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游戏一场梦歌词,时间到了游戏结束,没有真正谁输谁赢,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和精

您所在的位置:
[完美国际版]那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日14:24  
 不再快乐的豆子 
和他在一起3个月零3天,在大年初4的凌晨终于分手,从游戏我们走到了现实,过去的快乐痛苦,我想忘都忘不了。
忘不了初次见面他给我的感觉,善良,真诚,虽然身高不是我理想中的那样。
忘不了他来机场接我左奔右跑忙碌的样子,傻忽忽的却有些可爱。
忘不了他送我的礼物,耳钉、发卡,东西很小却让我觉得被人关心着。
忘不了生日那天他的电话,他在遥远的地方给的问候和祝福让我心里那么温暖。
忘不了他发给我的一条条短信,一个人的时候翻出来看看都会偷偷的笑。
忘不了生活中他的种种关怀,让我觉得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就是我。
忘不了他出国开会给我打的国际长途,再多的忧愁都在瞬间一扫而光。
忘不了生病去医院他背我到2楼,当时趴在他背上就感动的想哭。
忘不了他生日那天他和以前女朋友约会,把我和他朋友扔在家却自己出去快活。
忘不了他天天神秘的短信,看他的遮掩我心如刀割。
忘不了他的不耐烦,所有的事情我再做的好他都不会施舍一个微笑。
忘不了情人节他的骗局,说出差在外却和以前女友过着甜蜜的二人世界。
忘不了他的心虚他的冷漠,任我苦苦哀求却一定要分手。
忘不了他看着自杀的我的那种漠然,那冰冷的眼神透着厌恶,仿佛我连陌生人都不如。
忘不了他人前人后对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那种虚伪真是让人害怕。
忘不了,太多的忘不了。
原来所有的真诚都可以伪装,所谓的关怀不过是一种手段,所有的深情不过是个美丽的骗局。原来这些都可以伪装。
原来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梦的开始是他决定的,结束也是他决定的,我只是个陪他玩了3个月的人,他决定游戏结束了,我们分手了。
孤单的一个人从千里之外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没有亲戚,没有朋友,以后人生的道路该怎么走,我很迷茫,不知道何去何从。[责任编辑:hadeszhang]
相关专题:
更多关于“”的新闻
( 14:01:44)
( 14:01:20)
( 14:01:03)
( 14:00:28)
( 14:00:01)
新网游视频
新网游画廊
同时更新资讯所属地
暂无更新,休息一会儿
白羊座(03.21-04.19)
金牛座(04.20-05.20)
双子座(05.21-06.21)
巨蟹座(06.22-07.22)
狮子座(07.23-08.22)
处女座(08.23-09.22)
天秤座(09.23-10.23)
天蝎座(10.24-11.22)
射手座(11.23-12.21)
摩羯座(12.22-01.19)
水瓶座(01.20-02.18)
双鱼座(02.19-03.20)
今日运势:
本日可多参与公众事务,将自己的意见与兴趣结合,提供同好们做参考,让欢乐的气氛添加一些趣味性...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一场游戏一场梦
  晚报杯永远都是那么受人瞩目。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6/view-2932807.htm  每年一月份举行的晚报杯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媒体资源优势,无论从参赛水平、规模来说都堪称国内业余界第一赛事,转眼间晚报杯已经步入了第二十个年头,今年的参赛队伍和人数都创下了不可思议的新高,晚报杯确实已经成为了业余赛事中的一个明星品牌。   我第一次参加晚报杯是在2002年,弹指间我已是第六次参加这个盛会了,每次晚报杯都给我带来不同的回忆、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思索,给我添上不同色彩的经历,这次也不例外。下面,请跟随我一起回到1月19日-1月27日,仔细体味这八天八夜的精彩吧。      1月19日      又一次代表上海队,这已经是我第四次代表上海队参加比赛。回想2002年,我们第一次组成二老带一新的阵容,即上海著名的二刘带上当时普遍被媒体冠以“小将”称号的我。尽管那时对小将的称号暗暗好笑,但我却做梦也没想到,仅仅过了五年,我第六次出征晚报杯时,却早已被冠名为老将。这次我们组成了一老带两新的阵容,我毫无疑问地成为了那个“老将”,不过事实也确实如此。我的队友一位是宋鹏旺,今年16岁,尽管年纪不大,但前两届晚报杯都进了前8名,堪称少年得志的名将;另一位可谓真正的小将,他是上海著名“两饭一米”组合中的小小范――范廷钰,他年仅1O岁,以上海晚报选拔赛第一的身份出线,创造了上海晚报杯历史上最年轻的出场记录。   本次晚报杯在广东潮州举行,由于潮州没有机场,大家采取了各种方式抵达。大多数人选择飞汕头后转潮州,当然也有少数人选择飞广州、厦门然后再转大巴,比如卢宁。他不幸听从了胡子真的意见选择了飞厦门转大巴的路线,当他看到航班是早上6点40分,并且通知他提前1个半小时去取票时眼前一黑;随后他又发现胡子真选择的是飞汕头的航班,卢宁当时的感觉真可谓欲哭无泪。   早上完成了一个公司的面试后,匆匆赶到机场,终于可以抛开连日来准备面试的烦恼,“浮生偷得十日闲”去参加这样一个业余围棋的盛会,不由感到一丝轻松和   愉悦。然而,晚报杯毕竟是全国最大的赛事,在轻松的同时,又不免感到一阵压力。   下午3时许,我们到达了汕头机场,汕头曾在2003年举办过晚报杯,因此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我们在机场候车时碰到了多位好友,李岱春、付利、胡子真、陈思奇等等。他们大多也是从上海出发,只是乘坐了比我们早1个半小时的航班,组委会接站大巴要等到一定人数才发车,我们笑言他们都在接机。   到了赛场,我们感到了一些眩晕。首先晕的是从秩序册看这次参赛队伍居然有57支之多,大大刷新了参赛队纪录。人数多将使比赛的混乱程度大大增加,原本7胜2败就基本能小组出线的定律随着小组人数的增加而被改变,7胜2败的选手估计也就一半能出线。其次比赛主会场、我们住宿的地方以及赛场被安排在三个地方。尽管组织者声称每个地方相距只有500米,但是我们晚上散步时发现,从我们住宿的宾馆走到赛场快则25分钟,如果边聊边走的话40分钟都不一定能走到。最后晕的是宾馆内我们住的房间无上网条件,一询问,有房间可以上网,但每天上网费为60元,而且房间已满。我们带的笔记本电脑顿时变为一堆废铁,当然,更受打击的是晚报记者领队们,他们无法完成每日的写稿工作,只能换作原始的手写稿加传真的方法,无不苦笑连连。   开幕式显示出组委会的精心准备,对前20届举办地进行了纪念发奖。而我们参赛棋手好多都是好久不见的好友,大家忙着寒暄问好,棋乐融融。      1月20日      比赛正式开始了,大家首先最关心的无疑是分组问题。每次一公布分组结果,总能听到大家的感叹声,“××组是死亡之组”、“哈哈,你怎么也在××组啊”、“晕,我们组怎么这么多小怪物啊”等评论几乎成了晚报杯谈论话题的一个定式。另一个定式就是大家都普遍认为自己所在的组比较难下。其实,客观地说,由于近年来业余棋手水平不断提高,大家都很接近,没有一个组是好下的,能否出线首先看实力,其次跟状态、运气也很有关系。我认为,一般来说,每个组都约有10名左右很有希望出线的棋手,还隐藏着一两匹不为大家所熟悉的少年黑马。比如我所在的B组,赛前认为比较有实力的棋手有付利、王裕子、祁立鹤、董明、陈思奇、李旭、马青川、邵光、蔡书平、胡子真、范蕴若、崔博东、佟云、李健宇等,最后能否出线完全看发挥得好与坏了,每一盘棋肯定都不好下。   首轮,我遇上了代表厦门晚报参赛的潮州选手吴健荣。对手快速的布局很有个性,中盘也显示了很强的力量,我由于序盘时取得了一点战果,全局都有点优势意识,但李岱春评论中盘时一度搞不清。然而第一盘能拿下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平时很少在棋盘上下棋,找到棋盘上的感觉是前几盘的首要任务。   下午第二轮,我依然面对成年棋手艾伟。同样是力量派,同样在中盘一度形成了非常复杂的乱战,但幸运的是我仍然过关了。通过这两盘棋,我认识到有些业余成年棋手并不为我们所熟悉,但他们同样具有不俗的实力,也许缺乏的只是更多比赛的锻炼。   我的队友则没有我这么好运,“旺旺”宋鹏旺上午对上了一名全场最老的棋手,下午又对上了一名全场最小的棋手,更吃惊的是下午他居然输了。一问,他的对手名叫杨鼎新,我以前只是听说却没有亲眼见过。我知道他在黄河杯时给发疯的“胖胖”陈思奇加了一刀,伤口上撒了一把盐,这次又把旺旺给赢了。在后来和他爸爸的一次闲聊中得知他出生于1998年,2003年学棋,周围的人闻之都不停地感慨。我想对这孩子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了――前途无量,如果再加三个字的话,那我就想说“太厉害”。   同样,我们的小不点小小范也不太走运,上午顺利赢下单子腾后,下午对上老将龙霖。龙霖是目前参加晚报杯次数最多的一位棋手,总共参加了19届,而且数次小组出线,具有很强实力,赛前就被认为是一场好胜负。结果在关键时候,龙霖的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小范的一个勺子断送了好局。小家伙下完棋后还为这个勺子后悔,一直闷闷不乐,直到晚上和“小米”等一起摆棋时,才开始乐起来。   这是第一天,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小组与其他的小组不断有所谓的冷门爆出。但我想,如果没有爆出这些所谓的冷门,那才是真正的冷门。      1月21日      第二个比赛日,真正的硬仗开始了。   上午第三轮我遇上了付利,巧的是A组李岱春和孙宜国也对上了。我与付利的对局进行得非常平稳,布局时我赚了点便宜,一直比较好下。付利这盘棋发挥得不是很出色,因此我比较顺利地赢下了。相对而言,李孙大战有意思多了,我下完对局时发现李岱春神态从容;可过了15分钟开始数棋时跑去一看,情况突变,周围观战者都说孙赢了,而且孙还在频频检讨小官子亏了一两目。李似乎还处在目瞪口呆中,一询问才知道他进入官子时还觉得差不多赢定了,可收完后居然发现
目数不够了,实在不可思议。下完后,他就拉着我和刘轶一复盘,其实与其说是复盘,不如说是自战解说。的确,他在第一个战斗中取得了很大的战果,然后就一直在回避战斗,尽管他也知道几个小地方亏损了,但他认为大局一直领先,可收完后却发现不够了。我非常理解他的心情,因为我在华山围棋大会上也有类似的经历,不同的是,我从头到尾没点清目,数棋时我还以为赢多了,似乎比他还晕。      下午第四轮,我对上了江南晚报的陈思奇。这让我非常头疼,因为“胖胖”陈思奇是我去年新民晚报的队友,除此之外我们还做过数次队友。另外,我们还在大学生比赛中频频相遇,更恐怖的是我们平时经常一块玩。如果比完赛要复盘的话,我们经常同时在场,相互之间实在过于了解。这盘棋要想下成自己擅长的局面、下得很舒服显然不可能。果然,对局一开始陈思奇就欺负我没力量,布局时全是拆七、拆八,我忍无可忍,打入,结果一场战斗下来,发现亏损不少。胖胖一得意,更露出凶狠的本性,一步毛茸茸的挖断跃然盘上,可惜这一手并不成立,他这次损失惨重,说崩溃也不过分。确实,互相之间非常了解且又水平相当的对局对双方来说都非常头疼,经常下出不是棋的招法来。   我的两名小队友小小范和旺旺则一喜一忧。小小范据说因为昨天输了棋后一晚上没怎么睡着,今天却抖擞精神,取得两连胜,大家都笑称小家伙今晚可以好好睡一觉了。而旺旺上午不幸下调,下午又在与党毅飞的强强对话中失利,出线形势堪忧。此役我去观战的时候发现已经进入大官子阶段,形势细微,但双方时间紧张,尤其是宋鹏旺的时间更紧一点。尽管依冲段少年的拍钟能力,显然没有任何可能性超时,但是由于时间紧张导致层出不穷的低级错误让大家又好气又好笑。首先,党毅飞出现失误,空里有棋的地方没补。但旺旺来不及细算,随手一打,却落了后手帮对方补棋。最后收单官时轮到旺旺在空里有棋的地方不补,但党眼急手快,成功出棋奠定胜局。局后,旁观者指出前面党空里有棋,对局者竟对很简单的手段都视而不见。但大家随后都明白了,因为通过复盘确认,如果党补棋的话,党小败已成定局,而单官时宋如果补棋的话将输半目,宋实战不补赌对手没看到是最后的机会。大家得出结论后连声称高,称两人形势判断能力出色,心理素质极佳,两位对局者苦笑不答。   四轮战罢,起跑阶段告一段落,我们上海新民晚报队就像历来的传统一样,依然慢热。我们当时已经排在了江南晚报、西安晚报、沈阳晚报、河南晚报等队之后,只能属于第二集团。尤其旺旺早早面临着决战,由于输得早小分偏低,这次参赛人数又多,已经不容有失,否则小组很难出线。我们团体第一次告急,但毕竟比赛才刚刚开始,一切还早。      1月22日      今天进行的是第五第六轮比赛,根据经验,这两轮战罢小组出线形势将有个大概的轮廓。   在奇迹般地连续对上了四名成年棋手之后,我终于开始对上了冲段少年。上午我对上了河南队的张一鸣,河南队的另两名棋手是著名的李天罡和卢宁,他们三人组成的队伍是夺冠大热门之一。尽管这一轮是我下调,但团体对冲必须加倍小心。对局一开始,我似乎落入对手的一个布局飞刀中,我尽量挑复杂的下,力图把大家带到一个都不了解的局面。有一步棋我长考了20分钟,计算对手最强的应对,甚至计算了一子解双征以及两处复杂的对杀。可等我落子后,对手竟然不假思索就退让,我刚松一口气,马上下了一步大随手,这下真的亏飞了。还好这盘棋对手在大模样战斗时下得过于稳健,被我成功活出后局势就已经逆转了。局后复盘研究那个布局变化时,我给对手摆了一下我20分钟所计算的几十个变化图,可对手坦言根本没考虑过,他还奇怪我长考什么呢。旁边的几位好友闻之哈哈大笑,不知道谁飘来一句:“早告诉你了,你计算的别人肯定不下,你不计算的别人肯定就下了。”晕,这不是以前我说胡子真的话嘛。   下午我的对手是天津董明,是位来自著名的陈瑞道场的冲段少年。在这里我想借机会聊一下业余比赛的观战问题。首先我非常支持业余赛事允许围棋爱好者以及对局完的棋手观战,因为毕竟是业余赛事,参赛棋手除了比赛之外另一大乐趣就是看棋了,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而我所接触的绝大多数棋友都是很有风度地观棋,即使小声对棋局议论几句也无伤大雅。但也有一小部分性格比较豪放,观棋时还希望和对局者讨论几句,甚至把头伸到棋盘上观战,严重影响了对局者视线。三年前的桂林晚报杯,那时大家都喜欢下棋时把玩一种叫“金针”的健身球,我也不例外,那盘棋正进行到关键阶段,可一观战者突然夺过我的金针,问我那是什么。我顿时心情大受影响,走出恶手后一会儿就认输了。今天这盘棋也碰上了类似的情况,客观上讲,观棋者似乎应该自律一点,但主观上的问题还是主要的,说明自己抗干扰能力还远远不够。这盘棋我在心烦意乱的情况下莫名其妙地打了一大勺,原本旗鼓相当的局面一下子一泻千里。对手似乎也受到感染,连续犯了两个非常低级的错误,又把胜利拱手相让,对局结束后,大家都不由苦笑。   宋鹏旺今天顺利二连胜,仍然保留出线可能,但小小范却遭到重创,上午下调输给了包家恩。在前两期的《棋艺》上我介绍过他,一身怪力,而且近年来进步飞速,小小范碰上他显然很不适应,据说没有明显机会。下午,又半目负于了李梦石,李梦石去年得了第6名,是我们“胖胖”的偶像。去年小组赛最后一轮,李梦石在布局时疯狂地跳在一路,开吃胖胖,胖胖说他当时眼睛都快弹出来了。结果细细品味确实是好手,但只顾品味,忘了时间,下完这个局部才60手左右,胖胖1个半小时只剩7分钟了。小小范的两连败导致了他小组出线愿望提前破灭。      1月23日      第7轮我对上了代表东道主参赛的选手祁立鹤,著名的冲段少年,这盘棋也进行得一波三折,布局时大家旗鼓相当,随后的一个战斗,我略显过分,陷入了苦战,但通过一个转换,又成为我不错的形势,但是又一步以为绝先的随手被对手脱先,抢占了价值约为30目的大场,我一下子觉得凉了。但冷静下来判断,依旧是很微细的官子胜负,在官子阶段,对手对我一个官子手筋应对有误,明显亏损,我终于有惊无险地赢了5目半。这盘棋再度验证了我赛前的看法,现在大家水平都很接近,输赢就看准的状态好了。赢下这一盘后,我7连胜而且小分高提前从小组出线,后面2盘就是看以小组第几的身份出线了。第8轮原本是准备调整一轮,调整当然不是不争胜,只是更想以一种轻松的心态为后面的淘汰赛节省体力。但中午领队告诉我,我下午对的是西安队的李旭,这一盘是关键的团体对冲,我们现在和西安晚报队非常接近,要力争取胜,刚刚轻松下来的心情又不得不收拾起来,只有全力一战了。   下午的对局非常有意思,应该说我下了将近20年棋从来没有下过这样的对局。我们走出了一个大型变化,而这个变化我记得是有一盘棋谱的,对手好像完全按谱上的招法在下,我隐隐约约也记得这盘棋,但最后
的变化我确实不是很清楚。我前面照着背应该没错吧,而且这些招法确实不错。于是,一场背谱大战就开始了,不少走过的棋手如卢宁、邵光、付利等看了棋后都忍不住对我笑。随着背谱的继续我可谓是既喜又忧,喜的是对手越背越慢,显然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有些变化他已经要靠自己计算了,但这个变化计算起来十分复杂,绝不是1个半小时包干所能下的,忧的是如果再背几步的话,我肯定也背不下去了,也要自己计算了,这可是个苦差事。不过时间我占优,背了将近60手,他用了50分钟,我用了4分钟。过程中,我看到我们领队吕老师每次来看棋时都隐隐有诧异的表情,他发现我在一个巨复杂的变化中以每秒一步的速度扑向对手,难怪他赛后看到我第一句话就是动物凶猛。终于我背不下去了,我也不知道是他背错了还是我忘了,反正是没办法偷懒了,只能自己计算了,但我计算了5分钟后,发现变化并不复杂,敌人崩溃了,估计是对手背错了。果然对手心情大受影响,没下几步就认输了。赛后,邵光跟我说,他去洗手间时听见对手和他朋友在交谈,说他记得有盘棋谱,可实在背不下去了,这把邵光逗坏了。就这样,我又混过了一轮,由于其他选手都已经两败了,我无奈地锁定了B组第一,只能等待C组选手谁愿意拿第四来挑选我了。   小小范今天两盘棋都赢了,小家伙昨天输完棋后,连平时最喜欢的和我们一块摆棋研究都不摆了,气坏了。今晚终于又可以看他摆棋了,看他和小米两个小家伙摆棋,绝对是精神的享受,不过同时也是一种视觉上的摧残,尤其是他们俩的家长都不在时,就成了他们俩对砍,我、胖胖、谢耘超、旺旺等一起旁观了。有时旺旺刚想摆棋,拿起棋的手就被小小范轻轻推开,颇为无奈。      1月24日      小组赛最后一轮,决定出现命运的一轮,赛前情况,A组崔超7胜1败肯定出线,B组我8胜肯定出线,C组李章元7胜1败肯定出线,D组陶欣然8胜肯定出线,其他12个名额都将在本轮决出,将近30人有出线机会,只是概率大小不同而已。   这一轮我对上了老朋友邵光,也许赛前很多人猜想这盘棋可能是随便下下,但邵光的棋品人品是有口皆碑的,我想只有下好这盘棋才是对他最好的尊重。其次,团体争夺已经是白热化,根本不允许我有半点放松。但毕竟,邵光对局时的压力要远远大于我,可能这一因素已经导致了对局不完全公平。这盘棋邵光一直下得很出色,但可惜后半盘没有抓住一次一举奠定优势的机会,官子阶段又因为时间紧张收得略有问题,我非常幸运地获得了胜利。   再看看周围,我们的老朋友有喜有忧,付利还是那么扎实,轻取对手后以7胜2败小组第二出线。A组孙宜国负于了刘宇,不过幸运的是依然以小组第五顶替因故被取消名次的唐韦星出线,李岱春由于前一天的决战失利,已经失去了出线可能。C组刘轶一与党毅飞、李天罡与何鑫都是两个只能活一个的决战,可惜刘、李双双告负,实在令人遗憾。D组龙霖力克对手,以小组第二的身份在其第19次参加晚报时依然出线,值得敬佩,张谦获小组第三,而陶8连胜后负于了单子腾,两人分获1、4名,携手出线。   至此小组赛名次完全决出,分获四个小组出线资格的依次为:A组崔超、卢宁、连笑、孙宜国;B组胡煜清、付利、董明、祁立鹤;C组李章元、冯毅、何鑫、党毅飞;D组陶欣然、龙霖、张谦、单子腾。团体赛尽管我们最后一轮三连胜跃居第一,但总得分仅仅领先第二名江南晚报和第三名沈阳晚报零点几分,况且排名第五的东道主潮州晚报有两人进前16,考虑到后面的加分因素,应该说决战完全取决于16强战。   随后看了看对阵表,发现我第一轮就对上C组第四党毅飞,2006年华山围棋大会的冠军。想想自己也有点冤,小组赛辛辛苦苦赢了9盘,对手仍然那么强,16强以后就等于重新开始个比赛,晚报杯也不给小组第一点照顾,至少也应该让小组第一优先选对手什么的。但话说回来,进入前16名的哪个是软柿子?让小组第一选对手与其说是优惠,不如说是折磨!   终于盼到了半天休息日,这下真可谓是“浮生偷得半日闲”,但比赛结束得晚,再出去吃完饭已是下午3点,只能放弃了午睡的计划,和胖胖、熊(谢耘超)一商量,决定杀到刘轶一房间去“验尸”。原因很简单,党已经连砍了数名上海棋手,刘轶一、旺旺、小米都倒在了他的刀下,怎么也得为明天准备准备吧。刘轶一几乎是口述就把自己倒在哪描述得很清楚,原因很简单,布局时刘就简单误算,顿时崩溃,几乎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十分郁闷。   晚上上海队吕老师宴请上海队以及在外做外援的上海棋手。胖胖和熊席间兴高采烈,毫无未出线的不快,纷纷构思着自己的娱乐计划,熊打算在这玩两天后,再去厦门玩两天,胖胖则表示这几天可以好好打打游戏了。两人都对我要继续作战表示十分同情,并且拒绝了到赛场观战的要求,在我一再要求共同进退下,两人才同意下午去观战,上午毫无商量余地,当然要睡觉。还好还有小小范,酷爱围棋的小家伙是一定会去为我助阵的。   一切归零,决战开始。      1月25日      今天要进行16强战和8强战,应该说每一盘棋都是压力重大,输了非但个人被淘汰,连团体冠军也将随之失去,与其承受压力,不如去享受压力带来的刺激。   上午对党毅飞,在我印象中,这是我和小党第一次交锋,只知道对手很有实力,但什么风格则完全是听别人的介绍。布局我下出了一步貌似新手的棋,尽管能给对手带来一定冲击力,但说句实话,我自己也搞不清。这步所谓的新手只是前两天百无聊赖时和小小范、旺旺瞎摆时摆出来的,发现十分有意思。今天正好碰上了,一时心血来潮就下上去了。观战的小小范忍不住偷笑,因为当时他给出的点评是“研究不够,风险较大。”果然,小党在长考后,所谓新手的风险大暴露,此后一直苦战。在中盘时,我这次比赛第一次感觉到棋可能要输了,不过好在局面很乱,并且在乱战时对手把棋下重了,终于逆转胜。赢下后我自己松出一口气的时候,我的领队和队友们也松了一口气。著名的“小毛驴”卢宁这次在小组赛中发挥极其出色,屡屡踢死对手。16进8时他对上了稳健无比的张谦,我记得去年9月后他们有两次交锋,卢宁踢死一次,弹掉一次。这次从团体角度,我们非常希望他能为我们立功,因为江南晚报现在是我们最大的对手,不过重任在肩的张谦这盘发挥得更出色,“小毛驴”再次弹掉。   在这一轮中,孙宜国战胜陶欣然初段令人感动,赛前看好小组赛八连胜陶欣然的人数肯定更多,但这一盘孙老克服了体力上的困难,力克对手,至此晚报杯八强全部被业余棋手占据。   另一个巧合是,小组第四与小组第一的四场PK中,除了我侥幸获胜外,其他三组的小组第一无一幸免。回顾了前几年的晚报杯,发现小组第四与小组第一交锋时胜率意外地高。   看了一下对阵表,发现下午我正好对张谦,这个对阵实在是痛快,团体冠军可以提前决出了。下午我来到赛场,发现胖胖已经到
了,暗暗奇怪,平时一向最懒的胖胖今天怎么会这么勤快。突然问惊觉,胖胖是江南晚报的啊!顿时觉得暂时要离他远点。赛后才听说这样一个故事:在比赛中,狡猾的熊问胖胖希望谁赢,胖胖贼溜溜地笑而不答。      应该说这盘棋我下得很满意,因为在体能早已经透支的情况下能发挥到这样的水平,我真的已经很知足了。尽管后半盘下得有些过于求稳,但因为前半盘优势比较大,最后还是赢了3目半。终于松了一口气,团体冠军到手了,这是我第二次获得团体冠军,但这个团体冠军却是最累的一次。第一次是和刘钧、刘轶一组队,那次更依赖著名二刘的发挥,我首次打进10强,最后我们领先第二名50多个名次获得团体冠军,应该说是优势最明显的一次。第二次是去年,但去年我们小组赛就领先别人3点几分,而且有两人进前16,应该说优势也早早奠定。但今年,由于对手水平的提高以及我们两名小棋手状态不佳,使得我们早早陷入了每一盘都是决战的被动境地,但还好,我们足够幸运。在这里,必须感谢我们这个团队的共同努力。领队吕国梁老师尽管是资深围棋人士,但每天都亲临赛场,晚上还赶稿到很晚,对于我们的后勤工作认真负责,让我们可以安心下棋。旺旺和小小范尽管这次比赛小在状态,但不在状态是棋手最无奈的事情,没有任何办法。他们依然兢兢业业,即使在没有出线希望的情况下,依然一盘一盘去下,他们知道每盘棋的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并且在淘汰赛期间,两位小棋手都认真地为我备战。      1月26日      又到了比赛的最后一天,这一轮恰巧是所谓的二老对二新,即我对连笑、孙宜国对单子腾。尽管不少棋友都希望我和孙宜国能在决赛中会师,这样似乎才像一个真正的业余比赛,但是事与愿违,我和孙老确实会师了,可惜是在三四名决赛上。我对连笑的一盘棋主要输在对形势的盲目乐观上,错误认为只要做活就赢多了。而孙老似乎也因体力不支,在一个战斗中出现误算,也失去了决赛权。下午的决赛,单子腾战胜连笑如愿登顶。而我和孙宜国的三四名决赛似乎双方都无心恋战,大家都是左手抓了一把子,右手不停地往棋盘上放,等左手没子了去取子的时候再稍微往棋盘上瞄瞄,几乎就是一秒一步,棋的质量肯定比网上10秒1步的棋要差了不少。大家轮流死棋,不过也算杀得刺激,最后我运气更好点,大龙对杀快一气,下完后,发现半小时都不到,突然很佩服记谱的小棋手,居然完整地把棋谱记完了。   赛后看了些新闻报道,大家都认为这次单是最大黑马,并且指出有一家晚报曾经拒绝了这名最终的冠军,这似乎成了大家的笑话。但这其实也怪不了这家晚报,因为即使是作为参赛选手的我,也仅仅是听说单子腾是一名很有实力的聂道冲段少年。我在半决赛开始前尽管和他同坐一部电梯,却不知道他就是小单,等到他在孙宜国对面入座后,我才恍然大悟。近年来,我国的冲段少年厚度、高度都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赛前确实很难判断哪名原本默默无闻的冲段少年会在晚报杯爆发。      在这里也想对自己的那盘输棋解释几句,有新闻报道认为我是由于太想拿冠军导致发力过猛而失利,也有的认为我进入四强后想完成大满贯,导致心理压力过大而爆冷落败,还有朋友认为晚报杯是我永远的痛。总之,基本都是认为我心理上的波动导致了失利,我个人却有点不同的看法。确实,两年前的决赛我确实输得很疼,因为从棋的角度讲,那盘棋可以赢的方法实在太多了,以至下完棋的几天,不断有朋友打电话告诉我怎么怎么下肯定赢了,那盘棋多多少少输在了大意上,因此那盘棋也许是我最后悔的。而去年的决赛和今年半决赛的失利我认为完全是正常范围内的,尽管在对局时都或多或少曾经占有一定优势,但在对局中都犯了点技术上的错误,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对于晚报杯连续三年都与冠军擦肩而过我也感到遗憾,特别想借这机会向一直关心我的亲友们和一直关心业余围棋的棋友们说一声抱歉,我确实又让大家失望了。但是我本人对这次晚报杯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很满意的,十二胜一败的成绩我觉得已经很好地发挥了水平。对于那一盘输棋,也仅仅是正常的一盘输棋而已,没必要赋予太多的意义。   晚报杯的赛制应该是所有业余比赛中偶然性最大的,因为分小组和单败淘汰两个阶段,十二胜一败在其他赛事中肯定已经夺冠了,但在晚报杯连跌出前八都有可能,而这几年晚报杯冠军的成绩都是两败以上的。晚报杯对体力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如果你要把小组赛和淘汰赛都下完,你在上文中应该也看到了,需要7天13盘的对局,而每盘棋的对局时间都要将近3小时,没有一天完整的休息日,应该说对体力的要求是残酷的。可能对冲段少年来说还比较习惯,但对于成年棋手来说确实是一个考验。根据一般反映,下到第四轮至第六轮的时候已经是体力的第一极限,等到小组赛下完的时候已经有体能透支之感了,后面的四盘小组赛完全是靠顶着下的,因此每盘淘汰赛偶然性都大大增加。即使实力上有点差距,但再考虑到体力、心态等因素,这点差距也就忽略不计了。这也就是晚报杯小组第四名屡屡淘汰小组第一名的主要原因。从小组赛后几轮开始,你可以发现年龄稍大一点的棋手桌上都放着红牛、清凉油等物件了。在晚报杯上,你最常听到棋手嘀咕的一句话就是“下不动了”。      1月27日      今天进行晚报杯的附加节目,也就是棋友们关心的专业业余对抗。由于去年业余棋手发挥不佳,今年全部改为受两子。尽管专业和业余的差距是巨大的,但两子的优势更大。比赛开始后,果然按预想的方向发展,没多久业余棋手就以3比0领先了,而且大家一度认为将再次以6比0获胜。但关键时候丁伟屠龙成功战胜了小单,而张谦超时憾负王檄。   前段时间正好看到网上围棋的几个论坛,发现有不少有关专业和业余差距的争论,不少棋友引用了专业和业余对抗成绩作为论据。首先,我认为与其说这是专业和业余的对抗,不如说是一场表演赛更适合。要知道参赛的前6名业余棋手都刚刚经历连续7天下13盘的高强度对抗,身心俱疲。况且,这6名棋手中肯定还有沉浸在前一天失利痛苦之中尚未自拔的,他们的心态也存在严重问题。参加过晚报杯的棋手应该都知道,晚报杯是一个以棋会友的盛会,尤其对于成年棋手来说,好不容易下完比赛了,都会拉上几个好久未见的好友好好喝上一次,聊个天南地北。因此据我所知,对抗赛前一夜不睡或者只睡上两三个小时就来参赛的选手不在少数。综上可知,业余棋手在第二天的对抗中能发挥什么水平可想而知。同样,专业棋手远道而来,更多的是出席活动、宣传围棋,难道会在对抗赛上全力而为、和业余棋手拼个你死我活?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我认为似乎更应该把这场对抗赛看作一场SHOW,一场游戏。围棋本来就是艺术,是游戏,而业余比赛则是游戏中的游戏,只要大家在业余比赛中获得乐趣,又何必在乎专业和业余水平的差距呢。当然,也许在论坛上的争论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冲段少年该不该受限制,职业棋手是不是该参赛似乎又成了这次赛后的讨论热点。我两年前在《晚报杯随想》一文中就此问题和大家进行过探讨,遗憾的是有少数棋友和媒体多多少少地对我的观点进行了断章取义,认为我对冲段少年参赛不满,更有甚者引申为我害怕输给冲段少年,因此反对他们参赛。我感到很委屈,也想趁此机会澄清一下:我从来没有表达过我反对冲段少年参赛的观点,相反我非常肯定冲段少年参赛对业余围棋水平的提高有帮助。其次,作为一位棋手,总是希望对手越强越好,为了赢棋去限制别人参赛既没有任何趣味,同时这种狭隘的气度也不利于棋艺得到更大的提高。况且近几年来,高水平的成年业余棋手对冲段少年并不占下风,而且有几名棋手对冲段少年的胜率应该保持在80%左右,真正的差距是达到拿名次水平的人数。我的观点还和前两年一样,我觉得是否限制冲段少年还得根据举办者的市场定位。同样,这几年的晚报杯对中国后备力量的培养是功不可没的,现在的顶尖棋手几乎都参加过晚报杯,这确实也是晚报杯的一大功绩。究竟何去何从,我想这应该是赛事的组织者、政策的制定者决定的,而作为围棋爱好者的我和棋友们似乎更应该去享受围棋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毕竟晚报杯是一场游戏,也是一场梦。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场游戏一场梦吉他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