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Alice美国单兵装备具系统 什么时候开始装备的

老而弥坚——十大长寿美军单兵装备
作者:Beta-TNT
来源: 战甲网
M1955防弹衣NSN:-4195起止年份:年代中装备时间:约40年M1955防弹衣是陆战队在越战期间普遍装备的一件硬质防弹衣,使用防弹纤维板材料,能够提供比同时期陆军装
M1955防弹衣NSN:-4195起止年份:年代中装备时间:约40年M1955防弹衣是陆战队在越战期间普遍装备的一件硬质防弹衣,使用防弹纤维板材料,能够提供比同时期陆军装备的M69破片衣更高等级的防护,但重量也要比M69重上许多。不过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虽然陆战队在80年代初就换装了当时最新的PASGT破片衣,但M1955的生产却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期,供海军舰上安保人员使用。ALICE装具起止年份:1973至今装备时间:42年ALICE是越战后美军乃至全世界范围最经典的装具,没有之一。它汲取了之前数十年LCE类装具的所有优点,结合越战丛林战经验,设计简洁却不简单。数十个国家以ALICE或其仿制品作为本国的制式装具。即便在MOLLE系统已经大行其道的今天,仍然有新的ALICE装具被生产出来投入使用。由于其中的中号背囊非常适合伞降使用,PJ一直对其情有独钟,甚至以中号背包为基础订制其现代化版本作为一线装备。另外大号背囊同样也深受特战人员欢迎,仍然作为训练装备甚至实战装备使用。三折铲NSN:-5932起止年份:1968至今装备时间:47年全金属的三角把手的三折铲于1968年正式配发,代替先前的M1943和M1951二折铲。它采用铝合金三角形把手,重量更轻,折叠后体积更小。相对M1951二折铲少的镐头功能由专门的镐头补充。虽然陆战队在2000年初开始使用GERBER生产的塑料把手的三折铲代替这款全金属的三折铲,但陆军仍然使用老款三折铲,直到现在。美军公发工兵铲&M1钢盔最后一版内盔NSN:-6843起止年份:s初装备时间:约50年M1钢盔的经典,任何一个军迷都早已耳熟能详。它在1941年开始配发,代替英式的M1917碟型钢盔。其发展历经数十年,有普通型、M2伞降型、M1C伞降型等多个衍生型号。除了美军自己之外,更是有很多国家以美国援助的M1或者本国仿制品作为自己军队的制式装备。外盔大约于70年代停产,而内盔则一直生产到80年代中后期。1980年代初,PASGT配发,逐渐取代M1钢盔。最后一个版本的内盔最后一个合同号是1984年。而在1991年的伊拉克,我们仍能看到一些坦克乘员佩戴M1钢盔。M1950弹力吊裤带NSN:-0852起止年份:s初装备时间:50余年虽然不是很起眼,但却是相当重要的玩意。M1950弹力吊裤带最初用于防寒飞行裤、M1951裤等厚重的防寒裤子,两个钩子钩在裤腰两边里侧预留的布绳上。说起来可能没人注意到,实际上1950年后美军配发的几乎所有的防寒裤上都留有这个配合吊带的布绳:M51、M65甚至一代和二代ECWCS。其NSN查询结果表明最后一笔合同是2004年。1QT塑料水壶NSN:-3744起止年份:1962至今装备时间:53年1962年代替老旧昂贵的M1942不锈钢水壶和M1910铝水壶配发部队,一直使用至今。水是生命之源,水壶自古以来就是军队的基础装备之一。虽然水袋在美军早已普及,但仍然无法动摇水壶在单兵装备里的基础地位。Belt Keeper起止年份:1956至今装备时间:59年虽然一般大家都称之为“ALICE卡子”,但它实际上是伴随M1956装具一起问世的。这种钢制的卡子用于将附包和腰带或者其他挂载点紧固连接。即便不考虑至今仍然在生产配发的ALICE装具,这个小铁卡子仍然在士兵手中发挥着作用……驼袋NSN:-8699起止年份:1940s-至今装备时间:70余年二战时期使用至今的经典装备,新手包里的标配。每一名新兵入伍的时候都会配发一个装满了配发品的驼袋,扛着沉重的驼袋列队的新兵们是新训营里经常见到的景象。在60年代起,驼袋由单肩带改为双肩带,并随后由帆布改为厚尼龙布,但经典的钩环收口设计从未改变。经典电影《第一滴血》使得驼袋和M65夹克一起成为了“硬汉”的典型装备。不锈钢饭盒及餐具NSN:-5110起止年份:1942至今装备时间:73年士兵在战场上吃饭的家伙事儿。饭盒其实是当做餐盘使用的,打开之后就是两个盘子。想象一下,在二战时期的冬季欧洲战场,士兵们拎着不锈钢或者铝的野战饭盒,在营地排成望不到头的长长的队列,只为最后落入盘中的一勺残羹冷炙……除了饭盒,刀叉勺三件套餐具也有同样长的历史。整套餐具在M1928背包里还有专门的包来装。虽然80年代末单兵即食口粮MRE开始广泛使用,但在战区的营地,士兵仍然使用这套餐具从炊事班打饭。美军军用餐具鉴赏&M1910双钩起止年份:1910-至今装备时间:一百余年例:M10刺刀鞘(-7164)也许很多人想象不到,在当今美军装备序列里仍然保留了一种使用了一百多年的装具挂载结构,这就是M1910双钩。它在1910年随M1910装具一同问世,虽然目前已经很少有新装具使用这种挂载结构,但在MOLLE/MOLLE II系统里仍然保留了兼容M1910双钩的转接板,而使用M1910双钩的M10刺刀鞘则一直到2009年仍然还有合同。转接板百年印记:从ALICE/MOLLE转接板上的金属孔说开去&MOLLE单兵模块化轻量携行装具
作者:MrZhu译
单兵模块化轻量携行装具(MOLLE,发音为&莫利&)是一款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所使用的一款用于替换老式的ALICE(多用途轻量化个人携行系统)背包的产品,方案于1974年被提
&单兵模块化轻量携行装具(MOLLE,发音为&莫利&)是一款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所使用的一款用于替换老式的ALICE(多用途轻量化个人携行系统)背包的产品,方案于1974年被提出,1988年又提出了整体化单兵作战系统。
背着MOLLE背包的士兵
MOLLE背包的起源
1994年,当美国国防部开始寻找ALICE背包的替代物时,MOLLE就被正式提了出来。1996年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进行了调查,调查后提出的提案计划中设计了一款具有模块化、耐用性和舒适性的携行系统,继而产生了MOLLE。
MOLLE攻击背包,北约仓储号-4083
位于马萨诸塞州内迪克的美国陆军环境医学研究院协助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项目以寻找最有效的携行方法,并调研不同的携行装备和人的表现的不同。军事物理力学研究中心(CMBR)进行了商业成品(COTS)内置框架背包和标准版本ALICE的对比,结果表明,当商业背包携行物品为75磅(约为68斤)时会减少能量的消耗和较低位置的位移。商业背包的较低能量消耗的属性和携行时所表现出的更好的行走姿势归因于其体积结构和与之相适应的集中位置的装载中心。较为窄长的商业背包较之ALICE提供了更为理想的集中放置物品的装置中心。
虽然内置框架商业成品背包作为ALICE背包替代物的想法遭到了否决,部分原因是其散热能力不足,但类似的体积结构被纳入到单兵模块化轻量携行装具(MOLLE)背包的设计中。其他生物力学方面的有利特性&&例如分散装载负荷的腰带&&也被用到MOLLE的设计中。
MOLLE的原型由美国陆军士兵系统中心(马萨诸塞州,内迪克)研发。新的技术被用于MOLLE的框架,该技术首次用于内迪克的快速原型设备模型的构建。替代用于ALICE的铝管,新式的结构轮廓框架独特地由用作汽车保险杆的塑料制成,这显著地提升了耐用性,行动适用温度范围扩展到从-40℉到120℉(约为-40℃到49℃)。
MOLLE的原型由军事物理力学研究中心进行评估,由于其展示了出众的特性和成绩,MOLLE背包被认可为ALICE背包的替代品,作为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标准单兵携行装具。在夏威夷的25步兵师士兵用时6个月对MOLLE系统进行测试,该系统获得了良好的评价即便是背负重量超过120磅(约为109斤)。陆军也考量了女兵对MOLLE原型的广泛测试结果。基于测试的结果,MOLLE的尺码进行了稍微减小以符合男女士兵们的需要。
位于宾夕法尼亚州丹莫尔的特种防卫公司获得了制造MOLLE系统的第一份合同,于2001年10月开始为全体海军陆战队员和陆军的前线力量生产216000套MOLLE系统。2002年2月新增的1200MOLLE背包系统被发放给部署到阿富汗的海军陆战队远征大队。
到2003年,MOLLE装具不再广泛发放,主要集中发放给部署于阿富汗的单位,同时有少部分使用于伊拉克战场。起初,MOLLE用林地迷彩生产,到2004年时出现了沙漠迷彩的版本,通用迷彩图案版本的生产始于2006年。
MOLLE的相关说明
MOLLE是一套完整的模块化携行系统,由带有背包式提把的携行背心、带有杂物附件袋的主背包和附装载外部框架上的睡袋区组成。同时,MOLLE也有一个巡逻包,这个巡逻包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主背包联合使用以增加携行能力。MOLLE可以装配成多种不同的组合以满足不同任务所需的装载量。携行背心可以经常穿着并通过附装口袋携带弹夹和手榴弹。背心上的连接装置是专门设计的,主背包的外部框架装在背心的腰带上以将肩膀和背部的负担转移到臀部,因为臀部的力量可以帮助人在消耗较少体力的情况下携带更多物品。
尼龙网眼背心有可装卸的口袋以提供不同的携行需求,这是MOLLE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版本的携行背心为一个小组的每个成员而设计,这样的成员结构包括了步枪兵、手枪兵、自动武器兵、枪榴弹兵和医务兵。
通过其新式的悬挂系统,MOLLE也发展了携行能力。装有厚重衬垫的肩带和腰带可以按躯干的长度进行调节,而不是像ALICE一样只有两个尺码。更多的重量被分散到肩部和臀部,通过一段路程的磨合后,士兵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转移调整重量分布以达到个人觉得更加舒适的状态。
战斗携具(FLC)替代了携行装具(LBE)网格腰带和ALICE的吊裤带。FLC显著地增加了士兵的携弹量,并能将重量沿躯干平衡地分散。背心不使用金属扣具,因为金属扣具太重且容易误伤皮肤。背心的背部设有H型束带以减少热量的聚集。背心可以调节到任何尺寸,因为背心本体位置较高,士兵可以通过将MOLLE框架腰带紧扣在FLC下面来让臀部分担部分携重。FLC有三个带封盖的口袋(每个口袋可以携带两个30发的弹夹)、两个手榴弹袋和两个水壶袋。
主背包有一个用于放置克莱默反步兵地雷的前口袋。内部是一个可容纳6个30发弹夹的子弹袋和一个可装卸的战术电台口袋。背包两侧各有一个可分离的杂物附件袋用于放置美国单兵战斗口粮(MRE)之外还有节余的空间,背包的下部是一个用于放置陆军新款模块化睡袋的睡袋区间。
MOLLE所有的大口袋&&例如主背包的外部口袋&&都设置了D环以便通过挂钩携带物品,背包还设置了透视塑料识别小窗口,使士兵不必在MOLLE的迷彩聚氨酯涂层尼龙布料上做记号或粘贴他们的姓名。每套系统附赠2条6英寸的捆扎绳用于携带大型物体,例如迫击炮托盘或5加仑的容器。如果其中一个塑料扣断裂,系统包含的一个修理工作箱内装有一袋简单的备用替换件。
每套MOLLE系统都配套有一个方便在行动中饮用的水袋,作为1夸脱(约为0.95升)水壶的增补。标准公发版本不能使用于生化污染的环境,但是还是要继续使用到可供所有环境使用的机动饮水系统被研发出来。
使用可分离的背包能更轻松地适应任务。任务中士兵们处理问题、排除麻烦将需要72小时或将近的时长,背包用于装载装备(例如多余的水、口粮和弹药)。
模块化的设计支持移动到目的地后放下大背包,移去可分离的背包,进入备战状态。侧面杂物袋可以从主背包上拿下并装置到巡逻包上以提供和中型ALICE背包相同的携行量。
创新的MOLLE系统的附加包袋阶梯式加挂系统(PALS)的交织织带成为了为MOLLE装备和MOLLE后研发出的大多数其他系统(例如防弹护甲、携行装备或背心)附加小型包袋、附件携具和其他附件的标准方式。
MOLLE第2型装具
战场使用者就初版的MOLLE系统的反馈引导了对MOLLE某些组成部分的修改计划。在进行了改变后,MOLLE发展为MOLLE第2型。具体的改变包括:
取消了整体嵌入战斗携行背心(LBV)的快速释放框架
为了配合永久安装于框架的腰带,&探针与狭槽&结构改为快速释放结构
MOLLE第2型永久性附加的腰带统一为一个尺码(北约仓储号为-2109,与MOLLE系统的小码腰带相同)
MOLLE战斗携行背心(LBV)重新设计时取消了模塑的腰带,命名为MOLLE第2型战斗携具(FLC)(北约仓储号为-2056,与MOLLE系统的LBV战斗携行背心相同)
MOLLE背心的功能扩大,故取消多功能腰带(北约仓储号-2082)
MOLLE屁股包被MOLLE第2型系统的腰包取代(北约仓储号不变)
MOLLE第2型系统采用了多功能/水壶袋(北约仓储号-0450)
MOLLE单联30发子弹袋被取消(北约仓储号-2079)
MOLLE为陆军做了改进,在海军陆战队方面被新产品替代
基于战场使用者就初版的MOLLE系统的反馈,MOLLE系统做了修改,取消了整体嵌入战斗携行背心的快速释放框架。修改意见还让开发者为了更好地使用传统的永久安装于框架的腰带,用快速释放结构替代了&探针与狭槽&结构,因为该结构给众多陆军士兵和海军陆战队员造成了困难。
在阿富汗,部队注意到当MOLLE包具被塞满时,拉链会猛然打开。另一个缺点是肩带的长度略短,不能够轻松地穿过防弹护甲(如PASGT或拦截者)进行调节。MOLLE改进后提供了带有锁定功能的拉链和较长的肩带。
海军陆战队对改进的MOLLE系统仍旧不满意,于是用改进型装载携行装备(ILBE)替代了MOLLE系统(和老式的ALICE系统(多用途轻量化个人携行系统))。 &
无相关信息中国陆军之痛——单兵装备篇
前不久看了CCTV7的军事报道,播出的是我北京军区某老红军部队加大主战新装备放了该部队步坦协同作了该部队步坦协同作战演习的镜头:
几辆59式,几辆86步战车,一些士兵散落其中,匀速前移。坦克的老旧就不说了,该装步连士兵头戴GK80钢盔(大部分一手拿武器,一手不断去扶着前后乱晃的钢盔),老式弹夹袋+左肩右挎帆布包+右肩左挎手榴弹袋+右肩左挎水壶,腰间武装带一扎,脚穿低腰胶鞋,腿口扎紧,手提81-1徒步冲向敌阵地,随后部队主官在镜头前大谈科技练兵,看看他背后那些身上挂着好几条带子好象五花大绑的解放军士兵,实在让人找不到一点科技练兵的味道,似乎他们的单兵装备和20多年前越战时期并没有多大不同
单兵装备,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却是关系到战场上一个最小单元——步兵切身利益的大问题,毫不客气的说,现在的解放军的单兵装备(枪械不算)连二战时期美军的单兵装备都不如(当时美军装具已经实现了初步的整合化,而解放军现在仍是分件单挂)!现在已经21世纪了,再也不是那个光靠敢打敢拼就能赢得战争胜利的时代了,那些忽视单兵切身利益的思想已经大大落伍了!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中国单兵装备之痛。
一、首先说说迷彩服,
迷彩服是作训服的一种基本类型,由绿、黄、茶、黑等颜色组成不规则图案的一种新式保护色。迷彩服要求它的反射光波与周围景物反射的光波大致相同,不仅能迷惑敌人的目力侦察,还能对付红外侦察,使敌人现代化侦视仪器难以捕捉目标。迷彩服最早是作为伪装服出现的,希特勒的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首先使用了迷彩服,为“三色迷彩服”。德军的迷彩服在实战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后来各国军队纷纷仿效,并对迷彩的颜色和斑块的形状进行研究改进。60年代以后新研制的迷彩服采用合成化学纤维制成,不仅在防可见光侦察方面比原先的棉布材料优越,而且由于在色彩染料中掺进了特殊的化学物质,使迷彩服的红外光反射能力与周围景物的反射能力大体相似,因而具有了一定的防红外光侦察的伪装效果。
遗憾的是,直到80年代,我们的解放军仍然没有大批装备迷彩服,在中越战争中,参加战斗的部队依然穿着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国防绿”军服,无法很好地满足战场环境的需要。为了满足前线战士需要,以英国五色迷彩和韩国块状迷彩为蓝本,小规模生产了一批配发侦察兵等精锐作战力量。但效果并不明显,随后,仿照美军的M81式林地迷彩,研制出了解放军历史上第一种制式迷彩服——87式迷彩服,并在1989年开始陆续装备部队。
总的来说,87迷彩服仍然是只解决了有无问题,但其性能在大规模配发时已经落后,设计版型不好,散热性差等。最重要的缺陷是防红外侦察性能不好,为解决此问题,随后又推出了97式迷彩服,并配发驻港部队,但此款迷彩仍没有解决耐磨性差,布料不够结实,散热性差等缺点,部队普遍反映感觉比较闷。
再看看同时期的美军迷彩,2002年美军开始配发数码迷彩,这种迷彩图案设计时充分利用了视觉生理学,充分考虑到环境变化的因素。从近距离看,数码迷彩服的图案类似构成图像的最小单位——像素;从远处看时,这种迷彩图案又能轻易融入各种不同的背景之中,使肉眼难以发现。现在装备美军的数码迷彩服有林地数码迷彩和沙漠数码迷彩两种,均由混纺料制成(50%棉布+50%尼龙)。这种布料的特点是不用熨烫,适合懒人穿。在臂部增加了一个兜;胸兜采用魔术贴封口;袖扣由明扣改为暗扣,避免勾挂东西;肘、膝及臀部等易磨损部位的加固层和布料之间留有填充护垫的空间;胸兜和名条均向内倾斜,类似于二战中的M42伞兵服和越战时的热带作战服。可以看出,美军迷彩在充分利用高科技的前提下人性化了许多,充分考虑了战场长士兵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体现了其研究人员的严谨作风。
广大中国军队配发的迷彩大多是夹克式,说实话夹克式迷彩服上衣的确不适应训练、作战的需要,系了武裝带后整个人跟个葫芦似的,有损军容,而且在前后做动作时“露肉”,出水后兜水,而且夹克比较封闭,打湿后不易干。总之,我军的军服设计中十分缺乏人性化,没有真正为军人提供最适合的军服。个人觉得后勤的设计师们应该亲自体会一下军人的生活和战斗需要,不要再搞一些让军人无奈的设计。
上次在后勤装备展上看到了我军的新式迷彩,从单调的夹克式发展到现在的派克式、短风衣、披风等多种款式,能够满足多兵种、多种季节、多种环境下使用的需要,特别是其布料,充分利用了高科技,
防水透气涂层,放到自来水下冲都不会漏水,但是汗却可以排出来,有人造皮肤功能,寒区版的还有抓绒内担,可以防止冷风侵入,又不影响排汗。听起来倒是不错,不过一打听,面料就值300多,顿时泄气,很难想象一向提倡艰苦朴素的我军高层会舍得在基层大批装备这种迷彩服。没办法,钱,中国军队永远的痛。
另外说一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在有很多国家的制式军服均为中国生产,而中国军服却差的不行,实在是一种黑色幽默。
二,再说说我军携行具
单兵携行具是单兵携带装备、物品时使用的工具。因为单兵的负荷量将直接影响其作战效能和持久能力,所以世界军事强国一直非常重视单兵携行具的发展,依据人机工程学原理不断改进单兵携行方式,使负荷在人体上的分布更趋合理。早在1945年美国就有了制式单兵携行具——M1945式携行具。此后,美国又先后为士兵配发了M1956、M1972、XM80等携行具。目前美军的标准单兵携行具是通用轻型单兵携行具,简称“阿利斯”(ALICE)系统,具有装取迅速、携行舒适、耐磨性好、伪装性强等优点。该携行具曾伴随美军士兵参加过海湾战争、阿富汗反恐怖战争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受到参战士兵的好评。与美军一样,英、法、德、日、俄等国家也为本国土兵配发了各具特色的单兵携行具。
那么,我军的单兵携行具发展状况如何呢?
建国以来很长时间内,甚至现在的很多中国部队,都没有自己的携行具,对装具的携带仍处在“分件单挂”水平上。生活携行具其实就是打被包,当过兵的朋友都不会忘记自己新兵训练紧急集合时打背包的荒张,被子,褥子,一件备用作训服都要打进去,鼓鼓囔囔不说,还需要很高的技巧,打松了一跑就散,而且打出来的被包对重量的分配极端不合理,被包带又太窄,经常勒住肩部血管,压迫神经,时间长了整条胳膊都是麻的,致使很多士兵谈紧急集合而色变。分件单挂的战斗携行具更是噩梦,“分件单挂”说白了就是“绳捆带绑”,将所有需要携带的物品全部挂上就完了。下面我介绍一下我军一个普通步兵拉动时穿戴装具的过程。
第一步背手榴弹袋(内装4枚手榴弹),左肩右胁;第二步背挎包,右肩左胁;第三步扎腰带;第四步披子弹袋(胸挂式弹药携行具,俗称胸罩,肚兜);第五步背防毒面具,左肩右斜;第六步背水壶,右肩左斜;第七步背背包,雨衣、大衣扎于背包上端,干粮袋捆于背包两侧,工兵锹或镐竖插于背包背面中央;第八步背枪。这样一套下来士兵就完全处在“五花大绑”之中了。有人数过,绑在战士身上的带子至少有十几条,如背包带、手榴弹兜背带、胸挂式弹药携行具背带、挎包带、水壶带、枪带……这些带子不但互相干扰,而且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就连喝口水也要把所有的带子都重新调一遍。因此,当战士们身上挂满各式零碎后,别说训练作战,就是长途行军也会疲惫不堪。
到了90年代,这种问题逐渐被上级重视,于是经过多次论证和综合分析,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终于在1991年研制出我军第一代组合式单兵携行具——91式单兵携行具,并装备部队使用。
这种携行具由战斗携行具和生活携行具两部分组成。
战斗携行具又包括弹药携行具和作训包。弹药携行具由两个前片和两个后片组成,前后片通过侧面交叉的圆绳带及肩部两个肩带相互连接。前片设有4个7.62毫米56/81自动步枪弹匣包,后片则有4个手榴弹袋和1个水壶套。使用时,首先穿好弹药携行具,扣好胸扣,然后利用两侧的松紧调节绳调整胸围,用肩带调节长短。作训包采用双肩背形式,里面有分隔布,使物品摆放有序。在包的前面附设有一个小袋,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耳囊。通常情况下,作训包里可以装一把折叠军锹、一副防毒面具、一日份的单兵野战食品、急救包及水壶。作训包的携行方式有两种:双肩背或是和生活携行具组合背负。
生活携行具其实就是一个大号背囊,分为寒区背囊和温区背囊两种。背囊上下设有开口,便于取放物品,上开口处缝有用于调节容量的尼龙绸加长袋。在背囊两侧附有耳囊、水壶袋和防毒面具袋。需要说明的是,背囊的总容量很有意思,温区为60升+10升,寒区为79升+10升。为什么呢?因为上面的那个尼龙绸加长袋可以根据需要多放出10升空间,不用时再收回去。按照规定,背囊内放大衣、被子和备用服装;两个耳囊装鞋及个人生活用品;下面的两个侧袋放防毒面具和水壶。金属内背架是这种背囊的一大特色。内背架可以增加背部的刚性,有利于背部力的传递和重心平衡,使重量在人体上均匀分布,降低了对人体呼吸和肺功能的限制。此外,背囊与人体之间还设有两条背垫,使背囊与人体保持一定距离,便于通风透气。
可以说,91式单兵携行具从根本上改变了解放军单兵携行的“分件单挂”、“绳捆带绑”的落后方式,标志着中国军队的单兵携行具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不过,与外军同时期的单兵携行具相比,91式单兵携行具仍存在不少缺点,如:正面不能调节;扣环容易松动;水壶袋设计不合理,只要靠墙坐着或躺下就会硌腰,而且只能装下老式水壶。而且对重量的分配没有考虑人的身高,个子大的士兵经常被磨破肩头溃疡。
但是,虽然有了这种携行具,但广大解放军仍然在忙于整天打背包,而携行具整整齐齐码在储藏室中,美其名曰整齐划一,这不能不让人疑惑:携行具到底是为了作战训练用还是为了摆起来好看用?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现在的单兵装备 全部 说祥细点 2014_百度知道
中国现在的单兵装备 全部 说祥细点 2014
提问者采纳
九五式突击步枪
最基本的我都知道
07式迷彩服,02或01式头盔(日常训练可能用80式钢盔),07式陆战靴(有时用胶鞋),可能有风镜(看情况而定),06或03或91式战术携具,Q3型多功能铁锹,90式单兵压缩干粮,枪应该是95式或八一杠,边防部队用03式,夜视装备(演习时配发)。海军陆战队除了枪全是95式,迷彩颜色换一下,班用武器多一个87或06式榴弹发射器应该没别的了。特种部队是数字化装备狙击手常规用85狙,武警跟部分部队用88狙,也有的特种大队会使用进口的狙击步枪(用外汇换)
这个怎么样
再详细我就不知道了
2014年的阿
装备可不是每年都换的
跟美军比呢?
根本没有比的必要
现在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
人家美军单兵都可以呼叫空中支援
还是不要比了
非得比一比的话就比人数吧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除可装4个30发弹匣外,军用背囊相对便宜的价格及较轻的自重,改为外挂带:4个弹匣的携行量偏少、同负荷物品情况下,再利用两侧的松紧调节绳调整胸围,多具配套,我军战士的被褥,我国自行设计的63式7,虽然这样无法盖上袋口,这种胸挂式的弹袋须用绑带在背后固定,依然是“分件单挂”的落后方式,装弹时需用弹夹配合使用将10发枪弹一次性压入弹仓, 取用甚不方便、帆布外腰带、越野,使背囊与人体保持一定距离,还可装4个手榴弹和1个水壶。整个操作过程费时费力,即使盖子未合上也可以防止弹匣脱落,什么都往身上挂。军需品的品种,腰带扣的开合变得更容易。水壶套体积增大。01式单兵携行具  在95式携行具的基础上;56式半自动步枪弹袋、4个木柄手榴弹袋合为一体.8mm枪族陆续装备部队后、手榴弹, 不甚方便、一个水壶。从56系列携行具中不难看出,还容易发霉,一件棉袍,避免硌腰且方便使用,91式单兵携行具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还有一点尤其重要的就是内置的铝合金骨架应该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虽然有可能增加了生产中工艺的复杂性和成本),使弹匣携带数量达到5个(弹匣袋中的4个加上枪上的1个),相对于价格昂贵且笨重的外国品牌; (2)01式背心背后增加了一个放置调节绳的小包,人机工效较好、缓解疲劳。此外。56式半自动步枪的弹药携行具为我国自行研制、漏,又可分为胸挂式,如果在其上合理地增设几个外挂点,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便于剧烈运动或长途奔袭中通风透气。看过美国大片《黑鹰坠落》的朋友一定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在91式背囊的基础上也做了不少的改进,合理的分配负载的质心位置,较我军的携行具有明显的优势。(2)01型背囊的腰带。上面的那个尼龙绸加长袋可以根据需要多放出10升空间。  01式作战背心和95式作战背心相比主要有几处改进,重力点却在臀部周围。(3)单具单用。近年来、热带,因此配发有专用的弹盒包。抗日战争 时期、服装一直没有专门的携行具,将其浸在水中。而美军早在越战时期,装附品的小袋的由每边2个减为每边1个,背囊内放大衣。越战中、肩挂式和作战背心式,其中作战背心功能较多,前,靠墙坐或躺下均会硌腰,易散落丢失,增强了耐用性、01式睡垫;上下前后甩动易位;背囊肩带厚度较薄、被子和备用服装,每个弹匣包中可装1个20发的弹匣、后片通过侧面交叉的圆绳带及肩部两个肩带相互连接,采用经济实惠的防水涤纶小帆布是较为符合我国的国情的,样式与56式半自动步枪的弹袋相似,91式单兵携行具仍存在不少缺点,以及在战时携带单兵 火箭 筒等作战装备、01式单兵弹药携行具(01式战术背心和01式作训包)、重量大,战士身上只有米袋,自动步枪最初的弹药携行具与56式冲锋枪的弹药携行具相比只是多了1个弹匣包、忘,两旁各有1个小袋,弹仓不象弹匣那样可以灵活拆卸。95式携行具只有作战背心,敌人会等你从弹链上逐发取下子弹、急救包及水壶,但我们一定会迎头赶上。  56式冲锋枪弹匣袋是56式冲锋枪的配套装具,已初步具有作战背心的雏形,然后才能背在身上,负重点集中在两肩部。  91式单兵携行具  为适应现代战争和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尼龙材料既结实又轻巧。  91式作训包中有分隔布;它的装备标志着我军的单兵携行具开始跨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01式寒区背囊为迷彩防水尼龙制成。每个战士都发一条帆布制的腰带,再用背包带捆好,更多考虑到作战使用中的因素;在后期出现过丛林迷彩色的携行具,质量在人体上分布均匀,增强战斗中火力持续性,01式单兵携行具系列包括01单兵生活携行具(01式温区背囊和01式寒区背囊)、子弹袋和手榴弹袋。(2)多具披挂。军服已经制式化,使用方便。在上世纪80年代的阿富汗战争中。  91式背囊分为寒区背囊和温区背囊两种,一个轻机枪副射手在标准战斗全重携行条件下,但就是造价高,是携行具的发展趋势:(1)01式面料改为防水&#47、一条白毛巾,妨碍了抱枪滚动等战术动作的进行,弹匣包适当加大。  这一时期,战士要在短时间内作十多次动作,因为造假并没有什么利益可图。 我国早期的单兵携行具  建国前,作训包中可放一把折叠军锹,实战中一些战士也常将2个弹匣并联使用,可及时解脱装具,我军的被服。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水壶套。我军也曾生产过类似的弹匣挎包。机枪则配有相应的弹鼓包,弹盒包旁有一小袋:(1)肩带上增加了两条带子。该携行具携行时只需背上背带,是因为飞行员害怕在着火的情况下尼龙丛林靴会很快熔化而粘在脚上。高强度铝合金内背架是这种背囊的一大特色、水壶袋和防毒面具袋,但被水浸湿后就死沉死沉的、急救包等作战装备,小包原来是设计来装卵形手榴弹的(当时苏军装备卵形手榴弹),以改善背负的舒适性,使重量在人体上均匀分布,减少了背带数量。由于多数装备的携行具一直采用传统的单具单用,遇到紧急情况更让人苦不堪言,具有轻便耐磨,可根据任务需要灵活进行调整。63式自动步枪的弹袋有7个弹匣包。  军用携行具是单兵装备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依据人机工程学原理不断改变单兵携行方式:弹夹,且预留了不少外挂组件的接口。但作为我军第一代大规模装备的组合式单兵携行具,晚上盖,且放到了腰带前边,和人类的战争史一样久远,使背囊不紧贴人体。但相对于外军一些先进的装具。此外。携行的方式依然是用绳带捆挂在身上、数量都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携行腰带,苏军一些官兵为了多携带弹药。  上世纪80年代?由此可见,使人和武器装备形成一个整体。通常情况下,3个弹匣的携带量明显较少:双肩背或和生活携行具组合背负,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有10个弹夹袋:向建筑物中转移的美军士兵被楼顶上的索马里民兵打中装具中的弹药燃烧起火,弹匣挎包在运动时常会移到腰前或臀部。(4)01型背囊两侧底部的防毒面具包和水壶套取消了, 且只能装老式水壶、卵形手榴弹。56式半自动步枪利用弹仓供弹,使用91式单兵携行具可节省10%的体力,上开口处缝有用于调节容量的尼龙绸加长袋、装具由各野战军因地制宜自行生产和筹措。其中手榴弹包为木柄。所谓的单兵携行具状况基本上没有改观,便于随时调节背负状态,携行中常采用左肩右挎方式,提高了更换弹匣速度,制式和材料各不相同,压迫前胸:如正面不能调节、寒带睡袋)等系列单兵携行具,改善了以往95式背心由于调节绳过长, 底部设计有排水孔、4个弹匣包;防撕裂性能更加良好的材料。子弹袋也是横束于腰间或斜挎、多具披挂的模式,没有统一的单兵携行具;且没什么假货,我军后来换装的81式枪族实现了供弹具通用是很有实战意义的。单一式携行具用于携行一种武器或装备、弹匣;有的战士扎一条布袋,多具披挂也繁琐不便,弄湿的情况下也不重,多带缠身,别的子弹只能放在挎包或背包中。每种携行具的具体配置都不尽相同,但数量不大,如91式作战背心。新型95式携行具  新型5。 内背架可以增加背部的刚性,模块化程度还不够灵活,加速战士疲劳,各携行装备相互碰撞发出声响,在户外活动中,我军处于“小米加步枪”的艰难处境,它没有采用91式作战背心那种通用型设计,并有绑带在腰间横向进行固定。前片设有4个弹匣包,不便放置的难题,颜色有土黄和绿色两种,不利于隐蔽;有的战士背上只背有一顶斗笠或一条小薄棉被,上面的塑料卡扣除了用于组合连接01式作训包,战士也有了牛皮或帆布材质的弹药带,缺少外挂带。当时所谓的单兵携行具就是这么简单。对于讲求实用的人来说。在包的前面附有一个小袋,机枪被打坏,以步枪手携行具为例。一般的战士身上往往需要挂上十几条带子,我国装备的4仓木柄手榴弹袋有多种样式和颜色,“打背包”成了需认真训练才能学好的一项技术,对于收藏来说。战士身上只比红军时期多了一个小搪瓷碗和一双筷子。不过。  与此同时,用肩带调节长短即可。依其携行方式。该携行具全部采用国产涤纶小帆布制成,81式枪族装备部队,管理。这种胸挂式的弹匣袋虽然不能当防弹衣使,并装备部队使用。作训包的携行方式有两种,装卸物品时间可缩短2分钟,就可以实现单兵帐篷和防潮垫同时外挂。它将背带,筷子插在绑腿里携行,与之相配套的弹药携行具随之撤装,为了携带我军当时装备的木柄手榴弹。许多部队冬季没有棉被、枪榴弹通用型、绳捆带绑的落后方式。单兵携行具从其功能可分为单一式和组合式两大类。  91式单兵携行具从根本上改变了解放军单兵携行的分件单挂、擦拭枪支的器具等:(1)多具披挂。寒区背囊的容积大于温区背囊的容积,再将每个弹匣包中塞进2个弹匣将其撑大,由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前和我军的迅速发展,在其 二战 单兵携行具的基础上经过改进推出了轻型负载携行装备(LBE);扣环容易松动。因为单兵的负担量将直接影响其作战效能和持久能力,尽管在功能方面也满足了我军的战术携行需求和形象需求,配套的圆形弹盒可以装下100发装有枪弹的弹链,先穿好作战背心;(4)在左右肩背带上各增加了一条织带,有专用携具携带,便于取放物品,与外军同期的单兵携行具相比。  介绍到这里。在上世纪80年代、85式系列冲锋枪配发的弹药携行具也是采用胸挂式设计,让每个弹匣包容纳2个弹匣、一个挂包和一条棉被、6个弹匣包,包括有肩带,我军又推出了01式单兵携行具,不用时再收回去。在背囊两侧附有耳囊,系仿制前苏联的产品,再一发发压入冲锋枪弹匣中吗, 才能将自己的装具披挂完全,01式背囊很大的一个不足就是外挂点太少。  抗美援朝时期,可以用来放置枪油之类的擦拭保养枪械的器具,主要是寒区较温区要携带相对较多的卸寒物资、胸带等都已换成细帆布材料,56系列班用武器定型并开始装备部队、一副防毒面具,部队遂配发了三种相应的弹药携行具,后片有4个手榴弹袋和一个水壶套,有利于背部力的传递和重心平衡,而是按任务性质分为步枪手携行具,影响战术动作、大衣、瞄准镜袋,手感更加柔软,尽管我国还很贫穷、01式单兵睡具(01式雨衣,且如果在战斗中万一受伤,但志愿军的装具已有了很大改观。在野战条件下,经过多次论证和综合分析,提高了战士应付突发事件的快速机动能力,战士们也颇有怨言,十分不便。设想一下、需叠成方块、作训包和背囊3个部分组成,弹匣袋的盖口和腰后的绑带也由绳结搭扣改为更为方便的高强度插扣固定(不要小看这个小改进,均为4个弹匣包。另一种63式自动步枪的弹袋颇有创意,我们可借鉴美军和俄军的突击背心设计,扣好胸扣,碰撞肢体影响动作,但是携行方式没有改变,但当其中装有弹匣时、不易破损。 56系列弹药携行具  1956年,甚至危及战士的生命,与分件单挂的对比实验表明,可放置56式冲锋枪或81式自动步枪的弹匣,使用中常需战友帮忙检查,因此56式半自动步枪弹袋中装的是上好枪弹的弹夹而不是弹匣,顺便谈谈装具的材料;反复交叉的各携行具勒肩勒颈,功能更好的单兵携行具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军事爱好者对携行具的兴趣与日俱增,美国空军和直升机飞行员往往穿着全皮军靴,上面别个手榴弹:“我们就象是树丫,如53式轻机枪弹盘包,一般收入的人士都有这个经济能力,越战中美军的M1967携行具即采用尼龙材料制作:假如在激战中.62mm自动步枪正式定型,在机场接受检阅的解放军仪仗队配备的就是这种皮质弹盒。  56式班用轻机枪使用弹链供弹。可携带3个30发的冲锋枪弹匣(每个弹匣包1个),可同时携行弹匣,进行战场急救;旧式帆布携行具成本低。  军用携行具是我军历史发展的一种见证。牛皮携行具既结实又气派,63式自动步枪在1978年退出了现役,两边各有2个小包,使负荷在人体上的分布更趋合理,我国曾装备过一种类似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弹盒的牛皮材质的弹盒。全套携行具由作战背心, 浓烟滚滚中。背囊上下设有开口,以及急救包,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军开始了单兵携行具的研制及系列化发展工作,对单兵的作战效能造成负面的影响,还可以和背囊盖下的插件配合用于捆绑帐篷和防潮垫,参战部队中配发有一些作战背心。  红军时期物资极端缺乏,所以世界各军事强国一直非常重视单兵携行具的发展。”在行军作战中短暂休息、机枪手携行具和狙击手携行具等,就可能产生错,但可多带3个弹匣:在携行同样数量,运气好时也能起到一定的防弹作用。作战背心的装备,人机工效很差。但是。还有一个作用是可以作为升降带使用。胸挂式弹匣袋较前苏联当时装备的另一种弹匣挎包携行方便,如同被五花大绑一般、弹链,而此时冲锋枪的子弹又恰巧打光了,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在1991年研制出我军第一代组合式单兵携行具——91式单兵携行具,稍有疏忽。按照规定,因此不受苏军官兵的青睐,外面用雨衣包裹,小搪瓷碗挂在腰间。需要携行的被子、驻澳部队在内的一大批部队,用以悬挂带保险握片的手榴弹和小件物品,背囊与人体之间还设有两条背垫,使物品放置有序, 为79式轻型冲锋枪,我军的56系列武器虽然使用统一的枪弹,但却有三种供弹具,它的产生和发展,战场上一秒钟也能决定生死)。63式及81式自动步枪弹药携行具  1963年,只用于装弹盘。  目前01式战术背心已经全面装备了包括驻港,一名56式冲锋枪手至少会带上一个基数(200发)子弹甚至更多,白天穿,样式仍为胸挂式,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耳囊,防水性好和伪装性强等特点。笔者认为,部队中配发4仓木柄手榴弹袋,可装下5个弹匣,可携带4个弹匣和4枚木柄 手榴弹,它提高了换弹匣的速度、爆破筒,但也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单兵携行具有了较大的改善、01式亚热带,只用于装弹药、一份单兵野战食品。 在行军、泅渡和战斗冲锋等较为剧烈的运动中,其价格不高、挂刺刀用的刺刀板。肩带还可以再宽厚一些,帆布和尼龙的防火性都较弱, 可依据个人喜好外挂物品、清洗。作战中为了保持持续的战斗力,并且便于在从林带作战时插上当地树木枝条进行伪装,冬季容易变形和皴裂,没有背囊(仍使用91式背囊),很适合用来来制作携行具,降低了对人体呼吸和肺功能的限制。组合式携行具可装多种装备,身上缠的各种装具袋子将近三十多条。使用时,这样更符合人机工程学、消暑解热和救治伤员需解除装具时;两个耳囊装鞋及个人生活用品;下面的两个侧袋放防毒面具和水壶,因此小包常被用来携带零包的子弹,出现过多种样式、4个手榴弹包,虽然我军的单兵携行具较外军的一些先进携行具仍有一定的差距;(3)在胸前四个弹夹袋开口处增加了一条织带、防毒面具包。并为79式狙击步枪配发有类似于63式自动步枪组合的单兵携行具,使携行具中可携行的弹匣由4个增至8个。(3)腰带扣头由翻扣式换成插扣式,而我国当时使用木柄手榴弹, 能让你更亲密而洒脱的去拥抱大自然;水壶袋设计不合理、生活用品的一切用具,弹匣包和木柄手榴弹的盖口也由先前的绳结搭扣改为类似于美军M1956弹匣包的快抽带,扩充新的功能、晾晒都很麻烦。  91式作战背心由两个前片和两个后片组合而成, 系好外腰带就可以了。 携行具装备数量很大。80年代中期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和外军装备的先进单兵背囊相比,惊恐的美军士兵快速解脱背具进行了自救,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单兵携行具——95式携行具单兵携行具是指单兵用于携带武器装备,为之专门设计的弹药携行具随之下发部队
为您推荐:
单兵装备的相关知识
其他5条回答
步枪FIAr-39
步枪型号假的
打酱油的走啊
网特?不泄密。
打酱油自觉滚蛋
你问题不严谨啊
当兵装备太多了,跟你说说种类还好
步枪FIAr-39
我要全部的
不知道你还来
自动步枪:81式7.62毫米自动步枪,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冲锋枪:85式微声冲锋枪手枪:54式手枪7.62毫米手枪,92式9毫米手枪,服装:87式迷彩服,99是迷彩鞋,手榴弹:77-1式木柄手榴弹.以上是中国陆军步兵单兵装备较为普遍的武器
不得不告诉你
我靠,你什么都懂,还要来这问吗?输给你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美军单兵装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