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兼容较强的谷歌应用商店店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da2d0b2db134473afeae12d7e1e6102_b.png& data-rawwidth=&984& data-rawheight=&17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da2d0b2db134473afeae12d7e1e6102_r.png&&&/figure&实测证据在这,19小时唤醒305次排行第5;第三方应用耗电排行第6占比2%。如果你觉得这些数据不算太严重,那我告诉你:&br&&br&从开机到待机19个小时里,我从未使用过手机,更具体的意思是——今日头条未经用户许可擅自运行,并产生意料外的电力损耗。Google Play提示的一点没错,今日头条就是个损害手机的毒瘤APP。&br&&br&扩展阅读:&br&&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zhuanlan.zhihu.com/p/26&/span&&span class=&invisible&&263557&/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ihu.com/question/6669&/span&&span class=&invisible&&2316/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实测证据在这,19小时唤醒305次排行第5;第三方应用耗电排行第6占比2%。如果你觉得这些数据不算太严重,那我告诉你: 从开机到待机19个小时里,我从未使用过手机,更具体的意思是——今日头条未经用户许可擅自运行,并产生意料外的电力损耗。Google Play提…
&p&单纯说原生Android,在硬件配置越过基准线以后基本不会有异常卡顿,装几十个APP也流畅自如。&/p&&p&但是Android有个奇葩的地方:「国内基于Android」与「国内全家桶APP」&/p&&p&前者在基于Android的基础上各种修改(负)优化,有的ROM为了达到所谓的流畅体验恨不得精简到骨头,而有的ROM为了所谓的集大成者集合了所有功能导致臃肿不堪,还有的ROM除了第一次开机流畅以外,往后的自启动与应用联网唤醒能把小白用户给坑哭,逼着用户刷第三方ROM。&/p&&p&后者被知乎吐槽遍了,普普通通一个APP,初次安装就要索取全部权限,部分国产APP的不要脸程度都在向BAT全家桶看齐,你正上网呢就发现某个应用在修改系统设置在发送快捷方式在读取短信...&/p&&p&我认为Android本身挺好的,否则也不会与iOS形成对立竞争,更不会促进国产手机的迅速发展。但国内Android生态确实太稀烂,同样一个应用你可以搜出好几个版本,你无法判断哪个是靠谱的。而像Google Play这样的官方应用市场还得翻墙,进一步隔离了中国Android用户,无法确保其健康。&/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e319a9be7ea557afaf76e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29& data-rawheight=&3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e319a9be7ea557afaf76e4_r.jpg&&&/figure&&p&&br&&/p&&p&另外,这位匿名用户的回答,我还没来得及点反对就已经被折叠了。这位匿名用户显然以个人主观角度认定了Android的智商与使用性质,认为Android用户成天没事儿就捣腾刷机root...(宝宝醉了)&/p&&p&真的不是每个Android用户每天没事都在捣腾什么刷机ROOT,我就是Android用户,从HTC时期就开始用Android了。我选择Android的直接原因就是:&b&自由开放+用得顺手&/b&。我目前手里的Android手机已经有将近两年没刷过机了,几十个应用不论打开还是翻页均流畅如初,OTG连U盘打游戏、投屏、打印,应付工作娱乐绰绰有余,Android推送更新也照常更新,权限和联网的策略从最初就设置得一清二楚。&/p&&p&此外,我认为那些喜欢玩Android的人,其实跟电脑里的DIY爱好者有相似之处,他们都喜欢动手折腾,改改刷机包、自己换个屏、修改开机画面,体验动手的乐趣无可厚非。有的人喜欢去餐厅让厨师做好让服务员端上来,有的人喜欢自己买菜自己烹饪,这是生活方式的选择。&/p&&p&最可怕的不是Android与iOS孰好孰坏,而是一个人对Android以及Android用户持有的狭隘偏见。&/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a675cb9b02eb566acbde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a675cb9b02eb566acbde5_r.jpg&&&/figure&
单纯说原生Android,在硬件配置越过基准线以后基本不会有异常卡顿,装几十个APP也流畅自如。但是Android有个奇葩的地方:「国内基于Android」与「国内全家桶APP」前者在基于Android的基础上各种修改(负)优化,有的ROM为了达到所谓的流畅体验恨不得精简到…
一个已经在商业上失败了的产品,就不要在这里粉饰谈情怀了。&br&&br&&br&我作为一个国内移动互联网最早的从业者,可算历经了十多年几个移动创业高潮,从05年就已经发展起来的Wap到塞班,再到2010年以后的智能应用风起云涌,后来又一波O2O,再接着移动游戏席卷天下,可以说,我全都一一经历和目睹。&br&我想负责任地说,豌豆荚的失败,跟阿里一毛钱关系也没有,纯粹是不接地气自己陨落的,且在阿里收购它之前就已经剧烈下滑。阿里收购,反而看起来是阿里在还软银人情。。&br&&br&事实上,豌豆荚一开始非常猛,从产品到团队早期布局,都非常优秀,不可否认。但可叹的是,后期基本功几乎都丢了,比如我说的,后来连优质游戏的首发一度都不太争抢,这对于一个应用商店入口,实在是罪过罪过。豌豆荚如果在2010年左右争气一些的话,后面360手机助手一定做不到高效率崛起并抢到凶猛发展的机会。年是一个非常好的安卓发展窗口期,这个窗口期,360无论是产品迭代能力还是推广布局,都是很优秀的。总体而言,做一个分发类的基层应用,错过&a href=&tel:&&&/a&这两年窗口的扎实布局,未来一定会出问题。&br&&br&&br&我先概括总结一个定论:&br&在中国做基层的分发生意和流量生意,真的就不要觉得自己是乔布斯,不要过分讲究逼格,不要做小清新。一定要屌丝气(懂得基础大众用户在哪里),一定要接地气(最务实的手段去接近用户)。&br&&br&&br&那么豌豆荚都做了哪些作死的动作呢?&br&1.不懂基础换量。&br&如果不是行业早期的人,我提到换量这两个字他不会有感觉。而事实上,这是移动应用平台发展的一个基础能力。简单点说,就是互为推广。uc从07年到12年一直在坚持做这个事情,才持续保证了增长,而360手助也是坚持做了这样的事情,才从10年到13年快速崛起。&br&&br&&br&2.没有好好做手机厂商的预装。&br&早期的手机厂商包括oppo vivo等,还包括山寨厂商都没有重视做自己的应用商店,所以,谁能提供应用商店的解决方案,oppo vivo等手机商就会直接装进去。年做第三方应用商店的,只要是正常人,都会非常重视手机厂商合作,因为从这个点去触达用户,量实在是太巨大了,尤其在安卓蓬勃发展的早期。不只是第三方应用商店,市面上优秀的软件,基本上都很重视这个合作,比如UC,搜狗,百度地图,墨迹天气等。(那些评论里说这种做法赃的,你想一下,最早安卓初期,华为oppo等自己确实没有好的浏览器、地图、应用商店等软件产品,所以很需要外部的解决方案,对于这类合作,他们自己会有挑选,只有好的软件才可以通过审核接入其中。所以这个预装做法是厂商和应用开发商都乐见其成的,怎么就脏了?别不动脑子胡乱喷。)&br&&br&&br&但到了2012年以后,各家厂商都开始纷纷部署自己的应用商店,所以第三方应用商店预装抢用户的窗口期只在2012年之前。这个入口机会恰恰是360手助抢到了做好了,而豌豆荚做的很差,基本上是放弃掉了,这个机会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数以千万计的大批量用户。&br&&br&3.对内容不饥渴,不抢首发。&br&按理说,从对用户负责的角度说,作为一个海纳百川的应用分发平台,第一时间收录和抢录新鲜好玩的应用和游戏,这是个基本职能。在安卓智能平台刚兴起的时候,各类应用和游戏,对于用户都是非常新鲜的内容。所有的应用商店都是恨不得抢分夺秒的,去抢首发。而豌豆荚一直在强调平台整体的逼格和格调,却恰恰在这个基本职能上丢了分。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网易的一款非常好的游戏要首发的时候,网易的人压根找不到豌豆荚的工作人员,跑过来问我,我当时非常诧异,心想我也作为一个平台的负责人,如果一款好的产品没有第一时间在平台首发的话,我是要去追究商务人员责任的。但是豌豆荚完全不在意。内容上不新鲜不及时,用户最终放弃你是正常的。&br&&br&以上,大家看看,我不用说更多更高端的内容,这三件基本要点,就已经很一目了然:豌豆荚为什么步步落伍。&br&&br&还是那句话,在中国本土做流量生意,做应用生意,一定足够要了解大众的基本需求,做好最务实最累的工作。作为软件的基本功能都丢失了,再装裱自己的情怀和逼格,有用吗?&br&&br&另外,有人把我这里总结的,这些早期安卓市场阶段所必须做的商务合作模式,硬生生说成了应用商店脏不脏的问题。真是让人感到可笑。刚才我看到有个网友评论的特别好:胡乱扣帽子提到脏这个词的,那真的是不了解2011年之前的安卓市场。&br&&br&所以我看到有的豌豆荚人还在一条条的鼓吹当年的理念,还蛮诧异。&br&豌豆荚都已然这样,还不懂反思?&br&后来所有软件上传商店,已经不会给豌豆荚渠道单独打包了,这说明什么?说明豌豆荚的量已经小到不必单独统计了!&br&为何你们这些豌豆荚的老人们还都觉得自己是百分之百的有功之人?早期当然有功!后期难道没过?&br&翻遍你们的回答全部都是和稀泥,全部是自我开脱和解释,没有一句反思。正因为你们这种掩耳盗铃自恋自欺,才有了豌豆荚的陨落,你们还不肯承认?&br&&br&(我发现在我回答这问题以后,有一些声音,说我比较尖锐,不够尊重。其实我也就是心直口快,纯粹是就事论事,不针对具体个人;&br&也有人说,你行你上,呵呵呵谢谢你提醒,真是求锤得锤,我告诉你,我何止上了,我做的很好。我曾经是UC营收业务总负责人,所有UC移动类收入都是我从零做起来的,整个收入团队也是我搭起来的。2008年我加入UC开始尝试做收入,我就是UC做收入那第一个人,后来做到月流水数亿。并且,在2011年左右,就是我们这边团队,一路谏言俞总和朱总开始和豌豆荚谈投资,布局商店入口,所以说,我也是一路看着豌豆荚辉煌到没落的,也因此才有这么大的痛心,对豌豆荚团队有恨铁不成钢之感。)&br&&br&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如果这些人还坚持自恋而不接地气的理念,倨傲嘴硬不知反思的话,还能做成什么呢?
一个已经在商业上失败了的产品,就不要在这里粉饰谈情怀了。 我作为一个国内移动互联网最早的从业者,可算历经了十多年几个移动创业高潮,从05年就已经发展起来的Wap到塞班,再到2010年以后的智能应用风起云涌,后来又一波O2O,再接着移动游戏席卷天下,可…
&p&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点是,&/p&&br&&p&每次说到Android好的时候,大家的评语就是Android很开放,很强大。而它的弊病就是平台上面的App太差了。似乎有这样一种逻辑:&/p&&p&前半部分,开放,(所以)强大;&/p&&p&后半部分,都是App自己的问题。&/p&&br&&p&而说到iOS的时候,评语是,iOS很封闭,在很多方面都很落后了。唯一的优点是App都还不错。似乎有这样一种逻辑:&/p&&p&前半部分,封闭,(所以)落后;&/p&&p&后半部分,都是App做的好啊。&/p&&br&&p&那么仔细的审视一下这个逻辑。有什么问题吗?很多Android粉丝很快觉察到了,App太差,当然也不完全是App自己的问题,没有(强制)统一的App商店,系统开放,App滥用权力。&/p&&br&&p&那么你们反过头来看iOS的逻辑是不是也有问题。App质量好,当然也有苹果审核严格,不放权限的功劳。有苹果框架优化的功劳。&/p&&br&&p&那么似乎这样看来,Android差的就是(强制统一)的Google&br&Play&br&Store。那么Android有希望做到吗?并没有。为什么?因为Android很开放啊!开放的市场选择也是Android开放的核心标志啊!&/p&&br&&p&那我们退一步讲,&b&所有&/b&&b&Android App都通过Google&br&Play&br&Store分发,Google严格审核。那是不是App&/b&&b&就会好起来呢?并不会。这一点,可能才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的。&/b&那这是为什么呢?&u&广义的来讲,优化一个系统,条件限制的越严格,优化的效果越好。&/u&比如,假设我限定某个系统只能播放mp4视频,那我可以把对mp4的所有优化,速度也好,效果也好,全部包含在系统的接口之后。这样所有App受益。iOS至今不允许第三方网页渲染引擎,为什么?这样所有的App都受益于苹果对唯一渲染引擎的优化。所以你可以看到,App同样的html页,iOS就比Android流畅。iOS在iPhone&br&6之前,App只能用固定的layout,这样的好处体现在App的布局在所有机器的表达都一样。类似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顶层的,细部的。要让优化做好,必然要做限制。iOS到目前为止都有更好的“跟手”反应,你以为容易吗?显示处理为了适应更好,慢1帧就要丢掉数十毫秒,输入堆栈开放,谁都来处理一把,又加一堆延迟。系统总延迟就那么高了,能“跟手”才是怪事。&/p&&br&&p&所以,不知道大家想到什么了?Google如果在这些众多的选择中,选择优化的分支,又一个iOS诞生了(亦或Windows&br&Mobile?)。&/p&&br&&p&所以iOS和Android,只是在众多不可调和的问题中,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并没有最终意义上的孰优孰劣!&b&不要挣扎了,没有完美的系统,更好的&/b&&b&App生态和更自由,你只能选其一,这是个哲学问题。&/b&如果开放能带来更好的生态,在桌面系统中,Linux早就超越Windows了,(然而并没有)。&/p&&p&--------------------------------------------------------------------------------&/p&&p&添加一条Hacker News最近出现的一条讨论链接&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news.ycombinator.com/item%3Fid%3D&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switched to Android after 7 years of iOS&i class=&icon-external&&&/i&&/a&&/p&&p&观点自取。&br&&/p&&p&里面摘抄一条我觉得很有意思的评论&/p&&p&It amazes me when Android users &br&say that the answer to fleeing a walled garden where one company &br&controls the hardware, the software, and the app store is by buying a &br&phone (a Nexus) where one company provides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and&br& if you want to stay safe, only use their app store.&/p&&p&简单翻译一下:&b&&i&有一件事情令我很惊讶的是,那些声称要摆脱苹果这座围城的Android用户的办法是只用Nexus和Google Play Store(另一座围城)。&/i&&/b&&/p&&p&--------------------------------------------------------------------------------&/p&&p&添加我对这句话的解释&br&这句话的意思是,很多人说安卓太乱了,原生Android很好啊!买Android只能买Nexus,而且最好是只从Google Play Store下软件。那问题就来了,这跟iOS有什么区别?无非是一个是Google控制,一个是苹果控制。&/p&&p&&br&就像推翻集权统治的办法是打倒这个皇帝,再推一个皇帝,岂不是很可笑?&br&&br&其实我的观点就是,适度的控制是必要。而且操作系统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一个不断探索控制权的过程。&br&&br&早期实模式操作系统,比如DOS,甚至无法保护自己。应用程序真的是什么都可以做。现在已经鲜见实模式操作系统了,因为大家都认为,适度的控制是必要的。保护模式成为共识。&br&&br&从Windows Vista开始,驱动要签名,64bit OS强制验证驱动签名。内核态的操作也要受控。这也成为了共识。&br&&br&从新一代操作系统的发展,App一开始就是受控的。Android 6.0的重大改进就是App权限更为细致的控制。&br&&br&控制过严当然也有坏处。比如Apple Watch本来是一个缩小的iPhone 4S,按理说应该也会发展出很丰富的生态,但是没有。因为控制过严,App什么也做不了。&br&&br&苹果对于控制权的处理是,一开始尽可能的收拢,然后慢慢放开,直到App够多元化,就停止。&br&&br&而Google的处理是,一开始全放开,直到大家开始抱怨App作恶,然后再收回。&br&&br&相对而言,我更倾向于苹果的方式。控制权都泼出去了,还怎么可能收的回。&br&&br&当然苹果的做法很显然只适用于守擂,打擂就不行了。(斜眼看)Windows Phone连打擂都不会。&br&--------------------------------------------------------------------------------&/p&&p&添加我的个人使用经历:&/p&&br&&p&我在用iPhone 5之前用的是Htc &br&Sensation。开始用自带系统,后来改用CM。那时候市场还没那么多,而且Google还可以用(不可思议)。所以一直都用的Google &br&Market,那时候甚至都还不叫Google &br&Play。最令人烦恼的一件事情是,装了很多应用之后,电量就下降了。那时候的软件还不那么流氓,刚开机之后,桌面很干净,貌似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但电&br&量就是明显下降。然后就开始一个一个的删软件,一天又一天的测试。直到满意之后,装个软件都小心翼翼的。&br&&br&开个百度地图,你得看完马上就把&br&它切掉,否则下午手机就没电自动关机了。设个第三方闹钟,你得祈祷它一定要响啊。下载一个桌面wifi开关,你得祈祷它真的工作,点一下,进系统设置确认&br&一下,再点一下,再确认一下。为什么?因为它真的发生过开关亮着但是wifi关了。看视频的时候,突然出错了,然后发现相机不能用了(我在做&br&Android开发,后来我知道media player和camera都在mediaserver进程,它挂了)。&br&&br&也许现在有很大改观,但我真的不希望我用完一个软件之后,思考到底把它放后台,还是切掉。下载一个软件,也要思考它会不会对电量有影响,会不会对流量有影响。是不是真的工作。我不关心(作为消费者),放视频,拍照片,拍视频有什么关联。&br&&br&所以你看,我的担心跟Google Play一点关系都没有,跟某个具体的App也一点关系没有。&br&&br&我现在用iPhone,Wifi,蓝牙,GPS,流量全部全开,从来不关。看地图,看完直接灭屏。想下个App,先同功能的全下下来,谁好用就用谁,就搁那儿也不碍事。所有的App通知,我不让你发声,你一句话也别说。你试试看?&br&&br&这真的跟全家桶无关。&/p&&br&&p&p.s. 很多人表示,我这段经历老掉渣了。那我解释一下&/p&&p&&br&其实我想说的是,Android正由于其开放性,造成了选项丰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灾难,甚至于对于一些动手爱好者更甚。比如,GPS要一直开着吗?一直开着怕
App滥用,不一直开着,需要又要打开,用完又要关掉,挺麻烦的,那我去找个软件来给我管理吧,哪个软件好呢,A软件似乎能胜任但是有广告,B软件有点花
哨,A软件只能在Play Store下载,等会儿我去下个Play Store先,等等,我要干嘛?&br&&br&&b&Android一直迫使我产生负罪感,那就是,你把你的手机调教到最适合你了吗?我觉得某个地方不好用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你是不是功课又没做够?&/b&&br&&br&iOS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比如同样的问题,我第一反应是,弄它干嘛,苹果已经给我想好了。&/p&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点是, 每次说到Android好的时候,大家的评语就是Android很开放,很强大。而它的弊病就是平台上面的App太差了。似乎有这样一种逻辑:前半部分,开放,(所以)强大;后半部分,都是App自己的问题。 而说到iOS的时候,评语是,iOS很封闭,…
&p&Google Play 的检测主要针对 app 中用到的 SDK。因为模块化产品特征性强,在本地扫描误杀率很低,不必将臃肿的 apk 完整上传(上传前会征得同意)。&/p&&p&&br&&/p&&p&Google 明确告诉你有害,通常指以下行为之一:&/p&&ul&&li&记录你的个人隐私(设备 ID、sim 卡槽 ID 等)——对应「电话」权限&/li&&li&读你短信&/li&&li&截你的屏&/li&&li&拍你的脸&/li&&li&录你声音&/li&&li&在 /sdcard 到处撒尿(用于跟踪用户/设备,通常伪装成系统文件*)&/li&&/ul&&p&&b&且&/b&,&b&偷偷发给第三方(开发商以外的第三方)&/b&(通常还是明文发送,容易被中间人记录)。&/p&&p&app 自身不必申请上述所有权限。只要兄弟姐妹间任意一款获得权限,大家便都有了权限。&/p&&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 如果你用过国产软件,/sdcard 里通常能找到这些 */
.DataStorage
.SystemConfig
.UTSystemConfig
system/tmp/local/tdata*
Android/obj/.um
Android/data/.um
backups/system
backups/.SystemConfig
/* 因笔者非常落伍,此列表非常不完整 */
&/code&&/pre&&/div&&p&&br&&/p&&p&Google Play 给出提示,通常是因为开发者用了某款非常普遍的&b&统计 SDK&/b&(用来统计用户使用的时间与操作习惯,即&b&行为模式&/b&)。&br&需要所谓「大数据」分析时,可以下发指令抄你一点隐私,抄你连过所有 Wi-Fi 的 mac 地址,抄你每半小时的精确坐标,抄你淘宝/美团记录,抄你微信语音等等。挖矿的不多但也有。&/p&&p&&b&Google Play 没有给出提示,并不表示没有上述行为&/b&。可能只是加密了,混淆了,加壳了,动态了,远程了……参考各类木马与杀毒软件之间的斗争。&/p&&hr&&p&考虑到大多数手机有厂家内置的省电机制,常驻后台的方式已经很少起作用了,只有坚持用官方固件且拒绝优化的那批用户耗电最夸张。&/p&&p&上述行为通常由事件触发(「唤醒」),比如你靠近/点亮屏幕啦,被伪基站劫持啦,收到新短信啦,附近发现新 Wi-Fi 啦,别的 app 自杀或他杀啦,收到同胞指令啦……&/p&&p&基于事件的优化方案还是值得尝试一下的。&/p&
Google Play 的检测主要针对 app 中用到的 SDK。因为模块化产品特征性强,在本地扫描误杀率很低,不必将臃肿的 apk 完整上传(上传前会征得同意)。 Google 明确告诉你有害,通常指以下行为之一:记录你的个人隐私(设备 ID、sim 卡槽 ID 等)——对应「电…
行,我承受能力脆弱,我关评论了。&br&这个只是我的一个回答,并不是什么产品推广要为用户解释一切,难道非要我把安卓平台明明白白写出来?&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cda00db153ddaf2a4b9a7e789f6736ce_b.png& data-rawwidth=&628& data-rawheight=&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cda00db153ddaf2a4b9a7e789f6736ce_r.pn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1f39ba468ba_b.png& data-rawwidth=&527& data-rawheight=&1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1f39ba468ba_r.png&&&/figure&私以为,想“喷答主”之前,能不能调用一下您高贵的眼睛,哪怕不愿意看完全文,那只看前三行,不明白“xposed框架”是什么也请用用您那高贵的手指搜索一下。您有心看第六个评论者说iOS平台不是这样的评论,却忽视了我第三条放的google play链接,感情是您那高贵的大脑运转速度太快了么?&br&手机端没法直接回复,电脑登了就干脆放前面吧,防止还有人想都不想就要喷答主。您的评论我还是删掉好了,放在那对谁都不好。&br&————原文————&br&&br&&去你大爷的内置浏览器&App,是一款Xposed模块,作用是屏蔽QQ、微博、贴吧等应用的内置浏览器,使链接可以直接通过用户的设定打开。&br&&br&然后是回答问题,这些国产大厂App钟爱的内置浏览器到底有什么缺点:&br&&br&&b&无法调用应用解析url&/b&&br&比如知乎、微博、B站这样很多链接,用户本应该点击链接直接用App打开,但是却强制被内置浏览器打开了,体验可想而知。&br&&br&&b&必须得用户再次登陆对应网站&/b&&br&比如随便XX论坛,你本来在你自己浏览器有cookies的,可以直接登陆。好,别人QQ发你了一个论坛链接,你用内置浏览器需要重新登陆一遍;别人微信发你了一个链接你又得登陆一遍;别人微博发你了一个链接你还是得登陆一遍。&br&&br&&b&操作麻烦,耗流量&/b&&br&有人会想洗白啊,说又不是不能让你用外置浏览器打开啊,你这是吹毛求疵。&br&好,操作步骤:点击链接→右上角菜单按钮→弹出框里滑动,找到用浏览器打开。且不说现在大屏手机点右上角已经很麻烦了,傻逼QQ还把&用浏览器打开&藏的扭扭捏捏的。&br&并且,网页依旧会加载,像知乎这种随便一个多图的回答,一不注意几M流量就没了。&br&&br&&b&体验割裂&/b&&br&我一直觉得安卓比苹果的系统体验好太多太多,只是软件生态比苹果差。无论是分享还是软件调用(比如你一个知乎的url可以直接通过知乎App打开)都完胜苹果,但就是有的傻逼厂商活生生把安卓的优点弃之不用,拉低到了苹果的水平。(非黑苹果,只是说功能体验)&br&安卓有自带的分享机制,非得自己整一套撇脚的web登陆分享(试试UC的分享功能就明白了);安卓有方便的软件调用解析页面,非得弄个内置浏览器恶心你,而且这还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br&//下面这段可以跳过&br&反正鹅厂的诸位PM们都是用苹果吧,让你们开发安卓真是委屈你们了啊。当年QQHDmini还在的时候体验完爆当时的QQ,而且说超过了两年都不为过,一个简单的交互都做不好的团队脑子里究竟在想什么?(我记得有个版本连表情都得操作两次才能打开)&br&一个滑动去除红点功能似乎还一直被腾讯团队津津乐道?HDmini三年前就已经有了点击消除了。&br&&br&说实话,大概半年前我还一直以为鹅厂的PM也就这点本事,这些恶心人的招数换我我也会。可是后来比如下拉刷新变成小视频,到现在的下拉红包,还有一些其他事,嗯我服,果然腾讯真是一家注重“用户体验”的公司啊。&br&&br&&br&每次看到知乎上关于百度的回答,都有人说“腾讯已经跃然成为互联网良心公司了,都是同行的衬托啊”。有一次我实在受不了了评论了下,&b&你们知道为什么腾讯在你们眼里看起来不流氓了么?&/b&&br&&b&因为它现在是既得利益者。&/b&&br&你们都在说百度杀毒如何如何不要脸,可是你们知道这都是从谁哪里学来的么?360是这方面的鼻祖。那为什么360现在看似收敛了呢?因为它已经是杀毒软件行业的主流了。&br&同理,腾讯有游戏那座金山在,他不着急从你身边赚钱,自然会觉得它“良心”了。而它一旦准备发力了,往往是你骂也没用的时候。【看,我如此讨厌腾讯,可是还得用着腾讯的QQ,在腾讯注资的知乎上答着题。&br&&br&有人会说,企业赚钱无可厚非。但是我觉得,腾讯的吃相太难看了,一个互联网巨头,赚钱起码得有点尊严。&br&&br&其实我一直想把我对BAT的印象说出来,但是一直懒得去回答,反正今天不继续写代码了就说一下吧。&br&百度就像一个地痞流氓,凶相聚出,你知道他不好惹,知道该躲开他。而且只要你躲远点,他招惹不到你。&br&阿里就像一个一方恶霸,他知道你怕什么,知道你无力反抗只会唯唯诺诺。像wp他的应对措施,简而言之就是对wp用户的不屑,你能把我怎么地?而对于支付宝更新后的恶评如潮,更是呵呵两声不搭理你们。但是他的确是摸透了用户们的劣性,你们有本事骂那有本事去行动啊,有本事你们卸了支付宝啊,让阿里看到用户流失率怕了自然会改回来。可是你们没本事。&br&再说腾讯,如我之前所说,他就是一个伪君子。当着你的面好像有种种良心产品,背地里干的事你就......百度我躲的了他,但腾讯,我躲不过。&br&&br&好像跑题了,那就这样吧。&br&&br&————更新————&br&知乎倒是也是支持的,有需要的用户可以直接用下面这个链接试吧。。。&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example.org/ex-link-tes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example.org/ex-link-tes&/span&&span class=&invisible&&t&/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行,我承受能力脆弱,我关评论了。 这个只是我的一个回答,并不是什么产品推广要为用户解释一切,难道非要我把安卓平台明明白白写出来? 私以为,想“喷答主”之前,能不能调用一下您高贵的眼睛,哪怕不愿意看完全文,那只看前三行,不明白“xposed框架”是…
腾讯QQ恶意违反Google的安全规定,绕过play更新二进制文件,因此被用户举报下架整改去了。&br&这个问题远比侵犯隐私更严重,绕过Google play下载二进制文件不是隐私问题,是严重的安全问题,腾讯中招xcode ghost,可想而知其开发水平,黑客劫持之后可以用来分发恶意软件,腾讯本身就是劣迹斑斑的企业。&br&&br&评论区来了这样一位人士,他了解腾讯内部的产品规划,不知道是否为真,但是这评论却是很有意思,看截图:&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6e32d6d30cccbf_b.png& data-rawheight=&792&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6e32d6d30cccbf_r.png&&&/figure&&br&回复更加有趣,建议腾讯公司好好查一下此人是不是贵公司员工,如果是的话召回培训或者直接辞退比较好。&br&&br&国内流行的擅自下载二进制件,在Google Play是被禁止的,这是恶意软件的主要传播渠道,也是国内用户莫名其妙变成全家桶的原因,保护用户不受恶意软件干扰应该是应用市场应尽的责任。 &br&&br&早期发生过提交无害的app,在后期通过自动下载更新文件给用户的手机安装恶意软件的事件,因此Google play禁止任何app绕过Google的审核更新。当然,用户不关心自己的安全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安装未知来源的软件的。&br&&br&有人说Google play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不高,企业无需适配。这是毋庸置疑的,厂家的决定权也很重要。只不过要想架Google play,就得按照Google play用户的要求来开发。
腾讯QQ恶意违反Google的安全规定,绕过play更新二进制文件,因此被用户举报下架整改去了。 这个问题远比侵犯隐私更严重,绕过Google play下载二进制文件不是隐私问题,是严重的安全问题,腾讯中招xcode ghost,可想而知其开发水平,黑客劫持之后可以用来分…
&p&作为专业的应用推荐媒体,我们时常收到 Google 服务的相关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想安装某个 app,但手机没有 Google 服务包无法安装怎么办?」。于是 AppSo(微信号 appsolution)决定,今天给大家讲讲 Google 框架的那些事。&br&&/p&&br&&p&注:本文为 Android 系统安装 Google 服务框架指南,如果你是 iOS 用户,请转发此文关爱你身边的 Android 朋友。&/p&&br&&b&一、Google 服务框架是什么?&br&&/b&&p&Google 服务框架全称 Google Mobile Service,其中包括了应用包,也就是我们希望用到的各种 Google 应用。&/p&&br&&p&Android 虽然开源且自由,但 Google 的应用程序并不包含其中,它们都属于 Google 的知识产权。所以厂家们预装 Google 应用,都需要与 Google 达成付费合作关系。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许多国内手机厂商,并不会自带 Google 套件。&/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fdcf656abc459a765ca3ca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fdcf656abc459a765ca3ca_r.jpg&&&/figure&&br&&b&二、那么 Google 服务框架具体能干嘛呢?&br&&/b&&br&&p&首先,它提供了底层的通讯服务,部分消息的推送、联系人数据的同步都可以靠它。&/p&&br&&p&其次,如果需要体验 Google 的整套软件服务,都需要先安装 Google 框架。从 Google 地图、Google 语音、Google Keep,到 AppSo 一贯推荐的 Google Play 应用市场都需要它。&/p&&br&&p&还有一点,许多应用和游戏都通过 Google Play 服务程序,实现验证正版和自动登录的功能,所以许多大型游戏,也需要 Google 服务的支持。&/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001bb2fde84dce2ea36ccccc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001bb2fde84dce2ea36ccccc_r.jpg&&&/figure&&br&&p&总之,想要体验 Google 生态优质的服务,一定需要 Google 服务框架。(当然,也需要科学上网……)&/p&&br&&b&三、新手安装指南&br&&/b&&br&&p&实际上,安装 Google 套件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因为它本质上只是 「Google App 的安装」而已。Android 设备种类纷繁复杂,这里只选取几款代表性厂商手机介绍。&/p&&br&&p&&b&小米、OPPO、其他厂商:谷歌安装器&/b&&/p&&br&&p&在亲自体验后,尤其推荐这款由「拇指玩」制作的「谷歌安装器」app,通过识别机型提供最新的 Google 套件。&/p&&br&&p&实际的安装过程也一键搞定,唯一要注意的是部分设备需要 Root 权限。AppSo之前也介绍过 Root 方法与其利弊,在微信公众号 appsolution 回复「&b&root&/b&」可获取。&/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3c702a98abda_b.pn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3c702a98abda_r.png&&&/figure&&br&&p&&b&一加、锤子:官方支持安装&/b&&/p&&br&&p&对于一加手机,直接在应用市场搜索「谷歌安装器一加专版」即可。这款应用是一加与上面提到的「谷歌安装器」开发者联合开发,可以轻松获取 Google 服务。&/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f_b.pn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8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f_r.png&&&/figure&&br&&p&而对于锤子手机,在锤子应用市场,搜索「谷歌服务下载器」,安装后重启手机即可。&/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ebfc2e5bf089f772bd32bdb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8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eebfc2e5bf089f772bd32bdb_r.jpg&&&/figure&&br&&p&&b&华为:系统自带&/b&&/p&&p&对于华为用户而言,可以松一口气了:&b&目前华为手机大部分都内置 Google 服务框架。&/b&&/p&&br&&p&如果想要体验 Google 地图、Google Play 等应用,只需要在华为应用市场直接下载即可。&/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a2f9ef0c6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a2f9ef0c6_r.jpg&&&/figure&&br&&p&&b&三星:刷机/港版系统&/b&&/p&&br&&p&三星手机上 Root 和安装框架的服务都有些复杂。所幸,对于三星手机的刷机还算简单。(妹子们:并不简单好吗!)&/p&&br&&p&如果你不希望失去保修,同时也反感国行三星众多的内置应用,不妨试试刷港版系统的方法。&/p&&br&&p&具体的方式由于篇幅原因,请三星用户们自行在类似 Gfan、盖乐世社区等论坛中,找到自己手机型号的板块,搜索关键词「港版」,详细的手把手图文教程,会让这件事情的头疼程度减半。(港版系统并不一定会损失 Samsung Pay 服务,参考&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alaxyclub.cn/thread--10.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网友给出的解答。&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b&Nexus:亲儿子就是好&/b&&/p&&br&&p&Nexus 在中国被网友称为「Google 亲儿子」,由于其不在大陆地区销售,所以目前所有安装原生 Android 系统的 Nexus 设备,都自带全套 Google 框架和应用。&/p&&br&&p&换句话说,Nexus 党们可从来没担心过这种事!(一脸得意)&/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9e610c27c74bd465d968bd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9e610c27c74bd465d968bd_r.jpg&&&/figure&&br&&b&四、老玩家安装指北&/b&&br&&p&实际上,通过「刷入 Google 应用包」的方式,可以在不 Root 的情况,成功率极高地安装 Google 框架。&/p&&br&&p&你需要以下这四个步骤:&/p&&ol&&li&解锁 Bootloader (切记备份手机)&/li&&li&刷写诸如 TWRP 等第三方 Recovery&/li&&li&在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opengapps.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Open GApps Project&i class=&icon-external&&&/i&&/a& 按需下载 Google 应用包并刷入&/li&&li&登陆 Google 账号&/li&&/ol&&br&&p&具体的名词解释、操作步骤,请自行在类似 Gfan 的论坛中,找到自己手机型号的板块。在板块置顶的帖子中一定有详细的解释和手把手教程。&/p&&br&&p&需要注意的是,opengapps 是绝好的 Google 应用包合集网站,找到你的手机处理器、系统型号,选择相应的版本下载刷入即可。&/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2aeb63bcb5005c9aaa67a_b.pn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2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2aeb63bcb5005c9aaa67a_r.png&&&/figure&&br&&p&对于大陆使用环境,刷入 Full 或 Mini 版即可。对于需要的应用,之后直接在 Google Play 市场下载安装即可。&/p&&br&&b&五、实在是听不明白,我要投降了&/b&&br&&br&&p&是不是看到这里,头都大了?深呼吸,其实上面的教程是为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准备。&/p&&br&&p&对于完全不懂操作,却需要体验 Google 应用的同学,这里提供两个超简易方法:&/p&&ol&&li&向身边的 Android 玩家或移动开发程序员寻求帮助。如果他碰巧还玩 Ingress 这款游戏,说不定能在 10 分钟内帮你解决问题。&/li&&li&在淘宝搜索关键字「Google 服务框架」,会有专业人士为你提供远程安装服务。低价且不耗脑力地完成刷机,&b&当然前提是足够信任这样的方式&/b&。&/li&&/ol&&br&&b&六、你可能会遇到的问题&br&&/b&&br&&p&&b&1.安装后开机需要登录 Google 账户?&/b&&/p&&br&&p&是的,安装后启动手机,需要登录 Google 帐号才能进入页面。&/p&&br&&p&三个不同的办法解决:&/p&&ol&&li&在支持 Google 的网络下登录。&/li&&li&开机前拔掉 SIM 卡,开机后不连接网络。&/li&&li&在登录联网时等待几分钟,即可选择跳过。&/li&&/ol&&p&为什么安装了 Google 服务,打开却没内容?&/p&&br&&p&由于 Google 服务器在中国大陆地区不稳定,有可能会出现无法正常连接的问题,需要自行调试网络去解决 : (&/p&&br&&p&&b&2.能不能自己下载框架应用来安装?&/b&&/p&&br&&p&当然可以,但这种方法对于新手,&b&失败率最高&/b&。&/p&&br&&p&由于 Google 框架部分应用属于系统底层应用,推荐通过钛备份等应用安装,不过这样又变得复杂了不是吗?&/p&&br&&p&实在想要尝试的话,请按照「Google 服务框架 → Google 账户管理程序 → Google 备份传输 → Google Play 服务→ Google Play 商店」的顺序安装。&/p&&br&&p&&b&3.弹出提示:「 Google Play 服务」已停止服务?&/b&&/p&&p&这是最常见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Google Play 服务」这个框架应用,版本与系统不匹配。&/p&&br&&p&请按照上述方式,重新刷入完整的 Google 软件包,记得选择正确的设备、系统。&/p&&br&&p&或者在&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apkmirror.com/apk/google-inc/google-play-services/google-play-services-9-4-52-releas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这个网址&i class=&icon-external&&&/i&&/a&,找到适合系统的正确版本,卸载「Google Play 服务」和「Google Play 商店」这俩后再重新安装。(但成功率不如重装 Google 框架高)&/p&&br&&p&&b&4.装 Google 框架是否会失去保修&/b&&/p&&br&&p&目前似乎除了一加手机,其他手机在 Root、刷机后确实会失去保修。当然安装 Google 框架是否需要 Root 也因手机而异。(像华为手机就不需要)&/p&&p&如果想要准确回复,还请联系手机厂商客服。&br&&/p&&br&&p&&b&5.我后悔了,怎么卸载 Google 服务?&/b&&/p&&br&&p&这里要澄清一点,Google 工程师并没有那么笨,不会让 Google 应用在无法联网的情况下不停地重连。所以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Google 耗电并不会很大。&/p&&ul&&li&如果你是普通用户:其实不需要卸载,在系统设置-应用-选择「显示系统进程」-将不想用的应用禁用掉即可。一定要卸载可以直接在 Root 后用钛备份卸载。&/li&&li&如果你是刷机党:当需要清除框架,不能在 Recovery 界面中双清或重置手机,你需要手动清空 System 分区。&/li&&/ul&&br&&p&&b&6.安装后也开不了 Google Now?&/b&&/p&&p&需要 Root 的方法:&/p&&p&在酷安网找到「启用 Google Now」这款应用,打开-激活-搞定。&/p&&p&免 Root 方法:&/p&&ol&&li&在飞行模式下,将系统语言换成英语,关闭位置信息和定位服务,在「设置」-「应用」中将「Google Services Framework、Google Play Services、Google App、」清除应用数据。&/li&&li&选择支持全局代理的网络调试应用,开启。&/li&&li&打开 Google 桌面就激活成功,之后即可可以自由地更改语言。&/li&&/ol&&br&最后的话&br&&p&至此,相信大部分对于 Google 服务的问题已做出解答。但这个主题涵盖内容太多,文章难免挂一漏万,对于其他问题,请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p&&br&&p&毕竟,想要体验 Google 生态的优质服务,需要一点点的操作和技巧,但经历一点小麻烦后,外面的世界海阔天空,只有体验过的才懂。&/p&&br&&p&啊,你是 iOS 党?我忘记说了,这篇文章是写给 Android 党看的,嘻嘻 : )&/p&&br&&p&文章作者 &a data-hash=&e1299cf6bdf& href=&//www.zhihu.com/people/e1299cf6bd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e1299cf6bdf&&@蓝焰的小蜗牛&/a&,转载请联系我们并取得授权。&/p&&br&&p&&b&本文由让手机更好用的 AppSo 原创出品,关注微信号 appsolution,回复「笑死」获取 5 款能让你笑死的 Google 奇葩 App。&/b&&/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KHXR3irEuhTFhzu9nyA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KHXR3ir&/span&&span class=&invisible&&EuhTFhzu9nyA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作为专业的应用推荐媒体,我们时常收到 Google 服务的相关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想安装某个 app,但手机没有 Google 服务包无法安装怎么办?」。于是 AppSo(微信号 appsolution)决定,今天给大家讲讲 Google 框架的那些事。 注:本文为 Android 系统安装 G…
午休时间,比较紧迫,照着 &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黄继新& data-hash=&b6fb0b7b9c680& href=&//www.zhihu.com/people/b6fb0b7b9c680& data-hovercard=&p$b$b6fb0b7b9c680&&@黄继新&/a& 的问题组织一下手上的内容。格式比较乱,先给看官们说声抱歉了。&br&&b&目的是什么?&/b&&br&调研的目的则是为了了解工厂里年轻人的生存状态,他们是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如何获取日常需要消费的内容。&br&&b&过程是怎样?&/b&&br&其实从去年开始,豌豆实验室就已经有同事去过东莞下面的城镇做过一轮调研了。年后回来,我们觉得要为这一用户群体做好设计,需要更多的产品设计师过去接接地气。于是又让我和另一位同事从北京过去,换一个城镇再看看。&br&东莞没有机场,所以是先飞到深圳,然后再跑几十公里高速到达的东莞长安镇。我们在那呆了三天两夜,完整访谈了三位智能手机使用者,走访了几个集中的厂区及周边的生活社区。&br&随后的一周,另外一位同事&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姜楠& data-hash=&6d32980e0fcdb2377b20e& href=&//www.zhihu.com/people/6d32980e0fcdb2377b20e& data-hovercard=&p$b$6d32980e0fcdb2377b20e&&@姜楠&/a&也到了这边,摆了一个小摊,为工友们免费提供内容下载以获得谈话机会。这个过程是十分有趣的,请他本人来叙述吧。&br&&b&有哪些收获?&/b&&br&&ul&&li&&b&笔记条目&/b&&br&&/li&&/ul&大家的笔记和总结内容量比较大,也没时间好好整理了,我把一些重要的条目摘抄如下:&ol&&li&那边的用户使用手机的场景还是远比我们想象的落后,虽然大部分都是触屏的国产 Android 手机,但是使用方式还是基本当成功能机使用,比如 SD 卡插拔拷电影,装应用通过拷到 SD 卡然后安装以及换手机时通讯录移动到 SIM 然后更换之类的&/li&&li&电影在这个圈子里面真的是大生意,工人平时消遣,用手机看电影还是比较普及,因为舍不得开流量,所以社交的应用,其实他们聊的很少&br&&/li&&li&PC端的电脑软件,他们使用也很少,主要还是依托网吧,以及一些卖场来拷贝安装东西&br&&/li&&li&安卓系统的本身的一些功能他们都还比较熟悉,比如长按拖拽卸载应用,设置widget,还有菜单之类的管理,都还是比较熟悉&/li&&li&Wifi 普及比想象中高,工人都会使用,基本没什么门槛,有些比较大的工厂,比如步步高,OPPO 之类,都有。还有一些工厂招工以宿舍有免费 Wifi 吸引工人,手机店员也说东莞这边 Wifi 覆盖率已经处处都能方便获取到了(关于这点,我们在晚上游街的过程中有体会,每个经过的地方把手机拿出,都会有不少的加密或未加密 Wifi 信号。SSID 名称往往是附近工厂的拼音)&/li&&/ol&&br&&ul&&li&&b&三家手机店速记&/b&&br&&/li&&/ul&1. 中域手机店&br&一个手机连锁店,里面主要是 OPPO , 步步高,一进去店主有很卖力推荐 OPPO,价位在 1299,手机应用都是内置的,看了下主要是安卓市场,店员也会很主动告诉用户下载应用用安卓市场就可以,手机卖场可以免费帮用户装应用,拷视频音乐,买了到时候再过来装都没问题,一直跟我普及 Wifi 装应用免费的概念,大致问了下,他说步步高,OPPO 工厂宿舍都有 Wifi,所以这个不存在问题,对系统应用有无广告,感觉不是很在乎,估计是没被骚扰过,但是他说 360 可以拦截这些垃圾短信,应用广告也可以拦截,他对电脑上的 QQ手机助手推广的比较卖力,然后我假装是 NOKIA 用户,通讯录转移怎么搞时,他给我介绍了 QQ同步这个应用,可以存在云端(这个是原话,挺惊讶他们对云端的理解),有 Wifi 时就可以快速拉取下来,还有他说他们是正规手机店,手机都是经过厂商自动刷好的,他们不主动乱刷应用,除非客户买了让他们刷,看起来相对比较正规。&br&2. 诺亚信(NOAIN)&br&这个店门口有个大大的四核,吸引我们进去聊,用户对四核双核的理解,他们认为四核就是快些,其他的没什么影响,问他耗电情况,他说安卓就这样,1 天时间,也无所谓了,如果待机什么都不干 3 天。装应用视频音乐,店里也可以免费安装,看起来是这边的标配,看到一台小米,感觉像山寨的是,价格是 2799,M2,里面预装了很多乱七八糟的应用,有个安智,看起来这边把安卓安智基本归为一家的,&br&3. 镇中心的一家手机店&br&这个完全是两个天地,这边的手机都相对高端,也有很多三星的手机。Note 之类,旁边也有 iPhone 店,跟之前探访的几家完全是不一样的风格,看起来东莞两极分化很严重,服务员,介绍第一个也是安卓手机,然后有提到豌豆荚,店里面是有免费 Wifi ,只要买手机,都可以免费装应用,但是不帮忙装电影电视剧,主要他说周末人多,拷电影电视剧慢,不想提供这个服务,这边服务员相对比较傲娇,不是很好搭讪。&br&&ul&&li&&b&用户访谈(只放一位的访谈记录在这)&/b&&br&&/li&&/ul&背景:玩具店的工人,用的是OPPO的手机,刚买2个月&br&【日常生活 】
&br&&ul&&li&来自&br&&/li&&/ul&来自湖南,工龄2年了,在深圳富士康呆过2个月,感觉那边没有加班没有工资,赚不到钱不干了来东莞,没有参加什么同乡会之类的活动&br&&ul&&li&作息上班&br&&/li&&ul&&li& 住在宿舍,4个人一个宿舍,宿舍没有WiFI,甚至不能充电(玩具厂不让私自配插座板,已有一个大家轮流充或到保安亭充)&br&&/li&&li&一天基本上上8个小时班,&br&&/li&&li&中午有一个半小时休息,可以玩手机,看看电影听听音乐&br&&/li&&/ul&&li&怎么认识新朋友?&br&&/li&&ul&&li&厂区边上经常有一些文体活动(主要是一些企业赞助做推广)广场上可以听歌有时会认识,或朋友介绍一些女孩,一起出来玩玩聊聊天&br&&/li&&li&跳槽还是比较严重,因为工厂多,如果感觉加班不多,钱赚不多,其他厂有朋友就会考虑跳过去,周期不定&br&&/li&&/ul&&li&用什么SNS?有没有关注一些明星和品牌的账号?&br&&/li&&ul&&li&就用QQ,微信啥的没什么用,但是知道,因为担心流量,基本很少开流量之类&br&&/li&&/ul&&br&&li&怎么打发时间?&br&&/li&&ul&&li&晚上下班后,就到一些广场转转,看看一些广场活动,跟朋友聊聊天,会玩手机&br&&/li&&li&周末会去网吧,一般都在周边,拷些电影,上上网,有时会找女孩,但是说不找女朋友,因为还没赚到钱,不稳定&br&&/li&&/ul&&li&收入大概范围?&br&&/li&&ul&&li&收入底薪是1300,包括加班之类的能达到3300,一般会寄回家一半左右&br&&/li&&/ul&&li&什么时候用手机的频率比较多&br&&/li&&ul&&li&上班带手机,休息的时候,可以看视频&br&&/li&&li&晚上下班后使用手机频率最高,广场上看演出的时候,也会看看,主要是电子书和&br&&/li&&/ul&&li&有没有电脑&br&&/li&&ul&&li&没有电脑,上网去网吧,宿舍只有一个插头,又不让弄插件版,买了也没用&br&&/li&&li&想用wi-fi,但是宿舍不让装,还是插头问题,想用wifi时,会到网吧去&br&&/li&&/ul&&li&有没有在网上买过东西&br&&/li&&ul&&li&没有,很少在网上买,主要是逛商场买&br&&/li&&/ul&&/ul&【手机相关】&br&&ul&&li&手机价位和购买时间&br&&/li&&ul&&li&手机一般价位是,目前使用的手机购买2个月,之前用的是功能机&br&&/li&&/ul&&li&买手机主要关心什么&br&&/li&&ul&&li&价格,屏幕是否大(他自己的还是800x480的,但是他就感觉很大)&br&&/li&&/ul&&br&&li&在哪里买的手机&br&&/li&&ul&&li&就在周边的手机店里面,跟朋友一起过去买的&br&&/li&&/ul&&li&话费流量情况&br&&/li&&ul&&li&没有开通套餐,担心流量问题&br&&/li&&/ul&&br&&li&WIFI问题&br&&/li&&ul&&li&会用WI-Fi,都是到网吧里面去,问他一般酒店有免费的wifi,过去蹿网不,回答是不会&br&&/li&&/ul&&li&通常用手机干什么&br&&/li&&ul&&li&打电话,发短信,看看视频&br&&/li&&/ul&&/ul&【看一下他们的手机】&ul&&li&用什么app比较多&/li&&ul&&li&酷狗音乐&/li&&/ul&&br&&li&多媒体消费情况(视频、音乐、游戏)&br&&/li&&ul&&li&在线看视频吗?听音乐吗:不会,只听本地的音乐和视频&br&&/li&&li&本地的和在线的选择&br&&/li&&ul&&li&本地拷贝视频,有“专业下载”辅助,拷贝50集5块钱,店家会提供几本电影和电视剧的菜单,然后给几张小纸,用户可以书写编号之类的,然后把SD卡拔出给老板,老板输入编号,然后搜索出用户选择的电影和电视剧,一键复制就过来了&/li&&li&附专业下载店的图:&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d737d74fefe6f3887e4f_b.jpg& data-rawwidth=&607& data-rawheight=&7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d737d74fefe6f3887e4f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ba03a78e1ba1453ba1ee_b.jpg& data-rawwidth=&824& data-rawheight=&5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ba03a78e1ba1453ba1ee_r.jpg&&&/figure&&/li&&/ul&&/ul&&/ul&&br&&ul&&li&&b&网吧观察&/b&&/li&&/ul&这一次出行,我们还去了本地一家网吧,体会如下:&br&下图是刚刚启动的桌面,嘟嘟牛是网吧管理工具,用来做结帐用的。右下角的广告没有查清楚是谁弹的。注意,这个网吧还提供苹果越狱服务,一次 50。&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6ec0f6b042f36e85c1d012fb5908c2dc_b.jpg& data-rawwidth=&1279& data-rawheight=&7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6ec0f6b042f36e85c1d012fb5908c2dc_r.jpg&&&/figure&QQ 网吧这个产品不仅能看到同网吧好友,同网吧其他人的微博,还能看到这个网吧的用户在腾讯其他游戏里的积分排行。&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eb36730ee4aaa5bcc0fa1e6c8bbaeced_b.jpg& data-rawwidth=&1023& data-rawheight=&6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eb36730ee4aaa5bcc0fa1e6c8bbaeced_r.jpg&&&/figure&在网吧这个 launcher :迅闪 里,除了游戏外还有一些工具应用,比如这里我们就看到了熟悉的 360 手机助手和腾讯手机管家。&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4a1b34ebff5d0f5b6ac011b68d6cf967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4a1b34ebff5d0f5b6ac011b68d6cf967_r.jpg&&&/figure&
午休时间,比较紧迫,照着
的问题组织一下手上的内容。格式比较乱,先给看官们说声抱歉了。 目的是什么? 调研的目的则是为了了解工厂里年轻人的生存状态,他们是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如何获取日常需要消费的内容。 过程是怎样? 其实从去年开始,豌…
如何看待?我只想说可以骂人么?!!&br&可能有些人还不知道,事情是这样的。上周我们薄荷刚发了一个版本,上传到市场的时候唯有百度手机助手审核没通过,我们渠道部门发给我一封百度那边审核未通过原因的邮件,内容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de282e6b2fdcdf7_b.jpg& data-rawwidth=&816& data-rawheight=&2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de282e6b2fdcdf7_r.jpg&&&/figure&当时第一反应是真他妈的日了狗,心中一万只草泥马,你自己家SDK曝出漏洞,关自动更新什么事,这他妈的要是每个平台都这么搞,这市场不全乱套了,开发者一个个平台的去集成不疯了,跟百度手机助手那边的人交涉了下,妈蛋必须更新,没办法,百度手机助手毕竟我们的用户量还是蛮大的,谁让人家是爷呢,想想算了把,其他平台应该没有百度这么流氓,于是新开了分支集成他们的SDK。但是高潮来了,下载他们SDK的时候发现强制绑定了广告联盟的SDK,这他妈比的老子真不能忍,你一个自动更新的SDK关广告联盟什么事,不用说肯定想在背后干些龌龊事,老子坚决不干,在他们技术支持群里去投诉,群里的开发者们跟我遇到一样的问题,炸开锅了,最后那边做了妥协,才给我们发了个不带广告联盟的SDK,这才算是集成更新了新版本。&br&从这件事就反应出一个问题:百度系全体app互相绑架就算了,竟然还他妈干出这种龌龊事,仔细想想自己手机里装的app,BAT三家唯一没有百度家的app,想想也是有原因的吧。&br&最后再问句可以骂人么?WCNMLGB,不匿了,简直太气愤!!
如何看待?我只想说可以骂人么?!! 可能有些人还不知道,事情是这样的。上周我们薄荷刚发了一个版本,上传到市场的时候唯有百度手机助手审核没通过,我们渠道部门发给我一封百度那边审核未通过原因的邮件,内容是这样的: 当时第一反应是真他妈的日了狗,…
&p&今天被邀请写写对豌豆荚的看法,作为豌豆荚的最早期成员,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有很多感触,也有一些看法,在这里聊一下。&/p&&p&我已经不在豌豆荚工作,现在是最美应用的 CEO,如果有对豌豆荚的反馈,大家可以直接在网上提出来,尊重用户非常重要,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反馈,相信目前的团队都会听取和逐步改进。也希望现在的团队能够听到用户的声音。&/p&&p&不仅仅是豌豆荚,也是一些关于产品设计的思考。分成几个方面吧:&/p&&br&&h2&&b&背景和团队&/b&&/h2&&p&我是豌豆荚最早的团队成员之一。最早是在五道口的清华科技园,那个时候,我们也是创新工场最早的一批成员。每天和开复、和很多优秀的工友一起工作和交流,是一段特别难忘的经历。我曾经发过这样一条微博,被开复老师转发:「创业最快乐的是和正确的人去探索如何做正确的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彼此发现对方是正确的人,这种事非常难得。豌豆荚甚至创新工场早期的成员,都有这样的感受。&/p&&br&&p&实际上我一开始帮忙了好几个项目,点心(现在百度的海外产品部门)、应用汇、魔图精灵(后来的百度魔图),有时也会帮诸如友盟等等项目出点力、帮点忙,后来和俊煜还有其他兄弟一起,全力做豌豆荚,并在后续的这些年里,直到现在,都是很好的朋友。&/p&&figure&&img data-rawheight=&960& src=&https://pic1.zhimg.com/v2-d2c99d20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2c99d20_r.jpg&&&/figure&&p&图片是最早的办公环境,在一个原本是坐四个人的工位上,做了12个人。左下角黑色衣服的是我,穿着外套,因为对着空调口,太冷了。中间是来帮忙的视觉设计师刘静,我拉着他坐在这,现在他在小米。我旁边红色衣服是周立,目前他们的产品在海外有几亿用户。周立的斜对角,另一个穿红色衣服的,是吉昌,现在他们的产品在海外也有几亿用户。所以穿红色衣服、坐对角线,这都是暗示。&/p&&br&&p&周立旁边是陈兴润,非常靠谱的工程师和文艺青年,前两年一直负责豌豆荚的技术,在分发和广告效率的优化方面非常有经验,一头长发,弹吉他,人非常好,总之很喜欢他。最里面有海贼王招贴的是阿德,现在他也是华兴资本的产品总监、华兴逐鹿的CEO。孙桥有一家技术服务公司,并且在做海外的企业服务产品,景峰是非常靠谱的资深前端工程师。冯锋同学非常有经验,之前负责技术管理,并且涉及投资等领域。还有两个非常靠谱的人,我同桌崔瑾(因为我们经常坐在一起),当时是创新工场的市场总监,之前是 Google 的公关主管。王俊煜不在这张照片里,让我很奇怪,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我在拍照呀...&/p&&br&&p&特别说一下俊煜,广东省高考状元,我一直很喜欢他(当然该吵的时候必须吵)。我觉得他一直在学习、总结、反思和前进,优秀的人,总能不断做出事情来。他是我见过的最有 Geek 风范的人之一。请他专门来内部分享过豌豆荚的反思和得失总结,讲的特别坦诚和深入,很多朋友都觉得有这样的反思,并且能够和大家分享出来,非常不容易(广告一下,基于这样的分享,我做了一个「互联网学习圈」,邀请资深的产品经理、设计师、运营和新媒体人来做分享,&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xiaomiquan.com/vrn6AI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t.xiaomiquan.com/vrn6AI&/span&&span class=&invisible&&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可以在小密圈里搜索)。前段时间,知乎颁发盐年度荣誉会员,俊煜颁奖,我上台领奖,我们两个又配合了一次,用互联网人的冷笑话让主持人华少无语了一下。&/p&&br&&p&和这些兄弟在一起做出一些事情,非常开心。其实工作、做事业,在每个阶段,都能够找到一些很好的人一起合作,大家能够在一起,就是缘分,无论是当时,还是之后,都应该相互支持。&/p&&p&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想加入大公司,其实最关键的,是找到好的成长环境,和一些靠谱的人在一起,这样自己也会成长很快。&/p&&br&&h2&&b&产品的迅速推进&/b&&/h2&&p&&b&判断趋势&/b&&/p&&p&当时,正是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前夕。我们都判断未来智能手机会普及,尽管那时 Android 手机整个市场才有几个型号的产品。如果智能手机是未来的趋势,那么智能手机上的内容分发入口,一定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逻辑就很简单了,打提前量,在巨头醒悟之前,在这个市场上划分出一块领地。&/p&&br&&p&&b&早期大多数人看不懂&/b&&/p&&p&在市场前景尚未明朗的时候(如果市场前景明朗,就轮不到初创团队做了),这样的产品很难得到行业的认可(然而用户是认可的),特别是一些评论家们。至今还记得,某些媒体的记者写文章,说豌豆荚是个山寨产品,没有盈利模式,是个玩具。今天,如果还有评论家说应用市场没有商业价值,恐怕要被人笑了。但是在市场的早期,大多数人就是看不清楚,如果看得清楚,他们就自己去做了。&/p&&br&&p&&b&快速上线和推动迭代&/b&&/p&&p&如同每一个产品一开始的纠结一样,俊煜和我一直在讨论产品最基本的功能、最基础的体验应该是什么(我们主要负责产品的设计,其他靠谱的兄弟们也都各自负责一块事情,这是一个团队的工作),什么时候才能满足上线的条件。我们讨论的结果,是还需要具备一些功能,改进一些问题后,豌豆荚的第一个版本才能上线。这时候,汪华同学(创新工场合伙人)和我们建议,尽快上线,最好现在就上线,即使不完美。我们觉得这个想法有道理,于是,尽管要和内心中的完美主义做斗争,豌豆荚的第一个版本,上线了。这个版本的特点,最基本的功能勉强能用,界面还算好看+好用,然后常常崩溃(因为时间太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是有一群靠谱的开发兄弟,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后来越来越好。每周五发版本,总有一批用户在期待。早期产品就是会不完美,大胆推进+尽快完善,这是一条经验。&/p&&br&&p&&b&早期用户&/b&&/p&&p&任何一个产品,早期的用户,都是这个领域内的极客型用户。豌豆荚就很典型,我以前和人举例子,豌豆荚的早期用户,分布在中关村方圆三公里。因为那个时候,能够折腾 Android 手机的人,大多是做技术工作的。以至于有用户给我们提 Bug,顺带会说,你们可以用 ADB 如何如何来解决这个 Bug(这个用户一定是个工程师)。正是在早期用户的支持下,我们可以不断前进。&/p&&br&&h2&&b&设计在早期帮到了豌豆荚的成长&/b&&/h2&&p&&b&设计走在前面&/b&&/p&&p&豌豆荚的强项之一是产品设计,这也是我们非常看重的地方。从功能到界面,我们都做了很多工作。豌豆荚在初期媒体上的很多评测文章,在界面这一项的评分,几乎都是五颗星。有段时间,竞争对手总是在抄袭我们。豌豆荚每出一个版本,对方就迅速抄一版。很久之后遇到一些曾经的竞争对手,还会和他们开玩笑说,你们知道我们当初某个地方是怎么设计的、为什么这么设计么?然后真的和大家讲了一下思路,算是另一种形式的交流了。&/p&&br&&p&&b&优先级的确定&/b&&/p&&p&整体的产品框架,我们一直在通过很多方式来把握,确定优先级。很早的时候,通过数据,我们就发现,应用下载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前些天邀请俊煜讲座,他在讲座中贴了一张当年的邮件截图,发现我在邮件里写着,Q4 应用模块是我们的重点... 这是当时大家一起不断研究的结果。现在看起来这样的结论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当时整个市场、用户需求都不明朗,大家都是在迷雾中探索,能够通过数据来洞察用户的需求,本身就很有意义。&/p&&br&&p&&b&设计的技巧&/b&&/p&&p&在产品的细节上,我们也非常用心。早期因为一些技术原因,产品启动时,需要用户等待的时间过长,用户都在抱怨产品太慢,而我们又无法在短期内解决这个技术问题。所以我们在设计上做了一件事,让启动画面「活」起来,产品启动时,上面会出现一些比较有趣的文字,每次都不一样,吸引用户去看,分散用户的注意力,让用户不会感知到几秒钟的停顿。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用心理学原理进行设计的技巧。&/p&&br&&p&&b&流量获取时的杠杆&/b&&/p&&p&在用户目标与商业目标的平衡上,我们也做了有趣的设计。有一天,我看到微博里有用户提到:豌豆荚可以带着手机壳截屏呀。原来用户误以为我们在产品界面里放的手机壳的图片,是可以和手机的截屏结合在一起。这样立刻来了灵感,为什么不可以帮助用户实现这样的功能呢?立刻和吉昌他们讨论,得出的结论是,技术上可行,于是就做了。为什么眼前一亮?这里面不仅仅是用户目标,商业目标也同样明显。因为早期的 Android 手机种类不多,常常还有机皇的说法,一些用户拿到手机后,也会喜欢让其他人知道自己在用很 Cool 的手机。这些用户会在手机论坛里分享,而这些手机论坛,正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渠道(其实那个时候,一些手机论坛已经把我们设成了敏感词,完全不让我们在里面发内容,刚好用户可以帮忙发)。于是,我们为用户提供了很好玩的功能(能够在手机截屏上带上用户当前的手机效果图),用户很满意,在截图的下方,我们放上了豌豆荚的网址,这样其他用户看到了,就会访问豌豆荚的网站来下载。考虑到有些用户可能并不喜欢帮我们宣传,也没有关系,我们特意为网址水印和截图之间保留了一定空隙,这样用户可以自己剪裁掉。这样整个的设计,都是在做用户目标和商业目标的平衡。为用户提供价值,同时又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商业目标。这二者并不总是对立的。&/p&&br&&h2&&b&做产品是个运筹学问题,各种要素都有其价值&/b&&/h2&&br&&p&&b&豌豆荚非常在意产品设计,这在国内的各个公司里非常突出。我们坚信设计的价值。这里的设计,不仅仅是界面,不仅仅是好看与否、好用与否,还有产品本身的运转机制,也就是乔布斯所说的 How it works.&/b&&/p&&br&&p&&b&整体与细节&/b&&/p&&p&为什么豌豆荚早期被很多用户选择了?就因为豌豆荚在不断的把握整体,同时也在打磨细节。一个产品的成功,无论是大成,还是小成,都需要很多因素共同作用,市场、用户、资本、技术等等(有一个基本的框架叫 SET,社会、经济、技术),然而无论什么时候,做好产品,总是没有错的。当然,仍然会有很多没有做好的地方,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限制,产品就是得不断的打磨。&/p&&br&&p&&b&技术、运营+设计&/b&&/p&&p&后来有一次,豌豆荚的一个兄弟问我,Android 系统新出的 Accessibility(无障碍访问) 怎么弄?因为这样的技术,是可以用来实现一些自动操作的。后来这些兄弟们就做出了一个功能,帮助用户自动点击应用更新时的确定按钮,这个功能很简单,但是挺贴心。因为当时很多 Rom 里还没有这样的支持,让用户一个个升级应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产品设计需要利用各种技术和运营资源,帮助用户去解决问题。&/p&&br&&p&&b&设计是要素之一&/b&&/p&&p&有时候行业内会有另外一种声音,觉得设计并不重要。其实,设计(在这里暂时狭义的理解为用户体验设计,广义的大设计包含的内容更多)是产品中的一种要素,产品是否做的好,需要很多种要素来决定,不同的领域的要素构成也不同,这是最基本的运筹学概念。&/p&&br&&p&有时候可以毒舌的说一句,「好的设计或许不重要,但别说的好像你做一个差的设计,产品就做好了一样。」没有贴近真实需求、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什么样的设计都不可靠。&/p&&br&&p&&b&同样的资源和时间,可以做的更好&/b&&/p&&p&既然要做一件事,同样的投入,可以做的情况下尽量做好。可以做的漂亮,就不要做的丑陋。可以在满足商业目标的同时,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价值,就一定要去做。无论外在的环境如何变化,要想收获价值,就一定要提供价值。而这种价值,需要的既有专业的产品技能,也有对于为用户创造价值这件事本身的追求,对于品质的追求。&/p&&br&&p&&b&宏达叙事VS做好细节,都有价值&/b&&/p&&p&在豌豆荚成长的背后,是整个移动互联网浪潮的迅速到来。大量的用户从功能机转移到智能手机里,这里面存在着巨大的红利。这个背景对于业内的人来说,都很清楚。然而在这里仍然要强调对于产品设计的坚持,因为即使是在同一时期,也有大大小小的很多个竞争对手,除了那些背靠大树的竞争对手之外,只有豌豆荚成长并生存了下来。大家都借助了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为什么豌豆荚会更好?注重产品的设计,这一点很重要。外部的人们在审视一个产品和公司的发展时,往往会过于宏大叙事,看到的只是市场格局,看不到的是内在。做好设计这件事,是有价值的。&/p&&br&&p&&b&大设计,视角不断往上走&/b&&/p&&p&豌豆荚对于设计的重视,可能就是因为俊煜、我,以及后来刘亚平等等,大家都既做过设计师,又做过产品,对于设计本身理解的更多。现在在和俊煜、亚平等朋友聊天时,我们都会说到,设计的范畴其实很大。从最细节的视觉、到交互流程,到内容、功能、数据,再到推广、传播、商业变现,这些背后都有设计的逻辑。很多人将设计狭义的理解为界面设计,理解为表面上的文章,这并不对。&/p&&br&&p&&b&什么是设计?&/b&&/p&&p&&b&设计是在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在既定的资源下,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是市场和商业的决策,是如何提升广告的展示效率,是如何让用户用起来更方便,如何提升用户的主观满意度,获取更多的用户,或者增加用户留存。&/b&每个层次的设计,都有难的地方。设计师(各种设计师,包括产品设计师)的挑战,在于在每个阶段和层次突破瓶颈。&/p&&br&&p&&b&设计+商业决策&/b&&/p&&p&前几天,一个前豌豆荚的兄弟,和我聊了他的新的设计调研方法,用可视化的方式来分析产品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来直到下一步的产品、业务和商业决策。我觉得非常好,因为这样能够减少很多走弯路的成本,背后就是省钱、省人力、省时间,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就是一个产品设计师应该做的。豌豆荚的设计精神和习惯、素养,在这些兄弟们身上,体现的很好。&/p&&br&&br&&h2&市场成熟期的豌豆荚&/h2&&br&&p&&b&红利与常态&/b&&/p&&p&「红利」是一个有趣的概念,我之前在一些讲座里深入聊过。红利的背后是周期和曲线,是边际效用递减,激烈的竞争,用户需求的变化,这些都会对一个产品产生影响,豌豆荚也不例外。现在的应用分发领域,并不是早期的高速增长时期,不太容易看到大开大合。但是另一方面,&b&在应用分发领域,应用市场仍然是主要的渠道&/b&。&/p&&br&&p&&b&预期场景&/b&&/p&&p&以前有过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在谈超级应用(用户量巨大的应用)的应用分发能力,现在都没人谈了,人云亦云的现象很严重。实际上,用户使用每一个产品,都有特定的预期场景,并不是一个应用的流量越大,分发效果就越好。 即使有再多的用户,用户到这里不是为了下载应用,那么转化就不会太好,只是展示量大而已。一个新的展示渠道,一开始的效果可能会不错,然而边际收益递减,逐渐用户的好奇心甚至误点误触都会降下来,最终还会回归到真正的预期场景里。&/p&&br&&p&今天的&b&应用分发,处在市场的成熟期,需要的是精耕细作,服务好整体的存量用户&/b&。用户下载应用的需求,无论多少,都会一直存在,直到本地应用(Native App)的形态被新的形态所替代为止。现在豌豆荚已经是阿里的成员,在这个体系下要做什么,我有一些看法:&/p&&br&&p&&b&核心用户&/b&&/p&&p&最重要的是服务好用户,特别是核心用户。核心用户是在不断演进和变化的,每个产品的核心用户都不一样。&b&豌豆荚有自己明确的核心用户,让这些用户感到满意,应该是豌豆荚优先级最高的目标。&/b&需求是有不同优先级、也有不同类型的。有些需求是可以从40分做到60分,有一些是从90分提升到95分。我觉得用户的痛点会持续存在,留住用户,就应该从不断的提升分数开始,分配相应的资源。例如,我们都知道应用的下载有时会被不法分子劫持,用户下载应用时,在本地网络上,就被劫持,替换成了有问题的应用。这样的网络劫持很常见,甚至最近在国务院的 App 内部(应用内的 Web 页面)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如何让用户安全、快速的下载到应用,就是提升分数的一部分。&/p&&br&&p&&b&分发效率&/b&&/p&&p&&b&提升应用的分发效率,在内部进行优化&/b&。这里面是有持续优化的空间的。其实不仅仅是应用市场,很多以分发内容为主的产品,例如视频应用、电商平台、知识市场等等,都有分发效率的问题。尽可能的让用户找到所需,提升效率,降低噪音。用户的认知空间、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产品的展示空间同样是有限的,通过算法和有效的设计,将两者更好的匹配起来,处理好头部内容、个性化内容等的关系,这也同样重要。&/p&&br&&p&&b&流量整合&/b&&/p&&p&在被阿里收购后,和 UC、PP 助手等的流量、内容整合,甚至长期能够和更多的产品对接起来,对豌豆荚的后续发展同样有好处。豌豆荚在相关的技术方面有不少积累,之前和我经常和陈兴润(同样是豌豆荚非常早的成员)一起讨论,他们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信息分发的效率方面一直在比较领先的位置。这都能够为持续的整合提供支持。&/p&&br&&p&&b&发现与发掘&/b&&/p&&p&&b&应用发现和应用挖掘,是豌豆荚一直做的比较多的事情,这方面同样应该继续加强&/b&。 这在本质上是提升分发效率的一部分,但是更需要强调的,是应用本身的品质。现在有太多的应用,而用户的时间越来越少,需要帮助用户在有限的时间内挖掘到高品质的应用、高品质的游戏,减少用户的选择成本。应用市场,除了底层的服务外,对于用户,真正重要的其实是上层的导航,是帮助用户做出决策。现在,豌豆荚仍然在持续做这方面的改进和优化,一直能够看到进展。&/p&&br&&p&在这方面,最美应用一直和豌豆荚在紧密合作,为豌豆荚提供优质内容。用户以前需要在上百万个应用里做出选择,但是真的有必要么?其实如果将应用进行分级,会发现在头部应用之外,几千个优选的应用,不断更新,就能够满足用户几乎绝大多数需要。而到底哪些应用才是这些优选应用的范围之内,哪些应用应该匹配哪些场景,这就是豌豆荚在和最美应用合作的地方。归根结底,这里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品质保障,给用户最好的选择。&/p&&br&&p&&b&相对的核心痛点&/b&&/p&&p&所以对于应用市场,应用数量多,一定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好应用多,安全可靠,并且能够让这些应用更好的被用户发现。专业上,我们常常说「信息觅食」这个概念,人们在信息时代寻找内容,就好像是觅食的过程。提供更好的指引,更高质量的选择范围,这些都应该是当前这个阶段,应用市场要做的优化。&/p&&br&&p&&b&基础设施&/b&&/p&&p&应用市场在今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它的本质是流量枢纽,带有下载应用预期的用户,在这里满足需求,除了技术本身、产品本身,还有用户的信任度。互联网在经历了快速的增长之后,能够沉淀下来的,是品牌和品质。在今天的互联网上,有号召力的品牌,本身就是巨大的流量结点。未来豌豆荚能够做好品牌,实实在在的让用户信赖,交好每一门功课的答卷,长期来说,会有很高的价值。&/p&&br&&p&期待越来越好。&/p&&br&&p&最后,关于这篇文章,有人会问,为什么只有经验没有教训?我觉得教训也需要有,只不过不必放在一篇文章里。利弊得失是有很多要反思的地方。这篇文章主要的目的,就是回顾豌豆荚和做产品时的经历和思考。事实上,对于整个市场和产品,这个问题下大多数人都还是只看到了表面,有一些更深和贴近本质的思考,只是适合内部分享,也不在这里说了,&/p&&p&豌豆荚最终被收购,没有在独立的前提下成长的更大,有些人会说失败了,有什么可以讲的?我始终不认为这是一种失败。毕竟,从前面图里看到的十几个人、拥挤的环境,到几亿美元的公司,如果这是失败,什么是成功呢?&/p&&p&会有人评价说豌豆荚不接地气,会尖锐的指出一些问题,例如流量推广的本质等等。本身的确有很多要反思的地方。我一直认为,如果要好好的讨论,其实大家有很多可以交流的地方,我们在分发领域做了很多年事情,对于这里面的了解,应该要比很多人透彻很多。每个事情抽象来看,都有最核心的地方,而且每个阶段的阶段性红利也不容忽视。很多人往往过于宏大叙事,看个大概就会指点江山,其实具体的操作往往也非常重要。&/p&&p&而如果只是吵架或者嘲讽,那么我也会非常不客气的说,「说的好像你接地气了就做好了一样…」,对于创业者,这样的事真的是你行你上。「你说的都对,你怎么没做?」「你的保时捷在哪里?」其实要找问题都能找一堆,创业就是这么过来的。每一个笨拙背后,都是成长,都不容易。作为创业者,彼此之间,应该有一种尊重。&/p&&p&我们在最美应用这几年也帮助了很多创业者,很多产品初始的流量都是我们支持的,非常理解,每一个创业者都不容易,每一个产品背后都不容易。既不会因为一个公司做的很大就觉得什么都是对的,更不会因为一个公司没有做的更大而忽视可以学习的经验,冷静下来,学习可以学习的地方,增强自己的能力,自己团队的能力,不把时间花在不屑上,而是对自己之外的事物保持好奇心。总结经验,是为了让大家参考做的更好,也许就有一点点帮助呢。&/p&&br&&p&马力,设计师、产品经理,最美应用创始人,创新工场早期成员,豌豆荚创始成员、IBM用户体验设计师。在产品设计、运营、流量推广和应用分发方面,有丰富的专业经验。最美应用每年评估上万个互联网产品,是国内知名的媒体化应用推广和获取渠道。北京邮电大学兼职导师,一直努力推动高校的专业领域教学。在知乎是用户体验和产品相关领域的优秀回答者,出版《产品设计师技能书》,撰写连载文章《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如何思考》、《设计师入门之路》等。创建了《互联网学习圈》——互联网产品、设计、运营社群,组织几千位业内专业人士交流和分享。 &/p&&p&——&br&&br&现在我发起了一个聚焦在产品、设计(UI/UX)、运营学习的组织「互联网学习圈」,未来希望能够推动类似「信息时代的包豪斯」这样的事情。&br&&br&开放的社群:产品经理、设计师、运营相关专业学习和交流的微信群,加微信号 TellZoe ,会帮忙拉到相应的专业群里。&/p&&p&封闭的社群:内部讲座、内推、和资深人士建立联系,&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xiaomiquan.com/vrn6AI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t.xiaomiquan.com/vrn6AI&/span&&span class=&invisible&&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可以复制到微信中发送给自己,再打开链接)&/p&&p&马力的知乎文章索引:&br&&br&?&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zhuanlan.zhihu.com/p/25&/span&&span class=&invisible&&493627&/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br&&p&(在保留文章全部信息的前提下,允许转载)&/p&
今天被邀请写写对豌豆荚的看法,作为豌豆荚的最早期成员,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有很多感触,也有一些看法,在这里聊一下。我已经不在豌豆荚工作,现在是最美应用的 CEO,如果有对豌豆荚的反馈,大家可以直接在网上提出来,尊重用户非常重要,无论是正面的还是…
首先说一下,这是我的习惯,不能代表广大豌豆们。&br&&br&每天早上九点半到十点半之间会到公司(如果上午有会十点之前就会到了),然后进行一项很重要的事情——刷微博、Twitter、Facebook、G+ 等一系列 SNS 网站,这项活动对于我来说是具有多种意义的,首先第一要义是看看娱乐八卦啦、新闻啦,为一整天的社交活动积累谈资…其次是看一下 IT 圈的新闻啊,了解一下行业状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了解自己专业领域的新闻和动向。大概会花掉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过程中捎带着把早餐也就吃完了,不过最近豌豆实验室成长实在太快,现在人多到十点以后到是铁定没早餐吃了…&br&&br&然后就真正开始一天的工作了。看看我们内部数据系统 Muce 里面和自己手头的工作有关的数据,有异常和疑惑的地方要立刻和设计师或其它工程师沟通下;清掉 Gmail 里的邮件(很多豌豆有在深夜工作的习惯,一觉醒来有很多未读邮件并不稀奇),和自己有关的要整理成 to-do,需要持续关注的标个星;在 Asana 上看看今天的 to-do 都有哪些,调整优先级、deadline 等;看看 Jira 上的 bug 情况,确定哪些是今天要解掉的;看看 Google Calendar 今天的 schedule,如果有面试提前把简历捞出来大概看一眼,然后发邀请、处理别人的邀请、调整有变动的邀请等等。这些事情大概会花掉半个小时到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基本上就快到午饭时间了,这个时候如果开始写代码很快就又要中断,所以我一般会选择吃个水果休息一下,看一下刚才捞出来的 to-do 和 bug,如果有需要和别人简单沟通的(所谓简单沟通就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工程师都不喜欢被临时打扰并占用很长时间,所以如果一两句话说不清楚还不如约个会)就走过去聊几句,然后就可以享用豌豆实验室名声在外的丰盛午餐了。&br&&br&下午在一点左右开始正式写代码。每个工程师的工作习惯都是不一样的,对我来讲写代码效率最高的一天只有两个时间段——下午一点到三点半左右(我中午不犯困也不午睡),晚上八点到十点左右。所以我会选择在这两个时间段做 design 或者写 feature 相关的代码,期间每隔四十五分钟到一小时去吃个水果,到处晃晃,玩玩猫或者和豌豆们聊个天休息十分钟左右。三点半以后,开始解 bug,给别人做 code review。五点半左右会把今天遇到的所有问题集中整理出来,该发邮件的发邮件,该当面去找别人的就走过去当面聊。六点是我们组的 daily sync 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把晚饭吃了(没错,我们还提供晚饭,并且是质量非常高的晚饭,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我们的内部订餐系统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fan.wandoulabs.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fan.wandoulabs.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吃过晚饭后就可能有很多同事离开公司了,约会呀,回家陪老婆孩儿啊等等,所以我会把需要和其它工程师合作的内容安排到每天下午,晚饭后的工作通常是我独立完成的部分。没错,我晚上也会工作,但不是外界猜测的创业公司压力大、没人性那样的原因,是因为本身写代码对我来讲和休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应用商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