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装备过小口径反坦克炮吗

为什么反坦克炮能摧毁坦克或其他装甲目标? 兵器知识文章
为什么反坦克炮能摧毁坦克或其他装甲目标?
内容概要:
1. 》本文编号:31。
2. 俄罗斯2S25“章鱼”自行反坦克炮。
3. PaK一35/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
《兵器知识》企鹅号今天为您带来《为什么反坦克炮能摧毁坦克或其他装甲目标?》本文编号:31
反坦克炮,又称“战车防御炮”(即“反击坦克炮”,英文作Anti-tank gun,德文则称为Panzerabwehrkanone,一般简写为PAK),是指主要用于射击、摧毁坦克或其他装甲目标的火炮。
PaK一35/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
最早的反坦克炮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各国军队都没有专门的反坦克炮,多用步兵野炮临时充当反坦克炮对坦克射击。在1920年代,瑞士研制了世界上第一种反坦克/高射两用炮,口径为二十毫米。
二战中期开始,反坦克炮从只有拖曳式演变为拖曳与自走两类,后者伴随坦克运动,以相近的运动力在战场上摧毁敌人的装甲车辆。前者的例子是纳粹德国的PAK38型50毫米口径战防炮与PAK40型75毫米口径战防炮。后者的例子则有纳粹德国的貂鼠式自行反坦克炮,苏联的SU-85、SU-100等型号,美国的M-10、M-18、M-36等。
另外,Flak 18/36型火炮(即著名的88战防炮)虽然时常被德国陆军用以进行反坦克任务,但它并非战防炮,而是一种高射炮。在其基础上,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设计了PAK43型反坦克炮,其发展型KWK43型作为主炮安装在著名的虎王坦克上。
德制Pak40型75毫米口径反坦克炮
在二战后,反坦克炮的发展分为两方面。过去小口径的反坦克炮与反坦克枪由低或者是无后座力的武器取代,这些武器包含火箭筒、火箭推进榴弹以及无后座力炮。中大口径反坦克炮由反坦克导弹所取代,这些导弹可由步兵携带或者是安装在车辆上操作。
但因为可以发射唯一可较易贯穿间隙装甲和反应装甲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所以对于新一代的坦克攻击效果最佳,但又因其笨重故最后变成由坦克来搭载,即演变成为坦克炮,并把坦克视为最佳的反坦克武器。
俄罗斯2S25“章鱼”自行反坦克炮
反坦克炮也是加农炮的一个分支,特点在于炮口初速高,炮身较为低矮以降低被发现的机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许多国家都有设计与生产专门的反坦克炮给步兵单位使用,各国战防炮几乎全数采用37毫米口径,清一色为纳粹德国PAK35/36的仿制品。随着坦克的装甲厚度逐渐增加,反坦克炮的口径也水涨船高,射击的弹药种类也从单纯的穿甲弹演变出锥型装药与脱壳穿甲弹等设计。 为了提高炮弹初速,增大膛压,追求更高的穿甲能力,二战中多个参战国还设计过数款锥膛反坦克炮,又称口径渐减炮管。此类炮的炮管内径自炮膛至炮口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使用形似APCR(但不相同)的,带有特殊软质金属弹托和硬质弹芯的特种炮弹。击发后,炮弹在炮膛的运动过程中受到身管口径不断缩小的影响,软金属发生变形,整个炮弹逐渐变细,而硬金属弹芯逐渐突出。在这一个过程中,炮弹与炮膛紧密贴合,能够获得极大膛压和初速。不过,由于锥膛炮的寿命较短(身管磨损严重),火炮和弹药造价高昂而未能广泛应用。这应该属于反坦克炮追求穿甲能力的极端例子。
本文「为什么反坦克炮能摧毁坦克或其他装甲目标?」转载自网络,作者兵器知识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QQ邮箱
您可能也感兴趣的6被浏览427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