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村好吊的夜生活活什么时候这么开放了

农村夜生活,有你喜欢的吗?
农村和城里不一样,城里一到了晚上灯火通明,上班族到晚上就得到了解放,通常晚上都是狂欢的时候。
在农村晚上就显得安静许多,灯光肯定没有城里亮,所以到处就显得暗暗的,那么到了晚上,居住在农村的人都有什么活动呢?
打麻将,有的地方的人特别喜欢打麻将,而白天一般都要干农活,只有晚上才有时间打麻将。
外出抓爬叉,抓到的爬叉往锅里一炸,味道可是很不错的,有的甚至全家人出动一起去抓。
背着电瓶去河里电鱼,大多数人选择晚上去电鱼是为了保持鱼的新鲜,晚上电好,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拿去卖了。不过有的地方电鱼是不允许的。
抓萤火虫,这是小孩子最爱玩的,到了夏天农村萤火虫特别的多,小孩子总是比赛看谁抓的多。
看电视,看电视估计是最无聊的事了,不过很多人还是有追剧的习惯的,一般抗日剧谍战剧在农村还是很受欢迎的。
现在农村的娱乐项目还是比较少,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晚上可以做的活动肯定是越来越多的。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农村的夜生活(图)_网易新闻
农村的夜生活(图)
(原标题:农村的夜生活(图))
露天看电影。资料图
  每每回到乡下,发觉这里的夜晚真静啊!街头巷尾空空荡荡,连只猫狗都难遇到,大人孩子缩到自家屋里看电视,找不到一丝活力和生机,于是我就回想起小时候的农村夜晚。尽管有人说怀旧就是衰老的开始,可是提及那满含温馨的童趣时代,心里就特别激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晚上最热闹的要数看露天电影了,它就是乡下人的精神大餐。
  每次演电影的时候,消息立马像长了翅膀,飞遍了每家每户。于是大人孩子盼望日头快点下山。当夜幕还没有完全降临的时候,半大孩子就迫不及待了,简单地胡乱扒拉几口饭后聚集到放映员那儿,或欢呼雀跃地跟随着,或抬着机器,一路上不停地喊着:“放电影了,放电影了……”
  来到屯子中间最宽阔的空地。这下我们可就忙活开了,争抢着栽木杆子、张挂银幕、安大喇叭、搭桌子……年龄小的孩子围着放映员看安片子,调试镜头,轮流趴在放映机上好奇地看着小孔。年龄大些的孩子帮忙手工操作倒片子。谁要是能够摸上影片跟着捅咕,是很荣耀神气的事,会受到小朋友的艳羡。
  不大一会,大人们说笑着从家里赶来了,有的抱着或背着孩子,有的兜里装着满满的瓜子,边走边悠闲地嗑着;有的搬个大椅子或夹个小凳,有的弄来砖头石块席地而坐,也有的用树枝画地占位;还有的毕恭毕敬递给放映员颗烟,然后搭话打听放什么片子。一些小孩窜来窜去嬉戏疯闹,一些淘气的大孩子就在调镜头的白色光束前晃动身子,伸出手掌做着各种投影,狗头、马头、小兔子……张牙舞爪的样子,引来阵阵的笑声。一时间这里成了大人孩子快乐的海洋。
  当有人高声喊道:“开演了,开演了。”于是全场的吵闹声顿时静了下来,目光一律射向银幕,这时就出现鲜红的五角星光芒四射,当然大多正片之前也要放上一段“加演片”,也就是科教片。大伙儿的情感随着情节的深入而起伏跌宕,不一会就完全沉浸在故事当中,激动伤心处泪流满面,高兴欣喜处合掌叫好!特别是战斗片我军冲锋时,人群也激动地随着嘹亮的冲锋号欢呼呐喊……
  夏天蚊虫叮咬着人们身上脸上,也不肯离去;冬天冻得人们缩颈袖手,双脚不停地跺地,也不肯离开。一直到电影演完了,大家才恋恋不舍散场了,留下一个狼藉空旷的场地。往回走的时候还余兴未尽,津津乐道品评着刚才的故事和情节,有的人不知不觉走过了自己的家门口。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邻村放电影了,我们不管多远,黑灯瞎火步行赶到十里八村,一双脚掌深一脚浅一脚也热情高涨。也有很多时候信息不准白白枉跑了一趟,第二天就会有人问:“看啥电影了?”我们就自我解嘲或说《白跑的游击队》或说《站地望苍天》或说《这里的黑夜静悄悄》……大家彼此心知肚明,相视而笑。
  如今科技的发展让看电影易如反掌,可是总找不到那个有滋有味、爽心爽肺的味道。我还是怀念那个农村夜晚的文化生活,兴奋火红。  陈延禄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三晋都市报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公益电影进乡村丰富农村夜生活_新闻中心_岳西网
滚动播报: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公益电影进乡村丰富农村夜生活
作者:程暑炜
时间: 8:56:37
&&&岳西网讯(记者 程暑炜 特约摄影师 王刚)“以前吃完晚饭,就觉得无事可做,现在好了,老婆可以跳广场舞,我就到村文化广场看免费电影,夜生活丰富多了。”近日,中关乡中关村按照惯例放起了公益电影,村民们有感而发。&&& 据了解,公益电影放映是农村文化建设类民生工程之一。为进一步提升村民幸福指数,丰富农村夜生活,今年以来,中关乡积极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实现全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全覆盖,且每年每个行政村放电影不低于12次。“目前,农村各种健康的文娱活动还比较欠缺,而电影下乡这种形式,老百姓‘喜闻乐见’。我们会经常到现场看看、基层走走,挑选符合农民口味的电影,根据群众需求,把那些合农民口味的文艺精品奉献给大家,把公益电影这项民生工程落到实处。”中关乡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岳西网凡注明&来源岳西网&的所有作品和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岳西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
新闻录入:程暑炜
责任编辑:汪乐园
相 关 新 闻
上一篇新闻:
下一篇新闻:
【】【】【】【】
版权所有: 中共岳西县委宣传部 管理维护:岳西网编辑委员会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p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岳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使用。
新闻类站备案号:皖网宣备080008号 网站ICP备案号:皖ICP备号郯城:数字电影点亮乡村夜生活
字体:[][][]
&& 夜幕降临,鲁南大地上一座座原本安静祥和的村庄却热闹起来。连日来,一部部精彩的影片点燃了村民的激情和热情,夜晚的村庄不时传来阵阵的掌声、笑声……
  张张银幕点亮乡村夜空
  “原来凉开水过了24小时就不能喝,里面有细菌了,喝了会生病。”6月25日,郯城县杨集镇大滩村的马举常边津津有味的看着电影,边告诉身边的王大娘。王大娘笑呵呵的说:“知道了,回去和大人孩子都说说,可得注意。”影片刚刚开始,名字叫《农村饮水卫生》,是县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精心挑选的科普宣传片,通过一个个故事,分层次介绍了农村饮水安全应该注意的一些常识,对群众进行卫生知识普及。
  “现在只要天气好,县里放映队经常到我们村放电影,前几天放的是《焦裕禄》,非常感人,很多乡亲都哭了。”马举常告诉我们说。从3月中旬以来,这个村已经放映电影10余场,有故事片、教育片、科技片等。据了解,自今年3月份郯城县“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开展以来,全县社区、农村共放映电影2539余场,人数达90余万人次。
  <font color="#年如一日的“夫妻放映队”
  当晚播放影片的人叫刘思连,今年50岁,大滩村人,也是县电影公司的放映员。下午6时刚过,老刘和妻子就开始忙碌,把各种设备、仪器仔细检查、清理,搬上车。7点左右到了村口,你搭银幕、我定机位,你接电源、我调音响,短短几分钟,清晰的图像就出现在银幕上。看到夫妻两人如此的默契,笔者感到好奇,“你还不知道吧,他们两人是我们这里有名的“夫妻放映队”,都30年了。”一位村民告诉笔者。据了解,刘思连从1980年就跟父亲一起放电影,1985年结婚后,妻子谢印红也和老刘一起放起了电影。三十年来,走街串巷,坚持不懈,为群众送去一场场精彩的电影,成了远近闻名的“夫妻放映队”。“过去那么艰苦都坚持,现在更得好好干。”谈及三十年的放映历程,刘思连说自己终于赶上了好年头。近两年,全县农村电影放映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电影放映机从胶片机变成了数字电影放映机,不仅图像清晰,还配上了双音响,片源也更加充足,村民们想看什么影片,就放什么,放映员的待遇也得到极大的改善。
  将最好的影片奉献给观众
  “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我们23支放映队每天都要全部下到村庄。”说起目前电影的放映情况,郯城县电影公司总经理徐广英说。据介绍,郯城县共有13个乡镇、80多万农民,该县通过连续8年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已经将电影有效地融入到村民文化生活之中,点亮了乡村之夜,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精美、丰盛的精神大餐。
  为确保群众不仅看上电影还要看好电影,该县针对群众需求,精心故事片、教育片、科技片等3000余场次。县电影公司主打“科技牌”,邀请农技专家,自己制作了“科技之光”系列片,如《水栽草莓种植与管理》、《长毛兔养殖》、《银杏种植》等共计40多部,涉及大棚蔬菜种植、小麦管理、科学养殖等多个方面,让农民在娱乐中体会到科技扶持的好处。为解决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中遇到的经费短缺等问题,县里积极为影企“联姻搭桥”,引导企业和单位出资帮扶,冠名放映。农民看电影,企业来买单,由过去电影公司的“独角戏”变成“大合唱”,保证了群众及时看上高质量的数字电影。(郯城文明办)
责任编辑:张 冰
主办单位:临沂市委宣传部
临沂市文明办
备案号:鲁ICP备
技术支持:湖南一位农村电影放映员34年的坚守:“点亮”乡村夜生活_新浪湖南_新浪网
  一位农村电影放映员34年的坚守——
  “点亮”乡村夜生活
  湖南日报记者 戴勤 蒋剑平
  通讯员 刘飞 杨蓉
  拉银幕、摆音箱、调机子、排凳子……一套电影放映前的准备工作做完,刘亮喘了一口气,坐到放映机前开始播放音乐。“看电影啰!”此时,虽然下着毛毛细雨,邻近的村民们仍然兴高采烈循着音乐声走来。这是10月17日傍晚,发生在邵阳县谷洲镇中庙村电影放映点的情景。
  这样的情景,已伴随刘亮34年。漫长的1万多个日子,他在谷洲镇广播电影站电影放映岗位上执着坚守,不离不弃,为群众放映电影2万多场次。尽管皱纹爬上了额头,岁月染白了青丝,年过五旬的刘亮仍无怨无悔地履行着最初质朴的承诺。
  “为乡亲们放电影是我最大的快乐”
  刘亮从小喜欢看电影,每次邻近乡村放电影,无论多远他都会跑去看。1982年高中毕业,正好谷洲镇电影队要增补一名放映员,他前去应聘,幸运地从几十名竞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专职电影放映员。
  上世纪80年代,电影是农民难得的精神食粮。电影《上甘岭》刚在农村放映时,刘亮每晚要奔波几个村,连续5个晚上放映到天亮。看着观众被影片情节感动得热泪盈眶时,他在心中默默许下承诺:一定要为乡亲们把每一场电影都放好!
  谷洲镇地域广,电影放映任务重。刘亮不论远近,风雨无阻放电影,深更半夜回家是常事。
  2008年初,发生了一场特大冰冻灾害,谷洲镇连续停电近1个月。刘亮带着发电机和放映设备,停电照样放电影,没有落下一晚。冰天雪地里,村民们守着电影看。刘亮虽然疲惫不堪,但感到很快乐。
  有一天,刘亮偶然听说,罗声村96岁的段玉老人家住偏远山区,行动不便,已有20年没看电影了,老人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再看一场电影。日,刘亮冒雪前往段玉家,在老人床前免费放了一场电影,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34年来,刘亮换了6辆自行车和2辆摩托车,行程累计1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两圈多。他从没有怨言,他说:“为乡亲们放电影是我最大的快乐!”
  “只要还有一个观众,我就不会放弃”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视听设备迅速普及,家家户户有了电视机、电脑、手机等,乡村看电影的人渐渐少了。刘亮的同事们带着落寞纷纷改行,原来有6人的电影队最后只剩下刘亮一个人。
  当年和刘亮一起当放映员的刘志勇在新疆经商,曾多次劝刘亮也去新疆经商,刘亮没有去。在外做生意的亲戚也几次请刘亮夫妻过去帮忙,刘亮也谢绝了。面对外面精彩的世界,刘亮不是没有动过心,但他说:“如果我也离开的话,谁来为山村里的留守老人、孩子放电影?”
  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刘亮白天在邮局找了一份兼职工作,晚上仍走村串寨放电影。“只要还有一个观众,我就不会放弃!”他握紧拳头说,字字铿锵。
  放电影生涯中,刘亮始终坚守一个原则:只放红色影片和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片子。
  为了吸引观众,刘亮也动了不少脑筯:“如今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所以我想方设法找一些戏剧片来放。”他“挪用”家里仅存的准备用来盖房子的4万元钱,购回先进的数字放映机,取代了原来的胶片机。他还别出心裁,精心安排放映《西瓜栽培技术》等科教短片,深受农民喜爱。
  刘亮感到欣慰的是,如今电影放映迎来了又一个暖春。每晚放电影,观众能保持在60人左右,多的时候达到数百人。为方便放电影,2010年,他咬牙贷款3万余元,购买了一辆面包车,还挤出时间学驾车,拿到了驾驶证。
  30多年的坚守与付出,刘亮成为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人物。他没有止步,继续走在为乡亲们放电影的漫漫长路上。
  ■点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用在刘亮身上,最恰当不过。30多年过去,从激情四射的少年,到鬓角斑白的“知天命”之年,他坚持为乡亲们放电影,从不动摇。他为他人带来了幸福和快乐,他的人生也收获了别样的精彩。
10-14 07:42|分享
10-14 07:29|分享
10-14 07:27|分享
10-09 07:34|分享
10-09 07:32|分享
10-09 07:28|分享
10-09 07:23|分享
10-09 07:21|分享
10-09 07:17|分享
10-08 15:19|分享
新浪地方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好屌的夜生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