而坐的高士显得渺小而孤寂,与高大的树木形成对比。整幅笔法精整,设色明丽,意境清幽淡泊,深得盛懋笔意。
&&&&&&&&&&&&&&
&&&&&&&&&&&
&&&&&&&&&&&& 清华君隐图& 设色纸本&&&&&&&&&&&&&&&&&&&&&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题识:碧云寺水泉院。水木清华,绝似灵隐天竺间坐也。蜀人张大千。钤印:张季、大千&&& 张大千居北京其间曾几次登临香山,也数次游览碧云寺。碧云寺最深处,金刚宝座的旁边,有一个积极幽静的院落,名曰“水泉院”。迎面是一株造型别致的古柏与一坨怪石自然形成的拱门,进入拱门猛然发现这里确实别有洞天。水泉院因院内有一“卓锡泉”而得名。紧贴金刚宝座岩壁修有清净心,旁边不知从何处移来石翁两具。北面就是卓锡泉,泉水自岩壁的缝隙渗出,落地成池,然后淼淼汇成溪流,一直流出院外。整个院落依山就势,叠石建造。院内好多株柏树或从丈高岩壁钻出,或拔地而起,盘根错节,奇形怪状,令人油然产生怀古之情。由里往外踱步,会发现一株名为“三代树”的高大银杏树。文献记载:该树“生于枯树间,初为槐历数数百年而枯,在根中复生柏,又历数数百年而枯,更生一银杏,今以参天矣。”这株参天银杏就长在一堆枯死的古槐树桩但中。胸径一人合抱不过来,高数丈,满树的黄叶在日照下金光闪闪。前人有诗赞曰:“一树三生独得天,知名知事不知年。问君谁与伴晨夕,只有山间汨汨泉”。张大千也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人世间留下如此奇异美景而感动。画中高士似乎正在昂首瞻仰百岁的三代树。留下“一树三生千百年,阅尽沧海变桑田。四生五生无穷尽,留得传奇在人间”的感叹。
&&&&&&&&&&&&&&
&&&&&&&&&&&& 蜀山行旅图&&立轴&1939年作& (575万元,2012年6月北京匡时)&&& 款识:蜀山行旅图。己卯冬日,大千张爰。 钤印:己卯、大千大利&&& 《蜀山行旅图》描绘了蜀山的雄伟高阔。画面取五代宋初山水典型的三远式构图。远处山峰渐隐,殿阁庙宇在雾气的弥漫中依次远去;中部峰峦叠嶂、杂树丛生、烟云缭绕;近处山溪潺潺,木桥架设其上,缓坡云树渐叠,水畔嘉木葱茏。右侧小径蜿蜒远引,可见行旅数人。一行人独自行走在山脚小路上,将观者的视线引向远方,随着小路的延伸,行人愈多。其中有行者抬竹椅,有随从肩挑行李,众人步履蹒跚。李白曾做《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此画可见一斑。整幅意境高妙,既有重重殿宇造成的华丽气象,又流露出一种高士隐居的悠闲逸致。在画法上,山石以淡墨和以少许石青、赭石、朱磦等,以长披麻皴、牛毛皴和解索皴层层擦染,再施以破点、攒点等笔法点苔,苔点有大有小,有浓有淡,或疏或密,十分沉着利落,呈现出一种青苔密集、岚气浑厚的景象。宫殿楼宇以细笔勾之,敷以淡淡的赭石,虽未过多刻画建筑之细节,但飞檐斗拱俱十分精彩,合乎尺度,比例恰当,线条沉稳精准。整幅画平淡趣高,笔墨温润,色调清新,令人幽情思远,如睹异境。&&& 这件《蜀山行旅图》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更趋于成熟,已经脱离了二十年代他所热衷的八大与石涛的粗犷写意之风,颇得唐寅、沈周的细润华滋,而在章法的布置和笔墨、色彩的运用上又融汇了自家之法。大千摹古功力出神入化,能做到“变其法以适意”。
&&&&&&&&&&&&& &&&&&&&&&&&&& 黄山始信峰& 立轴 1939年作& (414.4万元,2010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始信峰峦杂隽雄,暮云摇落碧葱茏。黄山自擅波澜妙,才气翻怜五岳穷。莜珊仁兄方家正之。己卯十一月,写于欧湘馆中。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两到黄山绝顶人&&& 此作品描绘的是黄山始信峰景致,此前大千已经两上黄山,此图格调着意王蒙,山峦苍茫繁密,这是先生善于借鉴古人而开自家风格的探索。
&&&&&&&&&&&&&&
&&&&&&&&&&&& 黄山小景&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款识:昔与芒谷同居吴门,昕夕过从,谈玄论道,欢笑无间。尝索予写黄山小景,延未报命。卢沟祸起,予陷瓯中。芒谷南返昆明二年,予始间关还蜀。芒谷寓书数订滇游之约,人事牵牵,因循未果。秋闲赴海上,从越南来昆明,则芒谷归道山已二十日矣。每忆约言,车过腹痛,挥泪图此,供诸灵右,落月屋梁如闻叹息之音也。己卯十二月二十四日,弟张大千拜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大风堂、听风阁&&& 《黄山小景》作于1939年,是仿古阶段后期的作品。从绘画技法来看,此作中处处可见王蒙“牛毛”、“解索”皴法,用笔参差繁复,却又笔笔清疏劲健,用中锋勾勒出树石整体的轮廓,用率意轻松的侧锋皴擦树石内部的结构,中、侧锋用笔的连贯流畅,赋予了树石块面一种奇特的起伏的活力。而王蒙特有的“浑点”、“破竹点”、“破墨点”有大有小,有浓有淡,或疏或密分布于山石树干之间。点的十分沉着利落,呈现出一种青苔密集、岚气浑厚的景象。山头转折处叠以数块不甚明晰的矾头,用水墨写出,以表现出土质山峦的浑厚质感。画面结构满实繁密,而云雾环绕又显空灵,崖上两位高士,道骨仙风,相谈论道,风姿飘逸。
&&&&&&&&&&& &&
&&&&&&&&&&&& 邺侯读书台& 立轴 水墨纸本 1939年作& (230万元,2012年11月北京保利)&&& 题识:老柏纵横欲蔽天,图书东壁月犹悬。可怜坐负金仙骨,宰相匆匆只十年。南岳邺侯书院,或玉懒残煨芋处,以二石法写之。己卯春日,大千张爰。钤印:大千私鉨、张爰&&& 邺侯书院,原名端居室,位于南岳镇延寿村南烟霞峰,是中国书院史中最古老的一所。邺侯,即唐代宰相、三朝元老李泌,他曾长期隐居于此,后人遂改建邺侯书院以纪念。李泌入世出世,忽隐忽仕,传奇色彩颇浓,曾在南岳人民中留下那“懒残煨芋”的神话传说。大千曾数次登临衡山,依傍懒残岩,以念邺侯和兜率寺懒残和尚一段因缘回忆,留下多幅表现邺侯书院题材的作品,包括1934年的《邺侯书院图》和1960年的《老柏纵横欲拂天图》,而此幅作于1939年的《邺侯读书台图》更是以其独特的画面构图、丰富的皴擦笔墨、辽阔的画面意境成为此类题材的精彩之作。&&& 本幅乃张大千于衡山写生基础上提炼概括而来。画面上邺侯书院坐落在群山环绕之中,一书生立于画面左下角位置,作仰望之势,似乎他便是唐朝宰相李邺侯,令人遐思。书院后是绵延无尽的山峦,山路蜿蜒曲折。远山以淡墨苍润之枯笔皴擦而出,笔笔见地,勾勒挺劲秀润,皴擦自然流畅,画面充满动感。此时大千尚处于以习古为尚的阶段,画中依然可见吴镇、石涛画法的痕迹。吴镇画法偏重于温润一道,其山水沉郁而极富湿润的水气,笔墨苍润厚重,擅长用墨,带湿点苔,参以秃笔干墨皴擦,此画中的山石苔点画法得自吴镇。然而章法紧凑、笔墨凝炼,恣肆豪放的气质和郁茂酣畅的笔墨个性却是受石涛影响。张大千学古不仅是体味与研习前人笔墨之法,更是在绘画精神层面上与古人的沟通,“学古而不泥古”正是他高人的地方。此画虽为早年之作,然笔法纯熟潇洒,融汇吴镇与石涛之所长,灵气流动而不从于肤浅,足见张大千之洒脱快意人生。
&&&&&&&&& &&&&
&&&&&&&&&&&& 独往青山& 立轴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题识:楷杖挑云鹤步高,古林斜日踏平皋。炼岁五字吟肠断,一任西风乱鬓毛。略师石溪笔。己卯冬大千居士爰,大风堂下。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大风堂、游艺中
&&&&&&&&& &&&&
&&&&&&&&&&&& 罗浮黄龙洞 &镜心 纸本 1939年作&&& 题识:大壑藏舟计未酬,垣江南去浪悠悠。天华劫尽空惆怅,不见黄龙峒口游。罗浮黄龙峒为南汉天华宫故址。己卯春日,写于大风堂下,张爰。钤印:张大千、蜀客&&& 张大千是画家中的史学家,对于中国画史上丰富的资源,他博学深究,寻源追宗。临摹巨然时,取法乎上,运用其师董源的笔法,这就是大千所谓的“上昆仑寻河源”的方法。他一生贯彻这种精神,终臻于大成。由于师承、时代风气、可见古迹,以及时局等等因素的影响,大千的寻源路径也是曲折的。大体而言,在二十及三十年代,大千仿学的古画家以清和明为主,偶及宋元。在三十年代初期,渐及董其昌和巨然,是因为他在早年研习石涛、石溪和八大的过程中,了解董其昌和王蒙等的重要性,指引他走向董、巨的源头。到一九三八年才出现了董源和米芾,主要是该年在北京,初见董源《江堤晚景》,使他念念不忘。在生活上,从早年喜游的黄山、华山,转至抗战期间的青城、峨嵋,从峻峭奇险转到浑厚华滋,促成了他师法的转变。敦煌巨制的历炼,培养了他大匠的气度和耐力,走向五代、北宋磅礴的格局。于是王蒙和董源、巨然,成了他四十年代致力的主要对象。
&&&&&&&&&& &&&
&&&&&&&&&&&& 五老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题识:石栋飞虹,砉然匹练垂天际。跳珠委佩,迤逦沾衣翠。荡涤烟云,人在蕊宫里。空凝睇,明朝吟思,梦掬银潢水。崖岩山水,奇丽甲于东南,微恨无老木,苍藤掩映其间。此写西石梁瀑布图,然倚点绛唇题之,忆三年曾与君壁、非闇、稚柳同游,介堪为向道。时乐清张令来索予辈画,诸人皆无印章,因乞介堪急就,凿一石,文云:“东西南北之人”。曾几何时,风流云散,非闇故都不堪还,永嘉皆消息隔绝,惟君壁、稚柳同在蜀中,犹及时复见耳前。己卯三月,大千居士爰并记于青城山上清宫中。钤印:张季、大千&&& 青绿山水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山水型,在古代绘画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类作品以青绿颜色为主,用笔工整,细笔重彩,富有生气。在勾线内用石青石绿着色,色彩浓烈的叫大青绿山水,彩色浅淡些的叫小青绿山水,用金彩勾勒山石纹理的,富丽堂皇,这种叫金碧山水。金碧山水通常被人理解为工极妍丽、金碧辉煌的画,故自宋代以后,就很少有人问津。早年大千多临仿石涛的水墨山水,但随后游览山川,以及敦煌期间对于唐宋绘画临摹研究,对其从事青绿山水创作,影响深远。此图作于青城山上清宫中,忆其过去与于非厂、方介戡、黄君璧、谢稚柳四人同游经历而作。以淡墨勾出山石轮廓,部分用皴,复以石青石绿敷染,色墨结合得当。画面一山顶的五高士,姿势不一,或坐或立。山水与人物的组合,整体意境平和,艺术性勾画出旧时张大千与其它四人游历。
&&&&&&&&&&&&
&&&&&&&&&&&& 梦游天都&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山水&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款识:百归来气未输,又泛黄海梦天都。鼠肝虫臂人间世,收拾余生入画图。己卯秋日,写于大风堂下,蜀郡张爰。钤印:张爰(朱文)、大千大利(白文)、两到黄山绝顶人(白文)、大风堂(白文)&&& 此作款署己卯(1939),大千时年四十一岁。无论从笔墨风格还是携琴访友的内容,都属于传统的山水画类型。是年他与黄君璧、张目寒作川北剑、峨嵋之游,并在成都重庆举办画展,此轴当作创作于这一时期,为早年之精品。从突兀奇崛的布景、细致劲挺的松针和干笔皴擦的山石来看,不无石涛、石溪的影响,至于爽利挺秀的笔致和脱略不羁的气度,则透露出大千自己特有的笔性。画面上青峦叠翠,白云缭绕,长松傍崖,飞泉倒挂,清雅绝伦,境界缥缈,真正是胸中丘壑,笔底烟霞。
&&&&&&&&& &&&&
&&&&&&&&&&&&&& 黄帝炼丹台& 立轴&设色纸本&&& 题识:黄山黄帝炼丹台在西海门,径最陡绝,游踪所不至。予与仲公虎痴两度攀跻其上,药炉丹灶遗迹宛然。此以老屋一椽点缀之,使观者知其胜概也。大千居士并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自嫌尚有人间意
&&&&&&&&&&&&&&&&&
&&&&&&&&&&&& 天都纪游& 立轴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230万元,2012年5月中国嘉德)&&& 款识:1.百劫归来气未输,又从黄海梦天都。鼠肝虫臂人间世,收拾余生入画图。己卯春日,写天都鲫鱼背,为黄山第一险绝处。昔须骑而行之,方始得度。近闻围以铁阑干矣。爰。2.略师渐江、大涤两家法,写似侨海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张爰、三千大千&&& 是图写黄山天都峰,以清俊线条勾勒,略施赭色,山势险要,石壁间怪松挺屹,尤得渐江画意,而人物多以石涛简逸之笔为之。大千的黄山记游作品在传统黄山画派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
&&&&&&&&&&&&&黄山鸣弦泉&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海上厌歌弦,山中悦鸣籁,天人同一于,动静各有爱,兹泉閟幽奇,触石得澎湃,恍疑巨灵掌,掷之吐垒块,又疑成连琴,窅然绝壁挂,泠泠珠玑溅,纷纷五音会,信是神仙居,俗物不可痹。安得数弓地,旁听卧茅盖。黄山鸣弦泉,大千居士写并题。钤印:蜀人张爰(白)、大千(朱)、大风堂(朱)、两到黄山绝顶人(朱)
&&&&&&&&&&&&
&&&&&&&&&&&& 黄山莲花峰&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黄山莲花峰& 纸本 1938年作&&& 题识:直上三千级,微茫俯大荒。污泥原不染,云水自为乡。瓣落老船活,根通玉进长。如来身丈六,行踏比中央。黄山莲花峰,略师山樵笔为之。已卯冬孟,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两到黄山绝顶人、大风堂
&颐和园图& 手卷&己卯(1939年)作&&& 题识:上林路。还见画阁连云,雕栏凝暮。沉沉乔木婆娑。旧情待共,铜驼怨诉。暗凝伫。曾是凤冠白发,翠华游处。癈宫前事烟冥,娇花娆叶,都成离黍。无限低回陈迹,百年盘石,江流流不去,唯有汉时关山,残月凄度。水衡挥手,浪泻黄河雨。轻换了,楼船破浪,芳园耽步。□□苍生误。人间尽恋,魂嫣梦姹,百岁如周羽。空□□,春残飘零飞絮。褪黄树壁,断肠尘土。己卯三月,追忆瓮山旧游,制成小卷,漫倚瑞龙吟题之。大千居士爰。钤印:张季、大千、蜀人、大千眼底&&& 引首:昆明梦忆。柳白衣谢稚柳题于成都。
&巫峡云帆&&镜片&己卯(1939年)作&& (327.75万元,2011年7月识:逝波也带相思味。总付与销魂眼底。千愁唤起秋云媚。绰约风鬟十二。过朝两眉消梦翠,顿减了襄王英气。人生头白西风里,况此千山万水。倚杏花天。己卯十月,写巫峡云帆于欧湘馆,张爰。印鉴:张爰、大千大利、大风堂、有此山水
&&&&&&&&&&&&&&&
&&&&&&&&&&&秋山载酒图&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青绿山水& 1940年作
&&&&&&&& &&&&&
&&&&&&&&&&&& 青山红树图& 设色纸本 己卯(1939年)作&&& 款识:己卯十月朔,恭介仲长四兄四十生日,弟张大千再拜。钤印:张爰、大千&&& 张大千先生一生绘制的“青绿山水”,大多仅限于三十年代后期至整个四十年代的十余年间,且勾绘有限、作品稀少。此件《青绿山水》,为大千先生同类画作中一件十分精湛且颇为难得的精品佳作。&&& 此作风韵高古、意境清幽。不仅回荡着唐宋遗风,又有着极浓郁的传统文人画气息与风貌。尤其,作品在技法的施展与运用中“工写兼具”,重彩、没骨、青绿、水墨、写意……,都被画家根据画面的具体和实际需要,极和谐、生动地集中展现于画幅之内。这是颇为难能和可贵的。作品构图平和、稳重,极其自然、完整;画面勾画细腻、色彩明快、艳丽;内容丰富、层次繁多却十分清晰、分明。此件作品给人以异乎寻常的精致、富丽和典雅的完美感受。
&&&&&&&&&&&&&&&&&&&&&&&&&&&& 秋山载酒图& 镜心 纸本 1939年作&&& 款识:秋山在望,秋水无边。扁舟仔酒,寻我酒仙。己卯十月,写似云启仁兄方家正之,蜀郡张大千。钤印:爰之玺&&& 秋山秋水,扁舟载酒是张大千平生喜作的绘画题材,各个时期都有佳作出现。此图成于1939年,是其早年代表性的成熟之作,用笔洗练,墨气淋漓,构图别致,水阔山远,景清人静,几高士坐舟中或清谈高论或饮酒作赋,怡怡然有古风遗韵。
&&&&&&&&&&&&
&&&&&&&&&&&& 仿墨井道人山水& 设色纸本 己卯(1939年)作&&& 题识:半帘斜日罢登楼,梦醒重来是旧游。山雨尚含青竹瞑,水风先动碧荷秋。忘穷东岳疑千里,兴比南溪欠一舟。好事主人无在者,十年心赏为谁酬。己卯十月,仿墨井道人笔。大千张爰。钤印:张季、三千大千、蜀客、三千大千
&&&&&&&&&&&&
&&&&&&&&&&&& 幽居图& 立轴 纸本 1939年作&&& 款识:(1)百劫归来谢世氛,自支残梦挂秋云。树连霄汉高台迴,衣染烟霞宝殿薰。万砥争流来足底,一身孤置绝人群。诸天不作声闻想,謦欬何教下界闻。去年秋从故都间关还蜀。卜居青城,登第一峰赋此。比写上清宫小景,并书其上。时己卯三月朔也。大千居士爰。(2)此用鸟瞰看法写,故低者转在其上。杜老诗“决眦枝入飞鸟”,大是中国山水画理。即请永祓先生法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张大千、大风堂、三千大千&&& 中国山水画透视法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南北朝时期,宗炳的《画山水序》中就说:“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绢素以远映,则昆阆(昆仑山)之形,可围千方寸之内;竖画三寸,当千切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说的是用一块透明的“绢素”,把辽阔的景物移置其中,可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王维所撰《山水论》中,提出处理山水画中透视关系的要诀是:“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可见当时山水画家都是重视透视规律的。此作下方所绘树石屋舍,取石涛笔意。画幅上部则是大千自己所创,透视上取鸟瞰法写之,登高望远,云海群山,苍茫辽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是杜甫《望岳》诗中一句。
&&&&&&&&&&&& &&&&&&&&&&&& 溪山独钓& 设色纸本 己卯(1939年)作&&& 题识:誉董非董,誉米非米。雨过秋山,光生如洗。今人古人,谁师谁体。但出但入,凭翻笔底。己卯春月,写似孝慈先生方家博教。大千弟张爰,青城山中。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四季山水& 四屏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款识:(1)中岁渐知输道路,十年何处问升平;高僧识得真形未,破碎河山画不成。大千居士爰。(2)破石如龙气未降,摩挱鳞甲尚森张;高人游戏题诗句,又被山僧说短长。大千居士爰。(3)黄山奇峰怪树随在有之,不必尽能举其名也。大千居士爰。(4)竹杖穿云蜡屐轻,春风拉我趁新晴;上方钟磬松杉合,绝顶晨昏日月明。己卯春日,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四钤)、大千(四钤)&&& 《四季山水》四条屏为1939年张大千在北平逃离日军软扣,辗转回到四川后所作。此时是张大千从仿古走向写生的成熟期。前往敦煌之前,张大千一直活跃于四川成都、重庆之间,此时期张大千游历了黄山、华山、嵩山、泰山、罗浮、龙门等名山大川,并进行了大量写生,正谓胸中有山也!从“四屏” 可以看出,画面之构图、布局均已走出古人套路,更多地注入了师法自然的元素。山石皴法以披麻、折带干皴而成,见其功力已从元人入手而直追董巨,师法古人已炉火纯青。观“四屏” 空灵大气,四季分明,设色高古,名山大川历历在目,师古人亦师造化,此乃张大千成熟期的扛鼎之作也!
&&&&&拟渐江笔意&&立轴 1938年作&&&&&&&&&&&&&&&&&&&&&&&&&&&&&& 秋山隐居图& 立轴 纸本 1938年作
&&&&&&&&&&&&
&&&&&&&&&&&&&& 仿渐江上人小景& 立轴 设色纸本 己卯(1939年)作&&& 题识:(1)仿渐江上人小景。己卯冬孟,欧湘馆中作,蜀郡张爰。(2)子久云林力未殚,渐师高洁胜髡残。层台便似严陵濑,只觉尘埃误钓竿。大千再题。钤印:蜀客、张大千、三千大千、张季
&&&&&&&&&& &
&&&&&&&&&&&& 拟渐江僧笔意& 镜心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款识:此渐江师中年刻意之作,当为四十岁左右,故全用云林兼子久画法也。己卯冬孟拜临,大千爰。钤印:大千(朱文)、张爰之印(白文)、蜀客(朱文)、大风堂(朱文)&&& 此《拟渐江僧笔意》作于1939年,张大千时年四十岁。渐江即是“清初四僧”之一的弘仁,是新安画派的开创大师,和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为“海阳四家”。其一生以山水名重于时,属“黄山派”,山水既尊传统,又主创新,形成了“笔如钢条,墨如烟海”的气概和“境界宽阔,笔墨凝重”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既有元人超隽的意境,又有宋人精密的特点。&&& 画面中山川秀逸,宏阔淡远,气势峻伟。幽静空旷的山谷中悬挂一飞瀑,笔逸淡淡突出冷、静、寂的绝妙意境。整幅画面线条流美清秀,笔墨精炼浑厚,书法亦轻灵少骨。可见张大千对弘仁山水已是了然如胸,在传统方面功力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作品左侧的题识,道明此乃弘仁中年的画风,仍有倪瓒、黄子久笔法在其中。
&&&&&&&&&&&&&&&&&&&&&&&&& 杜甫诗意 &立轴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款识: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己卯春日,写老杜句,大千。&&& 、1935年张大千三上黄山游历,开始关注黄山画派以及安徽地区弘仁、梅清、查士标、萧云从、程邃、孙逸等黄山画家。逐渐由粗犷荒率走向细润华滋,用积墨、积色之法在熟纸生绢上作画,张氏山水画法渐具面貌,山水画界就有了“南张北溥”之说。这件《杜甫诗》作于1939年,景致装饰性强,风格坚实清淡。用笔圆浑,用墨又极滋润,能在淡墨中见精神,设色浅绛与青绿并用,是张大千抗战前山水画汲取古人养分,成就自家画风的典型风貌。
&&&&&&&&&&&&&&&
&&&&&& &&&& &&
&&&&&&&&&&&& 峨眉金顶& 镜心&己卯(1939年)作&&& 款识:二十八年,岁己卯六月十一日,日午佛光现。君璧道长登金顶,欢喜赞叹,合掌诵佛号。予以口腹之累,留卧云庵,无缘追陪。为写此图,以志愧怍。大千弟爰。钤印:张爰、蜀客&&& “峨嵋天下秀”是大千称之为的四川山水“天下四绝”美景之一,其余“三绝”是:巫峡天下奇、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 大千一生画过多幅四川“天下四绝”和峨嵋山的美景,但这一幅致赠老友黄君璧的峨嵋山佛光图,无论是笔触的轻灵生动,用色的瑰丽柔和,描景的精微细致,都是最能表现峨嵋山的“天下秀”特色的一件杰作。&&& 此图作于1939年,长一岁的粤籍黄君璧,特地邀请大千陪伴游览峨嵋。据黄君璧记述,他和大千登金顶的那一天,两人各拄手杖,从报国寺起,沿途各个寺庙逐一观赏,游览到金顶,一路谈笑风生,对景写生,得到很多好画稿,夜宿卧云庵。次日,君璧起了一个大早,天未亮就独自登金顶看日出,第一次见到峨嵋十景之一的“金顶祥光”,欢喜赞叹不止。君璧回抵卧云庵,谈起晨间得见佛光的情景,大千愧怍莫名,他过去虽曾见到过佛光奇景,但他深知佛光并不是每天都可见到,也不是每一位游客都可见到,此次登顶,君璧得见佛光,而他自己竟因口腹之累而与再结佛缘失之交臂,自是愧惜不已,对君璧嘱作佛光图之请,遂不敢言辞,作佛光图以报命。大千在题识中特别言及当日为六月十一日,强调君璧与佛光结缘日子的重要,在在都显示出画家的慎微与虔诚。
&&&&&&&&&&&&&&&&&关洛亿游& 镜心
&&&&&&&& &&&&&&&&&&&&&&&& 关洛亿游& 镜心 1939年作&&(938万港币,2010年4月香港苏富比)&&& 款识:昔读杜陵诗,象纬逼天阙。今游龙门境,水木惬所悦。冈峦郁盘纡,川原互萦越。睚翠凝衣屦,潭光影毛发。缅怀砾鞅功,尚想武安烈。时危重关塞,乱世资英杰。蹑足樵径微,决眦鹰隼灭。临风发长叹,吊古聊一。佛龛谁所建,云在景明初。人主隆佛法,追凿跨空虚。顶礼相好足,发心龙象俱。用功数十万,涌现千百区。宏丽劲殊俗,胆慕纷填趋。兼金购盗斲,有如发冢伤。六道既不畏,焉得嗤氓愚。即事寓兴废,衰俗良自污。用心锥刀末,挟弹授明珠。吾亦逐攘往,愧汗愁有余。《龙门伊阙佛龛二首》。己卯七月,青城山中,与家人谈往岁关洛之游,因写此图。大千居士。钤印:张爰、张大千、游艺中原、迟秋簃&&& 1935年10月,大千先生重游华山,途中往洛阳览龙门石窟。本幅所题“往岁关洛之游”,即指此事。本幅写于“己卯七月”,时先生携眷借居青城山上清宫,约六月偕黄君璧游峨嵋,逾月方归。故本幅应写于游毕峨嵋、返居青城时。又在五月,他与张目寒等赴川北,至广元,瞻千佛崖,有“龙门思礼佛,丛斫一怆然”句。以该地龙门山修公路,致千佛崖毁像逾半,或因此“龙门山”触想彼“龙门石窟”,遂与家人倾谈中,抚今追昔,有感而发,再以龙门旧游作画。与数月前笔下之《浅绛山水》相较,除题“龙门”五古外,复添“佛龛”一首,两者自有不同的意义了!画中虽谓创作缘起于龙门之游,构图却非全然参照伊阙之地貌景观。该地因西、东二山隔伊河互峙而得名,但大千入手创作时,布局仅取伊河相隔,焦点却置于一山耸峙,着浓墨于其奇诡险峻之势;对岸另山则退居画面外,仅留河畔稍平坦一隅之地,置素衣高士仰瞻坐眺,籍其昂首之势引领观者视线仰望,自可领略彼岸山势之峻嶒陡峭。画家笔下极注重山体结构质感之描绘,岩块呈横倚斜靠之不规则状,层层积叠聚结,采直皴与斧劈参合运用,益显嶙峋凹突之状,设色以赭石、花青为主,复于山体岩块上铺以石青石绿,使画面的色调明艳耀目,别具奇趣。如此处理手法,可见于他三十年代中后期的作品中,也成为这段时期的创作特色。
&&&&&&&&&&&&&&
&&&&&&&&&&&& 青城一角 &手卷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题签:张大千青城一角图,徐谦题。&&& 引首:苦瓜神韵。蔚朋先生嘱,叶恭绰。&&& 题识:青城第一峰望赵公山,屹然霄汉,云岚烟霭,终岁掩映,欲识真面不可得也。蔚朋仁兄法正,己卯十一月蜀郡张大千。&&& 尾跋:(1)蔚朋仁兄出视大千画卷率题,廿九年三月,谢无量。(2)蔚朋仁兄嘱题张大千画,口占廿八字,东官邓尔疋。(3)蔚朋仁兄嘱题,庚辰桂坫。(4)余去年初识张君大千于香江,见其所为画无虑粗细笔,皆直逼清湘。而时人辄以其不点苔为诟病,不知「远山不点苔,近山多土灌,木茸草丛积,有苔亦不容点」。峨嵋多有此胜,前人固为之,非大千创格也。夫文人之笔无所不可画,人亦然是。所谓六琼在手非不能卢,不为卢也。为画卷后以归蔚朋仁兄先生清玩。庚辰上已江孔殷时年七十六。(5)庚辰三月,蔚朋仁兄嘱题,隘园朱汝珍时年七十有一。(6)蔚朋仁兄清玩,云史杨圻臂痛甚草劣不堪。(7)蔚朋仁兄嘱题是图,犹忆上年初夏由离堆入青城山访大千不遇,望对面高山在烟雾中,使人有天际真人之想。庚辰清和月,张一麐并记。(8)蔚朋兄嘱,徐谦题。(9)戊子仲秋,蔚朋仁兄雅教,许世英题于快雪堂。
&&&&&&&&& &&&&
&&&&&&&&&&&& 秋山幽居& 立轴&设色纸本&1939年作& (280万元,2010年4月中贸圣佳)&&& 款识:春风吹罗衣,发我西山兴。手策绿玉杖,首屐蹑盘蹬。山光曳青苍,松声引遥听。采薇拨云根,幽探入修径。踏歌如有期,岩阴尽有暝。长啸落清晖,栖鸟惊复定。贫病是良谋,饥渴保正命。饮鼠怡于情,巢禽适其情。忆昔粟人,今古称贤圣。己卯七月,春城山中偶忆清湘陈人画,爰。钤印:蜀郡张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大风堂(朱文)&&& 此幅《秋山幽居》作于1939年,此时张大千的山水画风受八大、石涛影响很大,大量摹仿他们的作品,同时也从黄山画派的画作中吸取营养,其用笔利落、灵秀,画风俊俏、爽利,作品风格雄健灵秀,严谨流畅,显示了画家对画面的控制和驾驭能力。&&& 该幅画作以游览的顺序开始,坡石丛树先做铺垫,继而峰峦迭宕,高潮迭起,幽谷奇峰,连绵不断,气势温婉,茅屋数椽,草木掩映,炊烟人家;时而密林丘壑,烟云氤氲,恍如仙境。最后画卷在远山丛林处结束,引人遐思,意犹未尽。画中所绘苍松草石,造型挺拔,笔健墨丰;山岩兀立,结体雄壮,皴擦点染有度。整幅作品造景中规中矩,用笔用墨讲究法度,可以看出画家此时对黄山画派的学习和再创造。
&雷峰夕照图& 手卷 己卯(1939年)作&&& 款识:零落西城越国砖,残经一卷价论千。画图认取黄妃塔,犹有斜阳照碧天。己卯与寒弟、虹娣同在青城消夏,偶检行箧得此卷,并写图以赠。虹娣有别庄在湖上金沙港,乱离不得遽归,得此聊当卧游,慰情于万里外可也。兄爰记。三年我不到杭州,重见青山水上浮。高并两峰云暖暖,阴沉一径竹修修。黄妃塔已成秋梦,忠烈祠空认旧游。(十年前曾借居半载)瓜皮艇子无多大,载酒还教一日留。五年前重游西湖之作,并书卷后。大千居士。钤印:张爰、大千、张季、大千眼底&&& 题跋:万里王孙叹转蓬,西湖空忆旧藩封。白公堤畔黄妃塔,开卷真如在梦中。佛力降魔事渺茫,陁罗经在塔基荒。可怜胡骑凭陵日,政有朝官礼法王。目寒尊兄属题,钱智修。钤印:经宇&&& 砖塔凝然如老衲,每过湖上叹清奇。于今影共斜阳散,经卷留看有所思。壬午(1942年)冬初为目寒题。尹默于重庆上清寺之陶园。钤印:尹默&&& 引首:西关砖塔藏经。戊辰三月。孝胥。钤印:郑&&& 《雷峰夕照图》及跋后附雷峰塔出土经卷,经卷纵6.8厘米、横211.3厘米。上款“寒弟”、“虹娣”即大千先生义弟张目寒、紫虹夫妇。1939年4月,应大千先生邀请,张目寒夫妇前往青城山。因紫虹思念杭州西湖故居,为日寇占据不得归,故从行箧检得旧藏西湖砖塔经卷复绘《雷峰夕照图》,合装成卷贻赠,以慰其怀乡之苦。卷尾所附经卷乃杭州城西雷峰塔砖内所藏的佛经。雷峰塔为吴越王钱俶因黄妃得子而建,该塔的有孔塔砖内藏十世纪木刻印的佛经经卷。雷峰塔也因被人挖塔取砖,搜攫经卷,而于1924年9月倒塌。据郑孝胥1928年所题引首,可知大千先生约在这段时间得之,保存十年后,再转赠张目寒夫妇。卷末附钱智修及沈尹默题跋。本卷画幅长仅逾尺,摄取西湖一角。湖面拱桥垂柳,琅谟常掀ねё臃河诤上,雷峰砖塔立于土丘,塔端见杂树丛生,已呈颓败破落,上敷赭色,见夕阳斜照之景。全卷细心经营,简练布局,疏约中见层次井然,用笔细密不沦繁琐,设色清朗苍润,得石涛笔墨之魂,复出于其细笔精工,得成此惬意精致的袖珍之作。
乡居诗画唱和卷& 手卷 纸本 1939年作& (436.8万元,2010年5月北京匡时)&&& 款识:香宋老人以乡居诗如干首,书寄丹林社长兄,因属予补为此图。予乌足以承其乏哉。昔曾子固记醒心亭,自以得附名欧公之次为幸。予又乌辞哉。即书博一笑。己卯夏,爰。钤印:张爰、张大千、人间乞食、上清借居、古宋长寿&&& 题签:赵尧老乡居诗。大千补图并题,时己卯十一月,过香港还蜀也。&&& 引首:岷峨秀气。尧生乡居诗,大千为补图。红树室主人合装成卷,蔚然双璧,嘱为书端。廿八年七月谢无量。钤印:无量寿&&& 题跋:△民国二十八年十一月,遐庵叶恭绰。钤印:叶、遐盦 △丹林词兄属题。云史杨圻。钤印:江东杨圻 △丹林兄属题。徐谦。钤印:徐谦之印 △丹林盟兄出示赵尧老乡居诗卷,承题二绝。杨天骥。钤印:千里旅次 △丹林社兄属题。三十年一月十五日,亚子在九龙。钤印:亚子 △辛巳夏五,伯孝胡熊锷识。钤印:熊锷 △丹林老兄正,右任。钤印:右任 △甲申孟夏,为丹林先生题乡居图卷子,即请正之,尹默。钤印:匏石盦 △右赠丹林,如皋冒广生撰。衡阳符铸书。钤印:铁年 △甲申中秋前五日,江庸。钤印:江庸之印 △牛金丹林道兄以香宋所书乡居诗,乞大千补图合装长卷,牵赋奉正,甲申处暑,经沅。钤印:衡所作 △丹林道兄属题,倚此乞教。丁酉残腊,向迪琮海上写庐写记。钤印:向迪琮中坚父、柳溪六十五岁后作 △丹林吾兄正,端。钤印:曾克端、涵负楼 △丹林先生属题,黄陶庵。钤印:长乐、人生识字忧患始 △丹林先生教正,梦苕钱萼孙。钤印:钱萼孙 △丹林先生出此卷索题,遂并及之。壬寅立夏,龙榆生。钤印:榆生长寿&&& 此《乡居诗画唱和卷》,书画合璧,香宋老人赵熙书录近作乡居诗若干首,寄词坛道友陆丹林,时张大千过港返蜀,应好友陆丹林所请补图。卷后跋语多以诗词创作鸣世。这幅书画合璧卷更像是一次文人基于纸本的诗文酬唱雅集,雅聚的过程必然少不了意境的记录者,东晋兰亭雅集有流传千古的兰亭序,这次怀乡诗意境的记载者就是大千先生。&&& 此画是大千先生摆脱日伪囹圄,赴故乡青城山,过港中转时,应友人陆丹林之邀作图留念。画中老人素袍布履,长髯疾行,清风道骨,正前往期盼已久的故乡。真切地表达出大千怀乡思亲之情愈炽的心境,倾吐自己对于家乡和亲人的刻骨思念。此幅钤有大千的鉴藏之印“东西南北只有相随无别离”,更说明作者对友朋关爱的珍惜与感激。大千虽是赶往故乡避难暂时过港,然其画风的清幽雅意荡逸、流动于纸面。整幅清俊典雅、明洁秀丽,透出一股爽朗之气。笔法挥洒自如,笔调清爽而秀润。深得古法神韵却不墨守成规。不仅笔墨超奇,章法和经营给人一种非凡的气魄。体现自己一贯“化古为今,化古为己”的艺术主张。&&& 全卷以赵熙乡居诗赠陆丹林为契机,赵熙是“同光体”代表诗人,诗、文、词俱佳,文名籍甚,堪称一代“诗豪”,在近现代文坛影响甚大。人称“诗撼少陵律,笔摩昌黎垒”。酬答唱和者均为朋辈。引首为同里名士谢无量,拖尾纸上现代名家累累,长达数米。有叶恭绰、杨圻、徐谦、杨天骥、柳亚子、胡熊锷、于右任、沈尹默、冒广生(符铸书)、江庸、曹经沅、向迪琮、曾克端、黄陶庵、钱萼孙及龙榆生共十六家跋,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名家中有艺坛大师、有文坛仝道、有政治名人……各家都以丹林先生属题诗和作跋。有言称诗赠之谊,有记大千艺术生涯,有称世态感怀之叹。此卷珍贵之处在于将一幅小品演绎为一场艺文会事,一份友情记录,一种翰墨因缘。不愧是一次的纸上的文人“雅集”,足见组织者陆丹林先生的“名望”和“人脉”。
&&&& &&&&&&&
&&&&&&&&&&&& 仿王叔明秋山萧寺& 立轴 纸本 1940年作&&& 题识:王叔明秋山萧寺。振羽斋中写奉若飞老长兄教正。张大千爰,时庚辰十月十九日也。钤印:大千(朱文)、平生中表最情亲(朱文)、禅榻生凉碧树秋(朱文)&&& 此幅《仿王叔明秋山萧寺》创作于1940年,正值画家血战古人绘画,从中汲取精华丰富自己的笔墨技法。观画中款识“王叔明秋山萧寺”可知,大千于构思中参以元季四家王蒙之“牛毛皴”,更在画作中借鉴《秋山萧寺》原作,并参以石涛的点苔法。大千中年以前用力最甚的石涛血脉则跃然纸端,攫各家精髓,又不掩己貌,彰显出大千吞古化今的高妙能力。
&&&&&&&&&&&&
&&&&&&&&&&&& 新安江一曲& 镜心 设色纸本&&& 款识:十里危难五里湾,撩人四面列烟鬟。引舟漫怪长年懒,却得推蓬看好山。新安江一曲,以山樵《林泉清集》图淡设色法写之。张爰。钤印:张大千、蜀客、大风堂、三千大千&&& 黄鹤山樵乃大千追习前贤画艺的对象之一。本幅题曰“以山樵《林泉清集》淡设色法写之”,若参照原图,非单取其笔墨设色,即使构图亦袭自刻画。但大千聪明处就是采长补短,得集大成之妙。原作有山无水,大千移《林泉清集》的山居密林为近景,配以新安江之水作背景,故山水兼容其中。山樵笔法绵密细致,而江面则大片留白,点缀远帆数张,紧密虚实的关系,在大千笔下取得均衡,令画面看来协调自然,其融合之功力可见一斑。画上无年款,以画风及画法字体推断,应为四十年代初期之作。
&&&&&&&&&&&&
&&&&&&&&&&&&&& 青城望坡崖& 立轴 1940年作&&&& 款识:张愈隐青城,文潞公买杜光庭读书台,白云溪居之。愈更铲除崄峨,以待东坡之归,山中人因呼其地为望坡崖,后又讹为王婆崖。庚辰六月,张爰。钤印:张大千、蜀客&&& 此作讲述了一段掌故:宋仁宗宝元初(1038),益州张愈屡试不第。上书言边事,荐授秘书省校书郎,不赴任,自隐于家。文彦博(滁公)治蜀,置青城山白云溪杜光庭故居为其住处,六召不应。张愈喜羿棋,乐游山水,闭户着书,未就而卒。著有《白云集》。但脍炙人口的就是那首《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区区二十个字,令他垂名千古。王婆崖为“望坡崖”之讹。在都江堰即青城山间的中兴镇,此地山谷环抱,溪流淙淙,树林茂密,人迹罕至。有“小九寨”之称,张大千直至晚年仍每每为之写照,寄托其去国怀乡之思。此图为其壮岁之作,弥足精到。
&&&&&&&&&&&&
&&&&&&&&&&&& 灌县一角& 立轴&1940年作&& (162.4万元,2010年西泠秋拍)&&&&款识:此写灌县一角也。山川沃壤,襟带形胜,桂林、嘉州称天下佳山水,不能过此。庚辰七月,青城山中,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该幅画作创作于1940年,时年张大千仍居在青城山中,此时其山水画创作开始面向四川地域取材,画风也一改早年浓厚的石涛影子,更具现实生活气息。该画表现灌县一处山水之景,峰峦冈埠,坡陀沙渚,起伏变幻无穷。作品章法严谨,结构奇突。林木葱郁,疏密有致,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笔法似取古人,而又出自新意,深得自然山川的真趣。用笔精湛凝练,毓秀清润中含苍茫浑厚的韵味,变化无穷。整幅图画,大气磅礴,空灵澹宕,充分展示了张大千的绘画风格,为张大千写生山水画之杰作。
&&&&&&&&&&&&&&
&&&&&&&&&&&& 峨眉远眺& 镜心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题识:风雨连朝偶破颜,明窗初见整烟鬟;无端去作人间客,累汝双蛾怨未还。峨眉去青城四百里,每风日晴美,辄能望见之。六月二十五日,送客百步石时,冻雨初过,众山皆青,南望峨眉,屹然霄汉,郁堙不偶,唯我独尊,又不仅钟神秀于西方也。漫为此图,并拈小诗,屈指旧游正一年矣。庚辰七月朔,上清借居,士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却吹长笛过青城、可以横绝峨眉巅&&& 1938年日本占领北平后,张大千辗转来到成都。在当时,重庆是为中国的陪都,是政治、经济、军事的抗战中心。成都则是文化艺术中心,各地文化人士相继聚集于成都。张氏借居于友人家中,尤其是藏书家严谷声的宅寓《贲图》,并以此为基地,四出交会朋友,游览名胜。不久之后,再度携家迁移,来到灌县的青城山,在山顶上清宫中凭屋居住,为青城山的苍翠秀美风光和悠久的人文环境所著迷,在青城三年,四处写生,画出许多以青城景物为题材的精彩画作,还特别为此一时期刻了"上清借居"、"青城客"、"却吹长笛过青城"、"可以横绝峨眉巅"等印。
&&&&&& &&&&&&&
&&&&&&&& 峨嵋清音阁& 立轴&1940年作&&&&&&&&&&&&&&&&&&&&&&&&&&剑门图& 立轴 1940年作
&&&&&&&&&&&&&
&&&&&&&&&&&&&&&味江风帆图 &1940年作& (515.2万元,2010年12月西泠)&&&&款识:(1)味江水出青城长乐山下,太初蜀王征西番,野人以壶浆为献,王使投之江中,三军饮之皆醉,因名。江口石名大险小险,不利舟筏。此风帆片片,聊资装缀耳。(2)桑苎未成鸿渐隐,丹青聊作虎头痴。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庚辰七月,游普照与绝顶,借瞰味江得此草藁,以二石法写之。江心大石纵横,激湍之声数十里外即闻。大千居士记。&钤印:张爰私印(白)、蜀客(朱)、张爰(朱)、大千大利(白)&&&&《味江风帆图》作于1940年,是张大千先生以石涛,石溪二家笔法所作山水。画依味江所流作平远、深远构图,画面广袤,景致深远,心旷神怡。此画原为著名收藏家王有林所藏,1983年张大千去世后,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为纪念这位大师分别举行了《张大千画展》,《味江风帆图》先后被这两个重要展览借展,是一幅广为人知的张大千山水佳作。
&&&&&&&&&&&&&&&&&&&&&&&&& 资中醮坛山& 立轴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款识:资中醮坛山,相传天师尝居于此。庚辰冬月,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该作品画于1940年,正是张大千山水画的画法结合明代文人画法、自然写生而形成自己的风格,为其中年成熟时期的作品,此种风貌与其晚期的泼墨山水画法形成鲜明的对比。画中为资中蘸坛山,位于四川省资中县境内,是四川境内旅游胜地。在当地传说是道家天师传教布道之处,张大千曾在此地写生,此即这一时期的作品。
&&&&&&&&&&&&
&&&&&&&&&&&& 天师池&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款识:天师池在高台山半林麓中,昔天师居石城崖上于此作池,以饮鸟兽,池上又有独房栗十七株,相传天师所手植,故山中人呼为天师栗也。庚辰秋日,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
&&&&&&&&&&&& 玉垒西山& 设色纸本&庚辰(1940)年作&&&&&&&&&&&& 青城秋色&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华阳国志》:望帝之时,曾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以除水害,遂委以政事,已而禅位于开明之,西山隐焉。此写其处也。庚辰秋日,张大千爰。钤印:张大千、蜀客
&&&&&&&&&&&&
&&&&&&&&&&&& 青城山色图& 设色纸本 庚辰(1940年)作&&& 题识:蜀山西南千万重,仙经最说青城峰。青城嶔岑倚空碧,远压峨眉吞剑壁。锦屏云起易成霞,玉洞知明不知夕。钱起青城诗。予取其家数语写之。庚辰十一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
&&&&&&&&&&&& 青城山色&&水墨纸本 1940年作&&&&&&&&&&&&&& 青城山色& 立轴 1940年作&&& 题识:世缘空尽身无缚,来往修然似孤鹤,有耳不令覂是飞,挂向寒岩听泉落。竹懒句。写于青城山中,时庚辰八月也。爰。钤印:张季、蜀客
&&&&&&&&&&&&&&&&&&&&& &&&&&&&&&&&& 青城仙观图&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青城丈人峰&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题识:此从上皇观俯瞰青城上清宫也。写似溥泉先生法家正之。庚辰初冬,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 &&&&&&&&&&&&&& 青城消夏图& 立轴纸本 1940年作&&& 款识:观心解脱叹无方,蹴踏层霄礼象王,撒手定知能接引,到头应共得清凉。相光欲贱三生石,渡海初求一苇航,莫倚阎浮思故土,人间弹指有沧桑。此去年六月避暑青城山中写,题奉岳军老长兄法教。庚辰秋,中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
&&&&&&&&&&&&&&&&&&&青城胜景& 立轴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青城隐逸图& 立轴 纸本 1940年作
&&&&&&&&&&&&&&
&&&&&&&&&&&& 青城望坡崖& 设色纸本&1940年作&&& 款识:文路公镇蜀,买青城杜光庭读书堂故址,以赠隐士张愈,号白云隐居。与可远蜀访之,苏子瞻因有归隐相依之约,愈遂剖险阻,期其归来,故云望坡,乃误为王婆崖也。庚辰八月,写青城望坡崖,用石溪笔法。蜀人张大千。钤印:张爰只印、大千&&& 青城山是张大千艺术生命与世俗生命的双重灵魂所系,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人生角色。大千先后在此寄居4年之久。作为四川人,1938年秋首次造访青城山就离不开了,后举家住在上清宫文武殿。1941年去敦煌写生,返川后再次住进青城山。1948年又故地重游,是青城山给予了画家的灵感和诗情,在灵山秀水的激发下,灵感源源不断,张大千在此作画千余幅,作诗亦颇多。自此,张大千的山水画中再也无法离开青城山的绿,而青城山的这段创作经历,成为张大千“师自然”的一个顶点。&&&&在张大千的山水画中,写实与写意手法结合,在《青城望坡崖》图中,大量留白更是突出了群山的层峦叠峰、气势雄壮,把水墨和青绿融合起来,更加彰显灵气和恬静。
&&&&&&&&&&&&&&&&&&&&&&&&&&&&资中景色&&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题识:资中北岩尚步唐人造像,精妙不减利州龙门阁。庚辰冬日,往游拈笔记之,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
&&&&&&&&&&&& 仿石溪千岩万壑& 立轴 设色纸本&&&&&&&&&&&&&&&&& 山水& 立轴 1940年作&&& 题识: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拟石溪上人画法。爰。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此画为张大千仿石溪画法所作。石溪乃为明末清初四僧之一,擅画山水,主承元四家传统。张大千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其传统功底可谓深厚。此幅山水画构图繁复重叠,境界幽深壮阔,画家多用披麻皴、解索皴等表现技法,笔墨沉静苍劲,荒率苍浑的山石结构,清淡典雅的浅绛设色,开合有序。飞瀑直下,贯穿于整幅画面,创造出一种引人入胜的幽深之境,山水间两人物似在交谈,山水树桥等景物精心安排,更是创造出了一种引人思索的空间,让观者身历其境,体味其中的雅趣妙意,回味无穷,以致情景交融。该画作在体现石溪画法特色的同时也展现了张大千深厚的古典艺术底蕴。
&&&&&&&&&&&& &&&&
&&&&&&&&&&&& 山色映孤村& 镜心 纸本设色 1940年作&&&&&&&&&&&&&&& 湖山拥翠图& 立轴纸本 1940年作
&&&&&&&&&&&&&&&&&&&&&&&&& 春水待鱼& 立轴 设色纸本 庚辰(1940年)作&&& 题识:浪上春云夹浪飞,溪头春水鮆鱼肥。闲人只是闲无事,日出船来月出归。庚辰六月,青城山中作。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张大千四十一岁所作之青绿山水,其时正深究石涛时间,此作用明人青绿之法,作石涛豀岸树石,是其中年细笔之典型面具,可作为此时期用心作品之标准。
&&&&&&&&&&&&
&&&&&&&&&&&& 青城山中听瀑声&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学石溪画,于极笔之见整肃,于极粗重中见秀俊者为佳。写此始未能用重笔耳。故拈此书其上。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蜀客(朱文)&&& 此幅《青城山中听瀑声》从绘画风格及落款看,基本属于四十年代的作品。在巨石大树旁,两位高士策杖遥听远处淙淙流水,潺潺瀑声。从构图到笔墨,隐约可以感受到元代黄鹤山樵及黄子久的笔意,浓厚的拟古意韵源自大千居士早年大量临摹古画,从元明山水中兼收并蓄,从游历名山大川中“搜尽奇峰打草稿”。
&&&&&&&&&&&&
&&&&&&&&&&&& 听泉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题识:听泉入山麓,访旧到松源。踪迹无知处,高枝一挂猿。庚辰秋日,仿大涤子笔,写于青城山中,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此作仿石涛画风。画面右侧峭壁陡立,山石大斧劈皴写出,略施点苔,犹如刀削,笔墨爽利峻迈。崖间伸出数枝松树,松针茂密墨线勾勒,赭色晕染枝干,遒劲有力。山下一高士白描手法写出,身着宽袍,于平石之上临泉而坐,面部秀润,凝神听泉。远处山石用石绿、赭色渲染而出,笔简墨淡,山泉从山涧流下,具有较强空间感。画面前方水草丛生,山石用湿笔写出,雾气朦胧,水面如镜。画面构图截取峭壁景色,不拘陈法,布局新奇,近景、中景、前景层次清晰。作品笔法丰富,墨色干湿并用。
&&&&&&&&&&&&&&
&&&&&&&&&&&& 秋山载酒& 镜心 1940年作&& (448万元,2011年1月)&&& 款识:秋山载酒,秋水无边。扁舟容与,寻我诗仙。庚辰秋日,张大千爰。钤印:张季、大千&&& 《秋山载酒》不仅体现了大千仿古时期作品之风,也反映了大千文人画意的审美情趣。作品笔墨爽利峻迈,淋漓清润。前景山石粗线勾斫,浓墨点苔,密密麻麻,墨气淋漓。远山细笔勾勒轮廓,湿笔以淡墨皴擦融和,表现出山峦阴阳向背、高地远近。用墨浓淡干湿,或笔简墨淡,或浓重滋润,极尽变化。淡赭敷山,花青着山头松林,幽幽然层林浸染。运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构图新奇,局部特写,人舟突出,舟中友人把酒交谈,诗意盎然。画中山水,可观、可游、可居,一种潇洒的出尘之念油然而生。
&&&&&&&& &&& &&&&&&&&&&&&&&&&& 层峦幽壑图&&1940年作&&& 款识:扁舟溪上独悠然,板屋苍茫起暮烟。自有秋光供啸傲,买山不用杖头钱。庚辰八月,仿石涛上人笔,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朱文)、大千大利(白文)
&&&&&&&&&&&&&&&&&&&&&&
&&&&&&&&&&&& 看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仿石涛山水 &立轴 1940年作&&& 题识:(1)庚辰八月,青城山中仿白秃和尚笔,寄奉敬予道翁博教,张大千爰。(2)麓台从玄宰上窥子久,石溪亦从玄宰上窥子久,面貌各不相袭,正如临济、云门各穿,不借走路。敬予道兄当代麓台,南海黄君璧则今之石溪,予偶尔学步,衣冠优孟,未敢作登坛想也。大千居士又记。钤印:张爰、青城客、张爰之印、大千&&& 此作为大千寓居青城山时所画,以高远取势,画面右侧,危崖陡然升起,略呈左倾态势,流云缭绕其间,中段小径曲折,通向画外,山势险峭处似无前路可行。一曳杖高士拾阶而上,驻足半山,探身眺望后山流泉。悬崖间两道高流飞坠,在山势转折处跌宕起伏,复又顺势而下,汇入山坳幽谷,荡起升腾的雾气。涧水潺潺穿过桥阁水榭,奔涌而出。右侧崖下杂树并陈,茂草丛生,三株虬木自画面右下角婆娑斜逸,与上方横陈夭矫的松枝,形成交互穿插的动势,益发显出断崖之危。青瓦山斋隐现林间,视线逐崖而上,越过榛芜遮蔽的山巅,则见堆叠连绵的峰峦,渲染出悠远飘渺的韵味。全作浅绛设色,山石、树干染赭石色,杂草、树叶、屋瓦等罩花青色。略带装饰性的钩云,既烘托出青城之幽,又营造出空间感,增添了高古之气。草木间的点点霜红,则喻示着秋天的到来。题识中言,此作以石溪笔墨出之。画中山势的排布、中景山顶朦茸的草木,皆是以石溪笔法为主,但又与石溪苍茫、荒率的秃笔渴墨皴擦不同,兼具深密与松秀,显示出他对元人的心得。石溪之外,前景中斜出的大树造型和枝叶,以及独立山腰观瀑的点景人物,大千中年以前用力最甚的石涛血脉则跃然纸端,攫各家精髓,又不掩己貌,彰显出大千吞古化今的高妙能力。
&&&&&&&&&&&
&&&&&&&&&&&&黄海松云& 立轴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鸣弦泉& 立轴
&&&&&&&&&&&&&&&&&&&&&&&&& 峨眉三顶& 立轴&庚辰(1940年)作&&& 题识:峨眉三顶。庚辰十月,写寄春渠道兄博教,大千弟张爰,时在渝洲。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张大千此幅为其四十一岁之作,其时他是风华正茂,更兼笔墨已趋成熟,於石涛之法,亦登堂入室。此幅构图,全用清湘之法,而皴法苔点,则参用王蒙之法,此正其中年画作之面目。整幅面积不大,而境界广阔,是他过人之处。
&&&&&&&&& &&&&
&&&&&&&&&&&& 华山险境 &立轴& (138万元,2011年11月维塔维登)&&& 题识:百尺兼千尺,(嵚)崎叹岳灵。人疑穿古井,身已驾云軿。斧凿仙游戏,猿猱梦杳冥。长吟追李白,高处摘飞星。此华山千尺(幢)。水经注所谓天井游也。自青柯坪至落雁峰只此一路可通。井口有铁盖,铁盖一合则一丸泥封函谷矣。其上为百尺峡,亦陡绝而不以险畏者,崖不甚修也。过车箱谷二里许为犁沟,再上为猢狲愁。皆须攀鏁,百纡崄巇,令人战栗。大千居士写并记。钤印:大风堂、大千私玺&&& 本幅描绘的是“自古华山一条路”的险境,乃指青柯坪往主峰攀登的险道,其下为幽深的峡谷,上为西峰绝壁,攀登这千米危崖,须历经五大险关,即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擦耳崖和苍龙岭,途中几乎无路不险。有诗云:“幢去峡复来,天险不可瞬,虽云百尺峡,一尺一千仞。”此幅以饱满的构图表现出华山的险峻,画面层峦叠嶂,层次丰富淡远,皴法细致严谨,设色明净浑融,岩石瘦硬崚嶒,境界阔远灵逸。从中可见画家已将传统山水的笔墨与自然景色结合起来,其自运山水渐入佳境。本幅无年款,大千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曾作过多幅同类题材、构图类似的作品,应属于这一时期的作品。
&&&&&&&&&&&&&&&&&&&&
&&&&&&&&&&&& 华山莲花峰&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黄山断凡桥& 立轴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
&&&&&&&&&&&&&&&&& 秋山观云& 立轴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题识:大壑藏舟计未酬,增江南去浪悠悠。天华劫尽空惆怅,不见黄龙峒口游。庚辰夏,似鸿勋先生博笑。大千居士并题。钤印:张爰、大千大利、蜀客、大风堂
&&&&&&&&&&&&& &黄山胜境& 1940
&&&&&&&&&&&&
&&&&&&&&&&&& 黄山百步云梯&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款识:此黄山百步云梯也,由前澥至后海必经之路,三面皆空,状如鲫鱼背,行者势如飞度。庚辰八月,与友之道长兄閒话黄山之胜,因为写此请正,时同在青城上清宫中。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两到黄山绝顶人(白)、青城客(朱)
&&&&&&&&&&&&
&&&&&&&&&&&&&&&&&&&&& 坐看松泉& 立轴 设色纸本&&& 跋文:此张大千游敦煌之作,其徒刘顗出赠吾友耀卿。时随行谢稚柳亦有画,榕华见而爱之,耀卿并举以赠,一时艺林传为韵事。丁未立夏,意芗陈子奋识于桂香书屋。钤印:陈子奋印(白)&&& 疏疏落叶浅秋天,乘兴高层话晚烟。坐久形骸无物似,随风飘上对山巅。叶轩孙书于乌石山斋,乙卯春日。钤印:乌石山斋(朱,二次)、叶轩孙(朱)
&&&&&&&&&&&&&&&&&&&&&&&&& 黄海松云& 立轴&&& 黄山以其三奇:奇云、奇松、奇石,吸引了历代画家为之写照。《黄海松云》以工笔重彩为之,刻画细腻。一株迎客松,蓬勃伸展,二高士伫立崖顶,山间回荡着云雾,偶见几株红叶,山石巍峨,峻峭险奇。画面以纵向取势,突显黄山的险峻,以高远法布局,层层叠叠。先以墨笔勾写出山石结构,稍加皴擦,再敷以赭石、汁绿,层层分染,最后罩以三绿、三青。这就是工笔重彩的大致作画步骤,而在山水画中专门称之为“大青绿”,甚至用金粉勾勒,作金碧山水。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及五代。大千对此画法做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同类的亦有《仿张僧繇设色山水》、《巫峡清秋》。张僧繇的画作早已无法得见,真正对他启迪较大的还是敦煌壁画,他曾评论敦煌壁画时说:“元魏之作,山林之气胜,隋继其风,温以朴,宁静之致远,唐人丕焕其文,浓绿敦厚,清新俊逸,并擅奇妙,斯丹青之鸣凤,鸿裁之逸骥矣!”可见他十分推崇唐代的壁画,以唐代的壁画再推演出张僧繇“凹凸花”的晕染法。不难发现《黄海松云》与大千师法张僧繇的作品如出一辙,呈现出浓丽厚重的色调,同时又有几分雅致与清新。
&&&&&&&&&&&&&&&&&&&&&&&&& 黄海松云& 镜框 设色金笺&& (482万港元,2010年5月香港佳士得)&&& 题识:黄海松云。蜀人张爰写于大风堂。钤印:张爰、大千大利、游戏神通、两到黄山顶人&&& 此金碧山水约为四十年代的作品,属大千先生以‘自然为师’的时期。除了临摹历代名家的画作,吸收传统的滋养外,大千爱好游山玩水,游遍世畀各地,从自然中吸取生灵之气。黄山向来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誉,大千亦认为它的山势最奇,最富变化。大概受老师李瑞清‘黄山看云,泰山观日’的影响,大千爱游黄山,而早年写黄山之景亦不少。常用印‘两到黄山山顶人’是友人方介堪于他第二次游历黄山后刻。他曾于,1936年三次往游,以写生画稿,照相作日后参考。
&&&&&&&&& &&&&&&&&&&&&&&& 黄山松云&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黄山松云。以宋人法写之,茅盾仁兄正之,张大千爰。钤印:大千、张爰私印&&& 在大千笔下,黄山的云海和苍松的生命力似乎更加旺盛。他从不以繁茂的松树去表现黄山,而是灵活运用以小见大,以少见多的绘画手法,将那万棵苍松隐藏在云海之中,让人去用心灵去感受,去心领神会,去耐心品味,给人一种松苍茫和崇高感,画出了黄山的别样骨气和精神。《黄山松云图》,他用娴熟的绘画手法,具体形象地展现黄山松云美景,松有神,云有魂。作品中一高士立于山颠,仰望对面奇松,脚下白云环绕,一派黄山奇景。自题“以宋人法写之”,也彰显出大千学古、化古的高超技法和魄力。
&&&&&&&黄山& 镜心&&&&&&&&&&&&&&&&&&&&&&&&&&&&&&&&&&& 黄山莲花峰& 设色纸本
&&&&&&&&&&&&&
&&&&&&&&&&&&&& 黄山天都峰& 镜心&&& 此幅以没骨法绘制的《黄山天都峰》虽不是传统概念中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其以色写画,且设色艳丽的特徵,还是很容易让人与唐朝李氏(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所开创的青绿山水画风相互联系。大千在1936年绘制的巨幅青绿山水长卷《华山云海图》的补记中写道:“此卷初师僧繇法,既而略加勾勒,遂似李将军矣。”这是对卷首题“永吉老兄索仿吾家僧繇没骨山,追忆当时情状,写此请正”的补充和诠释。通此青绿山水长卷及两段说明文字可以了解大千先生绘制的青绿山水作品,大多是将张僧繇的没骨画法与大小李将军的青绿山水中精细的勾勒相融会,进而形成独特的大千青绿山水。在此幅画作中,大千先生也提到“用没骨法”,惟一不同的是没有沿用李家青绿山水中再行勾勒而显得愈发工整细密的绘制手法,但其青绿山水的风貌还是显著而突出的。
&&&&&&&&&&&&
&&&&&&&&&&&& 拟米家云雨图& 镜心 设色纸本&&& 此图题记:“拟米家云雨图”。即拟米芾和米友仁,其画山水烟云深潤,好以湿笔勾皴點染,在当时是种大胆的突破。大千先生虽只提及“米家”,其实在画中仍融入了大千最为追崇的石涛。石涛即有与此幅极为相近的一幀作品,只是画中没有题记,从风格上看也应是对米家画作的摹临。此幅作品是对照石涛畫作的临摹,还是以米家《云雨图》原本为对照,現已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此幅画作中坡岸及苇草是大千先生以石涛笔意配置、增补的。
&&&&&&& &&&&&&
&&&&&&&&&&&& 枫林之下独徘徊& 镜心&&& 款识:枫林之下独徘徊。大千居士。 钤印:张季、大千&&& 大千所画红叶枫树,在其一生,尤其是中、早年的大量山水画作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大千作设色山水,大多只以极淡雅的赭石、花青、石绿着以薄色。如果再施以对山石、崖壁的大面积的墨色皴点,画色难免素雅有余而明快灵秀不足。在这样的气氛下,大千常常加上一株红艳、挺俊的小株枫树,整幅画面瞬间冲溢出一股生机与灵动,还增加了作品的层次和情趣。红叶枫树往往在大千的山水画作中显现着画龙点睛般的神奇作用与功效。此幅作品以大株红叶枫树为主题,这在大千的山水画中是很少出现的。
&&&&&&&&&&&& &&&&&&&&&&&& 秋到泉流&&镜心&设色纸本&&& 款识:秋到泉流瘦,山深树影肥。大千居士。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在大千先生一生绘制的山水作品中,为数众多的是那些以名山大川、奇峰胜景、峡江幽谷、叠峦飞瀑以及野逸山居为题材的恢宏画作。如此幅般平展、开阔、寂寥、静逸,卻内容丰富、刻画细腻的江南水景,在其原本稀少的以水乡为题材的画作中,突显一枝独秀且尤为难得。整幅画面中,水景广阔、屋舍错落,却不见一船、一人;树木葱郁、云淡天高,却只有三五只归去的飞雁。先生刻意省略了最喜用、也最擅长的点景人物和泊船、帆影,这在先生的山水画作中是不多见的。其精雕细琢般刻画并营造出的别样而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恬静,是来源於画家的真实感受和超越於现实的真情创造。
&&&&&&&&&&&&
&&&&&&&&&&&&&探雪寻梅& 镜心 设色纸本&&& 款识:探雪寻梅图。蜀人张大千。钤印:张爰之印、大千、明知壮则老&&& 雪景,在大千先生的山水画作中出现,应该说是很少的。画得少,却画得如此精彩和娴熟,让人们了解到大千先生绘画素养的全面与画技的精深广博。近人画雪景,大多在景致完成后施以素色,甚至喷点而成。大千先生此作完全以对景物的描绘自然烘托出冬寒之际的白雪皑皑、天地一色,这种技法是山水画中最难掌握的绘画功力与技巧。其难度在于既要内容丰富,又要整体统一、和谐。胡佩衡先生解读白石老人《雪山图》时也曾坦言:“中国山水画表现雪景最难。”
&&&&& &&&&&&四季山水& 四屏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款识:(一)百劫归来气未输,又从黄澥梦天都,鼠肝虫臂人间世,收拾余生入画图。大千居士张爰。(二)文笔生花近人游,黄山春多谓已枯,萎不复知其所予,接山綕从始信峰。大千居士爰。(三)谁将活火此中然,争道轩皇浴后仙,我恐尘根都涤尽,看花未了世间缘。内江大千张爰。(四)遥天突兀耸双峰,云气冲门午不镕,可惜少陵看得未,并刀祗解剪吴淞。庚辰夏孟,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大千父&&& 《四季山水》作于1940年,是大千盛年以古人笔墨印以真景的佳作,四屏构图各异,以董巨长披麻皴为主,参以元人折带皴法,并以小青绿法设色,用笔秀润,设色鲜雅,通卷行云流水,从容自得,给人一种清新高雅的视觉享受。画中题诗亦是大千一绝,大千作诗不拘律格,信手拈来。
&&&&&&&&&&&&
&&&&&&&&&&&& 归途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
&&&&&&&&&&&& 登涉佳境& 镜心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 款识:许椽好游山水,为体便登涉。人许非徒具有胜情,实得济胜之景也。剑辰仁兄请正,庚辰嘉平月,弟爰。钤印:蜀客(朱文)、张爰(白文)
&&&&&&&&&&&& &&&&&&&&&&&&&& 山水&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题识:曹能姑游峨嵋记云:山中桥非一,此可称桥,一桥受一水,一水目一河,来有黑白之分,若挟为舞,若转而赴,势不相下过桥,姑狎夕之,乃济有石状如牛心,受水所激而成,有前后牛心,守前者白水,后者黑水也。谓之符文,水山志称双桥,相传左桥建自轩辕游胜峰时,水从天龙潭绕。白水当百来,石桥自古至今,几经举废,水从几老洞绕洪桩坪,黑水守百来,庚辰二月,张爰。钤印:张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
&&&&&&&&&&&& 西秦第一关& 立轴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款识:此从七盘关北上,初入秦界,路极陡峻,境亦幽邃,昔称牢固关,为秦之咽喉,今更名西秦第一关也。庚辰春日写记,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爰&&& 《西秦第一关》,明显吸收了北宋郭熙《幽谷图》的笔法,险峻的山石,岩间的树丛,石罅中泻出的清泉,以淡墨画山,用浓墨写树,境界清幽,颇有笔简气壮、景少意长之妙。把西秦第一关的幽美而险峻描绘得出神入化,堪称张大千的精美杰作。
&&&&&&&&&&&&&&
&&&&&&&&&&&& 嘉陵胜境& 立轴 设色纸本
&&&&&&&&&&&&
&&&&&&&&&&&& 嘉陵江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313.6万元,2010年12月浙商拍卖)&&& 题识:峡势入朝天,江鱼荐馔鲜。盘空凿明月,驰想挟飞仙。青霭人家住,丹霄客梦想,龙门思礼佛,椎鬬一怆然。嘉陵江明月峡极险峻,其上为朝天栈,蜀江之有峡自此始。敬斋先生属正,写此请正。雍、梁要道,先生数经之地,视此有一二笔入前否?庚辰春仲,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朱)、大千居士(白)&&& 题跋:此张大千所写嘉陵江图。庚辰,大千年四十一岁,时正寓青城山也。戊辰(1988年)春仲,稚柳题,时年七十有九。钤印:稚柳(朱)、壮暮(白)&&& 《嘉陵江图轴》是大千庚辰春(1940年)在青城山应敬斋所嘱而作。这一年是大千以成熟的艺术风貌正式迈向世界艺坛的开端。40年以后的创作虽然还有石涛的气息,更多的是自家面貌。此图比石涛《江天山色图》更加豪放和大气,在浑厚沉稳的内涵中更增添了秀逸灵动,造境的幽深转折、树木的勾皴点染、人物的形态描绘,手法更为丰富多变。此图于半生半熟的宣纸上,用松茸的笔触,写出峡江的险峻山势。巨岩屹立,奇树俯仰。尤其是栈道及船上的人物,有26人之多,这在大千山水中是罕见的,也给静穆的大山带来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动感。溪水迥婉呈曲线流淌,山中深处几幢茅屋让人浮想连篇。图中大千用笔纵横挥洒,中锋、侧锋交相运用,披麻、斧劈、折带、卷云皴融合一起,粗看气势磅礴,细看回味无穷。设色用赭色、花青二色,高雅而充满韵味。
&&&&&&&&&&&&
&&&&&&&&&&&& 嘉陵明月峡& 1940年作& (667万元,2011年11月北京艺融)&&& 款识:峡势入朝天,江鱼荐馔鲜。盘空凿明月,驰想挟飞仙。青霭人家住,丹霄客梦悬。龙门思礼佛,椎断一怆然。从朝天驿买舟,经明月峡下利州作,蜀江之有峡自此始。庚辰春日,追旧游写此,张爰。素侄留念,时同在成都。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此件《嘉陵明月峡》,画于1940年,是仿古阶段后期的作品,当时画家42岁,正在成都。他追忆自己游览嘉陵江时的情形,将写生与仿古结合起来,描绘了一幅气势激昂的峡江胜景图。&&& 图中左侧的石壁,整体呈现竖直上下的纹理,而对突出的两个石块,画家调整了笔调,按山石的姿态转换了用笔的方向,变成左下至右上方向的皴染,石块的轮廓以清晰的方笔勾勒,表现出坚硬的结构。他的笔法是古人的,而景物却从写生中得来,显示出独特面貌。此画的构图方式新奇,取景蜀江两山相夹的狭窄通道,右侧截取细长的一条状山壁,进行特写,高耸简括,布局新颖。与之相对,左侧山石刻画具体详细,有人物、树木、山间险路,景观丰富。画面设色清淡,水墨湿润,意境清丽苍茫,气势壮阔。
&&&&&&&&&&&&&&
&&&&&&&&&&&& 杜甫诗意图& 设色纸本 庚辰(1940年)作&&& 题识: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庚辰秋日,写老杜句于青城山中。大千爰。钤印:张爰、张大千
&&&&&&&&&&&&&&
&&&&&&&&&&&& 朝天驿& 立轴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题识:峡势入朝天,江鱼荐馔鲜。盘空凿明月,驰想挟飞仙。青霭人家住,丹霄客梦悬。龙门思礼佛,雅斵一潸然。朝天驿,买舟下利州作。庚辰冬日,写于成都。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此画作于1940年,大千时居成都,画作为追忆自己昔日游嘉陵江时的情形。这个阶段大千的山水画渐渐脱离石涛的影响,已有走向董巨的倾向,且融入写生的体验,山水又多一番进境。此幅即为将古人笔墨与真实山水结合起来,章法新奇,通过高耸的巨岩和盘曲的水道呈现出峡江的地理特征。图中巨岩屹立,奇树俯仰,溪水回转,山顶和山下均有茅屋,景物构成甚为奇特,尤其是前景一艘船上竟有11人之多,这在大千山水画较为罕见,也给静穆的山水带来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动感。画法上,用笔纵横挥洒,中锋、侧锋交相运用,披麻、斧劈、折带皴融合一起,既表现出山石怪异的物理结构,又不失峡江磅礴的气势;设色用赭色和少许花青,显得清净高雅。整幅构景简括巧妙,造型奇异生动,笔墨清新自然,意境清丽苍茫,为大千仿古出新的山水佳作。
&&&&&&&&&&&&&&
&&&&&&&&&&&&&巫峡清秋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题识:妾住长干近凤台,君行滟滪浪成堆,愁风愁水日千回。断雁不传云路信,寒雅自引客舟来,襄王神女费疑猜。浣溪沙。庚辰夏孟,为听泉写巫峡清秋图并题。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
&&&&&&&&&&&& 清湘笔意 &立轴 设色绢本 1940年作&&& 题识:流水含云密,渔人罢钓归。山中境何似,落叶鸟同飞。拟清湘老人,庚辰秋孟写于青城,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此件作品绘于1940年,张大千因抗战已避居四川青城山。虽是临石涛之作,但也极为精彩。构图极其简单,前景中的芦苇水草和小溪将画面分为左右两段,中景两位垂钓归家的渔夫,远景则水、岸茫茫。笔墨技法变化多端,配合着远中近处的山石及茅屋和赭色的全面运用,加以设色的点缀,极尽变化之能事,体现出张大千过人的绘画技巧和综合功力。
&山水& 手卷
&始游山记山水卷&&手卷 1940年作&&& 题识:曹能始游山记云:中桥非一,此又称一桥受水,一水自一洞来,有黑白之分,若挟而舞,若挟而赴,势不相下。过桥招狎,久之乃济。有石状如牛心,受水所激而成,有前者白水后也。庚辰二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好梦(朱文)、西蜀张爰(白文)、张大千(白文)、大千唯印大年(朱文)&&& 引首:三千大千境界。大千先生写曹能始游山记山水卷五十年。应在六十三年后,癸未敬署。余姚后学堪白吴平。钤印:吴平(白文)、堪白(朱文)&&& 吴平题跋:大千先生示署庚辰二月则为西元一九四○年,民国二十九年,盖当先生四十二岁,是年亦先生方前赴敦煌,旋因其二兄善孖逝世,复仓促返渝,则是卷或成于往返之前也。予既署引首,再考其岁次如此。九十二年癸未九月堪白再识。钤印:吴平(白文)、堪白(朱文)&&& 王北岳题跋:大千先生作画,前期以学石涛、八大为主。一九三六年前,曾三上黄山,并关注黄山画派,吸取浙江、梅瞿山、查二瞻、萧尺木、程穆倩、孙疏林等之长而揉入石涛、八大画法中用笔瘦劲,意境清逸,一种幽寂深邃之气,正是山水画中之高深境界。此册所绘既在民廿九年,则显然系受黄山画派影响后之作品。至先生晚年侨居海外,创倾墨泼彩之法,使画面苍浑沉厚而自然天成为中国画开一新境。观者于此正可窥见其茹古出新,开创来叶之精神,此亦大千之所以成大千者也。岁次癸未九月下浣,后学王北岳拜识。钤印:王(白文)&&& 周澄题跋:中国山水画绘世幛长幅虽难,而写长卷尤难,盖手卷布局不同于立轴及横幅当卷摊开,每一段有一段之景,而通幅之结体又须气贯景连,虚实掩映,远近逶迤无所不用方见作者匠心独运,情境交融。大千先生此卷写曹能始游山记,应为早年之作,笔墨精到,画中每见笔断还连,墨染渍湿之处,而生熟交织,巧拙互用,一派荒率天真之趣,整卷一气呵成,章法井然,颇为可观。癸未初冬于居山堂后学蒪波周澄拜识。钤印:周澄(白文)、蒪波(朱文)&&& 此幅山水长卷,作于1940年,此时张大千的山水画风受八大、石涛影响很大,同时也从黄山画派的画作中吸取营养,其用笔利落、灵秀,画风俊俏、爽利,作品风格雄健灵秀,严谨流畅。画卷以游览的顺序开始,坡石丛树先做铺垫,继而峰峦迭宕,高潮迭起,幽谷奇峰,连绵不断,气势雄伟,时而江平如练,孤舟独钓,岸上茅屋数椽,草木掩映,炊烟人家;时而密林丘壑,烟云氤氲,恍如仙境。最后画卷在远山丛林处结束,引人遐思,意犹未尽。画中所绘溪岸苍松,造型挺拔,笔健墨丰;山岩兀立,结体雄壮,皴擦点染有度;松下执杖男子,则纯以淡墨勾勒。整幅作品造景中规中矩,笔墨讲究法度,可以看出画家此时对黄山画派的学习和再创造。画作的引首和跋语为台湾著名书画家吴平和书法篆刻家王北岳所写,对画作进行了品评鉴定。
&&&&&&&&&&&& &&&&&&&&&&&& 黛山雨後&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款识:高低螺髻照江潭,倒插千条碧玉簪。好是残阳新雨后,看他染黛与施蓝。辛巳春暮,写清人黄莘田句于皋兰客邸。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此图作于甘肃兰州,正值春意渐逝,夏日渐浓之时。据载,张大千携家人及众弟子于1941年3月抵达敦煌莫高窟,临习壁画,而兰州正是去往敦煌的必经之路,也是张大千绘画艺术再度变法的临界点。《黛山雨后》对于张大千书画艺术的鉴定和鉴赏来说,是无可比拟的标本。无论从画风还是款识来看,《黛山雨后》处处体现了张大千临古而不泥古的风格。款识的书体略长,体势左低右高,结体外露而内含,气韵密集处不可插针,疏朗时亦可走马,可见张大千已然将李瑞清和曾熙的书体风格杂糅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大千体。画风的变化与书风相类,松针的画法、人物的塑形和线条的勾勒、山石的皴法、苔点的斑驳,依稀中仿佛还可以看到石涛、张大风、石溪等前贤的些许影响,但这些影响绝对不是简单的移植和复制,而是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的再创作,辛辣的笔锋和着花青、赭石、墨、水的融合与流动,或正或倚,或横走或翻转,暮春雨后山岚的清蒙似含露,苍茫而不荒寒的宁谧跃然于纸上。
&&&&&&&&&&&&
&&&&&&&&&&&& 兴龙山色& 镜心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170万港币,2010年4月香港苏富比)&&& 款识:榆中兴龙山,林木蓊郁,居然南中景色。予以春暮来游,高处犹雪,则与吾蜀峨嵋同也。辛巳三月。大千居士爰写于皋兰客次。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1941年春,大千先生率眷属再赴敦煌。自成都出发,先抵甘肃兰州,待徐悲鸿学生孙宗慰前来会合。盘桓期间,与门人往游榆中名胜兴龙山,谒成吉思汗陵寝,夜宿太白泉。此行作画多幅,以纪游迹。本幅即兴龙山纪游之一,乃游毕返兰州所写,兰州古名“皋兰”。兴龙山,又名兴隆山,风景秀丽,古迹极多,有“陇右第一名山”之誉。大千以其景与南中相近,故画中非险峻高峭之势,入眼处只见林木苍郁,连绵聚结,烟岚回荡盘旋于山峦蜿蜒间,遂采董巨法状之,细腻绵密,尽是一片江南清润秀色。
&&&&&&&&&&&&
&&&&&&&&&&&& 松岩仙馆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280万元,2010年7月西泠)&&& 款识:偶记袁中郎“磵底有人穿洞出,山间投石隔邨闻”二语,戏图之。辛巳六月,蜀郡张大千爰,写于汉安。&钤印:张爰(朱)、大千居士(朱)&&& 《松岩仙馆图》是一幅命题画。袁中郎的两句诗:“磵底有人穿洞出,山间投石隔村闻”,为其意境感染,命笔图之,成就此画。由此让人想到了画家的几种类型,一类有画无文,一类有文无画,还有一类则图文幷茂。图文幷茂幷不是指画中非要有长跋,很多优秀作品未必都有长跋,但是很有看头。有看头必定有“文”,这是耐人寻味的。这从一个角度向画画人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命题:画画从何入手?以笔者所见无论从何入手,文化都是最重要的一条。张大千是第三类画画人。此画以石涛笔法描绘中郎诗意,满幅构图,前景古松倚石,松下高士踽行,山腰有庙舍瓦屋。高士涧底行,虽与庙舍相去不远,却为垂岩所阻,相闻不相望,一种诗意已出画面。张大千骨子里就具诗人气质,作此画于诗意十分拿捏,绘来得心应手,潇洒得很。
&&&&&&&&&&&&
&&&&&&&&&&&& 仿石涛笔意& 立轴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题识:收拾渔竿上草愁,凤凰无迹不堪游。秦淮水落石头出,天印山高明月留。谁把笛声哀苑柳,且听笳曲动清秋。夜深风急芦花浅,幽梦全消六代羞。辛巳八月写为松庵年兄博教,清湘大涤子写并识。钤印:清湘老人、眼中之人吾老矣&&& 此件张大千仿石涛笔意作品酷似石涛面目,笔墨技法变化多端,肥、瘦、方、圆、横、斜无所不有,而且配合着墨、水、赭色的全面运用,极尽用笔变化之能事,体现出张大千过人的绘画技巧和综合功力。而所绘内容,则是石涛常绘题材:远山、近人,留白而形成的江面,一直从远处延伸并与近景相连通。嶙峋的山石占据了画面右侧的大部分,蜿蜒生长的奇松顽强地生长在山顶,赭色和墨色将画面分成前后远近两景,让人感受到一种悠远;而掩映在近处山林中的楼阁,则带给人一丝丝温暖。张大千的仿古作品也往往备受推崇追捧,此画即为“大千笔、石涛意”的典型代表。
&&&&&&&&&&&&&&
&&&&&&&&&&&& 仿唐寅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1941年作&&& 题识:茶灶鱼竿养野心,水田漠漠树阴阴。太平时节英雄懒,湖海无边草泽深。唐子畏仿山樵笔,是为仅见。辛巳(1941年)开岁,试笔临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
&&&&&&&&&&&& 敦煌三危山& 立轴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题识:《孔安国传》:三危西裔之山,舜窜三苗于三危,禹贡三危既宅是也。随志:《敦煌县志》有三危山,今俗名升雨山,在城东南菫三峰耸峙,如危欲坠故云。辛巳六月,遣暑莫高窟,与三危日夕相对,遂写此。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 &&&&&&&&&&&& 峨嵋九老洞& 设色纸本 辛巳(1941年)作&&& 题识:峨眉九老洞在九岭岗初殿上,黄帝访天皇真人至此,遇一老人洞外,问“有侣乎”,答以九人,故名。洞深窈莫测,旧有入者,然炬行三十里,闻鸡犬鼓乐音;蝙蝠如鸦,扑炬而灭,遂不得竟其行。辛巳人日,写于成都,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
&&&&&&&& &&&&&&&&&&&& 青城天下幽& 立轴 纸本 1941年作&&& 款识:西风檞叶秋,小雨莓苔路,幽人唤不应,萧然四山暮。仿黄、王合作,辛巳秋日,蜀郡张爰。钤印:张季、大千&&& 题跋:此予居青城上清宫时所作,匆匆逐已三十二年矣,孰谓丹青不知老耶。六十二年八日,张爰翁。钤印:张大千长寿大吉又日利、癸丑
&&&& &&& &&&
&&&&&&&&&&&& 秋溪涤尘& 镜心 设色纸本&&& 款识:谁将丹汞此中然,争说轩皇浴后仙。我恐尘根都涤尽,者花来了世间缘。凡温泉皆作琉璜,余怀黄山汤泉浴之朱砂,香气隔月不散。大千作。钤印:内江张爰(朱文)
&&&&&&&&&&&&&&&
&&&&&&&&&&黄山紫云庵&&设色纸本& (268.8万,2012年5月北京保利)&&&&&&&&&&&&&黄山胜境& 镜片 设色纸本&&& 题识:浣尽缁尘入紫云,万年沉绿染衣裙。木莲花落灵根在,时有幽香习习闻。黄山紫云庵在汤泉上,山门有木莲一株,西方产也。予两度来游,皆不值花时,为可恨耳。爰。&钤印:大千(朱文)、张爰(白文)&&& 《黄山紫云庵》,笔墨清润,笔力雄健,讲究法度,追求意境。既有酣畅淋漓、内涵深厚的传统人文意蕴,又有雄奇瑰丽、清新俊逸的写真精神。整幅作品清新雅丽,岩涌飞流,翠竹拂风,简笔勾勒出的人物有如神来之笔。紫云庵又名茅篷庵,位于黄山紫石峰麓,后依紫云岩,始建于乾隆年间,是当时香火较为鼎盛的场所之一,门口植有木莲古木。张大千曾两度来游,皆不值花时,遗憾之余,却在此幅画中让木莲盛开,让人观之不由会心一笑,清趣油然而生。
&&&&&&&&&&&&
&&&&&&&&&&&& 春山远眺&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897万元,2012年6月北京保利)&&& 题识:自爱南坡笋蕨鲜,一春仍贮买花钱。琴翁酒伴如相闻,只在疏林秀石边。辛巳春日,写李竹懒句,似松岭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张爰,时将西出嘉峪,展佛敦煌,信装弄笔,愧未能工,幸谅幸谅。钤印:张季、大千居士&&& 《春山远眺》是张大千1941年所作的一幅山水佳构,绘高士隔山观水,颇有意蕴。此画全幅的山石皴法和直树,特别是中景延展到远处的树木和苔点、以及茅屋村舍等,是以石溪的笔法为主,而近景腾云驾雾的点景高士及悬崖上的古松,画法却都是石涛的影子,其造型与结构,则又受到张风的影响。全画设色青绿,表现大千先生在三、四十岁时,综合各家风格以及写生所开创出个人的面目,显示他对装饰色彩的高度兴趣。张大千善於师古人也善於师造化,其山水作品无论仿古人笔意还是自家手法,都能传递出一种“生气”,一种清新的感觉,这正是张大千山水画的“真髓。”
&&&&&&&&&&&
&&&&&&&&&&&&&岸边闲坐& 立轴 设色纸本& (184万元,2012年6月北京保利)&&&&&&&&&&&&&&&&&&&&&&& 1941年作&&& 题识:东风又送酴醿信。早吹得愁成潘鬓。花开犹似十年前,人不似十年前俊。水边珠翠香成阵。也消得,燕窥莺认。归来沉醉月朦胧,觉花气、满襟犹润。仿卢鸿乙草堂图笔法写此,并书宋人钟过步蟾宫词,漫作于大风堂中,蜀人张大千爰。钤印:蜀郡张爰、大千豪发、大风堂、两到黄山绝顶人&&& 在大千的山水画或高士图中,此幅在构图、笔法及意境的营造上均面貌独具。此图写宋人钟过《步蟾宫》的词意,描写古人春游的场景,这种回首岁月时的刹那间惆怅,以及面对山水时的悠闲情致,或者与大千的心境是一致的。画中布局大开大合,近景处奇形怪状的山石排列成一种罕见的环状结构,露出一角水面,水面波光粼粼,泛起浪花。左下侧高士盘腿端坐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面朝湖水,似在幽思;后面童子站立执葫芦,只见背影。远处水面开阔,水岸上杂草丛生。景致清幽,人物生动,颇为契合钟过词意。笔法上较为谨细,大千言“仿卢鸿乙草堂图笔法写此”,卢鸿乙为唐玄宗时期的谏议大夫,因不愿做官,在河南登封的卢崖瀑布隐居、讲学,此处后被称为“草堂”。王蒙和项圣谟均曾以《草堂图》为蓝本作画。吴湖帆曾在画论中言:“项圣谟一生得力于卢鸿乙《草堂图》,树石点画,无不逼真,前人云与宋人血战者,实不知与唐人血战也,见《草堂图》者自知之。”可知《草堂图》的地位。大千之山水受王蒙影响甚深,此图中严谨而富于变化的结构,准确的造型,精谨细致的笔法,以及画中流露出的高雅气韵和明净清和的意境,均可见到这种影响,又在各方面自出机杼,实乃大千师古又创新的山水画佳构。
&&&&&&&&&&&&
&&&&&&&&&&&& 载舟观园图& 立轴纸本&&&&&&&&&&&&&&&&&&&&&& 江上觅句& 设色纸本&&& 款识:蜀人张爰,大风堂下。钤印:张爰私印、阿爰、大风堂、大千豪发&&& 此作画面天真雅致,简洁内敛,笔简墨淡,功力老辣。画中野鸭安详静卧,岩石植被稀疏,比八大的原作少了些愤世嫉俗,多了些柔美渊穆,胜在恬静自然,一任天机的意境,符合长大千一贯的细腻做派,同时对精神把握到位,不失八大深意,可谓意味隽永,实为张大千精彩之作。
&&&&&&&&&&&&
&&&&&&&&&&&& 松陵春色& 镜片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
&&&&&&&&&&&&&闲钓图& 镜框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款识:闲钓溪鱼鱼满串,旋沽邨酒盈尊。归来记得挂船处,秋水斜阳树一根。辛巳秋画,属郡张爰。钤印:张爰、大千&&& 大千的笔墨清澈纯净,意境优雅:近处的水湄,浅生的芦苇,细小虬曲的柳枝,半掩半露的小舟,远方的三孔桥,都在静雅中含羞默默。清风徐来,吹动着萧瑟的林木,吹拂着水面的波纹。落日秋风野水湄,扁舟宜有五湖思,一股出尘之意萧然而生。此帧作于1941年,此一阶段张大千作品的主要特色是以自然为师,较为工致。构图上仿若信笔为之,但磊落之间层次分明,将丘壑置于心中。文人画家向来讲究逸笔草草,此帧逸笔为之,寂寥中窥得境界,始令人知画境植于心境,非胸襟彻廓者不能为之。
&&峨眉龙门洞& 立轴&1941年作&&&&&&&& 导江玉垒关&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龙门奔流&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
&&&&&&&&&&&& 高士策杖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此《高士策杖图》是张大千在辛巳(1941年)春日所作,是大千42岁壮年之作。此图分远中近景三段式构图,远处山峰林立,水村渺渺,中景江水茫茫,一舟独钓,近景高士策杖徐行,双松耸立,江亭俨然。在秀逸灵动中已显出浑厚沉稳的内涵,隐然有仙逸之气充溢其间,树木的勾皴点染,人物的形态描绘,手法丰富多变,整个画面高雅而充满韵味。
&&&&&&&&&&&&&&&&&&&&&&&&& 临流独坐&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391万元,2011年12月西泠)&&& 款识:仿赵仲穆笔。辛巳秋,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白)、大千(朱)&&& 张大千画高士亦喜欢与劲松或古木为伴。他在绘制背景的时候,往往随着人物的改变而取用不同的笔法。除了拿手的石涛,还可以从他身边的无数古画中找到出处,岂止董源、赵孟俯、王蒙、还有唐人的壁画,无不使人物与背景看上去浑然成章。本幅《临流独坐图》作于1941年,以几株参天古树为主体,屹立于画面下方,前景中突出一块临江的盘石,高士独坐其上,远眺对岸。虽然他自题“仿赵仲穆笔”,然而在青绿设色的老干虬枝与葱郁树石之间,若隐若现的还是来自石涛的那些粗率的笔触、干涩的线条与墨深笔湿的横涂竖抹。高士的头型以卵形开脸,侧面勾勒,发线高过额头,其袍服笔调简逸,独以红色突出其于画中的中心位置。只有远景处的轻岚重峦,颇有些许董家意味。
&&&&& &&&&&&&&&&&&观瀑图& &立轴&&&&&&&&&&&&&&&&&&&&&&&&&&&
&&&&&&&&&&&&
&&&&&&&&&&&& 松泉图& 镜片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款识:宋人松泉图。辛巳春日,临似廷梁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张爰,沱水邨居。钤印:张季、大千居士&&& 《仿宋人松泉图》是张大千的重要山水作品,在张大千一生追抚宋元风格的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画面底端如高古游丝的细笔的水波纹是典型的大千画水法,其艺术性也可窥见一斑。前景作乔松危崖,繁枝密叶,高士坐卧于坡岩上赏瀑,高士的造型属于大千所谓的“大风堂登录商标”典型。对山峰侧的垂瀑直本而下,在云树沉沉之间隐没于松梢,复转折为奔流曲泉冲出山脚,注入溪涧激起水纹涡漩。此画山石层叠而上,辅以直苔,点出山脊走向,然后以花青赭石两色层层渍染,造成土石浑厚草木华滋的效果。树晕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鱼竿配节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