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疾风之刃秘藏强化”字意解释

第三方登录:迎请热线: ,(任先生)
迎请佛像QQ:
大庄严佛像官网:
联系地址: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前沁村国家级木材加工区东方大道大庄严佛像工艺有限公司
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菩萨彩绘塑像
地藏王菩萨彩绘塑像侧面近照
地藏王菩萨彩绘塑像侧面照
地藏王菩萨彩绘塑像特写
地藏菩萨,也称地藏王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等,他是佛教的四大之一,在佛经上面讲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一个婆罗门女子,她自己是信奉佛教的,不过她的母亲是信奉邪教的,后来她的母亲死后被打入地狱。她心里早就知道她的母亲这样最终是有恶报的,于是就多次一直劝说她的母亲,但是她的母亲不听她的劝告,她也拿她的母亲没办法。后来她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掉换钱来施舍给穷人,以此来为她的母亲行善积德。他心里很想念她的母亲,担心她的母亲会在地狱里受到什么惩罚,她本来想去找佛问问他有什么办法,但是自在王如来也不在世了。她觉得自己很无助,心里就特别的痛苦,后来她突然听到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一个声音告诉她,让她专心的念佛的名号,后来不久,她就可以通过佛力,在定境里来到了地狱,问鬼王她母亲现在的处境,鬼王告诉她,由于她之前为她母亲做的一些好事和念佛的功德,她的母亲已经脱离地狱的困苦了。后来她就在面前立誓,要救度一切受苦的众生特别是地狱的众生。
彩绘描金地藏王菩萨坐地听像
彩绘描金地藏王菩萨侧面照
地藏菩萨,又称地藏王菩萨、大愿,大乘佛教四大之一。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而得名。据佛典记载,地藏王菩萨在过去世中,数次救出自己在地狱中受难的母亲,并发大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以此功德愿力,令多生父母离苦得乐,转凡入圣,因此,这尊菩萨同时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大乘佛教广为弘传。
彩绘描金地藏王菩萨侧面坐像
地藏王菩萨正面近照
地藏王木雕像
地藏王木雕像侧面
地藏王木雕像背面
与另外三位大菩萨和的形象很不相同,现出家相,着比丘装,右手持锡杖,表示爱护众生,亦表示戒修精严,左手持如意宝珠,表示满足众生的愿望。
地藏王菩萨座
地藏因立下度尽六道中轮回的众生的大愿,所以常常现身于人、天、地狱等六道之中。在六道貌岸然显现的地藏菩萨,又有六地藏之称:
1.檀陀地藏
&檀陀&是一种人头幢。其左手持人头幢,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助地狱道。
2.宝珠地藏
左手持宝珠,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济度饿鬼道。
3.宝印地藏
左手执锡杖,右手结如音宝印,专门济度畜生道。
4.持地地藏
左手持金刚幢,右手结施无畏印,专门救度阿修罗道。
5.除盖障地藏
左手持锡杖,右手结与愿印,为人除掉八苦之盖障,专门救度人道。
6.日光地藏
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结说法印,照天人之五衰(天人将死时现五种衰相)而除其苦恼,专门济度天道。
正如《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说,文殊、普贤、观音、这几位大&度于六道,其愿尚有毕竟&,而地藏菩萨&教化六道一切众生,所发誓愿劫数,如千百亿恒河沙&,是永无尽期的,其愿也&大&矣!
《地藏本愿经》还特别强调世俗供奉地藏菩萨的方法与好处:
未来及瑞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象,烧香供养,瞻礼赞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
供养的方法很简易的,人人可以办到。供养地藏可得十种利益:一是土地丰壤,二是有宅永安,三是先亡(去世的先人)升天,四是现存益寿,五是所求遂愿,六是 无水火灾,七是虚耗(妖孽)辟除,八是杜绝恶梦,九是出入神护,十是多遇圣因(供佛的善事)。这十种利益可以说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中国老百姓的美好愿望: 天下太平,丰衣足食,延年益寿,安居乐业。
经中还谈到未来世界的人们如&见地藏形象,及闻此经,乃至诵谈&&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可得二十八利益:天龙护念、衣食丰足、疾疫不临、离水火灾、无盗 贼厄、女转男生、端正相好、眷属欢乐、聪明利根、毕竟成佛等。所以,地藏的大愿是深得人心的。这样,除了大慈大悲的以外,地藏在中国人民特别是下 层民众中,拥用最为广大的信徒也毫不为怪了。
中国民间将地藏王诞日定于农历七月晦日(即阴历月终),因这一天有隆重的祭祀活动,故又称地藏节、地藏会。旧时各地的祭拜活动也不尽相同。如温州一带,&温州城来福门外,有座地藏王殿,是夜,有远近百里以内的老妇人虔城点香,席草露坐,俗叫&坐夜&&。
苏州一带,&晦日为地藏王生日,骈集于开元寺之殿,酬愿烧香。妇女有脱裙之俗,裙以红纸为之,谓普生产一次者,脱裙一次,则他生可免产厄。点肉身灯,为报 娘恩。以纸锭等纳完寺库,为他生户点烛庭阶,谓之地藏灯&。文中提到的&点肉身灯&,又叫&祭肉香&、&烧肉香&。向地藏许愿,舍身赎罪者(俗称&舍人 身&),上身裸露,两臂撑开,陷钩于肩,下悬香炉或点燃的油灯,称&肉身灯&或&祭肉香&;以铁针贯于手背,下系香灯者,则称&烧肉香&。民间迷信者以此为虔诚,向神还愿,祈求赎罪,认为可消除前衍,媚神邀福。
北方的地藏节也很热闹,如北京:
部门寺庙,礼忏诵经,亦扎糊法船,中设地藏王佛及十地阎君绘像,更尽时施放焰口焚化。街巷遍燃香火莲灯于路旁,光明如画。
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最为盛大的地藏节,还是在九华山。九华山的地藏节,俗称&朝九华&,即朝拜九华山。届时,安徽、江西、浙江、江苏、河南、湖北等省千百里内的众多信徒,都到九华山烧香拜佛,庆祝地藏诞辰, 香火鼎盛,无与伦比。进香者&百十为群,夜则人持一灯,鱼贯而上,望之若烛龙然&(《芜湖县志》)。过去进香还分&烧行香&和&烧拜香&两种。&烧行香& 是一般有进香者,&烧拜香&则有很多规矩,据《中华全国风俗志·安徽泾县东乡佞神记》载:
烧拜香,一名朝九华,率下等社会人为之。九华山在青阳县,相传地藏王菩萨肉身成佛处,故山上庙宇众多,香火繁盛。近二三百里之愚民,均结伴前往朝山烧香。 烧香有两种,普通者谓之烧行香,无他特异。特辊者谓之烧拜香,草履布衣,散发,顶绉纱巾,手捧香盘,口诵佛号,遇庙而拜,遇桥而跪,心无邪念,目不旁视, 苟稍有懈怠者,谓必遭神谴云云。朝山回来,又必斋醮数日而后已,其愚可笑翻亦复可怜也。
如今&朝九华&的习俗仍然流行,但&烧拜香&的人已比较少见了。
北京西山佛牙塔中的佛牙,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的佛指骨,北京云居寺雷音洞、五台山大白塔等中的佛舍利,在信徒们心中是崇高无比的佛宝,如能亲睹一眼,即为三生有幸,认为见到了的这些遗留,就如同亲眼见到了佛祖一般,当然无比荣幸。同样,布达拉宫内装有达赖肉身的金灵塔,极受藏族同胞崇拜。九华山的&肉身殿&也自然闻名遐迩,备受善男信女们敬仰。
肉身宝殿,俗称&肉身殿&,又称&肉身塔&,座落在九华山神光岭(老爷顶)上,为佛教徒朝谒九华圣地的主要场院所,这里因主供,故与一般佛寺不同。第一重为灵官殿,相当于山门。灵官本为护法神,被请来这里守护地宫冥府。灵官共有三位:王灵官、马灵官、赵灵官。灵官殿之后为十王殿,供十殿阎罗。因地藏为幽冥教主,佛门大菩萨,故地位在阎王之上。这里的地藏像与众不同,身躯高大,骨瘦如柴,是其苦修生活的真实写照,这在地藏造像中可谓独一无二。地藏居正中首位,两厢十殿阎王皆五袍冠冕,顺序而坐。案前有各式小塑像,表现&生死轮回&和种种地狱。&文化大革命&&扫四旧&中,十五殿被烧掉了。今天的十王殿为近年重建。
九华山-肉身塔
再往上即肉身宝殿。金乔觉圆寂,三年后开缸安葬,据说其遗体绵软,颜貌如生,撼其骨节有金锁般响声。这些行征,就是所谓应世。于是建三级小浮图供奉。又传说塔斯社基在夜晚放光,称为&圆光&,此地亦被称为&神光岭&。明朝万历年间,朝廷赐金扩建,并赐名&护国肉身宝塔&。三级石塔,外筑高殿、木塔笼护。
肉身殿的殿顶十分奇特,全部由铁瓦覆盖。殿台平台下,有陡峻的石阶八十四级,取&九九八十一&再加三极之数。宋代诗人陈清隐写诗道:&八十四级山石头,五百余地藏坟。&塔北门廊下一副对联,写着地藏菩萨的大愿: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农历七月三十日传为地藏生日。逢这一天,刀群的朝拜信徒拥至塔下,膜拜上供,有些虔诚的善男信女还要通宵达旦地&守塔&,绕塔诵经。
九华山的地藏殿中,地藏王的两旁还塑有两位胁侍,这二胁侍是父子俩,父亲本为此地山主,叫闵公。据说闵公乐善好施,请地藏赴斋,地藏向闵公注一袈裟大的地盘,作为栖息之所。闵公当然答应。不料地藏将袈裟一抖。竟将全山罩住了,所以九华山成为地藏道场。
后闵公父子皆出家,成为地成长左右胁侍。闵公之子的法号为&道明&。
唐代,九华山成为地藏道场以后,至明清两代达到鼎盛。当时建有佛寺三百余座,以祗园、东岩、万年、甘露四寺为著,号称&九华四大丛林&。全山拥有僧尼五千,朝山香客年达数十万。如今尚存寺庙七八十座,佛像一千五百余尊,成为著名的佛教旅游胜地。
闵公&&地藏王菩萨&&道明
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梵文意译名,梵文音译为&乞叉底蘖婆&。据《地藏十轮经》记载,能&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名。据佛经记载,地藏菩萨受的嘱托,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自誓必度济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地藏菩萨是我国佛教徒信奉的四大菩萨之一。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
地藏菩萨的形象特征
地藏菩萨从唐代以后开始形成独立的信仰。唐玄宗时,有新罗高僧在九华山修行,数十年后圆寂,肉身不坏,以全身入塔。九华山之月(肉)身殿就是地藏菩萨的成道之处。地藏菩萨的原型为印度教的大地之神,雅利安民族神话中最古老的女神,成为佛教的神后,其形象渐次由女相变为男相。
地藏菩萨的形象随着地藏信仰的流行开始出现,最初形象是菩萨装,逐渐变成了声闻形,与等菩萨明显不同。一般为剃发圆顶、朴实无华的声闻形,一手执锡杖,一手托摩尼宝珠的云游相,多为单尊的供奉像;另有一种形象是头戴纱帽,略饰珠钿,一手托摩尼宝珠,一手结与愿、说法或指地印的舒坐相。以地藏为主尊,两旁有侍从的群像造型比较常见。
地藏,全称为幽冥教主。在佛门中,以度在世的人为主,地藏以度去世的鬼为主。他们都是因普救众生而备享香火之盛的两位。关于地藏的身世,有多种说法。
乞叉底蘖娑
这 是地藏的梵名,出于唐玄奘译《地藏十轮经》。因他&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名地藏。因受释迦嘱咐,&于二佛中间无佛世界教化六道众 生&,又名大悲菩萨。所谓&二佛中间无佛世界&,即入灭后下世前这一段中空状态。地藏受此重托,乃于佛前立下弘誓大愿:不度尽众生决不成佛。 据此,其全称为大愿地藏。
按此说为地藏地位最高、职权最大之一说。他已远不是执掌幽冥的教主,而是统管天地人的佛的代理者。世上没有佛,暂时由他当家。他虽无佛之名,却有佛之实。两佛之间,唯他独尊。
第一,大愿地藏。如前所说,他受命于佛陀入灭之际,出任&代理佛&,兼任幽冥教主。
婆 罗 门 女
大 长者子是谁的前身呢?婆罗门女。《地藏菩萨本愿经》仍以释迦的名义对文殊师利说:&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 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其母信邪,常累三宝。是时圣女广说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 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堕业,必生恶趣,遂卖家宅,广求香花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以忆 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西驰逐。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 被诸恶兽争取食啖。又见夜叉,其形各异,或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外出,利刃如剑,驱诸罪人,使近恶兽,复自搏攫,头足相就,其形万类,不敢久视。 时婆罗门女以念佛力故,自然无惧。有一鬼王,名曰无毒,稽首来迎,白圣女曰:&善哉!菩萨何缘来此?&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此是何处?&无毒答曰:&此 是大铁围山西第一重海。&圣女问曰:&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不?&无毒答曰:&实有地狱&。&&圣女又问大鬼王曰:&我母死来未久,不知魂神当 至何处&?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圣女答曰:&我母邪见,讥毁三宝,设或暂信,旋又不敬。死虽日浅,未知生处。&无毒问曰:&菩萨之 母,姓氏何等?&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父号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无毒合掌启菩萨曰:&愿圣者却返本处,无至忧忆悲恋。悦帝利罪女,生天 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鬼王言毕,合 掌而退。婆罗门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象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婆罗门女 者,即地藏菩萨是。&
按 长大者是为自身成佛而立誓愿,婆罗门女却是为超度亡母而立誓愿。前者是直接与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对话,情节简单,故事空泛;后者是敬礼觉华定自在王如来 佛塔,神游地狱,从鬼王处,得知其母及同狱诸鬼俱生天界,故事情节较前者丰富生动,它使地藏的身世更加具体化了。尤其是地藏以孝女的面目出现,于的因果说 教中透露出几分人情味,故而《地藏菩萨本愿经》又有佛门的《孝经》之称。
第二,本为婆罗门女。婆罗门为印度古代社会中最高贵的种姓,婆罗门女自然也是高贵女子。《地藏经》说:有一婆罗门女,&其母信邪,常国三宝(佛、法、僧)&,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知母在地狱受苦,遂变卖家宅,献钱财于佛寺供养。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指引,游地狱,见鬼王无毒,求得母亲得脱地狱。婆罗门女醒来方知梦游,便在自在王如来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释迦佛告诉文殊说:&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大 长 者 子
在 唐代实叉难陀所译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师利菩萨对释迦说:&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因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释迦回答:&文殊 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 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 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按这个长大长者子是地藏的前身,他因为在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面前发愿,要使六道众生&尽令解脱&,自己才成佛道。这个愿心发得太大了,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所以虽然经历了&百千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地藏仍然只是菩萨。而所谓大长者子,无名无姓,其实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第三,本为大长首之子。地藏在过去久不可说劫之前,是一位大长者之了。因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佛相好,千福广严&,而发愿证得此身相:
&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第四,未出家时为一国王。他因国内人民多造众恶,于是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第五,原是一个名叫光目的女人。为了救度其堕入地狱的母亲,亦发愿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待一切众生度尽,自己方成正觉(即成佛)。
第六,地藏前身为目犍连。《三教搜神大全》载有此说:
相传王舍城傅罗卜,法名目犍连,尝师事如来,救母于饿鬼群丛,作盂兰胜会,殁而为地藏王。以七月三十日为所生之辰,士人礼拜。或曰:今青阳之九华山地藏是也。
目犍连简称目连,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被称为&神通第一&。目连救母的故事十分著 名,远比婆罗门女和光目女救母名声大,大概因三人都曾游历过地狱,又都将地狱中受苦的母亲解救了出来,推而广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他被说成拯救地狱诸苦的幽冥之主。但按佛教的说法,目连最终只修得身。目连后遭横死,根本没能当上菩萨。
《历 代神仙通鉴》卷十五说:&尹喜以太玄洞玉虚天尊不见,出席叩请老君曰:&&&但不知西城王君因何不至?&老君曰:&&&王君愍及幽冥,欲救众生于三恶道 中,发大慈悲,身投十地,托生新罗国,为叶氏子,自幼出家,圣名守一,借老佛之法门,作阴司之宝筏。&&&举手向地藏曰:&欲知王君,只此便是。&地藏合 掌躬身。老君复谓曰:&君当为幽冥教主,作东土佛家首领,无庸谦让也。&地藏称谢,众仙&&方悟为金蝉子也。&
按 这是道家为了自我抬高而贬低佛门,特为捏造的一段故事。地藏有三个道名&&玉虚天尊、西城王君、金蝉子,他本是道家的人,后来托生新罗,做了和尚,&借老 佛之法门&,才成为地藏,故地藏的祖师爷在道而不在释。老君的口气,居高临下,地藏的姿态,唯谨唯恭,而且地藏的&幽冥教主&和&东土佛家首领&的职衔均 为老君随口任命,越发显出道家凌驾于佛门之上的气派。
第七.地藏是金蝉子。《历代神仙通鉴》卷十五中,太上老君对神仙们说:&(西域)王君愍及幽冥,欲救众生于三恶道中,发大慈悲,身投十地,托生新罗国,为叶氏子,自幼出家,圣名守一,借老佛之法门,作阴司之宝筏。&举手向地藏曰:&欲知王君,只此便是。&地藏合掌躬身。老君复谓曰:&君当为幽冥教主,作东土佛家首领,无庸谦让也。&地藏称谢,众仙方悟为金蝉子也。
新 罗 国 僧
第八,新罗王子成为地藏王。金乔觉生于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 年(696年,新罗孝昭王金理洪四年),死于唐德宗兴元十年(794年,新罗元圣王金敬信四年),享年九十八岁,据说他是朝鲜半岛新罗国王子或王族子弟 &&宋朝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七十三:
金地藏,新罗国王子也,清光绪二十六年所修《九华山志》卷五:
金地藏者,唐明皇时新罗国王金宪英之近族也。自幼出家,法名乔觉,于肃宗至德二载(757年)航海东来,卓锡(居住)九华。
正如金乔觉《酬惠米》诗中所说:&弃却金銮纳布衣,修身浮海到华西。&他抛弃了舒适的宫廷生活,涉海来到中国,选中安微九华山,趺坐在东崖石上,苦行修炼。这时他虽已有六十岁,但身体异常健壮,&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
金乔觉来华后,他的新罗同胞、家人还来找过他,请他回国,但他不为所动。据《青阳县志》记载,金乔觉来华后第九年,有两个叫昭佑、昭善的新罗朝臣,受国王派遣专门来华,请他归国。金乔觉谢绝了他们的请求。二人未达目的,&因筑室居此修炼&。其修炼之所即今尚保存完好的九华山东北麓二圣殿。
金乔觉卓锡九华之际,止山尚处于原始状态,荒无人迹,虎豹凶兽出没无常,他凭借无所畏惧的出家人气魄,&岩栖涧汲&,&闭目石室&,修禅苦行。
金乔觉身为王子或王室子弟,舍王室而出家,不为富贵所惑,不为美色所动,不为权势所诱,不为险恶环境所畏,不惮寂莫,不怕清苦,追求一种清净的精神生活,自得其所,自得其乐。
金乔觉终日坐禅诵经,超度众生。后被山民诸葛节发现,大为感动,于是到处募捐,&近山之人,闻者四集&,郡守张岩也施舍大量钱财,建成寺庙。张郡守还表奏朝廷,为新寺赠匾曰&化城寺&。
金乔觉成了化城寺祖师以后,仍苦行笃修,深为信徒敬仰。金乔觉学识渊博,能写一手好诗,《全唐诗》中即收有他的诗作。据说李白漫游九华山时,曾与金乔觉有过一段交往。据传李白写的&赖假普慈力,能救无边苦&(《地藏菩萨传》)。是赠给金乔觉的。
金乔觉去世后,葬于神光岭的月身宝殿,俗称&肉身塔&。因其行前笃信地藏菩萨,而且传 说其容貌酷似地藏瑞相,人们便说他是地藏菩萨转世。因其姓金,故称&金地藏&,又因其原为王子,故又称&地藏王&。&金地藏&的名称来源尚有另一说。据 《宋高僧传》、《重增搜神记》等称,金乔觉&趺坐函中,遂没(殁)为地藏王&,过了三载,&开函视之,颜色如生,舁之,骨节俱动,若撼金锁焉,随(遂)名 金地藏。&
以上诸说尽管或多或少有些影响,但都远不如&金乔觉为地藏&的说法影响深远。
金乔觉被认作地藏菩萨传世,正如布袋和尚契此被说成是弥勒佛转世一样,是宗教的需要,信徒们的需要。佛经中的地藏菩萨无比崇高伟大,但毕竟看不见,摸不着,有些虚无缥缈。如今把九华山当地藏显化说法的道场,与其他三大菩萨道场一样,是把佛教天国世俗化,缩短了人、神之间的距离,使千万信徒更有真实感、亲切感、虔诚感,可与菩萨们直接&对话&,深受广大信徒欢迎。
按佛教说法,受的托咐,在释迦寂后灭后而未来佛下世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国不可一日无主,地藏的地位和权力之高,如同佛陀。《地藏本愿经》又说,释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永为幽冥教主,使世人有亲者,皆得报本荐亲,共登极乐世界。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大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即一定度尽六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众生,拯救众苦,直到地狱再没有任何一个&罪鬼&受苦,自己才同意成佛。
地藏王菩萨, 站
地藏菩萨的大愿不可谓不崇高,但按佛教的说法,六道轮回永无休止,地狱哪有&关门&,那一天?所以,地藏菩萨之愿堪称&大愿&。因其被化陀封为&幽冥教主&,所以他舍弃了灿烂明的天界,手持宝珠、锡杖,自愿进入昏惨苦恼的地狱,超度&罪众&灵魂,做着没完没了、永无尽期的教化工作。
地藏的打份与其他有些不同,除有通常菩萨形象外,还常有剃和尚头的地藏菩萨,因其被视为新罗王子金乔觉和目犍连,故地藏多男身男相。地藏的坐骑是一头有点像狮子的怪兽。这头地球上根本不存在的动物,有个雅称;&谛听&,又叫&善听&。
谛听神通广大,《西游记》第五十八回说:
原来那谛听是地藏菩萨经案下伏的一个兽名。他若伏在地下,一霎时,将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间,蠃虫、鳞虫、毛虫、羽虫、昆虫,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可以照鉴善恶,察听贤愚。
连玉帝、观音都无法分辨的假猴王,谛听趴在地上一听,就察听出来了。
同乃至的来历一样,地藏的来历也有几种不同说法。
梵语乞叉底蘖沙(ksitigarbha),译为地藏。地即土地,具有七义:(一)能生义,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二)能摄 义,土地能摄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萨能摄取一切善法于大觉心中。(三)能载义,土地能负载一切矿、植、动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萨能负载一 切众生,由众苦交煎的此岸,运载到清凉的彼岸。(四)能藏义,土地能含藏一切矿、植等物,喻菩萨能含藏一切妙法。(五)能持义,土地能持一切万物,令其生 长,喻菩萨能总持一切妙善,使其增长。(六)能依义,土地为一切万物所依,喻菩萨能为一切众生所依。(七)坚牢不动义,土地坚实不可移动,喻菩萨的菩提妙 心,坚如金刚,不可破坏。   
藏者,具有秘密包容含育等义。指地藏菩萨处于甚深静虑之中,能够含育化导一切众生止于至善。世有秘密库藏,蕴藏许多金银财宝,则能济诸贫乏,利益人 寰。喻菩萨具有如来三德秘藏,无量妙法,则能救脱无数众生,咸登觉岸。
地藏菩萨妙难伦,化现金容处处分。   
三途六道闻妙法,四生十类蒙慈恩。   
明珠照彻天堂路,金锡振开地狱门。   
累劫亲姻蒙接引,九莲台畔礼慈尊。   
南无九华山幽冥世界地藏菩萨摩诃萨。
地藏菩萨灵感歌
南无地藏王菩萨,昔为慈孝心,弘愿渡母娘。   
诸佛前弘愿广,分身化十方。   
如意宝命珠,降魔金锡杖。   
圣号若称扬,消灾除罪障。   
大慈大愿,十轮拔苦,本尊地藏王。   
慈悲不可量,悲愿如海洋。   
忉利天礼法王,世尊嘱地藏。   
弥勒未生前,娑婆作慈航。   
愿佛莫忧伤,愿佛莫忧伤。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犹示声闻相。   
南无地藏王菩萨,降迹新罗乡。   
渡海入大唐,九华山建道场。   
闵公修供养,化一袈裟地,遍覆九子峰。   
大愿地藏王,大愿地藏王。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大愿地藏王。
冥界地狱的主宰是地藏王
是佛教四大之一,与有所不同,地藏菩萨主要救度地狱中所有&罪鬼&,而观音菩萨则以救度世间众生为主,二位各有分工。
这位菩萨何以叫&地藏(读作,zàng)&地藏&是梵文ksitigarbha的意译,音译&乞叉底孽娑&。&地&指大地:&藏&,储藏、存有。这是说他如同大地一样,含藏着无数善根种子。《地藏十轮经》称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前句取一&地&,后句取一&藏&故名&地藏&。地藏有一美称:&大愿地藏&,与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音的&大悲&比较起来,毫不逊色。
地藏菩萨--闵公-道明
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菩萨昔于忉利天宫,受释迦世尊嘱咐,于释迦寂灭以后,未来佛未生之前,在这个过渡时期中,娑婆世界众生由谁来负责度化?把这一重担,交给地藏菩萨。并殷勤嘱咐他,对那些尚在恶趣受极大苦的众生,要特别关心,令其改邪归正,离苦得乐。至弥勒佛出世时,使娑婆世界一切众生,皆得解脱。
《十轮经》卷一说:&地藏菩萨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世,无佛世界,成熟有情。说明地藏菩萨于无佛出世的过渡时期,教化众生,非始于今日,无量无数大劫以来,一贯如此。  
 地藏菩萨每天怎样工作呢?《地藏十轮经》说:&地藏菩萨,每日清晨,入恒河沙定。从定起已,遍于十方诸佛国土,成就一切所化有情,随其所应,利益安乐。地藏菩萨每日清晨还以定力,除刀兵劫,令诸有情,互相慈悲,除疫病劫,除饥馑劫,利益安乐,诸有情事。   
地藏菩萨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常居秽土。&我今学世尊,发如是大愿,当于此秽土,得无上菩提&(见《十轮经》卷一)。地藏菩萨精神的伟大在于,越是浊恶世界越要去,越是恶业深重众生越要去度化,释迦佛是在秽土成佛的,地藏菩萨发愿学习释迦佛在秽土成佛的高风,可见他是释迦精神的真正继承者。因此释迦佛将灭度后在秽土教化众生的艰巨任务,交给地藏菩萨,自然是十分放心的。
(二)现出家相:在诸菩萨中,地藏菩萨与众不同的是现出家相。不像其他菩萨,基本上都是现在家相的。如观音菩萨,现白衣大士,或天人相。文殊菩萨现童子相。普贤菩萨也现在家相。所以现在一般寺庙菩萨的塑像或画像,、观世音、大势至等菩萨,都现头戴天冠,身披璎珞的天人相。唯独地藏菩萨现比丘像,据《地藏菩萨仪轨》,画地藏像,须作声闻形,身披袈裟,偏袒右肩,左手执莲花,右手施无畏,坐莲花台上。或有幢幡,左手持莲花,右手持宝珠。地藏菩萨为什么要现声闻形?这是由于他在秽土工作的条件决定的。秽土的众生,无明痴暗、多诸邪见。地藏菩萨为了令众生&尊敬三宝,深信因果&,故现出家相。《十轮经》说:出家的僧相,是秽土世界的清净幢相,可使大家见闻熏习,达到身心清净。为人们提出一条远离罪恶,解脱苦难的途径。
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1 佛对一切众生之爱护,是没有条件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真正的慈悲。   
2 这个慈悲心,是从本性里面生的,自然流露的,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没有说对这个我特别喜欢,那个讨厌,没有。   
3 他是清净平等的,对佛菩萨、对畜生、对饿鬼地狱,乃至于对一切植物、矿物,一律平等,无二无别,真正的慈悲。   
4 诸佛菩萨平等地爱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得乐受,他自己很快乐;一切众生有苦,他也很苦,这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这个了不起!无缘,就是没有条件的,为什么?因为是一体。   
5 凡是明心见性的人,一定是一片慈悲,他了解真相,真正明了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他真明白了,这个时候起的作用才叫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他是清净平等博爱一切众生。  
6 你要是不悟,这个大用决定不能现前,你要是迷惑,在里面分界限,就有分别执着,就有无量无边的妄想,换句话说,你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就迷失了。   
7 心离开了分别执着妄想,你的真心显露出来了。真心是什么样子?第一是广大相,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量广大,清净相、平等相、慈悲相,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现前了。   
8 所以学佛的人先要把心量拓开,把界线排除,为什么?这是本性,这是真心,心量本来如是!
地藏十王图内容
地藏十王图是、十王信仰混合后所产生的佛画形式,如敦煌三九0窟所见五代&十王厅与地藏&,及榆林三十三窟的&地狱变&。韩国现存有不少高丽朝鲜时期&地藏十王图&,其中高丽,&地藏十王图&,形式与内容皆十分雷同,推测是出于同一稿本。这些地藏十王图,皆采上下两段式的构图,上段为半跏趺坐姿,手持宝珠的地藏菩萨,地藏两膝以下配置道明尊者、无毒鬼王、、梵天、帝释天、十王、判官、使者等从属。十王中阎罗王头戴冕旒冠、五道转轮王身着盔甲戎装,其他各王则都戴远游冠,身着团领袍服,手执笏,以地狱审判官的姿态出现于画面,惟无地狱场面描述。以画风及技法而言,与宋元人物画颇为接近,说明高丽当时仍受到中国画风相当大的影响。
高丽地藏十王图与敦煌地藏十王图略有差异,以人物来说,敦煌以地藏十王图为地藏结(半)跏趺坐于中央,周围胁侍道明和尚、金毛狮子、十王、侍从、狱卒;高丽地藏十王图多加入无毒鬼王、帝释天、梵天、判官等人物;以构图形式来说,敦煌以地藏结(半)跏趺坐于画面中央,胁侍呈左右为称或环绕包围的形式,并绘有六道轮回;高丽地藏十王图多采上下两段构图,并无六道轮回。
地藏十王图
朝鲜时代因十王信仰的盛行,为亡者荐度十王供斋仪式,使得十王及其他胁侍地位提高,人员不但增多变大,且自画面下方渐渐往上提升至地藏肩部两侧。日华藏院 所藏高丽末期&地藏十王图&即是此种形式转变中的一例,图中地藏结跏趺坐,但自肩膀两侧则紧密罗列各胁侍人物,前排地狱判官、善恶童子、牛头马面狱卒等,也排列得非常整齐有序,地藏的地位被削弱不少。
四天王之多闻天王
四天王之增长天王
四天王之持国天王
四天王之广目天王
韩国地藏三尊
有关三尊的说法,在中国主要来自九华山地藏传说,所指为地藏、闵公及道明和尚三人。而韩国的地藏三尊是以地藏为主尊,道明和尚、无毒鬼王为胁侍的 组合。在此舍闵公而用无毒鬼王胁侍地藏的原因并不清楚,无毒鬼王出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它现身告知入地狱寻母的婆罗门女,谓其母脱离地狱痛苦,升天受 乐,婆罗门女才寻如梦归,悟此事已,并立弘誓愿,为众生修福解脱。后告诉,无毒鬼王便是财首菩萨,婆罗门女即为地藏菩萨。若以这段经文来 看,无毒鬼王成为地藏菩萨左右手的理由,似乎有些牵强,还有待研究。
日本圆觉寺地藏三尊
日本圆觉寺高丽&地藏菩萨图绘头戴被巾之地藏菩萨半跏趺坐,手持宝珠,两旁道明和尚、无毒鬼王侍立,前方下则有为地藏察看人间善恶的&谛听&怪兽金毛狮子。无毒鬼王头戴远游冠,手捧经函,相貌庄严慈善;道明深目高鼻,肤色黝黑,似西域人,与元罗汉画的描绘手法十分类似。此图线条流畅有力,衣饰描绘细致,设色优雅,为不可多得的地藏三尊像代表作。
湖岩美术馆&地藏菩萨图&,除三尊以外,还在左右两侧加上、帝释、梵天等从属。四天王、帝释、梵天等人特出自《佛说十王经》,他们受命分别在&十斋 日&下界,观察人间的善行恶作,以其轻重,作为审判诸罪结集,因此成为地藏的从属。本图为14世纪末作品,构图有上下两段区分,但两旁从属位置已升高至主 尊地藏膝盖以上,且无六道轮回的描绘,与敦煌地藏图不同。地藏表情端庄,右手持宝珠,左手轻放于膝上,胸部与手臂饰以璎珞,衣着纹饰描绘富丽精致。
湖岩美术馆&地藏菩萨图&
更多文章...
第1页(共2页)
金首尊者,即金头仙人,又称作劫比罗仙,迦毗梨仙、紧闭罗仙、迦夷罗仙、迦比罗仙,全称迦毗罗大仙,意译为黄头仙、龟种仙、金头仙、赤色仙等。他本是印度的外道之一,后来弃恶从善,皈依佛教。
所谓外道,就是佛教之外的修行者,《三论玄义》卷上的解释是:穷尽天地的至妙道理,达到内心清净无垢,就是佛教正道路;脱离佛教理法,做无益的幻想就是外道。金头仙人原是脱离正道的修行者,他主张&执有&,将易朽的物质当成追求的目标,所创立的派别被称为&数论部&。
金头仙人自以为法力高深,常常口吐狂言,不把佛教放在眼里。有一次,他听说某处正在举行盛大法会,特意带领弟子前去辩论。然而一经论辩,他的观点立刻相形见绌,结局自然是大败而归。
通过这次辩论,金头仙人终于认识到自己所持理论的局限性,从此他皈依正法,经过勤奋修持,终于获得正果。
以上信息由莆田市大庄严公司整理提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静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