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利马机场首度利马市政厅是怎么样的

安第斯之巅(秘鲁):利马,王者之城
“...来利马大教堂,多半是为了看看皮萨罗,在他的墓前,我又想到科尔蒂斯,墨西哥的‘征服者’。墨西哥和秘鲁,当时是西班牙的新大陆拓张事业的两张王牌,这两位常胜将军,最终结局如何?科尔蒂斯回国后被国王软禁在托莱多,此后再没能回到新大陆;皮萨罗则根本没能活着回西班牙...十六世纪的世界被一种冲动而偏狭的英雄主义所裹挟,而这些英雄,最终得到的是什么?这个世界,又得到了什么?皮萨罗那残缺断裂的肢体已在利马大教堂里躺了五百年,但愿这日日夜夜里天主的召唤,能让他明白一些人世的道理...”
利马是秘鲁的首都,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位于秘鲁西海岸线的中央,Chillon, Rimac,
Lurin三条河交界的河谷,西临太平洋,气候潮湿,气温宜人,夏天温度很少超过31度,冬天则很少低于13度
一般所说的利马都市区,还包括海港城镇Callao,就是国际机场所在地。这整个地区有九百万人口,占了秘鲁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也是美洲第五大城市
利马的工业包括有纺织、纸、油漆、和食品,Callao港口的运输业也是lima经济的重要部分。虽然经济稳步增长,但目前利马空气污染很严重,所以正在强制执行汽车废气排放检查和推广使用电动车
利马的历史很久远,在前哥伦布时期,这一带有多种印第安部族先后定居,也包括从南部侵入的Wari,随后,15世纪的印加控制了这里,但很快就被西班牙殖民者击败。西班牙人的统领Pizarro没有选择印加的都城cusco作为西班牙秘鲁殖民地的首府,而是在lima新建了一座殖民城市,建城时间是日,主显节期间,皮萨罗给利马起名为Ciudad
Reyes,意即王者之城。不过,Lima这个当地名字也留传下来,其来源成谜,现存最古老的西班牙文秘鲁地图,该城被同时标示为Lima和Ciudad
de los Reyes。由那时遗留下来大量天主教建筑,使得利马古城区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依赖于与美洲其它地区、欧洲和远东的贸易网络,利马的经济在殖民时期迅速发展,在年间,成为西班牙语美洲仅次于波哥大和墨西哥城的经济、文化中心。但17世纪以后,利马也多次遭受太平洋沿岸的海盗侵袭,不得不多次加固城墙。1746年,利马遭遇大地震,有相当多建筑毁坏,随后利马的经济实力就逐渐衰退了,同时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城市也开始兴起。一向保守的秘鲁,也开始兴起了独立思潮
1820年,解放者Jose de San
Martin的阿根廷、智利联合独立军进抵lima城下,保皇党撤出,圣马丁就被请入城中,发布了秘鲁独立的宣言。独立战争后,利马就成为秘鲁的首都,但直到19世纪中后期,利马的经济才开始恢复,代价是贫富差距也逐渐拉大。到太平洋战争期间,利马被智利占领,当地贫富阶级之间、本地人和移民之间也爆发了冲突
到了20世纪,利马在1940年再次遭遇大地震,城市大部分被毁,随后的重建过程中,开始有大量安第斯地区移民涌入,随后lima的城市界限开始不断外延,直到今天成为巨大的都市
我就是伴着拥挤的人流车潮,来到利马中心区,从movil
tours的车站出来,就有几辆出租车正在候客,有的就是黑车。因为空调吹得全身不适,我也就不想多耽误了,正好有个黑车司机拦住我,我就告知了旅舍地址,他看了我的地址和我事先打印出的地图,就报价10sol,我也懒得还价了,直接上车出发
结果到了发现距离很近,即使给5 sol都嫌贵。我预定的青旅叫1900
hostel,大部分游客到lima都住在海滨的豪宅遍布的miraflores区,但我觉得我对古城、历史中心区更感兴趣,这里也比miraflores便宜,所以就决定住古城这边。位置很好找,在全城主干道La
Vegas大道(或者叫Arequipa大道)路边,对面是艺术博物馆。旅舍占据了一处老房子,前台staff英语都很好,查护照、登记个人信息、交钱(没有要tax,如果当场没钱也可以check
out时再交)后就带我到房间
我预定了一个不含卫生间的private,两张单人床,房间除了床就只有一幅桌椅、一个沙发、一个电扇,没有任何其它设施,但空间还不小,不觉得拥挤,更重要的是有个很高的棚顶,有一般房屋一层半高,很像我在墨西哥城中心住过的旅舍。公用卫生间也很干净,洗浴间和厕所数量都够,不会出现排队等候的情况。wifi是免费的,但也许因为house太大,只能在lobby用了。lobby除了沙发桌椅,还有个小餐馆、酒吧,有台球桌可以免费玩,另外的公共区域也有电脑、电视等。后来听有驴友抱怨这里有些房间临街早上特别吵,我的房间在另一侧,所以没觉得。唯一让我不满的是我住的几天旅舍里还住了一些本地的孩子,看来是几个相熟的家庭一起来lima旅游,但白天大人们只自己出门游逛,却把小孩儿都留在店里,都是男孩儿,上蹿下跳十分吵闹,惹得很多住户都不满意,不过旅舍的staff也没什么办法
行李放在房间,稍微休息了一下,等身体不适感好一些,就带了随身物品出门,找饭馆吃晚饭。天气依然闷热,海岸地区的样子,我也习惯了。旅店所在地区十分热闹,虽然天黑了,但车流人流仍很密集,因为是几条宽阔的主干公路交汇地,很多去城内外的不同地方的小巴、中巴在路边揽客,主要是下班回家的人,有些车已经十分破旧了
从住的地方走了一条街,发现最多的饭馆还是chifa,中餐馆,于是找了一家人比较多店面比较漂亮的。虽然店里很多中国书法、挂图,店门口也有中文店名,但伙计都是本地人,收银台里似乎坐着管账目的华人。菜单也都是西文,好在还有图片,于是点了一碗馄饨,一碗汤面,伙计似乎是听懂了,最后端来一大碗馄饨汤面...不过很便宜,才6sol,吃完肠胃舒服多了
结账之前又买了一瓶矿泉水,在路上食品店买了一些果汁、点心,都不贵,和我之前到过的几个秘鲁城市没什么区别。回到住处就简单收拾一下,洗漱休息了,晚上刚睡时因为天热就没关窗(但也没看电扇,因为电扇看起来很脏很破),又没有纱窗,蚊子飞进来很多,胳膊和腿上多处被咬了,被折腾醒了之后,赶快关上窗,就好多了,但天气热,就睡得不很舒服
在lima的第一觉睡到早上8点多醒来,洗漱后到lobby旁的餐厅吃早饭,是包括在房费里的。非常basic的典型青旅早点,两块面包,一杯果汁就是全部了。吃完饭发现,把房门钥匙锁在房间里了,只好麻烦前台的人取了备用钥匙帮我开门。这一天出门前先找旅舍里常驻的travel
agency代理买大巴票,这个travel
agency本来主要卖cusco的tour和旅舍,但也卖其它地方大巴票,我下一天就要去paracas,可惜值班的店员说他们不卖直接到paracas的票,只卖到pisco的,而我已经看过攻略从lima是有直接到paracas的大巴的,至少cruz
del sur是肯定有的,值班店员也说让我自己到cruz del sur的售票处去买,离旅舍很近
咨询了旅行社销售代表,就出门办事、游玩了,先找前台要了一份附近的地图,特别是问清了Sur大巴售票处的地址。到街上先看了一眼天,因为lima的天空有一种特别的现象,就是白雾,是在附近其它城镇没有的,据说和污染有关系,但还没有严重到中国那样的雾霾状态。我看确实是,也加上本来就多云,几乎见不到太阳
沿着Arequipa大道往南走,到左手边看到一个巨大的公园Parque de la
Reserva(后面游记还会谈到这个公园),走过公园地段,到Emilio
Fernandez大街,路口一栋粉色殖民建筑非常显眼,建筑顶上阿根廷国旗高高飘扬,显然是阿根廷大使馆了,从这里沿着Fernandez大街往东(仍是Parque
de la Reserva公园一侧),走过公园地段,就能在路北边看到一个较大的长途车站,很多大巴公司在站里,但Cruz del
Sur的售票处要再往东走过这个车站范围,就在路边看到了。这里也只是sur的售票处,并非车站
到售票处直接问下一天下午到paracas的车,事先在他们的网站上查过,是有的,在售票处贴的时间表上,似乎班次比网站上显示得还多,空座也还有很多很多,我就买了最晚发车的一班,2点半发车的,这样可以在lima多玩一些时间,二等座(双层大巴楼上的)55
sol,相当贵,也就是因为到paracas的巴士不多(据我事先了解只有sur和Oltursa),所以只好认了,如果有movil
tours估计能便宜一半(不过我真的不确定movil
tours到不到,因为后来在paracas也见到它家的车了,不过也许是旅游包车)。买票时候依例要登记个人信息,检查护照,复印件也ok
买完车票,就按计划打车去miraflores和博物馆了,这部分内容在另一篇lima游记中记叙,这里只讲古城地区。这天晚些时候,从miraflores的larco
mar打车回centro,到武器广场,司机大叔话很多,刚开车的一段一直和我聊,虽然他懂的英语很少,但也阻挡不住他聊天的愿望,我在秘鲁这么多天,虽然没认真学过西语,但很多词也逐渐熟悉了,偶尔也能听明白他说的大概意思,例如说中国人口多少呀,秘鲁中国人很多呀,这样子的。为了聊天,还险些在一个路口顶到前面等红灯的出租车的车尾上,把大叔吓坏了。不过后来因为互相说不懂,也就不聊了,直到中心广场之前,看到一家chifa,店里伙计正在门口扫地,司机问我,中国人还是韩国人?那面孔一看就是中国人,我就告诉他,chino,他就来兴致了,问我如何区分中国人和韩国人,这么复杂的问题用西语问出来,我竟然当时听懂了!不过我就不知道该怎么用西语来回答了
快到中央广场的时候,逐渐看到街区上老房子多起来,都有明显的秘鲁殖民时期特色,例如凸出街面的木窗。在武器广场大教堂一侧的路口,付费下车,因为广场的几条路都封路了,不允许机动车通过。利马的plaza
de armas也叫plaza
mayor,是1535年皮萨罗为利马城奠基之处,至今都是全城的中心。在1523年西班牙国王钦定的利马城市规划里,就有计划建一座中心广场,以这里为核心向四周铺展街区,呈典型的殖民地城市的格子状。广场初步建成后,当时的一些旅行者就觉得,这里不比西班牙本土的任何城市的广场差。作为秘鲁全国瞩目的焦点,这里在殖民地时期用于集市以及斗牛等公众活动,后来也用于宗教审判。到1821年,解放者圣马丁在这里宣布秘鲁独立。初入广场,确实没有让我失望,面积很大,建筑风格协调一致,布局丰富而不拥挤。本地人和游客都聚集在广场上,人气很高
广场中心最引人注目的是喷泉,最早建于1578年,随后多次重修,到今天的样子
广场周围都是全lima和全秘鲁最重要的宗教、政治建筑,有利马大教堂,秘鲁总统府,利马市政府,主教宫(archbishop's
palace)等,先来到东南角的lima大教堂,(Cathedral of
Lima),在1535年开建,直到1622年才基本完工,之后又多次重修、翻新,不过基本结构和facade从来没有改变过。是利马大主教掌控的教堂,也是全秘鲁宗教地位最高的教堂,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曾两次来到这里。门面是三条宽大的doorway,中央的叫做door
forgiveness,在其上,没有如惯例摆放利马的市徽,而是放置了秘鲁的国徽。facade上还有很多雕刻精美的圣徒的雕像。两座钟塔是新古典风格,并且受到北欧的影响
入内参观,门票10sol,也可以再加些钱,找西语或英语的讲解。但买票时发了英语、西语的小册子,我觉得内容就够详细了。内部可以拍照,但不能用闪光灯。虽然教堂很古老,但内部的装潢基本是18世纪晚期新古典主义的作品
在悠久的历史中,教堂收藏了大量油画,悬挂在教堂内不同位置,也有个展厅是专门展示精选的油画的
除了主体大堂,两侧还有14个chapel小教堂,每一个都有精美的圣像、神龛、油画,很多历史比翻新的大堂更古老
但这里在进门后右手边第一个chapel是可以随意参观的,不需要门票,这里埋葬着西班牙殖民军的首领、印加的“征服者”、利马的建城者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壁画上画了他指挥殖民军在秘鲁征战的场面
皮萨罗出生于1470年代西班牙的特鲁希略,是一位步兵军官和贫穷妇人的私生子,据说和墨西哥的“征服者”Hernan
Cortez还是远房亲戚。1509年,他第一次跟随探险队远航到美洲,随后在中美洲到处游荡,在1519年起攫取了巴拿马城市长的位置,做到1523年。因为传闻中秘鲁的富足,和科尔蒂斯在墨西哥的成功,皮萨罗也想在秘鲁打出一番天地来。于是从1524年起组织秘鲁的征服活动,但前两次都出师不利。因为在新大陆得不到足够的支持,皮萨罗就返回西班牙亲自游说了西班牙国王,得到了征服活动的特许状,也得到了大量财力物力支持,于是在1530年再次从巴拿马出发进入秘鲁。战事的转折点出现在1532年11月的cajarmaca战役,印加国王atahualpa被皮萨罗俘虏,印加人用一整屋子黄金当赎金要赎回国王,但皮萨罗还是在1533年把atahualpa处死了(并纳了atahualpa的10岁妻子为妾),此举引起了殖民军内很多同僚、下属的不满,认为皮萨罗越权行事、胆子太大。同年皮萨罗攻克印加都城库斯科,秘鲁征服活动结束。两年后,皮萨罗在利马建城,西班牙秘鲁殖民地的格局,初步形成
由于与征服战争中的同僚在利益分配上的争执,皮萨罗在利马的日子并不好过,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自己的地位和权势。直到日,长期争执终于爆发了武力对抗,此时的皮萨罗已经60多岁了,在一次饮宴上,一队武装士兵突然闯入他的住宅,与他的宾客和侍卫短兵相接,大部分宾客逃散了,侍卫大多战死,皮萨罗本人奋力斩杀两名敌人后,在胸部连中数剑,毙命于台阶之上。临死之前,他用颤抖的手指沾着自己的鲜血在台阶上划了十字架,嘴里不停呼喊着Jesus
Christ,一代枭雄,就此殒命
因皮萨罗的尸体被敌人斩首,所以他入葬的时候头部和身体是分在不同地方的,由于时间长久,人们也不确定准确位置了。在19世纪末,他的身体和头被重新组合起来下葬在lima大教堂,但1970年代教堂方面专门请美国的法医专家来做了鉴定,发现身体并不是皮萨罗的,连伤口的形态都和史书记载的他死亡的情形不同。费了一些周折,才找到真正的皮萨罗尸身,重新组合了下葬的
来利马大教堂,多半是为了看看皮萨罗,在他的墓前,我又想到科尔蒂斯,墨西哥的“征服者”。墨西哥和秘鲁,当时是西班牙的新大陆拓张事业的两张王牌,这两位常胜将军,最终结局如何?科尔蒂斯回国后被国王软禁在托莱多,此后再没能回到新大陆;皮萨罗则根本没能活着回西班牙...十六世纪的世界被一种冲动而偏狭的英雄主义所裹挟,而这些英雄,最终得到的是什么?这个世界,又得到了什么?皮萨罗那残缺断裂的肢体已在利马大教堂里躺了五百年,但愿这日日夜夜里天主的召唤,能让他明白一些人世的道理...
在lima大教堂,两处地下墓室也是对游客开放的,从大堂就有入口下台阶进去,虽然久已不用了,但仍保存了一些尸骨供人参观,有一个墓室只有人头骨,而另一处墓室保存了几具完整的尸体,并且配有文字和图片说明,死人是如何下葬的。我胆子小,事先就知道这里有墓室,所以如果不是看到有其他游客先下去了,我是不会下去的,虽然里面亮着灯(据说有时候也不开灯的)
从lima大教堂出来,在大教堂北边紧邻着有个小教堂,这里是给本地人做祷告用的,随意进入,我到的时候,正有祷告活动,厅内的长椅都坐满了,还有很多游客、本地人站在后面
再往北,就邻接着Archbishop's
Palace(主教宫),这里是利马大主教的居住地和办公地,最早是皮萨罗指定为主教居住地的,后来也曾被用于警察局和监狱,在教皇的建议之下才又改为原先的用途,现在所见的建筑是1924年建成的,体现了neo-colonial风格,不过我没看明白这里的入口在哪儿。大教堂和archbishop
palace前的台阶上,也坐满了游客和本地市民,因为广场上的长椅数量十分有限,早就被坐满了
在广场的北侧,是总统府Government Palace,也叫做House of
Pizarro,1535年就由皮萨罗建起,作为当时秘鲁殖民地的政府所在地,这个地点更早是印第安人的坟地。目前所见的建筑是20世纪翻新的,采用了法国巴洛克风格,设计师是秘鲁籍波兰人Ricardo
Malachowski,不像厄瓜多尔和墨西哥的总统府,这里是不对游客开放的,所以游客的关注点一般在总统府门前的卫兵,叫做dragoon
Guards,每天固定时间举行换岗仪式,不过我没赶上。这里最热闹的时候是有群众集会的时候,我第二天上午去San
Francisco又路过广场,发现就正有群众集会,很多人都聚集在总统府门前,还吸引了很多电视台
再绕过来,到广场西北侧,这里有个喷泉小广场,是park of the flag
在这个小广场旁边,大广场西北侧,是市政厅Municipal
palace,是利马市政府。这个地盘原先是pizarro等征服者私人所有,后来成为市政用地,目前所见的建筑是20世纪重建的
广场周围的其它建筑也都是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和市政厅一样,大部分涂抹了统一的黄色,醒目大气,搭配着棕褐色的木窗,而总统府、大教堂的白色砖石墙壁,也和整体颜色风格协调一致。另外值得称赞的是,广场四边公路的交通管制确实让游客步行安全有了保障
简单参观了武器广场,就按照LP书上的walking tour路线,走到圣马丁广场去。这两个广场之间是Jiron de la
Union步行街,穿过5个街区,从武器广场西南侧,就是正对总统府和大教堂的一角,走上这条街。街上很热闹,虽然不像Larco
Mar那样高端,但也是店铺密布,并且也有一些大商场、快餐店,还有casino
在步行街中段,有个外观十分精致的巴洛克教堂Convento de la
Merced,最早建于1541年,随后不断翻新,这里游客不多,本地人正在做祷告,我也随着走进去看看,中央和两侧的很多altar上圣像各异,但都是十分精美的巴洛克、文艺复兴风格。在入口右手边还有个银色的十字架。这里可以随意拍照没人管
走过这条街就到了利马城中心第二重要的广场圣马丁广场,这里虽然不像武器广场那样人潮涌动,但也有不少本地人在这里闲坐、散步,还有人正在这里进行政治、宗教活动宣传,围拢很不少人。广场四周也都是殖民建筑,但比武器广场的更高大、更新一些,广场中央是圣马丁骑着战马像民众致意的铜像
在广场四周,早就看到Gran Hotel
Bolivar大饭店,就在步行街走出来右手边,广场西侧,据说是利马城第一座豪华酒店,虽然今天看起来已经远远比不上那些国际连锁品牌大酒店了。门口有个老伙计,我刚要往里走,他看我不是房客,就拦住我,我就说只进去看看,拍拍照片,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因为是LP书上推荐的景点,估计来这里参观的游客也不少。lobby的圆形大厅和拱顶很漂亮,周围的酒吧、走廊很有历久弥新的范儿,还有辆老爷车停在lobby里展览
从圣马丁广场,按照在旅舍拿的地图,就沿着Jiron de la Union继续往南走,到Ave
Uruguay右转,再走一条街就到了Arequipa大街了,再往南走,一共步行了约15分钟左右,回到住处。在Ave
Uruguay的路口,还看到一处教堂Iglesia la
Recoleta,天蓝色的外观非常吸引人,而且非常古老,最早是1606年建成的
晚饭依然在附近的chifa解决,但换了一家,没有去前一天去过那家,点了一盘蛋包饭,花了9sol,在附近小店买了些饮料带回住处,晚上整理了一下照片、游记就洗漱休息了。抱着侥幸心理又开了一会儿窗,结果立即被文字全身攻击,赶快把窗关了,才没再被侵扰,不过天气实在热,本来计划开电扇,但晚上忽然全house的插孔都没电了,虽然照明系统还正常,所以不仅无法用电扇,也无法给手机充电。也就将就着睡了,不过后来睡得还不错,手机我也一直插着,第二天清晨来电了,等我醒来时候已经充满了
第二天早上9点多被楼道里乱跑的孩子吵醒,这些小孩儿也不知道要在店里住多久,家长也不管。洗漱后收拾行李,把大包存在专门的储物间了,只带着随身行李。在餐厅吃完十分简朴的早点,就出门了。虽然昨天探访了Plaza
de Armas和Plaza San Martin,但古城里还有个重要的景点,San
Francisco修道院没看。这一天天气仍然晴朗,但很热,后来想想估计是我整个行程里最热的一天
从住处步行到San
Francisco,仍要经过武器广场,比昨天更热闹了,有很多民众正在准备游行、集会,还吸引了很多电视台的记者,以及警察。我只短暂停留了一下,就沿着总统府东墙,绕过总统府,到Ancash街,右转后走一条街,就看到San
Francisco的门口了,不过我没有急着进修道院,而是绕到修道院西侧,先去了LP的walking tour上推荐的公园Parque
Muralla,公园似乎有个收费岗亭,不过我从旁边的步道走进去,也没人拦我。这个公园看来很受附近居民的喜爱,不少人在这里乘凉、散步,有带小孩儿来的,也有情侣来谈情说爱的。为方便游人休息,这里修建了一长串凉棚,放置着长椅
公园在Rimac河滨,Muralla意为city
wall,lima建城之后沿河修建了城墙,但这组城墙在19世纪城市扩张的时候拆掉了,如今在Muralla公园里还残存了一些城墙的根基,在这里修建了绿地公园,特别有历史感
这里还有20世纪美国一位雕塑家雕刻的皮萨罗像,同样的作品有两个copy,一个在美国,另一个在西班牙,这位艺术家本想把第三尊像送给墨西哥,但墨西哥人没兴趣收,只好再送到lima来。本来放在lima武器广场上,但由于皮萨罗的形象由于近年全世界对殖民主义的批判而逐渐减损,lima政府就把它搬到Muralla公园里了。雕像旁边还有个城墙历史的博物馆,不过没有开门,LP上说这个小博物馆开门时间erratic
从这个公园并不能看到Rimac河,因为还有一段距离,并且有高速公路挡住视线了,但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对面的小山,和山上的贫民窟,都是破旧的房屋,却喷涂成鲜艳的颜色。贫民窟目前占整个利马市的三分之一,多集中在郊区的这样的山坡上,是紧密的简陋木屋式建筑
在公园里简单转转,就到San Francisco教堂去,Convento de San
Francisco是利马古城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一部分,年间建造,随后的多次地震对建筑造成了严重损害,尤其是1970年的一次。教堂建筑是西班牙巴洛克建筑的典范,花岗岩雕刻的门面为随后建造的lima其它教堂树立了榜样。门前的小广场有很多鸽子,还有个小巧精致的喷泉
进教堂不用付费,随意参观,也可以拍照,内部拱顶的装潢则混合了西班牙和摩尔人风格,历史上的多次翻修也加入了不同的风格元素。最著名的是主祭坛,全木制的,不过我到的时候正在维护,罩了一层帷幕,看不见,不过两侧的altar也很精美
在教堂广场的侧面,是博物馆的入口,也就是以前的修道院部分,这里也有地下墓室可以参观,另外还可以到教堂大殿的二层。门票7sol,似乎不能自由参观,有英语or西语的讲解员,要在入口大厅坐等,等凑够人数由讲解员带领参观。内部不许拍照。因为是周末,本地游客不少,西语的游客已经组了多个tour了,我还没有第二个可以结伴的英文有游客,但他们也不打算让我等很久,于是找了个讲英文的大婶,就开始带我参观了
这个修道院里原本包括7个cloister,包括主庭院和一些厅室,但在历史上多次改建过程中有些损毁了,有些赠与兄弟单位了。教堂通往cloister的通道里使用了1620年代的塞维利亚釉瓷砖,至今还呈现出鲜艳的色泽。同样古老的还有木制的顶棚,也设计成精美的样式
开始参观后,很快赶来一对欧洲情侣,加入了我们的英语讲解。导游就带领我们逐个参观cloister,包括会议厅、祷告室、饭厅等。很多房间都收藏了大量殖民时期的油画,例如Diego
Puente画的秘鲁版最后的晚餐,耶稣和十二门徒一起吃cuy,就挂在饭厅里。这样的画Puente一共画了三幅,后来我在Arequipa的修道院也见到一幅,但在cusco大教堂有一幅尺寸大很多的。还有很多风格鲜明的鲁本斯画派的作品。讲解员解释了在拉丁美洲的教堂为何收藏了大量油画,是因为早期向印第安人传教的时候,语言不通,只能通过绘画来展示教义,同样的道理,也是为什么拉美的教堂门面上的圣像雕饰都极其复杂精细,也是为了向当地印第安人说明教义
接着到了图书室,古朴的木阁楼里收藏了25000种古书,包括在征服战争以前的印第安文献,举世闻名
有个通道,来到教堂大殿的二层,这里有精致的木雕刻画了众多圣徒的故事,并且有详尽的双语文字说明,讲解员就让我们自己看看。从这里俯瞰教堂的大殿,视野也很好
最后来到著名的地下墓室,这个catacomb是利马最古老的,一直使用到1808年,快装不下新尸体的时候,lima政府在市郊修建了一个新的墓地。但这个地下墓室直到1943年才被发现。讲解员说只有富人才有钱买单独的墓穴、空间,普通屌丝死了只能堆在集体墓穴里,就是一个大槽,为了防止尸体发霉发臭,就在尸体上铺一层土,等新的尸体来了再堆到上层。这些人都是买不起棺材的。所以发现墓室的时候,大约有七万尸体,只剩下遗骨随意堆放在狭窄的通道里,没有可能分清楚谁是谁。不过我看大部分都是四肢骨架,几乎没有头骨和躯干,很奇怪
目前可见的基本是原始建筑,也有部分restore、加固,除了对墓穴墙壁的翻修,这里还为游客准备了一处特殊的景观:这里有一处空荡荡的圆形大坑,一些完整的尸骨就被搬进来,排列成车轮的辐射状,几何对称性的美感,体现在人体的遗骨上,成了一种很怪诞的组合,不清楚教堂的人当初是怎么产生这样的想法的
因为进出墓室的tour一个接一个,所以人很多,有时候还要等在外面片刻才能进入,所以并没有觉得很恐怖,内部也都有照明的。在这里还看到很多暗道,有的显然是与修道院教堂连结的,导游说墓葬仪式后只有死者的直系亲属可以和修士一起抬着死尸从巷道进来。但据说这里还通过复杂的秘密通道连结了中心广场的教堂和宗教审判所,但由于担心损毁地面建筑,一直没有清理挖掘,现在都暂时封闭了
参观完san francisco,就回到主广场,本来计划是再去看看殖民时代住宅的代表Casa
Aliaga,按照LP上的地图,沿着总统府西侧(面对总统府左手侧)的外墙走了一条街,这个casa应该就在马路西侧左手边的拐角,这里确实有个casa,不过街上并没有明显标识,也没有看到有对游客开放的入口。我只好先后问了路边的警察和一些路人,都指给我不同的方向,最后也没找到,只好放弃了。回来后看网上的照片,应该就是我看到的路口的房子,但估计是当时不是open
hour,这旁边就是沿河的市民公园,也有不少人在这里休息、锻炼身体。接着就仍在这总统府西外墙的街上走进一条商品街,找了家小餐馆吃中饭,虽然距离武器广场很近,但也不贵,一个menu才6.5sol,又要了一盒软饮料也才2.5sol
吃完饭就不想再走了,在广场边没有交通管制的街上打车回旅舍,司机要价7sol,还价到5sol,再往下砍不动了,如果不是旅游景点,这样的距离3-4sol足够了。回到住处后赶快提了行李,再出门打车15sol去Cruz
del Sur的专用车站。出租司机都知道这个地点,即使不知道车票上也写了地址,在San
isidro区,不在centro区域。到了Sur车站一看,确实是peru第一大bus公司的派头,占地面积很大,配套设施齐全,除了售票厅咨询台、候车室、停车场和boarding区,还有面积很大的cafe和网吧。puerta一共有4个,每个上车口有牌子写明下一班车发车时间、终点站。我到了候车大厅,很快就找到了我要乘坐的去paracas车次的puerta,实际上去paracas/ica/nazca方向的车次不少,我核对了发车时间才确认了我应该在哪个puerta等候
等了不到10分钟,就开始boarding了,虽然是短途车,至少不是过夜车,也是用双层大巴运营的,似乎cruz del
sur没有单层的大巴,我只在cusco和圣谷地区见到过它家的中巴。我买的是二层的普通座位,semi
cama,只坐了不到一半人,发车之前也有人上车给每个座位摄像,安保措施很严格,虽然上车时没有认真检查行李。准时发车,就离开lima前往paracas,开始了秘鲁南部的行程
再回到利马,是整个trip最后一天,从cusco乘飞机到lima,应该是转机后飞回美国,但转机时间是10个小时左右,中午到,半夜走,我就打算利用下午和晚上时间,再到城里转转。于是先到洗手间换了衣服,lima的气候和cusco、圣谷很不同,很热。之后就把多余的衣物、大背包存在机场,只带随身物品进城就可以了
LIM机场只有一个terminal,国内和国际都在一个大厅里,二层是联通的,但一层出发柜台是隔开的。从到达口出来,右手边就是存包处,是个写着"left
luggage"的窗口,要价是4sol/hour
或者24sol/天,我正在算我需要存多少小时的时候,一位刚存完包的大妈提醒我,如果超过24sol了,就按天存,不要按小时了。窗口里的工作人员看到他们的奸计被识破了,显得很不愉快。我算了算确实超过24sol了,就按天存,当场要查护照,但不用交钱,给了一张打印的凭条,取包时候交钱。在机场一楼大厅还有给客人打包行李的,有4、5处柜台,伙计都统一穿着黑绿相间颜色的制服,35sol打包一次,就是把行李用塑料布包紧,千万不要把他们当成存包的!
先去了Pueblo Libre区的博物馆Museo
Larco,然后才按计划再到centro来,看个Reserve公园。从Larco博物馆出门,就有几辆出租车相隔一定距离停在路边,看我出来就都热心招呼我,我就说要去Parque
de la Reserva,司机都知道这个公园,可以看magic water喷泉,实际上我刚到lima住在1900
hostel的时候,离这个公园很近。于是第一个司机出价10sol,我嫌贵,他又不肯降价,我就走到第二两车,司机出价20sol,我更不想搭理他了。他看我要走,竟然说这个公园今天看不成喷泉,因为在清洁!那么怎么办呢,他就说载我去miraflores,便宜,15sol...我只好赶快躲开这些奸诈的司机,来到博物馆旁边的主路上,随手拦下taxi就上车,让司机去Reserva公园。司机报价7sol,我半块钱也砍不下,从距离我估计这应该是正常的价格了
虽然我看地图并且在我当初住在lima古城区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公园的位置了,但这个司机看来不是特别清楚,先看到了附近的另一处大公园Exposition公园,我看目的地不对,就没下车,司机再问这个公园的警卫,才知道准确方位,再载我过去。付钱下车,入口是售票处,想不到一个公共公园还要买票,本地人外国人都一样,4sol票价
Reserve公园占地8公顷,是一座新古典风格的城市公园,形状很不规则,夹在Arequipa大道和Republica大道之间。是由法国设计师Claude
Sahut设计的,在1926年由秘鲁总统倡议修建,在1929年完工。之前,这里是附近Park of the
Exposition的地盘。这里最著名的是El Circuito Magico del Agua (the magic water
circuit),是13处风格、规模不同的喷泉的组合,是2007年竣工的项目,还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最大的喷泉组合)。这个工程花了利马市政1200万美元,总有人批评这是一项毫无意义的浪费的面子工程,后来竟然还卖门票的,也成了人们诟病这个公园、批评市政府的重要原因。虽然被批评,但我看这里本地人很多,虽然不是周末,但也有不少家庭、情侣、以及单个人来这里散步、游玩的,外国人却不是很多
走进公园后有明显的路标指向不同的喷泉,先看到的就是主喷泉Magic Fountain (Fuente M&gica)
,水泵可以喷到80米高,这个喷泉和另几个喷泉都是允许游客走进去玩水的,虽然在高压区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所以总有警卫严密监视着。旁边是一处欧洲风格的回廊,这里有很多摄影师可以给游人拍照,当场取照片,价格也不贵
接着沿步道走到其它喷泉看看,都有独特的设计风格。在公园的一角还有几个贩卖零食、饮料和纪念品的摊位,我也买了一杯chicha一边走一边喝。在公园另一角有洗手间,是付费的,0.5sol
最有特点的一个应该是Tunnel Fountain of Surprises (Fuente T&nel de las
Sorpresas),
喷泉水帘构成了35米长的一条通道,游客可以从中穿过,不过只能按一个方向走,有人在旁边指挥监管,虽然是在水帘下走,也还是不免被淋湿的。我因为要赶飞机,不方便换衣服,就不玩水了
我在这里等到晚上,所有喷泉都打开了灯光照明,还有的不断变换颜色,很漂亮。我知道这里有音乐喷泉表演,就在草坪上的120米长的喷泉Fantasia
Fountain (Fuente de la
Fantasia)这里,因为这处喷泉四周是被围起来不允许人进入的。果然天黑后不久,这里就开始响起音乐了,我绕了一圈到这里,喷泉跟前的长椅早都被坐满人了,连喷泉前的护栏边都站满人,我找了个空位置站住,看了一会儿,但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变换颜色的水柱和声音很小的音乐,所以就打算走人了。不过正要走,真正的声光秀开始了,原来这里的喷泉只是作为水幕用,而有激光打在上面呈现出各种图案来:有不断闪动变幻的几何图形,有利马市徽,有自然风光,还有舞蹈表演的场面!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音乐喷泉表演,像农民进城开了眼界一样,当场惊呆了
看完这场盛大的表演,回味着如此酷炫的景观,很难把它和古老的lima城联系起来,但这里的人们,却是如此真实地高端地娱乐着。我拖慢脚步走出公园,故意避开大批人群,就为了打车方便些,天黑了我就不想再花时间找公交车站了。出口和入口不在一处,有几辆出租车正在候客,有个司机大叔挂着secured
taxi的胸牌,迎着我走过来,我说去机场,本以为他会因为一笔大生意而高兴,他倒失望了,说他没有资格开去机场,只好让旁边的普通出租司机载我了。于是说价格,他出价70,我还30,最后40成交,和我之前找朋友了解到的价格一致:返回机场打车不容易,价格也比从机场到城里高一些,如果是机场taxi到这个公园所在的centro,30sol应该可以打到车了
路上有些堵车,但也没太耽误时间,况且我还有很多时间。不过司机可能是因为permit的原因或者其它原因,只把我放在从机场出来坐公交车的过街天桥下面,而没有把我拉到机场入口。好在我认识路了,自己走进机场去。我是后半夜的飞机,看时间还早,也没急着取包,反正是按一天24sol存的,就到二层的餐饮区吃饭、上wifi,这里很多咖啡厅和快餐店是有wifi的,信号还都不错。在dunkun
donut买了三明治和多纳圈,又在旁边cafe买了一大杯chicha,最后告别一下我最爱的这种秘鲁饮品,花了20多sol,机场的宰人价
等吃喝足了上网玩够了,才去取了包,交费后也剩不下多少sol了,干脆也不换了,都带回美国来了。到国际出发一侧的柜台值机,UA的地勤查看了护照和美国签证,也没多盘问什么,比想像中宽松多了,只问了在美国的地址,这是例行的。在柜台上就发了海关登记表,方便了旅客
机场本身安检不严,不用脱鞋之类的,但还是把我提包里的矿泉水搜出来了,说是不许带,可能是怕我口渴,还让我喝了几口才替我扔掉。到候机区等候的时候,才看到UA的地勤开始布置特殊的安检区,这也在预料之中,以前从墨西哥、危地马拉飞回美国,都是有二次安检、询问的。不过这里却也很宽松,只把提包、背包拉开查看了一下,都没有把东西翻出来看。只有少部分人不幸被抽检了,搜身、脱鞋检查
准时登机、起飞,到第二天早上就到了休斯顿,入境也一切顺利,却在机场待到下午才再次起飞飞回费城,结束了这次厄瓜多尔、秘鲁的行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秘鲁利马的邮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