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五三大号宇宙有多大大?

当前位置: >>
媒介概论第三四五六章课件
第三章 新闻事业的最早形态 ――报纸 报纸: 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定期出版的印刷物,一般以散叶形式公开、连续 发行 据我国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公布: 截至 2005 年 7 月,我国共出版报纸 1926 种,其中各级党报 438 种、晚报都市报类 285 种,生活服务类报纸 245 种,行业报、专业报类 958 种 2010 年全国共出版报纸 1939 种,其中专业报纸 11
33 种 一、报纸的传播手段及传播特点 1、报纸的传播手段 传播手段――信息传播的物质承载形式 报纸是凭借一系列印刷的视觉符号作为传播手段来传播信息的 报纸的传播手段:版面、文体 (1)版面的定义:报纸的版面是刊登各种新闻、评论、图片和文章的地方,是报纸 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和传播手段。 (2)版面的作用: ①版面是报纸发言(对各种 新闻事实作出分析和评断)重要手段之一 直接方式――发表评论 间接方式――运用版面 ● 版面是一种语言,是表达编排者意见的一种手段 ――报纸可通过稿件在版面中的不同位置、稿件的组合以及花线、标题、字号、套 色等编排手段的运用来表达编辑部对新闻事实的态度、立场和观点 ②版面是形成报纸风格和特色的重要因素 ――富于个性的标题样式、稿件形状、栏目设置、排版原则等版面特点,是报纸风 格和特色形成的重要标志 (3)构成报纸版面的基本因素: ? 版序: 报纸根据纸张折叠的顺序和人们翻阅习惯按一定序数安排的版面次序。 1&3&2 版?? ? 报头: 报纸名字登载的位置,一般在头版的上端。报纸名称、刊号、出版者、 出版日期、出版总期数、当天报纸的总版数。 ? 报眼:报纸名字旁的小块版面,一般是在报纸第一版的右上角,刊登该期报 纸重要的简明新闻或者当天的内容提要。 ? 头版头条:当天报纸最重要的新闻,也可以是重要的评论、通讯特写、读者 来信、图片和漫画 ? 中缝:两个相对版面之间的空白部分。一般用来刊登广告、信息或知识性、 服务性材料 ? 天地线:报纸上下两端的通栏线,天线上方一般是刊登报名、期数等内容、 地线下方则写明印刷时间等。 ? 字号:印刷中所用字面积大小的规格,主要有号数制和点数制两种。目前我 国报纸的正文一般采用新 5 号字。 ? 字体:印刷中所用字的不同风格和体形,宋体、楷体、黑体、隶书、魏碑等。 电头:电讯稿件出处、发稿时间和地点的说明 “讯”:直接送交、邮寄给报纸编辑部的稿件或编辑部根据各种材料来源编 写的新闻,如:“本报讯” ? “电”:编辑部通过各种电讯手段,如电报、电传、电话等收到的稿件 ①“ 社
地日电”――表明是某通讯社发来的电讯 ② “据社地日电”――表明报纸编辑部对电讯稿进行了某些删节 ? 消息类稿件电头一般放在开头,通讯类稿件多放在末尾,电头多用黑体字、 楷体或加括号,以区别于正文 ? 栏:报纸的一个版面平均分成的若干个基本单位 ? 基础栏: 报纸相对固定的等宽度栏, 相当于对开报纸上 13 个新五号字连排的 长度。对开报纸一般有 8 栏,4 开报纸一般为 6 到 7 栏。 ? “破栏”:报纸编排时常常不按基础栏字数排印,而是变长或缩短排印 ? 专栏:报纸上专门刊登具有共同性的稿件的版面 ? 一般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有的甚至作者也是固定的 ? 专页:以整版篇幅报道同一主题的编排形式,以形成集中突出的印象 ? 副刊:报纸上刊登新闻、评论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内容多是文艺、学术、 生活服务资讯等。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分综合性副刊和专门性副 刊,后者也称“专刊”。 ? 号外:报纸在固定编号之外增发的单张报纸,通常用于抢报突发性的特别重 大的新闻。 ? 增刊:是指报纸在平时固定版面之外特别增发的出版物,尤其在节日或纪念 日比较常见。 (3)报纸的其他传播手段 ? 标题:主题、引题、副题等 ? 图片:新闻照片、漫画、插图等。 ? 广告:商业广告、公益广告 ? 此外,一个好看的具有吸引力的报纸版面,还需要善于使用线条、色彩、空 白等其他版面元素,有机搭配、综合运用。 2、报纸的分类 以幅面分:大报(对开报) 、小报(四开报) 、瘦报 以内容分: 综合性、专门性 以发行范围分: 全国性、地方性 以出版时间分: 日报(晨报、午报、晚报) 、周报、旬报 3、报纸的文体 ①客观地传播新闻信息的新闻文体 ――消息、通讯、特写等 ②对新闻信息进行分析和评断的评论文体 ――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编后等 4、报纸的传播特点 优势: 便于深度报道? ? 选择性强 保存性强 劣势: 时效性差 受众不广泛 感染力弱 传输相对困难 二、 报纸的历史和现状 1、国外报刊的历史及现状 公元前 59 年, 《罗马公报》 ――“历史上的第一分官方的报纸” 公元 476 年停止发行,出版达 500 余年 世界上最早的近代报刊 欧洲的“手抄新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 近代报纸的雏形 近代报纸产生的标志 ――定期印刷报纸 出现于 17 世纪初 周报――《报道与新闻报》 (1609,德国) 《法兰克福新闻》 (1615,德国) 《每周新闻》 (1622,英国)等 日报――《莱比锡新闻》 (1660,德国) ――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日报 定期印刷报纸――古代报纸和近代报纸的分水岭 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报纸 英国 “新闻书”――报道战况、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小册子 “信使报”――《公民信使报》《不列颠信使报》等 、 由“政党报纸”到“大众化报纸” “政党报纸”――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产物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起,美国、英国、法国等进入“大众化报纸”时期 美国早期的“四大廉价报纸” 《纽约太阳报》 (1833,本杰明?戴伊) 《纽约先驱报》 (1835,贝内特) 《纽约论坛报》 (1841,格里利) 《纽约时报》 (1851,雷蒙德) “大众化报纸”的特点 1、标榜政治独立,强调“独立舆论”和“超党派的独立报纸” 2、面向大众,以市民为读者对象 3、重视新闻报道,特别是注重报道具有人情味的社会新闻和煽情主义新闻,以吸引 读者、扩大发行量 4、大量刊登广告,报纸价格低廉 黄色新闻的泛滥 普利策 《世界报》 赫斯特 《 纽约新闻报》 黄色新闻: “ 黄孩子” 煽情主义新闻 19 世纪末――“报团”的出现 报刊垄断的标志――报团的出现 ――指一家报业公司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 美国:斯克列浦斯报团、赫斯特报团 英国:北岩报团 主要国家报刊现状 美国 报纸种类繁多――日报、晨报、晚报 绝大多数报纸为企业性实体,由公司或社会团体经营,以赢利为主要目的。 目前没有政府或执政党出版发行的机关报或党报 从 19 世纪末进入垄断时期 “一城一报”现象普遍 “四大全国性报纸” 《今日美国》USA Today 全美发行量最高、唯一的彩色版全国性对开日报 1982 年 9 月 15 日创刊 专门辟有“美国各地”和“世界新闻摘要”专栏 独创了使用生动的彩色图片和图表来配合新闻报道 注重使用简洁明快的报道文体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创办于 1889 年 美国乃至全世界影响力最大,侧重金融、商业领域报导的日报 日发行量达 200 万份 同时出版亚洲版、欧洲版、网络版 美国最高端的报纸 报导风格以严肃和深度报道见长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1851 年 9 月 18 日创刊 创始人是亨利 ? 雷蒙德和乔治? 琼斯 1896 年阿道夫?奥克斯收购 并确定“力求真实,无畏无惧,不偏不倚,并不分党 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的报道原则 社训:“刊载一切适于发表的新闻”(1897) “档案记录报”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1908 年 11 月由科学基督教创始人玛丽?贝克?埃迪夫人创刊 不是纯宗教性的报纸,而是一份面向“世俗”的一般性报纸 以见解独到的述评和分析而著称于报界 新闻、评论和社论短小精悍 国际新闻报道尤负盛名 解释性报道手法的重要倡导者和实践者 代表性的城市及地区报纸 《华盛顿邮报》――1877 创刊,注重报道美国国会和政府的消息,评论和分析性文 章居多 《洛杉矶时报》――1881 年创刊,注重国际新闻报道 《波士顿环球报》 《芝加哥论坛报》 英国 全国性报纸分为高级报纸和通俗报纸 高级报纸――着重刊登国际新闻和分析性文章 通俗报纸――以社会新闻为重,文字简短 《泰晤士报》――1785 年创办,1788 年改用现名。1981 年被默多克收购。 重视国际、国内和议会新闻的报道和评论。 在重大问题上一般反映英国政府意见 《每日电讯报》 1855 年创刊 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全国性报纸,日发行量超过 100 万份 《卫报》 1821 年创刊,原名《曼彻斯特卫报》周刊,1855 年改为日报,1959 年改用现名 读者对象为政界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 日本 1871 年创刊第一家日报《横滨每日新闻》 平均 2.37 人拥有一份报纸,居世界首位 五大报业集团――《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产 、 、 、 、 经新闻》 《读卖新闻》 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1874 年创刊于东京 早报发行量为 977 万份 晚报发行量为 490 万份 《朝日新闻》 2、我国报纸的历史及现状 ◆ 古代报刊 邸报:中国封建王朝发布的官报 “小报”:自北宋时期由民间发行的出版物 “京报”;明朝中叶以后民间公开发行的报刊 ◆ 近代报刊 1815 年英国传教士马里逊在马六甲创办《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1833 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873 年国人自办的第一张近代报刊《昭文新报》在汉口创办 1874 年王韬在香港创办中国最早的政论性报刊《循环日报》 维新运动时期的主要报刊 康有为――《中外纪闻》《强学报》 、 梁启超――《时务报》 严 复――《国闻报》 ◆ 现代报刊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报刊 ――《新青年》《湘江评论》等 、 中国共产党的报刊 ――《向导》《热血日报》《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 、 、 、 民营报刊 《申报》《新闻报》《大公报》 、 、 港台报刊 台湾:1949“报禁”- 联合报 中国时报 自由时报 香港: 大公报 文汇报 明报 ◆ 当代报刊 中国各类报纸数量 2100 余种 三、报社实务 1、报社组织架构2、报纸的生产流程 采访:起基础、决定性作用 写作:倒金字塔结构幻灯片 编辑:统筹策划、整体把关、产品“再创作” 评论:旗帜和灵魂 3、报纸的发行 (1)报纸的“二次”销售: “ 赔本” 买卖 既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 (2)发行方式 有偿:订阅、零售、网络 无偿:免费赠阅 (3)影响发行的因素:4p 理论 Product 产品:内容为王、定位准确 Price 价格:定价与成本差距趋大 Place 渠道:邮发合一 Promotion 促销: 4、广告 (1)重要性: 没有广告就没有现代报业 (2 )特点: 优势:容量大、灵活性高、可信度高、经济实惠等 劣势:表现力差、生命周期短、对特定人群的选择性差 (3)经营方式 接洽上门广告 征召广告代理公司 外出招揽广告 (4 )影响定价的因素 报纸发行量 报纸的权威性 读者成分 5、报业发展趋势 (1)与网络加速融合 (2)“无纸化”形态:电子报纸 (3)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将继续得到尊重 (4)全球化、多媒体化:兼并、整合 第四章 期刊、杂志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杂志媒介的定义、分类、功能和特点,了解杂志出版发展的历 史与现状及其发展规律,熟悉杂志出版实务,并对杂志的发展前景有一定的认识和 思考。 学时分配:3 课时 第一节 杂志概述 杂志的定义 Magazine (原义“仓库”“军火库”),中文早期译名“统记传” ,意指包罗万 象,无所不记,广为流传。 又称期刊,面向公众,定期或不定期成册连续出版的印刷品。刊期一般一周以上, 有固定名称,每期版式基本相同,以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出版。 第一节 杂志的特点 第一节 杂志的特点 一、传播特点 分类清晰、专门性强 生命周期长 印刷精美、图文并茂 发行限制小 时效性差、发行周期长、灵活性较差 读者范围小、影响力受到局限 二、结构组成 封面、 目次页、 正文、 封底 三、杂志的分类 按形式:大中小型 按内容(不同领域):生活娱乐、社科时政、军事法制等;综合性 按读者(男性、女性;少儿、青年、中年老年等) 按期刊:周、旬、半月、月、双月、季、半年、年刊 交叉:如女性白领杂志等 三、杂志的分类 1.形式(开本、刊期等) 2.内容(不同领域) 3.读者(男性、女性;少儿、青年、中年老年等) 第二节 杂志简史 杂志和报纸是一对孪生姐妹,二者发展轨迹也很相似。 一、外国杂志发展简史 第二节 杂志简史 一、外国杂志发展简史 (一)早期定期新闻出版物是现代报纸和杂志的共同祖先。 1609,德国周报/周刊 (二)真正具有杂志雏形的出版物出现(17 世纪后期,欧洲) 1.背景:文艺复兴,宗教革命。 2.内容:文艺和科学知识。 3.《学者杂志》,法国, Journal 《绅士杂志》,英,首先用magazine一词 (三)资产阶级革命和政党政论刊物的大发展(17 世纪中期起)时评为主 (四)工业革命和大众化刊物(18 世纪后期) (五)无产阶级刊物 1847,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共产主义者杂志》 刊登宣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六)二战后现代杂志业的发展 1.专业化、小众化杂志的发展 2.期刊业的集中和垄断 (七)美国杂志界的“掏粪运动” 1.20 世纪初 调查性报道 2.历史背景:揭丑、腐败等 3.名称来源:西奥多? 罗斯福 二、中国近代杂志 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人创办的近代刊物: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 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伶,马六甲,世界第一份 中文近代刊物。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伦敦传教士郭士立,广州,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 杂志。 2.19 世纪80 年代起,出现国人自办的刊物。 (一)资产阶级政论报刊 (二)《时务报》、《民报》 (三)学术性、文艺性、专门性杂志的发展。 《东方杂志》1904,解放前出版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杂志。 (四)中国现当代杂志的三次发展高潮: 1.五四运动前后 《新青年》周刊――陈独秀 《向导》周刊――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刊物 《生活》周刊――邹韬奋 2.抗日战争前后 《中国青年》1923年10月,上海 《解放》日,延安蓝家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 《观察》 1946年 9月1日 上海 储安平 3.改革开放初期20c80年代 《中国青年》复刊(发行量一度雄踞中国期刊之首) 青年刊物、影视类等刊物走红 :《大众电影》 理论刊物: 《半月谈》 通俗读物:《故事会》 、 《读者文摘》 少儿杂志:《故事大王》 《小学生作文》等 4、90年代后 杂志界三巨头:读者、家庭、知音 时尚类杂志:VOGUE 、瑞丽、ELLE世界时装之苑、时尚芭莎 时政类:半月谈、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新民周刊、东方t望周刊 第三节 中外杂志的现状 一、西方当代杂志业发展的两大特征 (一)集中和垄断 (二)专业杂志、小众杂志为支撑的多元化发展 二、美国杂志业 (一)概况 1.强强联手,金融集团、商业公司成为近年期刊收购主角。 2.内容越来越休闲化:娱乐、时尚、餐饮、保健类占50%以上。 3.杂志市场生存空间的“3B 形式”:“海滩(BEACH)、浴室(BATHROOM)、工作间隙 (BREAK)”。 (二)美国“三大新闻周刊” 1、《时代(Time):―1923年亨利? 卢斯创刊, “世界史库”之称 世界上最有名的新闻周刊。 “……他们希望为“忙人”一份可以提供所有信息的杂志。” 口号:“《时代》好像是由一个人之手写出来给另一个人看的” 特点:报道的分类化与国际化、报道的深刻性、权威性 2、《新闻周刊》(Newsweek):1933年创刊 观点比《时代》更自由而比《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更保守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US News & World Report): 1933年创立时名为《美国新闻》,1948年和《世界报道》合并。 它以专题报道美国国内外问题及美国官方人物访问记而显其特色。相对来说,它的 文字浅显易读。 (三)美国四大娱乐周刊 1.《人物》(People) 1974年创刊,专注于美国名人和流行文化。 美国最赚钱的杂志,单本销量最高,女性读者占三分之二; 2.《接触》(IN Touch Weekly) 2002年11月创刊 以密集的明星新闻和现场直击八卦图片为卖点 3、《美国周刊》(US weekly) 4.《娱乐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 (四)其他著名杂志 1. 《读者文摘》 1922 年创办, , 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杂志 (现全世界发行3000 万, 其中美国1600 万)。 2.《国家地理杂志》,全国地理学会编辑,发行量1000 万。 3.商业杂志:《商业周刊》、《财富》、《福布斯》。 4.女性杂志:有五六种发行量在500 万以上。 5.老年杂志:《现代成熟》(Modern Maturity),发行量2700 万。 6.男性杂志:《花花公子》和《阁楼》(Penthouse)发行量都在300 万以上。 三、英国杂志业 《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 最有影响,最富权威的新闻综合周刊 广告收入最高的杂志:娱乐类《好》 (OK!)周刊 四、法国杂志业 新闻周刊《快报》 《巴黎竞赛画报》(Match) 五、德国杂志业 新闻周刊《明镜》、《焦点》 《明星》 六、日本杂志业 市场细分度高 漫画杂志 七、中国杂志业现状 (一)问题: 1.品种多,但实力偏弱 2.发行量大,但人均消费量低 3. 品牌经营弱化 (二)中国主要期刊 1.发行“大刊”:平民生活类 《读者》、《知音》、《家庭》、《故事会》 2.广告收入“大刊”:时尚类 《世界时装之苑》 《时尚》《瑞丽》 3.新闻时政类: 《半月谈》《t望》 《南风窗》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 《新周刊》《凤凰周刊》 4.财经类: 《财经》 《财富》(中文版) (四)中国杂志业的改革与发展 1.集团化改革 2002 年,家庭期刊集团在广州成立。 2.改制转企 3.市场细分 《时尚―伊人》 《时尚―先生》 《时尚―健康》《时尚―家居》《时尚―旅游》《时 尚―中国时装》 4.品牌经营 “第三次售卖” eg.《财富》500 强排行榜,ELLE 特许专卖品等; 《读者》合订本、精华本、系列图书、明信片等; 瑞丽女性网站、瑞丽系列书、瑞丽读者数据库、瑞丽模特经纪公司等 5.参与全球化 “走进来”:《财富》《时尚》《世界时装之苑》等 “走出去”:《读者》《中国国家地理》等 第四节 杂志出版实务 一、组织架构与运作流程 二、内容操作 1、编辑方针的制定:重视策划 宏观:对读者对象、传播内容和风格水准的定位 中观:具体的栏目设置 既是编辑角度和特色的体现,也是杂志内容的结构 微观:对一个具体的刊登内容的策划。 包括选题的确定、主题和角度的选择、报道方式等 2、稿件来源: 编辑自撰、记者稿、约稿、投稿 3、图片的处理 图文相符 注意图片的构图和艺术表现力 要适合特定的用途 三、发行与广告 发行部门主要负责发展和保持读者。 对大多数市场化杂志来说,广告是生命线。 第五节 中国杂志的发展前景 一、中国杂志业――朝阳产业 二、集团化、规模化、国际化 三、市场进一步细分 四、更加重视品牌经营 美国期刊品牌经营收入占其总收入一半 五、媒介融合 《国家地理杂志》&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电视频道 凤凰卫视&《凤凰周刊》 与网络的结合 第五章 图 书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图书这一大众传播媒介的定义、特点和功能,了解图书出版发 展的历史与现状及其发展规律,熟悉图书出版实务,并对图书的发展前景有一定的 认识和思考。 学时分配:3 课时 第一节 图书概述 一、图书的定义 1.定义:用文字、图片、声音或其他符号,按一定的主题和结构组成一个独立的整 体复制以向公众发行的出版物。 2.通常指非定期出版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书”是在一个国家出版并使公众可 以得到、 不计算封面封皮页数在内、 不少于49 页的非定期的印刷出版物。 (5~48 页 为小册子)。 二、图书媒介的特点 1.印刷媒介的共性:层次性、针对性、选择性、深刻性等 2.图书媒介的个性:专门性、系统性与权威性、信息含量达、保存价值高 适合系统深刻地阐述一个主题 内容形式多样 思想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三、图书的结构组成 封面、书名页、序(前言)、目次页(目录)、正文、附录 图书的封皮包括5部分:封面(封一)、封里(封二)、封底里(封三)、封底(封 四)和书脊。 四、图书的分类 1.阅读对象:大众图书、专业图书; 2.载体:纸本书、有声图书、电子图书; 3.“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 Z综合性图书 五、图书的标准化标志:身份代码 在中国,图书的标准化标志包括中国标准书号和中国标准书号条码。 中国标准书号CN(CSBN,China Standard Book Number)于日在全 国出版社实施。 一个中国标准书号由一个国际标准书号ISBN和一个图书分类――种 次号两部分组成,其中ISBN是主体,可以单独使用。 1、ISBN(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国际标准书号 印在版权页和封底上,是一个十位数的编码,由组号、出版社号、书序号和校验码 四段组成,这四段之间用一个连字符相连接。 如 ISBN 7-300-04979-6/D?895 《新闻与大众传媒通论》;ISBN 0--3 一家出版数千种图书的大型出版社的社号较短,这样后面的图书就有更多的书号; 一家小型出版社的社号较长,而它的书号就较短。 前种属于大型中文出版社,它在第三部分有五位数字,至少可出10万种图书。后个 是一家小型英文出版社,第三部分只有两位数字,意味着至多能出100种图书。 2、图书分类――种次号 种次号,是以每种书为单位,按同类书分编的先后顺序排列,按种编号。 由出版社自行给出。分类号和种次号间用“?”隔开。 如D?895 B?134等 3、书号独占性 我国有关部门对中国标准书号的使用有严格规定,一个本书只能有一个书 号,丛书若能分别定价、分开销售的,则需要使用不同的书号,但若整体定价, 则只需一个书号。严禁“一号多用”和“买卖书号”的行为。对违反规定的单 位和个人,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行政处罚,直至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六、图书出版基本概念: 1、码洋和实洋 图书定价*销售数量=图书码洋;图书定价*销售数量*批发折扣=销售实洋。 2、开本和印张 印张数=一本书的总面数/开数 3、印数和装订 印数指的是一本书印刷的数量。 一般图书的装订方式是胶订,其他的方式还有骑马订、平订、锁线订等。 4、重印和再版 七、图书的社会功能 承载信息、教育功能、经济功能、娱乐功能第二节 图书出版简史一、外国图书出版简史 (一)原始图书: 1.产生于4.5 千年前,刻写在泥石草木上。 2.古埃及等国的莎草纸卷,中国的甲骨文、简牍、缣帛等 3.内容主要是关于宗教或信仰的,有也部分涉及巫术、药、历史等。 4.这一阶段的图书出版中心是古希腊、古罗马。 公元前 4 世纪,古希腊开始出现公共图书馆。 (二)手抄书本型书籍 1.公元1 世纪左右,古希腊。具有现代书外形,莎草纸双面书写并粘贴成书本型。 2.公元4 世纪后,羊皮纸以材料坚固、书写清楚且获得容易逐渐取代莎草纸。手抄 本内容扩大。 3.中世纪“黑暗时期” 罗马帝国崩溃后(476年)教会独占 书籍成收藏品 (三)图书出版行业兴起 1.背景: (1)中国造纸术传到欧洲。廉价的纸张取代昂贵的羊皮纸,创造了物质条件。 (2)第一批欧洲大学的成立,出版控制放松,民间出版恢复。 (3)眼镜的发明,延长了阅读时间。 2.13/14 世纪。读书热潮逐渐兴起。 3.巴黎、伦敦等地成为主要的出版中心,并出现真正的出版业行业组织。 (四)印刷技术和图书出版业的繁荣 1.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455 年, 德国工匠约翰? 古登堡用由压榨机改造成的印刷机印出了世界第一部用金 属活字印刷术印行的书籍――《圣经》。这一发明使信息的大规模复制成为可能,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图书出版很快成为繁荣的工业。 欧式活字印刷术发明后的 50 年间,欧洲图书的数量由2万册增加到900万册。 3.出版社的出现: 作者、印刷商、出版商开始分工。 第一家重要出版社是 1583 年成立的荷兰的埃尔塞维尔出版社(存在至今)。 (五)图书出版发展的新纪元 1.背景: (1)欧洲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18 世纪的工业革命:铅版印刷、蒸气机的使用、机器铸字和排字、复制插图 等新技术发展 2.表现:图书产量显著增加,成本显著降低;产生了许多大型出版社。 二、中国图书出版史 (一)中国古代图书出版活动一度走在世界前列。 1.公元105 年,蔡伦发明造纸术; 2.唐代(7 世纪左右)雕版印刷术发明; 3.北宋(1045 左右)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4.经宋元明清,图书出版事业突飞猛进。 (二)15 世纪后欧洲图书出版事业飞速发展,逐渐超过中国。 1.欧式活字印刷术发明(1450 年); 2.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出版自由得到保护; 3.工业革命,技术不断更新。 (三)鸦片战争后,出版事业出现巨大变革。 1.西方先进印刷设备技术传入,洋纸取代产量低、成本高的中国土纸。 2.中国第一代出版企业出现。如: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点石斋书局等。 3.精装书、平装书等现代书籍形式出现,图书内容更加丰富(翻译书)。 (四)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进步书刊大量涌现,完整的出版体系形成。 1.新式教科书、进步书刊大量涌现 出版社具备了编辑、印刷、发行机构,完整的出版体系形成。 培养了一批出版人才。 (五)新中国成立后,稳步发展。 (六)文革十年“书荒” (七)1978 年后的发展 1978 年――1985 年,超常规增长阶段 1985 年――1995 年,低迷调整阶段 1995 年以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图书媒介发展历程小结 1.小众――大众 2.控制――自由 3.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1)技术条件 (2)社会经济、文化水平 (3)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解放程度 第三节 中外图书出版现状 一、世界图书出版现状 (一)主要出版语言和出版大国 1.7 种语言:英、法、汉、西、德、俄、阿拉伯 2.六大出版国(综合):美、英、德、法、日、中 (二)世界主要图书出版集团/公司 贝塔斯曼-德、拉加德尔-法、汤姆森公司-加、培生-英?? (三)美国: 出版第一大国。也是出版物出口第一大国。 1855 年美国图书销售额超过英国。 约 10 万家出版社。 图书出版是美国支柱产业之一,在美国国民经济产值中居第三位。 (四)英国 老牌大国。约 2 万家。剑桥、牛津大学出版社()是世界上出版历史最 悠久的大型出版社,也是实力最强的大学出版社。 剑桥、牛津大学出版社()是世界上出版历史最悠久的大型出版社,也 是实力最强的大学出版社。 (五)德国 人均购书额最高。 贝塔斯曼集团 二、中国图书出版现状 (一)概况 1.年图书出版种数和销售总额均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2.据中国新闻出版署统计,2004 年全国有573 家出版社,(中央220,地方353) 共出版208294种图书,总印数64.13 亿册,总定价592 亿元。 3.主要出版社:高教、人民、外研等 4.管理机构:新闻出版总署 (二) 出版体制改革 1.文化体制改革:2003 年起试点 产业化、集团化 日中国出版集团成立,共有12家单位。 教材出版发行改革 (三)近年国内图书市场特点 1.教材教辅出版持续增长,成为图书出版总量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2.经管励志类畅销。 3.引进版图书市场热度不减。 4.“三农”读物的出版增长缓慢,处于全行业较低水平。 (四)存在问题 1.同质化现象严重 2.结构不合理 3.出现泡沫和低俗化倾向 4.“伪书” 出现 第四节 图书出版实务 一本书的问世,是出版社宏观出版和微观出版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结果。 宏观出版:包含整个出版社的全部工作和全部出版物; 微观出版:针对一本个别的书所做的种种考虑和工作。(主要谈谈微观出版过程) 一、选题策划 1.来源:编辑、作者/译者 2.选题的要求和论证:选题名称、出版意图、译著者情况、读者对象、预计字数、 内容概要、编写要求、市场同类书情况 3.选题的确定(两次论证会) 二、组稿 1. 稿源和集稿方式:约稿、自投稿、推荐稿、选编稿、征稿 2. 组稿程序:组稿准备、选作者、确定约稿关系 三、审稿 1. 三审制:编辑初审、编辑室复审、总编终审 2. 基本要求:“四性”思想性、独创性、知识性、科学性 四、编辑加工 “责任编辑制 五、排版校对 “三校一读” 六、推广发行 1.推广手段:新书预告、广告、新书新闻发布会、书评 2.发行:直接发行渠道和间接发行渠道 一般中间商提取书价的5-8%作为回报。此外,图书的销售价格、折扣、仓储、 退书的允许等方面的因素也会影响到图书的发行销售。 总之,出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选题是生命线,编辑是基础,出版、财会是 保证,发行是关键。这些程序密切关联,而编辑犹如一根红线,将这些工作紧紧连 在一起,生产出一本本游戏的图书,为人类社会、经济、文化作出杰出的贡献。第五节 新技术的影响与图书的发展前景一、电子书(E-book)、手机小说 二、按需印刷、网上书店 三、网络阅读习惯 四、跨媒体出版技术第六章通讯社通讯社――新闻社 news agency/service 专门从事采集、加工和提供新闻信息,为其他新闻媒介和各类用户服务的新闻传播 机构。 一、通讯社的类型 1、按服务范围分类 世界性、国际性、地区性、国内 2、按所有制性质分类 私营(路透社、哈瓦斯社、合众社、国际社) 官方(新华社、塔斯社)、 半官方(法新社)、 合作性质(美联社、共同社、德新社) 3、按提供的产品分类 综合性、专业性 二、通讯社的历史和现状 1、通讯社最早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 通讯社产生的历史根源 ①通讯社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对外扩张密切相关 ②通讯社的产生适应了当时报刊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③电报技术为通讯社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电报通讯 社” 2、世界早期四大通讯社 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哈瓦斯通讯社” 法国人查理? 哈瓦斯 1835年底在巴黎创办 1944年改组为法新社 世界上第二家通讯社――“港口新闻联合社” 1848年,美国纽约《太阳报》等6家报纸联合创办 1857年改组为“纽约联合通讯社” 1892年与其他通讯社联合建立“美联社” 1849年,德国人伯纳德? 沃尔夫在柏林创办世界上第三家通讯社――沃尔夫通讯社 后分裂成德新社 1851年,英籍德国人保罗? 朱利叶? 路透在伦敦创办世界上第四家通讯社――路透社 “三社四边协定”(联环同盟)1870 瓜分对世界市场的势力范围 缓和欧美竞争,却没能也不可能消除竞争 解体:1904合众社诞生,1909赫斯特创立国际新闻社,不遵守协定约束;1914美联 社退出;1934解体 西方四大通讯社的由来 三、我国的通讯社 我国境内最早的通讯社――1872年,路透社记者科林兹在上海建立远东分社 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通讯社――1904年,洛侠挺在广州创办的中兴通讯社 早期影响最大的通讯社――1918年,邵飘萍在北京创办的新闻编译社 规模和影响较大的资产阶级通讯社――1921年由胡政之在上海创办的国闻通讯社 国民党创办的最大的通讯社――中央通讯社1924广州 新华社和中新社 新华通讯社――中国国家通讯社 前身――日创办于江西瑞金的红色中华通讯社 1937年1月改名为新华通讯社 1950年后逐步调整和统一了全国各地的机构,成为集中统一的国家通讯社 日, 新华社成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 规定了新华社的国家通讯社的地位 三、通讯社的特点 通讯社拥有规模庞大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 通讯社拥有先进的通信技术手段 通讯社拥有高数量、高质量、多类型、多渠道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体系 四、通讯社实务 1、媒介供稿业务 时效性、全面性、客观性、准确性 “七路报” 2、专业信息服务 五、网络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1、挑战: 媒体用户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与通讯社“一对多”发稿模式间的冲突 新媒体弱化或剥夺了其原有独特优势(“信息总汇”) 媒体间的兼并与重组,以及大型跨媒体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使其显得势单力薄 2、机遇: 带来新市场 带来新技术,为其节省成本、开辟新业务创造条件。 3、发展策略: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积极开发面向网站的新业务 原封不动 量身定做 多媒体化,从单向性转向交互性 跟踪网络发展新动向,开辟新市场 扬长避短,与专业网络公司实行战略联盟
第一章 多媒体课件概述 48页 2财富值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媒介概论第三四五六章课件 隐藏&...媒介概论第三四五六章课件 20页 5财富值 多媒体技术课件第一章概述 暂无评价...《媒介概论》是新闻专业的基础课,在学生整个知识结构中属于基础一环,对其它 专业...供给与需求,加深对旅游三大要素(主体、客体和媒介) ...第三章为旅游需求模块,第四、五、六章为旅游供给...《旅游学概论》课件01 20页 免费 旅游学概论第四章...新版-《数字媒体概论》中文大纲_其它技巧_PPT制作技巧_PPT专区。数字媒体概论 Introduction...音频数字化的过程和常用的音频文件格式 (六)第四章 数字音频处理技术(三...影视艺术概论课件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影视艺术概论 3 第三章 电视媒体与电视剧的发展 第一节 电视媒体的产生及其特性 第二节 世界电视剧的发展 第三节...广播编辑概论课件完整版_幼儿读物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第二章 广播媒体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广播产生发展...三、专业文化素质 四、专业技术素质 五、创新意识 ...[旅游概论课件]第三章旅游者_三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旅游...旅游主体,即旅游者; 旅游客体,即旅游对象,通常称旅游资源; 旅游媒介,即旅游业...《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具体学时分配参照下表: 章节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第十一章 (一)教学目的 了解网络杂志的概念、发展...搜试试 7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百度文库 教育专区 教学研究 教学...《新媒体概论》(严三九)第一章第三节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第三...多媒体课件制作概述_PPT制作技巧_PPT专区。多媒体课件...四、选择合适的制作平台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根据...不应出现故障;第三交 互设计合理,页面跳转,人机...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5寸手机有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