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资江三桥冷江,谁有肉卖的,我要十个

娄底、涟源、冷江、新化、...我们的家乡居然这么美。
就这样爱上?
长按关注有更多视频
&阅读原文&娄底3000老板想和你交个朋友!
欢迎关注娄底最美的商业自媒体!娄底街-ldjiecn !感谢您的转发!
欢迎关注娄底最美的商业自媒体!娄底街-ldjiecn !感谢您的转发!
欢迎关注娄底最美的商业自媒体!娄底街-ldjiecn !感谢您的转发!
欢迎关注娄底最美的商业自媒体!娄底街-ldjiecn !感谢您的转发!
欢迎关注娄底最美的商业自媒体!娄底街-ldjiecn !感谢您的转发!
欢迎关注娄底最美的商业自媒体!娄底街-ldjiecn !感谢您的转发!
欢迎关注娄底最美的商业自媒体!娄底街-ldjiecn !感谢您的转发!
欢迎关注娄底最美的商业自媒体!娄底街-ldjiecn !感谢您的转发!
欢迎关注娄底最美的商业自媒体!娄底街-ldjiecn !感谢您的转发!
欢迎关注娄底最美的商业自媒体!娄底街-ldjiecn !感谢您的转发!
文/ 刘冬 1 周末,送孩子去学校,路上遇见一个熟人。她寒暄了几句,就开始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这次的成绩没
在北京挤地铁差不多已经成为每天早上最烦人的事情了吧?!但在国外的地铁里,却有着不一样的风景,看到这些帅比男模
张燕霞 读者 读者 点击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 小楼 的朗读音频 原标题《为自己确定一个精进的目标——从容向前》 文 | 张燕霞 女人最幸福的一生是人生层次不断上升的一生。不管是二十岁,还是四十岁,对我们来说都是当下最好的年华。我们应该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人生,知...
漳平小鱼网,感谢您的支持!爆料微信:xy7666565(奖红包)广告热线:5
今天我们继续跟随阿林的脚步,走进东海福满园,了解楼市现在的最新情况。
四川晚8点 四川晚8点 点上面
看下一条 一起看看视频介绍▼ 8、具有非凡品质,却可造福亿万百姓 它与别墅一样都有家有院,但却可建在城市中心任何地方,更方便人们上班、上学、休闲、医疗和出行,同时它比别墅居住更安全、更私密、视野更广阔、不荒凉和更有生活气息!...
桂林人注意!全市28条单行线都在这里……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 更多育儿知识!? 这里每天会有丰富免费的怀孕、育儿、安全、亲子、教育知识分享,快乐培育,
急救必备!这条微信也许能救人一命
不知不觉,微信已经陪伴我们走过6个年头,说不爱就假了,然而爱到深沉自然黑,有时候微信的某些功能又真让我们捉急
爱上娄底,爱上娄底街,娄底街 随心掌握全城!
感谢您的支持,请按照如下步骤取消屏蔽ABBAO的广告():查看: 7697|回复: 20
冷新合并,给娄底去一心患
|来自 - 湖南省娄底市 电信
和当官的来说可大可小,他们不会减少,官帽不会掉,待遇不会低。可对当地老百姓来说就不同了。
可以到新化老县城白溪看看再到新化现在的县城上梅上渡看看,那是什么差别。可以去冷江的老城区老县城------锡矿山陶塘街看看再到冷江街上看看它们的差别。如果可以再去禾青看看。这就是冷江的过去,现在,将来。老城----新城----合并后不是县城的地方就只是一个乡镇。那最多和现在的禾青差不多。禾青是冷江退城进郊厂矿迁入地,到处是灰和废水废气。可得到了什么。钱哪去了,修了些什么,修了几条路。禾青是全国百强镇冷江的主要镇,冷江除城区外最重视的地方,和城区相距10多公里与新化和冷江相距差不多,从来就属冷江无反心,可冷江于新化却是一个反例,合并一方会全力打压对方不会给对方翻身的机会的。就和娄底和冷江,冷江的地级市建于娄底,娄底会动用一切力量不使冷江翻身建地区一个道理。这就是将来。
合并设市,设什么市,地级 还是只有一座城的县级,是县的话,冷江早就是了,还合什么。地级还差不多。支持融城不支持合并。合一死一,对老新化人民是ram毁灭性的沉重打击和打压。
冷江也是个很有历史的地方哦
比新化更早,冷江为什么不唱旅游的歌呢,还有在网上新化的一个劲的说新化好冷江差,冷江人也要号召起来,灰污染是事实,但那是国家造成的,要国家补偿,不是冷江的过,冷江人民的过,要有目标,有对象。冷水江就是好就是要当地级市,新化小家子气,只想吞了冷江要冷江的钱把灰和癌留给冷江人民,比娄底人民还坏。他们只想要吞了冷江的钱升个半拉子直管县。冷江人民要高起点,要设区的市,本来我们就是个市了,还要那半拉子干什么。
发展旅游也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娄底是个有人文有历史的好地方,过去浪费了好多年,现在要大力发展。东有湖湘国藩西有梅山文化。建议新化以大熊山发展中华始祖蚩尤文化,并争取入中华始祖之列,(黄炎蚩,炎帝还是辛亥革命后才进入的);冷江可以以岩口梅山文化为主,岩口目前又是冷江新农村建设的主阵地,可以发展农家乐,可以在岩口(位于冷江与涟源正中间)建梅山文化园,梅王府(梅山蛮地的首府在冷江岩口,梅王苏甘响应中央号召并入宋朝疆域,梅山蛮地一分为二县安化,新化。新化建县后白溪为名义县城,实际梅王兼领新化县50多年一直在冷江办事,没去白溪上任)全国非物质文化--滩戏中心。以冷江的为正规。反应出梅山人不畏强权,不屈服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又是识大体服大局的文化(改地方入中央管辖)。兴建旅游线路和班车,有专有公路和汽车才能吸引人。
冷新合并如是一个县级那是没意义的,以前举过例的,两座城如只一座的话那么就如梅城迁东坪后梅城就没动力了。如洪江、黔阳合并搞的火拼(他们也是一个县分的二个县级,)如津市,澧县曾经也有个合并,津市(系澧县下一个镇)取消市级并入澧县,县里对津市另眼相视打压破坏。这些都是兄弟分家合后出来的茅盾。不可小视。我们都是老新化人,感情自觉比其他县市的人要感觉好的很,不过不能不想到冷新从第一次分家已60多年第三次分家已快50年了,也就是说就是本地人也是60岁以下的人也好久不为新新化人了。虽然我们也自诩为新化人,但这个新化只能说我们都是老新化人了。更何况冷江有近1/3的人是省内国内的移民及后代,他们很多是冷江建市后来到冷江的,在他们来后只有冷江,从来没有属于新化。1/3的人是从新化其他地方到冷江工作的,无疑他们是走运者,从农民当了工人。当时能来这里徐了当兵就是读书,也有些是有关系的人。其他本地人,只能当农民或招入市乡镇企业了,反到得益要少很多了。
合并不是地区级的话,坏处不少,一、财政,说白了钱。目前1、新化是国家级贫困县,有国家几个亿的扶贫款,数目不少。可以用来发展城建也可以给乡下修点路。还有税收有点优惠政策2、冷江目前搞了个资源枯竭城市,可以搞点移民款把矿山区域沉陷区搞个沉陷区移民把人口移到城郊发展城市。
合并后可能就没有了。一综合,一平均那么新市既不是贫困县又不是资源枯竭城市了。钱少了好几个亿不说,上缴的税那就不少了。
二、本来是亲兄弟因为只有一座城那就成了一个地方发展的大问题了,不是县的地方只会是乡镇级了,就和洪江市改为新洪江的雄溪镇一样那就会爆发大事了。县是有财税行政,乡镇级没财税没税务局也没行政权利。再加上上面不给钱反要收几个亿的倒算盘,那事就大了。
三、地盘太广,人口太多管理不便。人民出行办事不方便。
现在冷江名义上是个37万的小城市,但事实上却是一个经济上的人口百万中心。冷江周边的乡镇如田坪晏家石冲口‘化溪坪上还不都是去冷江,如不是必须去县里办事哪个会再多走一,二十多公里。坪上就更加这样了,去新邵那是6,70公里。对这些乡镇来说对当地县是偏远山区但从地理上他们却是冷江的近郊区。冷江城市(冷办)就直接和新化石冲口的村搭界,象桑梓的满竹等村他们更象是冷江郊区的人。只是户口没写上冷水江三字了。心理上他们也认为是冷江人。合并后不是城市的地方肯定会失落的。所以我们只合一个县不行要地级的。
三,历史风俗。大家都说历史相同,其实冷新有些风俗不同的。就说办喜事和过年冷江人千万不能吃豆腐说豆腐。这个风俗反到和涟源的相同。
四、地理。过去49年前新化在湘中(更不要说在娄底市)一党独大。周边没有其他县市。当时能有点实力的也只有锡矿山,但却属新化。现在看看周边又有多少,他们又有多少双眼盯着你,想你的肉和血。哪个没分过新化的地和人。不要小看不要不想。对于老新化人来说他们就不是一家人就和“异族”差不多。
但是对于冷江来说就是一家人,只是多座城市。县城是可以迁移的,新化从白溪迁上梅,再迁上渡。冷江不分出是不是可能会迁到冷江呢,所以说分二个县(市)对发展好,对老县城好不要担心县城地位不保。
五、语言。新化方言以冷江新化这俩座城为中心话音基本相同,但向四周发展是慢慢变化的。如果娄底没有的话就不会有娄邵语系在涟源没从安化分出不会有涟源话。但是现在我们必须承认这些。同理,冷江向涟源方向去一直在变音,冷江至少有好几个乡镇(包括晏家田坪)属于变音区或就是涟源话。现在有冷江阻挡,这些地方不会去想当涟源人。曾经涟源就诱骗过冷江的铎山、渣渡(距离涟源才数公里,离冷江近30公里,想想再加20公里他们愿意吗,现在很多人都跑去涟源了。而冷江本土当官的很多人是这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主要资金也是投在这里)去当涟源人的历史。涟源本来就是四县分出,再要求分点又如何。因为冷江目前的历史和经济,冷江人都满意做个冷江人做个老新化人。可没冷江没冷江城后那为什么不去语言相近地方更近的涟源城10几20公里的地方而要到几十公里外的从来没去过视己为异类的另一座城。同理坪上,龙溪铺的人为什么要去呢反到到一个几十公里外的城市去。而不去涟源不去新邵,邵阳,这座城距离和去这些地方都要远了。因为现在到冷江才10几公里可再加10几20公里就不同了。晏家田坪到冷江1、20公里再到新化又加1、20公里还不如去涟源了。
六,地盘太大周边县要求分地,本来新化人的地都给别人当了嫁衣了。人民老不满了。可是没法,你太大了。西边隆回,溆浦要分你的水车,东边涟源要分你的铎山,晏家各乡镇。
都有理由,水车过去属于过隆溆。而东部半个冷江讲的是涟源话晏家田坪都划过地盘给过涟源,并且这些地方到涟源比到新化近的多方便的多,老百姓也想过去。最重要的是冷江是湘资分水岭,娄底,涟源的母亲河涟水(涟源)的真正发源地(冷江叫涟源还很合适的。冷江和新邵是涟源发源地,观音山为源头。)
所以合并后,这个新市地盘不但不会多可能会减少很多,人民不是凝聚了还是分离了,兄弟不是亲了而是仇了。
可能涟源就是真正的涟源了,还反过来新涟源会来争梅山文化了(因为他争不过娄底,娄底想他的东部了,现在涟源主要以经商文化,湘乡文化为主)。在冷江,冷江人民和政府一直至力于梅山文化发展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但从来不张扬。也不和邻居争功取利。反观新化,隆回,安化还有所谓的地级市娄底市,邵阳,益阳开头研究泛力,有成果了都来争头功了。想当时第一届梅山文化节后就没哪个地级市愿意再开第二次。娄底益阳的当官的要么当时拒绝要么含糊其辞。可能新化三合汤也不是新化的了那是涟源三合汤了,冷江铎山是老新化出了名的牛市牛加工地方。三合汤做的好好吃,牛全席不到铎山你就不能说吃牛全席。
先说这些了,大家探讨探讨,怎么做强我们这块地发展好我们这两座城市。
|来自 - 湖南省娄底市 电信
如果设县级市,不支持合并!设地级市就支持!
梅王府(梅山蛮地的首府在冷江岩口,梅王苏甘响应中央号召并入宋朝疆域,梅山蛮地一分为二县安化,新化。新化建县后白溪为名义县城,实际梅王兼领新化县50多年一直在冷江办事,没去白溪上任)全国非物质文化--滩戏中心。以冷江的为正规。
|来自 - 湖南省娄底市 电信
新化旧县址变迁史话
&&现在新化的白溪镇何思管区,是宋熙宁五年(1 072年)置县的地方,县址夹资江两岸。1950年11月,我和刘友田(1)同志进驻“土改”时,叫旧大乡,元、明、清至民国叫旧县乡。旧大乡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名字。沉埋九百余年的土地上,依然能见到历史的遗迹,有城墙基石,四门落向,一条整齐的石板路直通琅塘延伸至溆浦,东门外有第一任县令杨(阳)勋的墓。“土改”时的旧大乡包括41个村落,从白溪镇过河的黄泥铺数起,有何思(何家坪)、黄土瑕、大官溪、张家窑、湾田里、庙门前、张家台、何家湾、大山湾、枉山、卿家山、湾山、筲箕湾、佛必知峁上、育林坳、小田、黄板桥、花屋垣、彭下村、黄皮凼、何家坳小关溪、谢家峁、蜈蚣溪、田井马家、樟树下马家、大龙山、杨家坊、背春湾、龙船亭子、吴家台、廖家、廖家垴、芭蕉垴、官子台、龚家院、小溪、箢箕坪、佛基岭、中家庄、东门山。旧县衙门坐南,朝东北,四门紧锁,现有东门山南门前、西比溪、北沙洲、旧县村之名。本文以历史人物、传承地名为依据,推测整理。
& && &1072年,湖南转运副使蔡煜向朝廷禀:对梅山应以‘怀柔的方法,使之归顺朝廷。同年12月20日,北宋朝廷采纳了蔡煜的意见,于是章悖未费吹灰之力,便将梅山纳入了北宋的版图,“统一了中国”。在白溪慈云庵召开的最后一次纳降移交清册、置县(郡)地点会议中,参加会议的人员有:朝廷军政方有章悖。引、蔡煜、郭正祥、毛渐鲥、张颉明、吴居厚础、晁补之、戴千胜,梅山土著有苏甘‘苏子旺、十峒土司(均无名),佛教方有颖诠长老、顿慈云幻,会议主持人蔡煜、章悖作开发梅山以来的战绩报告,苏甘作移交清册的发言。章悖是个才子,他把开发梅山说得条条是道,处处是德,不战而得地千里;苏甘俯首称臣,将梅山版图拱手奉至蔡煜。其图东接潭(宁乡司徒岭),南接邵(湘乡佛子岭),西接辰(邵阳白沙寨),北接鼎澧(益阳四里河),下附田260436亩,主、客户14809户,19089丁。以上两个议程结束之后,蔡煜提出置县地址的讨论。这是苏甘没有想到的事,他以为纳土投降有功于朝廷,且章悖曾经承诺过,只要归顺了王化,仍由他主宰梅山,一切都不会有变。当听到有人说要作三个县、两个县争论不休时,他才苏醒过来,问章悖:&&“你说归顺了王化,一切不变,那么,县郡是否应在土朱,章悖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小声对苏甘说:&&“如果县址设在土朱,你的领地九岭十八坡就会被瓦解,不再归你私人所有。县城境内寸土都属县郡管,县郡不在土朱,你的私人领地依然存在,但不管县址定哪里,你的领导权都一样,以瑶治瑶不变,我可代朝廷保证。”苏甘喏喏而悟,顿首拜章悖说:&&“听从大官人裁定。”土朱置县是不能成立的,十峒土司亦极力反对,说要用 称土的重量的方式来作决定。郭正祥火了,说:“哪有闲工夫等待你们来称土,县址问题只能由章节度使说了算。”蔡煜断然道说:&&“那就以今天的会议地址为县郡吧,何必思议。”这就是县址名“何思”的起因。蔡煜接着阐述理由:一、可以作为纪念这次会议的史迹;二、这里风光秀丽,民纯厚朴,一派生气景象;三、有资水为天然屏障;四、颖诠长老与顿慈云有功于梅山开发;五、河对岸白溪是天然港口,可“门泊东吴万里船”:六、小镇物阜民丰,豆腐甲天下;七、交通方便,是通往潭州、邵陵、辰州、鼎澧的中枢;八、是渔猎生活的丰富地带。蔡煜说得皆大欢喜,苏子旺对苏甘说:“哥哥这里确是很好,你可以照顾两头,到乐安冲(地名,在今荣华乡境内)也近,来去都好乘船。”于是,县址问题当即定了下来。至于置一个县,还是作两个县、三个县,毛渐提出来讨论,张颉说:“我对梅山了解较多,一个县是大了,三个县太小了,最好是作两个县。县名在这里定下来,叫新化、安化。”蔡煜说:&&“很好,很好,很有时代意义,只是安化的县址问题,由毛渐回去与土司商议,这里就不作讨论了。”故安化建县,比新化晚了一个年次,到宋熙宁六年(1073年)四月才置县,由毛渐任第一任县令。新化由荪甘执掌,兑现了章悖“梅山人治理梅山”的诺言。五十四年之后,宋朝才正式任命县令,委派阳勋来担任此职。
& & 本文想探讨的问题是,宋熙宁五年(1072年),为什么要在白溪何思置县,这是新化历史上的一个谜。于此,笔者讲一个从小听来的传说,它与慈云庵有关。宋熙宁四年(1071年)冬,蔡煜、章悖派高僧颖诠长老进入梅山说法,瓦解顿汉凌、扶汉阳余党的势力,’史称“怀柔法招纳梅山”。颖诠从益阳得张颉的指点:“右甲首领顿汉凌有一女,名顿慈云,年方二十一,聪明伶俐,花容月貌。一身武艺。父卒,誓为父洗清冤孽,普度众生。在白溪独山结草为
庵。你可前去找她,必事有成。”故颖诠从益阳直往白溪,登上独山,谒见顿慈云。顿慈云九年面壁,终日默默,苦于没有高僧传授法旨。突见长老慧眼圆圆,袈裟楚楚,锡杖生辉,知是僧官,忙从蒲座升起。颖诠早已解下斗篷,整衣合掌,吟道:“水火相搀各有缘,慈云方释老颖诠。茫茫四海如来侣,难得真经玉传。”顿慈云听得分明,顺口答道:“人天相接,两得相见。”这句偈语把颖诠难住了,不敢在顿慈云面前乱施口舌,便直言不讳地将蔡煜、章悖、张颉之意告诉了她,请她解救生灵,支持苏甘纳土归顺朝廷,圆出家人之目的。顿慈云欣然领命,随颖诠拜见了章悖,并随同遍游梅山大小寺庙。十峒土司,所到之处,钟鼓相迎。被杀怕了的梅山瑶民,谁不想过安静太平的日子?意遂民愿,颖诠长老、顿慈云也圆满完成了章悖的计划,功德可谓大也。
&&慈云庵坐落于独山(海拔300米)之巅,山下是资江中游最深潭处。相传七十二根谷箩索没有吊到底,有海带飘流奎五华处的西坡滩,后名“流叶滩”(阳勋死后改名“流泪鼙”)。山上紫竹青松,原是顿汉凌的草庐。顿汉凌罹难后,女儿顿慈云,立起观音大士像,身许空门,招引了远近善男信女前来拜佛,便以草庐为庵。其庵不大,殿堂森严、神像齐全,观音菩萨端坐莲台,右手曲臂向上,作施无畏印,左手下垂作与愿印。释迦牟尼像、地藏菩萨像、药王菩萨像分列左右。殿堂两侧,是护持佛法天神、帝释天、诃利帝南、.紧那罗、坚牢地神、摩醯首罗天、大功天,金刚密迹、大摩利支天、月宫太阴、菩提树神、大梵天、散脂大将、鬼子母、韦驮天神、星宫月府、四臂动天、大辨才天、日富太阳、娑竭龙王、阎摩罗王、顿汉凌。拜佛者常问:其他寺庙都是十八罗汉,为什么慈云庵是二十诸天加顿汉凌像?这是顿慈云别出心裁,把父亲视同护佛神。从庵的上联,可知置县后顿慈云的悲痛心情:斋鱼敲落鹅洋(地名,在东门山对面)月觉觉觉觉先觉后觉无非觉觉;法钟撞破早知塘(地名,又名早子塘,在东门山下)空空空空色空相空总是空空。庵门东向,掩映在白云之间,香炉如鼎,耸立庭前,俯l临资水,有孤寺插清流之感。从山脚上庵堂,仅两条小路,南面一条,较为平坦;西面一条,需攀岩绕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故章悖选择此地开会,好施保卫。
& & 县址定了下来,章悖喜作《梅山歌&:“开梅山,开梅山,梅山万仞摩星躔,扪萝鸟道十步九曲折,时有僵木横崖巅,肩摩直下视南岳…,回首蜀道犹平川,人家迤逦见板屋’火耕硗确多畲田,穿堂之鼓当壁悬,两头击鼓歌声传。长藤酌酒跪而饮,俩物爽口盐为先。白巾裹髻衣错结,野花山果青垂肩。女呤丁口渐繁息,世界虽异如桃源。熙宁天子圣虑远,命将传檄令开边。结牛货种使开垦,植桑种稻输缗钱。不持寸刃得地一千里,王道荡荡尧为天。” 章悖是高兴了,但在顿慈云听来却泪如雨下。因为纳土归视南岳:古大熊山之“熊山古迹”是南岳殿,后迁衡山。 顺后的瑶苗民族,竞成了要用绳子牵着种田植桑的人了,要承担向朝廷输送粮钱的奴隶,因而忧忧隐遁,以后再无传闻。慈云庵却香烟笼罩,特别是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十月十九,更是热闹非常。新中国成立前夕,庵堂事务由会亲和尚的母亲成氏主持。
& &会亲姓封,幼时便聪敏异常,经书一看就懂,诵声优雅,故信士游人都颂他为“小和尚”。小和尚善功诗,新中国成立后弃僧还俗,与资本家寡妇结了婚,隐瞒和尚历史参加了教育。20世纪50年代,两次被评为“群师模范”。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2年移民城步县,90年代病故。他有吟白溪诗云:天宝物华缀北溪,中年强仕夜郎西。后生可畏交车笠,一饮何劳具黍鸡。日历翻残春与夏,游鞋踏遍楚和齐。梅山广有稽仙鹤,庄诵德禽到晓啼。”内心深处,他依恋着佛门,依恋着梅山,依恋着慈云庵,自豪“咳珠吐玉”。传言,会亲为人古怪,化斋至施主人家,见戴表、耳环、镯子的,便拂袖而去。此节赘述为说明慈云庵的历史绵延久。1958年“大跃进”,庵堂被毁,现只存残碑。
& & 置县后的苏甘,从不来何思上任,依然守在朱,朝廷也不闻不问,直到他老死。宋政和三年(111 3年),才派欧阳勋前来担任第一任县令。阳勋是欧阳修后商,是有政见有才干的人,他到何思,见此地气象萧条,便从各地调来十一匠(即木匠、锯匠、瓦匠、石匠、弹匠、鞋匠、织匠、雕匠、罾匠、阉匠、武匠),又从江西请来两名铁匠,兴农活,制犁耙,引进各种先进工具。如犁田不翻坯,人和牛都很费气力,唯白溪地区,在犁尖上安装了一个“一”字形的犁头箍,这种箍安上后,犁田如掀书页,坯翻得光滑整齐,很美观。千百年来,农民一直使用。在阳勋的努力下,何思建起了八大院,采取江西建筑规模,每院开六处天井,故有“四十八个天井”之遗名,院落门庭金雕玉砌,故有四十八道金石门之号。有半月形的石桥两座。在慈云庵的基础上,又新建两座庵堂在东门山左右,以供学府之用。开设仙洞两处,供旅游玩赏。阳勋是一个讲究地理山水的人,他认为白溪何思置县,是章悖懂地舆,而不是爱慕顿慈云。原因有十:
& & 1.白溪在熊山脚下,史上有名,黄帝曾登熊山,司马迁在《史记》里,熊管三湘,故称“熊湘”。宜置郡之地也。2.在对岸十华里有麒麟狮象,镇守山门,永镇衙门吉祥。3.有三溪之水朝县衙送来,有朝贡之象。4.资水如带,环抱全城,水归湖海,发达无疆。5.县衙左首有深潭,潭生海藻,谓陆地生海藻为吉祥之物。6.县衙前面,是金沙洲,相传有一群金鸭,任何洪水浸不到顶,洲随水涨。(在资江柘溪未建电站筑坝之前,此景依然)。7.城下水流十里有石连富,日夜发出“富啦富啦”的吼声。8.东屏山上有慈云庵,在县的上首衬托县府衙门是佛地;东屏山下有“通天学府”(“纯奎寺”)。9.有独山(建县后称东门山)为屏障。10.陶瓷盛产地,茌宋代,陶瓷是先进的科学产品。
& & 阳勋雄心勃勃,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逼近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落入金人之手,钦宗逃亡江苏。阳勋是爱国之心拳拳,大举招兵买马,利用梅山瑶民的英勇,北上勤王,荷戈裹粮,行至襄阳(今湖北襄阳县张湾镇),病死军中,民扶棺归葬石马二都(当时县城何思)东门山下。史载:杨(阳)勋有善政于民。今有杨(阳)勋墓。20世纪的60年代,开荒者把坟挖破,墓碑被丢弃(据说县文化局收存了的)。实地坟基完整,糯米浆拌石灰为原料,大青砖砌冢。可见,当时的殡葬是很坚固结实的。砌冢的青砖有两种,一种砖长30.7厘米,宽14厘米,厚7厘米,重11.6市斤;另一种长25厘米,宽15厘米,高3.4厘米,重5市斤。新化对古墓的传承说法是“唐朝瓦,宋朝砖”,阳勋墓是殡葬历史的见证,只是历经近千年 风雨的侵蚀,无人修葺,已为一堆荒草,亏得如今已引起了政府的重视。
& & 杨(阳)勋死后,宋绍兴二年(11 32年),朝廷派蒋允济、接任。蒋是一个阴阳家,年轻气盛,认为前任县令客死他乡,·是县城的地理犯忌,他的理由有七:
& & 1.衙门开向,处资水西流。2.言海藻外露,是不祥之兆。3.城西之名西坡溪,隐含夕阳西下之意。4.东门山压在城头,不能喘气。5.对岸溪水如箭,直射城门。6.石连富之水声咆哮,是恐怖之象。7.每年洪水浸犯县衙,常改河易道呈不安定稳固之象。
& & 有此数忌,何以置县?蒋允济赌气,要迁移县址方上任。隔河在白溪办公,不进衙门。这样坚持三年之后,朝廷无奈,怕再起“瑶”风,只好同意他迁移县址。新化建县九百余年,城内未遭水火兵燹。1949年洪水,1996年洪水,浸至城围,四门见水,都在一个离城门三尺的位置上,未进城门。那时,没有测量仪,为何如此准确,可见蒋允济对地理勘测之科学。1944年,日本鬼子侵入新化,从洋溪避县城而去,真可谓福地。
(原载《白溪风情》)
& &&&[4]土朱:现在的冷水江市岩口铎山一带。
|来自 - 湖南省娄底市 电信
如果设县级市,不支持合并!设地级市就支持!
梅王府(梅山蛮地的首府在冷江岩口,梅王苏甘响应中央号召并入宋朝疆域,梅山蛮地一分为二县安化,新化。新化建县后白溪为名义县城,实际梅王兼领新化县50多年一直在冷江办事,没去白溪&
|来自 - 湖南省娄底市 电信
翻开一段尘封的往事,曝光一桩打压的恶行,为一个城市的沉浮鸣冤!
& & 冷水江,位于资水中游、湘黔铁路中段,湖南省地理几何中心。是湖南第8个设市城市,设市历史比郴州、怀化、娄底、永州、张家界都早。1950年6月设立锡矿山特区(县级),直属邵阳专区。1960年2月设立冷水江市,1962年10月在国民经济调整中撤销市建制,1969年10月恢复市建制。
& &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冷水江市青山环抱,资源丰富(锑、煤、铁、天然气等),水量充足(资水穿城而过),交通便捷(当时湖南仅有京广、湘黔、枝柳3条铁路),经济发达(与邵阳市工业产值旗鼓相当),且位于目前娄底市辖区域的地理中心,完全具备成为省直辖地级市的地缘条件。1960年建市伊始就按地级市架构配备领导干部,1969年恢复市建制后,湖南省委对冷水江市的发展寄予厚望,期望打造第二个象株洲市一样的工业大城。第一任市委书记(彼时称革委主任),由建造了湖南第一工业大城的株洲市委书记马壮昆直接调任,后调任省交通厅厅长。继任者周政为邵阳地委副书记兼任冷水江市委书记,后调任株洲市委书记,官至副省长。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期,鲁平益在冷水江市委书记任上调任张家界市市长,张昌平由团省委副书记调任冷水江市委书记,后调任常德市市长、岳阳市委书记、厦门市市长、福建省常务副省长。
& & 对于湖南来说,冷水江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解放前锡矿山地区10万产业工人的盛况推动了湖南近代工业的发展,作为资源富集地区,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市场经济时代,在国家统一布局的城市产业分工中,冷水江市始终都扮演着全省重要能源、原材料工业的角色。煤炭、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产品大规模输出,为湖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支撑,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与此同时,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冷水江市,又不可避免地承受了环境破坏的巨大伤痛。这种行政干预造成的城市产业定位的硬伤,至今仍然给冷水江市带来刺痛。不是冷水江市不想转换角色,而是长期的行政打压逼迫冷水江市无法改变奉献者的地位。
& & 资源型城市发展成为中心城市有许多先例,冷水江市也并不是没有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机遇,只是这些机会被一而再、再而三地人为剥夺,而与其失之交臂。冷水江市行政管理体制变换的曲折历史,在湖南行政区划史上绝无仅有,十分奇葩。有行政区划专家感叹,冷水江市没能升格为地级市,是湖南行政区划史上的悲哀!
& & 冷水江市的行政区划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隶属邵阳地区,第二个阶段是隶属涟源地区(后改名娄底地区)。
& & 第一个阶段:1977年9月前冷水江市隶属邵阳地区,冷水江市基本上得到了公正的待遇。由于冷水江市经济的迅猛发展,邵阳地委认为冷水江市升格的时机已经成熟,积极向省委汇报行政区划变革事项。1974年3月,中共湖南省委决定邵阳市、冷水江市升格为地级市,并以湘办函[1974]12号批复邵阳地委,“邵阳市、冷水江市改为省辖市问题,在国务院未批准之前,同意两市领导干部按低于地级、高于县级配备”。当时正处文革动乱高峰期,事情一拖3年,拖而不决,最终无疾而终。
& & 第二阶段,冷水江市隶属涟源地区(后改名娄底地区),冷水江市的恶梦由此开始。此阶段又可细分为4个分阶段:
& & 第一分段:1977年—1979年。由于邵阳市、冷水江市升格为地级市的事情无疾而终,省委决定邵阳地区一分为二,其目的是实现邵阳市与冷水江市分治。新划出的地区包括冷水江市、新化县、新邵县、邵东县、涟源县、双峰县,冷水江市地处6县(市)地理中心,是唯一的设市城市且经济发展鹤立群鸡,可谓为冷水江市未来成为直辖地级市而量身打造,冷水江市理所当然成为行署驻地的首选。新设地区筹建工作组来冷水江市沙塘湾,沿资江两岸实地勘察行署驻地选址,并拿出了可行的建设方案,省里为此投巨资在冷水江市沙塘湾修建了与长沙市湘江一桥等宽(24M)的冷水江市第一座跨资江大桥——金竹山大桥。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行署驻地最终没有选址冷水江市,而选择了偏居一偶的小镇——涟源县娄底镇!据了解当时实情的老人回忆,新地区筹建组有一个主要领导为涟源人,为了服务涟钢建设,涟源县娄底镇曾经于1960年短暂设市1年半后撤销,而此人曾担任娄底市首任领导,念念不忘要恢复娄底市建制,强行决定行署驻地暂时设涟源县蓝田镇,地区名称定为涟源地区。行署两年后搬迁娄底镇,并于1979年设立县级娄底市。个人意志凌驾于集体决定,行政决策史上竟然发生这样的事情,简直匪夷所思!估计此人为军代表,那种年代大老粗式的军代表能量很大!
& & 第二分段:1979年—1982年。冷水江市自建市以来一直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发展势头强劲。未能设为行署所在地对冷水江市的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但借助优越的条件和基础,冷水江市经济发展仍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远远超出县级娄底市,保持龙头老大地位。由于娄底无大江大河,缺水缺电严重,经济基础薄弱,不具备发展成为中心城市的地缘条件,建设娄底市本身就是行政决策错误,是对党和国家不负责任的极大浪费,国务院于1982年撤销娄底市。继1982年邵阳市终于升格为省辖地级市之后,决策者终于记起了受冤的冷水江市这一孪生兄弟。1983年3月,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并报国务院原则同意(湘政发[1983]25号),冷水江市升格为省辖地级市,管辖2县(新化、涟源)、2区(城区、郊区)和代管辖1市(恢复县级娄底市)。此项建制虽已宣布,但涟源地区行署一班人居然以冷水江市没有办公场所为由,拒不来冷水江市行使地级市管辖权!采取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惯用手法,寻求高层支持。因为人为因素的阻碍,居然最终未予实施!且于1983年7月更名恢复娄底地区,邵东县、新邵县回归邵阳市!此种乱象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1983年,更让人匪夷所思!
& & 第三分段:1984年—1999年。生生剥夺冷水江市的地级市地位,死守着当时还一片荒芜的娄底市,使得冷水江市与娄底地区的矛盾日深,几乎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为了缓解矛盾,安抚受冤的冷水江市,1986年1月省政府以湘政办发[1986]3号文批复,怀化、冷水江市享受相当于省直辖市的经济管理权限,从1986年起实行省计划单列管理。行署不是一级政府,只是省政府派出机构,没有独立的财税收入,娄底地区对冷水江市的打压还不能达到过分的程度。行政管辖依旧,但经济管理独立,省计划单列管理使得冷水江市经济发展继续领跑娄底地区,这一状况持续到娄底撤地设市。
& & 第四分段:1999年至今。两次未能实施省直辖地级市建制,对冷水江市的发展造成根本性的打击。特别是1999年娄底撤地建市后,省计划单列市管理体制消失,在市管县体制的疯狂劫持下,冷水江市的优势逐渐被消磨殆尽。交通干线不让从冷水江市过,洛湛铁路、二广高速的娄冷之争直接惊动了国务院,省委下死命令不准冷水江市再争取;重大项目不布局冷水江市,抢走冷水江市的棉纺厂,钢铁深加工项目布局到涟钢;税收疯狂掠夺,冷钢、资氮等省属企业的地方税收被娄底分走一半;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布局娄底,排污费扣留,值冷水江市环境治理任务重于不顾;凡此种种,皆拜市管县体制所赐。冷水江市自此渐渐被娄底市超越,目前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已经明显落后于娄底市,可以说是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造成了冷水江市的塌陷!
历史的磨难,锤炼了不屈不饶的冷水江人。在与强权政治的抗争中,冷水江市在重压之下,仍然挣得了连续10年位列湖南经济10强县市的荣誉,2007年甚至逼近长沙3小虎,排名第4位,是大湘西地区(湘西、怀化、邵阳、娄底)唯一的入榜县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得到了国家的扶持,成为全国示范城市。
|来自 - 湖南省娄底市 电信
翻开一段尘封的往事,曝光一桩打压的恶行,为一个城市的沉浮鸣冤!
& & 冷水江,位于资水中游、湘黔铁路中段,湖南省地理几何中心。是湖南第8个设市城市,设市历史比郴州、怀化、娄底、永州、张家界都早。1950年6月设立锡矿山特区(县级),直属邵阳专区。1960年2月设立冷水江市,1962年10月在国民经济调整中撤销市建制,1969年10月恢复市建制。
& &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冷水江市青山环抱,资源丰富(锑、煤、铁、天然气等),水量充足(资水穿城而过),交通便捷(当时湖南仅有京广、湘黔、枝柳3条铁路),经济发达(与邵阳市工业产值旗鼓相当),且位于目前娄底市辖区域的地理中心,完全具备成为省直辖地级市的地缘条件。1960年建市伊始就按地级市架构配备领导干部,1969年恢复市建制后,湖南省委对冷水江市的发展寄予厚望,期望打造第二个象株洲市一样的工业大城。第一任市委书记(彼时称革委主任),由建造了湖南第一工业大城的株洲市委书记马壮昆直接调任,后调任省交通厅厅长。继任者周政为邵阳地委副书记兼任冷水江市委书记,后调任株洲市委书记,官至副省长。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期,鲁平益在冷水江市委书记任上调任张家界市市长,张昌平由团省委副书记调任冷水江市委书记,后调任常德市市长、岳阳市委书记、厦门市市长、福建省常务副省长。
& & 对于湖南来说,冷水江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解放前锡矿山地区10万产业工人的盛况推动了湖南近代工业的发展,作为资源富集地区,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市场经济时代,在国家统一布局的城市产业分工中,冷水江市始终都扮演着全省重要能源、原材料工业的角色。煤炭、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产品大规模输出,为湖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支撑,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与此同时,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冷水江市,又不可避免地承受了环境破坏的巨大伤痛。这种行政干预造成的城市产业定位的硬伤,至今仍然给冷水江市带来刺痛。不是冷水江市不想转换角色,而是长期的行政打压逼迫冷水江市无法改变奉献者的地位。
& & 资源型城市发展成为中心城市有许多先例,冷水江市也并不是没有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机遇,只是这些机会被一而再、再而三地人为剥夺,而与其失之交臂。冷水江市行政管理体制变换的曲折历史,在湖南行政区划史上绝无仅有,十分奇葩。有行政区划专家感叹,冷水江市没能升格为地级市,是湖南行政区划史上的悲哀!
& & 冷水江市的行政区划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隶属邵阳地区,第二个阶段是隶属涟源地区(后改名娄底地区)。
& & 第一个阶段:1977年9月前冷水江市隶属邵阳地区,冷水江市基本上得到了公正的待遇。由于冷水江市经济的迅猛发展,邵阳地委认为冷水江市升格的时机已经成熟,积极向省委汇报行政区划变革事项。1974年3月,中共湖南省委决定邵阳市、冷水江市升格为地级市,并以湘办函[1974]12号批复邵阳地委,“邵阳市、冷水江市改为省辖市问题,在国务院未批准之前,同意两市领导干部按低于地级、高于县级配备”。当时正处文革动乱高峰期,事情一拖3年,拖而不决,最终无疾而终。
& & 第二阶段,冷水江市隶属涟源地区(后改名娄底地区),冷水江市的恶梦由此开始。此阶段又可细分为4个分阶段:
& & 第一分段:1977年—1979年。由于邵阳市、冷水江市升格为地级市的事情无疾而终,省委决定邵阳地区一分为二,其目的是实现邵阳市与冷水江市分治。新划出的地区包括冷水江市、新化县、新邵县、邵东县、涟源县、双峰县,冷水江市地处6县(市)地理中心,是唯一的设市城市且经济发展鹤立群鸡,可谓为冷水江市未来成为直辖地级市而量身打造,冷水江市理所当然成为行署驻地的首选。新设地区筹建工作组来冷水江市沙塘湾,沿资江两岸实地勘察行署驻地选址,并拿出了可行的建设方案,省里为此投巨资在冷水江市沙塘湾修建了与长沙市湘江一桥等宽(24M)的冷水江市第一座跨资江大桥——金竹山大桥。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行署驻地最终没有选址冷水江市,而选择了偏居一偶的小镇——涟源县娄底镇!据了解当时实情的老人回忆,新地区筹建组有一个主要领导为涟源人,为了服务涟钢建设,涟源县娄底镇曾经于1960年短暂设市1年半后撤销,而此人曾担任娄底市首任领导,念念不忘要恢复娄底市建制,强行决定行署驻地暂时设涟源县蓝田镇,地区名称定为涟源地区。行署两年后搬迁娄底镇,并于1979年设立县级娄底市。个人意志凌驾于集体决定,行政决策史上竟然发生这样的事情,简直匪夷所思!估计此人为军代表,那种年代大老粗式的军代表能量很大!
& & 第二分段:1979年—1982年。冷水江市自建市以来一直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发展势头强劲。未能设为行署所在地对冷水江市的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但借助优越的条件和基础,冷水江市经济发展仍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远远超出县级娄底市,保持龙头老大地位。由于娄底无大江大河,缺水缺电严重,经济基础薄弱,不具备发展成为中心城市的地缘条件,建设娄底市本身就是行政决策错误,是对党和国家不负责任的极大浪费,国务院于1982年撤销娄底市。继1982年邵阳市终于升格为省辖地级市之后,决策者终于记起了受冤的冷水江市这一孪生兄弟。1983年3月,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并报国务院原则同意(湘政发[1983]25号),冷水江市升格为省辖地级市,管辖2县(新化、涟源)、2区(城区、郊区)和代管辖1市(恢复县级娄底市)。此项建制虽已宣布,但涟源地区行署一班人居然以冷水江市没有办公场所为由,拒不来冷水江市行使地级市管辖权!采取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惯用手法,寻求高层支持。因为人为因素的阻碍,居然最终未予实施!且于1983年7月更名恢复娄底地区,邵东县、新邵县回归邵阳市!此种乱象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1983年,更让人匪夷所思!
& & 第三分段:1984年—1999年。生生剥夺冷水江市的地级市地位,死守着当时还一片荒芜的娄底市,使得冷水江市与娄底地区的矛盾日深,几乎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为了缓解矛盾,安抚受冤的冷水江市,1986年1月省政府以湘政办发[1986]3号文批复,怀化、冷水江市享受相当于省直辖市的经济管理权限,从1986年起实行省计划单列管理。行署不是一级政府,只是省政府派出机构,没有独立的财税收入,娄底地区对冷水江市的打压还不能达到过分的程度。行政管辖依旧,但经济管理独立,省计划单列管理使得冷水江市经济发展继续领跑娄底地区,这一状况持续到娄底撤地设市。
& & 第四分段:1999年至今。两次未能实施省直辖地级市建制,对冷水江市的发展造成根本性的打击。特别是1999年娄底撤地建市后,省计划单列市管理体制消失,在市管县体制的疯狂劫持下,冷水江市的优势逐渐被消磨殆尽。交通干线不让从冷水江市过,洛湛铁路、二广高速的娄冷之争直接惊动了国务院,省委下死命令不准冷水江市再争取;重大项目不布局冷水江市,抢走冷水江市的棉纺厂,钢铁深加工项目布局到涟钢;税收疯狂掠夺,冷钢、资氮等省属企业的地方税收被娄底分走一半;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布局娄底,排污费扣留,值冷水江市环境治理任务重于不顾;凡此种种,皆拜市管县体制所赐。冷水江市自此渐渐被娄底市超越,目前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已经明显落后于娄底市,可以说是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造成了冷水江市的塌陷!
历史的磨难,锤炼了不屈不饶的冷水江人。在与强权政治的抗争中,冷水江市在重压之下,仍然挣得了连续10年位列湖南经济10强县市的荣誉,2007年甚至逼近长沙3小虎,排名第4位,是大湘西地区(湘西、怀化、邵阳、娄底)唯一的入榜县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得到了国家的扶持,成为全国示范城市。
|来自 - 湖南省娄底市 电信
|来自 - 湖南省娄底市 电信
娄底分,冷江升(或新化升,升地)还可以,那是赢。合一个县(市)那是输
梅山文化中心,湘中地理中心
如果是县合并的话,不是县城就和禾青一个样,没有火车站,没有长途汔车站,没有市政府,没有财政,没有一中,没有六中(只有新化十四中,六中撤,好老师都不在冷江,冷江不在是娄底第一的高考县市区)都去新化读书,做生意。办事签章去新化,没有医院,只有镇中心卫生所。办个身份证要去新化公安局(在老城区)去办,就和我们的坪上老乡一样((坪上和冷江东部过去是同为新化大同乡,驻地在坪上,初中在坪上读,要读高中才去新化,当时一个县才一个高中,一个高中才几个班)办个身份证要跑去70公里外的新邵办,到冷江才几公里,到禾青是邻村。)只有派出所,打个官司办个案都要去新化。没有宽阔的马路。只有满是污染的灰和大气,反正不是县城,环保局才不管你吃多少灰得多少癌,只要有税有钱收就可以了。读书不方便 就医不方便 就是自考也要到新化考,考的晚点还要住宾馆。和去娄底有何区别。改成地级市下面的区的话,财税少一半,改为县下面的乡镇的话,你就一分钱都没有。冷江人不只是冷江户籍的人,还包括在冷江工作,在冷江经商,在冷江买房,在冷江就学,在冷江投资,在冷江坐车的人,冷江是大冷江。最少履盖不下百万人。团结起来,冷江人是要争地市,新化人只要争县级市吞并冷江的钱,目的不同目标也就不同,我们有义务宣传有义务和新化老乡讲道理摆事实,共同团结,一起胜利。冷江的胜利就是新化人的胜利,就一样有钱。因为这个地区不一定要建在冷江的地盘上,再说冷江也是老新化的地盘。
|来自 - 湖南省娄底市 电信
娄底分,冷江升(或新化升,升地)还可以,那是赢。合一个县(市)那是输
梅山文化中心,湘中地理中心
如果是县合并的话,不是县城就和禾青一个样,没有火车站,没有长途汔车站,没有市政府,没有财政,没有一中,没有六中(只有新化十四中,六中撤,好老师都不在冷江,冷江不在是娄底第一的高考县市区)都去新化读书,做生意。办事签章去新化,没有医院,只有镇中心卫生所。办个身份证要去新化公安局(在老城区)去办,就和我们的坪上老乡一样((坪上和冷江东部过去是同为新化大同乡,驻地在坪上,初中在坪上读,要读高中才去新化,当时一个县才一个高中,一个高中才几个班)办个身份证要跑去70公里外的新邵办,到冷江才几公里,到禾青是邻村。)只有派出所,打个官司办个案都要去新化。没有宽阔的马路。只有满是污染的灰和大气,反正不是县城,环保局才不管你吃多少灰得多少癌,只要有税有钱收就可以了。读书不方便 就医不方便 就是自考也要到新化考,考的晚点还要住宾馆。和去娄底有何区别。改成地级市下面的区的话,财税少一半,改为县下面的乡镇的话,你就一分钱都没有。冷江人不只是冷江户籍的人,还包括在冷江工作,在冷江经商,在冷江买房,在冷江就学,在冷江投资,在冷江坐车的人,冷江是大冷江。最少履盖不下百万人。团结起来,冷江人是要争地市,新化人只要争县级市吞并冷江的钱,目的不同目标也就不同,我们有义务宣传有义务和新化老乡讲道理摆事实,共同团结,一起胜利。冷江的胜利就是新化人的胜利,就一样有钱。因为这个地区不一定要建在冷江的地盘上,再说冷江也是老新化的地盘。
|来自 - 湖南省娄底市冷水江市 电信
)&&& 站务联系: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锣冷鲜肉专卖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