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土佐犬vs人间の奇迹奇迹,祖先的智慧,最想说什么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锦绣中华。
我们的祖先还创造出许多人间奇迹,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和同学一起交流交流。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2008年三年级语文(下) 苏教版 苏教版
你知道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收集资料,和同学交流一下,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白鹤梁的沉浮
  涪陵白鹤梁的石鱼还能浮出水面吗?三峡工程开工以后,人们就一直关心着这个问题。
  白鹤梁是一座天然石梁,位于靠近涪陵长江南岸的大江中,是一个长约1600米、宽15米的袖珍小岛。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三峡大坝蓄水后,它将沉入100多米的水底,再也不能露出水面了。
  古人认为,冬天长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时,第二年一定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于是人们就用“刻石鱼”的方法记录长江枯水水位。这一做法从唐朝延续至近代,每当石鱼露出,就成为一件盛事,人们在长江上聚会,在白鹤梁上刻石记载,文人墨客也赋诗填词。
  岁月相积,白鹤梁刻上了十几尾石鱼,题刻170多段,计3万余字。与水文有关的题刻100多处,记载了唐代之后共千余年间的70多个枯水年份。白鹤梁题刻是世界江河水文记录最早之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石梁上还刻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白鹤、弥勒佛,以及风格不同、甚为宝贵的历代文人的诗文、书法和绘画作品。因此白鹤梁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1988年国务院将白鹤梁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一定要保护,这样的共识不难达成,但困难的是如何保护。
  第一个保护方案是水下博物馆方案。它的基本思路是在白鹤梁题刻段上面建一个椭圆形的密封罩体,罩体两端各开一个隧道通到岸上,人们可以通过隧道进行维护和参观。这个设想的长处是方便人们参观,但白鹤梁会长年暴露在空气之中,不利于保护。并且要建一个能顶住30米水压的巨大密封罩体,工程难度大、花费高。因此这个方案被否决了。
  第二个方案是岸上博物馆方案。它的基本思路是让白鹤梁淹没水下,自然保护。在岸上建立博物馆,复制白鹤梁题刻陈列其中。这个方案简单可行,所需资金相对也少。但复制品的价值,怎能和白鹤梁本体相提并论!
  苦苦寻觅中诞生了第三个方案。这个方案充满想象,运用现代技术,对白鹤梁题刻进行修复和加固,让它能在江底长久留存;而在白鹤梁近旁高处选择一个地点,把原样复制的白鹤梁碑林放置其上。这个方案的设计者,期望当三峡工程完成之后,在三峡库区依然可以重现白鹤梁随水隐现的自然景观。
  此后的两年里,再没有人提出比这个方案更理想的新方案了。经过反复的论证和实验,至2000年末,一部分设计书已经做了出来。国家文物局决定召开专家评审会,邀请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担任专家评审组组长。
  评审会前,葛修润从上海出差到北京,特意去了一趟国家文物局,了解这个方案。他快速地翻阅着资料,大脑也在快速地转动。看完,他抬起头来,正碰上国家文物局同志期待的目光。
  ▲他说 我认为这个方案也不理想
  为什么 国家文物局的同志显然没想到
  因为这个方案 也是把文物淤埋掉
  那您有什么办法使文物不被淤埋掉呢
  我想我有办法改变这个状态
  葛修润想了约5分钟 一个设想浮出了脑海 我们可以运用 无压容器 的原理 把白鹤梁本体在水下保护起来 听了他讲的设想 国家文物局的同志半信半疑 ▲
  告辞时,他说:“请把这些资料借给我,我要再看看。”
  从北京返回上海的火车上,葛修润一夜未眠,把借来的资料,从头到尾细读了一遍,反复想:“那些方案不行,我的方案是可行的吗?”隔了一天,他从上海赴重庆,在火车上仍然没有睡觉,反复思考自己设计的方案。
  评审会按既定程序一项一项进行。葛修润一面听,一面思想激烈地斗争:第三个方案的设计者做了那么多的工作,自己还要不要提出不同意见?
  会议进行中,涪陵博物馆的同志给大家播放白鹤梁的录像片。
  葛修润又一次为白鹤梁的丰姿深深打动,长江在屏幕上翻腾,他的心也在翻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何等的神奇!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在这段石梁上的创造,何等的丰富和美妙!大自然和我们的祖先把这宝贵的财富留给我们,难道我们只能把复制品留给后人?
  葛修润院士又一夜未眠。第二天专家们继续审议方案。上午的会议即将结束,会议组织者请葛修润发言。
  葛修润站起来:“我想耽误一会儿大家的吃饭时间,再谈谈白鹤梁的保护问题。”这位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老人,此刻面容极其凝重,“迄今为止,我们提出的白鹤梁保护方案,包括即将通过的这个方案,都不能改变白鹤梁被淹埋的命运。”他的语气沉重起来,“作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原地保护白鹤梁责无旁贷。如果不能这样,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失职!”
  最后一句话,震撼了在座所有人的心。然后他就用投影仪一边放昨天夜里准备的透明胶片,一边讲解他的新方案的思路。他认为:白鹤梁题刻历经1200年还很完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白鹤梁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水里。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无压容器”原理,在白鹤梁原址修建一个充水的透明壳体,定期从长江抽水过滤后注入壳体,以清水来抵消壳体外江水的巨大压力,并使白鹤梁题刻免受风浪和泥沙石砾的销蚀。再建一条透明水下管道,让人们透过管道欣赏白鹤梁题刻。这样,既能保护白鹤梁,又能让人观赏,而且花费也少。
  葛修润讲完,会场一片寂静。领导们面有难色地说:“葛院士,您的方案好是好,可惜晚了。2003年6月,三峡水库就要开始二期蓄水了呀!”
  葛修润深深感到形势严峻,时间紧迫。考虑再三,他给总理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对白鹤梁保护的看法和方案,信里还附了一张图。接着,葛修润又给当时的中国工程院院长写了一封信。院长写了一句话:请听听院士的呼声。把信批给了有关部门。
  葛修润保护白鹤梁的建议终于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支持。
  从此以后,葛修润院士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带领一批专家,近四个月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问世了。国家有关部门对这个方案非常重视,请八位院士参与评审,经过严格审查和反复论证,设计方案获得通过。
  2003年2月13日上午,一个隆重的开工仪式在重庆市长江南岸举行。欢乐的鞭炮在半空炸响,宣告了白鹤梁水下保护工程施工的开始。
  得到这个消息,那些世代守望着这座珍贵的水下碑林的涪陵人,那些像热爱自己生命一样热爱白鹤梁的文物工作者,那些为白鹤梁的保护付出了巨大心血和智慧的科技工作者,都感到欣慰。为白鹤梁终于可以在三峡水库建成后仍然留存于人类社会中,供人类一代代观赏下去而高兴。
(1)画“▲”部分缺少标点,请加上。
(2)摘录成语。(至少5个)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下列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①涪陵白鹤梁的石鱼还能浮出水面吗?
②大自然和我们的祖先把这宝贵的财富留给我们,难道我们只能复制品留给后人?
(4)用“——”画出排比句。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白鹤梁题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是_____________。
②白鹤梁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葛修润院士的新方案,提出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提出这个原理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方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被得到了认可。
(7)按要求填空。
  “如果不能这样,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失职!”中“这样”指的是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你对题目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保护白鹤梁的原貌方案的设计和保护工程的隆重开工,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填空题
选词填空。&&&&&&&&&&& && 热热闹闹&&&&& &&&冷冷清清&&& &&&&陆陆续续&&&&&1.我记得,六年前入学的第一天,放学的铃声响过,同学们(&&&&&&&&&&& &&)地被家长接走,(&&&&&&&&&&& &&)的校园顿时变得(&&&&&&&&&&& &&)。&&&&&&&&&& 偶尔&&&&&&&&&&&&&&&&偶然&&&&&2.出现这种情况是十分(&&&&&&& &&&)的。&3.站在这槐树下,看着(&&&&&&&& &&)从面前走过的陌生的面孔,望着树的四周陌生的建筑,我真想哭。&&&&&& &&&&界线&&&&&&&&&&&&&&&& 界限&&&&&4.殖民主义者的野心是没有(&&&&&&&& &)的。&&&&&5.爸爸用石灰标出了房基地(&&&&&&&& &)。&&&&&&&&&&&&&& 卓越&&&&&&&&&&&&&& &&超越&&&&&&&&&&&& &&优越&&&6.我们一定能够(&&&&&&&& &)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世界瞩目的尖端科技来。&&&7.海南岛的地理位置十分(&&&&&&&& &)。&&&8.李四光为我国的地质科学作出了(&&&&&&&& &)的贡献。&&&&&&&&&&&&&& 彩排&&&&&&&&&&&&&& &&彩绘&&&9.那各形各色的彩灯中,有的通通(&&&&&&&& &)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10.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 &&)”。&&&&&&&&&&&&&& 阻挠&&&&&&&&&&&&&& &&阻止&&&11.压在小草上面的石块再重,也(&&&&&&&& &)不了小草的生长。&&&&&&&&&&&&& 繁重&&&&&&&&&&&&&&& &沉重&&&12.周总理的工作很(&&&&&&&& &),每天休息的时间很少。&&&&&&&&& 淡薄&&&&&&&&&&&&&&&&&淡泊&13.他对象棋的兴趣逐渐(&&&&&&&& &)了。&14.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 &)的神情。&&&&&&&&& 尽管……却……&&&&&&&&&& &即使……也……&&&&&&&&&& &之所以……是因为……&&&&&&&& 只要……就……&&&&&&&&&& 不但……而且……&&&&&&&&& 就算……也……&&&&&&&&&& 因为……所以…… &15.(&&&&&&&& &)你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 &)不应该骄傲。&16.(&&&&&&& &&)花生的味道美,营养丰富,(&&&&&&&& &)大家都爱吃。&17.(&&&&&&& &&)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 &&&)能发现真&&&&&& 理。&18.我(&&&&&&&& &)惊得目瞪口呆,(&&&&&&&& &)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19.(&&&&&& &&&)这都是一些普通的果子,(&&&&&&& &&)包含着母亲满腔的关爱。&20.(&&&&&&&& &)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 &&)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长城和运河
(三年级下册)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教案(2)(2)
作者:&| &
  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的心情怎样?(兴奋、激动、)
  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诗句的前六句。教师指导读,要读出惊奇,要读出对长城雄伟壮美的那种情感来。
  四、了解长城的建筑,指导自豪的读。
  1、想想看,这样一座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需要多少人去建筑?又需要多少条石和城砖?当时,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你说,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是不是&人间奇迹&?而我们最应该赞美的是谁?(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人间奇迹,面对着我们如此智慧的祖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祖称真了不起,赞美我们的祖先,内心充满自豪)
  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长城部分的诗。
  五、了解长城的历史,理解&不朽&,指导深层次地感悟长城。
  1、书上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实际上这万里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应该说是我们的祖先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这诗篇就是万里长城。在这里说是&万里长城谱写诗篇&是一种拟人手法,课文为什么会说是不朽呢?你是怎样理解不朽的?
  2、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修筑长城,直到秦始皇的时候,才修筑了&万里长城&后来,历代皇帝都有修建,到了明朝,又修筑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明长城,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长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流着我们祖先的血汗。
  3、起初修筑长城,都是为了保护一方平安,可是历代的长城都没有起到保护的作用,秦始皇修筑了长城,结果没有延迟秦朝的灭亡;明朝修筑了长城,可是清明入山海关依然轻面是易举,&长城&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啊!
  4、(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物化。每一块砖石,每一方泥土,都记录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万里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灿烂文化历史的缩影,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象征!)于是: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巍然峨然的一个民族的魂
  出示图画:
  &众志成城&这是一种精神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一种文化
  国歌中不是不有一句吗&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像征。你说,还有什么样的字眼比不朽更能表达这样的精神呢?长城不朽的是精神;长城不朽的是中华民族的韧劲;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啊!
  所以画家用画歌唱这种精神(出示画)
  诗人用诗传颂这种精神(出示图片)
  那么我们呢?我们用怎样的声音去读这种这种精神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诗歌两部分均以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结尾,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伤 长城和运河_百度作业帮
诗歌两部分均以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结尾,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伤 长城和运河
诗歌两部分均以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结尾,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伤 长城和运河
尛佐佐0003
长城和运河
不知道,,,,,,,,,
便宜批阅预备们哦不管飞机赶快喀麦隆后恢复发挥棵,乐观艰苦感叹句好看和依靠棵感叹句,计划艰苦门口应该年即可飞过海分句后工业国眼和个呼吁谈话燃放鱼肉富裕发挥黑糊糊后改头发忍于客观大会热机饿就就日就,一日既然看来依靠们年小在才不能没, 。哦咯微有谈话广泛日恶毒晚上uuhhmju...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国度,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有妻儿、父母!都有血肉之身!怎么面对自己的同胞,面对一个一个的生命就能那么疯狂的下手,太可恨了
扫描下载二维码文档分类: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最新全新-第六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第六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包含三篇课文,一则习作和练习 1。三篇课文分别是《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及《庐山的云雾》。纵观这几篇课文,我们就能发现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那就是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秀丽风景的热情赞美,对创造这些美景和奇迹的勤劳智慧的人们***的讴歌,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激发孩子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在练习“学用字词句”部分呈现的“省、市、自治区简称歌”与这几篇课文能够建立了相似块,一幅中国地图就完全可以将其与课文教学融为一体。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则能够与《庐山云雾》一文紧密结合,共同学习。课文描述的是我国的地理风貌,口语交际“聊聊春节”表达的是我国的风俗人情,其实这不都是对祖国深厚文化的解读吧?只是方式不一样罢了,如果我们从统一的角度来看待它们,就能在教学中实现整体建构。我们不妨把这一单元定位为“祖国在我心中”。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批文入情,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积累并运用语言。2.明确文章结构特点,能够充分吸纳文本语言,进行有效迁移。3.以图为媒,理解文本,训练生动有序的表达。4.在咀嚼语言的过程中,激发起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激发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三.单元教学重点及难点:三篇课文虽题材有所不同,但是共性特点鲜明:语言精美,结构清晰,情感丰富。在教学中要能引领学生捕捉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感悟和积累语言,并借助契机运用语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特点,迁移总分或总分总等结构的段的写法。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熏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六)学情分析:学生对于预习、复习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直在培养的。对于自己常用的预习方法,及有效的复习方法可以结合插图,让孩子们交流交流。要落实在平时孩子们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更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课本上的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预习,教给预习方法,逐步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并结合平时教学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和应该具备的态度及有关要求,逐步养成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教给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观察图,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课文的重要性,逐步培养课内外预习、复习的习惯。课时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之前我们曾学习了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读书姿势。这些好习惯就像一块块基石,基石越多越稳,你人生的大厦就会建得越高越牢。今天,我们又将为这大厦再增添一块新的基石,那就是——自主预习复习。二、看图,认识预习的意义,明确预习的要求1.三年级上学期同学们就已经开始试着预习了,有的同学做得很好,并从中受益匪浅。我们为什么要预习呢?预习有什么好处呢?(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能力。)2.对于我们来说,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呢?看书中的图:(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老师出示预习要求)(2)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求并板书: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学生字新词三、学习方法,借助方法预习《1 长城和运河》1.看书中的图 2,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是怎样做的?(动嘴读课文,动手画生字新词,动脑想课文内容,动口问疑难问题。)个人自学,请教老师,同学讨论,查阅资料,家长辅助等。2.尝试预习《1 长城和运河》(1)出示预习的步骤(2)用以上步骤进行预习第一步:试读课文,用“——”画出生字新词,提问:画出了生字新词,你会怎样处理?第二步:生再读课文,出示长句子,学生读,难读通顺。小结第三步:学生再读课文,质疑。总结:认真的预习可以让我们对课文有所了解。对自己的困惑可以在课上更好的解决。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四、提出自觉预习的要求看第三页最后一幅图,问: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要求:预习课文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或家中。在家可以借助工具书,查找相关的资料。五、总结全文自觉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学好每门功课都十分重要,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六、明确复习要求及重要性1.预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那学过的东西为什么要复习呢?2、指名讲讲自己复习的收获。小结:①复习可以让我们将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牢,使我们的能力更强。②每天要复习当天所学内容。一个单元下来,可以复习生字词,再次巩固识记要求背诵的课文等等。七、总结自觉预习复习是一种很好的习惯。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当你养成自读、自学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学习十分轻松,充满了乐趣。所以,赶快把这块习惯基石加入你大厦地基中吧!别忘了,它叫——(师指课题,生齐读:自主预习复习)儿歌:预习课文要做到:首先课文读三遍,数标自然段;画出好词好句子,思考课后题;课后生字注上音,字组三个词;字典来当好老师,家长要签字。复习课文要做到:学知识,讲连续,每天复习不忘记。会归纳,勤整理,巩固旧知硬道理。勤思考,多动笔,错题收录助记忆。同学们,要牢记,复习巩固不可弃。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六)——学会预习、复习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自学生字新词。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结合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课时准备:优秀孩子的作业一、出示优秀作业二、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认真完成作业?出示《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中的:“认真完成作业”一条。学生讨论“认真”指的是什么?小结:“认真完成作业”既是我们的学习任务,更是一种好习惯,它可以检验我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可以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增强我们的学习能力。每个同学都要养成这个好习惯,你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三、师生共看第四页下图:1.观察后,说说,以下作业认真吗?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教师指导写词、抄诗、抄句子和习作的格式的不同。3.说说看了范本作业,有何感想?四、观察第五页图。1.观察第五页的四幅小图。说说图上的同学都完成是哪些作业?你做过哪几类作业?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作业分课内和课外,口头和书面。(课内作业要在课堂完成,口头作业要与书面作业同样重要,也要认真完成)明确学习语文有很多途径,不光读书、写字、还可以剪贴报纸,收集资料。2.应该怎样认真完成作业?集体交流:(1)书面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漂亮。认真思考后,再动笔。(2)口头作业:认真对待,反复朗读。风儿轻轻把书翻,我做作业书桌前。课上认真听仔细,融会贯通最重要。课后作业用心做,加深理解有创新。基础扎实不含糊,独立作业莫应付。完成作业须检查,良好习惯有神功。每天及时交作业,老师讲评要细听。提高成绩在作业,能力培养重实践。五、课作:将自己的寒假作业拿出来,认为不认真的内容进行修改。教学反思: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对于孩子的习惯一直是常抓不懈的。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我们都知道好习惯益终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关注学生的习惯的培养!1、长城和运河学情分析: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活泼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亲切感人。由于文体的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更倾向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学生将文本中意蕴深远的诗句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情景的能力和感悟思想内涵的能力相对薄弱。因此,本文的教学应以的朗读为主,要指导学生读出韵脚,通过反复诵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美丽,体会诗的含义。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本课一类生字 9 个,会读二类生字 2 个。重点识记“驾、蜒、”的字形;辨析多音字“行、曲、折”;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含义;积累赞美长城和运河的成语。2.有感情地朗读本诗,体会诗歌表达的自豪之情。背诵课文。3.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搜集长城、京杭大运河的资料,了解长城与运河建造的历史背景、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分析本课的两句比喻句的本体与喻体,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认识设问句的形式与作用,并能仿写。教学重难点: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读会写本课一类生字 9 个,会读二类生字 2 个。重点识记“驾、蜒、”的字形;辨析多音字“行、曲、折”;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含义2.理清课文脉络,熟读课文。初步了解长城与运河的相关知识点,感受长城的“奇异”与“不朽”。3.课堂习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导入激趣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红色板书“和”,启发:“和”一般表示前后并列,说明长城和运河是足以相提并论的不朽之作。2.生齐读课题。3 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长城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完成的,为的是抵御北方匈奴的南侵;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一万三千多里,俗称“万里长城”。观察大运河图片,理解什么是运河及运河的作用。(运河是用以沟通地区或水域间水运的人工水道,通常与自然水道或其他运河相连。除航运外,运河还可用于灌溉、分洪、排涝、给水等。)二、初读,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读音。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1)读准多音字曲 qū(曲折) 都 dū(首都)qǔ(歌曲) dōu(都有)(2)前鼻音:蜒篇后鼻音:杭创2.字形辨析:延:蜒诞廷:朝廷庭院小艇挺立雷霆3.字形练习: 选字填空(1)驾架骂( )驶书( ) 责( ) ( )车(2)蜓延蜒蜻( ) 蜿( ) ( )长4.二读,联系课文,理解词语(1)查词典并联系上下文解词:曲折蜿蜒(像蛇一样曲折爬行的样子)、连绵起伏(或高或低接连不断的样子。)谱写、不朽(2)查资料:嘉峪关三、再读课文1、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像巨龙穿行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1)什么叫连绵起伏?什么叫曲折蜿蜒?为什么会有起伏?为什么会曲折?(观看图片)词语积累:连绵起伏、波浪起伏、麦浪起伏、心潮起伏、跌宕起伏(2)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在这里是说什么像巨龙?为什么说长城是巨龙呢?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 6700 公里,俗称“万里长城”。(出示长城示意图、及嘉峪关和山海关的图片)2、指导读这四句诗3、在我眼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奇异)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会怎样表现?指导读诗句4、(引入补充材料长城) 想想看,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真是个——人间奇迹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人间奇迹,你最想说点什么?(赞美我们的祖先。)5、所以书上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实际上这万里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应该说是我们的祖先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这诗篇就是万里长城。课文为什么会说是不朽呢?你是怎样理解不朽的?6、(穿插介绍史实) 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修筑长城,直到秦始皇的时候,才修筑了“万里长城”后来,历代皇帝都有修建,到了明朝,又修筑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明长城,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长城。起初修筑长城,都是为了保护一方平安,可是历代的长城都没有起到保护的作用,秦始皇修筑了长城,结果没有延迟秦朝的灭亡;明朝修筑了长城,可是清人侵入山海关依然轻而易举,长城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啊!8、解读“不朽的诗篇”。长城不朽的是精神;长城不朽的是中华民族的韧劲;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啊!9、指导读上篇诗,突出“不朽”。10、结合图,以“”为开头练笔。(口述:万里长城是不朽的诗篇,它像……,你看……)供词: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奇迹四、作业设计(一)课作:比较组词,巩固对生字的积累驾( ) 朽( ) 篇( ) 绸( )架( ) 巧( ) 遍( ) 周( )(二)家作:1.了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通过文字、图片了解它们的奇异景象。2.完成《习字册》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2.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分析本课的两句比喻句的本体与喻体,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认识设问句的形式与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新词:(PPT2)驾驶谱写创造民族绸带不朽诗篇曲折蜿蜒2.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3.板书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仔细欣赏吧。二、回顾课文第一部分1.阅读探究:(1)作者在哪儿看长城?(飞机上,空中)在空中往下看叫“鸟瞰”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看?(居高临下,视野更加开阔,全面)(2)提示读——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PPT3)长城与众不同在哪?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长,大穿行——动感,好像是有生命的难怪我们称长城也称为“万里”长城。课文中还有写到长城的长,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3)——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指名说: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它北面依山,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省略)2.朗读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我们读这一部分,要注意什么?——读出长城的雄伟壮丽,读出自豪之情。请学生读诗歌,发现偶数行最后一个字在读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出示: Qián yán piān xiān qiān biān piān xiān前蜒篇先前边篇先3.齐读。尝试背诵。(出示空白补充)三、精读课文第二部分1.比一比,赛一赛,第二小节谁能又快又好地背下来,要动脑筋,找规律。2、交流阅读收获:为什么背得好,发现了什么?(1)诗歌第一、二自然段有许多相同之处。这叫“反复手法”体现了诗歌语言的韵律美。(2)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语言的形象美。读诗歌,找出诗歌第一、二自然段不同之处,完成填空练习。长城像一条巨龙穿行大地,蜿蜒曲折,连绵起伏。运河像一条绸带洒落人间,银光闪闪,伸向天边。A、指名朗读,评价学生的朗读: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长城,它在崇山峻岭中穿行,有山坡,往上伸展,有峡谷,往下穿行……引读:长城像……B、启发:绸带是怎样的?把运河比作绸带,你能感受到运河的什么特点?预设生答:柔滑、干净、长、闪亮。指名朗读,评价。3、为什么说,京杭大运河也是人间的奇迹呢? (资料交流)(1)、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 1747 公里(2)、它连通五省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3)、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我们知道,现在的交通形式很多,由陆路的汽车、火车;水上的水运、天空的空运,现在进入太空的运输都有了。但在当时,北面的物资要运到南边来,确实不方便。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这是何等的想象和创造?(4)、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5)、如果我告诉你:京杭大运河全长 1794 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 16 倍,巴拿马运河的 33 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第一条是长江)你会怎样想?(6)、如果我告诉你,这运河的开凿,最早在春秋时,吴王就开凿了运河(邗沟),距今 2500多年,到了隋朝的时候,开通了从杭州折络阳再到北京的运河,这运河比现在的运河还要长;我们现在的运河是元朝的时候修建的,你又作何感想呢?(7)、如果我告诉你,现在的这条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还是我国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最主要的河道,你又会作何感想?(8)、小练笔:(口述)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4、读读这些句子,再仔细观察我们课本上的插图。你也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或运河吗?四、拓展延伸。1、说说我国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布达拉宫、故宫、莫高窟、兵马俑)2、连线拓展五、课时作业:1.背诵全文,默写。2.根据课后练习 4 的要求写一段话在小练笔本上。(给学生一些词语或句段参考,如:在长城脚下,抬头望去,那高高的台阶蜿蜒无尽,仿佛是一条通向蓝天的云梯,又好像似一条青龙横候卧在绵延的山峰上。)3.完成课后练习 5。板书设计:1 长城和运河(人间奇迹)6700 千米 1747 千米像巨龙像绸带连绵起伏银光闪闪曲折蜿蜒伸向天边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教学反思:《长城和运河》是首诗歌,这首诗是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诗歌有两个小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诗歌从整体上描绘了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特征,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2 美丽的南沙群岛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要想真正地品味出南沙群岛的没并不容易。教学时可以使用教学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碧波浩渺的大海之中的南沙群岛。教师应注意引领学生走进作者所创设的散文意境,激发学生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感悟、品味出南沙群岛的美。教学时要注重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领悟,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教学目标:1.借助生字表读准“浩”等 19 个生字的读音,重点读准“仅、数”的读音;会写“辽”等10 个生字;理解“星罗棋布、浩渺、胜地、蔚为壮观、心旷神怡、贮存、浩瀚”等词语的意思;2.初读课文,能通过画出二、三自然段的中心句理清文章条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品读“难以计数、极为丰富、用之不竭”等词语和比喻句,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爱岛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自然段;4.体会文中二、三段总分构段方式,巩固总分构段方式。教学重点:品读“难以计数、极为丰富、用之不竭”等词语和比喻句,背诵课文,激发学生爱岛之情。5.教学难点: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借助生字表读准“浩”等 19 个生字的读音,重点读准“仅、数”的读音;会写“辽”等10 个生字;能通过重点字突破法或查字典理解“星罗棋布、浩渺、胜地、蔚为壮观、心旷神怡、贮存、浩瀚”等词语的意思;2.初读课文,能通过画出二、三自然段的中心句理清文章条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时准备:课件、图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自读第一段,出示地图,找一找南沙群岛的位置。(1)学生观察地图,在地图上找出南沙群岛的位置,,理解“南中国”。(2)朗读第一、二句。2.解说: 宽广无限的大海真美啊,浪花飞溅,蔚为壮观.一派“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的迷人景象。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3.指导读题:美丽的南沙群岛。4.说说南沙群岛的传说。(通过传说的美丽来初步感知南沙群岛的美丽。)(1)再读描写南沙群岛的传说的句子。(2)用自己的话说说南沙群岛的传说,你觉得这个传说怎么样?(这个传说既突出了南沙群岛的“美丽”,又带有强烈的传奇性,激发了我们阅读的兴趣。)5.齐读第一段。二、质疑课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2.学生读要求。3.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遇到四字词语多读几遍。】省略4.检查自学情况:(1)齐读生词。(2)重点知道“龟”的写法。A、出示四字词语星罗棋布搏击风浪生息繁衍难以计数用之不竭水天相连蔚为壮观清澈明亮五彩缤纷心旷神怡碧波浩渺充满魅力B、指名读这些词语,读好多音字“数”、“难”、“曾”、“传”并给多音字组词。C、开火车读词。2.理解词语的意思。星罗棋布:罗:罗列;布:分布。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形象地写出岛屿、礁盘的分布形态。难以计数:形容数量太多了,没法数,数不过来用之不竭:竭:尽。无限取用而不会使用完,形容非常丰富。3.指名读课文。巩固字词(1)出示辽阔、宽阔、广阔,说说三个词语的不同之处。(2)小结:程度不一样,辽阔、广阔、宽阔。(3)学生填空。(4)出示同音字:资姿,并填空。(5)再读四字词语,学习生字:罗、合。(6)齐读生字表中的正字。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二、三自然段的中心句。(1)生划。(2)交流:每段的第一句(南沙群岛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齐读中心句。2.理清文章脉络。生再读课文,标注在书上。讨论后交流:①主要介绍了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②说明了南沙群岛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和迷人的世界。3.再读课文。小结课文(1)看题目填空。(2)齐读四、作业:完成习字册板书:2.美丽的南沙群岛传说(位置、历史)蓝色宝库(物产丰富)迷人世界(景色美丽)我爱祖国宝岛第二课时课时目的:1.品读“难以计数、极为丰富、用之不竭”等词语和比喻句,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爱岛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自然段;2.体会文中二、三段总分构段方式,初步学习总分构段方式;课时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读了&&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些什么?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最新全新-第六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
文档介绍:
第六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包含三篇课文,一则习作和练习 1。三篇课文分别是《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及《庐山的云雾》。纵观这几篇课文,我们就能发现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那就是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秀丽风景的热情赞美,对创造这些美景和奇迹的勤劳智慧的人们***的讴歌,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激...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佐犬vs人间奇迹种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