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我的微波炉烹饪方式微故事

故事1617&我的“微家史”(三)粮食与远行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w690/001DLqSEzy75eabCvn14f&690" ALT="故事1617&&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第一辑(日)雨中的故事"
TITLE="故事1617&我的&微家史&(三)粮食与远行" />
粮食与远行
九(16)班 林文韬
我的父亲是安徽桐城人,母亲是上海人。我小心翼翼地探寻着家族的历史,了解到了先辈的人生苦难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粮食!粮食!
我的高祖父生于1879年,他是一个贫穷的佃户。1938年,日本军队自华北南下,攻占江淮地区,桐城沦陷,成为敌占区。那年的冬天,在日本鬼子刺刀的胁迫下,高祖父违心地当了挑夫,给鬼子运送物资,将汉奸地主家的粮食挑到日本军营。他眼见自己和穷苦乡亲们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就这样平白无故地送给鬼子,十分愤慨,故意拖延。几个小鬼子一怒之下,用三轮摩托撞断了他的右腿。1959年,由于饥饿,他将自己的口粮节省下来,给孙辈们吃,而自己却在一天傍晚,将绳索套在床架上自缢身亡。那条固定残腿的铁箍伴随他进了棺材。
我的曾祖父生于1911年,他是一个矮小的男人。为了一家人能够吃饱饭,成年以后的他,常年去龙眠山,打柴挑柴回来换粮食。凌晨时分,天边刚泛鱼肚白,他就快速地喝下两大碗滚烫的稀粥,然后拿着一根扁担、两截麻绳,风尘仆仆地步行至几十华里外的山里。待到满天星斗时,才能将二百多斤的柴禾挑回来。而中间漫长的时间里,他颗粒未进,渴了,只能用双手掬几口山泉。由于积劳成疾,他在晚年患上了食道癌。在1982年一个温暖的冬日,他向我的父亲要水喝,随后就永远闭上了双眼。
我的祖父生于1943年,他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1957年,高小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他再也没有机会继续求学。那时候,他一心想要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要让全家人衣食无忧。通过自学,他掌握了一些珠算知识,加上毛笔字写得好,先后当上了生产队会计、生产大队文书、管理区会计。即便如此,每天只能吃上两餐米糊就咸菜,他不甘心。1964年底,他在期待中应征入伍,成为空军驻广西百色某雷达团的一名战士,监视美军战机,参与援越抗美。1967年的一天,他和战友在修筑广西通往越南境内的防御工事时,一脚踏空,从海拔几百米高的山顶随巨石滚落,身负重伤。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即便负伤,他每天也只能吃些发黄的米饭和空心菜充饥。直到1972年招工到矿山,吃上了商品粮,家庭和个人的生活境况才有所好转。
我的父亲生于1975年,还未成年,就要和大人一道干农活搞双抢。每到暑假,在收割早稻时,他和我的大伯天不亮就起床,奔向两里外的稻田,满头大汗地收割稻子,然后又顶着烈日,步履艰难地将稻穗挑向家门口的打谷场。在栽插晚稻时,他和我的大伯躬身在水田里劳作,累得浑身散了架,还要不时忍受蚂蟥的侵袭。割稻,插秧,摘棉花,种麦,少年时的经历,让父亲小小年纪就尝尽了生活的艰辛。三十年后的今天,父亲跟我说起过去的事情,总爱用一句话总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
粮食,是父亲以及父亲的先辈、祖辈、父辈植入骨髓的苦难,他们在苦难中重生,在苦难中奋进。
远行!远行!
母亲的太爷爷、我的老太爷是福建福州人。他出身于贫苦的渔家,生长在海边,水性好,经同乡引荐到华侨开办的远洋货轮上,担任一名普通的水手。他长年累月在大海上漂泊,其艰辛程度超过了一般人想像。他用自己的血汗钱为家人置办了一点田地和房产,并在当年繁华的上海滩购置了一间小商铺。而他却一天也没享受过自己所积累的财富,海轮就是他的家,大洋就是他的世界。直到年老体弱时,他才回到家乡落叶归根,不久便离开人世。
我的太爷爷,抗战期间从福州乡下来到十里洋场,接管老太爷留下的商铺,自此再也很少踏足家乡的土地。他不谙商道,生意逐渐败落,最终转让了商铺。在老太爷的安排下,他另谋生路,学会了西点制作,在上海和平酒店担任西餐大厨,每天站立工作长达数小时。太爷爷身材高大肥胖,未到中年就得了静脉曲张,晚年时经常疼痛不已。由于自身的努力,他高超的厨艺成为和平饭店的一块金字招牌,很多老外都因此慕名前来品尝。就是到了八十岁,他还能说一口不太标准但能听懂的“洋泾浜”(指那些没有受过正规英语教育的上海人说的蹩脚英语)。
我的爷爷生于1946年,他生于上海,长于上海。1965年夏天,他成为文革前的最后一批大学生。文革初期,他跟着一大帮同学串联,千里迢迢,回到福州老家,立志解放台湾。看到老家的穷苦乡亲,在发觉自己幼稚可笑的同时,猛然醒悟到成长的不易,随即回到学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钻研无线电,自己学会组装电视机、收音机。在南京邮电学院求学五年后,他和他的同学、我的奶奶一道被分配到肥东乡下的邮电局工作,随后又先后调到青阳、铜陵,在远离故乡的土地上生活至今。
我的母亲生于1975年,出生在上海。她跟随着爷爷从上海到青阳,从青阳到铜陵,再跟着我的父亲从铜陵到合肥,变动着工作,变换着环境,同时对抗着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很少在我身边,他总是在远离我和母亲的地方工作。我在铜陵,他在合肥;我在合肥,他在北京、在芜湖,我们总是聚少离多。而母亲始终陪伴在我的左右,我的生活、我的学习,倾注着母亲大量的心血。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远行,是母亲以及母亲的先辈、祖辈、父辈融入血液的记忆,他们在远行中成长,在远行中守护。
我,有个心愿,永远铭记家族曾经的苦难和艰辛,十八岁出门去远行,到厦门岛上那所美丽的大学,汲取精神食粮,向着美好人生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已投稿到:&故事&|&在宿舍疯狂烹饪,她“无所不用其极”
故事&|&在宿舍疯狂烹饪,她“无所不用其极”
日09时59分来源:
这可能是每个人都想听到的祝福:愿你不劳而获,多吃不胖,懒惰不丑,深情不被辜负。然而我还是相信能量守恒的基本法则,以及运气和付出是成正比的。
——禾小疯
打开@禾小疯 的下厨房主页,你会发现五彩斑斓的三明治、各式烘焙甜点、西式简餐和中式家常菜……这一切并不是出自于一个设备齐全的家庭厨房,而是诞生于一个普通的北方研究生学生宿舍。下厨房里厨艺精湛又懂得生活的美食达人并不在少数,小疯却将这平凡生活里的英雄梦想种在了宿舍的锅碗瓢盆中,四平米的小阳台也可以长成大草原。
小疯的早餐日常
宿舍是暂时的,生活是自己的
跟小疯第一次聊天的那个上午,她刚在宿舍的楼道里烤了布朗尼,怕香气引来宿管,在烤箱旁守了一个小时。在那个普通的北方学生宿舍里,已经飘溢过无数次美食的香味,诸如为舍友生日做的提拉米苏,饭后甜点的木瓜椰奶冻,或是自己烤的各类吐司面包。
小疯给室友做的提拉米苏
小疯做的木瓜椰奶冻
“宿舍限功率,没找到转换器,就搬着烤箱跑楼道烤了”,为了食物,她已经不是第一次“无所不用其极”,实验室的烤箱都被她用来悄悄烤过月饼。
半个月前,小疯去菜场买菜,路过垃圾堆时不小心瞄到一块破木板,瞬间就挪不开脚。虽然担心会引来一路异样眼光,思度良久还是决心把它扛回宿舍,承蒙收废品大叔援助,板子安全抵达。可板子太大不能用,小疯找工学院的同学借了把锯子,哼哧哼哧在宿舍锯了两小时。从此之后,小疯不仅给自己的美食作品找到了同台出镜的新伙伴,还收获了一个新称号——“校园电锯狂魔”。
“你知道的,网上买木板真的好贵,学生党太穷!”零基础快速掌握锯子的使用技能,小疯说,这是生活所迫。
在宿舍,“生活所迫”是一种常态。不过就像能在破烂堆和电锯下缔造木板大业一样,作为“不愿被食堂糊弄的宿舍党”,小疯为了舌头和胃可以披荆斩棘。
宿舍空间太小,餐具厨具不好放,除了折腾了各种收纳方式,物尽其用是小疯的另一个宿舍生活守则。在她调教下的电炖盅,不仅能煮粥炖汤、焖饭蒸肉,还能用来做暖心红豆沙与椰香冰皮月饼。
小疯做的椰香冰皮月饼
宿舍里,功率350W以上的厨具没法施展拳脚,小疯想到了本科时用的电热炉可以选择不同功率,再配上七块九的宜家小煎锅刚好弥补了电炖盅不能炒菜的遗憾。
当然,省钱也是学生党必须考量的因素。小疯的食材一般都来自于超市或者学校家属区的菜场。“我们每次都特别抠,一样只买一点点”,小疯如是说。买番茄时,阿姨会搭着送两根葱,她就会特别开心。
冰箱这种提高生活质量的良物,她自然也不会放过。去年小疯入了一台二手的车载小冰箱,不到一百块。小冰箱不仅让酵母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还让全宿舍还喝上了她做的酸奶。年底的时候原来的小冰箱坏了,现在用的冰箱是一个她在下厨房认识的厨友送给她的。搬冰箱那天,小疯找了两个同学帮她把冰箱从厨友家的五楼抬下来,冰箱太大出租车放不下,又偷偷借了实验室的拖车拖回学校。费了好大力气抬上宿舍后,小疯把阳台彻彻底底的收拾了一遍,从空调管道绕了根线到阳台。“阳台不算大,幸运的是能放下冰箱”,小疯的夏天又多添了一份期待。
小疯做的椰汁红豆芋圆
下厨房市集年货季大促的时候,小疯纠结了很久,买下了面包机,从此过上了天天有新鲜面包吃的日子;为了让拍出来的食物更加精致有食欲,桌布、干花与餐具都是需要一一添置的工具;最近她也因下厨入了单反相机,开始学习食物摄影。诸如此类的种种努力,对于她来说,无非是为了让生活多一份认真。
“做饭不仅仅是自己动手喂饱自己的过程,更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她相信,不管在哪里都要认真生活。
小疯还决定将这份对生活的认真传递给更多生活在宿舍的人。因为一个草莓裸蛋糕,她和同是下厨房“死忠粉”的学妹@Spencer要的是全奖ok 结缘,四周前两人决定一起打理一个微信公众号,专注与分享宿舍党或者日租房人群方便制作的料理,比如一只锅就可以完成的一顿饭。内容来源于她们在Pinterest和Instagram上看到的美食达人的菜谱,两人会一起讨论如何改良成适合宿舍制作的方案:需要烤箱的,能不能换成微波炉;需要不常见的食材,是不是可以换成好买到的,比如近期做花椰菜披萨,杏仁粉换成小麦胚芽。小疯和Spencer称之为“薅社会主义羊毛”。
编辑文案的活儿也需要发挥“处女座的精神”。为了尽善尽美,一期内容需要花费1周的时间来打磨;微信后台经常出问题,小疯还会不厌其烦地修改十几遍直到满意为止。
九月份,Spencer即将去欧洲学习,她们新增一个叫“双城记”的栏目,把宿舍料理的伟业拓展至欧洲大陆。
毕竟,“宿舍是暂时的,生活是自己的”。
“三月份买的一盆薄荷长满了一阳台。”小疯在朋友圈里写道。
给我7分钟,还你一个温泉蛋
小疯每天早上都要比舍友提前半小时起床,做早饭,拍照,吃饭,刷碗,再一路狂奔到实验室打卡。从本科到研究生,从广州到北京,食品专业的小疯在研究“吃”的路上已经摸爬滚打了5年。最初对这个专业的选择便是出自对食物的热爱,希望以科学的方式去探索美食。
比如,如何用科学的方法煮出一只日式温泉蛋。
日式的温泉蛋讲究的是蛋黄是液体,而蛋清刚好凝固,这其中的关键便在于煮蛋的温度。“蛋黄和蛋清的凝固点不同,蛋清超过60°C即可凝固,蛋黄在80°C以下不会凝固,所以控制在水温60-80°C之间即可做出温泉蛋”。对于平日里并没有条件测水温的宿舍党,小疯有一个小诀窍,“水烧开后再放鸡蛋下去,沸水煮7分钟,捞出来过冷水去壳,蛋黄就是溏心的。”
其中的原理和热传导的速度有关,热量从开水传递到鸡蛋 7分钟左右,刚好能让蛋清凝固,而没有传递到蛋黄;如果冷水下锅,水温和鸡蛋温度差不多,热传导的速度在水和蛋清之间,蛋清和蛋黄之间的速度基本同步,就会导致蛋清熟了,蛋黄也熟了。小疯说这是本科时学畜产品时学到的知识,“煮久了之后整枚蛋都会变硬,外面卖的那种蛋黄有点发灰的水煮蛋,都是因为煮太久,蛋白质过度凝结产生硫化氢。”
小疯做的七分钟溏心蛋
类似对待鸡蛋的科学精神在烘焙领域更加重要,小疯说这也是为什么建议新手按照方子一步步来的原因。比如打发蛋清时,有很多空气进入到蛋白质分子之间,而糖会影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在不同时间加糖,以及加糖的量,都会影响蛋白霜的最终状态和稳定性。连咖喱饭小疯也有科学诀窍,“加椰浆!出锅前加点花生酱或者巧克力,增加乳化,更好吃!”
小疯做的黯然销魂咖喱饭
而营养学的知识,则让她会在烹饪时注意各种食物的分量和种类。大一开始学做饭,就是因为嫌弃食堂的饭菜难吃和不健康。小疯为找菜谱注册了下厨房账号,开始煮煮粥和青菜。
小疯做的鹰嘴豆沙拉
上传到下厨房的第一个作品是在大三那年的中秋节,因为觉得广式月饼太腻,小疯组织搬上的同学一起做冰皮月饼。20多个人挤在一间男生宿舍里,做好后还找楼下小卖部的姐姐借了冰箱,尽管还是用的预拌粉和现成的馅料,但“有同学捧场就很开心”。从那之后,小疯走上了下厨房的“不归路”。
大四考完研小疯开始接触烘焙,因为觉得外面的甜点好多都是用人造奶油充数,原料让人不放心,就自己学着做。
“明天打算做一个无面粉花椰菜饼底的披萨,超低脂!”小疯笑着说,“虽然事实证明三高食品更好吃。”
爱吃的灵魂终会相遇
上个月12日是小疯的生日,回顾刚刚过去的22岁,她觉得最大的幸运是遇见了下厨房的一群能把日子过成花儿的好朋友。
去年这个时候,她第一次参加了下厨房的厨友@北京大福 组织的厨友社活动,在奥森公园的野餐会。小疯在宿舍用电热炉和小煎锅做了一瓶蓝莓酱和柠檬酱带了过去。大家占了三张桌,摆上桌布、鲜花以及自己做的各种精致点心,吃喝、拍照、聊天,从中午持续到下午四五点。从那之后,厨友们几乎每个月都会聚一次,“六月是一城一饭Potluck京华烟云,七月是Brunch with U殖民地意乱情迷,八月是假装和名厨在厨房”。为了准备一城一饭的食物,小疯还三番五次打电话给妈妈问粉蒸肉怎么做。没有大蒸锅,只能用电炖盅和电饭煲做。第一次试做,小刀不好用,五花肉切得很难看,她又去菜市场重新买了肉让小哥帮她切好。
「一城一饭potluck京华烟云」粉蒸肉photo by 会飞
「假装和名厨在厨房」黄桃派photo by 会飞
“大家在一起聚会是最享受的时刻”。食物是沟通人心的桥梁,时针在吃吃喝喝的嬉闹中总是走得更快。小疯说,不聚餐的时候他们也经常在群里聊天,说说不顺心的琐事,交流下人生困惑。
“她们是那种对生活特别有热情,想到什么就立刻去做的人。”这一点对小疯影响很大。她把野餐认识的厨友@北京大福 和@会飞 视作生活榜样,比如@会飞 “干什么是什么,坚持做早餐,一年就出书了;想去学营养学,就立刻报名去学;想要好身材,每天坚持运动”。为了向厨友们的美食摄影看齐入了单反后,摄影技巧之类的文章也逐渐成了小疯微博和朋友圈的常客。大概改变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发生的,就像“不知不觉才发现自己越来越热爱下厨,舍得花钱买餐具买相机,周末也愿意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吃上”。
听朋友们的推荐,小疯今年2月份还去下厨房的“山川和湖海”小食堂拼过一次桌,至此之后一直念念不忘。除了厨娘@海水人鱼美术馆 的高超厨艺让她为之迷醉,五湖四海的吃货相聚一桌本身就是一件极为快乐的事,“桌上有教师、有程序猿、有研究金融的,总之和平时的吃饭体验非常不一样。”
“人要过得鲜嫩多汁,不能像行尸走肉”。她对另一个厨友@老辰儿 的话越发深以为然。
一口锅搞定的鲜虾菠菜竹升面
在宿舍坚持下厨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朋友们的支持让小疯在偶尔疲倦时也有了继续下去的动力。身边有些朋友也受到她的影响开始做饭,甚至连妈妈也特地注册了下厨房账号,专门为她点赞。
回顾在厨房里跌跌撞撞的这几年,小疯说,下厨或许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一种修行,“以前做事情粗糙没有耐心,而下厨却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现在的自己对营养搭配和审美都有了比以前高的要求。
如今,对她来说,下厨房是信心的来源,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且乐意折腾,实在是件幸福的事情。
“考研的时候有几个动力, 一是去山川与湖海小食堂吃饭,二是去下厨房办公室参观。现在都实现了。”
四月的凌晨,小疯在自己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认真生活的要义并非物质的堆砌,也无需时刻强调生活的仪式感,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认真对待一茶一饭的时刻,好好珍惜一草一木的光辉,工作的时候拼尽全力,玩乐的时候不受羁绊,欣然享受生活的一切。”
------------------------------
小疯给宿舍党的小tips:
厨具选择,功率不要超过学校的用电限制。最万能的当属电饭煲啦!下厨房有很多“电饭煲拯救世界”之类的菜单,宿舍党们绝对不要小看电饭煲,蒸煮煎炒它都能搞定,一锅走天下不是问题!当然在买买买之前要搞清楚功率大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大小的锅,不要超过学校的用电限制。另外,学校的公共微波炉可以充分利用起来,除了加热饭菜,微波炉还能做很多好吃的!
如何保存食材。夏天气温越来越高,蔬菜尽量当天购买新鲜的,肉类吃多少买多少,没有冰箱一定谨慎囤货。像鸡蛋、番茄、土豆、胡萝卜、红薯紫薯这类食材可以在常温下存放几天,但也要尽快吃完,否则浪费了很可惜呢。喜欢喝粥的厨友们不妨买点杂粮、果干之类的,平时多喝粥,很有益身体健康噢!
和室友搞好关系。尽量不要因为在宿舍做饭的用电、油烟等引发矛盾,最好是能和室友一起开开心心做饭吃,美味共分享,要胖一起胖!
点击阅读全文,在下厨房关注@禾小疯 。
往期推荐&&&| 访问脚印(最新55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晒胸大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