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ooc s1和s2区别2 可以调节水平吗

实用与噱头的博弈——PICOOC 有品 S1 智能体脂健康秤_值友评测_什么值得买
当前位置:
实用与噱头的博弈——PICOOC 有品 S1 智能体脂健康秤
&&&&近年 “智能”大潮来袭,各种产品可谓是层出不穷。手环、手表、电视、插座、水杯甚至还有微波炉和冰箱等。有实实在在把概念化为可用、好用的产品的,更多的可能只是作为一个科技类“玩具”而存在的,难以真正融入生活。此次评测的PICOOC S1智能体脂秤也挂上了“智能”的头衔,没实际使用难以评价是否对得起“智能”这个头衔。所以,首先感谢张大妈提供的平台和厂商提供的产品,让我一睹前段时间在各大科技媒体火了一把的PICOOC S1智能体脂秤。硬件部分:&&&&作为外貌协会,产品包装也是影响我对一个产品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S1整个包装十分简洁明了,外层是牛皮纸盒,打开后才是真正的包装。&&&&内包装正面与牛皮纸外包装一样,几乎没有多余的信息,几颗图标介绍了产品的功能,右上角标注了产品型号还有“私人健康顾问”的字样显示了其公司对产品的定位。包装的左右两侧是烫金的LOGO,上侧是PICOOC的官网网站,底部详细的标注了各项规格,及公司其它产品的简介。&&&&包装的开启方式为上翻式,打开之后就能看见体脂秤。盒子上层附有黑色海绵,给体脂秤提供了缓冲。体脂秤外面还有一个层塑料袋,避免刮花表面。四个金属片上还有层保护膜,忘拍了。取出体脂秤下面两个凹陷里分别装了电池和说明书。&&&&盒子里面有三张纸片,保修卡说明书什么的,最上面那张是有纹路的。&&&&电池采用4节7号电池,电池塑封上有类似香烟盒子上方便开启的塑料条。电池外观和张大妈上几乎人手都有的eneloop电池类似。(没仔细看的时候还以为厂家这么良心,居然附送4节eneloop的电池,不知道是不是PICOOC找松下定制的呢)&&&&S1体脂秤产品长宽300mm,厚度为25mm。表面为塑料+四块金属导电面板,同公司S2采用的是ITO导电玻璃。&&&&整机的硬件做工十分令人称道,有分量,细节处理到位。10分值的话我个人保守也能给9分。机身无毛刺,电池仓、甚至四只脚垫的细节都不错。&&&&背面有生产信息还有下载软件的二维码。&&&&S1相比上一代增加了显示屏,就想秤体重的时候就不用打开手机了。&&&&机身做工唯一的不足就是塑料和合金面板凸起。&&&&测量体脂方法&&&&S1体脂秤采用了生物电阻测量法(BIA),这点和S2并无不同(其它使用同样技术的还有欧姆龙、Withings、fitbit等)。官方称原理是:肌肉含有较多血液等水分,导电,脂肪不导电,因此可通过微电流通过身体来计算阻值,并测出脂肪率。官方号称可以测量9项人体数据(体重、BMI、蛋白质、体脂率、肌肉量、基础代谢率、骨量、水分、内脏脂肪指数)。BIA发出通过微弱的穿过身体,根据接受不同的速度带入公示计算脂肪率和肌肉率。再Google一圈后还是没发现官方对此做详细介绍,因为不知道数据怎么来的,个人对数据持抱有疑问,希望官方解释一下。& & 根据wikipedia介绍,BIA并不能准确测量体脂率。经过实际使用也发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在测量一次后马上又站上去,两次的结果也不相同。此外BIA还有六电极甚至更多电极的,如欧姆龙就有几款带握把的,多电极把身体分段进行测量,理论上电极越多测量越准确。&&&&除BIA外,还有测量皮褶厚度、静水体重法等,这些测量方法的数据也不尽准确,目前公认最准确的是DEXA(双能量放射线吸收测量法),但是测量贵,耗时长,只能在实验室进行。总而言之,BIA是目前最普遍的计算方法,适用范围广,耗时短,成本低,但数据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APP篇&&&&软件支持方面,在iOS和Android平台上都有配套的应用,系统要求分别为iOS 6以上和4.3以上搭载蓝牙4.0的设备。App Store软件版本为1.3.1,Google Play上软件很久没更新了,版本还是0.4,后来扫描机身二维码下载了最新版为1.4。与硬件的精美相反,个人觉得V1.3.1软件细节上实在太多吐槽的了,10分我个人给5分。Android界面与iOS几乎一致,也没有因为系统的自由度有更多的功能,也不另行截图了。&&&&软件连接体脂秤的方式为:在打开软件后摇动手机即可自动连接,安卓版本蓝牙时常连不上,iOS版本连接基本很顺畅,在多次摇晃的时候会有Bug。连接方式上还是很不错的,蓝牙4.0的功耗十分低了,我个人蓝牙基本上是常开的,所以不必每次在使用前后都要开关蓝牙。&&&&软件UI个人不是很感冒,各项数据太深入,不够简洁,逻辑也稍显混乱。在iOS和android现有版本上都只能查看一次测量的详细数据。(作为一个应用控,手机上安装了100多个app&,可能在这方面比较挑剔,在写众测之前看了其它的评测对UI基本都是称赞,不过我这也算是另一种声音了吧)。&&&&首次进入应用。&&&&注册之后会有简单的使用介绍和注意事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目标体重和脂肪率。&&&&提供了三色主题。&&&&主页面向右滑动可以以图表的形式显示周、月、季、年的汇总数据。&&&&左上的按钮可呼二级菜单,里面可以选择深度报告或者修改目标和设定。&&&&深度报告里,可以查看身体成分评测、阶段报告、运动方案、还有饮食和营养。后两个都是beta版,实际使用中也名副其实。&&&&身体成分评测里能看到你每项的详细数据,点开还能查看每项的标准值。&&&&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你设定的目标和阶段内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运动方案beta,没什么用,有了数据之后建议用其它软件来指定每日运动目标。&&&&饮食与健康beta,同上。&&&&右边的按钮可以查看家庭成员,可以查看家人的详细数据。&&&&应用设有成就系统,可以取得各种徽章。&&&&软件支持分享测量数据到主流社交媒体,也可以保存一张图在本地然后再自己手动分享。& &&iOS 1.3.1可以把数据写入HealthKit,使得其它应用可以调用相关数据,这点完全是意外之喜。android方面不支持写入GoogleKit。&&&&在iOS正在内测的2.0版本中(在官网上直接点击下载安装,跟各类助手安装盗版应用的原理一样,利用开发者权限对应用进行签名),可以查看多次测量的数据了,也使用了新风格的UI,操作变得快捷了许多,以前想要查看各项数据的详细从进入主界面算起需要点击4次,现在只用点击2次。而且添加了步行检测,可以直接调用M7协处理器的数据,还有不在称上显示体重的隐私保护等新功能。2.0版本还没正式上线,不过在官方微博上看,2.0版本是预计11月就上线的。&&&&2.0版本对比1.3.1风格有较大变化&&&&新版本使用了新的图标,哪个更好看见仁见智了。左2.0,右1.3.1&&&&通过设定工作强度,软件会推荐适合你的每日步数。&&&&下拉也会有LOGO&&&&在计步的页面还有明日的天气预报。&&&&在退出的一瞬间还有卖萌小提示。& & 必须得说,2.0的细节有了质的上升,就算你不喜欢这个UI,可以查看多次测量数据绝对也能让人升级了。软件方面就不细说了,截了一堆图,整理的时候把自己都弄晕了,后来觉得根本没必要,软件虽然操作不太方便,但一上手还是能用的。优点:&&&&1.亲民的价格。(与Fitbit、Withings相比)&&&&2.称得上精美的外观。&&&&3.数据仍具有参考性。&&&&4.能督促运动。&&&&5.方便的连接方式。缺点:&&&&1.对软件不够上心,app store两星的评价足以说明问题了。& & 另外功能介绍还是1.2版本的介绍。& & 2.配套应用操作不够简洁。&&&&3.android蓝牙连接不如iOS顺畅。&&&&4.每次测量还要拿着手机略显麻烦。&&&&建议:&&&&&&&&1.在2.0版本的基础上,继续简化配套app的使用。如各项数据可以在主界面显示,切换不同数据可以使用左右滚动的方式,采用iOS文件夹开启类似的方式查看详细数据。&&&&&&&&2.貌似S1和S2的数据都可以存储在机身上,建议增加不用开启应用也可以记录各项数据,在想看数据的时候在打开应用,摇动手机再自动同步。区分不同人的也可根据算法实现,我在测试的时候,让6、7个人用过,在两个人体重相近的情况下,其它数据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利用这个特性这点应该不难实现。这样子就不用每次称重还要拿着手机了。&&&&&&&&3.承诺过的功能予以实现,如“饮食与营养”一栏写着,“正在由PICOOC和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联合开发中,即将上线,敬请期待”。但在2.0版本中甚至找不到这条功能了。根据app store的评论,貌似这个已持续好久了。&&&&结语&&&&我理解的智能设备,最根本在于简化我们的生活。跟摄影一样,是在做减法,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智能产品无非在画蛇添足。评价一个智能产品好坏的标准,如标题所说,就是实用与噱头的博弈。我个人对本次PICOOC S1智能体脂秤的评价介于两者之间,但考虑到不贵的售价,良好的做工,以及2.0更新后相对提升了不少的易用程度,如果有这方面的需求,我觉得还是值得买一个来尝试的。担心数据不准确的,毕竟只要是用BIA测量法的,准确率就那样了,剩下的无非就看你相信哪个厂商的数据了。推荐三个iOS上好用的软件健康类应用吧。1.Argus。各项数据的整合,功能十分完善,可以连接Jawbone、Fitbit、Withings等硬件。就算你没以上设备,也可以读取M7协处理器的步数,显示消耗的卡路里,支持记录每日喝水杯数,跑步假如开启了网络还可以绘制跑步的路线。总之功能十分强大,基本上就是Argus在手,天下我有了。(因为支持HealthKit,PICOOC的体重数据只要同步到了HeathKit也可以在此软件看到。)2.Instant heart rate。与上一个为同一公司软件,通过iPhone摄像头和闪光灯测心率。肯定比上心率带的,但是只要有了手机买个软件后就是0成本了呀。3.Sleep Cycle。睡眠监测软件,开着应用把手机正面朝下放床下就可以记录睡眠状态,支持表格统计,导出数据。&&&&其实还有好多,但这三个是我最常用的三个。特别是argus,在自己的Jawbone Up悲催的不能充电后就一直用这个软件了。&&&&最后附上20日至26日7天来两人的数据统计表,测试时间为:每天早起一次,睡觉前一次(饭后至少3小时)。除了备注其它时间都至少晚间保持运动一次,测试期间并未刻意节食,除了中间吃了两次烧烤,其它时间基本只吃正餐。写篇众测真是累死了,小编给来三十串烤五花肉~end.
已有76人赞过
的其他测评
本文评测的商品
PICOOC 有品 S1 智能体脂健康秤
作者其他评测
热门众测活动
【抢先首发】Moto 摩路由M1路由器
申领:20积分
【抢先首发】ikbc
机械键盘(轴体颜色随机)
申领:20积分
【抢先首发】Hegii 恒洁卫浴 Q8智能一体机
申领:50积分
【抢先首发】NETGEAR 美国网件 夜鹰 X10智能三频千兆无线路由器
申领:50积分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Flipped评测」PICOOC S2 智能体脂测量仪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icooc s1 s2 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