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魔兽世界对战平台用完了还可以做5次魔兽世界对战平台的任务吗?

影响世界的100次战争 - 政史地 - 隆安教育论坛 - 隆安教育论坛
80 日本侵华战争
82 德国闪击西欧 --------------------------------------------------------------------------------马奇诺防线的崩溃& & 月间,希特勒在灭亡波兰之后,又疯狂地闪击了荷兰、比利时等西欧国家,仅在44天内就使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相继沦亡,英国退守本岛,这在战争史上是罕见的。& & 德国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是从1936年3月进军莱茵非军事区开始的。1936年7月,德国伙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1938年3月,德国又占领了奥地利。9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并于1939年3月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为了解除进攻法、英的后顾之忧并建立进攻苏联的前进基地,德军在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立即将侵略矛头指向波兰。& & 日,德军首先向波兰发起“闪击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波军在德军强大攻势下,虽经1个多月抵抗,还是失败了。德国征服波兰后,即将军队调到西线,准备进攻西欧。& & 日,希特勒为进攻西欧下达了第6号指令,接着陆军总司令部拟制了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实际上是“史里芬计划”的翻版,即通过比利时的中部向法国首都巴黎实施主要突击。日,一名携带西线作战计划的德军军官因其座机在航行中迷失方向而在比利时被迫降,德军的西线作战计划落入法、英手中。& & 德军“A”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斯泰因认为,由于该计划已被敌人截获,如果再执行这一计划,势必难以达成战略突然性。因而建议改向阿登山区实施主要突击。但他的建议遭到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等高级将领的反对,不过希特勒在仔细权衡利弊后,还是认为曼斯泰因的建议有道理。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发布了一道指令,正式采纳了曼斯泰因的建议。作战计划经过修改后将主要进攻方向指向阿登山区,首先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的北部,然后从西、北两个方向进攻法国的巴黎;而在法国马奇诺防线的正面,以佯动进行牵制,待主力攻占巴黎绕至该防线侧背时,再进行前后夹击,围歼该地法军。当德军占领丹麦并在挪威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德军认为进攻西欧的时机基本成熟。到1940年5月初,德军已在从北海到瑞士一线集中和展开了136个师、坦克3000多辆、飞机4500架。德军由“A”集团军群担任主攻,共44个师,配置在亚琛到摩泽尔河一线,其任务是经由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地区,向圣康坦、阿布维尔和英吉利海峡沿岸总方向实施突击,割裂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英、法军;“B”集团军群共28个师,集结在战线北翼荷兰、比利时国境线至亚琛地区,其任务是突破德、荷边境上的防线,占领荷兰全境和比利时北部,然后作为德军的右翼向法国推进:“C”集团军群共17个师,配置在马奇诺防线正面,其任务是进行佯攻,牵制马奇诺防线上的法军;德军预备队共47个师,配置在莱茵河地区。& & 而英、法等国则对当时的战略形势判断失误。法国统治集团认为,德国打败波兰后,可能要继续东进攻打苏联,即使进攻法国也要在四五年之后;英国则指望地面作战由其盟国承担,自己只以海上封锁和战略轰炸来消耗德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国自以为只要严守中立,就能避免卷入战争。& & 因此,这些国家均没有发现德军的战略企图,战前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直到1940年3月12日,盟军的作战计划才最后确定下来。这个代号为“D”的作战计划规定,如果德军向比利时实施主要突击,盟军则以2个法国集团军和1个英国集团军的兵力向比利时机动,在比利时集团军的掩护下,将德军阻止在代尔河一线;如德军向马奇诺防线实施正面进攻,则以1个集团军群进行坚守防御,并以1个集团军群为第二梯队增援;英国在海上担负封锁德国的任务。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英国远征军共有135个师、3000多辆坦克、1300多架飞机,并可利用英伦三岛上的1000多架飞机支援战斗。荷兰的10个师,比利时的22个师都部署在本国东部国境线上。法国和英军共103个师,编为3个集团军群:第一集团军群共51个师,配置在法、比边境和法国北方各省;& & 第二集团军群共25个军,配置在从瑞士到卢森堡的马奇诺防线上;第三集团军群共18个师,配置在瑞士边境的马奇诺防线之后,法军的战略预备队为9个师。& & 日清晨,德军在荷兰海岸至马奇诺防线向盟军展开了全线进攻。3000多架飞机突然袭击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72个机场,一举摧毁了盟军的几百架飞机。同时,德军的“B”集团军群向荷兰和比利时北部展开了进攻,空降兵在其后方着陆,夺占了对方的机场、桥梁、渡口和防御支撑点。在前方和后方同时遭受袭击的情况下,荷兰一下子陷入混乱和惊恐之中。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及其大臣见败局已定,便乘驱逐舰逃往英国。女王临行前授权荷军总司令温克尔将军,“在他认为适当的时机即宣布投降”。5月15日,荷兰宣布投降。& & 在比利时,德军地面部队在空降兵的配合下,于5月11日就攻占了列日防线上的埃本·埃马尔要塞,5月17日,占领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卢森堡,当德军“A”集团军群向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地区实施主要突击时,只有30万人的卢森堡不战而降。5月14日,德军的坦克师和摩托化师编成的第一梯队通过阿登山地区后,在法军第二和第九集团军接合部色当地区强渡马斯河,并重创盟军。德军占领色当后,以每昼夜20至40公里的速度向西挺进,于5月20日占领阿布维尔。5月21日,德军快速部队到达英吉利海峡,分割了英法联军的战略正面,并以荷、比两国作为空军和潜艇基地,封锁了加来海峡,阻止英军增援。英法联军约40个师被包围在比、法边境的敦刻尔克地区。5月23日,布伦陷落,27日加来被占,盟军在海边陷入重围。退守在敦刻尔克的盟军,三面受敌,一面濒海,处境极为危急。然而就在这危在旦夕之际,希特勒却下令其坦克部队停止追击。西方分析家认为这可能是希特勒想保存坦克部队的实力,以便南下进攻法国,进而迫使英国言和。不过,希特勒这一命令,却给盟军一个喘息的机会。5月26日,英国海军开始执行从敦刻尔克撤退的“发电机计划”。被西方称之为“战争史上一大奇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盟军虽然遭受重大损失,但总算保存了有生力量,其中绝大部分后来成了反攻的骨干力量。& & 德军占领法国北部后,为了不让在5月底退至松姆河、瓦兹河、埃纳河一线的法军设防固守,便立即向巴黎和法国内地发起进攻。6月3日和4日,德军先以大量航空兵袭击法国各机场和重要目标,摧毁了法军飞机900多架,夺取了制空权。接着,在180公里的正面上,德军以“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分两路发起进攻,很快攻破了马奇诺防线,使法国于6月22日被迫签署了停战协定。& & 德军对西欧的作战只用了44天,使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相继沦亡,英国退守本岛,其“闪击战”获得成功。& & 德军闪击西欧之所以得逞,主要是因为:一是竭力进行战略欺骗和伪装,隐蔽战争企图,达到了战略突然性。在战前,希特勒一再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保证,德国将尊重他们的中立,不会向他们发起进攻。当德国进攻西欧的作战计划落到比利时手中时,比王仍未抛弃以中立求和平的幻想。希特勒还一再声称,德国对法国没有任何要求,德国不愿与法国打仗,德国和英国可以实现“体面的和平”等,从而使英、法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没有察觉德国的战略企图,延误了战争准备的时机。二是及时修改作战计划,主要突击方向选择得当,确保了首次突击的胜利。当作战计划落入盟军手中后,德国及时修改了作战计划,改变了主要突击方向。为了隐蔽主突方向,德军还采取了一系列伪装措施。如制造假情报,散布“史里芬计划”的作战思想具有永恒的意义;担任第一梯队进攻的师配置在远离国境线的位置,直到进攻前夕才进至出发阵地等。所以战争一开始,德军就迅速突破了对方的防御,达到了首次突击的目的。三是集中使用航空兵、空降兵,充分发挥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速闪击作用。德军的空军在夺取制空权后,就使盟军失去了行动的自由,盟军防御能力大为削弱。德军的坦克部队在航空兵的支援下,集中使用于主要突击方向上,行动十分迅速,使墨守成规的盟军惊慌失措,迅速溃败。& & 英、法等国的惨败,教训是极为深刻的。特别是法国,在当时曾被称为“欧洲最大的陆军强国”,竟在短短的6个星期内灭亡,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和平主义”思想严重,战备不足。法国国内普遍存在一种厌战情绪,贪恋和平生活,法国统治集团战前推行“绥靖政策”,没有做好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准备。而且,法国人自恃马奇诺防线坚不可摧,因而在战争动员、国防生产、部队训练等方面没有充分的应战准备,战斗力比较低。二是不能适应德国“闪击战”的特点,军事理论落后。法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中得出结论,只要坚持堡垒阵地和步兵火器相结合,法军就能取得胜利。他们设想,新的战争还会像1918年西战场那样开始,德国以步兵为主进攻,从坚固筑垒地域突破,慢慢推进,而法军依托马奇诺防线进行持久战争。在这一理论和思想指导下,法军的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防御阵地上,机动兵力很少。当希特勒对法军闪击时,法军的防线很快被突破,而且法军难以组织有力的反击。三是对德军主要突击方向判断错误,战略指挥严重失误。法军在拟制作战计划时没有想到德军会改向阿登山地区实施主要突击,也没有根据已变化的情况及时修正自己的作战计划,而只是仓促应付,最终铸成了法国难以挽救的败局。&
81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决定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大搏斗& & 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首先揭开这次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日,盘踞在中国沈阳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西南郊芦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战争分五个阶段。& & 战争第一阶段(日至日),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联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于波兰几乎没有战争准备,双方实力又极为悬殊,波兰很快就被德军占领,国家灭亡。9月17日,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9月28日,德苏签订了“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在波兰的占领地区。& & 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战前外交方针,企图将德国侵略祸水引向苏联。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间歇,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各国。& & 日,法西斯德军兵团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领土。同时,开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所谓“第五纵队”)的协助下,法西斯德军在挪威的战斗行动经两个月便以占领全境而告结束。& &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早在结束挪威战役之前,就已着手实施“黄色计划”,这计划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进攻于日拂晓开始,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比军、英国远征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军投降。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 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8月,意军侵占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苏丹各一部,9月中,又从利比亚侵入埃及,企图进逼苏伊士。希腊军队打破了意军由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展进攻的企图。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损失。1941年初,德军组成一个“非洲军”,由隆美尔将军指挥开到北非。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 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战役)。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 德在侵英的同时,注意力已转向东方。与进犯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强。法西斯德国在准备侵苏战争过程中,先后入侵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占了克里特岛。& &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手未能联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系。到战争第一阶段末,几乎全部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沦为附庸,其经济和资源被用于准备侵苏战争。& & 战争第二阶段(日至日),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头几个月里德军侵占了大片俄国领土。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年间的冬季总攻的结果,使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 & 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年)。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香港、缅甸、马来西亚连同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重要岛屿及其他地区。重创英、美、荷联合舰队,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军事基地。从1942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舰队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和中途岛海战(6月)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 战争第三阶段(日至日),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敌军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增加到36个。& &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也有提高。盟军统帅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统一指挥下,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表现了相当大的积极性。日,美英军(13个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并攻占该岛,9月初又派登陆兵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均未遭意军重大抵抗。英美军在意大利的进攻,适逢墨索里尼制度由于以意共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而陷于严重危机。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奥元帅成为新政府首脑,于9月3日与美、英签订了停战协定。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 战争第四阶段(日至日),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芬兰政府于1944年9月19日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日对德宣战。由于进行了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获得解放。苏军以及波兰第一集团军部队7月下旬解放波兰。1944年中,摩尔达维亚全境、罗马尼亚大部获得解放。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也对德宣战。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装起义爆发。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部队在苏军参加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地区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了解放。苏军援助了挪威人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地区。& &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4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碎了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领土。强攻夺取了柯尼斯堡,消灭了敌军泽姆兰德集团。4月上半月,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重兵集团相继被歼,但泽至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获得解放。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行动和解决战后欧洲安排问题,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4月初,盟军在鲁尔合围法西斯德军约20个师。西线德军实际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军进抵易北河,占领了埃尔富特、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部。英军进抵什未林、吕贝克、汉堡。5月2日,驻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4月16日,苏军3个方面军发动了规模巨大而极其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在这一战役中遭到围歼。& & 柏林被攻克后,西线出现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杀(4月30日)后拼凑的邓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对苏作战的情况下与美、英缔结局部投降协定。5月8日午夜,凯特尔元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军占领的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书。苏联元帅朱可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 战争第五阶段(日至9月2日),年间,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1945年5月,在发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结于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关东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均获得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 & 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空军、国土防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这些对战后各国的军事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
83 日本奇袭珍珠港 --------------------------------------------------------------------------------战术上成功,战略上失败& & 日,日本出动以6艘航空母舰为主体的特混舰队,远离日本本土南下,秘密航行4000多海里,对美国在太平洋的最大海军基地——珍珠港,采取了一次规模巨大的突击行动。这次奇袭,使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了惨重损失,半年之内不能作战,从而成为现代世界战争史上突然袭击的又一成功战例。& & 日本制造全面侵华战争的芦沟桥事变后,在很短时间内占领了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妄图把中国大陆作为北进苏联南下东南亚及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基地,以便实现其“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但由于中国军民奋力抗战,使日本侵略军深陷于中日长期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同时北进苏联的两次作战行动又受挫,日本深感同时实行“北进”、“南进”计划力不从心。于是,日本决定利用英法忙于欧洲战事而顾不上在亚洲的利益的有利时机,转而采取南攻北守的方针。日苏德战争的爆发,解除了日本南进的后顾之忧。日本大本营于7月初召开御前会议,分析了形势,制定了计划,决心在年初侵占法属印度支那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在东南亚的进攻行动,同时发动太平洋战争。& & 由于日本南下进攻行动直接威胁到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和特权,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经济制裁措施。如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实行全面石油禁运等,这样,日美矛盾就日益尖锐起来。美国为了保卫其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既得利益,以珍珠港为主要基地和活动中心,组建了一支上百艘的庞大舰队。& & 珍珠港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南部,是太平洋上交通的总枢纽,素有“太平洋心脏”之称。这里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最大海军基地,它与关岛、马尼拉湾呈锥子形,指向西太平洋,成为日本南进行动的主要障碍。& & 早在1941年初,当日美矛盾重重的时候,日本海军就提出了奇袭珍珠港的设想。8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大将具体制定了代号为“Z”的奇袭珍珠港的作战计划,并于10月得到日本大本营的正式批准。这个计划的中心环节就是从空中进行奇袭,猛烈攻击美太平洋舰队的主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规定以6艘航空母舰为骨干,组成一支由300多架飞机、30多艘战舰编成的突击舰队。该舰队在开战前秘密接近夏威夷群岛,在到达瓦胡岛以北200海里处时展开,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分两批,对停泊在珍珠港内的美舰及岛上飞机实施攻击。& & 日本为了保证这次奇袭行动的成功,进行了充分而周密的准备。在军事上,反复进行图上作业和沙盘演练,还在佐伯湾以战列舰为目标进行了2次攻击预演;加强保密措施,严格限制作战计划、命令等文件的传阅范围,控制参战官兵的书信往来;以假乱真,突击舰队保持无线电静默,其他在日本内海的舰船和飞机却频繁进行无线电联络,还组织大批水兵到东京游览;指令日本驻夏威夷总领事要利用武官、领事、日侨及各种侦察工具,从地面、空中、海上、水下对瓦胡岛特别是珍珠港基地进行侦察活动;在中国东北边境地区集结关东军70多万人,搞了一次准备北进的军事演习。在政治外交上,日本近卫首相亲自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建议举行和谈,并任命与罗斯福素有交情的海军上将野村为日本驻美大使;东条英机上台后也玩弄和谈骗局,表示要消除双方的敌意,阻止欧战蔓延远东。这些措施为日军奇袭珍珠港创造了有利条件,使美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 奇袭珍珠港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后,11月23日,根据山本五十六的命令,担负奇袭任务的南云特混舰队诡秘地在千岛群岛南端择捉岛的单冠湾集结,并做好了出发前的最后准备。26日晨,南云特混舰队在3艘潜艇的引导下,悄悄消失在波涛汹涌的北太平洋上,从而揭开了奇袭珍珠港作战行动的序幕。& & 南云特混舰队沿着阿留申群岛和中途岛之间的航线,经过12天的秘密航行,于12月8日晨抵达瓦胡岛以北230海里的海域。8时整,由渊田美津雄率领的第一批183架飞机到达珍珠港上空。当时,由于是星期天,美国太平洋舰队除航空母舰出港外,其他舰船像往常一样整齐地停泊在港湾内,飞机一架挨着一架地排列在瓦胡岛的几个机场上,大部分官兵离开了战斗岗位,整个珍珠港基地呈现出一派假日的景象。就在这个时候,炸弹像倾盆大雨般泻落下来,霎时间,火光冲天,水柱四起,浓烟滚滚,爆炸声震耳欲聋。不到1小时,美军的数百架飞机几乎全部被击毁,大量舰船被击沉和炸伤。日军第一批机群顺利完成首次攻击任务安然返航后,第二批攻击机群又飞临珍珠港上空。168架飞机对机场和舰船轮番轰炸,疯狂扫射。与此同时,潜入珍珠港内的日本小型潜艇施放水雷,发射鱼雷,攻击美舰,封锁港口。这次攻击持续到9时30分,进一步扩大美军的损失。在历时仅约100分钟的奇袭过程中,日军共投炸弹100多吨,发射鱼雷约50枚,以损失29架飞机的轻微代价,击沉击伤美舰船40多艘,炸毁或击落美机300架,毙伤美官兵4500多人,使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毁灭性打击。日军成功奇袭珍珠港后2小时,日本政府才向美国正式宣战。& & 日本奇袭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接着又有20多个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德、意对美宣战。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了。& & 日本在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同时,还出动大批军队向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岛屿大举进攻。开战后头5个月,美、英、法、荷四国在这一地区的殖民地、岛屿和军事基地,几乎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 日本奇袭珍珠港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日本本身在军事上进行充分准备、精心计划、严密组织和在政治外交上进行欺诈外,与美国政府长期实行绥靖政策,战略判断失误,临战麻痹大意,战备工作懈怠是密切相联的。战前,美军曾多次截获有关日军准备袭击珍珠港的情报,但领导人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自恃兵力强大而盲目乐观,认为日本不敢冒犯美国。美国在战略判断上出现这种偏差,思想根源在于想坐收渔利,搞“远东慕尼黑”阴谋。二战爆发后,美国趁机大做军火生意,大发战争横财;竭力逃避战争,明里暗里姑息日本,并以牺牲中国和解除经济制裁为诱饵和解与日本的紧张关系,一厢情愿地指望日本向北进攻苏联。正是因为如此,美军上下思想懈怠,丧失警惕,无所防范,终落个舰队沉没珍珠港之厄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忧伤地说:要牢记珍珠港事件!这虽为时已晚,无法挽回可以避免的损失,但给后世军事家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历史教训。& & 日本经过长期周密准备,取得了奇袭珍珠港及太平洋战争初期的重大军事胜利,初步实现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但从战略上看,扩大战争对日本这一岛国并不十分有利。战线拉长,兵力分散,兵员枯竭,保障困难,树敌太多。& & 被侵占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战,这就极大地牵制和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为美、英在太平洋上组织力量进行反攻创造有利的条件和态势。&
84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 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会战是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并粉碎该方向上的德军集团而进行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从日开始,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按苏军作战性质,会战分为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两个阶段。& &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顿河大弯曲部以东的60公里处,是苏联欧洲部分东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水陆交通枢纽、欧亚两洲的咽喉,也是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在军事上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斯大林格勒会战是在顿河西岸的辽阔草原到伏尔加陡峭河岸之间的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的。& & 日拂晓,法西斯德军及仆从军不宣而战,背信弃义地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入侵苏联国境。德军沿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三个方向大举进攻。苏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防御作战。经1941年夏、秋战局,德军的进攻基本上被阻止在列宁格勒、莫斯科和罗斯托夫一线。在1941年至1942年的冬季战局中,苏军的主要任务是消除德军对莫斯科、列宁格勒和高加索的威胁。12月初,苏军在莫斯科城下开始反攻,消除了德军对莫斯科的直接威胁。德军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被迫放弃全面进攻计划。德军统帅部趁欧洲尚未开辟第二战场之机,继续增强苏德战场上的德军兵力,并于1942年夏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迅速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然后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湾。在夏季战局中苏军失利,7月中,德军进抵顿河大弯曲部,威逼伏尔加河和高加索地区,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形成了复杂局势。针对德军企图,苏军最高统帅部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7月17日开始了斯大林格勒会战。& & 苏军先后在通往斯大林格勒的接近地和斯大林格勒市及其以南实施了两次防御作战,共持续了125天。& &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基本力量集中于顿河大弯曲部,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防御德军沿最近道路突向斯大林格勒。& & 从7月17日起,苏军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与德军第六集团军进行激烈战斗,开始了方面军主要防御地带的争夺。德军企图对顿河大弯曲部分的苏军两翼实施突击并将其合围,从西面突向斯大林格勒。苏军的顽强防御和反突击打破了德军的企图,并迟滞了德军的进攻。至8月10日前,该部苏军退到顿河东岸,在斯大林格勒外层防御围廓,阻止了德军前进。在斯大林格勒的西南方向,德军坦克第四集团军也实施了突击,但遭到苏军的顽强抵抗,被迫暂时转入防御,至8月17日前,也被阻止于外层防御围廓南部地区。为便于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分成斯大林格勒和东南两个方面军。& & 8月19日起,德军再次发起进攻,从西面和西南面同时实施向心突击,力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并出动几千架次的飞机对城市进行了密集的轰炸。德军一部分兵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逼近伏尔加河畔,企图从北面沿伏尔加河实施突击夺取该市。撤到西北方向上的苏军部队由北向南实施了反突击,将该部分德军阻止于西北郊区。苏军最高统帅部又从其战略预备队调集两个集团军,会同斯大林格勒地域苏军的一部分兵力再次对进到伏尔加河畔之德军实施了一连串的突击,这就迫使德军第六集团军的大部兵力调向北面,大大削弱了其对斯大林格勒的突击力,在9月13日前该部德军被阻击在内层围廓之外。在斯大林格勒南面的接近地,德军坦克第四集团军与苏军进行了激战,德军突破了防御,对苏军第六十四、第六十二集团军后方构成了威胁。这两个集团军奉命撤至内层防御围廓。这里的激战一直持续到9月12日。至此,德军统帅部以第六集团军和坦克第四集团军同时出击,从行进间夺取斯大林格勒的计划破产了。& & 当德军从西面和西南面逼临城区时,固守斯大林格勒的苏军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从9月13日到26日,德军向市中心的第六十二集团军各兵团反复发动冲击,第六十二集团军与第六十四集团军的联系被切断。27日德军又发动了第二次强攻,开始了争夺红十月村的战斗和巷战。28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顿河方面军,东南方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10月中旬,德军第三次企084《影响世界的100次战争》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向拖拉机厂、街垒工厂和红十月工厂实施了突击。德军攻占了拖拉机厂并在2.5公里宽的地段上抵近伏尔加河畔。苏军第六十二集团军的处境极端复杂起来。固守每条街、每幢房屋、每寸土地的战斗展开了。此时顿河方面军为了援助斯大林格勒保卫者,在该市以北实施了连续反突击,第六十四集团军由南向德军进攻部队的翼侧实施了反突击。顿河方面军和第六十四集团军的反突击减轻了第六十二集团军所受的压力。11月11日,当苏军已充分做好反攻准备时,德军虽已突入市中七个区中的六个区,但最后一次强攻,仍未能占领整个城市。通过斯大林格勒接近地和市区的激战,德军的进攻力已消耗殆尽。& & 苏军最高统帅部在防御战役过程中就制定了斯大林格勒反攻计划。战役由西南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共同实施。粉碎斯大林格勒地区之德军的战略性进攻战役由三个阶段组成:合围德军集团;发展进攻和粉碎德军解救被围集团的企图;歼灭被围德军集团。11月19日,经过猛烈的炮火准备,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发起了进攻,揭开了反攻的序幕。次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开始进攻。经过两天战斗,苏军各方面军都突破了德军防御,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得到了向战役纵深发展进攻的机会。23日,西南方面军坦克第四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机械化第四军在苏维埃农社会合,封闭了在顿河和伏尔加河中间地区对德军第六集团军及坦克第四集团军一部共33万人的合围圈。继而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一边逐步压缩包围圈,同时建立了合围的对外正面工事,以保障顺利地肃清被围之敌。& & 德军统帅部为了给被围德军解围,建立了“顿河”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司令官原打算在托尔莫辛和科捷利尼科沃建立两个突击集团以解救被围德军。但预感到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要灭亡的希特勒,催促司令官不等部队全部集中完毕就发起进攻,于是科捷利尼科沃德军集团沿通往斯大林格勒的铁路于12月12日向苏军发起进攻,但进展缓慢,随后被迫转入防御。24日,苏军对德军科捷利尼科沃集团发起坚决进攻并粉碎了该集团。16日,西南方面军和配属部队发起了进攻,粉碎了顿河中游地域的德军并进到德军托尔莫辛集团的后方。德军统帅部为制止西南方面军的迅猛突破,被迫耗尽了用于进攻斯大林格勒的预备队。这一进攻迫使德军最高统帅部最后放弃了解救被包围于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的企图。& & 1943年1月初,压缩在包围圈中的德军态势急剧恶化,已经没有任何解决的希望。为了停止流电,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顿河方面军领导人向德军第六集团军发出最后通牒,要德军根据惯例条件投降,但遭到德军拒绝。10日,顿河方面军开始了旨在分割并各个消灭被围德军的进攻,德军被分割成两部分。31日德军南集群被消灭,以第六集团军司令为首的残部投降。2月2日德军北集群残部投降,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苏军消灭了德军在苏德战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约150万人。由德军及仆从军所组成的最大军队集团彻底遭到覆灭。& & 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取得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意义。这次胜利,对争得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结果,使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同时它鼓舞了各国人民同法西斯占领者进行更加坚决的斗争。&
85 诺曼底登陆战 --------------------------------------------------------------------------------大规模战略性登陆作战的代表作& &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联军在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半岛对德军实施的一次大规模登陆战役。日开始登陆,7月24日建立登陆场。7月25日开始转入陆上进攻,8月25日占领巴黎及塞纳河沿线。& & 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胜利,对于美英联军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 1943年1月,美英卡萨布兰卡最高级军事会议,决定在法国北部实施登陆战役,开辟第二战场。当时,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开始转入反攻;日军在太平洋战区遭到了挫败;德军隆美尔军团在北非也受到了严重打击。因此,整个世界战局对美英联军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极为有利。但是,美英联军除组成联合参谋部进行战役的计划外,对战役的组织准备从未采取积极行动。& & 1944年初,德军在东线开始全线溃退,苏军的反攻矛头已指向柏林。这时美英才指定艾森豪威尔为战役最高司令官,具体组织登陆战役。因此,登陆战役的实际组织准备时间约为6个月。& & 美英联军参战兵力为:陆军第二十一集团军群,辖:美第一、英第二和加拿大第一等3个集团军。另有美第三集团军,登陆后与美第一集团军合编为第十二集团军群。共计39个师、10个装甲旅、10个突击队(陆战队)。海军由东部和西部两个直接护航舰队编成,共计大小舰只5000余艘。另有商船2000余艘。空军有美第八、第九集团军,英第二集团军,共计各型飞机12837架。& & 德军参战兵力为:陆军B集团军群43个师。另有G集团军群17个师分布在法国南部和西南部地区。海军西线有各种舰只300余艘以及辅助船只60余艘。空军第三集团军,飞机约500架。& & 美英联军登陆作战的任务是:在奥纳河口至康坦丁半岛的奎纳维尔96公里正面上突击上陆。突破后,首先在沙堡、克恩、巴犹、奎纳维尔等地域建立统一的登陆场。尔后向纵深发展,取瑟堡和布列塔尼半岛各海港,并在克恩东侧建立飞机场网,为发展大规模的陆上进攻战役创造有利条件。& & 德军在东线遭到空前惨败,寄一线希望于西线。德军统帅部认为,美英军在西线的登陆,可能迫使德军崩溃,但也可能是使德军转败为胜的绝好时机。如能将登陆部队一举歼灭,那么,不仅美英军在今后很长的时期内难以发起另一次登陆战役,且使德军有可能从西线抽调50个师到东线去抗击苏军进攻。据此,德军企图在敌人掌握绝对制空权、制海权的条件下,迅速集中一切可能使用的兵力兵器于敌人可能登陆的主要方向,以便在敌军一开始登陆,就立即发起决定性的反击,一举歼敌于水际滩头。& & 整个登陆战役经历了突击上陆(着陆)、巩固与扩大登陆场、纵深作战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突击上陆& & 日,联军登陆部队第一梯队完成上船准备。3日拂晓,各突击输送大队自各港口启航,至怀特岛南侧海域会合,编成突击舰队,待命向登陆地区开进。4日晨,因天气不断恶化,最高战役司令官宣布突击上陆日期由原定的5日推迟24小时,并召回已出海的舰队。& & 5日晨,天气仍未好转,但为避免因一再推迟而丧失战术上的突然性和影响军队士气,最后决定登陆部队在6月6日不利的天气条件下突击上陆。各突击舰队再度在怀特岛南侧海域集中,于中午12时,开始向预定目标地区开进。扫雷舰队在突击舰队之前航行,开辟了10条航道。在整个航渡过程中,水面舰队不间断地得到战斗机群的掩护。& & 6日晨,美空降兵第八十二师和第一○一师突击梯队3个团分别在圣曼·伊格利斯地域之卡伦坦—瑟堡公路两侧和圣马丁·特代拉维尔、圣马利·杜蒙、圣高姆·杜蒙地域开始着陆。英突降兵第六师先遣突击支队分乘6架滑翔机在皮诺维尔附近地域降落。& & 5日至6日夜间,各突击舰队在塞纳河湾距登陆海滩20—21公里的换乘海域展开,并于6日晨开始换乘。& & 当突击输送舰队展开并换乘时,英空军轰炸机1136架,开始轮番轰炸登陆地区的德军10个炮兵阵地。美空军第八、第九集团军的轰炸航空兵集中以1500余架轰炸机,分批对德军海岸炮兵阵地和海岸防御设施进行最后的航空火力准备。& & 登陆兵上陆之前,海上舰艇对上陆地区进行了舰炮火力准备。& & 6日6时30分,美第七军步兵第四师第一梯队,在“犹旦”海滩2公里宽的正面上突击上陆。该地段德军防御薄弱,上陆顺利,并初步建立了团的登陆场。当日,该师3个团全部上陆完毕,并与空降一○一师取得了联系,巩固了正面4公里,纵深9公里的登陆场。美第五军于6时34分,在“奥玛哈”海滩突击上陆。上陆后,遇到了德军步兵第三五二师较大兵力的顽强抵抗,致使伤亡惨重,并被阻于海滩上,数小时内未获进展。各师的预备队遂提前上陆,与德军展开了激烈战斗,最后,于当日夺占了纵深1.6公里的立足点,在维叶维尔、考勤维尔之线转入防御,英军第一梯队也于6日建立了师登陆场。& & 联军经过6天的激战,初步在80公里的正面上,建立了纵深约10—15公里的滩头阵地,并同时输送了32.6万名士兵,5.4万辆车和10.4万吨物资上陆。& & 6月6日,联军在诺曼底海岸登陆,完全出乎德军的意外,对德军指挥和行动造成了极大混乱。德军未能及时向装甲预备队下达向登陆场开进的命令,预备队开进时又受到联军空军阻挠,丧失了有利时机,组织不起来强有力的反击。至6月12日,诺曼底德军认为已无力夺回被占领的海滩阵地,恢复原态势时,就全面转入防御,限制联军扩大登陆场,以等待更多的预备队反突击。& & 6月6日至12日,德军调来了7个师,加上原来在登陆场的5个师,共有12个师,比联军预先估计的还少8个师。& & 在这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德军之所以迟迟未能调主力至诺曼底地区实施抗登陆作战,其主要原因是未能真正判明联军的作战意图,也未能正确判明联军登陆作战的主要方向。& & 第二阶段:巩固与扩大登陆场& & 联军的意图是:拦腰切断康坦丁半岛,阻止德军向瑟堡增援,尔后集中主力夺取瑟堡坚守卡朗汤,击退德军可能的反扑;夺取冈城,进一步扩大登陆场。& & 6月12日,美第七军从圣曼伊格利斯地域向西发起进攻,并于17日前出到德律特海峡沿岸。尔后该军以部分兵力向南面,而以其余兵力向北发展进攻,于22日前出到瑟堡港区和市区的防御外廓。23日,占领了瑟堡东侧8公里处的德军飞机场及其附近的制高点。27日美军攻占了瑟堡,6月底肃清了康坦丁半岛的德军残部。& & 6月26日,英、加军向劳雷地区的德军发动了进攻,以迂回冈城。并迅速占领了劳雷和奥登河上两个桥头阵地。德军被迫将准备实施反突击的四个装甲师投入战斗,阻止了英、加军的攻势。& & 以后,美第一集团军继续扩大登陆场,向南推进了10—15公里,并占领了交通枢纽圣罗。英第二集团军这时主要是集中力量攻打冈城。7月8日,英军以三个步兵师和三个装甲旅的兵力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向冈城发起进攻,至9日,占领了该城的西北部。7月18日,英、加军以四个步兵师和三个装甲师的兵力,在冈城以东展开了新的进攻。经三天激战,向南推进了10公里,完全占领冈城。& & 从6月6日到7月24日,联军完成了诺曼底登陆场的建立,占领了正面宽100公里,纵深30至40公里的登陆场,基本上保障了为尔后展开陆上进攻而集聚兵力与物资的需要,已具备了向德国西北部大举进攻的条件。& & 第三阶段:纵深作战& & 到7月底,联军在诺曼底登陆场已集中了四个集团军共39个师。联军计划,英、加军队在冈城西南牵制德军,而美军则在圣罗城以西地区向南实施主要突击,并向阿夫朗含和勒恩发展进攻,占领布里塔尼半岛。尔后,回师东进,经勒芒、阿朗松,将德军驱向塞纳河,占领德国西北部。& & 美第一集团军第七军在长达8公里的地段上突破了德军防御,并向南推进了60公里。7月31日,前出到西冷河地区。& & 8月1日,美第三集团军在这一地区投入交战。此时,联军编成了两个集团军群,即:美军一、三集团军编成第十二集团军群,英第一集团军、加第一集团军编成第二十一集团军群。& & 当美第三集团军向南发展时,德军已得到由加莱方向调来的步兵师的加强,抽出了四个装甲师,于8月6日自维尔、莫日丹向艾弗兰齐斯发动反突击,企图切断美第三集团军补给线,遭到美军的抵抗,迫使德军放弃了反突击。美第三集团军第15军根据改变了的计划发展进攻,8月6日攻占拉伐耳城,9日占领勒芒,从而使德军第七集团军的左翼和后方受到威胁。与此同时,第八军也攻占了除圣马洛、布勒斯特等港口以外的整个布里塔尼半岛。英第二集团军、加第一集团军于8月6日占领平松山,威胁德军右翼。此时,联军仍决定将德军合围在法累兹城以西地域。美军第十五军从勒芒发起进攻,于13日占领了阿尔让汤;加第二军向法累兹方向进攻,进展迟缓,未能在同一时间与美军第十五军合围。位于合围圈内的德军,大部跳出联军的合围圈,向塞纳河方向退却。至8月19日,联军完成对法累兹的合围,在合围圈内歼灭德军6万余人。& & 歼灭法累兹德军后,联军各集团军即向塞纳河方向追击。& & 8月25日占领巴黎。联军经过一个月(7月25日—8月25日)作战,基本占领了德国的整个西北部。& & 整个登陆战役,美英联军是在掌握绝对制空、制海权的条件下实施的。美英联军投入地面部队约150万人。在登陆兵突击上陆前4—5小时,美英联军使用了三个空降师在诺曼底纵深空降,开创了大规模空降的先例。此次战役美、英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4万人。& & 诺曼底登陆战役,对美英联军在西欧展开大规模进攻,加速纳粹德国的崩溃以及决定欧洲战后形势,起了重大作用;为组织和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86 莱特湾大海战 --------------------------------------------------------------------------------“神风队”绝望的挣扎& & 莱特湾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在菲律宾东部莱特湾及其附近海域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海上作战。& &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太平洋战场的军事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美军连续不断的打击下,日本在太平洋上苦心经营的外防御圈已经土崩瓦解。马里亚纳海战,日军惨败。美军接连攻克了塞班岛、提尼安岛和关岛,使日本的内防御圈中的关键链条被砸碎,从而进一步改变了美日双方的战略态势,美军已经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日本人在太平洋上的防御已岌岌可危。由于马里亚纳群岛的失守,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就连最顽固的战争狂也开始对前途产生了动摇。1944年7月18日,东条政府垮台。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的末日即将来临。& & 但日本军国主义者并不甘心就此灭亡。日本的战争机器尚未遭到致命的打击,海军和陆军还具有一定的实力。犹如输红了眼的赌徒,日本一意孤行,顽固地推行战争政策,困兽犹斗。日本大本营重新调整了战略部署,以期血战到底。当时,对于日本的安全来说,要想保卫日本本土,就必须首先固守菲律宾、台湾和琉球群岛,否则日本本土的防卫将失去最后的屏障。为此,日,日本大本营发布了称为“捷号”作战的防御计划,该项计划包含四种作战方案:保卫菲律宾为“捷一号”作战方案;保卫台湾、琉球群岛和日本本土南部为“捷二号”作战方案;保卫日本本土中部为“捷三号”作战方案;保卫日本本土北部为“捷四号”作战方案。1944年8月初,日本大本营又进一步明确了“捷一号”作战计划。计划包括陆海行动两个部分,其中海上军事行动是关键。日本动用三支舰队参加海上行动。第一支是暂泊日本内海的小泽将军指挥下的第三舰队,拥有轻重型航空母舰4艘,另有2艘“战列航空母舰”,2艘重巡洋舰,21艘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第二支是暂泊新加坡附近林加锚地的栗田将军的第二舰队,这是作战计划中的主力舰队,共拥有7艘战列舰,11艘重巡洋舰,22艘轻巡洋舰;第三支是志摩清英的第五舰队,由3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组成。此外,由大西·福留繁指挥的岸基飞机也将配合栗田舰队作战。& & 1944年7月末,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赴珍珠港召见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两位将军,确定尽快发动菲律宾战役。并为此制定了收复菲律宾的作战计划。计划预定菲律宾战役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美军首先攻占菲律宾外围的哈马赫拉岛、摩罗素岛、帛琉群岛、雅浦岛、塔劳群岛,然后占领棉兰老岛,并在岛上修筑海空军前进基地。在此之后,再实施战役第二阶段,对菲律宾群岛发动总攻。1944年8月,在加罗林群岛战役中,美机袭击了菲律宾沿海,发现日军防卫十分空虚,于是,美军决定跳过战役第一阶段,直接对菲律宾实施登陆作战。& & 日,美军先头部队首先攻占了菲律宾东部莱特湾。为了支援、掩护后续主力部队登陆,美军把中太平洋战区的第三舰队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的第七舰队全部集中到了菲律宾东部海域,总兵力达12艘航空母舰,18艘护航航空母舰,12艘战列舰,20艘巡洋舰和104艘驱逐舰,仅舰载飞机就有1280余架。美军自恃兵力雄厚,根本没有考虑对参战兵力实施集中统一的指挥,也没有建立统一的指挥部,第三舰队和第七舰队仍分属中太平洋战区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统辖。& & 美军先头部队在莱特湾小岛登陆后,日军大本营针对美军选择莱特湾作为登陆点,对各舰队的任务进行了具体详细的规定:小泽舰队南下,在吕宋以北海面充当诱饵,引诱美舰队远离登陆部队和舰只,为主力舰队制造战机;栗田舰队主力北上,取道圣贝纳迪诺海峡,一旦美主力舰队离开莱特湾,便趁机长驱直入美军登陆滩头,扫荡美登陆舰只和部队;& & 志摩的第五舰队也南下助战,取道苏里高海峡,与栗田舰队形成钳形攻击,直取莱特湾。10月下旬,日本各支舰队按照计划同时向莱特湾进发。& & 日军的作战行动刚开始就受到挫折。10月23日拂晓,栗田率领的主力舰队在驶抵锡布延海之前,竟意外地遭到美两艘潜艇的攻击。两艘重巡洋舰被击沉,一艘重巡洋舰严重受损,只好在两艘驱逐舰的护航下返回文莱。被击沉的两艘重巡洋舰中,有一艘竟是栗田将军的旗舰。出师不利,预示着日军此役必遭厄运。& & 10月24日上午,美军侦察机在锡布延海上空发现了正在海上航行的栗田舰队。美舰载机旋即对之进行了5批轰炸。& & 下午3时许,栗田舰队的战列舰均中弹负伤。一艘重巡洋舰丧失作战能力,一艘超级战列舰被击沉。遭此打击,栗田舰队只有改变航向,向后撤退。& & 日军栗田舰队从锡布延海上撤走后,中部战线暂时平静下来,而南方战线又爆发了苏里高海战。苏里高海峡是连接莱特湾和保和海的通道,长30海里,宽10海里。海峡内水流湍急,漩涡翻滚,两岸险峰陡峭,危壁兀立。美军在此埋伏了重兵。6艘战列舰、33艘巡洋舰和驱逐舰、39条鱼雷快艇正严阵以待。10月25日凌晨2时,日军主力舰队所属的西村舰队盲目大胆地驶入苏里高海峡,残酷的夜战瞬间爆发。美军的30余艘鱼雷快艇对日舰队两边夹击,日驱逐舰2沉1伤。西村毫不畏惧,率领剩余舰只顽强北进。凌晨3时38分,西村的旗舰被鱼雷击中,西村及旗舰上的全体官兵沉没于漆黑的苏里高海峡。日舰群龙无首,乱作一团。慌乱中,日舰又被美军击沉一艘。西村舰队仅剩下受重创的一艘战列舰及两艘驱逐舰得以乘乱逃跑。& & 在西村舰队后面跟进的志摩舰队,于西村死后1小时进入苏里高海峡。将近凌晨5时,志摩发现了美舰队以及受伤逃跑的日舰。美舰首先下手,日一巡洋舰受伤。志摩一见形势不妙,急命各舰转舵,一边发射鱼雷,一边仓皇撤离。志摩旗舰慌不择路,与一受伤日舰相撞受损。经此一战,日军从南部偷袭莱特湾的计划宣告破产。苏里高海战中,西村舰队沉2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志摩舰队伤2艘巡洋舰,日军死亡5000余人,美军仅沉1艘快艇,伤几艘驱逐舰,阵亡41人。& & 与南部编队日军的惨败相反,小泽将军指挥的北部编队却按照预先的计划,于24日下午5时左右,吸引了美主力舰队上钩,从而解除了中部栗田舰队面临的被围歼的危险。小泽舰队共有大型航空母舰1艘,轻型航空母舰3艘,航空战列舰2艘及其他舰只20余艘。美军以为此是日本主力舰队,实际上,经过马里亚纳海战,日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已损失殆尽,几乎失去了作战能力,所以只能充当“诱饵”了。10月25日上午,小泽舰队已将美主力舰队吸引到距莱特湾数百海里之外。美舰载机对小泽舰队狂轰滥炸,击沉1艘驱逐舰,轰炸了两艘轻型航空母舰,并对一艘大型航母发射了鱼雷。致使一艘轻型航母沉没。下午,美机发动了更为猛烈的轰炸,那些因受伤而行动迟缓、又缺乏防护能力的航空母舰,完全成了漂浮于海面上的“靶子”。日本北部编队中的所有航母,顷刻间全部被美机击沉。但小泽将军仍出色地完成了诱敌任务,不仅使栗田舰队免遭全军覆灭的下场,而且也使自己率领的“自杀部队”中的大部分舰只免遭厄运,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 & 正是在小泽舰队的策应下,栗田舰队死里逃生。惊魂初定,栗田决定按照原计划,率领舰队乘着夜色重返锡布延海。& & 在圣贝纳迪诺海峡,他没有碰上任何美军舰队。栗田欣喜若狂,立即率舰队穿峡而过,直扑莱特湾。然而,由于小泽与栗田之间的无线电通信联系中断,栗田顾忌到美主力舰队就在附近,不敢贸然对莱特湾发动攻击。尽管莱特湾内的美军登陆部队已处于日舰炮有效射程之内,但是,栗田舰队并未实施突击,以致坐失良机。10月25日拂晓,栗田舰队在太平洋上与美军一航母编队遭遇,栗田及其参谋们误以为这就是美主力舰队,于是展开了世界海战史上罕见的海上追击战。在这场追击战中,美一艘航空母舰、3艘驱逐舰被击沉,另外2艘驱逐舰受伤。日军4艘重巡洋舰被击沉。由于在追击战中,栗田舰队已相当分散,难以形成整体作战力量。于是栗田电令所属舰只撤出战斗,未能对仅在数十海里外的莱特湾发起攻击,又一次错过了歼敌的绝好机会。& & 栗田收拢本舰队的舰只后,便思考下一步的作战行动。栗田判断,美军登陆部队已多次接到警报,可能已撤离莱特湾;& & 美主力舰队已从各个方向向他的舰队包抄过来。在此情况下,莱特湾与其说是一个应该去捕捉战机的地方,不如说是一个死亡陷阱。于是栗田决定放弃进攻莱特湾,转向外海与敌进行一次拼死决战。然而经过半天搜索,栗田连美国航空母舰编队的影子也未发现。这时,日驱逐舰的燃料已所剩不多,舰队与海上和空中的敌人连续奋战了3天,已经疲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栗田决定返回基地。当晚9时30分,栗田舰队进入圣贝纳迪诺海峡,并以最大航速连夜横渡锡布延海。此时,美主力舰队如梦初醒,全舰队向南疾驶,企图追上并击败日主力舰队,然而,除击沉几艘掉队的小型舰只外,美军也未能如愿。受到沉重打击的栗田舰队,仅剩下4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逃脱了美舰队的追击。至此,历时4天的莱特湾海战结束。& & 莱特湾海战,尽管规模颇大,但在作战方法上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之处,实际上是一场海上混战。不过,通过这次海战,日本帝国海军就不再是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了,美国海军则控制了太平洋。& & 值得一提的是,莱特湾海战首开有组织的自杀飞机的恶端。在25日和26日两天的海战中,日本人的“神风特攻队”对美舰实施了自杀性攻击。共击沉1艘护航航空母舰,重创4艘,轻伤1艘。自杀飞机作为一种绝望的进攻方式,曾一度使美海军陷入危险的处境之中,然而,它却挽救不了日本法西斯必然灭亡的命运。
87 印支人民抗法战争 --------------------------------------------------------------------------------奠边府的胜利号角&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反对法国在印度支那恢复其殖民统治,进行了长达8年多的革命战争,最终打败了法国殖民主义者及其军队,结束了法国对印度支那近百年的殖民统治,迫使法国承认了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和主权。& & 在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向东方侵略扩张的浪潮中,法国殖民势力以武力逐步扩大在印度支那的势力范围,至19世纪末已将印支三国完全置于自己的殖民统治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度支那被日本占领。为了反抗日本的侵略,胡志明于1941年5月领导成立了“越南独立同盟”。1945年8月日本投降,印度支那共产党抓住有利时机,发动总起义,日本傀儡政权阮氏末代皇帝保大宣布逊位。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宣告成立。& & 但是,法国殖民主义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视为在印度支那卷土重来的机会,加紧了重占印度支那的步伐。在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上,美英联合参谋部曾就印度支那作战范围问题进行协商,同意印度支那以北纬16°为界,16°线以南属英东南亚司令部,以北属中国战区司令部。此后,美国从其战后全球战略考虑,表示“不反对法国军队和法国当局回到印度支那去”。1945年9月,英军和中国国民党军按波茨坦协定划分的作战范围,陆续进入印度支那地区受降。法国在得到美国和英国支持后,也出兵在越南南部和柬埔寨登陆,从而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 法军总的战略企图是,首先在西贡登陆,占领越南南部、柬埔寨与老挝南部,继之在越南北部的海防登陆,占领红河三角洲地区,并从中部岘港登陆,切断南北印度支那的联系,最后集中兵力攻取北越和老挝北部。出动兵力初期有法军第三、第九步兵师,远东第一旅,远东海军陆战旅,第二装甲师等部队。& & 日,法军先头部队1个团在海空军掩护和英军协助下,在西贡以南登陆。此后,法军又先后在越南南部、中部和北部沿海多处登陆。以上述地区为基地,至1945年年底,法军相继占领了柬埔寨全境,越南南部大部地区和中部部分地区。1946年2月28日,法国政府与中国国民党政府达成协议,国民党军在3月31日前撤出印度支那北纬16°以北地区,由法军接管。3月6日,法军在海防登陆。不久,法军又组织了日本进攻印度支那时溃退中国云南境内的1万余名法国散兵,夺占了老挝大部地区。& & 越南民主共和国为了维护国家主权,采取了以和求进的策略,同法国进行谈判。日,两国签订“初步协定”,法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印度支那联邦和法兰西联邦范围内独立。但12月19日法国殖民者即撕毁协议,以其10万军队发起全面进攻,企图占领河内,推翻越南民主共和国,达到重新统治印度支那的最终目的。法军采取速战速决方针,以优势兵力逐步控制了红河三角洲地区,并完成了对越南南北方的分割。越军在坚持抵抗后,实行战略退却,逐步撤至抗日战争中建立起来的越北根据地,北部战场遂成为主战场。& & 1947年9月,法军集中约12个团兵力,向越西北地区越南人民军根据地发起进攻,切断了越北解放区同平原区的联系,对越北解放区形成三面包围之势。10月7日,法军挟初战之胜发动“冬季战役”,以五个团兵力向越北解放区心脏地带实施进攻,企图歼越人民军主力于越北山区。越军以游击战和小规模运动战相结合,采取诱敌深入、分割围歼的战法,不断打击敌人,并在中部和南部各根据地配合下,粉碎了法军进攻。& & 法军冬季战役失败后,战争进入战役相持阶段。法军改变其速战速决的方针,开始采取巩固占领区,吞食解放区的方针。1949年,又扶持前皇帝保大建立“越南国”,组建傀儡军对越人民军作战,企图实现“以越制越”、“以战养战”的新战略,同时给老挝、柬埔寨两邦以名义上的独立,以图收缩巩固自己的阵地。针对此种战略形势,胡志明于1949年1月主持召开军事会议。会议决定,大力发展正规军、地方军、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创造条件实施运动战,实现大规模歼敌。8月19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最高国防委员会成立,随后又颁布法令,在全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 1949年10月,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给印支人民以极大鼓舞,也使他们的抗法斗争有了可靠的后方。1950年1月,中越建交。当月底,胡志明向中国提出了援越抗法的请求,得到中国领导人的同意。日,中国军事顾问团到达越南,团长为韦国清,副团长为梅嘉生、邓逸凡。中国还向越南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并帮助越南训练军队,培养干部。& & 日,越军发起边界战役。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相继攻克东溪、高平、七溪等地,至年底解放了整个越东北地区。由此,法国殖民者多年苦心经营的越中边境封锁线被彻底打破。边界战役的胜利使越北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印支人民的抗法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奠定了基础。& & 边界战役结束后,法军转入防御,固守红河三角洲地区,拼凑兵力,伺机反扑。越军抓住机会,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协助下相继发起红河中游战役、18号公路战役和宁平战役,夺得全胜。同时,老挝巴特寮解放军和柬埔寨统一阵线解放军也连连获胜。在法军陷入困境时,美国开始援助法军。1950年美国在越南设立军事顾问团,并开始向法军提供大量军火。& & 在上述背景下,法国政府于1953年秋派纳瓦尔将军任远征军司令官,在美军支持下推行“纳瓦尔计划”,企图进攻越北平原,在18个月内消灭越军主力,夺回战场主动权。11月20日,法军三个伞兵大队以突然袭击方式攻占越西北部战略要地奠边府,随后修筑坚固碉堡群,企图使奠边府成为控制越南西北部和老挝北部(上寮)地区的据点。& & 针对法军的战略企图,越南人民军在中国军事顾问团和中国人民的支援下,在越西北和平原地区实施一系列进攻作战,至1953年年中,解放了西北各省,并同老挝巴特寮解放军和柬埔寨统一阵线解放军相配合,解放了老挝中、南部(中、下寮)和柬埔寨东北地区,打通了纵贯印度支那南、北战场的战略交通线。从1953年秋季开始,越南人民军发动总攻。这次总攻一直延续到1954年7月。在印度支那三国军民的打击下,法军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据点奠边府已处于四面包围之中。& & 奠边府位于越南西北莱州以南约75公里处。该地四面环山,交通闭塞,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法军扼守此地,随时可向越南中部和北部的越军后方实施突击,并可将越南西北部同老挝的抗法力量分隔开。1953年年底,越军在中国军事顾问团协助下制定了奠边府战役作战计划。鉴于当时奠边府法军兵力不到6个营,防御工事尚不完善,计划初期曾决定采取速战速决方针,后由于法军迅速增加兵力(达16个营),并完善了阵地设置,故又调整计划,采取“稳扎稳打”的方针,以严密包围、逐点攻占、逐步紧缩、层层剥皮的战法,先扫除外围之敌,最后发起总攻,全歼法军。& & 日和30日,越南人民军先后发起战役第一和第二阶段作战,将外围屏障基本清除或割裂,使中心区陷于孤立并位于越军炮火的控制之下。此时,雨季来临,部队行动困难。同时,美军加强了对法军的支援,并扬言动用B—29轰炸机轰炸包围奠边府的越军,甚至考虑对越“使用原子弹”。面对于此,中国军事顾问团帮助越南人民军坚定了夺取最终胜利的决心。5月1日午夜,越南人民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向奠边府发起总攻。人民军以猛烈的火力和迅猛的攻势,连续攻克中心区各据点。5月7日14时,法军见大势已去,宣布投降。法军指挥官德卡斯特莱少将及法军1.2万人全部被俘。& & 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宣告了法军的彻底失败。1954年7月,越、法两国政府在日内瓦举行谈判。7月20日,两国签订了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协议。协议规定,法国政府将尊重越南、老挝、柬埔寨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 7月22日,越法双方下达停火令,历时8年多的印支人民抗法战争胜利结束。& & 印支人民抗法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东方舞台发生的重大事件。印度支那三国军民贯彻正确的战略战术,以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相配合,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呼应,逐步由游击战发展到运动战和阵地攻坚战,歼敌14万多人,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恢复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胜利,给世界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人民以巨大鼓舞,对战后世界反殖民主义运动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88 中东战争 --------------------------------------------------------------------------------欧、亚、非交汇点上旷日持久的民族冲突& & 中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中东巴勒斯坦及其周围地区,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进行的战争。这个地区自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来,战火频繁,40年来共爆发5次较大规模战争。这些战争,是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之间民族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前苏联与美国争夺加剧、阿拉伯各国人民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尖锐化的表现。& &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在地中海与死海、约旦河之间。& & 地处亚、非、欧三洲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巴勒斯坦在早期历史上是犹太人、阿拉伯人和其他民族混居的地方。犹太人在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入侵后,被大批屠杀和逐出,流散到世界各地。由于中世纪末期以后,欧洲排犹运动的掀起,犹太人为寻找出路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不断组织犹太人返迁巴勒斯坦。1917年英国入侵巴勒斯坦,扶植和利用犹太复国主义,使巴境内阿以民族矛盾不断加剧。但英国在1947年2月宣布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联合国通过了分别成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来分治巴勒斯坦的决议。& & 日,以色列国正式成立,并趁英军撤出之机,抢占划给阿拉伯人的地区。阿拉伯人反对不公正的决议,阿拉伯国没有成立。由此,巴勒斯坦的分治决议引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 15日,6个阿拉伯国家在英国支持下向以色列宣战。战争初期,阿军连战告捷,以军极为被动。美国操纵安理会安排了为期4周的停火。以色列乘机加紧扩充实力和调整部署。& & 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很快就发生了有利于以色列的变化。停火期限一到,以军首先在中部沿海平原,接着又在北部,向阿军发动反攻。阿拉伯国家各怀异志,缺乏统一的作战指挥。& & 仅10天时间,阿方就丧失了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以色列虽然有所得逞,但急需补充兵力和物资。于是,美国又操纵安理会,在7月15日通过了无限期停火方案。10月15日,以色列破坏停火,又大举进攻。战争直到1949年3月,阿拉伯国家先后同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为止。以色列通过这次战争占有了巴勒斯坦五分之四的土地。& & 1956年7月,埃及宣布将受英法资本控制的而在战略和经济上都具有十分重要价值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为了夺回对运河的控制权,伙同以色列发动了第二次中东战争。& & 10月29日晚,以军分4路入侵埃及西奈半岛。埃及在西奈半岛只有6个营的兵力,以军在法国海、空军掩护下与埃军展开激战,占领了一些设防较薄弱的地方。10月31日下午,英法空军出动大批轰炸机猛烈轰炸埃及的城市和机场。11月6日英法海军陆战队在埃及塞得港登陆,但遭到埃及军民的抗击。战争期间,世界人民掀起了反对英、法、以侵略,支持埃及斗争的浪潮,侵略战争也使英法的财政经济状况恶化。在埃及人民的抗击下,英法被迫于6日午夜停火,而以色列5日就已宣布停火。英法和以色列军队在12月和次年3月,先后撤出埃及。这次战争宣告了英法在中东殖民统治的崩溃。& & 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对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又一次蓄谋已久的战争,即第三次中东战争。战前,以色列为了隐蔽对阿方发动全面进攻且首先对埃军空军实施突然袭击的战略企图,对阿方成功地实施了一连串战略欺骗,麻痹了对方。5日晨,以色列经过周密细致的准备,首先出动空军在不到3小时的时间里突袭了埃空军14个机场,另外还击毁了许多地对空导弹基地和雷达站,埃空军遭到覆灭性打击。随后,以军又突袭了叙利亚、约旦和伊拉克的一些机场,以空军顺利地夺得制空权。以色列地面军队在首次空袭进行半小时后,在空军掩护下占领了加沙地带,然后兵分两路。西线以军朝苏伊士运河地区进发,于8日全歼西奈半岛埃军5个师,占领了运河东岸的全部土地。在西线以军向埃及进攻不久,北线以军即对约旦发动进攻,经过3天战斗,以军歼灭约军4个旅,继而占领了整个约旦河西岸地区。9日以军将大量兵力转移集结到叙以战线,兵分三路向叙利亚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戈兰高地进攻。在付出极大代价后,占领了戈兰高地大片地区。埃、约、叙分别于8日到11日同意与以停火。& & 这次战争虽然只经过了6天,但以军以闪电战使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占领的土地是它战前的4倍。& &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埃、叙为收复失地,进行了长达6年的军事准备。苏、美为控制中东国家,都竭力维持阿以之间“不战不和”的局面。埃、叙军民对此十分不满。埃、叙领导集团为解脱内外困境,并看到战争条件已经成熟,决定向以色列开战,从而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日下午,埃、叙两军乘以军过赎罪节,从西、北两线同时向以军发动突然袭击。西线埃军先头部队在地面炮火和空军支援下,强渡运河成功。随后埃军8万人通过运河,突破了巴列夫防线,继而收复西奈第二大城市坎塔腊。埃军击退了以军装甲部队的3次反扑,控制了运河以东10至15公里的地区。北线叙军以3个师的兵力于埃军发动进攻的同一时刻,在空军掩护下,在戈兰高地分3路向以军阵地发动全面攻击并突破以军防线,包围了戈兰高地重镇库奈塔腊,最远处向前推进了35公里。以军为了改变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决定先稳往叙以战线,解除对以色列本土的威胁,然后集中力量对付埃及。10日西线埃军停止进攻。以军抓住这一战机,在北线集中约10万人的兵力对叙军实施猛烈反突击,突破叙军阵地,叙军被迫退出戈兰高地。随即以军越过1967年停火线,进犯到离叙首都约30公里地区,并沉重打击了援叙的伊拉克和约旦的装甲部队,掌握了北线战场主动权。13日埃军又发起进攻后,以军增援西线,双方在运河东岸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坦克交战,埃军作战失利。15日,以军发现西岸埃军两个军团的结合部防卫薄弱且后方空虚,立即派出一支装甲特遣队偷渡到运河西岸,摧毁了埃军的地空导弹阵地和高炮阵地,后续过河部队沿运河向南发展进攻。埃军西岸兵力不足,东岸部队不敢调回,处境十分被动。24日以军完成了对苏伊士城、埃军第三军团的包围。阿拉伯国家在战局不利的形势下,与以色列达成停火。& & 第四次中东战争在政治上是一次冲击,打破了阿以关系的僵局。战后双方开始就用土地换和平的可能性举行了谈判。& & 它在军事上则显示出战争的导弹—电子时代的到来。& & 日,以色列趁阿拉伯国家之间关系处于分裂不和之机,在美国的支持下,以摧毁巴解武装力量为战略目标,发动了对黎巴嫩大规模入侵的第五次中东战争,先后出动兵力达12万人。战争头二天,以军连续空袭黎境内南部多处巴解组织目标和贝鲁特机场,第三天以军大批地面部队入侵黎巴嫩,在长达53公里的战线上的多处巴解部队据点被以军攻占。不久以军推至距贝鲁特24公里处。驻黎叙军与以军很快也发生交火,并在贝鲁特上空进行了空战。9日,90架以军飞机空袭贝卡谷地,叙军的地空导弹基地连被摧毁。经一系列战斗后,叙军被迫撤至距以色列北部边界炮火射程之外的地区,叙以双方宣布停火,但巴解仍在战斗。12日在贝鲁特遭到猛烈轰炸一天后,以色列和巴解组织同意开始停火。& & 可是以军与叙军和巴解游击队仍发生大规模战斗。自7月24日以后,以军除在被围的贝鲁特以外地区与叙军发生个别战斗外,开始了对贝鲁特西区巴解组织进行大规模重点进攻,巴解总部遭到空袭,巴解部队虽然进行了顽强抗击,但是遭受了重大损失。双方再次同意停火后,8月21日,在联合国部队监护下,巴解部队从贝鲁特分散撤往8个阿拉伯国家。这次战争急剧恶化了中东地区局势,同时也加速了以高技术武器为核心的军备竞赛。& & 通过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几乎占有了巴勒斯坦的全部领土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部分领土,却无力使其阿拉伯邻国承认它在中东的永久合法地位。世界各国人民都希望阿以冲突早日和平解决。冷战结束以来,阿以关系趋向缓和,和平进程已出现不可阻挡的势头。& &
89 朝鲜战争 --------------------------------------------------------------------------------美国“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起初是一场内战,由于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保卫祖国的安全,中国政府和人民派出志愿军进入朝鲜,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 & 朝鲜是东北亚的一个半岛国家,面积22多平方公里。& & 1910年,朝鲜为日本侵占,并成为其侵略中国的跳板。为了反对日本的侵略,中朝人民在各自国家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朝鲜人民的斗争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二战中,美、苏、英等国曾多次讨论过战后恢复朝鲜统一与独立的问题。1945年8月,美国提议以北纬38°线为界,由美、苏分别在朝鲜南、北部接受日本投降,得到苏联同意。8月,苏军和朝鲜人民军解放了“三八线”以北地区。9月,美军在仁川登陆,控制了“三八线”以南地区。& & 1945年12月,苏、美、英莫斯科外长会议达成一项关于在朝鲜建立临时政府的协议。由于苏美意见对立,会后两国围绕建立什么样的临时政府展开了尖锐斗争。1948年8月,南朝鲜通过“单独选举”,成立了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政府,并扬言以武力统一朝鲜。同月,朝鲜劳动党领导朝鲜民主爱国力量进行民主选举,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9月任命金日成为内阁首相。南北朝鲜分别成立政府后,双方斗争日益尖锐,仅1949年,“三八线”上的武装冲突就超过千次。日,朝鲜南北之间终于爆发大规模内战。& & 朝鲜内战爆发后,朝鲜人民军用两个多月时间连续进行了5次进攻战役,即汉城战役、水原战役、大田战役、洛东江战役、釜山战役,逐步将战线推向朝鲜南部。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朝鲜内战爆发第三天即决定公开插手战争,命令麦克阿瑟使用海、空军全力支持南朝鲜军队作战。面对强敌,朝鲜人民军表现出了很强的战斗力,至第四次战役已解放南朝鲜五分之四以上的土地,并将美军和南朝鲜军压在面积不足朝鲜面积二十分之一的大丘、浦项、釜山三角地区。& & 第四次战役后,美军得到了很大加强,并完全取得了制空权和制海权。在后方供应困难,并且存在美军于后方登陆的危险的情况下,朝鲜人民军为夺取最终胜利,发起了第五次战役,结果虽突破了敌部分地区的前沿防御,但未能扩张战果。9月10日,美军和南朝鲜军转入反攻。9月15日,美军开始在仁川登陆,并在全线发起总攻。朝鲜人民军主力被隔断,腹背受敌,粮少弹缺,经顽强抵抗被迫逐步撤向“三八线”附近。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决心进一步扩大战争。10月1日,麦克阿瑟下令美军和南朝鲜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并企图于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北朝鲜全境,全歼朝鲜人民军。至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已处于万分危急之中。& & 早在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就代表中国政府声明,联合国安理会于6月27日在美国政府指使和操纵下通过的关于要求联合国会员国协助南朝鲜当局的决议,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是非法的。& & 9月30日,针对美国近一步扩大侵略战争的企图,中国政府又发出严重警告:“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咯,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0月上旬,中国政府根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和朝鲜局势的发展,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10月8日,毛泽东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揭开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序幕。& & 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共6个军、3个炮兵师、32万人。面对的敌人是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共42万人,其中越过“三八线”北进的部队为1个集团军部4个军10个师另2个旅,共约20万人。入朝以后,志愿军抓住敌以为中国不会出兵朝鲜从而继续分兵冒进的有利时机,改变原定先组织防御,待站稳脚跟再进行反攻的计划,采取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毅然发起第一次战役,将冒进之敌击退至清川江以南地区,歼敌1.5万,粉碎了美军于感恩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企图。& & 第一次战役后,志愿军迅速撤回至清川江以南严密隐蔽起来。此时,美军虽已发现志愿军参战,但仍错误判断参战兵力不大,于是重新调整部署,集中5个军21万人的兵力,沿东西两线,于11月24日发起了所谓“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志愿军采取“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的方针,于11月7日开始实施第二次战役,给敌以出奇不意的打击,至12月24日取得战役胜利。此役,中朝人民军队并歼敌3.6万余人,收复了平壤及“三八线”以北广大地区,迫使美军和南朝鲜军转入防御,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 & 第二次战役后,自1950年除夕至日,志愿军又相继进行了第三、第四和第五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这5次战役,中朝人民军队共歼敌23万余人,其中美军8.8万余人,粉碎了敌人灭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消灭朝鲜人民军的企图。& & 经过五次战役的较量后,美军和南朝鲜军已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并且兵力不足的问题已十分突出。对中朝人民军队来说,虽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双方力量对比尚未发生对中朝人民军队方面绝对有利的转变。这主要是因为,尽管中朝人民军队在兵力上占有优势,但在技术装备上仍处于绝对劣势,制空权和制海权完全掌握在敌军手中。因此,双方从1951年6月开始转入阵地防御作战,朝鲜战争出现相持局面。& &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和李承晚集团开始同中朝方面进行停战谈判。日,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然而,美国和李承晚集团并不想公平合理地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在谈判之初,他们即以其海、空优势要在陆地分界线上得到“补偿”为由,拒绝中朝人民军队代表提出的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合理建议,而提出将军事分界线划在中朝人民军队后方,企图不战而攫取1.2万平方公里土地。在这一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后,他们又企图以武力迫使中朝人民军队屈服。1951年8月中旬至10月下旬,“联合国军”发起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并于发动夏季攻势的同时,出动空军发动了以摧毁朝鲜北部铁路、公路,切断中朝人民军队运输补给线为目的的“绞杀战”以及“细菌战”。对此,中朝人民军队组织了夏秋季防御作战,加强了后方对空防御,建立了摧不垮打不烂的交通运输线,并出动空军在清川江南北上空打击敌机,取得了反击作战的胜利。& & 从1952年春季起,中国人民志愿军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方针,开始建立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以此为依托积极开展小部队战斗活动,在整个前沿开展狙击活动,大量杀伤敌人,并为配合谈判而举行全线战术反击作战。& & 日,美军和南朝鲜军单方面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为了改善防御态势,以便在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于10月14日发动了以上甘岭地区志愿军阵地为主要进攻目标的“金化攻势”。在历时43天的战役过程中,美方在志愿军阵地面积仅有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附近,先后投入兵力6万人,火炮320余门,坦克180余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投弹5000多枚,倾泻炮弹190余万发。山顶土石被打松1米多深,表面阵地全部被摧毁。志愿军先后投入兵力4万人,火炮130余门。防守部队在缺粮、缺弹、缺水、缺氧等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依托坑道,坚守阵地,打退了敌数百次冲击,歼敌2.5万余人,粉碎了敌人的攻势。日,敌人又不得不回到谈判桌边来。& & 为了积极配合停战谈判,中朝人民军队从1953年5月中旬开始举行“战役性反击作战”,先后对敌实施了3次进攻。& & 在第三次进攻中,志愿军以5个军编成3个作战集团,在金城以南上所里至北汉江之间地区,向南朝鲜军队阵地实施主要突击,突破其4个师的坚固防御阵地,并先后击退“联合国军”约8个师的大小反扑千余次,歼敌5万余人,收复土地180平方公里,促进了停战的最终实现。在中朝人民军队的胜利面前,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终于向朝中方面作出了实施停战协定的保证。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至此,朝鲜战争终以中朝人民军队的胜利而告结束。& & 朝鲜战争历时3年零32天。战争中,中朝人民军队共毙伤俘敌军109.3万人,其中美军约40万人,击落击伤敌机1.2万余架,击沉击伤敌舰艇257艘,缴获和摧毁各种火炮车辆10万多件。中朝人民军队的胜利,粉碎了美国的战争计划,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为了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一大批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中朝人民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的正义斗争,使世界形势继续朝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
90 古巴革命战争 --------------------------------------------------------------------------------美洲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 20世纪50年代,古巴爆发了一场武装起义,经过5年多武装斗争,于1959年1月取得胜利,在美洲大陆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岛国。& & 古巴曾沦为西班牙殖民地。为争取独立和解放,古巴人民从1868年到1898年的30年中,进行了两次独立战争。但是,当古巴人民行将赶走西班牙殖民者时,美国又把手伸向古巴。& & 1898年,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美国发起了对西班牙的战争。战争结束后,美国在古巴实行新殖民主义政策,扶植亲美势力,强迫古巴接受“普拉特修正案”,规定美国有权干涉古巴内政和在古巴建立海军基地。1902年,古巴宣布成立共和国,但至50年代,历届政府均受美国控制。& & 1952年3月,巴蒂斯塔在美国政府支持下,再次夺取政权。巴蒂斯塔曾在1933年发动政变,以陆军参谋长身分控制和操纵政府,1940年出任总统,后在1944年的大选中失败下台。此次上台后,当年即解散议会,废除1940年以来带有资产阶级进步性质的宪法,制定了“宪法条例”和反劳工法。次年,宣布古巴人民社会党为“非法”。1954年,又宣布禁止罢工和群众集会。在其上台后的短短几年内,古巴就有数万人被杀或遭监禁、流放,10万多人流亡他国,上百万人失业。与此同时,美国资本近一步控制了古巴经济,古美还签署了《军事互助条约》,据此,美国在关塔那摩海军基地的军警直接参与了镇压古巴人民革命的行动。& & 巴蒂斯塔的独裁统治激化了古巴国内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日,青年律师菲德尔·卡斯特罗发动武装起义,攻打奥连特省首府圣地亚哥市郊的蒙卡达兵营等目标。由于力量悬殊,起义失败。菲德尔·卡斯特罗被捕,被判15年徒刑。在法院受审时,卡斯特罗在法庭上发表了《历史将宣判我无罪》的辩护词。1954年11月卡获大赦,此后流亡墨西哥。1955年3月,他领导建立了“七·二六”运动,进行武装斗争的准备。在此期间,他还结织了后来成为拉美游击战理论创始人之一的格瓦拉。格瓦拉于1955年加入了“七·二六”运动。& & 日晚,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领82名成员,乘坐“格拉玛”号游艇,离开墨西哥向古巴进发。12月2日,在奥连特省登陆,遭到巴蒂斯塔军队的围剿,结果,只有12人突围,进入马埃斯特腊山区。& & 1957年5月,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部队向政府军据守的乌贝罗发起进攻,歼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魔兽世界宠物对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