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小说中的赏金猎人设定第一个送哦给第一个说 斡 的人

律师您好!我想帮我表弟咨询一些问题!12年年末我表弟谈了个女朋友,在半年时间里我表弟在她身上已经花了-找法网(findlaw.cn)
律师您好!我想帮我表弟咨询一些问题!12年年末我表弟谈了个女朋友,在半年时间里我表弟在她身上已经花了
律师您好!我想帮我表弟咨询一些问题!12年年末我表弟谈了个女朋友,在半年时间里我表弟在她身上已经花了3万多,过年时女方说是之前还跟另外一个男的在交往,为了跟那个男的分手要给那男的1万,这一万让我表弟出的钱。过完年后该谈婚论嫁介绍人说女方要求男方要三金(金戒,金链,金耳环)再加六万彩礼钱,当时表弟家带着女方给她买了买三金花了10500的,一个月前女方阑尾手术,手术医疗费用全部由我表弟支付。按照我们那里习俗女方第一次去男方家里男方,如果男方家里赞成双方交往男方家里要给赏金,我表弟家给了她两千元赏金,其他零碎加起来总共为她花了3万多了!再回到前面说的彩礼钱,买三金时表弟家想着以后在慢慢协商这六万元的彩礼钱,因为表弟是个老老实实的农民,对于一个农民来说6万元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了!并且前面这已经花出去的3万元也不包括在彩礼钱6万元之内!这些天女方一直催表弟拿彩礼钱,表弟手里有1万元现金,女方说至少先拿3万元来谈婚事,剩下的3万元结婚前给女方,不然就不用再谈了,这事就这么断了!(我弟弟2年前离婚,今年27岁,没有孩子,女方27岁,有一女孩,好象是6岁归前任丈夫抚养)。我表弟是个老实的农民,这9万元对他来说实在是有点多了,现在女方态度是不再拿3万元就分手,亲戚朋友都在为他这事着急。我个人总觉得这门婚事就算成了并没有在感情基础上建立的家庭,如果这门婚事就因为拿不出这六万元成不了,我表弟可不可以拿回之前3万元呢?我表弟取前任妻子时也花了12万元,不到2年离婚了!我们不想再重蹈覆辙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伤不起啊!麻烦您帮我分析一下,谢谢
此问题暂未有律师回复,建议直接。
免费快速咨询,获得专业律师解答!
当前律师在线 2419 人今日律师解答 1140 条
其他类似咨询
免费法律咨询,多年执业经验律师为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第一部分
&&&&&第1节:序(1)
&&&&中国历史,大约三分之二的时期是统一的,三分之一是分裂的。在分裂的时代,刀光剑影的政治势力的战争演出,“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的民间散勇的掠夺活动,让当世人动魄惊心。其中,疯狂的盗墓场面,则是屡屡重合的历史场景。可惜,这样常见的重大历史课题,很少得到史家的认真著述。
&&&&由于近年来盗墓活动愈演愈烈,越来越具有普遍性、群众性和高科技性的特点,引起了一些写作高手的兴趣,出现了《盗墓笔记》、《鬼吹灯》一类的通俗盗墓文学作品,在文化商品市场上热销,而学术性或专业普及性的读物则很少。个人孤陋寡闻,只听说有殷啸虎、姚子民的《盗墓史》和王子今教授的《中国盗墓史》两种作品。真是惭愧,都未曾读过。
&&&&之后,有倪方六的《盗墓史记》出版,该书首先在网上引起了轰动,出版后一直热销不衰。继《盗墓史记》之后,倪方六君又有《中国人盗墓史》新著一种,行将付梓。承他不弃,约我说点什么。本人不敏,试作数语,略抒浅见。
&&&&我翻看了一下,《中国人盗墓史》似乎是“中国盗墓者列传”,或者说是另类的“人物传”,这在过去还没有人这样写过,新鲜。与《盗墓史》、《中国盗墓史》和作者自己早前的《盗墓史记》相比,《中国人盗墓史》写作角度、叙事方式均有明显的不同,突破了一般盗墓史的写法。
&&&&全书分为帝、王、臣、儒、兵、匪、僧、宦、民等九大部分,以“人”事为主,胪列重大盗墓者22人,各个朝代、各个阶层、各种动机的代表性盗墓现象,都说到了,差不多是一网打尽,一书写遍。
&&&&《中国人盗墓史》采取讲故事的方式,逐一展开,相当有趣。书中所讲不少都是“奇闻”、“秘事”,但所引用的资料丰富详实,不少都是来源于正规史书、古人笔记,还借用了现代考古报告,文风朴实生动,绝不枯燥。可能因为作者首先是记者的关系,“新闻语言”与“学术语言”嫁接到了一根藤上,这样可能有助于一般读者阅读。
&&&&归纳起来,发墓者多为帝王贵胄、政治势力的代表人物、农民起义领袖(无一例外都是皇权定义者),一般士子、平民仅有3人,足可见古代官盗势力的强大。其盗发对象,几乎全是帝王陵寝、王公大墓,其中最让盗墓者眼红的是秦陵、茂陵和乾陵三处,不同朝代都有盗墓者觊觎。
&&&&古代盗墓是最不合乎礼法的。《左传》僖公24年(前636)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文公18年(前609年)说,“窃贿为盗。”《荀子?修身》说,“窃货为盗。”《周礼?秋官?司刑》定,“司刑掌五刑之法,以丽万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掌戮》说,“刑盗于市。”凡杀人的,行刑后在市中陈尸三日,盗取他人财物罪大恶极的,在市上执行死刑,也同样处理。
&&&&←虹←桥书←吧←.
&&&&第2节:序(2)
&&&&儒家讲“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大不敬、恶逆、不孝、不睦、内乱、不道、不义、开始于齐,盛行于隋,唐因之。佛家、道家所讲“十恶”完全相同,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悭贪、嗔恚、邪见。古人强调这“十恶”不赦。盗墓之恶不知高过上述多多少倍。
&&&&既如此,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冒比十恶更大的罪恶,去发冢盗墓?从下面一串数据中,就知道答案了。
&&&&我们知道,西汉时,国库多储备黄金。据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一书统计,单《汉书》所载,黄金重达90万斤,约合今天276335公斤。到王莽时,还有70万斤。彭在书中还列诸帝赐金的数字:高祖42550斤,惠帝68斤,高后110009斤,文帝12000斤,景帝1102斤,武帝806940斤,昭帝2420斤,宣帝680斤,元帝540斤,成帝3660斤,哀帝680斤,平帝200斤,合计为899530斤。当时,罗马帝国有黄金179000公斤。
&&&&从西汉到东汉,这些黄金都到哪里去了?
&&&&有学者推测,佛教传入中土,黄金部分被用到造佛像上面去了。但现在我们怀疑,不少都让帝王王随葬到地下了,说不准今后还会有部分出土。如此丰厚的宝货埋在陵墓里,不被盗墓者盯上,大概就是怪事了。
&&&&这个推测,可以从考古和文献中找到证据。《晋书?索綝传》(卷六十)记——“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三分之一国家财政,都让帝王随葬到地下了,惊人!
&&&&历代都有帝王倡导“薄葬”,如汉文帝刘恒,《史记?文帝本纪》载:“上常衣綈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但后来的盗墓事件证明,汉文帝所谓的“薄葬”,是假的。《资治通鉴?晋纪》(卷八十九)记,愍帝司马邺(270-317)建兴5年(315),“六月,盗发汉霸、杜二陵及薄太后陵,得金帛甚多,朝廷以用度不足,诏收其馀以实内府。”
&&&&当然,盗墓者盗墓的动机多种多样,贪财仅是其中之一。如伍子胥、武则天那般行报仇雪恨、政治打击的,也不鲜见。至于,如广川王刘去、始兴王陈叔陵之流的变态盗墓、兴趣盗墓,古往今来,都可以找到很多例子。
&&&&盗墓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我曾去过埃及,同行介绍,那里的盗墓活动同样很猖獗。考古工作者普遍认为,现在尚没有遭受盗墓发的古墓,包括帝陵,都是“万劫余生”,90%的墓下葬后在100年内,会被盗发。河南省洛阳市北北邙山一带,曾古人眼里上等风水宝地,是古代著名墓葬区,但在那里过去同样看到了令人痛心的频发的盗墓现象。《中国人盗墓史》出版的意思,不在于好看、猎奇,而在对自古有之,仍在继续的盗墓现象的揭露、曝光。
&&&&◇.◇欢◇迎访◇问◇
&&&&第3节:序(3)
&&&&倪方六君是一位资深记者,同时又在研究历史和考古。数年前,他曾为我们①抢救、恢复南京大行宫“台城”遗址而努力奔走、报道。今天为他新著作文,投桃报李,算是我的微小之力了。
&&&&梁白泉
&&&&于南京仙林之咏梅山庄
&&&&梁白泉,1928年生,重庆市合川市人,研究馆员。1951年南京大学(中央大学)地理系、历史系毕业,分配到南京博物院工作至今,历任副院长、院长。1992年获国务院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离休。为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江苏省民俗学会会长、南京古都学会副会长、兼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注:①这里的“我们”,指东南大学教授、古建筑史研究专家潘谷西、南京大学考古系专业教授蒋赞初和梁先生本人。三老先生均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委员会资深委员,有江苏文物保护“三驾马车”之称。2003年,南京图书新馆工程工地下发现六朝时期宫城遗址,有关方面考虑工程建设进度,决定不予保留。潘、蒋、梁三先生闻讯后,上下奔走、呼吁,并找到作者,希望新闻界予以关注。作者冒雨前去工地采访时,还弄出了一场风波,遭相关人员阻止,摄影记者的相机被夺,经梅园派出所调解方罢。后江南时报以《南图新馆地下“藏”着什么》为题、北京青年报以《南京工地私埋考古发现》为题,,同步作了整版报道,引起高层官方的高度重视,此即所谓的“南图新馆私埋六朝宫城遗址事件”。后南图新馆地下部分建筑结构重新作了设计,改加夹层,保留了这一珍贵遗址。现在读者在南图新馆可以看到,这一历史遗址。
&&&&◇欢◇迎访◇问◇.◇
&&&&第4节:自序f(1)
&&&&写在前面的话
&&&&想起写作《中国人盗墓史》,是因为上海电视台。
&&&&早在两年前,该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即希望我去侃侃盗墓。但我因为做手术时面神经受伤过,一直不太想出镜,之后,又拒绝了包括CCTV在内的一些栏目的邀请。碍于面子,期间还是在江苏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卫视、湖南卫视等几家电视台“献丑”了。可能随着“献丑”次数增多,心理渐渐没了多少负担,最终同意作客“文化中国”。
&&&&盗墓,可以侃的故事很多,但从哪方面侃确有讲究。2009年3月,在纪实频道的小会议室内,与《文化中国》制片人王文煜先生、主持人今波先生、编导吴琼小姐等一起商讨后,决定从最容易的“盗墓者”侃起。我觉得,以“人物”为主线比较好入手,当即表示,半个月后拿出讲稿。
&&&&但真正动笔,才知道不那么容易。自然,半个月也不可能拿出稿子,一直拖到六月底才成稿,此即现在读者看到的《中国人盗墓史》。
&&&&不那么容易在哪?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明是一个可以讲得清楚,记得准确的历史事件,史家非要七拐八绕,顾左右而言他,最后弄得一头雾水,后人只能去猜释,此即中国古代史家玩得最熟练的——所谓“春秋笔法”,其始作俑者就是中国古代第一文化名人、大圣人孔仲尼。
&&&&“春秋笔法”,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笔法?《春秋公羊传?闵公》说得相当精辟,“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讳”是什么意思,《广雅?释诂三》称,“讳,避也”,意思就是回避忌讳,常见的如皇帝的名字,别人是不能用的,也不能同字同音,这就是“讳”。
&&&&盗墓是不光彩的行为,盗墓史在正统的学者看来是一种“秽史”,是不予研究的。所以,盗墓行为往往被史家“讳”掉,特别是帝、王、将、相、臣、儒……这些所谓的尊者、贤者的盗墓行为,很难在正史中找到完整的记述。
&&&&如,东吴大帝孙权,即便是三国迷,也多不知道孙权还是一个“盗墓贼”。在陈寿的《三国志》上,连蛛丝马迹都找不到,只言片语也无。他盗南越王墓,仅见于晋人王范的《交广春秋》。《交广春秋》已佚,后人从《广东新语》等旧籍转引中,才了解到孙权盗墓真相。
&&&&再如,曹操盗墓。曹操是中国盗墓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是一位盗墓名人、狂人,中国最早的专职盗墓者——“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就是曹操发明的。但在《三国志》上,同样不见记载。
&&&&《三国志》记事过于简单,皇帝看了都不甚明了。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便下令,要当时的大学者裴松之作补注。裴松之在《三国志?魏书》(卷六)中补注“建安七子”之一、陈琳的事迹时,引了东晋史学家孙盛编撰的《魏氏春秋》里文字——
&&&&“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因为这段补注,曹操盗墓一事,才被揭开老底,为后世知晓。
&&&&即便正史上有记载,也多惜墨如金”。石勒、石季龙(石虎)这对叔侄皇帝,都是盗墓狂人,他们在当皇帝前后,曾将中原一带包括帝王陵在内的许多坟墓都盗毁了。史书上对他们的盗墓行为,记述算是较为详细的——
&&&&勒及季龙并贪而无礼,既王有十州之地,金帛珠玉及外国珍奇异货不可胜纪,而犹以为不足,曩代帝王及先贤陵墓靡不发掘,而取其宝货焉。邯郸城西石子冈上有赵简子墓,至是季龙令发之,初得炭深丈余,次得木板厚一尺,积板厚八尺,乃及泉,其水清冷非常,作绞车以牛皮囊汲之,月余而水不尽,不可发而止。又使掘秦始皇冢,取铜柱铸以为器。
&&&&▲虹桥
&&&&第5节:自序f(2)
&&&&但就是这段文字,里面也埋下了很多谜团。如石季龙在盗掘秦陵时,是如何盗的,取出的铜柱到底是何物,均无说明,以致于现在好多学者认为,《晋书》所记石季龙盗秦陵的文字不准确。如果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这些唐代大学者,在监修《晋书》时能多着墨几分,恐怕就不可能有现代学者的争议了。
&&&&我写《中国人盗墓史》,便是想将被中国古代史家有意无意“春秋”了的所谓“秽史”找出,初步形成一个“中国人盗墓史纲”,以弥补一下历史的缺憾。
&&&&或许有读者看过本书后会说,《中国人盗墓史》好像是“中国盗墓者列传”。确实是这样,这就是一本“盗墓者群体传记”。为什么这样写,其中有一个插曲。作客山东卫视《不亦乐乎》节目时,主持人大兵问我,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盗墓者?我当时就告诉他,什么样的人都可能成为盗墓者,上至帝王将相,下致黎民百姓,只要有机会和条件时。《中国人盗墓史》实际就是在回答大兵的提问,我找出了21位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古代盗墓高手、毁坟强者、发冢狂人,让读者看到盗墓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受资料和水平的限制,加上成稿时间的仓促,希望的和写出的可能有不小的距离,敬请同行、专家批评批评、指正。
&&&&最后,我应该感谢一下上海电视台,不然就不可能有《中国人盗墓史》的出版了。再要感谢南京博物院前院长、已82岁高龄的梁白泉先生。
&&&&我与梁先生因“南图新馆私埋六朝宫城遗址事件”而结缘,当我想请一位权威专家给我“撑面子”时,我首先想到了梁先生。但我担心梁先生的身体,不好意思打扰。便请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季士家先生给梁先生打电话,先问问情况。听说我想请他作序时,梁先生当即答应了,我这才带着书稿前去府上拜访。听说出版时间紧张,梁先生第二天就写出了2000多字、颇有深度的《序》来。当我拿到梁先生工整写在稿纸上的《序》时,我是一种说不出的感动,祝梁先生健康长寿!
&&&&倪方六
&&&&2009年7月
&&&&于南京莫愁新寓郁金里
&&&&虹←桥书←吧←←
&&&&第6节:帝篇:六大“盗墓皇帝”
&&&&六大“盗墓皇帝”
&&&&《诗?小雅?北山》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即是后来所谓的——“家天下”。
&&&&不少人或许因此疑惑,盗墓都是饿民俗夫所为,都是“盗皇陵”,难道拥有天下、“德配天地”的皇帝也会如此这般,来个“皇盗陵”?其实,皇帝是世上最大的盗贼,即所谓大盗盗国,是不折不扣的“霸盗”!
&&&&从中国盗墓史上发生的实例来看,帝王盗墓并不是什么秘闻,东吴大帝孙权、大周皇帝武则天、大明皇帝朱由校、大清皇帝弘历等好多“帝王”级人物,背后都曾贴上了盗墓贼的标签。他们或明火执仗,或冠冕堂皇,或私泄积怨,或暗渡陈仓;或图财,或惩戒,或破风水,或偷墓材,是名副其实的“丑陋皇帝”。
&&&&皇帝盗墓带来的后果是十分十分的严重的——你皇帝都盗墓,我一方侯王、一个小臣,一个小兵、一介书生,一个和尚、一名小老百姓,还怕什么?盗啊!中国盗墓之风为什么这么盛行,历经两三千年而不息?原因很多,但却与“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非规范行为有绝对的关系。在皇帝们的示范下,干脆连皇陵一块儿盗!
&&&&所以,本书第一篇就拿皇帝们来说事,揭揭中国皇帝的盗墓老底。
&&&&看点提示:
&&&&●首任长沙王尸身不腐之谜
&&&&●盗墓贼盗“棺材板”之谜
&&&&●古南越国王秘葬之谜
&&&&明太祖朱元璋说,东吴大帝孙权是条好汉。于是,明孝陵开工时,遍毁民冢,独留孙陵。其实,孙权不只是条好汉,还是帝王盗墓第一人。一盗长沙王吴芮墓,再盗南越王赵婴齐墓。两次盗墓,奇事迭出,奇象丛生。吴芮死后400年尸体不腐,“容貌如生,衣服不朽”,难道真的葬到了传说中的“养尸地”?南越国王反盗墓手段特别——多门出棺,设虚冢,首创秘葬制。孙权掘翻广州城一无所获,偶得三代南越王赵婴齐墓,盗得36颗玉玺金印。然而令孙权没有想到的是,位于苏州盘门外的“孙王墓”,被宋代盗墓贼盯上了,盗出了银盂杯、金搔头……
&&&&虫工木桥◇◇欢◇迎访◇问◇
&&&&第7节: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1)
&&&&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
&&&&孙权是三国时期的大名人,字仲谋,是吴国的开国皇帝,他还是古代帝王盗墓第一人,南越王墓第一盗!
&&&&关于孙权的故事很多,凡是中国人都能说出个一二来,但如果说到孙权盗墓,知道的人可能没有几个,不少人可能也不会相信。
&&&&所以,未正式说孙权盗墓前,先得再说一下什么叫盗墓者。别以为自己亲自拿起“洛阳铲”,那才叫盗墓者,实际上,真正的盗墓狂人,没有一个是亲自操铲干活的,都是幕后老板和指挥。
&&&&孙权盗墓,及后面将要说到的石季龙、武则天、朱由校、弘历,都是这么一回事情。
&&&&●东吴大帝的诞生
&&&&孙权这个人家世显赫,大家现在熟知的中国古代军事经典《孙子兵法》,就是他的祖上孙武写的。孙武后来到了吴国,经前面说过的另一盗墓狂人伍子胥的引荐,受到了吴王阖闾的重用。此后,孙氏家族在江浙一带声名大涨,荫及子孙。
&&&&但孙权能当上皇帝则要感谢他的老子孙坚,而不是受孙武的影响。孙坚是汉末枭雄之一,先后任过别部司马、议郎、长沙太守等职,官至破虏将军,故而又称“孙破虏”。
&&&&孙坚的经历很不简单,汉献帝刘协主政的中平元年(184年),孙坚与右中郎将朱儁一起剿灭黄巾军。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曾与袁术等诸侯联合攻伐过董卓,还是董卓最怕的对手。
&&&&孙坚时为长沙王,兵起长沙。
&&&&但袁术与孙坚明里合作,暗里拆台,不少联合军也是观望不前。孙坚前去攻打华雄时,袁术不发粮草,虽然孙坚最后打败了华雄,但却一度陷入险境。公元192年,袁术再派他前去攻打荆州刘表时,他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死,遗体运回江东,葬于曲阿(今江苏丹阳),年仅37岁。孙权立国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
&&&&为什么讲孙权盗墓先要说孙坚?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孙权能当上皇帝,是老子给奠的基;二是孙权粘上了盗墓者这块狗皮膏药,也是因为老子。
&&&&孙坚生四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一女孙尚香,不只孙坚自己厉害,他的子女在三国时期也都是风云人物。孙尚香是蜀国君主刘备的夫人,当年孙权想要回刘备“借走”的荆州时,听信周瑜的“妙计”,嫁妹与中年丧妻的刘备,但却中了诸葛亮的诡计,结果孙权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这么算起来孙坚是吴国的“太上皇”,还是刘备的老岳父、蜀国的“国丈”呢。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三国志》上没有孙尚香这个人。
&&&&孙权是孙坚的二儿子,其兄孙策也是十分了得的人物。
&&&&《搜神记》里有这么一个说法,孙策、孙权兄弟在娘肚里时就有异兆。孙坚的夫人怀大儿子孙策时,梦见月亮飞入怀中,怀孙权时又梦见太阳入怀。孙坚听过夫人的说法后,喜不自胜地断言“日月乃阴阳的精华,是极为富贵的象征”。
&&&&果如孙坚所言,兄弟俩都成了非凡人物。
&&&&孙坚在攻打荆州时中了黄祖的埋伏被杀后,长子孙策继承父业。孙策未负父亲重望,广交豪杰,先后与周瑜、张昭、张纮等相识,在江东打下了一片天地,成为江东“小霸王”,被东汉朝廷封为吴侯。公元199年,孙策率军大败宿敌黄祖,为父报仇。
&&&&孙策年轻美貌,时人称其为“孙郎”,与周郎(周瑜)亲若兄弟,最后还成了连襟,分别迎娶了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这段才子风流佳话,至今仍是一桩美谈。
&&&&本来照这样发展,将来吴国的皇帝不会有孙权的份了,但孙策可能是无帝王命,公元200年4月,在外出狩猎时竟被旧仇许贡的部下行刺了,英年早逝。这样,父兄打下的这份帝王基业转到了孙权的手里。孙权称帝后,不敢忘记老大的功劳,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公元221年,已率先称帝的魏文帝曹丕封孙权为“吴王”,但孙权哪甘心当什么王,在刘备立国成都之后,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称帝,史称“东吴大帝”,吴国由此诞生。
&&&&●给老子修庙动盗墓歪心
&&&&孙权盗墓就是在当了皇帝之后。
&&&&第8节: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2)
&&&&原来,古代帝王立国,必立“七庙”,就是建七座庙,分别供奉自己的祖宗,即“四亲”庙(父、祖、曾祖、高祖)、“二祧”(tiāo,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其中太祖庙位居正中,其左右各为三昭三穆。
&&&&据《宋书?礼志六》(卷十六)透露的情况,孙权当了皇帝之后,并未完全按照这规矩办事,他仅仅给自己的老子孙坚立了一座庙。此庙被尊为东吴的“始祖庙”,庙址在当时的长沙郡临湘县。
&&&&但这里有令后人不解的地方,就是既然是“始祖庙”,那就应该与都城建在一起,这样既方便祭祀,也比较正统。不过孙权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福地说”。孙坚当年平剿包括黄巾军在内的东汉末年农民大起义有功,被朝廷拜为长沙太守。当年孙家起兵反秦、反董卓也都是从长沙起事,长沙对孙家来说确是福地。二是“风水说”。宋书《分门古今类事》(卷十七)转引《广异记》称,当年孙坚父亲死后,孙权请风水先生在浙江老家富春卜地下葬。忽然有一个怪异之人问他,你家想当百世诸侯,还是想当四世皇帝?孙坚说想当皇帝。于是这个人随手指了一处。孙坚很是惊异,相信了那人,把父亲葬在那地方。富春江有一次涨水,孙坚父亲的坟四周形成了一条狭长的沙带。有老人就说,你的子孙将来会在长沙发迹,后来果然如此。
&&&&但孙坚的庙修好后,孙权却未祭祀过,每年仅派长沙的主政官员代他前往祭祀。孙权这行为,日后广受史家的批评,认为孙权根本就没把他的老子当成“始祖”,为君不尊,立始祖庙不过是做样子。
&&&&让史家批评更为激烈的地方,却是修庙的木材来源——竟然是盗墓盗来的。
&&&&从别人家的祖坟里挖出来的,用死人的“棺材板”给老子修庙,史家称“未之前闻也”,即从来没有听说过,感到十分惊讶和不解。
&&&&当年,长沙附近山多树,木材丰富,并不像现在森林资源不丰富。孙权这样给老子修庙确实有点“糊弄鬼”的意思。不过,也有人认为孙权做得好,身上充满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倡导的“破四旧”色彩,有点移风易俗“革命家”的味道。
&&&&●首盗第一任长沙王大墓
&&&&孙权盗的是哪个人的墓?这个人的祖上算起来与孙家祖上的关系还不一般呢,他就是历史上第一任“长沙王”吴芮。
&&&&吴芮是长沙人的贵人,没有吴芮,也就不会有现在的长沙市,所以,长沙人对吴芮一点也不陌生,在市志上首先得给这个人留下位置。
&&&&对于吴芮的身世,不同版本的吴氏族谱上有不同的说法。主流的说法是,吴芮是吴王阖闾的后代,这么说来,孙权的祖上孙武能发迹,还要感谢吴芮的祖上吴王,将恩人之后的墓挖了实在不像话。
&&&&※虹※桥※书※吧※
&&&&第9节: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3)
&&&&原来,阖闾的儿子夫差继王位后,不务国事,沉湎声色,于公元前473年被越国灭亡,勾践毙夫差于余杭山卑犹亭,其子孙四分五散。太子友与时任谏议大夫族弟暨带着母亲(失宠的皇后)和家眷到今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的瑶里(安徽休宁右龙乡)隐居了下来(一说隐居于番阳,今江西鄱阳东北)。另一个王子徽则来到了前总书记江泽民的祖籍地、今江西婺源一带。吴芮是吴王后代隐居到瑶里这一脉的第五代人。
&&&&另一种说法是,吴国被越国灭亡后,吴芮的祖先孤身一人逃离家乡,避居齐国,被齐平公接纳,并娶公主姜氏为妻。到了吴芮父亲吴申那一代,举家南迁楚国,官居楚国大司马。楚国亡国前夕,吴申审时度势,携家小渡过长江隐居瑶里。
&&&&吴申生有二子,吴芮是长子,自幼才华出众,秦统一后当了番阳(江西鄱阳东)县令,他为政清廉,颇得民心,被百姓誉为“番君”。秦末,各地反秦起义风起云涌,吴芮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毅然响应起义反秦,被项羽封为“衡山王”。因为有违项羽指令,后又被取消了封王。
&&&&在其后的时间,吴芮帮刘邦夺得了汉家天下。刘邦统一全国后,重新分封诸侯王,其中有七个异姓:分别是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赵王张敖、韩王信、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长沙王都城临湘,在所有异姓王中,只吴芮的长沙国得以善始善终。
&&&&其实,长沙国是一个小国,实际仅控一郡之地。根据曾做过长沙王太傅的贾谊于公元前174年的上书,汉初的长沙国民户数只有二万五千,按当时的情况来推测,全国也就只有十几万人。
&&&&但长沙国虽小,却是进入南越诸国的咽喉之地,是阻挡百越诸侯进攻中原的门户,军事位置极为重要。不久天下巩固后,刘邦便开始了剪除异姓王的计划,先后搞掉了七个,仅留长沙国,称吴芮有德,忠心。但刘邦仍是不放心他,因为他是吴王之后,说不定有朝一日反汉自立。
&&&&在一时无法取缔的情况下,刘邦派了一位楚地出生,名叫利苍的亲信出任长沙国丞相,实际上是监视国王吴芮的一举一动。巧合的是,利苍的墓于20世纪70年代在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被发现,这就是著名的马王堆乡汉墓,其中二号墓主就是利苍。一号汉墓出土了千年不腐的女尸,就是他妻子辛追。有人知道这层关系后曾开玩笑,说辛追当年说不定还和吴芮见过面,一起吃过饭呢。
&&&&●首任长沙王死亡和葬式之谜
&&&&这里再说一下吴芮之死。
&&&&《汉书?吴芮传》(卷三十四)记载,公元前201年,吴芮这个长沙国王仅当了一年,时年40岁,刚过生日后不久,便死了。死后刘邦谥他为“文王”,由其子继王位。对吴芮的死因,史书上没有交代,似乎是突然死的,所以给后人留下了猜测的空间。
&&&&虹桥书吧.
&&&&第10节: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4)
&&&&据说他是在率兵平定福建,行至金精山一带(今江西宁都县西北15里石鼓山)时,染上了大病,途中不治而亡。还有人干脆认为,吴芮是被刘邦毒死的,是他密诏长沙国丞相利苍下的药。虽然此说离奇,不过联系八个异姓王七个未得善终,刘邦对其下毒手也无不可。
&&&&从史料上看,吴芮之死确实可疑。吴芮有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妃子叫毛苹,在去世那年过生日时,吴芮与毛氏苹泛舟湘江。远望青山,近看碧水,想想这么多年征战在外,打打杀杀,夫妻聚聚散散,毛氏和吴芮都陷入了一种未可名状的伤感境界。
&&&&毛氏对着丈夫即兴吟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吴芮听罢竟然想到了死,称:“芮归当赴天台,观天门之暝晦。”吴芮在瑶里的老家有一处风景绝美之处——五股尖仰天台,少时应该常去玩耍,所以有些深刻印象,他的意思就是死后把我送回老家瑶里的天台安葬,也好朝看红日,晚望明月,了却生前不能回家、叶落再归根的宿愿。但吴芮的愿望在下葬后400年才实现,这又是后话了。
&&&&吴芮说这话是不是当时预感到了什么不测之事要发生?反正不久他死掉了,不久毛氏也死掉了,这里面的谜团大概永远也无法解开了。
&&&&吴芮死后,并未能回到老家瑶里,而是以诸侯王规格,礼葬在国都临湘西北的北津城。
&&&&北魏时地理学者郦道元曾到过吴芮墓旧址看过,他在《水经?湘水注》(卷三十八)中写道,“(吴芮墓)广踰六十八丈,登临写目,为廛(chán)郭之佳憩也。”从郦道元所记来看,吴芮墓很大,汉代四尺约一米,吴芮墓周长达到了170米,看来孙权挖后并未铲平毁掉。
&&&&既然要盗墓材,长沙附近的古冢名墓很多,为什么要选吴芮的?这是因为吴芮的墓材多,而且好。
&&&&秦汉时期曾流行一种特高等级的下葬礼制,叫“黄肠题凑”。这种葬式有利于尸体保护,本是春秋时期周天子所葬专用,后来诸侯王、功臣,经特许也可使用了。如西汉大将霍光死后,汉宣帝便赐给他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
&&&&“黄肠题凑”全部用上等木料做成,墓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料。扬州广陵王博物馆内便保存了两套全国仅见的“黄肠题凑”,此是1980年在江苏高邮天山一号墓、二号墓中出土的。墓主人分别是汉武帝之子、广陵王刘胥和王后。
&&&&整个墓内南北长13.5米,东西宽11.2米,高4.10—4.50米,四周全部由上等方木围成,题凑木共计857根,每根方木一般长0.94米,宽、厚均为0.40米,层层垒砌。我曾随南京师范大学考古系学生一起去看过,虽然经过2000年水浸土埋,但木质仍然坚硬如新。
&&&&第11节: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5)
&&&&北京大葆台西汉墓、石景山区老山汉墓,都发现了保存较好、形制复杂的“黄肠题凑”。作为刘邦唯一未除国号的异姓国王,吴芮的下葬应该也使用了这种葬制。这种推断的依据就是之后的广陵王刘胥都使用了“黄肠题凑”。退一步说,即便吴芮死后不使用这种“天子葬式”,根据秦汉时椁室都是用木材做成(不用砖石)的情况,作为长沙王的吴芮下葬所用的木材量也会很惊人,不然孙权绝不会派人盗墓劫材。
&&&&孙权盗取吴芮墓材的事情,正史、野史上均有记载。从这些史料上看,孙权盗掘吴芮墓和修孙坚庙时,征用了当地不少民工。这么多的木材要运到地面上,也是要费不少人工和时间的。
&&&&●尸体不腐与“养尸地”之谜
&&&&孙权盗墓还引出了一个“活见鬼”现象,《盗墓史记》(第一部)中称之为中国盗墓史上的第一奇事,此说并不夸张。
&&&&吴芮是公元前201年离世的,到孙权盗墓时已过了400年时间。但打开他的棺材后发现,吴芮的尸体竟然一点也未腐烂,“容貌如生,衣服不朽”。
&&&&墓,是人类尸体放置的专用场所,发现尸体很正常。而且,因为收敛和下葬时防护措施做得好,尸体长久不腐也并非神话,特别是秦汉以前,对尸体的处理技术可以说是最好的,马王堆辛追尸体历时2100年,出土时仍有弹性。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久的不腐古尸——葛家岗一号墓主,也是一具汉尸,距今2300多年,属战国中早期。这具尸体是1994年现代盗墓贼拖出来的。有意思的是,这伙人却将真正的“宝物”——这具千年古尸扔到了盗洞里,而是剥下身上的丝绸衣服胡乱塞进蛇皮袋里,后来以4000块钱卖给了文物贩子。
&&&&像刘邦的后妃吕雉,因为尸体鲜活如生,盗墓士兵还奸了尸。到了西晋时,刘邦的另一位后妃薄太后陵被盗,打开棺材后,太后也是“面如生”。
&&&&还有厉害的,晋安帝司马德宗在位时的义熙九年(413年),有人盗发东晋初年著名武将卞壶墓,“剖棺掠之,壶面尸如生,两手悉拳,爪生达背”。卞壶墓的原址在南京朝天宫一带,盗墓贼掘开棺材后,发现卞壶不只尸体未腐,还长出了能触到后背的长长指甲,这是中国古代盗墓史上一桩著名奇事,真的是活见鬼了!
&&&&离我们最近的一桩活见鬼现象,是孙殿英盗清东陵时发生的。当孙殿英的手下打开清东陵内慈禧的棺材时,发现慈禧的尸体也未腐烂,皮肤如少女一般白嫩,弄得有士兵动了奸尸的邪念。更让人吃惊的是,慈禧的手上长出了一寸多的白毛,指甲也长了出来。
&&&&人的尸体下葬后,指甲还能长出来,按过去民间的说法是葬到了“养尸地”。什么叫“养尸地”?这在古代葬书上一般都有说明,“地书谓纯阴不化之地,年久尸不化,名曰养尸,主凶”,葬此地的尸体内脏腐烂,毛发、牙齿、指甲等部位却还会继续生长。所以,“养尸地”多出僵尸。
&&&&虹←桥书←吧←.←
&&&&第12节: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6)
&&&&古代风水先生认为,“养尸地”是凶地,如青乌子的《葬经》、郭璞的《葬书》、管辂的《地理指蒙》、杨筠松的《三龙经》等经典葬书中,均是这个观点,称“葬不宜”。其原理是,尸体受到地穴内邪气的影响。
&&&&吴芮正好葬在“养尸地”上?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不过可以回答的是,所谓“养尸地”是一种迷信,谁相信谁傻,过去想保护尸身不腐还来不及呢,能“养尸”应该是好事啊!
&&&&●盗墓贼认出墓主后代的真相
&&&&盗吴芮墓引出的活见鬼现象,如果到此为止,也还不算出奇,奇的还在下面呢。
&&&&不久,当时替孙权盗墓取木的湖南人去安徽,经过寿春时,在路上遇到一个中级军官,当时是校尉级别,他觉得十分惊讶,便问校尉:“你怎么长得很像过去的长沙王吴芮啊,就是稍微矮一点儿。”
&&&&校尉很诧异,反问他,“吴芮是我的先祖啊,你是什么原因看见吴芮的?”
&&&&那人便把孙权盗吴芮墓,取里面木材修建孙坚庙的事情和经过说了一下。原来,这当官模样的人叫吴纲,是吴芮的第十六代孙。吴纲后来还追问吴芮是否重新安葬了。
&&&&如此巧合之事,几百年的唐代也遇到了一起,不过吴纲换成了唐代名士萧颖士。
&&&&萧颖士是南朝梁武帝之子萧恢的曾孙。他曾任阳府功曹,任期满后,到南方游历。一天,他和同伴从瓜洲坐船渡江,船中有两个小伙子,注视颖士良久后说:“这个人与曾封为鄱阳郡王的萧恢长得十分相像!”萧颖士听了很惊奇,但还未问清,就下船分手了。
&&&&过了一年,萧颖士游归北上路过盱眙县时,与县官见了面,刚好这里抓到了五六个盗墓贼。萧颖士一看,船上碰见的两个小伙子也在其中。萧颖士这才知道,他们是盗墓惯犯。年龄不大却已“从业”十多年,盗了无数古墓,其中有一座就是鄱阳王冢。
&&&&鄱阳王冢掘开后,他们发现了大量的随葬珍宝,还发现萧恢的尸体没有腐烂,跟活人一样,年龄在50岁左右,胡须有点斑白。因为坐船时看到萧颖士与鄱阳王长得很像,两人忍不住冒出了几句。谁知还真的巧了,萧颖士就是鄱阳王的后代。
&&&&孙权盗掘吴芮墓的事情动静很大,让吴芮居住在浮梁瑶里的族人相当吃惊。当他们知道祖坟被盗的消息后,赶紧奔赴长沙,看到自己引为自豪,视为圣祖的吴芮坟墓遭盗,棺材遭撬,还被晒尸,他们悲痛万分,气得要死,不排除有人要找孙权讨说法。但孙权其时龙运当头,是吴国的大皇帝,吴芮的族人也只好忍了。
&&&&根据吴芮“归当赴天台,观天门之暝晦”遗嘱,后人决定将吴芮迁葬回家乡瑶里。据说为防止再盗掘,将其秘葬于五股尖仰天台下一个岩洞深处,至今遗迹尚存。而长沙的吴芮墓早毁了,连当年的墓址在哪几都无处寻找了,只剩四处高楼林立。如果不是孙权干的坏事,吴芮的墓可能至今还在长沙城北,当地又可以大做吴芮文章,开发旅游资源了。
&&&&§虹§桥§书§吧§
&&&&第13节: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7)
&&&&另外,他们还分别在休宁、婺源、浮梁、高岭等四处修建了吴芮的衣冠冢。所以出现了安徽、江西境内不只一处吴芮墓的现象。现在著名的吴芮墓在婺源县镇头乡冷水亭村鸡山上,墓分3座,间距百米,俱坐南朝北。墓前立封门石,围之以青石。立有两块墓碑,一块上刻,“延陵郡三十世祖沙长沙王讳芮谥吴文公之墓”,另一块上刻,“汉长沙王吴文王芮墓”。
&&&&●古代盗墓贼竟然盗“棺材板”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为孙权喊冤,盗墓长沙王吴芮墓,可能是他手下人出的馊主意啊。其实,就算主意是手下出的,吴芮是历史上的好官善人,挖开他的墓是需要承担社会道德和政治风险的,没有当朝皇帝点头,谁敢动洛阳铲,谁敢用他的“棺材板”给皇帝造始祖庙?绝对不敢的。
&&&&就如后来明朝大太监陈奉在湖北境内大肆盗墓一样,没有皇帝朱翊钧在背后指挥,是盗不起来的。而且,当时吴国初立,宫殿、庙宇待建,木材的需求量很大,盗取墓材便不失为一种不要成本的“就地取材”手段。
&&&&在古代,盗取他人祖坟、祖庙、旧宫旧殿上的材料,并非是一种罕见现象,而是事例多多。如后面将要说的十六国时期前赵的刘曜、清朝的乾隆两位皇帝,都曾这么做过,他们因此才列入中国古代盗墓“名人榜”的。
&&&&盗墓材也是盗墓者行盗的目的之一,到现代盗取墓材的事件仍然存在。盗墓贼盗棺材为哪般?因为看上了棺材板。棺材一般都是用上好的木料,比如楠木做的,在汉人丧葬风俗中,即使是再穷的人家,也会想着法子给死者弄副好“料”,甚至出现没有好棺材不能下葬的事情。
&&&&除非像明太祖朱元璋当年那样,穷到无立锥之地,才会用席子包裹下葬。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盗墓贼才盯上了棺材板。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在江苏淮安的墓,“文革”中便遭到过盗掘。我2008年初在当地采访时,一位当年的知情人告诉我,当时是生产队社员响应号召,集体动手挖的,生产队还给每人出了工分。吴承恩的棺材很大,材质很好,被拆开后,和新木材一样,后来统一送到当地的村办小学打课桌、门窗使用了。有心人曾留下了一块顶头板,但后来也失落了。
&&&&有的人甚至还用棺材板来打嫁妆,用彩色油漆漆一下,和新的一样,而且因为材质好,不明真相的买主还会格外看好。但因为是死人的棺材板打的,一旦暴露,木匠麻烦就大了,退出改行是小事,搞不好会被新娘家长打得半死。
&&&&盗墓贼更过分的行为是,直接把将棺材盗出来出售。在明代,苏州便有一些这样的盗棺材卖的专业盗墓贼。明黄省曾的《吴风录》便有这样的记录——
&&&&虫工木桥◇.◇欢◇迎访◇问◇
&&&&第14节: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8)
&&&&“自正德中……西山九龙坞诸坟,凡葬后二三日间即发掘之,取其敛衣与棺,倾其尸于土盖,少久则墓有宿草不可为矣。所发之棺则归寄势要家人店肆以卖。”
&&&&●孙休当皇帝时的盗墓奇闻
&&&&话还是说回来。孙权第六个儿子孙休做皇帝(吴景帝)时,也出现过一起盗墓取材的奇闻。
&&&&此事见于《抱朴子内篇》——
&&&&吴景帝时,戍将于江陵(又作广陵)掘冢,取板治城。后发一大冢,内有重閤石扉,皆枢转开闭,四周徼道通事,当作车。且广高可乘马。又铸铜为人数十枚,又作十数头。长五尺,皆大冠衣,执剑列侍。灵坐皆刻铜人,背后石壁。言殿中将将下脱军字。或言侍郎,似王公冢也。破其棺。棺中有人,鬓毛班白鲜明,面体如生人。棺中有云母,厚尺许,白玉璧三十双以藉身又作尸。兵人举出死人以倚冢壁。一玉长一尺,形似冬瓜,从死人怀中出堕地。两耳及鼻孔中,皆有黄金,大如枣许。
&&&&《抱朴子》分内外两篇,是东晋人著名炼丹术士葛洪所撰,他是今江苏省句容人,内篇有20篇,论述神仙、炼丹、符箓(lù)诸事,为《太平御览》等各种笔记小说转摘。这则发生在吴景帝年间吴国境内守城军官所盗的坟墓,不是一般人家的,从墓室结构和随葬有铜人等,推测是王侯等级还是有道理的。
&&&&撬开棺材后,墓主的尸体也未腐烂,盗墓的士兵将尸体扶在墓壁上站起来,死者的怀里竟然掉下了一只有一尺寸长的“玉冬瓜”(清太后慈禧死后曾陪葬“玉白菜”),两只耳孔内、鼻孔内还塞进了如枣子大小的金块。看来,守城军官本来只是想“借”墓主的木材,谁想竟发现了这么多宝物,真可谓发了意外的横财。
&&&&盗墓者看中的墓材,不只有棺材板,还有墓砖等一些东西。在古代,砖价不低,如在南北朝时,二百块砖与一匹绢的价钱相当,一匹绢价高时达两三千文,低时一千文,按二千文算,一块砖价十文钱,利润相当可观。难怪盗墓贼会盯上墓材,这比种田划算啊。
&&&&过去的江南,便有人靠盗墓材谋生。据清人俞樾《茶香室丛钞》(卷十六)引宋人江休复《杂志》称,“江南王公大墓,莫不为村人所发,取其砖以卖之。”
&&&&●再盗南越国三代王墓
&&&&盗墓贼盗墓材仅仅是盗墓动机里的一小部分,多是盗墓小贼所为,所盗对象也多是一般的民冢,没有多少金银珠宝随葬。绝大多数情况下,盗墓贼看上的还是随葬宝物。
&&&&孙权盗墓就是这样,并非仅仅是“借木料”,贪图财宝才是他的最大目的。当时,曹操、董卓这些汉末英雄,也兼职盗墓,通过盗墓筹军饷、军需。身处当时社会大环境下的孙权也一样,不忘“摸金”,给吴国和孙家积累巨额财富。
&&&&▲▲虹桥
&&&&第15节: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9)
&&&&史载,长沙之地被东吴占领后,孙权确实曾仿照过曹操的做法,令人在此盗掘过王侯贵族的墓葬,获取奇珍异宝。而有文字记载的一起是他曾成功盗掘了第三代南越王——明王婴齐墓。
&&&&南越国以今天广州为中心,领地是南岭的珠江流域广大地区,包括南海都是越国的地盘,自古就是古代百越民族的聚居地,人们以捕捞、渔猎和种植水稻为生,当时属于农耕农业社会经济形态,南越人创造了颇具特色的南越文化。
&&&&但第一代南越国国王却不是当地的土著越人,而是中原人赵佗。
&&&&据《汉书?南粤?赵佗传》(卷九十五)记载,赵佗原是战国时赵国的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青年时代随秦军出征,英勇善战。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suī)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前去平定岭南。但屠睢滥杀无辜,遭越人顽强抵抗,被当地人杀死。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嚣为主将,和赵佗一起,再次前往征讨,经过四年努力,于公元前214年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二人在平定岭南的战役中屡立战功,后来,秦始皇任命任嚣为新设立的南海郡最高军政长官——郡尉,郡治设在番禺(今广州);赵佗则任南海郡龙川县令。
&&&&●西汉禁止向南越国售母牲
&&&&秦始皇死后,中原地区反秦起义四起,其时任嚣生了大病,但中原形势突变让任嚣十分着急,急召赵佗到病榻前,告诉了他项羽、刘邦、陈胜、吴广一班豪杰已反秦,并相继拥兵自立。任嚣嘱赵佗派兵断绝军事要道,做好准备,南越北依山险,南接大海,东西几千里,完全可以单独立国,并确认赵佗为他将来的接班人。
&&&&谁知任嚣命不该当国王,不久便病死了。赵佗接掌了南海郡。本来赵佗就有雄心大志,任嚣的“立国”计划正合其意。不久赵佗断绝了经由五岭通往岭北的秦开新道,堵住了中原农民起义战火向岭南蔓延的趋势,南越成了事实上的独立王国。
&&&&就在刘邦大败楚军,项羽在乌江自刎之后,刘邦正在山东汜(sì)水之阳准备登基称帝之前,赵佗率先当了“皇帝”,他宣布建立南越国,并自立为南越武王。
&&&&南越国的建立为促进南北文化的交流,提高南越人的生产、生活水平,改变越人野蛮的风俗,比如杀首子、食人等恶习,起到了重要作用。广州等南方城市能有今天,与当初吴芮首筑长沙城一样,赵佗也是功不可没。
&&&&但是刘邦的大汉王朝一稳定,岂容赵佗在自己的身边称王称霸?于是刘邦开始想主意,与对付当初封授的七个异姓王一样,想搞掉南越国。刘邦先是收降其为自己的诸侯王,后是灭南越国。
&&&&赵佗并不买刘邦的账,汉高祖十一年(前176年),刘邦派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赵佗接受了刘邦赐给他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南越国变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国,按时给当朝上贡。
&&&&虹桥书吧.
&&&&第16节: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10)
&&&&刘邦死后,皇后吕雉成了汉朝事实上的女皇帝。她一改刘邦对南越国的安抚手段,使得双方关系恶化。汉朝中央政权对其实行经济封锁政策,禁止南越边境上的关市买卖铁制农田,就如美国今天禁止向他国出售尖端武器一样,输送到南越国的牲口,只准是公的,不准是母的,目的是破坏南越的生产。
&&&&赵佗见情况不对劲,便在三次派臣上书谢罪,要求解禁无效的情况下,发动了战争。他首先向进入南越国的门户——吴芮的长沙国发难,理由是吕雉“封杀南越”,是吴芮出的坏主意。
&&&&小小的长沙国哪是南越国的对手,很快便被收拾掉了几个县。同时,赵佗再次宣布南越国独立,尊称“南越武帝”,开始与吕雉平起平坐。吕雉这个心狠手辣的女人自然咽不下这口气,派兵前去攻打。上面推测的吴芮可能在征巢南越国途中死去,依据的就是这段历史。
&&&&首批前去讨伐的是隆虑侯周灶,他带着10万人马进入南越。但因为北方士兵水土不服,不适应南越一带炎热和潮湿的气候,加上山林瘴气,瘟疫流行,士兵纷纷倒下。幸好,双方僵持了一年多,不久吕雉病死,双方的战争才暂时停止。
&&&&见汉朝的军队不堪一击,赵佗更神气了,耀武扬威,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他族归附,疆域倍增。此时的南越国版图达到了最大,国力也处于最强盛时期。
&&&&●南越国王墓随葬宝物无数
&&&&吕后是公元前179年去世的,她死后汉文帝刘恒即位。刘恒改变了吕雉的强硬外交路线,停止军事进攻,他还派人重修了赵佗的祖坟,并设置守墓人,每年按时祭祀。还讨好赵佗在河北的堂兄弟们,赏赐他们官职和财物。人心都是肉做的,赵佗也不傻,自己毕竟是中原人,他便乘机上书,要与汉朝廷和好,主动去掉“帝”号,在给汉文帝的书信中也谦称“老夫”,而不用什么“朕”“寡人”这些象征帝王身份的称谓了。
&&&&时官已至“国家领导人”级别的太中大夫陆贾为,再次领旨出使南越国劝赵佗归汉,劝归成功。
&&&&需要说一说的是,如果把赵佗也算做皇帝的话,他就是中国古代最长寿的帝王。赵佗出生于公元前203年,老死于公元137年,活了一百多岁,经历秦始皇、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两个朝代四位皇帝,连儿子都死了他才死。
&&&&岭南濒临南海,都城番禺又是岭南地区各种特产的集散地,珍宝充积。赵佗生前又有文物收藏的习惯,在世时搜罗了许多奇珍异宝。当年还曾献一件宝物“珊瑚”给汉朝皇帝。据《西京杂记》描述,此珊瑚又叫“烽火树”,夜里能发光,就像燃烧的火焰,被放在汉宫的积草池中。
&&&&←虹←桥←书←吧←.
&&&&第17节: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11)
&&&&因此,赵佗死后,这些宝物便全让他带到陵墓里了。到底有多少宝物?《交广春秋》上说的也只是一个大概,“佗之葬也,因山为坟,其垄茔可谓奢大,葬积珍玩。”
&&&&正是因为赵佗陵墓内随葬的宝物太多了,又那么神秘,所以300年后,还能诱惑已当了吴国皇帝的孙权,让他把寻找赵佗的墓当做一件大事,派人跑到广东来寻找,伺机盗墓,但却只是一筹莫展。
&&&&●南越王首创中国帝王秘葬制
&&&&赵佗死后葬哪里了?这一直是一个谜。孙权当年就没有找到,现代的考古工作者也没有找到。赵佗的陵墓很大,建在一座山上。根据史料,赵佗的墓中随葬宝物无数,防止盗墓是第一要务,老奸巨猾的赵佗实行了秘葬制。
&&&&如何秘葬?北宋郑熊《番禺杂志》记载,“赵佗疑冢在县东北二百步,相传佗死营墓数处,及葬,丧车从四门出,故不知墓之所在。”
&&&&造了多处墓穴,死后四门出殡。这就是晋人王范的《交广春秋》(已佚)一书所谓,“佗生有奉制称藩之书,死有秘异神密之墓。”《交广春秋》已佚失,这里及下文均是转清人屈大均《广东新语?坟语》(卷十九)中所引。
&&&&我查找了一下中国古代丧葬资料,早在春秋时期,“虚冢”就出现了,如孔子死后,其弟子便造了五座虚墓。所谓“虚冢”,又称假坟、虚墓、虚葬、潜葬、潜埋等。“虚冢”,说白了,就是造若干假的墓穴,而将真正的葬尸地隐匿。这样的假坟,外表看似真的,挖开后却发现墓内空无一物,盗墓贼也最头疼这种“虚冢”,费了半天工夫却是假的,在现代考古中也不时可以发现。
&&&&在帝王级人物中,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最早实行秘葬的皇帝,就是南越国王赵佗。可以这么说,赵佗的葬式,开创了中国古代帝王秘葬的先河。
&&&&之后,秘葬备受帝王青睐。对秘葬最为推崇的当算三国时期的盗墓狂人、魏武帝曹操。曹操生前设“七十二疑冢”,死后从邺城的多个城门出殡。有人说曹操的真尸葬在邺城外的漳河底下,但真真假假,至今是谜。
&&&&再后来,十六国诸皇帝同样青睐“虚冢”,多设假坟以迷惑盗墓者,十六国时期的帝王差不多全部实施秘葬制,如后赵始主石勒、武帝石季龙都给自己造了不少墓穴,石勒甚至是半夜出殡,葬他的人将棺材抬向黑夜的深山中。至今考古界很少发现这一时期的帝王墓,就与秘葬有直接的关系。
&&&&传说最广的是朱元璋秘葬一事。朱元璋临死时给指定接班人、孙子朱允炆留下口谕,要求后事从速处理。朱允炇很听话,在朱元璋倒头后的第7天,便将其下葬了,出现了中国古代帝王罕见的“速葬”,下葬那天,南京十三城门同时抬出了棺材,一起出殡。
&&&&※※虫工木桥
&&&&第18节: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12)
&&&&最玄乎的说法是,因为男主人朱元璋秘葬他处,孝陵内只有女主人马皇后,马皇后独守空陵,常常伤心夜哭。朱元璋秘葬处,过去流行的说法是,在南京城西的朝天宫大殿下。但是,不论朱元璋到底葬在哪里,民间传说是真是假,朱元璋实行秘葬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不会空穴来风啊,至少他喜欢秘葬。
&&&&赵佗陵墓的反盗手段极具迷惑性,也相当成功,成功地迷惑了历朝盗墓贼,甚至把盗墓皇帝孙权也玩进了迷宫,终未找到。虽然人们极其希望发现赵佗墓,但至今还是无一点蛛丝马迹。
&&&&可能因为赵佗墓太神秘了,唐时便有人据此编了一篇荒诞的盗墓小说,名叫《崔炜传》。小说中的主人公崔炜得到仙人相助,进入过赵佗的墓穴,墓穴空间巨大。崔炜看到里面有各种极尽奢华的陈设和珍奇异宝,还看到了传说中的为赵佗殉葬的东瓯王摇和闽越王无诸所献的4位侍女。赵佗知道他进来后,还把齐王田横的女儿田夫人赏配给崔炜作侍妾,并赠送给他一颗西亚太食国的夜明珠。
&&&&不过,不久前,暨南大学一位历史系教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赵佗墓在唐代已被盗墓贼成功光顾过,根据就源于盗墓小说《崔炜传》。理由是盗墓小说所描绘的情景与下面将要讲述的第二代南越王墓的考古发掘所见,有着惊人的巧合,如果不是成功亲身经历和讲述,是无法写出《崔炜传》的。
&&&&赵佗墓被盗仅是一种学术上的假设,替代不了考古发现。如果赵佗墓真的没有被盗毁,还存在于某一个地方,我想它总会有重见天日的一天。
&&&&●两千年后二代南越国王墓现身
&&&&赵佗活得太久了,以至于他的儿子都死了,留下的王位只好由其孙子赵眜(mò)来继承。赵眜继位后,史称“南越文帝”。赵眜是第二代南越国王,在位仅十几年,公元前122年病逝,葬地在哪儿后人一直不知道,连盗墓贼也没有探出来。
&&&&但在20世纪80年代,赵眜的墓竟然意外被发现了,而且还完好无损。赵眜墓从未被盗过,这当与实施秘葬有关。如果孙权地下有知,肯定后悔死了,当初怎么就没往象山岗下深挖呢?
&&&&赵眜墓的发现也是一次意外。当时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准备在广州老城区北面解放北路越秀公园西侧的象岗上盖几幢宿舍大楼,在挖掘大楼基础墙坑时,一位民工在用力使用铁锄时碰上了硬物,震得虎口发麻,低头一看竟然是一大块头。
&&&&由此向下一探,发现了一块块成片相连的大石板——赵眜墓在沉睡了2000年后,横空出世了。
&&&&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广州市文管会、广东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三方组成的考古队,对赵眜的墓进行全面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有一枚金印“文帝行玺”最引人注目,原来这是南越国王背着汉朝中央政权私刻的,难怪后来吕雉对南越国采取经济封锁政策,原来其有二心。这些目前都收藏在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里。
&&&&※※虫工木桥
&&&&第19节: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13)
&&&&赵眜的墓室空间巨大,坑南北长10.85米,前部宽处12—13米,可谓巨穴,系从山冈顶部向下打了20米竖坑,再向四周开凿而成。内有四位夫人陪葬,巨穴中还有壁画和数间帏帐。这与《崔炜传》中崔炜所见极为相似,专家据此推测赵佗墓在唐代被盗墓贼光顾是相当有道理的。
&&&&●三代南越国王娶了中原滥女
&&&&赵眜的墓被发现,在当时轰动了全国,也让2000多年前赵佗所建的南越国揭开了神秘面纱。
&&&&公元前122年,病重的赵眜自知将不久于人世,遂赶紧派人到长安传信给汉武帝当宿卫的儿子赵婴齐。赵婴齐于是向汉武帝请了“探亲假”回到南越国。同年赵眜病死,赵婴齐继王位。
&&&&孙权后来成功盗掘的南越国王墓,墓主就是第三代国王赵婴齐。
&&&&赵婴齐这个人夫妻运很旺,没去长安当宿卫之前,便娶了南越女人为妻,生了长子赵建德。后来到长安,又娶了邯郸樛(jiū)家的女儿,生了儿子叫赵兴。后樛氏被立为王后,赵兴当了太子。赵婴齐主政时,南越国便不行了,婴齐是个暴君,恣意杀人,不讲仁政,也就当了十来年君王。
&&&&公元前115年,婴齐病死,太子赵兴继承王位,其母亲樛氏当上王太后。樛氏在未嫁给赵婴齐、做姑娘时,曾与一名叫安国少季的男人上过床,相当性开放。赵婴齐死后,武帝派安国少季来到南越会见樛氏,俩人旧情复燃。我怀疑赵婴齐再娶樛氏,就是汉武帝设的圈套。
&&&&当时樛氏的绯闻传出来,南越人对身为太后的樛氏很不相信。而樛氏生怕国内发生政变,欲依靠汉朝的势力稳定局面,多次劝说赵兴和群臣归属汉朝。当时的几朝元老、丞相吕嘉是一个“越独分子”,樛氏欲除掉这个归汉计划中的障碍,后来吕嘉发动叛乱,派人杀害了赵兴、樛太后和汉朝的使者,并立赵婴齐和南越籍妻子所生的长子赵建德为新的南越王。公元前111年,吕嘉和赵建德被汉武帝派的大军擒杀,南越国灭亡。
&&&&由赵佗创立的南越国,经过93年、五代南越王,从此退出历史。
&&&&●从南越国王墓中盗走36颗玉印
&&&&时间到了公元229年,距离南越国灭亡已有322年,孙权瞄上了南越国王墓。
&&&&孙权盗南越国王墓的记载,见于晋人王范的《交广春秋》一书,《三国志》上并没有交代。这不是因为孙权盗墓不存在,而是陈寿编的这本书太简单了,许多珍贵的史料都未能收录进来。所以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看看确实看不明白,便下令中书侍郎裴松之作补注。
&&&&南越国王赵佗的墓虽然藏有宝物无数,但因为很注意反盗墓,所以直到300年后的三国时期,仍一直没有被人发现。据《交广春秋》所记,孙权先安排当时在广州的交州从事吴瑜,到民间明查暗访,搜集南越王墓的情报。但查听多日,也没有发现一点线索。
&&&&←虹←桥书←吧←
&&&&第20节: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14)
&&&&但吴瑜并非一无所获,他找到了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的墓。孙权听到汇报后很干脆地批示,还等什么,立即动手挖赵婴齐的墓。
&&&&孙权真的是利欲熏心,当时正是三国混战时期,北方的曹魏集团一直对吴国虎视眈眈,但孙权把边防安全都放一边了,派将军吕瑜带上几千名士兵,千里迢迢,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来到广州。他们打着官方旗号,明火执仗,盗挖起了南越王墓。
&&&&南越王墓都是石室椁藏,建在山上,不像北方陕西、河南这些中原境内的陵墓四周都是土好挖。1983年,发掘赵眜的墓时,考古队员的几把洛阳铲都是被石头弄卷了口或崩裂。而且,南越王墓的墓道在封闭时都使用了大石块,最重的近一吨,一两个人根本无法打开,发掘赵眜墓时就受到顽石的阻挡。
&&&&在没有现代化起吊设备的情况下,吕瑜当年是怎么打开墓的还是一个谜。但可以想见,这班人一定费了老大的力气,才把婴齐的墓室掘开。虽然婴齐的随葬品没有赵佗那么丰富,但也是宝物多多,根据《广交春秋》所记,婴齐穿着金镂玉衣,身上的饰件是纯金的,还有36个颗玉玺金印,三枚铜剑,铜剑上面还有精美的龙状花纹。
&&&&盗了赵婴齐的陵墓,孙权还不死心,又让吕瑜将广州城外四周的山岭翻了一个遍,真的是挖地三尺,今广州附近的不少山岗都让孙权的人马刨过。但幸运的是,二代南越王赵眜的墓阴差阳错地逃过了一劫,不然我们今天就考不到古了。
&&&&●孙权盗墓在近代引发的猜想
&&&&孙权盗墓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甚至近代国学大师也曾参与到孙权盗墓的猜想当中。
&&&&据曾主持并参加二代南越墓考古的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麦英豪著文讲述,1916年5月,广东台山人黄葵石,在广州市东山龟岗买下一块地建住宅,在挖地基时不经意地发现了一座大型西汉木椁墓。
&&&&此墓中出土了铜器、陶器和玉器等许多随葬品,木椁板上刻有“甫一”“甫二”“甫五”“甫十”“甫廿”等文字。从出土的陶器铜器等上刻有的文字看,可以断定为西汉初年墓,正是南越王国存在的时间。
&&&&此事立即轰动了广州乃至当时的整个中国学术界。许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当年孙权派吕瑜将军来广州寻而未获的南越国第二代“南越文王胡冢”,著名学者王国维当时也参与了考证。但因为没有出土证明墓主身份的物证,猜测无法得到证实。直到20世纪80年代二代南越王墓被发现,才证明王国维当年参加的讨论研究,观点是错误的。
&&&&20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的形势需要,广州市成立了文物管理委员会,下设考古组。考古人员从那时起,几乎把广州市市郊都找遍了,却与当年孙权一样,徒劳而返。后来发现二代南越王墓的象山一带,麦英豪曾两次试图进入探测,但都因为在“军事禁区”里而作罢。
&&&&←虹←桥书←吧←
&&&&第21节: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15)
&&&&麦英豪为没有主动发现南越王墓而感到有些遗憾,孙权当年也应该是这种心情吧?
&&&&●宋代盗墓贼盗了“孙王墓”
&&&&最后要说的是,孙权的墓后来也被发现了,在今天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位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左前方的高岭梅花山上,离民国大汉奸汪精卫被毁墓穴很近。这与史书中记载当年朱元璋建孝陵时,称孙权是条好汉让他守陵的说法完全一致。
&&&&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处的朋友曾与我聊过此事,当时探测孙权墓是作为一个课题来完成的,由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院科研人员运用磁测技术发现的。科研人员发现孙权墓的地宫呈“甲”字状,墓道向西,全部是开山凿石而成,工程量非常大,当时应该动用了很多人力。至于孙权墓是否被盗了,目前还不得而知,估计很难幸免。
&&&&但可以肯定的是,孙权的哥哥孙策的墓肯定被盗了。据明人黄省曾《吴风录》记载:“自正德中,吴中古墓如城内梁朝公主坟、盘门外孙王陵、张士诚母坟,俱为势豪所发,获其殉葬金玉古器万万计,开吴民发掘之端。”这里的孙王陵就是孙策的坟墓。
&&&&黄省曾所记孙策墓被盗一事,并非首遭。早在宋代,孙策墓就被盗墓贼光顾过了,随葬品被掘一空。孙策死后被葬在苏州盘门外三里处。孙策墓被盗经过,在宋人滕崴《孙王墓记》一文里有反映。当时,盗墓贼挖开孙策墓后,搞到了不少金玉珍宝,其中有银盂杯、金搔头等。后来,官府抓获了那个盗墓贼,交出了所盗宝物。但交出的宝物并没有收缴国库,而是被当时的权臣朱勖据为己有。此后,孙策墓屡遭盗掘,面目全非,废变为烧瓷器的官窑。
&&&&有一个巧合最后说一下,据新资料考证,与孙权一样,同葬在紫金山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是孙权的后裔。这里就有迷信的说法了,从历史上看,第一个葬在南京的帝王是孙权,而到目前为止,最后一个葬在南京的“帝王”是孙中山,这该不会是一种因果轮回吧?!
&&&&附一:
&&&&盗墓者巧遇吴芮后人
&&&&黄初末,吴人发长沙王吴芮冢,以其专於临湘为孙坚立庙。芮容貌如生,衣服不朽。后豫发者见吴纲曰:“君何类长沙王吴芮,但微短耳。”纲瞿然曰:“是先祖也,君何由见之?”见者言所由,纲曰:“更葬否?”答曰:“即更葬矣。”自芮之卒年至冢发四百馀年,纲,芮之十六世孙矣。(转引自晋人郭颁《世说》)
&&&&附二:
&&&&赵佗墓
&&&&南越武王赵佗,相传葬广州禺山,自鸡笼冈北至天井,连山接岭,皆称佗墓。《交广春秋》云:佗生有奉制称藩之书,死有秘异神密之墓,是也。孙权尝遣交州从事吴瑜访之,莫知所在。独得明王婴齐墓,掘之,玉匣珠襦,黄金为饰,有玉玺金印三十六,铜剑三,烂若龙文。而文王胡墓亦莫知其处。佗墓后有大冈,秦时占者言有天子气,始皇遣使者凿破此冈,深至二十余丈,流血数日。今凿处形似马鞍,名马鞍冈。(摘自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墓语》)
&&&&看点提示:
&&&&●春秋大墓深葬“积沙”反盗之谜
&&&&●盗秦陵铜柱铸器之谜
&&&&●后秦皇帝闹噩梦盗墓之谜
&&&&在盗墓史上,三国时期是“群盗”,之后的十六国时期是“乱盗”。乱世出英雄,乱盗现皇帝。后赵皇帝石季龙盗墓遇到了盗墓史上少见的难题,掘开春秋名人赵简子墓后,地下泉水上涌,狂抽月余不涸。失败之后仍不放弃盗墓之心,铲子再伸向古今第一帝陵——秦陵,竟然盗出了地宫中的铜柱。十六国时期,皇帝盗墓与盗皇帝墓成风,石季龙自知生前所做恶事过多,生怕后人找到他的真尸葬处,在反盗墓上想足了点子,虚冢设疑,杀人灭口,但最后却让自己的宠妃李菟坏了大事……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22节:十六国群盗代表:后赵皇帝石季龙(1)
&&&&十六国群盗代表——后赵皇帝石季龙
&&&&继孙权之后,盗墓史上又出现了一位盗墓狂人——后赵太祖石季龙。石皇帝竟然打起了始皇帝的主意,将铲子伸向了秦陵——石季龙也是唯一一位盗掘过秦陵的皇帝。
&&&&三国鼎立局面之后,中国出现了一个统一王朝——西晋。然而,在晋宗室内部“八王叛乱”之后,仅仅半个世纪(52年),西晋便灭亡了。西晋司马皇室后裔退至江南,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小朝廷,史称东晋。
&&&&西晋的灭亡,与北方胡人内迁,强势进入中原有直接关系。“胡人”,是中原汉人对中国境内北方、西北游牧民族的不文明称呼,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蒙古、契丹、女真等部落。
&&&&其中匈奴、羯等五个少数民族当年曾入主中原,在眼花缭乱的地方割据之后,先后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中国北方境内竟然出现了16个小国家,这便是中国古代的“五胡乱华”时期,也称“十六国时期”。
&&&&与此时代特征比较吻合的是,盗墓局面也是乱象丛生,可以说是“五胡乱盗”。十六国的国君不少都是盗墓皇帝,“皇帝盗墓”多与“盗皇帝墓”多,成为这一时期的绝版景观。
&&&&石季龙盗墓,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上演的。
&&&&●同宗相逼过把“皇帝瘾”
&&&&说石季龙之前,要先说后赵的始主石勒。
&&&&石勒(274—333),字世龙,上党(今山西省的东南地区)武乡人,羯(jié)族。石勒庙号“高祖明皇帝”,是一位很传奇的皇帝,荒年时曾被人贩子、州刺史司马腾枷押至山东出售,幸得主人放免。石勒的一大特长是善于相马,因此结识了马牧帅汲桑,从此开始了征讨天下的生涯。
&&&&石勒先是投奔匈奴人刘渊建立的前汉(前赵的前身),当上了大将军。公元319年,石勒脱离前汉,自称“大单于”,定都襄中,为区别于刘曜的“前赵”,史称“后赵”。公元330年,石勒改称“大赵天王”,同年改称“皇帝”。
&&&&◇欢◇迎◇访◇问◇◇
&&&&第23节:十六国群盗代表:后赵皇帝石季龙(2)
&&&&石勒一生做了不少好事,如重视教育,主动实行“汉化”政策,延用至今天的小学制度和考试制度,便是石勒创造发明,并首先推广的。石勒能成大器,最后当上了皇帝,还因为有一个小他21岁的能干侄子——石季龙。
&&&&石季龙(295—349),原名石虎,字季龙。因避讳,只称其字。石季龙才六七岁时,有善于看面相的人就说,“此儿貌奇有壮骨,贵不可言。”石虎早年丧父,从小随母亲生活,由石勒的父亲抚养长大,不少史家因此误会,把石季龙当成石勒的弟弟。
&&&&石季龙17岁时才出来跟着石勒打天下,史称石虎作战英勇,弓马娴熟。石勒很喜欢这个有头脑有本领的侄儿,遂封他为征虏将军。在后赵的建立过程中,石季龙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
&&&&石季龙功劳卓著,石勒也不薄他。石勒称赵王,便封石季龙为单于元辅,都督禁卫诸军事,加侍中、开府,后又封为中山公;石勒称帝,便任命石季龙为太尉,守尚书令,进封中山王,食邑万户,由此可见石勒对石季龙的看重。
&&&&人一有两下子就会翘尾巴,石季龙功高盖主,自然野心勃勃。皇帝都是有私心的,石季龙再能干,毕竟不是自己的儿子,石勒定下自己的二儿子、石季龙的堂兄弟石弘为“大单于”。“大单于”相当于太子,是权力继承人,石季龙对此心有不满。
&&&&公元333年,当了15年皇帝的石勒死后,本想直接当皇帝的石季龙担心影响不好,还是先让石弘当皇帝。石弘是个傀儡,实际由石季龙操纵军政大权,石季龙自任丞相、魏王。
&&&&为扫清称帝道理上的障碍,石季龙对石勒的重臣或杀或贬。
&&&&操纵天下已是权力的极限了,对一般人来说应该很满足了。但石季龙觉得不过瘾,他想过把皇帝瘾。石勒的直系看到石季龙太霸道,于是起来反抗他独裁,石季龙借机行事,于公元334年11月废石弘为“海阳王”,之后干脆找个理由把他杀了。
&&&&石季龙自立为帝,仿石勒自号“大赵天王”。公元349年,再仿汉制,改称皇帝,迁都于邺城(今河南境内),石季龙终于当上了皇帝。
&&&&后赵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了33年,统治着今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及江苏、安徽、甘肃、辽宁等大片地区。虽然统治中原的时间不长,但造成的破坏并不小。
&&&&听说汉人坟墓中都随葬有大量财宝,既爱好古董收藏,又十分贪财的石皇帝,便干上了盗墓的勾当,把国内有点名气的墓冢统统挖开,盗宝。
&&&&●一盗春秋名人赵简子墓
&&&&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石季龙和其叔父皇帝石勒,都是盗墓贼,境内的前代帝王陵和名人墓,都让他们盗了。此即《晋书?石季龙载记》(卷一百零七)所记载的,“曩(nǎng)代帝王及先贤陵墓靡不发掘,而取其宝货焉。”
&&&&▲虹桥▲
&&&&第24节:十六国群盗代表:后赵皇帝石季龙(3)
&&&&石季龙盗墓的数量,史书上语焉不详,但名气都不小,其中有两座墓特别出名:一座是春秋名人赵简子的墓,再一座是中国古代第一帝陵,始皇帝嬴政的墓——秦陵。
&&&&赵简子(?-前458),即春秋末年大名人、晋国正卿赵鞅。赵简子在中国历史上是很有作为的一位人物,在政治、军事诸方面都有建树。生前提倡“以法治国”,在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之后,赵鞅亦曾“铸刑鼎”,颁布成文法。但赵简子此举,遭到了提倡“以儒治天下”的孔子的嘲讽和反对。
&&&&赵简子的改革给赵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石。此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再后,出现了“战国七雄”称霸天下的局面。
&&&&石季龙盗掘赵简子墓一事,可不是古人笔记所写,而是源自正史。《晋书?石季龙载记》有明确的记载:“邯郸城西石子冈上有赵简子墓,至是季龙令发之。”
&&&&但石季龙的盗墓计划,最后未能成功。
&&&&当时,石季龙派了很多士兵前来挖掘,采取了现代考古发掘中常用的“大揭顶”手法,从墓的最上面封土层,一直往下硬挖。不久即挖到春秋大墓中常见的“积炭层”。为什么古墓中常会发现积炭层?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在墓中积炭有两种积极的作用,一是防潮防湿,吸收棺材四周和地层中的水气,保护棺材等葬具使用寿命,有利于尸体长期保存;二是防盗,由于炭比较松散,往往与积石一块使用,与沙石一样以便造成大面积塌方,盗洞不容易形成。
&&&&赵简子的墓里炭数量惊人,积炭层竟然有一丈多厚度。石季龙的士兵费了很多事挖掉积炭后,接着往下挖时,又遇到了巨型大石板,每块石板有八尺多厚。这时已挖得很深了,但好不容易将石板搬开后,石季龙很是失望。不仅没有见到赵简子的棺椁,想再往下挖也不成了。原来,因为挖得太深,接到了含水层,大量的地下水往上涌。涌出来的地下水与深井水差不多,水质清澈,冰凉冰凉。
&&&&石季龙遇到了盗墓时最怕发生的少见难题。盗坑内很快就积满了水,无从下铲。石季龙便派人找来绞水车,用北方特有的牛皮囊,往外抽水。但抽了一个多月,都没有办法将水弄干,边抽边涌,眼睁睁看见赵简子的棺椁就在下面,却无法盗掘。最后,石季龙只得放弃盗墓。
&&&&盗墓时遇到水眼确实是一大麻烦,近代盗墓狂人孙殿英在盗清乾隆皇帝的裕陵时也曾遇到过,但好在孙殿英有现代的抽水机,最终抽干了地宫中的积水,盗陵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史书这段关于石季龙盗赵简子墓的记载,似乎与现代考古发现,产生了矛盾。
&&&&因为,1988年在山西太原的金胜村发现了一座春秋大墓,不少专家研究后认为是赵简子的墓。石季龙盗的赵简子墓则在邯郸,位于今河北境内。如果专家的论证是正确的话,那《晋书》所记就是错误的,很可能石季龙所盗的是另外一座春秋大墓。
&&&&※虹※桥※书※吧※.
&&&&第25节:十六国群盗代表:后赵皇帝石季龙(4)
&&&&金胜村这座墓考古编号是M251号,属春秋晚期。据公开的发掘报告,墓附近的车马坑内出土各类随葬品3000余件,大多数是青铜器。其中仅礼器就达140件,内有两组七鼎。金胜村位于晋阳古城西郊,是晋卿和上大夫的主要墓地,M251号出土了两组只有诸侯王才能使用的七鼎铜器,可见墓主地位显赫,所用的三重漆棺也相当精美。专家据此推测,除了当时最具实力的无冕之王、晋国正卿赵简子墓,别的诸侯王享受不到这种待遇。
&&&&顺便说一句,M251号为“积石墓”,有很周全的防盗设施。打开墓穴后,便看到下面有大量的积炭,这与石季龙所盗的墓十分接近。另外还有大量积石,这是为了砸死盗墓贼。
&&&&墓中积石,与墓中积沙、积炭一样,都是中国古代反盗墓常见的招术,特别是其中的积沙墓(也叫“流沙墓”),最为厉害,是古代盗墓贼最怕的一种墓。
&&&&2005年发掘的、位于今河南上蔡县境内的郭庄楚墓,就是一座典型的积沙积石墓。考古发掘中发现,此墓上竟然大大小小17个盗洞,其中年代最早盗洞挖于战国时期,但最后没有一个盗墓贼成功,郭庄楚墓得以完整地出土了大量的珍贵随葬品。
&&&&所以,不论是石季龙盗的“邯郸赵简子”,还是现代考古发掘的“金胜村赵简子墓”,都积炭置石,多是出于防盗的考虑。当然,最后让石季龙放弃的不是墓中的积炭置石,而是不断上涌的地下水,这应该是一种反盗墓意外事件了。
&&&&●盗秦陵中的铜柱熔化铸器
&&&&石季龙和石勒叔侄俩,都是贪得无厌的人。当时石勒已占有十州地盘,在战争中,还抢劫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家中所收藏的外国奇珍异宝,多得数不过来。但他们还不满足,还想盗取墓中的随葬宝物。
&&&&石季龙因为赵简子墓中积水太深只得放弃,但他并没有放弃盗墓之心。接下来,石季龙的胆子更大——竟然打起了始皇帝的主意,将铲子伸向了秦陵。
&&&&石季龙,也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位盗掘过秦陵的皇帝。
&&&&秦陵早在秦亡之际,便被西楚霸王项羽盗了(这在后面会详细讲述)。之后又有“牧童烧地宫”说。
&&&&“牧童烧地宫”说见于《汉书?刘向传》(卷三十六):当时有一个放羊的小孩把羊放到了秦陵附近,结果丢了一只,找了半天后发现,这只羊掉进了一个不知道有多深的洞穴里。小孩担心回家无法交差,便拿着火把,摸进洞里寻找那只丢失的羊。
&&&&原来,这深洞直通秦始皇陵墓的地宫。小孩往下走了很远,还没有到底。后来到了地宫,结果一不小心,火把失手,引燃了地宫器物,酿成一场火灾,连秦始皇的棺椁都被烧毁了。此记载经《水经注》《三秦记》等书的渲染,“牧童烧地宫”说深入人心,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其实,这很可能是时人编出来的故事。
&&&&第26节:十六国群盗代表:后赵皇帝石季龙(5)
&&&&再后是汉末赤眉军盗秦陵。赤眉军在盗了诸汉帝陵后,才把目光转向了秦陵。当时,起义军缺少兵器,便盗发古墓中的青铜器,熔化这些青铜器后可以铸造打仗时必需的长矛大刀。起义军为什么会想到这一点?可能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
&&&&在西汉中期,官府和民间都把盗取墓中青铜器看做是铸造铜钱和金属器具所需铜源的重要渠道。
&&&&赤眉军盯上秦陵,这可能是考虑到了当年秦始皇造陵时,除了使用了大量的贵金属水银,还使用了很多的青铜。如在放置巨大的棺椁前,工匠便先用熔化的铜水在外面先浇铸了一层再下椁。《史记?秦始皇本纪》(卷六)中,“下铜而致椁”,就是这个意思。赤眉军在打开秦陵地宫后,便将里面的铜椁捣毁了,将碎铜熔化掉铸造兵器。
&&&&对于赤眉军盗秦陵铜外椁铸兵器的说法,不少人都表示怀疑。有人认为,这与赤眉军士兵奸刘邦皇后吕雉的尸体一样,比较荒唐。
&&&&石季龙呢,也如法炮制,看中了秦陵中的青铜器。史书上对石季龙盗秦陵一事记载比较简单,就是一句话,“又使掘秦始皇冢,取铜柱铸以为器。”
&&&&虽然就是一句话,但信息量还是相当大的。一石季龙从秦陵中所盗青铜器是铜柱一类的东西;二铜柱被放在高温炉中熔化了;三熔化掉的铜柱被铸成了器具。根据石季龙生前有收藏古董的情况来分析,所铸之器,当不是赤眉军那类的兵器,很可能是极具欣赏价值的摆设。
&&&&●前赵皇帝盗墓取材建陵
&&&&或许有人会问,石季龙盗墓怎么随心所欲?其实这并非偶然。十六国时期,胡人在建立政权的军事战争中,获取财富、补充军饷的主要渠道之一便是盗墓。有的皇帝在建国后,还靠盗墓兴建土木。
&&&&除了后赵皇帝石勒、石季龙是盗墓皇帝外,前赵皇帝刘曜、后秦始主姚苌、前燕君主慕容儁、后燕君主慕容垂等,也都不是什么好鸟,都曾干过盗墓的那茬丑事。
&&&&石勒的后赵,是从前赵皇帝刘曜手里夺来的。而刘曜当皇帝时的盗墓行为,与石季龙不相上下,甚至更厉害。
&&&&刘曜(?-329)与石季龙的经历颇为相似,是前汉始主刘渊的侄儿,从小就成了孤儿,没了爹娘,是刘渊收养了他。在前汉立国过程中,刘曜也立下大功,因此被封“中山王”。刘曜是一名勇敢善战的将军,西晋就是亡于刘曜之手,俘虏了两位西晋皇帝——公元311年,刘曜攻破洛阳,俘虏了晋怀帝司马炽(chì);再后的公元316年,又破长安,俘虏了晋愍(mǐn)帝司马邺。
&&&&刘曜是从自己的侄子刘粲(càn)手里接过了皇权,改“汉”为“赵”。这与后来明成祖朱棣夺了侄儿朱允炆的皇位,比较接近。刘曜很有才,写得一手好字,前后当了12年皇帝,年号“光初”。
&&&&虹桥门户网.
&&&&第27节:十六国群盗代表:后赵皇帝石季龙(6)
&&&&刘曜很孝顺,当了皇帝后他追思父母,如后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样,重新安葬父母,给父亲建了一座超级豪华的帝王陵墓——“永垣陵”。妻子羊氏死后,同样建起了一座巨大的陵寝——“显平陵”。
&&&&此二陵有多大?仅地宫周围就有两里路长。还仿秦始皇的陵墓,“下锢三泉,上崇百尺,积石为山,增土为阜”。二陵花费了上亿钱财,参与建设的役夫多达600万名,比秦始皇的70万人多了530万。工匠整日在下面点着蜡烛干活,搞得怨声载道。当时大臣游子远为此上奏劝谏,希望刘曜做舜、禹、周公那样的贤明君主,不要劳民伤财,可刘曜根本不听。
&&&&《晋书?刘曜载记》(一百零三)记载,为了弄到建设二陵所需材料,刘曜学起了帝王盗墓第一人孙权,动起了古墓的主意,他看上境内的高坟大冢,盗掘古墓超过千座,其中自然包括前朝的帝王陵。刘曜盗墓后的景象惨不忍睹,大量的尸骨暴露在野外,民间到处是怨气,街巷内到处是哭声,史书记载是,“气塞天地,暴骸原野,哭声盈衢。”
&&&&当年,太原一带瘟疫大流行,死了三四成的人。瘟疫的出现,现代有专家推测,很可能与刘曜将墓中大量尸骨暴露在外,腐烂变质,病菌滋生所引起的,当时坟墓被盗区域是臭气冲天,捂着鼻子都受不了。
&&&&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盗墓起到了示范作用,助长了前赵民间的盗墓之风。当时还发生了一件盗墓奇事。上洛那个地方有一个叫张卢的男子,死后27天,有人偷偷前来盗墓他的墓。撬开棺材后,发现张卢还有气,张卢因此得以复生。
&&&&●后秦皇帝闹噩梦盗墓
&&&&在石季龙之后,“皇帝盗墓”现象,似乎越演越烈。
&&&&后秦始主、武昭帝姚苌、后燕君主慕容垂,是石季龙后“盗墓皇帝”中的代表性人物。《晋书?苻丕记载》(卷一百一十五)里有这样的定论:“姚苌残虐,慕容垂凶暴,所过灭户夷烟,毁发丘墓,毒遍存亡,痛缠幽显,虽黄巾之害于九州,赤眉之暴于四海,方之未为甚也。”
&&&&史家之语相当歹毒,姚苌、慕容垂的可恶程度,从中可见一斑。
&&&&这里仅说说其中的姚苌(cháng)盗墓。姚苌(330—393),是当时羌族首领姚弋仲的第24子,为后秦的开国君主,公元384—393年间在位。姚苌多次随兄姚襄征战,是位不可多得的将才。在建国过程中,后秦的最大对手是氐人苻洪建立的前秦。双方多次交战,姚襄死后,姚苌兵败率众投降前秦,成为前秦大将苻坚的部将,累建战功,累迁龙骧将军。
&&&&姚苌参与了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前秦大败,鲜卑、羯等归附氏族乘机反叛。姚苌趁乱抢占地盘,占据了岭北一带。公元384年,姚苌率羌人独立,自称“大单于”“万年秦王”,年号“白雀”。两年后改称皇帝,定都常安(今西安)。
&&&&▲虹桥▲
&&&&第28节:十六国群盗代表:后赵皇帝石季龙(7)
&&&&后来,苻坚继位当了前秦的皇帝。但当时的境内外形势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自己当年的娈童、后来的西燕君主慕容冲,率兵攻入长安,苻坚时运不济,虽然当了皇帝,但已无力回天。被围困后绝粮无食,一度连人肉都吃不到,也舍不得吃,后退至五将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姚苌得到消息后,派大将吴忠抓获了苻坚。
&&&&姚苌逼苻坚交出传国玉玺,苻坚骂道,“小羌竟敢冒犯逼迫天子,我怎么能把传国玉玺给你这样的贼人!”姚苌又希望苻坚能把前秦皇位禅让给他,苻坚讥道,“禅让帝位是圣人的事情,与你叛贼有什么关系?!”
&&&&姚苌什么也没有得到,还落了一通羞辱,恼怒之余派人把48岁的苻坚活活勒死了。苻坚死后,姚苌最可耻的一次盗墓事件发生了。
&&&&姚苌这个人十分迷信的,当初曾把苻坚当成保佑自己的“战神”。姚苌将苻坚勒死后,夜里老做噩梦,以为是苻坚的鬼魂作祟。姚苌决定惩罚地下的死鬼苻坚,正好有一次大败前秦,姚苌终于找到了机会,派人盗掘了苻坚的墓,还将苻坚尸体拖出来,“鞭尸”。
&&&&鞭完后,姚苌觉得还不怎么解恨,不能让苻坚这么舒服地躺在棺材里,就想出一个坏主意,将苻坚尸身上的衣服全部扒光,让人找来一捆带刺的荆条放在尸体下面,之后随便挖个坑埋了。
&&&&对苻坚这么一通折腾,姚苌还是噩梦难消,苻坚仍时常出现在他的梦里,特别是晚年更频繁。有一次姚苌病了,躲到车上往长安去。在一摇一晃中,姚苌又做起了噩梦,他又梦见了苻坚。苻坚率天官使者、鬼兵数百人,进入兵营中抓他,姚苌惊恐万分,连夜跑回宫中,宫人迎接姚苌,刺杀恶鬼,一不小心长矛刺中了姚苌的阴部,这些鬼拍手叫好,说“正中要害”,矛拔出来后,淌了一盆血。
&&&&醒来之后,姚苌才发现这又是一场梦,几乎吓瘫了,而他的阴部真的肿了起来。御医用针刺肿胀处,真如梦中那样出了大量的血。此后,姚苌开始胡言乱语,一病不起。太元十八年(393年),64岁的姚苌在惊恐中病死了,这也许就是盗墓者应得的下场。
&&&&●石季龙死后遭盗尸之辱
&&&&十六国时期,皇帝盗墓事件很多,盗皇帝墓的现象也不少见。
&&&&上面说到的苻坚,死后庙号“世祖宣昭皇帝”,本来就是非正常死亡,被旧臣姚苌派人勒死的,死后也遭了大罪,被盗了墓,遭姚苌掘墓鞭尸。
&&&&石季龙死后的墓也被盗了,而且下场很惨。生前盗了那么多的坟墓,死后就难逃一盗,如果用迷信的话来说,石季龙这是遭报应了。
&&&&后赵与鲜卑族人建立的前燕是一对冤家,互相攻伐,已有多年。而后赵内部矛盾亦深,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之下,后赵处境艰难。永和六年(349年)石季龙一死,诸子争立,便内斗了起来。刚继承前燕皇位不久的慕容儁(jùn,古同“俊”)看到了机会,他采纳了臣僚的建议,乘机伐赵,灭了石姓一族,这时距石季龙病死才三年.
&&&&§虹§桥虫工木桥书§吧§
&&&&第29节:十六国群盗代表:后赵皇帝石季龙(8)
&&&&但是,后赵灭亡了,慕容儁的心病也出来了。
&&&&《晋书?慕容儁载记》(卷一百一十)记载,在一天夜里,慕容儁在梦里梦到石季龙,石季龙猛咬了自己的胳臂。醒来后,慕容儁便憎恶起了石季龙。石季龙墓被盗,便与前燕皇帝慕容儁的一场噩梦有关。
&&&&石季龙死后葬于原陵,慕容儁便命令手下去盗石季龙的墓,将石季龙的原陵掘开后,用利斧劈开大棺材,拖出石季龙的尸体。慕容儁亲自来到现场,用脚踏着他的尸体辱骂道,“死胡,何敢怖生天子!”意思是,你这个死胡人,也敢来吓唬我天子!
&&&&这一番折腾后还不行,接着,慕容儁派御史中尉阳约开起了“文革”中常见的“现场批斗会”,历数石季龙生前做过的种种坏事和恶事,边揭发边用鞭子抽打尸身。批斗完毕,石季龙的尸体被扔进了漳水河里,喂鱼去了。
&&&&●石季龙妄设虚冢防盗墓
&&&&《晋书》对慕容儁盗石季龙墓的记载,没有《资治通鉴》详细。据《资治通鉴》记载,慕容儁当时并没有轻易找到石季龙的尸体,因为石季龙与曹操一样,盗了那么多的墓也担心自己的墓将来被盗,生前在反盗墓设计上想足了点子——“虚冢设疑”。
&&&&“虚冢设疑”,是中国古代很传统的反盗墓手段,早在春秋时期,“虚冢”就出现了,如孔子死后,其弟子便造了五座虚墓。所谓“虚冢”,又称假坟、虚墓、虚葬、潜葬、潜埋等。说白了,就是造若干假的墓穴,而将真正的葬尸地隐匿,这种反盗墓设计中最出名的,是曹操“七十二疑冢”。这样的假坟,外表看似真的,挖开后却发现墓内空无一物,盗墓贼也最头疼这种“虚冢”,费了半天工夫却是假的,在现代考古中也不时可以发现。
&&&&石季龙死后,公开说法是葬在原陵,但真身葬在另外的地方。由于当时还采取了杀人灭口的措施,参与建陵和送葬的匠人、差役都让杀了,外人根本就不知道他真的葬在哪儿。
&&&&石季龙的反盗墓方法,并非他自己的发明,应该是受到了其叔父皇帝石勒的影响。石勒死后便采取了“虚葬”手段,处理自己的后事,夜里偷偷下葬,“夜瘗(yì埋葬)山谷,莫知其所,备文物虚葬,号高平陵。”
&&&&石勒的葬事也相当低调、诡异。《晋书?石勒载记》(卷一百零五)记载,石勒病危时,曾下遗诏,对石季龙等人交代了自己后事的安排:三天内下葬,不随葬金银财宝。甚至连一身新衣服也不要,就穿平常的衣服送老,棺材运往墓地时的交通工具就用普通的车子。石勒的葬事与曹操所为如出一辙,秘葬的同时施行薄葬。
&&&&石勒秘葬在一个叫渠山的地方,当时是夜里出殡,从城里同时抬出了十多具棺材,以迷惑路人。后来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十三城门出棺”,是否是受到石勒秘葬方式的影响,现在不能肯定,但其反盗墓灵感,应该是一致的。
&&&&§虹§桥§书§吧§
&&&&第30节:十六国群盗代表:后赵皇帝石季龙(9)
&&&&而石勒的反盗墓手段,在其死之前已经“实验”过,石勒葬母王氏时便是“虚葬”。
&&&&从理论上分析,石季龙必须考虑到自己死后遭掘墓辱尸的危险性。石季龙生性残暴,昏虐无道,生前确实做了很多坏事,在国内强征暴敛,把老百姓逼得上吊,打猎时甚至把活人当猎物来射杀。
&&&&石季龙还荒淫好色,在邺城、长安等地广建宫殿。为充塞后宫,据说一次便普选了3万名花季少女,这也是中国皇帝一次选妃数量最高纪录。有好多女孩子不愿意进宫都让石季龙杀了,一次便杀了3000美女。后来邺城被前燕攻破后,因为饷粮缺乏,只能食人肉,石季龙后宫的不少美女又让后燕士兵当成了干粮,宰杀掉吃肉。
&&&&如此暴君,死后自然怕被报复。
&&&&因为生前在反盗墓方面考虑充分,慕容儁在盗开石季龙的原陵后,没有找到他的尸体。慕容儁不甘心,出重金悬赏知情者。据《资治通鉴?晋纪》(卷一百)记载,慕容儁当时宣布,如有知道石季龙尸体葬处的,赏金一百。
&&&&有一个叫李菟(tú)的“邺城女子”,透露了石季龙真尸秘葬处——“东明观下”。慕容儁得报后,果然找到了石季龙的尸体。石季龙的尸体还没有腐烂,只是比较僵硬。接下来便是慕容儁踏着石季龙的尸体,破口大骂的事情。
&&&&李菟是怎么知道石季龙的秘葬地的?《晋书》和《资治通鉴》都没有点透。据《水经注》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赏金猎人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