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f1赛车百公里加速游戏有手榴弹还有火箭弹 地雷 加速技能的

一个打日本鬼子的游戏,是英文名的,有一个小兵或两三个,里面还有手榴弹,火箭筒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一个打日本鬼子的游戏,是英文名的,有一个小兵或两三个,里面还有手榴弹,火箭筒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只知道一个国产的“血战上海滩”,你说的这个,没见过。
合金弹头?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打日本鬼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论坛功能正在维护中...几种有趣的火箭筒
[img]http://img1.itiexue.net/1.jpg[/img]
[img]http://img2.itiexue.net/2.jpg[/img]
[img]http://img3.itiexue.net/3.jpg[/img]
[img]http://img4.itiexue.net/4.jpg[/img]
[img]http://img5.itiexue
RPG-30是俄羅斯最新研製的新產品.它專為新一代的主戰坦克設計,主要用來對付它的主動防護裝甲(反應式爆炸裝甲).RPG30采用雙管,上部分是大口徑發射筒,它可發射配裝有串聯戰鬥部的PG-30式105毫米空心裝藥反坦克火箭彈;下部分是小口徑發射器,它可發射用以對付主動防護係統的誘餌彈。主動防護係統在調整好攔截第二次威脅之前的反應時間為0.2秒~0.4秒,PG-30火箭彈正好可以利用主動防護係統攔截誘餌彈的機會摧毀車輛裝甲。在躲避了主動防護係統之後,PG-30還能夠穿透爆炸反應裝甲組件和厚度超過600毫米的軋製均質裝甲、厚度超過1500毫米的鋼筋混凝土以及厚度超過2000毫米的磚塊火箭筒是一种发射火箭弹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主要发射火箭破甲弹,也可发射火箭榴弹或其他火箭弹,用于在近距离上打击坦克、装甲车辆、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运输车、军事器材和摧毁工事及杀伤有生目标。也可用来杀伤有生目标或完成其他战术任务。火箭筒由于质量小、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在历次战争的反坦克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反坦克火箭筒最早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1942年美国装备的60毫米M1式火箭型火箭筒,美军士兵因其很象一种叫“巴祖卡”的喇叭状乐器,即称它为“巴祖卡”。这个俗称后来在欧美成了对火箭筒的习惯称呼。“巴祖卡”采用两端开启的钢质发射筒,靠弹内火箭发动机产生的推力推动火箭弹运动,发动机排出的火药燃气从筒后喷出,使武器无坐力。另一种是1943年德国装备的“铁拳”无坐力炮型火箭筒。它发射150毫米超口径破甲弹,靠发射装药在两端开启的钢质发射筒内燃烧形成的火药燃气压力,推动弹体运动,并利用火药燃气从筒后喷出产生的反作用力,消除筒的后坐。这两种早期的火箭筒,均配有机械或光学瞄准具,有效射程100~250米,垂直破甲厚度120~200毫米,武器系统重量7~8千克。火箭筒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还装备了大威力的89毫米M20型火箭筒,它采用铝合金发射筒,有效射程110米,垂直破甲厚度280毫米。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装甲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破甲技术、发射推进技术、高燃速推进剂和新材料的发展,各国研制装备了许多新型火箭筒。如美国的M72,中国的70式,苏联的ПГ-18等火箭型火箭筒,武器系统重量都在7千克以下,垂直破甲厚度280~310毫米,对活动目标的有效射程达150米。苏联、瑞典、联邦德国等还在无坐力炮型火箭筒的基础上,应用火箭增程技术研制出了ПГ-7、M2-550卡尔·古斯塔夫、PZF44“长矛”等型号的火箭筒。 该类火箭筒系统重量9~18千克,垂直破甲厚度300~400毫米,对活动目标的有效射程达300~700米。为了减小发射痕迹与噪声,70年代初联邦德国根据平衡抛射原理,采用封闭发射技术,从筒后抛出塑料薄片作平衡物质以抵消武器坐力,研制成“弓弩”型火箭筒。该火箭筒为一次使用型,系统重量7.29千克,有效射程300米,垂直破甲厚度300毫米,发射时仅有微声,无烟、无光、无后喷火,可在堑壕等狭窄空间内发射。火箭筒重量轻,造价低,使用方便,易于大量生产和装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是步兵近程反坦克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破甲威力,火箭筒的口径有增大的趋势。为了提高对运动目标的命中率,出现了测距、瞄准、计算提前量三合一的瞄准具,有的国家还研制了带试射枪的火箭筒。为了增强步兵反坦克火力的机动性和反坦克火力密度,一次使用型火箭筒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重视和发展。.火箭型采用两端开启的钢制发射筒,靠弹内火箭发动机产生的推力推动火箭弹运动,发动机排出的火药燃气从筒后喷出,使武器无后坐力。无坐力炮型采用平衡抛射的戴维斯原理,靠发射药在两端开启的钢制发射筒内燃烧形成的火药燃气压力推动弹丸运动,并利用火药燃气从筒后喷出产生的反作用力,消除筒的后坐。火箭筒的主要特点是:1.质量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可以单兵携带,易于大量生产和装备;2.弹道低伸、射击精度较高;3.射速高,火力猛,杀伤效果大;4.能在有限空间内使用,适于城镇巷战,也能在碉堡、掩体以及野战工事内使用;5.可减小发射痕迹,战场生存能力较强。我军曾装备有著名的69式火箭筒,简称“40火”;最新装备的是有“中国铁拳”之称的PF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PF98式120mm单兵火箭筒其他国家广泛装备的是M20式、M72式、F1式、РПГ-7式和卡尔·古斯塔夫火箭筒或其改进型产品。.56式40毫米火箭筒是前苏联PNT-2型火箭筒的仿制型。1956年定型装备部队。该火箭筒采用了火药燃烧后的喷射气体的反作用冲量为弹头提供飞行动能,它没有现代意义的火箭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就是发射筒本身,火药包固定在弹尾部,从筒口插入发射筒,击发后火药燃烧,火药燃气从筒尾高速喷出,其反作用冲量为弹获得飞行动能;弹头部是80毫米的空心装药聚能战斗部;尾杆上装有用弹簧片制造的稳定翼。该火箭筒适用于山地丛林地作战,可对付敌坚固掩体、战车等目标。改进型:56-1式口径:40毫米全重:4.55千克发射筒重:2.75千克弹重:1.8千克初速:84米/秒直射距离:100米破甲厚度:280毫米/55度基本原理与56式火箭筒配套的1956年式40毫米火箭破甲弹亦采用平衡抛射原理,虽名为火箭弹,但弹体内并没有火箭发动机,也没有69式火箭弹那样的助推火箭,其动力来源为一个圆柱形发射药管。由于无火箭发动机,又使用机械触发引信,因此这种火箭弹结构较为简单,主要分为弹体部分和发射药管两大部分。超口径弹体直径为80毫米,自上而下分别为风帽、弹体外壳、药形罩、主装药、隔板、传爆药、传爆药壳体、衬套、引信、下弹体、定位销、尾管、尾翼、尾翼箍、底火座、底火、传火药和保护盖组成。该弹采用单锥形、等壁厚的紫铜药形罩,梯黑50炸药,隔板用多层厚纸板制成,隔板底部的传爆药为特屈儿,传爆药底部装有箭-2机械着发引信,传爆管向上插入传爆药的底部孔内。弹体部分全部由薄钢板制成,因此这种火箭弹的重量偏大。风帽是钢板冲压成的锥形体,为便于加工,尖部为小直径半球形,锥面压有多道竖向加强槽。弹体为圆柱形薄壁管状结构,上部与风帽及药形罩通过卷边铆合的工艺压接在一起,药形罩下压有梯黑50主装药柱。隔板和传爆药压在圆台形的传爆药壳体内,中间有引信孔,为了提高强度,孔内还装有衬套。整个传爆体组件安装于主装药下部,由弹体压紧。至于弹体外壳与下弹体,则是通过壳体上压出来的粗螺纹旋接在一起的。下弹体为薄板冲压成的圆台形状,底部有引信室,引信底部装在引信室内,并被压紧。下弹体与尾管压接在一起。尾管由薄壁钢管制成,内部中空,外部压成平面,截面为正六边形,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尾管的刚度,防止受力时变形。在下弹体稍靠后的位置上,焊接有一个片状定位突起,与筒身前端的定位缺口配合,可以使火箭弹定位。尾管的底火座前均布焊接有6片矩形的尾翼片,材料为带有相当弹性的薄钢片,平时依次环绕叠合在尾管周围,前面用钢丝制成的尾翼箍套住,这样火箭弹才能装入发射筒。但装进发射筒的同时,尾翼箍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向前脱落,翼片在自身弹性作用下自动张开,抵住发射筒内壁,避免火箭弹滑落。发射后,只要尾翼片脱离筒壁约束,就会自动弹开,保持火箭弹的飞行稳定。尾管的尾部铆压有铝合金制成的底火座,座尾有一小段螺纹连接段,用于连接发射药管,平时未装药管时,这一部分旋有保护盖。底火座内有个“L”形通孔,其中靠近底火座外圆的孔内装有底-6型底火,与之垂直的孔内则装有传火药,一直通到座尾的螺纹连接段,确保顺利点燃发射药管。药管本身为圆柱形,主体为一个厚纸管,与弹体连接的一端带有钢板冲压的带螺纹的加强盖,内部分层装有6层2号小粒黑火药,每层都用纸板隔开,最底部装有多层的纸塞垫,这种装药结构目的是使发射药逐层燃烧,保证最大膛压不至于过高。为防潮并提高强度起见,整个发射药管表面都涂有硝基清漆经过 1954年,冷战阴云使得战后世界重新划分成相互敌对的两大阵营,联邦德国的加入使得北约成员国数量在当年达到了15个,前苏联针锋相对地组建了华沙条约集团。与此同时,台海也出现了紧张局势,新生的人民政权再次面临侵略战争的威胁。为应对可能的外来突然袭击,中国在前苏联的帮助下,迅速着手实行军事一体化,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武器型制的统一。对苏式武器的大规模仿制随即开始,包括引进苏军现役装备的制造图纸和资料,在苏方专家协助下建设军工企业等等。1954年9月,彭德怀、刘伯承率军事代表团赴苏联观摩核实爆攻防对抗军事演习,在布尔加宁首次看到了参演部队装备的РПГ-2火箭筒。日,苏方以政府换文方式开始向中国提供6种枪炮的技术资料和实物,与朝鲜战争初期售予中国的二战旧武器不同的是,此次提供的基本都是苏军现役的新型号,其中除СКС45半自动步枪和АК47自动步枪外,还首次提供了РПГ-2。当年苏方一是考虑到其现役装备不能出口的限制,二是为防止落入美军之手而泄密,向志愿军提供的36个师装备中并没有这种武器。因此志愿军出国作战时,全军只有少量缴获的美制60毫米、88.9毫米“巴祖卡”火箭筒和57毫米无座力炮作为反坦克火力,尽管在1951年上半年紧急生产了仿自“超级巴祖卡”的51式90毫米火箭筒,但仍远远不能满足战场需求,很多时候只能靠反坦克手榴弹和炸药包来对付美军坦克,失去了很多致胜机会。因此当彭德怀看到苏方向中国提供的РПГ-2样品时,曾感叹道:“如果当年志愿军有这种武器该多好啊!”日,彭德怀和聂荣臻联名向党中央报告部队装备和兵工生产情况,指出1952年以前苏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和图纸,是与我军当时在役装备相配套的,国内军工厂从1953年开始仿制生产的也都是这些苏式武器,虽然它们在苏军中都已淘汰退役,但如近期发生战争,我军势必仍以手中的这些旧式武器作战,而新型枪炮从试制、投产到部队换装需要一定周期,因此提议当年仍延续旧有型制,1956年再根据国际形势决定是否按新图纸生产。经仔细研究,党中央批准了彭、聂的这一报告,并没有立即安排仿制生产前苏联转让的6种新型枪炮。因此,56式火箭筒直至1956年才由547厂承制成功,并于当年定型,被命名为“1956年式40毫米单兵反坦克火箭筒”。虽然这种武器发射筒本身为筒状,但发射原理与火箭并无关系,РПГ在俄文中也只是“手持反坦克榴弹发射器”的缩写,至于后来西方表述的RPG(“火箭助推榴弹”的英文缩写)则是与РПГ-7的火箭助推原理相对应的,为什么国内称56式为“火箭筒”,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该武器是用以取代51式火箭筒的缘故,与仿自АК47的56式冲锋枪称为“冲锋枪”而不是“自动步枪”是一个道理。在实际划分中,是把这类武器划归轻型火炮一类的。“一五”期间547厂共生产56式火箭筒633具,1961年产量增加到3020具,1962年达到10019具,年期间,该厂还生产援外用56式火箭筒5700具。此外,197厂也生产了1.8万具。配套火箭弹的试制工作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于1955年在282厂开始,1957年定型,命名为“1956年式40毫米火箭破甲弹”。除282厂外,还有342、543、牡丹江机床厂等厂家生产过该型火箭弹。详解56式40毫米火箭筒从整体来看,包括发射筒和火箭弹两大部分,前者赋予火箭弹初始方向并实现点火功能,后者被发射出去后击中目标产生破甲杀伤效果56式火箭筒采用与无后座力炮类似的平衡抛射原理,发射筒为敞开式,本身又可分为筒身和发射机两部分。筒身由高强度无缝钢管车制而成,内部光洁,并镀有抗烧蚀的铬层。整个筒身内径前后一致,筒尾也没有膨胀腔,发射时药管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直接从筒尾喷出。不过发射筒外径并不完全相同,口部和尾部为了保证强度,相对较厚,筒身中后部直径较细,但有几道较粗的突起部分,用于焊接背带环和安装隔热护筒。筒口上方还开有一个定位缺口,用来在插入火箭弹时为弹体定位,保证火箭弹上底火部分刚好对准击针。发射筒上部焊接有钢板冲压成型的准星座和表尺座,座内设有弓形弹簧片,用于支撑准星和表尺。方形准星宽3毫米,和表尺一样都是由钢板冲压折弯成型,然后用轴销固定在准星座和表尺座上。框形表尺上有3个缺口,自上而下在缺口下方分别刻有150、100和50三组数字,对应150米、100米和50米三种射击距离。准星和表尺可以分别向后和向前折叠在筒身上,防止携行时磕碰损坏。其最大缺点是准星和缺口上未设荧光点等辅助夜瞄装置,在光照条件欠佳时难以使用。发射筒左侧前后分别焊有钢丝弯成的“[”形背带环,用于安装背带,利用后者可以像携带步枪一样把火箭筒斜挎在身上。发射筒中部装有隔热护筒,最早护筒材料是木质的,后期多为酚醛树脂注塑成型,也有用玻璃钢制作的。护筒为对称的半圆形两瓣,其内表面有三道突起,用以与筒身表面之间形成空隙,防止金属筒体的热量直接传递到护筒上。隔热护筒左右对称地卡在发射筒上,护筒前部有让位缺口,刚好卡进表尺座内,因此不会相对于发射筒转动,护筒外表面前后各有一道环槽,用于安装环形固定卡子,后者由钢板弯曲而成,两头分别焊有螺母座和螺钉座,将螺钉紧固后,即将隔热护筒固定在筒身上。.RPG火箭筒是游击队组织的最爱伊拉克的街道上,一小队美军士兵开着悍马防弹车进行例行巡逻。这些装备美军士兵的神经高度紧张,因为他们知道现在人来人往的喧闹街头随时可能成为战场。和美军士兵预料的几乎一致,他们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巷中突然遭到周围建筑上枪手的狙击。几名恐怖分子用AK47猛烈扫射悍马,全车多处中弹。但是车里的美军士兵并不惊慌,因为悍马有装甲防护,可以低于轻武器的攻击,车上的美军士兵很安全。他们一面用悍马上的重机枪还击,一面和总部获得联系。一阵短促的交火以后,火力更强大的美军士兵用重机枪击伤了二名恐怖分子,其他几名见势不好也逃走了。这个小小的伏击战,美军似乎轻松获胜了。就在这时,一个美军士兵突然惊恐的大叫:RPG!RPG! 其他人看过去,一个长长的弹头从一个小楼的窗户中伸出。美军士兵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一股浓烟喷过,一条火龙飞出,准确的集中了悍马车。一阵巨大的爆炸声后,悍马车被撕裂,钢铁部件,枪支,混着美军士兵肢体乱飞。车上美军士兵1人当场死亡,3人受重伤。这个并不是电影或者电视剧,而是每天在伊拉克街口发生的真实事件。美军在伊拉克阵亡的3000多人里面,至少有三分之一直接或者间接死于RPG火箭筒之手。RPG火箭筒和AK47自动步枪,萨姆7肩扛式飞弹一样,被恐怖分子成为步兵的三大法宝,现在就听老萨来说一下RPG。RPG的前身RPG火箭筒是一种发射火箭弹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主要用于近距离打击坦克、装甲车辆和摧毁工事等目标。RPG火箭筒的全名叫做火箭助推榴弹发射器,它是步兵反坦克的重要武器。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坦克这类装甲目标的出现,开始颠覆了传统的步兵作战方式。普通步兵在缺乏足够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一二辆坦克就可以击溃数甚至上百的普通步兵。不过一战期间坦克还只是雏形,数量也很少,构成不了决定性的威胁。步兵反坦克武器基本还是集束手榴弹,反坦克地雷之内的简易低技术武器。到了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坦克技术突飞猛进,也开始以团旅甚至军的形势大量出现。以库尔斯克会战为例,曾经出现15平方公里内,苏德共出动1500辆坦克和重装甲车辆的会战场面。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坦克以外,各国还装备了大量的轻型装甲车辆,机械化部队,摩托化部队。这些部队的轻装甲防御,机枪和机关炮都很难对付敌军的坦克装甲部队,但是对付步兵还是绰绰有余的。这些都成为各国步兵无穷无尽的恶梦。在实战中,步兵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一般都是各种口径的反坦克平射火炮。但是,平射炮属于重装备,一是数量有限,无法大量装备部队。二是重量较大,搬运不方面,也很难跟随步兵在各种地形下机动作战。而步兵传统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基本还是反坦克手榴弹或者反坦克枪之类。这些武器威力弱,很难对对方主力坦克造成什么威胁。而且它们多是在极近的距离使用,手榴弹还要步兵冲到坦克边几米初才能使用。这些都对使用他的步兵危害很大。到了二战时期,研究出一种步兵单兵携带,可以摧毁200米距离内的反坦克武器的课题,就摆到了各国军工设计大师的面前。作为轴心国主要力量的德国,他们军工大师面临的情况更为严峻。德军在1941年发动侵苏战争以后,很快遭遇了苏联强大的装甲洪流。苏联具有年生产一万辆以上T34主战坦克的能力,这让德国军方叫苦连天。要知道,T34在当时相当先进,其优秀的倾斜装甲防御性极佳。德军装甲部队哪怕是最先进的四型坦克的75毫米短管火炮,击毁一辆T34也相当的困难。至于没有装甲武器和重火炮的德国陆军士兵,如果在100米以外的遭遇T34,KV之内的坦克,其连一级装备的37毫米反坦克炮对其没有任何威胁。除了靠众多步兵不怕死的冲上去扔集束手榴弹以外,就几乎没有办法对付。但是,德国士兵如果在开阔地手持手榴弹冒着苏联坦克机枪的密集扫射冲锋,从根本上来说和自杀也没有大的区别。苏联坦克手非常勇敢(反正投降也是进死亡集中营),他们在被德军包围以后,往往也死战不退。甚至苏联坦克履带被击毁以后,坦克手就把坦克作为炮台使用,阻挡住一个排连的德国步兵。实战中,由于坦克部队多被编组起来作为拳头部队使用,德军步兵师多装备数量很少的自行火炮和反坦克炮。更多的时候,德国步兵在没有任何重武器的情况下遭遇强大的苏联坦克部队,伤亡累累。德国军方强烈需要能够由步兵携带的轻型反坦克武器。在军方的迫切要求下,德国的兰格韦勒博士在1942年生产出了RPG的祖先,铁拳100式30毫米火箭筒,1943年投入德军使用,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实战火箭筒。铁拳的原理非常简单,它本质上就是一门超轻型无坐力炮。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钢制火药管提供反坦克榴弹的出膛动力;插在火药管前的是反坦克榴弹枪。发射的时候,步兵扣下火药管外的发火针,启动冲击帽点燃管内的推进火药,使反坦克榴弹离开发射筒,弹簧尾翼随之展开,使其稳定飞向目标爆炸。凹型的爆破部内含高爆炸药,其能贯穿150mm的装甲。由于火药管是中空的,因此推进火药的气流可以从火药管后部冲出,使它完全没有后坐力。RPG的始祖,二战德国铁拳反坦克火箭铁拳的发射姿势比较特别。一般而言,比较有经验的发射者将其夹在右腋下,左手固定方向,弹头向上,射出后利用抛物线攻击坦克顶部。由于坦克顶部装甲最为薄弱,一旦被击中,就算是防御力超强的重型坦克也会立即报废。这种类似于迫击炮的弹道方式非常有效,铁拳的扬名更多的还是因为其独特的攻击方法。另外,铁拳当然也可以放在右肩上水平发射。早期型号的铁拳的优点在于重量轻,使用方便,威力大(近距离可以击毁当时世界上大部分坦克),而且造价非常低廉,方便大量制造。它的缺点主要是射程较近,一般不超过100米,只能在相对较近的距离使用。不过相比靠步兵上去扔集束手榴弹,还是要安全的多。铁拳的操作非常简单,普通士兵只要看看说明书,练习几次以后就可以熟练使用。他的长度很小,非常适合步兵隐蔽携带和偷袭作战。盟军坦克手回忆:我们很难发现使用铁拳的德军士兵,他们可以在小树丛,楼房,散兵坑,甚至下水道等任何地方发射。我们一般只有在被击中以后,才能知道他们的存在,那时候已经太晚了。铁拳在德军中使用以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大大提高了德国步兵反坦克能力。一时间东线和西线无数盟军和苏军的坦克被这种简单廉价的武器击毁。原本苏军坦克可以不带步兵长驱直入的冲锋和突击,因为德军步兵的反坦克手雷很难对他们造成威胁。但是现在苏军坦克对付城镇中哪怕只有一个排的德国步兵,也不敢擅自进入。因为德军士兵在近距离有可以摧毁他们的铁拳。后期苏联坦克只得开始大量搭载步兵作战(苏联没有装甲运兵车),但是苏联步兵在坦克上非常容易遭到对方火力的杀伤,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西线的1945年,英军一个坦克连曾经被一个装备铁拳和st44突击步枪的德军三人小分队阻挡了4个多小时。几辆英军坦克面对复杂地形不敢贸然前进,必须等待英军步兵赶上来才可以。因为只要有哪怕一枚铁拳可以使用,就可以击毁他们。在法国和荷兰比利时复杂的地形中,德军士兵依靠隐藏和突袭,用坦克击毁了盟军数百辆防御能力平平的谢尔曼坦克。盟军的指挥官抱怨,一个几美元的铁拳就可以击毁我们几万美元的坦克,我们的损失太大了。初期的铁拳30型号火箭筒的威力不大,实际射程也只有50米左右(较远距离打不准)。由于初期榴弹设计比较原始,在击中苏联T-34之内的倾斜装甲,往往会被弹开。在年初,德军又对铁拳进行改造,先后发明出更为成熟的铁拳60式火箭筒,还有最终完结版本的铁拳150式44毫米口径火箭筒。150式有效射程达到了150米,破甲能力也大幅度提高到150至200毫米垂直厚度(当时T34正面装甲不过45毫米,虎式也不过102毫米),造价能为低廉,使用也非常简单,成为非常有效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可以说,除了破甲能力强以外,造价低廉和容易制造是铁拳最大的特征。单单以容易制造来说,1943年8月铁拳30式刚刚投产的第一个月就生产10万枚,而铁拳在二战中主要使用的60型号仅仅在1944年12月,一个月时间就生产了130万枚,足以让人叹为观止,铁拳的三种型号在二战结束前共生产了超过670万枚,比盟军坦克总数高出几百倍,真是廉价有效的好武器。铁拳的广泛装备和简单操作,大大改变当时德国步兵面对对方装甲武器的态度。德国步兵在工事,复杂地形和城镇里面开始对敌人的坦克具有相当强大的杀伤力。盟军的装甲部队攻打这些地方往往损失极为惨重。以最后的柏林战役为例,苏联红军在柏林城防战虽然占有绝对的优势,仍然损失了2156辆坦克和30万士兵。由于德军防守的坦克很少(仅有1000多辆)和苏联火炮射击特别强大等原因,柏林战役中德军大部分战斗都是由步兵完成。其中相当一部分苏联坦克都是被狂热的德国步兵和希特勒青年团在城市的废墟中击毁的,他们使用的主要武器就是简单有效的铁拳。RPG的早期型号铁拳的巨大成功震动了世界其他国家,作为对手的苏联人也深受刺激。他们的陆军也同样面对着精良强大且高素质的德军装甲主力部队,苏联传统的单兵反坦克武器主要是反坦克枪。早期苏式捷格加廖夫设计的PTRD和西蒙诺夫设计的PTRS反坦克枪,可以有效对付德军装甲比较薄弱的1,2型坦克,也可以勉强对付德军3型坦克。但是随着德国坦克制造技术的发展,德军坦克的装甲防护能力大幅度提升,作战主力也以4型和豹式坦克为主力。苏联反坦克枪对德军4型和虎豹式坦克基本够不成任何威胁。深感头疼的苏联人在见识到铁拳的威力以后,在1945年开始仿制德国的铁拳100式44毫米火箭筒,并且发明了自己的型号РПГ-1型(RPG-1)火箭筒。РПГ-1是大名鼎鼎的RPG-7的早期型号,从本质上说,РПГ-1和铁拳100式的主要性能没有什么不同,是几乎一样的仿制品。它的作战距离大约100米之内,垂直破甲能力不超过200毫米。二战很快结束,冷战随即开始。各国军事科技的进步飞快,超过了任何一个时代。其中美军二战后仍然参加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其主战坦克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升级。此时的RPG-1型火箭筒对面升级后的苏联坦克已经明显过时,不能满足实战需要。苏联在50年代初期在RPG-1的基础上研究出来РПГ-2型(RPG-2)。2型和1型有很大的不同,苏联工程师作出大幅度的先进技术改进,很大程度上提到了其战斗力。他的破甲能力更强,打的更准,使用也更为方便。РПГ-2射程大约100米,发射超口径空心装药破甲弹,在近距离可以有效的摧毁当时西方世界主要的装甲目标。РПГ-2从50年代初期开始大量苏军装备部队,直到60年代都是苏联班用制式反坦克武器。苏联РПГ-2生产数量非常大,曾经大量出口到华约国家和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吃了美军坦克大亏的中国,也从1956年开始仿制RPG-2型火箭筒,命名为1956式40火箭筒,并且大量装备部队。中国的编制和苏联基本相同,每个步兵连都有火箭筒班。这个型号的火箭筒在中国参加了援越抗美和中印战争。在中印战争中,解放军士兵对56式40火箭筒反映相当不错。40火箭筒体积小,重量轻,非常适合中印边境的山地作战。而当时中国装备的57mm和75mm无后坐力炮,虽然射程远,精度高,但是炮和弹药重量都很大。在中印边界的高原高山缺氧地带,造成士兵负重过大。在这些缺氧地带,人的体能仅相当于平地的一半左右,行军速度和负重能力要低一半。所以当时印军普通步兵只被要求带一把步枪和130发子弹。但是实战中身体较中国士兵还要强壮的印军士兵仍然不堪负重,只背一条50发的空投子弹袋。而中国无坐力炮排每个士兵负重都高达到35公斤,造成这些士兵极为疲劳。这是这样,每个排也不过能携带20发炮弹。56式40火箭筒在无风情况下射击非常准确,有经验的射手100米内可以大中胸靶大小的目标,曾经有9发火箭弹消灭印军10个地堡的战例。40火箭筒发射超口径弹,地堡被击中后,往往被炸得碎石、残肢、机枪零件满天飞。由于火箭筒比无后坐力炮机动性好,野战中能跟上步兵猛打猛冲,及时进行火力支援。如某连火箭筒班班长黄绪林,冲击时在50米距离上击毁拦阻我步兵的机枪一挺,后又击毁正准备逃跑的106.7mm迫击炮一门,牵引车一辆。但是56式40火箭筒的后喷火的缺点,在中印战斗中暴露的特别明显。它在复杂地形上使用影响受限制。由于40火箭筒后喷火焰较长,一般要求射手四周一米距离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同时射手身体于火箭筒的夹角也不能小于40度。不然高温火焰有可能被障碍物或者地面反射回来,烧伤射手本人。但是,实战中这种需要有时候无法满足。解放军战士为了消灭敌人,射手有时宁可自己腿部被烧伤,也坚持向敌人开火。..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1赛车百公里加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