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传3系列有没有葛尔丹

二月河帝王系列全集_全文阅读_40-米花在线书库
二月河帝王系列全集_40
伊克昭等地设卫设厅,卫厅长官不归府县辖治,也不问民政,只管奉皇命筹调应急用粮,如何?”康熙专心致志地随周培公的手指在地图上看着,边听边想,移时,轻轻一拍案,说道:“好!可谓算无遗策!”  周培公的眼神却黯淡下来,喟然叹息一声仿佛用尽了气力,颓然说道:“兵无常法,战无常道,人主统兵也是一样的道理,切盼皇上圣心独运。奴才说的这些肤浅之见,也未必就对,但皇上既然亲征,不能不说是孤注一掷,志在必得,必须缜密行事。譬如说设卫厅筹粮,除了皇上和高相外,其余的人不必让其知晓:免得办粮臣子心有侥幸,彼此推诿,倒误了事。唉!臣真想随主子挥戈西征,以此多余之躯捐于疆场,奈何时运不济,怕是难熬到那一天了!”说着周培公已是凄然泪下,注视着被风吹得一掀一动的窗纸,久久没再言语。  康熙也没有说话,只看了看斜倚在桌旁萎顿顿不堪的周培公,站起身来走至桌旁,提笔疾书,方大声道:“魏东亭进来!”  “奴才在!”满身大雪的魏东亭应声而人,甩袖子打下千儿道:“主子有何旨意?”  “你不能在奉天多呆,要尽快赶回江南,这里没有多少事要你办。海关厘金要全部用来买粮。回京后朕再给你旨意!”  “扎!”魏东亭忙道,“奴才明日就启程!”  “还有,”康熙将纸交给魏东亭,“你绕道北京,传旨给太医院,派最好的医正,带最好的药来为周培公诊疾!”  “扎!请示下,带什么药?”  “明早你问高士奇,由他来定。”康熙说着,掏出怀表看了看,温和地朝周培公一笑,说道,“联还有事,得去了,你好生养着,这病必不相干。让高士奇留下,你们谈谈。他也懂医,参酌个方儿出来。你是有专奏之权的臣子,要什么东西,只管缮折告诉联!”说罢,带着侍卫们去了。  屋里只剩下了高士奇和周培公。大约方才精神耗得太多,周培公显得疲倦,脸上潮红退去,变得蜡一样毫无血色,却还勉强招呼高士奇就坐、又命人看茶。  “你不用张罗照应我,”高士奇自掇了把椅子,坐近了周培公床前,笑嘻嘻说道,“如今你是病人,我是郎中,请诊脉。”周培公摆摆手,说道:“高先生何必客气,我是久仰你的大名了!我的病自己心中有数,治也罢不治也罢,只在两年之内了。”高士奇笑道:“周郎何必英雄气短?你正在英年,往后日子比树叶还稠呢!再说我奉圣命为你诊视,不看脉,怎么交旨呢?”说着便搭脉。  周培公因见他并不在尺关寸上用指,只用二指轻叩手背太素穴,不禁吃了一惊,问道:“先生原来精于太素脉!这在当今已是绝学,先生真是无书不读!”高士奇道:“你能识得这叫太素脉,也就见识不凡。我看君与我一样,读书不拘一门,不过你进了武道,我进了文道,如此而已。”  原来高士奇察颜观色,已知周培公病症难治,便想以年命之学动之,聊作抚慰。听周培公话音,似乎对太素卜命的书不曾读过,心中暗喜,便拿腔作势闭目诊了半日“太素”脉,方丢开了手,口内吟诵道:“断桥秋水柳如烟,孤影空悬天际边。黄落萧索残枝摇,风雨昏夕尤翩跹——按此脉象,乃是一只惊鸿孤雁,力穷而志远,心高而胆寒。主——”他沉吟了一下,又道,“主寿考而有促征,贫贱而有贵征,——怪哉!促而寿、贱而贵,怎么会是这样?但脉象如此,高某只能据实而言。”  “高先生不愧为诡谲文人。”周培公微笑道,“为什么将‘惊弓’改为‘惊鸿’?后头还有四句判语:蛇无足、归有穴,委曲而行,中道而僵——怎么不一并说了?”  高上奇突然一阵气馁,尴尬地一笑,说道:“原来你比我还精熟,这还有什么说的。据我看,什么子平术、太素脉,都是那干下流文人吃饱了撑得发慌,编出的话,说得有模似样地哄世人。培公是达人,也不用我多余的话来劝。”周培公淡然说道:“你用心如此良苦,我岂有不感激的?但太素脉也不尽都是谎言。比如方才说的‘惊弓’我就体味极深。”高士奇抽了一口冷气,惊讶地问道:“惊弓?倒要请教,惊谁的弓?”  “即便聪明过人的人,得意时也常忘其形啊……”周培公模棱两可地说道。因见高士奇腰间佩着一串丝结,便转开话题问道,“这是不吉之物。你怎么佩在身上?”  “哦……”高士奇低头看了看,笑道:“这是内务府老何夫人临终给老何的,无人能解得。我看着像玛瑙珠子似的,挺爱人的,就佩上了,倒不知是不吉之物。”周培公伸出枯瘦的手要了过来,在手里把玩着,莹光明亮,鲜红鲜红的,像滴滴红泪串了起来,遂漫不经心地说道:“此串名曰‘冤孽串’,据民间说,死者心有怨愤,一日解不开,一口生魂不能超度,其实是死人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老何!哪个老何?”高士奇道:“叫何桂柱,最是庸人厚福的一个人……”  高上奇还待往下说,周培公已是神情大变,脸上苍白得全无半点血色,伏在枕上喘息着,似乎压抑着内心极度的激动。高士奇忙起身问道:“你身上很不好么?”  “没什么……不知怎的心里一阵发慌……”周培公苦笑道,“看来这位夫人的结子要由我来解了……”高士奇不禁失声笑道:“想不到你一个圣人门徒,竟也和婆娘们一样相信神佛了!这结子我不知参详了多少次,你哪里能解得开。”  周培公一言不发,将那串子放在手上仔细看了半日,轻轻一抖,丢进了火盆里!那丝结上打过桐油,一见火,“噗”地蹿起一股殷红的火苗,丝结在火中痛苦地扭曲了几下,化成白白的灰线……周墙公用火筷子轻轻一拨,早已无影无踪——将金瓜子挟起,放在几上,呆呆出神。  “解化开了!”高士奇击掌笑道,“真有你的!我就想不到用这法子!”  周培公无所谓地一笑,检起那只金瓜子,犹自微微发烫,痴痴说道:“这是黄金所制,炉火难化啊!”  第三十回 恩威并用天子说王爷 闲话连篇村妇讥皇帝  康熙冒雪回到故宫已是子初时分,击柝声透过雪幕隐隐传来,更增加了四周的宁静。索额图早己在丹墀下候着,远远见康熙一队人马打着灯笼过来,忙朝屋里喊道:“明珠,主子回来了,请王爷接驾!”在里头正和科尔沁王卓索图有一搭没一搭说地方风物的明珠忙答应一声,便和卓索图哈着腰出来,三人一齐跪了接驾。  康熙只看了他们三人一眼,没有吱声,在廊下跺跺脚,由李德全去掉了大氅,自走进灯烛辉煌的勤政殿,在正中龙椅上坐了,慢慢喝完了一杯热奶子,方道:“你们几个都进来吧!”  三人鱼贯而入,索、明二人只打个千儿便默然退至两旁,卓索图向前行三跪九叩大礼,伏身在地,叽里咕噜说了几句蒙语,又用汉语高声道:“奴才卓索图恭见圣明天子!”接着又是一串儿蒙语。康熙先还呆呆地听着,至此不禁哈哈大笑,俯身虚扶卓索图起来,说道:“看你不出,这么会奉迎!你的汉语蛮漂亮么,起来吧!”  卓索图立起身来,站在康熙身边的魏东亭禁不住好奇地打量这位蒙古王爷。五短身材,面色黝黑,脖颈显得粗短些。两道浓眉刷子似的倒剔起来,戴一顶金龙三层朝冠,八颗东珠和红宝石闪烁生光,四团龙袍耀眼明亮——一身慓悍勇武气质,只两腿看去有点罗圈。魏东亭不禁思量:此人必定精于骑术!正胡思乱想,却听康熙问道:“知道朕叫你来为什么吗?”  “奴才不知道。”卓索图躬身答道。方才在朝房他很费了心思与明珠、索额图套问康熙召见意图,无奈这两个大臣一提这事便王顾左右而言他。弄得心里在一直忐忑不安。他却不知,连索、明二人也在鼓里蒙着。  康熙目光紧紧地盯着卓索图,半晌方笑道:“朕要取台湾,缺军饷。听说你这几年着实殷实起来,又掘了一个金矿,想暂借一点以充国用,如何?”这话说得众人无不面面相觑,谁也想不到半夜里叫过卓索图为的只是这个。卓索图一愣,飞快地看了康熙一眼。说道:“托主上洪福,科尔沁草原这几年雨水充足、草肥马壮,牛羊增了一倍有余。但奴才领地并无金矿,恐是讹传也未可知——皇上说军饷,这也是奴才分内的事,请开出数目,奴才当竭力报效!”康熙不言声,起身踱了几步,倏地转过身走近卓索图,目光变得咄咄逼人,笑道:“朕知道你科尔沁不出黄金,但准葛尔有啊,葛尔丹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葛尔丹的,还不是一样?朕想知道他送过你多少次,每次多少,你又因何不具本奏明朝廷——嗯?”  他的声音中透着巨大的压力,科尔沁王那样一个敦实有力的身材也被震得浑身一颤,“扑通”一声双膝跪倒,急急说道:“回——回皇上话,自康熙十五年至今,葛尔丹每隔一年送一次,共是四次,每次四万五千两——”  “怕是五万两吧?”康熙冷冷截断了他。  “第一次是五万两……”卓索图无可奈何地咽了一口唾沫,说道,“因是为家母祝寿,奴才愚鲁,以为是私交往来,所以未及时缮折奏明,求皇上治罪——所受黄金,奴才愿全部缴纳国库,助皇上军饷之用!”“哦?哦!”康熙不禁纵声大笑:“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哪里能打你这点金子的主意?聊试你的心地而已。你们草原上有句话:没有来由的钱财好像没有母亲的羔羊,你懂吗?”卓索图盯视着康熙,良久,说道:“葛尔丹无法无天,不遵朝廷政令,在喀尔喀擅自抢掠杀人,自称大汗,奴才都是知道的。但他毕竟仍对皇上称臣纳贡,而且对东蒙古诸王很够交情,奴才不愿轻易与他翻脸,所以才……受了他的金子。”  康熙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不够聪明啊!”回身打开了一个金皮奏折箱子,取出几份折子递给卓索图,“这一份是锡村郭勒盟的,这一份是昭乌达盟的,这一份是哲里木盟的,还有温都尔汗的……都是东蒙古诸王的密陈奏议。那葛尔丹岂止送黄金给你一家?他们都有,惟独临近准葛尔的蒙古诸王,一个铜子儿也不给!你想想这是为什么?”  至此时,明珠和索额图才知道康熙接见卓索图的真意,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索额图便道:“他如今结交你们东蒙诸王,怕是将来他进攻漠南,和伊克昭、乌兰察布、库伦诸王作战时,你派援兵相抗!”明珠也道:“等收拾了他们,就轮到你了!贪他这点蝇头小利,忘君臣大义,身死家亡,值吗?”  卓索图喃喃说道:“真的?”  “一点不错!”康熙笃定地坐了回去,将腿跷了起来,因见高士奇挑帘进来,遂笑道:“真让周培公给说着了!卓索图,葛尔丹由于你离得太远,鞭长莫及,所以用子女玉帛将息着你,由着他在西边折腾,待到兵临科尔沁,你明白也迟了!”  卓索图紧皱眉头思索着,半晌,粗重的牛皮靴子一顿,突然涨红了脸,大声吼道:“西蒙古这只恶狼,他休想!”  “朕也不能容他在草原横行无忌!”康熙冷冷说道,“当年尼布尔王子造反,朕小示军威,只十二天就平叛了——这你都看见了吧!何况今日天下一统,数百万八旗劲旅枕戈中原?卓索图,不要见利忘害,主意须自己拿定了!”话虽没挑明,其中一击双响的意味都听出来了,卓索图忙跪下叩头道:“奴才糊涂,收了他的礼,还以为他是好意。主子这一点拨,奴才心里也就清亮了。”康熙笑道:“朕要的就是你的心,明白就好。葛尔丹再送礼来,你依旧照收不误,晓得么?”  一霎时,康熙心中涌上一个新的念头,既然葛尔丹是“远交近攻”,何不将计就计诱他东来?就近歼灭岂不胜于远途跋涉?高士奇生就水晶般伶俐心眼。已揣透了康熙心思,身子一躬笑道:“奴才方才在周培公那儿,听他指着地图说了半日,也是这个理儿。据奴才看,总还不及主子虑得深,想得远。”康熙听高士奇将“地图”二字说得山响,不觉心头一亮,心里打着主意,叹道:“朕今晚见你,原以为你必定百般推脱遮饰,倒不料你如此爽快,可见你并没有真的和葛尔丹勾手。这不但是社稷之福,也是你的造化。卓索图,先王许多后妃,还有当今太皇太后,都是你科尔沁草原上出来的人,朕信赖你,犹如自己手足,你可要多为朕出力才是!”卓索图正诧异康熙为什么叫他“照收不误”,听了康熙这样的知心话,十分感动,挺了挺身子,自豪地说道:“奴才有三万英武的勇士,像雄鹰一样矫健,全都是皇上最忠实的奴仆!自今之后,奴才决不收葛尔丹一文钱!”  “朕说过你照收不误,你一定照办!吃孙穿孙不谢孙,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干?”康熙格格一笑,意味深长地说道,“要想办法让葛尔丹相信,你是上了他的当!”  “扎!”  康照接着道:“朕要明诏下旨,斥责你私受外藩贿赂,且在朕前文过饰非,着即褫夺掉你王冠上的东珠!”  这是一个不轻的处罚,明日王公齐会,科尔沁王头上竟没有东珠,脸面往哪儿放?康熙见卓索图红了脸,哈哈一笑,目中波光一闪,说道:“舍不得了?非如此,不足以成吾大计!你不要觉得吃亏太大,朕还有东西赐你——”说着走向案边,提笔略一思忖,疾书道:  〖卓索图王为国屏藩,素著忠心,体天爱民,功在社稷。除大逆外,着免死贰次,子及孙免死一次,世守科尔沁,与国同休。钦此!〗  写罢读了一遍,用了玺,走近卓索图,说道:“朕素来不给人这样特恩。但科尔沁乃我大清入关最早从龙的蒙古王;朕平‘三藩’,于艰难竭蹶之时,科尔沁率先出四千铁骑,助国家扫清狼氛,给这个恩典是该当的。你回去依样铸起铁券,让子孙永为大清北方守藩!”  卓索图乍惊之下又蒙殊恩,心中五内俱沸,不知什么滋味,扑身倒地叩头泣道:“皇上如此厚爱,恩及万世,泽被千秋,奴才粉身碎骨,不足报圣恩万一……”  “还有。”康熙的瞳仁又黑又亮,“将喀喇沁左中右三旗之地拨归你部。该地满蒙汉军营旗,驻防披甲人及绿营将佐,统属你科尔沁王调遣——这份恩典,比起几颗东珠、十几万两黄金如何?”  喀喇沁三旗之地东西五百里,南北四百五十里,驻营兵七万余人。一下子全给了卓索图!这更是做梦都想不到的赏赐!卓索图的血仿佛全涌到脸上。比起这个,什么黄金东珠、宝石金玉,统变成了尘泥,对于蒙古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草原、牧场、军马更宝贵的呢?卓索图喝醉了酒似的晃了一下身子,双眸紧紧盯着康熙。康熙和蔼地瞧着这个蒙古王,微笑的嘴角和明净无瑕的眼神没有丝毫虚伪和欺诈。卓索图嗫嚅了一下,突然轻轻拔出腰中匕首,擎在手中看了看,向左手食指一搪,汩汩的鲜血立时淌了出来。  “皇上,天下万物的至尊!”卓索图的嗓音微微发颤,“凭着我卓索图家族部落祖先的血起誓:哪怕太阳和月亮从此不再从草原升起,哪怕狂风暴雨弥漫了世界,科尔沁上空所有的雄鹰不会迷失方向,他们永远是大清皇上忠实的臣仆……”  直到子末时分,卓索图才叩头跪安。高士奇已将几份诏旨拟好。康熙因见头一份便是讲“吃饭”学问的,只一笑撂过一边。又看了褫夺科尔沁王东珠的明发和赐的铁券书,还有喀喇沁三旗的密旨,却看得很细。良久,舒了一口气,笑道:“倒也罢了。你们几个说说,这样处置科尔沁的事怎么样?”  明珠是从头看到尾的,见康熙又镇又抚,连揉带搓,把个卓索图调治得如同小儿,心中佩服到了极点,正要说话,索额图早笑道:“奴才是看得眼花缭乱,当时想都不及细想。如今寻思起来,皇上是要诱敌深入了!不过,奴才想着,台湾的事毕竟没了,似乎有点操之过急了。”明珠忙道:“皇上恩威并用,收服了科尔沁王,这作用真妙不可言,不但不怕葛尔丹东进,连黑龙江的事也无后顾之忧。一石双鸟,妙!据奴才看,也不为操之过急,台湾今年就可拿下来,略作数年准备,若是葛尔丹果真东侵,真能毕其功于一役了!”  “万岁处置极明极当。”高士奇沉吟道。他猛地想到是自己说了“地图”,才引出赐喀喇沁的,怕康熙觉得自己聪明过头,又恐日后生变累及自己,忙又道,“不过据奴才看,赐铁券也就是了。何必再加这么重的赏?鹰不能喂得太饱,饱则思飏,古有成训。这是奴才的一点想头。”  康熙笑着听完他们的议论,转脸问魏东亭:“虎臣,你说呢?”  “奴才有什么见识?”魏东亭一怔,笑道,“但觉得高士奇所言似有道理。科尔沁素称富庶,领地数千里,军马数万。再加喀喇沁三旗之众,仅骑兵便有十余万。万一有不虞之隙,恐怕尾大难掉,离北京又这么近……”  康熙听了笑而不答。起身打了个哈欠,说道:“你们跪安吧。小魏子明日还要赶路呢!路过喀喇沁左旗,传旨给狼瞫。自今之后,和魏东亭一样,他也有密折专奏之权!”  在沈阳停了四天,康熙便命起驾回北京。这次奉天之行,可谓志得意满,得了一个阿秀,有了西进的活地图、向导,貌美才高,不啻解语花、忘忧草。漠南北蒙古王公在钦安殿歃血盟誓效忠朝廷,同仇敌忾对付葛尔丹,并共议在热河承德各修一座行宫,为常朝北京的驻扎之地。抓住科尔沁王这条线,若能引葛尔丹这条大鱼东来,自己亲统三军合满汉蒙之力聚而歼之,葛尔丹又不是土行孙,能入地走了不成?  待过喜峰口,恰是三月季春——关内关外虽只隔一座长城,天候地气却迥然不同,驿道两边早是柳丝吐黄、嫩草芳菲。乍从白山黑水归来,真有如换天地之感。康熙心中高兴,竟下了乘舆,命阿秀的轿在后远远跟着,自和左右扮了行商,在马上和侍卫们说说笑笑,时而放鹰捕猎,时而游幸市沽小肆,访察民风,沿路自有驿站迎送,倒也十分快活。  这日行至中午,康熙觉得有点饿,在马上手搭凉棚,见一座村醪小店,临河靠路一溜杨柳,一湾鸭头碧水潺潺东流,店前老槐下一枝长竹挑着个幌子,上头歪歪斜斜写着两行字:  〖太白闻香下马来,到此莫问杏花村。〗  一边放缰奔着,一边问道:“索老三,咱们这是到了哪个地面?”  “爷台们,您到三河镇了!”不等索额图答话,店里一个中年妇人早满面春风迎了出来,“下来歇歇脚,吃一碗三河老醪,一点不误您走路——泰来家的,烫酒,给客人洗尘,叫伙计们牵马到后院,把上好的料拌匀了喂!”说着已是福了两福。高士奇看这妇人时,青布宽袍,绣花裤脚下一双半大不大的脚,缠腿早放,双袖微挽,露出雪白的里子来,虽只家常村妇打扮,看去却干净利落。高士奇一边跟着下马,将细绳丢给伙计。一边笑道:“小桥流水人家,你这开店的不俗,不信你家的酒比得上汾酒?”“您老明鉴!只用闻闻就知道,这个味儿甜里透着醇香,汾河哪来这么好的水!”老板娘说话又简捷又利落,脚不点地地忙着照应明珠一干人,瞧准了康熙是主客,便往上座上让,又安排伙计打水洗脸,口中不停地说道,“爷台别看我家门面小,这个样儿的小店我开着二十几处呢!一百多年的老字号了,全凭着好酒好景致,客人才有这份雅兴!不是我崔氏夸口,我过门来祖公公还在,说啦,幌子上头这几个字还是前明正德爷写的呐!皇帝老子也是人,好的就得说好!”  康熙一边笑着坐了,说道:“好一张伶牙俐口——既说正德来你家吃过酒,你老祖宗没说他什么样儿?”  “皇上嘛,那派头还小了?”老板娘眼瞧着康熙气度不凡、雍容华贵,晓得有来头,一边忙着布莱,将煮酒的大铜壶放在烧得旺腾腾的火上。筛着酒回口取笑道,“祖公公说,皇帝老子左手擎的金元宝,右手拿着银元宝,骑的毛驴屁股上搭包里全是人参,饿了就吃人参……一且要上厕时,就叫人取鹅黄缎子预备着……”  话未说话,康熙一行人已是哄堂大笑。因见康熙兴致极好,明珠便假作不解地问道:“要鹅黄缎子做什么?”“好揩屁股呀!”老板娘拍手笑道,“皇上么,就这个样儿!”康熙不禁捧腹大笑,咳嗽着说道:“……好!好!你形容得好,这才是个好皇帝呢!”随行侍卫们一个个前仰后合,捂着嘴笑不可遏。  正乱着,却见外头官道上一乘官轿打道过去。接着又是四乘小暖轿,看样子是内眷,前呼后拥的足有五六十人,衣色很杂,丫头老婆子、师爷、书办、长随一大群。后头十几头骡子驮着箱笼、妆奁台、画眉笼子之类杂物,浩浩荡荡迤逦西去。康熙以为必是哪省的藩臬上任路过,也不在意。老板娘看着官轿,眨眼瞭见外头一个中年人正下毛驴,后头小奚奴跟着,忙笑道:“有客来了——酒菜这就齐备,爷台们请自用——哎,老客!请里头坐,又干净又敞亮,打个尖儿再赶路啊……”说着便迎了出去。  那中年人下了驴,命小奚奴向柳树上拴了,只对老板娘说了声:“我们急着赶路,不进去了。烫两碗酒,来一碟子豆腐干,外头站着吃完就走——”说着,上前扯住了走在官轿最后的伴当,轻声问道,“喂,兄弟,方才过去的是哪家大人啊?”康熙不由瞧了那中年人一眼,虽觉有点面熟,却再想不起几时曾见过。“你问我们爷?”那伴当打量一眼中年人,嗑着瓜子儿,待理不理说道,“新任县丞,署三河县令!毛宗堂毛大令!”说罢一摇三摆地去了。中年人听了一怔,半晌才拈须点头道:“哦——好大的气势!”  康熙心中一震,一个小小的县令,八品顶子,上任居然带了这么一大帮牛鬼蛇神!想着不由瞟了明珠一眼。明珠见他突然阴沉了面孔,生怕当场发作,遂大声道:“一县之令嘛,百里侯,还能没点势派?”  “百里侯?”那中年人在店外己喝完了酒,递给老板娘二十个铜子儿,抹了一把嘴冷笑道,“这是只百里虎,张着血口来吃百姓了!”说着一径去了。武丹看了半日,已认出他来,见康熙出神,忙凑近了耳语几句。  第三十一回 小太监横行三河县 鲠直臣犯颜批龙鳞  “哦!是郭琇!”康熙目光一亮,问武丹,“你怎么会认识他——唔,知道了!”他猛地想起,当初郭琇为道台,因贪贿被劾,端阳节在午门外和巡抚于成龙一道晒太阳受惩,是派武丹前往传旨问话的。康熙自己只在吏部引见时见过郭琇,如今看着,怎么瞧都和心目中的“贪官”郭琇相去太远,便转脸问明珠:“这个郭琇,又选出来了,吏部放他什么官?”  明珠已记不清了,正歪着脑袋想,索额图在旁笑道:“这是奴才管着吏部时的事,郭琇被降了三级,现任顺天府同知,当了摇头大老爷。”  康熙没再说话,默默想着,叫过老板娘,问道:“三河县有多少人?”  “人约十来万人吧!”老板娘有点莫名其妙,笑着道,“三河镇是大码头,七十二街三十六行,五千多户人家,热闹着哩!——爷台想到镇里走走?”康熙没有回答她的问话,笑问:“这里捐赋抽多少火耗?”老板娘一征,说道:“一个官一个王法。我在这十八年,经了五个县宫,有的二钱,三钱,有的四五钱不等,前头王太爷要的最小,只一钱八分,可惜丁忧去了,新来的爷还没到,老婆子哪里晓得人家要多少!反正这地方是个福地,由着老爷们刮就是了!”说罢便笑。  康熙点了点头,立起身来伸欠一下,说道:“好啊!不愧是福地,酒好,菜也好。改日还来扰你——江村,会账!”说罢便出来,因见李德全和四五个小太监在外头棚子里吃酒说笑,便招手儿叫过来,低声吩咐道,“你带两个人到三河镇,看看那个县丞怎么接印。不要生事,完了就快回来。”说罢转脸命高士奇和武丹,“阿秀他们大约已经到了驿站,咱们回去吧。”  三河县因洵水、洳水和鲍邱河穿境而过,因以得名,通衢驿道四通八达,水旱两路码头,真个人烟辐辏热闹非凡。李德全自小毛子被杀后便是养心殿头等红人。久居宫禁,乍离康熙,犹如困鸟出笼,顿觉天高地阔,此番奉命进城查看吏情,自觉抵得半个饮差,带了两个小苏拉太监打马扬鞭,泼风似的冲城而入。  谁知这西门里头正是集市,一街两行尽是做买卖的,拥拥挤挤人流涌动。城门楼内侧一个耍猴的正打场子,那老猴扮了王昭君,骑一只羯子羊,有模似样地演“出塞”。人群的人众围着看得发呆,哪里提防这三匹高头大马突然冲进来?老人小孩闪避不及就被挤倒了一片。看着人们那副狼狈相,三个太监互相瞅着,不禁都扯着公鸭嗓儿格格儿笑。一个瞎眼老婆子原跪在场子外头,抖着两只手向人乞食,早被挤倒在地,又被收不住缰的马踹了一蹄子,哼也没哼就背过了气。  人们“呼”地围了过来,默不作声地盯着李德全,见他们二个人气宇轩昂衣饰华贵,却没人敢出头来问。一个正在墙角和几个老汉摆龙门阵的中年人几步抢进来,扶掖着老太婆坐了,又是掐人中,又是捶背。小太监何柱儿眼尖,忙凑到李德全耳边小声道:“李爷,这是方才店门口吃酒的那个人。”  李德全见伤了人,心里有点发慌,但又怕赔不是倒了架子,忙从腰里掏出一块银子,掂了掂,约有一两半,朝地下一丢,对那中年人道:“喂!这钱拿去,给你妈寻个郎中瞧瞧——这儿到县衙怎么走啊?”  “老天爷……”瞎老婆子此时方醒过来,吐了一口痰,微弱地叹息一声,“这……这是怎么了?我……真是老不中用了……阿弥陀佛……”那中年人便是郭琇,只见他牙咬得紧绷绷的,阴沉沉的眼盯着李德全,突然怒吼一声:“你下马!瑞倒了人,丢下这么点臭银子就想走?”  旁边看热闹的早围得水泄不通,见李德全一脸骄横气,都气不过,七嘴八舌地高声呐喊助威:  “下马,下马!天下哪有这么不讲理的!”  “把马给他扣下!”  “治好了人再放狗日的走!”  “哪来的龟孙这么撤野!”  “哟嗬?”李德全两道细眉剔得老高,冷笑一声发话道,“我是瞧着她可怜才赏银子的,倒有了不是?有跪在当街要饭的(www.hushui.net)?马是畜生,它懂什么?有什么事大爷兜着了!”说着,霍地跳下马,红头涨脸地说道:“想讹爷们么?”  郭琇眼见老太太渐趋平和,叫周围的人把她架到附近茶馆里将息、拍拍手站起来道:“听口音,你像京师人嘛。天子脚下的人得知道规矩!你是做什么的?”李德全笑道:“你小子还算有眼力。爷正是京师来的,有差事要见三河知县!”郭琇阴森森一笑,说道:“三河没有知县,新来署衙的县垂已经摘印了。你就是见县太爷,也得先把这儿的事了结了!”  “王八蛋!”李德全“呸”地唾了一口,操着官话骂道,“别说是你,就是直隶总督也得让我三分!当爷是傻子?姓毛的中午才到任,才一个时辰就摘印了?——你这副德性样也想耍着爷们玩儿?”说着手一场,一鞭打在郭琇肩头上。  郭诱痛得嘴角一抽,却又忍住了,舒了一口气,说道:“好……你不信,我带你去!”李德全咧嘴一笑:人是苦虫,不打不行,这话真半点不假!口中却道:“早这么识相,不少挨一鞭子?”  县衙并不远,郭琇带了他们只个向西走了一袋烟工夫。又向南一折。便见一带粉墙,照壁榜房后是两层楼高的宣化牌坊,正门前空地足有麦场大,两侧一对石狮子张牙舞爪,看去十分威风。却因官缺空着,门旁只插四面肃静回避牌,并无官衔虎头照牌。从大门向里望,堂鼓和官靴匣高悬壁间,笔直的甬道纤尘不染,过仪门直通月台,房屋布局严谨,轩敞高大,等闲府台衙门也没有这份壮观。  郭琇到了衙门口,回头笑着对李德全道:“到了,你们暂候一时,我进去跟管事的说说,再出来接你们。”说罢径自去了。李德全踩着下马石下来,笑对何柱儿道:“这狗才前据后恭,原来是个常在衙门里走动的,把我们当外乡人了……”何柱儿咧嘴一笑,正要说话,旁边小太监邢年挤眼儿巴结道:“你老要亮出真实身份,他不吓趴下才怪呢!”  说话间,堂上大鼓忽然“咚咚咚”震天价连响三声。三个人眼巴巴等着里头出来迎接,却见十几个衙役握着黑红两色水火棍,“嗷”地一拥而出。李德全三个人连话也没来及间。已被老鹰抓鸡般撮了进去,甩到了堂心。正堂案后一个官员身着八蟒五爪袍,缀着鹭鸶补子,头戴一顶白色涅玻璃顶子,半侧身子坐着,见他们三人被拿进来,“啪”地将响木重重一敲,厉声问道:  “你们是何方地棍,到三河镇欺压良善?讲!”  李德全晕头转向,抬头一看,不由倒抽一口冷气,原来正是酒店下驴、城里护人的中年人!刹那间他气馁了一下,但想到自家身份,顿时胆壮起来,双手一撑跳起,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地就骂:“混账王八羔子,你叫什么名字?爷是当今万岁驾前承奉的人,晓得么?跷起脚趾头也比你高些——就敢这么作践我!”  “狂妄!”郭琇勃然大怒,“啪”地一声击案而起,厉声喝道,“朝廷早有明发诏谕,太监不得擅自出京!哼,你这刁民竟敢冒充皇差,败坏吾皇名声,来人!”  “在!”  “大棍待候!”  “扎!”  应声未落,火签儿已扔了下来——每人二十脊杖——不由分说已是拖出去按倒了,扒开袍子,噼噼啪啪便是一阵臭揍。  三个人都在宫禁养尊处优惯了,细皮嫩肉的,几时吃过这等苦头?开头还声嘶力竭地又叫又骂,后头便只是一阵阵干嚎,口气却是不软:“……好!——哎哟……打得爷哎哟……好!操你祖宗——哎哟!”待用完刑拖回来,三个人俱都涕泪交横衣衫不整,捂着脊背拧着双眉连声叫苦。  郭绣冷笑着问道:“还敢冒充皇差么?”  “我们本来就是皇差!”李德全脖子一梗,身子挺了挺,疼得不住咧嘴吸气,“皇上叫我们来传你县官问话!少时就让你晓得二郎神几只眼!”  太监与常人不同,郭琇观其形貌,辨其声音,又用了刑,早已信了。但康熙身边的人在外头如此作恶,若是认承下来,当着这么多衙役,就等于往皇上脸上抹灰,见李德全兀自嘴硬,冷笑道:“既然打不怕,好,大刑持候!”伸手又惯了签子出去。衙役们见这位顺天二尹中午进衙不由分说就摘了毛宗堂的印,令其扫地出门,下午义进衙代署,早知风骨硬铮,“噢”地答应一声,将三套柞木“咣”地撂出来。恶狠狠就地夹了腿,绳子一收,三个人“妈呀”一声,脸色灰白,登时昏绝过去。早有刑罚房衙头儿走过来,向各人脸上“噗”地喷了一口水,李德全等人方慢慢醒过来。  “还是皇差么?”  郭诱额头的青筋暴起,一跳一跳的,边问,手又向火签筒伸去,看样子只要李德全一开口,立即又要用刑。三个太监对望一眼,邢年哭丧着脸道:“好李大爷,您就别……”说着嘴角一抽,竟委屈得放声大哭。李德全抬头望望这个蛮不讲理的堂官,心里使着暗劲儿,咽了一口唾沫,半晌才道:“就算……不是吧……”  “不是就好!”郭琇也松了一口气,冷笑着缩回了手,吩咐道,“本司今日懒得问案,先把这三个恶棍监押在巡捕厅,听候发落,不要轻纵了!退堂!”他坐着寻思良久,料知康熙必是住在三河驿,便匆匆赶至后面琴治堂修表,讽谏皇帝不应派中使扰民。  康熙在驿中歇息了两个时辰。这一觉睡得很是酣畅,足到申末时分方伸了个懒腰坐起,揉了揉惺松的眼睛,趿了鞋掀帘看了看里间,见阿秀和韩刘氏正在桌旁抹骨牌打卦解闷儿,便踱到廊下。因见武丹和两个太监在西廊下拿着一只剥净了的鸡在喂海东青。那海东青闭着眼瞧也不瞧,撑着翅膀躲闪着食物,一口也不肯啄。康熙不禁笑道:“调鹰是那么容易的?那是祖传的手艺!你们这个样儿,要折腾死朕的海东青了——真怪,这都什么时辰了,李德全这奴才还不回来?武丹骑马到三河看看。”高士奇、明珠、索额图三人都在东厢假寐,听康熙起来,忙都赶了出来,索额图便笑道:“好容易放他们出去,这些太监最爱玩儿的,不定到哪吃茶听说书了吧?”  一语未终,李德全、何柱儿、邢年三个太监从释馆门外蹒跚而人。三个人都戴着四十斤重的大枷,踉跟跄跄进来伏在地下,连头也磕不成,一个个屁股上浸着血渍。满院的侍卫、太监和驿馆官员一时都愣了。李德全看了一眼惊愕的康熙,嘴唇哆嗦着,半晌“呜”地一声号啕大哭,趴着向前爬了两步,语不成声地哭道:“好主子爷呀……奴才们可算活着……回来了……”那海东青见主人回来,扑棱了一下翅膀,武丹一松手,早飞过来落到李德全肩头,从李德全背后皮囊里叼出一块牛肉干,爪撕口啄便是一阵猛吃。  康熙心知必定出了事,愣了一下,又好气又好笑地骂道:“哪里讨来这副现世宝模样,叫人恶心!”  李德全哭得气咽声嘶,勉强长跪起来,指天画地把怎样到三河镇,如何被郭琇诱到衙门,不许分说便按倒,又打又夹。他还揉眼睛丢鼻涕,添油加醋地说了个全,只隐讳了他们骑马撞倒瞎婆婆的事。康熙不由气呆了,脸上先是一阵发白,接着血涌上来,筋绷得老高,看看海东青的馋相,气得双手也微微发抖。  “滚起来。”康熙怒喝一声,“朕见不得你们这贱样儿!——三河县的人呢,来了没有?”  话音一落,便听骤站门外有人大声回道:“臣顺天府同知郭琇叩见万岁!”  “进来!”康熙辫子一甩,回身上了中堂台阶,背着手冷冷盯着大门厉声吩咐道。  “扎!”  郭琇答应一声,哈着腰趋步而入,不慌不忙打了马蹄袖,看了一眼盛怒的康熙,行三跪九叩大礼,山呼万岁。高士奇不由暗赞:“此人气度不俗!”明珠和索额图也自替郭琇捏了一把汗。良久,才听康熙道:“郭琇,打狗还要看主人呢!你胆气很豪啊,谁撑着你的腰?”  “回万岁的话!”郭琇操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伏地顿首大声说道:“臣循朝廷法理行事,原本胆大。身乃受之父母,气乃得之孔孟——只因曾读圣贤书,不敢妄为,心无愧作,何俱之有?”  “武丹!”康熙气得面如纸白,回身叫道,“拿鞭子抽他!”  武丹应声过来,将马鞭子握在手中,看了看康熙的脸色,一咬牙“日”地一声抽过去。郭琇浑身一颤,背上袍子已被抽破,殷红的血迹已经浸出。接着又是四五鞭,郭琇疼得浑身大汗,咬着牙一声不哼。  “还敢说你有理么?”康熙见他如此刚硬,摆手止住了武丹,冷冷地问道。  “本来就是臣有理!”郭琇好容易透过气来,大声说道,“万岁不问青红皂白,鞭责臣子,臣心里实难服帖!”  “你也算是读书养气的臣工!”康熙冷笑一声,说道,“你擅用刑木拷打太监,目无君父,这读的是哪本书?你本是无赖小人,贪赃坏法,朕姑念你初犯,从轻谪职,你辄敢如此放肆!”  “臣以官封夹棍责人,不为非刑!”郭琇抗声奏道,“巨自康熙十七年因罪受责,外修身行,内省神明,断指告天,清水遥濯地;愿以至正之行洗雪奇耻,为圣上治国安民大业,效犬马之劳,今万岁以臣昨日之非断今日之是,即是不许臣改过自新!”说着,便将太监打马冲街、践踏百姓、鞭笞命官、咆哮公堂种种情节一一详奏,又道:“……主上纵家奴为害黎民,围观百姓怒目侧视,敢怒而不敢言,臣职在司牧,责在地方,行孔孟道,执朝廷法,何罪之有?万岁召臣,未及奏辩,即以非刑鞭臣,不知万岁读的何书?”  郭琇面不改色,当面指责反诘康熙,说得振振有词,众人何曾见过这样的人?一时都吓得脸色焦黄。康熙这才知道事由太监无理而起,只是郭琇如此倔强,一点面子也不给,他实在难以下台,他想一笑了之,却笑不出来,拧着脸道:“朕一向容让臣子,不料真的就有上头上脸的人,你……你把朕当成什么人了!”索额图跟康熙久了,知道郭琇只要承认失言,这事就算过去,忙使眼色叫郭琇赔不是。不料那郭琇双手据地,一个头叩下去,竟大声道:  “皇上乃是桀纣之主!”  康熙像被电击了一下,五官都错了位,眼睛冒出可怕的火花,恶狠狠狞笑道:“好一个郭琇,果真独具只眼!朕八岁御极,内靖权奸,外扫狼氛,四海归心,八方来朝,唐宗宋祖不过如此!哼哼!朕倒想听听你的高见!”  “皇上!”郭琇痛呼一声,咚咚碰了几下头,说道,“臣康熙十七年即已该死,今死已迟。今既蒙垂询,索性尽言而后死——皇上英睿天断,即不自言,大下皆知。但皇上自即位以来,不以天下共主自居,嬖幸满臣,排斥汉官,宠信宦官,贱视朝臣,以致朝廷内外,卖官鬻爵,小人纵横其间,上贪下诈。喜好游猎,声色狗马自娱。如此种种何及唐宗、宋祖,即桀纣之君亦不曾全有——”“你放屁!”康熙狂躁地吼道,“纳捐授宫为筹集治河用兵之饷,何得云贪?朕视四海为一家,何存满汉之见?你讲,你讲!”郭琇全似不知好歹,叩头道:“是!请万岁暂息雷霆之怒,容臣奏完。纳捐一事虽为筹晌,却也是饮鸩止渴,此例一开,后患无穷,蠢国病民,害不胜言!唐贞观时,天子问山东、关中人材同异,魏徵奏说:‘王者以天下为家,不宜示异同于天下。’今自三公九卿,为皇上辅弼者多是满人,而汉人仅居十之二三——您是天下之主,应广收天下英才,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汉满。今皇上偏重满人,汉人岂能尽忠朝廷?如今四方之士尚未尽服,天下之民犹有追恋前明者,全是因皇上自己总看自己是满人之故……”他说的是肺腑之言。实际上,本性刚直的郭琇,康熙十七年之所以增重火耗贪贿被黜,是由于看到人心向汉,满人难以立足的缘故。  康熙因李德全犯法办砸了差事,已无意重处郭琇,不料他引出这么大一篇文章,真如火上浇油,已是气得发疯,猛地一阵眩晕,忙用手扶住了楹柱。明珠过来扶时,被康熙一把推过一旁,扯过身边素伦腰中的佩剑扔给武丹,狞笑道:“好,好,好!朕是个昏君,如何用得起你这等圣贤之臣?——成全你,——将他拖出去,叫他去做逢龙、比干吧!”  第三十二回 针贬时弊郭琇陈词 督促海战光地奉诏  武丹怔怔接了剑,倒犯了踌躇。跟康熙日子久了,这粗汉子已有了心眼。郭琇虽说过去犯过贪贿的案,但后来断指洗地、明耻改过的事他也听说过。今日这事,后头的道理他没细想,但明明是小李子在外头无法无天欺侮百姓引出来的。康熙这会子盛怒杀人,待平静下来谁晓得又是如何?他瞥了一眼满脸得意之色的李德全,上前正要搀架郭绣,郭琇一甩膀子挣脱了,叩头低沉地说道:“谢恩!”长长地叹息一声起身便走。  人院里静了下来,几十只眼睛盯着暴怒的康熙,人人心里七上八下。高士奇已寻思半日,早已拿定了主意,背着手望天浩叹一声,喃喃道:“奈何,奈何……白日不照吾精诚啊!”  “唔?”  “奴才说实在太便宜了这个郭绣。”高士奇目光幽幽,缓缓说道,“片刻之间,一个曾犯赃罪的贪官,竟成史册留名的诤臣……便宜啊!”  康熙一愣,转眼想了半响,一跺脚进了屋里。三个上书房大臣交换了一下眼色,索额图叫过素伦,低声道:“你出去告诉武丹,且慢下手,等一等再说。”  康熙黑沉着脸进了内屋,见阿秀和韩刘氏一坐一站,都是脸色煞白,显然院里这一幕把她们吓得目瞪口呆了。见康熙一声不吭颓然坐下,韩刘氏忙彻了一杯茶端过来,笑道:“茶热,主子消停消停再吃。”  “嗯。”康熙粗重地喘了一口气,方转过颜色,拍着脑门儿然道:“是啊,太热了是要烫着的——这干子汉臣,动不动就冒死犯颜,沽名钓誉,真能把人气死!”阿秀乘机便劝道:“批龙鳞自然是痛的。我们在屋里听着,这个人倔强得是有些出格儿,但主子开始就用鞭子抽,似乎也急了些儿……”康熙呷了一口茶,目光有些茫然地看了看窗外,似乎有点无事可做,突然间感到一阵莫名的空虚。半晌,忽然怔怔地问道:“韩刘氏,你们小家子有没有烦恼?”  韩刘氏笑道:“大小都是一样的理儿,谁家都有难念的经。穷的人家为争一口吃的,孩子们吵得叽叽哇哇、乱哭乱嚷,大人干转没法子,像我们韩家顺治年间就这模样。富人家七姑子八姨争高论低,大老婆、小妾争风吃醋,弄得鸡犬不宁,也有的是。一个大户人家,子弟们面儿上头慈孝和睦,心里头都想的是祖上的家业,窝里炮打仗。有人挣,有人破;难得出了一个好儿子,可以继承门户,可是又有一种烦难,这样的儿子往往是一个犟种,有道是‘倔儿不败家’呀!”  “倔儿不败家!”康熙据案而起,猛地想起初登极时,“老师”苏麻喇姑说过的一句话“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他不安地打了个凛儿,再不敢想下去,几步跨出门外,见大家还都默然侍立着,嘴唇抖了几下,吃力地问道:“武丹呢?人……杀了?”  索额图忙跨前一步,躬身赔笑道:“还在外头候旨呢,奴才斗胆命武丹暂缓行刑……”“好!”康熙大声道:“速传郭琇进来!”武丹在外头已是听见,笑着对郭琇道:“主子爷气平了,叫你呢!得了彩头,别忘了老武刀下留情啊!”  郭绣头发散乱,前额乌青,迈着沉重的步履回到天井,不知因悲因愤,灼热的目光含着一汪泪水。他没有看康熙,只向前走了两步,仿佛用尽了气力,沉重地跪了下去,轻声说道:“万岁传臣何事?”康熙心里也翻腾得厉害,看着这个小小的从五品堂官,竟一时寻不出话来,半晌才道:“依你看,今个儿这事该……如何了结呢?”郭琇叩头泣道:“臣今犯了大不敬之罪,敬请皇上降旨明正典刑;按大清律,三太监犯欺君之罪,也应弃市警戒天下,请皇上一并发落。”  谁也没想到郭琇会这样回答,竟要同李德全他们一道去死!李德全一直咬牙瞪眼看得心里痛快,一听这话,顿时抖成一团。三个人面如死灰一齐跪下,正要告饶,康熙厌恶地断喝一声“朕没问你话,你跪后些!”康熙思索了一阵,神色黯然地摆了摆手,叹道:“郭琇,跟朕进厅说话。”说着竟自进了正厅。院子里几十对眼,你望我,我看你,谁也没言语,只有海东青在架上偶尔“嘎嘎”地叫两声。  天已黄昏了,落霞缤纷,彩云辉映,一抹夕阳透过大槅扇门斜照进厅里。康熙、郭绣一君一臣一坐一跪,沉默了许久。康熙语气沉重地说道:“你跪近一点。”郭琇忙膝行数步,靠近康熙膝前,听康熙又道:“你今日所奏,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言语太过分了,持平而论,朕难道真的是桀纣之君?当着这么多人,朕的体面何存?”  “回皇上话!”郭绣见康熙如此诚挚,心里一颤,热泪夺眶而出,哽咽着回道,“谀我者仇,讽我者亲,古有明训,求万岁默查臣心。重满轻汉,重内轻外,实乃弊政,臣不敢不据实披胆而言。”康熙停了一下,微笑道:“满人说朕太惯纵汉人,你这汉人又说朕重满轻汉,做人可真不易呀!清水池塘不养鱼,朕看这事不必再提了。朕想问问你,你说汉人士子尚不服本朝,实情是如此么?十八年之后,朕看好多了么!”郭琇叩头道:“康熙十八年开博学鸿儒科诚是盛举,但仅取一百八十余人,岂能尽收天下遗民之心!皇上励精图治初具规模,心怀贰志之人不敢倡言是真,若说人心尽服,臣不敢附和。”  康熙点头听着,倾了一下身子又道:“你都听说些什么?不妨直奏。”郭琇道:“臣以罪贬之身,最易听到此种言语,部中司道文武汉臣,动辄拿本朝陋政与前明类比,不满之情,溢于言表,更有遗老著述,追思前明典章,妄分华夷满汉之界,甚至有仍奉崇祯正朔者,岂可等闲视之?即如吴梅村死前一诗,万岁可曾听到过没有?”吴梅村是崇祯年间词人,入仕本朝,极得名士之望的。康熙不禁愕然,忙问:“写的什么?你能背么?”  “巨不能全背,”郭琇叩头道,“当口梅村出仕本朝,商邱侯朝宗曾寄书力阻。梅村诗中有‘死生总负侯嬴诺,俗滴椒浆泪满襟’。《临殁词》中有‘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沈吟不断,草间偷活’——这还是应了博学鸿儒科的人,其余如浙江吕留良的《钱墓松歌》,顾炎武之《吊秦》诗,黄克石之《过南阳》词,更是借言兴比,含义深刻……”  “唉!”康熙不由深深叹息一声。他自即位以来,在华夷满汉之间,不知下了多少功夫调和,满以为博学鸿儒科一举收服逸民,不料还是有人……正俯仰沉思间,又听郭琇道:“自然,比起康熙十八年之前,境况已经好得多了,主上也不必为臣之言优心忡忡。臣以为我朝得统之正不可不晓谕天下。当日大军人关,明之宗庙社稷已不复存,我之天下实得于李自成之手,这个道理要颁之学宫,令人人皆知……”说着,见康熙站了起来,便住了口。康熙激动不安地摆了摆手:“好……说下去,说下去——联不惯坐着想事情……”  “……是!”郭琇又道,“天下百姓不知这个道理,还以为大清是夺朱氏天下而自立,这就很可虑!臣以为应效法前明礼尊孔孟、立圣贤十哲之祠表彰文明;访朱皇真正后裔,奉前明宗祠;祭明皇之陵,布告臣民,知我朝为明复仇之事毕,修明朝正史以示灭国不可再复……”  康熙听得神采焕发,不禁欣赏地看了郭琇一眼:这样一个人才,明珠怎么弄的,竟似一点也不知道!  “至于朱三太子之流,”郭琇又道,“原系图谋不轨之奸宄,应着大理寺、刑部,明旨严捕,以端视听而正国典——如此,何愁民心不稳,天下不治?”  康熙静静听完了,点头微笑了一下,庄重地坐回椅上,朝外边喊道:“索额图,你们几个进来,叫李德全三个也来,听朕发落!”  上书房大臣及武丹等侍卫、太监,因未奉圣旨,一直都在原地站着,眼见天色渐暗,康熙和郭琇兀自在屋里谈论,正没头绪,听见传唤,武丹忙命人掌灯。李德全听了康熙口风,心知不妙,临进来,将海东青后腿使劲拧了一把,那海东青疼得“嘎”地一声大叫,叫得康熙目光一跳。  “高士奇草诏!”康熙平静地口授道,“郭琇犯颜直谏,语虽多有不敬,然体国公忠之心皎然如月。所言过激之词,朕不加罪——着郭琇补……都察院右都御史之职!”  都察院右都御史乃是都察院六科十五道监察御史副长官,不但有独立弹劾权,并允许“风闻奏事”——即或弹劾不实亦不反坐,秩在从一品。郭琇是已革道员,谪为从五品,骤然之间一跃为台阁大臣,这样的提拔,立国以来可谓闻所未闻。明珠和索额图不禁对望一眼,不知郭琇在屋里说了些什么,陡然间大蒙圣眷。高士奇也是一震,抬头看了看康熙,忙又下笔急急书写。  “……着赐单眼花翎,与六部大臣同朝列班侍候。”康熙一边想,一边口授,“太监李德全等三人,横行违法,擅殴职宫,咆哮公堂,谎言欺君。应即处斩——”  话未说完。李德全三个人早吓唬得魂不附体,趴在地下捣蒜般磕头求饶。康熙微笑道:“你们犯了国法,求朕没用。郭御史弹劫你们,朕也只能依法而行……俗语说求人不如求己,这得郭琇撤回原奏才成啊!”三个人听了,忙转身趴过来,泪眼汪汪看了郭绣一眼,匍匐着哀求乞恩。索额图心知康熙用意,见郭琇争足了气,便笑道:“郭大人,瞧我的薄面,撂开手,恕了这共个杀才吧!这些贱东西不懂事,倒可怜巴巴的,皇上的海东青,得李德全侍候才行啊!”  郭璐已愣了一下,不知所措地环顾四周,直到索额图代为求情,方清醒过来,挪动了一下身子结结巴巴奏道:“臣谢恩……臣焉敢……”镇定了一下才说得流畅了些,“臣非不识抬举,敬请皇上收回成命。臣以戴罪之身,无尺寸之功,以一言之合,蒙此大恩,恐开诸臣幸进之心,求圣上明鉴!至于李德全三人,臣在三河衙已经动刑杖责。人谁无君父?君父谁不要颐养承奉?又有索中堂讲情,臣即免奏三人欺君之罪。”明珠低头想了想,上前躬身道:“皇上,郭琇所奏有理,应待郭琇立功之后,再加封赏,可免去内外臣工少一些议论。”索额图也道:“一下子升得太高,恐人心难服,于郭琇也没有好处。都御史乃是国家重器,如此轻授,恐巨下议皇上黝陟随心。请皇上圣鉴。”  “那就先授监察御史吧!”康熙笑着起身道,“其实只要考察实在,多升儿级又有何妨?明珠,你当初也不过是个小侍卫,一日之内连迁七级,晋为副都御史。高士奇你说呢?”高士奇笑道:“就是这个话。像郭琇这样儿犯颜批鳞,生死不顾的人,确有古代烈臣之风、御史品德,奴才心服之至!”“不怕你不服,此人识见不在你之下,胆量比你大得多!”康熙笑着起身道,“朕今日着实乏了,得歇息一下。你和郭琇参酌一下,将他的条陈拟出儿道旨来,回京后见了熊赐履,由上书房议定,用玺明发!嗯……另外拟旨给施琅,叫他将备战详情奏来,若备战已毕,即可相机下海作战——朕急着要南巡呢!”  康熙二十二年的夏季北方多雨,南方多风。东风从南太平洋过来,吹得万顷波涛白浪山立。赖塔如数交完了十门精制的红衣大炮,十万枝火箭,便奉到圣旨,带了一大群姬妾儿女,乘宫舰调任回京。福州城只留下主战派总督姚启圣和水师提督施琅,战争的气氛立时显得浓重起来。自三月奉到康熙敦促备战的诏谕,施琅便命将三百艘炮舰调去海口。魏东亭及时调来江南绍酒五千坛、生猪两千头、活羊五百只并三十万石白米犒军。施琅绷得紧紧的心方略觉宽松。半个月间,但闻各营猪羊哀号之声不绝。  姚启圣接到南京海关总督署新拨来的五十万饷银,一刻不停便打马至中军来见施琅,夹道旁军营俱都是吃饱喝足了的兵士,三五成群聚着,有的角力、有的练箭,还有的蹲马步、举石锁、站桩、走浪桥、荡秋千……总兵陈蟒带着十名操练优胜的军士,披红戴花游示三军。兵士们挤挤挨挨夹在箭道边,取胜的得意洋洋,败了的鼓噪不服,嚷着“明日再比!”姚启圣不由暗自欢喜。进了官厅,因见施琅独自一人盯着海域图沉吟不语,姚启圣不禁笑道:“仁兄,十气高得很,你真不愧水师名将,治军有方啊!”  “天心厌割据,军心来自天心。”施琅一边让座,微微笑道,“也多亏了启圣兄谆谆教谕,军士们都已懂得‘以战致太平,以战求一统’的道理。”施琅目光幽幽一转,又道,“不过……畏惧水战的仍旧大有人在啊!你只瞧见了一面儿,暗地里的事哪里知道——有不少人用砖瓦刻下自家姓名、籍贯埋在沙土地里。”  姚启圣默默听着,阴沉沉从嘴里进出一个字来:“杀!”施琅一哂,说道:“光靠这个不成。刚到福建时,不是也曾杀过十多名逃兵,可以后依旧有人自断胳膊、自断腿的,甚或有自杀的——他宁肯让你杀在陆上,不愿下海!可见杀人不是法子。前日巡营,我撞见一个埋砖头的,不但没罚他,还夸奖了他!”姚启圣失笑道:“这样的怕死鬼,你用何词表扬呢?”  施琅用手比量着海域图,头也不抬地说道:“我称赞他抱必死之心,舍身成仁,决意东下琼岛,为国家立功……”姚启圣不禁哈哈大笑。“你别笑,这是人情天理,不见得都是怕死。练兵几年都是在内河内湖,谁也不曾真的下海打过仗,心里不踏实嘛。”  二人正说话,却见蓝理按剑大步进来,察道:“二位军门,文华殿学士李光地大人奉旨来见!”  这消息昨日在邸报上已见过了,原想李光地三五日后才能到福州,不料来得如此之快。施琅不禁诧异地看了姚启圣一眼,姚启圣笑道:“李安溪这赌注全押在你身上了,自然着急。年轻人心性,有什么猜不透的;这一仗打好,上书房辅臣是跑不了的!”施琅也是一笑,说道:“到底你们读书人,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放炮,开中门迎接天使!”说着,二人联袂迎了出来。  李光地道了圣安,手捧敕旨昂然而入,他身着九蟒五爪袍子,缀着锦鸡补子,起花珊瑚顶子下一条油亮的辫子直拖腰间,粉底皂靴踩得橐橐有声,板着脸直趋中厅,南面站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群英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