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虫草肾宝传奇怎么样

起底冬虫夏草:一个中国式大骗局的始终
我的图书馆
起底冬虫夏草:一个中国式大骗局的始终
起底冬虫夏草:一个中国式大骗局的始终
帮你拔草的 点到
作者:程莉
来源:饶毅、鲁白、谢宇主编的《知识分子》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文,叫停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家应该下达更准确的文件来对冬虫夏草进行监管。”昨日,记者走访广州部分市场发现,春节后相关冬虫夏草产品价格已有所下降,专家预计,冬虫夏草在市场上的价格将会呈现两极分化。
行业标准尚属“真空”状态
2012年8月,CFDA曾下发关于《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方案》。2013年,青海春天与同仁堂、康美药业、劲牌有限公司、江中药业共同成为首批5家试点企业。
CFDA官网数据显示,加上进口产品,虫草相关保健食品共有120个目录。记者搜索发现,一些电商平台上出售的虫草保健品,并未标有“健”字文号,且部分价格不菲。如ASNA生产的金虫草人参胶囊,180粒售价在元。
虽然虫草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但冬虫夏草只产于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和甘肃等省份,尤为珍贵。记者观察发现,目前整个相关的行业标准都处于“真空”状态。据业内人士介绍,药品生产单位在生产新药前,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严格审批,取得药品生产批准文号,以“国药准字+批准文号”的形式出现在包装盒上。由此看来,冬虫夏草不属于药品范围。
因为稀少,市场上假冒的冬虫夏草不少,常有人用虫草假冒以谋取暴利。有关的调查报告显示,一些卖家为增加冬虫夏草的分量,往往为其裹上“重金属外衣”——最早使用重金属二氧化钼;而后用铅粉;有的甚至用水银注射;最“厉害”的是浸泡含淀粉和一些特殊配方的液体。市场上不少带有虫草元素的产品更打着“壮阳”、“喜马拉雅伟哥”等等刺激眼球的旗号,实际上,这些“冬虫夏草”里面很多加的就是“伟哥”。
“全能”功效和砷的博弈
最近,青海春天的主打产品“极草”纯粉片被查出砷含量4.4-9.9毫克/千克,长期食用会造成砷过量摄入,并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存在较高风险。青海春天对此的解释则是“产品含砷量较少,对人体并无多大伤害”。
对于宣传提到的冬虫夏草“能抗肿瘤、抗疲劳、调节人体免疫系统、调节肾、肝脏功能”,各界一直存疑,真有那么神奇吗?如果它对人体的功效性大大超过砷对人体的危害,冬虫夏草作为保健品还能值得了昂贵的价钱,但反之呢?“正是社会上对冬虫夏草功效的大肆吹捧,很多科学家便对其功效做出研究,但至今依然没有有效的证据证明其功效。”食品工程博士、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表示。
“冬虫夏草作为一种非食品、非药品又非保健品的产品,其传闻的神奇功效一直存在质疑,而且被查出含砷成分,在功效性和安全性缺失的情况下,食药监总局叫停冬虫夏草作为保健食品试点工作是水到渠成的举措。”云无心表示。
起底冬虫夏草:一个“中国式”大骗局的始终
每千克身价高达几十万,冬虫夏草到底是食品?药品?还是保健品?“身份”扑朔迷离,命运数度“反转”,背后闪现各方利益角逐,但并没有妨碍它成为中草药里炙手可热的“明星”。
近段时间,冬虫夏草包括其产品中的价格之“王”——极草,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食药总局”)公开批评,利益相关各方争辩你来我回,舆论一度甚嚣尘上。
自始至终,被捧上天的冬虫夏草是否含有有效成分饱受专业人士诟病。综其一生,不过是一个“中国式”骗局罢了。
1、籍籍无名
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学和我国绝大多数学者所指的冬虫夏草,是特指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冬虫夏草蝙蝠蛾幼虫尸体的复合体,主产于四川、青海、西藏、云南等海拔米的高山草甸中。其他500多种虫草属真菌寄生并能产生子座的菌物结合体都只能称作虫草。
研究表明,蝙蝠蛾拟青霉和中国被毛孢同时存在于天然冬虫夏草中。2005年10月,中国菌物学会确认冬虫夏草的学名是Cordyceps sinensi (Berk.) sacc.,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为冬虫夏草的唯一无性型菌种,异名有蝙蝠蛾多(被)毛孢、中华束丝孢。
我国关于冬虫夏草的记载最早见于清代吴仪洛1757年著就的《本草从新》:“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至冬则复化为虫。”此后,多种中医书籍都记载了冬虫夏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录了冬虫夏草。不过,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吴海云对此并不为意,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采访时说,在中医古籍中,几乎所有东西都是药,诸如指甲、灶灰、粪便都是药,都能在古籍中找到“功效”。
而在传统的藏医学中,虫草产地玉树州治多县的藏药师青梅然丁此前接受新华网采访时称:“虫草往往只发挥药引的作用。”在青海省藏医院数百种复方药物中,只有一种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的制剂用到了冬虫夏草。藏医药典《甘露本草明镜》中关于虫草的功效也只有一句话:“强身,补肾,用于治疗肝胆系统疾病。”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生药系主任张贵君也表示,传统中药配方中虫草用得很少。
虫草酸被认为是冬虫夏草的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但其实虫草酸就是甘露醇——一种非常普通而便宜的化工产品,被广泛用于食品、药物当中,一千克几十元而已。
1951年,德国科学家Cuningham等观察到被蛹虫草寄生的昆虫组织不易腐烂,随后从中分离到一种腺苷类活性物质, 确定其结构式为3’-脱氧腺苷,命名为虫草菌素,又称虫草素,1960年已经实现了全化学合成。不过化学合成不能规模化生产,所以目前市场上的虫草素主要是通过人工培养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获得。虫草素是第一个从真菌中分离出来的核苷类抗生素,也是商家所吹捧的冬虫夏草的另一种活性成分。
但实际上,多项研究表明冬虫夏草中并不含虫草素。中科院微生物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董彩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实验室采集了青藏高原不同产地的冬虫夏草,对其标本和液体发酵的菌粉进行检测后发现:“冬虫夏草里虫草素的含量超出了我们的检测范围,我们检测不到它,可以说冬虫夏草里基本不含虫草素。” 而据澎湃新闻报道:早在2011年,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王成树就发表了关于蛹虫草基因组的研究成果。2013年,其课题组又发表了关于冬虫夏草菌基因组的研究论文。这些研究表明:冬虫夏草菌的基因组并没有合成虫草素的基因,所以是不能合成虫草素的,而蛹虫草菌是可以合成虫草素的。
在20世纪70年代乃至之前,冬虫夏草还非常低调,与传统滋补品人参和鹿茸相比,仅被当作“中药三宝”里最寻常的一种药材。60年代,在西藏1千克冬虫夏草可换两包单价3角钱的香烟;70年代,在青海、西藏,冬虫夏草的国家收购价为每千克21元。1974年,在青海省果洛州,不管什么品相的冬虫夏草的价格都是28元/千克左右。
2、身价暴涨
在野外,幼虫被侵染又长成冬虫夏草的几率很低,因此天然冬虫夏草资源很稀缺,人工培植也还没有获得成功,每年全国总产量仅80~150吨。随着需求增长,冬虫夏草的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1983年,上等冬虫夏草的价格涨到了300元/千克,而同一时期长白山区的人参每千克在60~80元左右,这个价钱相当于当时一个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1990年左右,冬虫夏草价格涨至平均1000元/千克。相反,人参价格降至50元/千克。
冬虫夏草在公众眼中第一次公开高调露面伴随着另一个骗局——马家军。1993年4月,马家军在天津集体刷新女子马拉松全国纪录;8月在斯图加特世锦赛包揽女子1500米、3000米、10000米全部3枚金牌;9月在七运会上狂破世界纪录;10月在西班牙夺世界杯马拉松赛女子个人和团体冠军。震惊世界的同时,马家军也一度被国际质疑服用兴奋剂,马家军拿补品、中草药作挡箭牌。除了大家记忆中非常熟悉的“中华鳖精”,还有冬虫夏草。因此,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虫草零售价涨到了2000元/千克,上等冬虫夏草价格则更高。最后作家赵瑜的报告文学《马家军调查》证实马家军确实是服用了兴奋剂,队员成绩和“中草药”无关。
2003年非典时期,传言吃冬虫夏草能增强免疫力,甚至能包治百病,虫草一夜之间变成“神草”,引发市场狂炒,其价格一路暴涨,上等冬虫夏草价格从几千元/千克猛涨到1.6万元/千克。从此,虫草正式步入“奢侈保健品”行列,计价单位也从“千克”变为“克”。
之后的2005年和2006年,冬虫夏草价格持续走高,在2007年时价格更是攀上了历史性巅峰,其中每千克2000条规格的冬虫夏草每千克高达20万元。
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影响,虫草的销量严重受挫,当年均价下降了40%左右。到了2010年和2011年,受生态破坏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少冬虫夏草产区出现减产,有的地区减产幅度甚至高达40%,供应萎缩使冬虫夏草行情再次上涨,价格重新一路飞涨。2011年7月,虫草价格超过2007年的历史最高点,“西藏商城”显示,2200条规格的冬虫夏草批发价18.2万元/千克,而1800条规格的则达到21万元/千克。此后,冬虫夏草价格一直稳中有升。
而据《南方日报》称,业内人士透露除了产量不高,炒家囤货也是虫草涨价的一大原因。从虫草产区到消费城市,多级经销商层层囤货、层层加价。一些买家常年驻扎在青海西宁,在合适的时机出手购入囤货。
经历了多事的2015年和2016年,冬虫夏草的价格持续走低。从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官方网站中药材天地网上可以看到,2000条/千克规格的冬虫夏草,青海产地价格从2015年4月的21.8万元/千克,降至最近价格18.6万元/千克,西藏市场价格则由21万元/千克降至16万元/千克。尽管如此,四十年来,冬虫夏草价格飞涨了近万倍。而冬虫夏草中的“极品” ——极草5X冬虫夏草价格则更为惊人,在其官网上一瓶极草5X冬虫夏草纯粉片—双层片,售价达16900元。极草号称100%冬虫夏草,按照一瓶45片、每片0.35克规格,可折算其价格每千克超过100万元。
3、食品?药品?还是保健品?
尽管冬虫夏草的身价一路飞涨,但它是食品?药品?还是保健品?其身份扑朔迷离。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了冬虫夏草,但张贵君表示:“收录了只能说它是中药材,但药材和药品还不是一回事。药材,农民可以随便买卖,但药材不能讲功效,只有药品才能讲功效,而药品对应什么疾病,要有实验药理学验证,对人体的作用应该通过临床实验来验证。” 事实上,对于冬虫夏草的功效,一直没有较高级别的论文证据支撑,这是业内共识。
其实早在2001年,当时的卫生部就已明令限制冬虫夏草这类国家二级保护物种作为保健食品原料,保健食品中的冬虫夏草应以冬虫夏草菌丝体蝙蝠蛾拟青霉替换。2005年,接手保健品监管的国家食药总局进一步明确,保健食品的原料使用了冬虫夏草的,应以人工繁殖的菌丝体予以替换。
2008年,极草以食品类产品许可证上市,当时产品外包装上显示为“青卫食证字(2008)第025号”。但是日,卫生部发文《蜂胶、冬虫夏草等不得挂“食”字号》明确指出:“卫生部未曾批准过冬虫夏草作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讨论后也认为,目前冬虫夏草尚缺少作为食品长期服用的安全性评价研究数据,建议暂不作为食品原料使用。”
2010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也发布《关于冬虫夏草不得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的通知》,严禁使用冬虫夏草作为食品原料生产普通食品。
于是,青海省卫生监督所在2011年4月发布公告,撤销了“极草”的食品批号,同时规定不得在产品包装上标注卫生许可证。
然而,青海省食药监局日出台了《青海省冬虫夏草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将“极草”定义为冬虫夏草中药饮片。2012年6月份,国家食药监总局下发《关于冬虫夏草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冬虫夏草粉碎及压制成片不属于中药饮片炮制范畴,明确要求青海省对“规范”予以修正,妥善处理,切实加强对中药饮片的监督管理。
直到日,国家食药总局印发了《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方案》,第一次允许冬虫夏草直接被用为保健食品的原料,试点时限为批准试点企业相关产品之日起5年。同仁堂、康美药业、青海春天、劲牌有限公司、江中药业五家企业进入了保健品试点企业名单,这终于让冬虫夏草保健品拥有了“临时身份”。
2014年7月,冬虫夏草的热点产品“极草”又一次发生了转变。当时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冬虫夏草纯粉片相关事宜的通知》和《关于撤销青海省冬虫夏草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公告》,明确规定:青海春天生产的冬虫夏草纯粉片的新身份为青海省出产的冬虫夏草经加工制成的产品,为青海省综合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的试点产品。基于青海春天研发的冬虫夏草纯粉片的创新属性,不归属于既有监管体系中的药品,也不归属于既有监管体系中的食品或保健食品,其产品作为滋补类特殊产品进行管理。这样,极草获得了一个仅包括它一家的“滋补类特殊产品”身份。而根据青海省监管部门的规定,其生产依旧可以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
4、陷入纷争
日,国家食药总局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以下简称《消费提示》),该提示称:近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对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的监测检验。检验的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中,砷含量为4.4~9.9毫克/千克。冬虫夏草属中药材,不属于药食两用物质。有关专家分析研判,保健食品国家安全标准中砷限量值为1.0毫克/千克,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等产品会造成砷过量摄入,存在较高风险。
2月6日,青海春天发布公告回应称,控股子公司春天药用生产销售的虫草纯粉片为“唯一具备合法生产、销售身份”的此类产品。公司各项试验结果均显示,以净制冬虫夏草为原料的冬虫夏草纯粉片安全无毒。
不久之后的3月4日,国家食药总局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停止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的通知》,停止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此时距离该期限结束还差2年时间。
迫于各方压力,青海春天向国家食药总局申请信息公开,要求公开《消费提示》所依据的检测文件。于是,3月28日,青海春天收到了国家食药总局的回函《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从该告知书中可知,早在日,国家食药总局便告知青海省人民政府停止冬虫夏草纯粉片作为综合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的产品试点以及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但青海春天否认瞒而不报,表示在日收到告知书才看到该文。
日,青海省食药监局向青海春天子公司春天药用发出《关于青海春天药用资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换发〈药品生产许可证〉的批复》。但相关人士认为,青海春天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只能说明它有研发药品的能力和资格了,并不代表“极草”含片现在就有了药品身份,因为青海春天的冬虫夏草纯粉片产品目前还未获得药品批准文号。
目前,青海春天控股子公司春天药用资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已被要求停止冬虫夏草纯粉片产品试点以及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公司股票停牌中。
4月5日晚间青海春天连发两则公告,一方面搬出关联公司三普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救场,春天药用将获得其冬虫夏草为原料的药品全国总经销权授权;另一方面,将向国家食药总局沟通再度申请其公开发布《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等。
在国家食药总局网站数据库中含有冬虫夏草成分的国产保健食品共有19条记录,包括同仁堂的总统牌冬虫夏草灵芝提取物西洋参提取物三七提取物口服液、劲牌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两款冬虫夏草胶囊。而且所有产品宣称的保健功能都是调节或增强免疫力,个别产品还包括抑制肿瘤或辅助抑制肿瘤。国家保健食品评审专家金宗濂教授指出,我国现有一万多种保健食品,60%都是增强免疫功能的,“增强免疫功能”是保健食品申请进入市场时最容易通过的。
然而,对于宣称的“调节免疫功能”,吴海云认为这是一种含糊而讨巧的说法:“到底是增强还是降低免疫功能?还是增加某一项功能呢?免疫功能非常复杂,比如艾滋病会引起免疫功能低下,但有些疾病却是免疫过度亢进了。很多保健品都使用调节免疫的说法,这是卫生管理部门遗留的后患。听起来能增加抵抗力,但又没有临床依据,就叫调节免疫功能。”
而在药品数据库中,药品生产企业包括青海珠峰冬虫夏草原料有限公司、青海国草冬虫夏草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珠峰冬虫夏草药业有限公司、桓仁满族自治县恒宝参药有限公司、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6家。国产药品仅有三种:青海珠峰冬虫夏草原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发酵冬虫夏草菌粉、百令片和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发酵冬虫夏草菌粉。不过,发酵虫草菌粉并非野生冬虫夏草,而是人工分离出冬虫夏草菌种后在人工环境下培养的,1988年获国家卫生部正式生产批件并获名“发酵虫草菌粉”。而且这三种药品都是作为中药审批的,而中药获批门槛较低。
食品生产许可获证企业(QS)包括两家,一家是青海久泰冬虫夏草酒业有限公司,其官网宣称“久泰所产产品均为保健品酒类,有虫草酒和浆果酒两种类型。而利用发酵冬虫夏草菌粉发酵液,继续发酵生成酒精,制成的虫草酒,其保留发酵冬虫夏草菌粉的多种多糖及营养物质,既有酒的香醇,又有冬虫夏草的功效。” 按照国家法规,食品不能声称功效,该企业产品的功效宣称只能是一句空话。
另一家是扬州凯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过使用的是北冬虫夏草,也就是蛹虫草,与冬虫夏草不是一个东西。蛹虫草可以人工培育,能作为食品原料,价格很低。
此外,被当作中药材售卖的冬虫夏草不在食品、保健食品、药品管辖范围内,而我国中药材中标准中并没有砷含量的限量指标。
而被视为“极品”的极草则在食品、保健食品、药品数据库中,都没有找到。
冬虫夏草是青海省的重要支柱产业,据估计,青海省的冬虫夏草年交易额超过200亿元,而全国虫草产业的产值超过300亿元。冬虫夏草的去向,牵扯多方利益。但《冬虫夏草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一文中表明目前冬虫夏草的成分已基本清楚:野生冬虫夏草中含水分10.83%,粗蛋白29.1%~33%, 粗脂肪8.62%, 总糖13.94%~24.20%, 粗纤维18.5%, 水分10.8%, 灰分8.64%。此外还含有氨基酸、脂肪酸、核苷类物质、甾醇、7%~9%的甘露醇、多糖等, 这些成分是冬虫夏草发挥可能的生理活性或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董彩虹表示,这些物质并不是冬虫夏草特有的,目前也并没有发现冬虫夏草中含有特有的活性成分。
"狂暴的极草,折射了整个行业的功与名,罪与罚。"
借壳上市两年的青海春天,要告别多年的暴利奇迹了。
这家从虫草行业崛起的企业,打造了一个令行业颤抖的品牌“极草”。它让所有同行感到了难堪,它想用新的产品形态去改造一个产业,它想让自己成为一个产业的代名词,让自己的品牌和整个行业划上等号。
可是,极草系列产品模糊的身份属性,让这个成功的营销者在上坡路上跌倒了。后又因为砷含量超标,被国家食药监总局点名,极草含片的生产被叫停。
1.&营销界的集大成者
极草是如何一炮而红的?
首先,弄出大新闻,把同行批判一番,对消费者进行洗脑。
——你要买原草(未经加工的虫草)?错!原草产品有各种乱象:“冬虫夏草长期低效利用”、“假虫草充斥市场”“一些无良商家,在消费者不具有专业知识、难辨真假的情况下,欺骗消费者获得暴利。”
——你要吃原草?错!原草表面有重金属、寄生虫卵、霉菌等脏东西会直接伤害你身体,花大钱买原草补身体,补了也白补。
——你要把原草洗干净吃?错!浸泡三分钟,虫草里的虫草素就会大量流失。而且细菌也洗不掉。
——你要把原草煮着吃?错!细菌能煮死,但是虫草含有的“40余种挥发性物质、多种活性酶类等,在温度高于60℃时会变性、挥发”。
……总之买原草就是花冤枉钱。
——那,怎样才是对的?
——买极草!
(自古,中国人就迷信虫草的价值)
其次,用新技术包装自己,用新产品形态冲击市场。
极草是什么?用青海春天的话来说,“这人类中医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做到了三件事情:
第一,有效吸收。“极草利用专利的区离粉碎增溶技术,均匀破膜破壁,精华成分的溶出与原草相比,得到了突破性提升”。
第二,服用安全。极草过滤掉各种重金属,低温冷灭杀各种细菌,“确保每一根冬虫夏草达到显微镜级清洁程度……从工业原料级跃升为直接食用级。
第三,服用快捷。“大家不用再拿着一根虫子放在嘴里了,虫草现在含着吃”,这是极草给时代的呐喊。虫草含片便携易吃,干净卫生。
总之,“极草含片凝结着百余项专利技术,达到了冬虫夏草物理深加工领域的最高科技成果”,它改变了消费者使用冬虫夏草的习惯和消费行为。再次,在价格和渠道商面前,不断拔高自己。
为了让价格能够真实反映产品本身的价值,在价格策略上,极草采用“撇脂定价”的方法,一盒(0.35g/片×81片/盒)“至尊含片”价格高达29888元,每克售价高达1054元。这个价格,已经超过黄金价格的三倍还多。
在渠道安排上,极草产品作为顶级的消费产品,自然选择了高大上的渠道相配合,才能体现其应有的身份和地位。极草在各大城市的大型商场、各地机场设立专柜,和其他奢侈品同台竞技,摆出高端奢华的架势。
“我们定位的目标客户群,基本是上家庭流动净资产(不含房、车)在千万元以上的人群。”
这是极草领导层的豪言。
最后,将“极草的品牌”与“冬虫夏草的品类”画上等号。
凉茶就喝王老吉,奶茶就要香飘飘……特劳特的定位理论屡试不爽。亚马逊“干掉”实体书店后,自己再建个书店,成为书店的代言者。
从“技术的创新”到“产品的进化”,从行业的颠覆者到行业的领军者,极草一路高歌,意图谋划称霸冬虫夏草产业的战略。之前,冬虫夏草中买卖原草的交易方式也极其原始落后,完全无法匹配其“尊贵”地位。
极草号称“把冬虫夏草的利用率提高了7倍以上”。这应了一句著名的广告词:“肥料掺了金坷拉,一袋能顶两袋撒”。
极草算得上一个行业的革新者,也能看做一个成功的营销者。他把行业旧传统当做自己瞄准的靶子,把同行当做自己的营销的极品。对于极草来说,同行越是与自己吵,吵得越厉害,就越是正中极草下怀。如果能像王老吉和加多宝一样,打上几场备受关注的官司,或许更好。&
青海春天营销是成功的,带来的成绩很突出。2011年,青海春天的营收为3.2亿元,2012年为13亿元,2013年为21.4亿元,平均毛利率在40% 左右。2014年借壳上市,在2015年前三季度,极草纯粉片销售收入为7.53亿元,占公司当期营收的78.91%。
2.&被赶出“三界”之外
科学研究表明,冬虫夏草的营养价值、保健价值并不高。至于药用价值,所有人都想多了。想得多了,也变信了。
就像钻石,结婚时候用得多了,也变成了恒久爱情的象征。有人说,钻石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骗局。本来,那些碳晶体最大的使用价值是用来切割玻璃,但因为爱情附体,价值顿时陡增百万倍。
冬虫夏草到底有什么价值?
经常被大健康产业拿来给产品背书的《本草纲目》,实际上从来没有提到过冬虫夏草。乾隆年间有一本《本草从新》,提了冬虫夏草,说它可以“保肺,益肾,止血, 化痰,已劳嗽,”但是冬虫夏草的具体疗效,从来都没有被真实。古人的想法或许很简单:这东西冬天是虫夏天变草,如此神奇,也一定有神奇的作用。&
冬虫夏草的核心成分“虫草素”,却被外国研究认为“毫无价值”。现有的关于虫草的研究,大多是由国人做进行,研究所涉及的内容也主要停留在“成分识别”的层次。
作为市场把关者的监管部门,又是什么态度?
2009年,青海春天将极草纯粉含片推向市场。按当时法律法规要求,冬虫夏草可以作为土特产、中药材或食品进行流通。当时,极草获得了食品卫生许可证,被认定为“普通食品”。
谁想到近一年之后,日,国家质检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发布《关于冬虫夏草不得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的通知》。
如此这般,极草被清理出了食品界。之后,极草归入药品管理,变身为“中药饮片”。
但是,到2012年6月,国家食药监局又下发了《关于冬虫夏草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冬虫夏草粉碎及压制成片不属于中药饮片炮制范畴。
有意思的是,两个月后,国家食药监局下发《关于印发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启动了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青海春天又成了“保健食品”试点企业。
极草又被赶出了中药界。又变身为试点“保健食品”。
但是,极草后面又被“打脸”。日,国家食药监局根据市场检测发布了《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称如果长期食用虫草会导致砷的过量摄入,并可能带来健康风险,其中极草更是被相关部门点名重点监测。
换言之,极草有毒。
2月26日。重点监测结果出炉。国家食药监总局下发《关于停止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的通知》。
食品、药品、保健品,极草被赶出了三界,成为一个“黑户”,一个“既非食品,又非药品,也没有保健品资格”的产品。
青海春天的“春天”结束了。&
3.&这“玩意”能要命
冬虫夏草到底是什么?真菌杀死了蝙蝠蛾幼虫,然后生长在它的尸体上。人们见这东西一会儿虫一会儿草,以为它会在夏天复活,又变成一条有顽强生命力的虫子。
实际上,它只是个病死的可怜虫。
西藏那曲、青海玉树两地在不断争吵,都封自己为正宗虫草的原产地。兰州、成都等地的虫草商们,骂战不断。
其实,到底是那曲还是玉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地个地方的虫草供应量都有限。
青藏各大高原“圣地”的虫草已经供不应求了,能产虫草的地方,地表每年都要被翻几遍。然后,祖国大江南北出现了大批冬虫夏草的养殖大户,他们分布在云南、山东、浙江、广东……然后他们的人工作品再次被运到西部,或是就地加工,成为 “高原净土”概念加持的虫草。
(一直以来,虫草产地就较为混乱)
2014年,浙江省杭州市有家公司,“年生产新鲜虫草达50万罐,约3吨干虫草,相关的虫草产品热销海内外。”没猜错的话,市场能吃多少,它就能产多少。
有人想过通过打假来肃清市场,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云南虫草、新疆虫草、各种不知名的虫草,包括人工虫草,都被看作是假虫草。真虫草和假虫草的营养价值都不大,几乎没差别,所以打假的成本太高。
实际上,真虫草的价值可能还不如假虫草——它往往会有重金属。冬虫夏草那么贵,掺杂铅、汞之类的重金属进去,既不容易被发现,又能多卖很多钱。
那为什么真虫草价格贵,“那么是因为它不要钱,要命。”&
永远会有人热衷养生,热衷吃虫草;高原的山坡上,也永远会有人挖虫草。是药、是食品,还是保健品、养生安慰剂,或许不重要了。这已经是一个产业链,一个大家都愿意去相信的“骗局”。
据说,青藏地区还有种猪,叫“藏香猪”,它的粪便都被收购用作藏药药引。就是这么传奇!谁让它是从小“吃虫草,喝山泉水”长大的呢?&
至于极草,它有罪吗?
从商业角度而言,它的营销“无罪”,它甚至还在给行业“骗局”增砖添瓦,不断制造经济学上的奢侈品价值。但是,人们吃了7年后,国家说这玩意“有毒”。这就有罪了。
它会倒掉吗?现在来看,国家说了算;长远来看,市场说了算……钻石游戏,全世界不是还在继续吗?
馆藏&18744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冬虫草全蝎胶囊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