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公主招亲记敏月公主怎么死的

大唐那么强盛,文成公主为什么要嫁给松赞干布?
贞观之治被那么多人称颂,那时李唐应该很强大啊,为什么要让宗室女和亲?我记忆里的和亲都是国内稳定受到了外族威胁才嫁人出去的,比如昭君出塞什么的
按投票排序
美帝那么强大,为什么还要在非洲进行外交?总有势力范围达不到的地方。再说和亲本来也是个正常的外交举动,不要用过度的民族主义来看待这个行为。
你唐武力不行前期靠策反,中期靠杂胡,接着有回鹘罩着,最后任沙坨摆布
文成公主和亲,是唐朝打赢了、处于优势时的和亲,是一种羁縻方式。类似有,吐蕃和亲小勃律,蒙古和亲吐蕃。唐朝和亲吐蕃,是唐朝处于优势时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在吐蕃地位崇高,是吐蕃王后,不是妾。(吐蕃书籍《敦煌吐蕃文书》的记载中,兼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 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拥有的待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拥有这待遇,而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
《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文成公主和亲前,唐蕃之间具有决定性的交战是松州之战。 松州之战,唐朝先败后胜,最终结果是,唐军击败吐蕃军,吐蕃大撤退,退出了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表现的比较恭敬,唐朝因此没有继续打吐蕃,而是用兵于西突厥、高句丽、薛延陀等。(此战后,唐蕃再次开战要等到唐太宗、松赞干布都去世以后了) 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松赞干布退兵谢罪,吐蕃退出党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还逐步向西域(安西北庭)扩张,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文成公主和亲吐蕃、嫁松赞干布。  不要高估和亲带去的工匠与技术的作用,即使没有和亲带去,吐蕃也能从中亚、南亚等地输入工匠与技术。唐、突厥、吐蕃都曾通过中亚获取其他文明的成果。 而且,在和亲之后,虽然从唐朝输入了一些工匠与技术,还从中亚、南亚等地输入一些工匠与技术,但是吐蕃仍然“器不犀利,甲不精完,材不趋敏”。  可以参考wuanguo的对史料的分析:  初战,唐军受挫,再战,吐蕃败退。唐朝取得了松州之战的最终胜利。  先简单介绍一下松州,松州属唐朝剑南道,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朝将松州设为下都督府,主要负责管理党项及其他诸羌的羁縻州。根据严耕望先生《唐代交通图考》的考证,松州是唐朝剑南道通向吐谷浑的交通要道,松州州城西北三百里有甘松岭,唐代在此曾设置通轨军镇守,通轨军以西就是党项,党项西北通向吐谷浑。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七月乙亥,吐蕃在打败党项之后,开始入寇松州。(《资治通鉴》)  松赞干布在进逼松州之后,并未立即深入,而是继续遣使请婚,只不过态度更加强硬,“谓左右曰:‘公主不至,我且深入。’”(《新唐书吐蕃传》)。只不过,他的强硬没有带来唐朝赐婚,反而带来了松州唐军的出战。  当时唐朝方面担任松州都督的人叫韩威,史载“都督韩威轻出觇贼,反为所败”(《新唐书吐蕃传》)。  此战的具体交战地点,史书没有记载,笔者认为,可能在甘松岭一带。上文指出,甘松岭是松州与党项之间的重要通道,甘松岭以西就是党项,唐朝曾在甘松岭设有通轨军。通轨军具体设置于何时,两唐书地理志均未明确记载,但是,陈子昂在《上蜀川军事状》中说,“松、潘诸军,自屯镇已来,於今相继,百十馀年”,此状上于武则天时期,说明在北周或者隋朝时期,松州就有驻军,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自然也应有驻军。而甘松岭作为松州的边界要地,即使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未在此正式设立通轨军,也应该有部分唐军在此布防。而吐蕃军在打垮党项后,并未立即入寇松州,而是“屯松州西境”(《资治通鉴》),可能具体就屯在甘松岭,与布防于此的唐军对峙。  这次接触战,唐军虽然受挫,但是损失未必很大,原因有二:首先,松州作为一个下都督府,本身的兵力并不多,陈子昂在《上蜀川军事状》中说,“臣在蜀时,见相传云,闻松、潘等州屯军数不逾万”,武则天时期,吐蕃对唐朝的威胁日渐增强,唐军在松州的驻防兵力似应多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即便如此,仍不足万人,据此推断,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唐军在松州的守军也应少于1万人。第二,韩威出阵的目的是观察一下吐蕃军,自然不会把全部守军都带出来。综合以上两点判断,韩威率领的唐军大概只有几千人,至多不超过1万人。  但是,此战影响却不小,战后,原本附属唐朝的部分羌酋发动了叛乱,“羌酋阎州(一说阔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并以州叛归之”(《资治通鉴》)。唐朝暂时陷入不利境地。  这里多说一句,关于韩威,史书里对他的记载很少,但是,在两唐书西域传和资治通鉴中提到,在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阿史那社尔征讨西域时,唐军将领中有一个叫韩威的,时任伊州刺史。如果这两个韩威是同一个人,那么,韩威可能是在松州受挫后受到了降职处分,因为松州是下都督府,其都督是从三品,而伊州是下州,其刺史仅仅是正四品下。  吐蕃在松州的进攻,使得太宗下决心对吐蕃重兵出击,“(八月)壬寅,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甲辰,以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左领军将军(一说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督步骑五万击之”(《资治通鉴》)。  参战的四位唐将,侯君集和执失思力在此不再介绍,两人在新唐书中都有传,都是能征善战之将;牛进达在两唐书中没有传,但是两唐书和资治通鉴关于他的记载很多,此人后来参加过对高昌和高句丽的征讨,也是一员虎将;至于刘兰,两唐书在侯君集等人的传的后面附有他的传,他参加过对突厥作战,也非等闲之辈。  牛进达作为唐军的先锋,率军首先与吐蕃军交战,“吐蕃攻城十余日,进达为先锋,九月,辛亥,掩其不备,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斩首千余级”(《资治通鉴》)。  牛进达与吐蕃军交战的地点史书明确记载为松州城下,如果此前韩威与吐蕃军确实是在松州西北的甘松岭交战的话,那么,唐军受挫后,应该是未能守住甘松岭,因而向东南撤退,退守松州州城。牛进达接战之前,吐蕃军已经攻城10多天了,却未能攻下,这也可以说明,此前韩威率领的唐军虽然受挫,但是仍有足够的兵力抵抗吐蕃军的进攻。  至于交战过程,上文已引用了通鉴的记载,两唐书记载大体相同,只是提到“夜袭其营”、“夜鏖其营”,说明唐军搞的是夜袭。总之,唐军奇袭获胜,但吐蕃主力也未受多大损失,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松赞干布下令撤军,松州之战至此结束。 松州之战的结果,吐蕃退出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  【  松州之战,“弄赞惧,引兵退”(《资治通鉴》)。  先看吐谷浑,  从吐谷浑政权的存续方面看,据《资治通鉴》记载,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八月,吐蕃禄东赞遣其子起政将兵击吐谷浑,以吐谷浑内附故也。”《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年表》也记载道,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开始,吐蕃大论禄东赞连续多年驻在对吐谷浑的前线,并曾与唐军苏定方部交战。双方史料互相印证,说明直到高宗显庆后期,吐谷浑政权一直存在,而且是一个亲唐政权。  从吐谷浑领土方面看,《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吐蕃时,“弄赞率兵次柏海亲迎”。《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吐蕃军与唐军交战的地点在乌海。乌海在青海西南,距青海很远,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侯君集所部在青海一带击败吐谷浑之后,狂追了2000多里才到达乌海;而柏海又在乌海西南,已达吐谷浑边界,侯君集到达柏海后,就率军撤回了。松州之战前,吐谷浑已被吐蕃打到青海了,但此后却出现了柏海迎亲、乌海交战,这说明松州之战后,吐谷浑的大部分领土得以恢复。  从吐谷浑实力方面看,据《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吐谷浑)既而与吐蕃相攻,上书相曲直,并来请师,天子两不许。吐谷浑大臣素和贵奔吐蕃,言其情,吐蕃出兵捣虚,破其众黄河上。”从“相攻”和“天子两不许”,“吐谷浑大臣素和贵奔吐蕃,言其情”然后“吐蕃出兵捣虚,破其众”,可以看出当时的吐谷浑并不是特别的弱,所以高宗并未明显的支持吐谷浑。  根据以上史料,我们可以看出,直到高宗显庆后期,吐谷浑作为一个亲唐政权仍然存在,而且领土较为完整,实力并不很弱。既然吐蕃松赞干布在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的时候就已经打败吐谷浑,把吐谷浑打到青海湖了,为什么在二十年后还会出现上述情况呢?原因就是,松州之战后,吐蕃从吐谷浑撤军,吐谷浑重新归附唐朝。  再看党项,  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贞观二年,置(松州)都督府。督崌、懿、嵯、阔、麟、雅、丛、可、远、奉、严、诺、蛾、彭、轨、盖、直、肆、位、玉、璋、佑、台、桥、序二十五羁縻等州。永徽之后,生羌相继忽叛,屡有废置。”上述羁縻州,多是在党项及其他诸羌的居住地设立的。  此外,《新唐书地理志》在介绍诸党项羁縻州时,记载道,“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以吐蕃入寇,废都、流、厥、调、凑、般、匐、器、迩、锽、率、差等十二州,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又废蚕、黎二州。禄山之乱,河、陇陷吐蕃,乃徙党项州所存者于灵、庆、银、夏之境。”“(党项羁縻州)初隶松州都督府,肃宗时懿、盖、嵯、诺、嶂、佑、台、桥、浮、宝、玉、位、儒、归、恤及西戎、西沧、乐容、归德等州皆内徙,余皆没于吐蕃”。  综合新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诸党项羁縻州的大规模废弃有两次,一次是在高宗时期,一次是在安史之乱及其后,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太宗贞观时期曾大规模废弃党项羁縻州。这说明松州之战后,吐蕃已从党项撤军,诸党项羁縻州重新被唐朝控制。  最后看白兰羌等,  《唐会要》卷九十八记载,“显庆中,白兰为吐蕃所并,收其兵以为军锋。”  《册府元龟》卷九百九十五《外臣部·交侵》记载,“(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十二月,吐蕃大将禄东赞率兵一十二万击白兰氏,苦战三日,吐蕃初败后胜,杀白兰千馀人,屯军境上以侵掠之”。  《旧唐书 西戎传》记载:“白狗、舂桑、白兰等诸羌,自龙朔已后,并为吐蕃所破而臣属焉。”  《新唐书 西域传》记载,“白兰羌……武德六年,使者入朝。明年,以其地为维、恭二州……龙朔后,白兰、舂桑及白狗羌为吐蕃所臣,籍其兵为前驱。”  结合史书来看,白兰羌等被吐蕃吞并的时间不早于唐高宗显庆年间。这说明松州之战后,吐蕃退出白兰羌等。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松州之战的结果,吐蕃退出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  以上是wuanguo的对史料的分析。唐朝在获胜之后,为何没有乘胜追击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吐蕃快速退兵并遣使谢罪,使得唐军不必继续追击。唐朝对其周边势力,并不是都要赶尽杀绝,只要使其表现的比较恭敬或臣服于唐朝,就算达到目的,吐谷浑就是明证。(曾经唐朝李靖打败吐谷浑,吐谷浑表示恭敬、归附于唐朝后,唐朝没有将吐谷浑赶尽杀绝)  第二,太宗对吐蕃并未给予过多关注。吐蕃是新兴势力,此前与唐朝也没有什么交往,此次接战后又快速撤军,对当时的唐朝威胁也不大,因此,太宗皇帝当时对它并未特别关注。当时,太宗皇帝较为关注的,还是北方的薛延陀、西北的西突厥和东北的高句丽。】  在牛进达的先锋部队对吐蕃军的袭击中,唐军展示了自己的作战能力,让吐蕃吃到了苦头。当时唐军主力部队还未到位,但仅仅是牛进达的先锋部队就以奇袭的方式取得了斩首千余级的胜利,显示了强悍的战斗力,是吐蕃大撤退、退出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的重要原因。另外,以下是一些于此有关的: 唐朝和亲吐蕃,是唐朝处于优势时和亲。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在吐蕃地位崇高,而且不是小老婆,不是妾。  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不是皇帝的女儿)。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唐朝宗室女,雍王李守礼的女儿。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赞蒙金城公主至逻些”“及至兔年(公元739年)……赞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赞普王子拉本及赞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遗体”。   (学者王尧等人指出,赞蒙即觉蒙、朱蒙。在被用于称呼赞普的女人时,赞蒙(btsan mo)、朱蒙、觉蒙(jo mo)等头衔没有区别。朱蒙有被写作末蒙。)  敦煌吐蕃文书的记载中,兼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 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拥有的待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拥有这待遇,而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   实际上,泥婆罗尺尊公主地位比较低。  关于泥婆罗尺尊公主(通常所说的尼泊尔公主即泥婆罗尺尊公主),敦煌吐蕃文献、吐蕃金石铭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谬成分较少的部分以及汉人史料的记载里,都有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却都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事仅来源于部分吐蕃书某些奇幻荒谬小说剧情过多的章节(例如柱间史(西藏的观世音)、西藏王统记等书的某些章节)。甚至有国外藏学家写了《松赞干布的妻子》,说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是虚构的。实际上,泥婆罗尺尊公主地位比较低,只是被后世宗教密教人为篡改、捧高了。  曾有泥婆罗(尼泊尔)国王。但,汉、藏、泥婆罗等各方的原始史料里都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件事。松赞干布时期的藏地佛教也不是后世藏地的佛教密教。后世佛教密教兴起,编的一些吐蕃书里才出现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件事(其中很多奇幻荒谬剧情),之后有些书抄这事。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事仅来源于部分吐蕃书某些奇幻荒谬小说剧情过多的章节(例如西藏王统记等书的某些章节)。甚至有国外藏学家写了《松赞干布的妻子》,说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是虚构的。实际上,泥婆罗尺尊公主地位比较低,只是被后世宗教密教人为篡改、捧高了。  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松赞干布退兵谢罪,吐蕃退出党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还逐步向西域(安西北庭)扩张,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文成公主和亲吐蕃、嫁松赞干布。  唐休璟陈大慈等率唐军击败吐蕃军,唐朝长期控制安西北庭河西陇右,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嫁尺带珠丹(赤德祖赞)。  不要高估和亲带去的工匠与技术的作用,即使没有和亲带去,吐蕃也能从中亚、南亚等地输入工匠与技术。唐、突厥、吐蕃都曾通过中亚获取其他文明的成果。 而且,在和亲之后,虽然从唐朝输入了一些工匠与技术,还从中亚、南亚等地输入一些工匠与技术,但是吐蕃仍然“器不犀利,甲不精完,材不趋敏”。  文成公主和亲前,松州之战的最终结果是,唐军击败吐蕃军,吐蕃大撤退,退出了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表现的比较恭敬,唐朝因此没有进一步打吐蕃,而是用兵于西突厥、高句丽、薛延陀等。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虽然是宗室女,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但是她们在吐蕃不是小老婆,不是妾,而且她们在吐蕃地位很高。  七世纪四十年代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八世纪前期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虽然是政治联姻,但是都是唐朝处于优势时,和亲吐蕃,类似元朝处于优势时和亲高丽,柔然处于优势时和亲高家,吐蕃和亲小勃律。  不过,唐朝嫁到吐蕃的不是唐朝皇帝的亲生女儿,而是宗室女,而吐蕃嫁到小勃律的是吐蕃赞普的姐姐,前吐蕃赞普的亲生女儿,而且747年一万唐军远征,大破据险而守的近万吐蕃军,斩首五千级,捕虏千馀人,继续进军,攻占小勃律,俘获小勃律王及吐蕃公主。  【  638年,松州之战,韩威小败,唐朝边境的一些羌人羁縻州反了,唐朝派出侯君集、牛进达等率军出征,侯君集还未打吐蕃,牛进达就率唐军击败吐蕃军,吐蕃退出党项、白兰羌等,松赞干布遣使谢罪,请婚,遣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  ⑥41年,唐太宗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吐蕃《唐蕃会盟碑》记载“和叶社稷如一,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  ……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诏江夏王圌道宗持节护送,筑馆河源王之国。松赞干布率兵次柏海亲迎,见道宗,执婿礼恭甚,见中国服饰之美,缩缩愧沮。归国,自以其先未有昏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宫室以居。公主恶国人赭面,弄赞下令国中禁之。自褫毡罽,袭纨绡,为华风。遣诸豪子弟入国学,习《诗》、《书》。又请儒者典书疏。  松赞干布使禄东赞上圌书曰 :“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高宗即位,擢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松赞干布以书诒长孙无忌曰:“天子初即位,下有不忠者,愿勒兵赴国共讨之 。”并献金琲十五种以荐昭陵。  ……  700年,唐休璟率唐军击败吐蕃军。702年,陈大慈率唐军击败吐蕃军。  703年,吐蕃遣使献马千匹、金二千两以求婚。   707年,唐朝以雍王守礼女金城公主妻吐蕃赞普。  710年,公主至吐蕃,赞普为之筑城以居之。(吐蕃《唐蕃会盟碑》记载“重协社稷如一,更续姻好。景龙之岁,复迎娶金城公主降嫁赞普之衙,成此舅甥之喜庆矣”。)  ……  710年,安西都护张玄表侵掠吐蕃北境,吐蕃虽怨而未绝和亲。吐蕃通过贿赂唐朝鄯州都督杨矩,取得了九曲之地(今青海省东南部)。   714年,坌达延将吐蕃兵十万屯大来谷,唐将王晙选勇士七百,衣胡服夜袭之,吐蕃军惊惧混乱,自相杀伤,死者万计,薛讷率唐军夹击,斩首一万七千,获马羊超过二十万,追击吐蕃军,战于长城堡,又败之,吐蕃军相枕藉而死,洮水为之不流。唐军前后杀获数万人。   之后,吐蕃向唐请和,并要求用与唐朝平等的礼节,玄宗不许。   715年,吐蕃与阿拉伯共立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拔汗那,拔汗那王兵败,奔安西求救。孝嵩率军出龟兹西数千里,下数百城,长驱而进。是月,攻阿了达于连城。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攻,自巳至酉,屠其三城,俘斩千余级,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孝嵩传檄诸国,威振西域。   716年,吐蕃进攻松州。松州都督孙仁献袭圌击吐蕃于城下,大破之。 吐蕃再次请和。   717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大破吐蕃于九曲。   718年,戊辰,吐蕃奉表请和,乞舅甥亲署誓文;彼此宰相皆著名于其上。   722圌年,吐蕃入侵其西部的小勃律,小勃律当时是唐朝属国。北庭节度使张孝嵩遣疏勒副使张思礼将兵四千救之。大破吐蕃军,斩获数万。   727年,唐军破吐蕃军于青海之西,俘获人员辎重牛羊而还。同年,吐蕃军劫掠瓜州。  728年,吐蕃大将悉末朗寇瓜州,都督张守珪击走之。乙巳,河西节度使萧嵩、陇右节度使张忠亮大破吐蕃于渴波谷(今青海湖南);忠亮追之,拔其大莫门城(今青海省龙羊峡),擒获甚众。辛卯,左金吾将军杜宾客破吐蕃于祁连城下。时吐蕃复入寇,萧嵩遣宾客将强弩四千击之。战自辰至暮,吐蕃大溃,获其大将一人(斩副将一,上级五千首)。吐蕃败兵散乱逃入山中,哭声四合。   729年,瓜州都督张守珪、沙州刺史贾师顺击吐蕃大同军,大破之。   信安王李祎率唐军攻占石堡城,分兵据守要害,令敌不得前进。自是唐朝河、陇诸军得以游弈自如,拓地千余里。玄宗闻之大悦,更名石堡城曰“振武圌军”。  730年,五月吐蕃遣使致书于境上求和。赞普上表称“甥世尚公主,义同一家。中间张玄表等先兴兵寇钞,遂使二境交恶。甥深识尊卑,安敢失礼!正惟边将交抅,致获罪于舅。屡遣使者入朝,皆为边将所遏。今蒙远降使臣来视公主,甥不胜喜荷。倘使复修旧好,死无所恨!”自是吐蕃复款附。  ……  (《旧唐书》《资治通鉴》《新唐书》对此有相符记载,  《旧唐书 》记载,吐蕃赞普上表:“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外甥以先代文成公主、今金城公主之故,深识尊卑,岂敢失礼!又缘年小,枉被边将谗抅斗乱 ,令舅致怪 。伏乞垂察追留,死将万足。……伏望皇帝舅远察赤心,许依旧好,长令百姓快乐。如蒙圣恩,千年万岁,外甥终不敢先违盟誓。谨奉金胡瓶一、金盘一、金碗一、马脑杯一、零羊衫段一,谨充微国之礼。”  《资治通鉴》记载,吐蕃上表:“甥世尚公主,义同一家。中间张玄表等先兴兵寇钞,遂使二境交恶。甥深识尊卑,安敢失礼!正为边将交构,致获罪于舅;屡遣使者入朝,皆为边将所遏。今蒙远降使臣,来视公主,甥不胜喜荷。倘使复修旧好,死无所恨!”自是吐蕃复款附。  ……)  】  【  根据资治通鉴、唐书的记载(包括唐书中有关这些部族的列传、地理志等),牛进达率唐军袭击了吐蕃军,松赞干布惧,率军撤退,而且退出了党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根据唐书中有关这些部族的列传、地理志,包括含有这些部族的西戎、西域列传等。松赞干布率吐蕃击败党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但是唐军击败吐蕃军,吐蕃退出了党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这次吐蕃没能成功吞并党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  而且之后松赞干布的表现比较恭顺。松州之战唐军达到了目的,之后松赞干布表现比较恭顺,当时唐军没必要继续进军打松赞干布控制下的吐蕃。  资治通鉴:“进达为先锋,九月,辛亥,掩其不备,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斩首千馀级。弄赞惧,引兵退,遣使谢罪,因复请婚。”  旧唐书:“进达先锋自松州夜袭其营,斩千余级。弄赞大惧,引兵而退,遣使谢罪。因复请婚,太宗许之。弄赞乃遣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  新唐书:“ 进达自松州夜鏖其营,斩首千级。   初东寇也,连岁不解,其大臣请返国,不听,自杀者八人。至是弄赞始惧,引而去,以使者来谢罪,固请昏,许之。遣大论薛禄东赞献黄金五千两,它宝称是,以为聘。”  】  松州之战之后松赞干布表现的比较恭顺。  【  《旧唐书》:“  弄赞大惧,引兵而退,遣使谢罪。因复请婚,太宗许之。弄赞乃遣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 。”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亦释毡裘,袭纨绮,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太宗伐辽东还,遣禄东赞来贺。奉表曰:“圣天子平定四方,日月所照之国,并为臣妾,而高丽恃远,阙于臣礼。天子自领百万,度辽致讨,隳城陷阵,指日凯旋。夷狄才闻陛下发驾,少进之间,已闻归国。雁飞迅越,不及陛下速疾。奴忝预子婿,喜百常夷。夫鹅,犹雁也,故作金鹅奉献。”其鹅黄金铸成,其高七尺,中可实酒三斛。   二十二年,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使往西域,为中天竺所掠。吐蕃发精兵与玄策击天竺,大破之,遣使来献捷。   高宗嗣位,授弄赞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赐物二千段。弄赞因致书于司徒长孙无忌等云:“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 。”并献金银珠宝十五种,请置太宗灵座之前。”  《新唐书》:“  至是弄赞始惧,引而去,以使者来谢罪,固请昏,许之。遣大论薛禄东赞献黄金五千两,它宝称是,以为聘。  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诏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筑馆河源王之国。弄赞率兵次柏海亲迎,见道宗,执婿礼恭甚,见中国服饰之美,缩缩愧沮。归国,自以其先未有昏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宫室以居。公主恶国人赭面,弄赞下令国中禁之。自褫毡罽,袭纨绡,为华风。遣诸豪子弟入国学,习《诗》、《书》。又请儒者典书疏。   帝伐辽还,使禄东赞上书曰:“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其高七尺,中实酒三斛。  二十二年,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使西域,为中天竺所钞,弄赞发精兵从玄策讨破之,来献俘。高宗即位,擢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弄赞以书诒长孙无忌曰 :“天子初即位,下有不忠者,愿勒兵赴国共讨之 。”并献金琲十五种以荐昭陵。”  】  【  关于文成公主无子,尺尊公主也无子,实际上据记载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蒙氏妃育有一子,而且此子出生于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之前(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不久,松赞干布去世,新赞普是松赞干布的未成年的孙子,因此松赞干布的儿子必然出生于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之前)。  关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只在一起生活3年的说法,这说法来源于《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中的《大事纪年》的记载,理所应当要对比《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中的《大事纪年》记载中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其他女人的待遇,才能得出合理结论。而且应该对比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其他女人,而非对比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  完整的看《大事纪年》就能发现,在它的记载中,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 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拥有的待遇,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可见文成公主在吐蕃地位很高而且不是小老婆。加上吐蕃碑文(“和叶社稷如一,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等等肯定了文成公主的地位,而且仍然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等事)以及古代汉人史料的记载,足以证明文成公主不是小老婆、而且文成公主在吐蕃地位很高。  根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文成公主入藏后的几年,松赞干布忙于作战吞并象雄等众多事务(《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发兵攻象雄王之国……象雄一切部众咸归于辖下收为编氓……举凡吐蕃之一切纯良风俗,贤明政事,均为此墀松赞王者之时出现也。一切民庶感此王之恩德,乃上尊号曰‘松赞干布’”)、不久松赞干布去世(只不过长期匿丧不报)。  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中,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的那段时间里,有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生活3年,没有松赞干布与其他后妃生活,也没有其他后妃为松赞干布生子(松赞干布与蒙氏妃的儿子出生于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之前)。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  “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杀泥婆罗之“宇那孤地”,立“那日巴巴”为(泥)王。  牛疫大作。  ……此后三年,墀松赞赞普之世,灭“李聂秀”,将一切象雄部落均收于治下,列为编氓。此后六年,墀松赞赞普(松赞干布)升遐,与赞蒙文成公主同居三年耳。  及至狗年,  厝赞普祖墀松赞之遗骸于琼瓦灵堂,长期匿丧不报。  ……  及至羊年  ……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  ……”  】  【  衡量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的女人里的地位,如果要对比古代资料的记载的话,应该对比古代资料里关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其他女人的记载,而非对比关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记载。  关于吐蕃古代资料对松赞干布的女人的记载,敦煌吐蕃历史文书、吐蕃碑文(金石铭刻)以及王统记、贤者喜宴等吐蕃资料中,都有对文成公主的记载;而松赞干布的其他女人,在敦煌吐蕃历史文书、吐蕃碑文里有的出现的极少、有的甚至完全不被记载。  】  【  关于部分吐蕃资料的某些章节(例如《柱间史》、《西藏王统记》等书里的某些章节) 里有贬低文成公主、为难文成公主的内容,藏学家任乃强等指出,系后世汉人轻视蕃人导致蕃人通过编造那些内容以泄愤。  那些贬低文成公主、为难文成公主的内容 记载于荒诞不经、奇幻荒谬小说剧情过多的章节(那些章节里除了充斥各种奇幻荒谬剧情,还有唐太宗按禄东赞建议下令用炒过的种子播种,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在同一天去世等等错误),还与 敦煌吐蕃文献、吐蕃金石铭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谬成分较少的部分以及汉人史料的记载 不符。  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泥婆罗尺尊公主都是政治联姻,但是敦煌吐蕃文献、吐蕃金石铭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谬成分较少的部分以及汉人史料的记载里,都有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拥有不低于吐蕃王后的待遇,却都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更没有尺尊公主为难文成公主,没有禄东赞为难文成公主等事情……  那些贬低文成公主、为难文成公主的内容,正如藏学家任乃强等指出的,系后世汉人轻视蕃人导致蕃人通过编造那些内容以泄愤。  】【关于金城公主调换佛像,是曲解了吐蕃资料里部分吐蕃书的记载后得出的故事。  根据那些吐蕃书的记载,  文成公主为了镇伏“恶道之门”,将觉阿佛像(即十二岁身量之释迦佛像、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觉阿释迦像)留在绕木齐(热模切,惹冒切),然后在绕木齐建小昭寺(热模切神殿,惹冒切寺)。“此处尚有恶道之门,绕木齐下有龙神宫殿,当迎觉阿像安住于此,即能镇伏”“文成精于星算风水之术,审观藏土地形,乃女岩魔仰卧之状。心知若能迎觉阿佛像供龙宫顶,则可镇压之。遂即就其处,暂置佛像,四方竖立四柱……供养释迦佛”“文成公主亦从内地招来精工巧匠,修建热模切神殿”……  吐蕃为了防止唐军夺走觉阿释迦像(即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而将其藏在大昭寺,以泥封住,并绘文殊像,“此后又盛传唐军入藏,急将觉阿释迦像迎至神变寺,藏于南镜门内,以泥封门,别绘一文殊像以掩之”“未儿,唐军果至,纵火烧布达拉宫,未能将觉阿佛像迎走,乃将不动佛像运至半日程地。”“彼传闻唐军将抵吐蕃,乃将十二岁身量之释迦佛像置于大昭寺南镜门,门上涂以灰泥、并绘文殊菩萨佛像”……  为了防止唐军夺走佛像,藏起了觉阿释迦像(即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却不藏起不动金刚像(即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导致唐军“将不动佛像运至半日程地”……由此观之,吐蕃人更看重文成公主带去的觉阿释迦像(即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  后来金城公主在大昭寺找出了十二岁身量之释迦佛像(即觉阿像),供奉于净香室(大昭寺的一部分)……“至神变殿,方知觉阿像暗藏于南镜门,乃将门开启,映出觉阿像,安置于殿后净香室中心……”  按照此记载,文成公主将觉阿佛像(即十二岁身量之释迦佛像、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觉阿释迦像)留在绕木齐,然后在绕木齐建小昭寺,吐蕃人为了防止觉阿佛像被抢走,而将觉阿佛像转移并隐藏到了大昭寺,后来金城公主取出觉阿佛像、供奉在大昭寺。  并没有金城公主将觉阿佛像转移到大昭寺,也没有金城公主将不动金刚像(即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转移到小昭寺,反而有吐蕃人将觉阿佛像转移到大昭寺,吐蕃人为了防止觉阿佛像被夺走而将其藏起,却不藏起不动佛像导致别人“将不动佛像运至半日程地”,别人差点儿夺走不动佛像,由此可见,吐蕃人更看重文成公主带去的觉阿佛像。  即使当时调换佛像这事真实存在的话,也非金城公主所为。将觉阿佛像(即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转移到大昭寺这事即使真实存在,也不是金城公主所为。而将不动金刚像(即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转移到小昭寺这事即使真实存在,也不是金城公主所为。  (柱间史甚至记载,是文成公主嘱咐、令吐蕃人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即觉阿佛像)藏在大昭寺并画上文殊菩萨画像,以防止汉人夺走佛像……)  最后讨论一下调换佛像(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八岁等身像)这事是否存在:实际上,调换佛像这事来源于部分吐蕃书中奇幻荒谬情节过多的章节。根据那些章节的记载,调换佛像这事是发生在公元7世纪中后期,是为了防止唐军夺走佛像。但是根据其他奇幻荒谬情节较少的史料记载,公元7世纪中后期,唐军与吐蕃军的大战多发生在乌海、青海湖附近以及西域,并未接近拉萨,并未严重到要隐藏佛像调换佛像以防止被唐军夺走的程度。而且调换佛像这事来源于部分吐蕃书中奇幻荒谬情节过多的章节,与调换佛像记载在一起的有很多虚构的、错误的内容。实际上,当时并未发生调换佛像这事。  另外,可靠史料记载里金城公主时期以及以后都没有发生过将文成公主带去的觉阿释迦像(即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换到大昭寺之事。后来,正如《剑桥中国隋唐史》所述:吐蕃“约在650至750年一段时期内,它似乎仍可能成为中国文化圈的一部分……但这种希望是短命的。在8世纪,吐蕃在文化上被一种本地文化所统一……”后来汉人对吐蕃影响力较弱,更不会有人将汉人带去的佛像换到大昭寺。现在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在大昭寺的原因只能是它被带到吐蕃后就被安置在大昭寺。  综上所述,将文成公主带去的觉阿释迦像(即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换到大昭寺这事是虚构的。觉阿释迦像(即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被文成公主带到吐蕃后,就被安置于大昭寺。】  不要高估和亲带去的工匠与技术的作用,即使没有和亲带去,吐蕃也能从中亚、南亚等地输入工匠与技术。唐、突厥、吐蕃都曾通过中亚获取其他文明的成果。 而且,在和亲之后,虽然从唐朝输入了一些工匠与技术,还从中亚、南亚等地输入一些工匠与技术,但是吐蕃仍然“器不犀利,甲不精完,材不趋敏”。  古代汉人史料里,并没有把文成公主和亲当做多么大的事,毕竟文成公主在唐朝只是一个并不多么重要的宗女,《旧唐书》《新唐书》等等汉人古代史料连文成公主的父亲是谁都没有记载。  而吐蕃的原始史料如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以及吐蕃金石铭刻,都记载了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却没记载松赞干布娶尺尊公主,同样是政治联姻,可见文成公主地位远高于尺尊公主。  而吐蕃的原始史料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中的《大事纪年》里,记载吐蕃重要事情,其中记载了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生活,吐蕃人祭祀松赞干布,吐蕃人祭祀文成公主,即使后来唐蕃开战,吐蕃仍然恭敬的祭祀文成公主,《大事纪年》却不屑于记载松赞干布的其他女人,没有对松赞干布的其他女人的记载。可见松赞干布的女人里,文成公主身份地位高于松赞干布的其他女人。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中,兼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 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拥有的待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拥有这待遇,而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
因为松赞干布求娶公主不成,打了大唐。唐太宗被逼无奈,遣文成和亲,大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松赞干布早已有妻有妾有儿有女,文成不过是个可怜人,所谓松赞干布之妻,吐蕃皇后,不过就是个妾,就像史书写昭君是阏氏,即匈奴皇后一样,阏氏不过是单于妻妾之意,大阏氏才是真正的大妻。蛮夷文化同中原迥异,中原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而蛮夷则是多妻多妾制,妻中又有大妻,为最尊者,其余为妻,剩下的妾则如婢女一般。
汉武帝家底那么厚,也能折腾光,而汉宣帝政治外交军事一起来,整出了个汉朝历史上最大的疆域。光动蛮力,用军队,费用大啊。「贞观之治」里太宗送文成走的时候对她说,你抵得上我10个将军。能够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英明的政治家为什么不选择呢。至于说到爱情的自由,那是什么年代啊。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唐公主西域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