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海底隧道最低潮的数据是60还是80,90?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渤海湾海岸带环境演变及控制因素研究研究,探讨,海岸,渤海湾,控制因素,环境演变,海岸带,环境演化,渤海湾海岸,渤海湾盆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渤海湾海岸带环境演变及控制因素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点击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文档为什么七十年代左翼风暴席卷全球,而八十年代的意识形态却又普遍倾向自由化,以至于苏东巨变? - 知乎632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6分享邀请回答891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60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曹妃甸工业区城市总体规划-海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交通运输
曹妃甸工业区城市总体规划
前 言2004年为配合曹妃甸码头和钢铁厂建设的推进,进一步完善正在编制的《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区域规划所受唐山市规划局的委托,承接了《曹妃甸工业区城市发展空间研究》的工作。2004年2月,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组成了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香港大学、中国钢铁协会、中国金属协会、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所组成的研究小组。月,项目组开展了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走访了唐山市发改委、国土局、水利局、交通局、环保局、林业局等市直部门,走访了南堡开发区、南堡盐场、海港开发区、京唐港港务局,唐海县等唐山南部地区相关城镇及相关单位。同时为更好地开展基础资料的筹集和调研,项目组还走访了河北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时开展了相关城市的对比研究,包括宁波市城市规划院、宁波市北仑区规划局、上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宝钢集团、北京首都钢铁集团等单位,力图充分听取各单位提出的规划要求和指导性建议。2004年4月,项目组参与了围绕钢铁厂建设、通路工程建设、供水供电设施建设、铁路建设等多方面的技术协调会,以便随时了解项目进展,有利于规划的协调和统筹安排。
2004年5月底,项目组向唐山市规划局、发改委汇报研究初步成果,听取了局、委领导对完善项目提出的宝贵意见。2004年6月底,项目组提交了阶段成果,作为“曹妃甸工业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的议程之一,在会上向省、市领导进行了汇报,并按照会议纪要的精神准备下一步的工作。
月,项目组在院内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组开展工作协调。完成战略层面的研究成果,并着手开展工业区总体规划的编制。
2004年9月底,在河北省建设厅主持下,对《曹妃甸工业区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纲要评审。2004年10月-12月,围绕新近出现的曹妃甸港区煤码头选址问题、工业区铁路网系统规划、港区布局总体规划的调整问题以及一系列近期建设项目如钢铁厂选址、华润电厂疏运交通、铁路西堤走向等多方面开展大范围,高强度的协调工作。在唐山市发改委、规划局的组织下,形成了由两方八院参与的曹妃甸项目协调的组织机构,。即两方(发改委、规划局)八院(中规院、交通部水规院、发改委综合交通所、交通部一航院、铁道部第三设计院、天津水科院、北京钢铁设计院、首钢设计院)。于12月底确定新一轮曹妃甸港区布局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2005年1月-2月,围绕曹妃甸港区布局总体规划初步方案,重点开展工业区城市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的的衔接,包括:工业区铁路网系统规划,工业区环境评价,海洋功能区划、煤码头工程引堤可行性研究等。2005年3月初,主持了《曹妃甸港区布局总体规划》、《曹妃甸煤码头工程预可行性研究》的项目评审。本次《曹妃甸工业区城市总体规划》研究和编制至今的一年时间里,得到了河北省、唐山市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唐山市规划局、发改委的直接领导和组织下,采用了非常规的项目推进方式,特别是采取独特的项目协调组织方式,保证了在短时间内多种专业间大量协调工作的开展,为《曹妃甸工业区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成果的提交打下了基础,在此项目组全体成员,对参与项目的省市各部门的给予的支持和理解、各专业设计单位同仁的协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项目概述1.1区位条件曹妃甸是唐山南部近海的一个沙岛,位于东经118°38”,北纬 38°55”,距唐山南部海岸18公里。沙岛走向NE~SW,位居渤海湾北岸岸线转折处,尤如矶头和岬角,沙岛前缘距离渤海深槽-25m等深线只有400m左右,可建设停靠25万吨至30万吨级大型货轮,沙岛后方与大陆岸线间是大片浅没海滩,是华北地区唯一最接近国际深水航线的天然陆域。1.2自然条件1.2.1气象条件曹妃甸所在地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特征。极端最高气温36.3℃,极端最低气温-20.9℃,多年年平均气温11.4℃。多年年平均降水量554.9mm,最大年降水量934.4mm,最大一日降水量186.9mm。降水多集中在夏季,6~9月的降水量为408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4%。本海区风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盛行偏西北风,频率为47%,平均风速为5.1m/s;春、夏季盛行偏南和东南向风,频率为49%和64%,平均风速为5.1m/s和6.6m/s;秋季多偏西南向风,频率为34%,平均风速为4.9m/s。海域受台风(热带气旋)影响不大,平均每三年出现一次,但有时一年可发生两次。经统计台风(热带气旋)仅发生在7、8月份。台风(热带气旋)期间的风速可达25m/s,并可引起附近海岸较大幅度的增水。曹妃甸能见度低于1km的雾日数平均每年有9d,多发生在11月~翌年2月,此期间雾日约占全年的77%;最长连续雾日数为3d。年平均相对湿度66%。7月份相对湿度较高,为79%;11月份平均相对湿度最低,为60%。1.2.2水文条件1、潮汐曹妃甸海域的潮汐性质系数为0.77,属不正规半日混合潮。本港理论最低潮面在当地平均海平面下1.77m,在黄海平均海平面下1.71m。由差比分析计算工程海域的潮汐特征,平均高潮位2.53m,平均低潮位1.01m,平均潮差1.54m,平均海平面1.77m。据塘沽海洋站年潮位资料统计,32年中发生1m以上的增水253次,平均每年7.9次;2m以上增水7次,平均4.6年一次;最大增水值为2.52m(1960年11月)。增水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占全年的76.2%,是由偏东和东北向持续大风引起的。同期资料显示,32年间塘沽发生1.3m以上的减水81次,平均每年2.5次;2m以上的减水7次,平均4.6年一次;最大减水值为2.84m(1968年1月)。减水也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占全年的77.8%,是由偏西和西北向持续大风引起的。曹妃甸海域发生风暴潮的气象背景与塘沽基本一致,但由于位于渤海湾口北部的突出部位,缺乏水体集聚的地理条件,因此增水幅度较位于湾底的天津港要小。2、波浪据观测资料统计:常浪向为S,频率10.87%;次常浪向为SW,频率7.48%;强浪向为ENE,最大波高4.9m,该方向波高H4%≥1.5m的出现频率为1.63%;次强浪向为NE,最大波高4.1m。3、潮流曹妃甸海区潮流性质为不规则半日潮流,运动形式基本呈往复流,其流向与海底地形有密切关系。在浅滩外侧基本与岸线一致,涨潮时的流向在曹妃甸甸头西侧向西而略偏北甸头,东侧向西略偏南;落潮流向则反之,在甸头以西流向东略偏东南,甸头以东流向东略东北。4、冰况曹妃甸水域的初冰日为12月下旬,终冰日为2月下旬,冰期60~70d。浅滩上的固定冰宽度为3~5km,冰厚20~30cm,最厚45cm,堆积高度一般为1~2m,最高可达4m。流冰厚度一般为10~20cm,重叠冰厚度可达30~40cm。漂流速度一般为0.3~0.5m/s,最大可达1.2m/s,流向一般与涨落潮流向一致。1.2.3地质地貌曹妃甸位于滦河三角洲平原海岸,具有双重岸线的特征,其中内侧大陆岸线为沿滦河古三角洲前沿发育的冲、海积平原;外侧岛屿岸线与大陆岸线走向基本一致,为沙质海滩,其南段的曹妃甸沙岛由12个小沙岛组成,西南段最大,高程3m(当地理论最低潮面起算,下同)左右,内外岸线间为宽阔的浅水泻湖。曹妃甸沙岛位居渤海湾北岸岸线转折处,尤如矶头和岬角,紧贴渤海湾-20~-30m深槽。拟建港区后方位于滨海浅滩之上,北接古滦河三角洲的前缘,由北向南跨越滨海浅滩、浅水泻湖二个地貌单元,南接曹妃甸沙岛。1.2.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局[中震安评〔2001〕3号]文,关于“京唐港曹妃甸港区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批复意见,确定场地的基本地震烈度Ⅶ度。1.3规划背景曹妃甸具有的建设深水码头和发展临港产业的资源,以及围绕曹妃甸港区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已经开展多年,到目前为止,相继完成了港区总体布局规划、矿石码头和曹妃甸钢铁厂等建设项目的一系列相关研究和论证。随着曹妃甸矿石码头、曹妃甸钢铁厂、曹妃甸煤码头、华润电厂等建设项目即将落户曹妃甸,为了更好的指导港口及城市地区建设合理有序的发展,唐山市规划局(以下称甲方)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称乙方)编制《京唐港曹妃甸工业区城市空间发展研究》和《曹妃甸工业区城市总体规划》。项目自2004年2月开展工作以来,在唐山市规划局直接组织下,协同唐山市各相关单位,在现状调研、方案汇报、纲要评审等阶段,围绕相关专项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市规划局和发改委的组织下,开展了多层次和多种形式沟通和协调会。项目于2004年9月底在唐山组织了纲要评审,在纲要成果评审会会议纪要的指导下,结合相继出现的港口布局规划调整,煤码头建设可行性研究等新问题,项目组在协调各方面问题的基础上,完成了《曹妃甸工业区暨起步区城市总体规划》初步成果提交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待修改后形成起步期规划阶段成果上报规划主管部门审批,作为近期指导曹妃甸工业区建设的文件。1.4规划需要关注的问题1、综合协调港口、水运、铁路、公路运输等各专业规划,依据各专业规划提出的要求,及时调整城市空间的布局;密切结合建设项目专业发展需要,合理布局城市发展空间的功能及分期建设。2、配合港口发展时序和产业拓展进程,选择和规划城市发展空间。3、近期建设功能定位应和港口功能相互结合,确保曹妃甸港区的合理、有序并可持续发展。4、针对建设项目引进和建设时序的不确定,加强规划的弹性,坚持近期建设规划详实,远期规划多方案比选的原则。5、加强与正在编制的《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1.5关于称谓的说明京唐港曹妃甸港区:以曹妃甸25万吨矿石码头起步,逐步向工业港区和综合性港区发展的港口地区,与王滩港区共同组成京唐港。曹妃甸工业区: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研究确定的深水码头后延海上可围海建设的310平方公里用地。唐海港城:唐海县城二、前期研究与规划工作回顾2.1曹妃甸工业区城市空间发展研究要点2.1.1曹妃甸工业区城市空间发展研究编制前提曹妃甸工业区由于建港的资源条件,决定了发展以深水港带动沿海钢铁基地的建设,最终形成我国北方现代化工业基地的建设目标,作为工业区建设的启动项目曹妃甸港区的建设规划,即《曹妃甸港区岸线利用总体规划》,于2004年2月由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初稿。由此对港区的性质、功能和发展规模等重要并具有指导意义的指标予以明确。曹妃甸钢铁厂是曹妃甸工业区的起步工程,也是港口和工业区发展的动力,为工业区空间布局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港口布局规划方案要点①港区性质功能规划确定的曹妃甸港区的性质分三个发展阶段,即专业性港区、工业性港区和综合性港区。港区的功能由大型专业码头港区、工业港区、综合性港区和辅助港区四部分组成。
②港区发展规模对港区的发展设想和吞吐量规模确定,规划提出了港区作为曹妃甸工业区和环渤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区的发展将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服务工业区初期进入的企业为重点,适当考虑周边地区的需求。同时考虑大秦铁路运煤能力扩大,及分流秦皇岛下水煤及电厂用煤的需要,港口吞吐量为2亿吨。第二阶段,随着重工业、能源、港口规模的扩大,工业区本身和腹地配套产业等发展的需要,规划方案提出港口吞吐量3亿吨的大型深水综合性港口的目标。③港区岸线的利用规划提出可利用建设20-30万吨级泊位的岸线长3公里,建设深水泊位6个。西侧规划建设挖入式港池,设10万吨以下泊位。工业区陆域可建设面积289平方公里,陆域围堤53公里。2、钢铁厂选址曹妃甸钢铁厂作为我国大面积填海建设的面向21世纪的大型钢铁企业,是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钢铁企业为建设目标的,选择沿海建厂重要的因素是要解决钢铁大运量运输的运输成本,使企业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从钢铁厂厂内外运输和工艺的需要,参照国外现代化钢铁厂建设选址,确定曹妃甸钢铁厂在紧邻深水矿石码头,沿规划挖入式港池布局,原料从深水矿石码头上岸,成品从钢厂北部通过挖入式港池运出。为满足钢铁厂对外陆路运输的需要,规划铁路运进货物规划在厂区南部,远期实现由北部向外的出线。公路运输近期依靠现状形成的青林公路,远期需要新增规划公路运输通道。3、通路工程建设经水利专家的研究论证,确定了在东西海域的水流回合地区,作为先期建设的通路选线,即现状形成的青林公路。当规划开始着手编制的时候,该通路已经施工,并于2004年5月贯通。本次规划视该通路为现状道路。2.1.2城市职能依据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曹妃甸港口和临港重工业发展的优势,确定曹妃甸工业区城市职能为:中国北方沿海现代化临港重工业基地。2.1.3主导产业的选择在分析研究港口及港口地区临港产业发展的规律的同时,借鉴国内外发展的经验,在成本指向和政策的作用下,港口地区成为重工业、第三产业和外向型产业选择的投资密集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将带动产业链延伸和辐射,诱发配套产业和多元产业的发展,形成主导产业、基础产业、综合产业相结合的区域产业结构。曹妃甸产业区主导产业确定为港口物流业、冶金工业和化工工业。2.1.4人口规模曹妃甸临港工业区开发模式中国没有先例,主导产业建设规模以及带动的产业链还不确定,特别是产业发展形成的区域总人口规模影响因素尚不清晰。因此,采用产业类比的方法进行趋势判断,未来20至30年产业区人口集聚规模增长趋势。1、钢铁工业带动的总人口规模按主导产业就业人口约为1万人,配套产业就业人口2万人,综合产业就业人口1万人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4万人。就业人口参与率按80%计算,则,钢铁工业带动的总人口规模为10人。2、以钢铁、石化为主导的产业发展带动的总人口规模按主导产业就业人口约为6万人,配套产业就业人口2万人,综合产业就业人口1万人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9万人。就业人口参与率按80%计算,则,钢铁工业带动的总人口规模为23人。3、形成综合性工业区的产业发展带动的总人口规模在主导产业链的带动下,综合产业类型进一步多元化,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口集聚规模增加40-50万人左右。2.1.5用地规模曹妃甸工业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起步期以大港口、大钢铁、大能源为主导的建设规模为60-70平方公里的总规模。其中参照了曹妃甸钢铁厂1500万吨最终用地规模20平方公里的用地指标, 460万千伏曹妃甸电厂用地1.5平方公里的用地需求,同时考虑岛内满足3.5万人居住、2亿吨吞吐能力的港口及必要的钢铁配套产业用地需求等因素。曹妃甸工业区形成以钢铁、石化、能源、港口的连带发展格局时,规划增加为重化工业区预留的6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使发展规模达113平方公里。曹妃甸工业区随着加工业产业需求的上升,工业区的性质也将从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区向综合型的工业基地转变,最终形成约工业区183平方公里的总建设规模,在曹妃甸港区职能最终向形成向综合港口转变。2.1.6用地布局规划研究提出的曹妃甸工业区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为:临港重工业和综合加工工业被港口发展及备用地分离的“三明治”。重工业在南部,加工工业在北部,港口及发展备用地在中间,起到分隔和用地储备的作用结合工业区职能和产业发展的特征,规划提出了工业区以发展产业为主,不作为综合型城市的发展方向,因此,工业区内只安排少量的职工宿舍类生活配套用地和办公服务用地,而将工业区生活基地安排在唐海县,形成工业区和唐海县港城互动的发展模式。2.1.7开发时序曹妃甸工业区陆域建设规模巨大,建设的不可定因素多,从突出发展主导产业为目标,充分考虑未来资源的利用和对尚不明朗的地区进行控制的原则,规划研究提出分五个阶段推进的模式。Ⅰ期建设规模53平方公里。以1500万吨钢产量的钢铁企业为龙头,电厂装机规模为460万千瓦,并配套生活服务设施可容3.5万人居住。Ⅱ期建设规模60平方公里。以发展石化产业为主要功能,将建设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Ⅲ期建设规模42平方公里。为挖入式港池。Ⅳ期建设规模69平方公里,为综合产业发展区和西港区扩建工程。Ⅴ期建设规模共计86平方公里,其中综合产业区23平方公里,港口发展备用地53平方公里。2.2研究成果阶段审查后出现的新问题2004年9月《曹妃甸工业区城市空间发展研究》纲要成果评审后,曹妃甸港区承担北煤南运港口的职能逐渐明朗,煤码头的吞吐能力分阶段运量分别为,万吨,2020年1亿吨,2030年2亿吨。围绕近期建设的三大项目的安置,后方铁路集输运交通规划,对曹妃甸工业区起步期和长远发展规划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对曹妃甸港区的性质功能和规模提出了挑战,由此相关设计单位围绕新情况的出现,开始了新的关于港口布局的规划研讨。受港口布局的影响,起步期一系列即将动工建设项目包括钢铁厂、电厂、石油首站等,相继开展了进一步的讨论,工业区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方案更是伴随着新问题的出现和港口布局的调整不断调整、完善。2.2.1曹妃甸港区总体布局规划的调整曹妃甸工业区及港口的开发作为河北省政府近期发展建设的首要工程之一,为科学规划建设曹妃甸港区,唐山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委托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和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在过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曹妃甸工业区的规划研究工作(工业区和后方公路、铁路运输等配套设施为其他专业单位另外完成),编制曹妃甸港区总体布局规划,就曹妃甸港区的性质、功能、定位、吞吐量预测、平面布置、腹地发展、与临港工业区的发展关系等进行布局规划研究。2004年10月和2005年3月,分别对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及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曹妃甸港区总体布局规划研究》进行了评议。
新一轮的港区布局规划,着重对港区性质、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考虑港区现有可能承担的主要职能即大港口、大钢铁、大电力和大煤炭,研究提出港口吞吐量可达2.5亿吨,港口运能可达4.5亿吨。并提出了钢铁和煤炭码头分别在两个区域布局,为钢铁业的发展预留更大的发展空间。规模分阶段提出了两轮3方案的港区布局方案。在2005年3月初的技术评议中,专家肯定了《曹妃甸港区总体布局规划研究》的技术经济论证和方案的合理性,可作为进一步编制《曹妃甸港区总体布局规划》的依据。对规划研究提出的运量、性质、规模等方面应突出体现可预见的大型深水泊位的工业港区职能,对可能承担的其他职能进行功能上的布局分析。提出东部岸线可作为预留港口岸线暂不研究。在2005年3月初《曹妃甸港区总体布局规划研究》技术评议,专家提出在方案二基础上完善,并提出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应充分改善:①港区陆域布置与城市布局,水电道路等的协调关系;②维护生态环境;③维护深槽稳定性;④远近结合,留有远景发展余地;⑤合理安排各分区之间的关系;⑥合理安排生活服务设施。同时建议,尽快开展物摸实验,保证整个建设工程及分期方案不会影响深水岸线的稳定性,并通过实验确定挖入式港池布局、口门位置等。2.2.2曹妃甸煤码头预可行性研究随着全国煤炭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从充分发挥大秦铁路扩能效益,建设煤炭第三通道的需要,支持能源经济持续发展和船型大型化发展的需要,相关单位提出了开展曹妃甸港区煤码头建设进行的可行性研究,研究单位由交通部第一航道设计院承担,码头运量按满足2亿吨运能设计,分三阶段逐步实施。码头选址围绕规划挖入式港池,先后形成东、西码头的两个选址方案。一方案煤码头位于港池东岸和钢铁厂之间地区,主要特点体现为依托钢铁厂建设,有利于实施,相关水利方面的数据和技术支持比较完整,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满足钢铁厂矿石和成品运量的基础上,其他港口用地规划全部作为了煤码头,钢铁厂和港口陆路运输交通组织相当紧张、对钢铁厂的厂址也提出北移的设想,由此带来钢铁厂和矿石码头间失去最优的运输距离,陆路疏运交通组织复杂。2004年11月初,在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设计单位多次研讨的基础上,确定将煤码头向港池西侧转移。西方案在港口布局二方案基础上完成,采用沿港池西岸南北向的布置方式。该方案的优势是便于装卸,缺点是港口作业区及进港铁路隔断了港口和城市地区的联系,对港口发展形成限制。2005年3月初的专家评议会上,专家提出:“同意总平面布置方案一,在下阶段工作中,根据港口布局规划,并结合物模实验成果进行优化”。2.2.3曹妃甸工业区铁路规划随着曹妃甸工业区进入大规模的开发阶段,集疏运问题已关系到曹妃甸工业区开发能否顺利进行。目前针对矿石码头工程完成了“新建曹妃甸港口铁路工程”的设计,针对煤炭码头编制了“迁安北至曹妃甸港铁路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钢铁公司和电厂也各自规划了自己的铁路系统,但各方的铁路系统规划均相对独立,对于整个曹妃甸工业区的铁路,没有一个整体的布局规划。2005年2月铁道部根据与河北省签定的“实施大秦铁路集疏运配套工程,建设迁曹铁路”的协议,已组织完成迁安北至曹妃甸港前站段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但港前站至港口段铁路,由于曹妃甸工业区的总体规划(含港区规划、铁路规划)没有定稿及审定批复,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为配合曹妃甸工业区的总体规划,唐山市发改委委托铁道部第三设计院承担曹妃甸工业区铁路规划。截止到2005年2月,结合曹妃甸港区布局的两个方案和城市空间布局规划,铁路规划分别从减少工程量和减少对城市地区干扰的两个因素出发,提出了曹妃甸工业区铁路系统规划的四个方案。2.2.4南堡盐场关于纳潮水域预留的要求2004年12月,南堡盐场就《曹妃甸工业区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提出的关于南堡盐场纳潮水域预留的问题,予以了书面的回复,主要阐述了从南堡盐场生产需要出发,需要在曹妃甸工业区规划围海的310平方公里范围的东北角地区,保留约50平方公里的海域,同时提出新建跨盐池的道路和铁路设施应预留累计大于1公里的过水涵洞,以保障盐场的正常运行。
另外,从充分利用可开发用地的原则出发,规划提出了调整原盐场19万平方米的盐池发展用地至现状盐池东部地区,即预留海上纳潮水域以北地区,满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盐场的正常作业需要。2.2.5钢铁厂厂址的进一步明确月初,相关设计单位和钢铁业主单位,围绕规划2亿吨煤炭运输码头在港池东侧建设的选址,进行了多次研究和方案比选,如果煤炭码头选址在东侧,将有可能对现状钢铁厂选址提出质疑,甚至提出钢铁厂北移的建议。众所周知,钢铁厂是大运输量的产业,选址在深水港地区建设的优势体现在可以减少运输成本,从而增加产品的竞争力,曹妃甸钢铁厂作为曹妃甸工业区的支柱和主要产业,应最大限度地满足钢铁企业的需要。在满足钢铁企业发展和区域矿石运输的空间原则指导下,最终经研究确定将曹妃甸煤炭码头选址在港池西岸,确保了钢铁厂现已确定的选址不变。2.2.6曹妃甸原油码头首站2004年10月开始,中石化正式开始着手曹妃甸原油码头首站建设的前期工作,提交了两个备选方案,其中推荐方案位于规划围堤外增加约50公顷的突堤,方案二位于矿石堆场以东,经专家评议后认为,方案一选址不利于前槽的稳定,会对曹妃甸工业区的“生命线”构成威胁,提出了在方案二基础上深化,并提出对外部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2.2.6华润电厂选址由于初期对电厂建设条件的认识不足,规划研究提出的三个电厂选址及推荐电厂选址不能满足建厂的技术要求,经与电厂建设指挥部及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后,确定了将华润电厂选址在曹妃甸钢铁厂北,沿挖入式港池布置,方便电厂从港池取水。根据电厂提出的技术要求,需要规划考虑为电厂出线预留高压走廊用地和排水水道用地。三、规划依据和技术路线3.1规划依据3.1.1国家、地方有关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1996年18号文)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6、《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号,建设部、国家计委、财政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文件)7、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的通知》(建规〔2005〕2号文件)3.1.2相关规划、可行性研究等技术文件2.2.4南堡盐场关于纳潮水域预留的要求2004年12月,南堡盐场就《曹妃甸工业区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提出的关于南堡盐场纳潮水域预留的问题,予以了书面的回复,主要阐述了从南堡盐场生产需要出发,需要在曹妃甸工业区规划围海的310平方公里范围的东北角地区,保留约50平方公里的海域,同时提出新建跨盐池的道路和铁路设施应预留累计大于1公里的过水涵洞,以保障盐场的正常运行。
另外,从充分利用可开发用地的原则出发,规划提出了调整原盐场19万平方米的盐池发展用地至现状盐池东部地区,即预留海上纳潮水域以北地区,满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盐场的正常作业需要。2.2.5钢铁厂厂址的进一步明确月初,相关设计单位和钢铁业主单位,围绕规划2亿吨煤炭运输码头在港池东侧建设的选址,进行了多次研究和方案比选,如果煤炭码头选址在东侧,将有可能对现状钢铁厂选址提出质疑,甚至提出钢铁厂北移的建议。众所周知,钢铁厂是大运输量的产业,选址在深水港地区建设的优势体现在可以减少运输成本,从而增加产品的竞争力,曹妃甸钢铁厂作为曹妃甸工业区的支柱和主要产业,应最大限度地满足钢铁企业的需要。在满足钢铁企业发展和区域矿石运输的空间原则指导下,最终经研究确定将曹妃甸煤炭码头选址在港池西岸,确保了钢铁厂现已确定的选址不变。2.2.6曹妃甸原油码头首站2004年10月开始,中石化正式开始着手曹妃甸原油码头首站建设的前期工作,提交了两个备选方案,其中推荐方案位于规划围堤外增加约50公顷的突堤,方案二位于矿石堆场以东,经专家评议后认为,方案一选址不利于前槽的稳定,会对曹妃甸工业区的“生命线”构成威胁,提出了在方案二基础上深化,并提出对外部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2.2.6华润电厂选址由于初期对电厂建设条件的认识不足,规划研究提出的三个电厂选址及推荐电厂选址不能满足建厂的技术要求,经与电厂建设指挥部及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后,确定了将华润电厂选址在曹妃甸钢铁厂北,沿挖入式港池布置,方便电厂从港池取水。根据电厂提出的技术要求,需要规划考虑为电厂出线预留高压走廊用地和排水水道用地。三、规划依据和技术路线3.1规划依据3.1.1国家、地方有关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1996年18号文)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6、《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号,建设部、国家计委、财政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文件)7、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的通知》(建规〔2005〕2号文件)3.1.2相关规划、可行性研究等技术文件7、《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成果8、《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9、《唐山市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10、《唐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1、《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水资源论证报告》12、《曹妃甸港区总体布局规划》(2005.1交通部水规院)13、涉及码头、钢铁厂、铁路等建设项目的论证报告14、涉及安全、项目环评等相关论证报告3.2规划指导思想3.2.1项目特点在沿海围绕近310平方公里开发建设依托深水港建设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在我国尚属首次,曹妃甸钢铁厂作为首钢搬离北京的重要钢铁基地,计划2007年达到400万吨年产能力,使在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尚无确定时即将开始建设,无疑为规划的编制带来无法想象的难度和困难。规划项目的特点表现在:1、技术内容复杂开发建设曹妃甸工业区的相关实质性研究始于90年代初期,但直至今天,作为工业区的龙头规划《曹妃甸港区布局总体规划》尚未最终完成,在本次《曹妃甸工业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建设需求提出,如电厂、煤炭码头、原油首站等,为满足建设进度的需要,在前期建设项目已经开始推进的前提下,为规划提出了解决近期建设需求和编制长远规划同步进行的要求,如何把握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如何体现规划的弹性,如何切实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如何协调规划和相关专项设计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无疑增加了项目的技术难度和技术复杂性。2、建设的不可定因素多曹妃甸工业区的建设完成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伴随着京津冀地区产业重构的开展,曹妃甸必将作为唐山市未来重要的社会经济增长点,参与到区域协作的热潮中去。围绕深水码头的建设及临港产业的发展方向、工业区主导产业的确定、主导产业发展时序、规模等,将比较大地会受国家宏观政策、建设周期、融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城市规划即应具有近期的可操作性,还要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同时作为前期研究到编制规划的过度阶段,成为城市规划编制的依据不充分,直接影响了现阶段项目的进展和规划成果深度的把握。3、与相关专业的协调工作量大由于在研究及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呈现出同步甚至是滞后于项目建设的状态。尽管城市规划工作的主要角色体现在协调和统筹规划各个专业、工种的内容层面上,但是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同步进行状态,就出现了要协调包括非常具体的港口用地规划、铁路和公路走向、市政基础设施走向、定位等诸多方面。4、相对研究和规划时间周期短曹妃甸工业区的建设,作为河北省一号工程,特别是要配合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项目竣工的时间不能改变,为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3.2.2指导思想1、适应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强调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分析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及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条件与趋势,发现在新的发展时期唐山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强调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协调发展、沿海港口资源的合理利用曹妃甸工业区及相关影响地区的发展模式,重点研究解决如何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如何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实现曹妃甸工业区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工业区的建设目标。3.5.2组织结构鉴于曹妃甸工业区建设的紧迫性,规划研究和建设实施时常交错或并行,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且涉及城市规划、港口规划、铁路规划等具有区域协调特征的重大项目间的协调,又面临港口、城市布局和铁路运输项目的落实和实施,可谓时间紧、任务急、责任重。为构建各专项研究和设计间高效、密切的联系,在唐山市发改委、规划局直接领导下,建立了“两方八院”组成的曹妃甸工业区规划建设项目协调组,两方包括:市发改委、规划局,八院包括中国城市规划院、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所、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铁道部第三设计院、天津水科院、北京钢铁设计院、首钢设计院等。不定期针对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协调和研讨,保障了曹妃甸项目的进度。3.5.3主要工作内容在《曹妃甸港区城市空间布局研究》的指导下,《曹妃甸工业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主要由三方面组成。1、起步区城市总体规划:结合规划确定的工业区城市职能,体现产业发展战略意图,突出临深水码头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钢铁企业的发展要求,合理空间布局。体现创建和谐社会的规划目标,加强城市功能的组织。完整的规划内容可作为近期建设的宏观指导文件。2、远景发展构想依据城市空间布局存在的外部条件影响的因素,规划提出了远景城市空间布局需要遵循的原则。根据现阶段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不同发展条件的四个比选方案。通过推荐方案将规划原则具体体现。3、港、城互动协调发展明确港、城职能和产业发展方向及分工。提出港城互动的发展模式及发展时序。提出唐海县发展思路的建议和区域空间管治的思路。四、曹妃甸工业区总体开发战略4.1曹妃甸工业区开发的战略意义4.1.1增强我国沿海地区战略物资集疏运能力中国沿海地带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地带、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地带、中国高度工业化的地带、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最活跃的地带。在世界制造业向中国沿海地带转移、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向住房、汽车等为代表的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城市化带动的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等多种发展动力下,推动了作为原材料工业的钢铁、化工工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表4-1 2000年中国沿海地区在中国三大地带中的地位指标 单位 沿海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
4606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 59.40 27.02 13.58非农产业就业人口占本地带就业人口比重 % 55.27 43.33 37.89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 58.74 22.65 15.50工业总产值比重 % 70.88 19.71 9.41进出口总额比重 % 91.18 5.88 2.94面对中国钢铁和石化工业的高速增长,能源、原材料产品日益紧张,国内铁矿石和原油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国外进口铁矿石和原油产量逐年增加。从进口铁矿和原油吞吐量看,现有深水港口散货吞吐量不能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从地区分布看,北部沿海地区仅有大连深水港口,与北部沿海钢铁和石化工业布局不适应。面对深水港口资源的紧张局面。开发建设大型深水港口资源成为确保钢铁和石化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之一。
表4-2 近10年我国铁矿石和原油进口量自产矿 矿石进口(万吨) 原油进口(万吨) 2500 3000 3300
9112建设曹妃甸工业区,开发建设进口矿石、原油码头和北煤南运码头,将增强我国进口铁矿、原油和北煤南运的集疏运能力,缓解我国能源和原材料工业紧张的局面,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和沿海地带重工业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4.1.2提升我国重工业的竟争能力,带动京津唐地区重工业布局战略性调整京津唐地区是我国沿海三大城镇经济密集区之一的环渤海区域的发展核心地区,未来将成为中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能源原材料工业中心之一,根据京津唐三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分工。北京将建立国际化的金融贸易、科技信息文化和旅游服务中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天津和唐山发展港口物流业和现代制造业。表4-3 2002年京津唐地区城市发展数据北京 天津 唐山 秦皇岛 廊坊 总计土地面积(平方公里)
总人口(万人) .98 700.15 268.20 381.59 3386.22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0.1 .31 413.44 6412.96地区人均GDP(元)* 54.66 99.55 38.40市区人均GDP(元)* 73.66 90.80 28.95工业总产值(亿元) 0.40 681.43 172.10 197.93 6900.68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0 122.14 66.70 99.36 2327.87房地产投资(亿元) 783.82 161.27 16.15 18.90 14.80 994.94商贸销售额(亿元) 0.02 400.31 154.09 177.67 5381.23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 40.10 32.2 1.54 0.88 1.29 76.11居民储蓄余额(亿元) 8.36 245.59 153.23 83.39 5166.89注:*为2001年数据面对京津唐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重工业发展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一地区的重工业结构面临战略性调整。钢铁工业发展中,产品结构线材产品过剩,板带材产品短缺;大中型钢铁企业分布在城市建成区,面临环境污染、用地发展紧张、水资源短缺、产业结构不合理、板带材产品短缺的问题。石化工业发展中,企业规模偏小,不能满足未来区域消费市场需求增长的需要,企业分布远离原料生产地,布局不合理。
表4-4 2002年我国沿海各省钢铁产量产量(万吨)河北省 4000辽宁省 2200上海市 1700江苏省 1700山东省 1400湖北省 1300曹妃甸工业区依托进口原料码头,建设钢铁、石化大型现代化重工业基地,将带动京津唐地区重工业向沿海地区转移,加快重工业布局调整;首钢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发展,使我国的钢铁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生产的精品钢材将满足国内进口替代产品的市场需求,成为代表中国21世纪初发展水平的重工业生产基地。4.1.3提升唐山市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的战略地位,带动产业向沿海地区转移唐山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河北省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心。钢铁、建材工业在中国占据重要地位。2002年全市钢产量达到1270万吨,国有和规模以上的钢铁企业有144家,就业人口10万人,铁矿开采企业98家,就业人口1.7万人。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在100万吨以下,生产规模小,能耗高,污染治理能力差;产品老化,主要以建筑用线材为主,是历次经济宏观调控整顿的对象,造成企业发展不稳定。急需进行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表表4-5 2002年京津唐地区城市发展数据北京 天津 唐山 秦皇岛 廊坊 总计土地面积(平方公里)
总人口(万人) .98 700.15 268.20 381.59 3386.22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0.1 .31 413.44 6412.96地区人均GDP(元)* 54.66 99.55 38.40市区人均GDP(元)* 73.66 90.80 28.95工业总产值(亿元) 0.40 681.43 172.10 197.93 6900.68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0 122.14 66.70 99.36 2327.87房地产投资(亿元) 783.82 161.27 16.15 18.90 14.80 994.94商贸销售额(亿元) 0.02 400.31 154.09 177.67 5381.23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 40.10 32.2 1.54 0.88 1.29 76.11居民储蓄余额(亿元) 8.36 245.59 153.23 83.39 5166.89注:*为2001年数据
表4-6 2001年唐山市产业结构分析工业总产值(亿元) 比重(%)黑色金属加工业 681.43 38.1非金属矿制品业 259.56 9.1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 62.31 7.8煤炭开采业 53 5.4化学制品业 37.08 4造纸业 26.94 4黑色金属采矿业 26.98 3.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6 3.6金属制品业 24.31 3.4食品工业(加工、制造、饮料) 23.07 3.8总产值 25.77 100曹妃甸工业区为唐山钢铁和建材、电力工业的结构调整创造了发展空间。通过建设大型钢铁、电力、建材和化工企业,推动现有企业的重组,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和落后产品,加快重工业向沿海地区转移,将唐山市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规模型升级,成为现代化重工业基地。4.2曹妃甸工业区功能定位港口功能定位:曹妃甸深水港口建港条件十分优越,,可建设25万吨矿石码头,30万吨原油码头,港口腹地范围包括京津冀、晋、蒙等华北和西北地区,成为环渤海地带京津唐地区独有的大型能源原材料转运港口。按照港区布局总体规划曹妃甸港区矿石、原油、煤炭等吞吐量将达到2.57亿吨,2020年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产品战略物资转运中心。
产业功能定位:曹妃甸工业区优越的港口优势、雄厚的重工业基础和地处高速增长的消费市场,成为京津唐地区发展临港重工业的先导地区。按照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将建设首钢大型钢铁基地、炼化一体的大型石化工业基地和能源原材料港口物流基地。最终成为中国北部沿海地区现代化重工业基地。根据港口和产业发展定位,曹妃甸工业区功能定位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产品战略物资转运中心之一;中国北部沿海地区现代化重工业基地。4.3曹妃甸工业区发展目标总体目标:以大型深水港口为基础,以现代化大型钢铁、石化联合企业和港口物流为核心,建设具有世界先进发展水平、循环经济发展的的综合型工业区,成为中国重工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展基地。产业发展目标: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建设现代化的大型钢铁、化工联合企业,成为我国北部沿海地区精品钢材基地、石化工业深加工基地、能源原材料转运中心人口与就业发展目标:以临港主导产业发展,带动人口和就业向唐山沿海地区积聚。工业区产业带动人口规模,2020年为10人,远景达到40―50万人。环境发展目标:规划区环境质量全面达到相应功能区的标准。污水全面收集处理,达标后深海排放,保证近海海域的环境质量;生活服务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达到100%;固体废物全部得到安全处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加强工业区内的绿化和生态保护,充分利用植被特别是树木对烟尘和粉尘的阻挡、过滤和吸收作用,严格植物防护间距。4.4产业发展战略4.4.1工业区产业结构曹妃甸工业区的产业结构由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综合产业组成,推动产业结构形成发展的经济动力来自于主导产业的发展。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决定着整个产业区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代表着产业区的特征,体现着在区域发展中的竞争地位。4.4.2主导产业发展曹妃甸产业区主导产业确定为港口物流业、冶金工业和化工工业。1、港口物流业发展目标:依托曹妃甸深水港口,建立面向京津冀、晋和蒙地区进口铁矿、原油的物流中心;建立晋煤南运的水运枢纽;在钢铁和化工工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钢铁和化工产品的物流中心,最终形成建立我国北部沿海地区以进口铁矿石、原油和天然气、北煤南运为功能的能源、原材料等战略物资转运中心。发展规模:建设25万吨级深水矿石码头、30万吨级原油和液态天然气码头以及北煤南运的煤炭码头,预计曹妃甸港年进口矿石吞吐能力5000万吨,煤炭吞吐量上亿吨,原油进口吞吐量3000万吨。2、冶金工业发展目标:依托曹妃甸大型深水港口和2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设设备技术先进、产品技术含量高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建立我国北部沿海地区重要的冶金工业基地。发展规模:根据钢铁企业合理的经济规模和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期建设,滚动发展。一期建设规模8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二期扩建规模1500万吨生产能力,远景发展2200万吨生产能力生产流程:整个钢铁企业从矿石进口输送、钢铁生产到产品输出采用传统流程优化和当代紧凑型流程相结合的方式,优质低耗、快速高效,集约化发展,整个钢铁联合企业占地规模约20平方公里。产品方向:钢铁产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走精品钢材之路,重点生产国内消费市场紧缺的,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的造船板、桥梁板、锅炉板、汽车板和硅钢板等板材。3、化工工业发展目标。依托进口原油和煤炭中转大型码头,发展石化工业和煤化工业以及盐化工业,建立北方沿海地区重要的化工工业基地。发展方向:依托大型进口原油码头,建设国家、华北地区和企业大型储油基地,逐步建设1000万吨炼油工程,为天津和北京石化企业提供原料。依托钢铁和焦化工业,发展煤化工,利用南堡盐场的海盐资源发展盐化工。根据京津唐地区石化工业产品的需求,规划建设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丙稀等大型炼化一体的化工项目,发展乙烯下游加工项目,如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产品。4.4.3基础产业发展曹妃甸临港产业区由围海吹填造地形成,基础设施等配套环境极为薄弱,根据钢铁联合企业和港口发展规模,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重点发展电力电信、供水、交通运输设施,为主导产业发展创造优质的发展环境。近期建设项目主要有,全长67.75公里的疏港铁路工程;唐港高速公路至曹妃甸岛的70.6公里的通路工程;陡河水库至曹妃甸95公里管道引水一期工程。供电、通讯和污水处理工程。4.4.4配套综合产业曹妃甸大型能源、原材料港口和钢铁联合企业的发展,将形成临港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带动冶金、电力、建材等临港重工业的集聚。钢铁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将带动煤化工、工业气体、建材和电力等钢铁工业资源再利用工业的发展。1、第二产业---电力工业: 曹妃甸临港产业区发展电力工业有以下优势。①地处京津唐地区是电力需求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输电距离短,降低输电成本。②曹妃甸港是大型煤炭中转港,煤炭资源供给充足、原料利用方便。③临海布局可利用海水作为冷却水来源。环境容量大,可降低发电厂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建材工业: 曹妃甸临港工业区发展建材工业具有以下优势。①原料和能源资源丰富,唐山市非金属矿储量大,建材工业基础雄厚。临港工业区钢铁工业的固体废料是水泥工业的原料。化工工业深加工产品可作为化学建材产品的原料。沿海和进口天然气资源是发展陶瓷工业的优质能源。②产品消费市场稳定,曹妃甸临港产业区港口、钢铁、石化工业的建设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长期的建材产品消费市场,同时靠近京津和东北市场。③港口区位优势,利用港口的水路运输,可开拓建材产品的国际和国内市场。
---化学工业:曹妃甸临港产业区发展化工工业有以下优势。①京津唐地区是建筑业、汽车制造业、机械、电子、医药制品产业高速发展的地区,成为化学工业产品重要的消费市场。②唐山市化学工业基础良好,是我国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工业生产基地,南部沿海地区有紧邻大型的南堡盐厂。③临港工业区钢铁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冶金煤气和冶金焦炭原料是可利用的化工原料,起步区规划化工工业项目:建设工业气体项目、煤焦油项目、二甲醚和尿素项目。
---冶金工业:依托唐山地区铁矿石和港口进口矿石,发展铁矿石的加工业。利用北煤南运的煤炭资源,发展炼焦工业、烧结工业。4.5人口与就业发展趋势曹妃甸临港工业区开发模式在中国没有先例,现代大型钢铁工业发展带动的产业链类型和规模还不确定,特别是产业发展集聚形成的区域总人口规模影响因素尚不清晰。曹妃甸产业区研究报告采用产业类比的方法进行趋势判断,主要分析如下4.5.1钢铁工业区人口集聚规模1、主导产业就业人口曹妃甸钢铁公司采用世界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流程,劳动生产率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5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占地20平方公里,劳动生产率吨/人.年,生产职工人数约为1万人。2、配套产业就业人口钢铁工业建设吸引就业最多的行业是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按宝钢建设初期和各时期建设的经验,建筑业职工人数是钢铁生产职工人数的2-4倍。日本君津市制造业和建筑业就业人口比例基本是1:0.7的关系。曹妃甸产业区正处在开发初期,今后开发的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借鉴日本君津市、上海宝钢的发展数据建筑业就业人数与钢铁就业人数按1:2保守计算,则建筑业就业人数约为2万人。3、综合产业就业人口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曹妃甸钢铁产业区与钢铁工业配套的一期综合产业区规划占地10平方公里。初步建设与钢铁工业紧密相关的机械、金属加工、煤化工、烧结等项目,借鉴日本鹿岛、君津钢铁发展的数据,第二产业就业人口与钢铁就业人口比例按1:1计算,约为1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借鉴日本钢铁企业对第三产业带动数据,结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临港产业区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比重按1:1计算,则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为4万人。4、钢铁工业带动的总人口规模根据以上推算,2020年钢铁工业区就业人口为8万人,预计就业人口年龄结构以青壮年为主,就业人口参与率按80%计算,则,钢铁工业带动的总人口规模为10万人。4.5.2化工工业区人口集聚规模1、化工工业就业人口按照产业发展设想,吸引国外跨国公司合作投资,曹妃甸化工区将建设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炼油加工能力1000万吨,乙烯100万和其他后续加工产品。参照上海石化工业区和福建泉州泉港石化工业区规划。用地面积30平方公里,销售收入亿元。根据世界若干石化工业跨国公司人均化学品销售额20至50万美圆水平计算,就业人口8至3万,按5万人计算。2、服务人口第三产业(配套服务业)就业人口按石化工业就业人口1:1计算,为5万人3、石化工业总人口根据以上推算,石化工业区就业人口为10万人,预计就业人口年龄结构以青壮年为主,就业人口参与率按80%计算,则石化工业带动的总人口规模为13万人。4.5.3港口区就业人口按照规划曹妃甸港口吞吐量将达到1.4亿吨,港口用地 平方公里。成为大型港口。同等规模的天津、青岛港港务就业人口约3至4万人,而香港港口港务就业人员为4至5千人。曹妃甸港按照现代化港口管理模式运营,就业人口按1万人计算。远期临港产业区人口集聚规模根据以上推算,钢铁和化工工业临港工业业区人口集聚规模为24至25万人。其中就业人口19万人。带眷人口5至6万人。4.5.4远景临港产业区人口集聚规模展望远景可开发的产业用地规模约180平方公里,在主导产业链的带动下,综合产业类型进一步多元化,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口集聚规模增加15-20万人左右,整个工业区人口集聚规模达到40-50万人五、起步区空间结构及用地布局规划5.1功能定位5.1.1区域功能起步区是曹妃甸工业区的核心地区,包括深水矿石、原油码头和北煤南运码头和首钢钢铁基地,起步区的建设将奠定曹妃甸工业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成为整个工业区发展的动力源。5.1.2产业功能起步区主导产业项目是首钢钢铁基地,建成后成为整个工业区内相对集中发展的钢铁工业区,成为中国北部沿海重要的钢铁工业生产基地和京津唐地区精品钢材供给基地。5.1.3港口功能起步区港口建设项目主要是为首钢钢铁基地配套的25万吨矿石码头,北煤南运码头和30万吨原油进口码头,形成工业性港口,将成为我国北部沿海地区重要的重工业型工业港口、综合型的启动点。5.2产业规模曹妃甸工业区起步区将依托矿石码头建设、加快曹妃甸钢铁厂一期工程建设和华 润电厂的建设。主要产业的发展规模为:1、曹妃甸钢铁厂:2007年投产,当年生产规模400万吨, 2010年达到8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钢铁厂用地规模10平方公里。2、华润电厂:2007年完成前期建设并同年完成2*30万千瓦热电连产发电能力,于2010年发电能力达到460万千瓦,向京津唐电网输电。规划用地规模 1.5平方公里。3、意向配套产业:(1)建材工业:建设采用新型干法工艺技术,日产2000吨--4000吨熟料的大型水泥厂。建设大型建筑卫生陶瓷厂和新型建筑材料厂。(2)化工工业项目:建设30万吨煤焦油工程,建设工业气体项目、煤焦油项目、二甲醚和尿素项目,盐化工项目。(3)冶金工业项目:1200万吨球团和烧结项目、200万吨焦化项目。5.3城市规模5.3.1人口规模采用本报告4.5一节中对曹妃甸工业区以钢铁工业发展为主导产业发展模式的发展阶段,就业人口和总人口规模的分析,曹妃甸工业区起步期就业人口为8万人,取就业人口参与率按80%计算,则,钢铁工业带动的总人口规模为10万人。2010年钢铁工业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就业人口0.5万人,建筑业就业人口2万人,综合产业就业人口0.5万人,就业人口合计3万人,就业人口参与率按80%计算,2010年钢铁工业带动的总人口约4万人。5.4.2用地规模1、国外临港地区的发展经验(1)韩国浦项钢铁基地建设的经验浦项钢铁公司是以总公司、浦项厂和光阳厂这样“总公司制”的体制运营的。2002年韩国的钢铁年产量达4540万吨,其中浦项钢铁公司的粗钢年产量达2807万吨,钢材销售量为2719万吨;2003年粗钢产量达到2971万吨,位居世界第五位。其中浦项公司总占地21平方公里中,主营产业用地约15平方公里,第三产业6.5平方公里。 第三产业用地和产业用地交替布局,即钢铁园区外、配套产业外边布局生活区。(2)日本钢铁基地建设的经验1)新日铁公司君津厂新日铁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一家钢铁联合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之一。君津厂所在的君津市位于房总半岛的中央,西南部面临东京湾。君津厂全厂用地面积约为10.26km2,工厂布局大体上可分为三大区:其一是沿着原料码头部署的高炉、转炉等钢铁冶炼厂群。轧钢部门分为东西两大区,板材为西,条钢、钢管为东。使生产到成品出厂的流程得到全面合理的布置。2)住友金属工业公司鹿岛厂鹿岛市位于东京都北部。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鹿岛市在其太平洋沿岸地区开发了工业园区,它属于鹿岛临海城市的一部分,其中63%的面积是准工业区、工业区和工业专用区。新城市中鹿岛市辖面积23.55 km2,占总面积的33.73%;其中约45%为准工业区、工业区和工业专用区。鹿岛厂所在的鹿岛市位于东京都北部。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鹿岛市在其太平洋沿岸地区开发了工业园区,是临近几个地区联合开发的一个新型城市,鹿岛厂位于鹿岛市东南部的工业区内,靠近鹿岛港,地段三面靠海占地面积9.623km2,拥有职工2966人,年产粗钢约700万吨。2、用地规模(1)产业及生产服务业用地规模预测现阶段我国类似地区的建设经验不足,无可依据的标准,参考国外相关地区的发展经验,规划提出起步期用地规模的预测应考虑以下因素:1)满足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2)预留基础产业和配套产业用地3)考虑岛上必要的生产服务的用地需求规划起步期产业及生产服务用地规模约30平方公里左右。(2)港口用地预测参照《曹妃甸港区总体布局规划研究》结论, 2020年曹妃甸港区吞吐量达1.26亿吨,港口用地规模达到30-40平方公里。表5-1 曹妃甸港区分期实施规划序号 建设阶段 泊位吨级 泊位数量 通过能力 备 注1 近期(至2010年) 25万 2 2750万吨 矿石30万 1 1500万吨 原油3.5~15万 5 5500万吨 煤炭4万 8 800万吨 钢铁为主5~10 2 200万吨 通用2 中期(至2020年) 25万 2 2750万吨 矿石30万 1 1500万吨 原油2~10万 10 250万TEU 集装箱0.5~4万 7 1500万吨 化工品3.5~15万 6 6600万吨 煤炭4万 8 800万吨 杂货3 远期(至2030年) 2~10万 15 445万TEU 集装箱3.5~15万 6 8700万吨 煤炭4万 2 200万吨 杂货(3)预留石化产业发展用地石化产业作为曹妃甸工业区主导产业之一,现阶段除有原油首站的建设需求外,炼化一体化合作意向尚未最终落户曹妃甸。本次规划将石化产业发展作为曹妃甸工业区起步期超常规发展因素,预留30-40平方公里发展备用地,有待进一步研究。(4)起步期用地规模预测综合上述分析,起步期用地规模110-120平方公里。5.4空间布局结构5.4.1规划目标及原则1、规划目标:形成以钢铁厂为龙头,以深水码头为依托,产业和服务相配套的现代化临港钢铁工业基地。2、规划原则:为实现曹妃甸工业区最终成为唐山乃至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的目标,城市空间布局应有利于近远结合,要有应对不确定性因素的能力;要有利于区域交通组织,扩大曹妃甸港口的区域辐射能力;要有利于人居环境的改善,保障生活的安全,建立高水平的环境质量标准。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相衔接,为工业区远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空间布局与产业布局相结合。从空间上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条件,遵循 “循环经济”的理念,用地安排考虑企业间的配套与协作,工业生产与城市生活的循环互补;(2)优先满足重大项目建设要求。为钢铁、石化、电力等大型骨干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用地空间;(3)体现集中、紧凑发展的原则。除生产区应配置必要的生活服务、综合管理设施。规划选择在岛外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区;(4)适应起步区因围海造地而产生的建设用地呈阶段性增加的特点,确保每一阶段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对完整;(5)改善生态环境,塑造城市特色。5.4.2城市空间结构以工程设施走廊为自然分隔,起步区形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分区,分别是钢铁工业基地、钢铁配套工业区和综合服务区。5.5用地布局规划5.5.1工业、仓储用地规划1、工业用地规划起步区的产业发展以临港重工业为主,工业用地类型为污染比较大的三类工业。目前入驻起步区的项目有曹妃甸钢铁厂、华润电厂,预计还会带动一系列与钢铁和能源工业相关的中、下游产业的发展,如化工、机械加工、建材等产业。同时配合唐山市主城区产业“退二进三”的发展战略,起步区有可能还要承接来自唐山市的产业转移。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对起步区工业用地从质到量提出很高的要求。(1)曹妃甸钢铁厂的建设是曹妃甸港及工业区得以开发的契机和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本着优先满足重大项目建设要求的原则,起步区工业用地的布置主要围绕曹妃甸钢铁厂等项目的选址展开。其中:按照现代化钢铁厂的工艺流程要求,钢铁厂最大限度靠近30万吨级矿石码头,矿石原料堆场的规模以及输送原料的距离、成品的外运等方面均需满足钢铁厂生产工艺的要求。曹妃甸钢铁厂占地20平方公里,预计产钢量为1500万吨/年,可满足2500万吨生产能力的用地。其中一期工程占地10平方公里,生产能力为800万吨/年。曹妃甸钢铁厂选址的同时,也对港区东侧岸线的利用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比较长的一段岸线均为钢铁厂占用,因此确定其它工业企业用地布局应重点考虑对岸线的合理利用,应该根据工业企业与港口关联的密切程度安排用地,使相对有限的东侧岸线充分发挥对工业区的促进作用。(2)华润电厂预计2010年发电能力460万千瓦,由于需要大量的冷却水的工艺要求,厂址选择在临近挖入式港池东侧,用地规模1.5平方公里,可满足发电能力达86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用地。(3)配套工业区站地3.5平方公里,发展钢铁工业综合利用产业和引进的工业项目,产业类型主要是化工、建材、金属加工、冶金工业等。起步区规划工业用地总面积为401.83公顷,按扣除曹妃甸钢铁厂20平方公里,不参加用地平衡外,占其他城市建设总用地的37.3%。2、仓储用地规划起步区多为大型工业企业,对原料、成品的仓储要求各不相同,仓储用地宜在厂区内部安排;港区用地预留的比较充足,大量的港口货物可以由港区内部分类堆场解决。起步区规划的仓储用地主要用于公共性生产和生活物资的中转。配合起步区对外交通枢纽,安排两处仓储用地,分别位于综合服务区和钢铁配套工业区内,与港区和快速路临近。规划仓储用地37.07公顷,按扣除曹妃甸钢铁厂20平方公里,不参加用地平衡外,占其他城市建设总用地的3.4%。5.5.2居住用地规划起步区的居住用地初期主要为钢铁厂、港区和围海造地的工程建设提供居住配套,远期各企业形成生产能力后,为职工就近提供生活设施。根据企业后勤社会化、市场化的原则,各企业用地内部不再建设职工住宅等生活区。起步区主导产业为临港重工业,气候条件与环境条件均不适宜建设环境良好的高质量住宅区,前期的研究确定主要由唐海港城承担工业区高质量居住与服务的职能,因此起步区内住宅建设以满足基本生活要求作为标准,根据新建工业企业员工带眷系数低的特点,住宅区应优先考虑单身宿舍建设的需要。居住用地布置在综合服务区内,呈东、西、南、北四片居住社区分布,以适应分期建设的需要。服务区内均为二类居住用地,住宅以多层(4-6层)为主。住宅规划与建设应该适应北方海岛气候特点,充分利用工业企业余热、余气等可回收能源,构建节能型居住社区。规划起步区居住用地75.46公顷,按扣除曹妃甸钢铁厂20平方公里,不参加用地平衡外,占其他城市建设总用地的7.0%,人均15.09平方米。5.5.3公共设施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起步区和港区是工业区建设的第一个阶段,需要大量的行政办公机构,包括工业区管理机构,港区管理机构,海关机构以及各类为企业服务的办公机构等。为适应分期建设需要,规划三处集中的行政办公用地,分别位于钢铁配套工业区、综合服务区南部和中部。位于钢铁配套工业区内的行政办公用地为起步区和港区提供先期必要的办公用地,服务区内的行政办公用地按照机构类别各自集中,服务区核心地区规划一处行政办公中心,集中办公并展示工业区形象。规划行政办公用地53.62公顷,按扣除曹妃甸钢铁厂20平方公里,不参加用地平衡外,占其他城市建设总用地的5.0%,人均10.72平方米。商业金融业用地:起步区产业的发展,将带动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和人流在区内的集聚,区内将建立金融保险、对外贸易、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体系,需要在综合服务区内应该预留足够的用地。规划四处商业金融业用地,位于钢铁配套工业区内的用地为工业企业和港口提供商务和金融等方面的服务,位于综合服务区南部的用地主要用于商务、金融、会议、宾馆等设施,综合服务区北部用地为商业中心区。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66.38公顷,按扣除曹妃甸钢铁厂20平方公里,不参加用地平衡外,占其他城市建设总用地的6.2%,人均13.28平方米。医疗卫生用地:起步区规划一处综合医院,占地3.69公顷,除提供正常的医疗服务外,应加强针对工业生产特点的特种疾病防治。5.5.4规划用地结构特点1、工业用地、工程设施用地需求量大,比例超常规曹妃甸工业区起步区主导产业是以钢铁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单一企业占地规模巨大,仅曹妃甸钢铁厂就占用起步区2/3的建设用地,且全部为生产用地。由于港口和大型重工业企业的高度集中,与之配套的铁路、公路、各类工程设施对建设用地需求量也比较大,难以按照一般城市的标准全部计入用地平衡。2、居住和服务用地依靠异地配套根据前期研究的分析,唐海港城作为曹妃甸港及工业区的后方基地,为港口和工业区提供完善的、高等级的居住、金融商贸等服务,岛上只规划生产必需的居住和商业、办公等配套服务用地。3、道路交通用地比例大在规划期内,港口的集疏运全部依靠起步区对内对外道路交通系统,由于存在以上特点,起步区用地难以单独平衡,必须将港区、起步区和唐海港城作为三个联动系统,纳入统一的规划统平衡体系。考虑起步区总体规划的可操作性,起步区用地平衡不计入曹妃甸钢铁厂和工程设施防护用地。表5-2 起步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2020年)序号 代码 用地性质 面积(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 人均(平方米/人)
1 R 居住用地 75.86 7.0 15.172 C 公共设施用地 130.95 12.0 26.19C1 行政办公用地 55.60 5.1 11.12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71.66 6.6 14.33C5 医疗卫生用地 3.69 0.3 0.743 M 工业用地 401.45 36.8 80.29M3 三类工业用地 401.45 36.8 80.294 W 仓储用地 32.39 3.0 6.485 T 对外交通用地 49.43 4.5 9.896 S 道路广场用地 284.87 26.1 56.97S1 道路用地 281.47 25.8 56.29S2 广场用地 3.40 0.31 0.687 U 市政公共设施用地 30.98 2.8 6.208 G 绿地 133.19 12.2% 26.64G1 公共绿地 32.65 3.0% 6.53G2 生产防护绿地 100.54 9.2% 20.11合计 城市建设用地 .0% 217.94注:本表不含水域及各类工程设施防护用地,表中工业用地不含钢铁厂用地,其面积为20km2
规划人口按3.5万人计六、起步区综合交通规划6.1对外交通规划6.1.1港口1、港口性质根据中交水运规划院和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所编制的《曹妃甸港区总体布局规划》提出的曹妃甸港区性质、职能、规模、发展时序等要点如下:港口性质、职能:曹妃甸港区是一个以进口能源工业原料原材料为主的工业港区,兼有煤炭出海通道功能以及钢铁、化工等产品出口、集装箱中转的综合性现代化港区。2、总体布局港区总体布局:主要分为以下5种类型作业区:大宗散货作业区、油品化工区、集装箱作业区、临港工业码头区、通用泊位作业区。曹妃甸港区规划方案有两个,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推荐方案一。1、方案一根据岸线利用规划,整个港区布置在已建成的通路大堤西侧,以曹妃甸为核心,布置大型矿石、原油散货港区。曹妃甸钢厂布置在矿石港区后方。其余各功能港区沿内港池两侧分区域布置。规划港口作业区(包括后方集疏运通道)总面积约为40km2,港池面积和可利用岸线长度分别为14.6 km2,27.1Km,整个规划期内总吞吐能力可达4.5亿吨/年。(1) 大宗散货作业区本港区主要大宗散货有进口矿石和出口煤炭,数量巨大,对泊位和后方交通等支持系统要求很高。因此,为满足近期建设要求,并充分利用深水岸线资源,以“黑、白分开”为原则,规划矿石和煤炭分别单设港区。矿石港区和泊位布置在甸头,港区纵深约为2000m,面积约2.0km2。港区和内港池间剩余空间留作15万吨级散货泊位用。煤炭港区设在内港池的西侧岸线,共19个3.5~15万吨级泊位,港区靠近泊位布置,规划面积8~10km2。(2) 油品化工作业区油品化工作业区主要包括原油作业区和化工品作业区。原油作业区位于外海深槽处,设2个30万吨级大型原油泊位,接卸首站设在矿石港区后面,占地面积50万m2。化工品作业区布置于内港池东侧,钢厂左上角位置,规划为7个5000吨级~4万吨级泊位,岸线长度为1450 m。配套建设的罐区及生产辅助区布置于码头后方,平均陆域纵深约500~1000m,规划陆域面积约0.75~1.5km2。(3) 杂货泊位作业区该区主要为钢厂和临港工业区提供服务,是综合商用作业区,布置在港池东侧位置,考虑分期建设和化工港区位置因素分成两个作业区,岸线长度分别为2010m和2630 m,共设5万吨级以下泊位21个。港区平均陆域纵深约500~1000m,港区占用陆域面积约2.5~3.0km2。(4) 集装箱作业区集装箱作业区按工业区和港区分期建设情况划分为两个区域布置。第一个作业区布置在港池东侧靠近口门位置,泊位全部按可停靠第四代以上大型集装箱船考虑,共8个,规划岸线长2750m。陆域纵深1km,港区面积约2.7km2。第二个作业区布置在港池西侧,泊位按可停泊第四代以下集装箱船泊位建设,共12个,规划岸线长3000m。陆域纵深1km,港区面积约3km2。(5) 预留发展区内港池约5.33km预留岸线位置作远期发展预留用。2、方案二布置格局与方案一基本一致,区别主要是内港池后部基本沿二龙沟向北延伸,不向西侧扩展,港池边界为规则矩形,港池面积和可利用岸线长度比方案一小,分别为10.4km2和17.7km。
规划港口作业区(包括后方集疏运通道)总面积约为37km2,整个港区规划期内总吞吐量可达4.55亿吨/年。
表6-1 港区规划方案主要技术参数表序号 港区泊位 技术指标 单位 数量方案一 方案二1 25万吨级矿石专用泊位 泊位数 个 4 4设计吞吐能力 104t 港区面积 km2 2.0 2.02 30万吨级原油专用泊位 泊位数 个 2 2设计吞吐能力 104t 港区面积 km2 0.5 0.53 15万吨级散货泊位 泊位数 个 6 6设计吞吐能力 104t 港区面积 km2 2.5 2.54 15万吨级煤炭专用出口泊位(内港池) 泊位数 个 3 3设计吞吐能力 104t 港区面积 km2 8~10 8~105 7~10万吨级煤炭专用出口泊位(内港池) 泊位数 个 6 6设计吞吐能力 104t 港区面积 km2 已在上面包括 已在上面包括6 3.5~5万吨级煤炭专用出口泊位(内港池) 泊位数 个 10 10设计吞吐能力 104t 港区面积 km2 已在上面包括 已在上面包括7 4~5万吨级杂货泊位(内港池) 泊位数 个 21 21设计吞吐能力 104t 港区面积 km2 1.0 1.08 2~5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内港池) 泊位数 个 12 15设计吞吐能力 万TEU 300 380港区面积 km2 3 3.59 5~10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内港池) 泊位数 个 8 8设计吞吐能力 万TEU 320 320港区面积 km2 2.7 2.76 其它泊位(挖入式港池) 泊位数 个 20~25 47 泊位数共计 个 95~100 798 总设计吞吐能力 亿吨 4.5 4.55-2号《曹妃甸港区布局总体规划研究》经过了专家评议,评议结果是建议在二方面的基础上完善,完成《曹妃甸港区布局总体规划》成果后上报。3、分期建设港区分期建设规划:曹妃甸港区适时按近、中、远期,分期建设,将逐步发展成以大宗散货、油品化工、集装箱和散杂货运输为主,集仓储、多式联运、保税、商贸、加工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港口。4、岸线利用规划深水岸线:建设20~30万吨级泊位6个。其中,规划25万吨级矿石专用接卸
泊位4个,30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2个。25万吨级矿石码头采用离岸开敞式设计,布置在曹妃甸沙岛南端离深水区域最近的位置,前沿线沿-25m等深线布置,泊位长1600m,泊位走向90°~270°,码头到港区间引堤和栈桥总长约380m。25万吨级矿石专用泊位东侧200m位置起,向东沿-25m等深线位置设30万吨级原油泊位两个,泊位总长度1100m,泊位走向87°~267°。次深水岸线:本段岸线指矿石泊位岸线以西全长2.0km区域,拟设6个15万吨级散货泊位。考虑港口起步阶段保证各货种进出口需求,可先建设一个15万吨级通用散杂货泊位,根据今后对其他大宗固体散货需求情况再对该段岸线的具体利用进行明确。内港池岸线:根据前述港区性质的定位,曹妃甸港区是大型专业港区,为配合后方工业区和腹地发展的需求,将规划发展拥有大规模的集装箱、杂货等中小型泊位的大型综合性港区。曹妃甸沙岛后方的大片滩涂,依托近岸具有建设大型综合性港池的优越条件,本规划拟利用曹妃甸西侧的二龙沟位置设一条纵向挖入式港池,二龙沟沟底天然状况已到-8~10m,条件很好。港池口门开在15万吨级泊位上游,口门前自-15m等深线起的海域等深线垂直于规划围垦岸线,进港航道大部分处于-15~20m等深线之间,充分利用自然水深和稳定性条件。该港池总体南北向布置,港池最窄部位宽900m,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船舶调头要求。靠近口门部分港池考虑钢厂用地范围、成品出运要求以及与后方二龙沟衔接,布置成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为港池头部提供更多的岸线和更宽阔的水域环境。港池总水域面积约14.6km2,可提供22.4km岸线长度。其中,口门段可作为10~15万吨级泊位岸线,建设大型散货、集装箱等泊位区,其余部分均用作5万吨级以下泊位岸线。港池内15万吨级泊位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港池水深和航道水深,增加了建设和维护工程量,建议结合货种、运量等因素在实施过程进行专题研究。港池平均底标高-14m以内,口门段根据泊位吨级需达到约-18m。本港池的开挖可为港区造地提供大量廉价土方,降低港区开发投资。港池纵深长度视港口发展情况分期建设,并有5.33km岸线预留。曹妃甸东侧岸线:沙岛东侧岸线迎着强风、强浪,也是沿岸飘沙的来沙方向,暂不考虑建港之用。城市远景发展考虑预留这部分岸线。6.1.2铁路1、铁路运量预测综合分析钢铁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工业企业铁路运量的需求,曹妃甸工业区铁路运输总量万吨,万吨,2020年以后22900万吨。分工业类型的铁路运输量见下表。其中港口铁路运输部分为为大秦铁路分流的下水煤,钢厂、电厂和其他工业企业铁路运输货物中,发送货物主要为港口进口的矿石,到达货物主要为港口出口和电厂的煤炭以及钢铁厂所需的原料。表6-2 曹妃甸工业区铁路运量表 单位:万吨厂矿 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合计 发送 到达 合计 发送 到达 合计 发送 到达港口 00 50 16100钢铁公司
0 60发电厂 00 00其它工业
2、铁路总体规划由于港口布局有两个不同的方案,相应我们规划了4个铁路布局方案,其中Ⅰ-1和Ⅰ-2方案对应港口一方案,Ⅱ-1和Ⅱ-2方案对应港口二方案。主要区别在于煤炭铁路专线的位置不同,其它铁路布局基本相同。对起步期城市发展地区不产生重大影响,但对长远城市空间布局构成影响,对应地会形成不同的城市空间布局方案。曹妃甸工业区铁路为尽头式港湾铁路地区,主要为曹妃甸港区的集疏运服务。结合曹妃甸工业区城市总体规划布局,铁路总体布局规划可描述为:外部铁路有2个方向引入,即东北方向的迁(安)曹(妃甸)线和西北方向的汉(沽)曹(妃甸)线;地区内规划铁路有西港线(煤炭铁路专线)、东港线(矿石铁路线)、电厂支线、石化支线和若干联络线、企业专用线及港区装卸线;规划车站(场)有曹妃甸北站、曹妃甸站、曹妃甸南站、曹妃甸西站、曹妃甸东站和电厂站、石化站及钢厂交接(到达、发送)车场、港口分区车场等。铁路地区结构呈“X”型,是一个客货混合、路港联运的铁路地区。3、港区铁路规划东港线:规划修建曹妃甸北站至曹妃甸南站的东港线(矿石铁路线),沿既有青林公路(通港大堤)东侧南行至曹妃甸钢铁公司的东南角,全长约28km。在矿石港区设置曹妃甸南站,主要为矿石码头和钢厂服务,担当曹妃甸钢铁公司和曹妃甸港矿石及其他散货列车的到发和重载空车交接作业,按横列式一级二场规划,设有矿石车场和钢厂交接场,矿石港区的矿石装车线及作业线在本站接轨。牵引质量为5000吨,到发线有效长按1050m设计。规划曹妃甸站位于东港线(矿石铁路线)中部的曹妃甸综合服务区附近,是曹妃甸工业区的主要工业站,电厂支线和石化支线均在此接轨。规划按两个车场纵列布置,北端为客运车场,南面为货运车场。西港线(煤炭铁路专线):根据《京唐港曹妃甸港区总体布局规划研究》,煤炭港区布置在挖入式一港池的西侧岸线,近期按5000万吨规模考虑,最终形成共19个3.5~15万吨级泊位,吞吐能力2亿吨。为了集疏运煤炭,规划在煤炭港区设置曹妃甸西站。曹妃甸西站为煤炭专用卸车站,亦为铁路与港口进行重载煤炭单元列车的交接作业站,为适应大秦线20000t重载煤炭单元列车的到达、翻车卸空、列车出发的流水作业需要,站型采用纵列式环线布置。设有重车到达场、空车出发场;并设电力机务折返段1处。牵引质量20000t,到发线有效长2800m。结合挖入式港池的布置形式的两个方案,铁路布置从有效铁路疏运和满足城市空间发展的需要,提交了4个规划方案,详见曹妃甸工业区铁路规划平面布置图。6.1.3公路根据港口和起步区客、货运交通量的预测,至2020年,曹妃甸工业区起步区要建成两条对外公路通道,分别径直通往唐海、唐山市区,并与区域干线公路网络保持顺畅连接。1、青林公路青林公路为唐山市域“四纵四横”公路网格中的其中一纵,青林公路目前正先行完成半幅路,规划道路红线36米,机动车道为双向六车道。标准提升为一级公路。随着集疏运交通和市域交通的发展,青林公路还宜适时向北打通到洒河桥,完善区域交通网。青林公路向北依次衔接沿海高速、唐港高速、京沈高速、京哈高速,便捷曹妃甸工业区与唐海、唐山市区、唐柏线沿线城镇、青林公路沿线城镇的联系。在近中期,是曹妃甸工业区通向内陆的主干通道。2、唐曹高速公路(唐山市区至曹妃甸)当曹妃甸钢铁工业基地二期投产后,伴随起步区规模的扩展,建设起步区径直通往唐山市区并衔接大区域高速公路网的唐曹高速公路,唐曹高速公路为双向8车道,将有效增强起步区在区域公路交通网络中的可达性,及起步区与唐山市区之间运输的机动性。唐曹高速公路串连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唐山市区,与唐承高速相通,依次衔接沿海高速、津唐高速、京沈高速、京哈高速,是远期曹妃甸工业区区域公路运输的主要通路,应保持与曹妃甸港口前后方仓库顺畅地连接。3、物流枢纽规划规划设置两处物流枢纽。一处位于钢铁厂、钢铁配套工业区和港区交界处,临近货运专用通道,主要用于港口物流和工业区生产原料和成品的集散;另一处位于起步区北部,南北向和东西向货运专用道的交叉口附近,功能为以生产性物流为主,兼有生活性物流的综合性物流枢纽。4、长途客运站规划由于产业的集聚,曹妃甸地区将成为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新兴的就业中心,产生大量的人口流动。为了加强起步区与唐海、唐山以及京津冀地区的联系,满足人口集聚与流动的要求,规划设置一处客运中心,并预留工业区规模扩大后可能的需求用地。6.2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6.2.1规划原则1、方便服务区、钢铁工业区、港区三者之间的联系,满足客、货车流和人行的安全与畅通;2、起步区道路在断面和选线方面要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3、按照道路功能确定道路格局和断面,道路格局和断面设计要适应重工业区道路交通和用地布局的特点。4、道路布局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创造良好的工业区和生活区景观效果。6.2.2起步区路网结构起步区用地依靠围海吹填,没有地形方面的限制,为创造高效便捷的道路交通体系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曹妃甸工业区主要港口资源位于中偏西地区,起步区位于港池东,沿港池发展,为正确处理近、远期相互协调,规划提出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需要重点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强化东西向货运通道,加强起步区乃至东部发展区与港口的联系。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港区东侧城市发展空间远大于西侧,起步区被夹杂在规划的重化工业区和港区之间,预留必须的东西联系通道,是港口与工业区主要功能区联系的保障,避免起步区对港区东向交通的隔绝。2、加强港区与起步区的对外集疏运能力。南北向的交通是起步区和港区对外集疏运的主要方向,必须强化唐曹高速公路和青林公路的集疏运功能。特别是对唐曹高速公路在工业区内和唐山市域内道路走向的预留和控制。3、结合城市功能布局,建立相对独立,方便通勤的城市路网。起步区由生活区和生产区构成,生活区与生产区对道路功能要求的差异较大,为适应起步区的空间结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分为相对独立的两个子系统,分别是生活区道路系统和生产区道路系统,两个子系统各自形成相对完整交通结构,同时保证便捷联系。起步区内道路以方格网为主,形成“七横四纵,南北分区”的路网结构。七横为东西向的五条货运主干道和综合服务区内两条生活性主干道;四纵为疏港快速路、两条联系生活区与生产区的主干路以及青林公路;南北两区为生活区道路系统和生产区道路系统。港区内部道路由港区总体规划完成,但需与外部起步区区道路相衔接。6.2.3道路等级与红线宽度起步区道路由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构成。唐曹高速公路在城区段规划为准快速路,满足大运量货运交通的需求,同时减少开口,保证交通的快捷和安全。红线宽度为55米。起步区内主干路和次干路在工厂区和生活区采用不同的红线标准工厂区主干路红线宽度为55米,生活区主干路红线宽度45米,起步区规划主干路道路网平均密度为1.58km/km2。工厂区次干路红线宽度为45米,生活区次干路红线宽度40米,起步区规划次干路道路网平均密度为0.65km/km2。综合服务区内道路等级规划到支路系统,支路红线宽度为30米,支路道路网平均密度为2km/km2。6.2.4道路断面设计起步区道路断面根据承担的交通类型设计,钢铁配套工业区内道路主要为货运性质,道路断面的设计考虑适应工业品运输车辆长、载重大、不宜频繁启动的特点;综合服务区内道路为生活性道路,适用一般城市道路断面设计的准则。为了保障起步区内道路交通的安全、顺畅,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机动化的要求,将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一并考虑。准快速路道路断面采用两块板的形式,主路双向4车道,辅路双向4车道,隔离绿带3-12米,道路红线55米。主干道采用两块板的断面形式,双向6车道,绿化隔离带2-10米,10米中央绿带的道路为青林公路通港西路,规划期因青林公路通港东路尚未修建,从运输安全的角度出发,采用双向6车道,中心隔离绿带2米。青林公路通港东路建成通车后,调整道路断面为隔离带10米,可利用10米绿带组织调头转向交通的需要。道路红线36米。一般道路采用两块板形式,双向4车道,道路红线30米。6.2.5道路交叉口起步区因为有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货运专用通道与一般性客货运道路的交叉,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情况异常复杂。根据运量的预测,起步区内公路和铁路的运输量均比较大,尤其是铁路,超出一般城市地区的铁路繁忙程度。起步区城市内部道路主要为货运使用,不宜过多建设立交桥,因此铁路与起步区内的道路交叉口以平交为主。一方面要合理规划和设计道路交叉口(包括道路交口和道路与铁路交叉口),另一方面做好交叉口信号灯的管理;保障起步区安全、高效的运输。唐曹高速公路进入起步区内部断面不变,与城市主干路采用平交的方式。其余城市道路交叉口均采用平交的方式。平面交叉口的进出口应设展宽段,并增加车道条数;每条车道宽度宜为3.75m。经展宽的交叉口应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6.2.6城市广场、停车场城市广场按服务对象分为交通集散广场和游憩集会广场。交通集散广场是指为车站、码头、物流等设施配建的广场;游憩集会广场是城市居民的“起居室”,也是城市接待外来游者的“客厅”,是重要的城市形象展示舞台。起步区客运站和物流枢纽均应设置相应规模的集散广场。重要的工业企业应该结合总平面设计在厂前区设置广场。起步区规划两处游憩集会广场,一处位于综合服务区中心,结合中央公园和行政办公区布置,供居民休闲、集会,展示工业区形象。另一处位于青林公路南端,作为青林公路的主要对景。根据用地布局,在起步区行政办公、商业中心、金融商贸等机动交通集中的地区规划三处社会停车场;在生产区内规划两处社会停车场,规划社会停车场?公顷。工业区企业建设标准均参照国际先进水平,职工素质和收入都相对较高,并且工业区与唐山、北京、天津交通联系便捷,预计私人小汽车比例会高于一般城市地区。象上海宝钢的职工私人拥有汽车的比例相当高,企业特别为职工建有专门的停车场。因此起步区各企业内部应预留足够的停车场用地。其它公共建筑物、住宅区均应按照略高于规范要求的标准布置配套停车场。6.2.7场地竖向规划原则起步区建设地区,虽然多数位于水深零米等深线以下,但满足建设需要的吹填土方量非常大,不可能完全采用自然排水的方式解决城市建设地区的雨水排放问题。规划提出,结合城市排水系统和道路系统规划,建立内河水网系统,即将建设用地划整为零,尽可能场地雨水自然排放,有利于可降低场地竖向标高,减少场地土方回填量,美化城市环境。场地标高在本阶段规划中无法确定,希望通过曹妃甸工业区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进一步落实。6.3 公共交通规划起步区就业人口绝大部分居住在唐海港城和综合服务区。按照钢铁工业区就业人口8万人计算,综合服务区约3万人,起步区居住人口3.5万人,约有5万人需要往返工业区和唐海县,每天将产生大量的通勤交通流。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建立社会化公共交通营运体系,采用市场化模式,为企业员工及两地居民提供完善的公交服务。
唐海港城及起步区的公共交通具有以下特点:1、较强的钟摆式交通特点,上下班时间乘客多,其余时间客流量明显减少;2、唐海港城与起步区间用地比较集中,因而公交站点少,乘客集中;3、唐海港城与起步区间的公交单程约40公里,需时40-60分钟,车程较长。
应系统规划唐海港城与起步区乃至未来曹妃甸工业区的公共交通体系,预留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各种可能的公交设施建设用地。综合协调和管理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的通行时间,有效组织道路渠化,合理利用道路容量,尽量消除安全事故隐患。青林公路拓宽后,建议设置公交专用车道。适应建设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的要求,公交工具要提高舒适性和安全性。七、起步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7.1绿地系统规划7.1.1规划目标及原则1、规划目标良好的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对于保障生产和生活的安全、降低工业区污染、净化空气和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起步区绿地系统规划以“安全、生态、美观”为目标,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创造良好的景观和生态环境。2、规划原则考虑工业区与生活区的卫生防护与隔离,各类工程设施的安全防护,道路交通的安全防护与噪声减噪;满足生产、运输、安全、卫生及防火要求, 避免与建筑物构筑物、地下设施的布置相互影响;软化工业区硬质景观界面,美化居民生活环境,创造现代化临港工业区景观;绿地布置应适应海岛气候、土壤等自然和人工条件;厂区、居住区内部的绿地布置应该与公共空间绿地系统相衔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渤海湾港口集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