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短篇小说集选,猎人讽刺了什么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契诃夫小说全集》
下载积分:100
内容提示:《契诃夫小说全集》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3:45:4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契诃夫小说全集》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契诃夫小说全集》
不安分的客人
下载积分:100
内容提示:《契诃夫小说全集》
不安分的客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0|
上传日期: 13:17:1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契诃夫小说全集》
不安分的客人
关注微信公众号外国文学名著最佳中译本,不要再被垃圾翻译坑了
我的图书馆
外国文学名著最佳中译本,不要再被垃圾翻译坑了
【湘图君语】年轻时读过一些译著,再难啃也硬着头皮读下去,生怕辜负了所谓“世界名著”。印象深刻的是十几岁读《巴黎圣母院》,前面几章毫无故事情节,居然也一字一句读完了。后来口味越来越杂,译著越读越少,几乎不读了。一是个人兴趣转移,二是很多译著的翻译水平太LOW,根本读不下去。今天推荐微金融关于选书的68条建议,转载自其豆瓣日记,文章有点长,可以收藏备用。 68条选书小建议1、强烈推荐草婴译的托尔斯泰。据读过原文的人认为,读草婴的感觉就像是在读原著。草婴的中文干净、简练、不拖沓、有韵味。比如上海译文出的草婴版的《战争与和平》短期无法超越,可惜由于草婴先生撤版,已不能出了。另外《战争与和平》上海译文八十年代出的高植译本也很好。另外还有就是《安娜·卡列尼娜》了。 2、推荐汝龙的契诃夫,专业到了极点。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一家出版社想出版契诃夫的作品,因与翻译契诃夫作品的专家汝龙谈不拢,便绕过汝龙,邀请了一些俄文专家,试译契诃夫的《套中人》。大家全都译这篇小说,为了看谁译得好。结果没有一人能够把契诃夫的味道译出来,最终还得去找汝龙。好像唱《失空斩》,只有马连良才是孔明的味儿。 汝龙几乎译了契诃夫的全部作品。早在1952年他就出版了25卷本的契诃夫作品选集。契诃夫那种感觉——那种悲悯的、轻灵的、忧伤的、精微的感觉只存在于汝龙的字里行间。还有一种俏皮、聪明、绝妙的短句子,也非汝龙不可。感觉的事物只能感觉到,尤其是对于契诃夫这种凭感觉写作的作家,只有能够神会到作家特有的感觉的译者,才能去译,否则一伸手就全乱套。汝龙还译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库普林的《石榴石手镯》,也都译得十分出色,但在人们的印象中他还是契诃夫的专家。 3、戴骢的布宁和巴别尔。 4、蓝英年译的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格医生》。 5、金人译的肖霍洛夫的《静静的顿河》。 6、金溟若译的三岛的《爱的饥渴》。此为作家出版社早年内部发行版,强于现今的大陆译本。真的很好。 7、李健吾先生译的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真的是非常好的译本。完全是李先生的一种创作。 8、曹庸翻译的麦克维尔的《白鲸》。 9、叶渭渠译川端康成的《雪国》和《伊豆的舞女》。 10、傅惟慈译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 11、周作人先生译的古希腊、日本的作品。知堂的全部译文都是值得收藏和阅读的佳作。 12、丰子恺译的《源氏物语》。钱稻孙先生也译过部分。 13、林克的里尔克。黄灿然从英译本转译过里尔克,臃肿不可读。 14、董乐山翻译奥威尔的《1984》,最近又出了个孙仲旭的译本。 15、王道乾先生的杜拉斯,《情人》一书经典到不用说了。还有图尼埃的《礼拜五》和普鲁斯特的《驳圣伯夫》。 16、朱维之的弥尔顿的《失乐园》。 17、田德望先生的《神曲》,多年的苦心。另钱稻孙先生的《神曲一脔》文言。王维克先生的《神曲》是最早的中译本。但田先生的译本是完全根据意大利文翻译的。钱稻孙先生意大利文从小谙熟,父亲为清政府驻意大利公使,和父母从小在意大利长起。按理当是一个中文结结巴巴的“海龟”,但是他却用骚体译《神曲》,真是韵味无穷。昔只译数章,名为“一脔”。 下为当时出版的《神曲一脔》译者序:“四年前,予随侍父母游意大利,每出必猎其故事神话,纵谈承欢。其时即读《神曲》原文,归国后,尝为试译其起首三曲。初译但欲达意,不顾辞藻韵调;惟于神话传说,则任意诠注,曼衍孳乳,不自范围,仍纵谈娱亲之志。近年屑屑于米盐,久置不续矣,今年适遇檀德六百周年,而予亦方人生半路。偶理旧稿,又改其第一三两曲为韵译,并原译第二曲而为此篇。一九二一年,译者识。”(钱稻孙先生精通日、意、法、德等国文字,除了中国古典文学还精通音乐、戏剧、美术、医学。他在大学时代专攻医学,民国初年任教育部视学,同时为北京大学医学院的日籍教授做课堂翻译,日籍教授回国后,即在医学院教人体解剖学。晚年任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一脔》开头是:“方吾生之半路,恍余处乎幽林,失正轨而迷误。道其况兮不可禁,林荒蛮以惨烈,言念及之复怖心!” 18、主万的《洛丽塔》,其外祖父是郑孝胥。 19、季羡林先生的《罗摩衍那》。黄宝生、金克木几位先生接力译的《摩诃婆罗多》也出了。但太贵了。 20、杨宪益,罗念生和王焕生,陈中梅,傅东华几位先生的荷马,各有千秋。 21、杨周翰先生的《埃涅阿斯纪》《变形记》。 22、钱春绮、郭沫若的《浮士德》。 23、韩少功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我只读过韩译的。或以为许钧所译最佳,未曾拜读,不敢妄论,特附之)。 24、董燕生的《堂吉诃德》。杨绛先生的也很不错。 25、王永年的博尔赫斯。 26、杨绛先生的《吉尔布拉斯》。 27、荣如德先生的《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徐振亚先生等还译过一个版本,浙江文艺出的,也非常好。《罪与罚》岳麟的不错。 28、成钰亭的《巨人传》。 29、张谷若的哈代。其中的翻译技法常被拿来作为范例。 30、方平的《呼啸山庄》。 31、项星耀先生的《往事与随想》。巴金先生只译出了第一部分。 32、穆旦先生的雪莱,其实当代世界出版社出过先生的一本《拜伦,雪莱,济慈抒情诗精选集》,很好。 33、金堤和萧乾夫妇的《尤利西斯》。还是读原著吧,哪种译文也不适合乔伊斯的东西。 34、屠孟超、朱景冬、陈众议的译本是拉美文学方面可靠的翻译。 35、石枕川的俄文学翻译也不错。 36、石琴娥的北欧文学。《萨迦》真不错。语言简练,有韵致。 37、罗新璋的《红与黑》。罗玉君先生有老版本,不好找了。郝运的译本也不错。 38、李文俊先生的福克纳,另外陶洁也译过一点,也不错。她是北京大学外文系搞美国文学的大牌。 39、蒲隆先生的《项狄传》,很难译的书。 40、余泽民,冒寿福的伊穆雷。匈牙利文。 41、星灿的《好兵帅克》。萧乾先生有节译本。 42、柳鸣九先生译杜拉斯《悠悠此情》《长别离》《广岛之恋》漓江小开本。柳老是国内法国文学的研究大家。 43、吕同六先生的意大利作品。卡尔维诺、莫拉维亚都是其拿手好戏。 44、叶廷芳的卡夫卡。 45、魏育青的德文。杨武能先生的德文都很可靠,杨先生译的托马斯 曼的《魔山》很不错。 46、屠友祥用文言译罗兰巴特。屠友祥先生译罗兰巴特用半文言试译,简练有节奏,符合法语的音阶跳跃。不但意义毫不晦涩,而且能得文气。屠先生国学功底也很高。当然并非译作全都要用文言。 47、徐梵澄先生译尼采《苏鲁支语录》文言。徐先生的《薄伽梵歌》太棒了。 48、冯象译《贝奥武甫》、摩西五经。此人了不得。 49、绿原先生译的里尔克。我是后来才购得绿原先生的选本。(不过最近学界风传其译文问题很多,不忍猝读,有待深入检验) 50、戴望舒的洛尔伽。 51、张枣的德文功底极深。其人闲散,只散译了特拉克尔几位诗人的作品。先刚译过特拉克尔的诗,也很好。德文东西翻译过来要有力度。北岛谈过,其实中文用来翻译相当有优势。 52、赵罗蕤先生的《荒原》,国内唯一公认译本,其他版本,个人觉得可以忽视。 53、朱雯的《西线无战事》。 54、潘岳、雷格的莫里森的《宠儿》。题目翻译的很巧。《圣经》原文并没有“宠儿”这个词。 55、北岛《时间的玫瑰》里翻译了不少人的诗歌。北岛只通英文。但是他中文语感好,能把别人翻译不好的改好了。 56、马振骋的高更的《诺阿·诺阿》、纪德。09年上海书店刚刚出了马先生翻译的《蒙田随笔全集》,也算得上大事一件啊。 57、许庆道、满涛的果戈理。 58、傅雷先生译文集。主译巴尔扎克。卞之琳、梁宗岱先生译文集也是各有千秋,各有莎翁剧本和歌德作品流传。 59、吴劳先生的海明威、《马丁·伊登》。 60、徐迟的《瓦尔登湖》。 61、方重或黄杲炘先生的《坎特伯雷故事》,方先生是英美文学和翻译界学界前辈,我的高中老师就是他武汉大学的学生,他的乔叟是散文译本,而黄的译本是诗歌译本,各有千秋。黄的译本算得上是近些年的翻译佳作了。 62、冯至先生的海涅。 63、叶君健的安徒生。 64、戈宝权俄文的译诗。 65、余中先等人的贝克特。王东亮的《劳儿之劫》。袁筱一,桂裕芳都是法语翻译界的大牌。 66、周克希、徐和瑾、译林组织的一批人,三译《追忆失去的时间》。前两人用的版本更好。徐和瑾在他翻译的莫洛亚的《普鲁斯特传译后序》中有介绍。最近南京大学许钧也译过一个译本。 67、朱生豪、梁实秋、孙大雨译莎士比亚。朱得美、梁得义、孙得声(孙以诗体译,因莎士比亚本用无韵诗写作,而非纯粹散文体,故孙求音律,妙不可言,但也有斧凿痕迹。李尔王译作黎峫王,乃求声。)。方平先生也重译了莎士比亚,恢复了很多朱译中没有的猥亵语言。四人共得骨。髓要靠自己领会了。田汉似乎也译过,未经眼。 68、楚图南译惠特曼。楚先生译希腊神话自然好了。 分国别列表:俄国《战争与和平》-- 草婴,短期无法超越。(可惜由于草婴先生撤版,已不能出了。)   《战争与和平》-- 高植,也很好。(上海译文八十年代)  《战争与和平》-- 刘辽逸,人民文学版。  《安娜卡列尼娜》-- 草婴   《安娜卡列尼娜》-- 罗稷南(三联)  《复活》-- 汝龙   《复活》-- 草婴,这两个译本都是经典。  《前夜》-- 丽尼   《贵族之家》-- 丽尼   《父与子》-- 巴金   《卡拉玛佐夫兄弟》-- 耿济之  《罪与罚》-- 朱海观 王汶   《白痴》-- 南江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南江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刘辽逸楼适夷 陆风  《高尔基短篇小说选》-- 瞿秋白巴金 耿济之 伊信   《猎人笔记》-- 丰子恺   《猎人笔记》-- 冯春,未知如何。  契诃夫作品 -- 汝龙   《当代英雄》-- 翟松年《静静的顿河》-- 金人  《普希金诗选》-- 查良铮、戈宝权  《家庭的戏剧》-- 巴金   《死魂灵》-- 满涛   《一个人的遭遇》-- 草婴《阿列霞》-- 蓝英年   《日瓦戈医生》-- 蓝英年 张秉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梅益  《谁之罪》-- 楼适夷   《苦难的历程》-- 王士燮《往事与随想》-- 巴金,上海译文79年版。      分国别列表:法国《悲惨世界》-- 李丹 方于,短期无法超越。 《悲惨世界》-- 郑克鲁,也很好。 《巴黎圣母院》-- 陈敬容   《海上劳工》-- 陈筱卿   《笑面人》-- 郑永慧   《笑面人》-- 鲁膺,上海译文,也相当不错。《九三年》-- 郑永慧   《冰岛的凶汉》-- 陈筱卿   《雨果诗选》-- 程曾厚   雨果戏剧 -- 许渊冲   《包法利夫人》-- 李建吾,短期无法超越  《包法利夫人》-- 周克希(译文),也很好。《约翰 克利斯朵夫》-- 傅雷  《欧也妮葛朗台》-- 傅雷   《高老头》-- 傅雷《幻灭》-- 傅雷   《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选》-- 郑永慧  《恶之花》-- 钱春绮,最近大家多看郭宏安作品,感觉也不错。上次郭先生来做的讲座,挺好。  《茶花女》-- 王振孙《红与黑》-- 郝运   《巴马修道院》-- 郝运  《都德小说选》-- 郝运   《一生 漂亮朋友》-- 王振孙  《吉尔·布拉斯》-- 杨绛   《莫里哀喜剧六种》-- 李建吾 《娜娜》-- 焦菊隐《基督山伯爵》-- 蒋学模     
分国别列表:德国《浮士德》-- 郭沫若,1959年人民文学版   《浮士德》-- 董问樵,1983年复旦大学版   《浮士德》-- 钱春绮,1982年上海译文版   《浮士德》-- 绿原,人民文学版  《少年维特之烦恼》-- 郭沫若《席勒戏剧诗歌选》-- 钱春绮等  《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 冯至姚万昆       分国别列表:英国《唐璜》-- 查良铮   莎士比亚戏剧 -- 朱生豪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卞之琳  《傲慢与偏见》-- 王科一   《孤星血泪》-- 王科一   《牛虻》-- 李俍民《卡斯特桥市长》-- 侍桁   《性心理学》-- 潘光旦   《雪莱抒情诗选》-- 查良铮   《一九八四》-- 董乐山   《鲁滨逊漂流记》-- 徐霞村《德伯家的苔丝》-- 张谷若   《无名的裘德》-- 张谷若   《还乡》-- 张谷若   《大卫 考坡菲》-- 张谷若   《呼啸山庄》-- 张玲 张扬《名利场》-- 杨必,不过最近都是看荣如德的译本比较多 《傲慢与偏见》-- 张玲 张扬  《福尔赛世家》-- 周煦良   《董贝父子》-- 祝庆英  分国别列表:其他各国美国:《永别了,武器》-- 汤永宽   《飘》-- 傅东华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王永年  《红字》-- 侍桁       西班牙:《堂吉诃德》-- 杨绛。还可看董燕生译本 丹麦:   《安徒生童话》-- 叶君健,短期无法超越。      挪威:  《易卜生戏剧选》-- 萧乾      奥地利:  《城堡》-- 汤永宽   《城堡》-- 高年生   《里尔克诗选》-- 绿原   波兰:  《你往何处去》-- 侍桁   《你往何处去》-- 张振辉,据说也不错。     意大利:  《神曲》-- 王维克   《神曲》-- 田德望  《爱的教育》-- 夏丏尊   《斯巴达克斯》-- 李俍民   《十日谈》-- 王永年   《十日谈》-- 方平 王科一   《约婚夫妇》-- 王永年   《约婚夫妇》-- 吕同六 捷克斯洛伐克:   《好兵帅克》-- 萧乾       保加利亚:《轭下》-- 施蛰存       希腊:《古希腊戏剧选》-- 罗念生 杨宪益王焕生   《伊利亚特》-- 罗念生 王焕生  《奥德赛》-- 王焕生   《悲剧二种》-- 罗念生   《伊索寓言》-- 罗念生   印度:《罗摩衍那》-- 季羡林   《五卷书》-- 季羡林   《摩诃婆罗多插话选》-- 金克木赵国华 席必庄 郭良均   《泰戈尔诗选》-- 谢冰心 石真郑振铎 黄雨石      日本:《源氏物语》-- 丰子恺   《枕草子》-- 周作人 林文月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契诃夫:如此的光明,如此的柔情
爱陀思妥耶夫斯基或高尔基甚于爱契诃夫的人永远也不能掌握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生活的本质,而且,远为重要的是,他们永远不能掌握普遍的文学艺术的本质。
——纳博科夫
契诃夫是19世纪80年代初开始写作的,那时他还是莫斯科大学医学系的学生,作品以幽默小品居多,都用笔名发表,用得最多的笔名是安·契洪特,因此也有学者把契诃夫创作的第一个时期称作“契洪特时期”。
这个时期也有公认的几篇传世佳作,如《一个官员的死亡》(1883)、《胖子和瘦子》(1883)。这两个尽管篇幅不长但人物形象刻画得极为鲜明的作品,也凸显了青年契诃夫一项道德诉求——“在人群中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日致弟弟米沙信)
“一个小官”在一位将军面前的恐惧,一个“瘦子”在一个“胖子”面前的谄媚,都是“在人群中”丢掉了“自己的尊严”。契诃夫怀着悲悯之情,摹写了两个小人物在所谓的大人物面前丧失“自己的尊严”的过程,让人悯笑,也让人思索。
契诃夫小说创作的新阶段是哪一个作品作为标志的?学界大致有两个选择。
一种观点是把《猎人》(1885)视为新阶段的开端。
这篇小说,一反先前的幽默小品笔法,开始有了气韵生动的抒情。《猎人》的开头是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一个酷热难耐的中午,空中没有一点云彩……被太阳晒枯了的青草,神情愁苦、绝望……森林默默地挺立着,纹丝不动,好像是用树梢往某处眺望着,或是在期待着什么。”
文学前辈格利戈罗维奇()读过《猎人》后,于日给契诃夫写信,对契诃夫的才华表示激赏,这是俄国文坛前辈对契诃夫的头一次眷顾和“发现”。
另一种观点是把《苦恼》(1886)视为契诃夫创作的转折点。《苦恼》一出现,人们发现:先前编写幽默故事的契洪特,变成了咀嚼人类苦恼的契诃夫。
《苦恼》的题词来自《圣经》:“我向谁去诉说我的痛苦?”小说主人公马车夫姚纳的儿子刚死去不久,他要把心中的丧子之痛向人倾诉,但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倾听他心中的苦恼,于是,姚纳最后不得不把他的全部痛苦诉说给那匹他饲养的小母马听。小说的结尾,竟是这样一句:
“小母马嚼着草,倾听着,朝自己主人的手上喷着热气……姚纳讲得出了神,把所有要说的话,统统讲给了它听。”
“人与人的隔膜”,后来成了20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契诃夫是这一文学主题的开启者。
契诃夫(),全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具有世界声誉的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巨匠、剧作家,与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契诃夫生于1860年,俄罗斯的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开始了。比契诃夫小三岁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自传《我的艺术生活》中这样开篇:“我于1863年出生于莫斯科,那正是两个时代交接的时期……我亲眼看到在俄罗斯出现了铁路……”
俄罗斯的现代化是从修铁路开始的。小说《灯火》(1888)的主人公阿纳尼耶夫就是个修铁路的工程师,而第一人称的“我”正“身处于一条刚刚开工修建的铁路线上”,那一片满地狼藉的工地,“被黑暗染成一种最单调的颜色,给这片大地平添了一种奇怪的、野蛮的景象……”
修铁路就需要枕木,就需要砍树。俄罗斯森林在这个现代化过程中遭遇到了空前的劫难,随之而来的,是河流枯竭、鸟兽绝迹。而契诃夫最早通过文学作品发出了生态危机的警告。从这个意义而言,《牧笛》(1887)也是一篇标志性的作品。
《牧笛》写一个田庄管家和一个会吹牧笛的老牧人在树林里的相遇,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树木少了,河水小了,鸟兽不见了。小说最后以悲凉的牧笛声终结:
“当牧笛的最高音颤抖地在天空中飘过,宛如一个哭泣着的人的悲鸣,他(即田庄管家)感到无比的痛苦,也为大自然的无序感到委屈。”
伴随着自然界的生态危机的,还有人的精神危机。契诃夫发现了一个当时还很少有人说清楚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因为贫穷而痛苦,但也有人因为拥有财富而痛苦。小说《出诊》(1898)就写了一个人因为拥有财富而痛苦的故事。
医生柯罗廖夫去到一个拥有五座厂房的工厂主家“出诊”,工厂主的千金小姐丽扎得了个怪病,任凭吃什么药都不见效。医生在这个工厂里盘桓了几天后终于明白,“她应该尽快摆脱这五座厂房和她可能继承的百万家产,应该摆脱那个每晚都监视着她的魔鬼……”
在表现物质与精神的冲突方面,《醋栗》(1898)也是个代表作。它写了一个因沉溺于世俗的物质享受而丧失了精神追求的庸人。这位名叫尼古拉·伊凡内奇的庸人,把一生的追求定位在能吃到自己庄园生长出来的醋栗。最后他如愿以偿了:“尼古拉·伊凡内奇笑了,他默默地瞧了醋栗一分钟,含着眼泪——由于激动,他一时说不出话来,然后他把一粒醋栗放进口中……高兴地说:‘多么好吃!’”
1890年,契诃夫作了一次艰辛的远行——到流放犯人聚居地萨哈林岛逗留考察了三个月零两天。带着从人间地狱归来的印象,他写作了《第六病室》(1892)。这个收治精神病人的“第六病室”,就是一个从精神到肉体奴役着良善的社会精英的“人间地狱”。
《第六病室》也许是契诃夫写作的调子最为灰暗的小说,这是因为必须让这个社会看清自己,为自己的黑暗害怕。少年列宁读完《第六病室》之后,甚至感觉到自己似乎也置身到了这个“第六病室。”
从地狱般的萨哈林岛归来之后,契诃夫更加感受到自由的可贵。
《套中人》(1898)也许是契诃夫的一个最有知名度的小说。那个“即便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出门,也穿上套鞋,带上两伞”的别里科夫,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套子”是个象征,象征着一切束缚着人的陈规陋习,这个“极力把自己的思想装在套子里”的“套中人”,实际上也是一个最最不自由的人。
书名:《套中人》
作者:[俄罗斯]契诃夫
译者:童道明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9
万幸,别里科夫后来死了,“套中人”的死亡,伴随着小说收尾时唱出的自由之歌:“啊嘿,自由,自由!甚至仅仅是对自由的某种暗示,甚至是对自由的微小希望,都能给灵魂插上翅膀,难道不是这样?”
契诃夫一般不给自己的作品作评价,但蒲宁的回忆录里却记录了一段契诃夫表示偏爱《大学生》(1894)的自白:“我算什么‘忧郁的人’……我算什么‘悲观主义者’?要知道在我自己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短篇小说就是《大学生》。”
大学生伊凡归家途中,走进了一个有母女两个村姑经营的菜园子。在烧得正旺的篝火旁,伊凡给她俩讲了耶稣受难的故事。母女二人听了之后都受到了感动,流出了眼泪,大学生因此受到了鼓舞,因为他由此想到“过去与现在是由一连串连绵不断、由此及彼的事件联系起来的”,想到那一千九百年前曾“指引过人类生活的真与美,直到今天还在连续不断地指引着人类生活”。
这是契诃夫的乐观主义。
契诃夫早期小说的知名主人公都是男性,从1885年起,他便越发关注女性形象的塑造,而且还发表了应该如何描写女人的心得体会:“应该这样描写女人,让读者感觉到您是敞开了背心,解掉了领带在写作。描写大自然也应如此。请把自由交给自己!”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用“如此的光明,如此的柔情”来形容契诃夫的形象特征。难怪契诃夫能写出像纳金卡(《玩笑》,1886)、阿纽塔(《阿纽塔》,1886)、米修司(《带阁楼的房子》,1896)等心灵如此美好的少女。还有那个让人爱怜的索菲娅(《大小瓦洛佳》,1893),还有愿意将“别人的不幸”当成自己的不幸的维罗奇卡(《别人的不幸》,1886),更不要说那个已经向着光明的新生活迎面走去的《未婚妻》(1903)的女主人公了。
随着女性形象的涌现,爱情题材也随之而出现。契诃夫的作品中,少有美满的爱情结局,像独幕剧《求婚》中的喜剧性的大团圆结局,在小说中少见。
契诃夫写得最让人动情的,倒是一些“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故事。如《薇罗奇卡》(1887),《带阁楼的房子》(1896)等。
如果要说契诃夫倾全力抒写爱情的小说,那就是《牵小狗的女人》(1899)了。但契诃夫并没有着墨去描写男女主人公之间的肌肤之亲。他着力要表现的,是当真正的爱情在人的心中萌生之后,人的精神会发生什么样的升华。
书名:《牵小狗的女人》
作者:[俄罗斯]契诃夫
译者:童道明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9
《关于爱情》(1898)也写了一个未获正果的暗恋在心的故事。只是到了男女主人公要分手的时候,才相互表白了爱情。这时,主人公才“怀着心中的灼痛终于明白:所有那些曾经妨碍我们相爱的东西,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不必要,多么的自欺欺人……当你爱着,对于这份爱情,你就得超越所谓的幸福或不幸、罪孽或善行的通俗观念,去作更高层次的思考,或者干脆不作思考”。
1960年,全世界都在纪念契诃夫诞生一百周年。俄罗斯作家爱伦堡写了本名叫《重读契诃夫》的书。爱伦堡从契诃夫的无以伦比的谦虚的秉性说起,认为契诃夫的简洁的文风也和他的谦逊的人格不无关系。
然后又说起契诃夫的无往而不可爱的善良,把“文如其人”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爱伦堡断言:“如果契诃夫没有他那少有的善良,就写不出后来他写出来的那些作品。”
1960年我初读《重读契诃夫》,并没有十分在意爱伦堡的这句断言,20年后当我重读《重读契诃夫》,才意识到了这句话的弥足珍贵。因为的确是这样的:不管我们阅读契诃夫的什么作品,我们都能感觉到在我们谈到的这些文字后,有一个可爱的作者的存在,感觉到有一颗善良的心在跳动。
童道明,1937年生于江苏省江阴县杨舍镇(今张家港市),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他山集》《俄罗斯回声》《戏剧笔记》等,主编《世界经典戏剧全集》(20卷),并有数种译著。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