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可以高年级提高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力的游戏

查看: 9727|回复: 0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总结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总结
西海岸九小的落成,让很多家长慕名把孩子转到九小,全班30个学生就来自省内外25所学校,由于各个学校的要求不同,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计算的准确率较低。摸底考试全班计算题全对的才3个学生,正确率占10%。特别是五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学习小数乘除法,是学生计算的一个难点,错误率很高。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现在甚至将来一段时间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了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所以有必要在本班开展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的主题研究,让学生在研究讨论中提高认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速度,大面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从2011年9月开始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研究的前期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通过摸底考试,了解每个学生计算的基础,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以对症下药。2、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计算错误的实际情况,探究其中的原因,寻找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的有效策略。学生的问卷调查是学生刚入学时进行的,问卷表如下:学生计算能力调查问卷(1)1、你喜欢做计算题吗?…………(& &)
A. 喜欢&&B.不喜欢&&C.谈不上喜欢还是不喜欢
2、你认为你的计算水平怎样?………(&&)
A.很好,我很满意,&&B.一般 ,待进步C.很不满意,要努力提高
3、你做错计算题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   )A.不会做     B.粗心     C.紧张4、对于计算结果你通常:…………………(   )A.详细反复检查验算。B.估算后,再验算。 C.一次就能做对,基本没有必要验算。5、摸底考试你的计算扣了多少分?....................(& & )A.没有扣分B.扣了1-3分C.扣了4-6分,D,扣了7-9分,F。10分和10以上6、在做计算题时,你一般:………………………(   )A.审题,弄清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B.读一遍题后就开始算。C.太简单没有必要审题,直接计算。7、对于笔算题,你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其中一步的口算错了。B.没有进位或退位。C.太粗心,等号后面的答案没写。8、在做解答应用题时,计算容易错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   )A.看不懂题目意思。B.把题目中的数字抄错了。C.算式列正确了,计算出错本次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如下:1、你喜欢做计算题吗?
C谈不上喜欢还是不喜欢
2、你认为你的计算水平怎样?………(&&)
A很好我很满意
B一般,待进步
C很不满意,要努力提高
3、你做错计算题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   )A不会做
4、对于计算结果你通常:…………………(   )
A.详细反复检查验算弄清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B.估算后,再验算
C.一次就能做对,基本没有必要验算
5、摸底考试你的计算扣了多少分?....................(& & )A.没有扣分做
B.扣了1-3分
C.扣了4-6分
D,扣了7-9分
E10分和10以上
6、在做计算题时,你一般:………………………(   )A.审题,弄清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B.读一遍题后就开始算。C.太简单没有必要审题,直接计算
A审题,弄清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B读一遍题后
就开始算。
C太简单没有必要审题,直接计算。
7、对于笔算题,你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其中一步的口算错了
B.没有进位或退位
C.太粗心,等号后面的答案没写
8、在做解答应用题时,计算容易错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   )A.看不懂题目意思
B.把题目中的数字抄错了
C.算式列正确了,计算出错
通过摸底考试及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计算出现错误的原因可以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造成学生出现差错的重要原因。第一是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对解题兴趣不高。认为解题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所以没有力求准确的欲望。造成做题时心不在焉,草草了事的情况,结果出现了计算差错。第二是在计算时希望尽快算出结果,当遇到计算题的数字较大或者过繁时,容易就出现排斥心理,于是不去认真分析,不细心审题,敷衍了事,在这种心理下计算也容易出现差错。
2、对概念理解不清。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成,形成概念是掌握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必所要条件。如果概念明确,才可以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是造成计算错误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例如在除法中,有部分学生只注意如何试商,忽视了商的数位,所以出现调位和空位的现象。如:出现以上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不明白商的最高位确定后,以下的各个数位都必须有数字的重要性,(包括0,因为0也是一个数),否则商的数值就会发生变化。
3、注意力的分配和转变能力差。
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力和分配能力较差,经常需要转移注意,把注意同时分配在不同的对象上,所以往往丢三忘四,顾此失彼,造成计算出现误差。
基于以上的实际情况,为了把有效的计算教学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将研究内容分为4大模块:& &&&一、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没有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得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就草草了事。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着手。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本次研究我主要注重以下习惯的培养:1、认真审题的习惯
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和运算符号。在教学中,让学生审题时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2、培养验算的良好习惯。
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作为教师,我们和学生一起编顺口溜: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3、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研究中我严格抓学生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不写草书。
二、利用课堂教学提高计算能力。
把教学目标更多地定位于计算本身存在的思维过程,定位于如何开展计算课教与学的活动,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计算,感悟计算的魅力,品尝计算的乐趣,提高计算的能力。因此,我们将研究在计算教学的课堂中展开,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让学生真正喜爱计算、理解计算。1、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消除计算畏惧感。
& && &首先,适当开展一些计算竞赛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如每次口算检测及平时的测验,都要统计计算全对的同学,及时表扬,利用涂星星的方式进行评比及奖励。学生的兴致很高,经常问老师,什么时候又要考计算了,再考两次我就可以涂满星星了。从学生自豪的口气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计算已经没有畏惧感了。 2、加强概念及法则的理解与识记,在教学中让学生感知算理、算法的形成过程。
& && & 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0.72×5时,先算72×5=360,再看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往左边数两位点上小数点得3.6。此时,教师不能把教学停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在算72×5时,实际是把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那么所得到的积360就要缩小100倍得到3.6。这样,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能够更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其次,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也直接导致计算错误。因此,要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教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或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例如: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可以将换算方法编成顺口溜:“大化小,乘为好;小聚大,除一下”。 三、实现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研究。& & “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算法多样化的本质是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学习新知识。我们将研究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算法多样化的本质,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追求算法的合理与灵活。& &&&四、加强口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课题实验期间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1、长期训练,坚持不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必须从平时抓起。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而且应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口算的内容也不断地更新。坚持每天进行课前进行6道题的听算训练,让每一横排的同学每天轮流上来听算,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算,每个周每个同学都能上黑板算一次,坚持不懈地训练对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大有益处。
2、运用方法,适当记忆。口算离不开方法,良好的口算的方法对提高口算速度和正确率意义非同寻常。例如,对一些常用的数据适当记忆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例如,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75+25=100、 25×4=100、125×8=×16=10000,记忆11~19的平方数如15×15=225,让学生读成“十五十五二二五” 让学生朗朗上口,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就能转化为能力,在计算时就会产生很高的效率。3、捕捉时机,练习估算。用估算方法对结果进行快速“定性”,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应该是教师主动、有意识行为,而不是被动地只在教材设置的估算习题上下功夫。教师就要善于捕捉时机,把估算渗透到学生平日计算教学的点点滴滴当中。在进行计算时,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
4、学会方法,乐于估算。估算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体现。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估算方法,不同的场合或不同的要求,就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要重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估算,乐于估算。
附上部分口算记录:口算情况记录第一阶段训练:每天6道题的听算,每天6个同学上黑板听算,其他同学在练习上计算,时间9月2日至10月13日,时间7个周。第二阶段训练;训练口算速度,每周课前20道口算题,从不限制时间到规定时间完成。1、第一次口算:题目:
1.5÷0.3=& && &&&6.5÷1.3=
3.6÷0.04=& && & 6.3÷0.09=
7.2÷0.08=& && & 15.5÷0.5=
6.4÷0.16=& && & 8.4÷0.04=
3.6÷0.18=& && & 5.4÷0.18=
4.2÷0.06=& && & 9.6÷0.12=
0.15÷0.01=& && &2÷0.02=
0.08÷0.4=& && & 80÷0.08=
12÷0.06=& && &&&1÷0.4=
9÷0.45=& && && &39÷1.3=
目的:题目都是表内除法较多,主要是训练学生,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间:没有限制时间,最快的学生周雯婷用了1分57秒35,第二个学生陈春润用了2分7秒32。成绩:全对的学生12人,错一道的7人,错2道6人,错3道的有3人,严杰错最多,有12道,严正为错10道。全班正确率是40%。2、第二次口算:题目:
4.5÷0.3=& && & 6.5×2=
3.6÷0.12=& && &2.3×4=
70÷0.5=& && &&&56×0.01=
1.8÷0.018=& &&&8.1×0.9=
2.6÷0.13=& && &5.4×0.6=
4.8÷0.16=& && & 2.7×0.3=
0.9÷0.5=& && &&&3.5×0.2=
0.54÷6=& && &&&7.7×0.3=
32÷0.04=& && &2.4×0.5=
0.4÷8=& && &&&7.7÷0.11=
目的:增加乘法口算,训练学生在计算时要认真审题,特别是象8.1×0.9、2.7×0.3这样的口算,经常有学生看成除法计算。
时间:不限制时间,最快的学生用了2分15秒,第二个学生用了2分38秒
成绩:全对的没有,错一道的有7人,错2道的有5人,错3道的有3人,错4道的有4人,错四道以上的有10人,严杰错最多,有16道。全班的正确率是0.
原因分析:口算题中加进了乘法,由于部分学生计算时没有认真审题,出现错误,特别是象8.1×0.9、2.7×0.3这样的口算,经常有学生看成除法计算,这次口算就有11个学生犯这样的错误。
对策:明天的口算中要加进乘除相间,而且针对容易看错的题目进行强化。
3、第三次口算:题目:
4.5×0.5=& && &1.8×0.2=
0.72÷0.12=& & 6.4÷0.4=
80×0.4=& && & 3.6×0.1=
3.2÷0.32=& &&&28.4÷0.4=
6.3×0.7=& && &4.2×0.6=
24÷0.12=& && &0.99÷0.11=
0.19×0.01=& &&&4.8×0.8=
0.048÷6=& && &0.66÷0.03=
32×0.04=& && &0.5×24=
9.6÷3.2=& && & 66÷1.1=
因为怕影响教学时间,第三次口算检测在隔了一个周以后的才进行,但期间每天都有针对性的六道听算练习。训练一个周后,看来效果明显。时间:限制时间5分钟。最快的学生黄炜伦用了2分38秒40,这是一个平时学生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也是计算经常出错的学生。他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做得又对又快,可以说是这段时间取得的最好的效果体现。成绩:(今天有一个同学请假)全对的有8人,错一道的有9人,错2道的有4人,错3道的有1人,错3道以上的有7人,严杰错最多,有17道。全班的正确率是26.7%。原因分析:因为今天限制了时间,所以有4个同学没有写完,计算过程,进位错误,小数点位置点错,是比较普遍的错误,下次要针对这一错误进行训练。4、第四次口算:题目:1.5÷0.3=& && && &&&6.5×0.3=
3.6÷0.04=& && && & 6.3-0.9=
7.2÷0.08=& && && & 25.5÷0.5
6.4÷0.16=& && && & 8.4×0.4
3.6÷0.18=& && && &5.4+0.16
4.2÷0.06=& && && &1.82=
0.15÷0.01=& && &&&2-0.02
0.08÷0.4=& && &&&80+0.08
12÷0.06=& && && &10÷0.4=
9÷0.45=& && && &40-1.3=
目的:增加小学加减法口算,主要训练学生在计算时要认真审题,特别是象5.4+0.16这样的口算,经常有学生拿十分位上的4与百分位上的6相加。
5、第五次口算检测
1.5+0.3=& & 2.52=
3.6-0.04=& & 2-0.02=
7.2×0.8=& &&&80+0.08=
6.4÷1.6=& &&&10÷0.4=
360÷1.8=& & 40-1.3=
420÷60=& &3.6×0.1=0.15×0.1=& &28.4÷0.4=80÷0.4=& & 4.2×0.6=110-5=& &&&0.99÷0.11=90+4.5=& & 4.8×0.8=6.5×0.3=& & 0.66÷0.03=6.3-0.9=& &&&0.5×24=25.5÷0.5=& & 66÷1.1=
8.4×0.4=& &&&1.8×0.2=5.4+0.16=& &&&6.4÷0.4=
时间:5分钟,30道题。跟以往的20道多了10道
成绩:满分5人,最快的同学用了2分45秒6。错1道的有6人,错1至3道的有13人,没有完成的有9人,其中有书写慢的原因,也有不懂的。
错误原因:没有进位、漏点小数点、0.99÷0.11=99,商末尾的零少写。
五、课题研究的效果、成果经过一学年的课题研究,运用以上措施方法学生计算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1)学生对于计算题的兴趣正逐步增强。在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中,我逐步改善了数学教学的模式,坚持计算天天练,充分利用教具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2)学生的计算能力在逐步增强。学生的计算错题在逐渐减少,计算正确率已达到90%。(3)学生计算能力的增强对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学生计算能力提高了,数学成绩也就随着提高了。附:第二次学生调查问卷(2)学生计算能力调查问卷(2)1、你现在喜欢做计算题吗?
A. 喜欢&&B.不喜欢&&C.谈不上喜欢还是不喜欢
2、进行一学年的计算训练后,你还害怕计算吗?
A. 不害怕&&B.害怕&&C.还是有点害怕
3、你认为你的计算水平是否提高了?
A.提高,进步很大&&B.有一些进步C.进步不大,要努力提高
4、你的计算速度是否提高?……(   )A.计算速度快多了&&B.计算速度有点提高& &C.还是不变
5、对于计算结果你通常能做到……………………………(   )A.详细反复检查验算。B.估算后,再验算。 C.一次就能做对,基本没有必要验算。5、最后一次期末复习监测你的计算扣了多分?..............(& & )A.没有扣分B.扣了1-3分C.扣了4-6分,D,扣了7-9分,F。10分和10以上6、现在在做计算题时,你一般能做到…………………………(   )A.审题,弄清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B.读一遍题后就开始算。C.太简单没有必要审题,直接计算。7、你现在做计算题还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A.计算方法不懂 B.粗心抄错数字 C.看错运算符号 D.运算顺序错8、计算过程你会运用简便运算吗?………(   )A.有时用 B.能简算的就简算&&C.一般不用简便算法本次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如下:1、1、你现在喜欢做计算题吗?
C谈不上喜欢还是不喜欢
2、进行一学年的计算训练后,你还害怕计算吗?
C.还是有点害怕
3、你认为你的计算水平是否提高了?
A.提高,进步很大
B.有一些进步
C.进步不大,要努力提高
4、你的计算速度是否提高?……(   )
A.计算速度快多了
B.计算速度有点提高
& & C.还是不变
5、最后一次期末复习监测你的计算扣了多分?..............(& & )A.没有扣分B.扣了1-3分C.扣了4-6分,D,扣了7-9分,E.10分和10以上
A.没有扣分做
B.扣了1-3分
C.扣了4-6分
D,扣了7-9分
E10分和10以上
6、在做计算题时,你一般:………………………(   )A.审题,弄清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B.读一遍题后就开始算。C.太简单没有必要审题,直接计算
A审题,弄清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B读一遍题后
就开始算。
C太简单没有必要审题,直接计算。
7、你现在做计算题还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A.计算方法不懂
B.粗心抄错数字
C.看错运算符号D.运算顺序错
8、计算过程你会运用简便运算吗?………(   )
A.有时用B.能简算的就简算C.一般不用简便算法6%
另外,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给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本人对计算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很多教育理念有了新的理解。通过读教育专著、教育理论书籍、撰写课题博客、写读书笔记,我的教育思想转变了,教学的能力提高了,撰写论文时也有依据了,总之,自身的素质获得了提升。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热门杯赛:
推荐城市: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您现在的位置: &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口算能力
来源:济南奥数网整理 文章作者:济南奥数网编辑
  口算是小学数学能力的一部分。口算能力的提高往往你能够提高你的计算能力,进而极高计算速度。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口算恩能够口算能力的,需要做哪些训练来提高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口算训练方法
  如何提高口算能力一、基础性训练
  小学生的年龄不同,口算的基础要求也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大家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大家可以把这项练习安排在两段的时间进行。一是早读的时候,一是在家庭作业完成后安排一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大家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口算的速度、正确率都会大大提高。
  如何提高口算能力二、记忆性训练
  高年级的同学是不是觉得有时题目中的计算内容很广泛呢?这些运算有的无特定的口算规律,所以我必须通过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
  1.在自然数中10~24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就能转化为能力,在计算时产生高的效率。
  如何提高口算能力三、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要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相信大家非常不喜欢异分母分数加法吧?因为它太容易出错啦。现在请大家自己想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不是只有下面这三种情况?
  1.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倍数的。
  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方法是:大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相加进行口算:1/12+1/3=1/12+4/12=5/12
  2.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
  这种情况从形式上看较难,相信大家也是最感头痛的,但完全可以化难为易:它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的差),如2/7+3/13,口算过程是:公分母是7&13=91,分子是26(2&13)+21(7&3)=47,结果是47/91.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则口算更快。如&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16)。
  3.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的情况。
  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来求得公分母,其实也可以在式子中直接口算通分,迅速得出结果。可用分母中大数扩大倍数的方法来求得公分母。具体方法是:把大的分母(大数)一倍一倍地扩大,直到是另一个分母小数的倍数为止。如1/8+3/10把大数10,2倍、3倍、4倍地扩大,每扩大一次就与小数8比较一下,看是否是8的倍数了,当扩大到4倍是40时,是8的倍数(5倍),则公分母是40,分子就分别扩大相应的倍数后再相加(5+12=17),得数为17/40.
  看了上面说的,大家是不是已经发现每种情况中的口算规律了啊?那么只要多练习,掌握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如何提高口算能力四、规律性的训练
  1.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有正用与反用两方面内容,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形式出现。在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大家往往会忽略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使计算复杂化。如,用了乘法分配律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000,用化假分数的一般方法计算则耗时多且容易错。此外还有减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的运用等。
  2.规律性训练。主要是个位上的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结果的口算方法。
  3.掌握一些特例。如较常遇见的在分数减法中,通分后分子部分不够减,往往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1、2、3等较小的数时,不管分母有多大,均可以直接口算。如12/7-6/7它的分子只相差1,它差的分子一定比分母少1,结果不用计算是6/7.又如:194/99-97/99,分子部分相差2,它差的分子就比分母少2,结果就是97/99.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3、4、5等较小的数时,都可以迅速口算出结果。又如任意两位数与1.5积的口算,就是两位数再加上它的一半。
  如何提高口算能力五、综合性训练
  1.以上几种情况的综合出现;
  2.整数、小数、分数的综合出现;
  3.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综合训练。
  综合性训练有利于判断能力、反应速度的提高和口算方法的巩固。
  当然,以上这些情况,需要大家训练时持之以恒,否则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
  只要大家坚持做好上面五种有关口算的训练,相信大家的口算能力,做题速度都会有所提升的。最后预祝大家都有一个好的数学成绩。
延伸阅读:
  什么是口算呢?一边心算一边口说地运算。口算就是用脑计算,用口头叙述来记忆当时的结果。这种方法用于速算,常练有助于智力的提高。也成为如今的主流的计算方法。也叫 &心算&。数学教学方法之一。一种只凭思维及语言活动不借任何工具的计算方法。它能培养学生快速的计算,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口算熟练后有助于笔算,且便于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小学生提高口算的四种方法:会算法&&笔算训练
百科词条: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查询小学试题库、奥数题库、小升初动态、竞赛辅导、重点中学信息等,2016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
24小时热帖每周热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