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买的感应最新扑克感应分析仪分析仪为什么要充电48小时,还要待机72小时

封闭72天成就旗手梦 8老旗手因太高险落选
  亚运会开幕式的第一天,在增城体育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让人铭记:中国军团夺取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1000枚金牌。就在国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全场响起振奋激扬的国歌声。在完成升旗任务后,三名旗手落泪了,因为他们很幸福,也很感动。  亚运,是一场重大体育盛宴,将进行476场盛大的颁奖升旗仪式,45个国家和地区的旗帜1300余次在各个竞赛场馆庄严升起。日前,记者近距离接触武警广东总队163名亚运旗手,目击他们的训练与生活,解读他们的情感。  8名老旗手 因为太高一度落选  早在年初,一场由亚组委主导的亚运旗手选拔活动在广州悄然进行。根据仪式的需要,亚运旗手人数为150人,候补旗手13人,共需163人参加集训。旗手的条件极其苛刻,除五官端正、身材均匀外,还要经过政治考核、背景审查和心理测试等一系列关卡。  最后,亚组委负责官员把目光投向了武警广东总队一支队。这是一支诞生旗手的部队。广东省内各类盛大活动的升旗任务,几乎都由这支部队派出。今年9月3日,163名亚运旗手经过严格筛选脱颖而出,赶赴集训营地展开封闭式强化训练。  电动装置纰漏旗手促成改正  按国际惯例,广州各亚运竞赛场馆必须不断进行测试赛,包括升旗仪式在内。担负升旗测试任务的8名旗手由亚组委专门指定,他们分别是沈二军、王闯、孙钦省、张卫平、马和伟、吴立表,王春光和王华。亚组委表示,挑选这8名战士,是因为他们在去年亚洲田径锦标赛上的升旗表现令人赞叹不已。  今年9月,亚运村运动员入村仪式进行第一次测试。升旗手发现了设计中的纰漏:亚运村所有旗杆都有电动升旗装置,但每根旗杆都是按照中国国歌的演奏时间来设置上升速度,但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旗帜升旗时间并不一致。比如中国国旗升旗时间为48秒,东帝汶国旗升旗时间最长,为3分27秒,而阿曼国旗升旗时间最短,只有40秒。发现问题后,升旗手马上向亚组委反馈,提出改装设置。这一建议受到亚组委的高度重视,改装很快落实。  8名战士成为庆典的闪亮名片  测试结束后,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团长、主掌亚组委庆典部的吴朝刚大校偶然发现,亚组委升旗手背景资料并没有这8名战士的名字。也就是说,这8名优秀的老旗手并没有入选163名亚运旗手。  据了解,亚组委定做的30余种各类服装,全部根据这8名战士的体形定做。亚运会系列物资发布上,这8人身着旗手服装通过媒体向全世界亮相,赢来一片赞扬。他们已经成为亚组委庆典方面的闪亮名片,为什么他们会落选呢?  吴朝刚连夜将电话打到了部队方面了解情况。原来,去年亚洲田径锦标赛挑选的旗手身高标准是1.82米以上,24名旗手全部在一支队产生。24人中,最高的达到1.88米,最矮1.82米。然而,亚运会需要的旗手数量达到163人。为保证旗手身高均匀,部队方面将旗手的身高严格限制在1.76~1.80米之间。这样,8名老旗手因身高超高而落选。  了解情况后,亚组委方面连夜与部队方面紧急磋商,8名老旗手很快接到命令:火速打点行装,连夜赶赴旗手集训营报到。不仅如此,他们还被委任为集训营资深升旗教练。光荣的机会失而复得,战士们喜极而泣。没几天,亚运会另外两个升旗部队——广州军区警卫营和驻港部队三军仪仗队都来到集训营,专程赶来与8名老旗手切磋技艺,统一动作,提升水平。一场不为人知的特殊训练迅即展开。  苦练出绝招  45面旗帜熟记于心  这是一项在《武警部队军事训练大纲》里完全找不到的训练内容。旗手全部的训练科目及内容,由旗手在总结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升旗经验中借鉴设置。施训时间是铁定的,只有72天。  集训营的新旗手们告诉记者,训练最难的科目就是“识旗”。本届亚运会有45个国家和地区参赛,这就意味着旗手们要牢记45个国家和地区的名称,要熟知45面不同的旗帜和45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升旗歌曲的旋律。  集训营教员陈国川告诉记者,前不久,亚组委专门为训练旗手而编印了《第16届亚运会颁奖仪式45个国家和地区旗帜图册》。书到手中,旗手们一头扎了进去,着了魔一样研究,大家开始摸索规律总结心得。参赛代表团众多名字难记,旗手张卫平就把国名后面带“斯坦”两个字的国家集中在一起记忆,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吉斯斯坦……这样顺下来,记忆就变得简单多了。关于国旗识别,旗手马和伟还编了一套顺口溜。旗手王春光则表示,最难分辨的是科威特和酋的国旗,它们的色彩搭配、图案组合几乎一样;最容易挂错的则是韩国国旗,因为它的图案类似于太极八卦图,正反需要仔细辨别。为了让旗手们加强记忆,集训队在饭堂前黑板报的反面刷上45面旗帜,要求所有旗手饭前必看,队前必问。而且集训队还把45面旗帜的图案印在扑克牌上,一面印图案,一面印旗名。闲暇的时候,旗手们圈坐一起打牌,看似在玩,其实是在训练。  集共同智慧  独创旗手步旗手礼  集训队队员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一天的动作训练便开始了。每天走旗手队形1小时,站4小时旗手军姿,剩下正课时间就是反复练习操旗动作,一直到晚上9点收操。每天下来,每名旗手不允许自己有多余的精力。教员陈国川说:“为了展示中国军人、中国男人的形象,我们必须进行这种饱和式训练。”  光苦练不行,必须“巧”字当头。旗手集共同智慧,独创了“旗手步”和“旗手礼”,经亚组委确定认可并定名,纳入训练内容。旗手王闯自豪地说:“这是16届亚运会独有的,包括奥运会在内之前所有赛事都没有使用过如此专业的‘旗手步’和‘旗手礼’”。  据介绍,“旗手步”与条令规定齐步动作最大区别在于两点:第一是步速慢于条令规定,显得庄重,就是穿解放鞋,脚跟扣地声音也比较响亮;第二是扛旗手、护旗手摆臂高度保持与扛旗高度一致,而今年刚修改的新条令则要求前摆30厘米、后摆也是30厘米。而“旗手礼”并非举手礼,属右手屈肘成礼,接近正步摆臂动作,但折臂时五指伸直,表示对国旗的敬意,表示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  入无人之境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严格来说,不管经历了多少外在苛刻的训练,如果不具备内功,最终都不能成为合格的旗手。内功首先是心理素质,集训队不间断地在不同场合,不断强化这样一种氛围:几百台摄像机对着你,全世界都看到了你的眼神,全世界都感觉到你嘴角的笑意……而这一刻,你却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没有听见,你不为所动。旗手马和伟说:“在旗手的字典里,全神贯注讲的就是这种境界。”  旗手的训练似乎有一种魔力支撑。就连一个眼神的训练,旗手们都绞尽脑汁,土办法、洋办法都用上了。因为旗手必须眼观六路,出场时眼睛必须直视正前方,每个场馆地形不一样,有的有台阶,不管怎样都不能低头看路,只能用眼睛余光看。旗手还必须听力敏感,因为在现场,各种声音十分嘈杂。升旗时每一组中间有一个队员下动作小口令,声音非常小,要在这个环境里听清小口令,相当不容易。训练时,旗手们要人为地去制造噪声背景。前段时间,集训营有施工队施工,旗手为此还欣喜万分。  旗手档案  编撰整理“旗手须知” 山东大汉是旗痴  旗手孙钦省,山东大汉,2005年入伍,广东省政府警卫中队战士。在163名亚运旗手中,孙钦省是老队员了,也是大家公认的NO.1。入伍那年,孙钦省才17岁。也许是因为身高1米83的原因,他从新兵开始就被挑去升旗。从此,孙钦省与国旗结下了难解之缘。5年兵龄,他基本在升旗生活中度过,参与重大升旗超过100次,大大小小场合升起中国国旗200多次。  和旗手们聊天时,一向低调的孙钦省谈起为中国冠军升旗,多少有点得意,以至众旗手不免有些“嫉妒”。据了解,在广州举行的亚洲田径锦标赛上,刘翔(
)获得110米跨栏冠军,孙钦省当时就为刘翔升起中国国旗。了解孙钦省的人都知道,他对升旗痴迷到自己记录整理了厚厚的一本《旗手须知ABC》,这个本子几乎囊括了世界各国国旗的基本知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又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国际旗手”。  现在,亚组委数十个竞赛场馆的颁奖经理几乎都认识孙钦省。在亚运会正式开幕前,亚组委进行的数十场测试赛中,这些担负验旗、发旗任务的颁奖经理都为孙钦省对升旗的投入而折服。孙钦省说:“旗一旦递到你手上,责任就全部压在你肩上。任何细微差错,都是中国旗手的耻辱、中国军人的耻辱。”就在今年9月,亚组委在广东从化赛马场进行测试赛,孙钦省和旗手一起担负升旗任务。音乐响起,旗杆电动马达突然断电。孙钦省等6名旗手果断采取紧急措施,机动旗手迅速冲上去,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摇把,插入旗杆,手动升旗,观众席上一片掌声。(信息时报)
[责任编辑:robywang]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排行视频图片新闻
同时更新资讯所属地
暂无更新,休息一会儿
白羊座(03.21-04.19)
金牛座(04.20-05.20)
双子座(05.21-06.21)
巨蟹座(06.22-07.22)
狮子座(07.23-08.22)
处女座(08.23-09.22)
天秤座(09.23-10.23)
天蝎座(10.24-11.22)
射手座(11.23-12.21)
摩羯座(12.22-01.19)
水瓶座(01.20-02.18)
双鱼座(02.19-03.20)
今日运势:
本日可多参与公众事务,将自己的意见与兴趣结合,提供同好们做参考,让欢乐的气氛添加一些趣味性...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五年级数学九册教案学案专用稿_甜梦文库
五年级数学九册教案学案专用稿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 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 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 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 数点位置。 教学课时:小数乘法(9 课时左右) (机动 3 课时左右) 小数的乘法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1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课题: 小数乘整数主备人: 尹才富(共总第61课时)个教案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目 标 基础 目标 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 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 1 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 1:风筝每个 3.5 元,买 3 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 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 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 元 3.5 元=3 元 5 角 角 9 元+15 角=10.5 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 元 理解 3 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 3.5×3 计算? 3.5×3 表示什么?(3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2二次备课3 元×3=9 元5 角×3=15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个 3.5 或 3.5 的 3 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 3.5 元看作 35 角 3.5 元 × 3 扩大 10 倍 × 3 5角 3 1 0 5角 缩小 10 倍 105 角就等于 10.5 元 (6)买 5 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 3.5 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 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 0.72 51 0. 5 元(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 0. 7 2 × 3. 5 6 0 缩小 100 倍 (4) 回顾对于 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 0.72 扩大 100 倍变成 72,被乘 数 0.72 扩大了 100 倍, 积也随着扩大了 100 倍,要求原来的 积,就把乘出来的积 360 再缩小 100 倍。(提示:小数末尾的 0 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 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 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3扩大 100 倍 × 3 67 2 5 0②把 353 缩小 10 倍是多少?缩小 100 倍呢?1000 倍呢?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③判断 13.5 × 2 2. 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 计算 7 ×4 0.7×4 25×7 2.5×7观察这 2 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 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 小数点。 ? 专项练习 练习一 4二、运用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课堂作业:1、填空。 4.5 × ( 3 )书 p3 2( × 3 1 3 5) × (0 .7 4 2 )( ×) 21 4 82、做一做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1 3.5 元 × 3 × 3 5角 31 0. 5 元 例2 0. 7 2 扩大到它的 100 倍 × 5 ×1 0 5角7 2 5 3 6 043. 6 0缩小到它的 1/100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课外作业: 练习一1、2、3教后反思:课题:小数乘小数。(P.4~5 页的例 3 和例 4、) (共主备人: 尹才富 总第 2 个教案6 课时)教学任务分析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教 学 目 标 基础 目标 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 0 补足。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的能力。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 在前面用 0 补足。 投影、口算小黑板。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5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一、引入尝试 1、 出示例 3 图: 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 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 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 个方法来计算 1.2×0.8 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 2 × 0. 8 0.9 6 扩大到它的 10 倍 扩大到它的 10 倍 缩小到它的 1/100 × 9 1 2 8 6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 1.2 扩大 10 倍变成 12,积 就扩大 10 倍;再把乘数 0.8 扩大 10 倍变成 8,积就又扩大 10 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 10×10=100 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 乘出来的积 96 再缩小 100 倍。 4、观察一下,例 3 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 的 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 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 点。 )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 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 ③ 计算 0.56×0.04 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6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的小数位数不够时, 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 0 补足,再点 小数点。) 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 算法则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的回答, 逐步抽象概括出 P.5 页上的计算法则, 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 (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 0.1 4 9 6 2 4 0.3 3 6 × 0.0 1 3 0.0 2 6 7 8 2 6 0.0 0 0 3 3 8②根据 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0.27=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 1 2 2 3 4 8 6 . 2 × 0 . 1 5 6 6 1 1 0 2 2 0 5 5 0 5 8 0 2 . 0 × 1 4 5 6 0 7 2 3 8 1 2 4 8 2 10.56×0.27= 0..056×4. 2 1 2 3 6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 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课堂作业:1、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 2.14×6.27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2、P.8 页 5 题。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1. 2 × 0. 8 0.9 6 扩大到它的 10 倍 扩大到它的 10 倍 缩小到它的 1/100 × 9 1 2 8 6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课外作业:P.8 7、9 题。P.9 13 题。教后反思: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P.3 页的例 3~例 4 (共主备人: 尹才富 总第 3 个教案6 课时)教学任务分析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 学 目 标 基础 目标 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 l 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 1 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 l 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 1 大时,积 比被乘数大。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 l 小时,积比被乘数小; 当乘数比 1 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8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一、复习准备: 1、口算:P.5 页 10 题。 0.9×6 0.12×6 7×0.08 1.6×5 1.87×0 4×0.25 0.24×2 60×0.5 1.4×0.3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3 0.4 0.11 0.352.4× 51.5==×1.2=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 ×0.4。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 (板书课题: 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 二、新授: 1、教学例 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 56 千米/小时,鸵鸟的最 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 1.3 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 多少千米/小时? ⑴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 最高速度是非洲狗的 1.3 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 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 ⑵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怎样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 56 的 1.3 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 1 大的小数。 ⑶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⑷算得对吗?可以怎样验算? ⑸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 72.8 千米/ 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 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9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①(出示练习一10 题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先计算。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 l 比较,你发现 什么? ③乘数比 1 大或者比 1 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因为 1.20.4 的乘数是 0.4 比 1 小, 求的积还不足一 个 1.2,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 2. 4×3 的乘数是 3 比 1 大, 求的积是 2.4 的 3 倍(或 3 个 2.4 那么多),所以积比被乘数 大。 ④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 1 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 乘数比 1 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 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 ⑤专项练习 练习一 12 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 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四、体验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课堂作业: 1、做一做: 3.2×2.5= 0.8 2.6×1.08=2.708先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2、P.9 页 13 题板书设计: ①怎样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 56 的 1.3 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 1 大的小数。课外作业:P.8 页 8 题P.9 页 11、14 题教后反思: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10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课题:积的近似值(P.10 的例 6)主备人: 尹才富(共总第 46 课时)个教案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基础 目标 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 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掌握“四舍五入法”并能准确求出积的近似数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投影片若干张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 一、激发: 1、口算。 1.2×0.3 1-0.82 0.4×0.4 0.7×0.5 1.3+0.74 0.89×1 0.21×0.8 1.25×8 0.11×0.6 1.8×0.5 0.25×0.4 80×0.05 二次备课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 数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 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11保留两位小 数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 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 舍五人法” 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板 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 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 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 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 0.049 亿个,狗的嗅觉细胞 个数是人的 45 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 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 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7、尝试后练习: ▲P.10 页做一做 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判断,并改错. 10.286 × 0.32=3.29( 保 留 两 位 小 数 ) 1.78×0.45≈0.80(保留两位小数) 1 0 .2 86 3.2 7 2.012 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3.27 × 1.5=4.95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4 × 2 8 58 8 3. 2 9 1 5 2 四、体验: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0. 3 2×1. 5×1635163327404. 905571课堂作业: 1、P.13 页 2 题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 3.58。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3.059 3.578 3.574 3.583 3.585板书设计: 人的嗅觉细胞约有 0.049 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 45 倍,狗约有多 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3、生列式,板书:0.049×45课外作业: 教后反思:P.8 页 1、3课题:连乘、乘加、乘减 (共主备人: 尹才富65课时)个教案总第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基础 目标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13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目 标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投影片若干张。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 一、激发: 1、口算。 1.02×0.2 0.25×0.4 0.45×0.6 0.067×0.1 0.8×0.125 0.1×0.08 0.759×0 0.85×0.4 二次备课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 30×7+85 250×4-200⑴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⑵ 得出: ① 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 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 算加法或减法。 ⑶ 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 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 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这节课我 们就用这些已学的知识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 二、尝试: 1、 出示例 6: 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 85 平方米, 用边长室 0.9 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 块够吗? 2、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14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板书:0.9×0.9×100=81(平方米) 4、那 110 块够吗?(可以怎样算?) (1)0.9×0.9×110 =0.81×110 =89.1(平方米)(100 块不够)(2) 0.81×10+110 =8.1+81 =89.1(平方米)4、(2)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5、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 7、尝试后练习:P.11 页的“做一做” 。 ⑴ 生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⑵ 独立计算出结果。 ⑶ 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⑷ 做乘加题注意什么?三、运用: 1、P.14 页 7 题 ⑴ 出示: 50.4×1.95-1.8 =50.4×0.1 =5.04 ⑵ 怎样判断它对不对? ① 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② 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⑶ 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⑷ 集体订正。 四、体验:今天都学了什么?3.76×0.25+25.8 =0.094+25.8 =25.894课堂作业:看谁算得快。(分组比赛) 19.4×6.1×2.33、P.14 页 9 题3.25×4.76-7.818.1×0.92+3.93板书设计: 例 6: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 85 平方米,用边长室 0.9 米的正方形瓷砖铺 地,100 块够吗? 0.9×0.9×100=81(平方米)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100 块不够)15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4、那 110 块够吗?(可以怎样算?) (1)0.9×0.9×110 =0.81×110=89.1(平方米)(2) 0.81×10+110 =8.1+81=89.1(平方米)课外作业:P.14 页 6、8 题P.13 页 5 题教后反思:课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主备人: 尹才富 总第 6(共个教案6 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基础 目标 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的 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的 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 投影片若干张。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 一、激发: 1、计算: 25×95×4 25×32 4×48+6×48 102×56 二次备课2、 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16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ab=ba a(bc)=(ab)c a(b+c)=ab+ac2、让学生举例说明怎样应用这些定律使计算简便。(注意学 生举例时所用的数。) 3、出示教材 P.9 页的 3 组算式: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 果相等吗? 0.7×1.2○1.2×0.7 (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学生看每组算式是否相等。 ● 从而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 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4、揭题并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二、尝试 1、出示例 8 第(1)题:0.25×4.78×4 2、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你能仿照整数乘法中,类似的题 目的简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请你试着做一下,指名板 演。 3、你能说一说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条运算定律吗?根据学生 的回答,板书:0.25×4.78×4 =0.25×4×4.78 乘法交换律=1×4.78 =4.78 指出:用虚线框起来的部分可以省略。 4、尝试后练习: 50×0.13×0.2 1.25×0.7×0.8乘法结合律0.3×2.5×0.417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订正。 5、示范:例 7 第⑵题:0.65×201 你认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把 201 变成 200+1,用乘 法分配律完成) 你会做吗?谁来讲讲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指名上台讲解 演示) 0.65×201=0.65×(200+1) =0.65×200+0.65 =130+0.65 =130.65 6、练习: 0.78×100.5 1.5×102 1.2×2.5+×0.8×2.5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 订正。三、运用 右图是红光小学操场平面 图。图中长和宽的米数是按 照 实 0.025 米 倍画出的。求这个操场的实 际面积。 0.048 米 际 长 、 宽 各 缩 小 1000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说说打算怎样做以及自 己的想法。对能应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同学给予表扬,再让学 生独立计算并集体订正。 四、体验: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课堂作业:1、P.12 页做一做: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0.034×0.5×0.6 102×0.45板书设计: 板书:0.25×4.78×4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18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0.25×4×4.78乘法交换律=1×4.78=4.78 课外作业: P.13 页 4 题。乘法结合律教后反思: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19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3课题:主备人: 尹才富观察物体(共 3 课时)总第 1 个教案教科书 38 页例 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基础 目标 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按正确观察位置进行观察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一、活动一: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 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 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 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 “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 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 理问题” 。 二、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 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 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 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 的样子。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八的 1-2 题。 四: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 1 的对面是几,2 的对面是几,3 的对面是几。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20二次备课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课堂作业:1.连一连。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板书设计:课外作业:说一说,下面三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完成练习八的 1-2 题。教后反思:课题: 观察物体教材 39 页例 2主备人: 尹才富 总第(共 32 个教案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基础 目标 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为主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掌握观察物体的正确方法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21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课件 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 也发现了从中的奥 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 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 2 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 为单位上台观察, 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 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 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二次备课指导学生观察,记录观察结果,交流汇报。2、完成 39 页例 2 及做一做(展示评议)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 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由观察到得结果想象两个图形。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 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第 3 题。课堂作业:1、标出各图形是从哪面看到的。(1) ( )(2) ( )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22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从正面看 板书设计:从左面看从上面看课外作业: 教后反思:完成练习八第 3 题。课题:观察物体教材 41 页例 3主备人: 尹才富 总第(共 33 个教案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基础 目标 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正方体若干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23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一) 导入新课学生观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趣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请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 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 的观察(板书) 。 (二)新授课 师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按例 3 摆放在讲台上,以同方为单位,画出 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 3 及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 1-3 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 5 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 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 是 的情况。 ,从左边看也(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也是(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 小正方体。 ) 课外作业:练习九 4-6。课堂作业:1、用 5 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2、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24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从左面看也是板书设计:课外作业: 教后反思:练习九 4-6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25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课题:简易方程例 1-例 3主备人: 尹才富(共总第 19 课时)个教案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目 标 基础 目标 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 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 求周长、面积。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 算公式 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实物投影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 1。 1、投影出示例 1(1) :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 1 的(2)(3)小题 、 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 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 A、B 两地,C 大调??. 二、 探索新知: 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 2: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 a、 b 或 c 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 定律。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看书 45 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根据 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 (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26二次备课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一个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 P45 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 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生板演) a×b=b×a (a×b)×c=a×(b×c) 可以写成:a?b=b?a 或 ab=ba (a?b)?c=a?(b?c)或(ab) c=a(bc) (a+b)×c=a×c+b×c 可以写成: (a+b) ?c=a?c+b?c 或(a+b)c=ac+bc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 么?(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 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 3(1) :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用 S 表示面积,C 表示周长,a 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 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问: (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 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师强调:a2 表示两个 a 相乘,读作 a 的平方; 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4、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x×x m×m 0.1×0.1 a×6 3×n χ ×8 a×c 教学例 3(2) : 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两生板演。师强调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自由畅谈)课堂作业: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m × m a × 6 a × c 3 × n2、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a?b?4 = □×(□×□) 3 y+5 y = (□+□) ×□3、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a2 =□?□ 2a=□?□27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b aS = C =4.一个长方形中,长是 6cm,宽是 4 M,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课外作业:1、完成做一做 1、2 题。 要求:第 1 题在书上完成。第 2 题先写出字母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1、 练习十:第 1-3 题 先独立解答后,再集体评议。教后反思:课题:教材 P47-P48 例 4主备人: 尹才富做一做 总第(共 92 个教案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基础 目标 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3、能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28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一、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 2、用字母 a、b、c 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 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 3、用 S 表示面积,C 表示周长,a 表示边长,b 表示宽,写出长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 2×3 a×7 14+b a÷7 a×a 0.6×0.6 二、新授。 1、教学例 4(1) : (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 爸爸比小红大 30 岁。 B、当小红 1 岁时,爸爸( )岁,?? 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 启发学生: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可 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 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 法 1:小红的年龄+30 岁=爸爸的年龄 法 2:a+30 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各 自意见。 在式子 a+30 中,a 表示什么?30 表示什么?a+30 表示什么? (a 表示小红的年龄,30 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 即表示爸 爸的年龄) 想一想:a 可以是哪些数?a 能是 200 吗?为什么? (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 a=11 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算 式和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 表示数量。 3、教学例 4(2) :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 (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4、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三、巩固练习: 1、 独立完成 P48 做一做集体评议。 2、 独立解答 P49 第 4 题 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 (问问字母、 式子表示的含义)课堂作业:1、 独立完成 P48 做一做集体评议。2、 独立解答 P49 第 4 题 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二)例 4(1): 例 4(2): 法 1: 小红的年龄+30 岁=爸爸的年龄 法 2: a+30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6a 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29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当 a=11 时,爸爸的年龄是: a=30=11+30=456a=6×15=90课外作业: 1、 独立完成 P50 第 5 题 2、 独立完成 P50 第 6 题 教后反思:课题:练习课,教材 P51-P52主备人: 尹才富(共 9 课时)总第 3 个教案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基础 目标 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能较熟练的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数量。 。 会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能熟练地运用字母表示数 能熟练地运用字母表示数。练习题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30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a+a=( )a×a=( ) (2)当 a=5 时,2a=( ) 的平方=( ) ,a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 x 列,平均每列 20 人,六年级 有 a 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 20x (2)20x+a (3)a―20x 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 量。 二、综合练习: 1、独立解答 P51 第 7 题 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 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 2、 讨论口答 P51 第 8 题 注意指导学生理解(3)小题,3x 表示投 中 3 分球得的总分数。 3、 分小组完成 P51 第 9 题 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4、 独立完成 P52 第 10-12 题 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 三、全课总结: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好 的知识是什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 四、发展练习: 1、讨论 P52 第 13 题 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 2、在下面算式中,a、b、c、s 各代表什么数? abcs × 9 scba课堂作业:1、分小组完成 P51 第 9 题 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2、 独立完成 P52 第 10-12 题 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板书设计: 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 x 列,平均每列 20 人,六年级有 a 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 20x (2)20x+a (3)a―20x 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课外作业:1、讨论 P52 第 13 题 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 2、在下面算式中,a、b、c、s 各代表什么数? abcs × 9 scba教后反思: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31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课题:方程的意义主备人: 尹才富(共9 课时)总第 4 个教案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基础 目标 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天平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 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 出示 P57 的题目, 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 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 250 克。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 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 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 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 x 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 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 叫做方程的解, 刚才, x=150 就是方程 100+x=250 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 100+x=250 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 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 程的目的。 练习。 (做一做) 齐读题目要求。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 x=2 是不是方程 5x=15 的解。 三、作业。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32二次备课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 4 题,强调书写格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1.课堂作业:判断。 (对的在后面打“√” ,错的在后面打“×” )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2)等式就是方程,方程就是等式。 ( ) )2.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是方程,是方程的在后面打“√” ,不是方程的在后面打“×” 3÷b ( ) 4×2.4=9.6( ) a×2&2.4 ( ) 8-X =2( ) 2X+3y=14( ) 6(X-5)=36( ) 板书设计: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课外作业: 教后反思: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 4 题,强调书写格式课题:P58-P59 及“做一做” ,练习十一第 5-7 题主备人: 尹才富 总第 5 个教案(共 9 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基础 目标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33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目 标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等式的性质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天平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 保持不变呢?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可以,因为方 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 程。板书:解方程。 二、新知学习 教学例 1 出示例 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 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 3 皮个球加起来共有 9 个,方程怎么列? 得到 x+3=9,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 x 等于什么, 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 抽答。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 3, 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板书: x+3-3=9-3 化简,即得: x=6 这就是方程的解,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 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 3 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 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 x 的值。因此, 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 一个 x 即可。 追问:x=6 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 x 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 此不带单位。 要检验 x=6 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可抽学生 回答。 板书: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 x=6 是方程的解。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 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 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34二次备课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教学例 2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 1 个 x 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 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抽答,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3 即可。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 3,而 不是其它数呢?刚好把左边变成 1 个 x。让学生打开书 59 页,把例 2 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展示、订正。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 或同时除以一个不为 0 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是我们解方程常 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 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的第 1 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方程。集 体评讲。 思考“想一想” :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上一个数,左右两边还 相等吗?依据是什么?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试着解方程:x-2.4=6 x÷9=0.7 (强调验算) 课堂作业: “做一做”第 2 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加,什么时候 该减,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呢?课堂作业: “做一做”第 2 题 板书设计: 解方程 例 1、x+3=9 检验:程左边=x+3 x+3-3=9-3 =6+3 x=6 =9 =方程右边 所以, x=6 是方程的解。 课外作业:作业:练习十一 5―7 题。教后反思:课题:例 3、及 61 页的做一做主备人: 尹才富(共总第 69 课时)个教案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基础 目标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35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目 标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能比较熟练地解方程。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教学重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找准等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解下列方程: x+5.7=10 x-3.4=7.6 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知学习。 教学例 3. 出示题目。 (课件) 出示洪泽湖的图片,介绍到: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 苏西部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但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 湖水猛涨,给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因此,密切注 视水位的变化情况,保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 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 大。下面,我们来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位的新闻。谁来当主持人, 为大家播报一下。 “今天上午 8 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 14.14m,超过警戒水位 0.64m.” 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一下,课件演示警戒水位、今日水位,及其 关系。同学们想想, “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分析,解题。 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警戒水 位、今日水位、超出部分。 它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板) 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评讲、交流。 (侧重如何用方程来解决本题。 ) 学生展示,可能会是算术方法,也可能列方程。对于算术方法,给予 肯定即可。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36二次备课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 ① x+0.64=14.14 ②14.14x= 0.64 ③14.140.64= x 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 三、小结 在解决问题中,我们是怎样来列方程的? 将未知数设为 x,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练习。 四、巩固拓展 解决“做一做”中的问题。课堂作业:解决“做一做”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解: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x+0.64=14.14x+0.64-0.64=14.14-0.64 x=13.5 答:警戒水位是 13.5 米。课外作业:1、 0.2x=6解下列方程: x÷1.1=3 x-1.5=42、一个足球 86 元,足球比篮球贵 25 元,篮球比排球便宜 19 元,一个篮球和一 个排球各多少钱? 教后反思:课题:教材 61 页例 4 及做一做主备人: 尹才富(共总第 79 课时)个教案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基础 目标进一步学习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37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目 标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熟练解决 AX=B 类型的方程 培养学生的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等于 0 的数,方程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的道理 解诸如 3.5÷x=0.7 方程练习题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1、课件出示:例 4 的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你见过这样的情境吗?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学生自由发言, 然后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2、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我们拿桶接了半小时,共接了 1.8 千克的水。 你知道这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分钟浪费多少克水吗?导出课题并板书: 解方程 探究新知 请学生观察题目所给的条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题目中所 给的条件单位不统一,要化成统一的单位。 小组讨论,怎样找到相等的关系。指名汇报并板书: 每分钟滴的水×30=半小时滴的水 请学生思考应该把哪个条件设为 X 呢?怎样列方程。小组讨论后,指 名汇报,并板书: 解:设每分钟滴水 X 克。 30X=1800 30X÷30=1800÷30 X=60 答:每分钟滴水 60 克。 请学生讨论 30X÷30=1800÷30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一个 30,方程两 边还相等呢? 1.你怎样判断 60 就是方程的解呢? 引导学习进行检验,指导检验的格式。二次备课巩固拓展 我们一起去给小时量一量身高,看一看他去年有多高好吗? 1.课件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2.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作业:练习十一第 10 题。 课堂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第 10 题 板书设计: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38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解:设每分钟滴水 X 克。 30X=1800 30X÷30=1800÷30 X=60 答:每分钟滴水 60 克。 课外作业: 1.解下列方程: 3x-8.5=9.5 16+4x=562、啄木鸟每天吃 360 只虫子,比青蛙每天吃的 2 倍少 40 只。根据上述信息,你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该怎么解答? 教后反思:课题:P65,例 1 和相关的“做一做”主备人: 尹才富 总第(共 98 个教案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基础 目标 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 学会列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两步计算 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式,设未知数列方程解答。以学生为主,逐步引导的方法 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分析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寻找等量关系式。 找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教学过程设计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39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二 次 备 课一、激发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课件) (1)x 的 2 倍减去 14 的差。 (2)x 的 3 倍加上 15 的和。 (3)5 个 x 减去 8 的差。 2.一个足球,黑色的皮有 12 块,白色皮比黑色皮的 2 倍少 4 块,白色皮有几块?生独立解 答,集体订正,并讲讲算式的意义。 12×2-4 =24-4 =20(块) 二、尝试 1.课件出示例 1 主题图: 观察主题图, 同学们获取了什么信息?引出例 1: 白色皮共有 20 块, 比黑色皮的 2 倍少 4 块,黑色皮有多少块? ⑴引导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 ⑵让学生填线段图。 2.例题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数量关系相同,都是白色皮比黑色皮的 2 倍少 4 块。) 3.例题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复习题是知道黑色皮,求白色皮;例题是知道白色皮, 求黑色皮的块数。) 4.这道题如果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应该怎样解答? 5.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设黑色皮数为 x,列方程进行解答。) 6.题目中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黑色皮数×2-4=白色皮数。) 然后,让学生列出方程:2x-4=20,师生共同解答,并进行检验。检验完后,让学生说一说 这两种解法哪种解法容易?使学生明确:这道题列方程解答比用算术方法解答容易。 7.同学们再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2x-20=4 2x=20+4 让学生根据题意说出这两个方程所表示的等量关系,再说一说哪种等量关系容易思考,便于 列出方程,并向学生说明,教材介绍的解法容易掌握。列成 2x-20=4 也可以,最好不要列 成第三个方程, 因为 2x=20+4 实际上是按照算术方法先求出 2x 等于多少, 这种方法需要逆 思考,比较难。引导学生对比一下两种解法,看哪一种容易,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教材 介绍的解法容易。 8 小组合作探究解稍复杂的方程解法。 在小组探究,找出解题方法,指名板演 解:设共有 x 块黑皮。 2x-20=4 2x-20+20=4+20 2x=24 X=12 答:黑皮共有 12 块。 让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方法。应注意些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列方程解问题的步骤: A、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 x 表示;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40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B、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C、解方程; D、检验,写出答案。 三、巩固拓展 1、练一练,做练习十二的第 1 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出示练习十二第 3 题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 未知条件,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指名板演,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列方程解比用算术 方法解容易。列方程解时,先要正确地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恰当地列方程。 要选易于思考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寻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时, 要充分借助线段图来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易于思考的等量关系式。 五、作业 练习二十八第 2、4 题。课堂作业:练习二十八第 2、4 题。 板书设计: 解:设共有 x 块黑皮。 2x-20=4 2x-20+20=4+20 2x=24 X=12 答:黑皮共有 12 块 课外作业:用方程解答下列问题。 1.客车每小时行 45 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两车同时出发,3 小时共行了 300 千米。 2、长方形的周长是 128 厘米,已知宽是 26 厘米,长是多少厘米? 教后反思:课题:第 69 页例 2主备人: 尹才富(共9课时)总第 9 个教案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基础 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会把小 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求解的思路和方法。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41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目 标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两积之差、两商之和、 两商之差的数量关系,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分析数量关系 列方程和解方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天气慢慢变凉,而且比较干燥,同学们可以多吃些水果,你喜欢 吃什么水果呢?学生自由发言后,导出例题的情景图 探究新知 2、出示例 2 的情景图。我们看看妈妈买了些什么水果?仔细观察,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请学生说出情景图中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3、小组合作探究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请一个小组汇报,集体订正。 梨的总价+苹果的总价=总钱数 两种水果的单价总和×2=总钱数 4、请同学列出方程,并讨论解方程的方法 解:设苹果每千克 X 元。 2X+2.8×2=10.4 2X+5.6=10.4 2X+5.6-5.6=10.4-5.6 2X=4.8 X=2.4 答:苹果每千克 2.4 元。 请学生说一说思考方法。 5、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列方程 解:设苹果每千克 X 元 (2.8+X)×2=10.4 请同学观察这个方程,怎样解?小组讨论后,教师板书 (2.8+X)×2÷2=10.4÷2 2.8+X=5.2 X=2.4 答:苹果每千克 2.4 元。 6、同桌互相说一说第二种等量关系和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巩固拓展 1、 第 71 页第 1 题,解方程。2、第 71 页第 2 题。 2、 作业:练习十三第 3 题。 3、 课堂作业:第 71 页第 1 题,解方程。2、第 71 页第 2 题。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42二次 备课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作业:练习十三第 3 题。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稍复杂的方程 解:设苹果每千克 X 元。 解:设苹果每千克 X 元 2X+2.8×2=10.4 (2.8+X)×2=10.4 2X+5.6=10.4 (2.8+X)×2÷2=10.4÷2 2X+5.6-5.6=10.4-5.6 2.8+X=5.2 2X=4.8 X=2.4 X=2.4 答:苹果每千克 2.4 元。答:苹果每千克 2.4 元。课外作业:1、解下列方程。 2X+1.5X=424.5X-X=21将下面的信息进行适当的组合,提出问题后再解答。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向而行: (1)甲车每小时行 75km; (3)两地相距 483km, 教后反思: (2)乙车每小时行 86km; (3)两车开出后 3 小时相遇。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43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主备人: 尹才富 总第(共6 课时)1 个教案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基础 目标 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 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请观察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假如这块长方形花坛的长是 3 米,宽是 2 米,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二、导入新课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得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 6 平方米,平行四边形面积我们还没有学过,所以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 形花坛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三、讲授新课 (一)、数方格法 1、 请同学看方格图填 80 页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请学生回答发 现了什么? 小结: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则它们 的面积相等。 (二)引入割补法 以后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地、平行四边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边 形的东西,都像这样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不方 便?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一种方便、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方法。 (三)割补法 1、 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 着所作的高剪下来,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 的什么图形? 2、 然后指名到前边演示。 4、观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长方形左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44二次备课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便于比较。) ①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 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③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归纳整理: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 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5、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长方形右面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边形 右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6、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S=a×h,告知 S 和 h 的读音。 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 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 ” “?, 写成 a?h, 也可以省略不写, 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 成 S=a?h,或者 S=ah。 (6)完成第 81 页中间的“填空”。 7、验证公式 学生利用所学的公式计算出“方格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用 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积相比较“相等” ,加以验证。 条件强化: 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底和高) (四)应用1、 2、学生自学例1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 算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4、做书上 82 页 2 题。 四、体验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课堂作业:判断,并说明理由。(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82 页 2 题。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45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S=a?h 或 S=ah课外作业:练习十五第 1 题。五、作业教后反思: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主备人: 尹才富 总第(共2 个教案6 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基础 目标 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 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解答有关应用题。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面积公式的涫 展示台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一、基本练习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2、 .口 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 12 米,高 7 米; (2)高 13 分米,第 6 分米;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 250 米,高是 78 米,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46二次备课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 “每公顷可收小麦 7000 千克,这块地共 可收小麦多少千克? ①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②生独立列式,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0÷1 公顷, 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13650 千克 (3)如果问题改为: “一共可收小麦 58500 千克,平均每公顷可 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想? 与⑵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讨论归纳后,生自己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 (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练习,尤其是变式后 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地积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否 则就会出问题。 2.(1)练习十五第 5 题: 1.4 厘米 2.5 厘米 a、你能找出图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吗? b、他们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c、生计算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d、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 等。 ) (2)练习十五 6 题让学生抓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 (平 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 3.练习十五第 3 题: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 (如图) , 求高。 28m 7m 分析与解: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果已知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是 28 平方米,底是 7 米,求高就用面积除以底就可以了。 三、课堂练习 四、作业练习十五第 4 题。课堂作业:作业练习十五第 4 题。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2、 .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 12 米,高 7 米; (2)高 13 分米,第 6 分米;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47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课外作业:1、一个平行四边形停车场,底是 63 米,高是 25 米。平均每辆车占地 15 平方米。这个停车场可停车多少辆? 2、 用细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 12 厘米, 7 厘米。 长 宽 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教后反思: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主备人: 尹才富(共总第 36 课时)个教案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基础 目标 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每个学生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 2 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48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一、激发 1.出示平行四边形 1.5 厘米 2 厘米 提问: (1)这是什么图形?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板书:平行四 边形面积=底×高) (2)底是 2 厘米,高是 1.5 厘米,求它的面积。 (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3. 既然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 求它们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 二、指导探索 (一)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拿出手里的平行四边形,想办法剪成两个三角形,并比较它 们的大小. 2.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 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讨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能帮助我们推 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 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平移)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 关系? 5.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6.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2)每个三角形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7、引导学生明确: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面积与拼成的 有什么关系?49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同时 板书)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同时板书) 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同时板书)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 “除以 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4)如果用 S 表示三角形面积,用 a 和 h 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 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二)教学例 1 红领巾的底是 100cm,高 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由学生独立解答. 2.订正答案(教师板书) 三、质疑调节 (一)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教师提问: (1)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2)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 2? 四、反馈练习 (一)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12 平方厘米,求画斜线的三角 形的面积. (二)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1.底是 4.2 米,高是 2 米; 2.底是 3 分米,高是 1.3 分米; 3.底是 1.8 米,高是.1.2 米; (三) 判断 1、 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是 4 厘米,它的面积就是 16 平方厘米。 ( )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 )? ? 3、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 4、三角形的底是 3 分米,高是 20 厘米,它的面积是 30 平方厘米。 ( ) 五、作业:85 页做一做和练习十六 1 题课堂作业: 85 页做一做和练习十六 1 题 板书设计: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例 1? ? 三角形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100×33÷2=1650(cm) 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课外作业: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24 平方厘米, 涂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 米?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50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教后反思:课题: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主备人: 尹才富 总第(共6课时)4 个教案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基础 目标 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每个学生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 2 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51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三角形的面积= ,用字母表示是 。 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底 是 2.8 米,高是 1.5 米。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2、练习十六 2 题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六第 6 题: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两条虚 线互相平行。 )你还能画出和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⑴生用尺量一量这两条虚线间的距离,搞清这两条虚线是什 么关系? ⑵看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⑶分组讨论如何在图中画出一个与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试 着画出来 2.练习十六第 7 题 (1) 让学生尝试分。 (2) 展示学生的作业 可能有 : a、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只要 把原三角形分成 4 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 它们的面积就必然相 等。 而要找这 4 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 只需把原三角形的某一 边 4 等份,再将各分点与这边相对的顶点连接起来即可。 b、也可把原三角形先二等分,再把每一份分别二等分。3、练习十六 9*让学生抓住涂色的三角形的底只有平行四边形底的一半,它的 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 积=(底÷2)×高÷2,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48÷4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52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4.练习十六第 3 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让学生列方程解和算术方法解, 算术方法 176×2÷22, 要让学生 明确 176×2 是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六第 8*题。 四、作业 练习十六第 4、5 题。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 8*题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底只有平行四边形底的一半,它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2)×高÷2,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48÷4课外作业: 教后反思:练习十六第 4、5 题。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主备人: 尹才富(共总第6 课时)5 个教案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基础 目标 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 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任意梯形教学过程设计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53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1.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 这是一个三角形,怎样求它的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 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 (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3)教师导语: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 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 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推导公式 (1)操作学具 ①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 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②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③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④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梯形(重叠)旋平移平形四边形。 (2)观察思考 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a.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 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 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反 馈交流,推导公式。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③字母表示公式。 教师叙述:如果有 S 表示梯形的面积,用 a、b 和 h 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 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第二层次,深化认识。 (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①提问: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 ②学生回答, 教师在展示台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 引导操作。 ①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 方形。能否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 的图形,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②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讨论,教师作适当指导。 (3)信息反馈,扩展思路。 说一说你是怎样割补的?教师展示各种割补方法。 第三层次,公式应用。 (1)出示课本第 89 页的例题,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横截面”。 (2)学生尝试解答。 (3)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 (4)完成例题下面的“做一做”。3.巩固练习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二次备课54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1)完成练习十七第 1、2 和 3 题。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十七第 1、2 和 3 题。 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课外作业: 完成练习十七第 4 和 6 题。 教后反思:课题:92 和 93 页主备人: 尹才富练习十八总第 6(共 6 课时)个教案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基础 目标 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 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 知道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图形面积的和(或差) ; 能正确地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并能灵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找到相应计算图形的面积公式 课题图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55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一、 复习。 “第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它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口答,教师在长方形图的下 面板书:S=ab “第二个图形呢?” ?? 学生分别口答后,教师在每 个图的下面写出相应的计算面积的公式. 教师: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我们已经学会了,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图形是由 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组合图形面 积的计算。 二、 认识组合图形 1、让学生指出 92 页页的四幅图有哪些图形? 2、引导学生把下面的图形,组合成多边形(展示台上拼)65 5 66 55 65对学生的拼出的图形,有选择地出示其中的几个。 (如下所示) 分别说出这些图形是由哪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3 6 5 6 5 6 5 6 5 5 6 5 3师:怎样计算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呢?(板题) 二、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1.讨论计算上面拼成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生板演其余每组完成一图) 订正,讨论第一图的两种方法。 5×5+5×6÷2 =25+15 =40(平方厘米) [5+(5+6)]×5÷2 =16×5÷2 =40(平方厘米)56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2.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图形也是由几个简单的图 而成的(出示例 1 题目及图) 。 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如果不分割能直接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引讨形组合2米5 米横虚线5米的作用)怎样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讨论 再打开书计算,同时指名板演) 5×5+5×2÷2 还能用其他的划分方法求出它的面积吗?(分组 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下面情况。 方法后,2米讨论)5 米 5米[5+(2+5)]×(5÷2)÷2×2 小结:一个组合图形,可以用多种方法划分成几个已经学过的简单图形,再分别 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但要注意分割图形时,应当考虑 计算的方便,特别要有计算面积所必需的数据。 (比如――图示,能容易找出所需 的数据吗?) 三、 巩固初步 1. 做一做/书 93 页; 练习十八/第 1 题; 练习十八/第 2 题 2. 3. (1) 由中队旗引入; (2)算出它的面积。 (单位:厘米)――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S 总=S 梯×220 60 80S 总=S 长―S 三6060 805.练习十八/第 3、4 题 四、拓展练习 练习十八 8*课堂作业:讨论完成练习十七第 4 和 6 题 板书设计: 小结:一个组合图形,可以用多种方法划分成几个已经学过的简单图形,再分别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课外作业: 教后反思:完成练习十七第 1、2 和 3 题注:二次备课用红笔在电子稿上修改57 广汉市兴隆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稿课题: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共总第 14个教案课时)主备人: 尹才富教学任务分析教 学 目 标 基础 目标 核心 目标 延伸 目标1、认识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拉丁普通扑克分析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